会(會)是什么意思
初会←→再会-反义词词典
初会←→再会chūhuì-zàihì
【词性】:动
初会:第一次会面。
再会:第二次会面。
【例】 我和他是初会,你和他是再会吧。
会合←→离散-反义词词典
会合←→离散huìhé-lísàn
【词性】:动
会合:聚集到一块。
离散:分散无法团聚。
【例】 领导上规定,在明天傍晚前,小队定要赶到总集合地,与大队会合。(峻青:《澄河边上》) 调了北路,再调南路,满了南路,再调西路;三年不回,便是六年,六年不回,便是九年。弄得他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开会←→闭会-反义词词典
开会←→闭会kāihuì-bìhuì
【词性】:动
开会:若干人聚在一起讨论问题或活动。
闭会:会议结束。
【例】 总指挥到地委开会去了,只有去找他商量办法了。(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 经过十天的热烈而紧张的讨论,林则徐学术讨论会闭会了。
入会←→退会-反义词词典
入会←→退会rùhuì-tuihuì
【词性】:动
入会:加入某种组织或团体。
退会:退出某种组织或团体。
【例】 你们有两个人会编歌,就把“入了农救会能怎样怎样”编成个歌传出去,凡是真正受压迫的人听了,一定有许多人愿意入会。(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他不愿意受严格的组织纪律的约束,要求退会。
上流社会←→下流社会-反义词词典
上流社会←→下流社会shàngliúshèhuì-xiàliúshèhuì
【词性】:名
上流社会:处于优越地位的社会集团。
下流社会:居于低级地位的社会阶层。
【例】 偶然得到一个可写文章的机会,我便将所谓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陆续用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了。(鲁迅:《集外集拾遗·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 当时明朝的遗老……便知道那些有知识阶级的靠不住,不能“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所以,要在下流社会中藏起来,便去结合那些会党。(孙中山:《民族主义》)
社会←→个人-反义词词典
社会←→个人shèhuì-gèrén
【词性】:名
社会: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至相联系起来的人群。
个人:单个人。
【例】 虞老先生笑着,把酒喝干了,向他望了望笑道:“博士既有这个计划,为什么不和我提一提?我们这年老无用的人,别的不能做,关于这一类社会事业,总还乐于尽力。”(张恨水:《魍魉世界》) 她想象中的“打官司”完全不是这样,那只是她个人的梦想。(巴金:《春》)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反义词词典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shèhuìkēxué-zìránkēxué
【词性】:名
社会科学: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如文学、历史学、伦理学、美学、政治经济学等。
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科学,如化学、生理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等。
【例】 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下层社会←→上层社会 上流社会-反义词词典
下层社会←→上层社会 上流社会xiàcéngshèhuì-shàngcéngshèhuì shàngliúshèhuì
【词性】:名
下层社会:生活贫困的劳苦大众。
上层社会:处于优越地位的社会集团。
上流社会:上层社会。
【例】 在鲁迅的作品中,在和描写下层社会不幸的同时,也深刻地而不是肤浅地表达出了农民的反抗情绪,他们要求改变那种不合理的现状,即推翻封建制度旧秩序的情绪。(王士菁:《鲁迅传》) 原来就有一部人不满意他的有礼貌的风度,说那是上层社会的绅士气派。(丁玲:《韦护》) 凡广东全省的人,除了那受过高等教育的上流社会人物之外,没有一个人不是爱赌如命。(清·张春帆:《宦海》)
休会←→开会-反义词词典
休会←→开会xiūhuì-kāihuì
【词性】:动
休会:会议在进行期间暂时停止开会。
开会:若干人聚在一块听报告、议事、讨论问题、联欢等。
【例】 李铁一面说着,赶紧草草地洗了把脸,刷刷牙齿。叫着许凤说:“走吧,开会走!”(雪克:《战斗的青春》) 意见一时统一不起来,主席就宣布休会。
意会←→言传-反义词词典
意会←→言传yìhuì-yánchuán
【词性】:动
意会:不经直接说明而了解(意思)。
言传:用话直接说明。
【例】 (这个曲子)使他沉醉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中。(杨沫:《东方欲晓》)
驵会-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驵会zǎng huì
【释义】:
亦作“驵侩”。专做牲畜交易居间的人。亦泛指市场经纪人,即牙人。《史记·货殖列传》:“节驵会。”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会,亦是侩也。”司马贞索隐:“驵者,度牛马市;云驵侩者,合市也。”《新唐书·王君廓传》:“少孤贫,为驵侩,无行,善盗。”
缘会-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缘会yuán huì
【释义】:
犹缘分。唐·元稹《三遣悲怀》诗:“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会-古汉语虚词词典
会huì
副词
一、用于词、短语或小句前,表示恰遇某时或某种情况。义即“恰好”、“正遇上”。①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寡人未及视:我还没来得及看。先生:指淳于先生。献讴(ōu):进献歌舞技艺。②与汉大将军接战一日,会暮,大风起,汉兵纵左右翼围单于。(《汉书·匈奴传》)--接战:连续作战。③会武兴军至,天宝败走。(《魏书·江悦之传》)--走:逃跑。④会上谷太守耿况遣骑来救浮,浮乃得遁走。(《后汉书·朱浮传》)--骑(jì):骑兵。⑤会杨国忠与禄山不相悦,屡言禄山且反,上不听。(《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十四年》)
二、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是由主语所指的几方聚合一处施行的。义即“聚”。①方数百里,皆来会战。(《吕氏春秋·决胜》)②诸人亦颇疑之,于是会伐掘,皆杀之。(《搜神记·丹阳道士》)③远近会葬,千人已上。(《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
助动词
用于动词前,表示按事理和规律肯定要如此。义即“总会”。①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列子·天瑞》)--句义:天地不能不毁坏,最终总会毁灭的。②人生会有死,早晚何殊?姑从吾所好,死亦无憾。(《资治通鉴·唐纪·高祖武德四年》)--何殊:〔有〕什么不同?
会当-古汉语虚词词典
会当huì dāng
助动词
用于动词前,表示理应施行某种动作或具有某种状况。义即“应该”、“应当”。①男儿居世,会当得数万兵千匹骑著后耳。(《三国志·魏书·崔琰传》注引《吴书》)——骑(jì):骑兵。著后:跟随其后。②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技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颜氏家训·勉学》)——会当有业:应当有自己的职业。计量:计议考虑。商贾(gǔ):商人。法术:技巧,技能。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工部集·望岳》)——凌绝顶:登上最高峰。
会须-古汉语虚词词典
会须huì xū
助动词
用于动词前,表示理当或势必施行某种动作。义即“必须”、“定要”。①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北齐书·杜弼传》)——鲜卑车马客:鲜卑人只不过是驾驶车马的人罢了。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太白全集·将进酒》)③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六年》)
聚精会神-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聚精会神jù jīng huì shén
〈成〉精神很集中。常作状语。
他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讲解课文里的生词|杨老师正在办公室里聚精会神地批改作文|我们俩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每一只蝴蝶的花纹|他又聚精会神地刻起他的图章来|饭后,妈妈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看电视里的《为您服务》节目
理会-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理会lǐhuì
〈动〉①懂得,领会。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宾语常是文章、言语、思想等。
这几句话的意思我已经理会了|这篇文章不难理会|我已经理会了他的话|理会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理会了她的心情|理会了妈妈的心思
②注意。常作谓语,宾语常是主谓短语。常用于否定义。
他都说了些什么话,我根本没理会|他来了没有,我没理会|我没理会他拿走了什么
③理睬,过问。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常用于否定义。
他在这里坐了一会儿,谁也没理会他|他说了句什么,没人理会他|我不想理会这样的人
领会-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领会lǐnghuì
〈动〉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宾语常是文件的精神、话语的含意等。
借助这些装置,机器人能够直接领会人的某些口述命令|我们要认真领会文件精神|你没能领会他这句话的意思|已经领会了领导的意图|再好好领会领会这几句话|领会精神实质|对政策领会得很深刻|把他这话领会错了
融会贯通-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融会贯通róng huì guàn tōng
〈成〉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彻底的领悟。常作谓语。
我们学习什么知识,要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然后才能融会贯通|不仅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读得烂熟,还要善于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在实际中运用|要把所学习的东西经过自己脑子的消化和吸收才能融会贯通|读了前人的书,受到启发,又能进一步融会贯通,你的学问就有了长进
体会-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体会tǐhuì
〈动〉体验领会。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
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个文件,结合实际,深入体会其精神实质|体会到群众的思想感情|体会到家长期待子女成材的心情|体会出这几句话的深刻含义|体会到这两句诗的妙处|体会到老师的苦心|体会到他的用意
〈名〉体会到的内容。常作主语、宾语。
我的体会还很肤浅|各组代表都结合实际谈了自己学习文件的心得体会|她写下很多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这次下乡,我们深有体会
社会科学-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社会科学shèhuìkēxué
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它是人们对阶级斗争经验的总结,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自然科学
社会主义-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
指科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终究要战胜~)
复会-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复会fùhuì
会议在进行期间暂时停止后,再继续举行——休会(~三天之后,又复会了。)
会聚-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会聚huìjù
聚集——分散(~力量)
会面-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会面huìmiàn
见面——分手(他俩~一晃二十年,今天会面都不太认识了。)
聚精会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聚精会神jùjīnghuìshén
全部精神都集中在一起,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心不在焉(听讲课,要聚精会神,~是什么也学不到的。)
开会-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开会kāihuì
若干人聚在一起议事、联欢、听报告等——散会(~了)
牵强附会-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牵强附会qiānqiǎngfùhuì
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顺理成章(这些理由表面听起来还算~,细一琢磨,就会发现,完全是牵强附会。)
融会贯通-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融会贯通rónghuìguàntōng
融合贯穿各方面的道理,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生吞活剥(若没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分析,即使读了很多书,用起来也只能是~,而决不会是融会贯通的。)
休会-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休会xiūhuì
会议在进行期间暂时停止开会—复会(会议休会一天后,又继续~了。)
会晤-古语词今用词典
会晤huìwù
见面。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仁宗嘉祐三年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熙宁二年,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他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以期富国强兵。以司马光为代表的顽固保守派,对新法进行了攻击和阻挠。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为驳斥司马光对新法的攻击,写了《答司马谏议书》,阐明自己的主张,力主革新前进,反对因循守旧。对司马光的指责,不卑不亢,严加辩驳。最后以通常书信礼节形式,用谦词收尾:“无由会晤,不胜区区响往之至!”(没有机会和你见面,说不尽我对你十分仰慕的心情。”(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今沿用本义。
《名人传记》:“原来当林桂生去会晤费信惇时,她已料到大事告成,将戏馆盘出去了,除了收回原价外,还赚了不少钱。”《龙门阵》:“1956年7月28日,东方美术大师张大千先生和西方美术泰斗毕加索先生,在法国地中海边的昂蒂市乡间别墅会晤,西方报纸称这次是‘中西艺术界的高峰会晤’。”《中国电视报》:“会晤结束第二天,以色列总理拉宾表示,以色列将是否归还戈兰高地一事进行全民公决。”
一会……一会……-关联词语词典
一会……一会……
“一会”,副词,修饰动词性词语。叠用构成“一会……一会……”的并列关联格式,表示不同的动作或现象在很短的时间内交替发生。例如:
①小草花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底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许地山《春底林野》)
②这个恶鸡婆一会双手扠腰,一会又顿足、拍腿,还一声接一声地“呸”,往冯幺爸面前吐口水。(何士光《乡场上》)
③我们转了一个弯,又一个弯,一会直冲而上,一会直冲而下,遇到的不是深沟悬崖,便是陡壁尖山,小车好象一条小舟似的在高深莫测的海洋中航行。(李若冰《祁连雪纷纷》)
④书说得乱七八糟,李玉和也有,姜太公也有,一会是伍子胥一夜白了头,一会又是主席语录。(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有时,叠用两个以上的“一会”,表示多种情况交替发生。例如:
⑤老定呆呆地坐在院子里,他老是觉得好多声音在烦扰着他,一会是蟋蟀叫,一会是洗碗的叮叮当当声,一会又从厨房传出来秀兰和婆婆说笑的声音。(李准《不能走那条路》)
⑥小鸟一会跳上窗台,一会跳在病人的被子上,一会跳在玩具小钢琴上,踩得键盘叮叮响起来。(阮章竞《矿山医生》)
一会儿……一会儿……-关联词语词典
一会儿……一会儿……
“一会儿”,副词。叠用构成“一会儿……一会儿……”的并列关联格式,连接动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不同的动作或现象在很短的时间内交替发生。多用于口语。例如:
①她一天到晚兴高采烈的,一会儿把她的快乐传染给这个,一会儿又传染给那个。(邓友梅《在悬崖上》)
②她收不住奔驰起来的思想,一会儿充满了幸福,幸福得心向外膨胀,一会儿充满了恐惧,感到这事是那么可怕。(陆文夫《小巷深处》)
③初学纺线,往往不知道劲往哪儿使。一会儿毛卷拧成绳子,一会儿棉纱打成结了,急得人满头大汗。(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④山峦时时变化,一会儿山头上现出一座宝塔,一会儿山洼里现出一座城市,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象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杨朔《海市》)
有时,两个以上的“一会儿”叠用,表示多种动作或现象的不断更迭。例如:
⑤剧中人有生、旦、净、丑,剧作家在写台辞的时候就必须一会儿扮生,一会儿扮旦,一会儿扮丑,既要“设身”以传
其情,又要“处地”以传其景,写台辞之难在于此,写好台辞之诀窍也在于此。(夏衍《也谈戏剧语言》)
⑥可是主席这篇文章太难写了,他几乎在折磨自己:一会儿抓挠头发;一会儿拧自己的鼻子;一会儿咬钢笔杆;一会儿拍打脑袋,青筋暴起老高,最后把笔一扔呻吟地:“嗐!样版,样版,没有样版甚么都完了!”(李国文《改选》)
拜见 拜会 拜谒-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拜见 拜会 拜谒
拜见bàijiàn 拜会bàihuì 拜谒bàiyè
动词。表示拜访会见。
“拜见”有尊敬、庄重的态度色彩;一般用于访问长辈、有威望者或上级。例如:“在回莫斯科之前,齐同志要去向她父亲告别,我便要求去拜见他的父亲”(郭沫若:《洪波曲》);“瑞宣永远愿意从书本上钦佩著者的学问,而不肯去拜见著者——他觉得那有点近乎巴结人”(老舍:《四世同堂》,上卷)。
“拜会”有讲礼仪的、客气的态度色彩;一般用于外交场合和礼节性的社交场合。例如:“我们到了多伦多,在住处稍稍休息整顿之后,即驱车往市政府拜会市长”;“民政厅长陶履谦,财政厅长尹任先……拜会我们”(郭沫若:《洪波曲》)。
“拜谒”有恭敬、崇仰和严肃的态度色彩,一般只用于访问高级长官和德高望重的著名人物;是书面语用词;但偶尔可用于庄重场合的口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我们一行四人,齐往元帅府拜谒孙先生”;“他大概今天下午就会来昌平拜谒阁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中册)。
“拜谒”在表示“怀着敬意瞻仰(陵墓、碑碣)”时(如说:“中共代表团今天上午在贝尔格莱德拜谒了铁托墓”),和“拜见”“拜会”没有同义关系。
懂 懂得 了解 理解 理会 领会 明白 清楚 通-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懂 懂得 了解 理解 理会 领会 明白 清楚 通
懂dǒng 懂得dǒngde 了解liǎojiě85理解lǐjiě 理会lǐhuì290、621领会lǐnghuì448 明白míngbāi326清楚qīngchu326、370 通tōng
动词。表示知道某种事物的实质、道理。
“懂”和“懂得”都强调知道事物的道理,它的前因后果和意义作用。“懂”在语气上轻些;“懂得”含有“获得道理和认识”的意味,语气上很肯定和强调。例如:“看她后来的情形,她是没有懂,或者是并不相信的”(鲁迅:《伤逝》);“懂了吗?这就是革命”(萧军:《八月的乡村》);“李昌那狗王八蛋的,识几个大字,懂个屁,却不要脸,老来下命令,要这要那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们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你懂得我的话么?”(《沫若文集》,第三卷);“他懂得了怎样思想,怎样非扑灭了日本军不可”(萧军:《八月的乡村》);“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杨朔:《雪浪花》);“李秘书突然大声笑了,没有人懂得他为什么要笑”(茅盾:《委屈》)。
“了解”强调知道事物的本质及内情或过程,含有知道得比较深入透彻的意味。例如:“是,你是了解了我的意思,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沫若文集》,第三卷);“她觉得她的话羊倌老婆一定会欢喜听的,她们彼此会很了解”(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觉民不了解觉新的心情,却也抱怨他”(巴金:《春》);“杂志上面的文章她还不能够完全了解”(同上)。
“理解”强调知道事物的道理和所以然,对事物有理性的认识;可同“可以”组合。例如:“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的感觉它”(《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毛泽东同志的七二一指示要正确地去理解”(《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他们对许多情况不了解,以至有些人一时对党和社会主义有某些失望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同上);“十一岁的孩子,当然还不能理解人生”(郭澄清:《大刀记》)。
“理会”和“领会”都强调有所体会。“理会”还强调从道理上知道某种事物;“领会”则含有领悟的意味,突出认识的过程。例如:“有时候愚蠢的奴隶会理会到一束箭折不断的理论”(夏衍:《包身工》);“可是赵团长并未完全理会我的意思”(杨朔:《海市》);“她见那些人每天迷朦朦地搜索,不久就会理会她在世间的历程也和采珠底工作一样”(《许地山选集》);“我拣了一个机会,将这些道理暗示她;她领会似的点头”(鲁迅:《伤逝》);“我和子君说起这,她也领会地点点头”(同上);“小学生恐怕领会不了这部爱情故事影片的社会意义”。
“明白”强调没有朦胧模糊的地方,在认识中事理分明。例如:“我就喜欢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沈从文:《从文自传》);“他们之所以举我为代表的心事,我是十分明白的”(郭沫若:《少年时代》);“我们不能认定除了师母说穿,梁山伯就始终不会明白”(秦牧:《艺海拾贝》)。
“清楚”强调一点也不含糊、不含混。例如:“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鲁迅:《狂人日记》);“宝堂叔比咱还清楚啦,他爹哪年不买几亩地”(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们完全清楚他耍弄的这个花招”。
“通”强调通晓,较完全地掌握事理;含有熟悉的意味;使用范围较窄,一般只用于情理、人情、时务、语言。例如:“不过也不要过分的矜持,总要耿直而通情理”(《沫若文集》,第三卷);“到汉口去准备厂址,可说是迂阔不通时务”(茅盾:《锻炼》);“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通多种外语”。
“理会”在表示“理睬,答理”的意思时(如说:“这个人就让他一边站着吧,谁也别理会他”),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会见 会晤 晤-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会见 会晤 晤
会见huìjiàn226会晤huìwù226晤wù226
动词。表示跟对方相会而面见(对方)。
“会见”和“会晤”都强调跟对方相会,有郑重的态度色彩。“会见”比较客气,有庄重的、讲礼仪的态度色彩;多用于面见地位、辈份较低或相当的人。例如:“延迟了一个钟头,终于会见远道而来的生甥”(陈残云:《香港纪行》);“吴学谦外长今天下午还分别会见了美籍华人和华侨代表以及在华盛顿学习的中国学者和留学生”(《人民日报》,1983.10.14);“第二天,果然在阳光灿烂的珠江江心里会见了金瑞同志”(欧阳山:《三家巷》);“有什么人必欲会见么?没有”(叶圣陶:《隔膜》)。
“会晤”含有“和对方的关系较随便些”以及“面谈”的意味,多用于客人或地位相当的人;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很少用。例如:“十一月十八日,会晤了来访的李霁野、台静农、常维钧等人,并一同往同和居夜饭”(鲍昌、邱文治:《鲁迅年谱》,下卷);“他提出了要会晤许多中国作家,我们都满足了他的要求了”(《作品》,1981,4)。
“晤”较侧重于面见对方;是文言词,一般须用于有其他文言词配合的语句,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月内我将返滇度假,过贵阳时小作逗留,期能晤兄,一叙别情”;“这消息促他即日重上流亡之路,没有机会去晤他的情人一面”(洪灵菲:《流亡》)。
会心 会意-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会心 会意
会心huìxīn 会意huìyì
动词。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会心”侧重在领会别人的心思、用心;一般用作状语和定语。例如:“金大娘在一旁会心地笑了”;“绅士望到客人做了一个会心的微笑,赶忙去打电话邀”(《沈从文小说选集》);“(两人)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色”(《当代》,1981,2);“两人互换了眼色,彼此会心”。
“会意”侧重在领会别人的意图、愿望,一般可作状语、谓语和定语。例如:“小鬼很机灵,发现大叔脸色异常,会意地凑上去”;“‘真的吗?’吴夫人和老太太立刻会意,差不多齐声喊出来”(《叶圣陶文集》,第二卷);“看得出她作了一个会意的眼色”。
机会 机遇 时机-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机会 机遇 时机
机会jīhuì 机遇jīyù 时机shíjī415
名词。指有利的、恰好的时候。
“机会”强调对于做某种事情来说,是个恰好的时候;含有“偶然碰上的、不易得的”意味;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常用词,使用范围较广。例如:“现在时间已经不够,只得待将来有机会再讲了”(鲁迅:《三闲集》);“今天他到北京去了,我乘着这个机会来见你”(老舍:《赵子日》);“好几个区都准备办业余大学,要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机遇”强调好的遭遇或境遇;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浓厚。例如:“应该承认,我的机遇不坏”(王汶石:《通红的煤》);“自然,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偶然,而必须人与车都得漂亮精神,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老舍:《骆驼祥子》;“心中极想到北京几所著名学府参观,却未得机遇”。
“时机”强调时间性的、有利的客观条件。例如:“过去已经失去了时机,若再失去今年的时机,将来就会更困难了”(《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我们必须等待时机,出其不意,从海道袭击姑苏”(曹禺等:《胆剑篇》);“全军应趁目前的时机……学会完成部分的生产自给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集合 聚集 聚拢 聚合 集聚 凑合 会合 汇合 会集(汇集, 荟集) 会聚(汇聚) 聚 麇集 凑-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集合 聚集 聚拢 聚合 集聚 凑合 会合 汇合 会集(汇集, 荟集) 会聚(汇聚) 聚 麇集 凑
集合jíhé75聚集jùjí 聚拢jùlǒng 聚合jùhé 集聚jíjù 凑合còuhe227 会合huìhé 汇合huìhé 会集(汇集, 荟集)huìjí 会聚(汇聚)huìjù 聚jù 麇集qúnjí 凑còu
动词。表示若干分散的人或物拢在一起。
“集合”含有“分散的人或物合为一个整体”的意味。例如:“那你们马上下道手令,要他们到县衙门坪里集合”(周立波编选:《散文特写选》);“人民的力量集合一起,就能发挥出比大禹还强百倍的神力”(杨朔:《海市》);“他烂熟唐人的诗,往往取各家的佳句集合成诗,据说‘有陶柴桑(渊明)、韦苏州风味’”(《随笔》,1979,2)。
“聚集”“聚拢”“聚合”都强调由分散转为集中的状态。“聚集”较适用于人的集中,有时也可用于事物,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我们聚集在殿前,凭栏远眺”(杨朔:《雪浪花》);“仿佛黄河奔腾万里的力气一齐聚集在他的胸膛,又从他的号音中喷射出去”(周立波编选:《散文特写选》)。“聚拢”含有“分散的人或物互相接近而集中”的意味,适用于走动的人或运动的东西。例如:“男人们和女人们收拾完家具,向中间的大场聚拢起来”(柳青:《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浓烟在空中聚拢”(周立波编选:《散文特写选》);“他的背影消失以后,那些女人和货车又开始聚拢来”(巴金:《马赛的夜》)。“聚合”含有“结合起来”的意味,所指的“合在一起”在程度上比“聚集”“聚拢”高,却没有“集合”的整齐性或组织性;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各处运来的鹅卵石聚合成小山似的一大堆”;“它孕育着、聚合着神秘的内力,准备着下一次更残酷的报复”(《小说月报》,1982,1)
“集聚”是“聚集”的等义词,较少用。
“凑合”含有“较随便或较自由地合在一起”的意味;是口语用词,带口语色彩。例如:“下课以后同学们都凑合在一起练习唱歌”。
“会合”“汇合”“会集”“会聚”,都强调分散的人或物从各方碰到一起,互相接近。“会合”还强调彼此结合,有郑重的态度色彩。例如:“他们从胶东海滨、从冀中平原……会合到这水利工地上来”(碧野:《月亮湖》);“这数不尽的人群会合成一条急流,直象黄河之水天上来,浩浩荡荡涌向天安门”(杨朔:《海市》)。“汇合”本用于水流,比喻地使用时有形象色彩。例如:“各种声响汇合一起,组成了一支水乡晨曲”(《小说月报》,1982,1);“这种种的爱,汇合在一起就更深沉了”(《收获》,1982,5)。“会集”突出集中的状态,多用于事物,有时也指人。例如:“我们这座新兴城市,……会集了不同的乡土民情,融为新的一体”(碧野:《月亮湖》);“全村的老老少少,流水似的会集到哨所”(《杨朔散文选》);“各地的风景图片都汇集在他的抽屉里”;“又翻类书,荟集古逸书数种”(鲁迅:《书信·许寿裳·二》)。“会聚”强调拢为一体或一群。例如:“这是个群英会,各地的英才会聚一堂,交流心得,讨论重要的学术问题”;“温泉出身朱砂,有时可以从水中捧出它的本色,但它汇聚成潭,特别在游泳池里,却好象是翠玉色的”(菡子:《黄山小记》)。
“聚”和“聚合”意思一致,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很少用。例如:“寒带、温带和热带的动物竟聚于一园”;“这样聚在一起来喝酒,算得是今日良辰宴会”(《小说月报》,1982,1);“同组的那帮人……偏都不进院,篱笆墙外聚了一堆,远远地站着看乐子”(同上刊,1982,2)。
“麇集”强调合为一群;有以成群的獐走拢在一起来作比喻的形象色彩;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浓厚。例如:“麇集在码头的敌人,一时弄不清楚,这突然飞来的子弹是从什么地方打来的”(孙景瑞:《不息的浪潮》);“西山上县大队的机枪又猛烈地叫开了,子弹都打在麇集的敌群里”。
“凑”和“聚集”意思一致;是口语用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他俩凑到一块,划了十几根火柴都被扑灭了”(《十月》,1982,2);“大伙身上带的钱凑在一起,大概有十多二十块,都给了小范”。
“凑”在表示移近的意思时(如说:“往他那边凑”),和本组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见面 会面 会见 会晤 晤面 晤 碰头-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见面 会面 会见 会晤 晤面 晤 碰头
见面jiànmiàn 会面huìmiàn 会见huìjiàn200 会晤huìwù200晤面wùmiàn 晤wù200 碰头pèngtóu
动词。指彼此相见。
“见面”强调彼此面对面相见;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常用词。例如:“静安寺路的S病院里有电话传来,友人洪师武君要叫我去和他见面”(《沫若文集》,第五卷);“第一次可以不见面,这样可以免去李忠民的怀疑”(《人民文学》1979,7);“我们无话不谈,……我们见面也可以毫无顾忌地发牢骚”(《收获》,1981,1)。
“会面”强调彼此聚会在一起;有庄重的态度色彩。例如:“没有想到,时隔多年,你我又在朝鲜前线会面”(孟伟哉:《昨天的战争》,第一部第二卷);“到了第三天,我觉得在京都想会面的人,都已会了面”(郭沫若,《学生时代》);“我一定替你问问他,约一个会面的时间”(欧阳山;《三家巷》)。
“会见”含有讲礼仪的意味,具有郑重的态度色彩;多用于外交场合与宾客相见以及一般场合与客人相见。例如:“周总理在百忙中抽出了时间和斯诺会见”;“本月某日,鲁迅与来上海治伤的红军将领陈赓会见”(鲍昌、邱文治;《鲁迅年谱》,下卷)。
“会晤”也强调彼此聚会,多用于外交场合中地位相当的双方的相见,具有郑重、严肃的态度色彩和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自1979年以来,民主柬埔寨政府不断地寻求与柬埔寨其他爱国力量会晤”(《人民日报》,1982.6.21);“这是两国政府首脑第一次会晤”(同上报,1979.11.4)。
“晤面”和“见面”的意思一致,也强调面对面相见,但不用于口语而只用于书面语,有很明显的书面语色彩。例如:“先期去饭庄的范文澜、沈兼士,也和鲁迅晤面”(鲍昌、邱文治:《鲁迅年谱》,下卷);“我记得与这天之骄子初次晤面时,饱览它洪波万叠的雄姿,感受它从天而降的气势”(《当代》,1981,2)。
“晤”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比“会晤”“晤面”更浓厚些,只用于有其他文言词配合的语句。例如:“有要事相谈,请来一晤”;“娓娓而谈,如同对晤,这种情况确乎是动人的”(臧克家:《学诗断想》);“专差送封信来,是赵辛楣写的,说昨天到点金银行相访未晤”(钱钟书:《围城》)。
“碰头”有双方面对面碰在一起的形象色彩;又有较浓厚的口语色彩,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例如:“明天咱们在中山公园大门口碰头,怎么样?”;“我约四敏今晚八点在仲谦家里碰头,你也来吧”(高云览:《小城春秋》)。
聚会 聚首-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聚会 聚首
聚会jùhuì 聚首jùshǒu
动词。表示(熟人或相互有某种关系的人们)会合在一处见面、交谈或进行某种活动。
“聚会”强调从本来分散于各处而来到一处共会一堂;一般用于多个人的会合。例如:“同志们,今天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聚会”(臧克家:《诗与生活》);“当人们都穿着最好的衣裳在草地上聚会的时候,她也要稍微打扮一下”(《建国以来短篇小说》,上卷);“被这消息惊动的人——乔式夫的朋友们,于是马上聚会到他家里来”(师陀:《马兰》)。
“聚首”强调碰头、见面,含有“相互间分隔了较长时间而又碰在一起”的意味,用于两个熟人之间的会面或多个人的会合;是书面语用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忆前年同您聚首于山城的情景,恍如目前”;“我们的党,终于有了三中全会,而我们这些劫后余生的知识分子,居然又聚首、举行起什么‘阳光宴’来了”(《小说月报》,1982,3);“头脑清晰明白大势者却少,数人聚首,非谈衣饰,即论宴会”(许广平语,《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七》)。
理睬 理会 理-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理睬 理会 理
理睬lǐcǎi 理会lǐhuì105、621理lǐ98、290、599、608
动词。指用话语或表情、眼色等招呼人,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或表示意见。一般用于否定式。
“理睬”突出用目光招呼人或表示对别人的态度;多同双音的、表示否定的词语组合,也可以同单音否定词“不”“别”搭配。例如:“民兵没有理睬他,分头在家里到处检查”(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他吃过饭在屯里蹓跶,对于穷人的毕恭毕敬的招呼从不理睬”(周立波:《暴风骤雨》);“许云峰也不屑于再说什么,他收回目光,凝然端坐,不再理睬面前的对手”(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同学们嫌他古怪,嫌他脏,嫌他多病的样子,都不理睬他”(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但他依旧不理睬她”(巴金:《家》)。
“理会”强调对别人的言语、行动会意而答理、过问;同“理睬”一样,多用于否定式。例如:“这些年来,我那充满矛盾和痛苦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理会过”(《十月》,1980,1);“好,你们尽和我开玩笑,我才不理会你们呢”。
“理”是口语用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你还是别理她好,那样的人是劝不过来的”;“药店没有人出来理他,过路人也不理她,都象说她有孩子不对,穷就不该有孩子”(萧红:《饿》);“我不愿理他们”(老舍:《月牙儿》);“他两次跑上去,田老耕都没有理他”(杨润身:《探亲记》)。
片刻 片时 须臾 一会儿 顷刻-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片刻 片时 须臾 一会儿 顷刻
片刻piànkè 片时piànshí 须臾xūyú 一会儿yīhuìr 顷刻qǐngkè
时间词。指很短的一段时间。
“片刻”和“片时”都强调很短暂的一点点时间;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片刻”较常使用,用得较广;“片时”指的时间往往可以比“片刻”稍长,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比“片刻”浓;一般用于文学作品,有文艺风格色彩。例如:“我们互相望了一眼,谁也没有说话,静静地站了片刻,便又向前走去了”(王汶石:《通红的煤》);“他打滚着,反侧着,终不能得到片刻的宁静”(洪灵菲:《流亡》);“我片刻不舍他,他片刻不舍我”(瞿秋白:《饿乡纪程》);“他不动神色地听完汇报后,沉思片刻,立即作出决定”(冯苓植:《阿力玛斯之歌》);“缓步,把克里姆林宫绕了一周,在北面草园中略坐片时”(郭沫若:《洪波曲》);“我的心宁贴了,默默地相视片时之后,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鲁迅:《伤逝》)。
“须臾”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又比“片时”浓厚;多要有“不可”或“不可以”的搭配,一般只能作状语。例如:“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毛主席的著作成了每个指战员的指针,成了每个指战员的不可须臾离开的精神生命的主宰”(曹靖华:《春城飞花》)。
“一会儿”是口语用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你在门口等我一会儿,我换件衣服就来”;“在暮色里,在晚风中,那两盏大电灯一会儿象是两池清澈的春水,一会儿又象是两颗铮亮的大星;一会儿象是向人眨眼,一会儿又象是对人微笑”(孙谦:《南山的灯》);“又过一会儿,毛泽东出来了,满脸怒容”(茅盾:《我走过的道路》)
“顷刻”含有“一下子闪过去的时间”的意味,多用于描述过去的事情发生在很短时间内的情形,常同“间”或“之间”搭配而置于句首。例如:“顷刻间,坝头、坝尾,山间、崖顶,万炮轰鸣,烟焰冲天”(碧野:《月亮湖》);“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秦牧:《艺海拾贝》);“在我们勇士们的强大攻势下,所谓‘不可逾越的防线’一触即溃,顷刻瓦解”(《红旗》,1979,4)。
“一会儿”在表示“短时间之后”的意思时(如说:“我一会儿再告诉你”;“你一会儿来吧”)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融合 融会(融汇) 交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融合 融会(融汇) 交融
融合rónghé 融会(融汇)rónghuì 交融jiāoróng
动词。表示(不同的几样东西)互相掺杂、互相渗透地交合为一体。
“融合”强调消失互相区别的特点和互相划分开的界限,完全合一;多用于思想、感情、愿望、心灵等。例如:“深沉的感情,使他们的思想与愿望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互相给予着更多的爱憎与力量”(罗广斌、杨益言:《红岩》);“这才彼此握手,握得那样热烈,那样牢固,不象是相见的礼数,简直是两个心灵互相融合的印证”(叶圣陶:《倪焕之》)。
“融会”强调不同的东西汇合了起来;用于对各方面的知识、道理或技术的参合掌握;常同“贯通”搭配,构成固定词组。例如:“要没有活泼的想象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饾饤的工作,决不能融会贯通的”(《朱自清选集》);“所谓群众观点,要融会贯通的去了解,并非死死的去做”(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沙家的、杨家的、石家的枪法在他长期练枪当中融汇了起来,他的枪法是‘广集众长,自成一派’”。
“交融”强调互相交汇、掺杂;可用于具体事物和思想感情;常同“水乳”搭配而构成固定词组。例如:“王维不少五绝和五律,特别表现了所谓‘神韵’,就是高度地情景交融、含蓄隽永”;“他们两人情投意合,脾气、爱好很一致,相处在一起真是水乳交融”;“他们为了祖国的荣誉,情感交融在一起”(《新华文摘》,1982,1)。
谈判 会谈-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谈判 会谈
谈判tánpàn 会谈huìtán
动词。指有关方面对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约定的时间进行面对面的交谈。
“谈判”含有“双方进行口头上的交锋,以解决存在于相互间的矛盾”的意味;有严肃的、全力以赴的态度色彩。例如:“这一次,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谈了四十三天”(《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央代表同彝族代表正在谈判”(陈其通:《万水千山》)。
“会谈”强调碰在一起就有关问题进行交谈,含有“不拘是否解决问题,着重在交流情况、交换意见”的意味;有“友好、郑重、注重礼仪”的态度色彩;意思比“谈判”轻。例如:“外交部长黄华同英国保守党领袖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今天下午会谈”(《光明日报》,1977.4.8);“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一日至十月二日,苏、中、美、英、法五国外长在伦敦会谈”(《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注释)。
体会领会-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体会领会
体会tǐhuì领会lǐnghuì105
动词。指对事物有所了解和感受。
“体会”侧重表示亲自与事物接触而有所感受。例如:“在昨天这样的劳动场面中,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自觉劳动,什么叫做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胡万春:《特殊性格的人》);“亲身体会到的道理,总比从旁看到的更深切”(柳青:《创业史》,第二部);“我是个农民出身的人,对地主的压迫剥削,我是亲身经受过的,体会也很深”(黎汝清:《海岛女民兵》)。
“领会”侧重表示不仅了解事物的情况,而且认识到它的意义。例如:“中年人,局长的表弟同潘先生三个已经领会局长这一笑的意味”(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毛泽东同志对这一方针反复论述,使我们深刻地领会到它的重要性”;“小胖子大概领会了志勇的这个意思,他没再吱声”(郭澄清:《大刀记》)。
误会 误解-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误会 误解
误会wùhuì 误解wùjiě
动词。表示错误地了解(别人的意思)。
“误会”强调把别人的意思领会错;有时可用于双方面都把对方的意思了解得不对。例如:“不,不,你误会我的意思,我没有答应你”(《曹禺选集》);“一个贫病姑娘艾明娜和医生卡玛尔由相爱而结婚,婚后因误会而分离”(《光明日报》,1979.4.15)。
“误解”强调对别人的意思作不正确的理解;不能同时用于双方面。例如:“不要责怪他,他是误解了我们的意思才那样做的”;“他口里的阎罗天子仿佛也不大高明,竟会误解他的人格,一一不,鬼格”(鲁迅:《朝花夕拾》)
注意 留意 留心 留神 当心 理 会-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注意 留意 留心 留神 当心 理 会
注意zhùyì 留意liúyì 留心liúxīn 留神liúshén 当心dāngxīn 理 会lǐhuì105、290
动词。表示把精神、心智活动放在某方面上。
“注意”强调集中精神专门关注某方面。例如:“请他父亲帮忙注意一下我的职业”(杨沫:《青春之歌》);“所当注意的是,画家所想尽方法而不能圆满解决的光的效果,这里借野火的照明,却轻轻的抓住了”(《闻一多诗文选集》);“周氏略略抬头看了淑英一眼,但是她并没有注意到什么”(巴金:《春》)。
“留意”“留心”“留神”都强调把精神或意识用于某事物,和忽略、不顾相反;意思都比“注意”轻。“留意”偏重在意念上;“留心”常含有细心或小心的意味,意思比“留意”重;“留神”偏重在精神上,意思的轻重和“留意”一致。例如:“他们很少人留意城外的炮声和火光”(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这补破衣服的活,时时刻刻都得耽惊受怕,留意着巡捕抓人打人”(高玉宝:《高玉宝》);“我留心那位扎钢筋手说话时,手总是轻轻抚摸着他的大腿”(《杨朔散文选》):“芸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子,她略微留心便猜到了淑华的心思”(巴金:《春》):“你可要留心身体啊”:“大嫂,可也得留神电线杆子”(《老舍剧作选》):“晓燕也劝她别乱跑,留神碰见坏人”(杨沫:《青春之歌》);“他们一步一留神,给堤岸不够坚实的地方夯上几鎯头”(碧野:《月亮湖》)。
“当心”含有“提醒小心提防”的意味,一般用于要别人把精神放在某事物上的情形;意思的轻重和“留心”一致。例如:“当心!不要被匪徒把你们这两个‘豆兵’吃掉”(曲波:《林海雪原》);“你得当心点,这是省议员方大人要你们去的”(叶圣陶:《城中》)。
“理会”含有“加以顾理、过问”的意味;意思又比“留意”“留神”轻;多用于口语否定句,有口语色彩。例如:“他已经说了老半天了,可是我没有理会,不知道说的什么大事情”;“脚夫没有理会女学生那一套情感的变化”(杨沫:《青春之歌》)。
幸会-实用委婉语词典
幸会
意为认识您很高兴、很荣幸。“会”,即相逢,会面。
社会病-实用委婉语词典
社会病
欧美婉指艾滋病。也作“爱滋病”。
最好的射手也会失误-实用委婉语词典
最好的射手也会失误
婉指再聪明的人也会有错误和失败。欧美谚语。喻指。
最好的酿酒师有时也会酿坏啤酒-实用委婉语词典
最好的酿酒师有时也会酿坏啤酒
婉指再出色的行家里手,也免不了会栽跟头。欧美谚语。喻指。
狐狸不会两次跌进同一陷阱-实用委婉语词典
狐狸不会两次跌进同一陷阱
婉指智者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或上同样的当。欧美谚语。
船到桥头自会直-实用委婉语词典
船到桥头自会直
婉指现在碰到问题不必多虑,到关键时刻自有解决的办法。也作“船到桥门自会直”。
最好的工匠也会失手-实用委婉语词典
最好的工匠也会失手
婉指最优秀的匠人也会有做错的时候。欧美谚语。
素心人远,良会何时-实用委婉语词典
素心人远,良会何时
意为相知的人远去,什么时候才能相见。“素心”,即素来相知。
幽会-实用委婉语词典
幽会
婉指男女私下约会。“幽”,即僻静,幽静,有隐蔽之意。也作“幽晤”。
蜜会-实用委婉语词典
蜜会
婉指男女谈恋爱时的会面。有甜蜜蜜之意。
约会-实用委婉语词典
约会
婉指男女谈朋友。有双方事前约定时间、地点之意。
相会-实用委婉语词典
相会
婉指男女私下会面。意为互相会面。
风神清会-实用委婉语词典
风神清会
意指作品的风韵和精神有如爽清际会。
标举兴会,引发性灵-实用委婉语词典
标举兴会,引发性灵
意为作品中的形象意态十分活跃,互相碰撞,容易引发人的性情灵感。
妙悟神会-实用委婉语词典
妙悟神会
意为在想像力的引导下,有灵妙的领悟和神奇的意会。
是金子终会发光-实用委婉语词典
是金子终会发光
意为是出色的人才终究会发出光辉。
芙蓉出匣,会当有时-实用委婉语词典
芙蓉出匣,会当有时
意为走出困顿,挥展自己的才华,必有时机。“芙蓉”,宝剑名;“匣”,即剑鞘。
会-孙子兵法词典
会huì
【释义】:
〔會〕会合。《虚实篇》:“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会战-孙子兵法词典
会战
【释义】:
会合诸部,协同作战。《虚实篇》:“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杜佑注:“夫善战者,必知战之日,知战之地,度道设期,分军杂卒,远者先进,近者后发,千里之会,同时而合,若会都市。”
拜会-敬谦语小词典
拜会bàihuì
敬辞。表示恭敬地会见他人。《三国演义》三七回:“玄德待其歌罢,上草堂施礼曰:‘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昨因徐元直称荐,敬至仙庄,不遇空回。今特冒风雪而来。得瞻道貌,实为万幸!’”
谬会-敬谦语小词典
谬会miùhuì
谦辞。用来对人称自己的意思、主张等正好与他人相合。《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八年》:“述谓其子综曰:‘主上矜邵夙诚,特加曲恕,吾所言谬会,故特见酬纳耳。’”
会合和汇合-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会合和汇合
都表示聚集。“会合”含有一些相会、见面的意思。如“两军会合、我们约定今天在这里会合”。“汇合”没有相会、见面的意思,而且多用于水流或者像水流似的,如“滔滔江水是许多小河的水汇合成的,一点一滴的努力,汇合成了今天的成功”。“黄埔江跟长江在吴凇口会合”,虽然是水流,但是侧重指相会。
会意和意会-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会意和意会
两个词都是动词,但它们的词义,用法有所不同。
会意:侧重表示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用语言表达的意思,多作谓语或状语。例如:“小王刚要向小李打招呼,只见小李把手指压在唇上轻轻摇头,小王会意,就若无其事地走了过去。”“两个人互相挤了半天眼睛,就会意地笑了起来。”
意会:侧重表示不经过直接说明而了解其意思。多作谓语,不能作状语。例如:“有些同义词之间细微的差别似乎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我给他使了一个眼色,他立刻意会到了,马上就不慌不忙地走了出去。”
发散 会聚-反义词应用词典
发散 会聚
发散 fāsàn 会聚 huìjù
【发散】动词。(光线、气味等)由某一点向四周散开;中医指用发汗均药物把体内的热散出去,以治疗疾病。可重叠为ABAB式。
〔例句〕
1.湖中的荷花发散出阵阵清香。
2.旧的习惯势力还在发散着窒息人的臭气。
3.孩子体内有热,应该发散发散。
【会聚】动词。聚集。也作“汇聚”。
〔例句〕
1.这次菊展,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上百个菊花名种。
2.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俗称放大镜。可做多种光学用具的镜头。
魂不守舍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反义词应用词典
魂不守舍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魂不守舍 húnbùshǒushè
聚精会神 jùjīnghuìshén
全神贯注 quánshénguànzhù
【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不集中。舍:指人的躯壳。
〔例句〕
1.他又没有什么钱,只得这里躲一躲,那里藏一藏,整天坐立不安,魂不守舍。
2.看他魂不守舍的样子,肯定是有什么心事。
【聚精会神】全部精神集中在一起,形容注意力集中。
〔例句〕
1.他此时凝心静气,聚精会神,生怕错了过节。
2.但是平时的修养训练,以及十几年来所聚精会神的工作,都和新闻工作脱离不了关系。
【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集中。
〔例句〕
1.其实岂止来上海时,就是在学校里,课前的准备,我见你全神贯注,表现于外表的情态是十分紧张。
2.在寂静无声的房间里,他那庄严肃穆,全神贯注的神情,使他看起来更加英俊,更加奋发有为,更加令人敬慕。
〔应用例句〕
大赛在即,全体队员,个个聚精会神,人人全神贯注,准备在大赛中一展身手。没有人患得患失,魂不守舍,因为大家都知道,那等于是未成先毁。
聚精会神 心不在焉-反义词应用词典
聚精会神 心不在焉
聚精会神 jùjīnghuìshén
心不在焉 xīnbùzàiyān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
〔例句〕
1.看校样时的聚精会神,就和在写作的时候一样,因为我的目的要使它没有一个错字。
2.他希望他不再说话,好给自己聚精会神,赶紧想一想东晋之兴亡。
3.她看书看得那么聚精会神,以至于我进来好半天了,她都没有发觉。
【心不在焉】思想不集中。
〔例句〕
1.讲话时作腔作势,而又带着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似乎都是纨袴子弟的特征,普遍而一律的。
2.在瑞宣心不在焉的时节,猛然看见她,他仿佛不大认识她了……
3.杜恒只从鼻子里答应了一声,心不在焉地点点头,眼皮却抬也没抬,更没有认出和他打招呼的究竟是谁。
〔应用例句〕
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只有云龙心不在焉。
融会贯通 生吞活剥-反义词应用词典
融会贯通 生吞活剥
融会贯通 rónghuìguàntōng
生吞活剥 shēngtūnhuóbō
【融会贯通】褒义。把知识融合、贯穿起来,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
〔例句〕
1.要没有活泼的想像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饤的工作,决不能融会贯通的。
2.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3.无论学什么,都要融会贯通,才能运用自如。
【生吞活剥】贬义。比喻生硬地、机械地搬用别人的言辞、理论、经验、方法等。
〔例句〕
1.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
2.始知今天下另有一番为古文词者,聚敛拆洗,生吞活剥,大言以为利禄之媒。
〔应用例句〕
学习革命理论,要融会贯通,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而不能生吞活剥地照搬。
心神不定 聚精会神-反义词应用词典
心神不定 聚精会神
心神不定 xīnshénbùdìng
聚精会神 jùjīnghuìshén
【心神不定】精神状态不安定。
〔例句〕
解开这个篮子取出一些来,又打开那个箱子取出一些来,显然有点心神不定。
【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注意力非常集中。
〔例句〕
1.我画得不好,但这幅画却是我聚精会神画出来的。
2.课堂上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附和 附会-近义词应用词典
附和 附会
附和 fùhè 附会 fùhuì
【附和】言语行动随和别人。如:
1.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
【附会】把无关系的事物说成有关系;把无某种意义的事物说成有某种意义。如:
2.我所聊以自慰的,是还有一个“阿”字非常正确,绝无附会假借的缺点,颇可以就正于通人。
辨析:“附和”着重指盲目随和别人的意见。“附会”指把不相关的事情拿来说明另一种事情。它们都带贬义。“附会”可搭配成牵强附会,穿凿附会等。“附和”可搭配成随声附和,盲目附和,一度附和等。它们可构成牵强附会,穿凿附会,随声附和等成语。
拜会 会见-近义词应用词典
拜会 会见
拜会 bàihuì 会见 huìjiàn
【拜会】拜访会见(多用于外交上的正式访问)。如:
1.西哈努克拜会法总统密特朗。
【会见】跟别人相见(多用于外交场合)。如:
2.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今天下午会见了意大利总统山德罗·佩尔蒂尼和夫人及其主要随行人员。
3.有什么人我必欲会见么?
辨析:“拜会”指拜访。“会见”指与人相会面。它们常用在报道政府首脑或高级官员外事活动的新闻中,都含有庄重的色彩。“拜会”一般是职衔相当,互相拜会。“会见”是国内外通用的交际用语。
会见 接见-近义词应用词典
会见 接见
会见 huìjiàn 接见 jiējiàn
【会见】跟别人相见(多用于外交场合)。如:
1.他们曾有过两次秘密的会见。
【接见】跟来的人见面。如:
2.由于他对祖国的贡献,毛主席和周总理曾多次接见过他。
辨析:“会见”指彼此相见,运用范围较广,可用于上级会见下级,如上级领导会见中小学教师代表;也可用于同级,如中央领导人会见某国领导人。“接见”多用上对下的见面,如列宁接见来访者。
会晤 会面-近义词应用词典
会晤 会面
会晤 huìwù 会面 huìmiàn
【会晤】会面。如:
1.他们回忆过去在上海时代,曾经秘密会晤过两次。
【会面】见面。如:
2.每年七月七日,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一座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
辨析:“会面”运用范围比“会晤”广,亲戚朋友间的一般见面都可用“会面”。“会晤”是文言词,常用于比较郑重、紧要的见面,如例
理会 理睬-近义词应用词典
理会 理睬
理会 lǐhuì 理睬 lǐcǎi
【理会】①懂,了解。②注意(多用于否定式)。③过问(常用于否定式);理睬。如:
1.行者道:“师父放心,我等自然理会。”
2.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你怎么啦?”
【理睬】对别人的言行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如:
3.他们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满足于当前的环境,对新事物的出现,一看脸孔陌生,不是采取怀疑的态度,不加理睬,不去注意,就是大喝一声“哪里来的异端”,一棍子打死。
辨析:指“过问”时,二者可通用,如“谁也没有理会(理睬)他”;但有不通用处,如“这篇文章不难理会(指了解)”,就不用“理睬”。
领会 领悟-近义词应用词典
领会 领悟
领会 lǐnghuì 领悟 lǐngwù
【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如:
1.前面的东西如果没有领会,就决不要动手去搞后面的。
【领悟】领会。如:
2.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迅速,以致黄淑英还没有完全领悟过来,老赵就从她的身边走过去了。
辨析:“领会”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精神、意图、心情、道理等。“领悟”指理解,弄明白,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含义、道理等。
时机 机会-近义词应用词典
时机 机会
时机 shíjī 机会 jīhui
【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如:
1.缚住“老虎”的计划完成了,最后攻击的时机也来到了。
【机会】时机,恰好的时候。如:
2.他们知道惟有今天,“乡亲”的口袋是充实的,这是不容放过的好机会。
辨析:“时机”多指有利的关键时刻,如决战的时机,有利时机,掌握时机,大好时机。“机会”泛指各项事情在恰好适当的时候,如千载难逢的机会,好机会,错过机会等。
谈判 会谈-近义词应用词典
谈判 会谈
谈判 tánpàn 会谈 huìtán
【谈判】双方用商议方式,解决彼此有关的重大问题。如:
1.双方代表团又进行了两轮谈判。
【会谈】双方或多方共同商谈。如:
2.说完,勒令杜布切克等在事先拟就的同意苏军“留驻”捷克斯洛伐克的所谓会谈公报上签字。
辨析:“谈判”指国内或国际,对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商议,如军事谈判。“会谈”指两国或几个国家,在指定地点举行会议,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商谈,如经济合作问题会谈,友好会谈等。
体会 体验 体味-近义词应用词典
体会 体验 体味
体会 tǐhuì 体验 tǐyàn 体味 tǐwèi
【体会】体验领会。如:
1.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
【体验】亲身经历;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如:
2.这是我一辈子的亲身体验: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只要按着党的指示去做,就一定会得到好的结果。
【体味】仔细体会。如:
3.听着卖花和买花的劳动者互相探询春讯,笑语声喧,令人深深体味到,亿万人的欢乐才是大地上真正的欢乐。
辨析:“体会”对象多是文件、方针、政策、指示、决定等的思想内容。又常指别人要表达的意思、感情、心理等,如体会到别人的思想感情。它还有名词用法,如他谈了几点心得体会。“体味”对象常是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味,人的情意、趣味等,如例3。“体验”对象常是生活、现实等,常说到群众中体验生活,亲身体验。
误会 曲解 误解-近义词应用词典
误会 曲解 误解
误会 wùhuì 曲解 qūjiě 误解 wùjiě
【误会】误解对方的意思。如:
1.普之仁误会我的意思。
2.这是个误会,不会把你们怎样的。
【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如:
3.看看对于我的批评文字,得了一种经验,好像评论做得太简括,是极容易招得无意的误解,或有意的曲解似的。
【误解】 不正确的理解。如:
4.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辨析:“误会”指误解,如别误会,误会他的意思,这是个很大的误会。“误解”指错误理解,如这是完全误解,表白我的误解。“曲解”指故意歪曲别人的原意或客观事实,如有意曲解,故意曲解,曲解文意。
不期而会-古文观止词典
不期而会bù qī ér huì
没有约定而遇见(1)。《秦楚之际月表》: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在孟津不期而会的有八百诸侯。
朝会-古文观止词典
朝会cháo huì
【词性】:动词
朝见(1)。《亲政篇》:国朝圣节、正旦、冬至大朝会则奉天殿。——我朝万寿节、元旦、冬至等大型朝见都在奉天殿。
会-古文观止词典
会huì
【词性】:名词
一、盟会(3)。《驹支不屈于晋》:不与于会。——不参加盟会。《驹支不屈于晋》:使即事于会。——让他参加盟会。《管晏列传》: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在柯地的盟会上,桓公想背弃同曹沫的协约。
二、机会(1)。《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以赴势利之会。——来钻营权势利益的机会。
会-古文观止词典
会huì
【词性】:动词
一、会见,见面(8)。《寺人披见文公》: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晋侯秘密地到王城同秦伯会面。《屈原列传》:欲与怀王会。——要同怀王会见。《送天台陈庭学序》:会予于京。——在京城同我会面。
二、会合,集会,聚会(12)。《郑庄公戒饬守臣》:公会齐侯、郑伯伐许。——鲁隐公会合齐侯、郑伯攻打许国。《光武帝临淄劳耿弇》:群臣大会。——群臣大规模地集会。《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被降职的官员,多愁善感的诗人,大多数在这里聚会。
会-古文观止词典
会huì
【词性】:副词
表示巧合。可译为“恰巧”、“正好”、“刚好”等(9)。《鲁仲连义不帝秦》:会秦围赵。——恰巧秦国围攻赵国。《乐毅报燕王书》:会先王弃群臣。——正好先王丢下群臣去世了。《徐文长传》:会得白鹿。——刚好胡公获得一只白鹿。
会意-古文观止词典
会意huì yì
【词性】:名词
领悟,心得(1)。《五柳先生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每每有了领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会宗-古文观止词典
会宗huì zōng
【词性】:名词
即孙会宗。西汉西河(即今内蒙古东胜县境)人,曾任安定太守(1)。《杨恽报孙会宗书》:报会宗书曰。——答复孙会宗的来信说。
会稽-古文观止词典
会稽kuài jī
【词性】:名词
一、山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3)。《吴许越成》:越子以甲五千保于会稽。——越王带领披甲持盾的士兵五千人守住会稽山。《李陵答苏武书》: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从前范蠡不为会稽山的耻辱而殉难。《留侯论》:勾践之困于会稽。——越王勾践在会稽山被围困。
二、郡名。秦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1)。《兰亭集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我们聚会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
三、即会计,掌收税等公务(1)。《黄州快哉亭记》:收会稽之余功。——利用公务以外余下的精力和时间。
会计-古文观止词典
会计kuài jì
【词性】:名词
管理财物及出纳等事(1)。《争臣论》:必日会计当而已矣。——一定说财物帐目相符才行。
计会-古文观止词典
计会jì kuài
指计算出入,即算帐(1)。《冯煖客孟尝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债于薛者乎?”——后来,孟尝君拿出帐簿,问门下许多客人说:“谁熟悉计会,能够替我到薛地去收债呢?”
孙会宗-古文观止词典
孙会宗sūn huì zōng
【词性】:名词
人名。西汉时西河(即今内蒙古东胜县境人,安定太守。杨恽的朋友(1)。《杨恽报孙会宗书》: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他的朋友安定太守西河人孙会宗。
吴会-古文观止词典
吴会wú kuài
【词性】:名词
吴郡。今江苏苏州市(1)。《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在阳光下遥望长安,向云彩间指点吴郡。
杨恽报孙会宗书-古文观止词典
杨恽报孙会宗书
【原文出处】:西汉文
【说明】:
杨恽(前?-前54年),字子幼,西汉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司马迁的外孙,宣帝时,官至郎中令。但因恃才傲物,得罪的人很多。宣帝近臣戴长乐告他平时言语失敬,免为庶人。后遇日蚀,有人上书说是杨恽骄奢不悔而致,被捕下狱,并搜出其《报孙会宗书》,以大逆不道罪腰斩。《汉书》有传。
本文是扬恽被免为庶人后写给孙会宗的回信,信中纵情发泄了自己的牢骚和不满,也讽刺了朝政的腐败与政治的黑暗。辞气怨激,语言恣肆。终因此书被杀。
【原文】:
恽既失爵位家居,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岁余,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知略士也,——与恽书,谏戒之。为言大臣废退,当阖门惶惧,为可怜之意;不当治产业,通宾客,有称誉。恽宰相子,少显朝廷,一朝暗昧,语言见废,内怀不服。报会宗书曰:“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推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唯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遭遇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私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明明求财利,尚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车箍辘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车箍辘会
【释义】:
车箍辘:车轮子。指轮流做东的聚餐会。《红楼梦》一七:他两个倒替着在外书房住下,日间便与家人厮闹。有时找了几个朋友吃个车箍辘会,甚至聚赌,里头那里知道?
春云有日终能会,人生何处不相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春云有日终能会,人生何处不相逢
【释义】:
意谓人只要活着,那怕分离天南海北,终可以重新相会。《绣戈袍全传》二:南楼与公子携手,你言我答,不一时到南门内石柱街。果见画栋飞甍,门额大书“将军府”三金字。正是春云有日终能会,人生何处不相逢。
打照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打照会
【释义】:
照会:照面,会面。意即会面,见面。《初刻拍案惊奇》一〇:原来他三人见投了息词,便道不消费得气力,把那答应官府的说话都不曾打得照会。《荡寇志》九五:纪二听了,暗想道:“原来他见过这个人了,倒也妙极,只可惜不及打照会。”
点头会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点头会意
【释义】:
一点头就领会了意思,形容人机敏聪明。《水浒全传》七二:燕青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不必细问。《初刻拍案惊奇》一〇:那韩子文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他本等不做指望了。不想着太守心里为他,便转了口道。《二刻拍案惊奇》四:他司中有两个承差,一个叫做史应,一个叫做魏能,乃是点头会意的人,谢廉使一向得用的。
惯骑马的惯跌跤,水里淹死是会水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惯骑马的惯跌跤,水里淹死是会水的
【释义】:
惯:习以为常,熟悉。比喻精于某种专门道行的人,常因疏忽大意,反而易招灾祸。《龙图耳录》八八:“俗语说的好,‘惯骑马的惯跌跤,水里淹死是会水的。’焉知蒋四叔艺高胆大,想不到‘阳沟里会翻船’呢,这也是常有之事。”
⊙惯骑马的惯跌跤,河里淹死是会水的
《三侠五义》八八:又转想道:“不好!不好!俗语说的好,‘惯骑马的惯跌跤,河里淹死是会水的。’焉知他不是艺高人胆大,阳沟里会翻船,也是有的。”
⊙河里淹死会水的
《小五义》五:里边本是七个小门。逞聪明并不细数,总是艺高人胆大。五爷一生的性情,凭爷是谁也难相劝。这就是俗言“河里淹死会水的”。
好诗读下三千首,不会做来也会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好诗读下三千首,不会做来也会偷
【释义】:
偷:剽窃,模仿。指多读好的诗文,原来不会作诗文的也会模仿着写了。《歧路灯》一一:只要多读时文,俗话说好诗读下三千首,不会做来也会偷。读的多,多就会套。
会说会话-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会说会话
【释义】:
即能说会道。指人口舌伶俐,善于辞令。《何典》五:就是长舌妇虽说奢遮,也不过苗头看得清爽些,又口舌利便,翻转翻仰的会说会话罢了。
会家不忙,忙家不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会家不忙,忙家不会
【释义】:
会家:行家。行家做事不慌不忙,遇事慌张的人不是行家。多指技艺高强的人,遇事从容不迫,技艺低下的人,遇事手忙脚乱。《西游记》二一:那怪那容分说,拈转钢叉,望行者当胸就刺,这大圣正是会家不忙,忙家不会,理开铁棒,使一个“乌龙掠地势”,拨开钢叉,又照头便打。《西游补》三:人言道:“会家不忙,忙家不会。”我们别样事倒做过,凿天的斧头却不曾用惯。
⊙会者不忙,忙家不会
《九尾龟》七〇:就这一声里,这个时候,章秋谷正是会者不忙,忙家不会,不等他手枪放出,早已把头一低,扑地一个箭步穿到他的身旁,一手擎住他的手腕,趁势飞起一腿,不歪不斜,正踢在那人的背弯上面。
⊙会家不忙
《隋炀帝艳史》一七:宝儿真个是会家不忙,手执红牙,慢慢的把声容镇定,方才吐遏云之调,发绕梁之音,婉婉啭啭的唱道。
⊙会者不忙
《禅真后史》七:三更时分,果然有贼砍将入来。自古道:“会者不忙。”乘着月光,看得清切,只见左边船篷开处,一个人跨脚入来,被秋侨提住两脚,往里一扯,那人仰面便倒。《水浒后传》二二:背了皮囊,原从驿后墙上跳出,真是会者不忙,不费一毫气力。
⊙忙家不会,会家不忙
《二刻拍案惊奇》一七:真是忙家不会,会家不忙。扯出囊弓,扣上弦,搭上箭,只见百步之外,一骑马飞也似的跑来。小姐掣开弓,喝声道:“着!”那边人不防备的,早中了一箭,倒撞下马。
⊙忙者不会,会者不忙
《隋史遗文》五一:看得清,举得快,把浑铁搠从知节后心撺来。自古忙者不会,会者不忙。知节只一闪,那搠已从知节胁下撺过。《飞龙全传》五五:怀德往下一躲,在他胁下钻过,闪在李豹身后。正是忙者不会,会者不忙,怀德只一把,早将李豹暖肚一手擒牢。
会施天上计,难免目前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会施天上计,难免目前灾
【释义】:
天上计:喻高超的计谋。意谓哪怕有天大的智谋,也逃不脱眼下的灾祸。指灾祸难逃。《金瓶梅词话》二六:来旺儿口还叫冤屈,被夏提刑叫过甘来兴儿过来,面前执证。那来旺儿有口也说不得了。正是:会施天上计,难免目前灾。夏提刑即令左右选大夹棍上来,把来旺儿夹了一夹,打了二十大棍,打的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生绡剪》九:掌灯一看,惊得合家魂飞魄散,问他原故,只摇摇头儿,连把红花酒灌上几碗,和衣睡了,次日浑身火烧,疼痛……正是:会施天上计,难免目前灾。
⊙会思天上计,难免目下灾
《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祸出师人口,休贪不义财。会思天上计,难免目下灾。大伯叫庄客缚了杨温。
⊙会思天上无穷计,难免今朝目下灾
《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后面杨达又一面会思天上无穷计,难免今朝目下灾,正奔走之间,只听得一棒锣声响来。
会娶娶对头,不会娶娶门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会娶娶对头,不会娶娶门楼
【释义】:
对头:指合意的女方。门楼:高门楼。指大户高门,有财势的人家。会娶的娶上一个相配的女子,不会娶的攀上一个富贵人家。指娶妻要选择贤慧妻子,不贪图女方的家世门第。《金石缘》八:媳妇只要贤慧,哪在才貌。况儿子中意,我们何必拗他。至于白衣,他既财主,要做官何难?从来说会娶娶对头,不会娶娶门楼。还是央媒说合为是。
会嫁的嫁对头,不会嫁嫁门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会嫁的嫁对头,不会嫁嫁门楼
【释义】:
对头:指合意的男方。门楼:门第很高,有财势,喻高门大户。会嫁女儿的嫁一个合适的好女婿,不会嫁女儿的嫁一个高门楼。意谓嫁女要重视男方的人品才学,不要贪图男方的门第财富。《醒世恒言》二〇:贤婿,这事不劳你过忧,我自有主见在此。常言道:会嫁的嫁对头,不会嫁嫁门楼。我为这亲事,不知拣过多少子弟,并没有一个人眼。他虽是小家子出身,生得相貌堂堂,人材出众,况且又肯读书,做的文字人人称赞,说他定有科甲之分。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不嫁,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
⊙会拣的拣儿郎,不会拣的拣宅房
《幻中游》五:房应魁道:“人家作亲,会拣的拣儿郎,不会拣的拣宅房。贫富自有命定,何必只看眼前。”
⊙会捡的捡儿郎,不会捡的捡田庄
《三教归正开迷演义》六九:宝光道:“尊长捡差了主意,怎的不是失捡迷,会捡婿的,那里要他有田庄、标致,古语说的好:会捡的捡儿郎,不会捡的捡田庄。”
⊙会嫁的嫁对头,不会嫁的嫁门楼
《惊梦啼》二:我做媒的这双眼睛,是相女配夫,从来会嫁的嫁对头,不会嫁的嫁门楼。
会使天上无穷计,难免丰都永劫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会使天上无穷计,难免丰都永劫灾
【释义】:
丰都:鬼城,代指阴间。永劫:万载不复的劫数。意谓即使有天大的智谋,也逃不了一死的劫数。《三遂平妖传》四〇:可怜左黜多年作了有法的瘸妖,一朝作了无灵之孤鬼。正是:会使天上无穷计,难免丰都永劫灾。
会作亲事拣男女,不善作者爱银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会作亲事拣男女,不善作者爱银钱
【释义】:
会结姻缘只挑选好男好女,反之只会选择富家嫁娶。指结婚姻要重视对方的才学人品,不应贪图对方的钱财而选错了对象。《绿牡丹全传》五七:俗语说得好,听我们道来:会作亲事拣男女,不善作者爱银钱。这是他来寻你,非是你去攀他。你老人家速速进去,叫姑娘收拾要紧,我家公子不刻即到。
机会难乘,时光难再-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机会难乘,时光难再
【释义】:
指机会难得,要抓住时机,不可失之交臂。《隋史遗文》三六:哥哥说得尽有理,但小弟心中还是像母亲说机会难乘,时光难再。
⊙机会难逢,时不可失
《封神演义》一五:子牙,机会难逢,时不可失,况天数已定,自难躲逃。你虽是下山,待你功成之时,自有上山之日。
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
【释义】:
佛会:佛事的聚会。原指同在佛门里,都是与佛有缘分的人。泛指既然同聚在一起,就是有缘分。《西游记》三六:但是和尚,即与我们一般。常言道: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你且坐,等我进去看看。
教的曲儿唱不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教的曲儿唱不会
【释义】:
比喻别人出的主意,学不会。《醋葫芦》五:成珪道:“老弟既有好计,传我一个,还好摆布得转么?”周智道:“传便传你,只怕教的曲儿唱不会哩!”
教的言语不会说,有钱难买自主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教的言语不会说,有钱难买自主张
【释义】:
比喻别人教的主意往往学不会,难得的是遇事自己有主见。《说岳全传》三八:又有一班弟兄们俱来相送到半山,对牛皋道:“贤弟此去,须要小心!言语须要留意谨慎。”牛皋道:“众位哥哥,自古道:‘教的言语不会说,有钱难买自主张。’大丈夫随机应变,着什么忙?”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释义】:
饮酒时遇到知音才能畅怀,诗只能对懂诗的人吟诵。比喻同志相悦,物待识者。《五代史平话·周》上:那汉道:“俗语云: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我这剑要卖与烈士,大则安邦定国,小则御侮捍身,你孩儿每识个甚么?您也不是个买剑人,咱这剑也不卖归您。”
⊙酒逢知己饮
《白牡丹》二六:李通曰:“酒逢知己饮。昨夜宾主皆醉休得客套。”
可以意会,不可言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释义】:
指只能心中领会,不能或无法用语言表达。□《庄子·天运》: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官场现形记》五七:这些事可以意会,不可言传,要说一时亦说不了许多。
☉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
《红楼梦》五: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惟“意淫”二字,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
慢行有步,快着会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慢行有步,快着会跌
【释义】:
慢慢走反而能赶出路,走快了就容易跌倒。比喻事情缓行反而有效果,急躁了反而容易失败。《闽都别记》三〇:百均笑曰:“慢行有步,快着会跌。汝们勿急,我自有分寸。今出去都勿言,待我局他。”
没做理会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没做理会处
【释义】:
理会:处置。无法处理,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水浒全传》三九:蔡九知府看了,没做理会处。《喻世明言》一:那妇人听得说着了他紧要的关目,羞得满脸通红,开不得口,一发号啕大哭起来,慌得王公没做理会处。《初刻拍案惊奇》一五:陈秀才那时已弄得瓮尽杯干,只得收了心,在家读书,见说卫家索债,心里没做理会处。
☉没理会处
《水浒全传》二:走了这一晚,不遇着一处村坊,那里去投宿是好。正没理会处,只见远远地林子里闪出一道灯光来。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释义】:
指对某事感到难做的人,是因为不会,若是会做的人就不感觉难。《冷眼观》一二:你这个就叫做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我如明明的来伙你去骗人,你又怎能知道是我伙人来骗你呢?
宁可人前全不会,不可人前会不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宁可人前全不会,不可人前会不全
【释义】:
宁可在人前表示什么也不会,也不可在人前耍弄并不到家的本事。指宁可守拙,不可卖弄。《隋史遗文》一五:常言道:“宁可人前全不会,不可人前会不全。”叔宝答应会射箭不打紧,受许多的波查,他却不知怎么样叫做会射箭。
☉宁在人前全不会,莫在人前会不全
《西湖佳话》一四:那道人得能落地,便只恨爹娘少生两只脚,飞也似的去了。众人一哄而散。夫妻依旧回家。正是:邪邪正正术无边,红日高头又有天,宁在人前全不会,莫在人前会不全。
破蒸笼,只会撒气-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破蒸笼,只会撒气
【释义】:
喻人嘴不严紧,泄露机密。《醒世姻缘传》八:那晁住媳妇是个凿木马脱生的,舌头伸将出来,比那身子还长一半;又是吴国伯嚭托生的,惯会打勤献浅。天老爷因他做人不好,见世报,罚他做了个破蒸笼,只会撒气。
☉破笼撒了气
《醒世姻缘传》一五:你看我做,你只不要破笼撒了气。透出一点风去,我拧折你们的腿!
人逢运蹇之时,卖盐也会生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逢运蹇之时,卖盐也会生蛆
【释义】:
运蹇:时运不顺利。人碰到时运不顺利时,连卖的盐也会生蛆虫。比喻人时运不济时,办什么事都不顺利,办什么事都往往失败。《三分梦全传》七:况且人逢运蹇之时,卖盐也会生蛆,任你圣贤学问,豪杰才能,都无用处,与愚蠢人无异。
三尖瓦儿也会绊倒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三尖瓦儿也会绊倒人
【释义】:
比喻不起眼的小人物有时也能伤害大人物。指不能小看人。《歧路灯》五八:他休要把人太小量了。三尖瓦儿也会绊倒人,我若不把他告下,把我姚荣名字颠倒过来。
折本才会赚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折本才会赚钱
【释义】:
折本:亏本。意谓只有经过赔钱的教训才会找到赚钱的门道。《照世杯》四:俗语说得好:折本才会赚钱。金有方手头虽赌空了,却被他学精了吊牌的法子。
手长的会打手短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手长的会打手短的
【释义】:
手长:手快或手段灵活。手短:手慢或手段不灵活。意即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能够打过手慢或手段差的人。《飞跎全传》二:又是手长的会打手短的,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
⊙手长要打手短的
《飞跎全传》一一:全要手尖眼快。手长要打手短的。
熟罐子偏会养儿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熟罐子偏会养儿子
【释义】:
熟罐子:喻再婚女子反而更会生养儿子。《韩湘子全传》二〇:老爷既要生儿子,管他头婚二婚,熟罐子偏会养儿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释义】:
指熟读优秀唐诗之作,自然就会模仿而吟。□清·孙洙《唐诗三百首序》: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楼中月》五四:还有两句说得好,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只要你在空闲时候,读读唐诗,辨辨平仄,自然就会做了,有什么难呢?参见“好诗读下三千首,不会做来也会偷”。
水萍尚有相逢日,岂料人无再会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水萍尚有相逢日,岂料人无再会时
【释义】:
连随波逐流的浮萍也会相遇,人怎么会不再会面?比喻人虽一时分离,总还有再相逢的时候。《鼓掌绝尘》二七:利己损人终有害,察言观色永无虞。水萍尚有相逢日,岂料人无再会时。
死了莫与老头儿同墓,干净会揭挑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死了莫与老头儿同墓,干净会揭挑人
【释义】:
指老年人了解底细,会揭老底,使人难堪。《西游记》八三:金星道:“你当年在花果山为怪,……。上天欲要擒你,是老身力奏,降旨招安,把你宣上天堂,封你做弼马温。……”行者道:“古人说得好:死了莫与老头儿同墓,干净会揭挑人!我也只是做弼马温,闹天宫罢了;再无甚大事。”
学到老不会到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学到老不会到老
【释义】:
学到老也仍有不会的东西。意谓学无止境。《金瓶梅词话》七〇:常言:学到老不会到老。天下事如牛毛,孔夫子也识得一腿。
筵无好筵,会无好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筵无好筵,会无好会
【释义】:
旧时敌对双方或仇家往往借举办筵会搞阴谋,谋害应邀赴会的人。指敌方邀请的筵会多不怀好意。《三国演义》三四:张飞曰:“筵无好筵,会无好会,不如休去。”《说岳全传》四八:劝元帅不要到王佐那边去吃罢。常言道“筵无好筵,会无好会”也。要使小将们耽惊受吓!《封神演义》二八:筵无好筵,会无好会。方今士马纵横,刀兵四起,有甚心情宴赏牡丹。
⊙宴无好宴,会无好会
《彭公案》三〇九:自古宴无好宴,会无好会,金景龙之辈反复无常,大人此去倘稍有疏失,我等担当不起,大人还是不去的为是。
阳沟里会翻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阳沟里会翻船
【释义】:
阳沟:露在地面上的排水沟。比喻在看似安全的地方也会出问题。诫人不可麻痹大意。也指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龙图耳录》八八:不好!不好!俗语说的好,“惯骑马的惯跌跤,水里淹死是会水的。”焉知蒋四叔他老艺高人胆大,想不到阳沟里会翻船呢。
⊙阳沟里翻了舡
《金瓶梅词话》五二:伯爵道:“阳沟里翻了舡,后十年也不知道。”
⊙阳沟里也会翻船
《儿女英雄传》三四:下来下去,打起劫来,老爷依然大败亏输,盘上的白子儿不差什么没了,说道:“不想阳沟里也会翻船!”
⊙阳沟里失风
《何典》三:摇小船阳沟里失风,出老材死路上远转。
⊙羊沟里翻船
《龙图耳录》一〇八:真真是羊沟里翻船。想蒋平何等人物,何等精明,一生所作何事,不想他在妈妈店,竟会上了大当。
一缘一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缘一会
【释义】:
意谓天缘凑合,命该相会。《喻世明言》三:与官人一缘一会,奴家也是二十四岁。《警世通言》一一:徐爷在舱中听见,也是一缘一会,偏觉得音声凄惨。《二刻拍案惊奇》三:今偶然见师父说着端的,也是一缘一会,天使其然;不然,小生怎地晓得他家姓名?
一力降十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力降十会
【释义】:
一个力气大的人可以降住十个会武艺的人。比喻力气大的人斗得过有武艺的人。《三侠五义》五〇:韩爷技艺虽强,吃亏了力软,雷洪的本领不济,便宜力大,所谓一力降十会。韩爷看看不敌。
姻缘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会里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姻缘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会里来
【释义】:
蟠桃会:天上神仙的聚会。谓婚配之事自有姻缘,由天而定。《初刻拍案惊奇》三四:有那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似司马相如的,分定时,不要说寻媒下聘与那见面交谈,便是殊俗异类,素昧平生,意想不到的,却得成了配偶。自古道:姻缘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会里来。《警世通言》二三:两个小儿女知觉渐开,听这话也自欢喜。遂私下约为夫妇。这也是一时戏谑,谁知做了后来配合的谶语。正是:姻缘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会里来
⊙姻缘本是前生定
《初刻拍案惊奇》九:嫁女须求女婿贤,贫穷富贵总由天。姻缘本是前生定,莫为炎凉轻变迁!
⊙姻缘前生所定
《五虎平南演义》二三:姐姐,你伶俐一世,懞憧一时,岂不闻姻缘前生所定,人事焉得强为?
⊙姻缘本自前生定,岂是为人可强求
《玉燕姻缘全传》二〇:但是邓员外无子息,好说想他绝分家私。故尔这头亲事回断了。此刻张寅一见邓氏,心下好不懊悔。正是:姻缘本自前生定,岂是为人可强求?
⊙姻缘自有前定
《红楼复梦》四四:薛姑太太笑道:“姻缘自有前定。”就将梦玉前几天的梦境细说一遍,众位舅太太点头称异。
⊙姻缘前定
《喻世明言》一〇:老婆婆听得花锦似一片说话,即时依允。也是姻缘前定,一说便成。
⊙婚姻事皆系前定
《初刻拍案惊奇》五:话说婚姻事皆系前定,从来说月下老赤绳系足,虽千里之外,到底相合;若不是姻缘,眼面前也强求不得的。
⊙婚姻到底皆前定
《隋唐演义》七五:疾忙收拾,连夜逃遁。正是:婚姻到底皆前定,但得多情自有缘。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释义】:
有缘分虽隔千里也能遇合,没有缘分即使面对面也不会相识。意谓人和人能否遇合、结交,取决于有无缘分。《水浒全传》一四:人都唤小人做赤发鬼,特地送一套富贵来与保正哥哥。昨夜晚了,因醉倒庙里,不想被这厮们捉住,绑缚了来,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六: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今日幸遇先生,聊备一杯薄酌,少叙衷情!幸勿推却。《痛史》二一: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诸君有贵恙的,只管说出来。今日初摆出来,尚未发利市。我说过奉赠三位,分文不取。
⊙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非奴自贱,因见官人是个大孝之人,故此情愿为妻。你到反意推却!岂不闻古人云: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此亦是缘分,何必生疑!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亲
《金瓶梅词话》九〇:柳底花阴压路尘,一回游赏一回新。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亲。
⊙有缘千里能相遇,无缘对面不相逢
《白牡丹》四〇:语曰:“有缘千里能相遇,无缘对面不相逢。”难道朕与他无缘吗?朕今须沿途细访其踪迹罢。
⊙有缘千里终须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绣戈袍全传》一〇:正是:有缘千里终须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一时才子佳人,风云际会,遇出非常,自然比聘定的夫妻,更觉十分恩爱。
⊙有缘千里也相投,对面无缘不偶
《醒世恒言》八: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力谋求。有缘千里也相投,对面无缘不偶。
⊙有缘千里来相会
《金瓶梅词话》九八:奴与官人一缘一会,也是二十六岁,旧日又是大老爹府上相会过面,如今又幸遇在一处,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有缘千里来相见
《黄绣球》一一:这真是有缘千里来相见,可可儿的他碰着了毕太太;毕太太可可儿的带他回了家,遇见自己的姊姊。
⊙有缘千里能相会
《醒世姻缘传》二五:一个河南人,一个山东人,隔着两千里地结了婚姻,岂不是有缘千里能相会?
⊙有缘千里相逢
《锦香亭》一三:适闻老先生到来,以为有缘千里相逢,姻事一言可定。
⊙有缘千里
《后西游记》三二:今日果遇着四位老师父,真可谓有缘千里。
⊙无缘千里空奔走,有幸相逢咫尺间
《玉娇梨》一七:只因初意原要过江,今合其意,故叫了一只船,竟渡过钱塘江,望山阴一路而来。只因这一来有分数:冰清不减玉润,泰山直接东床。无缘千里空奔走,有幸相逢咫尺间。
⊙无缘对面不相逢
《醒世恒言》二二:便教人急忙赶去,寻这个先生。先生化阵清风不见了。殷氏心中懊悔。正是“无缘对面不相逢”。
⊙千里有缘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株林野史》一二:那荷花自从在花园里避楚兵去后,即逃出园外,走到一所村庄,浑身汗流,喘吁吁的,甚觉难走,且喜庄头上有一座大门,遂坐在阶上歇息。这正是:千里有缘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只怕不做,不怕不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只怕不做,不怕不会
【释义】:
意谓事情只担心不做,不用担心会不会。指事情只要做就一定能会。《醒世姻缘传》四二:大凡事体,只怕不做,不怕不会。这魏氏一遭生,两遭熟,三遭就会,四遭就成了惯家。人有问甚么的,本等神说一句,他就附会出两三句来。
做惯了和尚,倒不会撞钟了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做惯了和尚,倒不会撞钟了么
【释义】:
意谓难道连熟悉的行当都不会干了么。指故意与人作对为难。《绘芳录》五一:我想不怪别人,还怪如金这臭货不善调排,弄的两边不得讨好。许家恼了,是从此少了款进项;贾家恼了,是从此要生祸端。怎生做惯了和尚,倒不会撞钟了么?
会-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会huì
副词
表示前后两种情况巧合。作状语。可译为“正值”、“适值”、“正好”、“恰巧”等。
《诗经·大雅·生民》: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毛诗注疏》册九卷十七之一页六上)
——把他扔到平林里,正值有人伐平林。(诞:助词。置:弃置。之:指后稷。平林:平地的树林。)
《史记·项羽本纪》: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史记》册一页三一四)
——我带来白璧一双,想献给项王,玉斗一双,想送给亚父,适值他发怒,不敢献上。
《史记·吴王濞列传》: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fǔ)循其民。(《史记》册九页二八二二)
——适值孝惠帝、高后时,天下刚平定,郡国诸侯各自致力于安抚他们的百姓。(郡国诸侯:汉分天下为郡国,郡直属朝廷,国封给诸侯,合称郡国诸侯。拊循:安抚,安慰。)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三国志》册四页九一四)
——适值黄祖病死〔刘琦〕才得逃出,于是就做了江夏太守。
《论衡·吉验篇》:羽与亚父谋杀高祖,使项庄拔剑起舞。项伯知之,因与项庄俱起,每剑加高祖之上,项伯辄以身覆高祖之身,剑遂不得下,杀势不得成,会有张良、樊哙之救,卒得免脱,遂王天下。(《论衡》册一卷二页十八上)
——项羽和亚父图谋杀害高祖,派项庄拔剑起舞。项伯觉察到了,就和项庄一同起舞,每当剑将加到高祖身上时,项伯总是用身体掩护住高祖的身子,剑就不能砍下去,谋杀的计策不能成功,正好有张良、樊哙救援,〔高祖〕终于得以逃脱,最终统治了天下。
《汉书·匈奴传上》:会暮,大风起,汉兵纵左右翼围单于(chán yú)。(《汉书》册十一页三七六九)
——恰巧天黑了,大风刮起来,汉兵展开左右两翼围攻单于。
《后汉书·左周黄列传·黄琼》:冀意以为恨。会以地动策免。(《后汉书》册七页二〇三六)
——梁冀心中因〔这事〕仇视〔黄琼〕。恰巧因为发生地震,下令免除了〔他的官职〕。
会-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会huì
附类
一、名词。指“会盟”。
《礼记·檀弓下》:周人作会而民始疑。(《礼记注疏》册三卷十页十上)
——周王举行会盟,老百姓却开始怀疑了。
二、动词。作“会见”、“聚会”、“领会”解。
《公羊传·桓公十五年》:公会齐侯于鄗(hào)。(《公羊注疏》册二卷五页九上)
——鲁桓公在鄗地会见了齐侯。(鄗:春秋地名,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北。)
《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注疏》册二卷十二页六下)
——君子用文章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培养仁德。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靖节先生集》册三卷六页七下)
——喜好读书,不求甚解,每逢领会到其中的意义,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车盘会-汉语惯用语辞典
车盘会chē pán huì
谓轮流做东。张恨水《啼笑因缘》“她们是车盘会,今天这家,明天那家,刚上场呢。”
打茶会-汉语惯用语辞典
打茶会dǎ chá huì
见“打茶围”。
打照会-汉语惯用语辞典
打照会dǎ zhào huì
打招呼。《初刻拍案惊奇》“我家未知道我回,又未与娘家打照会,便私下住在此两日,无人知道。”
大社会-汉语惯用语辞典
大社会dà shè huì
指将原由政府统揽的某些职能尽可能地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华东新闻》2001426:“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精简机构,实行‘小政府大社会’,减少审批事务。”
黑社会-汉语惯用语辞典
黑社会hēi shè huì
指暗中勾结,从事暗杀、绑架、走私、贩毒、拐卖人口、强迫卖淫等犯罪破坏活动的一伙人。鄢国培《巴山月》“他与黑社会中人往来密切,凭借法国的势力,贩卖人口,强运烟毒,无恶不作。”
黄色工会-汉语惯用语辞典
黄色工会huáng sè gōng huì
指被资本家收买的工会。《批评“退出黄色工会”的策略》“但如果有人主张革命反对派要退出那些有群众的黄色工会,实际上就是要使我们脱离黄色工会下面的群众,让这部分群众去受黄色工会领导的欺骗和愚弄,结果也就是维持了黄色工会的存在。”
卷包会-汉语惯用语辞典
卷包会juǎn bāo huì
见“卷包烩”。
没理会-汉语惯用语辞典
没理会méi lǐ huì
谓不明白,糊涂。《朱子语类》·“你也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我也不仁不义,无礼无智,大家做个鹘突没理会底人。”
群英会-汉语惯用语辞典
群英会qún yīng huì
京剧传统剧目。借指英雄模范人物的集会。老舍《我们选举了毛主席》“选得好,选得对,代表大会是‘群英会’。”
闲理会-汉语惯用语辞典
闲理会xián lǐ huì
无事生非,惹事。《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吴山生来聪俊,粗知礼义,干事朴实,不好花哄,因此防御不虑他在外边闲理会。”
诸葛亮会-汉语惯用语辞典
诸葛亮会zhū gě liàng huì
比喻大家出主意,献计献策的会议。诸葛亮:三国时蜀汉政治家,以足智多谋而著称。《中国人大新闻》2001. 12.17“村干部形象地把召开村民代表议事会比作‘诸葛亮会’,集思广益,就出了新招、找到了良策。”
法会-佛源语词词典
法会
佛教指为说法、供佛、施僧等活动而举行的集会。《法华经·随喜功德品》:“若人于法会,得闻是经典。”《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虔虔住意近花台,合掌颙顺赞善哉。闻道世尊居法会,诸天圣众竞推排。”现代汉语作为专门用语承用。鲁迅《花边文学·偶感》:“马将桌边,电灯代替了蜡烛,法会坛上,镁光照出了喇嘛。”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佛源语词词典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情意相投,思想认识一致才能在一起融洽相处。《虚堂和尚语录》卷八:“僧云:‘一日见佛,以手掩面,于十指掌悉皆见佛,又作么生?’师云:‘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现代汉语作为格言承用。
领会-佛源语词词典
领会
领悟理解。《祖堂集·卷十七·岑和尚》:“问:‘有人问和尚,和尚则随问答话;总无人问时,和尚如何?’师云:‘困则睡,健则起。’僧云:‘教学人向什么处领会?’师云:‘夏则赤骨身,冬则须得被。’”现代汉语承用。艾青《启明星·鸽哨》诗:“要是有人能领会这悠扬的旋律,他将更爱这蓝色——北方的晴天。”
契会-佛源语词词典
契会
心领神会,没有言说心灵相通。唐·惠能《六祖坛经·机缘品》:“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五灯会元·卷二·圭峰宗密》:“唐元和二年将赴贡举,偶造圆和尚法席,欣然契会,遂求披剃,当年进具。”
无遮大会-佛源语词词典
无遮大会
佛教的重要法会之一,每五年举行一次。原为印度佛教的习惯,每年举行,中国从梁武帝时开始举行。无遮,指宽容一切,解脱诸恶,不分贵贱、僧俗、善恶,一律平等看待。凡参加大会的人都应向神佛、寺院进行布施,供养神佛,消除自己的恶业。《梁书·武帝纪》:“(中大通元年九月)癸已,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僧、尼,善男、信女)无遮大会,因舍身。公卿以下,以钱一亿万奉赎。”
心融神会-佛源语词词典
心融神会
又作“心领神会”。指内心里深刻地领会,如同融化在心中一般。《五灯会元·卷十九·杨歧方会禅师》:“每阅经,心融神会,能折节扣参老宿。”近、现代汉语变体为“心领神会”。元·吴海《送傅德谦还临川序》:“读书有得,冥然感于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刘心武《班主任》:“谢惠敏对他们的‘教诲’并不能心领神会,因为她没有丝毫的政治投机心理,她单纯而真诚。”
会-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会會huì
①会合,聚会。《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宾客。”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于此。”②会见,相会。《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境上。”《孔雀东南飞》:“隐隐何甸甸,俱~大道口。”③时机,机会。如“适逢其会”。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此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④领悟,理解。如“心领神会”。《韩非子·解老》:“其智深则其~远。”陶潜《五柳先生传》:“每有~意,便欣然忘食。”⑤恰巧,适逢。《陈涉世家》:“~天大雨,道不通。”《鸿门宴》:“~其怒,不敢献。”⑥应当,一定。《孔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义,~不相从许。”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另见kuài。
【会当】定当,一定要。杜甫《望岳》:“~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猎】会合打猎。“会战”的委婉说法。《赤壁之战》:“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于吴。”
【会集】聚集,集合。《广东军务记》:“乡民复鸣锣~各乡约数千人,与夷决战。”
【会盟】诸侯集会订立盟约。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而谋弱秦。”
【会同】指诸侯盟会及共同朝见天子。《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如:或者。端章甫:指穿着整幅布做的礼服,戴着礼帽。相:掌赞礼和司仪的人。)
【会晤】会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无由~,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会须】必须,定要。李白《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一饮三百杯。”
【会遇】会见。《廉颇蔺相如列传》:“度道里~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会-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会會kuài
①算账,计算。《战国策·齐策四》:“谁习计~,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责:同“债”。)②“会稽”的省称,古郡名。《隆中对》:“东连吴~,西通巴蜀。”
另见huì。
一小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小会yī xiǎo huì
【释义】:
指极短的时间。赵树理《“锻炼锻炼”》:“杨小四的快板大字报贴出来一小会,吃不饱听见社房门口起了哄,就跑出来打听。”
亚运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亚运会yà yùn huì
【释义】:
亚洲运动会的简称。
亚洲运动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亚洲运动会yà zhōu yùn dòng huì
【释义】:
简称亚运会。亚洲的综合性运动会。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原称亚洲运动会理事会)主办,前身为远东运动会和西亚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届,与奥运会相间举行,会期一般为16天。比赛项目除一些广为开展的项目如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等必须列入外,东道国还可适当增减。
一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会yī huì
【释义】:
①指很短的时间或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老舍《正红旗下》:“西北风不大,可很尖锐,一会儿就把大姐的鼻尖、耳唇都吹红。”②叠用于两个以上非同义词或谓语前面,表示短时间内不同情况的交替。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灯光很暗,随着音乐旋律的快慢,灯光一会是红色的,一会是蓝色的,一会又是紫色的。”
一时半会儿-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时半会儿yī shí bàn huìr
【释义】:
犹一时半刻。高玉宝《高玉宝》:“你也不用急,鬼子又不知道你住在哪,一时半会儿是查不出来的。”
三合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三合会sān hé huì
【释义】:
天地会的别名。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相传以洪武(明太祖年号)的洪字为其代称,对内称“洪门”,会员互称“洪家兄弟”。因洪字有三点水偏旁,故又称“三点会”。后嫌只取左偏,偏而不全,不吉祥,故又取右偏“共”,“共”有会合之义,因改称“三合会”。
上层社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上层社会shàng céng shè huì
【释义】:
指社会中处于优越地位的社会集团。丁玲《韦护》:“原来就有一部分人不满意他的有礼貌的风度,说那是上层社会的绅士气派。”
上流社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上流社会shàng liú shè huì
【释义】:
同“上层社会”。如:他的小说,写的都是生活在底层的卑微的小人物,所以上流社会的绅士淑女不爱看。
下层社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下层社会xià céng shèh uì
【释义】:
指旧时生活贫苦的社会阶层。鲁迅《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偶然得到一个可写文章的机会,我便将所谓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陆续用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了。”
下流社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下流社会xià liú shè huì
【释义】:
旧称社会中居于低级地位的阶层。胡适《〈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今日市上最风行的每页插图的节本小说多种,专为小孩子和下流社会做的,俗名‘画书’。”
与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与会yù huì
【释义】:
参加会议。如:与会代表。
五猖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五猖会wǔ chāng huì
【释义】:
旧时南方乡村为五猖所作的迎神赛会活动。各地形式不一。绍兴每年农历七月半左右举行,以祈求人寿年丰。鲁迅《五猖会》:“要到东关去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不叫的狗会咬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叫的狗会咬人bù jiào de gǒu huì yǎo rén
【释义】:
比喻不露声色的坏人最能伤害人。王忠瑜《惊雷》:“‘他简直比地主还恶哩!’‘啧啧,真是不叫的狗会咬人!’”也作“不出声的狗才咬人”。柳青《恨透铁》:“这个家伙是毒!不出声的狗才咬人哩。”
不会撑船赖河弯-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会撑船赖河弯bù huì chēng chuán lài hé wān
【释义】:
指事情做不好,归咎于客观原因。罗旋《南国烽烟》:“不会撑船赖河弯…这怎么能怨我?”
不期而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期而会bù qī ér huì
【释义】:
未经约定而自动聚集。茅盾《子夜》:“晚上九点钟光景,吴公馆里不期而会的来了些至亲好友,慰问吴荪甫在厂所受的惊吓。”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shì jiè dà xué shēng yùn dòng huì
【释义】:
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组织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仅限大学生参加。第一届于1953年在意大利都灵举行,原则上每两年举行一次。正式规定的比赛项目有田径、游泳、跳水、水球、体操、击剑、网球、篮球和排球等九项,此外东道国有权再增加一项。
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世界中学生运动会shì jiè zhōng xué shēng yùn dòng huì
【释义】:
由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组织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仅限十七岁以下的在校中学生参加。第一届于1974年在原联邦德国威斯巴登市举行,每两年举行一次。比赛项目有体操、田径、游泳共三项。
东亚运动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亚运动会dōng yà yùn dòng huì
【释义】:
东亚地区的综合性运动会。由东亚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办,每两年举行一次。第一届比赛于1993年5月在中国上海举行,比赛项目有田径、游泳、体操、足球、举重、武术等项目,另有表演赛项目。
再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再会zài huì
【释义】:
再见。临别套语。郭小川《秋歌》:“再会吧,愿你们明年更比今天好!”
年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年会nián huì
【释义】:
(社会团体)一年一度举行的集会。如:听说在这次年会上要改选新的领导。
半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半会bàn huì
【释义】:
不太长的时间。权宽浮《牧场雪莲花》:“我楞着望了半会,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书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书会shū huì
【释义】:
①宋元时期说话人、戏曲作者与艺人的行会组织。郭沫若《学习关汉卿并超过关汉卿》:“关汉卿的不朽剧作,大都是在他的书会朋友们互相讨论修改下写出来的。”②观摩书法的集会。如:去年上海举行书会,书法家们相聚一堂,切磋书艺。
协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协会xié huì
【释义】:
为促进某种共同事业的发展而组成的群众团体。徐迟《火中的凤凰》:“他参加了文化界救亡协会。”
博览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博览会bó lǎn huì
【释义】:
组织许多国家参加的大型产品展览会。也指一国举办的大型产品展览会。柯岩《东方的明珠》:“(李娥英的刺绣)却作为祖国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留在国家美术馆里,各国博览会上,而今,又东渡到一衣带水的日本了。”
原始社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始社会yuán shǐ shè huì
【释义】: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始于人类原始群的形成,终于奴隶制的形成,延续约数百万年之久。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剥削,但生产力极为低下。
分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分会fēn huì
【释义】:
①方言。辩白。许地山《归途》:“我知道你们有什么冤仇呢?反正你得到所里分会去。”②对总会而言的分支机构。
初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初会chū huì
【释义】:
初次相会。鲁迅《离婚》:“我们虽然是初会,木叔的名字却是早已知道的。”
人大会堂-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大会堂rén dàh uì táng
【释义】:
人民大会堂的省称。
人代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代会rén dài huì
【释义】:
人民代表大会的简称。《人民日报》1982.10.4:“各省市自治区人代会制定一批地方性法规。”
人民大会堂-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民大会堂rén mín dà huì táng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址。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1959年落成。内由万人大会场、五千人宴会大厅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楼等三大部分组成。
人民代表大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民代表大会rén mín dài biǎo dà huì
【释义】:
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简称人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选举产生,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代表人民的意志,讨论并决定一切重大问题。
人民委员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民委员会rén mín wěi yuán huì
【释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以文会友-现代汉语大词典
以文会友yǐ wén huì yǒu
【释义】:
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如:我们组织这个文学社,目的之一就是要以文会友。
传道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传道会chuán dào huì
【释义】:
指各派基督教教会。
休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休会xiū huì
【释义】:
会议在进行期间暂时停止召开。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这天,休会之后,梁建说身体不舒服,要回施工现场去,老阎挡也挡不住。”
全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全会quán huì
【释义】:
全体会议的简称。毛泽东《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我建议,要在各国党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全会上谈这个问题。”
全运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全运会quán yùn huì
【释义】:
全国体育运动会的省称。如:第五届全运会1983年在沪举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quán guó rén mín dài biǎo dà huì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解放军选出的代表组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每届任期五年,如遇特殊情况,可以延长本届任期,或提前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在必要时也可提前或延期。也省称全国人大。
会1-现代汉语大词典
会1huì會
【释义】:
①会合;聚会。如:井冈山会师。②泛指有一定目的的聚会或集会。鲁迅《范爱农》:“有几个人便秘密地开一个会,筹集川资。”又如:晚会;舞会;辩论会。③会见;会面。老舍《四世同堂》:“今天,他是来会钱先生。”④指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主要城市。如:省会。⑤时机。如:机会。⑥领悟;理解。洪深《申屠氏》:“方蛟会得他主人意,凑到主人耳朵边,口里不住说。”⑦熟习;通晓。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善于做某事。秦牧《花城》:“而南方的人们也真会安排,他们选择年宵逛花市这个节目作为过年生活里的一个高潮。”⑧表示有可能实现。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把混乱的人群,变为有组织的力量,奇迹就会出现。”⑨付给,支付。老舍《四世同堂》:“两个人进了茶馆,长顺会了茶资。”⑩某些团体或组织。如:学会;联合会;理事会。⑾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入会者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老舍《骆驼祥子》:“我给你个好主意:起上一只会,十来个人,至多二十个人,一月每人两块钱,你使头一会。”⑿旧时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祈年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郁达夫《浙东景物纪略》:“胡公神像…前殿后殿,各有一尊,相貌装饰,两都一样,大约一尊是预备着于出会时用的。”⒀表示很短的时间。周立波《暴风骤雨》:“这会大伙都没说啥话,但也没休息或打盹。”⒁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