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确

确(確)是什么意思

  • 差错←→正确-反义词词典

    差错←→正确chācuò-zhèngquè

    【词性】:形

    差错:错误。

    正确:符合道理、事实或某些公认的标准。

    【例】他安、邓两家都受过十三妹从前相救之恩,正想答报,深虑那姑娘此去,轻身犯难,难免有些差错,想要留住她这番远行。(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他们是革命战争的主力军,然而他们的小生产的特点,使他们的政治眼光受到限制(一部分失业群众则具有无政府思想),所以他们不能成为战争的正确的领导者。(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错误←→正确-反义词词典

    错误←→正确cuòwù-zhèngquè

    【词性】:形

    错误:与客观实际相违背;不正确。

    正确:与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相符合。

    【例】 识破一条错误路线,接受一条正确的路线并不是容易的。(黎汝清:《叶秋红》) 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 含糊←→明确-反义词词典

    含糊←→明确hánhu-míngquè

    【词性】:形

    含糊:不清晰。

    明确:清晰明白并确定不移。

    【例】 只给了这样简单含糊的回答,梅女士的谈话便转换了方向。(茅盾:《虹》) 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英〕达尔文:《〈物种起源〉序言》)

  • 精确←→粗略-反义词词典

    精确←→粗略jīngquè-cūlüè

    【词性】:形

    精确:十分正确、准确。

    粗略:大略;粗粗地。

    【例】 他能记得住路边的每一根电线杆,每一棵柳树条,也记得密如蛛网的井下每一个巷道,巷道里每一个棚子,每一个漏斗和每一根管道……他的心里,简直就印着一张最精确的军用地图。(肖马玉模:《矿山的路》) 他粗略地估计了今天到会的人数。

  • 模糊〔模胡〕←→清楚 清晰 分明 明确-反义词词典

    模糊〔模胡〕←→清楚 清晰 分明 明确móhu-qīngchu qīngxī fēnmíng míngquè

    【词性】:形

    模糊:不分明,不易辨认。

    清楚:容易让人辨认、了解。

    清晰:清楚。

    分明:清楚。

    明确:清晰明白而且确定不移。

    【例】 这时,有清晰的脚步声走近火堆。我用手遮住火光,向光圈外的黑暗中望去,先是看见两个模糊的白影,一忽儿,白影长大了,更清晰了,瞬间,进入篝火照耀的光圈以内,已经看清了他们的面孔,一霎间,他们已兀然站在篝火近旁。我看得清楚,一位是年过四十的兵站的指导员老曹,另一位略微靠前半步的,就是这里的年轻的共产党员们崇拜的英雄薛丹怀了。(王汶石:《通红的煤》) 凡是在他叙事之处,他娓娓讲来,细水长流,口齿清晰,脉胳分明,有如牵丝引线一样,把听众引入彀中。(鲍昌:《庚子风云》) 为了表达一个明白的意思要费许多周折,这分明是因为这个意思在自己头脑里本来还比较模糊,而在找到了最恰当的字眼和语句来表达的时候,这个意思才真正明确起来。(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关于写文章》)

  • 模糊←→精确-反义词词典

    模糊←→精确mó·hu-jīngquè

    【词性】:形

    模糊:含混。

    精确:非常正确、准确。

    【例】 这一类语言单位,既然同时可以有两种以上的解释,那么它显然是模糊的,而不是精确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模糊结构。(王希杰:《模糊理论和修辞》)

  • 偏差←→准确-反义词词典

    偏差←→准确piānchā-zhǔnquè

    【词性】:形

    偏差:工作中偏离正确方针、政策的差错。

    准确: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

    【例】 运动中免不了要出些偏差,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难纠正的。(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谁知她这番心理测验,却没有测得准确,她等了有半点钟上下,戏馆子里已经快要停戏了,这两位老先生,却依然没有出来,她又怕得罪了二奶奶,只得又走了回来。(张恨水:《魍魉世界》)

  • 确切-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确切quèqiè

    〈形〉准确,确实。形容用词、话语、含义、日期、消息、保证等。常作谓语、定语,也可以作状语、补语。

    我觉得说它像杨花更缺乏些|你这样说不缺乏|这句话很缺乏|用词缺乏|用“麦浪”这名字最缺乏|我还说不出“温馨”这个词的缺乏含义|这已经是缺乏不移的事实了|缺乏的日期|缺乏的消息|有了缺乏的保证|缺乏的数字|得到缺乏的答复|有了缺乏的证据|更缺乏地说,是推托|缺乏地知道不调价了|缺乏地证明了这是事实|我了解得不缺乏|不了解内情的人就不可能说得缺乏

  • 精确-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精确jīngquè

    非常准确、正确——粗略(~地计算)

  • 明确-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明确míngquè

    ①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含混、含糊(他的话很~,意思不明确。)②使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模糊(这种说法~了是非界限)

  • 确当-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确当quèdàng

    正确恰当;适当——失当(处理~)

  • 确切-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确切quèqiè

    准确;恰当——含糊、含混(你引用的数据确切,阐述的定义却很~。)

  • 确认-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确认quèrèn

    明确承认(事实、原则等)——否认(~了那件事)

  • 确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确实quèshí

    真实可靠——虚假(不少人相信耳朵认字是确实的,可也有很多人认为是~的。)

  • 确数-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确数quèshù

    实在的、具体的数字——约数(这笔资金要求报确数,不许报~。)

  • 真确-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真确zhēnquè

    ①真实——虚假(~的数字)②真切——模糊(你既然做证人,就应当把情况谈得真确一些,这样~怎么行呢!)

  • 正确-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正确zhèngquè

    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错误(观点正确还是~,往往需要用实践和事实来证明。)

  • 准确-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准确zhǔnquè

    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或预定的要求,没有误差——约略(时间相隔了十年,我记得不大准确了,但我还能~地记得那棵古松地点。)

  • 确定 肯定-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确定 肯定

    确定quèdìng 肯定kěndìng25

    动词。表示明确决定。

    “确定”强调清楚地定下来,不会转移、改变;很常使用。例如:“这一点,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理解的,他确定了联合苏联反对帝国主义的政策”(《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经过学习和讨论,方向、路线更明确了,方针、任务也确定了”;“它的前面应当还有其他序文,可惜已亡佚无存,终不能确定它是哪一个人的作品”(周祖谟:《五代刻本〈切韵〉及其声母的读音》)。

    “肯定”强调同意或愿意作出决定的态度。例如:“今年搞不搞迎春花会,还不能肯定”:“先把大体的行动计划肯定下来,再谈具体行动的问题”;“有时候,还很难肯定哪一个字是本字”(王力:《中国语言学史》)。

  • 确实 确切 确-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确实 确切 确

    确实quèshí385确切quèqiè 确què385

    形容词。表示真确可靠。

    “确实”强调实在,事实上存在;多用于消息、情况、证据。例如:“大伙只急于证实刚才的小道消息是否确实,并不理解酋长此时的心境”(《小说月报》,1982,3):“敌之一方很不确实,但也有朕兆可寻”(《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蓬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的确实的证据了”(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确切”强调真切,符合于本质或事实;多用于理解、表述和名称。例如:“他读书读得快,读得熟,理解得确切”(张志公:《语法学习讲话》);“这个意思,若要确切地表现出来,就不能用这样的说法”;“她把青春献给绿色的山岭,自身却没有个确切的姓名”(《北京文艺》,1980,3)

    “确”强调真确,确定;用于事情、信息;是文言词,一般用在有其他文言词配合的语句里,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此事究为传说,未必确而可信”;“它事极确,上月弟曾得确信,然何能为”(鲁迅:《书信·曹靖华·一九》)。

  • 确实 实在 委实 的确 确乎 确 真正 当真 确然-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确实 实在 委实 的确 确乎 确 真正 当真 确然

    确实quèshí385实在shí2ài417、417 委实wěishí 的确díquè 确乎quèhū 确què385真正zhēnzhèng 当真dàngzhēn176确然quèrán

    副词。表示情况的真实性肯定无疑。

    “确实”强调情况真确、属实。例如:“你尽管眼看不见罪恶,罪恶却还是永远无恙地确实存在”(肖楚女:《艺术与生活》);“他这番慷慨激昂的议论,配合他那道貌岸然的尊容,确实赢得了几下掌声”(茅盾:《锻炼》)。

    “实在”和“委实”都强调事实上就是如此。“实在”含有“无论如何也这样”的意味:“委实”突出“实际真是这样”的意思,是书面语用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诸位父老,我们并不是闹着玩的,实在是日本人不让我们活下去了”(端木蕻良:《大江》);“因为实在无法应付这开门便是七件事的艰难,葛秋含泪忍泣,劝过父亲多少次!”(《小说月报》,1982,2);“也难怪人们感觉迟钝,而此类消息实在并不新鲜”(同上刊,1982,3);“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鲁迅:《社戏》);“这世界委实了不得”(《小说月报》,1982,2)。

    “的确”“确乎”“确”都侧重于真确,无可置疑地如此。“的确”有强调的语气,可以用于句首。例如:“你说要我跟你谈谈!我也的确想跟你谈谈”(《小说月报》,1982,3);“的确,贫农们不怕失掉什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她的确最了解我的全部病情”(郭小川:《严厉的爱》)。“确乎”带强调而感慨或渲染的语气,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例如:“这样奇妙的音乐,我在北京确乎未曾听到过”(鲁迅:《鸭的喜剧》);“自从他出了壁报,跟他越来越熟的人确乎不少”(茅盾:“手的故事》);“队附开口不得。因为十三保确乎穷,买办日用品没有销路”(沙汀:“还乡记》)。“确”在意思上和“的确”较一致,但轻一些,没有那么强调;是一般的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比“确乎”淡;一般多修饰“是”,使用范围狭窄。例如:“从村人看来,他确是一个异类”(鲁迅:《孤独者》);“这一夜,我久久不能入睡,我觉得拂拂吹动窗帘的确是海风”(刘白羽:《红色的十月》);“当我们底情感要求一种表现时……确是不可因别的在那个‘要求’之外的原因而表现”(肖楚女:《艺术与生活》)。

    “真正”强调真的,一点不假;含有“地道、本色”的意味。例如:“没有好的全战役计划,绝不能有真正好的第一仗”(《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几乎从没有人听他叹过一口气,见他真正皱过一次眉头”(《小说月报》,1982,3)。

    “当真”和“真正”一样,也强调真而不假,但是含有“果然真的”或“该是真的”这种意味;多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在我呢,当真没有理由不满意”(茅盾:《全运会印象》);“说死容易,当真去死,可实在不容易啊”(杨朔:《海市》);“哈哈,好象天也帮助我们,第二天哪当真暖了些”;“婉小姐……忙又改口道:‘店里的事,当真也得他留点心才好。’”(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确然”强调显出真实情况;是文言词,和“确乎”一样具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例如:“上月确然收到过一封两人联名写的信,我与那两写信人却素不相识”;“逃学的确然没有”(《叶圣陶选集》);“事情倒确然可信呢”(同上)。

    “真正”常用作形容词,表示“实质完全符合于名义上所指的”(如说:“他才是真正的英雄”)。这种用法的“真正”,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 真切 真确-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真切 真确

    真切zhēnqiè22真确zhēnquè

    形容词。表示明晰而确实,没有一点模糊或含糊的地方。

    “真切”强调十分清楚地切合事情的面目,多用于形象、声音、感情。例如:“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不但没有褪色,而且在重温和假想的会晤中,变得更加真切、更加可亲可爱了”(刘心武:《醒来吧,弟弟》);“他隐隐听得天崩地裂的一声轰炸,而且愈来愈近,愈加真切了”(茅盾:《子夜》);“《绿》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中的佳作,文字秀丽,感情真切,堪称美文”。

    “真确”强调确实的,绝不含糊或模糊;多用于消息、情况及对于情况的了解等。例如:“早有一些谣传,说他们已经秘密离京南下,我们不敢相信,因为没有真确的消息”;“我们请他们吃过一次中国饭,他们羡慕……原来住在中国地方,一直没有真确知道中国生活,中国文化”(《瞿秋白文集》,第一卷)。

  • 正确 对 对头-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正确 对 对头

    正确zhèngquè 对duì 对头duìtóu

    形容词。表示和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符合一致。

    “正确”强调没有错误,正合于道理和准则;有郑重的态度色彩。例如:“在读书的时候,可以把正确的音放在正确的字形、字义上”(赵元任:《语言问题》);“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对”强调和客观事实、合理的要求或标准相符合,和“错”相反;意思比“正确”稍轻。例如:“若说创造社是艺术至上主义者的一群那更显得是不对”(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老朱得意地反问:‘是不是我这个狗头军师做得对!’”(艾芜:《南行记》);“这件事是对是错,得让群众说话”;“然则谁要吃枯子伸手可矣,似乎当说抓桔子才对,夫何打之有?”(俞平伯:《打桔子》)。

    “对头”强调合适;含有“方向、做法、来路合理”的意味,意思的轻重和“对”一致;是口语用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刚才听他说的那几句话,有点不对头”(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过多的挑剔是不必要的,有时候甚至是不对头的”(张志公:《语法学习讲话》);“这个研究所方向对头,有利于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

    “对”在作动词面表示“投合、适合”的意思时(如说:“两个人谈得来,很对脾气”),和“正确”“对头”没有同义关系。“对头”在表示正常的意思(如说:“他前天就不想吃,有点不对头”)或“合得来”(如说:“两兄弟性情、爱好不一样,总不对头”)时,也和“正确”“对”没有同义关系。

  • 准确 精确 准-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准确 精确 准

    准确zhǔnquè 精确jīngquè 准zhǔn575

    形容词。指完全符合实际要求或预期,没有差错。

    “准确”强调没有出入,符合一定的要求、标准或规格;常用来修饰或说明某些具体动作或具体工作的效果。例如:“他一面说着,忽然象鹰抓麻雀一样,迅速而准确地伸出手去,夹来一块鸭脯”(《方纪小说集》);“我的师傅在技术上真是娴熟、准确”(《小说选刊》,1982,2);“对匪帮必须有准确的侦察,神速的行动,出其不备地消灭他”(曲波:《林海雪原》)。

    “精确”强调丝毫差错也没有,含有“十分符合于规格、要求或实际”的意味,意思比“准确”重;常用来从效果方面修饰或说明具体事物或行动;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我们使用这么一种神通广大、精确丰富的语言,可以说是一种幸福”(秦牧:《艺海拾贝》);“极其精确地描述事物和表情达意决不是简单的事情”(同上);“中国究竟有多少知识分子,没有精确的统计”(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准”在意思上和“准确”意思一致,只是略轻些,使用的范围也和“准确”大体一致;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这座大钟,虽然是四五十年前的东西,可还是走得挺准的”;“对准自己选定的目标,勇往直前”(《北京晚报》,1982.3.8)。

  • 括号的位置要正确-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括号的位置要正确

    括号用来标明行文中注释性的话。括号里的话如果是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这种括号叫句内括号,句内括号要紧贴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括号里的话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的,这种括号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要放在句末的标点之后。例如:“中小学的美育(包括音乐、美术、劳作等)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应切实加强。”“‘以钱买分’,即录取时对多缴费用的学生可以降分若干的做法不仅违背平等原则,而且还会在学生思想上产生深刻的消极影响,恐怕也不符合收入并不高的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愿望。(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应该注意听取广大工人、农民的意见。)”

    前一例括号里的话是注释“美育”的,所以紧跟其后。后一例的括注是整个句子的,所以放在句末点号之后。

    两种括号都有放错位置的。例如:“20世纪末,能源危机、人口过剩、资源破坏(最重要的是淡水资源)、环境恶化,以及接连不断的灾变,向人类敲起了警钟。”“很多企业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不强,一些为中国所独有的技术未申请专利就公诸于众,丧失了获得巨大收益的机会(如中国发明的一种生产维生素C的技术,许多外国企业愿高价购买,结果一个技术人员将该技术作为论文公开发表)。”“有些建议的奏效需要很长时间(例如1979年关于改进教育系统的组织管理的建议),现在作出评价为时过早。反之,有些建议提出后几十年仍然有效(例如1937年关于外语教学的建议,以及1965年关于中学外语教学的建议)。”

    三例都是句内括注。第一例括注应放在“资源”后,因为是对“资源”而不是“资源破坏”的注释说明。第二例括号应放在“公诸于众”后,逗号前,因为括号里的话是注释“一些为中国所独有的技术未申请专利就公诸于众”的,应紧跟在它后面。第三例头一个括注应放在第一个“有些建议”后,后一个括注应放在第二个“有些建议”后。

    下面两例是句外括号放错的:“一些人热衷于媚上,甚至把吹吹拍拍当成了登龙法门(当然,这么说不是提倡上下疏离,不意味接近领导就不好。)。”“我忍不住喊道:‘你,快点回来(我怎么用的是命令口气?大概是怕显出自己的胆怯吧。)’”前一例的括注是针对全句的,应移置句末的句号之后。后一例的括注应放在引号完了之后。

  • 差错 正确-反义词应用词典

    差错 正确

    差错 chācuò 正确 zhèngquè

    【差错】名词。错误;意外的变化(多指灾祸)。

    〔例句〕

    1.到年底,我已无差错地售票二十万张。

    2.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

    【正确】形容词。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褒义词。

    〔例句〕

    1.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

    2.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应用例句〕

    政策是党的生命。我们做基层工作的党的干部,要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尽量避免和减少执行中的差错。

  • 错误 正确-反义词应用词典

    错误 正确

    错误 cuòwù 正确 zhèngquè

    【错误】形容词。不正确,与客观实际不符合。贬义词。有名词用法:指不正确的事物、行为等。

    〔例句〕

    1.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2.敌人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贸然行动了。

    3.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必须向群众讲清楚。

    【正确】形容词。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褒义词。能带上定语活用为名词,作相应的成分。

    〔例句〕

    1.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2.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3.哥白尼深信地动学说的正确。

    〔应用例句〕

    错误的理解是正确执行的思想障碍。

  • 断定 确定-近义词应用词典

    断定 确定

    断定 duàndìng 确定 quèdìng

    【断定】下结论。如:

    1.从她的情态看来,我断定她是一个不过十八、九岁的闺女。

    【确定】明确而肯定。如:

    2.人眼还可以对比周围的景物,使人感知自身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确定物体的距离、形状和相对大小。

    辨析:“断定”指由推理判断而下结论,如用生物的化石来断定地质年代。“确定”指毫不含糊地明确决定。它还有形容词用法,表示明确而肯定,如确定的答复,确定的方向。“断定”无此用法。

  • 规定 确定-近义词应用词典

    规定 确定

    规定 guīdìng 确定 quèdìng

    【规定】对某一事物做出关于方式、方法或质量、数量的决定。如:

    1.出发前,上级规定每人要准备两双鞋,把脚保护好,而且特别强调要认真执行。

    【确定】明确肯定。如:

    2.物候资料对于安排作物区划,对于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辨析:“规定”指对事物做出关于数量、质量、方式、方法的决定,并作为行动准则。“确定”指对事物明确肯定。“规定”还有名词用法,如“中央已经有了规定”。确定”无此用法。

  • 切当 确切-近义词应用词典

    切当 确切

    切当 qièdàng 确切 quèqiè

    【切当】符合实际,恰当。如:

    1.犯着革命急性病的同志们不切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

    【确切】实在,准确而恰当。如:

    2.在什么样的社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地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

    辨析:“切当”指切实恰当,如切当地分析情况。“确切”指事物间的关系,文章布局,事物计算等的精确恰当,如确切计算,确切地说。

  • 切实 确实-近义词应用词典

    切实 确实

    切实 qièshí 确实 quèshí

    【切实】切合实际,实实在在。如:

    1.这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法,不但收效比较快,抗病性也很稳定,甚至可以选出完全不会得某种病的品种。

    【确实】①真实可靠。②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如:

    2.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

    3.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

    人!

    辨析:“切实”指事情本身符合实际的,如切实可行,切实有效,切实有力。“确实”指事情真实可信,毫无疑问,如确实可靠,确实可信。

  • 确定 决定-近义词应用词典

    确定 决定

    确定 quèdìng 决定 juédìng

    【确定】明确而肯定。如:

    1.人眼还可以对比周围的景物,使人感知自身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确定物体的距离、形状和相对

    大小。

    【决定】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如:

    2.但是党中央决定了,通知也说得清楚,这是斗争。

    辨析:“确定”指肯定,把事物由不稳定、不明确、非正式确立状态中固定或肯定下来,如准确地确定目标。它有形容词用法,如十分确定。“决定”指拿定主意,即经过考虑后对事物如何支配、处理提出主张,如方志敏同志决定把生命的最后时刻写成的文稿送到鲁迅手里。它有名词用法,如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确凿 确切-近义词应用词典

    确凿 确切

    确凿 quèzáo 确切 quèqíè

    【确凿】非常真实可靠。如:

    1.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确切】①准确;恰当。②确实。如:

    2.因此,我们在谈到理想问题的时候,就要分辨出什么样的社会和什么样的人,而这些人又抱有怎样的理想,然后才能做出确切的评价。

    3.他摸到身边的枪支,才驱散了刚才不确切的想法。

    辨析:“确凿”比“确切”更加真实可靠,含有“证据真实明确”的意思,多指证据实在,事情确有根据。“确切”多指耳闻目睹的事实,可靠的情况。

  • 正当 正确-近义词应用词典

    正当 正确

    正当 zhèngdàng 正确 zhèngquè

    【正当】合理合法的。如:

    1.我们要加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的防御,谁能剥夺我们的正当的自卫权利。

    【正确】符合道理、事实或公认标准的。如:

    2.他对脑筋的作用下了正确的定义。

    3.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辨析:“正当”,合乎事理,符合法律,多指行为适当,品行端正,如正当要求,正当理由,正当关系等。“正确”,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运用范围广,能用于抽象的思维活动,如正确的思想方法,正确的评价;也用于具体行动,如正确的行动。

  • 帽碗子里确蒜瓣--胡捣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帽碗子里确蒜瓣--胡捣鬼

    【释义】:

    歇后语。帽碗子:帽子套头的部分称帽碗子。确:方言,意谓砸、捣。帽碗子不是捣蒜的地方,在里面捣蒜,自然是“胡捣”。意谓胡捣鬼。《精神降鬼传》五:《西江月》罢,引出一个鬼来。这就是帽碗子里确蒜瓣,其名就叫胡捣鬼。

  • 确1-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确1què

    ①土地瘠薄。《东观汉记·丁綝传》:“受封必求硗~之地。”②薄,不丰厚。左思《吴都赋》:“庸可共世而论巨细,同年而议丰~乎?”(庸:难道。)③确实。《后汉书·崔寔传》:“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辩而~。”④通“搉”。敲击。《世说新语·文学》:“客问乐令‘旨不至’者,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几曰:‘至不?’”(乐令:乐广。塵zhǔ尾:指拂尘,掸拭尘土的工具。)②通“角jué”。角逐,争斗。《汉书·李广传》:“李广材气,天下亡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恐亡之。”(亡双:无双。)

  • 确2-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确2確què

    ①刚强,坚固。《吕氏春秋·下贤》:“~乎其节之不庳也。”(庳bēi:低下。)《汉书·师丹传》:“~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②真实,确实。《魏书·逸士传·李谧》:“岂达士之~论哉?”《新唐书·卢从愿传》:“数充校考使,升退详~。”

    【确实】真实可靠。《梁书·武帝纪中》:“可申敕诸州,月一临讯,博询择善,务在~。”

  • 丁一确二-现代汉语大词典

    丁一确二dīng yī què èr

    【释义】:

    形容确凿不移。丁,用同“钉”。如:母亲见女儿说得丁一确二,也信以为真。

  • 千真万确-现代汉语大词典

    千真万确qiān zhēn wàn què

    【释义】:

    非常确实。应修人《金宝塔银宝塔》:“这个南乡人,还说这个新闻是千真万确的。”

  • 真确-现代汉语大词典

    真确zhēn què

    【释义】:

    真实确切。蒋光慈《鸭绿江上》:“他虽然不愿意真确地对我说,但我总感觉他有伤心的事情。”

  • 准确-现代汉语大词典

    准确zhǔn què

    【释义】:

    指与实际或预期完全符合。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只凭他的模样,便会获得极不准确的印象。”

  • 详确-现代汉语大词典

    详确xiáng què

    【释义】:

    详细精确。鲁迅《〈毁灭〉和〈铁流〉的出版预告》:“除本文外,并有极详确之序文、注释、地图。”

  • 底确-现代汉语大词典

    底确dǐ què

    【释义】:

    定准。华山《鸡毛信》:“同志,穷人过着日子,老是没有个底确哩!”

  • 实确-现代汉语大词典

    实确shí què

    【释义】:

    方言。①踏实。王老九《王保京》:“保京虽然撒了药,心中到底不实确,整夜翻转睡不着,只盼鸡叫星儿落。”②确实。柳青《创业史》:“西省的派出所究得挺紧,不迁户口是不好混。迁移户口吧,又舍不得丢家里这几亩地。实确咱又不是地主、反革命分子,何必叫警察当嫌疑犯查究哩?”

  • 正确-现代汉语大词典

    正确zhèng què

    【释义】:

    符合事实、规律、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与“错误”相对。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对建国三十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

  • 明确-现代汉语大词典

    明确míng què

    【释义】:

    ①清晰明白而确定不够。魏巍《东方》:“他觉得这封信必须明确果断,同时也要注意不因自己的粗率而使对方感到难过。”②使清晰明白而确定不够。康濯《水滴石穿》:“幸亏是玉枝给他明确了新政策上的这条规定。”

  • 荦确-现代汉语大词典

    荦确luò què

    【释义】:

    ①怪石嶙峋的样子。如:山石荦确。②坚硬的样子。王统照《沉船》:“沿山小径,全是荦确碎石与丛生的青莎。”③象声词。姚锡钧《病中作》:“泥辙车声生荦确,墙根苔气发幽妍。”

  • 毛的确凉-现代汉语大词典

    毛的确凉máo dí què liáng

    【释义】:

    即凉爽呢。

  • 肯确-现代汉语大词典

    肯确kěn què

    【释义】:

    肯定明确。老舍《四世同堂》:“这次,除了商会中几个重要人物作些私人的活动,商会本身并没有什么表示,而铺户的开市是受了警察的通告的。因此,天佑还不能肯确的说大局究竟如何。”

  • 确1-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1què確

    【释义】:

    ①坚定;坚决。如:确固;确乎不拔。②真实;准确。鲁迅《范爱农》:“(我)夜问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③用同“榷”。如:确商。④见“确青”。

  • 确切-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切què qiè

    【释义】:

    ①准确;恰当。郭沫若《洪波曲》:“其实更确切一点说:他不过是傀儡师手里的一个木头人而已。”②确实。鲁迅《答国际文学社问》:“现在苏联的存在和成功,使我确切的相信无产阶级社会一定要出现。”

  • 确认-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认què rèn

    【释义】:

    明确承认或认定。《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当她第一次这样确认时,她脸红了。”

  • 确乎-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乎què hū

    【释义】:

    确实,的确。朱自清《回来杂记》:“中等经济的人家,确乎是紧起来了。”

  • 确乎不拔-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乎不拔què hū bù bá

    【释义】:

    刚强坚决,不可动摇。语出《易·乾》:“确乎其不可拔。”如:白刃临颈,确乎不拔。也作“确固不拔”。鲁迅《随感录四十六》:“因为他们都有确固不拔的自信,所以决不理会偶像保护者的嘲骂。”

  • 确立-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立què lì

    【释义】:

    牢固地建立或树立。陈其通《万水千山》:“(会议)确立了毛主席的正确路线,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 确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考què kǎo

    【释义】:

    确切考证。梁启超《新史学》:“自中世以后,欧罗巴历史之中心点,实条顿人也。其民族移动之原因及其年代,虽不可确考,要之自西历纪元三、四世纪,始出现于欧洲东部。”

  • 确当-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当què dàng

    【释义】:

    正确恰当;适当。刘半农《〈瓦釜集〉代自序》:“你对于我的诗所下的批评,一定比别人分外确当些。”

  • 确守-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守què shǒu

    【释义】:

    确实遵守。如:确守信义。

  • 确论-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论què lùn

    【释义】:

    精当确切的言论。如:诸家之说,并无确论。

  • 确证-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证què zhèng

    【释义】:

    ①确凿的证据。郭沫若《屈原研究》:“殷周时代确实是奴隶社会——我说是确实,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得到的确证很多。”②确切证明。鲁迅《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而这先见,现在已经由事实来确证了。”

  • 确评-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评què píng

    【释义】:

    确切的评价。鲁迅《买〈小学大全〉记》:“而且他们是深通汉文的异族的君主,以胜者的看法,来批评征服的汉族的文化和人情,也鄙夷,但也恐惧;有苛论,但也有确评。”

  • 确诊-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诊què zhěn

    【释义】:

    ①准确的诊断。《中医诊断学》:“根据病人自诉和其他三诊(望诊、闻诊、切诊)所得的资料,有系统、有要领、有目的地进行询问,以便作出确诊。”②准确诊断。《人民日报》1982.8.19:“三天前,梁大娘被家里人抬到医院门诊就诊,因病情复杂,一时不能确诊。”

  • 确青-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青què qīng

    【释义】:

    方言。深青色。周立波《暴风骤雨》:“赵玉林回头看看后面,他一面用确青的靰鞡草把黄瓜蔓子往架子上绑,一面接着说。”

  • 确固-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固què gù

    【释义】:

    坚固;坚定。鲁迅《文化偏至论》:“特其为社会也,无确固之崇信。”

  • 确固不拔-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固不拔què gù bù bá

    【释义】:

    见“确乎不拔”。

  • 确定-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定què dìng

    【释义】:

    ①明确肯定。魏巍《东方》:“郭祥记得那个少尉的名字叫金银铁,面庞很像这位连长,但又不敢确定。”②明确定下。如:确定人选;确定工作范围。③坚定。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而另外一些革命的智识青年却更确定更明显地走到劳动民众方面来,围绕着革命的营垒。”

  • 确实-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实què shí

    【释义】:

    ①确切信实。巴金《春天里的秋天》:“我不相信他的话,但是我并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他没有恋爱的经验。”②真正;实在。巴金《灭亡》:“我特别注意她,她确实笑得动人!”

  • 硗确-现代汉语大词典

    硗确qiāo què

    【释义】:

    土地坚硬瘠薄。如:田地硗确。

  • 确保-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保què bǎo

    【释义】:

    切实保持或保证。吴组缃《山洪》:“敌人这次冒险,主要是为对我们附近连次的胜利作一次报复…同时抢劫我们的稻米,确保他们沿江的交通。”

  • 确信-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信què xìn

    【释义】:

    ①确切的消息。燕谷老人《续孽海花》:“我明天一早去探听确信,各位请在那土地庙里等着,傍晚我一定来送信。”②坚定的信心。巴金《家》:“他很乐观,因为她给了他勇气和确信。”③确实地相信。鲁迅《答世界社信》:“我自己确信,我是赞成世界语的。”

  • 确据-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据què jù

    【释义】:

    真实可靠的证据或根据。邹鲁《中国同盟会》:“凡反正之官,必将其官印文书,及具有永远降伏誓表,送到军队之前,始为反正之确据。”

  • 确息-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息què xī

    【释义】:

    确切的消息。如:有些人远在海外,连亲属都不知道他的确息。

  • 确商-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商què shāng

    【释义】:

    商榷;磋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已电饬护理呼伦道庆善与蒙员确商,迅即停战。”

  • 确情-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情què qíng

    【释义】:

    实情。如:了解确情。

  • 确凿-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凿què záo

    【释义】:

    真实;确实。金河《重逢》:“抓这样的案例,并且做到实事求是、证据确凿,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是十分费力的。”

  • 确然-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然què rán

    【释义】:

    信实;正确。如:确然可考。

  • 确数-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数què shù

    【释义】:

    准确的数目。鲁迅《在钟楼上》:“一到夜间,便有十多匹——也许二十来匹罢,我不能知道确数——老鼠出现,驰骋文坛,什么都不管。只要可吃的,它就吃。”

  • 确2-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2què

    【释义】:

    石多土薄。如:确荦。

  • 确荦-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荦què luò

    【释义】:

    凹凸不平的石头。也形容土地、路径多石不平的样子。鲁迅《中国地质略论》:“虽土质确荦,不宜稼穑,而所产金银铜锡之属,实远胜于他纪诸岩石。”

  • 的确-现代汉语大词典

    的确dí què

    【释义】:

    确实;实在。浩然《艳阳天》:“早一步来到打麦场上的人,的确都在慌乱里。”

  • 的确良-现代汉语大词典

    的确良dí què liáng

    【释义】:

    [英dаcron]也作“的确凉”。用纯涤纶或与棉、毛混纺制的织物。比棉织品耐磨,容易洗,干得快。《人民日报》1972.2.2:“其中有松紧布、拉绒手套、提花线毯、宽条灯芯绒、格子的确良等十七种缺门产品。”韩少功《飞过蓝天》:“我一无爸爸在省里当局长,二无钱买的确凉送人情。”

  • 的确凉-现代汉语大词典

    的确凉dí què liáng

    【释义】:

    见“的确良”。

  • 精确-现代汉语大词典

    精确jīng què

    【释义】:

    精密确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这是可以订正拙著第十六篇的所说的,那精确的论文,就收录在《痀偻集》里。”

  • 儉确-汉语大词典

    儉确

    【1】节俭刻苦。{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墨翟}執儉确之教﹐{尹文}課名實之符。”

  • 堅确-汉语大词典

    堅确

    亦作“[堅確]”【1】犹坚定。《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言而拂難堅确﹐非功也。”{唐}{吕岩}《题桐柏山黄先生庵门》诗:“既修真﹐須堅確﹐能轉乾坤泛海岳。”{明}{方孝孺}《送解元振先生还庐陵序》:“其自守堅確不可變遷。”{李大钊}《中山主义的国民革命与世界革命》:“信念愈益堅确。”【2】坚硬。《辽史·圣宗纪三》:“輕萬乘之貴﹐逐廣場之娱﹐地雖平﹐至爲堅确;馬雖良﹐亦有驚蹶。”{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蓝》:“栽時既溼﹐白背不急鋤﹐則堅確也。”{清}{李楷}《<嵞山集>序》:“予觀草木之華﹐香艷沁人﹐結而爲果﹐堅確可舉。”

  • 塉确-汉语大词典

    塉确

    亦作“[塉埆]”【1】土地贫瘠而多石。《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又{武昌}土地﹐實危險而塉确﹐非王都安國養民之處。”《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二年》作“土地危險塉确”。{胡三省}注:“塉﹐秦昔翻﹐土薄也。确﹐克角翻﹐山多大石也。”{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高山崔兮水流蕩蕩﹐地既塉确兮與寇爲隣。”《後汉书·陈龟传》:“今{西州}邊鄙﹐土地塉埆。”{李贤}注:“埆音覺﹐又音確﹐謂薄土也。”

  • 犖确-汉语大词典

    犖确

    亦作“[犖嶨]”亦作“[犖埆]”亦作“[犖硞]”【1】怪石嶙峋貌。{唐}{韩愈}《山石》诗:“山石犖确行徑微﹐黄昏到寺蝙蝠飛。”{唐}{{韩愈}{孟郊}}《纳凉联句》:“炎湖度氛氲﹐熱石行犖硞。”{王伯大}音释:“硞音確。”{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石鼓》:“何物犖确蟠素壁?云是石鼓流遺踪。”{清}{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循山石犖确而行﹐得一洞。”{宋}{苏辙}《墨竹赋》:“山石犖埆﹐荆棘生之。”{清}{段松岑}《灵岩神宝寺访碑》诗:“犖嶨復犖嶨﹐驀山履絶壑。”【2】坚硬貌。{明}{沈德符}《野獲编·外国·夷人市瓷器》:“試投之犖确之地﹐不損破者﹐始以登車。”{清}{吴存楷}《犁田行》:“春泥犖埆苦堅硬﹐犂深入土三尺强。”{王统照}《号声·沉船》:“沿山小径﹐全是荦确碎石与丛生的青莎。”【3】象声词。{宋}{苏轼}《江西》诗:“舟行十里磨九瀧﹐篙聲犖确相舂撞。”{姚锡钧}《病中作》诗:“泥轍車聲生犖确﹐牆根苔氣發幽妍。”{清}{黄遵宪}《不忍池晩游》诗:“微影模糊聲犖确﹐是誰攜屐踏花來。”

  • 犖犖确确-汉语大词典

    犖犖确确

    【1】形容骨节突露瘦硬。{宋}{苏轼}《无锡道中赋水车》诗:“飜飜聯聯銜尾鴉﹐犖犖确确蜕骨蛇。”{刘乃昌}注:“犖犖确确﹐形容骨節突露瘦硬。”

  • 确-汉语大词典

    《廣韻》胡覺切,入覺,匣。《集韻》克覺切,入覺,溪。【1】石多土薄。亦指石多土薄之地。《韩诗外传》卷三:“故豐膏不獨樂,磽确不獨苦。”{唐}{柳宗元}《祭崔简旅榇归上都文》:“{楚}之南,其土不可以室。或坋而頽,或确而崒。”《明史·朱燮元传》:“{黔}地荒确,仰給外邦。”{清}{魏源}《圣武记》卷五:“初,前﹑後{藏}地近{葱嶺},寒确不宜五穀。”【2】坚硬。《淮南子·人间训》:“有{寑丘}者,其地确石而名醜,{荆}人鬼,{越}人禨,人莫之利也。”【3】不丰厚;匮乏。{晋}{左思}《吴都赋》:“庸可共世而論巨細﹑同年而議豐确乎?”{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杂说》:“其土高而水寒,其生物寡,其財确。”【4】真实;准确。《後汉书·崔寔传》:“〔{寔}〕論當世便事數十條……指切時要,言辯而确。”【5】通“[搉]”。敲击。{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客問{樂令}旨不至者,{樂}亦不復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确几,曰:‘至不?’”{清}{黄宗羲}《张南垣传》:“演傳奇至{張石匠},伶人以{漣}在坐,改爲{李木匠}。{梅邨}故靳之,以扇确几,贊曰:‘有竅!’”【6】通“[角]”。角逐;争斗。《汉书·李广传》:“{李廣}材氣,天下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确,恐亡之。”{颜师古}注:“确,謂競勝敗也。”{唐}{独孤及}《郭知运谥议》:“奮其材力,敢與膚确。”《新唐书·张守珪传》:“創痍之餘,詎可矢石相确,須權以勝之。”{宋}{司马光}《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其人驍悍,善用鋋盾,北軍不能與之确。”【7】见“确顱”。【8】见“确硌”。【9】“[確]”的简化字。

  • 确-汉语大词典

    确

    【1】见“确犖”。

  • 确然不羣-汉语大词典

    确然不羣

    【1】谓坚守志操,不同流俗。《世说新语·方正》“{南陽}{宗世林}”{刘孝标}注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宗承}字{世林}﹐{南陽}{安衆}人……少而脩德雅正﹐确然不羣。”

  • 确-汉语大词典

    【1】见“确瘠”。

  • 确顱-汉语大词典

    确顱

    【1】谓马额生有白毛。{三国} {魏}{刘劭}《赵都赋》:“良馬則……飛兔褭斯﹐常驪紫燕﹐豐鬒确顱﹐龍身鵠頸。”

  • 确犖-汉语大词典

    确犖

    【1】凹凸不平的石头。亦形容土地﹑路径多石不平的样子。{唐}{刘禹锡}《吊马文》:“結爲确犖﹐融爲坳堂。”{清}{曹寅}《惠山题壁》诗之一:“{積書巖}下小池通﹐确犖行穿複壁中。”{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虽土质确荦﹐不宜稼穑﹐而所产金银铜锡之属﹐实远胜于他纪诸岩石。”{清}{赵翼}《王贻堂编修邀客陶然亭兼订法源寺看海棠之约》诗:“城南野路确犖行﹐破車聲如老翁欬。”

  • 确瘠-汉语大词典

    确瘠

    亦作“[确]”【1】石多土薄。亦指石多土薄之地。{清}{王士禛}《朝天峡》诗:“會見{賨盧}人﹐燒畬開确。”{清}{黄宗羲}《密庵陆公墓碑》:“公設法誘墾汙萊之田﹐二而當一;确瘠之田﹐三而當一。自此民勸於農。”《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八年》:“今避{河}患﹐退二三里可矣﹐奈何捨萬代永安之策﹐徇一時省費之便乎!況天德故城僻處确瘠。”

  • 确硌-汉语大词典

    确硌

    【1】象声词。形容鹿解角声。{清}{赵翼}《题吴并山中翰青崖放鹿图》诗:“解角齋池确硌聲﹐養茸庭草芊綿緑。”

  • 确确-汉语大词典

    确确

    【1】坚硬貌。{唐}{戴叔伦}《屯田词》:“麥苗漸長天苦晴﹐土乾确确鉏不得。”{唐}{元稹}《田家词》:“牛吒吒﹐田确确﹐旱塊敲牛蹄趵趵。”{清}{陈孚}《居庸关》诗:“車稜稜﹐石确确﹐車聲彭彭鬭石角。”

  • 确-汉语大词典

    确

    【1】坚硬貌。{清}{黄景仁}《游艤舟亭》诗:“确石穿屨﹐蕭疏樹礙眉。”

  • 磽确-汉语大词典

    磽确

    【1】指多石而坚硬的路。{宋}{范成大}《自冬徂春道中多雨遂作苦语》诗:“薄晚得磽确﹐稍入{袁州}山。不辭石齧足﹐聊免泥没韉。”【2】土地坚硬瘠薄。{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五章:“然余所最畏者﹐厥惟四事﹐曰内亂﹑曰疫癘﹑曰土地之磽确﹑曰貨幣之惡劣是也。”《东观汉记·丁綝传》:“昔{孫叔敖}敕其子﹐受封必求磽确之地。今{綝}能薄功微﹐得鄉厚矣。”{唐}{孟郊}《秋怀》诗之十:“南逸浩淼際﹐北貧磽确中。”{明}{唐顺之}《答马巡抚书》:“苦寒磽确之地﹐人甚不樂居。”【3】坚石。{唐}{欧阳詹}《石韫玉赋》:“内抱貞明﹐蓄珪璋而自異;外封磽确﹐與砮礪而攸同。”

  • 精确-汉语大词典

    精确

    【1】精明刚强。《三国志·吴志·韦曜传》:“〔{孫休}〕又欲延{曜}侍講﹐而左將軍{張布}近習寵幸﹐事行多玷﹐憚{曜}侍講儒士﹐又性精确﹐懼以古今警戒{休}意﹐固争不可。”

  • 質确-汉语大词典

    質确

    【1】质正核实。{清}{曾国藩}《召诲》:“先王之道不明﹐士大夫相與爲一切苟且之行﹐往往陷於大戾﹐而僚友無出片言相質确者。”《後汉书·寇荣传》:“尚書背繩墨﹐案空劾﹐不復質确其過﹐寘於嚴棘之下﹐便奏正臣罪。”{李贤}注:“質﹐正也。确﹐實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