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目

目(目)是什么意思

  • 耳闻←→目睹 目见-反义词词典

    耳闻←→目睹 目见ěrwén-mùdǔ mùjiàn

    【词性】:动

    耳闻:听说。

    目睹:亲眼看到。目见:亲眼看到。

    【例】 我根据我的耳闻和目见,也根据范予病中寄来的信函,写出汪文宣病势的逐渐发展,一直到最后的死亡。(巴金:《谈(寒夜〉》) 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鲁迅:《呐喊·一件小事》)

  • 侧目←→正视-反义词词典

    侧目←→正视cènù-zhèngshì

    【词性】:动

    侧目: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且又愤恨。

    正视:从正面对着看。

    【例】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战国策·秦一》)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

  • 刺眼←→悦目-反义词词典

    刺眼←→悦目cìyǎn-yuèmù

    【词性】:形

    刺眼:惹人注意并使人感觉不顺眼。

    悦目:好看。

    【例】 西下的太阳又红又圆,远山一片浓紫,小河闪着刺眼的橘红的水影。(高云览:《小城春秋》) 梁枋间彩画绚丽,鲜艳悦目。(黄传惕:《故宫博物院》)

  • 概要←→细目-反义词词典

    概要←→细目gàiyào-xìmù

    概要:重要内容的大概。

    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

    【例】 他将书的概要和细目寄给了出版社,征询意见。 是一本“干部必读”的“自然科学概要”,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入门向导。(吴义生等:《自然科学概要》) 上午得二弟信,八日发。汪书堂代买山东金石保存所藏石拓本全分来,计百十七枚,共直银十元,即还讫,细目在书中帐。(鲁迅:《日记、1916、1、12》)

  • 奇蹄目←→偶蹄目-反义词词典

    奇蹄目←→偶蹄目jītímù-ǒutímù

    【词性】:名

    奇蹄目:哺乳动物中有蹄类的一目,后肢三趾,前肢三趾或四趾,有的前肢后肢各有一趾,趾端形成一个较大的圆蹄,不反刍,盲肠大,如驴、马等。

    偶蹄目:哺乳动物中有蹄类的一目,四肢各有四趾,趾有蹄,如牛、猪等。

    【例】 偶蹄目:都是大中型兽类。前后肢长大,第一趾完全退化,第二、五趾不发达,或退化,仅第三趾和第四趾发达,同形且对称,趾端具坚硬的蹄,蹄为偶数,故称偶蹄。(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基础知识》编写组编:《生物基础知识》)奇蹄目:体大、中型,第三趾特别发达,其余不发达或完全退化,趾端亦具蹄,以蹄行走,如马、驴、骡、犀牛等。(同上)

  • 机械论←→目的论-反义词词典

    机械论←→目的论jīxièlùn-mùdìlùn

    【词性】:名

    机械论:十七、八世纪盛行于欧洲的一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它用机械力学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和过程。

    目的论:认为世界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神按照一定的目的而创造的,这是一种唯心主义学说。

  • 联谊←→反目-反义词词典

    联谊←→反目liányì-fǎnmù

    【词性】:形

    联谊:友好和睦。

    反目:不和睦。

    【例】 张家和王家共同住在这座房子三十多年了,他们两家一直联谊,简直象一家人一样。所以那怕是很相爱,但为了这些小事不免要常常反目的。(丁玲:《韦护》)

  • 目←→纲-反义词词典

    目←→纲mù-gāng

    【词性】:名

    目:大项中再分的小项。

    纲:提网的总绳,多比喻主要的大项。

    【例】 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 目的←→手段-反义词词典

    目的←→手段mùdì-shǒuduàn

    目的:想要得到的结果。

    手段: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

    【例】 当初修筑它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倭寇的入侵。(峻青:《烟墩》)充当手段本身并不能决定是否丧失人的尊严和荣誉。(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

  • 目前←→将来-反义词词典

    目前←→将来mùqián-jiānglái

    【词性】:副

    目前:指说话的时候。

    将来:现在以后的时间。

    【例】 王洪给他讲了目前的打算和正在展开的工作情况。(王英先:《枫香树》) 小梅就把最近的胜利消息和政治形势,讲给兰女听。又劝她:“你和这些汉奸们混在一块儿,跟这个也好,跟那个也好,你将来可怎么个了呀?”(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 亲睦←→反目-反义词词典

    亲睦←→反目qīnmù-fànmù

    【词性】:形

    亲睦:亲热和好。

    反目:不和睦(多指夫妻)。

    【例】 其人有族戚交邻,贫富薄厚,信实奸欺之不齐,君一与之亲睦,莫有违言者。(清·刘大櫆:《中书舍人程君墓志铭》) 她也不象许多同学一样,两个两缔结朋友以上的交情,因而恋念,温存,嫉妒,反目,构成种种故事。(叶圣陶:《倪焕之》)

  • 头目←→手下-反义词词典

    头目←→手下tóumù-shǒuxià

    【词性】:名

    头目:某些集团中为首的人。

    手下:领属下;管辖下。

    【例】 但是那一班好家伙还要去搜他的身,要不是他们的头目刚巧到来,那就怕是藏在皮肉里的东西也要被他们搜去。(〔西〕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孙)权特赐米酒众,宁乃料赐手下百余人食。(西晋·陈寿:《三国志·吴甘宁传》)

  • 细目←→大纲-反义词词典

    细目←→大纲xìmù-dàgāng

    【词性】:名

    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

    大纲:(计划、著作等)系统排列的内容要点。

    【例】 所谓“调查纲目”,要有大纲,还要有细目,如“商业”是个大纲,“布匹”,“粮食”,“杂货”,“药材”都是细目,布匹下再分“洋布”,“土布”,“绸缎”各项细目。(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 正文←→目录 目次-反义词词典

    正文←→目录 目次zhèngwén-mùlù mùcì

    【词性】:名

    正文:著作的本文。

    目录:放在正文前的篇章名目。

    目次:目录。

    【例】 在阅读正文之前,先看看目录或目次。

  • 鱼目-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鱼目yú mù

    【释义】:

    古骏马名。《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

  • 横目-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横目héng mù

    【释义】:

    指人类。《庄子·天地》:“夫子无意于横目之民乎?”

  • 眼目-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眼目yǎn mù

    【释义】:

    眼睛。眼珠。《北史·周太祖纪》:“神武以帝非常人,曰:‘此小儿眼目异。’”又指眼光,引申为见解。

  • 鱼目-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鱼目yú mù

    【释义】:

    眼泪。以鱼眼珠喻泪珠。唐·李贺《题旧梦》诗:“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王琦注:“古诗:‘灯擎昏鱼目。’鱼目有珠,故以喻含泪珠之目。”

  • 瞠目结舌-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ē shé

    〈成〉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可以作谓语、补语。

    上课时要注意听讲,否则老师问你个问题,准得瞠目结舌|李芹被问得瞠目结舌|我们拿出了全部证据,犯罪分子瞠目结舌,垂下了头

  • 耳目一新-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耳目一新ěr mù yī xīn

    〈成〉听到和看到的都和以前的不同,全是新鲜的。常作谓语、宾语。

    这一期杂志的内容增加了几个栏目,读者拿到手定会耳目一新|这个剧团给北京带来的几出新戏使北京人耳目一新|暑假里,学校粉刷了全部教室,开学后,师生们都感到耳目一新

  • 琳琅满目-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琳琅满目lín láng mǎn mù

    〈成〉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

    客厅里琳琅满目,摆的,挂的,样样精致|一桌子山珍海味,琳琅满目,他们一顿酒席,寻常百姓的半年粮啊|友谊商店里,琳琅满目地陈列着各类精美的商品,从早到晚,挤满了中外顾客|爷爷的书房里,一柜柜古今中外,琳琅满目的图书,任我翻看

  • 面目一新-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面目一新miàn mù yì xīn

    〈成〉样子完全变新。常作谓语。

    我们学校经过翻修,面目一新了|爸爸的工厂改建以后面目一新了|中国革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面目为之一新|我家的客厅装修以后,又摆上了新买的沙发、组合柜,面目一新了

  • 目不转睛-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目不转睛mù bù zhuǎn jīng

    〈成〉形容注意力集中,不转眼珠地看。常作状语。

    他目不转睛地听老师讲课|他目不转睛地看完这封信,苍白的脸越发严肃了|他拿着本小说目不转睛地看着,书中那紧张的情节吸引住了他

  • 目空一切-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目空一切mù kōng yī qiè

    〈成〉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可以作谓语、定语。

    他考了个全班总分第三名就目空一切了|你不应该取得一点好成绩就目空一切,要知道,骄傲会使人落后的|我不愿意理那种目空一切的人

  • 闭目塞听-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闭目塞听bìmùsètīng

    闭着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对外界事物不了解——耳聪目明(如果一个领导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必然会闭目塞听;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

  • 慈眉善目-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慈眉善目címéishànmù

    慈爱善良的样子——青面獠牙(一走进这寺庙的殿堂,就能看到许多塑像,有的慈眉善目,有的~。)

  • 目-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目mù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纲(~举目张)

  • 目不识丁-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目不识丁mùbùshídīng

    形容人一个字也不识,“丁”指简单的汉字,典出《旧唐书·张弘靖传》——满腹经纶

  • 目不斜视-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目不斜视mùbùxiéshì

    不向两边看——左顾右盼(听课时,应当目不斜视,精神集中,不要~。)

  • 目光如豆-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目光如豆mùguāngrúdòu

    眼光象豆子那么小,形容目光短浅——目光如炬

  • 耳聪目明-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耳聪目明ěrcōngmùmíng

    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闭目塞听(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必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就会耳聪目明。)

  • 反目-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反目fǎnmù

    不和睦(多指夫妻)——和睦、和好(他们夫妻一向~,从没有反目的时候。)

  • 目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目服kǒufú

    ①口头上表示信服——心服(对同志的缺点和错误,周总理是严肃批评,一丝不苟,让人~口服。)②内服——外敷(这是~药,禁忌口服。)

  • 明目张胆-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明目张胆míngmùzhāngdǎn

    形容公开地、大胆地做坏事——偷偷摸摸(那伙人以前干坏事还是~的,现在竟明目张胆地干了起来,不严加惩治是不行的。)

  • 目光如炬-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目光如炬mùguāngrújù

    眼光象火炬那样亮,形容目光远大——目光如豆

  • 目空一切-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目空一切mùkōngyīqiè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狂妄自大——虚怀若谷(他年轻时,仗着自己有些学问,真是目空一切;经过多年磨炼,现在变得~了。)

  • 目迷五色-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目迷五色mùmíwǔsè

    形容颜色又杂又多,使人看得眼花。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使人分辨不清——明察秋毫(领导者应该~,不能目迷五色。)

  • 鼠目寸光-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鼠目寸光shǔmùcùnguāng

    比喻目光短,见识浅——高瞻远瞩(在人没有~的时候,鼠目寸光也会自命为有远见。)

  • 头目-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头目tóumù

    某些集团中为首的人(贬义)——喽啰(如今山上添了一伙强人,几个头目,聚集着五七百个~。)

  • 侧目-古语词今用词典

    侧目cèmù

    斜视,不敢正视。战国时,苏秦以连横的政治主张游说秦王,秦王不予采纳,虽多方努力也无济于事。穷困潦倒地回到家中,父母不和他说话,妻子继续织布不理他,嫂子不给煮饭。苏秦长叹道:这都是我的过错。于是,苦心专研,挑灯夜读。后获《阴符》一书,发愤钻研,细心揣摩,学其谋略,终有所获。他再次出游先说赵王,得到赵王赞赏,封为武安君,授以相印。他以合纵之说与连横对抗,游说各国,王侯谋臣共相响应,听从指挥。当其游说楚王,路经洛阳时,父母立即打扫屋子,安排酒席,到三十里外的地方迎接。“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葡伏,四拜自跪而谢。”(妻子斜眼偷看,侧耳偷听:嫂子像蛇一样蜷伏爬行至前,四拜请罪,)苏秦十分感叹:穷的时候,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认自己的儿子,但富的时候,连亲戚都畏惧几分。人生在世,怎么可以不看重富贵和权势呢?(《战国策·秦策一》)后引申为:鄙视、瞧不起,害怕、愤恨,关注。

    今沿用引申义。

    ①鄙视、瞧不起。《啄木鸟》:“他冥思苦想地搜寻能把林永恩一炮轰下去的巨型炮弹,良久,他想到工厂的经济效益:只要经济效益下降,上级就会对林永恩侧目。”《追求》:“倒退十年、二十年,离婚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每每使街坊邻里、亲朋同事们侧目。”《南方周末》:“名字只是生命的一个符号,其实并不重要,丑女并不会因为拥有一个悦耳的名字而变得靓起来,俊男也不会因为名字难听而遭人侧目。”

    ②害怕、愤恨。沙汀《淘金记》第一章:“在他身后一席上,一共有五个茶客,全是江湖上的朋友,曾经凭手枪或者骰子使人侧目,但是现在已经规矩起来了。

    ③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经过冬训,明年田径队能否有所作用,国人为之侧目。”

  • 瞠目-古语词今用词典

    瞠目chēngmù

    瞪眼直视、常表示惊讶或窘困。宋代陆游,字务观。才气超群,尤长于写诗。为人不拘礼节,豪放洒脱,因自号放翁。毕生主张抗金复国,却屡遭投降派的压制和打击,晚年被迫在山阴故乡过着清贫生活。他多次写醉歌,排遣其郁闷的心情,其中一首写道:三十六种对策,醉酒最为奇特,竹林七贤的确可以为师,其风貌可以效法。秋风萧萧吹动鬓发,左手拿着螃蟹的大整,右手端着酒杯,醉倒在大路旁、树林中,小儿将我扶到家,“瞠目不识问是谁。”(瞪直眼睛直看着他,不知道扶我回归的是谁。”(宋·陆游《醉歌》)

    今沿用本义。

    《文摘周报》:“1982年,他应文化部之邀在中国美术馆作个人书画展,其中当场双手并写的‘忆海’等字,令观者瞠目。”《光明日报》:“中国是饮食超级大国。仅就‘由生而熟’这一过程而论,就有:燕、煮、炖、焖、煨、烧、炒、炸、爆、烤、薰、烩、溜、氽……等等数不清的动词,足以使世界语言学家们瞠目。”

  • 反目-古语词今用词典

    反目fǎnmù

    不和睦(专指夫妻之间)。“舆说辐,夫妻反目。”(如果夫妻关系的位置相背,就会造成不和睦,犹如车箱和辐条脱离一样,车就不能行驶。)(《周易·小畜》)后引申为:翻脸、闹意见。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不和睦(专指夫妻之间)。《十月》:“在花园街五号这座似乎是不祥的住宅里,不幸的情况则尤其特殊些。它既不是父子不和、夫妻反目、姑嫂勃谿,也不是因争夺遗产闹纠纷……”《成都晚报》:“新鲜感渐渐消失,吸引力也逐渐减退,生活开始变得枯燥无味……更甚者夫妻反目,婚姻出现危机。”

    ②翻脸、闹意见。《文化娱乐》:“在孟加拉国的火族人中,曾实行过掠夺婚姐……一般来说,这种抢夺不得视为反目的理由或相互以此憎恨,因为男方抢得妻子后,不久将应女家双亲的要求,予以赔偿的。”《成都晚报》:“美国富家子弟高道生结识了贫困的方林,两人成了好友,后来方林竞成了黑社会的大人物,两人反目为仇。”又,“兄弟俩家境贫寒,相依为命,但长大走上不同道路,其兄走黑道,而其弟却正直刚强。正义与邪恶,亲情与法度,似水火不相容,兄弟反目使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 瞩目-古语词今用词典

    瞩目zhǔmù

    注目、往视。南朝宋张畅,字少微,宋文帝的第三子刘骏(后来的孝武帝)镇守彭城时,张畅任安北长史、沛郡太守,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侵,江夏王义恭(武帝之子)想放弃彭城,畅坚持反对意见,义恭乃止。刘骏派张畅为使者,与拓跋焘的使者李孝伯对话。孝伯善言辞,能说善辩,极言其北方之优势。畅随机应变,对答如流,音韵声调安详文雅,风度仪容华美光润。孝伯及其左右相视而叹息不已。元嘉三十年,文帝长子刘劭叛逆,杀害文帝,自己即位,南谯王刘义宣(刘骏之子)发哀举兵。张畅当时任刘义宣的司空长史、南郡太守,位在同僚之首。举哀毕,改服穿黄袴褶(一种便于骑乘的军服),“音姿容止,莫不瞩目,见者皆愿为尽命。”(音容相貌,姿态举止,无不引人注目,见者都愿为之尽全力,乃至生命,)平息叛乱之后,张畅被征召为吏部尚书,封夷道县侯,(《南史·张畅传》)

    今沿用本义。

    《妇女生活》:“平日的毛泽东,简直使小孟感觉不到他就是那位亿人瞩目的领袖。”《钟山》:“这些年来小说发生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变化,小说的观念大大突破了原有樊篱和程式。”《中国地质矿产报》:“湖南省著名的桃花源风景区,早己为世人瞩目。”

  • 刺目 刺眼-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刺目 刺眼

    刺目cìmù73刺眼cìyǎn73

    形容词。表示引人注目而使人看不顺眼。

    “刺目”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剧院对面俗气的电光广告似乎也变得不那么刺目了”(《十月》,1982,2);“这里没有油饰得花花绿绿的玻璃柜,没有颜色刺目的罐头盒”(老舍:《四世同堂》,下卷)。

    “刺眼”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那小伙子穿件鲜红色的衬衣,还大摇大摆地走着,真是刺眼”;“最刺眼的是一张彩色的狭长照相,内容是苏小姐拿棍子赶一群白羊”(钱钟书:《围城》);“对面墙上的锦旗上写的‘前进’两个字,刺眼地在我面前一晃”(费礼文:《一年》)。

  • 刺眼 刺目-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刺眼 刺目

    刺眼cìyǎn72刺目cìmù72

    形容词。表示(过强的光线)使眼睛不舒服的。

    “刺眼”适用于日常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那排没窗帘的玻璃窗,光太刺眼,一早就把人弄醒了”;“因为长时间在密林里走,猛一见阳光十分刺眼”(碧野:《月亮湖》);“暗室的门口蓦然大开,一股刺眼的强光射了进来”。

    “刺目”只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我轻轻地阖上眼睛——怕晕车,也怕那刺目的阳光”(《十月》,1980,1);“一盏刺目的太阳灯把人们的面孔照得刷白”。

  • 过目 寓目-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过目 寓目

    过目guòmù 寓目yùmù

    动词。表示看一遍,往往含有“审核一下”的意味。

    “过目”在用于请别人看一下的情形下,有尊敬和客气的态度色彩;可以分别和“成诵”“不忘”组合,构成固定词组“过目成诵”“过目不忘”;可以破裂开来用,在“过”和“目”之闻插入别的词语,但在这时它成为两个词。例如:“吴忠信,把一份蒋介石、李宗仁联合文告的草稿……请李宗仁先生匆匆过目之后,就又匆匆带走了”(顾笑言等:《李宗仁归来》);“报告写好了,请您过目”“偏是苏小姐的名字他倒过目不忘”(钱钟书:《围城》);“他的记性真好,过目成诵”(《人民文学》,1962,9)。

    “寓目”在用于请别人看一下的情形下,有尊重的态度色彩;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浓厚。例如:“文章经首长寓目,同意寄出发表”;“前天所发信,想已寓目”(钱钟书:《围城》);“文渊阁和文源阁里的正本,倘非必要,或者经过特许,轻易是不容易寓目的”(《唐弢杂文选》)。

  • 领袖 首脑 首领 头领 头头儿 头儿 头目 头子-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领袖 首脑 首领 头领 头头儿 头儿 头目 头子

    领袖lǐngxiù 首脑shǒunǎo 首领shǒulǐng 头领tóulǐng 头头儿tóutour 头儿tóur 头目tóumù 头子tóuzi

    名词。指集体、组织或政治军事团体的领导人。

    “领袖”具有尊敬和庄重的态度色彩,一般用于国家、政党的领导人,含褒义。例如:“我们的毛主席,是人民的领袖和榜样”(《郭小川诗选》);“国民党、帝国主义一班强盗用鬼蜮的伎俩、卑鄙的手段来谋害革命,来谋杀革命领袖”(《周恩来选集》,上卷);“朝鲜人民在英明领袖金日成主席的领导下,卓有成效地进行着国家的建设”。

    “首脑”强调是在思想上、政策上起领导作用的人,有尊重的态度色彩,多用于政府领导人,也可用于机关的负责人;不带褒贬,意思比“领袖”轻。例如:“双方希望两国政府首脑的互访将推动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人民日报》,1983.10.14);“怪不得他那样稳重而练达,原来是这个贸易部门的首脑”。

    “首领”也有尊重的态度色彩,多用于军事集团为首的人,有时也用于其他上层领导者,意思比“首脑”稍轻;是个无褒贬义的中性词,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窦开远等三大首领奔到闯王面前,替他带路”(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上册);“他们,尤其首领曾琦,也倡导过飞潜政策,便是天上用飞机,海里用潜艇”(郭沫若:《学生时代》);“我瞪大眼,瞧着这精明的首领”(《收获》,1981,1);“这个宗教团体的首领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

    “头领”用于较小军事组织或较小军队的领导者,不带褒贬,意思比“首领”轻;多见于早期白话小说,现代除历史小说外,一般很少用。例如:“你原是坐山虎手下的头领,他手下人的情况只有你摸的最清”(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上册);“童子军副头领王四前来听令”(同上书)。

    “头头儿”一般用于小单位或群众组织的领导者,不带褒贬;是口语用词,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仅凭这一点,他就使邻近的小朋友们无比佩服,于是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小头头;“造反头头挖苦她是瞎了眼睛”(《小说月报》,1981,11);“李强笑着回答说:‘他吗?……他是俺们的头头儿?’”(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

    “头儿”带随便的态度色彩;也是口语用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你问我的名字干什么?这长毛头儿,要杀就杀,要斩就斩,别尽跟噜苏!”(《阳翰笙剧作选》);“马头儿决不是轻率从事的人”(《当代》,1981,2)。

    “头目”既可用于集团的上层领导人,也可用于中下层为首的人,含有不尊敬的、鄙薄的态度色彩,带贬义。例如:“可是汪精卫大哭大闹,顽固地反对立即处决这些右派大头目”(《人民日报》,1978.3.11);“那个小头目儿早已垂涎三尺,大模大样地坐在瓜棚上吆喝”(刘绍棠:《瓜棚柳巷》);“刘宗敏没有将自己的猜想说出来,挥手使总管和小头目一齐退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上册)。

    “头子”用于社会集团为首的人,含憎恨和鄙视的感情态度色彩,是个贬义词;一般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这反革命头子、阶级敌人罪大恶极,呸!开个公审大会,枪毙他”(陈其通:《万水千山》);“月圆的眼睛一阵阴暗,说:“我打胎没出满月,怕血光冲败那个黑狗头子的官运”(刘绍棠:《草莽》)。

  • 面貌 面目-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面貌 面目

    面貌miànmào324面目miànmù324

    名词。比喻事物显现出来的状态、景象。

    “面貌”强调展现出的形貌、状态,比较具体。例如:“只能依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改造世界”(《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我从汽车里面跳出来,是多么急于想看一眼延安的新面貌呀”(杨朔:《雪浪花》);“在本世纪内,把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彻底改变过来”(《光明日报》,1978.12.24)。

    “面目”侧重于一般的样子、状况,比较笼统;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但和“真”组合成的固定词组“真面目”则常见于口语。例如:“这一润色,留传固然是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鲁迅:《且介亭杂文》);“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 面貌 面目 面容 容貌 容颜 相貌 长相 相 嘴脸-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面貌 面目 面容 容貌 容颜 相貌 长相 相 嘴脸

    面貌miànmào323面目miànmù323面容miànróng 容貌róngmào 容颜róngyán 相貌xiàngmào 长相zhǎngxiàng 相xiàng191嘴脸zuǐliǎn

    名词。指脸的样子。

    “面貌”“面目”“面容”都强调是面部的形状。“面貌”较侧重于五官的大小、位置以及颊、额、下巴的大小形状等所形成的整个面部的形式。例如:“他爹的面貌,我还模模糊糊想得起”(郑加真:《江畔朝阳》);“他的面貌一点也不惊人”(《杨朔散文选》);“我的心一跳,第一次注意到他的可怕的面貌:一张麻脸,粗硬的胡须同鬓角的乱发纠缠在一起”(同上)。“面目”较侧重于面部的状态;是书面语用词,有比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同“可憎”组合成固定词组“面目可憎”。例如:“第二封信就很不同,措词非常惨苦,且说冯女士的面目都浮肿了”(鲁迅:《南腔北调集》);“她卸妆下台以后,便有许多年轻人疯狂地追踪上去,大概想认识一下她的本来面目”(蹇先艾:《山城集》);“新来的房客举动粗鲁,面目可憎”;“万一敝寨重遭兵灾,使文富将有何面目再见寨中父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上册)。“面容”除强调面部的形状之外,还强调面部表现出的情态或健康状况。例如:“看不清他的面容,他的面容模糊了”(《张抗抗中篇小说集》);“她在明净透底的河水里,照见了自己的憔悴面容”;“同崇祯皇帝苍白、疲倦和忧郁的面容相比较,完全是两种情形”(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

    “容貌”“容颜”都强调带着一定表情和精神状态的状貌。“容貌”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容颜”突出了脸色、神色的情况,是文言词而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较少用,现一般用于拟人化的说法。例如:“消瘦的灯塔社副主任,容貌比哪一个冬季都精神”(柳青:《创业史》,第二部上卷);“这姑娘的身姿、容貌都十分象她母亲”;“像小孩子对镜里的容貌,摇头侧目地看得津津有味”(钱钟书:《围城》);“古城一去旧日黯淡的容颜,变得青春多姿”(碧野:《月亮湖》);“现在呈现在你眼前的喀什,是充满了生命力的青春焕发的容颜”(同上书);“韩学愈容颜灰暗,在阴天可以与周围的天色和融无间”(钱钟书:《围城》)。

    “相貌”“长相”都强调脸孔的美丑情况。“相貌”侧重于显示出来的状貌,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长相”侧重于长得怎么样,是口语用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他喜欢我,不过因为我年轻,相貌还不算丑陋罢了”(《沫若剧作选》);“光长副好相貌有什么用处?只怕将来连一碗饭也混不上呢”(欧阳山:《三家巷》);“我们决不是说选择爱人时不应当考虑相貌、经济情况……主要是说要把共同的理想放在首位”(《中国青年报》,1979.6.19);“他这个长相儿,找女朋友还要挑三拣四,真不自量”;“除了新娘新郎的长相不同,好象连服装、来宾的贺词、房间的陈设都一模一样”(《张抗抗中篇小说集》);“他那长相就不起眼,黄皮圪皱,弯腰曲背,站在那里,象条蔫黄瓜”(《小说选刊》,1982,11)。

    “相”和“嘴脸”都强调脸孔形状或情态的特征。“相”很少单用,一般须同“可怜”“狼狈”“聪明”“凶”“恶”“呆”“苦”等词搭配组合(跟在后面);“嘴脸”带贬义,常可比喻地使用,是口语用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他亲眼看见了那些失去了位置的人的狼狈相”(王蒙:《蝴蝶》);“母亲慈悲相地将孩子包好,送到产妇身边”(叶紫:《长江轮上》);“鼠头鼠脑的家伙不敢回头答话,怕村里的人看清他的嘴脸”;“特别对卖国贼李鸿章作了猛烈的抨击,描画了他对外屈膝、对内镇压的洋奴嘴脸”(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

  • 目睹 目击-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目睹 目击

    目睹mùdǔ 目击mùjī

    动词。指亲眼看到。

    “目睹”强调清楚看见,含有“因看到了情景而知悉”的意味;可用于具体的事件和较抽象的事情、演变情形等。例如:“我目睹了工地上这一动人的情景,心简直要跳出胸膛”;“我在广东,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鲁迅:《三闲集·序言》);“无奈已经到了现在,又经过目睹‘打倒反革命’的事实,纯然的那时的心情,实在无从追蹑了”(鲁迅:《三闲集》);“病房走廊里来来往往的人们,都被目睹的这一幕深深地感染了”(《小说月报》),1982,3);“在这里,城垣、关隘、烽火台和戍楼,经历了千百年岁月的雕蚀、风沙的侵袭,至今仍傲岸地兀立着,目睹着人世的沧桑”(张天民:《创业》)。

    “目击”强调准确地看到,含有“目光捕捉住对象”和“当场确凿不假地看到”的意味;一般用于具体的而且较重大的事件或情形。例如:“大革命时,他目击孙炳文同志被捕,受尽创痛”(《人民日报》;1978.10.15);“四川连年的军阀战争,又都身经目击过,所以一些同学改入军校,一点也不能引起我的好感”(《艾芜中篇小说集》);“我相信历史会证明我是无辜的,你是事件的目击者,我有权向你说这种话”(《北京文艺》,1980,3)。

  • 头绪 眉目-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头绪 眉目

    头绪tóuxù 眉目méimù

    名词。指复杂纷乱事情中的条理、纲目。

    “头绪”强调可用来思考事情整体的基本线索。例如:“徐鹏飞背着手在办公室走来走去,有点不高兴,事情庞杂纷乱,完全没有头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因为事情很复杂,也很要紧,要慢慢地把头绪理清楚,说来才不费事”(《沫若剧作选》)。

    “眉目”含“事物的轮廓、概貌”的意味;具有以人的眉毛眼睛来作比喻的形象色彩。例如:“敖登听着花拉的叙述,心里逐渐对种羊问题有了眉目”(冯苓植:《阿力玛斯之歌》);“关于营救牛金星的事,经过几天来到处奔走,已经有了眉目”(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上册)。

  • 眼光 目光-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眼光 目光

    眼光yǎnguāng539目光mùguāng

    名词。指眼睛看东西时发出的反映着意识感情的神采。

    “眼光”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无特殊色彩。例如:“然而,同志们却用抱歉的眼光告诉他:他还需要再坚持三四个小时”(徐光耀:《一部尚未写完的书》);“其他四个男学生也用同样热切的探询的眼光看着她”(杨沫:《青春之歌》);“闯王转向医生,用眼光催促他发表意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上册)。

    “目光”多用于书面语,而且多为文艺性的描写所用,具有文艺风格色彩和书面色彩。例如:“他感到脸上热辣辣的,眼睛里闪出仇视的目光”(李准:《壮歌行》);“炯炯的目光凝视着我”(秦牧:《花城》);“文清睁开了眼,依然是绝望而厌倦的目光”(《曹禺选集》)。

  • 注视 注目 瞩目 瞩望 盯-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注视 注目 瞩目 瞩望 盯

    注视zhùshì 注目zhùmù 瞩目zhǔmù 瞩望zhǔwàng 盯dīng

    动词。表示目光集中地、注意地看。

    “注视”强调留意地凝视某种对象(具体的或较抽象的)。例如:“大家都目不转睛地噙着泪水对英英注视着”(叶紫:《丰收》);“你如蹲在那有石碛的流水边上,肯留心向水里注视,你可以发现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郭沫若:《洪波曲》);“杨晓冬盯住这些洞口,注视了很久”(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只见他伫立着,凝目注视着远方”。

    “注目”强调把目光集中到某一点上,意思比“注视”重些;使用范围较窄,所及的对象限于具体事物或人;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不能在后面带上“着”;和“引人”组成固定词组“引人注目”。例如:“他们……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方志敏:《清贫》);“有一种兰花,名叫肯山兰,最引人注目”(《人民日报》,1982.1.31);“把土豪劣绅戴上一顶纸扎的高帽子,……用绳子牵着,前后簇拥着一大群人。也有敲打铜锣,高举旗帜,引人注目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瞩目”和“注目”意思一致,但行为的施动成分限于集体或很多的人,使用范围也更窄,一般只用于重大的行为、事件、表现等;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较浓厚,口语里不用。也不能在后面带“着”;常同“举国”“举世”“世人”“众(所)”“引人”搭配组合。例如:“举国瞩目的第五届全运会今年九月就在上海举行”(《文汇报》,1983.4.16);“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陈毅诗词选集》);“这个漂亮、活跃、聪明而又单纯的人,又成了众所瞩目的宠儿”(《小说月报》,1982,3);“近年来中篇小说创作引人瞩目,涌现了一批思想和艺术都好的佳作”(《人民日报》,1983.3.8)。

    “瞩望”含有“带着某种期望或关切的目光去看”的意味,一般只用于人;意思的轻重和“注视”一致;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比“瞩目”的更为浓厚,较少使用。例如:“老汉站在冈头,瞩望着他那渐走渐远的儿子”;“社员们,伫立在田野上,瞩望你;工人们,肃立在机器旁,呼唤你”(李瑛:《一月的哀思》)。

    “盯”强调注意地看,含有“紧紧看住”的意味,意思比“注目”还重;一般用于人和具体的事物;有口语色彩,适合在口语和俗白文字中使用。例如:“注意!有个人在后面盯着你”;“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茹志鹃:《百合花》);“这一敲,人们以为还有什么重要指示,赶快又静了下来,把两眼紧盯在老陈的脸上”(魏金枝:《两个小青年》);“她的眼睛贪馋地盯住了舞台”(徐迟:《牡丹》)。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实用委婉语词典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婉指姑娘两腮凹出酒窝,双眼透露出清朗的神采。语出《诗经·卫风·硕人》。

  • 朗目疏眉-实用委婉语词典

    朗目疏眉

    意指男子目光明亮有神,眉毛清秀疏展。

  • 龙眉凤目-实用委婉语词典

    龙眉凤目

    意指人的长相英俊,浓眉大眼。多用于男子。

  • 目若灿星-实用委婉语词典

    目若灿星

    喻指两目很亮,很美,宛如夜空的星辰。

  • 目光如炬-实用委婉语词典

    目光如炬

    意为目光炯炯,像火炬一样明亮。也可形容一个人能洞悉事理,见识远大。

  • 比目鱼-实用委婉语词典

    比目鱼

    喻指互相恩爱的情侣。原意系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两鱼各有一目,结伴而游。可与“同心鸟”连用。晋杨方《合戏》:“齐彼同心鸟,譬此比目鱼。”

  • 举目无亲-实用委婉语词典

    举目无亲

    婉指孤独,周围没有一个亲人。

  • 攘臂嗔目-实用委婉语词典

    攘臂嗔目

    婉指有所动作,发泄出来。原意瞪眼捋袖,伸出胳膊。也作“揎袖捋臂”。

  • 瞑目-实用委婉语词典

    瞑目

    死亡的婉称。意为眼睛永远地闭上了。

  • 水母目虾-实用委婉语词典

    水母目虾

    婉指遇事没有自己的主见,跟着别人随声附和。见《文选·郭璞〈江赋〉》,李善注引《南越志》曰:“海岸间颇有水母……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后以“水母目虾”比喻盲目地跟随别人。梁启超《答和事人》:“吾尝论中国人之性质,有百犬吠声之观,有水母目虾之性。”

  • 目迷五色-实用委婉语词典

    目迷五色

    意为纷呈的五色容易使人眼花缭乱,看不清事物的本质。《老子》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 美目-实用委婉语词典

    美目

    意为漂亮有神的眼睛,总括性强。《诗经》曰:“巧笑倩也,美目盼兮。”用于女性。

  • 虎目-实用委婉语词典

    虎目

    喻指。形容眼睛像老虎的双眼,怒睁逼人或看上去虎虎有生气。

  • 目若青莲-实用委婉语词典

    目若青莲

    喻指。形容眼睛清朗有神,看上去很舒服。

  • 目无下尘-实用委婉语词典

    目无下尘

    婉指傲慢,看不起地位低下的人。“下尘”,即地位较低的人。

  • 满目空翠,山媚峰辉-实用委婉语词典

    满目空翠,山媚峰辉

    形容画幅绿意可人,美意撩人,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 熏香掬艳,炫目醉心-实用委婉语词典

    熏香掬艳,炫目醉心

    意为作品香气撩人,浓艳可捧,让人的感官受到刺激,连心也沉醉了。

  • 耳目-孙子兵法词典

    耳目

    【释义】:

    耳朵和眼睛,犹言视听。《军争篇》:“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李筌注:“耳听金鼓,目视旌旗,故不乱也。”《九地篇》:“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王皙注:“杜其见闻。”

  • 明目-孙子兵法词典

    明目

    【释义】:

    眼睛敏锐。《形篇》:“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曹操注:“易见闻也。”

  • 目-孙子兵法词典

    目mù

    【释义】:

    眼睛。《形篇》:“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军争篇》:“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 目 眼-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目 眼

    [目mù 眼yǎn]

    同 ①眼睛。《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眼前万里江山”。 ②目光,眼力。《孟子·告子上》:“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眼光明亮而高瞻远瞩,统治着四方诸侯,这不是文王还能是谁呢!)

    异 【目】 ①看到。《汉书·樊哙传》:“项羽目之,问为谁。”韩愈《送陈秀才彤序》:“吾目其貌,耳其言,因以得其为人。” ②注视。《史记·刺客列传》:“盖聂怒而目之”。《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 ③示意。《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眼】 ①眼珠。《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②孔洞。杜甫《石笋行》:“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

    辨 “目”字产生得早,约在文字的初创时期就有了。“眼”字晚出。先秦古籍中,“眼睛”义多用“目”。两汉以后的作品,用“眼”的逐渐多起来,后来在口语中竞取代了“目”的“眼睛”这一意义。在其他意义上,二者互不通用。

  • 视 望 见 睹 观 察 看 览 觇 瞻 眺 睇 眄 睐 顾 睥 睨 瞰 目 盼 瞥 省 相 瞩-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视 望 见 睹 观 察 看 览 觇 瞻 眺 睇 眄 睐 顾 睥 睨 瞰 目 盼 瞥 省 相 瞩

    [视shi 望wàng 见jiàn 睹dǔ 观guān 察chá 看kàn 览lǎn 觇chān 瞻zhān 眺tiào 睇dì 眄miàn 睐lài 顾gù 睥bì 睨nì 瞰kàn 目mù 盼pàn 瞥piē 省xǐng 相xiàng 瞩zhǔ]

    同 都是指眼睛的动作,都属视觉范畴,都有“看”的意思。

    异 【视】 ①泛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看”,一般指近看。《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战国策·齐策》:“徐公来,孰视之”。《史记·项羽本纪》:“(哙)瞋目视项王”。 ②在不强调向远处望时,“视”也可以是向远处看。《庄子·秋水》:“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望】 向远处看。《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这里“视”、“望”不能互换。下车看敌人的车迹,只能用“视”;敌人逃跑了,不可能靠近,只能“望”见。又如《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荀子·解蔽》:“从山下望木者,十仞之木若箸”。(箸:筷子)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颙望:殷切的盼望。颙:音yóng)

    【见】 看到,看见。“视”、“望”表示看的动作,“见”表示看的结果。《庄子·养生主》:“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荀子·君道》:“是所谓视乎不可见,听乎不可闻”。《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战国策·赵策四》:“故愿望见太后”。

    【睹】 是“见”的同义词(但少用)。《荀子·王霸》:“其谁能睹是而不乐也哉!”(是:此,这个)成语有“熟视无睹”、“耳闻目睹”。

    【观】 仔细地、有目的地看,看中含有研究、分辨的意味。《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史记·滑稽列传》:“以人民往观之者二三千人”。苏轼《石钟山记》:“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又,“观”可远可近(如观潮、观战、观棋),与“视”相比,“观”多用于看大范围的景象。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这两例中的“观”都不能用“视”来代替。

    【察】 明察,仔细看,看清楚。《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国语·鲁语上》:“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庄子·秋水》:“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王充《论衡·本性》:“善恶可察”。双音节词有“视察”、“观察”、“察看”等。

    【看】 本是“看望”、“探望”的意思。《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梁车为邺令,其姊往看之”。《世说新语·德行》:“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中古以后,“看”才有了现在的意思,与“视”同义,并逐渐取代了“视”。李白《清平乐》:“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杜甫《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览】 看。看的范围比较广。杜甫《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语有“一览无余”。

    【觇】 偷看,侦察。《淮南子·俶真训》:“其兄掩户而人觇之”。《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张辽觇望知之”。

    【瞻】 往上或往前看,多指向某个目标抬头看。《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诗·邶风·雄雉》:“瞻彼日月”。《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楚辞·离骚》:“瞻前而顾后兮”。(顾:回头看)

    【眺】 远看,眺望,常常用于看风景。《礼记·月令》:“可以远眺望。”张衡《思玄赋》:“流目眺夫衡阿兮”。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举目眺岖嵌。”(岖嵚:音qūqīn,山势险峻)

    【睇眄】 都是斜视,差别不大。《楚辞·九章·怀沙》:“离娄微睇兮”。(离娄:相传古代眼力极好的人)赵至《与嵇茂齐书》:“龙睇大野,虎啸六合”。《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人无不按剑相眄者”。王勃《滕王阁序》:“穷睇眄于中天”。但是含情的斜视,就只能说“睇”,不能说“眄”。《楚辞·九歌·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白居易《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

    【睐】 ①斜视,旁视。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 ②顾盼。《南史·梁简文帝纪》:“眄睐则目光烛人”。(烛:照耀)

    【顾】 ①回头看。《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 ②一般的看。《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新五代史·秦王从荣传》:“君臣相顾,泣下沾襟”。

    【睥睨】 斜着眼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常“睥睨”连用,有厌恶或傲慢意。《淮南子·修务训》:“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

    【瞰】 ①远望。扬雄《羽猎赋》:“东瞰目尽”。 ②俯视。《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云车:可以把人升高以瞭望敌情的车子)

    【目】 ①相当于“看”。《史记·陈涉世家》:“皆指目陈胜”。(全都指着和看着陈胜) ②递眼色。《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 ③侧目看。《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盼】 一般指向四下里看。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顾盼千里”。成语有“左顾右盼”。

    【瞥】 眼光掠过,匆匆一看。《梁书·王筠传》:“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

    【省】 察看。《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春游,览省远方”。

    【相】 仔细看,审察。《韩非子·说林下》:“伯乐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马”。

    【瞩】 注视。《三国志·魏书·张渊传》:“凝神远瞩”。成语有“举世瞩目”

  • 陋目-敬谦语小词典

    陋目lòumù

    谦辞。用来对人称自己目光短浅。明·李东阳《和沈地官时暘〈游城西朝天宫〉韵》:“壮怀益磊磈,陋目开昏蒙。”

  • 触目惊心 司空见惯-反义词应用词典

    触目惊心 司空见惯

    触目惊心 chùmùjīngxīn

    司空见惯 sīkōngjiànguàn

    【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例句〕

    1.烟花爆竹伤人,真是触目惊心。眼科医生呼吁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应高度重视。

    2.唐山地震的惨景,令人触目惊心。

    3.鲁迅不断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触目惊心地摆在我们的眼前。

    【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亦作“见惯司空”。

    〔例句〕

    1.幸亏洋提督早已司空见惯,看他磕头,昂不为礼。

    2.妙部新奇,见惯司空自品题。

  • 概要 细目-反义词应用词典

    概要 细目

    概要 gàiyào 细目 xìmù

    【概要】名词。重要内容的大概(多用于书名)。

    〔例句〕

    1.中国文学史概要。

    2.学习外国文学,不仅要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概要,还要通读原作。

    【细目】名词。详细的项目或目录。

    〔例句〕

    1.北大图书馆的图书分类细目非常详备。

    2.一般的词典都有部首目录和检字细目。

  • 高瞻远瞩 鼠目寸光-反义词应用词典

    高瞻远瞩 鼠目寸光

    高瞻远瞩 gāozhānyuǎnzhǔ

    鼠目寸光 shǔmùcùnguāng

    【高瞻远瞩】指站得高,看得远。形容人目光远大,有预见性。

    〔例句〕

    1.能高瞻远瞩的人,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远景规划。

    2.王先生高瞻远瞩,能估计到社会将来的变迁,所以在事业上的发展,总比别人先走一步,这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鼠目寸光】喻指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例句〕

    1.假如我们只看到自己鼻子底下的一点利益,看不到国家和集体的伟大的前景,那么我们就会成为鼠目寸光的人。

    2.至于有人说学文科待遇差,工资低,因此上大学切莫考文科,那实在是鼠目寸光,有些市侩气了。

    3.那种胸无大志,鼠目寸光,满足于微小成绩的小生产心理必须彻底扫除。

  • 光彩夺目 黯然失色-反义词应用词典

    光彩夺目 黯然失色

    光彩夺目 guāngcǎiduómù

    黯然失色 ànránshīsè

    【光彩夺目】光泽和颜色非常耀眼。

    〔例句〕

    1.她(芳汀)那一嘴光彩夺目的牙齿明明是从上帝那里奉了一道使命,笑的使命。

    2.她那双眼睛灵活、明亮、光彩夺目,像两颗星星一样。

    3.天黑下来了,只见溪流两岸,灯火万点,犹如银花斑斓,光彩夺目。

    【黯然失色】由于心情沮丧而变得脸色灰暗无光。

    〔例句〕

    1.这个华贵的发冠,这双亚美尼亚女子的大眼睛,这个天仙的前额使那张脸庞黯然失色。

    2.1978年,白井、松田、前田等这些世界级明星告别了球坛,日本排球队曾一度黯然失色。

    3.等我们厂印染出更鲜艳、绚丽的花布,我们要做成衣服穿上,让大自然的百花在我们面前黯然失色。

  • 广开言路 闭目塞听-反义词应用词典

    广开言路 闭目塞听

    广开言路 guǎngkāiyánlù

    闭目塞听 bìmùsètīng

    【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人们创造发表意见的机会。

    〔例句〕

    1.我们今天确实需要扩大眼界,广开言路,更好地借鉴外国一切先进的东西,过去那种盲目排外的作法,已被证明是一种历史的错误。

    2.有的领导,他们因为陶醉在已有的成绩上,好听奉承话,所以不能广开言路。

    【闭目塞听】闭上眼睛,堵上耳朵。比喻与外界隔绝,脱离现实。也作“闭目塞聪”。

    〔例句〕

    1.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

    2.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归顺 guīshùn 反叛 fǎnpàn

  • 和颜悦色 金刚怒目 杀气腾腾-反义词应用词典

    和颜悦色 金刚怒目 杀气腾腾

    和颜悦色 héyányuèsè

    金刚怒目 jīngāngnùmù

    杀气腾腾 shāqìténgténg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的脸色。颜:本指额头,引申为面容,脸色。

    〔例句〕

    1.他正襟危坐着,让和颜悦色的孟夫人跪着在一边替他盛饭。

    2.这一回王老师真是生气了,一向和颜悦色的他,煞时严肃起来。

    【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威猛可怕。金刚:佛教称佛的侍从力士,因手拿金刚杵(古印度兵器)而得名。通常称佛寺山门内所塑的四天王像为四大金刚。

    〔例句〕

    1.不料他竟一点不窘,立刻用“金刚怒目”式向我大喝一声。

    2.说话要以理服人,常言道有理不在言高,你这样金刚怒目,高声大嚷干什么!

    【杀气腾腾】充满了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

    〔例句〕

    1.只见他们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扬鞭吆喝,跃马而过。

    2.腰间取出利刃,寒光凛凛,杀气腾腾,又走进书院。

    〔应用例句〕

    态度诚恳、和颜悦色常能化解对立情绪,金刚怒目、杀气腾腾则常常激化矛盾。两种态度,两种结果,我们应该怎样做,还不十分清楚吗?

  • 盲目 自觉-反义词应用词典

    盲目 自觉

    盲目 mángmù 自觉 zìjué

    【盲目】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

    〔例句〕

    1.除了盲目的、无前途的、无远见的实际家,是不能叫做“狭隘经验论”的。

    2.既不是盲目地乱拿,更不是被迫接受人家“送来”的东西。

    3.不过公众如果让感情的冲动占了上风,在盲目的愤怒支配之下竟至对诽谤者加以人身的伤害……

    【自觉】自己感觉到。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

    〔例句〕

    1.在我们的社会里,广大劳动者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自觉地刻苦钻研,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必将在生产中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在任何情况下自觉地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

  • 面目一新 依然如故-反义词应用词典

    面目一新 依然如故

    面目一新 miànmùyīxīn

    依然如故 yīránrúgù

    【面目一新】样子完全改变了,出现了崭新的气象。也作“面貌一新”。

    〔例句〕

    1.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

    2.从前听说齐白石“晚年变法”,面目一新,大家都很佩服。

    3.昔日有名的老灾区,现在已面貌一新,到处呈现泡桐成林的景象。

    【依然如故】依然:仍旧。故:旧,过去。仍旧同过去一样。比喻情况没有发生变化。

    〔例句〕

    1.舅甥之分,依然如故。

    2.那外国人说修得好的。谁知修了个把月,依然如故。

    〔应用例句〕

    在教师的帮助、教育下,不少同学面目一新,只有他依然如故。

  • 目中无人 虚怀若谷 平易近人-反义词应用词典

    目中无人 虚怀若谷 平易近人

    目中无人 mùzhōngwúrén

    虚怀若谷 xūhuáiruògǔ

    平易近人 píngyìjìnrén

    【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非常骄傲自大。

    〔例句〕

    1.(看)我猜对了!(念)余志芳近来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玉娥,你真看出来我骄傲自满吗?

    2.并且流浪汉整天瞎闹过去,不仅目中无人,简直把自己都忘却了。

    3.因他仗着宝玉和他相好,就目中无人。

    【虚怀若谷】虚怀:虚心。谷:山谷。胸怀谦虚得像山谷一样能大量容纳,形容非常虚心。

    〔例句〕

    1.四个现代化,需要的是真心实意、脚踏实地的实干家,需要的是勤奋努力、虚怀若谷、老老实实的好作风。

    2.我们更应该虚怀若谷地倾听大家议论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3.闻王在治军与作战上阅历甚深,见闻极广,而又虚怀若谷,博采众议,故进入豫西以来虽然诸事草创,可是已具备了宏伟规模。

    【平易近人】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人态度和蔼可亲,使人容易接近。

    〔例句〕

    1.在我们相识的二十五年当中,你是那样平易近人,但又永远坚定不移,这正是你的伟大!

    2.从那一次和以后多次的交谈中,鲁迅先生给我的印象始终是:平易近人。

    3.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 相敬如宾 绝情反目-反义词应用词典

    相敬如宾 绝情反目

    相敬如宾 xiāngjìngrúbīn

    绝情反目 juéqíngfǎnmù

    【相敬如宾】相处如待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例句〕

    两个人也算得是齐眉举案,相敬如宾,但局长“无情”的毛病也克服得不善。

    【绝情反目】断绝情义反目成仇。反目:不和睦。多用于朋友、夫妻之间情义断绝。

    〔例句〕

    她一心想的只是对丈夫要忠贞不二,却万万没有料到得到今日这个绝情反目的结果。

  • 目标 目的 宗旨-近义词应用词典

    目标 目的 宗旨

    目标 mùbiāo 目的 mùdì 宗旨 zōngzhǐ

    【目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如:

    1.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

    N中途投降妥协。

    【目的】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如:

    2.他研究物候的目的,是要掌握自然现象变化的规律,了解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以便为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服务。

    【宗旨】主要的目的和意图。如:

    3.从今往后,谁要想同我们联合,可以,但是凡事要听从我们的主张,以我们的宗旨为主。

    辨析:“目标”指目的、尺度、标准,如伟大的奋斗目标。它还指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如对准射击目标。“目的”着重指行为的意图,追求的最终结果,如教育的目的是为四化培养人才。“宗旨”着重指办事的方针,主要目的或主要意图,具有庄重的色彩,一般用于重大事件,如重要的会议、组织、活动等。

  • 数量 数目-近义词应用词典

    数量 数目

    数量 shùliàng 数目 shùmù

    【数量】事物的多少。如:

    1.三五十辆或者百几十辆纺车摆在一起,在同一段时间里比纺线的数量和质量。

    【数目】通过单位表现出来事物的多少。如:

    2.要对女儿报告财产的数目,把动产不动产一古脑儿登记起来拍卖?

    辨析:“数量”指概括的量,如保证数量。“数目”指具体的量,是通过数字和单位表现出来的,如把数目告诉我。

  • 指标 目标-近义词应用词典

    指标 目标

    指标 zhǐbiāo 目标 mùbiāo

    【指标】计划中规定达到的目标。如:

    1.老田说:“高书记,我们今年的跃进指标保证再加二百斤,达到亩产五百斤。”

    【目标】想要达到的标准或境地。如:

    2.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

    辨析:“指标”指计划中要达到的标准,多用于国家、机关、团体等的计划,如年度指标,五年指标。“目标”指要求达到的标准或境地,如射击目标,奋斗目标,暴露目标,发现目标等。

  • 注目 醒目-近义词应用词典

    注目 醒目

    注目 zhùmù 醒目 xǐngmù

    【注目】集中视线在一点上。如:

    1.在这些宫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养心殿。

    【醒目】形象明显,容易看清。如:

    2.我打开一张《光明日报》,一条醒目的标题映入了眼帘。

    辨析:“注目”,动词,指视线集中,注意地看,常说引人注目,低头注目搜寻,注目礼。“醒目”,形容词,指文字、图画等形象鲜明突出,引人注意,常说醒目的广告,封面很醒目。

  • 嘴脸 面目-近义词应用词典

    嘴脸 面目

    嘴脸 zuǐliǎn 面目 miànmù

    【嘴脸】面貌;脸色(贬义)。如:

    1.平素看惯了西装同胞的嘴脸,现在忽然受着这样的优遇,简直有点窘了起来。

    【面目】①人的面貌。②事物的真相。如:

    2.果然,第二封信就很不同,措词非常惨苦,且说冯女士的面目都浮肿了,可惜我没有抄下这封信。

    3.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

    辨析:“嘴脸”一般指坏人的面目,含有鄙视的意味,带贬义,如叛徒的嘴脸,敌人的嘴脸。“面目”,中性词,指人的面貌,也指事物的真相,运用范围比“嘴脸”广,既可指人,指事,如政治面目,面目狰狞,面目可憎,不见庐山真面目。

  • 侧目而视-古文观止词典

    侧目而视cè mù ér shì

    不敢正视,形容畏惧(1)。《苏秦以连横说秦》:妻侧目而视。——妻子不敢正视。

  • 吏目-古文观止词典

    吏目lì mù

    【词性】:名词

    掌收发文书的低级官员(3)。《瘗旅文》: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有一个吏目自称是从京城来的,不知道他的姓名。《瘗旅文》: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我说:“这一定是那个吏目死了,可怜啊!”《瘗旅文》: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听说你的官职是个吏目罢了,俸禄不满五斗米。

  • 面目-古文观止词典

    面目miàn mù

    【词性】:名词

    面貌,脸面(2)。《苏秦以连横说秦》:面目黧黑,状有愧色。——面貌又黑又黄,一副羞愧的样子。《报任安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又有什么脸面再上父母的坟墓呢?

  • 目-古文观止词典

    目mù

    【词性】:名词

    一、眼睛(35)。《苏秦以连横说秦》:妻侧目而视。——他的妻子斜着眼睛看他。《项羽本纪赞》:舜目盖重瞳子。——虞舜的眼睛有两个瞳孔。《黄州快哉亭记》:举目而足。——抬起眼睛就可以看够。

    二、首领,头目(1)。《瘗旅文》:闻尔官吏目耳。——听说你的官职不过是个官吏中的头目罢了。

  • 目-古文观止词典

    目mù

    【词性】:动词

    一、评价(1)。《徐文长传》:奇其才,有国士之目。——惊异他的才华,对他作了国家杰出人才的评价。

    二、看作,视,称作(4)。《郑伯克段于鄢》:杀世子母弟目君。——杀了世子或同母弟的,称作君。《郑伯克段于鄢》: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因为他称作君,所以知道他是弟弟。《朋党论》:目为党人。——看作是一伙党人。

  • 伤心惨目-古文观止词典

    伤心惨目shāng xīn cǎn mù

    使人悲伤,目不忍睹(1)。《吊古战场文》:伤心惨目,有如是耶?——伤心惨目,有像这样的吗?

  • 应科目时与人书-古文观止词典

    应科目时与人书

    【说明】:

    本文是贞元九年作者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时写给韦舍人的信。在信中,作者托物自喻,把自己比成一个“非常鳞凡介”的“怪物”,得水则活,失水则死;但又宁愿“烂死于沙泥”,却不愿“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最后才点明请人荐引的主旨。文章设喻巧妙贴切,作者的境遇、性格、希望和对方的能力、作用,都通过比喻曲曲透出,历历如现。

    【原文】:

    月日,愈再拜。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摈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 本来面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本来面目

    【释义】:

    原为佛家语,指人本有的心性。后用以指人或事物原来的模样。□《景德传灯录·袁州蒙山道明禅师》: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又,宋·苏轼《老人行》:本来面目常如故。《镜花缘》四六:故枣怪面似黑枣,橘怪面似黄橘。任他变幻,何能脱却本来面目!

  • 不怕难题目,只要有心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怕难题目,只要有心人

    【释义】:

    不怕事情难办,只要用心去解决,总会有办法。《跻春台·节寿坊》:寿姑请爹妈写了庚书,回到马家交与公公。青云素来晓得的,惊曰:“怎么被你说成了!”正是:不怕难题目,只要有心人。少女嫁老汉,这才是新闻。

  • 过目不忘-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过目不忘

    【释义】:

    看过文章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极强。《三国演义》六〇:松曰:“公如不信,吾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修大惊曰:“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

  • 过目成诵-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过目成诵

    【释义】:

    看过一遍就能背诵出来。形容聪敏过人。《红楼梦》二三: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 化财化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化财化目

    【释义】:

    募化钱物。引申为讨债。《金瓶梅词话》五九:他不是你的儿女,都是宿世冤家债主,托生来化财化目,骗劫财物。

  • 会施天上计,难免目前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会施天上计,难免目前灾

    【释义】:

    天上计:喻高超的计谋。意谓哪怕有天大的智谋,也逃不脱眼下的灾祸。指灾祸难逃。《金瓶梅词话》二六:来旺儿口还叫冤屈,被夏提刑叫过甘来兴儿过来,面前执证。那来旺儿有口也说不得了。正是:会施天上计,难免目前灾。夏提刑即令左右选大夹棍上来,把来旺儿夹了一夹,打了二十大棍,打的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生绡剪》九:掌灯一看,惊得合家魂飞魄散,问他原故,只摇摇头儿,连把红花酒灌上几碗,和衣睡了,次日浑身火烧,疼痛……正是:会施天上计,难免目前灾。

    ⊙会思天上计,难免目下灾

    《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祸出师人口,休贪不义财。会思天上计,难免目下灾。大伯叫庄客缚了杨温。

    ⊙会思天上无穷计,难免今朝目下灾

    《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后面杨达又一面会思天上无穷计,难免今朝目下灾,正奔走之间,只听得一棒锣声响来。

  • 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

    【释义】:

    亲眼看到的事,还怕不真实;背后听到的话怎么能全相信。意谓对别人的传言闲话不可轻信。《水浒全传》二六:武松,你休听外人挑拨你和西门庆做对头;这件事不明白,难以对理。圣人云: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不可一时造次。

  • 举目无亲-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举目无亲

    【释义】:

    抬头看,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出门在外,孤单无依,人地生疏。□宋·苏轼《与康公操都官书》:举目无亲故。《醒世恒言》三:今日患难之际,举目无亲,见了近邻,分明见了亲人一般。《隋唐演义》一〇:老伯母只生得大哥一人,久不回家,举目无亲,叫她怎不牵挂。《歧路灯》一五:我的亲戚,俱在外省,姑家,舅家,连外父家,都没有在河南的。我这里举目无亲,甚是寂寞。

    ⊙举眼无亲

    《红楼梦》八三:你日后必定有个好人家,好女婿,决不像我这样守活寡,举眼无亲,叫人家骑上头来欺负的。

    ⊙举眼无靠

    《红楼梦》四八:到了外头,谁还怕谁,有了的吃,没了的饿着,举眼无靠。

  • 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释义】:

    形容容貌丑陋猥琐,说话干巴巴。□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风流悟》七:他见了别人,欢容笑口,见了我,就像铁面夫人,所以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 木边之目,田下之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木边之目,田下之心

    【释义】:

    木边之目:即“相”字。田下之心:即“思”字。意即相思。《金瓶梅词话》八三:潘金莲自被秋菊泄露之后,与经济约一个多月不曾相会一处。金莲每日难挨绣帏孤枕,怎禁画阁凄凉,未免害些木边之目,田下之心。《警世通言》三八:再说秉中已回,张二官又到。本妇便害些木边之目,田下之心。要好只除相见。《斩鬼传》七:次日起来发寒潮热,害起木边之目,田下之心了。

    ☉木边目,心上田

    《鸳鸯针》一:想了数日,茶饭懒食,未免生出木边目,心上田之病了。

    ☉目旁木,田下心

    《禅真逸史》三六:段小姐琳瑛,自夫人遣张善相去后,病体恹恹,渐加沉重,四肢无力,诸事慵亲,未免害了些“目旁木,田下心”的症候。

    ☉目边之木,田下之心

    《梦中缘》三:终日里思思想想,熬熬煎煎,饭也懒吃,步也懒行,半日之间不觉肌黄面瘦,竟害了一个目边之木,田下之心的单相思病。

  • 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释义】:

    指权贵独断专行或仗势作恶,最终掩盖不了自己的劣迹丑行。唐·曹邺《读李斯传》诗:欺暗尚不然,欺明当自戮。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五:今日选将出征,事务重大,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这如今或是那一员堪任正都督,或是那一员堪任副都督,先许五府侯伯指名推来,次用六部官签名保结,次后本兵官裁定参详,请旨定夺。如此再三,庶几用不失人,前无愤事。《金云翘传》一〇:你道打了我,便可以释旁人之疑,只怕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人可欺,天不可欺!《圣烈传》三:杨左诸人虽死,闻得这些人名声甚噪,今一日殒于非命,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未免惹人说短论长,你有何主意。

    ☉难将一人手,掩盖天下目

    《鸳鸯针》三:原来,大座师是山东人,晓得卜享是如此如此的,是以认真执定了,断与他中。正是:见表先测里,虚心为实腹。难将一人手,掩盖天下目。

  • 囊中有物精神旺,手内无钱面目惭-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囊中有物精神旺,手内无钱面目惭

    【释义】:

    有物:有钱。口袋里有钱人就精神振奋,手里若是无钱人就惭颜失色。形容钱之得失有无,直接影响人的精神面貌。《警世通言》二四:公子才吃得一口,那淫妇在楼下说:“小王,大胆奴才,那有巧媳妇做出无米粥?”三官分明听得他语,只索隐忍。正是:囊中有物精神旺,手内无钱面目惭。

  • 菩萨低眉,金刚怒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菩萨低眉,金刚怒目

    【释义】:

    低眉:慈祥的样子。怒目:凶猛的样子。指做官执法,要恩威并用。《清夜钟》一四:若一味宽和,遇地方豪恶,衙门奸蠹,不打不骂,他无所忌惮,害人还以自害,却是我纵恶,反不是慈氏真法门了。菩萨低眉,金刚怒目,不平者平,慈育魔伏。

  •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释义】:

    人间私下说的话,上天听得像雷声一样清楚,人在暗室中做的昧心事,神灵看得像闪电一样分明。劝世语。劝人不要背地里说坏话、做坏事。也比喻凡事只要做了,无论如何隐秘,总会泄漏出去,有人知晓。《十二楼·拂云楼》:能江道:“岂不闻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我是个神仙转世,你与他商议的事,我那一件不知?”《儿女英雄传》四:当下二人商定,便站起身来摇头晃脑的走了。他两个自己觉着这事商量了一个停妥严密,再不想“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又道是“路上说话,草里有人听”。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西湖二集》一五:母子二人忿忿的说了几日,果然“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人间细语,天闻若雷

    《天妃娘妈传》一八:举头三尺,即是神明,人间细语,天闻若雷。君子言不妄出诸口,即一物之微,尚不轻许人以诺,岂有耿耿灵神,真有若见其陟降左右者,乃敢为儿戏之无征乎。

    ☉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九:这正是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人间私语,天闻若雷。世上人说谎的,多只因曾看见这个蓝面鬼。

    ☉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善的善,恶的恶,好的好,歹的歹,拙的拙,巧的巧,毒的毒,慈的慈,却都在菩萨慧眼之中。正是: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暗室欺心,神目如电

    《喻世明言》一五:凡人要存仁义,暗室欺心,神目如电。尊官不可以女色而失正道。

  • 十目所见,十手所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十目所见,十手所指

    【释义】:

    指人的言行,会有许多人旁观监察。指人应慎独。□《礼记·大学》:曾子曰:“十目所见,十手所指”,其严乎!《歧路灯》二一:这谭绍闻也觉得今日十目所见,十手所指,心中老大不安。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释义】:

    士:读书人,刮目:擦亮眼睛。指去掉过去的看法。读书人三天不见,再见到时就应当另眼相看。意谓读书人进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去看。也用来赞誉人今非昔比,不可用老眼光等闲视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西湖二集》四:贤友前日文字恁般平常,今会场文字甚是高奇,真“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也。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花月痕》一八:荷生接过手来,觉得封面行书字迹姿致天然,不似剑秋拘谨笔迹,因想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剑秋行书日来竟长进了!”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飞龙全传》三:不然,常言说: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他出外多年,年纪也大了些,安知不学些礼数,习些规模,焕然改观,一变至道?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〇:只他这一番言语举动,便把个大舅爷骗得心花怒放,说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这句话古人真是说得不错。

    ⊙三日不见,便当刮目相看

    《绘芳录》三六:爱卿近来口角颇为尖利,人材又出落得齐整,绝不似三五年前的爱卿,出言腼腆犹有孩稚之气。可谓:三日不见,便当刮目相看。

    ⊙三日不见,刮目相待

    《蜃楼志》七:笑官正是养足之时,况且年纪又大了些,又服了许多药物,也可称三日不见,刮目相待之士了。

    ⊙十日不见,当刮目而待之

    《闽都别记》一七六:十日不见,当刮目而待之。吾弟只此二十字,犹胜百万之兵矣,不战而自捷,不说而自降。

  • 忘八的头目也有个色长,强盗的头目也有个大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忘八的头目也有个色长,强盗的头目也有个大王

    【释义】:

    忘八:即亡八,鸨儿的丈夫。色长:古时教坊中各色的头目,这里指头领。意谓凡是人群总有个领头的人。《醒世姻缘传》二五:那忘八的头目也有个色长,强盗的头目也有个大王,难道你这秀才们就便没个头目?

  • 无目之人心最静-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无目之人心最静

    【释义】:

    瞎了眼的人心里最平静。指瞎子看不见,不受外界干扰,心里清静。《绿牡丹全传》五一:可曾听见古人云过:无目之人心最静。眼虽未见,却比有目之人要伶俐几分。

  • 掩目而捕燕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掩目而捕燕雀

    【释义】:

    蒙住眼睛捉燕雀。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三国演义》二:俗云: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家大事乎?

  • 野花偏艳目,村酒醉人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野花偏艳目,村酒醉人多

    【释义】:

    野花:比喻路遇的女子。比喻路遇的女子最惹人动心。《醒世恒言》三三:到了小娘子面前,看了一看,虽然没有十二分颜色,却也明眉皓齿,莲脸生春,秋波送媚,好生动人。正是:野花偏艳目,村酒醉人多。《娱目醒心编》九:见春姐走来,微吟道:“野花偏艳目,村酒醉人多。”兄对此能无动心否。

  • 众人以耳为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众人以耳为目

    【释义】:

    比喻世人往往把耳闻的东西当作真的。《合锦回文传》一:柳公又极口称赞了一番,梁孝廉作谢而别。自此,梁生的神童之名大著,轰动了一个襄州城中,凡大家富户有女儿的,都想要招他为婿,议亲者纷纷的到梁家来说,正是:凭你才高海内,必附贵者而名。众人以耳为目,只为太守云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铄:熔化。积:聚。众人的议论,可使金属熔化;毁谤聚起来,可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影响强大。也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语见《史记·张仪列传》。《醒世姻缘传》二〇:王员外似信不信,喝退画童。又去访问家中僮仆,都是一般言语。古语道得好:众人以耳为目。王员外平昔极是爱惜廷秀,被众人谗言一说,即信以为真。

    ⊙众口铄金

    《铁花仙史》二〇:我从前专权弄柄,多怨于人,倘一旦机关破露,众口铄金,那时身家性命不能自保。

  • 自掩其目,去捕燕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自掩其目,去捕燕雀

    【释义】:

    自己蒙上眼睛去捉小燕雀。比喻自欺欺人。也用以比喻不研究客观情况盲目行事。《三国志通俗演义》一:(陈)琳曰:“俗说自掩其目,去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家大事,其可诈立乎?”

  • 做耳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做耳目

    【释义】:

    谓替人刺探消息。《梼杌闲评》四八:他既调停了徐应元,托他在皇上前做耳目传消息。《狮子吼》七:又有许多无耻的汉学生做他的耳目侦探各人的动静去报告。

    ⊙作耳目

    《荡寇志》九七:据我想来,方才那传信的人,我正好教他作耳目。《廿载繁华梦》三七:奈周庸祐已往上海,府里各事只由马氏主持,那马氏又只靠管家人作耳目。

  • 避耳目-汉语惯用语辞典

    避耳目bì ěr mù

    谓避开他人的注意。《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10.28“在远避耳目的海滨,刘少奇与奈温所密谈的,正是当时两国最为敏感的‘缅共问题’。”

  • 不入目-汉语惯用语辞典

    不入目bù rù mù

    谓看着不舒服。《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第1卷第1辑“不但读者初见不入目,难于理解,他们在翻译中也感到对这些词的使用十分勉强,是不得已而为之。”

  • 打眼目-汉语惯用语辞典

    打眼目dǎ yǎn mù

    耀眼。元岳伯川《铁拐李》“他与你些打眼目的衣服头面……你便守熬呵,刚捱到满服三年。”

  • 庐山面目-汉语惯用语辞典

    庐山面目lú shān miàn mù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庐山,山名,位于江西九江市南。语出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清段雪亭《〈聊斋志异〉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椠,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也作“庐山真面”。清杨伦《〈杜诗镜铨〉序》“今之杜诗,汨于谬解,多有诗义本明,因解而晦,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 没面目-汉语惯用语辞典

    没面目méi miàn mù

    ①谓不讲情面。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我最没面目,爹来也不相识。”②谓没有面子,丢脸。老舍《老张的哲学》“身分,财产,名望,从那里看这个会长也得落在孙家。要是被别人指了去,不但是你孙家的羞耻,也是咱们德胜汛的没面目。”

  • 小节目-汉语惯用语辞典

    小节目xiǎo jié mù

    比喻生活琐事。老舍《四世同堂》:“人们会麻木不仁的把惊魂动魄的事情与刺激放在一旁,而专注意到吃喝拉撒中的小节目上去。”

  • 有眉目-汉语惯用语辞典

    有眉目yǒu méi mu

    比喻事情有头绪。刘心武《钟鼓楼》“她爱人调动的事,……越来越有眉目。”

  • 遮人耳目-汉语惯用语辞典

    遮人耳目zhē rén ěr mù

    见“遮人眼目”。

  • 遮人眼目-汉语惯用语辞典

    遮人眼目zhē rén yǎn mù

    指遮掩别人的视听,掩饰真情。《禅真逸史》“你只见庵观寺院的和尚贪财好色,明素暗荤遮人眼目,俺庄内须与他们不同,荤酒俱有,待人甚恕。”也作“遮人耳目”、“遮掩耳目。”《镜花缘》:“如把草帽草鞋放在粗衣淡服之人身上,又何尝有什么丑处!可见装点造作总难遮人耳目。”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听说事后执政府乘人不知,已将尸首掩埋了些,以图遮掩耳目。”

  • 遮掩耳目-汉语惯用语辞典

    遮掩耳目zhē yǎn ěr mù

    见“遮人眼目”。

  • 真面目-汉语惯用语辞典

    真面目zhēn miàn mù

    指本来的面貌。犹言真相。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郭沫若《雄鸡集》:“他对我说,就为了这样,他愿意把闲却了的,为日本人民所未知的白乐天的真面目介绍出来,让日本人民能够知道白乐天的全面。”

  • 目-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

    目mù

    名量词。〈科〉原指大项中再分的小项,如纲目、项目等。由此转为量词,常指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成的“群”,一个群就叫一目。故“目”用以计量生物的类别:鸟纲中有雁形、鸡形、鹤形三目/松柏纲中有银杏、松柏两目。

  • 本来面目-佛源语词词典

    本来面目

    指人与生俱来的自有的心性。《六祖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五灯会元·卷三·南泉普愿禅师》:“师问:‘不思善,不思恶,思总不生时,还我本来面目来。’曰:‘无容止可露。’”中古汉语依字面意义承用,意为“原来的样子”。宋·苏轼《老人行》:“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现代汉语承中古汉语普通语用法,作为成语使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七》:“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

  • 不可名目-佛源语词词典

    不可名目

    不能给出一个名目,即不能用言词表达清楚。佛家用来指禅性之不可说,也无须说。《五灯会元·卷三·百丈怀海禅师》:“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

  • 触目皆是-佛源语词词典

    触目皆是

    眼睛所见到的都是一类的东西。形容某类事物极为普遍,到处可以见到。《金刚经集注》:“五蕴身田,内有无位真人,堂堂显露,何不识取。但于一切时中,切莫间断,触目皆是。”《祖堂集·卷十九·临济和尚》:“自后师于镇府匡化,虽承黄蘗,常赞大愚。至于化门,多行棒喝。有时谓众云:‘但一切时中,更莫间断,触目皆是,因何不会?只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所以三界轮回,受种种苦。’”现代汉语作为四字格短语承用。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 耳闻目睹-佛源语词词典

    耳闻目睹

    亲耳听见,亲眼看见。《五灯会元·卷十九·径山宗杲禅师》:“上堂:‘才方八月中秋,又是九月十五。’卓拄杖曰:‘唯有这个不迁。’掷拄杖曰:‘一众耳闻目睹。’”现代汉语作为成语承用。鲁迅《呐喊·一件小事》:“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 过目成诵-佛源语词词典

    过目成诵

    经过眼睛看一遍就能背诵出来,形容记忆力极强。《五灯会元·卷十九·华严祖觉禅师》:“眉州中严华严祖觉禅师,嘉州杨氏子。幼聪慧,书史过目成诵。”现代汉语作为成语承用。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她小时候很聪明,记性很好,过目成诵。”

  • 还我本来面目-佛源语词词典

    还我本来面目

    回归人的本心本性,即众生本自具备的佛性。禅宗强调识见本心,方可成佛。人们降生就带来一种先天的佛性,这种佛性就是人的本性,而降生以后就受到尘世的染污,产生诸多烦恼、束缚,使人失去了与生俱来的佛性,或谓使佛性蒙上了厚厚的各种尘垢。人们通过修道炼佛,拂去种种尘垢,摆脱各种烦恼、束缚,使身心清静,恢复原有的本性,则可以成佛,即是还我本来面目。《五灯会元·卷三·南泉普愿禅师》:“问:‘青莲不随风火散时是甚么?’师曰:‘无风火不随是甚么?’僧无对。师问:‘不思善,不思恶,思总不生时,还我本来面目来。’曰:‘无容止可露。’”

  • 历历在目-佛源语词词典

    历历在目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虚堂和尚语录》卷二:“上堂:‘一出数日,所至溪山风物,历历在目。归来挝鼓升堂,从头又举一遍。”现代汉语作为成语承用。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念往日——,那辉煌的景象,好像还历历在目。”

  • 满目青山-佛源语词词典

    满目青山

    满眼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满眼一片生机。《五灯会元·卷十五·披云智寂禅师》:“问:‘如何是一尘?’师曰:‘满目是青山。’”现代汉语承用。叶剑英《八十抒怀》:“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 眼目异名-佛源语词词典

    眼目异名

    “眼”和“目”实质一个,名称不同罢了。指名称不同的事物,实际上是一回事。《俱舍光记》卷二十:“性之与体,眼目异名。”佛家“性”就是“体”,“体”就是“性”。所以佛教的“体”指天地、事物的本质,是无形的,与平常理解的本体,实在的东西不同。

  • 扬眉瞬目-佛源语词词典

    扬眉瞬目

    ①眉毛上挑,眼睛瞪视,横眉立目,形容凶恶,忿怒的样子。《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行如奔电,骤如飞旋,扬眉瞬目,恐动四边。”②一抬眼一瞥视,形容用眼神暗示。《虚堂和尚语录》卷四:“盖此门不易凑泊,若夙有灵骨,不待扬眉瞬目,曲巧方便……空手来空手去的一著子,岂不快哉!”③指内心有所领悟而欣喜的样子。《虚堂和尚语录》卷八:“马祖云:‘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有时教伊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教伊扬眉瞬目者不是。’山于是有省,便作礼。”

  • 鱼目混珠-佛源语词词典

    鱼目混珠

    比喻以假乱真。唐·石头希迁《参同契》:“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椟。”又,《五灯会元·卷二十·狼山慧温禅师》:“凡情圣量,不能剗除。理照觉知,犹存露布。佛意祖意,如将鱼目作明珠。大乘小乘,似认桔皮为猛火。”近、现代汉语承佛家语意,定型为“鱼目混珠”。《玉娇梨》十二回:“惟门生以鱼目混珠,有辱宗师藻鉴。”浩然《艳阳天》第二卷第八十章:“咱们得弄清楚是非,不能鱼目混珠。”

  • 目-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目mù

    ①眼睛。《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张~叱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②看,注视。《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陈胜。”《汉书·樊哙传》:“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之,问为谁。”③用目示意,使眼色。《史记·高祖本纪》:“酒阑,吕公因~固留高祖。”《鸿门宴》:“范曾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④品评,看待。《世说新语·赏誉》:“世~周侯嶷如断山。”(嶷nì:高峻。)黄宗羲《柳敬亭传》:“军中亦不敢以说书~敬亭。”⑤网眼。《吕氏春秋·用民》:“壹引其纲,万~皆张。”(纲:网上的总绳。)⑥条目。《论语·颜回》:“颜渊曰:‘请问其~。’”⑦名目,名称。《后汉书·酷吏传·王吉》:“凡杀人者皆磔尸车上,随其罪~,宣示属县。”刘知几《史通》序:“予既在史馆而成此书,故使以《史通》为~。”

    【目成】①两心相悦,以目传情。《楚辞·九歌·少司命》:“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②目击,亲眼看见。宋应星《天工开物》序:“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而后议之,其与几乎?”

    【目击】目光触及。《庄子·田子方》:“若夫人者,~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目眦】眼眶。《鸿门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尽裂。”

  • 一目十行-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目十行yī mù shí háng

    【释义】:

    一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如:此人聪明绝顶,读书一目十行,下笔千言立就。

  • 一目了然-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目了然yī mù liǎo rán

    【释义】:

    一看就很清楚。鲁迅《致曹聚仁》:“然而变迁至速,不必一二年,则谁为汉奸,便可一目了然矣。”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yī yè zhàng mù bù jiàn tài shān

    【释义】:

    见“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yī yè bì mù bù jiàn tài shān

    【释义】:

    语出《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后以“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比喻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和整体。如:我们看问题要避免“一叶蔽目,不见泰山”,就得下功夫学点哲学。也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毛泽东《论持久战》:“(他们)或则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 万目睽睽-现代汉语大词典

    万目睽睽wàn mù kuí kuí

    【释义】:

    犹众目睽睽。众人都在注视着。郭沫若《文化界时局进言》:“我们处在万目睽睽的局势当中,无论如何是应该改弦易辙的时候了。”

  • 不识庐山真面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识庐山真面目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释义】:

    语出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用以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或本质。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

  • 不堪入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堪入目bù kān rù mù

    【释义】:

    形容行为卑鄙或文字粗俗,叫人看不下去。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对于他的胡作非为的事例,《新唐书》还有所记载,实在是不堪入目。”又如:文字拙劣,不堪入目。

  • 举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目jǔ mù

    【释义】:

    抬眼望。如:登楼举目,只见烟波浩渺。

  • 举目无亲-现代汉语大词典

    举目无亲jǔ mù wú qīn

    【释义】:

    形容人地生疏,孤单无依。许地山《商人妇》:“(我)愿意在这举目无亲的时候用功学习些少文字。”

  • 书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书目shū mù

    【释义】:

    图书的目录。孙犁《我的书目书》:“要购买一些古籍旧书,书目是不可缺少的。”

  •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现代汉语大词典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shí mù suǒ shì shí shǒu suǒ zhǐ

    【释义】:

    谓人的言行总处在众人的监察之下,不可不谨慎。语出《礼记·大学》:“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朱自清《你我》:“虽然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视他们的,指他们的,管不着。”

  • 直眉怒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直眉怒目zhí méi nù mù

    【释义】:

    形容发怒的样子。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孔二老婆并不上他的当,直眉怒目地骂他。”

  • 历历在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历历在目lì lì zài mù

    【释义】: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念往日——,那辉煌的景象,好像还历历在目。”

  • 刺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刺目cì mù

    【释义】:

    ①不顺眼;别扭。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道具不一致的毛病最为刺目。”②光线强烈,令人眩目。管桦《清风店》:“夕阳刺目的金光,使人头昏目眩。”

  • 刮目相看-现代汉语大词典

    刮目相看guā mù xiāng kàn

    【释义】:

    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鲁迅《航空救国三愿》:“只有航空救国较为别致,是应该刮目相看的。”

  • 剧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剧目jù mù

    【释义】:

    已经演出过的各种戏剧剧本的统称。包括传统剧目、保留剧目和新编剧目等。徐迟《牡丹》:“古老的艺术得到了新生,传统剧目获得了新的意义。”

  • 以耳代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以耳代目yǐ ěr dài mù

    【释义】:

    ①指盲人目不能视,凭听觉来了解外界事物。②犹以耳为目。指把所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对传闻之事不加分析就信以为真。臧克家《以耳代目之类》:“这种以耳代目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

  • 伤心惨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伤心惨目shāng xīn cǎn mù

    【释义】:

    形容景象凄惨,令人不忍心看。蒋光慈《血祭》:“血衣亭中悬挂着许多件令人伤心惨目的血衣。”

  • 价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价目jià mù

    【释义】:

    标明的价格或费用。多指商品。巴金《寒夜》:“他出来在问询处问明了透视费的价目,他吐了吐舌头,默默地走出了医院。”

  • 众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众目zhòng mù

    【释义】:

    众人的眼睛。也指众人的眼前。茅盾《子夜》:“就像对于女人…未必就肯公之众目。”

  • 众目昭彰-现代汉语大词典

    众目昭彰zhòng mù zhāo zhāng

    【释义】:

    指众人看得清清楚楚。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

  • 众目睽睽-现代汉语大词典

    众目睽睽zhòng mù kuí kuí

    【释义】:

    指众人的目光都在注视。《当代》1981年第2期:“身为厂团委委员的梁启雄,在众目睽睽之下,真不知该说什么了。”

  • 众所瞩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众所瞩目zhòng suǒ zhǔ mù

    【释义】:

    为众人所注目。克非《春潮急》:“(他)虽然又成了众所瞩目的人物,但到底还没经历过大场面。”

  • 侧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侧目cè mù

    【释义】:

    ①不敢正视,形容畏惧。沙汀《淘金记》:“五个茶客…全是江湖上的朋友,曾经凭着手枪或者骰子使人侧目,但是现在已经规矩起来了。”②斜目而视,形容愤恨。吴组缃《山洪》:“长庆儿的笑嚷引起全堂的侧目。”③斜眼旁视。夏丏尊等《文心》:“乐华侧目凝想,同时把收据藏进衣袋里。”

  • 保留剧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保留剧目bǎo liú jù mù

    【释义】:

    指某个剧团或主要演员演出获得成功的并保留下来以备经常演出的戏剧。《新民晚报》1984.6.9:“以后,(白淑湘)又参加了法兰西学派的保留剧目《希尔薇娅》…在我国的首次演出。”

  • 养目镜-现代汉语大词典

    养目镜yǎng mù jìng

    【释义】:

    旧称墨镜、茶镜。因有避免强烈光线刺激眼睛的作用,故称。

  • 总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总目zǒng mù

    【释义】:

    ①按一定标准,将相应范围内的图书全部予以收录的图书目录,如《四库全书总目》。②指统领下一级目录的总目录。

  • 真面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真面目zhēn miàn mù

    【释义】:

    本来的面貌。犹真相。郭沫若《关于白乐天》:“他愿意把闲却了的,为日本人民所未知的白乐天的真面目介绍出来,让日本人民能够知道白乐天的全面。”

  • 光华夺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光华夺目guāng huá duó mù

    【释义】:

    犹光彩夺目。钱钟书《围城》:“(这女人)颈里一条白丝围巾,身上绿绸旗袍,光华夺目。”

  • 光彩夺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光彩夺目guāng cǎi duó mù

    【释义】:

    形容光彩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这光轮在进入云涛之前,骄傲地放射出它的全部光辉,把整个天空映得光彩夺目。”

  • 凝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凝目níng mù

    【释义】:

    集中视线,目不转睛地看。郭沫若《高渐离》:“高渐离立室中,凝目注视。”

  • 词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目cí mù

    【释义】:

    词语条目,即辞典中每一个注释的对象。《〈辞海〉前言》:“《辞海》是一部综合性辞书,编纂和使用时间较长,内容要求稳定。因此,凡是正在发展或经常变动的词目,暂不收入。”

  • 课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课目kè mù

    【释义】:

    ①课业的项目。聂绀弩《血书》:“二十年前,在莫斯科读书,有一种课目叫‘列宁主义’,是专门研究列宁的著作的。”②军事训练中进行讲解和训练的项目。吴组缃《山洪》:“猎户队集合的时候,有两个特殊的课目,一个是关于新兵器的知识…一个是战斗教练。”

  • 反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反目fǎn mù

    【释义】:

    指夫妻不和。钱钟书《猫》:“李太太知道他夫人为自己跟他反目,请他来家吃饭和喝茶的次数愈多。”也泛指翻脸;不和。郭沫若《虎符》:“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竟几乎争到了反目的地步。”

  • 巧立名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巧立名目qiǎo lì míng mù

    【释义】:

    想方设法定出种种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如:某些旅游景点,巧立名目乱收费,受到舆论批评。也指徒有名目,不切实用。朱自清《中国语的特征在哪里》:“我们让印欧语法系统支配惯了,不易脱离它的窠臼,乍一接触这新意念,好像没个安放处,有巧立名目之感。”

  • 手挥目送-现代汉语大词典

    手挥目送shǒu huī mù sòng

    【释义】:

    三国魏嵇康所作《四言赠兄秀才公穆入军诗》之十四,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之句,指一面仰视飞鸟,一面挥手弹琴,手眼并用,无不自如。后以“手挥目送”比喻行文得心应手。朱光潜《作文与运思》:“苦思是打破难关的努力,经过一番苦思的训练之后,手腕便逐渐娴熟,思路便不易落平凡,纵遇极难驾御的情境,也可以手挥目送,行所无事。”

  • 双目望远镜-现代汉语大词典

    双目望远镜shuāng mù wàng yuǎn jìng

    【释义】:

    也叫双筒望远镜。由两个单筒望远镜并列组成的望远镜。两目镜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以便两眼可以同时观察,获得立体感。如由两个伽利略望远镜并列组成,叫做观剧镜,镜筒较短,视野和放大率较小。

  • 拭目以待-现代汉语大词典

    拭目以待shì mù yǐ dài

    【释义】:

    擦亮眼睛等着看。形容对事情发展殷切关注或等待某事的实现。朱春雨《三枝花儿》:“怎么,你们不信吗?那请拭目以待。”

  • 指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指目zhǐ mù

    【释义】:

    手指而目视之。语出《礼记·大学》:“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引申为瞩目。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中国哲学,可以指目的,止有三时期。”

  • 掩人耳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人耳目yǎn rén ěr mù

    【释义】:

    遮蔽别人的耳目。指以假象蒙骗人。如:他忙着改换装束,好掩人耳目。

  • 接目镜-现代汉语大词典

    接目镜jiē mù jìng

    【释义】:

    观察用的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中接近眼睛一端所装的透镜。也叫目镜。

  • 探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探目tàn mù

    【释义】:

    旧时租界中包探的头目。《“五四”爱国运动资料》:“探目黄金荣及各包探等,向各商店婉劝开市,各店主无受劝告者。”

  • 节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节目jié mù

    【释义】:

    ①关键。巴人《灾》:“(玉喜先生的父亲)只在大头节目上抓一抓,小零小碎的事,都叫管家的去做了。”②项目。茅盾《清明前后》:“我用‘更新’的名义,可以是借,也可以是租。借的话,有一次算一次,要是租呢?长期短期我都无所谓。这些小节目,将来可以再议。”特指文艺演出或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送的项目。巴金《三访巴黎》:“在国外偶尔也看电视。初看西方节目,觉得节奏太快,不习惯。”

  • 节目主持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节目主持人jié mù zhǔ chí rén

    【释义】:

    广播电台、电视台中主持某节目的人。《生活周刊》1992.5.10:“我是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登台亮相想躲都躲不了。”

  • 节目单-现代汉语大词典

    节目单jié mù dān

    【释义】:

    文艺演出的项目表。王西彦《古屋》:“用颜色纸写的节目单,高高悬挂在台前。”

  • 节目牌-现代汉语大词典

    节目牌jié mù pái

    【释义】:

    指演出场所门口告示上演节目的木板。《人民日报》:“我先跑到书场和茶社门口,看了看当晚排出的节目牌。”

  • 蒿目时艰-现代汉语大词典

    蒿目时艰hāo mù shí jiān

    【释义】:

    蒿目,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时局。形容对时局忧虑不安。语出《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孙中山《上李鸿章书》:“盖有慨乎大局,蒿目时艰,而不敢以岩穴自居也。”

  • 大关节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关节目dà guān jié mù

    【释义】:

    主要的方面;主要的部分。郭沫若《历史史剧现实》:“大抵在大关节目上,非有正确的研究,不能把既成的史案推翻。”

  • 头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头目tóu mù

    【释义】:

    ①脑袋和眼睛。如:心中爽快,头目清凉。②带头的人;负责的人。老舍《黑白李》:“要是拿的话呀,准保是拿四爷,他是头目。”叶圣陶《倪焕之》:“他以为已经把犯罪的部属交给头目去训诫和惩罚,自有头目负责;自己只有从旁批判那头目处理得当不得当的事情了。”

  • 头目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头目人tóu mù rén

    【释义】:

    领头的人。柳青《创业史》:“他们提着一清早打捆好的行李…认真地站在一块堆,等候头目人吩咐。”

  • 头昏目眩-现代汉语大词典

    头昏目眩tóu hūn mù xuàn

    【释义】:

    同“头昏眼花”。乌兰巴干《草原上的驯马姑娘》:“我仿佛置身在浪涛汹涌的大海中,有点头昏目眩。”

  • 头晕目眩-现代汉语大词典

    头晕目眩tóu yūn mù xuàn

    【释义】:

    头脑晕乱,眼睛昏花。张恨水《啼笑因缘》:“凤喜听了这一遍话,心里一急,一阵头晕目眩,便倒在沙发上,昏了过去。”

  • 夺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夺目duó mù

    【释义】:

    形容光彩耀眼。冰心《寄小读者》:“窗户间陈列的玩具和儿童的书,五光十色,极其夺目。”

  • 爽心悦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爽心悦目shuǎng xīn yuè mù

    【释义】:

    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碧野《新疆在欢呼》:“这千年万代无边的戈壁荒滩已经出现了无数水光闪闪的纵横渠道和水库,已经出现了无数爽心悦目的绿洲。”

  • 爽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爽目shuǎng mù

    【释义】:

    悦目。如:绿草如茵,格外爽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