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省)是什么意思
费事←→省事-反义词词典
费事←→省事fèishì-shèngshì
【词性】:形
费事:事情复杂,不易办好。
省事:不费事;很方便。
【例】 厨子让他叫了几声“先生”,有点高兴了,笑道:“我懒得费事,和你估价吧,你把冬笋送到厨房里倒下来,让我看一看堆头大小。”(张恨水:《魍魉世界》) 我的决不邀投稿者相见,其实也并不完全因为谦虚,其中含着省事的分子也不少。(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
浪费←→节省-反义词词典
浪费←→节省làngfèi-jiéshěng
【词性】:动
浪费:对财物、时间等用得不当或没有节制。
节省:使可能被耗费掉的不被耗费掉或少耗费掉。
【例】 他对工程局的每一个领导同志的脾气都捉摸得一清二楚,凌风喜欢在夜里赶路,困了,只在车上打几个盹,白天赶到地点就投入紧张的工作,一点也不肯浪费时间。(碧野:《丹凤朝阳》) 他向市委建议减少一个工作同志,这样既可节省人力,又可以减少《挺进报》周转的时间和暴露的危险。(罗广斌 刘德彬 杨益言:《挺进报》)
奢华←→俭朴 俭约 俭省 朴素-反义词词典
奢华←→俭朴 俭约 俭省 朴素shēhuá-jiǎnpǔ jiǎnyuē jiǎnshēng pusu
【词性】:形
奢华:花用大量钱财摆门面。
俭朴:俭省朴素。
俭约:俭省。
俭省:不浪费财物;爱惜物力。
朴素:生活节约,不奢华。
【例】 但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以为倘能味道较好,庶几在咬嚼者那一面也得到较多的好处,我也不枉费了身驱:出发点全是个人主义,并且还夹杂着小市民性的奢华,以及慢慢地摸出解剖刀来,反而刺解剖者的心脏里去了“报复”。(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爷爷一生过的都是俭朴生活。战争时代,他和战士们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粗布军装。(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爷爷的俭朴生活》) 上功用大俭约,而 差等。(《荀子·非十二子》) 〔许先生〕处处俭省,把俭省下来的钱,都印了书和印了画。(肖红:《回忆鲁迅先生》) 这是一座三万多人口的小城,朴素而整齐的房屋,沿着海滩,从上面的奈古山麓一直伸展到南面的金线顶山坡,……(峻青:《记威海》)
省←→费-反义词词典
省←→费shěng-fèi
【词性】:动
省:俭省;节约。
费:花费;耗费。
【例】 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清·曹雪芹:《红楼梦》)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汉·贾谊:《过秦论》)
省力←→费力 费劲-反义词词典
省力←→费力 费劲shěnglì-fèilì fèijìn
【词性】:形
省力:耗费力量少。
费力:耗费力量多。
费劲:费力。
【例】 所以我想,倘要比较地明白,还只好用我的老话,“多看外国书”,来打破这包围的圈子。这事,于诸君是不甚费力的。(鲁迅:《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他第一次有了专注的神情,眨着眼,费劲地回忆着:“有《红岩》,有……《和平与战争》,要不,就是《战争与和平》。”(刘心武:《班主任》) 因为要这样,所以都得在这个时候,趁势在表面来泛一下,明星也有,文艺家也有,警犬也有,药也有……也因为趁势,泛起来就格外省力。(鲁迅:《二心集·沉滓的泛起》)
糟蹋〔糟踏〕←→爱惜 节约 节省 珍惜-反义词词典
糟蹋〔糟踏〕←→爱惜 节约 节省 珍惜zāo·tà-àixī yiéyuē jiéshěng zhēnxī
【词性】:动
糟蹋:随意损坏或浪费财物。
爱惜:因重视而不糟踏。
节约:节省。
节省:使可能被耗费掉的不被耗费掉或少耗费掉。
珍惜:珍重、爱惜。
【例】 “别糟蹋我底晚香玉。晚上戴花,又不是窑姐儿。”她取下来,闻了一闻,便放在朽梁上头。(许地山:《春桃》) 圣人望下一看,见他正是服官从政的年纪,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这要作一个地方官,断无不爱惜民命的理,就在排单时,“安学海”三个字头上,点了一个朱点,用了榜下知县。(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许多工人提出合理化建议,节省使用,又从仓库里清出一些,加以红星农具厂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主动地把断了料的那一部分借给601工地,材料问题便算顺利地解决了。(马识途:《最有办法的人》) 材料主任的老婆虽然是职工家属,在这工地里却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身兼十几职:职工家属支部的支部书记、家属主任、工会委员、节约队队长、义务接生员……(杜鹏程:《延安人》) 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禁省-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禁省jìn shěng
【释义】:
亦称“禁中”、“省中”。皇宫。以其在禁区之中,故称。省,皇宫禁地。《后汉书·阎皇后纪》:“探刺禁省,更为唱和。”
学省-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省xué shěng
【释义】:
古代国学,即太学,为朝廷所设立。唐·张籍《寄陆浑赵明府》诗:“与君学省同官处,常日相随说道情。”《旧唐书·归崇敬传》:“《礼记·王制》,天子学曰辟雍……故前代文士,亦呼云璧池,亦曰璧沼,亦谓之学省。”
俭省-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俭省jiǎnshěng
爱惜物力,不浪费财物——浪费(哪怕是国家的经济已经根本好转,我们也还是要反对~,提倡俭省过日子。)
节省-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节省jiéshěng
使可能被耗费的不被耗费掉或少耗费掉——浪费(生宝小心翼翼地把纸吹掉,把烟末装进自己的烟口袋,心想:什么东西都应节省,不可~。)
省-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省shěng
俭省,节约——费(~料)、花(该~的钱再多也要花,该省的钱再少也要省。)
省力-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省力shěnglì
不太费力——费力、吃力、吃劲、吃重(他学习外语很~)
省事-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省事shěngshì
①减少办事手续——费事(这种方法很~)②简便,不烦琐——麻烦(水陆联运方便旅客,买票很省事,不象过去分别买票那么~了。)
省心-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省心shěngxīn
少操心,不费心——操心(这孩子比较省心,不太让大人~。)
归省-古语词今用词典
归省guīxǐng
回家探亲。唐代诗人朱庆余与张景宣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张景宣参加科举考试,不幸而落榜,当其东归故乡时,朱庆余相送,赋诗一首赠别。诗中称他们的友情是崇高的,认为张景宣有才气,这是众所公认的,然而落榜被埋没,实在令人惋惜。春雨绵绵,离心惆怅。“归省值花时,闲吟落第诗。”(正值百花盛开的季节,回家探省亲人,闲来之时却吟诵落榜之诗。)唯独希望后会有期,再次来到京师。(唐·朱庆余《送张景宣下第东归》)
今沿用本义。
鲁迅《呐喊·社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健康,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日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1932年6月5日)》:“南游四年,于北平事情遂已一无所知,今春曾拟归省,但荏苒遂又作罢也。”
省亲-古语词今用词典
省亲xǐngqīn
探视父母或长辈。唐朝阳城,字亢宗。求任集贤院之职,偷院中之书读,昼夜不出门,六年,无所不通。为人谦恭,简朴,平等待人,远近知其言行,莫不羡慕佩服,凡有争诉讼,不找官府解决而请他裁断。他任国子司业时,曾集学生说,大凡学习,都是为了忠孝。“诸生有久不省亲者乎?”(你们当中有长久不回家探望父母的吗?)那些多年不回家的人受到阳城的斥责,从此,生徒皆遵守法度。(《新唐书·阳城传》)
今沿用本义。
《法制文摘》:“1985年4月18日下午4点30分,来华省亲的外藉华人刘先生和夫人正在天心阁茶楼品茗小憩。”《名作欣赏》:“1957年春,‘大鸣大放’正值高潮,他的《宋诗选注》刚完稿,因父病到湖北省亲,路上写了《赴鄂道中》五首绝句。”
省得-关联词语词典
省得
“省得”,连词。意思和用法跟“以免”基本相同,单用于复句的后面分句的开头,表示目的。多用于口语。例如:
①不要在这儿讲,省得人家听见笑话你。(曹禺《日出》)
②每天上班前花上几文钱,喝上碗热豆浆,省得家里妻小清早起来忙活,这是老郝放在心里许久的想法。(李国文《改选》)
③不过我可以顺便声明一下,省得你替我多操心,我那抽屉里的文件现在都存在保险库去了。(曹禺《日出》)
【辨析】
省得——免得——以免 (见“免得”条)
检讨 反省 检查-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检讨 反省 检查
检讨jiǎntǎo 反省fǎnxǐng 检查jiǎnchá223
动词。表示查看本人或本单位在思想、工作或生活方面的缺点、错误,追究其根源。
“检讨”强调对缺点、错误加以分析,追究其根源;多用于工作或生活上的过失。例如:“同志们,咱们应该把这些缺点检讨一下”(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人家说咱名声不好,除不给写信,还叫我检讨哩”(赵树理:《登记》)。
“反省”强调查看曾有的表现或所作所为,弄明白缺点、错误的所在;含有回想的意味。例如:“车站长期秩序混乱,售票服务态度恶劣,车站的负责干部应把工作反省一下”;“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鲁迅:《呐喊·自序》)。
“检查”强调把缺点、错误仔细认真地寻找出来,意思比“检讨”“反省”轻。例如:“检查自己的错误态度,是应该的”;“在弄清事实真相之后,对刘峻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责令他认真检查和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光明日报》,1983.5.11)。
节俭 节省 俭省 省俭 俭约-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节俭 节省 俭省 省俭 俭约
节俭jiéjiǎn 节省jiéshěng241俭省jiǎnshěng241 省俭shěngjiǎn241俭约jiǎnyuē
形容词。表示用钱用物有节制而不随便放手去使用和耗费。
“节俭”和“节省”都强调在用度上有节制。“节俭”侧重于爱惜财物,甘于生活清淡或刻苦,约束自己而尽量少用、少花费;含有“作为一种优良品德表现”的意味,带明显的褒义;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眼下没拉帐也全靠一家人节俭过日子,哪里再去筹这笔钱呢?”(《小说月报》,1980,5);“央求他劝告吴越华,一切家用宜节俭些”(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许多大学教师工作勤奋刻苦,生活节俭清淡”。“节省”侧重于平日在吃用方面可省的就省下来,不肯随便消耗掉。例如:“你不要太节省了,营养方面还是要适当注意的”;“母亲同情贫苦的人……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朱德:《母亲的回忆》)。
“俭省”兼有“节俭”和“节省”所分别侧重的意思,但是不象这两个词那样突出用度上的节制。例如:“他很俭省,不虚花一个铜板;但是他也很大方——在适当的时候,他不打算盘”(老舍:《四世同堂》,上卷);“这料也不多了,以后喂料得俭省点”(李准:《春笋集》)。
“省俭”是“俭省”的等义词。例如:“他往后过光景也就省俭了些”(康濯:《黑石坡煤窑演义》)。
“俭约”强调力求简约,爱惜财物而不肯多用和随便花用;是书面语用词,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工作操劳……倒并不以为苦,所最难受的,却是多用一枝火柴,也要受婆婆责备的那一种俭约到不可思议的生活状态”(郁达夫:《迟桂花》);“我们在国外的留学生,生活上一般是俭约朴素的”。
节约 节省 省俭 俭省-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节约 节省 省俭 俭省
节约jiéyuē 节省jiéshěng239 省俭shěngjiǎn239俭省jiǎnshěng239
动词。表示尽量少耗费或者使可能耗费掉的尽量不耗费掉。
“节约”和“节省”都强调节制使用的分量。“节约”侧重于力求简约,不铺张,不大手大脚,用在较大的范围和较重要的事物上。例如:“他们在生活费用上精打细算,为国家节约了外汇”(《人民日报》,1981.4.24);“这样,既能保证生产的发展,又有可能节约生产投资”(同上报,1981.4.4);“你们这些区干部,成天劝大家节约节约”(赵树理:《传家宝》)。“节省”侧重于尽量省下来不花费或不耗费掉,多用在较小范围内的事物。例如:“我到校两月,得不到一文薪水,只得连烟卷也节省起来”(鲁迅:《孤独者》);“为了节省读者的时间和精神,我不打算重复他们已经说过的话”(《茅盾评论文集》,上卷);“春儿先到……一个小饭铺里,用她节省下来的津贴费,买了几个油炸糕给芒种吃”(孙犁:《风云初记》);“他们理应想想,怎么还债,怎么节省开支”(老舍:《正红旗下》)。
“省俭”强调尽量少用、少花费,约束自己不放手使用、耗费东西;一般用于生活上吃、用的物品以及生活费用,不用于时间或公家的事物,使用范围比“节约”“节省”窄;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常见。例如:“已有补丁的袜子还要费那样大的功夫去补,就是要省俭,又何至于此呢”;“事情更不好闹,于是就更要装穷,更不肯雇人了,吃穿都省俭了下来”(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俭省”是“省俭”的等义词。例如:“我知道怎样俭省,自幼就晓得钱是好的”(老舍:《月牙儿》)。
觉悟 觉醒 醒悟 省悟-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觉悟 觉醒 醒悟 省悟
觉悟juéwù 觉醒juéxǐng 醒悟xǐngwù 省悟xǐngwù
动词。表示认识上由模糊变为清楚、由迷惑转为明白,或由错误转向正确。
“觉悟”强调理解某种道理,提高了思想认识;含有“思想认识的提高有个过程,一般逐步地实现”以及“所认识的道理较为重大”的意味。例如:“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今后如不早自觉悟,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国语,怕暂时不能不停顿于这可怜的现状了”(成仿吾:《新文学之使命》);“我近来觉悟了,决不再爱大学出身的都市女人”(钱钟书:《围城》)。
“觉醒”和“醒悟”都含有认识上一下清醒过来的意味和从睡梦醒觉来作比喻的形象色彩。“觉醒”的形象色彩比“醒悟”浓厚些,又多用于书面语而有书面语色彩;“醒悟”强调一下领悟了、明白了。例如:“在日本民族觉醒了、自行振作起来的时候,欧美人倒也满不在乎”(郭沫若:《学生时代》);“觉醒着的人应该睁开眼睛看路,睁开眼睛为比自己年轻的人们领路”(郭沫若:《少年时代·序》);“大约十年之后,阶级意识觉醒了起来,前进的作家,就都成了革命文学者”(鲁迅、茅盾选编:《草鞋脚·序言》);“前几日有人说文言有‘特别的美’,我们以为这事只要一反问,就可醒悟,所以曾用反问答复那人”(《陈望道语文论集》);“等到事出意外了,他才在愕然之余有点醒悟”(《随笔》,1980,11);“他会直言指责,毫不假借,为的是尚有期待,期待其翻然醒悟”(唐弢:《回忆·书简·散记》)。
“省悟”强调认识上因明察而领悟;是书面语用词,有比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他仔细一想,终于省悟过来:其原因盖在自己的赤膊”(鲁迅:《阿Q正传》);“她吓得一跳,但随即省悟这声音极熟,一定是阿弟回来了,便忽遽地走去开门”(叶绍钧:《夜》);“当她……去打电话请医生来解决一个其实并不太复杂的难产手术的时候,她却猛然省悟:‘公社培养的第一批产科医生已经站到岗位上了,‘不应当再有依赖之心。’”(《茅盾评论文集》,上册)。
猛醒 猛省-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猛醒 猛省
猛醒měngxīng 猛省měngxǐng
动词。表示猛然醒悟,忽然明白过来。
“猛醒”强调从懵然无知或迷惑糊涂的状态醒悟过来,有以睡梦中忽然醒来作比喻的形象色彩。例如:“他们始而狂热,盲从,继而幻灭、徘徊,最终多数能猛醒”(《新华月报》,文摘版,1979,8);“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要促使这一部分同志猛醒”。
“猛省”强调省察到不对或不好的地方。例如:“盛天佑吃了一惊,忽然猛省过来,在这个利害攸关的问题上,竟一时丧失了警惕性”(《上海文学》,1980,3);“最初我还不承认,待到憬然猛省而深悔昨日之非,那已是《追求》发表一年多以后了”(《茅盾选集·自序》);“但她忽然猛省:‘我有毒!’她大叫:‘不要碰我,我有毒!’”(《小说月报》,1980,3)。
“猛醒”有时表示“猛然(从睡梦中)醒来”的意思(如说:“小兰从睡梦中猛醒,一下子跳下床”),是个词组,不是“猛省”的同义词。
省得 免得 以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省得 免得 以免
省得shěngde 免得miǎnde 以免yǐmiǎn
副词。表示“以避免发生(什么)”的意思,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明这下半句话的意思是前面所说行为的目的,有一定的关联作用。
“省得”强调省去不必要的不利情况的到来,语意较轻;适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我在这里等着,领你去听社戏去,省得你一个人在楼上看海怪闷的”(《冰心选集》);“你告诉大少爷,千万快快的回来,也千万不要穿白帆布鞋子,省得老爷又要动气”(冰心:《斯人独憔悴》);“还是把大衣带去吧,省得回来的时候受凉”。
“免得”强调避免,意思上比“省得”重。例如:“依我看,不如不办好,免得淘气”(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他必须去做死者家属的工作,免得他们……怨到共产党头上”(《收获》,1981,1);“是的,首长在这要害的地方应当细心,免得万一有失”(曲波:《林海雪原》)。
“以免”也强调避免,但在意思上更重于“免得”;具有书面语色彩,通常用于书面语。例如:“他立即安排了妇女小孩快向大碗屯去,以免冻坏饿坏”(曲波:《林海雪原》);“论点没有充分根据的应考虑修改或删除,论断可疑或错误的更要删削,以免贻误后学”。
探亲 省亲-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探亲 省亲
探亲tànqīn 省亲xǐngqīn
动词。表示回家乡或到远方去看望父母等尊亲或配偶。
“探亲”强调探望。例如:“董秋芳在文章中自述,自鲁迅先生一九三一年北上探亲时相见后,他们就没有再见过面”(唐弢:《回忆·书简·散记》);“给女儿寄了钱,让他们夫妻尽快回上海探亲”(《当代》,1980,2);“杨振宁教授在沪讲学、探亲后已于日前离开上海”(《文汇报》,1981.7.11)。
“省亲”含有“问候所要看望的尊亲”的意味,一般用于看望父母或其他亲长,有庄重的态度色彩和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例如:“饭后齐赫文斯基同志省亲去了”(郭沫若:《洪波曲》);“同车厢者另有一位女眷,乃教育界中人,回图拉省亲”(同上);“可以看到一九三二年他北上省亲,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时受到听众热烈的欢迎”(唐弢:《回忆·书简·散记》)。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实用委婉语词典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婉指每天做到反省自己,有过就改,没有过失则加以警惕。语出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学而》。
省油的灯-实用委婉语词典
省油的灯
婉指生活极度省俭,过于苛刻。《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因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总不得断气,恐费了油。有戏谑味。
视 望 见 睹 观 察 看 览 觇 瞻 眺 睇 眄 睐 顾 睥 睨 瞰 目 盼 瞥 省 相 瞩-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视 望 见 睹 观 察 看 览 觇 瞻 眺 睇 眄 睐 顾 睥 睨 瞰 目 盼 瞥 省 相 瞩
[视shi 望wàng 见jiàn 睹dǔ 观guān 察chá 看kàn 览lǎn 觇chān 瞻zhān 眺tiào 睇dì 眄miàn 睐lài 顾gù 睥bì 睨nì 瞰kàn 目mù 盼pàn 瞥piē 省xǐng 相xiàng 瞩zhǔ]
同 都是指眼睛的动作,都属视觉范畴,都有“看”的意思。
异 【视】 ①泛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看”,一般指近看。《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战国策·齐策》:“徐公来,孰视之”。《史记·项羽本纪》:“(哙)瞋目视项王”。 ②在不强调向远处望时,“视”也可以是向远处看。《庄子·秋水》:“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望】 向远处看。《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这里“视”、“望”不能互换。下车看敌人的车迹,只能用“视”;敌人逃跑了,不可能靠近,只能“望”见。又如《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荀子·解蔽》:“从山下望木者,十仞之木若箸”。(箸:筷子)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颙望:殷切的盼望。颙:音yóng)
【见】 看到,看见。“视”、“望”表示看的动作,“见”表示看的结果。《庄子·养生主》:“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荀子·君道》:“是所谓视乎不可见,听乎不可闻”。《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战国策·赵策四》:“故愿望见太后”。
【睹】 是“见”的同义词(但少用)。《荀子·王霸》:“其谁能睹是而不乐也哉!”(是:此,这个)成语有“熟视无睹”、“耳闻目睹”。
【观】 仔细地、有目的地看,看中含有研究、分辨的意味。《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史记·滑稽列传》:“以人民往观之者二三千人”。苏轼《石钟山记》:“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又,“观”可远可近(如观潮、观战、观棋),与“视”相比,“观”多用于看大范围的景象。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这两例中的“观”都不能用“视”来代替。
【察】 明察,仔细看,看清楚。《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国语·鲁语上》:“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庄子·秋水》:“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王充《论衡·本性》:“善恶可察”。双音节词有“视察”、“观察”、“察看”等。
【看】 本是“看望”、“探望”的意思。《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梁车为邺令,其姊往看之”。《世说新语·德行》:“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中古以后,“看”才有了现在的意思,与“视”同义,并逐渐取代了“视”。李白《清平乐》:“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杜甫《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览】 看。看的范围比较广。杜甫《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语有“一览无余”。
【觇】 偷看,侦察。《淮南子·俶真训》:“其兄掩户而人觇之”。《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张辽觇望知之”。
【瞻】 往上或往前看,多指向某个目标抬头看。《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诗·邶风·雄雉》:“瞻彼日月”。《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楚辞·离骚》:“瞻前而顾后兮”。(顾:回头看)
【眺】 远看,眺望,常常用于看风景。《礼记·月令》:“可以远眺望。”张衡《思玄赋》:“流目眺夫衡阿兮”。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举目眺岖嵌。”(岖嵚:音qūqīn,山势险峻)
【睇眄】 都是斜视,差别不大。《楚辞·九章·怀沙》:“离娄微睇兮”。(离娄:相传古代眼力极好的人)赵至《与嵇茂齐书》:“龙睇大野,虎啸六合”。《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人无不按剑相眄者”。王勃《滕王阁序》:“穷睇眄于中天”。但是含情的斜视,就只能说“睇”,不能说“眄”。《楚辞·九歌·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白居易《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
【睐】 ①斜视,旁视。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 ②顾盼。《南史·梁简文帝纪》:“眄睐则目光烛人”。(烛:照耀)
【顾】 ①回头看。《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 ②一般的看。《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新五代史·秦王从荣传》:“君臣相顾,泣下沾襟”。
【睥睨】 斜着眼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常“睥睨”连用,有厌恶或傲慢意。《淮南子·修务训》:“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
【瞰】 ①远望。扬雄《羽猎赋》:“东瞰目尽”。 ②俯视。《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云车:可以把人升高以瞭望敌情的车子)
【目】 ①相当于“看”。《史记·陈涉世家》:“皆指目陈胜”。(全都指着和看着陈胜) ②递眼色。《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 ③侧目看。《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盼】 一般指向四下里看。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顾盼千里”。成语有“左顾右盼”。
【瞥】 眼光掠过,匆匆一看。《梁书·王筠传》:“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
【省】 察看。《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春游,览省远方”。
【相】 仔细看,审察。《韩非子·说林下》:“伯乐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马”。
【瞩】 注视。《三国志·魏书·张渊传》:“凝神远瞩”。成语有“举世瞩目”
敝省-敬谦语小词典
敝省bìshěng
谦辞。用来对人称自己所在的省。《初刻拍案惊奇》卷八:“陈大郎也求他姓名,他不肯还个明白,只说:‘我姓乌,浙江人。他日兄长有事到敝省,或者可以相会。承兄盛德,必当奉报,不敢有忘。’”
贵省-敬谦语小词典
贵省guìshěng
敬辞。用来称对方所在的省份。《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佥宪道:‘今将何往,得停玉趾?’张贡生道:‘赴京廷试,假途贵省,特来一觐台光。’”《儒林外史》四九回:“迟衡山问万中书道:‘老先生贵省有个敝友,他是处州人,不知老先生可曾会过?’”
并列的引语或书名之间可省略顿号-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并列的引语或书名之间可省略顿号
并列的引语或书名之间有停顿,照理说是可以使用顿号的。目前这样用的也还有不少。但考虑到这样许多标点紧连在一起,形式上不好看,而成对的引号或书名号排在一起本身也可以起到隔断的作用,因此,这些顿号最好省掉不用。例如:“选择关系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或’‘或者’‘还是’‘要么……要么……’‘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等。”“《雷雨》《日出》《原野》都是曹禺写于30年代的重要剧作。”
但是如果并列引语或书名后面还有别的东西,如括注等,为了清楚准确地表示并列词语的关系,中间的顿号就不要省略。例如:“唐代诗人李白有‘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的诗句,前一句话说的是白发很长,后一句说的是头发白得很快。”“《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和《红楼梦》(曹雪芹)被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前例引语后注了出处,后例书名后注出了作者,中间的顿号都没有省略。
如果是很多个自都加引号的单个的词并列,觉得写着看着都很繁复,也可以采用下面这种处理方法。例如:“‘都、全都、统统、一齐、一概、总共、只、仅仅’都是表示范围的副词。”
省略号和“等”“之类”-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省略号和“等”“之类”
表示列举未完有所省略时,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用省略号,就不必再用“等”“等等”或“之类”;用“等”“等等”或“之类”,也就不需要用省略号了。使用中常见有两者并用的。例如:“报告文学的主题、题材、类型、风格……等应该是异常丰富的。”“春花什么都没带,所需的日用杂品全都是娟姐到小卖部替她买来的:热水瓶,脸盆,毛巾,香皂,牙刷,手纸,镜子,剪刀……之类。”前例应把省略号去掉,保留“等”。后一例可保留省略号,去掉“之类”。
省略号前后怎样用点号-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省略号前后怎样用点号
省略号前或后的标点要根据需要保存或省掉。先看省略号前的,如果省略号前是句末点号,说明前面是完整的句子,那么点号应保留。例如:“看见别人用公款大吃大喝,我至少也得小吃小喝一番。你多占了三间房,我多占一间也行。你开得后门,我有什么开不得?……于是,对于种种不正之风,尽管不满,却又往往不免沾点边。”
如果省略号前是句中点号,则省掉。例如:“一群马,在公孙龙子眼里是‘非白马’,是黑马、青马、黄马、棕马……的综合。”“棕马”后省略号前不能用顿号。
再看省略号后的。一般说来省略号后不必用点号,因为连文字都省了,标点符号自然也随之省了。但有时为了表示省略的文字不和下文连接,省略号后也可以使用点号。例如:“由于活着曾被住房问题困扰过,所以我曾专门去了解关于人死后‘住房’——骨灰盒的问题,才知道骨灰盒分三十元、六十元、七十五元……。按你生前的等级办事,你当了副部长才能购买一百元一个的骨灰盒为你的骨灰安家落户。”“祖国语言是何等丰富,何等生动。漫画家、创作家、表演家、说唱家、翻译家、语言学者、社会学者……,岂能不向这宝库中作一番巡游探讨。”
醒悟与省悟-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醒悟与省悟
“醒悟”,读xǐngwù,指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多指由于外界的作用而突然明白、觉醒过来,变得清楚了。如,“幡然醒悟、凉水一浇他马上就醒悟过来了”等。“省悟”读xǐngwù,不读shěngwù。“省”有“反省”的意思。“省悟”用同“醒悟”,但多指经过自省、内省、反省等而明白、觉悟过来。如,“他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才省悟的”等。有时也可用来指因外界作用而觉醒、明白过来。如“惨痛的教训使我们彻底省悟过来了”。
操心 省心-反义词应用词典
操心 省心
操心 cāoxīn 省心 shěngxīn
【操心】动词。费心考虑和料理。短语词。可受程度副词修饰,一般不带动态助词“了”“着”“过”。常作谓语。
〔例句〕
1.妈妈,你不要为我的事过分操心。
2.他时刻想到的是工作和他人,无暇操心自己的事。
【省心】动词。少操心。短语词。
〔例句〕
孩子进了托儿所,我省心多了。
俭朴 俭省-近义词应用词典
俭朴 俭省
俭朴 jiǎnpǔ 俭省 jiǎnshěng
【俭朴】俭省朴素。如:
1.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俭省】爱惜物力,不浪费财物。如:
2.她想了几秒钟,合计出一个数目,考虑到这个数目可以提出来,不会招致这个俭省的书记立刻的拒绝和惊骇的叫声。
辨析:“俭朴”多指生活节约,不挥霍,衣着朴素,不奢侈,如服装俭朴。“俭省”多指生活上能精打细算,爱惜物力、财物,不浪费,如过俭省的日子。
节省 节约 节俭-近义词应用词典
节省 节约 节俭
节省 jiéshěng 节约 jiéyuē 节俭 jiéjiǎn
【节省】使可能被耗费掉的不被耗费掉或少耗费掉。如:
1.就是说,当某种事物如果是他个人的,他把这一事物看作是自己的,他对于这种事物就爱惜、节省、尽心、负责。
【节约】人力、物力不应该用就不用,可以少用的就少用。如:
2.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节俭】用钱有节制,省俭,生活朴素。如:
3.唔,她是一个节俭而又手勤的人!
辨析:“节省”多指当用的也省俭下来少用或不用,如节省开支,节省劳力,节省费用。“节约”,不该用就不用,如节约粮食,节约资金,节约时间等。“节省、节约”都是动词,都包括人力、物力、时间、资金等方面在内。它们可指个人,也指集体。“节俭”通常指个人用钱不浪费,不包括人力、时间在内,如节俭日常费用,生活很节俭。
尚书都省-古文观止词典
尚书都省shànq shū dū shěng
【词性】:名词
官署名。即“尚书省”(1)。《祭石曼卿文》: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恭敬地派尚书都省令史李敭,到达太清。
省-古文观止词典
省shěng
【词性】:动词
一、减少,节省(4)。《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省繇赋。——减少徭役和赋税。《路温舒尚德缓刑书》:崇仁义,省刑罚。——尊崇仁义,减轻刑罚。《黄冈竹楼记》:以其价廉而工省。——因为它价钱便宜,用工节省。
二、读xǐng。察看,检查(1)。《敬姜论劳逸》:久省其典刑。——晚上检查法令和刑罚的执行情况。
三、读xǐng。知道(1)。《祭十二郎文》:不省所怙。——不知道自己父亲的样子。四、读xǐng。探望,问候(2)。《祭十二郎文》:吾往河阳省坟墓。——我到河阳去祭扫坟墓。《祭十二郎文》:当来省吾。——你来探望我。
不是个省油灯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是个省油灯盏
【释义】:
比喻不是安分守己省事的人。《清风闸》一二:张妈妈说:“五爷,今日没有你吃的,要得罪邻居,你不是个省油灯盏,恐邻居骂我。”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释义】:
劝人少揽事,少惹事,少管闲事,以免招惹麻烦和是非。《红楼梦》四五: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又不惊师动众的。《万花楼》五五:老爷我劝你多一事不如省一事,一动不如一静。岂不闻达者千人缘,懵懂者结万人怨。《官场现形记》二二:况且这女人也不是个好惹的。我如今多一事不如省一事,谢谢罢,我不敢请教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济公全传》一九六:你我要不是济公,咱们也不管闲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非皆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这件事总算全始全终。
鸡鸣三省,金斗潼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鸡鸣三省,金斗潼关
【释义】:
潼关:古关名,在今陕西省。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一鸡鸣唱,声闻三省。金斗:形容形势险要。形容潼关的地理位置的重要和险要。《飞龙全传》四五:因这潼关乃是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之地,路道狭窄,不便攻围,所以叫做“鸡鸣三省,金斗潼关,一人把守,万夫难入”,乃是一个险要的去处。
省了钱,无好货-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省了钱,无好货
【释义】:
意即要节省,便宜就没好货色。《带印奇冤郭公传》一二:曾不思彼之所以胜我者,其优劣在认真不认真,其关键在省钱不省钱。语云:省了钱,无好货。
省一时,免百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省一时,免百日
【释义】:
省一时的事,可免百日的祸。劝人宽恕待人,少惹是非。《东游记》一〇:古语说的好:省一时,免百日,依我巫师,饶恕他过关去罢。
省事饶人,过后得便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省事饶人,过后得便宜
【释义】:
不惹事,宽恕人,事后对自己有益。劝诫语,劝人息事宁人。《平鬼传》七:能忍道:“屑小事情,何必较量?常言说得好,省事饶人,过后得便宜,不必理他。”
十访九空,也好省穷-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十访九空,也好省穷
【释义】:
指向亲友借贷,即使十次去,九次空手而归,也总多少能得到一些资助以解穷困之哀。《醒世恒言》二五:白氏道:“俗谚有云:十访九空,也好省穷。我想公公三十年宦游,岂无几个门生故旧在要路的?你何不趁此闲时,一去访求?倘或得他资助,则三年诵读之费,有所赖矣。”
言可省时休便说,步宜留处莫胡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言可省时休便说,步宜留处莫胡行
【释义】:
可以不说的话最好不说,应该止步的地方就不要胡走。指说话做事不可不慎。《醒世恒言》一四:只因这一去,惹出一场没头脑官司。正是:言可省时休便说,步宜留处莫胡行。
有了原物在,省得两家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了原物在,省得两家赖
【释义】:
指有了原来的物证,争执的双方就再难以抵赖。《金瓶梅词话》九五:第二日,教傅伙计领赃去,有了原物在,省得两家赖。
省内粮票-汉语惯用语辞典
省内粮票shěng nèi liáng piào
比喻在一省范围内有效的职业资格证书。《华南新闻》2000.6.7“还将通过不断加强导游培训,完善导游考试制度,大力推行导游‘地方粮票’、‘省内粮票’等措施,迅速壮大持证导游的队伍。”
省油灯-汉语惯用语辞典
省油灯shěng yóu dēng
比喻安分、老实,不愿招惹麻烦的人。《新民晚报》2001.4.23.“北方人吵架,惹急了常说‘别以为俺是省油的灯’”
十三省-汉语惯用语辞典
十三省shí sān shěng
明代,全国除直属京师的南北两直隶外,共分十三省。后用以代指全国。《陕北民歌选·蓝花花》.“五谷子,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数上蓝花花好。”
晨参暮省-佛源语词词典
晨参暮省
参,参拜;省,问候。又作“晨参暮请”。早晚向父母、长辈问安的一种礼仪形式。佛家则指僧徒于早晨、黄昏向方丈和尚参拜、请益,为寺院日常清规。《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夫人既去,王乃难留。便使嫔妃,相随至舍。莫不晨参暮省,送药送茶。”《碧岩录》卷一:“古人有晨参暮请,翠岩至夏末却恁么示众,然而不妨孤峻,不妨惊天动地。”
省-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省shěng
①减少,简约。《左传·昭公三年》:“景公于是~于刑。”《管子·八观》:“是故明君在上位,刑~罚寡。”②王宫禁地,禁中。《后汉书·清河王庆传》:“帝移幸北宫章德殿,讲于白虎观,庆得入~宿止。”后为中央官署名(尚书、中书、门下等官署均设于禁中,因亦称省)。《旧唐书·职官志一》:“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③元以后为行政区域名。魏禧《大铁椎传》:“七~好事者皆来学。”④通“眚shěng”。(1)灾害。《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大~者何?灾~也。”(2)过失。《史记·秦始皇本纪》:“饰~宣义。”
另见xǐng。
【省刑】减少或减轻刑罚。贾谊《过秦论》:“约法~,以持其后。”
【省约】简约,简省。《史记·李将军列传》:“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文书籍事。”(莫府:幕府,将帅的营帐。)
省-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省xǐng
①视察,考察。《诗经·大雅·常武》:“率彼淮浦,~此徐土。”(率:循,沿着。)《孟子·梁惠王下》:“春~耕而补不足,秋~敛而助不给。”(给jǐ:丰足。)②反省,检查。《论语·学而》:“吾日三~吾身。”《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问候,探望。《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昏定而晨~。”(昏定:晚上伺候父母安睡。)魏禧《大铁椎传》:“北平陈子灿~兄河南。”④明白,知道。《列子·杨朱》:“实伪之辩,如此其~也。”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⑤记得,记忆。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少孤,及长,不~所怙,惟兄嫂是依。”(所怙:所依赖的人,即父亲。)袁枚《黄生借书说》:“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记。”⑥周代天子派使臣安抚诸侯的礼节。《周礼·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五岁遍~。”
另见shěng。
【省亲】看望父母或其他尊亲。《新唐书·卓行传·阳城》:“诸生有久不~者乎?”
【省事】视事,处理政务。《世说新语·政事》:“丞相末年,略不复~。”(略不:一点儿也不。)
不省人事-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省人事bù xǐng rén shì
【释义】:
①昏迷过去,失去知觉。叶圣陶《夜》:“他想如果照样说出来,太伤阿姊的心了,说不定她会昏厥不省人事。”②指不明事理。鲁迅《报〈奇哉所谓…〉》:“大作又说我‘大声急呼’之后,不过几年,青年就只能说外国话,我以为是不省人事之谈。”
东三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三省dōng sān shěng
【释义】:
我国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合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曾将原东北三省划分为辽宁、辽北、安东、吉林、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和兴安等九省,合称“东九省”。解放后均撤销。
中书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中书省zhōng shū shěng
【释义】:
古代官署名。隋唐时为朝廷中枢,与门下省、尚书省同为中央行政总汇,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复审,交尚书省执行。
十三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十三省shí sān shěng
【释义】:
明代,全国除直属京师的南北两直隶外,共分十三省。后用以代指全国。《陕北民歌选》:“五谷子,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数上蓝花花好。”
内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内省nèi xǐng
【释义】:
内心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检查有无过失。郭沫若《我的童年》:“吃醉了酒骂人,这在我本来是一种恶德;但是你被骂的丁先生也应该内省一下,你到底为什么受骂?”
人事不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事不省rén shì bù xǐng
【释义】:
昏迷不醒,失去知觉。高玉宝《高玉宝》:“周婶子和同院的女人把玉宝妈从地下抬到草垫子上,她已经人事不省了。”也作“人事不知”、“人事不醒”。杨朔《晚凉天》:“有一位同志,是渔船救起来的,三天三夜人事不醒。”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刚才给他们两个人往空中一抛,重重地落在石板地上,他头昏眼花,人事不知。”
俭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俭省jiǎn shěng
【释义】:
节约;节省。老舍《四世同堂》:“瑞宣决定给老人庆寿,只是酒菜要比往年俭省一点。”
减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减省jjǎn shěng
【释义】:
①节省。王西彦《一个小人物的愤怒》:“柴米油盐上涨了,他从一日三餐中减省去所能减省的。”②省略;减少。鲁迅《〈朝花夕拾〉后记》:“但我总还想趁便说几句——自然竭力来减省。”
警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警省jǐng xǐng
【释义】:
警悟自省。蔡锷《护国军政府布告》:“曾不警省,益复放横,骄弄权威,胁肩廊庙。”
反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反省fǎn xǐng
【释义】:
回想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刘复《〈半农杂文〉自序》:“虽承爱我的朋友们这样鼓励我,其结果却促动了我严刻的反省。”
发人深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发人深省fā rén shēn xǐng
【释义】:
启发人们深刻思考而有所醒悟。语出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谢觉哉《从纪念杜甫想到的》:“就是写家庭朋友男女,也多能一往情深,发人深省。”
撙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撙省zǔn shěng
【释义】:
节约,省俭。如:撙省经费。
节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节省jié shěng
【释义】:
俭省。使可能被耗费掉的不被或少耗费掉。浩然《艳阳天》:“这女人能算计,会节省,妇女群里百里难挑一。”
尚书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尚书省shàng shū shěng
【释义】:
古代中央执行政务的官署名。唐、宋时,尚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行政。明、清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尚书省遂废。
行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行省xíng shěng
【释义】:
元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外,又于河南、江浙、湖广、陕西、辽阳、甘肃、岭北、云南等处设十一行中书省,作为分设全国各地区的中央政务机构,简称十一行省,置丞相、平章等官以总揽该地区的政务。行省遂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名称。明清以后虽不采用行中书省的制度,而行省(或简称省)之名已在习惯上代表大行政区,沿用至今。梁启超《爱国歌》:“泱泱哉我中华!最大洲中最大国,廿二行省为一家!”
猛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猛省měng xǐng
【释义】:
①猛然觉悟;忽然明白过来。巴金《春》:“她不用思想茫然地过了片刻,然后猛省地拿起书。”②深刻反省。巴金《灭亡》:“在从前她一点也不觉得,现在猛省起来才觉得从前的生活是何等危险的了。”
外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外省wài shěng
【释义】:
本省以外的省份。巴金《灭亡》:“你在这里没有家,就把我们这里当作你底家也好,我们都是外省人。”
深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深省shēn xǐng
【释义】:
深刻地醒悟。如:发人深省。
客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客省kè shěng
【释义】:
外省。郭沫若《我的童年》:“那沙洲上面也有几家人家,有一座古庙名叫韩王庙…那以前大约是客省人的会馆。”
边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边省biān shěng
【释义】:
靠近边界的省分。沈从文《山道中》:“在边省走路,是不适宜于休息的。”
巡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巡省xún xǐng
【释义】:
巡行视察。如:巡省各地。
归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归省guī xǐng
【释义】:
回家探望父母。鲁迅《致台静农》:“年来诚常有归省之意,但跋涉不易,成否此时殊未能定也。”
轻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轻省qīng shěng
【释义】:
①轻松,不费力。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你的尖刀们都离开了生产第一线,什么轻省干什么去了。”②指重量小。如:他背了个轻省的包裹走在前头。
昏定晨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昏定晨省hūn dìng chén xǐng
【释义】:
旧时子女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指晚间安排床衽,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聂绀弩《谈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至于专门讲些繁文缛节,如所谓昏定晨省,冬温夏清之类,或作些奇奇怪的事情,如卧冰埋儿之类的,正和挖空心事来虐待父母的人一样,连一个也没有。”
省1-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1shěng
【释义】:
①简略。如:省称。②免掉;减少。如:省却;省事。③节约;省俭。杨朔《秘密列车》:“老范司机和司炉去扒拉好煤烧。煤好,就省水。”④古代官署名称。如: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⑤我国地方行政区域单位,直属中央政府。如:江苏省;山东省。⑥省会的简称。如:进省。
省力-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力shěng lì
【释义】:
不费或少费力气。毛泽东《驳“舆论一律”》:“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
省心-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心shěng xīn
【释义】:
少费神;少操心。老舍《茶馆》:“从此你算省心了!这儿全属我管啦,你搬出去!”周立波《暴风骤雨》:“抠不出拉倒,送他到县大狱去,咱们也省心。”
省吃细用-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吃细用shěng chī xì yòng
【释义】:
见“省吃俭用”。
省吃俭用-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吃俭用shěng chī jiǎn yòng
【释义】:
形容生活节俭。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她拿了工钱,尽量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了一点钱寄回梅村镇,贴补家用。”也作“省吃细用”。《中国歌谣资料》:“省吃细用勤劳动,好吃懒做不是人。”
省份-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份shěng fèn
【释义】:
指行政区域单位省(不和专名连用)。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这些合作社,大部分是在北方几个解放较早的省份。”
省会-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会shěng huì
【释义】:
省人民政府的驻在地。通常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称省城。
省军区-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军区shěng jūn qū
【释义】:
按行政区域划分的军事区域。有时也指在该区域内的军队。隶属于军区。下辖一定数量的军队和军分区。
省约-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约shěng yuē
【释义】:
简约,简省。范文澜等《中国通史》:“一句五言诗是两句四言诗的省约,一句七言诗是两句五言诗的省约。”
省形-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形shěng xíng
【释义】:
省略形声字意符的笔画。传统简化汉字方法的一种。
省声-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声shěng shēng
【释义】:
省略形声字声符的笔画。传统简化汉字方法的一种。如《说文·目部》:“旬,目摇也。从目,匀省声。”
省却-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却shěng què
【释义】:
免去;除掉。鲁迅《田园思想》:“所以我想,与其找胡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却寻觅的工夫,横竖他也什么都不知道。”沈从文《老实人》:“这时又想不单是听读者的意见为重要,且自以为在一个读者面前还有指示她省却选择精神专读某篇的义务。”
省免-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免shěng miǎn
【释义】:
免掉。如:这一套套复杂的手续就省免了吧。
省劲-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劲shěng jìn
【释义】:
省力。如:有了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真省劲。
省事-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事shěng shì
【释义】:
减少事务。引申为方便,不费事。曹禺《雷雨》:“要是太太愿意做主,不叫我见老爷,多麻烦。那就大家都省事了。”
省油灯-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油灯shěng yóu dēng
【释义】:
古时一种节油的灯盏。后以比喻和善易处或胆小怕事的人。陈登科《风雷》:“叫他有本事捣吧!总有一天,他会知道,姓黄的不是省油灯。”
省治-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治shěng zhì
【释义】:
省行政机关所在地。如:济南市为山东省的省治。
省试-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试shěng shì
【释义】:
科举考试名目。①唐宋时各州县的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相当于后来明清时的会试。②元代以后分省举行的考试。又称乡试。郑振铎《桂公塘》:“(曾国藩)接连的,中省试,中会试,点了翰林,不多几年,便俨然的挤入了缙绅大夫之林。”
省垣-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垣shěng yuán
【释义】:
省行政机关所在地。李劼人《死水微澜》:“在省垣之内,而于官荒地上,搭盖草房居住的,究是些什么人,那又何待细说呢?”
省城-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城shěng chéng
【释义】:
省行政机关所在地。巴金《秋》:“一个月以前,省城附近有过几天混战。城门关了三天。”
省便-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便shěng biàn
【释义】:
省事方便。邹韬奋《萍踪寄语》:“他听了笑起来,问我钱在哪里,我刚巧在衣袋里有一张汇票,便很省便地随手取出给他看一看,他没有话说。”
省俭-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俭shěng jiǎn
【释义】:
勤俭节约。丁玲《母亲》:“实际上四嫂也用不着家里什么钱,你知道我是很省俭的,免得四嫂向家里要钱用,我就分些给她。”引申为简洁。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省称-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称shěng chēng
【释义】:
简略的称谓。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中补右’系李八秘书的旧职,中书省右补阙的省称;照此类推,则中书省左拾遗自可称为‘中拾左’了。”
省笔-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笔shěng bǐ
【释义】:
减少字的笔画。
省略-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略shěng lüè
【释义】:
删节;省除。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省句例》:“古人文中,常有省略一句者。其所以省略之故,有由于说者语急不及尽言,而记事者据其本真以达之者;有由于执笔者因避繁而省去者。”巴金《〈爝火集〉后记》:“我没有写吃饭的场面…我把晚会省略了,晚会并无其他的节目。”
省略号-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略号shěng lüè hào
【释义】:
标点符号的一种。即“……”,六个点,占两个字的地位。其作用是表示这里省略了一些词语(本词典省作“…”)。如鲁迅《故乡》:“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或者表示断断续续的话语中的停顿或静默。如曹禺《日出》:“小顺子:[厚嘴唇翻上翻下地]‘你怎么这么个死心眼呢…到了这个地方,你还有…有个什么讲究。你看,你看这三天叫…叫黑三打…打…打成什么样?’”
省得-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得shěng de
【释义】:
免得。曹禺《日出》:“您也别进去,省得看着别扭。”
省惜-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惜shěng xī
【释义】:
省俭爱惜。周立波《山乡巨变》:“快去请个郎中吧,不要太省惜,还是人要紧。”
省道-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道shěng dào
【释义】:
一省或数省的区域性公路。《新华月报》1950年第4期:“一省或数省之区域性的公路为省道,由各大行政区交通部和督导各省交通部门管理。”
省辖市-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辖市shěng xiá shì
【释义】:
中国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城市。通常是省、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
省2-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2xǐng
【释义】:
①反省;检查。张天翼《畸人手记》:“我只知道父亲恨我,咽着最后一口气,还叫三叔往后别寄钱给我,‘令其自省’。”②探望;问候。鲁迅《致许寿裳》:“天气渐暖,倘津浦车之直达者可通,拟往北京一行,以归省。”③知晓;懂得。李劼人《死水微澜》:“么伯娘,你还不晓得,二弟妇死时,我正病得人事不省,若不得亏吃了洋药,我还不是变了鬼了!”④醒悟。如:省悟。⑤记得,记忆。如:省记。
省记-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记xǐng jì
【释义】:
记忆;回忆。鲁迅《致黎烈文》:“但文中似亦雕去不少,以至短如胡羊尾巴,未尝留稿,自亦不复省记是何谬论,倘原稿尚在,希检还以便补入。”
省克-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克xǐng kè
【释义】:
见“省身克己”。
省身克己-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身克己xǐng shēn kè jǐ
【释义】:
检查自身过失,克制自己非分之想。也省作“省克”。叶圣陶《病夫》:“现在正缺乏一种修养的书籍给他们看,让他们做一点省克的工夫。”
省识-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识xǐng shí
【释义】:
犹认识。郁达夫《毁家诗纪》:“省识三郎肠断意,马嵬风雨葬花魁。”
省事-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事xǐng shì
【释义】:
懂事;明白事理。《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一把鼻涕一把泪,数落女儿不听话,不省事。”
省视-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视xǐng shì
【释义】:
探望。洪深《歌女红牡丹》:“姜禹丞过津知之,急往省视。相见之下,神色惨凄,姜极意慰藉。”
省脉-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脉xǐng mài
【释义】:
按脉;诊视脉搏。郭沫若《残春》:“看护妇一人跪在枕畔,好像在替他省脉。”又《塔·叶罗提之墓》:“看护妇把手伸去替他省脉,意识昏迷的他却叫道:‘啊,多谢你呀,嫂嫂!’”
省亲-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亲xǐng qīn
【释义】:
探望父母或其他尊亲。郭沫若《跨着东海》:“桂博士同他的夫人也由广州到上海来,他们是要一同往日本去省亲。”
省悟-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悟xǐng wù
【释义】:
犹醒悟。茅盾《子夜》:“李玉亭也笑了,同时就猛然省悟到自己的态度已经超过了第三者所应有,非得赶快转篷不行。”
省家-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家xǐng jiā
【释义】:
返家省视。郭沫若《李白与杜甫》:“继因疏救房琯获罪,八月遣回鄜州省家。”
省墓-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墓xǐng mù
【释义】:
祭扫坟墓。如:清明,独往故土省墓。
省察-现代汉语大词典
省察xǐng chá
【释义】:
检查,内省。鲁迅《〈三闲集〉序言》:“其实呢,我自己省察,无论在小说中,在短评中,并无主张将青年来‘杀,杀,杀’的痕迹,也没有怀着这样的心思。”
西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西省xī shěng
【释义】:
陕西省西安市的俗称。柳青《创业史》:“一心一意种庄稼呀?再不到西省去收破烂哩?”
简省-现代汉语大词典
简省jiǎn shěng
【释义】:
节约;省略。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再说这里‘欢乐难具陈’下直接‘弹筝’二句,便见出‘就中只说’的意思,无须另行提明,是诗体比散文简省的地方。”
一日三省-汉语大词典
一日三省
【1】谓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朱子语类》卷四十:“{曾子}一日三省﹐則隨事用力。”
二省-汉语大词典
二省
【1】指中书省﹑尚书省。《南齐书·明帝纪》:“東西二省猶沾微俸﹐辭事私庭﹐榮禄兼謝。”《北齐书·崔瞻传》:“{瞻}患氣﹐兼性遲重﹐雖居二省﹐竟不堪敷奏。”
三省-汉语大词典
三省
【1】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自{南北朝}至{唐},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一》:“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長中書令﹑待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2】借指朝廷决策机构。{清}{姚鼐}《送方坳堂解官后将之上江》诗:“三省最遲麾出把﹐九州獨許蓋先傾。”【3】特指我国东北三省。《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红旗飘》:“齐心合力打{日本}﹐收回三省救同胞。”
三省-汉语大词典
三省
【1】省察三事。《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后泛指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後汉书·郎顗传》:“伏惟陛下躬日昃之聽﹐温三省之勤﹐思過念咎﹐務消祗悔。”{明}{谢谠}《四喜记·月桂同攀》:“孝名兒乾坤永垂﹐一日裏三省吾身。”{南朝} {梁}{江淹}《讨沈攸之尚书符》:“符至之日﹐幸加三省。”
五省-汉语大词典
五省
【1】古代中央政府五官署。{晋}﹑{南朝}{宋}﹑{齐}﹑{梁}﹑{陈}及{北魏}设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秘书省﹑集书省,并称“五省”。{隋}以殿内省(一说内侍省)﹑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为五省。参阅《通典·职官一》。
不省-汉语大词典
不省
【1】不节约。《史记·平準书》:“錢益輕薄而物貴﹐則遠方用幣煩費不省。”
不省人事-汉语大词典
不省人事
【1】昏迷过去,失去知觉。《明史·艾穆传》:“{穆}遣戍{涼州}﹐創重不省人事﹐既而復甦﹐遂詣戍所。”《红楼梦》第二五回:“他叔嫂二人越發糊塗不省人事﹐睡在牀上﹐渾身火炭一般。”{叶圣陶}《未厌集·夜》:“他想如果照样说出来﹐太伤阿姊的心了﹐说不定她会昏厥不省人事。”
不省-汉语大词典
不省
【1】谓未见过。{唐}{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之二:“黑鷹不省人間有﹐度海疑從北極來。”【2】不察看。《礼记·礼器》:“禮﹐不可不省也。”{郑玄}注:“省﹐察也。”【3】引申为不检查。《汉书·晁错传》:“此將不省兵之禍也﹐五不當一。”{颜师古}注:“省﹐視也。”【4】不领悟;不明白。《史记·留侯世家》:“〔{張良}〕爲他人言﹐皆不省。”《新唐书·宇文士及传》:“又嘗割肉﹐以餅拭手﹐帝屢目﹐陽若不省﹐徐啗之。”{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女娘每不省越着迷。”{清}{昭槤}《啸亭杂录·于文襄之敏》:“一日﹐上召公及{梁}入﹐復誦天章﹐公目{梁}﹐{梁}不省。”【5】不理会。《後汉书·翟酺传》:“書奏不省﹐而外戚寵臣咸畏惡之。”{宋}{叶適}《王木叔诗序》:“初﹐{木叔}仕二十餘年﹐未嘗覓舉﹐予屢言於執政﹐不省。”《明史·王诏传》:“{詔}上疏力諫﹐不省。”
兩省-汉语大词典
兩省
【1】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合称。为{唐}代最高国务机构。《新唐书·权德舆传》:“始﹐{德輿}知制誥﹐而{徐岱}給事中﹐{高郢}爲舍人。居數歲﹐{岱 }卒﹐{郢}知禮部﹐{德輿}獨直兩省﹐數旬一還舍。”{唐}{王建}《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诗:“兩省郎官開道路﹐九州山澤屬曹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九月﹐中書舍人{竇儼}上疏……令即日宰相於南宫三品﹑兩省給﹑舍以上﹐各舉所知。”{胡三省}注:“兩省﹐謂中書﹑門下省也。”
中省-汉语大词典
中省
【1】内心反省。{宋}{种放}《夏日山居》诗:“看雲時獨坐﹐慎事當中省。”
中省-汉语大词典
中省
【1】中书省的省称。《魏书·韩显宗传》:“卿等之文﹐朕自委悉﹐中省之品﹐卿等所聞。”{唐}{崔湜}《至桃林塞作》诗:“黻還中省舊﹐符與外臺新。”{宋}{吴自牧}《梦粱录·三省枢使諫官》:“樞密院﹐國初循{唐}舊制﹐置院於中省之北。”
十八省-汉语大词典
十八省
【1】{清}{康熙}时分{长城}以南行政区为十八省,即{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后沿用为{中国}内地的代称。{太平天囯}{洪仁玕}《资政新编》:“〔新聞官〕專收十八省及萬方新聞篇有招牌圖記者﹐以資聖鑑。”
十三省-汉语大词典
十三省
【1】{明}代,全国除直属京师的南北两{直隶}外,共分十三省。后用以代指全国。《陕北民歌选·蓝花花》:“五谷子﹐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数上{蓝花花}好。”
南北省-汉语大词典
南北省
【1】南省与北省的合称。{唐}{赵璘}《因话录》卷二:“兄弟皆爲八座﹐自丞相{耀卿}至工部子{泰章}﹐四世入南北省﹐羣從居顯列者﹐不可勝書。”详“南省”﹑“北省”。
南省舍人-汉语大词典
南省舍人
亦称“[南宫舍人]”【1】指礼部郎中。{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舊説吏部爲省眼﹐禮部爲南省舍人。”{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按{唐}舊説﹐禮部郎中掌省中文翰﹐謂之‘南宫舍人’﹐百日内須知制誥。”
南省-汉语大词典
南省
【1】指南方。{唐}{欧阳詹}《将归赋》:“南省之蘭﹐東山之薇﹐一芳一菲﹐何是何非?”《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還説他老如今不到南省去了。”【2】特指隶属尚书省的礼部。{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宫室·官廨》:“《事文類聚》:禮部稱‘南省’﹐又曰‘禮闈’﹐又曰‘容臺’﹐又曰‘春臺’。”《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嚇蛮书》:“今春南省試官﹐正是{楊貴妃}兄{楊國忠}太師。”【3】尚书省的别称。{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之南,而尚书省更在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称南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唐}人本以尚書省在{大明宫}之南﹐故謂之南省。”{唐}{韩愈}《论孙戣致仕状》:“右臣與{孔戣}﹐同在南省爲官﹐數得相見。”
原省-汉语大词典
原省
【1】谓宽恕并免除其罪。{宋}{苏辙}《南京留守谢減降德音表》:“德澤之厚﹐常首於京都;原省之寬﹐一清於多辟。”{严复}《原强》:“虽有原省﹐原省此奴虏而已矣;虽有燠咻﹐燠咻此奴虏而已矣。”《庄子·天道》:“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成玄英}疏:“原者﹐恕免;省者﹐除廢。”
内省-汉语大词典
内省
【1】内心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检查有无过失。{郭沫若}《我的童年》七:“吃醉了酒骂人﹐这在我本来是一种恶德;但是你被骂的{丁先生}也应该内省一下﹐你到底为什么受骂?”《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憂何懼!”{晋}{傅玄}《傅子·仁论》:“君子内省其身﹐怒不亂德﹐喜不亂義也。”{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猫怪》:“雖然﹐内省多疚﹐亦不易作坦率漢。”
内省-汉语大词典
内省
【1】指宫中。《後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宫禁之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私幸之譏﹐下使賤妾獲不知足之謗。”{明}{朱鼎}《玉镜台·召太真》:“誰知道野糜鹿游陛廷﹐社鼠城狐棲内省。”《旧唐书·长孙顺德传》:“{太宗}踐祚﹐真食千二百户﹐特賜以宫女﹐每宿内省。”【2】指门下省。《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後{珽}在内省﹐言聲高慢﹐{光}適過﹐聞之﹐又怒。”{胡三省}注:“{齊}蓋以門下省爲内省。”
内史省-汉语大词典
内史省
【1】{隋}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隋书·百官志下》:“内史省﹐置監﹑令各一人。”
人事不省-汉语大词典
人事不省
【1】谓昏迷不醒,失去知觉。{高玉宝}《高玉宝》第十三章:“{周婶子}和同院的女人把{玉宝妈}从地下抬到草垫子上﹐她已经人事不省了。”亦作“[人事不知]”﹑“[人事不醒]”。{杨朔}《晩凉天》:“有一位同志﹐是渔船救起来的﹐三天三夜人事不醒。”《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誰想{劉璞}因冒風之後﹐出汗虚了﹐變爲寒症﹐人事不省﹐十分危篤。”{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刚才给他们两个人往空中一抛﹐重重地落在石板地上﹐他头昏眼花﹐人事不知。”《红楼梦》第一二〇回:“{寶釵}哭得人事不知。”
仙省-汉语大词典
仙省
【1】指尚书省。《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故{越州}{千秋觀}道士{賀知章}﹐器識夷淡﹐襟懷和雅﹐神清志逸﹐學富才雄……故飛名仙省﹐侍講龍樓。”
何省-汉语大词典
何省
【1】何曾。犹言未曾。《敦煌变文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变文》:“要飯未曾燒火燭﹐須衣何省用金錢?”{蒋礼鸿}通释:“‘ 何省’就是何曾﹐就是未曾。”
修省-汉语大词典
修省
【1】修身反省。{唐}{薛用弱}《集异记·凌华》:“謫官闤扉﹐伺其修省﹐既迷所履﹐太乖乃心。”《清史稿·礼志三》:“詔言:‘水旱蝗災﹐疆吏當修省﹐勿專事祈禱。’”
脩省-汉语大词典
脩省
【1】修身省察。{宋}{欧阳修}《论水灾疏》:“臣伏覩近降詔書﹐以雨水爲災﹐許中外臣寮上封言事﹐有以見陛下畏天愛人恐懼脩省之意也。”《易·震》:“洊雷震﹐君子以恐懼脩省。”{孔颖达}疏:“君子恒自戰戰兢兢﹐不敢懈惰﹐今見天之怒﹐畏雷之威﹐彌自脩身省察己過。”
候省-汉语大词典
候省
【1】探视问候。{唐}{沈既济}《枕中记》:“詔曰:‘……今令驃騎大將軍{高力士}就第候省﹐其勉加鍼石﹐爲予自愛﹐猶冀無妄﹐期於有瘳。’”
停省-汉语大词典
停省
【1】裁撤,裁减不用。《後汉书·韦彪传》:“往時{楚}獄大起﹐故置令史以助郎職﹐而類多小人﹐好爲姦利。今者務簡﹐可皆停省。”{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牀上唯施七星板;至如蠟弩牙﹑玉豚﹑錫人之屬﹐並須停省。”
儆省-汉语大词典
儆省
【1】警诫省悟。《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王不知儆省﹐必有身弑國亡之禍。”《明史·宋纁传》:“言官極論得失﹐要使人主動心;縱罪及言官﹐上意猶有所儆省。”{明}{李贽}《复焦弱侯书》:“{丁公}此舉大快人意﹐大快生平﹐亦大有功於朝廷矣。從此大有儆省﹐大有震懼﹐不敢慢法以自作殃﹐何可當哉此疏也邪!”{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榜其罪﹐使遠邇所共聞﹐所以興其儆省之念﹐知其所惡而勿爲。”
儉省-汉语大词典
儉省
【1】节约;节省。{唐}{杜甫}《惜别行送刘僕射判官》诗:“{襄陽}幕府天下異﹐主將儉省憂艱虞。”{老舍}《四世同堂》十三:“{瑞宣}决定给老人庆寿﹐只是酒菜要比往年俭省一点。”《宋史·礼志二十六》:“園陵制度﹐務遵儉省。”
六省-汉语大词典
六省
【1】指{唐}代的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六省。《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七年》:“三月﹐初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次尚書﹑門下﹑中書﹑祕書﹑殿中﹑内侍爲六省。”
北省-汉语大词典
北省
【1】指尚书省。因尚书省在宫阙之北,故称。《北齐书·宋游道传》:“{文襄}謂{暹}﹑{遊道}曰:‘卿一人處南臺﹐一人處北省﹐當使天下肅然。’”{唐}{李群玉}《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北省諫書藏舊草﹐南宫郎署握新蘭。”{宋}{王安石}《贺杭州蒋密学启》:“伏審拜命徽章﹐陛榮北省﹐伏惟慶慰。”
免省-汉语大词典
免省
【1】{宋}代应科举考试者解试合格后被批准不经省试(礼部的考试)而直接参加殿试,谓之免省。{宋}{赵昇}《朝野类要·举业》:“上舍試﹐取中﹐在省試前﹐即免省赴殿。”
京省-汉语大词典
京省
【1】古代中央各部的统称。《北齐书·崔劼传》:“〔{崔劼}〕俄授京省﹐尋轉五兵尚書﹐監國史﹐在臺閣之中﹐見稱簡正。”
分省-汉语大词典
分省
【1】谓派赴不同的省。{明}{皇甫汸}《奉答子安兄》诗:“分省各有愆﹐佐郡慚所莅。”【2】{元}代分设于地方上的中书省机关。《元史·顺宗纪五》:“立中書分省于{濟寧}。”
删省-汉语大词典
删省
【1】删除省略。《後汉书·桓郁传》:“{榮}({桓榮})受{朱普}學章句四十萬言﹐浮辭繁長﹐多過其實。及{榮}入授{顯宗}﹐減爲二十三萬言。{郁}({桓郁})復删省定成十二萬言。”
刻省-汉语大词典
刻省
【1】减省。{章炳麟}《訄书·订文》:“以畫圖過緐﹐稍稍刻省﹐則馬牛鳬鶩﹐多以尾足相别而已﹐於是有{墨西哥}之象形字。”
參省-汉语大词典
參省
【1】参验省察。《荀子·劝学》:“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反省-汉语大词典
反省
【1】回想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刘复}《<半农杂文>自序》:“虽承爱我的朋友们这样鼓励我﹐其结果却促动了我严刻的反省。”{{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四五回:“有几个老汉﹐被{老武}的反省感动得哭起来了。”{邹韬奋}《光明的前途与艰苦的过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我们所当深切反省的。”
左省-汉语大词典
左省
【1】{唐}中央官署名,门下省的别称。门下省在殿庑之左,故称。{唐}{杜甫}有《春宿左省》诗。{唐}{罗隐}《酬寄右司李员外》诗:“左省望高推健筆﹐右曹官重得名人。”【2】礼部。{宋}{范祖禹}《谢礼部侍郎表》:“備員左省﹐久塵夕拜之詔。”
寺省-汉语大词典
寺省
【1】古时中央行政机构“省”和“寺”的合称。{清}{褚人穫}《坚瓠四集·太冬烘》:“{成都}{詹}某爲諫官﹐以{安國}嘗建言移寺省﹐上章擊之。”{宋}{范仲淹}《上执政书》:“使寺省之規﹐剥床至足;公卿之嗣﹐懷安敗名。”
尋省-汉语大词典
尋省
【1】推求省察。{明}{李东阳}《兆先墓志录》:“荼毒之餘﹐痛自尋省﹐求其端而不可得也。”{明}{归有光}《尚书叙录》:“學者蹈常習故﹐漫不復有所尋省。”
尚書省-汉语大词典
尚書省
【1】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台﹐或称中台。{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曹﹐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唐}代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旋复旧称。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长官为尚书令﹐其副职为左右仆射。{元}代尚书省时置时废;{明}代各部均直接对君主负责,遂不设尚书省;{清}制同。
右省-汉语大词典
右省
【1】{唐}代中书省的别称。以其在{宣政殿}廊庑右面,故称。《通典·职官三》:“亦謂門下省爲左省﹐中書爲右省﹐或通謂之兩省。”
周省-汉语大词典
周省
【1】遍览。{宋}{欧阳修}《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诗:“登臨雖云勞﹐巨細得周省。”
咎省-汉语大词典
咎省
【1】引过反省。{清}{陈梦雷}《绝交书》:“而老年兄怙終迷復﹐善於飾非文過﹐不稍自加咎省。”
幔省-汉语大词典
幔省
【1】用帐幔张盖的临时官署。《宋书·礼志一》:“{元嘉}二十五年閏二月﹐大蒐於{宣武場}﹐主司奉詔列奉申攝﹐克日校獵﹐百官備辦。設行宫殿便坐武帳於{幕府山}南岡。設王公百官便坐幔省如常儀。”《南齐书·礼志上》:“合朔之日﹐散官備防﹐非預齋之限者﹐於{止車門}外别立幔省﹐若日色有異﹐則列於省前。”
行省-汉语大词典
行省
【1】古代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称行省。《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乙巳﹐{金}曲赦{遼東}等路﹐以户部尚書{瓜勒佳必喇}(舊作{谷夾必蘭})爲翰林學士承旨﹑權參知政事﹐行省于{遼東}。”【2】借指该省官。{宋}{陆游}《纵笔》诗:“行省當年駐隴頭﹐腐儒隨牒亦西游。”{朱东润}注:“古代中央行政機構有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稱爲三省。{王炎}爲樞密使﹐官位極高﹐出使{四川}﹐故稱行省。”《元史·百官志一》:“{金}人來歸者﹐因其故官﹐若行省﹐若元帥﹐則以行省﹑元帥授之。”【3】{元}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外,又于{河南}﹑{江浙}﹑{湖广}﹑{陕西}﹑{辽阳}﹑{甘肃}﹑{岭北}﹑{云南}等处创设十一行中书省,作为普遍分设全国各地区的中央政务机构,简称十一行省,置丞相﹑平章等官以总揽该地区的政务。行省遂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名称。{明}{清}以后虽不采用行中书省的制度,而行省(或简称省)之名已在习惯上代表大行政区,沿用至今。《元史·世祖纪五》:“今大師方興﹐{荆湖}{淮西}各置行省﹐勢位既不相下﹐號令必不能一﹐後當敗事。”{梁启超}《爱国歌》之一:“泱泱哉我{中華}!最大洲中最大國﹐廿二行省爲一家!”《明史·职官志五》:“{明}初﹐又於各行省置都鎮撫司﹐設都鎮撫﹐副鎮撫﹐知事。”{清}{薛福成}《上李伯相论与英使议约事宜书》:“夫京師者﹐天下之首也﹐宜以全力護之;沿海﹑沿江各行省者﹐天下之肢體也﹐宜各自以其兵力守之。”
後省-汉语大词典
後省
【1】{宋太宗}{淳化}五年后对入内内侍省的别称。《宋史·职官志六》:“入内内侍省與内侍省號爲前後省﹐而入内省尤爲親近……後省官闕﹐則以前省官補。”【2】{宋神宗}{元丰}八年后对门下﹑中书外省的别称。《宋史·职官志一》:“〔門下省〕給事中四人﹐分治六房﹐掌讀中外出納﹐及判後省之事。”《宋史·职官志一》:“〔中書省〕舍人四人﹐舊六人。掌行命令爲制詞﹐分治六房﹐隨房當制﹐事有失當及除授非其人﹐則論奏封還詞頭……及修官制﹐遂以實正名﹐而判後省之事。”{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七月》“{齊愈}論{綱}不已”自注:“而{擢}({李擢})以五月甲寅除給事中﹐在其後半月﹐不知何以録黄方過後省。”
徑省-汉语大词典
徑省
【1】简略。{宋}{叶適}《兵总论一》:“言古者簡易徑者﹐無兵之患而有兵之利﹔然而接乎今之異勢異宜而不可用也﹐則古雖善而何益!”《清史稿·刑法志二》:“外此各刑具﹐盡行廢除﹐枷號亦一概芟削﹐刑制較爲徑省矣。”《韩非子·说难》:“徑省其説﹐則以爲不智而拙之。”
從省服-汉语大词典
從省服
【1】公服。《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有大事﹐與公服間服之”{元}{胡三省}注:“《五代志》:{後周}之制﹐諸命秩之服曰公服﹐其餘常服曰私衣。{隋唐}以下﹐有朝服﹐有公服。朝服曰具服﹐公服曰從省服。”《朱子全书·礼四》:“{隋煬帝}時﹐始令百官戎服﹐{唐}人謂之便服﹐又謂之從省服﹐乃今之公服也。”
御省-汉语大词典
御省
【1】谓帝王过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淇水》:“{雲}上書移副三府曰:‘{孔子}云:帝者諦也。’今尺一拜用﹐不經御省﹐是帝欲不諦乎?”
循省-汉语大词典
循省
【1】考察。《公羊传·僖公三年》“何以書?記異也”{汉}{何休}注:“〔{僖公}〕飭過求己﹐循省百官﹐放佞臣{郭都}等﹐理寃獄四百餘人。”【2】检查;省察。{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今臣自循省﹐一無可取﹐乃與之同被選擢﹐比肩並進﹐豈不玷朝廷之舉﹐爲士大夫所羞哉!”{唐}{韩愈}《潮州谢孔大夫状》:“欲致辭爲讓﹐則乖伏屬之禮;承命苟貪﹐又非循省之道。”{清}{龚玉晨}《紫姬小传》卷二:“雖重親高堂﹐矜其不逮﹐夙夜循省﹐心何不安!”{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吾嘗縱覽本朝入主中夏以來二百餘年之往事﹐若者爲失機﹐若者爲養癰﹐若者爲種禍﹐若者爲激變﹐每一循省﹐未嘗不椎心頓足﹐仰天而長慟也。”
徧省-汉语大词典
徧省
【1】{周}天子遣使省问诸侯之礼。天子巡守后五年所举者,称“徧省”。详“徧存”。
外省-汉语大词典
外省
【1】本省以外的省份。{巴金}《灭亡》第十三章:“你在这里没有家﹐就把我们这里当作你底家也好﹐我们都是外省人。”【2】谓中枢机构之外的官署。{唐}{刘知幾}《史通·史官建置》:“{隋}世{王劭}上疏﹐請依古法復置女史之班﹐具録内儀﹐付于外省。{文帝}不許﹐遂不施行。”《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先是{王藴}薦部曲六十人助爲城防﹐實以爲内應也。{嶷}知{藴}懷貳﹐不給其仗﹐散處外省。”【3】京都以外的地方各省。《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供桌底下設着地窖子……外省的地平﹐又都是用木板鋪的﹐上面嚴絲合縫蓋上﹐輕易看不出來。”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汉语大词典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1】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定省凊温-汉语大词典
定省凊温
【1】谓子女朝夕。四时侍奉父母起居,问其安好。{明}{吾邱瑞}《运甓记·庐山会合》:“怎知他近来康履。總然是身安體豫﹐其如我定省凊温無地。”
定省-汉语大词典
定省
【1】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晋书·习凿齿传》:“每定省家舅﹐從北門入﹐西望隆中……未嘗不徘徊移日﹐惆悵極多。”{宋}{杨万里}《罗氏万卷楼记》:“每月之吉﹐定省其母夫人外﹐即往山齋。”《好逑传》第一回:“只叫一個貼身伏侍的童子﹐叫做{小丹}的跟隨﹐畢竟自進京定省父母走了。”【2】《礼记·曲礼上》:“凡爲人子之禮,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郑玄}注:“定,安其牀衽也;省,問其安否何如。”后因称子女早晩向亲长问安为“定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明日可移家去﹐仍與父母同居﹐庶便定省。”{宋}{范成大}《次韵陈融甫见赠》:“歸驂不可駐﹐晨昏思定省。”《汉书·杜周传》:“〔陛下〕親二宫之饔膳﹐致晨昏之定省。”《晋书·王坦之传》:“{孝宗太后}慈愛之隆﹐亦不必異所生﹐{琅邪王}{餘姚主}及諸皇女﹐宜朝夕定省﹐承受教誨。”{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四章:“余自是以來﹐焦悚萬狀﹐定省晨昏﹐輒不久坐。”{元}本{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若重思唱隨之義﹐當同盡定省之儀。”
官省-汉语大词典
官省
【1】犹宫禁。皇帝居住的处所。{三国} {魏}{曹植}《<东征赋>序》:“{建安}十九年﹐王師東征{吴}寇﹐余典禁兵衛官省。”
宣省-汉语大词典
宣省
【1】遍察;巡视。《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脩長。三十有七年﹐親巡天下﹐周覽遠方。遂登{會稽}﹐宣省習俗﹐黔首齊莊。”{唐}{柳宗元}《涂山铭》序:“萬國既同﹐宣省風教﹐自{塗山}而會諸侯﹐大政立焉。”
宫省-汉语大词典
宫省
【1】犹宫禁。指皇宫。《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四年》:“{越}帥甲士四萬向{許昌}﹐留妃{裴氏}﹐氏子{毗}及龍驤將軍{李惲}﹑右衛將軍{何倫}守衛京師﹐防察宫省。”《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晏}長于宫省﹐又尚公主﹐少以才秀知名。”《後汉书·梁竦传》:“宫省事密﹐莫有知{和帝}{梁氏}生者。”【2】设在皇宫内的官署。如尚书省﹑中书省等。《後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太后寢疾遂篤﹐乃御輦幸{宣德殿}﹐見宫省官屬及諸{梁}兄弟。”{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宫省咽喉任﹐戈矛羽衛屯。”{明}{张四维}《双烈记·忠陷》:“黄麻紫誥﹐曾叨宫省之封;玉帶金魚﹐已極人臣之貴。”
客省-汉语大词典
客省
【1】古代官署名。《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其夜﹐呼{曄}({范曄})置客省。”{胡三省}注:“客省﹐凡四方之客入見者居之﹐屬典客令。”{宋}{王溥}《唐会要·鸿胪寺》:“{大歷}四年七月﹐詔罷給客省之廪﹐每歲一萬三千斛。{永泰}已後﹐益以多事﹐四方奏計﹐或連歲不遣﹐仍於{右銀臺門}置客省以居之。”【2】外省。{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那沙洲上面也有几家人家﹐有一座古庙名叫{韩王庙}……那以前大约是客省人的会馆。”
寧省-汉语大词典
寧省
【1】探望年长的亲属。{唐}{薛用弱}《集异记·永清县庙》:“{房州}{永清縣}﹐去郡東百二十里﹐山邑殘毁﹐城郭蕭條﹐{穆宗}時有縣令至任﹐逾年﹐其弟寧省。”《旧唐书·哀帝纪》:“左拾遺﹐充史館修撰{裴瑑}﹐以堂叔母危疾在{濟源}﹐無兄弟侍疾﹐假寧省﹐從之。”
審省-汉语大词典
審省
【1】详细省察。《北齐书·琅邪王俨传》:“{子琮}雜以他文書奏之﹐{後主}不審省而可之。”
展省-汉语大词典
展省
【1】省视,看。{宋}{刘克庄}《转调二郎神·三和》词:“紙裹裏﹐有青銅錢三百﹐送酒家展省。”【2】特指省视坟墓。{宋}{李纲}《经过邵武军往祖茔展省奏状》:“{邵武軍}係臣鄉里﹐有祖塋﹐去城七里﹐久不展省。”{明}{李东阳}《祭族高祖提举府君文》:“承予告以展省兮﹐掃松楸於荷木之野。”
弔省-汉语大词典
弔省
【1】吊唁慰问。{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朝夕哭臨。及思至﹐賓客弔省﹐號踊哀絶﹐路人爲之落淚。”
存省-汉语大词典
存省
【1】慰问;问候。《周礼·秋官·大行人》“間問以諭諸侯之志”{汉}{郑玄}注:“間問者﹐間歲一問諸侯﹐謂存省之屬。”{宋}{王安石}《与徐贤良书》:“罪逆苟活﹐向蒙賢者不以無狀﹐遠賜存省﹐區區哀感﹐所不可言。”{宋}{叶適}《湖南运判到任谢表》:“累年沉痼﹐衆藥備嘗﹐曾微除愈之期﹐僅有蘇醒之覺。故人玩于存省﹐或疑無他;醫工莫知主名﹐可謂異疾。”
學省-汉语大词典
學省
【1】即太学。古代中央政府设立的国学。《文选·沈约<直学省愁卧>诗》{李善}题注:“學省﹐國學也。”{宋}{张耒}《晚归》诗:“學省歸來門巷秋﹐伴眠書史滿牀頭。”{唐}{张籍}《寄陆浑赵明府》诗:“與君學省同官處﹐常日相隨説道情。”《旧唐书·归崇敬传》:“《禮記·王制》曰﹐天子學曰辟雍……故前代文士﹐亦呼云璧池﹐亦曰璧沼﹐亦謂之學省。”
未省-汉语大词典
未省
【1】未曾,没有。{宋}{苏轼}《再游径山》诗:“平生未省出艱險﹐兩足慣曾行犖确。”{宋}{柳永}《鹤冲天》词:“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則箇。”{唐}{白居易}《寻春题诸家园林》诗:“平生身得所﹐未省似而今。”《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剜眼截頭之苦行﹐未省施爲;捨身捨命之殊因﹐何曾暫作?”{蒋礼鸿}通释﹑“〔未省﹐〕未曾﹐没有。”
東九省-汉语大词典
東九省
【1】见“東三省”。
東三省-汉语大词典
東三省
【1】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合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曾将原东北三省划分为{辽宁}﹑{辽北}﹑{安东}﹑{吉林}﹑{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和{兴安}等九省,合称“东九省”。旋解放,均撤销。
東省-汉语大词典
東省
【1】古代中央官署之一。{唐}指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唐}{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宫中每出歸東省﹐會送夔龍集鳳池。”{仇兆鳌}注:“《雍録》:‘政事堂在東省﹐屬門下。’……公爲拾遺時﹐政事堂已在中書。其自宫中退朝而歸東省者﹐以本省言也。”【2】古代中央官署之一。{宋}指秘书省。掌图籍。{宋}{杨万里}有《早入东省残月初上》诗。按,{杨}曾任秘书监。【3】{民国}时期对东三省的省称。{鲁迅}《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但不幸{东省}沦陷﹐举国骚然。”【4】{清}代对{山东省}的省称。《清会典·户部·赈饥一》:“上年{東省}{濟甯}等州縣衛成災地方﹐無論極次貧民﹐著各展賑一月。”【5】古代中央官署之一。{南朝}{齐}指集书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以散骑常侍为长官。《南齐书·百官志》:“自二衛﹑四軍﹑五校已下﹐謂之‘西省’;而散騎爲‘東省’。”《南史·张瓌传》:“{齊}{建元}元年﹐改封{平都侯}﹐遷侍中﹐與侍中{沈文季}俱在門下……{瓌}止朝服而已。時集書每兼門下﹐東省實多清貧﹐有不識{瓌}者﹐常呼爲散騎。”
案省-汉语大词典
案省
【1】察看,验证。《汉书·元帝纪》“令從官給事宫司馬中者﹐得爲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籍者﹐爲二尺竹牒﹐記其年紀名字物色﹐縣之宫門﹐案省相應﹐乃得入也。”《唐律疏议·名例五·同职犯公坐》:“自餘官以下案省不覺﹐並得免罪。”
槐省棘署-汉语大词典
槐省棘署
【1】三公九卿的官署。《唐大诏令集·明堂灾告庙制》:“槐省棘署﹐百僚庶尹﹐宜竭乃誠﹐各揚其職。”
槐省-汉语大词典
槐省
【1】三公的官署。{唐}{李洞}《废寺闲居寄怀一二罢举知己》诗:“槐省老郎蒙主棄﹐月陂孤客望誰憐。”{唐}{黄滔}《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诗:“自顧幽沈槐省跡﹐得陪清顯諫垣臣。”
機省-汉语大词典
機省
【1】掌管机要大事的中央官署。《晋书·范宁传》:“太守臣{甯}入參機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濁﹐所爲狼籍。”按﹐此指中书省。
檢省-汉语大词典
檢省
【1】检验查看。《新唐书·裴度传》:“今因告訐而檢省其私﹐臣恐天下將帥聞之﹐有以家爲計者。”
猛省-汉语大词典
猛省
【1】猛然觉悟;忽然明白过来。《朱子语类》卷二七:“{曾子}遲鈍﹐直是辛苦而後得之。故聞一貫之説﹐忽然猛省﹐謂這個物事元來只是恁地。”《三国演义》第二二回:“{玄德}猛省曰:‘莫非{鄭康成}先生乎?’”{清}{黄景仁}《乙未除夕前五日》诗:“下士方在迷﹐達人已猛省。”{巴金}《春》一:“她不用思想茫然地过了片刻﹐然后猛省地拿起书。”【2】忽然忆起。{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五出:“沉吟一和﹐猛省孩兒事未員。”【3】深刻反省。{明}{高攀龙}《讲义·十室之邑》:“若使十室之忠信﹐有肯回頭猛省的﹐豈不是絶世聰明睿知!”{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自尽》:“爾等試静思﹐猛省毋忽。”{巴金}《灭亡》第六章:“在从前她一点也不觉得﹐现在猛省起来才觉得从前的生活是何等危险的了。”
歸省-汉语大词典
歸省
【1】回家探望父母。{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年來誠常有歸省之意﹐但跋涉不易﹐成否此時殊未能定也。”《红楼梦》第三七回:“且説{賈政}自{元妃}歸省之後﹐居官更加勤慎。”{唐}{朱庆馀}《送张景宜下第东归》诗:“歸省值花時﹐閒吟落第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