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畿

畿(畿)是什么意思

  • 邦畿-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邦畿bāng jī

    【释义】:

    国境。《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毛传:“畿,疆也。”孔颖达疏:“畿者,为之畿限疆畔,故为疆也。”三国·魏·嵇康《吕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四:“浩浩洪流,带我邦畿。”

  • 南畿-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南畿nán jī

    【释义】:

    南方边远地方。三国·魏·曹丕《述征赋》:“遵往初之旧迹,顺归风以长迈。镇江汉之遗民,静南畿之遐裔。”亦指京城的南郊。

  • 中畿-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中畿zhōng jī

    【释义】:

    泛指中原地区。晋·常璩《华阳国志·后贤志·文立》:“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子孙徙流中畿,宜见叙用,一则以慰巴、蜀民之心,其倾东吴士人之望。”又指京城附近地区,如王畿。

  • 畿-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畿jī

    ①天子或诸侯都城四周的广大地区。《诗经·商颂·玄鸟》:“邦~千里,维民所止。”《周礼·地官·大司徒》:“乃建王国焉,制其~方千里而封树之。”②疆界,边缘。宋之问《送李侍御》:“北走出秦~。”《乐府诗集·华山畿》:“华山~,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③门槛。《诗经·邶风·谷风》:“不远伊迩,薄送我~。”(薄:语气词。)

  • 近畿-现代汉语大词典

    近畿jìn jī

    【释义】:

    京城附近地区。孙犁《耕堂读书记(四)》:“申饬的口气还缓和,但点了近畿北五省,及书肆最多之江浙地方。”

  • 畿-现代汉语大词典

    畿jī

    【释义】:

    古指国都附近的地区。如:畿辅。

  • 畿辅-现代汉语大词典

    畿辅jī fǔ

    【释义】:

    国都附近的地方。

  • 兩畿-汉语大词典

    兩畿

    【1】犹两京。{明}{沈德符}《野獲编·科场·两中乡试》:“若近日{王國昌}﹐亦兩登兩畿賢書﹐然先名{胡正道}﹐又老于公車以殁﹐未爲異也。”《宋史·选举志四》:“兩府判﹑司﹑兩畿令﹐掌書記﹐支使﹐防禦﹑團練判官﹐二選。”《宋史·窦俨传》:“請改兩畿諸縣令及外州府五千户以上縣令爲縣大夫﹐升爲從五品下。”

  • 中畿-汉语大词典

    中畿

    【1】王畿,京都管辖的地区。《晋书·桓温传》:“廓清中畿﹐光復舊業。”《资治通鉴·晋哀帝隆和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中畿﹐王畿也。《周禮》九畿﹐王畿方千里﹐其外侯﹑甸﹑男﹑采﹑衛﹑蠻﹑夷﹑鎮﹑蕃﹐皆以五百里言之。王畿在九畿之中﹐故曰中畿。”{南朝} {宋}{何承天}《君马篇》:“願爲范氏驅﹐雍容步中畿。”【2】泛指中原地区。{晋}{常璩}《华阳国志·後贤志·文立》:“{諸葛亮}﹑{蔣琬}﹑{費禕}等子孫流徙中畿﹐宜見敍用﹐一則以慰{巴}﹑{蜀}民之心﹐其次傾{東吴}士人之望。”

  • 九畿-汉语大词典

    九畿

    【1】相传古时王城以外五千里之内,自内而外,每五百里为一畿,共有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等九畿,为各级诸侯之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周礼·夏官·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郑玄}注:“畿﹐猶限也。自王城以外五千里爲界﹐有分限者九。”《周礼·地官·小司徒》“其畿疆之封”{汉}{郑玄}注:“畿﹐九畿。”{贾公彦}疏:“除王畿以外﹐仍有九畿﹐謂侯﹑甸﹑男﹑采﹑衛﹑要﹐以内六服爲中國﹐其外更言夷﹑鎮﹑藩三服爲夷狄﹐王畿四面皆有九畿。”

  • 南畿-汉语大词典

    南畿

    【1】犹南都。{唐}{肃宗}时指{江陵},{明}代指{南京}。《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道這縣主是誰?姓{吴}﹐名{傑}﹐南畿進士﹐正是{三巧兒}的晩老公。”{清}{王韬}《送八户宏光遊金陵序》:“{江寧}舊號{金陵}﹐爲{六朝}建都勝地﹐{明代}列于陪京﹐稱爲南畿。”{唐}{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将适江陵漂泊四十韵》:“縣郭南畿好﹐{津亭}北望孤。”{仇兆鳌}注:“{肅宗}以{江陵府}爲南都﹐故曰南畿。”{明}{李东阳}《送邵国贤还治许州》诗:“入門長揖向座主﹐元是南畿選擢之英才。”【2】南方边远地区。{三国} {魏}{曹丕}《述征赋》:“遵往初之舊迹﹐順歸風以長邁。鎮{江}﹑{漢}之遺民﹐静南畿之遐裔。”【3】京城的南郊。{晋}{潘尼}《答杨士安》诗:“逝將辭儲宫﹐栖遲集南畿。”

  • 侯畿-汉语大词典

    侯畿

    【1】九畿之一。王畿之外,方五百里的区域为侯畿。《周礼·夏官·大司马》:“方千里曰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郑玄}注:“畿猶限也。”

  • 俟畿-汉语大词典

    俟畿

    【1】见“俟幾”。

  • 京畿-汉语大词典

    京畿

    【1】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明}{沈鲸}《双珠记·京邸叙亲》:“寓京畿委巷﹐滌器壚旁﹐招商來往。”《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二十世纪之中国》:“借口{義和}﹐聯軍麕聚﹐鋒鋭所向﹐既已蹂躪{京}{沽}﹐喋血京畿。”{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遂建{許都}﹐造我京畿﹐設官兆祀﹐不失舊物。”《北齐书·封述传》:“遷{世宗}大將軍府從事中郎﹐監京畿事。”

  • 封畿-汉语大词典

    封畿

    【1】古指王都周围地区。{唐}{元结}《管仲论》:“然後定天子封畿﹐諸侯疆域。”{汉}{班固}《西都赋》:“封畿之内﹐厥土千里。”《史记·孝文本纪》:“封畿之内﹐勤勞不處。”

  • 夷畿-汉语大词典

    夷畿

    【1】古九畿之一。国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畿。《周礼·夏官·大司马》:“方千里曰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

  • 四畿-汉语大词典

    四畿

    【1】古代指离王城五百里的周围地方,是天子直接管辖的范围。《周礼·秋官·野庐氏》:“野廬氏﹐掌達國道路至于四畿。”{郑玄}注:“去王城五百里曰畿。”{孙诒让}正义:“云去王城五百里曰畿者﹐大司馬云方千里曰國畿是也。王城居中﹐面各五百里﹐其邊界爲四畿。”

  • 國畿-汉语大词典

    國畿

    【1】即王畿。我国古代天子都城附近的地方。《周礼·夏官·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方千里曰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贾公彦}疏:“云方千里曰國畿者﹐此據王畿内千里而言﹐非九畿之畿﹐但九畿以此國畿爲本﹐向外每五百里加爲一畿也。”{清}{方苞}《读二南》:“{殷商}國畿而外﹐皆{周}之宇下﹐所謂三分天下有其二也。”

  • 帝畿-汉语大词典

    帝畿

    【1】犹京畿。指京都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汉}{班固}《西都赋》:“是故横被六合﹐三成帝畿;{周}以龍興﹐{秦}以虎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掃蕩殘胡立帝畿﹐龍翔鳳舞勢崔嵬。”《三国演义》第七一回:“獻馘功勳重﹐開疆展帝畿。”{唐}{杜审言}《赠苏味道》诗:“輿駕還京邑﹐朋遊滿帝畿。”

  • 衛畿-汉语大词典

    衛畿

    【1】古代九畿之一。《周礼·夏官·大司马》:“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衛畿。”

  • 外畿-汉语大词典

    外畿

    【1】京畿以外的地方。{南朝} {齐}{谢朓}《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凝居中縣﹐神動外畿。”

  • 王畿-汉语大词典

    王畿

    【1】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孙诒让}正义:“方千里曰王畿者﹐謂建王國也……《大司馬》云國畿﹐《大行人》云邦畿﹐義並同。”【2】泛指帝京。{晋}{潘岳}《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輿升輕軒﹐遠覽王畿。”《旧唐书·李光弼传》:“賊乘{鄴}下之勝﹐再犯王畿。”{明}{何景明}《刘德徵上陵还有赠》诗:“已向西山瞻帝寢﹐更從北極眺王畿。”

  • 日畿-汉语大词典

    日畿

    亦称“[日圍]”【1】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地下》:“天子之畿方千里﹐象日月徑圍﹐故曰日畿﹐又曰日圍。”{宋}{汪藻}《己酉乱後寄常州使君侄》诗之一:“戎馬窺天塹﹐邊烽斷日畿。百年{淮海}地﹐回首復成非。”{元}{马祖常}《都门一百韵》:“天樞夾杓垣﹐日畿絡雄幕。”

  • 江畿-汉语大词典

    江畿

    【1】指{长江}附近之地。{南朝} {梁}{何逊}《行经孙氏陵》诗:“呼噏開伯道﹐叱咤掩{江}畿。”{南朝} {宋}{颜延之}《归鸿》诗:“相鳴去澗汜﹐長引發{江}畿。”{清}{顾炎武}《桃花溪歌赠陈处士梅》:“老人尚記爲兒時﹐煙火萬里連{江}畿。”

  • 方畿-汉语大词典

    方畿

    【1】古指天子领属的方千里之地。后泛称境内。《宋书·文帝纪》:“郡守賦政方畿﹐縣宰親民之主﹐宜思奬訓﹐導以良規。”《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方畿之内﹐簡練之臣﹐皆垂頭搨翼﹐莫所憑恃。”{张铣}注:“天子境内千里曰畿内。”

  • 甸畿-汉语大词典

    甸畿

    【1】古九畿之一。《周礼·夏官·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方千里曰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郑玄}注:“畿猶限也。自王城以外﹐五千里爲界﹐有分限者九。”{贾公彦}疏:“云甸者﹐爲天子治田﹐以出貢賦。”{晋}{潘岳}《藉田赋》:“思樂甸畿﹐薄采其茅。”

  • 男畿-汉语大词典

    男畿

    【1】古时“九畿”之一。《周礼·夏官·大司马》:“方千里曰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郑玄}注:“畿﹐猶限也。自王城以外五千里爲界﹐有分限者九。”

  • 畿-汉语大词典

    《廣韻》渠希切,平微,羣。【1】古代王都所领辖的千里地面。《後汉书·孔融传》:“又嘗奏宜準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諸侯。”《周礼·地官·大司徒》:“乃建王國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樹之。”{贾公颜}疏:“王畿千里,以象日月之大,中置國城,面各五百里。”【2】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宋}{王安石}《制置三司条制》:“竊觀先王之法,自畿之内,賦入精粗以百里爲之差,而畿外邦國,各以所有爲貢。”《史记·孝文本纪》:“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畿之内勤勞不處,二者之咎,皆自於朕之德薄而不能遠達也。”{明}{沈鲸}《双珠记·从军别意》:“賓興多士,準擬觀光上帝畿。”【3】古指王畿之外的九畿,即各级诸侯所领辖以及外族所居的九等各以五百里为界的地面。《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建邦國,立其社稷,正其畿疆之封。”{郑玄}注:“畿,九畿。”{贾公彦}疏:“案《司馬》:除王畿以外,仍有九畿,謂侯﹑甸﹑男﹑采﹑衞﹑要以内六服爲中國,其外更言夷﹑鎮,蕃(藩)三服爲夷狄。王畿四面,皆有此九畿,相去各五百里,故云畿謂九畿。”按,《说文·田部》“畿”{清}{段伂礤注:“古惟王畿偁畿,甸服外無偁畿者,至{周}而侯﹑甸﹑男﹑采﹑衞﹑蠻﹑夷﹑鎮﹑藩皆曰畿。”【4】疆界;地界。{南朝 宋}{鲍照}《绍古辞》之四:“孤鴻散江嶼,連翩遵渚飛。含嘶{衡}{桂}浦,馳顧{河}{朔}畿。”《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維民所止。”{毛}传:“畿,疆也。”《文选·潘岳<射雉赋>》:“巡丘陵以經略兮,畫墳衍而分畿。”{徐爰}注:“言周行丘陵,因其墳衍以爲疆界,分而護之,不相侵越也。”{唐}{宋之问}《送李侍御》诗:“南登指{吴}服,北走出{秦}畿。”【5】指边际;边缘。{南朝 宋}{颜延之}《归鸿》诗:“相鳴去澗汜,長引發江畿。”《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华山畿》:“{華山}畿,君既爲儂死,獨生爲誰施?”【6】门内;门槛。{唐}{韩愈}《谴疟鬼》诗:“清波爲裳衣,白石爲門畿。”《诗·邶风·谷风》:“不遠伊邇,薄送我畿。”{毛}传:“畿,門内也。”{马瑞辰}通释:“‘薄送我畿’,即送不過梱之謂。梱設於門中。”【7】指田野。{南朝}{梁简文帝}《雉朝飞操》:“晨光照麥畿,平野度春翬。”{晋}{潘岳}《金谷集作》诗:“何以叙離思,攜手游郊畿。”【8】{西汉}末﹐{王莽}改国号为{新}时,{长安}西市称“畿”。《汉书·食货志上》:“〔{莽}〕遂於{長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長安}東西市令及{洛陽}﹑{邯鄲}﹑{臨甾}﹑{宛}﹑{成都}市長皆爲五均司市師。東市稱京,西市稱畿,{洛陽}稱中,餘四都各用東西南北爲稱,皆置交易丞五人,錢府丞一人。”【9】{唐}代县的等级名。京城的旁邑为畿县。《新唐书·地理志一》:“〔{京兆府}{京兆郡}〕領縣二十。{萬年},赤。{長安},赤。{咸陽},畿。{興平},畿。”《通典·职官十五》:“大{唐}縣有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之差。”注:“京都所治爲赤縣,京之旁邑爲畿縣,其餘則以户口多少﹑資地美惡爲差。”

  • 畿驛-汉语大词典

    畿驛

    【1】京都近郊的驿站。《新唐书·李渤传》:“〔{渤}〕又言:‘道路茀不治﹐驛馬多死。’{憲宗}得奏咨駭﹐即詔出飛龍馬數百給畿驛。”

  • 畿田-汉语大词典

    畿田

    【1】畿内千里之地。《国语·楚语上》:“{齊桓}﹑{晉文}﹐皆非嗣也……近臣諫﹐遠臣謗﹐輿人誦﹐以自誥也。是以其入也﹐四封不備一同﹐而至於有畿田﹐以屬諸侯﹐至於今爲令君。”{韦昭}注:“方千里曰畿。”

  • 畿尉-汉语大词典

    畿尉

    【1】指畿县的县尉。《新唐书·李峤传》:“二十擢進士第﹐始調{安定}尉。舉制策甲科﹐遷{長安}。時畿尉名文章者﹐{駱賓王}﹑{劉光業}﹐{嶠}最少﹐與等夷。”{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議者戲云:‘畿尉有六道:入御史爲佛道﹐入評事爲仙道……入縣令爲畜生道﹐入判司爲餓鬼道。’”《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房德}亦在打翻數内﹐一齊繩穿索縛﹐等至天明﹐解進{京兆}尹衙門。{王鉷}發下畿尉推問……這畿尉品級雖卑﹐却是個刑名官兒﹐凡捕到盜賊﹐俱屬鞠訊。上司刑獄﹐悉委推勘。”

  • 畿縣-汉语大词典

    畿縣

    【1】旧称京都近旁的县份。{宋}{曾巩}《史馆申请三道札子》:“欲京畿﹐委{開封}知府及畿縣知縣﹐在外委逐路監司﹑州縣長吏﹐博加求訪。”《新唐书·百官志四下》:“畿縣令各一人﹐正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下。”《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白孝德}與{邠寧}節度使{張藴琦}將兵屯畿縣﹐{子儀}召之入城﹐京畿遂安。”{胡三省}注:“{京兆}府管二十縣﹐{萬年}﹑{長安}爲赤縣﹐餘縣皆爲畿縣。”

  • 畿丞-汉语大词典

    畿丞

    【1】指畿县的县丞。{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議者戲云:‘畿尉有六道:入御史爲佛道﹐入評事爲仙道﹐入京尉爲人道﹐入畿丞爲苦海道﹐入縣令爲畜生道﹐入判司爲餓鬼道。’”

  • 畿邦-汉语大词典

    畿邦

    【1】京城附近的地区。{唐}{元稹}《吉旼京兆府渭南县令制》:“畿邦之宰﹐任得其人﹐蓋有以乂我黎庶﹐足以張吾京師也。”

  • 畿疆-汉语大词典

    畿疆

    【1】指王畿和九畿的疆界。《周礼·地官·大司徒》:“制其畿疆而溝封之。”{郑玄}注:“千里曰畿。疆猶界也。”{贾公彦}疏:“王畿内千里﹐中置王城﹐面有五百里。其邦國都鄙亦皆有畿界也。”《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建邦國﹐立其社稷﹐正其畿疆之封。”{郑玄}注:“畿﹐九畿。”{贾公彦}疏:“謂九畿畿上皆有疆界﹐封樹以爲阻固也。”{宋}{周邦彦}《汴都赋》:“司徒制其畿疆﹐職方辨其土地﹐前千官而會朝﹐後百族而爲市。”【2】指国都附近的疆土。{清}{陶澂}《当新安吏》诗:“蛾賊{關}西來﹐縱横入畿疆。”《花月痕》第四回:“{山}右尤畿疆屏蔽﹐西北膏腴。”

  • 畿皋-汉语大词典

    畿皋

    【1】京城附近的地区。代指京城。{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李合肥}〕自近年坐鎮畿皋﹐毗倚愈專。時艱愈棘﹐中外臣庶瞻仰愈切﹐而責備亦復愈叢。”

  • 畿服-汉语大词典

    畿服

    【1】指天下。《後汉书·董卓传论》:“{董卓}初以虓闞爲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倫﹐毁裂畿服。”{李贤}注:“畿﹐謂王畿也。服﹐九服也。”【2】指京师附近地区。{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邕州}{蔡大夫}{京}〕後以進士舉上第﹐尋又學究登科﹐而作尉畿服。”《晋书·江统传》:“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而因其衰弊﹐遷之畿服﹐士庶翫習﹐侮其輕弱﹐使其怨恨之氣毒於骨髓。” 《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畿服﹐謂邦畿千里之内。”《宋书·索虏传 》:“頃誅討{蠻}髦﹐事止畿服。”

  • 畿勞-汉语大词典

    畿勞

    【1】古代一种迎宾之礼。谓诸侯入朝,天子派人到王城郊外慰劳。《周礼·秋官·小行人》“凡諸侯入王﹐則逆勞于畿”{清}{孙诒让}正义:“諸侯來至距王城五百里之畿﹐則小行人爲使往勞之也。其禮以覲禮約之﹐當亦皮弁用璧如郊勞之禮。據《大行人》云:‘上公三勞﹐侯伯再勞﹐子男一勞。’則畿勞之禮﹐蓋惟上公有之。”

  • 畿郡-汉语大词典

    畿郡

    【1】京城。{宋}{陆游}《秋夜有感》诗:“前年補畿郡﹐入對瞻玉色。”

  • 畿寰-汉语大词典

    畿寰

    【1】犹畿县。{唐}{黄滔}《寄同年崔学士》诗:“雖知珠樹懸天上﹐終賴銀河接世間。畢使海涯能拔宅﹐{三秦}二十四畿寰。”

  • 畿解-汉语大词典

    畿解

    【1】谓在畿县参加解试(乡试)。{明}{杨慎}《孝友後华李子玉诔》:“後應貢﹐有勸令就選學官﹐又謂且留止試京闈。{子玉}曰:‘吾非薄冷官不爲﹐亦非舍畿解不取。垂白在堂﹐一弟繫官于遠﹐誰與就無方之養?’”

  • 畿兵-汉语大词典

    畿兵

    【1】驻京都的士兵。{宋}{沈遘}《漕舟》诗:“畿兵已十萬﹐三垂戍更多。”{宋}{王安石}《与马运判书》:“京師兵食宜窘﹐薪蒭百穀之價亦必踊﹐以謂宜料畿兵之駑怯者就食諸郡﹐可以舒漕挽之急。”

  • 畿要-汉语大词典

    畿要

    【1】指靠近京畿的要地。《梁书·元帝纪》:“賊臣{侯景}﹐{匈奴}叛臣﹐鳴鏑餘噍。{懸瓠}空城﹐本非國寳﹐{壽春}畿要﹐賞不踰月……敢興逆亂﹐梗我王畿。”【2】京畿要冲。{南朝} {梁}{沈约}《大赦诏》:“凡與{崔惠景}協契同謀﹐首爲奸逆……悉皆盪滌﹐一無所問;凡諸反側﹐咸與維新﹐並加宣慰﹐還復民伍。國信之明﹐皎如日月﹐榜勒畿要﹐咸使聞知。”

  • 畿内-汉语大词典

    畿内

    【1】古称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凡邦國﹐千里封公”{汉}{郑玄}注:“{周}九州之界方七千里﹐七七四十九﹐方千里者四十九﹐其一爲畿内﹐餘四十八﹐八州各有方千里者六。”{汉}{蔡邕}《独断》上:“京師﹐天子之畿内千里﹐象日月﹐日月躔次千里。”【2】指京城管辖的地区。《旧唐书·郭子仪传》:“又得{馬璘}牒﹐賊擬涉{渭}而南……若過畿内﹐則國人大恐﹐諸道易摇。”《旧唐书·高季辅传》:“今畿内數州﹐實惟邦本。”{宋}{叶適}《黄子耕墓志铭》:“廟學隘﹐首增修……然後畿内之公侯﹐{秦}{漢}之郡國﹐稱其制矣。”

  • 畿赤-汉语大词典

    畿赤

    【1】{唐}代京城所治之县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合称“畿赤”。{宋}因之。{宋}{范仲淹}《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真宗皇帝}思清天下之刑﹐命按{荆}{湖}諸州獄﹐還﹐乃刺舉畿赤﹐制權右﹑振綱目也。”《宋史·王安礼传》:“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前滯訟不得其情﹐及具按而未論者幾萬人﹐{安禮}剖決﹐未三月﹐三獄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繫皆空。”{唐}{白居易}《大官乏人策》:“臣伏見……御史遺補郎官之器﹐選於祕著校正畿赤簿尉。”

  • 畿官-汉语大词典

    畿官

    【1】京畿官员。{唐}{白居易}《大官乏人策》:“頃者﹐有司懲趨競之流﹐塞儌倖之路;俾進士非科第者﹐不授校正;校正欠資考者﹐不署畿官。”

  • 畿封-汉语大词典

    畿封

    【1】谓在王畿的四周聚土为界。《周礼·地官·封人》:“封人掌詔王之社壝﹐爲畿封而樹之。”{郑玄}注:“畿上有封﹐若今時界矣。”{贾公彦}疏:“謂王之國外四面五百里各置畿限﹐畿上皆爲溝塹﹐其土在外而爲封。”{孙诒让}正义:“《大司徒》注云:‘千里曰畿。封﹐起土界也。’”【2】指京畿的疆界。《宋书·索虏传论》:“至于{晉}始﹐姦黠漸著﹐密邇畿封﹐窺候疆埸。”{南朝} {陈}{张正见}《和诸葛览从军游》:“治兵耀武節﹐縱獵駭畿封。”

  • 畿輔-汉语大词典

    畿輔

    【1】京都附近的地方。畿,京畿;辅,三辅。{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彗星》:“戚畹嬖倖﹐遍居畿輔﹐借應奉之名﹐肆誅剥之虐。”《明史·英宗前纪》:“〔{正統}元年正月〕庚寅﹐發禁軍三萬人屯田畿輔。”《南齐书·王融传》:“若來之以文德﹐賜之以副書﹐{漢}家軌儀﹐重臨畿輔﹐司隸傳節﹐復入{關}{河}。”{严复}《原强》:“使曩者■議不成﹐則畿輔戒嚴﹐亦意中事耳。”

  • 畿邑-汉语大词典

    畿邑

    【1】京城管辖的县。《新唐书·柳浑传》:“帝嘗親擇吏宰畿邑﹐而政有狀﹐召宰相語﹐皆賀帝得人﹐{渾}獨不賀﹐曰:‘此特{京兆}尹職耳。陛下當擇臣輩以輔聖德﹐臣當選{京兆}尹承大化﹐尹當求令長親細事。代尹擇令﹐非陛下所宜。’”

  • 畿夏-汉语大词典

    畿夏

    【1】古指以京畿为中心的我国中原地区。《後汉书·朱浮传》:“舊事﹐策試博士﹐必廣求詳選﹐爰自畿夏﹐延及四方。”{李贤}注:“畿﹐王畿;夏﹐華夏也。”

  • 畿畎-汉语大词典

    畿畎

    【1】京城郊外的田地。{南朝} {齐}{王融}《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至於層山絶澗﹐還帶畿畎﹐膏田沃野﹐亘望廡躔﹐信可以招往隱淪﹐栖集勝寄。”

  • 畿限-汉语大词典

    畿限

    【1】王畿的界限。《周礼·地官·封人》“爲畿封而樹之”{唐}{贾公彦}疏:“謂王之國外四面五百里各置畿限﹐畿上皆爲溝塹﹐其土在外而爲封﹐又樹木而爲阻固。”

  • 畿略-汉语大词典

    畿略

    【1】疆域。{汉}{班固}《窦车骑北征颂》:“文武炳其並隆﹐威德兼而兩信﹐清乾鈞之攸冒﹐拓畿略之所順。”

  • 畿甸-汉语大词典

    畿甸

    【1】泛指京城郊外的地方。《清史稿·圣祖纪二》:“〔{康熙}三十一年二月〕丁亥﹐上巡幸畿甸。”《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在{周}之衰……鉦鼙震於閫宇﹐鋒鏑流乎絳闕﹐然禍止畿甸﹐害不覃及。”{刘良}注:“畿甸﹐近國也。”《旧唐书·郭子仪传》:“又得{馬璘}牒﹐賊擬涉{渭}而南。臣若堅壁﹐恐犯畿甸。”【2】指京城地区。《周书·萧詧传》:“昔方千而畿甸﹐今七里而磐縈。”{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天子神聖﹐威武慈仁﹐子養億兆人庶﹐無有親疎遠邇﹐雖在萬里之外﹐{嶺}海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間﹐輦轂之下。”{明}{何景明}《入京篇》:“軒車若水流﹐宫闕似雲浮。畿甸一千里﹐山河十二州。”

  • 畿伯-汉语大词典

    畿伯

    【1】古官名。《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畿伯下大夫{長安}{來和}嘗謂{堅}曰:‘公眼如曙星﹐無所不照﹐當王有天下﹐願忍誅殺。’”{胡三省}注:“畿伯﹐{周}置﹐屬大司徒。{杜佑}曰:‘{周}地官之屬﹐每方畿伯﹐中大夫也;每縣小畿伯﹐則下大夫。’”《周书·萧圆肃传》:“{保定}三年﹐除畿伯中大夫。五年﹐拜{咸陽郡}守。”《北史·赵文表传》:“累遷左金紫光禄大夫。{保安}五年﹐授畿伯下大夫。”

  • 畿嶽-汉语大词典

    畿嶽

    【1】指天下。嶽,泛指五岳。{唐}{王晙}《贺拜南郊表》:“伏以長至陽升﹐用書雲物﹐元穹有事﹐祐福無窮﹐畿嶽會同﹐卉木咸悦。”

  • 畿輦-汉语大词典

    畿輦

    【1】京城地区。辇,天子的车,借指京城。{南朝} {陈}{沈炯}《陈情表》:“臣之屢披丹款﹐頻冒宸鑒﹐非欲苟違朝廷﹐遠離畿輦。”

  • 皇畿-汉语大词典

    皇畿

    【1】旧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鎮撫皇畿﹐翼亮帝室。”

  • 蠻畿-汉语大词典

    蠻畿

    亦作“[蠻圻]”【1】古代九畿之一。又称蛮服。《周礼·夏官·大司马》:“方千里曰國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衛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畿。”{郑玄}注:“畿猶限也﹐自王城以外五千里爲界﹐有分限者九。”{贾公彦}疏:“蠻者﹐縻也。以近夷狄﹐縻繫之政教……自此以外﹐是夷狄之諸侯。”《国语·周语上》“蠻夷要服”{三国}{吴}{韦昭}注:“蠻﹐蠻圻。夷﹐夷圻也。《周禮》衛圻之外曰蠻圻﹐去王城三千五百里﹐九州之界也。”

  • 華山畿-汉语大词典

    華山畿

    【1】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南朝}{宋少帝}时, {南徐}一士子, 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 悦之无因, 遂感心疾而死。及葬日, 车过{华山}, 比至女门, 牛不肯前, 打拍不动。女乃妆点沐浴而出, 歌曰:“{華山畿}, 君既爲儂死, 獨活爲誰施? 歡若見憐時, 棺木爲儂開。迄踬\声开, 女纵身入棺而死, 乃合葬, 名为“神女冢”。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华山畿》引《古今乐录》。

  • 蕃畿-汉语大词典

    蕃畿

    【1】古代指最远的地方。蕃, 通“藩”。《周礼·夏官·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方千里曰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畿。”

  • 赤畿-汉语大词典

    赤畿

    【1】即畿县, 也称次赤县。{唐}代县分七等, 畿县比京都所治的赤县次一等。《旧唐书·德宗纪上》:“癸丑﹐詔以{梁州}爲{興元府}﹐{南鄭縣}爲赤畿。”按﹐{宋}{王溥}《唐会要·州县分望道》:“新升次赤縣:{江陵府}{江陵縣}﹐{貞元}元年九月升爲畿縣。{興元府}{南鄭縣}﹐{興元}元年六月升。”

  • 邦畿-汉语大词典

    邦畿

    【1】王城及其所属周围千里的地域。{唐}{元稹}《王沂河南府永宁县令等制》:“命汝好爵﹐時予加恩﹐勉字邦畿﹐無虐黎獻。”《隶释·汉竹邑侯相张寿碑》:“緩薄賦﹐牧邦畿﹐棃烝殷﹐四荒饑。”{清}{唐甄}《潜书·卿牧》:“近自邦畿﹐至于海隅﹐苦樂豐饑﹐其長不敢以聞。”《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維民所止。”{毛}传:“畿﹐疆也。”{郑玄}笺:“王畿千里之内﹐其民居安﹐乃後兆域正天下之經界﹐言其爲政自内及外。”【2】借指国家。{明}{梁辰鱼}《浣纱记·寄子》:“側聞{吴國}召戎衣﹐何日裏静邦畿?”{清}{俞蛟}《梦厂杂著·春明丛说序》:“邦畿地曠﹐薄海朝宗﹐不乏畸人﹐爰多軼事。”

  • 郊畿-汉语大词典

    郊畿

    【1】泛指郊外。{晋}{潘岳}《金谷集作诗》:“何以叙離思﹐攜手遊郊畿。”{唐}{李峤}《宣州大云寺碑》:“山川磊落﹐郊畿枕端委之鄉;島嶼憑隆﹐煙霧合朝宗之浦。”【2】京城郊外王畿之地。{晋}{袁宏}《後汉纪·和帝纪论》:“故郊畿固而九服寧﹐中國實而四夷賓。”{明}{谢肇淛}《秋日邀龙君御同锺伯敬林茂之赋诗》:“君今赴{河}{湟}﹐戎馬生郊畿。”{唐}{李商隐}《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诗:“{信陵亭}館接郊畿﹐幽象遥通{晉水祠}。”

  • 都畿-汉语大词典

    都畿

    【1】京都及其周围地区。{唐}{白居易}《议罢漕运可否策》:“然都畿所理征賦不充﹐故歲漕{山}東穀四百萬斛﹐用給京師。”《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唐}室多故﹐東方諸鎮﹐兵接都畿﹐公當歸相天子﹐静中原以固根本。”{晋}{皇甫谧}《<三都赋>序》:“而却爲{魏}主述其都畿弘敞豐麗﹐奄有諸華之意。”【2】{唐}道名。辖今{河南省}西部。《新唐书·地理志一》:“{開元}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爲東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置十五採訪使。”{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唐》:“{明皇}增飾舊章﹐分十五道﹐曰{京畿}﹐曰{都畿}……曰{嶺南}。”原注:“{都畿}﹐治{東都}﹐{河南}{陝}﹑{汝}﹑{鄭}﹑{懷}等州屬焉﹐分{河南}道置。”

  • 近畿-汉语大词典

    近畿

    【1】谓京城附近地区。{南朝} {梁}{江淹}《萧太尉子侄为领军江州兖州豫州淮南黄门谢启》:“兄子臣{鸞}﹐忝守近畿。”{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四)》:“申饬的口气还缓和﹐但点了近畿北五省﹐及书肆最多之{江}{浙}地方。”{宋}{曾巩}《福州上执政书》:“或還之闕下﹐或處以閑曹﹐或引之近畿﹐屬以一郡﹐使得諧其就養之心﹐慰其高年之母。”

  • 遐畿-汉语大词典

    遐畿

    【1】远离王畿的地方。《宋书·夷蛮传·倭国》:“王道融泰﹐廓土遐畿﹐累葉朝宗﹐不愆于歲。”{汉}{刘向}《列仙传·桂父》:“偉哉{桂父}﹐挺直遐畿。”{晋}{陆云}《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威和咸振﹐澤被遐畿。”

  • 采畿-汉语大词典

    采畿

    亦作“[采圻]”【1】古代“九畿”之一。《周礼·夏官·大司马》:“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郑玄}注:“畿﹐猶限也。”{贾公彦}疏:“采者﹐采取美物以共天子。”《国语·周语上》“侯衞賓服”{三国}{吴}{韦昭}注:“言自侯圻至衞圻﹐其間凡五圻(侯﹑甸﹑男﹑采﹑衞)……男圻之外曰采圻。”

  • 鎮畿-汉语大词典

    鎮畿

    【1】{周}代九畿之一。以王畿为中心﹐自内而外﹐每五百里为一畿。镇畿为第八畿。《周礼·夏官·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又其(夷畿)外五百里曰鎮畿。”{贾公彦}疏:“云鎮者﹐蓋中國稍遠﹐理須鎮守。”

  • 門畿-汉语大词典

    門畿

    【1】门槛。{唐}{韩愈}《谴疟鬼》诗:“清波爲裳衣﹐白石爲門畿。”

  • 關畿-汉语大词典

    關畿

    【1】犹京畿。《魏书·任城王澄传》:“脱暴勃忽起﹐振動關畿﹐四府羸卒﹐何以防擬。”{唐}{白居易}《复府兵置屯田策》:“况今關畿之内﹐鎮壘相望﹐皆仰給於縣官﹐且無用於戰伐。”《新唐书·路嗣恭传》:“時關畿用兵﹐使人係道﹐{嗣恭}儲具有素﹐而民不擾。”

  • 麥畿-汉语大词典

    麥畿

    【1】一望无际的麦地。方千里叫畿。{南朝}{梁简文帝}《雉朝飞操》:“晨光照麥畿﹐平野度春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