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鹽

鹽(鹽)是什么意思

  • 井鹽-汉语大词典

    井鹽

    【1】食盐的一种。从盐井汲取盐卤,设灶煎制而成。《史记·货殖列传》“{猗頓}用盬鹽起”{唐}{张守节}正义:“{鹽州}和{烏池}﹐猶出三色鹽﹐有井鹽﹑畦鹽﹑花鹽。”{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蜀}食井鹽﹐如仙井{大寧}猶是大穴﹐若{榮州}則井絶小﹐僅容一竹筒﹐真海眼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成都}和{梓}﹑{利}﹑{夔州}﹐凿井取卤﹐煎煮﹐称煮井﹐盐叫井盐。”

  • 五鹽-汉语大词典

    五鹽

    【1】五色盐。{南朝} {陈}{徐陵}《长干寺众食碑》:“加以五鹽具足﹐七菜芳軟。”{吴兆宜}注引《海录碎事》:“五色鹽出{安息國}。”

  • 川鹽-汉语大词典

    川鹽

    【1】{四川}产的井盐。

  • 傘子鹽-汉语大词典

    傘子鹽

    【1】{四川}井盐名。其形如伞,故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物异》:“{胊縣}鹽井﹐有鹽方寸﹐中央隆起如張傘﹐名曰傘子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傘子鹽﹐生於井。”

  • 并鹽-汉语大词典

    并鹽

    【1】{山西省}北部所产土盐﹐古称并盐﹐一名河东盐。

  • 真鹽-汉语大词典

    真鹽

    【1】指石盐。《南史·夷貊传上》:“〔{中天竺國}〕臨大江﹐名{新陶}﹐源出{崑崙}。分爲五江﹐總名{恒水}。其水甘美﹐下有真鹽﹐色正白如水精。”

  • 光明鹽-汉语大词典

    光明鹽

    【1】即岩盐。纯净者无色透明,故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一·石盐》〔集解〕引{苏颂}曰:“今{階州}出一種石鹽﹐生山石中﹐不由煎煉﹐自然成鹽﹐色甚明瑩﹐彼人甚貴之﹐云即光明鹽也。”{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作咸》:“凡産鹽最不一:海﹑池﹑井﹑土﹑崖﹑砂石﹐略分六種﹐而東夷樹葉﹐西戎光明不與焉。”

  • 印鹽-汉语大词典

    印鹽

    【1】一种呈方形结晶的食盐。盐粒较大。{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常满盐花盐》:“造花鹽印鹽法……久不接取﹐即成印鹽﹐大如豆﹐正四方﹐千百相似。”{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集解〕引{苏恭}曰:“大鹽即{河東}印鹽也﹐人之常食者﹐形粗于食鹽。”{清}{顾炎武}《自大同至西口》诗之四:“印鹽和菜滑﹐挏乳入茶凝。”

  • 卵鹽-汉语大词典

    卵鹽

    【1】大盐块。《礼记·内则》:“醢醬﹑桃諸﹑梅諸﹑卵鹽。”{郑玄}注:“卵鹽﹐大鹽也。”{孔颖达}疏:“以其鹽形似鳥卵﹐故云大鹽也。”

  • 刮骨鹽-汉语大词典

    刮骨鹽

    【1】曲调名。盐犹“引”。{唐}{权德舆}《杂兴》诗之五:“含羞斂態勸君住﹐更奏新聲刮骨鹽。”

  • 刻畫無鹽-汉语大词典

    刻畫無鹽

    【1】《晋书·周顗传》:“{庾亮}嘗謂{顗}曰:‘諸人咸以君方{樂廣}。’{顗}曰:‘何乃刻畫{無鹽},唐突{西施}也。’”亦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无盐},{齐国}丑妇;{西施},{越国}美女。谓以丑比美,比拟不伦不类。{宋}{陈亮}《桂枝香》词:“做數珠見﹐刻畫{毋}(無){鹽}唐突。”{清}{恽敬}《与李汀州书》:“{敬}前書可謂刻畫{無鹽}﹐唐突{西子}矣。”

  • 大鹽-汉语大词典

    大鹽

    【1】今指用海水熬制或晒制的盐。【2】称{山西}{解池}所产之盐。{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集解〕引{苏颂}曰:“大鹽生{河}東池澤﹐粗于末鹽﹐即今{解}鹽也。”

  • 小鹽-汉语大词典

    小鹽

    【1】即硝盐。用碱土﹑硝土做原料﹐用水溶解所含盐分﹐过滤后熬成的小粒盐。《元史·奸臣传·阿合马》:“{太原}民煮小鹽﹐越境販賣﹐民貪其價廉﹐競買食之。”

  • 吴鹽-汉语大词典

    吴鹽

    【1】{吴}地所产的盐。以洁白著称。为四方所食。{唐肃宗}时,盐铁铸钱使{第五琦}于两{淮}所煮盐以洁白著名,后亦称两{淮}生产的盐为{吴}盐。{唐}{李白}《梁园吟》:“玉盤楊梅爲君設﹐{吴}鹽如花皎白雪。”{宋}{周邦彦}《少年游·商调》词:“{并}刀如水﹐{吴}鹽勝雪﹐纖手破新橙。”{清}{陈维崧}《满江红·江村夏咏》词之一:“籬笋細醃红縷豉﹐{吴}鹽小下銀絲鯽。”【2】喻白发。{清}{陈维崧}《贺新郎·秋夜呈芝麓先生》词:“我在京華淪落久﹐恨{吴}鹽只點愁人髮。”{清}{黄景仁}《发颍州》诗:“預恐清鏡裏﹐兩鬢堆{吴}鹽。”

  • 啑鹽指-汉语大词典

    啑鹽指

    【1】食指的俗名。《左传·宣公四年》“{子公}之食指動”{孔颖达}疏引{汉}{服虔}云:“〔食指〕俗所謂啑鹽指也。”

  • 嘶鹽-汉语大词典

    嘶鹽

    【1】语本{汉}{贾谊}《吊屈原赋》:“驥垂兩耳,服鹽車兮。”谓骏马面对盐车悲鸣。喻贤才屈居贱役。{明}{徐渭}《赋得风入四蹄轻》之四:“帶烙成駢死﹐嘶鹽了此生。{孫陽}何處是﹐淚盡{太行}程。”

  • 常平鹽-汉语大词典

    常平鹽

    【1】{唐}盐铁使{刘晏}仿常平仓制,在距离产区较远地方运储食盐,当商绝盐贵时,用平价出售,以稳定盐价,称为“常平鹽”。后代亦有仿行。《新唐书·食货志四》:“{江}{嶺}去鹽遠者﹐有常平鹽﹐每商人不至﹐則減價以民﹐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貴。”

  • 崖鹽-汉语大词典

    崖鹽

    【1】食盐的一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鹽品甚多……{階}﹑{成}﹑{鳳州}所出﹐皆崖鹽也﹐生於土崖之間﹐狀如白礬。”

  • 巖鹽-汉语大词典

    巖鹽

    【1】地壳中沉积成层的盐,由古代海水或湖水干涸后形成。也叫矿盐。

  • 行鹽-汉语大词典

    行鹽

    【1】运销食盐。{清}{顾炎武} 《日知录·行盐》:“余少居{崑山}﹑{常熟}之間﹐爲兩{浙}行鹽地﹐而民間多販{淮}鹽。”{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盐课》:“州縣之有鹽課者﹐乃商人認地行鹽。”

  • 形鹽-汉语大词典

    形鹽

    【1】特制成虎形的盐。供祭祀用。《周礼·天官·笾人》:“朝事之籩﹐其實麷﹑蕡﹑白﹑黑﹑形鹽﹐膴﹑鮑﹑魚﹑鱐。”{郑玄}注:“形鹽﹐鹽之似虎者。”《左传·僖公三十年》:“王使{周公閲}來聘﹐饗有昌歜﹑白﹑黑﹑形鹽。”{杜预}注:“形鹽﹐鹽形象虎。”{唐}{陈至}《荐冰》诗:“形鹽非近進﹐玉豆爲潛英。”

  • 官鹽-汉语大词典

    官鹽

    【1】旧时凡由官府生产经销或向官府纳税后销售的食盐均称官盐。{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平叔}請令州府差人自官鹽﹐收實估匹段﹐省司準舊例支用﹐自然獲利一倍已上者。”{唐}{杜甫}《盐井》诗:“鹵中草木白﹐青者官鹽烟。”

  • 引鹽-汉语大词典

    引鹽

    【1】即官盐。按引法规定运销的食盐。{明}{清}制:以盐若干斤为一引,每引纳税若干。引与税的轻重,各地不同。已按引纳税的引盐为官盐,未纳税的为私盐。{明}{唐顺之}《周襄敏公传》:“中官以迎佛﹐以織造﹐濫討引鹽﹐暴横道路。”《清会典事例·户部·盐法》:“二十二年奏准﹐{長蘆}引鹽﹐每斤加價二文。”

  • 姦鹽-汉语大词典

    姦鹽

    【1】私盐。{宋}{沈括}《梦溪笔谈·权智》:“淤澱不至處﹐悉是斥鹵﹐不可種藝。異日惟是聚集遊民﹐刮鹹煮鹽﹐頗干鹽禁﹐時爲寇盜;自爲瀦濼﹐姦鹽遂少。”

  • 玉華鹽-汉语大词典

    玉華鹽

    【1】岩盐的一种。以其洁白晶莹,故名。{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志怪》:“{白鹽山}﹐山峯洞澈﹐有如水精﹐及其映日﹐光似琥珀。胡人和之以供國﹐名爲君王鹽﹐亦名玉華鹽。”

  • 桃花鹽-汉语大词典

    桃花鹽

    【1】盐的一种。色如桃花,俗名红盐。产于{甘肃}{张掖}。{宋}{顾文荐}《负暄杂录·盐》:“{琴湖池}中有桃花鹽﹐色如桃花。”{唐}{段公路}《北户录·红盐》:“{鄭公虔}云:‘{琴湖池}桃花鹽﹐色如桃花﹐隨月盈縮﹐在{張掖}西北。’”

  • 木鹽-汉语大词典

    木鹽

    【1】干燥时泌盐植物树叶上出现一层盐霜,可以刮取下来食用,谓之木盐。也叫树叶盐。或谓其地水气咸,凝盐生树上。{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食盐》:“木鹽生於樹。”【2】果实名。盐麸子的别名。《通志·昆虫草木二》:“鹽麩子曰叛奴鹽……其實秋熟爲穗﹐著粒如小豆﹐其上有鹽如雪﹐可以調羹。戎人亦用此﹐謂之木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四·盐麸子》〔集解〕引{陈藏器}曰:“{吴}人謂之鹽麩﹐戎人謂之木鹽。”

  • 末鹽-汉语大词典

    末鹽

    【1】细末状的盐。《宋史·食货志下三》:“鹽之類有二:引池而成者曰顆鹽﹐《周官》所謂盬鹽也;海﹑井﹑鹻而成者﹐曰末鹽﹐《周官》所謂散鹽也。”﹐同“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散鹽﹐即末鹽﹐出於海及井﹐并煮鹻而成者﹐其鹽皆散末也。”{宋}{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鹽之品種甚多……今公私通行者四種:一者末鹽﹐海鹽也。”

  • 柴米油鹽醬醋茶-汉语大词典

    柴米油鹽醬醋茶

    【1】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俗称开门七件事。{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芙蓉》1980年第1期:“山里哪样不好?有饭吃﹐有柴烧﹐种了棉花可以织布﹐柴米油盐醬醋茶﹐只差一包盐。”{宋}{吴自牧}《梦粱录·鲞铺》:“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

  • 梅鹽-汉语大词典

    梅鹽

    【1】梅子与盐。调味品。语出《书·说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孔}传:“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唐}{韩愈}《苦寒》诗:“褰旒去耳纊﹐調和進梅鹽。賢能日登御﹐黜彼傲與憸。”

  • 椒鹽-汉语大词典

    椒鹽

    【1】把焙过的花椒和盐轧碎制成的调味品。{鲁迅}《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这大苦痛﹐便是社会的可怜的椒盐﹐和战士孤儿等辈一同﹐给无聊的社会一些味道﹐使他们无聊地持续下去。”{唐}{寒山}《诗》之二〇六:“蒸豚揾蒜醬﹐炙鴨點椒鹽。”《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煩你買一百錢熬肉﹐多討椒鹽﹐買五十錢蒸餅﹐剩五十錢﹐與你買碗酒吃。”

  • 榷鹽法-汉语大词典

    榷鹽法

    【1】{唐}代中叶对盐就场专卖(官收官卖)的制度。{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时盐铁使{刘晏}继续推行。其主要内容: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向盐户统购盐,加价出售。后再将盐税加入卖与商人。听其运销。产盐区较远地区又设常平盐予以调济。{刘晏}诛后,这种制度逐渐废弛。参阅《新唐书.食货志四》。

  • 榷鹽-汉语大词典

    榷鹽

    【1】原指{汉武帝}时官府垄断食盐产销的政策。后世亦指把盐税并入盐价来征收的措施。{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國家榷鹽﹐與商人﹐商人納榷﹐與百姓﹐則是天下百姓無貧富貴賤皆已輸錢於官矣。”

  • 狄鹽-汉语大词典

    狄鹽

    【1】硇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硇砂》。

  • 戎鹽-汉语大词典

    戎鹽

    【1】即岩盐。因产于{戎}地,故名。《周礼·天官·盐人》“王之膳羞﹐共飴鹽”{汉}{郑玄}注:“飴鹽﹐鹽之恬者﹐今戎鹽有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五·戎盐》:“《本草·戎鹽》云:醫方但用青鹽﹐而不用紅鹽﹐不知二鹽皆名戎鹽也。所謂南海﹑北海者﹐指西海之南北而言﹐非炎方之南海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五·戎盐》〔集解〕引{陶弘景}曰:“今戎鹽﹐虜中甚有﹐從{涼州}來﹐亦從{敦煌}來。其形作塊片﹐或如鷄鴨卵﹐或如菱米﹐色紫白﹐味不甚鹹。”{清}{姚鼐}《闻禹卿以书名上达因寄》诗:“家作道民輸斗米﹐身惟服食戎鹽。”

  • 成鹽-汉语大词典

    成鹽

    【1】纯盐。《管子·轻重甲》:“十月始正﹐至於正月﹐成鹽三萬六千鍾。”{马非百}新诠:“‘成鹽’上脱‘得’字……成即《禮記·檀弓》‘竹不成用’之成﹐注云:‘成﹐猶善也。’謂善鹽善金﹐猶言純鹽純金。”

  • 正鹽-汉语大词典

    正鹽

    【1】{宋}制,场盐例由官收,各有定额,凡额内的盐谓之正盐,与额外之“浮鹽”相对。《宋史·食货志下四》:“環海之湄﹐有亭户﹐有鍋户﹐有正鹽﹐有浮鹽﹐正鹽出於亭户﹐歸之公上者也;浮鹽出於鍋户﹐鬻之商販者也。”

  • 散鹽-汉语大词典

    散鹽

    【1】末盐。一种用海水煮成的粉状盐。《周礼·天官·盐人》:“祭祀﹐共其苦鹽﹑散鹽。”{郑玄}注:“散鹽﹐鬻水爲鹽。”{贾公彦}疏:“散鹽﹐煮水爲之﹐出於{東海}。”《宋史·食货志下三》:“鹽之類有二:引池而成者﹐曰顆鹽﹐《周官》所謂盬鹽也;鬻海﹑鬻井﹑鬻鹻而成者﹐曰末鹽﹐《周官》所謂散鹽也。”

  • 散鹽-汉语大词典

    散鹽

    【1】撒盐。《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又嘗内集,俄而雪驟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安}大悦。”后以“散鹽”喻飞雪。{前蜀}{韦庄}《冬日长安感志》诗:“閑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華詠散鹽。”

  • 水精鹽-汉语大词典

    水精鹽

    亦作“[水晶鹽]”【1】一种晶莹明澈如水晶的盐。《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魏主}〕賜{浩}御縹醪十觚﹐水精鹽一兩。”{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一:“{環慶}之墟有鹽池﹐産鹽皆方塊﹐如骰子﹐色瑩然明徹﹐蓋即所謂水晶鹽也。”{唐}{李白}《题东溪公幽居》诗:“客到但知留一醉﹐盤中秖有水精鹽。”

  • 昔昔鹽-汉语大词典

    昔昔鹽

    【1】乐府曲辞名。始见于{隋}{薛道衡}。昔昔即夕夕。盐即引。《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一·昔昔盐》:“{隋}{薛吏部}有《昔昔鹽》﹐{唐}{趙嘏}廣之﹐爲二十章。”{宋}{洪迈}《容斋续笔·昔昔盐》:“{薛道衡}以‘空梁落燕泥’之句爲{隋煬帝}所嫉。考其詩名《昔昔鹽》﹐凡十韻……《樂苑》以爲羽調曲。”《随园诗话》卷七引{清}{周大枢}《咏雪》:“修髯繞作離離竹﹐妙句清于《昔昔鹽》。”

  • 水火相濟, 鹽梅相成-汉语大词典

    水火相濟, 鹽梅相成

    【1】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太公}{伯夷}〕念王室之如燬﹐固欲起而救亂﹐思冠冕之毁裂﹐又恐因而階亂﹐故水火相濟﹐鹽梅相成﹐各以一事自任。”《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濟﹐鹽梅相成﹐然後庶績咸熙﹐風雨交泰。”

  • 水晶鹽-汉语大词典

    水晶鹽

    【1】见“水精鹽”。

  • 水中著鹽-汉语大词典

    水中著鹽

    【1】喻不着痕迹。{清}{薛雪}《一瓢诗话》:“作詩用事﹐要如釋語:水中著鹽﹐飲水乃知。”{清}{施补华}《岘傭说诗》:“{劉長卿}《過賈誼宅》詩……上聯‘芳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疑爲空寫﹐不知‘人去’句即用《鵩賦》‘主人將去’﹐‘日斜’句即用‘庚子日斜’。可悟運典之妙﹐水中著鹽﹐如是如是。”

  • 汗血鹽車-汉语大词典

    汗血鹽車

    【1】骏马拉运盐的车子。“汗血”,骏马。语出《史记·大宛列传》;“鹽車”,语出《战国策·楚策四》:“ 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后以“汗血鹽車”喻人才埋没受屈。{宋}{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答之》词:“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

  • 池鹽-汉语大词典

    池鹽

    【1】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我国西北各地和{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出产很多。古时垦地为畦,引含盐分的池水沃之,称作种盐,水耗则盐成,即为池盐。《宋史·食货志下三》:“自{元昊}反﹐聚兵西鄙﹐並邊入中芻粟者寡。縣官急於兵食﹐調發不足﹐因聽入中芻粟……予券償以池鹽。”

  • 油鹽醬醋-汉语大词典

    油鹽醬醋

    【1】指琐碎庸俗。《天雨花》第一回:“我想女子之中﹐若通些文墨﹐必竟脱俗;就是不美﹐自有一種文雅可觀﹐料不是油鹽醬醋的惡氣。”【2】泛指烹调佐料。比喻另外添加的原来没有的内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景翼}便把{阿良}那節事寫信給{鴻甫}﹐信裏面總是加了些油鹽醬醋。”

  • 海鹽-汉语大词典

    海鹽

    【1】用海水晒成或熬成的食盐。{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五:“{河東}食土鹽﹐其餘皆食海鹽。”《史记·货殖列传》:“〔{吴}〕東有海鹽之饒﹐{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唐}{柳宗元}《岭南经略副使御史马君墓志》:“海鹽增筭﹐邦賦大減。”

  • 浮鹽-汉语大词典

    浮鹽

    【1】{宋}制,场盐例由官收,各有定额,额外所馀谓之“浮鹽”,与“正鹽”相对。《宋史·食货志下四》:“環海之湄﹐有亭户﹐有鍋户﹐有正鹽﹐有浮鹽﹐正鹽出於亭户﹐歸之公上者也;浮鹽出於鍋户﹐鬻之商販者也。”

  • 添鹽着醋-汉语大词典

    添鹽着醋

    【1】见“添油加醋”。

  • 淅淅鹽-汉语大词典

    淅淅鹽

    【1】即《昔昔盐》。乐府《近代曲》名。{隋}{薛道衡}作。“昔昔”是“夜夜”之意;“盐”是“曲”的别名。内容写女子怀念出征的丈夫。{唐}{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诗:“{華奴}歌《淅淅》﹐{媚子}舞卿卿。”自注:“歌者{華奴}﹐善歌《淅淅鹽》。”

  • 牽鹽-汉语大词典

    牽鹽

    【1】《战国策·楚策四》载:{汗明}向{春申君}讲述:有匹年老的骏马,“服鹽車而上{大行}”,结果是“蹄申膝折”,“白汗交流”,仍上不了山。{伯乐}见之,为它卸下车辕而哭,马亦“仰而鳴,聲達于天”。后遂以“牽鹽”喻怀才不遇。{唐}{李咸用}《投知》诗:“嘶風重訴牽鹽恥﹐{伯樂}何妨轉眼看。”{唐}{陆龟蒙}《记事》诗:“駿骨正牽鹽﹐玄文終覆醬。”

  • 撒鹽-汉语大词典

    撒鹽

    【1】喻降雪。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謝太傅}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唐}{元稹}《追封宋若华制》:“{班妃}‘裂素’之咏﹐{謝氏}‘撒鹽’之章。”{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時風雨猶未止﹐想上封正在撒鹽飛絮也。雪景之奇﹐于斯極矣。”【2】喻飘柳絮。{清}{汪如洋}《疏影·赋柳絮》词:“又惹他林下詩情﹐記起撒鹽庭院。”

  • 撮鹽入水-汉语大词典

    撮鹽入水

    【1】形容大而化之﹐什么都不在乎。{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誰不知老漢是不怕鬼的{張古}﹐俺的性兒撮鹽入水。”【2】形容立刻消灭干净。{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張驢兒}做怕科云]有鬼有鬼﹐撮鹽入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勅。”

  • 撮鹽入火-汉语大词典

    撮鹽入火

    【1】抓取盐入火﹐燃烧更烈。形容性情急躁﹐一触即发作。{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待去呵﹐小姐性兒撮鹽入火。”《水浒传》第十三回:“{梁中書}看時﹐不是别人﹐却是{大名府}留守司正牌軍{索超}﹐爲是他性急﹐撮鹽入火﹐爲國家面上只要争氣﹐當先厮殺﹐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鋒。”【2】形容增添怒气。《西游记》第五九回:“那{羅刹}聽見‘{孫悟空}’三字﹐便似撮鹽入火﹐火上澆油;骨都都紅生臉上﹐惡狠狠怒發心頭。”

  • 擬鹽-汉语大词典

    擬鹽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謝太傅}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后以“擬鹽”指咏雪。{唐}{韩愈}《喜雪献裴尚书》诗:“擬鹽吟舊句﹐授簡慕前規。”

  • 斥鹽-汉语大词典

    斥鹽

    【1】指井盐。{明}{沈德符}《野獲编·礼部二·解池神祠加号》:“{宋}鹽有四種……三曰斥鹽﹐則{川}{蜀}四路用之。”

  • 朝虀暮鹽-汉语大词典

    朝虀暮鹽

    【1】见“朝齏暮鹽”。

  • 朝齏暮鹽-汉语大词典

    朝齏暮鹽

    【1】早饭腌菜进食﹐晩餐蘸盐下饭。极言生活贫苦。{唐}{韩愈}《送穷文》:“太學四年﹐朝齏暮鹽﹐惟我保汝﹐人皆汝嫌。”亦作“[朝虀暮鹽]”。{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十:“{文康公}築室{泛金溪}上﹐闔門千指﹐朝虀暮鹽﹐未嘗敢以貧爲病。”{清}{钱谦益}《诰封安人熊母皮夫人墓志铭》:“{承德公}老于場屋﹐不事生産﹐朝虀暮鹽﹐黽勉有無﹐白首相莊﹐有雞鳴饁耕之德﹐此夫人之爲妻也。”

  • 族鹽-汉语大词典

    族鹽

    【1】古代乐曲的一种。{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麟德}已來﹐百姓飲酒唱歌﹐曲終而不盡者﹐號爲族鹽。”

  • 烏鹽角-汉语大词典

    烏鹽角

    【1】古乐曲名。{宋}{戴复古}有《乌盐角行》。{元}{陈舜道}《春日田园杂兴》诗之二:“村聲盪耳《烏鹽角》﹐社酒柔情玉練搥。”{明}{杨慎}《词品·乌盐角》:“曲名有《烏鹽角》。《江鄰幾襍志》云:‘始教坊家人市鹽﹐得一曲譜於角子中﹐翻之遂以名焉。’”

  • 煮鹽-汉语大词典

    煮鹽

    【1】熬干含盐分的水,提取食盐。《管子·轻重甲》:“北海之衆﹐無得聚庸而煮鹽。”《史记·平準书》:“敢私鑄鐵器煮鹽者﹐釱左趾。”《三国志·魏志·邓艾传》:“煮鹽興冶﹐爲軍農要用。”

  • 無鹽子-汉语大词典

    無鹽子

    【1】指丑妇。{唐}{李白}《效古》诗之二:“寄語無鹽子﹐如君何足珍。”

  • 無鹽女-汉语大词典

    無鹽女

    【1】见“無鹽”。

  • 無鹽-汉语大词典

    無鹽

    【1】缺盐。《管子·地数》:“惡食無鹽則腫﹐守圉之本﹐其用鹽獨重。”{宋}{苏轼}《山村五绝》之三:“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鹽。”【2】亦称“[無鹽女]”。即{战国}时{齐宣王}后{钟离春}。因是{无盐}人,故名。为人有德而貌丑。后常用为丑女的代称。{汉}{刘向}《列女传·齐锺离春》:“{鍾離春}者﹐{齊}{無鹽}邑之女﹐{宣王}之正后也。其爲人極醜無雙﹐臼頭深目﹐長指大節﹐卬鼻結喉﹐肥項少髮。”{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鍾離春}者﹐{齊}婦人也﹐極醜無雙﹐號曰{無鹽女}。”{晋}{葛洪}《抱朴子·论仙》:“不可以{無鹽}{宿瘤}之醜﹐而謂在昔無{南威}{西施}之美。”{唐}{李白}《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醜者妍﹐{無鹽}翻在深宫裏。”{郭沫若}《王昭君》第一幕:“只因{王待诏}没有贿赂给我父亲﹐所以他便故意把她画成了{无盐}一样。”【3】指貌丑而有贤德的妇女。{元}{杨暹}《西游记》第十八出:“把{西子}比{無鹽}﹐那裏有佳人將四德兼?”【4】古地名。{战国}时为{齐}邑,{汉}置县,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北齐}时废。《史记·项羽本纪》:“〔{宋義}〕乃遣其子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後汉书·郡国志三》:“{東平國}……{無鹽}﹐本{宿國}﹐{任}姓﹐有{章城}。”【5】复姓。《史记·货殖列传》有{无盐氏}。

  • 煉鹽-汉语大词典

    煉鹽

    【1】谓从海水中提炼盐。{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下:“蓋自{岱山}及二{天富}﹐皆取海水煉鹽﹐所謂熬波也。”

  • 煎鹽-汉语大词典

    煎鹽

    【1】煮盐。《旧唐书·文宗纪上》:“{京兆府}{奉先縣}界鹵池側近百姓﹐取水柏柴燒灰煎鹽﹐每一石灰得鹽一十二斤一兩﹐亂法甚於鹹土﹐請行禁絶。”《礼记·郊特牲》:“醯醢之美﹐而煎鹽之尚﹐貴天産也。”

  • 熬鹽-汉语大词典

    熬鹽

    【1】提炼盐。{宋}{梅尧臣}《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诗:“{壺頭山}下俗﹐{巴}婦曲中聽﹐汲井熬鹽白﹐燒田種穀青。”

  • 斗子鹽-汉语大词典

    斗子鹽

    【1】{山西省}盐池出产的天然盐。

  • 毋鹽-汉语大词典

    毋鹽

    【1】复姓。{汉}有{毋盐氏}。见《汉书·货殖传》。一本作“無鹽”。

  • 票鹽-汉语大词典

    票鹽

    【1】{明}{清}部分地区实行票法时,商贩缴纳盐税后凭政府发给的凭证运销的食盐。{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又有人焉﹐曰綱鹽﹐曷變行票鹽乎?省改捆﹐省按費﹐省私耗﹐省守候﹐省加派﹐省緩納。”{清}{梅曾亮}《黄个园传》:“及{道光}時改鹽政﹐{淮北}改票鹽﹐而商總權絀。”

  • 石鹽-汉语大词典

    石鹽

    【1】即岩盐。也称矿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水甘﹐故曰{甘水}﹐有石鹽﹐白如水精﹐大段則破而用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四·光明盐》:“石鹽有山産﹑水産二種﹐山産者即厓鹽也……水産者生池底。”《周礼·天官·盐人》“王之膳羞共飴鹽”{唐}{陆德明}释文:“即石鹽是也。”

  • 石鹽木-汉语大词典

    石鹽木

    【1】木名。产南方,坚实经久,不易为虫蛀蚀。{宋}{苏轼}《西新桥》诗:“千年誰在者﹐鐵柱{羅浮}西。獨有石鹽木﹐白蟻不敢躋。”{宋}{苏轼}《两桥》诗引:“{棲禪院}僧{希固}築進兩岸﹐爲飛樓九間﹐盡用石鹽木﹐堅若鐵石。”{宋}{陆游}《入蜀记》卷一:“有提舉茶鹽{石端義}者﹐性殘忍﹐每捕官吏繫獄﹐輒以石鹽木枷枷之﹐蓋木之至堅重者。每曰:‘木名石鹽﹐天生此爲我用也。’”

  • 砂鹽-汉语大词典

    砂鹽

    【1】像砂一样的盐。《元典章·户部八·禁治砂盐》:“全憑日色曬曝成鹽﹐色與浄砂無異﹐名曰砂鹽。”

  • 碱式鹽-汉语大词典

    碱式鹽

    【1】含有氢氧根的盐。如碱式碳酸铜等即是。

  • 畦鹽-汉语大词典

    畦鹽

    【1】盐池中提取的盐。《史记·货殖列传》“{猗頓}用盬鹽起”{唐}{张守节}正义:“{河東}鹽池是畦鹽。作‘畦’﹐若種韭一畦。天雨下﹐池中鹹淡得均﹐即畎池中水上畔中﹐深一尺許坑﹐日暴之五六日則成﹐鹽若白礬石﹐大小如雙陸及棊﹐則呼爲畦鹽。”

  • 生鹽-汉语大词典

    生鹽

    【1】出产盐。{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作咸》:“凡西省{階}{鳳}等州邑﹐海井交窮﹐其巖穴自生鹽﹐色如紅土﹐恣人刮取﹐不假煎煉。”【2】未经精制的盐。{元}{袁桷}《客舍书事》诗之三:“屋隨冰上下﹐山趁雪高低。乾酪瓶争挈﹐生鹽斗可提。”【3】即岩盐。{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五·光明盐》:“石鹽有山産﹑水産二種。山産者即厓鹽也﹐一名生鹽﹐生山厓之間﹐狀如白礬。”

  • 盬鹽-汉语大词典

    盬鹽

    【1】池盐。《汉书·货殖传》:“{猗頓}用盬鹽起﹐{邯鄲}{郭縱}以鑄冶成業。”{颜师古}注:“{猗頓}﹐{魯}之窮士也。盬﹐鹽池也。於盬造鹽﹐故曰盬鹽。”《隋书·食货志》:“掌鹽掌四鹽之政令……二曰盬鹽﹐引池以化之。”

  • 鹽-汉语大词典

    “[盐]”的繁体字。《廣韻》以贍切,去豔,以。【1】古乐曲名。《古今词话·词品》下引{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大曲有艷,有趨,有亂,鹽在曲前,趨與亂在曲後。”{清}{方以智}《通雅·乐曲》:“《丹鉛餘録》曰:‘鹽,曲之别名也。’{智}按,《禮》曰:‘鹽諸利’,與豔同。謂如吟﹑行﹑曲﹑引之類,正是曲前之豔。但歌此曲,不定爲曲前曲中,直如九宫譜之所謂慢詞也。{唐}{宋}以來直作鹽,或以炎呼之。蓋鹽既與豔通,則豔亦有平聲矣。”{宋}{洪迈}《容斋续笔·昔昔盐》:“{薛道衡}以‘空梁落燕泥’之句爲{隋煬帝}所嫉。考其詩名《昔昔鹽》,凡十韻……{唐}{趙嘏}廣之爲二十章,其《燕泥》一章云:‘春至今朝燕,花時伴獨啼。飛斜珠箔隔,語近畫梁低。帷卷閒窺户,牀空暗落泥。誰能長對此,雙去復雙栖。’《樂苑》以爲羽調曲。《玄怪録》載‘{籧篨三娘}工唱《阿鵲鹽》’,又有《突厥鹽》﹑《黄帝鹽》﹑《白鴿鹽》﹑《神雀鹽》﹑《疏勒鹽》﹑《滿座鹽》﹑《歸國鹽》。{唐}詩‘媚賴{吴}娘唱是鹽’,‘更奏新聲《刮骨鹽》’。然則歌詩謂之‘鹽’者,如吟﹑行﹑曲﹑引之類云。”{清}{洪昇}《长生殿·闻乐》:“一枕游仙,曲終聞鹽,付知音重翻檢。”【2】通“[艷]”。羨慕。《礼记·郊特牲》:“而流示之禽,而鹽諸利,以觀其不犯命也。”{郑玄}注:“鹽,讀爲艷。行田示之以禽,使歆艷之。”{孔颖达}疏:“鹽﹑艷聲相近。歆艷是愛欲之言。故讀從艷也。”【3】通“[艷]”。美好。{宋}{尤袤}《全唐诗话·施肩吾》:“或云:{關中}人謂好爲鹽。”【4】用盐腌物。{明}{陶宗仪}《辍耕录·天陨鱼》:“〔天隕魚〕橋下一細家取欲烹食,其妻鹽而藏之,來者多就觀焉。”《礼记·内则》:“屑桂與薑,以灑諸上而鹽之,乾而食之。”【5】指海水﹑盐水等淹﹑浸。{宋}{范仲淹}《泰州张侯祠堂颂》:“驚波荐至,鹽其稼穡,偃其桑梓。”{宋}{陆游}《东窗小酌》诗:“蠶妾趁時争鹽繭,農夫得雨正移秧。”

  • 鹽-汉语大词典

    “[盐]”的繁体字。《廣韻》余廉切,平鹽,以。【1】喻指雪。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宋}{苏轼}《雪後书北台壁》诗之一:“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2】食盐的通称。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周礼·天官·盐人》:“掌鹽之政令,以共百事之鹽。祭祀共其苦鹽﹑散鹽,賓客共其形鹽﹑散鹽,王之膳羞共飴鹽。”{郑玄}注:“形鹽,鹽之似虎形。飴鹽,鹽之恬者,今戎鹽有焉。”{贾公彦}疏:“苦當爲盬,盬謂出於鹽池,今之顆鹽是也。散鹽,煮水爲之,出於東海。云‘戎鹽有焉’者,即石鹽是也。”【3】由金属离子(包括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所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等。【4】姓。《鲁国先贤传》有{北海}相{盐津}。见《广韵·平鹽》。

  • 鹽捕-汉语大词典

    鹽捕

    【1】负责稽查缉拿贩卖私盐罪犯的部门或人员。《清会典·吏部·官制》:“〔{康熙}五十八年〕改{懷慶府}管糧通判﹐專管鹽捕﹐爲糧捕通判。”

  • 鹽篠-汉语大词典

    鹽篠

    【1】洒盐水用的竹刷子。{唐}{罗虬}《比红儿》诗:“畫簾垂地紫金床﹐暗引羊車駐七香。若見{紅兒}此中住﹐不勞鹽篠灑宫廊。”

  • 鹽菜銀-汉语大词典

    鹽菜銀

    【1】泛指日用菜金。《清史稿·食货志一》:“{新疆}軍屯分數﹐人穫細糧十五石至十八石﹐官議敍﹐兵丁賞一月鹽菜銀﹐二十五石倍之。”

  • 鹽法-汉语大词典

    鹽法

    【1】官府管理盐务所制定的政策法令﹑产销制度和有关则例。《新唐书·食货志四》:“{乾元}元年﹐鹽鐵﹑鑄錢使{第五琦}初變鹽法﹐就山海井竈近利之地置監院﹐游民業鹽者爲亭户﹐免雜傜。”{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況絹之貴賤﹐皆不緣鹽法。”{明}{沈德符}《野獲编·司道·盐运使》:“嗣後{耿清惠}以故都運轉侍郎﹐仍出理鹽法﹐歷朝皆特差都轉運使董其事。”《元史·食货志五》:“鹽法隳壞﹐亭民消廢。”

  • 鹽膽水-汉语大词典

    鹽膽水

    【1】盐槽中沥下的黑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二·盐胆水》〔释名〕引{陈藏器}曰:“此乃鹽初熟﹐槽中瀝下黑汁也。”

  • 鹽監-汉语大词典

    鹽監

    【1】指产盐的行政地区。{宋}代于坑冶﹑铸钱﹑牧马﹑产盐等地设特别行政区划,称为“監”。《资治通鉴·後唐明宗长兴元年》:“{孟知祥}累表請割{雲安}等十三鹽監隸{西川}﹐以鹽直贍{寧江}屯兵。”

  • 鹽脚-汉语大词典

    鹽脚

    【1】搬运盐包的脚夫。《元典章·户部八·盐课》:“除將不干礙{童文彬}事理鹽脚{陳文聰}等五名摘斷前去{胡廣}行省拯治。”

  • 鹽汽水-汉语大词典

    鹽汽水

    【1】含有盐分的汽水。主要供高温下工作的人饮用。

  • 鹽務-汉语大词典

    鹽務

    【1】指经管有关食盐的事务。{阿英}《盐乡杂信》八:“盐务机关﹐在以前有‘场公署’﹐现在是改为了‘秤放局’。”{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平叔}稱停減鹽務所由﹐收其糧課﹐一歲尚得十萬貫文。”{清}{魏源}《筹海篇四》:“漕務﹑鹽務﹑邊務皆日困一日矣。”

  • 鹽精石-汉语大词典

    鹽精石

    【1】药名。又名凝水石。生卤地积盐下,为卤液渗入土中年久凝结而成。色佳者清莹如水精。辛寒无毒,可祛热。{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五·凝水石》:“凝水即鹽精石也……生於鹵地﹐積鹽之下﹐精液滲入土中﹐年久至泉﹐結而成石。”

  • 鹽-汉语大词典

    【1】烧盐的铁锅。口面大而浅,平底。口的直径约一公尺多。重约百馀斤。《清史稿·食货志四》:“{兩淮}巡鹽御史{戴音保}言:‘場竈燒鹽之具﹐深者盤﹐淺者﹐設有定數﹐而煎鹽以一晝夜爲火伏﹐並巡查息火後私燒。近有竈户私置鹽﹐火伏又不稽查﹐故多溢出之數。’”

  • 鹽泉-汉语大词典

    鹽泉

    【1】含有多量盐质的泉水。亦指含盐分甚多的矿泉。{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連然縣}有鹽泉。”{晋}{左思}《蜀都赋》:“家有鹽泉之井﹐户有橘柚之園。”

  • 鹽盤-汉语大词典

    鹽盤

    【1】煮盐用的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五·食盐》:“其煮鹽之器﹐{漢}謂之牢盆﹐今或鼓鐵爲之。{南海}人編竹爲之﹐上下周以蜃灰﹐横丈深尺﹐平底﹐寘于竈背﹐謂之鹽盤。”{阿英}《盐乡杂信》六:“上面有小的卤桶﹐接近着盛盐盘的一个桶﹐以小竹筒直达盘内。”

  • 鹽菹-汉语大词典

    鹽菹

    亦作“[鹽葅]”【1】盐腌的菜。{清}{钱谦益}《和季穆寄黄二子羽之作兼示子羽》:“殘雪流澌入磵除﹐歲華荏苒度鹽菹。”{唐}{段公路}《北户录·睡菜》:“五六月生于田塘中﹐葉類茨菰﹐根如藕梢﹐土人採根爲鹽葅食之。”

  • 鹽汁-汉语大词典

    鹽汁

    【1】盐水,含盐份的汁水。{阿英}《盐乡杂信》五:“这是含有盐汁最多的泥土。”《晋书·后妃传上·胡贵嫔》:“宫人乃取竹葉插户﹐以鹽汁灑地﹐而引帝車。”{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四十:“若黄鹽鹹水者﹐鹽汁必苦﹐是以必須白鹽甘水。”

  • 鹽鐵官-汉语大词典

    鹽鐵官

    【1】古代掌管盐铁的官员。《史记·平準书》:“〔{桑弘羊}〕乃請置大農部丞數十人﹐分部主郡國﹐各往往縣置均輸鹽鐵官。”《汉书·食货志上》:“〔{元帝}〕二年﹐{齊}地饑﹐穀石三百餘﹐民多餓死﹐{琅邪郡}人相食。在位諸儒多言鹽鐵官及{北假}田官﹑常平倉可罷﹐毋與民争利。”《後汉书·郑众传》:“是時{肅宗}議復鹽鐵官﹐{衆}諫以爲不可。”

  • 鹽脈-汉语大词典

    鹽脈

    【1】地下盐卤的系脉。也称卤脉。{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三:“{陵州}鹽井﹐舊深五十餘丈﹐鑿石而入。其井上土下石﹐石之上凡二十餘丈﹐以楩柟木四面鎖疊﹐用障其土﹐土下即鹽脈﹐自石而出。”

  • 鹽舖-汉语大词典

    鹽舖

    【1】盐店。《元史·食货志五》:“且各處俱有官設鹽舖﹐與商賈販賣並無窒礙。”

  • 鹽角兒-汉语大词典

    鹽角兒

    亦称“[鹽角兒令]”【1】词牌名。{宋}{王灼}《碧鸡漫志·盐角儿》:“鹽角兒﹐《嘉祐雜志》云:{梅聖俞}説:始教坊家人市鹽﹐于紙角中得一曲譜﹐翻之﹐遂以名﹐今雙調《鹽角兒令》是也。{歐陽永叔}嘗製詞。”

  • 鹽署-汉语大词典

    鹽署

    【1】掌管盐务的官署。《宋书·州郡志一》:“{南沙}令﹐本{吴縣}司鹽都尉署。{吴}時名{沙中}。{吴}平後﹐立{暨陽縣}﹐割屬之。{晉成帝}{咸康}七年﹐罷鹽署﹐立以爲{南沙縣}。”

  • 鹽公堂-汉语大词典

    鹽公堂

    【1】古代指经官府准允开业的盐商的盐栈。后亦指官府的盐栈。{阿英}《盐乡杂信》八:“可是﹐在每天所烧的盐中﹐照定例﹐是必需以四元六角一引的价钱﹐卖四引(即八包)给‘盐公堂’作为官盐的﹐这就是说﹐一定要有四引﹐每引蚀本大洋四角的让给‘盐公堂’作官盐去卖。”《负曝闲谈》第三回:“這身行頭﹐他本來是没有的﹐全靠那幾包鹽賣在鹽公堂裏﹐得了幾十兩銀子﹐這纔到估衣鋪裏選了一身。”

  • 鹽沼-汉语大词典

    鹽沼

    【1】含有大量盐分的沼泽地带。如我国{柴达木盆地},及滨海或大河三角洲前端,都可形成盐沼。

  • 鹽梅-汉语大词典

    鹽梅

    【1】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唐}{白居易}《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之二:“慣和麴蘖堪盛否?重用鹽梅試洗看。”自注:“銀匠洗銀﹐多以鹽花梅漿也。”【2】调和;和谐。{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聲得鹽梅﹐響滑榆槿。”{宋}{苏辙}《除冯京彰德军节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鹽梅之德。”【3】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清}{李渔}《玉搔头·分任》:“急遞鹽梅信﹐飛傳鼎鼐家。”{郭沫若}《创造十年》十三:“外来稿件不加减一下盐梅﹐它是不肯入口的。”《梁书·处士传·庾詵》:“勒州縣時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鹽梅。”《书·说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孔}传:“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4】白梅的异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梅》。

  • 鹽龍-汉语大词典

    鹽龍

    【1】传说产于南方的一种珍奇小动物。{宋}{何薳}《春渚纪闻·盐龙》:“{蕭注}從{狄殿前}之破蠻洞也﹐收其寳貨珍異﹐得一龍﹐長尺餘﹐云是鹽龍。蠻人所豢也。藉以銀盤﹐中置玉盂﹐以玉筯摭海鹽飲之﹐每麟甲中出鹽如雪。”

  • 鹽荒-汉语大词典

    鹽荒

    【1】食盐严重缺乏。{建南}《盐场》:“公仓说是盐太多了贩不出去﹐其实县城里的正快要闹盐荒。”

  • 鹽籍-汉语大词典

    鹽籍

    【1】盐商和盐民的户籍。{唐}{白居易}《议盐法之弊》:“身則庇於鹽籍﹐利盡入於私室。”按﹐古时入盐籍者居无征徭﹐行无榷税﹐享有某些权利。{唐}{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下:“{畢誠}本估客之子﹐連昇甲乙科﹐{杜悰}爲{淮南}節度使﹐置幕中﹐始落鹽籍。”

  • 鹽店-汉语大词典

    鹽店

    【1】售盐的商店。《儒林外史》第九回:“因我這鎮上有個鹽店﹐鹽店一位管事先生﹐閒常無事﹐就來到我們這稻場上﹐或是柳陰樹下坐着。”《宋史·食货志下五》:“{輔}({楊輔})又請罷{利州東路}安撫司所置鹽店六﹐及津渡所收鹽錢﹐與{西路}{興州}鹽店。”

  • 鹽子-汉语大词典

    鹽子

    【1】贩卖私盐的人。{宋}{叶適}《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贛}{廣}間﹐常以歲杪販鹽﹐空聚落往返﹐號鹽子。所過■殺傷官軍﹐故有鹽子獄。”

  • 鹽磚-汉语大词典

    鹽磚

    【1】成砖状的盐块。《清通典·食货十二》:“{順治}十五年﹐禮部議准{長蘆}運司所解青白鹽磚存貯光禄寺庫者﹐歷年存剩六十餘萬斤﹐現在足用。”《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其餘便是{山東}棉綢﹑大布﹐{恩縣}白麵﹑掛麵﹑耿餅﹑焦棗兒﹑巴魚子﹑鹽磚。”

  • 鹽鄉-汉语大词典

    鹽鄉

    【1】产盐的所在地。{阿英}《盐乡杂信》一:“久已生活在都会紧张空气里的我﹐突然的跑到这调子完全相反的海滨的盐乡的{浦岬}来﹐这多少令你有些惊异吧!”

  • 鹽價-汉语大词典

    鹽價

    亦作“[鹽賈]”【1】盐的价格。《汉书·宣帝纪》:“鹽﹐民之食﹐而賈咸貴﹐衆庶重困﹐其減天下鹽賈。”{颜师古}注:“賈讀曰價。”《新唐书·食货志四》:“{青}﹑{楚}﹑{海}﹑{滄}﹑{棣}﹑{杭}﹑{蘇}等州﹐以鹽價市輕貨﹐亦輸司農。”{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平叔}請定鹽價﹐每斤三十文。”{建南}《盐场》:“还有第四条﹐盐价须按市价增涨!”

  • 鹽吏-汉语大词典

    鹽吏

    【1】掌管盐事的官吏。《新唐书·食货志四》:“於是上鹽法輕重之宜﹐以鹽吏多則州縣擾﹐出鹽鄉因舊監置吏﹐亭户商人﹐縱其所之。”《元史·食货志五》:“而鹽吏不察民瘼﹐止以恢辦爲名﹐不論貧富﹐散引收課。”

  • 鹽法道-汉语大词典

    鹽法道

    【1】官名。掌管一省盐政。{清}代于不设盐运使各省设置,或以分巡各道兼理。《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隨即是鹽院來拜﹐鹽道來拜﹐分司來拜。”《清会典事例·吏部·处分例》:“併飭鹽道不時查察。”《清史稿·职官志三》:“明年({宣統}三年)﹐改各省運使爲鹽務正監督﹐省鹽法道﹐改置副監督﹐統轄於鹽政大臣。”亦省称“[鹽道]”。

  • 鹽角兒令-汉语大词典

    鹽角兒令

    【1】见“盬角兒”。

  • 鹽規-汉语大词典

    鹽規

    【1】旧时盐商按成例付给地方官府的津贴。《儒林外史》第九回:“知縣聽了{婁府}這番話﹐心下着慌﹐却又回不得鹽商﹐傳進書辦去細細商酌﹐只得把幾項鹽規銀子凑齊﹐補了這一項。”《清史稿·食货志四》:“課歸地丁﹐朕早慮及地方官曾受鹽規﹐必持異議。”

  • 鹽乾皮-汉语大词典

    鹽乾皮

    【1】用盐腌过并经晾干的动物生皮。是制革的原料。

  • 鹽獃子-汉语大词典

    鹽獃子

    【1】对盐商的蔑称。《儒林外史》第二八回:“{辛先生}道:‘{揚州}這些有錢的鹽獃子﹐其實可惡!’”

  • 鹽荽-汉语大词典

    鹽荽

    【1】蔬菜名。《事物异名录·蔬穀·荽》引{晋}{陆翽}《邺中记》:“{石勒}改胡荽爲香荽﹐今呼爲鹽荽。”

  • 鹽運-汉语大词典

    鹽運

    【1】食盐的运输。《晋书·杜预传》:“{預}乃奏立藉田……興常平倉﹐定穀價﹐較鹽運﹐制課調﹐内以利國﹐外以救邊者五十餘條﹐皆納焉。”《宋史·河渠志七》:“其{運港}止可捺堰﹐不可置牐。不惟瀕海土性虚燥﹐難以建置;兼一日兩潮﹐通放鹽運﹐不減數十百艘﹐先後不齊﹐比至通放盡絶﹐勢必晝夜啓而不閉﹐則鹹潮無緣斷絶。”

  • 鹽義倉-汉语大词典

    鹽義倉

    【1】地方上设置的公益盐仓。《清史稿·食货志二》:“近邊設營倉﹐瀕海設鹽義倉﹐或以便民﹐或以給軍。”

  • 鹽運司-汉语大词典

    鹽運司

    【1】官署名。掌管地方盐务。《明史·食货志四》:“{明}初﹐置{北平}{河間}鹽運司﹐後改稱河間長蘆。”《元史·食货志五》:“京師自{大德}七年﹐罷{大都}鹽運司﹐設官賣鹽﹐置局十有五處。”【2】指盐运使。《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季葦蕭}道:‘我因鹽運司{荀大人}是先君文武同年﹐我故此來看年伯。’”

  • 鹽包-汉语大词典

    鹽包

    【1】成包的盐。《清会典事例·户部·盐法》:“{雍正}九年題准﹐嗣後{淮}商引鹽抵所﹐查明鹽引﹑鹽包數目。”{建南}《盐场》:“这时他便想起他的家﹐那个低得像一个牛舍﹐又满壁堆着没人要的盐包。”

  • 鹽鈔-汉语大词典

    鹽鈔

    【1】{宋}代官府发给商人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后称盐引﹑盐票。《宋史·食货志下三》:“七年﹐中書議{陝西}鹽鈔﹐出多虚鈔﹐而鹽益輕。”{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都城受圍﹐太府鹽鈔無自得﹐商賈不行。”《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東南舊法﹐鹽鈔一席毋過三千五百﹐西鹽鈔一席毋過二千五百﹐盡買入官。”

  • 鹽客-汉语大词典

    鹽客

    【1】即盐商。{清}{昭槤}《啸亭续录·尤水村》:“〔{尤水村}〕用濃墨作黑竹﹐琅玕百尺﹐頗有凌雲之勢﹐江鄉諸鹽客多珍重之﹐名與{王夢樓}相埒。”

  • 鹽冶-汉语大词典

    鹽冶

    【1】谓制盐与冶金。{汉}{桓宽}《盐铁论·禁耕》:“故鹽冶之處﹐大校皆依山川﹐近鐵炭。”

  • 鹽醬-汉语大词典

    鹽醬

    【1】面粉之类制成的酱。《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姑奶奶你可不要白費事呀!我不吃。别説鍋渣麪筋﹐我連鹽醬都不動﹐我許的是吃白齋。”

  • 鹽斤-汉语大词典

    鹽斤

    亦作“[鹽觔]”【1】指盐。《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分明是你這奴才攬載了商人的鹽斤﹐在路夥着押船的家人任意嫖賭花消﹐沿途偷賣了。”{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解给》:“恐有鹽觔罪贖﹐不可早放。”{建南}《盐场》:“今天的盐斤被秤手扣刻得太多了﹐明天的担子便加得重一点。”

  • 鹽茗-汉语大词典

    鹽茗

    【1】盐与茶。《宋史·兵志五》:“無事放營農﹐月給鹽茗。有警召集防守﹐即廩給之﹐無出本路。”{宋}{秦观}《田居》诗之二:“倒筒備青錢﹐鹽茗恐垂槖。”

  • 鹽典-汉语大词典

    鹽典

    【1】专营官盐的商人。《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他又是鄉紳﹐又是鹽典﹐又同府縣官相與極好﹐所以無所不爲。”

  • 鹽碱土-汉语大词典

    鹽碱土

    【1】含有较多盐碱成分的土壤。【2】盐土和碱土的统称。

  • 鹽販-汉语大词典

    鹽販

    【1】贩卖食盐的人。【2】古泽名。《山海经·北山经》:“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鹽販}之澤。”{郭璞}注:“即{解縣}鹽池也。”按﹐在今{山西省}{运城市}东。

  • 鹽院-汉语大词典

    鹽院

    【1】官名。管理盐务的长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所以鹽院的供應﹐以及緝私犒賞﹐贍養窮商子孫﹐一切費用﹐都出在裏面。”《清史稿·礼志十》:“運使見督撫﹑鹽院﹐與司道同。”【2】官署名。盐政衙门。《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我是要到{揚州}鹽院太老爺那裏去説話的﹐你們小心伺候。”

  • 鹽橋-汉语大词典

    鹽橋

    【1】盐船装卸停泊之桥。{宋}{张先}《木兰花》词:“插花勸酒鹽橋館﹐召節促行龍闕遠。”

  • 鹽銀-汉语大词典

    鹽銀

    【1】见“鹽課銀”。

  • 鹽境-汉语大词典

    鹽境

    【1】产盐区域。《南齐书·遥昌传》:“{宏}曰:‘朕來爲復遊行鹽境﹐北去{洛都}﹐率爾便至。’”

  • 鹽人-汉语大词典

    鹽人

    【1】{周}代官名。《周礼·天官·盐人》:“鹽人﹐掌鹽之政令﹐以共百事之鹽。”

  • 鹽徒-汉语大词典

    鹽徒

    【1】指因贩卖私盐受罚的刑徒。《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七年》:“官軍萬數﹐不能進討﹐反爲所敗﹐後竟假手鹽徒﹐雖能成功﹐豈不貽笑。”{明}{陶宗仪}《辍耕录·五刑》:“鹽徒既决而又鐐之﹐使居役也。”《元典章·户部八·盐课》:“諸偷犯私鹽貨賣﹐初犯依例斷配﹐再犯全籍家産﹐決杖一百七下﹐仍於手背刺‘鹽徒’二字﹐發付淘金﹑怙冶等處配役三年。”

  • 鹽運判-汉语大词典

    鹽運判

    【1】盐运使属下管理某一地区盐务的官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不多兩年﹐他便改捐了個鹽運判﹐到{兩淮}候補﹐近來聽説可望補缺了。”

  • 鹽差-汉语大词典

    鹽差

    【1】派往各地办理盐务的官吏。《清史稿·食货志四》:“鹽臣差遣稍遲﹐前任鹽差於徵完本年課銀外﹐又重徵新鹽。”《清史稿·食货志四》:“三藩之變﹐{滇}銅隔阻﹐派各鹽差採買捐辦﹐水脚又五萬。”

  • 鹽滷-汉语大词典

    鹽滷

    亦作“[盐鹵]”【1】熬盐时剩下的黑色液体。是氯化镁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味苦有毒,通常用以制豆腐。{清}{袁枚}《新齐谐·尸香》:“{秀姑}不勝忿﹐遂密縫内外衣重重牢固﹐而私服鹽滷死。”{建南}《盐场》:“生了他的父亲﹐也是一个盐民﹐不知甚样地有一次被暗巷里的债主迫急了﹐便吞了盐卤自杀。”

  • 鹽心-汉语大词典

    鹽心

    【1】佛教语。谓一旦有思念之心,便更增思念。如盐之入物,皆着咸味。《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云何鹽心?謂所思念﹐彼復增加思念。”

  • 鹽綱-汉语大词典

    鹽綱

    【1】旧时成批运输食盐的组织。《宋史·食货志下四》:“其後{兩浙}轉運使{沈立}﹑{李肅之}奏:‘……請裁官估﹐罷鹽綱﹐令鋪户衙前自趨山場取鹽﹐如此則鹽善而估平。’”

  • 鹽糧-汉语大词典

    鹽糧

    【1】供应制盐民户的粮食。{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兵制一》:“其後軍伍銷耗﹐耕者無人﹐則屯糧不足;增以客兵﹐坐食者衆﹐則屯糧不足﹐於是益之以民糧﹐又益之以鹽糧﹐又益之以京運﹐而衛所之制始破壞矣。”

  • 鹽蛇-汉语大词典

    鹽蛇

    【1】方言。壁虎的别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住了兩天﹐{星甫}偶然在院子裏一棵向日葵的葉子上﹐看見一個壁虎(即守宫﹐北人呼爲壁虎﹐{粤中}謂之鹽蛇)﹐生得通身碧緑﹐而且布滿了淡黄斑點﹐十分可愛。”

  • 鹽豉-汉语大词典

    鹽豉

    【1】食品名。即豆豉。用黄豆煮熟霉制而成。常用以调味。《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請處{蜀郡}{嚴道}{邛}郵﹐遣其子母從居﹐縣爲築蓋家室﹐皆廩食給薪菜鹽豉炊食器席蓐。”{清}{吴伟业}《哭志衍》诗:“鹽豉下魚羹﹐椒蘭糝鳧臛。”《晋书·陆机传》:“又嘗詣侍中{王濟}﹐{濟}指羊酪謂{機}曰:‘卿{吴中}何以敵此?’答云:‘千里蓴羹﹐未下鹽豉。’時人稱爲名對。”{潘飞声}《袁仲濂判官招集第一楼》诗:“沙鳥風帆歸畫幌﹐刀魚鹽豉上晶盤。”

  • 鹽鹵-汉语大词典

    鹽鹵

    【1】漉清后用来烧盐或晒盐的卤水。{阿英}《盐乡杂信》六:“把海水一担担的挑来﹐向池里的泥土上浇﹐使这些水带着泥土里的盐汁流到芦柴下﹐再流入盛卤的大木桶中﹐这就成了盐卤。”【2】即盐碱。《宋史·食货志下三》:“{河}朔土多鹽鹵﹐小民税地﹐不生五穀﹐惟刮鹻煎鹽以納二税。”【3】盐的一种。亦泛指食盐。《史记·货殖列传》:“{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鹵。”{唐}{元稹}《估客乐》诗:“小兒販鹽鹵﹐不入州縣征。”{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九引《说文》:“天生曰鹵﹐人生曰鹽。”【4】见“鹽滷”。

  • 鹽板-汉语大词典

    鹽板

    【1】晒盐用的工具。{建南}《盐场》:“{老定}夹在许多人中﹐弓着背﹐汗流满面的一担一担的汲着海水﹐倾到盐板上去晒。”{建南}《盐场》:“堤上杂乱地满堆了许多汲海水的木桶和晒盐的盐板。”

  • 鹽霜-汉语大词典

    鹽霜

    【1】含盐分的东西干燥后表面上呈现的白色细盐粒。{孙景瑞}《红旗插上大门岛》:“他的军衣上﹐海水混合着汗水﹐留下了一片片白色的盐霜。”

  • 鹽醯-汉语大词典

    鹽醯

    【1】盐和醋。亦泛指调味品。{唐}{韩愈}《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今惑者皆曰:五穀令人夭﹐不能無食﹐當務減節﹐鹽醯以濟百味。”{宋}{陆游}《书怀》诗:“但令爛熟如蒸鴨﹐不著鹽醯也自珍。”

  • 鹽長-汉语大词典

    鹽長

    【1】神话传说中的古国名。《山海经·海内经》:“有{鹽長之國}﹐有人焉鳥首﹐名曰{鳥氏}。”

  • 鹽精-汉语大词典

    鹽精

    【1】盐卤烧开后尚未凝结成盐的卤汁。{阿英}《盐乡杂信》六:“在盐烧开以后﹐也可以说还没有烧老时取出﹐那叫做‘盐精’﹐但这只是烧盐的人家留着自己吃﹐或者漱口用。”

  • 鹽緝-汉语大词典

    鹽緝

    【1】旧时查禁私盐的人员。{建南}《盐场》:“因此大家都热望着又便宜又好的私盐﹐但买到私盐是这样的困难﹐满城的警察伸着他的长鼻子到处的嗅﹐盐缉们背着老毛瑟日夜策动。”

  • 鹽蠹-汉语大词典

    鹽蠹

    【1】贩卖私盐的奸商。{明}{刘若愚}《酌中志·见开琐事杂记》:“〔{鄭之惠}〕有病閒住﹐被參未結﹐鹽蠹{趙文淵}具告﹐反噬公。”

  • 鹽菜-汉语大词典

    鹽菜

    【1】盐渍的蔬菜。《晋书·皇甫谧传》:“{謐}曰:{柳}爲布衣時過吾﹐吾送迎不出門﹐食不過鹽菜﹐貧者不以酒肉爲禮。”《北史·高允传》:“是日﹐幸{允}第﹐唯草屋數間﹐布被緼袍﹐厨中鹽菜而已。帝歎息曰:古人之清貧﹐豈有此乎?”【2】盐和蔬菜。《周礼·天官·亨人》“祭祀﹐共大羹﹑鉶羹”{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大羹不致五味也﹐鉶羹加鹽菜矣。”《後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后晝夜號泣﹐終三年不食鹽菜﹐憔悴毁容﹐親人不識之。”

  • 鹽屯-汉语大词典

    鹽屯

    【1】古代军民制盐的场所。《新唐书·食货志四》:“{幽州}﹑{大同}{横野軍}有鹽屯﹐每屯有丁﹐有兵﹐歲得鹽二千八百斛﹐下者千五百斛。”

  • 鹽數-汉语大词典

    鹽數

    【1】盐税的额数。《元史·食货志四》:“每年以{河間}鹽﹐令有司於五月預給京畿郡縣之民﹐至秋成﹐各驗鹽數輸草﹐以給京師秣馬之用。”《宋史·食货志下三》:“{皮公弼}鹽法﹐酌前後兩池所支鹽數﹐歲以二百三十萬緡爲額。”

  • 鹽輜-汉语大词典

    鹽輜

    【1】盐车。{宋}{苏轼}《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均爲人所勞﹐何必陋鹽輜。”

  • 鹽直-汉语大词典

    鹽直

    【1】盐价。《新唐书·陆长源传》:“{叔度}希望又償直以鹽﹐乃高鹽直﹐賤帛估﹐人得鹽二斤﹐舉軍大怒。”《宋史·食货志下三》:“虚費池鹽﹐不可勝計﹐鹽直益賤﹐販者不行﹐公私無利。”

  • 鹽酒蟹-汉语大词典

    鹽酒蟹

    【1】指醉蟹。把螃蟹放在盐酒中泡渍而成。{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淮}南人藏鹽酒蟹﹐凡一器數十蟹﹐以皁莢半挺置其中﹐則可藏經歲不沙。”

  • 鹽根-汉语大词典

    鹽根

    【1】即盐精石。{宋}{高似孙}《纬略·盐田》:“又有鹽根者﹐亦名太陰元精石﹐出{河中}{解縣}鹽池中﹐本鹽根也﹐往往池邊近水采之則得﹐其色理如玉質﹐形狀如龜甲﹐黑者不佳﹐黄白明净者上。”{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五·凝水石》:“則凝水即鹽精也﹐一名泥精。昔人謂之鹽枕﹐今人謂之鹽根。”

  • 鹽香-汉语大词典

    鹽香

    【1】盐无香味。喻指无中生有之事或荒诞不经之说。《万善同归集》卷下:“何起龜毛兔角之心﹐作蛇足鹽香之見。”《成实论·一切有无品》:“及世間事中﹐兔角﹑龜毛﹑蛇足﹑鹽香﹑風色等﹐是名無。又經中佛説﹐虚空無轍跡﹐外道無沙門。”

  • 鹽居-汉语大词典

    鹽居

    【1】居住在产盐的地方。{唐}{皎然}《送卢仲舒移家海陵》诗:“海島無鄰里﹐鹽居少物華。”

  • 鹽税-汉语大词典

    鹽税

    【1】政府对产销食盐所征的税。旧时称盐课。《宋史·食货志四》:“鹽税舊額五分者﹐增爲七分。”《清史稿·食货志四》:“逮乎未造﹐加價之法興﹐於是鹽税所入與田賦國税相埒。”《後汉书·百官志五》:“凡郡縣出鹽多者置鹽官﹐主鹽税。”

  • 鹽緑-汉语大词典

    鹽緑

    【1】即绿盐。《魏书·西域传·龟兹》:“又出細氈﹑鐃銅﹑鐵﹑鉛﹑麖皮﹑氍毹﹑鐃沙﹑鹽緑﹑雌黄﹑胡粉﹑安息香﹑良馬﹑犎牛等。”

  • 鹽快-汉语大词典

    鹽快

    【1】护盐的兵丁。{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縴手用河兵沙飛馬溜。添縴用州縣民壯鹽快。不敷﹐僱民伕。”

  • 鹽米-汉语大词典

    鹽米

    【1】借指家庭饮食之事。《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金鳳}媳婦是個細膩風光﹐便叫他料量鹽米。”【2】盐与米。《宋书·自序》:“乃修城壘﹐浚重隍﹐聚財石﹐積鹽米。”{唐}{韩愈}《顺宗实录四》:“吾所得月俸﹐汝可度吾家有幾口﹐月食米當幾何﹐買薪菜鹽米凡用幾錢﹐先具之﹐其餘悉以送酒媪﹐無留也。”《魏书·宋繇传》:“於{繇}得書數千卷﹐鹽米數十斛而已。”【3】古代农民缴给官府代替田赋及借以换取官盐的米。{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吴·汪台符》:“{台符}嘗請括定田賦﹐每正苗一斛﹐别輸三斗﹐官授鹽一斤﹐謂之鹽米。”

  • 鹽筴-汉语大词典

    鹽筴

    【1】盐务。{清}{刘毓崧}《<古谣谚>序》:“雖永司鹽筴﹐未握臺綱﹐而遇閭閻有控訴於前者﹐必善爲綏撫。”{清}{刘大櫆}《诰赠通奉大夫程君传》:“故{程君}年二十﹐即奉其父命﹐理鹽筴於{豫章}。”【2】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筴,同“策”。《明史·周经传》:“鹽筴佐邊﹐不宜濫給。”《管子·海王》:“海王之國﹐謹正鹽筴。”{宋}{李纲}《理财论中》:“{齊}以鹽筴富﹐{吴}以鑄錢强。”

  • 鹽坈-汉语大词典

    鹽坈

    【1】盐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胶水》:“海南土山以北﹐悉鹽坈相承﹐脩煮不輟。”

  • 鹽倉-汉语大词典

    鹽倉

    【1】贮盐的仓库。《旧唐书·食货志下》:“置{河陰縣}及{河陰倉}﹐{河}西{柏崖倉}﹐{三門}東{集津倉}﹐{三門}西鹽倉。”《元史·仁宗纪三》:“置{兩浙}鹽倉六所﹐秩從八品﹐官二員。”《南史·循吏传·王洪範》:“啓求侵{魏}﹐得{黄郭}﹑{鹽倉}等數戍。”{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六》:“{陝州}{平陸縣}{三門}﹐西有鹽倉﹐東有{集津倉}。”

  • 鹽户-汉语大词典

    鹽户

    【1】以制盐为业的人户。《宋史·食货志下四》:“産鹽固藉於鹽户﹐鬻鹽實賴於鹽商。”《魏书·崔游传》:“轉{河東}太守﹐郡有鹽户﹐常供州郡爲兵。”{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貞元}中﹐有鹽户犯禁﹐逃于{羅浮山}。”

  • 鹽票-汉语大词典

    鹽票

    【1】即盐引。{明}{清}时有的地方引﹑票并行。{清}代由户部印发的称盐引,由各地盐政所发的称“鹽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此刻有鹽票的人﹐自己不願做生意﹐還可以拿這票子租給人家呢。”《清史稿·食货志四》:“近來棧鹽出湖﹐皆在{西壩}改捆﹐大包重百三十斤﹐鹽票不符。”

  • 鹽宗-汉语大词典

    鹽宗

    【1】制盐的创始人。相传{宿沙氏}曾煮海为盐,故称之为“鹽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河东道七·解州》:“〔{安邑縣}〕{鹽宗廟}﹐在縣東南十里。按{吕忱}云:‘{宿沙氏}煮海﹐謂之鹽宗﹐尊之也。以其滋潤生人﹐可得置祠。’”

  • 鹽鐵使-汉语大词典

    鹽鐵使

    【1】古代官名。{唐}代中叶以后特置。以管理食盐专卖为主,兼掌银铜铁锡的采冶。为握有财权的重要官职。《新唐书·食货志四》:“自兵起﹐流庸未復﹐税賦不足供費﹐鹽鐵使{劉晏}以爲因民所急而税之﹐則國足用。”亦省称“[鹽鐵]”。《宋史·职官志二》:“鹽鐵﹐掌天下山澤之貨﹑關市﹑河渠﹑軍器之事﹐以資邦國之用。”

  • 鹽釐總局-汉语大词典

    鹽釐總局

    【1】旧时管理盐税的官署。《清史稿·食货志四》:“{載澤}又奏定於{西壩}設鹽釐總局﹐{臨淮關}設掣驗局﹐餘局卡悉裁﹐三販統改岸販﹐准自赴總局完納釐金加價﹐定每引爲銀幣二元二角﹐折收庫平銀一兩六錢零﹐均一次收清。”

  • 鹽課銀-汉语大词典

    鹽課銀

    【1】征收盐课所得的银子。《明史·食货志四》:“歲入太倉餘鹽銀十二萬兩。” 《明史·食货志四》:“{萬曆}時與{洪武}同。鹽行境内﹐歲入太倉鹽課銀三萬五千餘兩。”亦省称“[鹽銀]”。

  • 鹽酢-汉语大词典

    鹽酢

    【1】盐和醋。{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菹并藏生菜法》:“蕨菹:取蕨暫經湯出﹐蒜亦然﹐令細切﹐與鹽酢。”《南史·孝义传上·王虚之》:“十三喪母﹐三十三喪父﹐二十五年鹽酢不入口。”

  • 鹽蛋-汉语大词典

    鹽蛋

    【1】用食盐腌制成的蛋品。《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又去買了些笋乾﹑鹽蛋﹑熟栗子﹑瓜子之類﹐以爲下酒之物。”

  • 鹽湖-汉语大词典

    鹽湖

    【1】湖泊的一种。含盐量超过百分之三点五的咸水湖。

  • 鹽醬口-汉语大词典

    鹽醬口

    【1】指说不吉利的话有应验。《西游记》第六七回:“慌得那八九個老者﹐戰戰兢兢道:‘這和尚鹽醬口﹐説妖精﹐妖精就來了。’”

  • 鹽民-汉语大词典

    鹽民

    【1】从事盐业生产的人。{阿英}《盐乡杂信》五:“潮退了﹐这儿留给盐民的﹐是一块块的湿漉漉的田﹐盐民对于这是感到欢喜。”{建南}《盐场》:“可是那米店﹐平时还弄些和着一半石屑一半青糠的米赊给盐民。”

  • 鹽額-汉语大词典

    鹽額

    【1】盐的产量。《宋史·食货志下四》:“以鹽額論之﹐{淮}東之數多於{二浙}五之一。”

  • 鹽巴-汉语大词典

    鹽巴

    【1】方言。食盐。《红色歌谣·红军在苗家心里生了根》:“分得盐巴和布匹﹐永远跟着共产党。”{沙汀}《困兽记》三:“大道上不时有赶场回家的农夫经过﹐提着油罐酒罐﹐或者肩着根扁担﹐扁担的一端捎着一块盐巴﹐几折钱纸。”

  • 鹽虀-汉语大词典

    鹽虀

    亦作“[鹽韲]”【1】切碎后腌渍的菜。常喻指生活清苦。{宋}{欧阳修}《寄圣俞》诗:“我今俸禄飽餘賸﹐念子朝夕勤鹽虀。”{清}{姚鼐}《柬王禹卿病中》诗:“只今病卧况兼旬﹐朝夕鹽虀愁屢空。”{宋}{陆游}《偶得长鱼巨蟹命酒小饮盖久无此举也》诗:“老生日日困鹽韲﹐異味魚與楮雞。”

  • 鹽賈-汉语大词典

    鹽賈

    【1】见“鹽價”。

  • 鹽道-汉语大词典

    鹽道

    【1】见“鹽法道”。

  • 鹽知事-汉语大词典

    鹽知事

    【1】“鹽運司知事”的简称。盐运司的属官,分辖某一地区的盐场。又称盐场知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那後生道:‘他捐了個鹽知事﹐到兩{淮}候補去了。’”

  • 鹽汗-汉语大词典

    鹽汗

    【1】指汗。因其味咸,故称。《淮南子·精神训》:“今夫繇者揭钁臿﹐負籠土﹐鹽汗交流﹐喘息薄喉。”{高诱}注:“白汗鹹如鹽﹐故曰鹽汗。”

  • 鹽煮笋-汉语大词典

    鹽煮笋

    【1】菜名。用盐水煮过的竹笋。{绍兴}人常用作下酒物。{鲁迅}《呐喊·孔乙己》:“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

  • 鹽榷-汉语大词典

    鹽榷

    【1】政府对食盐产销的垄断专卖。{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彗星》:“鹽榷太密而商旅怨。”

  • 鹽豉湯-汉语大词典

    鹽豉湯

    【1】用豆豉做的汤。{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冬月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子﹑薑豉﹑抹臟……團子﹑鹽豉湯之類。”

  • 鹽嫫-汉语大词典

    鹽嫫

    【1】丑女{无盐}和{嫫母}的并称。{清}{赵翼}《题周昉背面美人图》:“真容安知非{鹽嫫}﹐遺照轉共疑{施}{嬙}。”

  • 鹽梅之寄-汉语大词典

    鹽梅之寄

    【1】喻指可托付重任。《隋书·刘昉郑译等传论》:“暨夫帝遷明德﹐義非簡在﹐鹽梅之寄﹐自有攸歸。”

  • 鹽運使-汉语大词典

    鹽運使

    【1】“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的简称。为主要产盐区主管盐务之官。始设于{元}代。《元史·食货志二》:“五年﹐乃免{河南}﹑{懷孟}﹑{南陽}三路今歲{陝西}鹽課﹐仍授鹽運使暨所臨路府州縣正官兼知渠堰事﹐責以疏通壅塞。”《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傍邊一行‘{兩淮}鹽運使司鹽運使{荀玫}書’。”

  • 鹽藏-汉语大词典

    鹽藏

    【1】用盐腌渍起来,以便贮藏。《尔雅翼·释木一》:“椇﹐枳椇也﹐其子味甚甘﹐{江}東謂之木蜜﹐{荆楚}之俗﹐亦鹽藏荷裹﹐以爲冬儲。”

  • 鹽商-汉语大词典

    鹽商

    【1】经营食盐买卖的商人。旧时须纳税于官,官给票引,其引地需用之盐,即由他专卖。{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鹽商利歸於己﹐無物不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原來{揚州}地方﹐花園最多﹐都是那些鹽商蓋造的。”《宋史·食货志下四》:“議者謂:‘異時鹽商於榷貨務入納轉廊﹐惟視東南諸郡積鹽多寡。’”

  • 鹽釐-汉语大词典

    鹽釐

    【1】旧时对盐所征的厘金。{清}{咸丰}三年设此税收,大都属于盐的附加税性质。1914年并入盐的正税。《清史稿·食货志四》:“{陝西}{花馬池}鹽課﹐向由布政使收納。及{同治}十二年﹐{宗棠}爲{陝甘}總督﹐因西陲用兵﹐改課爲釐﹐在{定邊}設局抽收﹐名曰{花定}鹽釐﹐於是{陝西}鹽利歸於{甘省}。”

  • 鹽鐵-汉语大词典

    鹽鐵

    【1】盐和铁。亦指煮盐﹑冶铁之事。《史记·平準书》:“於是以{東郭咸陽}﹑{孔僅}爲大農丞﹐領鹽鐵事。”《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漢城}在{炭山}東南{灤河}上﹐有鹽鐵之利﹐乃{後魏}{滑鹽縣}也。”《管子·山国轨》:“鹽鐵之筴﹐足以立軌官。”【2】见“鹽鐵使”。

  • 鹽坵-汉语大词典

    鹽坵

    【1】{清}代盐税之一。《清史稿·食货志四》:“坵折者﹐鹽田所納錢糧﹐謂之折價。程■所納錢糧﹐謂之鹽坵。”【2】产盐的丘地。《清史稿·食货志四》:“而{福建}﹑{廣東}﹑{兩浙}招徠竈丁﹐墾復鹽地﹑鹽坵﹑報部升課者不絶。”

  • 鹽道票-汉语大词典

    鹽道票

    【1】即盐票。《清史稿·食货志四》:“西路以引商爲票商﹐縣澳以樸户爲販户﹐用鹽道票代引﹐名曰‘販單’。”

  • 鹽花-汉语大词典

    鹽花

    【1】指极少量的盐。{王西彦}《寻常事》:“半晌后﹐{洪发}婶婶把菜拌上盐花。”【2】指白细如盐之物。{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二·乳穴水》〔集解〕引{陈藏器}曰:“近乳穴處流出之泉也﹐人多取水作飲釀酒﹐大有益。有水濃者﹐秤之重於他水﹐煎之上有鹽花﹐此真乳液也。”【3】盐霜;细盐粒。{唐}{章孝标}《归海上旧居》诗:“人衣披蜃氣﹐馬跡印鹽花。”{宋}{文天祥}《卖鱼湾》诗:“春紅堆蟹子﹐晚白結鹽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