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知)是什么意思
无知←→有知-反义词词典
无知←→有知wúzhī-yǒuzhī
【词性】:形
无知:没有知识;不懂事理。
有知:有知识;明事理。
【例】 对于新的事物,总是从不认识到认识一些,到认识得更多一些,从无知到有知,这是一个不可违反的客观规律。(吴晗:《说谦虚》)
已知数←→未知数-反义词词典
已知数←→未知数yǐzhīshù-wèizhīshù
【词性】:名
已知数:方程或代数式中,数值已经知道的数。如x+Y=10,10是已知数。
未知数:方程或代数式中,数值需经过运算才能确定的数。如3x+6=15,x是未知数。
【例】 他们的恋爱能否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什么时候能变成已知数,还要待他们的努力。
渊博←→无知 肤浅 浅陋 贫乏-反义词词典
渊博←→无知 肤浅 浅陋 贫乏yuānbó-wúzhī fūqiǎn qiǎnlòu pínfá
【词性】:形
渊博:(学识)广而且深。
无知:没有知识。
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
浅陋:(见识)贫乏。
贫乏:不丰富,缺少。
【例】 蔡希陶是一位思想清晰知识渊博的科学家,他可以叫得出我们在森林中散步时随时看到的每一棵树和每一株花的名字和属性,他可以把郁郁苍苍的热带森林的奥秘,如数家珍地描述得明白而又动听。(冯牧:《滇云揽胜记》) 啊!我要赞颂这样的钟声,山寨里有了钟声,它赶走了愚昧和无知,给人们带来了智慧和文化;……(周民震:《钟声》) 官家把她的全部人格概括为一个“冷”字,甚至把她神格化了,这显然是片面和肤浅的看法。(徐兴业:《金瓯缺》) “老新党”们的见识虽然浅陋,但是有一个目的:图富强。(鲁迅:《准风月谈·重三感阳》) 当我贫乏空虚的时候。曾常从沙海中打捞诗情。(郭永明:《沙海中打捞的诗情》)
知足←→贪婪 无厌-反义词词典
知足←→贪婪 无厌zhīzú-tānlán wúyàn
知足:知道满足。
贪婪:不知满足。
无厌:没有满足。
【例】 广兄子受并为师傅,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东汉·班固:《汉书·疏广传》) 蝗虫却三五成群,飞上来,落下去,发出“达达”的声音,贪婪地啃着嫩叶。(乌兰巴干:《草原烽火》) 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手足乎?(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第四书》)
先知君-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先知君xiān zhī jūn
【释义】:
龟的别名。以龟壳潮湿而雨或卜而示其预知而得名。晋·葛洪《抱朴子·仙药》:“可用先知君脑,或云龟,和服之,七年能步行水上。”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九:“蟹曰无肠公子,龟曰先知君。”
知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知己zhī jǐ
【释义】:
相互理解情谊深厚的朋友。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知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知交zhī jiāo
【释义】:
彼此相知,交情深厚的朋友。《史记·汲郑列传》:“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知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知音zhī yīn
【释义】:
知己的朋友。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其心意。遂以为知音。唐·杜甫《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大知-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大知dà zhì
【释义】:
有大智慧的人。知,同“智”。《庄子·齐物论》:“大知闲闲,小知閒閒。”《礼记·中庸》:“舜其大知也与!”
楮知白-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楮知白chǔ zhī bǎi
【释义】:
纸的别称。以其为楮皮所制,色白,故名。宋·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谱四》引文嵩《好畴侯楮知白传》:“‘楮知白’……中常侍蔡伦搜访得之于耒阳,负于天子。”
不知所措-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不知所措bù zhī suǒ cuò
〈成〉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和发急。可以作谓语、状语、补语、定语。
他呆住了,这个意外的现象使他一时不知所措|从没看见过爷爷这样发过脾气,那人不知所措了|一抬头,原来是师傅站在面前,他不知所措地“啊”了一声|那小偷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吓得不知所措了|看他那不知所措的神情真好笑
迷途知返-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迷途知返mítúzhīfǎn
迷失道路,知道回来。比喻觉察了自己的错误,知道改正——一意孤行、至死不悟(要尽力挽救失足青年,使他们迷途知返,不要~。)
无所不知-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无所不知wúsuǒbùzhī
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一无所知(他自以为无所不知,其实往往是~。)
一无所知-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一无所知yīwúsuǒzhī
什么也不知道——了如指掌(对情况~的老政委,竟然对这事一无所知。)、无所不知(他自以为~,实际上是一无所知。)
知多见广-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知多见广zhīduōjiànguǎng
知道、见到的东西多而广——孤陋寡闻(听他的言谈,我觉得他真是知多见广,比那些~的人高明多了。)
知恩必报-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知恩必报zhīēnbìbào
受了别人的恩情一定要报答——恩将仇报(知恩必报真君子,~是小人。)
知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知名zhīmíng
著名;有名(多用于人)——无名(~作家)
知难而进-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知难而进zhīnánérjìn
指迎着困难上,比喻具有革命的无畏精神——知难而退(事情很棘手,问题一大堆,是知难而进,还是~,那要看你自己了。)、望而却步(一切革命者都应具有知难而进的精神,不能在困难面前~。)
知难而退-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知难而退zhīnánértuì
原指作战要见机而动,不能蛮干,后指见困难畏缩不前——知难而进
知情达理-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知情达理zhīqíngdálǐ
通人情,懂事理——胡搅蛮缠(我愿意和她交谈,因为她知情达理,不象有的人那样~。)
故知-古语词今用词典
故知gùzhī
老朋友。春秋时,鬷蔑因貌奇丑,欲见叔向而不能,只好跟随收拾碗筷的家臣进去。鬷蔑站在殿堂下,说了一句话。这时,叔向正端杯准备喝酒,听到这句话后立即说:一定是鬷蔑来了!遂下堂拉着鬷蔑的手与其上堂就座,并对鬷蔑说:你倘若不说话,我就几乎错过你了,话是不能不说的啊!他们俩人“遂如故知”。(很快就像老朋友一样。)(《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今沿用本义。
续范亭《郑州忆关中诸友》“茫茫大地将何之?落拓中原忆故知。七年浪迹悲赢马,十载洪涛恨睡狮。”艾青《在世界的这一边》:“也不是他乡遇见了故知,许多人都从来不曾见面,但在一种崇高的感情下,个个都像是久别的爱人。”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在艰难险厄的境地中,突然遇见了一个同情自己、而且救了自己生命的人,好像他乡遇故知……”
知命-古语词今用词典
知命zhīmìng
也作“知天命”。
懂得天命。孔子主张用德治理天下,用礼约束百姓。这样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也就能遵循法则,遵守规矩了。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时才立志于学习;三十岁就能坚定自立了;四十岁时能通达一切道理不再有疑惑;到五十岁,便明白什么是天命了;六十岁时,凡我听到的一切,都能明白贯通;到七十岁,我怎么想就怎么就做,但从来不会逾越规矩法度。)(《论语·为政》)后引申指五十岁。
今沿用引申义。
郭沫若《沸羹集·无题》:“照年龄说来,我已经是知命晋一的人,但不知怎的,我却感觉着一切都还年青。”《海峡》:“他,虽已知命,仍奋斗不息。”又作“知天命”。义同。《中国当代文化名人亲情散文选·陈国凯〈妻儿〉》:“二十六年过去,如今步入知天命之年,对我来说,也许生命的旅程不会很长。”《随笔》:“那一年,徐铸成正当知天命年纪。”《成都魄报》,“1992年以前,流动人员的年龄几乎都在三十五岁以下。现在,不惑之年的人们不敢再犹豫困惑;知天命的人们也不再遵从‘天命’。”
知天命-古语词今用词典
知天命zhītiānmìng
见“知命”条。
告诉 告 奉告 通知 告语-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告诉 告 奉告 通知 告语
告诉gàosu 告gào 奉告fènggào 通知tōngzhī 告语gàoyǔ
动词。表示把某事说给人(知道)。
“告诉”强调诉说、陈述;很常使用,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所要求的间接宾语,除了答话的情况,必须在后面出现。例如:“他告诉将军,因为天热,要多喝水,等会来了咸菜,要猛吃”(王愿坚:《普通劳动者》);“这事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大约最初的一回他就告诉我是姓赵,名平复”(鲁迅:《南腔北调集》);“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零五年的历史,特别是国民党当政以来的十八年的历史,清楚地把这个要点告诉了中国人民”(《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告”是文言词,只用于文言语句,有明显的书面语色彩;有时所要求的间接宾语可以略去。例如:“请告其兄,明晨七时至汽车站候车”;“赴京日期确定后,请及时告弟”;“此事若问得结果,函告为盼”;“实言相告,目前为止,已三度更换‘人选’”(《小说月报》,1982,3);“佩弦告船家:‘我们多给你酒钱,把船摇开,别让他们来噜嗦。’”(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奉告”是敬词,有尊敬和讲礼貌的态度色彩;旧时可带“大人”“老爷”等间接宾语,现今很少有宾语随后出现;多用于书信和客气的事务交际,有书面语色彩,常和“特此”“无可”等组合。例如:“特此奉告,请参酌”;“我对这位公子无可奉告,不同意的是您的作法”(《当代》,1982,3);“学生一来是代朝廷来向老先生慰劳,二来也是把皇上的这个决定奉告阁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
“通知”强调把事情传达到对方,让对方知道;经常使用,尤其适用于公事或较重要的、即将发生或将要利用的事。例如:“请你一定通知他们,报告会改在明天下午两点开”;“你通知一下沈志业,他那儿没有电话”(《收获》,1982,1);“我通知你老人家和保长知道”(沙汀:《还乡记》)。
“告语”强调有话要向对方说;比较典雅,书面语色彩与“告”同样明显;较少使用。例如:“请告语乡亲,海外游子时常祝祷家乡兴旺进步”;“创始时候既已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鲁迅:《呐喊·自序》)。
获悉 得悉 得知-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获悉 得悉 得知
获悉huòxī 得悉déxī 得知dézhī
动词,表示得到消息而知道。
“获悉”带庄严的态度色彩,可用于外交场合;是文言词,比较典雅,书面语色彩浓厚。例如:“我高兴地获悉,柬埔寨人民已经战胜了七十年罕见的洪水灾害,取得了抗洪斗争的初步胜利”(《人民日报》,1978.10.11);“这天,凌少辉和苏志毅初步获悉:犬养联队除留下少数外,大部人马突然撤离春华”(曲波《山呼海啸》)。
“得悉”带庄重的态度色彩;是一般的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没有“获悉”浓厚。例如;“周副主席得悉后,立即赶到机场劝阻,但飞机已经起飞了”(《解放军文艺》,1978,3);“有一年冬季的一个夜晚,总理得悉绣文病了,就带着我们来到绣文的宿舍”(《新华月报》,文摘版,1979,8)。
“得知”没有特殊的态度色彩;也是一般的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比“得悉”又淡些。例如:“小金得知截获钥匙的胜利消息后,并不怎样开心”(李英儒:《女游击队长》);“我们得知这一消息,决定立即向红军报告”;“在勾践入臣之第三年,西施得知,由于伍子胥力争,夫差要斩勾践夫妇”(《茅盾评论文集》,上卷)。
知道 知悉 晓得 知 悉 晓 知晓-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知道 知悉 晓得 知 悉 晓 知晓
知道zhīdao 知悉zhīxī 晓得xiǎode 知zhī 悉xī 晓xiǎo 知晓zhìxiǎo
动词。表示对事实、情况或道理已认识其存在和一般情形。
“知道”、“知悉”都强调对事实、情况或道理已经认识其存在。“知道”通用干口语、书面语和各种场合,是常用词,没有特殊色彩;“知悉”有郑重的态度色彩,多用于重大的或较为重要的事实、情况,是书面语用词而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较少使用。例如:“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鲁迅:《故乡》);“我一见你,心中痛快多了!肚子里也知道饿了”(老舍:《赵子日》);“既然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应当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他的部队是主要的进城部队,所以马上将闯王的军令传达全营知悉”(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下册);“关于你处水患严重、灾民急待救济等情,我们已经知悉”。
“晓得”强调对事情或道理已经明白;多用于南方长江流域一带,有地方色彩;含有有所领悟的意味,意思比“知道”重。例如:“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的”(鲁迅:《狂人日记》);“明明晓得绝不该回来的,我为什么又回来呀”(《曹禺选集》);“我以为放在小院子里没人知道,谁晓得白大夫怎么会知道的呢”(周而复:《白求恩大夫》)。
“知”和“知道”意思一致,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用在某些固定的说法中时偶可出现于口语;常同“不”及“已”“未”“所”等单音文言词搭配组合。例如:“那天从他们家里回客栈,不知怎么,天津的街市也似乎格外凄凉似的”(《瞿秋白文集》,第一卷);“至于今之教育当局,则我不知其人”(鲁迅:《两地书·第一集北京·十五》);“已知三角形一内角度教及夹角两边的长度,即可求得其余一边的长度”;“近来年齿加长,于社会内幕,亦较有所知”(许广平语,《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七》);“他这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呢”。
“悉”和“知悉”意思一致;是文言词,显得典雅,书面语色彩比“知”浓厚;多见于书信、电文,应用范围较窄;常同“惊”“谨”“敬”“已”“未”等单音词搭配组合。例如:“惊悉日前受伤,至为关念”(鲁迅:《书信·许寿裳·一四》;“顷得二月二十六日来信,谨悉种种”(鲁迅:《书信·许寿裳·一七》)。
“晓”和“晓得”意思一致;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较少用,以出现在固定词组“家喻户晓”中较多见。例如:“年幼无知,不晓世情之复杂”;“你们好不晓事,不明白朕的苦衷”(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上册);“我们要相信群众,拿中央跟群众直接见面,使中央精神真正做到家喻户晓”(《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
“知晓”综合了“知”和“晓”的意思,另含有“察觉、发现”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心下暗念,真情一旦为处长所知晓,如何得了”;“一部某某演出剧本选集、曲艺选集问世,著名演员的大名堂而皇之地印在封面上,读者却无从知晓内中剧本的原作者和改编者姓甚名谁”(《人民日报》,1983.1.31)。
“晓”在表示“使(别人)知道”的意义时(如说:“这番话晓以利害”),和本组其它词没有同义关系。
著名 有名 出名 知名 闻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著名 有名 出名 知名 闻名
著名zhùmíng 有名yǒumíng 出名chūmíng 知名zhìmíng 闻名wénmíng
形容词。指名字为大家所熟知。
“著名”强调名字突出、显著,给人较深的印象。例如“但瞿秋白同志又是一个著名的有天才的革命作家、批评家和文学翻译家”(瞿秋白文集编辑委员会:《瞿秋白文集·序》);“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教授于1982年2月25日因病在美国逝世,终年八十九岁”(《中国语文》,1982,3);“广东的香蕉、菠萝、荔枝、龙眼、柑桔、洋桃等水果是名闻全国的,尤其是香蕉和荔枝最为著名”;“刘邦立为皇帝,统一中国,开创历史上著名的汉朝”(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
“有名”强调有了名气,意思比“著名”轻;可以用来修饰形容词。例如:“他是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出身,有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河上肇博士的高足”(郭沫若:《洪波曲》);“我也很喜欢他的诗,譬如那有名的‘夕阳穿树补花红’,这样的诗真是好极了”(《夏衍选集》,上卷);“她是有名豪爽泼辣的,因此大家给她起个浑名叫‘辣子’”(欧阳山:《三家巷》)。
“出名”强调名字不再是普通无闻的;多用于较小社会范围内的个人;意思也比“著名”轻。例如:“地主就利用他出名的浪当,三下五除二,把他的家当弄了干净”(刘白羽:《无敌三勇士》);“日本是出名的火山众多的国度”(刘白羽:《红玛瑙集》);“他发现了那平时以美男子出名的赤卫队员今天特别漂亮”(欧阳山:《三家巷》);“刘芳亮在闯王的手下平素以勇猛善战出名”(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
“知名”强调名声大,为大家所知道;意思的轻重和“著名”一致;多用于人;是书面语用词,只是与“人士”搭配起来时可用于口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参加追悼会的还有冯雪峰同志的生前友好及全国文学艺术界的知名人士一千多人(《光明日报》,1979.11.18);“今天局里来了一位知名人士,你怎样也猜不出来是谁”;“王蒙、蒋子龙、周克芹、刘心武都是现今国内知名作家”。
“闻名”强调名称广为传布,大家都听说过,都熟悉;多用于地方和其他事物;可在后面直接跟上“天下”“全国”“海外”等表示地方范围的补语。例如:“到了中国,当然要到闻名天下的长城和三峡去看看”;“合浦产的珍珠闻名全国”。“单就这三十年说,先生的丰功伟业,已举世闻名”(周恩来:《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大批自由主义者及左翼文化人,都以桂林为乐土,群聚于这一座以‘山水甲天下’闻名的省城”(《李宗仁回忆录》)。
有辜知爱,负疚良深-实用委婉语词典
有辜知爱,负疚良深
意为自己辜负了您对我知心的关爱,内心是深切的歉疚。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实用委婉语词典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意为高尚的节操为世人所看重,谦虚的美德为天下所知晓。语出唐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实用委婉语词典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指彼此的友谊不为空间相隔之远受到影响,哪怕四海天涯,视若近邻。
不知老之将至-实用委婉语词典
不知老之将至
意为我虽然已入老境,但犹未感觉到自己的老迈,这恐怕就是心理的年轻吧。
胃部有知觉-实用委婉语词典
胃部有知觉
欧美婉指恶心。也作“胃部紧张”。
伟大的未知地-实用委婉语词典
伟大的未知地
欧美国家对人死亡的婉称。意为神秘的地方。
困知勉行-实用委婉语词典
困知勉行
婉指人愈是处在困顿之中就愈要勉励自己进取。
不在哪儿摔跤,不知哪儿路滑-实用委婉语词典
不在哪儿摔跤,不知哪儿路滑
婉指亲身体验到挫折,就能避免重蹈覆辙。中国谚语。喻指。
乐天知命-实用委婉语词典
乐天知命
意为随顺生命的自然节律,不过分要求什么,也就无忧无虑。《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无忧。”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实用委婉语词典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意为人生的路途上最宝贵的是有人知已,而不在乎物质利益。语出唐李白《赠友人三首》。
行远知多-实用委婉语词典
行远知多
婉指一个人的经历愈多就知道得愈多,经验愈丰富。
无知无识,热情好比脱缰的野马-实用委婉语词典
无知无识,热情好比脱缰的野马
婉指讲究理性必定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欧美谚语。
万两黄金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实用委婉语词典
万两黄金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婉指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的知音是最难最难的。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实用委婉语词典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意为不同的人对时间的长短有不同的感受。语出晋傅玄《杂诗》。
浮生恰似冰底流,日夜东流人不知-实用委婉语词典
浮生恰似冰底流,日夜东流人不知
意为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时间就像冰层底下的水,日日夜夜不停地向前流逝。语出唐杜牧《汴河阻冻》。
履霜知冰-实用委婉语词典
履霜知冰
婉指从事物的征兆看发展趋势,预见到后果。原意行走在霜上即知道严寒季节将来临。也作“履霜坚冰”。
问羊知马-实用委婉语词典
问羊知马
意为从同类的事物身上,也可推究出一定的事理或真相。《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价),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逸乐安知与祸双-实用委婉语词典
逸乐安知与祸双
意为岂知沉湎于淫逸欢乐的享受,往往就与灾祸结伴而来。语出宋王安石《金陵怀古四诗》。
福近易知,祸远难见-实用委婉语词典
福近易知,祸远难见
意为福往往近在眼前容易察觉,而祸害因为隐藏难以发现。语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一回。
见虎一毛,不知其斑-实用委婉语词典
见虎一毛,不知其斑
婉指只见其某一细微处,就受到蒙蔽。中国谚语。
相知恨晚-实用委婉语词典
相知恨晚
婉指对对方十分的满意。“知”,即互相认识、了解。“恨”,在此作遗憾解,认识太晚了。
心知肚明-实用委婉语词典
心知肚明
婉指嘴上不说,但心里明白。
恒劳知逸-实用委婉语词典
恒劳知逸
意为长久的辛劳,将使人知道休憩的必要。
三折肱知为良医-实用委婉语词典
三折肱知为良医
意为久病可成为好的医生。“肱”,即胳膊,从肩膀到肘的部分。
耐心安之,以俟知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耐心安之,以俟知者
意为安之如素,以极大的耐心等待知道你的人。“俟”,即等待。
知足常乐-实用委婉语词典
知足常乐
意为凡事知道满足,此生就可保持开朗乐观的情怀。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实用委婉语词典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
意为知道自己满头白发已非春景,那么就举起芳香的酒杯追恋过去美好的景物吧。语出唐杜甫《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樽”,即古时的酒器。
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实用委婉语词典
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意为我们生命的时光就像冬天冰层下的水,昼夜向东流去却浑然不知。语出唐杜牧《汴河阻冻》。
惊知讣告,殊深感悼-实用委婉语词典
惊知讣告,殊深感悼
意为惊讶地得知消息,我顿时感到哀痛并在心里默默的悼念。
不知-孙子兵法词典
不知
【释义】:
不了解。《谋攻篇》:“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尽知-孙子兵法词典
尽知
【释义】:
全部知晓。《作战篇》:“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李筌注:“利害相依之所生,先知其害,然后知其利也。”
无知-孙子兵法词典
无知
【释义】:
没有闻知。《九地篇》:“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梅尧臣注:“凡军之权谋,使由之,而不使知之。”
先知-孙子兵法词典
先知
【释义】:
①预先知晓。《军争篇》:“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梅尧臣注:“称量利害而动,在预知远近之方则胜。”②预先察知敌情。《用间篇》:“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张预注:“先知敌情,故动则胜人,功业卓然,超绝群众。”
知-孙子兵法词典
知zhī
【释义】:
晓得;知道。《计篇》:“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地形篇》:“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用间篇》:“五间之事,主必知之。”
知兵-孙子兵法词典
知兵
【释义】:
通晓用兵之道。《地形篇》:“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张预注:“识彼我之虚实,得地形之便利,而后战也。”
知胜-孙子兵法词典
知胜
【释义】:
预知胜利。《谋攻篇》:“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欲者胜。”
知彼知己-孙子兵法词典
知彼知己
【释义】:
对敌人和自己的情况都了解。《谋攻篇》:“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王晳注:“谓校尽彼我之情,知胜而后战,则百战不危。”
知战之地-孙子兵法词典
知战之地
【释义】:
预知交战的地理环境。《虚实篇》:“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王晳注:“必先知地利敌情,然后以兵法之度量,计其远近,知其空虚,审敌趣应之所及战期也。”
知战之日-孙子兵法词典
知战之日
【释义】:
预知交战时间。《虚实篇》:“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曹操注:“以度量知空虚会战之日。”
知天知地-孙子兵法词典
知天知地
【释义】:
通晓天时地利。《地形篇》:“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张预注:“顺天时,得地利,取胜无极。”
知敌之情-孙子兵法词典
知敌之情
【释义】:
了解敌人真实内情。《用间篇》:“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知 识-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知 识
[知zhī 识shí]
同 都有“知道”、“认识”的意思。
异 【知】 一般的知道、懂得、了解。程度浅。《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论语·先进》:“居则曰:‘不吾知也!’”
【识】 常常是比较深的知道、认识、能辨别。程度深。《孟子·梁惠王上》:“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下》:“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论语·阳货》:“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
辨 “知”又作形容词,读zhì,表示聪明,有智慧。同“智”。如《左传·僖公三十年》:“失其所与,不知。”“识”又读zhì,表示“记”、“记住”。如《论语·述而》:“默而识之”。二者互不通用。
辱知-敬谦语小词典
辱知rǔzhī
谦辞。表示受人赏识、举荐。唐·李汉《昌黎先生集》序:“门人陇西李汉,辱知最厚且亲。”
示知-敬谦语小词典
示知shìzhī
敬辞。表示请对方告知,多用于信函中。茅盾《子夜》一六:“据日本火柴商口称,闻该国驻沪领事声称,吾国政府财政部有与瑞典火柴公司借款,默许种种权利之说,究否属实,请为探明示知等情。” ||此事可否这样办理,请从速示知。
告知与告之-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告知与告之
“告知”有“告诉使知道”的意思,是个双音节动词,用法相当于“告诉”,后边可直接跟被告诉的对象作宾语。如“请将此事及时告知有关人员、我已告知他们不要胡来”等。“告之”是个古汉语用法,是个动宾式结构。其中的“之”是个代词,可以代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因为其中已有宾语“之”的存在,所以,“告之”后边不能再接其他名词性成分作宾语。如,不能说成“告之他们、告之××人”等。
急流勇退 知难而进-反义词应用词典
急流勇退 知难而进
急流勇退 jíliúyǒngtuì
知难而进 zhīnán'érjìn
【急流勇退】旧时比喻做官的人在顺利或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早引退。
〔例句〕
1.我亦久思急流勇退,奈朝廷未得其人耳。
2.常言“知足不辱”。官人宜急流勇退,为山林娱老之计。
3.老厂长急流勇退,把位子让给了年富力强的人。
【知难而进】明知有困难,却不退缩,而是以极大的勇气去克服。
〔例句〕
1.华罗庚有一句名言:“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这就是一种知难而进的精神。
2.知难而进的道理谁都明白,但是要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3.如果没有知难而进的精神,一遇困难就畏缩不前,那是什么事情也办不好的。
迷途知返 执迷不悟-反义词应用词典
迷途知返 执迷不悟
迷途知返 mítúzhīfǎn
执迷不悟 zhímíbùwù
【迷途知返】迷失了道路知道回来。比喻觉察了自己的错误,知道改正。
〔例句〕
1.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途知返,尚可以免。
2.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执迷不悟】执:坚持,固执。迷:迷惑。悟:醒悟。对事物分辨不清,坚持错误而不醒悟。
〔例句〕
1.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2.如或执迷不悟,甘为叛人……当躬行天罚,玉石俱焚,祸并宗亲,辱及父母。
无地自容 恬不知耻-反义词应用词典
无地自容 恬不知耻
无地自容 wúdìzìróng
恬不知耻 tiánbùzhīchǐ
【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羞愧到了极点。
〔例句〕
1.李纨正要劝解,丫头来说,太太来了。袭人等此时无地自容,宝玉等赶忙出来迎接。
2.若是把他羞得无地自容,那便造孽了。
【恬不知耻】做了坏事,还满不在乎,不以为耻。
〔例句〕
“打这个恬不知耻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
〔应用例句〕
你这个家伙真是恬不知耻,换了我,早就无地自容了。
一窍不通 无所不知-反义词应用词典
一窍不通 无所不知
一窍不通 yīqiàobùtōng
无所不知 wúsuǒbùzhī
【一窍不通】比喻什么也不懂。
〔例句〕
1.这位大人乃是一窍不通的,只得请了枪手,代为枪替。
2.他对电子计算机一窍不通,所以,参观展览时只能去看热闹。
【无所不知】没有什么不知道。
〔例句〕
1.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我这样想。
2.文的必是琴棋书画无所不晓,武的必是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
知难而进 知难而退-反义词应用词典
知难而进 知难而退
知难而进 zhīnán'érjìn
知难而退 zhīnán'értuì
【知难而进】迎着困难而上。也作“知难而行”。
〔例句〕
1.陈寅日:“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惟君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
2.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荆棘丛生,我们只有知难而进,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知难而退】本谓作战须见机行事,形势不利则应退却。后泛指做事衡量实力,如困难难以克服则应退却。今亦谓见困难而退缩不前。
〔例句〕
1.知难而退,诚合兵家之言。
2.夫无难而退,谦也;知难而退,宜也,非谦也。
3.在今天,“知难而退”成了懦夫的箴言。
知道 了解-近义词应用词典
知道 了解
知道 zhīdao 了解 liǎojiě
【知道】对于道理或事实有认识。如:
1.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
【了解】①知道得清楚。②打听;调查。如:
2.苏林教授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觉得重要的,是应了解造成她声音前后悬殊的原因。
3.于是又把我的情况谈了一阵,再度要求游击队派人了解。
辨析:“了解”比“知道”程度深,面也广。“知道”指一般认识,“了解”指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知识 常识 见识-近义词应用词典
知识 常识 见识
知识 zhīshi 常识 chángshí 见识 jiànshi
【知识】①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②指有关学术文化的。如:
1.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2.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常识】普通知识。如:
3.有些同志缺乏基本的政治常识,所以发生了各种糊涂观念。
【见识】①接触事物,扩大见闻。②见闻;知识。如:
4.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
5.能办成一件也叫我妈长长见识!
辨析:“知识”指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如业务知识,科学知识,生产知识。“常识”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不可欠缺的知识,多指一般的知识,如生活常识,机器操作常识,天文地理常识。“见识”着重于个人对事物有主张,有见解,多指个人体验的知识,如增长见识,见识广,多见识。
无知-古文观止词典
无知wú zhī
【词性】:名词
人名。公孙氏,春秋时齐公子。齐襄公无道,无知杀之,自立为君。后无知亦被国人杀掉(1)。《路温舒尚德缓刑书》:臣闻齐有无知之祸。——我听说齐国有公孙无知的变乱。
楚归晋知罃-古文观止词典
楚归晋知罃
【朝代】:成公三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晋楚邲之战,晋大夫知罃被楚生擒。后来两国交换俘虏,楚共王自以为有恩于知罃,因此问知罃回国后,“怨我乎?德我乎?何以报我?”知罃虽为阶下之囚,但不卑不亢,断然以“无怨无德,不知所报”回答楚王的无理要求,表现了他忠于故国、威武不屈的精神。文中记楚王和知罃的对话,一个句句紧逼,一个处处撇开,最后一段答非所问,尤为巧妙。
【原文】: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单子知陈必亡-古文观止词典
单子知陈必亡
【原文出处】:周语中 国语
【说明】:
单襄公路过陈国,发现陈国“废先王之教”,“弃先王之法制”,“蔑先王之官”,“犯先王之令”,因而告诉周定王:“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这种从分析国家实际状况得出的预言,显示出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后来陈灵公身死国灭,更证实了单襄公是一个察微知著的有远见的政治家。
【原文】: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候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蓺,膳宰不致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旅舍,民将筑台于夏氏。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弗见。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王曰:“何故?”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其时儆曰:‘收而场功,而畚挶,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此先王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不夺农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有逸无罢。国有班事,县有序民。’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涂,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各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至于王使,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渎姓矣乎?陈,我大姬之后也。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
“昔先王之教,茂帅其德也,犹恐陨越;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居大国之间,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
六年,单子如楚。八年,陈侯杀于夏氏。九年,楚子入陈。
遇知-古文观止词典
遇知yù zhī
赏识,了解信任(2)。《与于襄阳书》: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还不曾听说后进之士中,有被您赏识而被您以礼相待的。《送李愿归盘谷序》: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大丈夫被天子了解信任。
知-古文观止词典
知zhī
【词性】:名词
一、知觉,灵性(5)。《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其几何离。——死后假如有知觉,那我们离别到现在又有多少时候。《祭鳄鱼文》: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鳄鱼如果有灵性的话,就要听刺史的话。《瘗旅文》:尔既巳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你们已经没有知觉了,可是我怎能忍心不管呢?
二、知识(1)。《杨恽报孙会宗书》: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知略士也。——他的朋友安定太守西河人孙会宗,是一个有知识有谋略的人。
知-古文观止词典
知zhī
【词性】:动词
一、知道,了解,使……知道(389)。《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秦、晋两国包围了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唐雎说信陵君》: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我憎恨别人,不能够使别人知道。《管晏列传》:知我者鲍子也。——了解我的是鲍叔。
二、主持(2)。《袁州州学记》:范阳祖君无择知衰州。——范阳祖君无择主持袁州政务。《泷冈阡表》:知青州军州事。——主持青州军州事。
知-古文观止词典
知zhì
【词性】:形容词
用同“智”。聪明,明智(7)。《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是不聪明的。《祁奚请免叔向》: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你遭了罪,恐怕是不聪明吧?《司马相如上书谏猎》:而知者避危于无形。——聪明的人能够在危险还没有显露出来时就避免它。
知己-古文观止词典
知己zhī jǐ
【词性】:名词
谓彼此相知,情谊深切(的朋友)(8)。《管晏列传》:是知己。——这就是知己。《上梅直讲书》: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只听说他的名字而不能见面的,一朝成为知己。《豫让论》: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既然称君主为知己,就应当竭尽自己的智慧谋略,诚恳地告诫,亲切地劝说。
知悼子-古文观止词典
知悼子zhì dào zǐ
【词性】:名词
即荀盈。春秋时晋国大夫(2)。《杜蒉扬觯》:知悼子卒。——知悼子死了。《杜蒉扬觯》:知悼子在堂。——知悼子的灵柩停在堂上。
知罃-古文观止词典
知罃zhì yīng
【词性】:名词
人名。春秋时晋国大夫(2)。《楚归晋知罃》: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罄。——晋人归还楚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给楚国,以求换回知罃。《楚归晋知罃》:王送知罃。——楚王送知罃。
中知-古文观止词典
中知zhōng zhì
【词性】:名词
具有中等才能的人。“知”,用同“智”(2)。《虞师晋师灭夏阳》: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这要有中等智力的人才能想到。《虞师晋师灭夏阳》: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我料定虞公是中等智力以下的人。
不知高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知高低
【释义】:
①不识高低。指说话、做事不知深浅、轻重,不懂规矩。《西游记》一五:你那老头子,说话不知高低!我们是拜佛的圣僧,又会偷马!《红楼梦》三八:我喜欢他这样,况且他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家常没人,娘儿们原该这样。②形容失声之状。叫苦或叫好,脱口而出,不假思索。《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妇人听得说,摔住那汉,叫声屈,不知高低。《警世通言》一四:教授把三寸舌头尖舐破窗眼儿,张一张,喝声采,不知高低。《醒世恒言》二二:铺中立着个女娘,鱼魫冠儿,道装打扮,眉间青气现。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不知就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知就里
【释义】:
就里:底细,内情。谓不了解其中的情况、原委。《野叟曝言》五九:璇姑不知就里,私问鸾吹,鸾吹把空结花烛之事,大概说知。《红楼梦》七五:不到半月工夫,贾赦、贾政听见这般,不知就里,反说这才是正理,文既误矣,武事当亦该习。《韩湘子全传》二六:老夫人还不知就里,这是户部尚书崔群奏准朝廷,要将老夫人全家谪贬塞外充军,以报老夫人不应允小女续弦之仇。
不知轻重-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知轻重
【释义】:
谓言行冒失,没有分寸。《红楼梦》一〇九:婆子们不知轻重,说是这两日有些病,恐不能就好,到这里问大夫。
不知头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知头脑
【释义】:
弄不清底细,不明究竟。《二刻拍案惊奇》五:大家惊奇,只是不知头脑,直待听见南陔备细述此一遍,心下方才明白。
⊙不知一个头脑
《初刻拍案惊奇》三〇:却又不见得李参军触恼他一些处,正是不知一个头脑。
⊙不知甚么头脑
《鼓掌绝尘》三五:连那些街坊上看的人,也不知甚么头脑。
不知那里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知那里帐
【释义】:
那:哪;帐:账。不知是哪里的欠账。比喻不知是怎么回事。《封神演义》五七:土行孙不知那里帐,郑伦把鼻子里白光喷出,“”然有声。土行孙眼看耳听,魂魄尽散,一交跌在地下。《闪电窗》一:那婆娘看见了,叫声:“有鬼!”扑的往后就倒。这乔鬼婆不知那里帐,抽身便走。
⊙不知是那里的帐
《续金瓶梅》九:只见乡约地方领着一群人进来,把张小桥和老婆都上绳,不知是那里的帐。
不知者不罪-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知者不罪
【释义】:
因不知情而触犯的不必怪罪。《说岳全传》六三:起凤道:“牛兄何不早通姓名,使小弟多多得罪?勿怪,忽怪!”牛通道:“不知者不罪。但是方才打得不甚煞痒。”《英云梦传》六:(滕武)道:“小弟们不知大驾,误犯虎威,罪莫大焉。”王云道:“不知者不罪。”
⊙不知不罪
《飞龙全传》二三:大嫂,古语道:“不知不罪。”又道:“既往不咎。”俺虽一时不是,已经自认其过。你便这等认真,却要怎的?
⊙不知者不作罪
《红楼梦》二八:蒋玉菡忙起身陪罪。众人都道:“不知者不作罪。”
⊙不知者不怪罪
《施公案》一八一:施大人不知者不怪罪,故店主人一同对平常香客称呼。
不知者不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知者不坐
【释义】:
坐:坐罪。因不知情而犯的过错,不予追究。《西游记》三三:律上有云:不知者不坐。我与你计较,放他出来,不要教他动手打你们。
金风未动蝉先噪,暗送无常死不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金风未动蝉先噪,暗送无常死不知
【释义】:
金风:秋风。噪:叫。无常:迷信指阴府派来勾魂的鬼。比喻机灵人事先就能觉察出事情的结果,而愚蠢的人死到临头还不知道。《水浒全传》三一:蒋门神道:“小人也分付徒弟来:只教就那里下手,结果了,快来回报。”正是:暗室从来不可欺,古今奸恶尽诛夷。金风未动蝉先噪,暗送无常死不知。
⊙金风未动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
《五美缘全传》一五:那春英欢喜,竟奔东书房而去。走进书房,忽听大喝一声,一刀砍下。正是:金风未动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春英一交跌倒在地。
⊙金风未动蝉先觉,暗送无常总不知
《秦并六国平话》上:不防景耀龙取出弓矢,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正中李彪,金盔倒卓,两脚腾空。诗曰:金风未动蝉先觉,暗送无常总不知。那时,李彪中箭而死。
⊙金风吹树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
《警世通言》一三:千不合万不合上床去睡。却教孙押司就当年当月当日当夜,死得不如《五代史》李存孝,《汉书》里彭越。正是:金风吹树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
⊙金风吹柳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
《初刻拍案惊奇》一一:挨至三更时分,那女儿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告辞父母往阎家去了。正是:金风吹柳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
⊙金风吹树蝉先觉,断送无常死不知
《圣烈传》二:正是:金风吹树蝉先觉,断送无常死不知。
金逢火炼方知色,人与财交便见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金逢火炼方知色,人与财交便见心
【释义】:
金子遇火烧炼才能辨出它的成色如何,人与金钱打交道便能看出其心地如何。意谓在金钱面前能识别人。《金瓶梅词话》七九:这吴大舅已听他妹子说不做钱粮,何况又黑眼见了白晃晃银子,如何不应承,于是收了银子。……正是:金逢火炼方知色,人与财交便见心。
搔头不知痒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搔头不知痒处
【释义】:
形容手足无措,又形容抓不着要害之处。《水浒全传》三九:宋江听罢,搔头不知痒处,只叫得苦:“我今番必是死也。”
☉搔抓不着痒处
《野叟曝言》一:从来解诗者,偏将此二句解错,所以意味索然!何尝不众口极力铺张,却如矮子观场、痴人说梦,搔抓不着痒处,徒惹一身栗块而已!
白昼吃饭不知饥饱,夜晚睡觉不知颠倒-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白昼吃饭不知饥饱,夜晚睡觉不知颠倒
【释义】:
形容人糊涂或年幼无知。《永庆升平后传》三六:纪忠向杨胜说道:“贤弟,不要留他住在这里,恐要招你生气。你看他长的那样伶俐,白昼吃饭不知饥饱,夜晚睡觉不知颠倒。”
⊙睡觉不知颠倒
《锋剑春秋》三:燕丹公主闻言,大喝道:“小子无知,你睡觉不知颠倒。你岂不知,汝祖父、父亲、叔父,经过多少大战,且命丧于王翦之手,何况你小小年纪,出阵当先,岂不白送了性命!”
⊙吃饭还不知饥饱
《石点头》十四:不消性急,学生家吃饭还不知饥饱,修甚么道?
⊙吃饭尚不知饥饱
《石点头》三:张氏大是惊异,说道:“你这小厮,吃饭尚不知饥饱,晓得甚么爹,甚么娘,却来问我,这是谁教你的?”
半天下雨——不知来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半天下雨——不知来头
【释义】:
歇后语。半天:半空。半空中下的雨,不知它从何而来。比喻不知缘故,摸不着头脑。《征播奏捷传》礼二:寨长得令,遂带领众兵,径往西庄上来,团团围住。打开庄门,拿着张夫人,张夫人大骇,不知其故。正是半天下雨——不知来头。又书五:那樵子听得叫他,心慌胆战,吓得面如黄土,足似履冰。正是:半天下雨——不知来头。
饱汉不知饿汉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饱汉不知饿汉饥
【释义】:
比喻生活优裕的人不能理解穷人的痛苦。亦指满足了的人不了解急需者的痛苦,或顺境中的人不知道困境中的人的痛苦。《飞跎全传》三:跎子指着荡汤鸡道:“只是荡汤鸡,却不是饱汉不知饿汉鸡(饥)。”
⊙饱人不知饿人饥
《官场现形记》四五:小爷们等不及,只是跺脚,说:“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我劝你快走罢!”
⊙饱腹不知饥肚苦
《绘芳录》二八:落得你此时说现成话,真乃饱腹不知饥肚苦。
报君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报君知
【释义】:
指算命瞎子手中拿着的敲响以警动人的竹板、铁片、铜锣之类的东西。《喻世明言》一:忽听得街上当当的敲响。响的这件东西,唤做报君知,是瞎子卖卦的行头。《初刻拍案惊奇》一:恰遇一个瞽目先生敲着报君知走将来,文若虚伸手顺袋里摸了一个钱,扯他一卦问问财气看。
背人偷酒吃,冷暖自家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背人偷酒吃,冷暖自家知
【释义】:
比喻各人的甘苦,各人所怀的心事,只有自己清楚。《三遂平妖传》一〇:蛋子和尚的心下欣欣喜喜,好像撑船的逆风收港,有个结束了;众庄家心下疑疑惑惑,好像看把戏的,不知搬出甚故事来;只邢孝的心下惊惊恐恐,好像解察院的访犯一般,有罪无赏。正是:背人偷酒吃,冷暖自家知。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释义】:
原要把真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哪知道明月不理会,只把光辉洒落在沟渠上。比喻一方真心相待,一方却毫不理会。《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三:番官说道:“俺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俺道昨日既伤其父,不可今日又伤其子,谁想你这个小冤家反要来讨死。”《初刻拍案惊奇》三六:道是从此一走,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正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玉燕姻缘全传》五九:今日安小姐听得吕昆之言,却暗恨在心。告别回来,心中细想:天下负心的莫过于男子。正所谓: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兵家胜败全难料,卷土重来未可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兵家胜败全难料,卷土重来未可知
【释义】:
意谓事态的发展难以预测,即使失败了也可能重整旗鼓而来。《醒世姻缘传》一〇:只算计要赶尽杀绝,以致:兵家胜败全难料,卷土重来未可知。
不可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可知
【释义】:
说不定。《隔帘花影》一六:这金山寺有甚生意,不如到城找一找吴公子,或者遇见吴公子不可知。
不知斧头铁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知斧头铁做
【释义】:
形容不谙世事,懵懂无知。《鼓掌绝尘》一一:那里知千筹万算,毕竟是会算不过命,突然间生下一个倾家荡产不长俊的,郎不郎,秀不秀,也不知斧头铁做。饶伊苦挣一生,败来只消顷刻。
不知天高地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知天高地厚
【释义】:
天高地厚:高深莫测。形容不了解事物的艰巨性、复杂性,言行轻狂,盲目自大。也形容不懂道理或浑浑噩噩。□《韩诗外传》八:臣终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终身践地不知地之厚也。《儿女英雄传》三四:如今年过知非,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真觉愧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二二:我送给你这个看看。看了这种书,得点实用,那就不至于要学那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名士了。《邻女语》六:居民浑浑噩噩,不识不知……不知天高地厚。
⊙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红楼梦》六八:天雷劈脑子五鬼分尸的没良心的种子!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成日家调三窝四,干出这些没脸面没王法败家破业的营生。
不知是那里账-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知是那里账
【释义】:
那:哪。不知是怎么回事。《姑妄言》二〇:宦萼、侯氏同站了起来,让他坐。他不知是那里账,那里敢坐呢!
不知葫芦里卖甚么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知葫芦里卖甚么药
【释义】:
旧时方士卖药把药装在葫芦里。比喻不知道对方会做出什么举动,或有什么意图,耍什么花招。也指不知是怎么回子事。《二刻拍案惊奇》十四:谁知县君说罢,竟自进去。宣教此时如热地上蚂蚁,不知怎的才是。又想那县君如设帐的方士,不知葫芦里卖甚么药出来。
⊙不知葫芦里面卖的甚么怪药
《连城璧》外:顾有成原是个混沌之人,到了此时,一发混沌起来,竟不知他葫芦里面卖的甚么怪药。
⊙不知是那葫芦里的药
《龙图耳录》六九:郑氏看此光景,竟不知是那葫芦里的药,只落得怔何何的。
⊙不知道葫芦里头卖的是什么药儿
《九尾龟》一六七:潘侯爷看了他们这般鬼鬼祟祟的做作,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头卖的是什么药儿。
⊙不晓得葫芦里卖的甚么药
《文明小史》五:太尊只是闷住不响,究竟不晓得葫芦里卖的甚么药。
不经知者道,怎晓彀中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经知者道,怎晓彀中情
【释义】:
彀中:原指箭能射及的范围,比喻圈套、牢笼。谓不经明白人指点,就不可能了解内情。《飞龙全传》三四:那王佛子见此仪容,听了姓名,不住口的赞道:“果然好一位英雄,日后必然大贵。”遂把瓜担挑了,望百铃关奔走去了。正是:不经知者道,怎晓彀中情?
不入地狱,不知饿鬼变相-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入地狱,不知饿鬼变相
【释义】:
地狱:宗教所说人死后灵魂受惩罚的地方,与“天堂”相对;变相:变化了的外形、样子。不到地狱走一趟,就不知道饿鬼在那里的变相。比喻不打入内部,就无法知道内情。《冷眼观》一一:我自家也要想探听他们翻戏党的内容,存了个不入地狱,不知饿鬼变相的思想,于是拿定主意,放心大胆的前去。
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释义】:
指与己无关的事不说,即使问了也不回答。旧时一种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红楼梦》五五: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不知还是井落在吊桶里,吊桶落在井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知还是井落在吊桶里,吊桶落在井里
【释义】:
井落在吊桶里:喻事出意外;吊桶落在井里:喻情理之中。意谓事情的结果(谁胜谁负)尚未可知。《初刻拍案惊奇》一一:不妨事,大头在我手里,且待我将息棒疮好了,也教他看我的手段。不知还是井落在吊桶里,吊桶落在井里。如今且不要露风声,等他先做了整备。
乘时进易,知机退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乘时进易,知机退难
【释义】:
进:指入朝为官;退:去职退隐。乘时运入仕容易,知机兆退隐就难了。《二十四尊罗汉传》二四:第功名富贵之人,知进不知退。故谚曰:乘时进易,知机退难。尊者本无宦情,逼于势耳。况今时更二代,历仕两朝,厌薄功名,希心恬退。
吃饭还不知饥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吃饭还不知饥饱
【释义】:
比喻人年幼无知。也比喻懵懂糊涂。《石点头》一四:内中有老成的说道:“不消性急,学生子家吃饭还不知饥饱,修甚么道?再过几时,手内东西用完了,口内没有饭吃,少不得望着家里,一溜烟跑来。”
⊙吃饭不知饥饱
《后水浒传》二:你这个吃饭不知饥饱的,倒会说大话,怪不得恃强打坏了人家儿子。
⊙睡觉不知颠倒
《锋剑春秋》三:小子无知,你睡觉不知颠倒。你岂不知,汝祖父、父亲、叔父,经过多少大战,且命丧于秦将王翦之手,何况你小小年纪,出阵当先,岂不白送了性命?
⊙睡卧也不知颠倒,饮食也不知饥饱
《韩湘子全传》一二:湘子鼓掌笑道:“这群人睡卧也不知颠倒,饮食也不知饥饱,怎么也来祈雪?”
吃饭也知饥饱,着衣也知寒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吃饭也知饥饱,着衣也知寒暖
【释义】:
形容人已经长大了,懂事了。《石点头》三:我今已一十四岁,吃饭也知饥饱,着衣也知寒暖。如何生身之父,尚且不识面?
吃食少添盐醋,不是去处休去。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吃食少添盐醋,不是去处休去。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
【释义】:
谓心性要淡泊,行为要谨慎。勤学方能赢得人敬重,不做见不得人的事。劝人寡欲慎行,勤学忠厚。《喻世明言》三八:你道事有凑巧,物有偶然,正所谓:吃食少添盐醋,不是去处休去。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金瓶梅词话》一三:两个隔墙酬和,窃玉偷香,又不由大门里行走,街坊邻居怎得晓的暗地里事?有诗为证:吃食少添盐醋,不是去处休去。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入话:吃食少添盐醋,不是去处休去。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释义】:
笑脸相迎的朋友很多,知心的人却难以找到。《警世通言》一: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
【释义】:
形容人麻木懦弱,逆来顺受。《红楼梦》六五:二姑娘的浑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
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母恩-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母恩
【释义】:
当家:管家理事。当了家才知道柴和米的价钱,自己生了子女后才懂得父母对自己的恩情。比喻凡事只有亲自经历体验,才知道它的艰难。《西游记》二八:那呆子走得辛苦,心内沉吟道:“当日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母恩。公道没去化处。”
⊙当家才知柴米贵
《三续金瓶梅》三四:春娘说:“把我累坏了,正应了俗言当家才知柴米贵的话,实在不错。那个想不到,使不的。”
道头知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道头知尾
【释义】:
说了开头,就知道末尾。形容人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反应很快。《水浒全传》六一:亦且此人百伶百俐,道头知尾,本身姓燕,排行第一,官名单讳个青字。《何典》七:抑且聪明伶俐,凡事道头知尾。
得一知己,可以不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得一知己,可以不恨
【释义】:
人生在世,能有一个知心朋友,也就可以无遗憾了。形容知己难得。《娱目醒心编》一四:古人有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又云“得一知己,可以不恨。”《野叟曝言》一一〇:古人云:得一知己,可以不恨!下官之怜小娘子者切,敬小娘子者真,亦小娘子一知己也!
⊙得一知己,虽死不憾
《野叟曝言》二〇:古人云:得一知己,虽死不憾!茫茫四海,知我如老伯者,宁有几人?
得意客来情不厌,知心人到话相投-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得意客来情不厌,知心人到话相投
【释义】:
得意:情投意合。意谓情趣相投的客人到来,不会感到讨厌,知心朋友到来总是谈得很投机。《金瓶梅词话》四四:说话之间,你一钟,我一盏,不觉坐到三更天气,方才宿歇。正是:得意客来情不厌,知心人到话相投。
⊙得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相投
《金瓶梅词话》九八:看毕,爱姐把银子付与王六儿,母子千欢万喜等候经济,不在话下。正是:得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相投。
⊙得意客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偏长
《济公全传》二五:两旁又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的是:得意客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偏长。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相投
《喻世明言》三:吴山同金奴到楼上房中,正所谓: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相投。
点头知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点头知尾
【释义】:
比喻头脑灵活,反应很快。《醋葫芦》六:王婆是个走千家踏万户,极是点头知尾的,早已识破机关。
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
【释义】:
磨子:石磨。比喻人不识好歹。《醒世恒言》三:九阿姐一向不难为你,只可惜你聪明标致,从小娇养的,要惜你的廉耻,存你的体面。方才告诉我许多话,说你不识好歹,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悦,教老身来劝你。
佛天住一日,千日有谁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佛天住一日,千日有谁知
【释义】:
传说天上佛地中过一天,人间就是一千天。《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来时二十岁,归时岁不知,祖宗数十代,眷属不追随。桑田变作海,山岳却成溪。佛天住一日,千日有谁知。
割股的也不知,捻香的也不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割股的也不知,捻香的也不知
【释义】:
割股的:古代有割股疗亲的故事,喻孝子。捻香的:虔诚的人。指不识好人心。《金瓶梅词话》八一:相我,水皮子上顾瞻将家中这许多银子货物来家。若不是我,都乞韩伙计老牛箝嘴,拐了往东京去。只呀的一声,干丢在水里也不响。如今还不得俺每一个是,说俺转了主子的钱了,架俺一篇是非。正是割股的也不知,捻香的也不知。
隔墙掠筛箕--还不知仰着合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隔墙掠筛箕--还不知仰着合着
【释义】:
歇后语。掠:撩。筛箕:竹器。仰:口朝上,合:口朝下。比喻还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如何。《金瓶梅词话》六九:玳安道:“文嫂,随你罢了,我只要一两银子。也是我叫你一场,你休要独吃。”文嫂道:“猴孙儿,隔墙掠筛箕--还不知仰着合着哩!”
各人有意自家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各人有意自家知
【释义】:
意谓自己怀的心思只有自己知道。《警世通言》二四:沈洪只道浑家是吃醋,谁知他有了私情,又且房计空虚了,正怕老公进房,借此机会,打发他另居。正是:你向东时我向西,各人有意自家知。
各人冷暖,各人自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各人冷暖,各人自知
【释义】:
冷暖:喻遭际的好坏。意谓自己遭际处境的好坏,只有自己最清楚。也指自己的事情或心思,只有自己知道。□《景德传灯录·袁州蒙山道明禅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好逑传》一〇:古语说得好:夏虫不可言冰,蟪蛄不知春秋。各人冷暖,各人自知。叔叔请自为谋,侄女仅知有礼义名节,不知有祸福,不须叔叔代为过虑。
各人各心事,旁人哪得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各人各心事,旁人哪得知
【释义】:
意谓每个人心里各有萦怀或盘算的事,外人是难以知晓的。《青楼梦》四三:素玉见他泪下,便道:“为什么好端端又要哭起来了?”各人各心事,旁人哪得知爱卿道:“他必是又在那里想众姊妹了。”
⊙各人有各人之心事
《九云记》二六:丞相道:“各人有各人之心事,虽是称意,还是不称意,不可再有纷纭了。”
过后知君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过后知君子
【释义】:
意谓等事情过去了,才知道谁是好人。《金瓶梅词话》二一:我西门庆一时昏昧,不听你之良言,辜负你的好意。正是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过后知君子,方才识好人。千万作饶,恕我则个!
过后方知前事错,老来方觉少时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过后方知前事错,老来方觉少时非
【释义】:
等事情过了,才知道以前行为的错误,到老了才发觉年轻时的不对。《俗话倾谈》二:智鉴云:过后方知前事错,老来方觉少时非。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释义】:
形容人心难测。《封神演义》二一:自古人心难测,面从背违,知外而不知内,知内而不知心,正所谓“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海枯就见底,人死不知心
《英烈传》七〇:徐达大惊,说:“真个是海枯就见底,人死不知心。不料思道兄弟,如此奸毒。”
昊昊青天不可欺,举头三尺有神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昊昊青天不可欺,举头三尺有神知
【释义】:
昊昊青天:苍天。劝诫语。劝人不要做瞒心昧己的坏事,以免受到洞察一切的神灵的惩罚。《说岳全传》六九:正是昊昊青天不可欺,举头三尺有神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鹤鸠抱卵,岂知鸾凤之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鹤鸠抱卵,岂知鸾凤之志
【释义】:
鹤鸠:比喻庸人。鸾凤:仙鸟,喻杰出之士。鹤鸠孵卵恋窝,怎么能知道鸾凤欲冲九霄的凌云之志。比喻目光短庸人不能了解胸怀大志的杰出之士的远大抱负。《梁公九谏》:观这八十二员大臣见解,似鹤鸠抱卵,岂知鸾凤之志;蝼蚁攻土,岂知晦朔之朝。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释义】:
骨:内在气质,精神。画出虎的外形容易,画出其内在气质却难;要认识一个人往往只看到他的面容,却不能真正了解他的内心。认识一个人容易,要了解其内心却难。多比喻人心难测。《喻世明言》一:今曰薛婆本是个不善之人,一般甜言软语,三巧儿遂与他成了至交,时刻少他不得。正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欢喜冤家》一九:江仁恐被看破,飞也似跑出外厢。心下十分懊恼,想道:“此妇止可智取,不可力擒。且再过两日,一定到我手里。”正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龙图耳录》七五:你瞧,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想不到姓朱的丫头,他闹这么大鬼!敢则那主仆是他放的。
⊙画虎画龙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金瓶梅词话》七六:画虎画龙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把他当个人看,谁知人皮包狗骨东西,要他何用!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金钟传》五二:老先生的事业如是之大,亦恐余才不及,难以支持,常言说的好: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望老先生三思。
⊙画龙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五美缘全传》七七:我儿死得好苦。可恨林璋这畜生这般无礼。正是画龙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二度梅》三五: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画龙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画狗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三分梦全传》一一:那石运不但满脸德色,还要说许多假慈悲的说话,方才坐轿而去,正是:画狗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画虎难从骨里描,知人谁识心中事
《冷眼观》一二:素兰笑道:“呆子!”正是:画虎难从骨里描,知人谁识心中事。
⊙画虎不能画骨,知人未必知心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八:词曰:画虎不能画骨,知人未必知心。疆场白首为谁拼?一点丹心孤零。
⊙知人脸面不知心
《大马扁》八:平时又不相识,况夜行的有什么好人,怎敢便留宿。
⊙知人知面不知心
《红楼梦》一一: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的禽兽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话逢知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话逢知己
【释义】:
意谓知己相逢,谈话投机。《英云梦》一:三人坐定,饮酒欢灯,交谈处不过究古论今,真的是话逢知己。
积善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积善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释义】:
做好事虽然没人看见,但人存有善心上天自然会知道。意谓做好事上天能看见,总会给以善报。《说岳全传》一:岳和开言道:“师父,非是弟子推托,只因寒荆产了一子,恐不洁净触污了师父。”老祖道:“积善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请问员外贵姓大名?”《生绡剪》一三:岂知阴骘之说,正在检点不及,耳目不到之处,默施恻隐,俗语说得好:积善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疾风知劲草,乱世识忠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疾风知劲草,乱世识忠臣
【释义】:
疾:迅猛。劲:坚韧。只有在迅猛的大风中才知道什么草坚韧,只有经历社会的动乱才能识别谁是忠臣。比喻只有在艰难困苦环境中才能显出一个人的品格、能力,只有在动荡混乱的时代才能检验出谁是忠贞之人。□唐·李世民《赐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板荡,指乱世。《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六七:疾风知劲草,乱世识忠臣。我非不知复仇,争奈我今日有事之秋,满朝朱紫贵,就没有半点儿和我分忧的。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板荡:《诗经》有板、荡两篇,讽刺周厉王无道,后指乱世。《说岳全传》三八:众将各自回山。正是:銮舆万里困胡尘,勇士勤王不顾身。自古疾风知劲草,由来板荡识忠臣。
见头知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见头知尾
【释义】:
见到头就能知道尾巴怎样。形容人眼光敏锐。《水浒全传》四九:原来这乐和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诸般乐品,尽皆晓得,学着便会。作事见头知尾。《快心编》六:有一等心性聪明,见头知尾的,满肚子要人晓得他才貌,又偏做出假道学事来。
交遍天下友,知心有几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交遍天下友,知心有几人
【释义】:
交:结交。虽然结交的朋友许许多多,但真正知心的却很少。慨叹知己难求。《小五义》四一:智贤弟,也不枉你寨主哥哥喜爱交友。交遍天下友,知心有几人?你是钟氏门中大大的恩人。请上,应受为嫂一礼才是。
⊙交游满天下,知交有几人
《廿载繁华梦》一三:自古道:交游满天下,知交有几人?若不是钱银相交,妻子相托,哪里识得好歹?
经一失,长一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经一失,长一知
【释义】:
知:同“智”。意谓经过一次失败的教训,也能增长一点智慧。《警世通言》三:小弟初然被谪,只道荆公恨我摘其短处,公报私仇。谁知他到不错,我到错了。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吾辈切记,不可轻易说人笑人。正所谓经一失,长一知耳。
久旱祈甘雨,他乡望故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久旱祈甘雨,他乡望故知
【释义】:
故知:故交。比喻殷切盼望的人或事。《韩湘子全传》二〇:李万道:“老爷且休埋怨,前面林子深处必有人家,我们且趱行几步,寻得店家安歇,又作道理。”久旱祈甘雨,他乡望故知。得他来救我,是我运通时。
⊙久旱望甘霖
《廿载繁华梦》四:那联元从前任的不过是个瘦缺,回时没有钱干弄,因此并没有差使,正是久旱望甘霖。今得这一条路,好不得意。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释义】:
故知:故交。洞房花烛夜:新婚之夜。金榜挂名:科举考中,录取名单公布于黄榜之上。久旱逢好雨,异地遇老友,新婚之夜,金榜挂名,旧时被称为人生四大喜事。形容急切渴望的事,一旦实现,喜出望外,分外快乐。□语见宋·汪洙《喜》诗。《醒世恒言》二〇:两下抱头大哭,各叙冒姓来历。且喜都中乡科,京都相会。一则以悲,一则以喜。分明久旱逢甘雨,赛过他乡遇故知,莫问洞房花烛夜,且看金榜挂名时。《飞花咏》一六:端榜眼走近身旁,遂与昌小姐解带宽襦,拥入销金帐里,共结同心,而赴襄王之梦。真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久旱逢甘雨
《鼓掌绝尘》八:杜兄,这件是人生极快乐的,也算得是个久旱逢甘雨了。
⊙久旱逢霖,他乡遇故
《野叟曝言》三九:甲氏怜感素娥,十分加意;竟如久旱逢霖,他乡遇故,早结下闺中师友,分拆不开了。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闽都别记》三三:至文昌祠降乩,有诗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只此四句,与朋友齐来详解。友曰:“句句皆喜事。”《换夫妻》八:是夜夫妇二人同床共枕,十分恩爱,说不尽的云情雨意,这正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他乡遇故知
《梼杌闲评》九:你道此人是谁,乃进忠在石林庄结拜的盟弟刘。二人相见,真是他乡遇故知,欢喜不尽,携手在垂杨之下叙阔。
⊙他乡遇故人
《歧路灯》七一:兄弟二人扯住手,到了书房--匾上题“补过处”--坐下。正是他乡遇故人之喜,忙传搬运行李。
⊙他乡遇故,久旱逢霖
《野叟曝言》二一:坐下对酌,说些新闻,讲些时政,这十斤酒,不知不觉的都饮尽了。正是:他乡遇故传佳信,久旱逢霖中圣人。
⊙他乡遇故,久旱逢甘
《十二楼·闻过楼》:两个隔绝年余,一旦会合,虽不比他乡遇故,却也是久旱逢甘。这一夜的绸缪缱绻,自不待说。
⊙洞房花烛,他乡故知
《梦中缘》一〇:三人传飞解,饮至天晚,方终归室入寝。正是洞房花烛,他乡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跻春台·血染衣》:十四完篇,十八入泮,治酒完婚,两喜同庆。正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乃人生极乐之秋也。
酒要少吃,事要多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酒要少吃,事要多知
【释义】:
指少吃酒,多了解事情,才有益处。《小五义》二九:怎么净喝起酒来了。常言道:酒要少吃,事要多知。议论咱们的大事。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释义】:
饮酒时遇到知音才能畅怀,诗只能对懂诗的人吟诵。比喻同志相悦,物待识者。《五代史平话·周》上:那汉道:“俗语云: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我这剑要卖与烈士,大则安邦定国,小则御侮捍身,你孩儿每识个甚么?您也不是个买剑人,咱这剑也不卖归您。”
⊙酒逢知己饮
《白牡丹》二六:李通曰:“酒逢知己饮。昨夜宾主皆醉休得客套。”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释义】:
饮酒遇上知心朋友,喝得再多也只嫌少;谈话遇上说不到一起的人,讲得再少也嫌多。《三遂平妖传》三九:王则道:“你的意思如何?”李鱼羹道:“不如及早受了招降,反祸为福。”王则大怒道:”叵耐这厮不伏事我,反把言语来伤触我!”喝叫左右拿下。……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飞龙全传》三:二人也把别后之事,谈了一番。三人俱各大悦。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三人轮杯把盏,吃了半日,俱有几分酒意。《闽都别记》上七四:秦云又唱曰: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酒逢知己千盅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歧路灯》四:东宿见门斗说话可厌,便没应答,起身向边去了。正合着世上传的两句话道:酒逢知己千盅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人逢知己千杯少,不是知音不与谈
《玉燕姻缘全传》三一:二人说到人情去处,又说了几句。正是人逢知己千杯少,不是知音不与谈。
⊙人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楼中月》一三:这两话是士诚无心说出,那知触动了子青,认做他有意讥诮,不觉脸上一红,冷笑了几声。正叫做:人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话不投机半句多,人逢知己千言少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四:简公道:“善!”正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人逢知己千言少。
⊙酒逢知己,话到投机
《野叟曝言》三二:石氏见璇姑一席之谈,竟化诲得邪淫妖孽,满心欢畅,真个是酒逢知己,话到投机,不觉月进窗棂方才罢席。
⊙酒逢知己,话不投机
《女开科传》一二:京堂公道:“既是不行,也不好相强,只恐日后悔之晚矣。”佯怒就走。正是:酒逢知己,话不投机。
⊙酒逢知己,千杯不多
《歧路灯》二:又叫重斟前杯,说了许多闲散话儿。真正酒逢知己,千杯不多。
⊙酒逢知己千钟少
《隋史遗文》二七:咬金道:“今日遇了知己,但凭分付,敢不追随?只是酒在口边,且吃了几碗,到宅上再吃何如?”酒逢知己千钟少,拚向垆头一醉眠。
⊙酒逢知己千杯少
《施公案》三四〇:正在大笑,庄丁已摆上酒来。当下即入席痛饮起来。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直饮到皆有醉意,这才散席。
⊙话不投机半句多
《三侠五义》六〇:丁大爷因瞧不起北侠,有些怠慢,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了。《白牡丹》三:分明指引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原来世人多是褒奖的,这正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举心动念,天地皆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举心动念,天地皆知
【释义】:
举:动。人心里动一个念头,天地鬼神都知道。劝人不起邪念,不做恶事,多发善愿,多做善事,以免遭到惩罚报应。《西湖二集》六:列位看官,你看忤逆之报一毫不差,那行凶作恶之人只道鬼神不灵,不知举心动念,天地皆知。《野叟曝言》二四:你们众弟兄肯为朝廷出力,剿除叛逆,举心动念,天地皆知,必有鬼神护佑,壮忠义之气。
⊙举心动念,神鬼皆知
《红楼复梦》五:举心动念,神鬼皆知。你才发心办这两件好事,凤姐儿早就知道。
⊙举心动念,便有神明
《东游记》五六:古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那里没有神明,就是这荒野去处,人迹罕到之处,也有虚空过往,为人举心动念,便有神明。
君知我则报君,友知我则报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知我则报君,友知我则报友
【释义】:
君王知遇我就知恩报答,朋友相知我也要给以回报。指为人应知恩图报。《绿野仙踪》六九:就是令亲此番举动,也是为驸马不平使然。常言道得好:君知我则报君,友知我则报友。大丈夫处世要磊落落,恩怨分明,不可龌龌龊龊,拘持小节。
口含黄柏味,有苦自家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口含黄柏味,有苦自家知
【释义】:
黄柏:黄柏树皮,味苦,中医入药。比喻自己的苦处只有自己知道。《喻世明言》四:那阮三虽不比宦家子弟,亦是富室伶俐的才郎。因是相思日久,渐觉四肢羸瘦,以至废寝忘餐。忽经两月有余,恹恹成病。父母再三严问,并不肯说。正是:口含黄柏味,有苦自家知。
老将知兵-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老将知兵
【释义】:
指老将善于用兵。《水浒后传》二二:朝廷高爵厚禄崇养大臣,原为有事之用。如种师道、姚古、宋泽等,皆老将知兵,拜为大将,悉以外事付之。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
【释义】:
相知:知心朋友。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有了新的知心朋友;最悲伤的事莫过于亲人的离去。形容结交的快乐,别离的悲哀。□语出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醒世恒言》五:林公回去说知,举家都不欢喜。正是: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他人分离犹自可,骨肉分离苦杀我。《西湖二集》九:两个甚是相得,你贪我爱,再不相舍;从此金凤更不接客。正是: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十二楼·鹤归楼》: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夫妇相与一生,终有离别之日。
☉乐莫乐兮新相知
《咒枣记》九:你看他两个是新相交的人,几多意思,几多温存……正是乐莫乐兮新相知也。
☉乐莫乐乎新相知
《歧路灯》一五:这正是:乐莫乐乎新相知,况是指日缔盟人。
☉悲莫悲兮生别离
《雪月梅传》一七: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真是千古绝唱!
里明不知外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里明不知外暗
【释义】:
意谓了解内部情况却不了解外部情况。常指上司、主人不了解下属、奴仆在外面搞的鬼。《金瓶梅》八〇:张竹坡评:一部书,直看到此回,方知李铭之名为可笑。何则?俗语云“里明不知外暗”。观其转财物,方知其命名之意。是故此书无一名不有深意。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释义】:
路程遥远才能知晓马力的强弱,时间久了才能显出人心的善恶。比喻时间能考验人的优劣。《封神演义》二〇:据人言,昌或忠或佞,入耳难分,一时不辨,因此臣暗使心腹,探听真实,方知昌是忠耿之人。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醒世恒言》三五:正是:云端看厮杀,毕竟熟输赢?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济公全传》六二:既然如是,我也不必多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这一分心,我今日方知非真知己,也不能说这些话。我走了。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南海观音全传》三:庄王哭曰:“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今日倘非梓童,朕病重至此,有谁看顾。”《天豹图》八:花赛金道:“我只说多年姊妹是不妨的,谁知他如此无情,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日久见人心
《警世通言》四: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又道“盖棺论始定”。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买干鱼放生--不知死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买干鱼放生--不知死活
【释义】:
歇后语。放生:信佛的人将活鱼、鳖等生物放归自然。把晒干了的鱼买来放生,连鱼是死是活也没看出来。比喻不知利害,自寻死路。也比喻不知事情的真相。《新史奇观演义全传》四:李自成道:“我乃关中草寇,名著三秦,自号闯王,神钦鬼服。你们这样狗才,买干鱼放生--不知死活。也罢,我若不放些手段出来,教你们不信。”
☉买干鱼放生--死活也不知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七三:那听事官又喝声道:“唗!你这个买干鱼放生--死活也不知。我这老爷船上,可是你化饭吃的!”
☉买干鱼放生--不知些死活
《鼓掌绝尘》三一:众兄弟,这囚养的来得大模大样。买干鱼放生--不知些死活。我们是一个前辈老先生,抬举唤着他,明明好意要与他瓢酒吃,便做作起来。
☉买干鱼放生--连死活多不知
《玉燕姻缘全传》二五:邓氏这些照应点缀的话,不过是骗他丈夫。不晓得那事祁中已经尽知,他还认丈夫不晓。谁知祁中心内早已明白,正所谓买干鱼放生--连死活多不知。
☉买干鱼放生
《飞跎全传》四:切不可买干鱼放生,亦不可点火烧鱼央儿。
☉买咸鱼放生--死活弗得知
《何典》一:如今年纪一把,儿女全无,倒要大呼小叫的吃甚寿酒,岂不是买咸鱼放生--死活弗得知的!
☉买腌鱼放生--不知死活
《海公小红袍全传》九:列位,你看这个大爷,买腌鱼放生--不知死活。难道张府的利害,他还不知道?
☉咸鱼放生--不知死活
《闽都别记》一八八:蛙鸣拮括,括,手去添水活。咸鱼放生--不知死活。
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释义】:
明知对方不是个好的伙伴,只因事迫无奈,只好暂且跟着他走。比喻事急无奈,不得不暂时随顺。《醒世恒言》三三:到得草堂之上,分付杀羊备酒,与刘大娘子成亲,两口儿且是说得着。正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梼杌闲评》五:一娘一则怕他凶恶,二则被他们软缠不过,起初还有些羞涩,后来也就没奈何,吃酒随顺了。正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十把穿金扇》七:自己又想道:凡事均宜三思,自古道:能狼不敌众犬,好手单怕人多。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看他何为。
☉明知不是伴,事急且随行
《粉妆楼》六〇:我如今就将计就计,且与他同行,……自古道:“怪人须在腹,相见又何妨!”就是一路行程,只要自家谨慎,有何不好?正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随行。
☉明知不是伴,无奈且相随
《小五义》一一一:我走在黑水湖,叫他们截上山来。吴源爱惜我,要与我结义为友。明知不是伴,无奈且相随。占住此山,得便之时再想个脱身之计。
☉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从
《冷眼观》一六:若有人贸贸然提议立宪,无论政府里的人必不肯行,即或肯,亦不过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从。
☉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醒世恒言》三:瑶琴虽是聪明,正当无可奈何之际,君子可欺以其方,遂全然不疑,随着卜乔便走。正是: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情知不是伴,相随因事急
《霞笺记》八:院子答应一声,即将玉郎领去。正是:可惜美娇姿,堪嗔嫉妒妻。情知不是伴,相随因事急。
明知不是路,事急且相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明知不是路,事急且相随
【释义】:
意即慌不择路。《玉燕姻缘全传》一四:此刻吕相公并不知是什么人家的住宅,只得爬近花墙跟前,站起一望,却不叫十分甚高。心下想道:明知不是路,事急且相随。连连捺着墙头,将脚跨在墙洞里边。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释义】:
偏:偏偏,故意。比喻明知有危险,却故意冒险而行。也形容人胆量过人,无所畏惧,哪里有危险,偏向哪里去。《万花楼杨包狄演义》二一:狄青明晓庞洪之暗算,彼原见英雄胆量过人处。谚语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胆量当作如是观也。
☉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采樵人:打柴的人。《禅真逸史》一一:你是甚人,辄敢大胆,夜静更阑,在我山中行走?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明知山有虎,故作砍樵人
《小五义》一六:明知山有虎,故作砍樵人。为朋友者生,为朋友者死。寨主何必多言!
嫫母傅粉,不知其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嫫母傅粉,不知其丑
【释义】:
嫫母:传说为黄帝的第四妃子,貌甚丑陋。傅粉:搽粉。比喻人缺乏自知之明。《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七八:天师道:“诗便是八句,嫫母傅粉,不知其丑。”
莫嫌知事少,只欠读书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莫嫌知事少,只欠读书多
【释义】:
不要嫌自己知道的事情太少,所欠缺的是读书读得不多。《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四:天师道:“……我这个都是埋葬圣僧之法,载在典籍,你们莫嫌知事少,只欠读书多。”
宁使人知,莫使人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宁使人知,莫使人见
【释义】:
做了丑事宁可让人知道,而不可让人看到。《大马扁》五:你饮花酒一事,原不算什么,但须自己须要检点,勿使外人知道才好。俗语说,宁使人知,莫使人见,你又不是愚蠢,反要对人乱说,可就不能掩饰了!
朋友满天下,知心有几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朋友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释义】:
比喻知心朋友十分难得。《说唐全传》五六:单二哥朋友满天下,知心有几人?须要晓得我的性格。
起心动念,神明皆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起心动念,神明皆知
【释义】:
意思是说人一起念头,神灵就都知道了。《列国前编十二朝》三:古云:起心动念,神明皆知。当方土地早识其事。预先分付一青脸狐于井中揪开一路,直至山间俟。
钱财入手非容易,失处方知得处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钱财入手非容易,失处方知得处难
【释义】:
意谓钱财不易到手,一旦失去才知道来之不易。《禅真后史》三六:阿呀!银子呵,世上的至宝,可以起死回生,转祸为福,天地间化工莫过于此。相公不可轻看了。……相公这一项钱粮,怎割舍籴米与人?自古道:钱财入手非容易,失处方知得处难。
情知语是钩和线,从头钓出是非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情知语是钩和线,从头钓出是非来
【释义】:
情知:明知。是非:事理的正确与错误。比喻因几句话常可以惹出一场是非。也比喻不注意的行为动作会引出是非。《水浒全传》六七:段景住言无数句,话不一席,有分教,宋江调拨军兵,来打这个去处,重报旧仇,再雪前恨。正是情知语是钩和线,从头钓出是非来。《喻世明言》三八:说了,又笑一场。正是:情知语是钩和线,从头钓出是非来。
☉情知语是针和线,就地引起是非来
《金瓶梅词话》三四:潘金莲这几句话,分明讥讽李瓶儿,说他先和书童儿吃酒,然后又陪西门庆,岂不是双席儿。那西门庆怎晓的就里。正是:情知语是针和线,就地引起是非来。
☉情知语是钩和线,从前钓出是非来
《醒世恒言》一三:明早又起身,到二郎神庙中,却惹出一段跷蹊作怪的事来。正是:情知语是钩和线,从前钓出是非来。
☉情知语似钩和线,从头钓出是非来
《醒世恒言》一五:蒯三听得这话,即忙来问。正是情知语似钩和线,从头钓出是非来。
☉情知语是针和线,就此引出是非来
《五美缘全传》二:冯旭闻言,满心欢喜,道:“叫小生一时消受得起三位美人。”正是:情知语是针和线,就此引出是非来。
☉言谈好似钩和线,从头钓出是非来
《水浒传》二〇:不是这个人来寻宋押司,有分教:宋江小胆翻为大胆,善心变为恶心。正是:言谈好似钩和线,从头钓出是非来。
☉鳌鱼吞却钩和线,从今引出是非来
《续金瓶梅》三九:可见女儿家张头露像,街上行走,自然惹出事来!正是:鳌鱼吞却钩和线,从今引出是非来。
☉从天降下钩和线,就地引起是非来
《金瓶梅词话》八八:雪娥道:“可又来!到底还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不因今日雪娥说话,正是:从天降下钩和线,就地引起是非来。
犬马犹知恋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犬马犹知恋主
【释义】:
连狗和马也知道眷恋和报效主人。指人都知道眷恋报答恩主。《醒世恒言》三五:犬马犹然知恋主,况于列在生人。为奴一日主身,情恩同父子,名分等君臣。
☉犬猫还恋主,燕雀不离檐
《世无匹》一一:居以安为胜,何须乔木迁。犬猫还恋主,燕雀不离檐。斗室安运陋,高堂未适恬。
雀捕螳螂人捕雀,暗送无常死不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雀捕螳螂人捕雀,暗送无常死不知
【释义】:
无常:迷信谓阴府中阎王差去人间勾魂的鬼。喻人一心想算计别人,却不防自己正被别人算计,死到临头还不知。□汉·刘向《说苑·正》: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后也。《儿女英雄传》五:那凶僧瞄准了地方儿,从胳膊肘儿上往前一冒劲,对着公子的心窝儿刺来,只听噗!“嗳呀!”咕咚!当啷啷!三个人里头先倒了一个。这正是:雀捕螳螂人捕雀,暗送无常死不知。
惹厌当知己,肉麻当有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惹厌当知己,肉麻当有趣
【释义】:
惹厌:惹人讨厌。肉麻:由轻佻的举动或虚伪的言辞所引起的厌恶而又不舒服的感觉。惹人家讨厌,还自以为是人家的知己,让人肉麻还自以为有趣。形容人不知羞耻,惹人讨厌。《楼中月》三一:漫说发贤是个昏迷的痴呆子,本属惹厌当知己,肉麻当有趣,怎识得宝玉的风色呢?
☉肉麻当有趣
《冷眼观》二九:你若放明白点儿给他便罢,如其不然,无论在甚么体面地方,他就能不顾死活,硬坍人家的台,说人家欠嫖钱,就把那种肉麻当有趣的话都一齐出来了。
☉肉麻当有趣,惹厌当知己
《楼中月》一三:拿几句滑头闲话骗骗俚,其实暗底下骂骂俚,俚你一点听勿出,认道奴搭俚要好,倒对奴贼忒嘻嘻,招赔勿是,格末叫肉麻当有趣,惹厌当知己。
人不易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不易知
【释义】:
指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很不容易。《梅兰佳话》一〇:梅雪香阅毕,笑曰:“甚矣,人不易知也!家父常言兰瘦翁迥异尘俗,今观所为,真庸夫俗子。”
☉人不易知,知人不易
《画图缘》八:花天荷忽叹息道:“古人云:‘人不易知,知人不易’。小弟蒙兄雅爱,自恃以为知兄矣。……竟不知兄诗才之敏捷不减青莲。”
人不知,鬼不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不知,鬼不觉
【释义】:
形容事情办得极其隐蔽,没有人知晓。《水浒全传》一〇一:侍婢与一个薛婆子相熟,同他做了马泊六,悄地勾引王庆从后门进来,人不知,鬼不觉,与娇秀勾搭。《金瓶梅词话》四〇:王姑子道:“用着头生孩子的衣胞,拿酒洗了,烧成灰儿,伴着符药,拣壬子日,人不知,鬼不觉,空心用黄酒吃了。算定日子儿不错,至一个月,就坐胎气,好不准!”《官场现形记》一九:二掌柜的去后,到了次日,打听署院姨太太、少爷进了衙门,他便拿了银票,人不知,鬼不觉,找到得常到号里来替署院存银子的那个心腹,托他把银票递进。
☉人不知,鬼不晓
《草木春演义》三:你今行此短见,人不知,鬼不晓,可不是屈死了,不如跟吾去修行,可以脱此灾。
☉人也不知,鬼也不晓
《十把穿金扇》五:但等他一到里边,我们随即把他屁股望里一送,将棺材站头安好,再用泥土一盖,他就难得出来了。人也不知,鬼也不晓,岂不干净!灭迹销声,无人知道?
☉神不知,鬼不觉
《警世通言》三一:蓦地到曹家,神不知,鬼不觉,完其亲事。
☉神鬼也不知
《儒林外史》一九:匡超人捧卷归号,做了文章,放到三四牌才交卷出去,回到下处,神鬼也不知。
☉神鬼不知
《画图缘》一一:二贼急转到暗沟头,漆瓮底,以为此二处神鬼不知。《豆棚闲话》九:藏之五六年,厨灶之下,神鬼不知,可谓密矣。
人未知,神先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未知,神先知
【释义】:
人未察觉,神早已察觉。意谓瞒得了人瞒不了神。比喻做事再隐秘,也总会有人知道。《廿载繁华梦》一三:自古道:人未知,神先知,哪里说没凭据?你且下处打听打听罢。
人生知己难为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生知己难为别
【释义】:
知己:彼此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难为别:分别难。意谓知己朋友分离时难舍难分,格外难过。《青楼梦》四三:你可知,人生知己难为别?就是你们五位姐妹,幸得不弃我金挹香,得联燕好。若说你们都不以鲰生为念,只怕我更加要无趣了。
人心一举鬼神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心一举鬼神知
【释义】:
人心里刚动一个念头,鬼神就已经知道了。劝人少生歹念,以免遭到报应。《英云梦传》七:正是人心一举鬼神知,奸险徒然富贵时;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人不知死,车不知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不知死,车不知覆
【释义】:
覆:颠覆。人不知道自己何时死亡,就像车不知何时会颠覆一样。《狐狸缘全传》四:顽童一阵着疼,蹬踏了几下,早就四肢不动,呜呼哀哉。谚云:人不知死,车不知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释义】:
意谓作为一个人而不讲信誉,不知那怎么可以。指人不讲信誉是行不通的。□《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西游记》一: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金瓶梅词话》五三:应伯爵正色道:“哥,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哥前日不要许我便好。我又与他每说了,千真万真,道今日有的了,怎好去回他?”《儿女英雄传》三八:你看这位老爷,他只抱定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两句书,直到这个场中,还绝绝不肯撒个谎。
人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
【释义】:
指人不把话说清楚,人家就不明白,就像木不钻不会穿透一样。《金钟记》三五:王培之见这光景,甚属难处。遂向申孝思道:“年伯息怒。常言说的好:人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再可虽然错了,年伯说他,他也就明白了,你老人家暂且回去,侄子们再劝他劝。”
人不知己罪,牛不知力大-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不知己罪,牛不知力大
【释义】:
人有大罪而不自知,就像牛有大力而不自知。比喻人有大罪而浑然不觉。《乾隆巡幸江南记》七四:白眉道人道:“俗语说得好:‘人不知己罪,牛不知力大。’但你责备我任纵门徒杀害你的徒弟,你可知你徒弟无恶不作,残害百姓呢?”
人穷知己少,家落故人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穷知己少,家落故人稀
【释义】:
知己:知心朋友。故人:老朋友。人贫穷知心朋友就稀少,家道败落老朋友也很少上门。形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吴三桂演义》四六:李闯此时正望邓士良提挈,自己也不像从前的谬妄,却答道:“那有不知?只是人穷知己少,家落故人稀,目下正无人可靠。看那人情冷暖,有几个像叔父的好心?”
人若生一心,天地悉皆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若生一心,天地悉皆知
【释义】:
意谓人若有一种念头,天地之神都会知晓。《岳穆精忠传》八:伍员听其所祝,心中大怒,内体自家冤抑相同,即时驾起云端,上表天庭,乞与岳飞父子伸理冤枉,常言:人若生一心,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天地必有私。
人非知己休全托,事若亏心切莫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非知己休全托,事若亏心切莫为
【释义】:
意谓不是知己朋友就不要一切都托付给他,事情若是亏负良心就切记不要去做。劝世语。《玉燕姻缘全传》一五:自古为人要见机,见机终后得便宜。人非知己休全托,事若亏心切莫为。得胜胜时饶一着,用乖乖里放些痴。
人人说我没行止,你到无钱便得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人说我没行止,你到无钱便得知
【释义】:
行止:品行。为什么人人都说我没品行,等你到了没钱的时候自然就明白了。指人情势利,往往以贫富成败品评人物。《通天乐》六:语云:人人说我没行止,你到无钱便得知。谁无良心,岂肯有钱推奸?若果有钱,安心不肯还债,此等坏人,天亦难容矣。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释义】:
歇后语。比喻只有亲身体验,才有真切的感受。多指自己遭际的甜酸苦辣,只有自己才体味得到。□语见《六祖法宝坛经·行由第一》。《二刻拍案惊奇》一九:却是怕人笑他,也不敢把梦中事告诉与人。正是:对人说梦,说听皆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
【释义】:
荣枯:指草木的繁荣与枯萎,比喻人的兴旺与衰落。意谓别人进门来,不必询问他顺境逆境,只要看来人的脸色表情就可知道了。指人的遭际心情总要在脸色反映出来。《水浒全传》二四:西门庆道:“干娘如何便猜得着?”婆子道:“有甚么难猜。自古道:‘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老身异样跷蹊作怪的事,都猜得着。”《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九:国师转来,不瞅不睬。元帅看见,反吃了一惊,心里想道:“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今日国师的嘴脸,像个输了阵来的,却又不好问得。”《隋史遗文》五:你不要开口,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看秦爷也不是少饭钱的人。是我们洛州人,或者少得银子。他是山东人,等官回来,领了批回,少不得算还你店账。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三:你看他眉头不展,脸带忧容,递了个课钱,把个手儿拱上一拱,脚儿轮上几轮,早已到了自家门首。喻孺人接着。这叫做是个“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形容便得知
《金瓶梅词话》二:有甚难猜处。自古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形容便得知。老身异样跷蹊古怪的事,不知猜勾多少。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见容颜便明知
《离合剑莲子瓶》二:侯氏道:“只才是:入门休问荣枯事,观见容颜便明知,官人你出一天归来说话不明,却是未何?”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貌便得知
《禅真逸史》六:婆子刁钻不是痴,钟僧须索自寻思。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貌便得知。
☉入门欲问荣枯事,观见容颜便得知
《包龙图判百家公案》:急忙回家见嫂嫂,笑容可掬。其嫂见三郎面有喜色,心中疑怪。正是:入门欲问荣枯事,观见容颜便得知。
入门三相,便知其家,听言三句,便知其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入门三相,便知其家,听言三句,便知其品
【释义】:
进到门里看三眼,便知是个什么样的人家,听人说上三句话,便知他的品格高低。指家庭的贫富俗雅,个人品格高低,都有外在表现,只要稍微留心观察,就能看出端倪。《金云翘传》七:入门三相,便知其家,听言三句,便知其品。越王在流离颠沛之中,不失夫妻君臣之冀,人知其必兴。今此人,外则立仆分明,内则鲢鲤不辨,此非大人家,必假斯文也。
若知牢狱苦,便发菩提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若知牢狱苦,便发菩提心
【释义】:
菩提心:梵语,指利他的求道之心。意谓做官的人如果知道坐牢的苦楚,就会发慈悲,多做好事,有益世人,以免人入狱受苦。《西湖二集》三〇:若不是真正人命强盗,断不可轻下在牢狱之中,使他受无穷的苦楚。常言道“若知牢狱苦,便发菩提心”,那牢头狱卒就是牛头马面一般凶狠,谁管你生死?只是有钱者生,无钱者死。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若要不闻,除非莫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若要不闻,除非莫说
【释义】:
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最好不要做,不想让人听到的话,最好不说。指背人做事说话终究瞒不住人。也指做坏事终究要暴露。□汉·刘向《说苑·丛谈》:欲人不知,莫若勿为;欲人勿闻,莫若勿言。《三遂平妖传》三五:这小厮乖巧,但出外见个美男子,便访问他姓名,进与永儿,永儿自会法术,便摄他到伪宫中行乐。中意时,多住几日;不中意时,就放他去了。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若要不闻,除非莫说”。王则与永儿同窝居住,便道不曾亲眼看见,难道没些风声吹在耳朵里面?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若要不闻,除非莫言
《东周列国志》三一: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若要不闻,除非莫言”。惠公所托,虽是勃鞮一人,内侍中多有闻其谋者。
☉若要不闻,除非莫说。若要不知,除非莫作
《东周列国志》三四:众人商议许久方散。只道幽僻之处,无人知觉,却不道“若要不闻,除非莫说。若要不知,除非莫作”。其时姜氏的婢妾十余人,正在树上采桑喂蚕,见众人环坐议事,停手而听之,尽得其语。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醒世姻缘传》一九:再说天下的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那唐氏自从与晁源有了话说,他那些精神丰采自是发露出来。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
《隔帘花影》一三:从来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这子金和银瓶勾搭了一年,这些粉头们也都看破了几分。《带印奇冤郭公传》二六:自以为庭衙深邃,内宅只有婢女仆妇两人,又不准他们与外人来往,大料万不能走漏消息。却不想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况语云:“好事不出名,坏事满街飞”。不到两月,果然传遍通城了。
☉若要人不知,须是己莫为
《金云翘传》一二:天下事若要人不知,须是己莫为,恁般娶姊妹,经官动府,怎么瞒得许多。早有人将这些行径传在宦小姐耳朵中。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三国演义》五四:国太曰:“若要不知,除非莫为。满城百姓,那一个不知?你倒瞒我!”
☉若要不知,除非莫作
《蜃楼志》一九:吉士笑道:“好妹妹,这事你怎么晓得?”小霞也笑道:“若要不知,除非莫作。雪里葬死尸,不久自然消化出来。”
☉欲人不知,莫若勿为
《初刻拍案惊奇》二三:欲人不知,莫若勿为!虽承娘子美情,万一后边有些风吹草动,被人发觉,不要说到无颜面见令尊,传将出去,小生如何做得人成?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东西晋演义·东》四:谚曰: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声无细而弗闻,事未形而必荐者,其此之谓也。
☉欲人不知,除是不为
《驻春园》一一:欲人不知,除是不为。姐姐看燕题诗,登楼赠帕,乃使俊白郎君驰心香阁。两下痴情,旁人不晓,愚妹先知。
☉欲人不知,除非莫为
《二刻拍案惊奇》二〇:说话的,依你说,而今为何知道了?看官听说,天下事欲人不知,除非莫为。
☉欲人不知,莫若莫为
《二刻拍案惊奇》三八:欲人不知,莫若莫为。你做的事,外边那一个不说的?你瞒咱则甚!
☉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小五义》五四:焉知晓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个风声就到了岳州府了。
☉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济公全传》一二八: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在梁官屯杀死刘喜之妻,你打算我不知道?
☉但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
《醒世姻缘传》九一:人说得好:但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吴推官惧内行径,久已闻知于人,况这些家人那一个是肯向主人有严紧口嘴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释义】:
焉:安、哪里。边塞上的老翁丢了马,又怎能知道它不是福分呢。□《淮南子·人间训》载:古时边塞有一老翁丢失一马,却说:“此何遽不为福乎。”后来这匹马果然自己回来,还带来一匹骏马。别人又来向他贺喜,他却说:“此何遽不为祸乎。”果然,他的儿子因骑这匹带回来的马摔断了大腿。别人又来安慰他,他又说:“此何遽不为福乎?”后来胡人入侵,丁壮都被征入伍迎战,近塞之人,十死八九,他的儿子因为腿瘸而得以幸免。比喻福祸无常,也比喻福祸可以互相转化。好事可以变坏事,坏事也可以变好事。《野叟曝言》三六:而借此讨得出文伯母消息,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捕役这一番错认锁拿,不足为我之辱,反是我之大幸矣。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东欧女豪杰》三:妹妹自从创立革命团以后,没有多大工夫再做学问,如今正好偷个空儿养养精神,再研究好些哲理。……索性枯坐一年,参透那八风不动的道理,这是古人说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呢!
☉塞翁失马,未知是福是祸
《三教归正开迷演义》九〇:若是妄自尊大,夸逞凌人,古人说得好:塞翁失马,未知是福是祸。
☉塞翁失马,祸福难知
《东欧女豪杰》一:俗语说:塞翁失马,祸福难知。这安知不是他的益处呢!
☉塞翁得马,焉知非祸
《野叟曝言》三八:塞翁得马,焉知非祸!你弟若在京中引见时,必有大祸,这督学又翻过脸来,那时就无可解免了!
☉塞翁得马非为吉
《警世通言》一五:塞翁得马非为吉,宋子双盲岂是凶!祸福前程如漆暗,但平方寸答天公。
三不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三不知
【释义】:
三不知,即对事情的开始、中间、终末三者皆不清楚。□语出《左传·哀公二七年》: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①比喻匆匆忙忙,冒冒失失。《三遂平妖传》一二:贾道士不便冲撞,只得忍耐,过了几日,三不知又问起来。《金瓶梅词话》一三:那西门庆三不知正进门,两个撞了个满怀。②突然,出其不意。《石点头》二:南村夫妇恐怕三不知做出事来,反担着鬼胎,昼夜防守。《醒世姻缘传》三五:屠户悄悄的穿了衣裳,着了可脚的鞋,拿了那打猪的梃杖,三不知开门来,撞了个满怀,拿出那缚猪的手段,一手揪翻。③不知怎的。《红楼梦》六三: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三不知的又都喝起来。又八〇:谁知你三不知的把陪房丫头也摸索上了,叫老婆说哄霸占了丫头,什么脸出去见人!《金瓶梅词话》四四:恁贼奴才,谁叫你往前头去来?养在家里,也问我声儿,三不知就出去了!④对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二刻拍案惊奇》三:桂娘一定在里头,只作三不知闯将进去,见他时再作道理。《红楼梦》五五: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三七不知二十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三七不知二十一
【释义】:
比喻不识数。《意中缘》三:教你打算盘,三七不知二十一,有甚么生意做得?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释义】:
清:清廉。雪花银:成色纯白的银子。旧指即使清廉的官吏,做了几年知府,也会积下大量银钱。《清代官场百怪录·说假话毁家纾难》:尝闻故老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为商获利虽多,终不及做官之优厚。《儒林外史》八: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确了。”
三尺布抹了胸,不知西和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三尺布抹了胸,不知西和东
【释义】:
抹胸:古代妇女围胸的胸巾。旧谓妇女见识有限,目光短浅,不能通达大道理。《石点头》一一:便是极贤惠的,也不过说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常话,何曾晓得甚么缇萦女救亲、赵五娘行孝。所以说,三尺布抹了胸,不知西和东。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释义】:
甲子:古代以天干地支相配纪年。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这里借指历书。指偏僻的山乡没有历书,严寒的季节将尽,还不知年节已到。形容与世隔绝。《西游记》一: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上明不知下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上明不知下暗
【释义】:
在上位的人即使再贤明也不一定了解下面的黑暗。《型世言》三一:这老爷上明不知下暗。我们九流,说谎骗人,只好度日,那里舍得三两出来做盘缠上京。况且又要些礼仪,实是来不得,不是不要来。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释义】:
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通。《儿女英雄传》一八:慢说别的,只他那幕中那几个参谋,真真的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深明韬略,广有机谋。
☉上通天文,下察地理
《歧路灯》八:一宗宗打入王氏心窝里,信真这个学问,上通天文,下察地理。这样先生,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禅真逸史》一七:师父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阴阳术学,无所不精。
☉上通天文,下识地理
《醒名花》一一:陶家近来有两个军师,一个姓范,一个姓卜,俱是上通天文,下识地理,呼风唤雨,遣神驱鬼,件件都会。《隋唐两朝史传》六:彦藻曰:“此人上通天文,下识地理,中察人间祸福。南北往来之人,皆往卜之,无不灵验。”
☉上晓天文,下知地理
《永庆升平前传》三七:此人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呼风唤雨,拘神遣将,撒豆成兵。
☉上知天文,下识地理
《白鱼亭》二八:也是不错,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诸子百家,无不精晓,遍天地之间,可谓罕见。
☉上观天文,下察地理
《玉燕姻缘全传》六九:凡为将者,必须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观天文者,知其气象盛衰;察地理者,识其地方虚实。两件俱全,不愁不胜。
☉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醒世恒言》三五:有一官人,……,自幼聪明好学,该博三教九流,贯串诸子百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通,无所不晓。真个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千古。
☉上通天文,下知地利,中达人事
《女仙外史》六八:作军师者,上通天文,下知地利,中达人事,所以能料敌应变,百发百中。
蛇钻窟窿蛇知道-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蛇钻窟窿蛇知道
【释义】:
喻自己干的事心里最清楚。《金瓶梅》八六:你休稀里打哄,做哑装聋!自古蛇钻窟窿蛇知道,各人干的事儿,各人心里明。
⊙蛇钻的窟窿蛇知道
《醒世姻缘传》六三:素姐着实又是几下,骂说:“你蛇钻的窟窿蛇知道,叫我说个来历!你那八两银子可是原与了何人,你央了何人买来。……你可也说个下落。”
⊙蛇钻洞儿蛇晓得
《飞跎全传》五:但见庙门上一副成双捉对,写着:蛇钻洞儿蛇晓得,当方土地当方灵。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释义】:
意谓读书人长期刻苦攻读无人知晓关心,一旦考取功名,立刻就会名扬天下。□元·刘祁《归潜志》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二度梅全传》三九:只见那合省官员,远处皆是委官员来,那近的官皆亲自前来祭奠。正是: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闪电窗》一二:褚良贵果以奇才雄策中式浙江乡试第二名。正是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夫人一到马头便知侄儿中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二度梅》三九:只见那合城的官员,远者皆是委员代吊,近者俱是亲来。果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十年受尽窗前苦,一举成名天下闻
《警世通言》二四:走出门来,只见大门上挂着一联对子:十年受尽窗前苦,一举成名天下闻。这是我公公作下的对联。他中举会试,官至侍郎。
⊙一举成名天下闻
《红楼梦》一一九:一举成名天下闻,如今二爷走到那里,那里就知道的。谁敢不送来!《跻春台·双金钏》:爹爹呀!既有银钱把水进,何不周济姓常人。送他学堂读孔圣。一举成名天下闻。
⊙一举成名天下知
《明月台》一一:今年正当大比之年,分付儿子进京赴考。速提三场点了探花,赴宴谢恩。果然一举成名天下知,哄动京城九卿四相,文武官僚都来说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