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矣

矣(矣)是什么意思

  • 矣-古汉语虚词词典

    矣yǐ

    语气词

    一、用于陈述句末,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情况已经出现。义即“了”。①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经·齐风·鸡鸣》)②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备:都。民之情伪:人民的真情实况。③虞卿未反,秦之使者已在赵矣。(《战国策·赵策三》)——反:通“返”,返回。④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汉书·食货志上》)⑤此女意在于君,被父母凌逼,嫁于刘祥,今已死矣。(《搜神记·王道平》)——凌逼:逼迫。⑥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韩昌黎文集·答李翊书》)——句义;韩愈我所作的,自己也不知道达于至高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学习治学的方法已经二十多年了。

    二、表示动作即将施行或情况即将出现。义即“了”。①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句义:孔子说:“好吧,我即将担任官职了。”②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世说新语·德行》)——远看:到远方探视。去:离开这里。

    三、表示对将会出现某种结果的必然性的论断语气。义即“了”,或不译出。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句义:得道的人很多人帮助他,失道的人很少有人帮助他。失去帮助达于极点,亲戚也会背弃他;得到帮助达于最高境界,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归顺的一方去攻取亲戚都背弃的一方,所以君子不打仗则已,一打仗必然胜利。②群臣有内树党以骄主,有外为交以削地,则王之国危矣。(《韩非子·说林上》)——句义:大臣们如果有在朝廷内树立党羽而傲视君主,有在外私交诸侯以削弱国土的话,那么,国君的江山就危险了。③我倚名族,亡秦必矣。(《史记·项羽本纪》)——倚:依靠,倚赖。④爱宠偏於一人,则继嗣之路不广,而嫉妒之心兴矣。(《汉书·杜钦传》)——广:宽。兴:兴起,产生。⑤钟会、邓艾之伐蜀也,有客问寔曰:“二将其平蜀乎?”寔曰:“破蜀必矣,而皆不还。”客问其故,笑而不答,竟如其言。(《晋书·刘寔传》)——而皆不还:但是两人都回不来了。⑥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推原,推究,探究。所以得天下:得天下的原因。

    四、用于疑问句末,帮助表示疑问语气。义即“了”、“呢”。①于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论语·子路》)——句义:子贡问道:“怎么样就可以称作士了?”②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礼记·文王世子》)——女:通“汝”。③〔齐宣王〕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莫之能御:没有谁能抵挡。④与语:“公为何谁矣?”子胥曰:“姓要名离。”(《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何谁:谁。

    五、用于反诘问句末,义即“呢”。①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庄子·天道》)②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矣?(《荀子·正论》)——句义:用和尧一样贤明的人继承尧的君位,又有什么变化呢?③非夫耕妇织,内外相成,何以家给人足矣?(《全后魏文·明元帝:简出宫人诏》)——成:成全。给(jǐ):得到供给。

    六、用于测度句末,义即“吧”。①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句义: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而不能行仁和拒绝不仁〕的人,大概有这种人吧,只是我未曾见到罢了。②求其善者,盖亦几矣。(《史通·叙事》)——几:少。

    七、用于祈使句和感叹句末。义即“了”、“吧”、“了啊”、“啊”。①拘礼之人,不足以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以论变。君无疑矣!(《商君书·更法》)——句义:拘泥于古礼的人,不值得跟他们讨论新鲜事物;局限于旧法的人,不能够跟他们议论变法问题。您不要再迟疑了!②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四》)——说:能“悦”。诺:嗯。休:休息。③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史记·魏公子列传》)——勉:努力。④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句义:我衰老得太厉害了!很久了,我不再梦见周公!⑤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庄子·应帝王》)——句义:太幸运了啊,你的先生遇见了我!⑥知人则哲,唯帝难之,信矣!(《三国志·魏书·吕布臧洪传评》)——句义:知人善任则为明哲,只是帝王很难做到这一点,确实是这样啊!⑦呜呼!生泽其民,殁列于神,可谓盛德矣!(《麈史·贤德》)——生泽其民,殁列于神:活着的时候恩泽施于百姓,死后列于神仙之列。“可谓”句:可以称得上盛德了啊!

  • 矣夫-古汉语虚词词典

    矣夫yǐ fú

    语气词连用

    “矣”表示肯定语气,“夫”表示感叹语气。连用后,主要表示感叹语气,同时兼有测度的意味。义即“吧”、“了吧”。①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苗者有矣夫!”(《论语·子罕》)②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孟子·离娄下》)③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全汉赋·赵壹:刺世疾邪赋》)④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文选·刘越石:重赠卢谌》)

  • 矣乎-古汉语虚词词典

    矣乎yǐ hū

    语气词连用

    一、用于疑问句末,“矣”表示已然或将然,“乎”表示疑问。义即“了吗”。①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恭。”(《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句义:晋侯说:“行了吗?”子犯说:“百姓还不知道礼仪,没有产生他们的恭敬。”②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三仕为令尹:三次出任令尹之职。愠色:不悦之色。③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孟子·公孙丑上》)

    二、用于感叹句末,“矣”表示已然,“乎”表示感叹。义即“了吧”。①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②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周易·系辞上》)③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礼记·檀弓下》)④君子闻之,曰:“忠矣乎!《诗》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李先生之谓也。”(《韩诗外传·卷二第二十章》)

  • 矣哉-古汉语虚词词典

    矣哉yǐ zāi

    语气词连用

    一、用于感叹句末,表示感叹语气。义即“啊”、“呀”。①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周易·坎》)②如知此者,由文矣哉!由文矣哉!(《礼记·杂记下》)③久矣哉!由之行诈也。(《论语·子罕》)④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史记·春申君列传》)——适:到,往。

    二、用于反问句末,助反诘语气,句中常有“岂”、“谁”等与之相配合。义即“吗”、“呢”。①公孟子谓子墨子曰:“知有贤于人,则可谓知乎?”子墨子曰:“愚之知有以贤于人而愚岂可谓知矣哉?”(《墨子·公孟》)——知:通“智”。②夫又谁为恭矣哉?(《荀子·儒效》)

  • 而已矣-古汉语虚词词典

    而已矣ér yǐ yǐ

    语气词连用

    用于陈述句末,表示限止语气。义即“罢了”、“就行了”。①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②此孝子之至也,人情之实也,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礼记·问丧》)③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上》)④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兵:兵器,武器。⑤五日,而王曰:“子无罪于寡人,子为子之臣礼,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战国策·齐六》)⑥故治天下及国,在乎定分而已矣。(《吕氏春秋·慎势》)⑦为人君者,谨其所好恶而已矣。(《史记·乐书》)

  • 心之忧矣,视丹为绿-实用委婉语词典

    心之忧矣,视丹为绿

    意为心情为忧郁哀伤所笼罩,就容易把视界里的东西看错色调。语出三国魏郭遐叔《赠嵇叔夜》。

  • 善自卫养,鄙心慰矣-实用委婉语词典

    善自卫养,鄙心慰矣

    意为只要您对自己保养好,我的心就得到莫大的安慰了。“鄙”,谦辞。

  • 矣-孙子兵法词典

    矣yǐ

    【释义】:

    语气词。《计篇》:“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九变篇》:“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地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 而已矣-古文观止词典

    而已矣ér yǐ yǐ

    加强限止语气。可译为“就是了”、“罢了”等(12)。《李斯谏逐客书》: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图眼前的心情愉快,看得舒服罢了。《原道》: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唉!那也是不认真思考罢了。《同学一首别子固》:学圣人而已矣。——不过学习圣人罢了。

  • 矣-古文观止词典

    矣yǐ

    【词性】:语气词

    一、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末,表示提顿,并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出(42)。《子产坏晋馆垣》: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令和气,百姓团结!《外戚世家序》: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终,岂非命也哉?——能生养子孙的,有的不能终其天年,难道不是命吗?《卖柑者言》: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世上干骗人勾当的不算少,难道只是我吗?

    二、用在感叹句末,助讥讽、感慨、赞颂等语气。可译为“啊”、“了”等(43)。《项羽本纪赞》: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放逐了义帝,自立为王,反而埋怨王侯们背叛自己,这就难了!《梅圣俞诗集序》: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过去王文康公曾经看到他的诗文,感叹说:“二百年来没有样的好作品了!”《辨奸论》: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郭汾阳见到卢杞,就说:“这个人如果得志,我的子孙就会被他杀得一个不留啊!”

    三、用在陈述句末

    1、助肯定语气。可不译出(167)。《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假若没有一匹良马,就是说没有马,也不能算是说假话。《范增论》: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里开始的。《信陵君救赵论》:木朽而蛀生之矣。——木头腐朽就会有蛀虫生长出来。

    2、助已然语气。说明某种事情已经实现或某种情况已经形成。可译为“了”(130)。《贾谊治安策一》: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刚刚张开嘴,匕首已经刺进他的胸膛了。《岳阳楼记》: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已经完备了。《六国论》: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秦国的军队还没有出动,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经被搞得疲惫不堪了。

    3、助将然语气。说明某种事情将要实现或某种情况将要出现。可译为“了”(45)。《宫之奇谏假道》: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道:“虞国今年将不能举行腊祭了。在这次军事行动之后,晋国不用再对虞国出兵了。”《子革对灵王》: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子革说:“我已磨快了刀等着,君王出来,我的刀就将斩过去了。”《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一旦没有了管仲,那么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就可以弹冠相庆了。

    四、用在疑问句末

    1、助测度语气。可译为“了”、“吧”(14)。《冯煖客孟尝君》:齐其闻之矣!——齐国大概也听说这件事了吧!《相州昼锦堂记》: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全国的读书人,在下面倾听名声和仰望余辉的时间,大概也有好几年了。《潮州韩文公庙碑》: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使道德文章〕又回到正路上来,大概到现在有三百年了。

    2、助特指问语气。可译为“呢”、“了”(4)。《触詟说赵太后》:年几何矣?——年龄多大了?《鲁仲连义不帝秦》:事将奈何矣?——这事情将怎么办呢?《伯夷列传》: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神农、虞、夏的时代很快地消逝了,我向归哪里呢?

    五、用在祈使句末

    1、助禁止语气。可译为“吧”(1)。《冯煖客孟尝君》: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孟尝君不高兴,说:“嗯,先生算了吧!”

    2、助劝勉语气。可译为“吧”(1)。《宋人及楚人平》: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司马子反〔对华元〕说:“嗯,努力去吧!”

    六、同语气词“哉”、“乎”等连用,加强感叹、反诘等语气。可译为“吧”、“的吗”、“了啊”(12)。《吊古战场文》:战矣哉,骨暴沙砾。——战斗吧,白骨暴露在沙漠。《送孟东野序》: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论语》说:“老天打算把孔子当作木铎。”难道不是真实的吗?《卖柑者言》:甚矣哉为欺也!——你玩弄诈骗手段也太厉害了啊!

  • 泰山高矣,泰山之上还有天;沧海深矣,沧海之下还有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泰山高矣,泰山之上还有天;沧海深矣,沧海之下还有地

    【释义】:

    意谓天外有天,强中还有强中手。劝人不可骄傲自负。《济公全传》一八八:凡事不可大意,总以小心为妙。岂不知泰山高矣,泰山之上还有天;沧海深矣,沧海之下还有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事胆要大而心要小,智要圆而行欲方,见狸猫而当虎看,方保无虞。《永庆升平前传》九:看起来,天下英雄甚多,从此我不可自满。古语说的不错,正是:泰山高矣,泰山之上还有天;沧海深矣,沧海之下还有地。《彭公案》三二:季全,你休要小看人。泰山高矣!泰山之上还有天呢!沧海深矣!沧海之下还有地呢!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可惜今日之会,短了一人!要有那个人,我定然叫你们知道他作的惊天动地之事!

    ⊙泰山之上,更有泰山,沧海之外,复有沧海

    《梦中缘》七:我只说才至小姐无以加矣。今见相公写的好,做的快,比着我家小姐,难分上下,正所谓泰山之上,更有泰山,沧海之外,复有沧海,故不觉失声赞叹。

    ⊙泰山之上,更有泰山,沧海之余,复有沧海

    《平山冷燕》一六:学生虽微才,不足比数,然沉酣时艺亦已深矣,未闻泰山之上,更有泰山,沧海之余,复有沧海。

  • 未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未完,仙道远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未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未完,仙道远矣

    【释义】:

    指未修炼成仙,要先做好凡间之事;凡间之事做不好,想修仙还差得远。《封神演义》六〇:即人神仙佛,不过先完纲常彝伦,方可言其冲举。又云:未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未完,仙道远矣。

  • 矣-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矣yǐ

    语气词

    一、用在句中或复句的前一分句末,表示提顿,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有的可译为“呀”,有的可不译出。

    《诗经·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毛诗注疏》册一卷一之三页三上)

    ——汉水宽广呀,不能游过去。

    《论语·里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注疏》册一卷四页一上)

    ——假如立定志向去行仁,总没有坏处。

    杜甫《岁晏行》:岁云暮矣多北风。(《杜工部集》册三卷八页十三上)

    ——年终的时候经常刮北风。

    二、用在感叹句末。助讥讽、感慨、赞颂等语气。可译为“啊”、“了”等。

    《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列子》册二卷五页八下)

    ——你不聪明得很啊!

    白居易《与元九书》:李之作才矣!奇矣!(《白氏长庆集》册一卷二八页一四二下)

    ——李白的作品有才气啊!不平凡啊!

    马中锡《中山狼传》: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东田文集》册二卷三页一〇一)

    ——你固然是仁慈的人,但也愚蠢得太过分了!

    三、用在陈述句末

    1.助肯定语气。有的可译为“了”,有的可不译出。

    徐光启《甘薯疏·序》: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册五三五卷五四页六上)

    ——附着在土地上的草木,能够养活人的多极了。(丽:附着。)

    《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孟子注疏》册三卷八下页一下)

    ——尹公之他是个正派人,他交的朋友一定也很正派。

    《荀子·富国篇》: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荀子》册二卷六页十一下)

    ——方圆百里的小国,可以保持独立。

    2.助已然语气,说明某种事情已经实现或某种情况已经形成。可译为“了”。

    《孟子·公孙丑上》: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注疏》册一卷三上页五下)

    ——他的儿子跑去看拔过的禾苗,禾苗已经枯萎了。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册三卷十五页十九上)

    ——船已经走了,但是剑没有动。象这样去寻找剑,不也太糊涂了吗?

    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昌黎先生集》册四卷十二页二上)

    ——求师的道理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范仲淹《岳阳楼记》:前人之述备矣。(《范文正公集》册一卷七页五七上)

    ——前人的记述已经完备了。

    方勺《青溪寇轨》: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学海类编》册四五页六下)

    ——东南一带的老百姓遭受剥削的痛苦已经很久了。

    《聊斋志异·狼三则》: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册二页七九五)

    ——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仍然象原来一样一起跟着〔他〕。

    3·助将然语气,说明某种事情将要实现或某种情况将要出现。可译为“了”。

    《论语·阳货》: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注疏》册三卷十七页一上)

    ——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作官了。”

    《商君书·弱民》:人主使其民信此如日月,则无敌矣。(《商君书》册二卷五页五下)

    ——国君如果能让他的臣民相信这一点如同相信日月一样,那就无敌于天下了。

    方苞《狱中杂记》:傥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望溪先生全集》册六集外文六页二三下)

    ——假如〔主审官〕再请求〔复审〕,我们就没有活路了。

    四、用在祈使句末

    1.助请求、命令语气。可译为“吧”。

    《史记·滑稽列传》:须臾,豹曰:“廷掾(yuàn)起矣。”(《史记》册十页三二一二)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起来吧。”(廷掾:古代帮助县令办事的官。)

    《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叔孙通》:公往矣,毋污我!(《汉书》册七页二一二七)

    ——你走开吧,不要玷污我!

    《新序·刺奢》:香居曰:“臣请避矣!”(《新序》卷六页三六下)

    ——香居说:“请允许我离去吧!”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子其寝矣!余将秣(mò)马濯足,俟子小愈而去。(《唐宋传奇集》页七七)

    ——你好好睡吧!我们将喂马洗脚,等你稍好些再走。

    2.助禁止语气。可译为“了”、“吧”等。

    《商君书·更法》:君无疑矣。(《商君书》册一卷一页三上)

    ——君王不要再迟疑了。

    《战国策·齐四》: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战国策》上册页三九八)

    ——孟尝君不高兴,说:“好,先生算了吧!”(说:用同“悦”。)

    《庄子·内篇·人间世》:已矣,勿言之矣。(《庄子》册一卷二页十二上)

    ——算了吧,不要说了。

    3.助劝勉语气。可译为“吧”。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史记》册七页二三八〇)

    ——公子努力吧,我不能跟随〔您〕去了。

    五、用在疑问句末

    1.助特指问语气。常同句中表示疑问的代词“何”以及与“何”组成的熟语等呼应。可译为“呢”、“了”。

    《论语·尧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论语注疏》册三卷二十页二下)

    ——如何就可以管理政事呢?

    《战国策·赵四》:年几何矣?(《战国策》中册页七六九)

    ——年龄多大了。

    《礼记·文王世子》:文王谓武王曰:“女(rǔ)何梦矣?”(《礼记注疏》册六卷二十页一下)

    ——文王对武王说:“你梦见什么了?”(女:用同“汝”。)

    2.助反诘语气。常同句中表示反诘的副词“何”、“岂”等呼应。可译为“呢”、“吗”。

    《荀子·正论篇》: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矣?(《荀子》册三卷十二页七上)

    ——让〔具备〕尧〔一样道德的人〕继承尧〔的事业〕,这又有什么改变的呢?

    李觏《原文》:古人之言,岂一端而已矣?(《直讲李先生文集》册二页二一八上)

    ——古人的话,难道只讲单方面的情况吗?

    3.助测度语气。常同句中表示估量的副词“盖”、“其”等呼应。可译为“吧”。

    《史通·内篇·叙事》:求其善者,盖亦几矣!(《史通通释》册三卷六页十二上)

    ——想得到好的作者,大概也很少吧!

    《读通鉴论·后汉更始》:微窦宪、耿秉之矫矫,汉其危矣!(《读通鉴论》册二卷六页四下)

    ——没有窦宪、耿秉的勇武,汉室恐怕就危险了吧!

    语气词连用

    常同“夫”、“哉”等连用,加强感叹、愤怒等语气。可译为“啊”、“了吧”、“了啊”等。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论语注疏》册一卷六页三上)

    ——伯牛有病,孔子去探望他,从窗口握着他的手,说:“要死了,〔这〕是命里注定的啊!”(命:天命。唯心主义者所虚构的至高无上的神的意志和命令。)

    《礼记·檀弓上》:三年之丧,亦已久矣夫!(《礼记注疏》册二卷六页九下)

    ——〔守孝〕三年的丧制,也太长了吧!

    刘基《问答语·卖柑者言》:甚矣哉,为欺也!(《诚意伯文集》册一卷七页一八三下)

    ——太过分了啊,干〔这种〕骗人的事!

    方苞《狱中杂记》:其枉民也,亦甚矣哉!(《望溪先生全集》册六集外文六页二三下)

    ——他们冤屈人民,也太厉害了啊!

  • 矣-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矣yǐ

    ①语气词。对事物的动态表示肯定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1)表已然语气。《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余助苗长~。”柳宗元《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2)表将然语气。《曹刿论战》:“齐人三鼓,刿曰:‘可~。’”《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3)表必然语气。《孟子·公孙丑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韩非子·五蠹》:“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之世者,必为鲧禹笑~。”②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列子·汤问》:“甚~,汝之不惠!”《邹忌讽齐王纳谏》:“由此观之,王之蔽甚~!”③语气词。表示祈使语气。《战国策·齐策四》:“先生休~!”《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勉之~!”④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触龙说赵太后》:“年几何~?”《齐桓晋文之事》:“德何如则可以王~?”⑤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的停顿。《诗经·周南·汉广》:“汉之广~,不可泳思;江之永~,不可方思。”《吕氏春秋·处方》:“此则工~巧~,而不足法。”(法:效法。)

  • 悔之晚矣-现代汉语大词典

    悔之晚矣huǐ zhī wǎn yǐ

    【释义】:

    后悔已来不及了。徐迟《牡丹》:“他目光短小,胆识不够。如今悔之晚矣。”

  • 矣-现代汉语大词典

    矣yí

    【释义】:

    古代汉语语气助词。①用在句末,与“了”相当。如:可以休矣;悔之晚矣。②表感叹,犹“啊”。如:甚矣,君之言。

  • 傍矣川-汉语大词典

    傍矣川

    【1】{隋}{唐}时我国西南部部族名。公元八世纪中叶并于{南诏}。{宋}{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隋}時{永昌}{姚州}聞有{蒙舍詔}﹑{蒙嶲詔}﹑{越析詔}﹑{浪穹詔}﹑{施浪詔}﹑{邆賧詔}﹐又有{傍矣川}﹑{羅識}二族﹐通號‘八詔’。其後二族爲{閤羅鳳}所滅。”

  • 已矣-汉语大词典

    已矣

    【1】完了;逝去。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志。顧國家於我已矣。”{宋}{王安石}《伤杜醇》诗:“悲哉{四明山}﹐此士今已矣!”{明}{刘基}《江神子》词:“千古{鍾期}今已矣﹐空慘愴對瑶琴。”【2】语气词。用于句末,与“矣”同义。《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金}{王若虚}《五经辨惑上》:“傳爲經作﹐而經不爲傳作。信傳而誣經﹐其陋儒已矣。”{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一:“‘已’爲語終之詞﹐則與‘矣’同義;連言之則曰‘已矣’。”【3】叹词。罢了,算了。《庄子·人间世》:“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汉}{贾谊}《吊屈原赋》:“已矣!國其莫我知兮﹐子獨壹鬱其誰語?”《汉书·苏武传》:“收族{陵}家﹐爲世大戮﹐{陵}尚復何顔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

  • 某矣-汉语大词典

    某矣

    【1】自称之词。犹某也,我。矣,语气词,无义。{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某矣{蔡陽}﹐來到這古城也﹐衆軍擺開陣者。”{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某矣{雲長}﹐自到{許都}﹐見了聖人﹐封某爲{壽亭侯}之職。”{明}{无名氏}《鞭打单雄信》第三折:“今{唐元帥}有難﹐軍師來報﹐某矣剷馬單鞭﹐須索救元帥走一遭去。”

  • 悔之晩矣-汉语大词典

    悔之晩矣

    【1】后悔已来不及了。《东周列国志》第九七回:“不然﹐我親自引兵來屠{大梁}﹐那時悔之晚矣!”{徐迟}《牡丹》:“他目光短小﹐胆识不够。如今悔之晚矣。”{明}{沈受先}《三元记·错认》:“你這樣人﹐言清行濁﹐人面獸心!好好還我﹐養你廉恥;若不肯﹐執送官司﹐那時悔之晚矣。”

  • 瞠乎後矣-汉语大词典

    瞠乎後矣

    【1】犹言瞠乎其后。{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以擬{梅}({梅文鼎}){顧}({顧祖禹})二書經天緯地﹐專門名家﹐更瞠乎後已。”{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钱大昕》:“若先生學究天人﹐博綜羣籍……以{漢}儒擬之﹐在{高密}之下﹐即{賈逵}﹑{服虔}亦瞠乎後矣﹐況不及{賈}{服}者哉。”亦作“[瞠乎後已]”。

  • 矣-汉语大词典

    《廣韻》于紀切,上止,云。【1】语气助词。表命令。《史记·滑稽列传》:“{豹}曰:‘廷掾起矣,狀{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罷去歸矣!’”《史记·商君列传》:“王許我,汝可疾去矣。”【2】语气助词。表限制,犹“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战国策·赵策三》:“則{連}有赴東海而死矣。”【3】语气助词。与句中疑问词相呼应表疑问﹐犹“乎”。{宋}{苏舜钦}《火疏》:“財貨耗于内,征役勞于下,内耗下勞,何以濟矣?”《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诗·王风·中谷有蓷》:“啜其泣矣,何嗟及矣?”【4】语气助词。表将然之事,与“了”相当。《论语·阳货》:“{孔子}曰:‘諾,吾將仕矣。’”《史记·孟尝君列传》:“木禺人曰:‘天雨,子將敗矣。’”【5】语气助词。表肯定或判断。与“也”相当。《史记·游侠列传》:“{吴}{楚}反時,{條侯}爲太尉,乘傳車將至{河南},得{劇孟},喜曰:‘{吴}{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爲已矣。’”《论语·学而》:“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6】语气助词。表停顿﹐以起下文。犹“也”。《诗·周南·汉广》:“{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吕氏春秋·有度》:“則人之易欺矣,可惶矣,可恐矣,可喜矣,知之不審也。”【7】语气助词。表已然之事,与“了”相当。《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论语·雍也》:“有{顔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南朝 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設謗木,於兹三年矣。”【8】代词。与“之”字相当。《诗·小雅·隰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朱熹}集传:“遐,與何同……謂,猶告也。言我中心誠愛君子,而既見之,則何不遂以告之,而但中心藏之,將使何日而忘之也?”{汉}{贾谊}《新书·官人》:“取侍御之禮,以令至焉;取廝役之禮,以令召矣。”《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行之,而不知其道者,衆也。”【9】语气助词。表感叹﹐犹“啊”。《史记·封禅书》:“{三代}邈絶,遠矣!難存。”{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下塞上聾,邦其傾矣。”《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

  • 耗矣哀哉-汉语大词典

    耗矣哀哉

    【1】语本《汉书·董仲舒传》:“{秦}國用之﹐死者甚衆﹐刑者相望﹐秏矣哀哉!”{颜师古}注:“秏﹐虚也。言用刑酷烈﹐誅殺甚衆﹐天下空虚也。秏音呼到反。或曰﹐秏﹐不明也﹐言刑罰闇亂。音莫報反。”秏﹐同“耗”。后用以表示对政治﹑社会昏乱的悲愤。{梁启超}《新民说》六:“耗矣哀哉!吾{中國}人之無國家思想也。”{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而{中國}之民﹐遂二千年被暴主夷狄之酷政﹐耗矣哀哉!”

  • 至矣盡矣-汉语大词典

    至矣盡矣

    【1】赞美之辞。谓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宋}{朱熹}《<中庸章句>序》:“{堯}之一言﹐至矣盡矣﹐而{舜}復益之以三言者﹐則所以明夫{堯}之一言必如是而後可庶幾也。”《庄子·齐物论》:“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爲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

  • 笑矣乎-汉语大词典

    笑矣乎

    【1】笑菌的别名。{宋}{陶穀}《清异录·笑矣乎》:“菌蕈有一種﹐食之令人得乾笑疾﹐士人戲呼爲‘笑矣乎’。”

  • 翩其反矣-汉语大词典

    翩其反矣

    【1】《诗·小雅·角弓》:“騂騂角弓, 翩其反矣。”{朱熹}集传:“翩, 反貌。弓之爲物, 張之則内向而來, 弛之則外反而去。”后用来表示完全相反的意思。{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故有志軒冕﹐而汎詠臯壤﹐心纏幾務﹐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误增不字例》:“淺人讀之﹐似乎文從字順﹐而實則翩其反矣。”{章炳麟}《四惑论》:“此特相似之惟物論﹐其于真惟物論﹐翩其反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