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伊

伊(伊)是什么意思

  • 伊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伊尹yī yǐn

    【释义】:

    商汤大臣。名伊,又名挚,尹,是官名。相传生于伊水,故名。原为汤妻陪嫁奴隶,后助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汤去世后历佐外丙、仲壬二王。后太甲即位,因荒淫无度,被伊尹放逐于桐宫,三年改悔,迎之复位,终无怒言。《尚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伊尹为商代有名贤臣,为历代所称颂,同皋陶、傅说、箕子、吕尚、周公、管仲、霍光等历代贤臣并称为伊皋、伊傅、伊箕、伊吕、伊旦、伊管、伊霍。

  • 伊公-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伊公yī gōng

    【释义】:

    伊尹的尊称。商朝·梁·萧统《七契》:“伊公调和,易氏燔,传车渠之椀,置青玉之案。”

  • 伊衡-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伊衡yī héng

    【释义】:

    伊尹的别称。伊尹辅商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故称。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一:“于赫帝朝,伊衡作辅。”

  • 伊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伊生yī shēng

    【释义】:

    伊尹的别名。《文选·陆机〈豪士赋序〉》:伊生抱明允以婴戮,文子怀忠敬而齿剑。”李周翰注:“伊生,伊尹也。”清·钱谦益《光禄大夫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铁山王公墓志铭》:“昔者,伊生五就,拜币聘于有莘;仲父一匡,谢沟渎于堂阜。”

  • 伊挚-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伊挚yī zhí

    【释义】:

    伊尹。《楚辞·屈原〈天问〉》:“帝乃降观,下逢伊挚。”《孙子·用间》:“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

  • 伊-古汉语虚词词典

    伊yī

    指示代词

    用于名词前,起指示作用。义即“那”、“这些”、“这”。①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伊人:那个人。②颍阳洗耳,耻闻禅让;孤竹长饥,羞食周粟……若伊人者,志陵青云之上,身晦泥污之下。(《后汉书·高凤传论》)——伊人:这些人。③“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诒:遗留。伊戚:这种忧虑。④伊年暮春,将瘗后土,礼灵祗。(《汉书·扬雄传上》)——伊年:这年。瘗(yì)后土:祭祀地神。礼灵祗:礼拜神灵。

    人称代词

    一、用作第三人称,可作主语、宾语、名词修饰语。义即“他”。①伊必能克蜀。(《世说新语·识鉴》)②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世说新语·品藻》)——伊:他,指林公。③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世说新语·汰侈》)——伊家人:他〔自己〕家的人。预:相干。

    二、用作第二人称。义即“你”。①我于伊志诚没倦怠,你与我坚心莫更改。(《董西厢·卷七》)②我这里吐胆倾心说与伊,难道你不解其中意?(《元曲选·马陵道·第三折》)③君还是往何方,不知怎的有痕伤,见着伊,妾断肠。(《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

    助词

    用于句首或句中,起谐调音节的作用。①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诗经·郑风·溱洧》)——士:男子。谑:嬉戏。勺药:芍药。②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后汉书·赵壹传》)③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尚书·文侯之命》)——句义:祖辈父辈,都体恤我。朕,帝王自称。躬,自身。④时国家草创,百度伊始。(《隋书·辛彦之传》)——百度伊始:百种规制开始推行。⑤兴亡之效,岂伊人力?(《资治通鉴·唐纪·高祖武德元年》)——句义:兴盛与衰亡,难道因为人力的作用?词头

    用于疑问代词“谁”、“何”前构成“伊谁”、“伊何”。义即“谁”、“什么”。①一雨三日,伊谁之力?(《苏轼文集·喜雨亭记》)②王氏故问:“此伊谁?”家人进曰:“张屠之妻。”(《聊斋志异·马介甫》)③何辜于天?我罪伊何?(《诗经·小雅·小弁》)——句义:对于上天我犯了什么罪?我的罪过是什么?④伊何导物?贵在清身。(《南齐书·孔琇之传》)——伊何导物:什么〔原则〕指导人和万物?清身:洁身。

  • 伊人-古语词今用词典

    伊人yīrén

    这人。指意中人(多指女性)。《诗经》中有一首诗写道:一青年男子,饱含无限情意,想望意中人,但可望而不可即。河畔的芦苇颜色苍苍,夜里露水凝成霜,在早晨露水还未全收时,逆流而上,道路险阻,舟行难,顺流而下,水流曲曲又弯弯,心上的人儿她在哪儿,隔河对岸看得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意中人啊,她就在水的那方、)好像在那水中央,好像在那水中滩,又好像在那水中小岛上。(《诗经·秦风·蒹葭》)

    今沿用本义。

    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原来那是伊人的文件!我伸伸腰,揉揉眼,取下来念了又念,伊人的冷面又复显现了。”《海外文摘》:“因为拍电影,吴玉芳需要经常出国,或者到中国各地拍外景,因此当江嘉良出国大战后回家,往往无法见到伊人的芳踪。”《妇女生活》:“结庐在水之湄,怀念伊人,怀念一张风中失陷了的票根。”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实用委婉语词典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婉指为自己所爱慕的人,不惜付出辛劳,哪怕身体变得消瘦,脸面变得憔悴。

  • 秋水伊人-实用委婉语词典

    秋水伊人

    意为见景而思念恋人。清龚萼《雪鸿轩尺牍·答许葭村》:“登高望远,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 蒹葭伊人-实用委婉语词典

    蒹葭伊人

    意为身在水边而想故人。《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在此指所思慕的人。也作“蒹葭秋水”。“蒹葭”,即芦苇。

  • 眷怀伊人,可胜寤寐-实用委婉语词典

    眷怀伊人,可胜寤寐

    意为对心爱的人的眷念怀想,达到了日夜不宁的地步。寤寐,犹言日夜。

  • 望春明之烟树,结遐想于伊人-实用委婉语词典

    望春明之烟树,结遐想于伊人

    意为眼望明丽春天里的烟和树,就情不自禁地怀想远方的你。

  • 风干的木乃伊-实用委婉语词典

    风干的木乃伊

    婉指身体极为干瘦,生命委顿。多指行将就木的老人。

  • 赴伊甸园-实用委婉语词典

    赴伊甸园

    欧美婉指男女恋人秘密的相会。传说伊甸园是当初亚当和夏娃生活的园地。

  • 伊壁鸠鲁-实用委婉语词典

    伊壁鸠鲁

    欧美婉指享乐主义者。伊壁鸠鲁,古希腊哲学家,在伦理学上是快乐论的最早提出者。也作“伊壁鸠鲁的信徒”。有戏谑味。

  • 妙造自然,伊谁予裁-实用委婉语词典

    妙造自然,伊谁予裁

    意为虽然出自人工的艺术,但由于竭力师心自然,就像真的一样,谁能裁夺。语出唐司空图《诗品·精神》。

  • 伊-孙子兵法词典

    伊yī

    【释义】:

    姓。相传伊尹居于伊水,因以为姓。《用间篇》:“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 伊挚-孙子兵法词典

    伊挚

    【释义】:

    即伊尹。原是夏桀奴隶,后佐商汤灭夏,建立商王朝。《用间篇》:“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曹操注:“伊挚,伊尹也。”

  • 师伊-古文观止词典

    师伊shī yǐ

    【词性】:名词

    大夫官(1)。《敬姜论劳逸》:师伊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大夫官和各级地方长官辅助天子依照次序去做人民的事情。

  • 伊-古文观止词典

    伊yī

    【词性】:名词

    一、水名。即伊河。出河南卢乐县东南,入洛河(1)。《祭十二郎文》: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准备在伊河或颍水旁买几顷田地,来度过我的晚年。

    二、人名。这里指商朝初期的大臣伊尹(尹是官名)。传说他是奴隶出身,汤任以国政,帮助汤攻灭夏桀,建立商朝(3)。《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挟伊、管之辩。——怀藏伊尹、管仲的才能。《梓人传》: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读书人有时谈殷、周两代的政绩,总是说伊尹、傅说和周公、召公,那许许多多的官吏的功劳却不能记载在史册上。《卖柑者言》:果能建伊、皋之业耶?——〔他们〕果真能建立伊尹、皋陶的功业吗?

  • 伊-古文观止词典

    伊yī

    【词性】:助词

    用于句首,使语句和谐匀称。不能译出(1)。《喜雨亭记》:一雨三日,伊谁之力?——一场雨下了三天,是谁的力量?

  • 伊尹-古文观止词典

    伊尹yī yǐn

    【词性】:名词

    商朝初期的大臣(尹是官名)。传说他是奴隶出身,汤任以国政,帮助汤攻灭夏桀,建立商朝(4)。《祁奚请免叔向》:伊尹放大甲而相之。——伊尹先放逐了太甲后来又辅佐太甲。《送孟东野序》:伊尹鸣殷。——伊尹为商王朝鸣。《留侯论》:王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张子房凭着盖世的才能,不去考虑伊尹、姜太公的治世大谋。

  • 匪……伊……-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匪……伊……fěi……yī……

    固定格式

    由副词“匪”和副词“伊”组成。加强肯定和否定的判断。可译为“不是……而是……”。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lùlù)者莪(é),匪莪伊蒿。(《毛诗注疏》册七卷十三之一页二下)

    ——又高又大的莪蒿,〔其实〕不是莪蒿而是青蒿。(蓼蓼:高大的样子。莪:即莪蒿,亦名“”。蒿:即青蒿。)

    《诗经·鲁颂·泮水》:载色载笑,匪怒伊教。(《毛诗注疏》册十二卷二十之一页九上)

    ——和颜悦色,笑声琅琅,〔对群臣〕不是怒斥而是耐心教诲。

    《后汉书·宦者列传·孙程》:昔卫鞅因景监以见,有识知其不终。今得臣举者,匪荣伊辱。(《后汉书》册九页二五一八)

    ——从前商鞅通过景监而进见〔秦王〕,有见识的人知道商鞅不得好死。如今得到我举荐的,不是〔他的〕光荣而是〔他的〕耻辱。

  • 伊-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伊yī

    代词

    表示近指。指代人、事物、时间。作定语。可译为“这个”、“这”等。

    《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毛诗注疏》册四卷六之四页一上)

    ——〔我〕所说的这个人,在河水的那一边。

    《诗经·邶风·雄雉》:我之怀矣,自诒(yí)伊阻。(《毛诗注疏》册二卷二之二页二下)

    ——我怀恋啊,自己留下了这个忧患。(诒:用同“贻”。遗留。阻:艰阻、忧患。)

    《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毛诗注疏》册七卷十三之一页十四下)

    ——心里忧伤呀,自己留下了这个忧愁。(戚:忧愁。)

    《汉书·扬雄传上》:伊年暮春,将瘗(yì)后土,礼灵祇。(《汉书》册十一页三五三六)

    ——这年农历三月,将要祭祀土地神,礼敬神灵。(暮春:春季的末期,指农历的三月。瘗后土:祭土地神。礼灵祇:礼敬神灵。)

  • 伊-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伊yī

    副词

    表示对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强调。作状语。可译为“而是”。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lù lù)者莪(é),匪莪伊蒿。(《毛诗注疏》册七卷十三之一页二下)

    ——又高又大的莪蒿,〔其实〕不是莪蒿而是青蒿。(蓼蓼:高大的样子。莪:即莪蒿,亦名“”。蒿:即青蒿。)

    《诗经·鲁颂·泮水》:载色载笑,匪怒伊教。(《毛诗注疏》册十二卷二十之一页九上)

    ——和颜悦色,笑声琅琅,〔对群臣〕不是怒斥而是耐心教诲。

    《后汉书·宦者列传·孙程》:昔卫鞅因景监以见,有识知其不终。今得臣举者,匪荣伊辱。(《后汉书》册九页二五一八)

    ——从前商鞅通过景监而进见〔秦王〕,有见识的人预料到商鞅不得好死。如今得到我举荐的,不是〔他的〕光荣而是〔他的〕耻辱。

  • 伊-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伊yī

    助词

    一、用在句首或句中,使语句和谐匀称。不能译出。

    《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毛诗注疏》册三卷四之四页七下)

    ——男的和女的,互相戏谑,男的赠给女的一束勺药。

    《诗经·小雅·何人斯》:伊谁云从?谁暴之云。(《毛诗注疏》册七卷十二之三页九上)

    ——〔他〕听从准的话?只听从暴公说的。

    《楚辞·九叹·逢纷》:伊伯庸之末胄(zhòu)兮,谅皇直之屈原。(《楚辞》册六卷十六页二上)

    ——伯庸的后代啊,诚实而且正直的屈原。(谅:诚实。皇:而且。)潘岳《杨荆州诔并序》:伊君临终,不忘忠敬。(《文选》下册页七八二上)

    ——您临终时,还不忘记忠诚恭敬。

    陆机《文赋并序》: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文选》上册页二四〇下)

    ——〔写作〕这件事给人的乐趣,本来是圣贤所向往的。

    二、用在句中。不能译出。

    《尚书·文侯之命》: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尚书注疏》册四卷二十页二上)

    ——祖辈父辈,将要关怀我。(恤:忧。这里作“关怀”解。躬:身。)

    《后汉书·李杜列传·杜乔》:苟遂斯道,岂伊伤政,为乱而已,丧身亡国,可不慎哉!(《后汉书》册八页二〇九二)

    ——如果这种方法实行到底,哪里只是伤害政事制造祸乱而已,还会身死国亡,可以不谨慎戒惧么!

    《资治通鉴·唐纪·高祖武德元年》:兴亡之效,岂伊人力!(《资治通鉴》册十三页五七九五)

    ——兴盛或衰亡的结局,难道〔因为〕人力!

  • 伊-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伊yī

    附类

    代词。作“他”解。

    《世说新语·识鉴》:伊必能克蜀。(《世说新语》册二卷中之上页三十二下)

    ——他一定能攻克蜀国。

  • 伊甸园-汉语惯用语辞典

    伊甸园yī diàn yuán

    犹太教、基督教圣经故事中人类始祖居住的乐园。借指人间乐园。郁达夫《感伤的行旅》“他们只知道要打仗,他们只知道要杀人,他们只知道如何去敛钱争势夺权利用,他们只知道如何的来破坏农工大众的这一个自然与我们的伊甸园。”

  • 木乃伊-汉语惯用语辞典

    木乃伊mù nǎi yī

    比喻思想保守,顽固不化的人。刘绍棠《西苑草》“你们在墙报上给我画漫画吧?我是木乃伊,我是书呆子!”

  • 伊-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伊yī

    ①指示代词。此,那。《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人,在水一方。”《左传·宣公二年》:“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感”,其我之谓矣!’”(诒:给。感:忧。)②句首、句中语气词。·《诗经·郑风·溱洧》:“惟士与女,~其相谑。”又《小雅·都人士》:“匪~垂之,带则有馀。”(匪:非。带:束衣的带子。)③第三人称代词。他。《世说新语·汰侈》:“自杀~家人,何预卿事!”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消得人憔悴。”

  • 下车伊始-现代汉语大词典

    下车伊始xià chē yī shǐ

    【释义】:

    旧指官吏刚到任所。伊,助词。无义。现多比喻刚到工作的地方。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

  • 匪伊朝夕-现代汉语大词典

    匪伊朝夕fěi yī zhāo xī

    【释义】:

    不止一日。匪,非;伊,助词,无义。剑农《武汉革命始末记》:“爱国志士,思政治革命,非先种族革命不为功,于是蓄志密谋,匪伊朝夕。”

  • 伊-现代汉语大词典

    伊yī

    【释义】:

    ①此。如:伊人。②他,它。也专用以代称女性。鲁迅《补天》:“女娲忽然醒来了。伊似乎是从梦中惊醒的,然而已经记不清做了什么梦。”③助词。用于词语的前面。如:伊于胡底。④姓。

  • 伊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伊人yī rén

    【释义】:

    此人,这个人。指意中所指的人。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原来那是伊人底文件!我伸伸腰,揉着眼,取下来念了又念,伊人的冷面又复显现了。”

  • 伊于胡底-现代汉语大词典

    伊于胡底yī yú hú dǐ

    【释义】:

    语出《诗·小雅·小旻》。意为不知将弄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如:藏垢纳污,伊于胡底。

  • 伊何底止-现代汉语大词典

    伊何底止yī hé dǐ zhǐ

    【释义】:

    同“伊于胡底”。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

  • 伊甸-现代汉语大词典

    伊甸yī diàn

    【释义】:

    见“伊甸园”。

  • 伊甸园-现代汉语大词典

    伊甸园yī diàn yuán

    【释义】:

    也省称“伊甸”。犹太教、基督教圣经故事中人类始祖居住的乐园,被誉为地上的天堂。据《旧约全书·创世纪》记载,上帝造了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后,专为他们在伊甸(希伯来文‘Edēn)造此园,后两人吃了禁果,被逐出。也借指人间乐园。郁达夫《感伤的行旅》:“他们只知道要打仗…他们只知道如何的来破坏农工大众的这一个自然给与我们的伊甸园。”

  • 伊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伊拉yī lā

    【释义】:

    方言。他们。茅盾《故乡杂记》:“伊拉兵队调动得快,为啥勿早点调到上海,同十九路军一淘打?”

  • 伊蚊-现代汉语大词典

    伊蚊yī wén

    【释义】:

    又称黑斑蚊、花脚蚊。体黑色或黄色,有白色斑点,足也有斑纹。白天雌蚊也能叮咬人畜,攻击性强。有的能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登革热病、黄热病等。我国常见的有白纹伊蚊和仁川伊蚊等。

  • 伊犁马-现代汉语大词典

    伊犁马yī lí mǎ

    【释义】:

    中国马挽车、骑乘兼用型新品种。原产新疆伊犁地区。眼大眸明,头颈高昂,体格结实,力速兼备,持久力强。

  • 伊斯兰教-现代汉语大词典

    伊斯兰教yī sī lán jiào

    【释义】: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Islām的音译,意为“顺从”。在我国旧称“回教”、“回回教”、“清真教”、“天方教”等,是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立的一神教,今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教义主要有: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天使,信仰《古兰经》,认为它是安拉“启示”的经典,信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安拉的“前定”,并信仰“死后复活”、“末日审判”等。该教规定念清真言、礼拜、斋戒、纳天课、朝觐等为教徒必遵的“功课”,并针对当时阿拉伯社会情况规定了若干制度和道德规范。主要有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特别是西亚、北非和东南亚各地,在一些国家被定为国教。七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宋元以后有一定发展。主要在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中传布。

  • 伊斯兰教历-现代汉语大词典

    伊斯兰教历yī sī lán jiào lì

    【释义】:

    即希吉来历。我国旧称回历、回回历。伊斯兰教的历法,系纯阴历。以十二个月为一年,单月为大,三十天;双月为小,二九天。平年三五四天。以三十年为一周,其中有十一个闰年,于十二月末置一闰日,闰年三五五天。由于每年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平均每32.6年比阳历多出一年。纪元以公元622年7月16日(即穆罕默德入麦地那的第二天)为元年元旦。

  • 木乃伊-现代汉语大词典

    木乃伊mù nǎi yī

    【释义】:

    干尸。用防腐的药物、香料殓藏尸体,年久干瘪,可以保存至数千年。以古代埃及最为盛行。郭沫若《诗歌国防》:“小说和戏剧中如果没有诗,等于啤酒和荷兰水走掉了气,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木乃伊。”

  • 下車伊始-汉语大词典

    下車伊始

    【1】现多比喻刚到工作的地方。{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2】指官吏刚到任所。{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寧波}{宗太守}{湘文}﹐律己受民﹐政聲卓著﹐當下車伊始﹐即自撰一聯﹐懸於頭門。”

  • 匪伊朝夕-汉语大词典

    匪伊朝夕

    【1】不止一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我有志﹐匪伊朝夕。”{剑农}《武汉革命始末记》:“愛國志士﹐思政治革命﹐非先種族革命不爲功﹐於是蓄志密謀﹐匪伊朝夕。”{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第四节:“不料{滿清}異種﹐横侵政權﹐二百年來﹐慘無天日。我族痛心疾首﹐久思光復故物﹐克纘先烈﹐卧薪嘗胆﹐匪伊朝夕。”

  • 匪朝伊夕-汉语大词典

    匪朝伊夕

    【1】不止一日。《南史·梁纪下》:“仰望鸞輿﹐匪朝伊夕﹐瞻言法駕﹐載渴且饑。”{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进士归礼部》:“于時場籍﹐先兩監而後鄉貢﹐蓋以朋友之臧否﹐文藝之優劣﹐切磋琢磨﹐匪朝伊夕﹐抑揚去就﹐與衆共之。”{唐}{李林甫}《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瑞鹤卿雲﹐祥光秘語﹐匪朝伊夕﹐不可勝記。”【2】非晨即夕。极言时间之短。《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冉閔}之亡﹐匪朝伊夕﹐成敗之形﹐昭然易見。”{唐}{颜真卿}《让宪部尚书表》:“陛下剋復之期﹐匪朝伊夕。”

  • 伊-汉语大词典

    《廣韻》於脂切,平脂,影。【1】是,此。《诗·小雅·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宣}二年《左傳》:‘自詒繄慼。’《小明》云:‘自詒伊慼。’爲義既同,明‘伊’有義爲‘繄’者。”《汉书·扬雄传上》:“伊年暮春,將瘞后土,禮靈祇,謁{汾陰}于東郊。”{颜师古}注:“伊,是也。”{晋}{陶潜}《拟古》诗之六:“萬一不合意,永爲世笑之。伊懷難具道,爲君作此詩。”【2】发语词,无义。《诗·周颂·我将》:“伊嘏文王,既右饗之。”{高亨}注:“伊,發語詞。”《汉书·董仲舒传》:“伊欲風流而令行,刑輕而姦改,百姓和樂,政事宣昭。”{颜师古}注:“伊,惟也。”{晋}{陆机}《叹逝赋》:“伊天地之運流,紛升降而相。”{唐}{刘知幾}《史通·浮词》:“伊﹑惟﹑夫﹑蓋,發語之端也;焉﹑哉﹑矣﹑兮,斷句之助也。去之則言語不足,加之則章句獲全。”【3】语助词。用于句中,无义。《仪礼·士冠礼》:“旨酒既清﹐嘉薦伊脯。”{郑玄}注﹕“伊﹐惟也。”{贾公彦}疏﹕“云伊惟也者﹐助句辭﹐非爲義也。”《文选·王粲<赠蔡子笃诗>》:“瞻望遐路,允企伊佇。”{李周翰}注:“伊,猶惟也。”{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靖本邦》:“本邦伊{晉},惟時不靖。根柢之摇,枝葉攸病。”{宋}{王安石}《梦黄吉甫》诗:“豈伊不可懷,而使我心往。”【4】即,就是。《陈书·废帝纪》:“棄親即讎,人神憤惋,王師電邁,水陸争前,梟剪之期,匪朝伊暮。”《周书·文帝纪上》:“今若召{悦}授以内官,臣列斾東轅,匪朝伊夕。”《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天下事可知,灰盡粉滅,匪朝伊夕;不早爲計,吾徒無類矣。”【5】且,又。{唐}{柳宗元}《平淮夷雅·皇武》:“{蔡}凶伊窘,悉起來聚。”{章士钊}《柳文指要·体要·平淮夷雅》:“伊,以也。《皇武》:‘{蔡}凶伊窘’,謂{蔡}凶且窘,伊字從中連及之也。與《方域》‘寇昏以狂’句法相類,伊﹑以二文,直可互用。”【6】他,它。{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小庾}臨終,自表以子{園客}爲代,朝廷慮其不從命,未知所遣,乃共議用{桓温},{劉尹}曰:‘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然恐不可復制。’”《《太平广记》卷二四七引{隋}{侯白}《启颜录·石动筩》》:“{動筩}曰:‘{郭璞}《游仙》詩云:青溪千餘仞,中有一道士。臣作云:青溪二千仞,中有兩道士。豈不勝伊一倍。’”{南唐}{李泌}《蝴蝶儿》词:“蝴蝶兒,晚春時。阿嬌初着淡黄衣,倚窗學畫伊。”{宋}{朱淑真}《牡丹》诗:“嬌嬈萬態逞殊芳,花品名中占得王。莫把傾城比顔色,從來家國爲伊亡。”《西游记》第五二回:“{行者}頓首道:‘上告我佛……{兕大王},神通廣大,把師父與師弟等攝入洞中。弟子向伊求取,没好意,兩家比迸。’”【7】专用以代称女性,她。{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咫只抵天涯,病成也都爲他,幾時到今晚見伊呵?”《儒林外史》第十三回:“那知縣和{江都縣}同年相好,就密密的寫了一封書子,裝入關文内,托他開釋此女,斷還伊父,另外擇壻。”{鲁迅}《故事新编·补天》:“{女娲}忽然醒来了。伊似乎是从梦中惊醒的,然而已经记不清做了什么梦。”{蔡元培}《在国语传习所的演说》:“近来有人对于第三位的代名词,一定要分别,有用她字的,有用伊字的,但是我觉得这种分别的确是没有必要。”【8】你。{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勿學汝兄﹐汝兄自不如伊。”{宋}{孔平仲}《续世说·纰漏》:“{侯景}簒{梁},{王偉}請立七廟,并請諱。{景}曰:‘何謂七廟?’{偉}曰:‘天子祭七世祖考,故置七廟。’{景}曰:‘前世吾不復憶,惟阿爺名{標},且有{朔州},伊那得來噉是。’衆聞盛笑之。”{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你把筆尚猶力弱,伊言欲退干戈,有的計對俺先道破。”{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我這裏吐膽傾心説與伊,難道你不解其中意。”《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知伊夫壻上邊回,懊惱碎情懷。落索環兒一對,簡子與金釵,伊收取,莫疑猜,且開懷。”{清}{李渔}《慎鸾交·久要》:“〔生旦合〕誓同心,休忘了竝頭,情死,和伊共守。”【9】水名。{伊水}。《书·禹贡》:“{伊}﹑{洛}﹑{瀍}﹑{澗}既入于{河}。”{孔}传:“{伊}出{陸渾山}……四水合流而入{河}。”{孔颖达}疏引《汉书·地理志》:“{伊水}出{弘農}{盧氏縣}東{熊耳山}東北入{洛}。”{汉}{张衡}《东京赋》:“泝{洛}背{河},左{伊}右{瀍}。”{唐}{周贺}《出关寄贾岛》诗:“{伊}流偕行客,岳響答啼猿。”{宋}{陆游}《杂题》诗:“何時道路平如砥,却就清{伊}整幅巾。”【10】姓。{汉}有{伊推}。见《汉书·儒林传·瑕丘江公》。

  • 伊水-汉语大词典

    伊水

    【1】{伊河}。在{河南省}西部,源出{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在{偃师县}{杨村}附近入{洛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伊水》:“{伊水}出{南陽}{魯陽縣}西{蔓渠山}……又東北至{洛陽縣}南﹐北入於{洛}。”{唐}{李白}《秋夜宿龙门香山寺》诗:“流恨寄{伊水}﹐盈盈焉可窮。”{南朝} {陈}{徐陵}《新亭送别应令》诗:“風吹臨{伊水}﹐時駕出河梁。”《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東流注入{洛}。”{清}{顾炎武}《大行哀诗》:“已占{伊水}竭﹐真遘遘天崩。”

  • 伊尹-汉语大词典

    伊尹

    【1】{高诱}注:“以其生於{伊水},故名之{伊尹},非有訛也。”{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伊尹}鳴{殷},{周公}鳴{周}。”{梁启超}《新民说》第十二节:“欲求國之自尊,必先自國民人人自尊始。{伊尹}曰:‘余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余覺之而誰也。’”一说,{伊尹}借故放逐{太甲},自立七年,后{太甲}还,被杀。参阅《竹书纪年》卷上﹑{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2】{商湯}大臣,名{伊},一名{挚},尹是官名。相传生于{伊水},故名。是{汤}妻陪嫁的奴隶,后助{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汤}去世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后{太甲}即位,因荒淫失度,被{伊尹}放逐到{桐宫},三年后迎之复位。《尚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無怨色。”{杜预}注:“{大甲},{湯}孫也,荒淫失度。{伊尹}放之{桐宫}三年,改悔而復之,而無恨心。”《吕氏春秋·本味》:“{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嬰兒于空桑之中,獻之其君。其君令烰人養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礤之上……故命之曰{伊尹}。’”

  • 伊霍-汉语大词典

    伊霍

    【1】{商}{伊尹}和{汉}{霍光}。{伊尹}放{太甲}于{桐},{霍光}废{昌邑王},立{宣帝}。后常并称,泛指能左右朝政的重臣。《後汉书·宦者传序》:“或稱{伊}{霍}之勳﹐無謝於往載;或謂{良}{平}之畫﹐復興於當今。”{唐}{刘知幾}《史通·品藻》:“世之稱悖逆則云{商}{冒}﹐論忠順則曰{伊}{霍}者﹐何哉?”{元}{揭徯斯}《艺文监贺表》:“陛下如日東升﹐以天下養。雖任寄{伊}{霍}之重﹐足以發皇明;必治資{任}{姒}之賢﹐有以基王化;尚致怡愉之樂﹐式彰孝弟之風。”{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若能行廢立之事﹐{伊}{霍}復見今日。”

  • 伊生-汉语大词典

    伊生

    【1】{商}{伊尹}的别称。《文选·陆机<豪士赋序>》:“{伊生}抱明允以嬰戮﹐{文子}懷忠敬而齒劒。”{李周翰}注:“{伊生}﹐{伊尹}也。”{清}{钱谦益}《光禄大夫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铁山王公墓志铭》:“昔者﹐{伊生}五就﹐拜幣聘于{有莘};{仲父}一匡﹐謝溝瀆于{堂阜}。”

  • 伊祁-汉语大词典

    伊祁

    【1】神名。传说善治鬼,故世人奉为门神。{唐}{周繇}《梦钟馗赋》:“彼號{伊祁}﹐亦名{欝壘}。”【2】见“伊耆”。

  • 伊阿那-汉语大词典

    伊阿那

    【1】{汉}{魏}乐府歌辞中的衬词,无义。{明}{徐祯卿}《谈艺录》:“乐府中有‘妃呼豨’﹑‘伊阿那’諸語﹐本自亡義﹐但補樂中之音。”

  • 伊祁氏-汉语大词典

    伊祁氏

    【1】春神。{唐}{皮日休}《桃花赋》:“{伊祁氏}之作春也﹐有豔外之豔﹐華中之華﹐衆木不得﹐融爲桃花。”

  • 伊曹-汉语大词典

    伊曹

    【1】彼辈,他们。{清}{黄景仁}《摸鱼儿·自题<揖樵图>》词:“休懊惱﹐判爾許腰身﹐折向伊曹好。”

  • 伊闕-汉语大词典

    伊闕

    【1】古关名。在{伊阙}山上。{汉}末为镇压{黄巾}起义军,设置的八关之一。《後汉书·灵帝纪》“置八關都尉官”{唐}{李贤}注:“八關謂{函谷}﹑{廣城}﹑{伊闕}﹑{大谷}﹑{轘轅}﹑{旋門}﹑{小平津}﹑{孟津}也。”【2】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即{春秋}{周}{阙塞}。因两山相对如阙门,{伊水}流经其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秋﹐{晉}{士鞅}會{成桓公}﹐侵{鄭}﹐圍{蟲牢}﹐報{伊闕}也﹐遂侵{衞}。”{唐}{张说}《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松柏接于{邙山}﹐丘陵對于{伊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伊水》:“{伊水}又北入{伊闕}。昔{大禹}疏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間北流﹐故謂之{伊闕}矣。{春秋}之{闕塞}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河渠·禹凿龙门山》:“{賈讓}言{禹}鑿{龍門}﹐辟{伊闕}﹐析{底柱}﹐破{碣石}。”{清}{姚鼐}有《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诗﹐有“西登{闕塞}眺{黄河}”之句。{郭沫若}《我是怎样写五幕史剧<屈原>》:“{秦}将{白起}战败{韩国}﹐斩首二十四万于{伊阙}。”

  • 伊公-汉语大词典

    伊公

    【1】{商}{伊尹}的尊称。{南朝} {梁}{萧统}《七契》:“{伊公}調和﹐{易氏}燔爨﹐傳車渠之椀﹐置青玉之案。”

  • 伊耆氏-汉语大词典

    伊耆氏

    【1】周代官名。《周礼·秋官·伊耆氏》:“掌國之大祭祀﹐共其杖咸﹐軍旅授有爵者杖﹐共王之齒杖。”{清}{袁枚}《随园随笔·各解》:“{堯}稱{伊耆氏}﹐人所知也﹐《周禮·大司寇》之屬﹐有‘{伊耆氏}掌國之大祭祀﹐供其杖咸’。則{伊耆氏}又官名也。”亦省称“[伊耆]”。《周礼·秋官·序官》“{伊耆氏}下士一人﹐徒二人”{汉}{郑玄}注:“{伊耆}﹐古王者號﹐始爲蜡﹐以息老物。此主王者之齒杖﹐後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與。”【2】古帝号。即{神农},一说即{帝尧}。{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昔{伊耆}始蜡﹐以祭八神。”{周振甫}注:“{伊耆}﹐{神農氏}﹐爲三皇之一。”《礼记·郊特牲》:“{伊耆氏}始爲蜡。”{郑玄}注:“{伊耆氏}﹐古天子號也。”{孔颖达}疏:“《明堂》云:‘土鼓﹑葦籥﹐{伊耆氏}之樂。’《禮運》云:‘夫禮之初﹐始諸飲食﹐蕢桴而土鼓。’俱稱土鼓﹐則{伊耆氏}﹐{神農}也。以其初爲田事﹐故爲蜡祭﹐以報天也。”{陆德明}释文:“耆﹐巨夷反﹐或云即{帝堯}也。”亦省称“[伊耆]”。 {宋}{曾巩}《《祭》:“博士{和峴}言﹐﹐始{伊耆}﹐而{三代}有嘉平﹑清祀﹑﹑祭之名。。﹐臘之别名也。”《清史稿·礼志三》:“{高宗}諭曰:‘大蜡之禮﹐昉自{伊耆}﹐{三代}因之﹐古制夐遠﹐傳注參錯。’”

  • 伊蒲-汉语大词典

    伊蒲

    【1】见“伊蒲饌”。

  • 伊鬱-汉语大词典

    伊鬱

    【1】聚而不散貌。{金}{党怀英}《雪中》诗之三:“濕薪燒枯棘﹐距刺相拏撑。濃烟久伊鬱﹐微焰方晶熒。”【2】忧愤郁结。《文选·王褒<洞箫赋>》:“憤伊鬱而酷﹐愍眸子之喪精。”{张铣}注:“伊鬱﹐憤怒貌。”{宋}{苏轼}《答程全父推官书》之二:“僕焚毁筆硯已五年﹐尚寄味此學﹐隨行有《陶淵明集》﹐陶寫伊鬱﹐正賴此耳。”《明史·王德完传》:“道路喧傳﹐謂中宫役使僅數人﹐伊鬱致疾﹐阽危弗自保。”《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感乎溽暑之伊鬱﹐而慮性命之所平。”{李善}注:“伊鬱﹐煩熱貌。”{吕向}注:“溽暑伊鬱﹐氣不通也……伊鬱﹐不通而憂乎。”{唐}{马总}《意林·正论》:“見信之臣﹐囊括守禄;疏遠之臣﹐言以賤廢。是以王綱縱弛于上﹐智士伊鬱于下。”

  • 伊蒲供-汉语大词典

    伊蒲供

    【1】泛指素食。{明}{屠隆}《昙花记·法眷聚会》:“大人雲遊遠去﹐久缺甘旨之歡﹐證道歸來﹐止享伊蒲之供﹐抱愧無地﹐不孝通天。”【2】素食供品。{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都歸一個空﹐只有那伊蒲供。”{明}{杨慎}《仁祠》:“《漢書·明帝紀》:‘以助仁祠伊蒲之供。’仁祠﹐僧寺也。伊蒲供﹐齋食也。”{明}{杨慎}《伊兰赋》:“{西域}有伊蘭以爲佛供即此﹐《漢書》所謂伊蒲之供。”

  • 伊思-汉语大词典

    伊思

    【1】思念,缅怀。{汉}{王粲}《赠文叔良》诗:“臨此洪渚﹐伊思{梁}{岷}。”{汉}{王褒}《九怀·尊嘉》:“伊思兮往古﹐亦多兮遭殃。”{王逸}注:“惟念前世諸賢俊也。”{南朝} {宋}{颜延之}《应诏讌曲水作诗》:“伊思{鎬}飲﹐每惟{洛}宴。”

  • 伊斯蘭教曆-汉语大词典

    伊斯蘭教曆

    【1】即希吉来历。{中国}旧称“回历”﹑“回回历”。伊斯兰教的历法,系纯阴历。以十二个月为一年,单月为大,三十天;双月为小,二九天。平年三五四天。以三十年为一周,其中有十一个闰年,于十二月末置一闰日,闰年三五五天。由于每年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平均每32.6年比阳历多出一年。纪元以公元622年7月16日(即{穆罕默德}入{麦地那}的第二天)为元年元旦。

  • 伊-汉语大词典

    伊

    【1】见“伊瀍”。

  • 伊顔-汉语大词典

    伊顔

    【1】{商}{伊尹}和{春秋}{颜回}的合称。{颜回},{孔子}的学生,以德行著称。{南朝} {梁}{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况乎甄陶{周}{召}﹐孕育{伊}{顔}。”《文选·刘峻<辨亡论>》:“雖{游夏}之英才﹐{伊}{顔}之殆庶﹐焉能抗之哉!”{吕向}注:“{伊}﹐{伊尹};{顔}﹐{顔回}也。”

  • 伊何-汉语大词典

    伊何

    【1】谁,何人。{宋}{苏轼}《和陶诗·和时运》:“昔人伊何﹐誰其裔苗?”{晋}{陶潜}《劝农》诗:“哲人伊何?時維{后稷}。”【2】如何,怎样。{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董生》:“〔女〕笑曰:‘如何?醉態矇矓﹐不知伊何﹐遂诬妄若此。’”{三国} {魏}{阮籍}《咏怀诗》之三:“我心伊何﹐其芳若蘭。”{南朝} {宋}{鲍照}《代空城雀》诗:“辛傷伊何言﹐怵迫良已多。”【3】为何,作什么。《诗·小雅·頍弁》:“有頍者弁﹐實維伊何?”{高亨}注:“伊﹐猶爲也﹐作也。此二句言戴弁是要作什麽?”{三国} {魏}{何晏}《景福殿赋》:“其祜伊何?宜爾子孫。”{金}{王若虚}《哀雁词》:“捕者伊何?貪于貨鬻﹐用者伊何?悦乎口腹。”

  • 伊蒲饌-汉语大词典

    伊蒲饌

    【1】斋供,素食。{清}{赵翼}《素食招梦楼佩香小集寓斋》诗:“客中破寂賴吟明﹐小治伊蒲饌尚能。”亦省作“[伊蒲]”。{清}{李长祚}《崶岭上人奉母居山致书友人诗为寿》诗:“伊蒲同菽水﹐清净奉慈親。”《书言故事·释教》:“齊供食曰伊蒲饌。”{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一》:“明日﹐先詣{龍泉寺}饌伊蒲畢﹐赴{子瀟}約。”{赵光荣}《里湖纪游》诗:“一飯飽伊蒲﹐行矣力須努。”

  • 伊皋-汉语大词典

    伊皋

    亦作“[伊臯]”【1】{伊尹},{商}代名相,{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狱之事。后常并称,喻指良相贤臣。{唐}{李白}《君子有所思行》:“{伊}{皋}運元化﹐{衞}{霍}輸筋力。”{王琦}注:“{伊尹}﹑{皋陶}﹐以喻美宰臣。”{汉}{刘向}《九叹·愍命》:“{三苗}之徒以放逐兮﹐{伊}{臯}之倫以充廬。”《後汉书·班固传》:“將軍宜詳{唐}{殷}之舉﹐察{伊}{臯}之薦。”{李贤}注:“{堯}舉{臯陶}﹐{湯}舉{伊尹}。”{元}{耶律楚材}《再赓仲祥韵寄之》:“素負經濟才﹐人品{伊}{臯}倫。”臯﹐一本作“皋”。{明}{高启}《吊伍子胥辞》:“嗟君子之出輔兮﹐孰不願爲{伊}{皋}。”

  • 伊耆-汉语大词典

    伊耆

    【1】亦作“[伊祈]”﹑“[伊祁]”。复姓。{宋}{罗泌}《路史後纪·炎帝上》:“{炎帝}{神農氏}﹐姓{伊耆}﹐名{軌}……其初國{伊}﹐繼國{耆}﹐故氏{伊耆}。”《周礼·秋官·序官》“{伊耆}氏下士一人”{清}{孙诒让}正义:“《易·繫辭》{孔}疏引《帝王世纪》:‘{帝堯}{陶唐氏}﹐{伊祈}姓。’{伊祈}﹐即{伊耆}﹐二者並無塙證……{魏孝文}時﹐{魏懷州}民{伊耆苟}聚衆於{重山}作亂。”按:{伊耆苟}﹐《魏书·高祖纪上》作“伊祈苟”﹐一本又作“伊祁”。耆﹑祈﹑祁﹐三字同音。【2】见“伊耆氏”。

  • 伊瀍-汉语大词典

    伊瀍

    亦作“[伊]”【1】{伊水}与{瀍水}。位于{河南},均入{洛水}。也指该两流域地区。{唐}{高適}《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诗:“{河}{華}屯妖氣﹐{伊}{瀍}有戰聲。”瀍﹐一本作“”。{明}{何景明}《荣养堂歌》:“{洛}京逶迤兮{嵩邱}幽阻﹐湯湯{伊}{}兮泛泛陽。”

  • 伊蘭-汉语大词典

    伊蘭

    【1】草花名。有臭气的恶草。佛经中多以伊兰比喻烦,以旃檀木的香味比喻菩提。《翻译名义集》引《观佛三昧海经》:“而伊蘭臭﹐臭若胖屍﹐熏四十由旬﹐其華紅色﹐甚可愛樂。若有食者﹐發狂而死。”【2】草花名。赛兰香的别称。{明}{杨慎}《萟林伐山》卷六:“伊蘭花:{蜀}中有花﹐名賽蘭香。花小如金粟﹐香特馥烈﹐戴之髮髻﹐香聞一步﹐經日不散。{曾少岷}爲余言:此花之香﹐冠于萬卉﹐但名不佳……則伊蘭即此花也﹐{西域}以之供佛。”{明}{杨慎}《伊兰赋》:“英英有蘭﹐猗猗其美﹐謚以伊蘭﹐寔以{卭}始。”【3】国名。{伊朗}的异译。{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复次为{伊兰}{埃及}﹐皆中道废弛﹐有如断绠﹐灿烂于古﹐萧瑟于今。”

  • 伊周-汉语大词典

    伊周

    【1】{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后常并称。亦指执掌朝政的大臣。{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李公}一清宫掖﹐德比{伊}{周}﹐再殄兇渠﹐功超{衛}{霍}。”《汉书·张陈王周传赞》:“{周勃}爲布衣時﹐鄙樸庸人﹐至登輔佐﹐匡國家難﹐誅諸{吕}﹐立{孝文}﹐爲{漢}{伊}{周}。”{颜师古}注:“處{伊尹}﹑{周公}之任。”{宋}{刘炎}《迩言》:“功蓋天地﹐忠貫日月﹐進則毅然身任天下之重﹐退則怡然了無愠戚之容﹐求之於古﹐其{伊}{周}之亞與?”{清}{李渔}《慎鸾交·造端》:“小生才凌{董賈}﹐志並{伊}{周}。雖生富貴之家﹐不染奢靡之習。”{明}{许潮}《同甲会》:“坐掌台衡時已久﹐論功名堪並{伊}{周}。”

  • 伊川翁-汉语大词典

    伊川翁

    【1】{宋}理学家{邵雍}的自号。{雍}字{尧夫},后徙居{河南}{洛阳},临{伊川},故称。{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擊壤集》﹐{伊川翁}自樂之詩也。非唯自樂﹐又能樂時﹐與萬物之自得也。{伊川翁}曰:‘{子夏}謂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

  • 伊甸-汉语大词典

    伊甸

    【1】见“伊甸園”。

  • 伊儔-汉语大词典

    伊儔

    【1】犹彼辈﹑其类。{清}{沈兰先}《卓烈妇》诗:“名留青史芳應遠﹐魂黯{邗江}咽不流。多少楊花飄泊去﹐歌塵舞袖愧伊儔。”

  • 伊川先生-汉语大词典

    伊川先生

    【1】{宋}理学家{邵雍}的别号。{雍}字{尧夫}。{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古人号相同》:“{邵堯夫}﹑{程正叔}俱號{伊川先生}。”【2】{宋}理学家{程颐}的别号。{颐}字{正叔},宅于{河南}{嵩县}东北{耙耧山}下,地处{伊川},故称。《宋史·道学传一·程颐》:“〔{頤}〕平生誨人不倦﹐故學者出其門最多﹐淵源所漸﹐皆爲名士。{涪}人祠{頤}於{北巖}﹐世稱{伊川先生}。”{明}{陈汝元}《金莲记·搆衅》:“下官{程頤}﹐别號{伊川}。人許性天上士﹐自慚理學名儒。”{元}{耶律楚材}《屏山居士鸣道集序》:“{江左}道學﹐倡於{伊川}。”{傅尃}《题自书精神一到不成横卷》诗:“懿夫{伊川}道學世無雙﹐一言實踐可興邦。”{宋}{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下:“{伊川}謂一詩中自有六義﹐或有不能全具者。”{宋}{陈亮}《书伊川先生春秋传後》:“{伊川先生}之序此書也﹐蓋年七十有一矣﹐四年而先生没。”亦省称“[伊川]”。

  • 伊川-汉语大词典

    伊川

    【1】{宋}{程颐}的别号。参见“[伊川先生]”。【2】古地名。指{伊水}所流经的{伊河}流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辛有}適{伊川}﹐見被髮而祭於野者。”{杜预}注:“{伊川}﹐{周}地。{伊}﹐水也。”{杨伯峻}注:“{伊川}﹐{伊河}所經之地﹐当今{河南省}{嵩縣}及{伊川縣}境。”

  • 伊鵶-汉语大词典

    伊鵶

    【1】象声词。咿呀。{清}{唐孙华}《秋雨不止书闷》诗之一:“織女梭不停﹐鳴機日伊鵶。”

  • 伊箕-汉语大词典

    伊箕

    【1】{伊尹}和{箕子}的合称。{伊尹},{商汤}的大臣,曾作《伊训》以教导{太甲};{箕子},{纣王}诸父,封于{箕},因谏{纣}被囚,{商}灭后,作《洪范》向{周武王}陈述天地之大法。《後汉书·崔寔传》:“故{臯陶}陳謨而{唐}{虞}以興﹐{伊}{箕}作訓而{殷}{周}用隆。”{李贤}注:“{伊尹}作《伊訓》﹐{箕子}作《洪範》。”

  • 伊傅-汉语大词典

    伊傅

    【1】{伊尹}和{傅说}的合称。均为{商}代的贤相。相传{傅说}曾筑于{傅岩}之野,{武丁}访得,举之为相。《後汉书·崔骃传》:“嘉昔人之遘辰兮﹐美{伊}{傅}之之時。”{李贤}注:“{伊尹}干{湯}﹐{傅説}遇{高宗}。”{宋}{朱熹}《<中庸章句>序》:“自是以來﹐聖聖相承﹐若{成湯}{文}{武}之君﹐{臯陶}{伊傅}{周}{召}之爲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統之傳。”{宋}{陆游}《读书至夜分感叹有赋》诗:“正如志士才不稱﹐心慕{伊}{傅}終何施。”

  • 伊衡-汉语大词典

    伊衡

    【1】{商}{伊尹}的别称。{伊尹}辅{商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故称。{三国} {魏}{阮籍}《咏怀诗》之一:“於赫帝朝﹐{伊衡}作輔。”

  • 伊陽-汉语大词典

    伊陽

    【1】古县名。在今{河南省}{汝阳县}。《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南阳》“汝州”:“{伊陽縣}……{周}{伊川}地﹐{漢}爲{陸渾縣}地﹐{唐}{宋}爲{伊陽縣}地﹐{明}初爲{嵩縣}地﹐{成化}十二年﹐析{嵩縣}{汝州}地﹐置今縣﹐屬{汝州}。”{清}{姚鼐}《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诗:“聞去{梁園}超{廣武}﹐西登{闕塞}眺{黄河}。{伊陽}風雨從中出﹐{洛}下山川向北多。”

  • 伊旦-汉语大词典

    伊旦

    【1】即{伊尹}和{周公}。{周公}名{旦},与{伊尹}并称{伊旦}。《宋书·乐志四》:“三{王}{到氏}﹐文武贊﹐丞相作輔﹐屬{伊旦}。”

  • 伊樓-汉语大词典

    伊樓

    【1】复姓。即伊婁。{北魏}有{伊樓拔}。见《资治通鉴·宋营阳王景平元年》{胡三省}注。

  • 伊昔-汉语大词典

    伊昔

    【1】从前。{南朝} {梁}{江淹}《杂体诗·王侍中》:“伊昔值世亂﹐秣馬辭帝京。”《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伊昔有皇﹐肇濟黎蒸。”{李善}注:“《爾雅》曰:‘伊﹐惟也。’{郭璞}曰:‘發語辭也。’”{唐}{刘希夷}《相和歌辞·白头吟》:“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顔美少年。”

  • 伊何底止-汉语大词典

    伊何底止

    同“[伊于胡底]”【1】{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

  • 伊阻-汉语大词典

    伊阻

    【1】艰险,阻隔。语出《诗·邶风·雄雉》:“我之懷矣,自詒伊阻。”{毛}传:“伊,維;阻,難也。”{明}{何景明}《祭李默庵先生文》:“山川伊阻﹐不能棄官赴公喪﹐執紖道軛﹐我懷之悲﹐惟公有靈鑒之已矣。”

  • 伊凉-汉语大词典

    伊凉

    【1】见“伊涼”。

  • 伊甸園-汉语大词典

    伊甸園

    亦省称“[伊甸]”【1】犹太教﹑基督教圣经故事中人类始祖居住的乐园,被誉为地上的天堂。据《圣经·创世纪》记载,上帝造了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后,专为他们在{伊甸}(希伯来文‘Edēn)造此园,后两人吃了禁果,被逐出。{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旧约》记神既以七日造天地﹐終乃抟埴为男子﹐名曰{亚当}﹐已而病其寂也﹐复抽其肋为女子﹐是名{夏娃}﹐皆居{伊甸}。”【2】借指人间乐园。{何其芳}《梦中道路》:“我失掉了我的{伊甸}﹐但并不追悔。”{郁达夫}《感伤的行旅》:“他们只知道要打仗﹐他们只知道要杀人﹐他们只知道如何去敛钱争势夺权利用﹐他们只知道如何的来破坏农工大众的这一个自然给与我们的{伊甸园}。”

  • 伊臯-汉语大词典

    伊臯

    【1】见“伊皋”。

  • 伊威-汉语大词典

    伊威

    【1】虫名。{清}{黄遵宪}《小女》诗:“欲展地球圖指看﹐夜燈風幔落伊威。”{明}{高启}《送林谟秀才东归谒松江守》诗:“長年旅舍破氊冷﹐坐厭蟋蟀愁伊威。”《诗·豳风·东山》:“伊威在室﹐蠨蛸在户。”{陆璣}疏:“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婦﹐在壁根下甕底土中生﹐似白魚者也。”{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暮堂蝙蝠沸﹐破竈伊威盈。”

  • 伊於胡底-汉语大词典

    伊於胡底

    【1】见“伊于胡底”。

  • 伊望-汉语大词典

    伊望

    【1】即{伊}{吕}。{吕尚}名{望},与{伊尹}并称“{伊}{望}”。{汉}{桓宽}《盐铁论·救匮》:“夫九層之臺一傾﹐{公輸子}不能正;本朝一邪﹐{伊}{望}不能復。”{三国} {魏}{曹植}《玄畅赋》:“上同契於{稷}{■}﹐降合頴於{伊}{望}。”{南朝} {宋}{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夷{項}定{漢}﹐大拯横流﹐固已參軌{伊}{望}。”

  • 伊人-汉语大词典

    伊人

    【1】此人,这个人。指意中所指的人。《诗·秦风·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高亨}注:“伊人﹐是人﹐意中所指的人。”{宋}{苏轼}《颜阖》诗:“伊人畏照影﹐獨往就陰息。”{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原來那是伊人底文件!我伸伸腰﹐揉着眼﹐取下来念了又念﹐伊人的冷面又复显现了。”{晋}{陶潜}《桃花源记并诗》:“{黄}{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清}{周亮工}《陈阶六在云间索同社诸子作画数十幅见寄感赋一诗》:“伊人盈一水﹐好句滿千林。”{明}{何景明}《望郭西诸峰有怀昔隐兼发鄙志》诗:“嘉遯懷伊人﹐俯仰慨今昔。”

  • 伊余-汉语大词典

    伊余

    【1】自指,我。{明}{刘基}《北上感怀》诗:“伊余朽鈍材﹐嬾拙更無比。”{五代}{贯休}《古离别》诗:“只恐{長江}水﹐盡是兒女淚。伊余非此輩﹐送人空把臂。”{三国} {魏}{曹植}《责躬诗》:“伊余小子﹐恃寵驕盈。”

  • 伊蒲塞-汉语大词典

    伊蒲塞

    【1】梵语优婆塞Upāsaka的异译。指在家受五戒的男性佛教徒。又称邬波索迦。{宋}{赵叔向}《肯綮录·伊蒲塞非素馔》:“《东漢楚王英傳》:‘詔還縑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當時用梵語已可笑﹐後人引見直以爲素饌﹐尤非也。今講僧以伊蒲塞爲近住男也。”《後汉书·楚王英传》:“其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李贤}注:“伊蒲塞即優婆塞也﹐{中華}翻爲近住﹐言受戒行堪近僧住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鄥波索迦”原注:“唐言近事男﹐舊曰伊蒲塞﹐又曰優婆塞﹐皆訛也。”

  • 伊尼冀-汉语大词典

    伊尼冀

    【1】犹里长。《北史·倭国传》:“八十户置一伊尼冀﹐如今里長也。”

  • 伊穀-汉语大词典

    伊穀

    【1】见“伊瀔”。

  • 伊尼-汉语大词典

    伊尼

    【1】梵文的鹿名。《事物异名录·兽畜·鹿》引《翻译名义集》:“佛書謂鹿爲伊尼。”{明}{徐复祚}《投梭记·救女》:“什麽伊尼大王﹐我聞佛書謂鹿爲伊尼﹐這定然是鹿精。”{宋}{黄庭坚}《德孺五丈和之字诗韵难而愈工辄复和成可发一笑》诗:“照灘禽郭索﹐燒野得伊尼。”原注:“〔伊尼〕云鹿名﹐出佛書。”{任渊}注:“郭索謂蟹。”

  • 伊管-汉语大词典

    伊管

    【1】{商}{伊尹}和{春秋}{管仲}的合称。{伊尹}助{商汤}建{商};{管仲}名{夷吾},相{齐桓公}称霸,均为贤相。{宋}{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文帝}卒能拱默化理﹐推行恭儉﹐緩除刑罰﹐善養臣下者﹐{誼}之所言略施行矣!故天下以謂可任公卿﹐而{劉向}亦稱遠過{伊}{管}。”《汉书·贾谊传赞》:“{劉向}稱‘{賈誼}言三代與{秦}治亂之意﹐其論甚美﹐通達國體﹐雖古之{伊}{管}未能遠過也’。”《汉书·邹阳传》:“蒙{堯}{舜}之術﹐挾{伊管}之辯。”{颜师古}注:“{伊}﹐{伊尹};{管}﹐{管仲}。”

  • 伊涼-汉语大词典

    伊涼

    亦作“[伊凉]”【1】曲调名。指《伊州》﹑《涼州》二曲。{宋}{苏轼}《子玉家宴用前韵见寄复答之》诗:“自酌金樽勸{孟光}﹐更教長笛奏《伊》《凉》。”凉﹐一本作“涼”。{李光}《集诗述感》:“歷盡蒼茫身世感﹐悲歌爲汝按《伊》《涼》。”{清}{何洯}《竞渡歌》:“《伊》《涼》曲雜十番鼓﹐引出翩翩游冶郎。”{宋}{刘子寰}《花发沁园春·呈史沧洲》词:“换譜《伊》《凉》﹐選歌{燕}{趙}﹐一番樂事重起。”凉﹐一本作“涼”。

  • 伊于胡底-汉语大词典

    伊于胡底

    亦作“[伊於胡底]”【1】谓不知将弄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近科的文章本也華靡過甚﹐我們既奉命來此﹐若不趁此着實洗伐一番﹐伊於胡底?諸公把這話奉爲準繩罷。”《诗·小雅·小旻》:“我視謀猶﹐伊于胡底。”{郑玄}笺:“于﹐往;底﹐至也。”{高亨}注:“伊﹐推……底﹐物的下部﹐此指最後境地。此句言:將弄到什麽地步?”{清}{林则徐}《参劾因循不振之镇将沈镇邦等分别降勒休摺》:“{沈鎮邦}一味因循﹐含糊飾禀﹐若不嚴參示儆﹐是{南澳}一帶﹐前船雖已押回繳土﹐而後船又復踵至售私﹐藏垢納汙﹐伊於胡底。”

  • 伊拉-汉语大词典

    伊拉

    【1】方言。他们。{茅盾}《故乡杂记·内河小火轮》:“伊拉兵队调动得快﹐为啥勿早点调到{上海}﹐同十九路军一淘打?”

  • 伊行-汉语大词典

    伊行

    【1】指她们。{清}{李漁}《奈何天·闹封》:“怪封章不齊﹐致佳人怨悲;恨頒來不遲﹐把伊行怒回。”{清}{李漁}《风筝误·释疑》:“我記得初報狀元那一晩﹐曾做箇惡夢﹐夢中的人就是這副嘴臉﹐記在惡夢裏﹐受伊行無限凌虧。”【2】她那里。{宋}{晏幾道}《临江仙》词:“月墮枝頭歡意﹐從前虚夢{高唐}﹐覺來何處放思量。如今不是夢﹐真箇到伊行。”{宋}{周邦彦}《风流子》词:“遥知新妝了﹐開朱户﹐應自待月西廂。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3】指你等﹑你们。{清}{李漁}《久要》:“我奉勸伊行﹐莫把無情咎。我私心豈不戀温柔。”{清}{李漁}《慎鸾交·私引》:“高朋盈座﹐爲伊行﹐交情欠和。”【4】你这里。{清}{李漁}《奈何天·密筹》:“歌魚水﹐詠兔罝﹐國士賢臣都在野。媿吾儕﹐智術多疎;羡伊行﹐計策偏奢。”{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當時聞語﹐和俺也恓惶。遣妾將湯藥來到伊行。却見先生﹐這裏恰待懸梁。”

  • 伊洛-汉语大词典

    伊洛

    【1】亦作“[伊雒]”。{伊水}与{洛水}。两水汇流,多连称。亦指{伊}{洛}流域。{唐}{杜甫}《北征》诗:“{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清}{叶襄}《禹陵》诗:“泉源留儉德﹐{伊}{洛}想神功。”{汉}{刘向}《九叹·愍命》:“逐下袟於後堂兮﹐迎{宓妃}於{伊}{雒}。”《国语·周语上》:“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韦昭}注:“{伊}出{熊耳}﹐{洛}出{冢嶺}。{禹}都{陽城}﹐{伊}{洛}所近。”{三国} {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伊}{洛}廣且深﹐欲濟川無梁。”{宋}{欧阳修}《送徐生之渑池》诗:“我昔初官便{伊}{洛}﹐當時意氣尤驕矜。”【2】指二{程}理学。参见“[伊洛之學]”。

  • 伊州-汉语大词典

    伊州

    【1】州名。古称{昆吾},本{隋}{伊吾郡},{唐}改置{伊州},又名{西州}。故城在今{新疆}{哈密县}。《旧唐书·地理志三》:“{伊州}下;{隋}{伊吾郡}。{隋}末﹐{西域}雜胡據之。{貞觀}四年﹐歸化﹐置{西伊州}。六年﹐去‘西’字。{天寳}元年﹐爲{伊吾郡}﹐{乾元}元年﹐復爲{伊州}。”{元}{耶律楚材}《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天山}連{北府}﹐瀚海過{西伊}”原注:“{伊州}又謂之{西州}。”【2】曲调名。商调大曲。{明}{陆采}《明珠记·饮药》:“鴛鴦綉帶抛何處﹐一曲《伊州》淚萬行。”{宋}{张先}《减字木兰花》词:“舞徹《伊州》﹐頭上宫花顫未休。”《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一·伊州》引《乐苑》:“《伊州》﹐商調曲﹐{西京}節度{〔蓋〕嘉運}所進也。”{唐}{白居易}《伊州》诗:“老去將何散老愁﹐新教{小玉}唱《伊州》。”《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天寳}樂曲﹐皆以邊地名﹐若《涼州》﹑《伊州》﹑《甘州》之類。”

  • 伊優-汉语大词典

    伊優

    【1】象声词。{清}{姚鼐}《王少林读书图》诗:“破窗鐙暗風颼颼﹐擁褐無伴声伊優。”{宋}{姜夔}《越九歌·蔡孝子》:“雨鳴荷兮風入葦﹐若伊優兮泣未已。”【2】“伊優亞”的省语。后用以讥讽逢迎谄媚的人,谓其说话无定见,迎合人意而言。{清}{唐孙华}《王鹤尹挽诗》之二:“堂前不坐伊優客﹐户外頻來問字人。”《後汉书·文苑传·赵壹》:“伊優北堂上﹐抗髒倚門邊。”{李贤}注:“伊優﹐屈曲佞媚之貌……佞媚者見親﹐故昇堂。”

  • 伊優亞-汉语大词典

    伊優亞

    【1】象声词。学语之声。《汉书·东方朔传》:“伊優亞者﹐辭未定也。”{清}{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感赋》:“互談伊優亞﹐獨歌妃呼豨。”

  • 伊潁-汉语大词典

    伊潁

    【1】{伊水}与{颍水}的合称。位于{河南}。亦指两水所流经的地区。{颍水}源出{河南省}{登封县}{嵩山}西南,东南流,汇入{淮河}。{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求数頃之田於{伊}{潁}之上﹐以待餘年。”{唐}{韩愈}《与崔群书》:“僕无以自全活者﹐從一官於此﹐轉困窮甚﹐思自放於{伊}{潁}之上﹐當亦終得之。”

  • 伊吕-汉语大词典

    伊吕

    【1】{商}{伊尹}辅{商汤},{西周}{吕尚}佐{周武王},皆有大功,后因並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明}{沈采}《千金记·遇仙》:“自愧才兼文武﹐慚非{伊}{吕}之儔;胸有甲兵﹐頗讓{孫}{吴}之術。”{宋}{刘过}《沁园春·寿》词:“平章處﹐看人如{伊}{吕}﹐世似{唐}{虞}。”{清}{方文}《田居杂咏》:“幸而遇明主﹐{伊}{吕}伯仲間。”《汉书·刑法志》:“故{伊}{吕}之將﹐子孫有國﹐與{商}{周}並。”《三国志·蜀志·彭羕传》:“{羕}於獄中與{諸葛亮}書曰:‘……足下﹐當世{伊}{吕}也﹐宜善與主公計事﹐濟其大猷。’”

  • 伊戚-汉语大词典

    伊戚

    【1】语出《诗·小雅·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后遂以“伊戚”指烦恼﹑忧患。{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先{吴門}有嫟之者﹐集千人譁刼之﹐勢家復爲大言挾詐﹐又不惜數千金爲賄。地方恐貽伊戚﹐刼出復納入。”

  • 伊舊-汉语大词典

    伊舊

    【1】依旧,仍旧。《平山冷燕》第九回:“{平如衡}乃提起筆﹐卒完三句道:‘主情如鳥倦於啼﹐三章有約聯成咏﹐伊舊詩人獨自題。’”

  • 伊洛傳芳-汉语大词典

    伊洛傳芳

    【1】牡丹的别称。{明}{陶宗仪}《辍耕录·记宋宫殿》:“牡丹曰伊洛傳芳。”

  • 伊邑-汉语大词典

    伊邑

    【1】郁悒,忧闷。《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設其傲狠﹐殊無入志﹐懼彼輿論之未暢者﹐並懷伊邑。”《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君其祗順大禮﹐饗兹萬國﹐以肅承天命。”{裴松之}注引《献帝传》:“陛下性秉勞謙﹐體尚克讓﹐明詔懇切﹐未肯聽許﹐臣妾小人﹐莫不伊邑。”

  • 伊吾-汉语大词典

    伊吾

    【1】象声词。读书声。{宋}{黄庭坚}《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诵书声调悲壮戏作竹枝歌三章和之》:“南窗讀書聲伊吾﹐北窗見月歌竹枝。”{明}{高启}《卧病夜闻邻儿读书》诗:“月淡梧桐雨後天﹐伊吾聲在北窓前。”【2】古地名。{汉}{伊吾卢}地区,{隋}{大业}六年置{伊吾郡}。治所在今{新疆}{哈密县}。亦泛指边疆。《後汉书·班超传》:“將兵别擊{伊吾}戰於{蒲類海}﹐多斬首虜而還。”{李贤}注:“{伊吾}﹐{匈奴}中地名﹐在今{伊州}{納職縣}界。”{元}{郭钰}《和酬宋竹坡韵》:“鷗社共盟君未棄﹐何須馳志向{伊吾}。”{清}{高其倬}《蓟州新城》诗:“志鳴{伊吾}劒﹐意洗魚海兵。長計一蹉失﹐塞馬仍縱横。”《新唐书·西域传下》:“{伊吾城}者﹐{漢}{宜禾}都尉所治。商胡雜居﹐勝兵千﹐附{鐵勒}。人驍悍﹐土良沃。{隋}末内屬﹐置{伊吾郡}。天下亂﹐復臣{突厥}。{貞觀}四年﹐城酋來朝。{頡利}滅﹐舉七城降﹐列其地爲{西伊州}。”

  • 伊斯蘭教-汉语大词典

    伊斯蘭教

    【1】伊斯兰是阿拉伯语Islām 的音译,意为“顺从”。在{中国}旧称“回教”﹑“回回教”﹑“清真教”﹑“天方教”等,是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立的一神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教义主要有: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天使,信仰《古兰经》,认为它是{安拉}“启示”的经典,信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安拉}的“前定”,并信仰“死后复活”﹑“末日审判”等。该教规定念清真言﹑礼拜﹑斋戒﹑纳天课﹑朝觐等为教徒必遵的“功课”,并针对当时阿拉伯社会情况规定了若干制度和道德规范。主要有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特别是{西亚}﹑{北非}和{东南亚}各地,在一些国家被定为国教。七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宋}{元}以后有一定发展。主要在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中传布。

  • 伊家-汉语大词典

    伊家

    【1】你。{宋}{黄庭坚}《点绛唇》词:“聞道伊家終日眉兒皺。”{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娘子﹐年老爹娘望伊家看承。”{元}{吴弘道}《梅花引》套曲:“儘教人妒﹐誰敢聲揚。參詳。但得伊家好覷當。”{清}{李渔}《奈何天·助边》:“快起來﹐立了講話﹐敢將奴隸待伊家﹐將來未必居人下。”

  • 伊祈-汉语大词典

    伊祈

    【1】见“伊耆”。

  • 伊軋-汉语大词典

    伊軋

    【1】象声词。船桨﹑轮轴等发出的声响。{宋}{范成大}《夜归》诗:“竹輿伊軋走長街﹐掠面風清醉夢迴。”{清}{黄景仁}《夜过黑山宿涧溪》诗:“行近覺漁舍﹐伊軋巨網提。”{清}{黄景仁}《杂咏》:“伊軋面虚壁﹐中織時悲辛。”{宋}{孙光宪}《渔歌子》词:“扣舷歌﹐聯極望﹐槳聲伊軋知何向?”

  • 伊雒-汉语大词典

    伊雒

    【1】见“伊洛”。

  • 伊誰-汉语大词典

    伊誰

    【1】谁,何人。《诗·小雅·何人斯》:“伊誰云從?維暴之云。”{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你道是{楊和尚}破天陣吃了些虧﹐却不道救{銅臺}是靠着伊誰。”{清}{黄景仁}《中秋夜雨》诗:“伊誰{天柱}追嬉遨﹐有客{鍾陵}去飄忽。”

  • 伊嚘-汉语大词典

    伊嚘

    【1】象声词。人语声。{清}{鲁一同}《拉粮船》诗:“嘔呀伊嚘聲不停﹐一聲高空入青冥。”{王闿运}《愁霖赋》:“客聞斯言﹐抵掌伊嚘。”

  • 伊始-汉语大词典

    伊始

    【1】初始,事情的开端。{明}{何景明}《寄赠王子衡》诗之一:“昔餞邁伊始﹐今懷緬猶故。”{清}{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摺》:“昔{日本}維新伊始﹐廢藩置县﹐前此藩士﹐皆有世禄。”{晋}{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匪願伊始﹐怡命之嘉。”{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朕訪落伊始﹐首下詔求讜言。”

  • 伊瀔-汉语大词典

    伊瀔

    亦作“[伊穀]”【1】{伊水}与{瀔水}。均在{河南省}境。《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伊}{瀔}絶津濟﹐臺館無尺椽。”{李善}注:“{伊}{瀔}﹐二水名。”瀔﹐一本作“穀”。《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戎州昔亂{華}﹐素景淪{伊}{穀}。”{李善}注引《汉书》:“{穀水}出{穀陽台}﹐東北入{洛水}。”

  • 伊邇-汉语大词典

    伊邇

    【1】近,将近,不远。《诗·邶风·谷风》:“不遠伊邇﹐薄送我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寒舍伊邇﹐請即迂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如有必须面奏之件﹐{京}{津}伊迩﹐往返亦便。”{明}{刘基}《送宋仲珩还金华序并诗》:“贈予以詩﹐酌予以酒。晤言何其﹐伊邇匪久。”

  • 伊夔-汉语大词典

    伊夔

    【1】{伊尹}和{夔}的合称。{夔},{尧}{舜}时的乐官,助{尧}{舜}以乐正天下。{唐}{罗隐}《钱尚父生日》诗:“{伊}{夔}事業扶千載﹐{韓}{白}機謀冠九州。”

  • 伊咎-汉语大词典

    伊咎

    【1】即{伊}{皋}。{皋陶}又作{咎繇},故也写成“{伊}{咎}”。{唐}{张说}《扬州刺史大都督梁国文贞公碑》:“{伊咎}尺寸﹐{管樂}錙銖﹐名正身遂﹐言誠願孚。”{元}{麻革}《上云内帅贾君》诗:“功名高{衛}{霍}﹐輔弼慕{伊}{咎}。”

  • 伊洛之學-汉语大词典

    伊洛之學

    【1】指{宋}{程颢}﹑{程颐}的理学。{程}氏兄弟{洛阳}人,讲学{伊}{洛}之间,故称。{清}{刘大櫆}《吏部侍郎博野尹公行状》:“公少而卓犖多才﹐遵太夫人朝夕庭闈之訓﹐言動皆必之禮。稍長讀書﹐益悟浮華放浪之非﹐深究{伊}{洛}之源流﹐蔚爲儒者宗師。”《宋史·隐逸传下·刘勉之》:“時{蔡京}用事﹐楚止毋得挾{元祐}書﹐自是{伊}{洛}之學不行。”{明}{宋濂}《赠林经历赴武昌都卫任序》:“南渡後﹐以{伊}{洛}之學倡東南者﹐實自{艾軒}始也。”亦省称“[伊洛]”。{宋}{陈亮}《书伊洛遗礼後》:“{伊}{洛}遺禮﹐其可見者惟婚與喪祭﹐僅存其一二﹐今以附諸《補亡》之後。”

  • 伊汭-汉语大词典

    伊汭

    【1】指{伊水}入{洛水}处。在今{河南省}{偃师县}。《逸周书·度邑》:“自{雒}汭延于{伊}汭﹐居易無固﹐其{有夏}之居。”{朱右曾}校释:“{伊}汭﹐{伊水}入{雒}處。”

  • 伊萊-汉语大词典

    伊萊

    【1】{伊尹}和{莱朱}的合称。两人都是{商汤}的名臣。{莱朱}又称{仲虺},相传位左相。{清}{王柏心}《悯忠赋谒张文忠墓作》:“使學術而謙讓兮﹐將比隆乎{伊}{萊}。”{明}{吾邱瑞}《运甓记·帅阃宾贤》:“隱鱗卜築友{伊}{萊}﹐藏珍屠保甘恬退。”

  • 伊蒲筵-汉语大词典

    伊蒲筵

    【1】寺庙中的素席。{清}{赵翼}《锦州刺史刘荫萱驻藏回蜀远寄藏佛一尊赋谢》:“愧無七寳莊嚴般若坐﹐亦少有百花供養伊蒲筵。”

  • 伊婁-汉语大词典

    伊婁

    【1】复姓。{北周}有{伊婁穆}。见《周书·伊婁传》。

  • 伊哩烏盧-汉语大词典

    伊哩烏盧

    【1】象声词。拟含糊的语音。{元}{无名氏}《冻苏秦》楔子:“等他自措盤纏求官去來﹐省的在我耳朶根邊終日‘子曰’﹑‘子曰’﹐伊哩烏盧的這般鬧吵。”{清}{翟灝}《通俗编·声音》:“伊哩烏盧﹐讀書聲也﹐見{元}人《凍蘇秦》劇。按:此即以伊吾長言之也﹐凡此等語﹐本無定字﹐唯經古人用過﹐乃爲典則。”

  • 吕伊-汉语大词典

    吕伊

    【1】{周}{吕尚}与{殷}{伊尹}的并称。两人皆开国贤臣。{元}{程鉅夫}《寿李秋谷》诗:“報主期{堯}{舜}﹐爲臣志{吕}{伊}。”

  • 吾伊-汉语大词典

    吾伊

    【1】伊吾,咿唔。读书声。{宋}{黄庭坚}《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戏作竹枝歌三章和之》:“南窗讀書聲吾伊﹐北窗見月歌《竹枝》。”{明}{李东阳}《送陈翁归攸用前韵》:“風静漁歌聞欸乃﹐夜涼書館聽吾伊。”{清}{钱谦益}《赠别方子玄进士序》:“{子玄}舉進士高第﹐聲名籍甚。簾閣篝燈﹐吾伊如舉子時。”

  • 唔伊-汉语大词典

    唔伊

    【1】犹咿唔。象声词。形容读书的声音。{严复}《<古今文钞>序》:“夫帖括講章﹐向之家唔咿而户揣摩者﹐其於亡古文辭﹐乃尤亟耳。”

  • 鬱伊-汉语大词典

    鬱伊

    【1】犹酷烈。{清}{龚自珍}《武进庄公神道碑铭》:“閔{秦}火之鬱伊﹐悼{孔}澤之不完具﹐悲{漢}學官之寡立多廢﹐懲{晉}代之作僭與僞。”【2】积聚。{奚侗}《雾泊辽海同中冷作》诗:“鬱伊海氣將爲雨﹐慘淡陽光儘化烟。”【3】忧愤郁结。{三国} {魏}{曹植}《文帝诔》:“獨鬱伊而莫告兮﹐追顧景而憐形。”《後汉书·崔寔传》:“是以王綱縱弛於上﹐智士鬱伊於下。”{李贤}注:“鬱伊﹐不申之貌。”

  • 木乃伊-汉语大词典

    木乃伊

    【1】干尸。用防腐的药物﹑香料殓藏尸体,年久干瘪,可以保存至数千年。以古代{埃及}最为盛行。{郭沫若}《战声集·诗歌国防》诗:“小说和戏剧中如果没有诗﹐等于碑酒和荷兰水走掉了气﹐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木乃伊。”{明}{陶宗仪}《辍耕录·木乃伊》:“{回回}田地有年七八十歲老人﹐自願捨身濟衆者﹐絶不飲食﹐惟澡身啖蜜﹐經月﹐便溺皆蜜。既死﹐國人殮以石棺﹐仍滿用蜜浸﹐鐫志歲月於棺蓋﹐瘞之。俟百年啟封﹐則蜜劑也……俗曰蜜人﹐番言木乃伊。”

  • 桓伊笛-汉语大词典

    桓伊笛

    【1】见“桓郎笛”。

  • 桓伊三弄-汉语大词典

    桓伊三弄

    【1】《晋书·桓伊传》:“〔{伊}〕善音樂,盡一時之妙……{徽之}({王徽之})便令人謂{伊}曰:‘聞君善吹笛,試爲我一奏。’{伊}是時已貴顯,素聞{徽之}名,便下車,踞胡牀,爲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据《神奇秘谱》载,琴曲《梅花三弄》即据此改编而成。后因以“桓伊三弄”指《梅花三弄n曲。{宋}{苏轼}《昭君怨·送别》词:“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緑窗幽夢。”亦借为梅花之典。{宋}{高观国}《贺新郎·赋梅》词:“又争奈﹑{桓伊}三弄﹐開徧{西湖}﹐春意爛。”

  • 桓伊筝-汉语大词典

    桓伊筝

    【1】见“桓郎笛”。

  • 欝伊-汉语大词典

    欝伊

    【1】抑郁忧闷。{清}{王继香}《<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後》:“古人如{昌黎}志女拏之壙﹐{樂天}哀金鑾之辭。有此欝伊﹐無此悱惻也。”

  • 淹伊-汉语大词典

    淹伊

    【1】犹伊优。阿谀逢迎貌。{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此數子者﹐或謇喫無宫商﹐或尫陋希言語﹐或淹伊多姿態﹐或讙譁少智諝。”

  • 渠伊錢-汉语大词典

    渠伊錢

    【1】{南唐}{张崇}贪纵不法,借故征敛钱财的名目。{宋}{郑文宝}《江南馀载》卷上:“{張崇}帥{廬}﹐州人苦其不法。因其入覲﹐相謂曰:‘渠伊必不復來矣。’{崇}聞之﹐計口徵渠伊錢。”

  • 渠伊-汉语大词典

    渠伊

    【1】方言。他;他们。《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梅圣俞》引{宋}{黄朝英}《缃素杂记》:“近閲《冷齋夜話》載當時{唐}{李}對答語言﹐乃以此詩爲落韻詩。蓋渠伊不見{鄭谷}所定詩格有進退之説﹐而妄爲云云也。”

  • 秋水伊人-汉语大词典

    秋水伊人

    【1】《诗·秦风·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后以“秋水伊人”谓对景怀人。《雪鸿轩尺牍·答许葭村》:“登高望遠﹐極目蒼涼﹐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 皋伊-汉语大词典

    皋伊

    亦作“[皐伊]”【1】{皋陶}和{伊尹}的并称。传说{皋陶}是{虞舜}时刑官﹐{伊尹}是{商汤}时贤相。{汉}{扬雄}《甘泉赋》:“迺搜逑索偶﹐{皐}{伊}之徒﹐冠倫魁能。”{宋}{曾巩}《尹师鲁》诗:“{尹公}素志任天下﹐衆亦共望齊{皐}{伊}。”

  • 自貽伊咎-汉语大词典

    自貽伊咎

    【1】谓自己招来过错。{唐}{刘知幾}《史通·疑古》:“欲因循故事﹐坐膺天禄﹐其事不成﹐自貽伊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无名子谤议》:“况{杜亞}薄知經籍﹐素懵文辭﹐{李翰}雖以辭藻擢第﹐不以書判擅名﹐不慎舉人﹐自貽伊咎。”

  • 自貽伊戚-汉语大词典

    自貽伊戚

    【1】见“自詒伊戚”。

  • 自詒伊戚-汉语大词典

    自詒伊戚

    【1】自寻烦恼;自招灾殃。{晋}{裴启}《语林》:“{胡毋彦國}至{相州}﹐坐廳事斷官事。爾時三秋中傍摇扇視事;其兒{子先}從容顧謂曰:‘{彦國}復何爲自貽伊戚?’”{清}{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思篇三十三》:“又安知非欲{秦}知雖有可興之勢﹐要當如{穆公}自知其過﹐傾心耆老﹐不可力征經營﹐自貽伊戚耶?”《诗·小雅·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亦作“[自詒伊慼]”﹑“[自貽伊戚]”。{金}{王若虚}《臣事实辨上》:“{漢}黨錮諸公﹐既無{申屠蟠}之高識﹐而自貽伊戚。”《左传·宣公二年》:“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慼﹐其我之謂矣。”

  • 自詒伊慼-汉语大词典

    自詒伊慼

    【1】见“自詒伊戚”。

  • 蒹葭伊人-汉语大词典

    蒹葭伊人

    【1】《诗·秦风·蒹葭》:“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本指在水边思念故人, 后常用来表示对人怀念。{明}{曾异}《与卓珂月书》:“某自十數年前﹐則知海内有{珂月}{卓子}﹐欣賞奇文﹐每掩卷作蒹葭伊人之思﹐輒欲奏記自通。”

  • 軋伊-汉语大词典

    軋伊

    【1】缫车声。{元}{马祖常}《缫丝行》:“繅車軋伊繭抽絲﹐桑薪煮水急莫遲。”

  • 豈伊-汉语大词典

    豈伊

    【1】犹岂, 难道。伊, 语中助词, 无义。{唐}{李白}《赠崔司户文昆季》诗:“豈伊{箕山}故﹐特以風期親。”《後汉书·杜乔传》:“故陳資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無勸。苟遂斯道﹐豈伊傷政。”{南朝} {宋}{何承天}《重答颜光禄书》:“豈伊好辯﹐未獲云已。”《诗·小雅·頍弁》:“豈伊異人﹐兄弟匪他。”

  • 郁伊-汉语大词典

    郁伊

    【1】抑郁不舒貌。郁,通“鬱”。{晋}{孙楚}《笑赋》:“或嚬俛首﹐狀似悲愁﹐怫鬱唯轉﹐呻吟郁伊。”《世说新语·言语》“不能忘情故泣”{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大智度论》:“佛在{陰庵羅}雙樹閒﹐入般涅槃﹐卧北首﹐大地震動。諸三學人﹐僉然不樂﹐郁伊交涕。”

  • 馳志伊吾-汉语大词典

    馳志伊吾

    【1】《後汉书·臧宫传论》:“{臧宫}﹑{馬武}之徒,撫鳴劒而抵掌,志馳於{伊吾}之北矣。”{伊吾},今{新疆}{哈密}。后因以“馳志伊吾”表示向往在边塞建功立业。{宋}{李曾伯}《齐天乐·壬子和陈次贾为寿韵》词:“莫馳志{伊吾}﹐貪名清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