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佉

佉(佉)是什么意思

  • 佉-现代汉语大词典

    佉qū

    【释义】:

    ①同“祛”。除去;驱逐。②梵书音译字。如:佉卢(古印度的一种文字,横书左行);佉沙(古西域国名,即疏勒。)

  • 佉卢文字-现代汉语大词典

    佉卢文字qū lú wén zì

    【释义】:

    古代印度的一种文字。横书左行。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四、五世纪盛行于印度半岛西北部,后因受梵书排挤逐渐绝迹。我国古代在新疆的于阗鄯善一带也曾使用。佛教传说为佉卢虱吒所创。陈世宜《寒夜与楚伧秋心共饮》:“佉卢文字蟹行书,香山诗集鸡林读。”

  • 佉-汉语大词典

    《廣韻》丘伽切,平戈,溪。《字彙》丘於切。【1】梵语的译音。悉昙体文三十五字中牙声的第二音。《文殊师利问经·字母品》:“説佉字出虚空等一一切諸法聲。”《悉昙字记》:“佉字,去下反音近去可反。”【2】指{佉卢蝨吒}。佛教传说中创造佉卢文的人。{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三四:“{龍猛}當年入海初,娑婆曾否有{倉佉}?祗今曠劫重生後,尚識人間七體書。”【3】见“佉苴”。

  • 佉盧-汉语大词典

    佉盧

    亦作“[佉樓]”【1】{佉卢蝨吒}的省称。{清}{赵翼}《题百体寿字》诗:“佉樓剏畫演貝葉﹐{勃泥}進表寫木皮。”{清}{黄遵宪}《和钟西耘庶常津门感怀诗》:“昔聞{靺鞨}歌西樂﹐今見{佉盧}制左書。”《出三藏记集》卷一:“昔造書之主凡有三人﹐長名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樓}﹐其書左行﹐少者{蒼頡}﹐其書下行。”【2】借指横行书写的文字。{黄质}《题朱生君实延龄遗墨》:“佉盧旁行競{歐}化﹐變色風雲驚叱咤。”{潘飞声}《寄尘社兄寄示海天诗话率题二十八字志佩》诗:“君爲廣大教化主﹐重譯佉盧作正聲。”

  • 佉樓書-汉语大词典

    佉樓書

    【1】指佉盧文字。《阿毘昙毘婆娑论》卷四二:“如人先學梵書﹐後學佉樓書疾﹐非先學佉樓書後學梵書疾。”

  • 佉苴-汉语大词典

    佉苴

    【1】腰带。{唐}{樊绰}《蛮书·蛮夷风俗》:“謂腰带曰佉苴。”《新唐书·南蛮传下·骠》:“舞人服{南詔}衣﹑絳裙襦﹑黑頭囊﹑金佉苴﹑畫皮鞾﹐首飾袜額﹐冠金寶花鬘﹐襦上復加畫半臂。”《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王親兵曰朱弩佉苴。佉苴﹐韋帶也。”

  • 佉盧文字-汉语大词典

    佉盧文字

    【1】古代{印度}的一种文字。横书左行。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四﹑五世纪盛行于{印度半岛}西北部,后因受梵书排挤逐渐绝迹。我国古代在{新疆}的{于阗}{鄯善}一带也曾使用。佛教传说为{佉卢蝨吒}所创。{陈世宜}《寒夜与楚伧秋心共饮》诗:“{佉盧}文字蟹行書﹐{香山}詩集{雞林}讀。”

  • 佉倉-汉语大词典

    佉倉

    【1】{佉卢}{仓颉}的并称。二人均为古代传说中创造文字的人。因用以借指古文字。{邓溥}《大我自津门来书答之以诗》:“與誰讎篆籀?夢見譯{佉}{倉}。”

  • 佉路瑟吒-汉语大词典

    佉路瑟吒

    【1】{佉盧蝨吒}的别译。{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七:“{佉樓}書。應言{佉路瑟吒}﹐謂北方邊處人書也。”

  • 佉盧蝨吒-汉语大词典

    佉盧蝨吒

    亦作“[佉盧虱吒]”【1】译作“佉路瑟吒”。梵语的音译,佛教传说中的人物,曾创制横书左行的古{印度}文字。《法苑珠林》卷六:“及至長成﹐教服仙藥﹐與天童子日夜共遊﹐復有大天亦來愛護此兒﹐飲食甘果藥草﹐身體轉異﹐福德莊嚴﹐大光照曜﹐如是天衆同共稱美﹐號爲{佉盧虱吒}。”《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卷七:“{佉盧}{蝨吒}﹐驢神仙人﹐{隋}言{驢脣}。身體端正﹐唯脣似驢﹐是故爲驢脣仙人。”{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佉路瑟吒书论》:“《一切經音義》云﹐佉路應言佉路瑟吒﹐謂北方邊處人書﹐是佉路書。”

  • 佉樓-汉语大词典

    佉樓

    【1】见“佉盧”。

  • 佉沙-汉语大词典

    佉沙

    【1】古{西域}国名。即{疏勒}。{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佉沙国》:“{佉沙國}﹐周五千餘里。多沙磧﹐少壤土。”《新唐书·西域传·疏勒》:“疏勒﹐一曰{佉沙}﹐環五千里﹐距京師九千里而贏。”

  • 佉經-汉语大词典

    佉經

    【1】指{印度}佛经。{清}{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诗:“{佉}經梵刻著録重﹐千番百軸光熊熊。”

  • 僧佉-汉语大词典

    僧佉

    【1】梵语的音译。意译“数论”。古代{印度}哲学的一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自性”,其中包含互相矛盾配合的三“德”,因而转变为二十三谛;此外还有绝对的“神我”,以上合共二十五谛,即宇宙的一切。经典《数论颂》有{真谛}{汉}译本,名《金七十论》。{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僧佉﹐此語訛也。应言僧企耶。此云數也﹐其論以二十五根爲宗﹐舊云二十五諦也。”{章炳麟}《无神论》:“僧佉(譯曰數論)之説﹐建立神我﹐以神我爲自性三德所纏縛﹐而生二十三諦﹐此所謂惟我論也。”

  • 儴佉-汉语大词典

    儴佉

    【1】梵语。{印度}古代神话中国王名,即{转轮王}。也写作“禳佉”﹑“蠰佉”。《佛说弥勒大成佛经》:“其國爾時有{轉輪聖王}名{儴佉}﹐有四種兵﹐不以威武﹐治四天下。”儴佉﹐一本作“穰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若能皆化黔首﹐悉入道場﹐如妙樂之世﹐{儴佉}之國﹐則有自然秔米﹐無盡寳藏﹐安求田蠶之利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