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但

但(但)是什么意思

  • 但-古汉语虚词词典

    但dàn

    副词

    一、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或情况只限于某个范围。义即“只”、“仅仅”。①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三国志·蜀书·张飞传》)②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乐府诗集·木兰诗》)--鸣溅溅:形容流水声。③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杜工部集·佳人》)④人皆谓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宋史·王安石传》)--谓:认为。

    二、表示动作行为是徒然的,没有效果的。义即“白”、“白白地”。①民欲祭祀丧纪而无用者,钱府以所入工商之贡但赊之。(《汉书·食货志下》)--丧纪:丧事。无用:无钱用。贡:赋税。②何但远走,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为?(《汉书·匈奴传上》)--何:何必。幕(mò)北:即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为:语气词,呢。③今必尽索归正之人。与之,则反侧生变;不与,则虏决不肯但已。(《宋史·胡铨传》)--归正:宋代称陷于外邦者返回本朝为归正。与:给。但已:白白罢休。

    三、表示无所顾忌地做某事,多见于命令或祈使句中。义即“只管”、“尽管”。①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晋书·谢玄传》)--却军:退兵。②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世说新语·容止》)--溪狗:人名。悉:熟悉,了解。③丈人但安坐,休辨渭与泾。(《杜工部集·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渭与泾:渭河水浑,泾河水清,喻浊与清。④军出,不知所之。愬曰:“但东行!”(《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十二年》)

    连词

    连接分句,用于转折复句的后一分句前,表示转折。义即“只是”、“但是”、“不过”。①素闻先生高谊,愿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此术,则穿请为弟子。(《公孙龙子·迹府》)--高谊:高深的义理。②即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世说新语·贤媛》)--即召:当即召见。惜:惋惜。去:报去。不欲:不便。③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梦溪笔谈·药议》)

  • 但令-古汉语虚词词典

    但令dàn lìng

    连词

    见“但使”。

  • 但使-古汉语虚词词典

    但使dàn shǐ

    连词

    用于条件复句的前一分句,引出唯一的条件。义即“只要”。“但令”义同。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全唐诗·王昌龄:出塞》)——飞将:指李广。胡:旧指北方少数民族。②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太白全集·客中作》)——醉客:使客醉。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人便〕不知道哪里是异乡了。③但令有瓶,何患不得水?(《续齐谐记·清溪庙神》)——何患:何须担心。

  • 非但-古汉语虚词词典

    非但fēi dān

    短语

    见“非徒”。

  • 虽……但……-关联词语词典

    虽……但……

    “虽”,连词,同“虽然”,限用于主语后面;“但”,连词,同“但是”,后面不停顿。配对构成“虽……但……”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例如:

    ①平则门外,有一道城河。河道虽比不上朝阳门外的运河那么宽,但春秋雨霁,绿水粼粼,也尽可以浮着锦帆,乘风南下。(郁达夫《薄奠》)

    ②她爹她娘虽挡不住她自己找对象,但总不大愿意让她找到老远的地方。(康濯《春种秋收》)

    ③共产党在她心里,已经成为一盏导向幸福自由的灯,灯光虽还模糊,但毕竟是看得见的了。(宗璞《红豆》)

    ④他虽活着,但他的一生似乎已经了结,翻开在他前面的那本大书,已经是另外一页,记载着另外一些人的故事。(张洁《帮我写出第一篇小说的人》)

    ⑤蒲公英虽是我最认识的一种草花,但从来是被人轻忽,从来是不上美人头的。(冰心《寄小读者(十七)》)

  • 虽……但却……-关联词语词典

    虽……但却……

    “虽”,连词,跟“虽然”基本相同,只用在主语之后;“但”连词,“却”副词,连用放在后面分句句首,强调转折语气。前后配对构成“虽……但却……”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例如:

    ①当时看了遍,虽没引起什么伤感,但却打破了我自己在文学上的迷梦。(陈毅《归来的儿子》)

    ②他身边依偎着一个八岁的男孩,衣服虽旧,但却补得整整齐齐。(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③我虽是没有就着火光看书了,但却仍旧把书拿在手里的。(艾芜《山峡中》)

  • 虽……但……却……-关联词语词典

    虽……但……却……

    “虽”,连词,跟“虽然”相同,用于转折复句的前面分句,但只能用在主语后面;“但”连词,“却”副词,连用构成“但……却……”的格式,放在后面分句,强调转折,“但”放在分句句首,“却”置于主语之后。例如:

    ①总编辑室待整理的机会,虽不意的到来,但赵先生却拘到城防司令部里静等重笞去了,蛛网尘埃,被剪裁后的废报依然堆积在其间。(李劼人《编辑室的风波》)

    ②信中所涉及的问题虽不具爆炸性,但编者的口气却十分认真,大有一追到底之势。(铁凝《六月的话题》)

    ③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郭沫若《石榴》)

    有时“但”和“却”之间可以夹有介宾短语之类的词语。这种句式,上下文的主语必须一致。例如:

    ④在外边天色虽还没有十分暗黑,但在他那矮小的屋内,却早已黑影沉沉,辨不出物体来了。(郁达夫《薄奠》)

    ⑤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对它那种不畏风霜寒冷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忘。(陶铸《松树的风格》)

    ⑥好梦虽被打破,但因这同吹觱篥似的商音哀咽,却很含着些荒凉的古意,并且晓风残月,杨柳岸边,也正好候船待发,上严陵去。(郁达夫《钓台的春昼》)

  • 不但……并且……-关联词语词典

    不但……并且……

    “不但”、“并且”都是连词,配对构成“不但……并且……”的格式,意思和用法同“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不但”用来引出前项,承认一层意思,同时表示这不是说话人所要说的全部意思;“并且”承接上文,引出后项,表示比前项更进一层。例如:

    ①然而我们不能长聚,几天后我不但离别了他,并且离别了故乡。(鲁彦《钓鱼》)

    ②中农不但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革命和土地革命,并且能够接受社会主义。(毛译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如果前后两项都是肯定形式,表示“肯定再肯定”;如果前后两项都是否定形式,则表示“否定再否定”。例如:

    ③我父亲说,列宁不但是我们俄国人的,并且是东方人、西方人、中国人、印度人的。(蒋光慈《在伟大的墓之前》)

    ④下面就是首阳村,所以不但常有砍柴的老人或女人,并且有进来玩耍的孩子,可吃的野果子之类,一颗也找不出,大约早被他们摘过了。(鲁迅《采薇》)

    ⑤但世间又有一类长者,不但不肯解放子女,并且不准子女解放他们自己的子女;就是并要孙子曾孙都做无谓的牺牲。(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⑥“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钱钟书《论快乐》)

    如果前边所要承认的意思不止一个,可以叠用“不但”;如果后边所要进一层说明的意思不止一个,同样可以叠用“并且(而且)”。例如:

    ⑦仅仅一个列宁是无产阶级的救星!他深明了帝国主义战争的内容,他宣言不但反对战争,不但承认资产阶级战争对于劳动者有害无益,并主张将资产阶级战争化为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的战争——无产阶级革命。(蒋光慈《在伟大的墓之前》)

    ⑧阔亭和方头以守护全屯的劳绩,不但第一次走进这一个不易瞻仰的客厅,并且还坐在老娃之下和四爷之上,而且还有茶喝。(鲁迅《长明灯》)

    后边表进层的同一层次的几个分句里,“并且”还可以跟副词“更”等连用,表示多级递进的关系。例如:

    ⑨大学生的游行和请愿,由来久矣。他们都是“郁郁乎文哉”,不但绝无炸弹和手枪,并且连九节钢鞭,三尖两刃刀也没有,更何况丈八蛇矛和青龙掩目刀乎?(鲁迅《忽然想到》)

    有时,为了强调递进关系,“并且”常跟“也”连用。例如:

    ⑩而且仗着作者历来的努力和作品的日见其优良,现在不但已得中国读者的同情,并且也渐渐的到了跨出世界上去的第一步。(鲁迅《〈木刻纪程〉小引》)

    ⑾但韦丛芜的《君山》,也被扣留。这一本诗,不但说不到“赤”,并且也说不到“白”,正和作者的年纪一样,是“青”的,而竟被禁锢在邮局里。(鲁迅《扣丝杂感》)

  • 不但……而且……-关联词语词典

    不但……而且……

    “不但”、“而且”都是连词,成对构成“不但……而且……”的格式,这是最常见的表示递进关系的典型格式。“不但”有“不只”的意思,用来引出前项,承认一层意思,并表示这不是说话人所要说的全部意思;“而且”,承接上文,引出后项,表示比前项更进一层。例如:

    ①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②如果不但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也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一个完全的革命派。(毛泽东《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

    ③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竺可桢《哥白尼》)

    ④我想,在过去的时代里,更夫并不是这么多余而毫无用处的。他不但传更报点,而且负巡逻守夜的责任。(田仲济《更夫》)

    如果前后两项都是肯定形式,表示“肯定再肯定”;如果两项都是否定形式,则表示“否定再否定”。例如:

    ⑤原来我国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国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学地、合理地计算劳动日,而且我们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对于日班和夜班的计算方法。(马南邨《生命的三分之一》)

    ⑥的的确确,行里不但准备金不足,而且有点周转不灵。(曹禺《日出》)

    有时,“不但”引出的是一个否定形式,“而且”引出的是一个肯定形式,就构成“先否定再肯定”的递进关系。例如:

    ⑦王利发真象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老舍《茶馆》)

    ⑧一辆汽车悄然驶过,车灯照亮了她的脸。施亚男这才看清,她不但没有哭,而且正沉湎在什么想象之中。(张洁《谁生活得更美好》)

    有时,“不但”可以蒙后省略,只在后边分句承上单用“而且”,表示语意更进一层。一般不能只在前边分句单用“不但”。例如:

    ⑨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

    在“不但……而且……”格式中,如果前后分句同一主语,“不但”和“而且”大多放在主语之后;主语不同时,则大多放在各自的主语之前。例如:

    ⑩我们必须提倡每个红军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不但有压倒一切的勇气,而且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⑾不但一部分优秀的作品现在也有普及的可能,而且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是在不断地提高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有时,前边所要承认的意思不止一个,可以叠用“不但”,构成“不但……不但……而且……”的格式;如果后边所要进一层说明的意思不止一个,可以叠用“而且”,构成“不但……而且……而且……”的格式。例如:

    ⑿如果我们的工作人员用心地研究这项工作,用极大的精力帮助农村人民展开生产运动,几年之内,农村就会有丰富的粮食和日用品,不但可以坚持战斗,不但可以对付荒年,而且可以贮藏大批粮食和日用品,以为将来之用。(毛泽东《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

    ⒀中国革命的敌人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而且有强大的封建势力,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与人民为敌的资产阶级的反动派。(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有时,为了强调递进关系,“而且”常跟副词“还、也”等连用。例如:

    ⒁沈氏不但没有注意到王氏的话,而且还阻止她说下去。(巴金《秋》)

    ⒂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竺可桢《向沙漠进军》)

    有时,“不但……而且……”跟副词“还”、“也”等连用,构成“不但……而且……也……还……”的格式,表示多级递进的关系。例如:

    ⒃不但恒星会爆发,而且由亿万颗恒星组成的星系,象我们所在的银河星系,中心也会爆发,还会爆发得更强烈。(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 不但……反而(反、反倒)……-关联词语词典

    不但……反而(反、反倒)……

    “不但”,连词;“反而(反、反倒)”,副词。配对构成“不但……反而(反、反倒)……”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不但”用在前边分句,从否定方面说起,“不但”后面一般有否定词“不”、“没有”、“未”等与之连用;“反而”用在后边分句,表示跟前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之外,把意思推进一层,引出肯定方面的意思。这是一种“否定再肯定”的递进关系句式。例如:

    ①这些玩笑,不但不让施亚男觉得好笑,反而在他的心里激起一种无名的恼怒,好象他们全都污辱了那位可尊敬的、和善的、诚恳的售票员姑娘。(张洁《谁生活得更美好》)

    ②拿政权来讲,从前一打仗就把摊子收拾起来,现在不但不收捡摊子,反而更摆开了。(沙汀《随军散记》)

    ③而引起这样轰动的汉川号船长贝汉廷不但没有频频“谢幕”,反而连面也没露,满头大汗地躺在船舱里和政委、大副们一起商量怎样婉谢一定要上船拍照的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柯岩《船长》)

    ④我们却相当顺利地执行了这个转变,不但未遭挫败,反而大大地胜利了。(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后边分句里的“反而”,也可以说成“反倒”、“倒反”或“倒反而”。“反”多用于书面,“反倒”等多用于口语。例如:

    ⑤如今你回来,不但不能解除我的思念,你那样古怪,反使娘摸不着头脑。(陈毅《归来的儿子》)

    ⑥不知过了多少分钟,船上的狗大声叫起来了;船上的人都被狗惊醒,而远远讲话的声音不但没有停住,反倒越听越近。(冯至《在赣江上》)

    ⑦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老舍《济南的冬天》)

    ⑧不但不想伤害他,倒反而想保护他。(欧阳山《苦斗》)

  • 不但……更……-关联词语词典

    不但……更……

    “不但”,连词;“更”,副词。配对构成“不但……更……”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不但”,用在前边分句,指出并承认一层意思;“更”用在后边分句,表示前后比较中,后者更进一层。例如:

    ①我死后,不但希望你坚强地活下去,更盼望你美美满满地去生活!(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②现在是非常时期,不但要破旧,更要立新,要由一代新人来创新法,执新法。(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 不但……还……-关联词语词典

    不但……还……

    “不但”,连词;“还”,副词。配对构成“不但……还……”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不但”用在前边分句,指出并承认一层意思;“还”用在后边分句,表示项目的增加或范围的扩大。是一种累积性递进的句式。如果前后两项的主语不同,“不但”放在主语的前后不限,“还”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例如:

    ①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鲁迅《藤野先生》)

    ②现在你大娘不但不欠钱了,左邻右舍急着用钱时,还常常从你大娘这里拿几块呢!(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③当我进去时,早填平了,不但填平,上面还造了一所小小的关帝庙。(鲁迅《琐记》)

    前后分句可以共一主语,有时同时出现。但比较常见的是,后边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例如:

    ④在这“香市”中,我不但赏鉴了所谓“国技”,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茅盾《香市》)

    ⑤大伙不但欣赏花朵,还欣赏绿叶和鲜果。(秦牧《花城》)

    ⑥这时候,有个乡亲从新疆给我们家邮信来说:新疆好,新疆不但能找上工作,还能吃上饱饭。(张贤亮《肖尔布拉克》)

    ⑦相反,这个白舜,不但没有减刑,还受到百般折磨。(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有时,后边所要进一层说明的意思不止一个,可以叠用副词“还”,构成“不但……还……还……”的格式。例如:

    ⑧我们现在是从事战争,我们的战争是革命战争,我们的革命战争是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的。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有时,“还”前面加连词“同时”,构成“不但……同时还……”的格式,既表示两种情况一并存在,又表示项目的增加或范围的扩大。例如:

    ⑨时间对她来讲,不但意味着亲人的生命,同时还攸关着整个游击队的命运。(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 不但……简直……-关联词语词典

    不但……简直……

    “不但”,连词;“简直”,副词。配对构成“不但……简直……”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在意念关系上,前后两项有一层进一层的意思。“不但”引出所承认的一层意思,“简直”用在后项,表示所说的更进层的意思确实是如此或完全是如此,含有强调或夸张的语气。例如:

    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还可以说是幼稚;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则不但是幼稚,简直是无赖了。(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②全部中国史中,五四运动以后二十年的进步,不但赛过了以前的八十年,简直赛过了以前的几千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③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④因为要推倒旧东西,就要着力,太着力,就要“做”,太“做”,便不但“生涩”,有时简直是“格格不吐”了,比早经古人“做”得圆熟了的旧东西还要坏。(鲁迅《做文章》)

  • 不但……就是(即使)……也(都)……-关联词语词典

    不但……就是(即使)……也(都)……

    “不但……就是……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但”,连词;用在前边分句,引出一层意思。“就是……也……”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固定格式,强调某种极端的情况,用在后边分句,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不但林先生的额外支出“四百元”指望在这时候捞回来,就是林小姐的新衣服也靠托在这几天的生意好。(茅盾《林家铺子》)

    ②少校接过将军的日记本,由于灯太高,他不得不站起来看,这么一来,不但他能看清,就是我也能看清,我觉得好在是将军以前的日记,没什么秘密,并且将军示意让我看,我也就顺便看了一遍。(白桦《洛阳灯火》)

    ③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学术分工愈益细密了,不但通晓所有各种科学的人并不存在,就是对于自己所专门研究的学科来说,也还是有大片的空白园地,广大的未知的领域存在。(吴晗《说谦虚》)

    有时,后边分句用“即使(即便、便是、即)……也……”连接两个相关的句子成分,强调某种极端的情况,整个分句是对前一分句的递进。例如:

    ④世风人心这件事,不但鼓吹坏事,可以“日下”,即使未曾鼓吹,只是旁观,只是赏玩,只是叹息,也可以叫他“日下”。(鲁迅《我之节烈观》)

    ⑤这样从比较中看问题,不但对于这两座庙,即便对于其他类似的事情,大概也是合理的吧!(马南邨《两座庙的兴废》)

    ⑥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鲁迅《二十四孝图》)

    ⑦他不但在寺里多年,熟悉寺内一切传授系统,即与定慧方丈也是非常知己,所以他肯引导我到各处参观。(孙伏园《长安道上》)

    有时,后边分句也可以说成“就是(便是)……都……”。例如:

    ⑧不但是上海的租界,不能太平;就是外国,任何什么地方,都不能太平的——因为这一次要引起世界大战的!(洪深《咸鱼主义》)

    ⑨因为时间太匆促了,不但对于惠山有和文徵明“空瞻紫翠负跻攀”一般的抱恨,便是环山的许多园台祠院,都未能略涉其藩篱呢。(钟敬文《太湖游记》)

  • 不但……连……都(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但……连……都(也)……

    “不但……连……都(也)……”是表示由浅而深的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不但”用在前边分句,指出并承认一项已经如此的事例;后边分句用“连……都(也)……”的固定格式把意思推到某种极限,强调不该如此的都如此。例如:

    ①因为实际上决不会有这种事,恐怕那时比现在还要苦,不但没有牛油面包,连黑面包都没有也说不定,俄国革命后一二年的情形便是例子。(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②干沟,你听听这名字!这条沟不但没有水,连你的眼泪还没流出眼眶都会一下子蒸发了……(张贤亮《肖尔布拉克》)

    ③我不但不爱吃鱼,连闻到有些鱼的气臭也要作呕的,河虾也只能勉强尝两三只。(鲁彦《钓鱼》)

    ④我早就发现,她不但说话柔声细气,笑起来竟连声音也没有。(孔捷生《因为有了她》)

    有时,可以连用两组以上的“连……都(也)……”或者“不但……连……都(也)……”的格式。这种句式,前面一组分句的谓语,往往蒙后省略,以求句子的简洁。例如:

    ⑤在这篇文章中,布鲁诺不但尖锐地抨击了那些闭着眼睛重复着《圣经》教条的僧侣“学者”们,连罗马教廷,连一向被认为权威的亚里士多德,他都表示怀疑和讥讽。(郑文光《火刑》)

    ⑥在现在,如先前所说,文艺是在受着少有的压迫与摧残,广泛地现出了饥馑状态。文艺不但是革命的,连那略带些不平色彩的,不但是指摘现状的,连那些攻击旧来积弊的,也往往就受迫害。(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

    有时,“不但……连……都(也)……”的格式的后边还可以再加连词“面且”等,表示更进一层,构成多级递进关系。例如:

    ⑦但“讽刺”却是正在这时候照下来的一张相,一个撅着屁股,一个皱着眉心,不但自己和别人看起来有些不很雅观,连自己看见也觉得不很雅观;而且流传开去,对于后日的大讲科学和高谈养性,也不免有些妨害。(鲁迅《什么是“讽刺”?》)

  • 不但……且……-关联词语词典

    不但……且……

    “不但”、“且”都是连词,成对构成“不但……且……”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不但”引出前项承认一层意思,并表示这不是说话人所要说的全部意思;“且”,相当于“而且”,引出后项,表示比前项更进一层。例如:

    ①他不但兴过几回“文字狱”,大杀叛徒,且于宋朝人所做的“激烈文字”,也曾细心加以删改。(鲁迅《谈“激烈”》)

    ②这一种简单的试验,不但明示着“五更调”“攒十字”的格调,也可以放进新的内容去,且又证实了新式青年的躯壳里,大可以埋伏下“桐城谬种”或“选学妖孽”的喽啰。(鲁迅《重三感旧》)

    ③例如我做的《不周山》,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而中途去看报章,见了一位道学的批评家攻击情诗的文章,心里很不以为然,于是小说里就有一个小人物跑到女娲的两腿之间来,不但不必要,且将结构的宏大毁坏了。(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 不但……甚至(甚至于、甚而至于)……-关联词语词典

    不但……甚至(甚至于、甚而至于)……

    “不但”、“甚至”都是连词,配对构成“不但……甚至……”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不但”用在前边分句,指出并承认通常的一种情况;“甚至”用在后边分句,引出更突出的情况,有强调更进一层的意思。例如:

    ①“哗”地一声,有人从楼上倒下一杯残茶,端端正正地淋在了他的头上,他不但没敢抬头瞧一瞧那位泼茶的人,甚至也没顾上揩一揩顺头往下流着的水珠,逃也似地离去了。(张洁《谁生活得更美好》)

    ②咳!母亲!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只因为你受着人家的压榨和剥削,弄成贫穷已极;不但不能买一件新的好看的衣服,把你自己装饰起来;甚至不能买块香皂将你全身洗擦洗擦,以致现出怪难看的一种憔悴褴褛和污秽不洁的形容来!(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有时,“甚至”可以说成“甚至于”、“甚而至于”、“甚或至于”,意义和用法同“甚至”。例如:

    ③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鲁迅《这个与那个》)

    ④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一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鲁迅《风波》)

    ⑤动物界中除了生子数目太多一一爱不周到的如鱼类之外,总是挚爱他的幼子,不但绝无利益心情,甚或至于牺牲了自己,让他的将来的生命,去上那发展的长途。(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不但……尤其(尤)……-关联词语词典

    不但……尤其(尤)……

    “不但”,连词;“尤其(尤)”,副词。配对构成“不但……尤其(尤)……”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不但”用在前边分句,引出同类事物中的某一部分或几种事物(情况)中的一般事物(情况);“尤其(尤)”用在后边分句,表示在同类事物中更为突出的某个部分,或表示跟其他事物比较中更为突出的某种事物或某种情况。例如:

    ①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白杨礼赞》)

    ②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令我们看了,不但欢喜赏玩,尤能发生感动,造成精神上的影响。(鲁迅《随感录四十三》)

  • 不但……也……-关联词语词典

    不但……也……

    “不但”,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不但……也……”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不但”用在前边分句,指出并承认一层意思,同时表示这不是全部意思;“也”用在后边分句,一方面表示前后两项的类同和并存,同时表示后者比前者更进一层。是一种类比性的递进。如果前后分句同一主语,谓语又使用同一动词,表示同一事物的几方面情况的类比递进。例如:

    ①我大了,也学我父亲,宰猪,——不但宰猪,也宰那些猪一般的尽吃不做的人!(冰心《分》)

    ②这样的译本,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

    ③仅有的一张写字台上不但堆放着书籍、稿纸、笔墨,也堆放着切菜的案板、大白菜、切面、菜刀、碗盏、煤油炉子。(张洁《帮我写出第一篇小说的人》)

    有时,前后分句的主语各不相同,而谓语却用同一动词或意义相近的词语,这种句式表示不同事物的几种情况的类比递进。例如:

    ④在沙漠里边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竺可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⑤不但戏剧家、画家要“练功”,作家也应该“练功”。(秦牧《画蛋·练功》)

    ⑥从昔阳东冶头北上,在太行山脉的荒山巨岭间行走,倾斜狭隘的山路上,尽是石头,不但人难走,骡马也常常滑跌。(周立波《娘子关前》)

  • 不但……又……-关联词语词典

    不但……又……

    “不但”,连词;“又”,副词。配对构成“不但……又……”的格式,表示补充性的递进关系。“不但”,用在前边分句,指出并承认一层意思,同时表示这不是全部意思;“又”用在后边分句,是对前一层意思进行补充。例如:

    ①我想:我的法宝“象乌龟一样不断地、慢慢地走”,不但适用于老人登山,又可普遍地适用于老弱者的一切行为:凡事只要坚忍不懈地进行,即使慢些,也终于能获得成功。(丰子恺《上天都》)

    ②我在西四牌楼以南走过,望著异馥斋的丈许高的独木招牌,不禁神往,因为这不但表示他是义和团以前的老店,那模糊阴暗的字迹又引起我一种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的生活的幻想。(周作人《北京的茶食》)

    有时,“又”跟副词“同时”连用,既表示前后项的并存,又强调后项对前项的补充。例如:

    ③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有时,后边分句所要进一层说明的意思不止一个,“又”后面可以加用副词“也”、“更”等。例如:

    ④她不但模样不讨厌,人又活动,性情也好。(李劼人《死水微澜》)

    ⑤据李时珍说,牛脂可治疥癣,牛髓可治糖尿病,牛脑可治痞病,牛胆可治痢疾,牛黄可治癫癎,牛角和牛骨烧灰可以治吐血症和妇女血崩。不但这样,我们知道牛角、牛骨等都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骨灰又是最好的肥田粉,还有牛粪更是大量可靠的肥料。(马南邨《养牛好处多》)

  • 非但……并且……-关联词语词典

    非但……并且……

    “非但”、“并且”都是连词,配对构成“非但……并且……”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非但”相当于“不但”,用于书面,“并且”承接上文,表示更进一层。例如:

    ①非但月底要预付的来月的房金可以无忧,并且付过房金以后,还可以维持几天食料。(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②因为他们向来有一个家,而且还是“自田自地”过得去的家,他们就以为做人的意义无非为要维持这“家”,现在要他们拆散了这家去过“浮尸”样的生活,那非但是对不起祖宗,并且也对不起他们的孩子——小宝。(茅盾《残冬》)

  • 非但……而且……-关联词语词典

    非但……而且……

    “非但”、“而且”都是连词,配对构成“非但……而且……”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非但”相当于“不但”,多用于书面;“而且”承接上文,表示更进一层。例如:

    ①至于男盗和女娼,那是非但无害,而且有益:男盗可以多刮几层地皮,女娼——可以多弄几个“裙带官儿”的位置。(鲁迅《赌咒》)

    ②根据刚才的经验,知道洞里潮湿,穿布鞋非但容易湿透,而且把不稳脚。(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③这是一根枯树枝,不然船非但撞不断它,而且还要伤人。(映泉《同船过渡》)

    ④真正的美食家必须精通消化术,如果来个食而不化,那非但不能连续工作,而且也十分危险!(陆文夫《美食家》)

  • 非但……反而(倒、反、反倒)……-关联词语词典

    非但……反而(倒、反、反倒)……

    “非但”,连词;“反而(倒、反、反倒)”,副词。配对构成“非但……反而(倒、反、反倒)……”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非但”用在前边分句,跟否定词“不、没有、末”等连用,引出一种否定的意思;“反而(倒、反、反倒)”用于后边分句,引出肯定方面的意思,把意思推进一层,表示“否定再肯定”的递进关系。例如:

    ①他听了,非但不走,反而把腰弯得更深了。(陆途《登泰山记》)

    ②然而我非但没有观赏美景的兴致,反而越往里走心越沉。(映泉《白云深处》)

    ③所以,几乎把S市著名饭馆吃遍的阿宝,除了从炊事员的职业角度,了解到天外有天,增加许多业务知识外,非但未曾长一点腰,相反,倒象害了一场重病似的,整天一副霜打的样子。(李国文《危楼记事》)

    ④袁绍非但不听田丰之劝,反以“沮众罪”把田丰关了起来。(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⑤兄弟俩结婚,非但没把原来的家拆散,反倒添人进口,扩大了门庭。(母国政《不是一场虚惊》)

  • 非但……还(也)……-关联词语词典

    非但……还(也)……

    “非但”,连词;“还”、“也”都是副词。配对构成“非但……还(也)……”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非但”,用法跟“不但”相同,用于书面。“还”表示范围的扩大、程度的加深,是一种累积性的递进关系;“也”表示前后两项的类同和并存,是一种类比性的递进关系。例如:

    ①还有一种是比我们年轻得不多的后生,这种人只会惹我们的厌恨以至于嫉忌,他们已失掉尊敬长者的观念,而我们的年龄又不够引起他们对老弱者的怜悯;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年长反使我们吃亏。(钱钟书《读〈伊索寓言〉》)

    ②……至于自己,只是教教体操而已,再没有旁的责任;非但没有旁的责任,遇到学生不好,还有权责备级任教师,那一定是级任教师管教上有了疏忽了。(叶圣陶《倪焕之》)

    ③因此,他建议:非但不要追究诸葛云裳,还应该修改制度,取消原来那个有一人达不到定额就不能评先进的规定,同时增加一个新的条件:先进班组应该有良好的“集体意识”。(陈冲《小厂来了个大学生》)

    ④炒洋白菜,非但成了餐桌上经常的菜肴,味道也不是那么回事儿!(母国政《我们家的炊事员》)

  • 非但(岂但)……就是(即使)……也(都)……-关联词语词典

    非但(岂但)……就是(即使)……也(都)……

    “非但(岂但)……就是(即使)……也(都)……”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格式。“非但”,同于“不但”;“岂但”,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但”。都用在前边分句,引出一层意思。后边分句用“就是(即使)……也(都)……”的固定格式,表示一种极端情况,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

    ①非但我的全部健康不如常人,就是我的眼睛和脚力,也局部的非常萎缩了。(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②惭愧惭愧!我何敢望佐藤春夫的肩背!但是在目下的中国,想以作家立身,非但干枯的我没有希望,即使雨果,狄更斯,霍普特曼等来,也是无望的。(郁达夫《海上通信》)

    ③自从这一次的风波以后,我非但皮鞋不着,就是衣服用具,都不想用新的了。(郁达夫《书塾与学堂》)

    ④岂但我,就是爸爸也完全茫然。(叶圣陶《一个练习生》)

  • 非但(岂但)……且……-关联词语词典

    非但(岂但)……且……

    “非但(岂但)”、“且”都是连词,配对构成“非但(岂但)……且……”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非但”相当于“不但”,用于书面;“岂但”有“哪里只是”的意思,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但”。“且”,同“而且”,承接上文,表示更进一层。例如:

    ①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且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丰子恺《秋》)

    ②这就与狂妄的人不同了;有这么一承认,非但不菲薄别人,且能致相当的尊敬。(叶圣陶《两法师》)

    ③因此那封信又变为无聊的通信了,岂但无聊而已哉,且恐要惹起许多无聊的是非来,这个挑拨是非之责,应该归记者去担负吧!(鲁迅《咬嚼之余》)

  • 岂但……并且(而且)……-关联词语词典

    岂但……并且(而且)……

    “岂但”、“并且(而且)”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岂但……并且(而且)……”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岂但”有“哪里只是”的意思,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但”,用来引出前项,承认一层意思;“并且(而且)”承接上文,引出后项,表示比前项更进一层。例如:

    ①虽然不识字,她看明白那字条了。岂但看明白,并且参透了里头的意义,懂得了向来不懂得的女儿女婿的心思。(叶圣陶《夜》)

    ②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名目罩上我。(鲁迅《狂人日记》)

    ③我们并不是吝啬鬼,并不是那种临死的时候点两根灯草就闭不下眼睛的人,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有节制地满足自己合理的物质要求,岂但“你管得了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马铁丁《俭以养德》)

  • 岂但(岂止)……还……-关联词语词典

    岂但(岂止)……还……

    “岂但”,连词;“还”,副词。配对构成“岂但(岂止)……还……”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岂但(岂止)”有“哪里只是”的意思,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但”;“还”用在后边分句表示项目的增加或范围的扩大。是累积性的递进。例如:

    ①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岂但“读”而已矣哉,据说还可以“救国”哩。(鲁迅《这个与那个》)

    如果后边分句所要进一层说明的意思不止一个,可以叠用副词“还”。例如:

    ②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鲁迅《范爱农》)

    “岂但”可以写作“岂止”,构成“岂止……还……”的格式。例如:

    ③等着他和乔光朴的岂止是个烂摊子,还是一个政治斗争的漩涡。(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④又岂止是拿话夸呢?她们还舍得拿出三百来块钱,单给潘秀娅买了块瑞士雷达镀金小坤表!(刘心武《钟鼓楼》)

  • 岂但……简直……-关联词语词典

    岂但……简直……

    “岂但”,连词;“简直”,副词。配对构成“岂但……简直……”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岂但”有“哪里只是”的意思,以反问语气承认一层意思;“简直”用在后边分句,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含有强调或夸张的语气。例如:

    ①一块小石头也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岂但上了当,简直受了罪——一辈子垫在空虚的底下……”(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

    ②其次,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们高超得多,岂但得多,简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鲁迅《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 岂但(岂只、岂止)……也……-关联词语词典

    岂但(岂只、岂止)……也……

    “岂但(岂只、岂止)”,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岂但(岂只、岂止)……也……”的格式,表示递进关系。“岂但(岂只、岂止)”,有“哪里只是”的意思,以反问语气表示“不但”;“也”用在后边分句,一方面表示前后两项的类同和并存,同时表示后者比前者更进了一层。是类比性的递进。例如:

    ①这么一来,他们岂但“逐渐沾染了资产阶级的‘余毒’”而已呢,也要沾染中国的国粹了。(鲁迅《“莎士比亚”》)

    ②岂但茶花而已,杜鹊也出色,品种多、花朵大、颜色鲜。(曹靖华《洱海一枝春》)

    ③梁先生说“他们要报复!”其实岂只“他们”,这样的人在“封建余孽”中也很有的。(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④他只是和蔼地点头肯定着,心里却觉得问话的人少见多怪,岂止当了喇嘛许娶媳妇,娶了媳妇的人也可以当喇嘛啊。(刘心武《钟鼓楼》)

  • 但-关联词语词典

    “但”,连词。意思和用法跟“但是”基本相同,用于连接短语、分句、句子或段落,表示转折关系。前面说出某种意思,后面用“但”引出同上文相反、相对立的意思,或限制、补充上文的意思。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对悠远的地球发展史来说,一百万年只是一个很短暂的时期;但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相比,毕竟是太远了。(李四光《人类的出现》)

    ②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郭沫若《银杏》)

    ③这是宜于哼小曲、吹口哨的悠闲时候,但大家都是静默地坐着,只在暖暖手。(艾芜《山峡中》)

    ④散文比诗容易写,但也须下番功夫才能写好。(老舍《散文重要》)

    ⑤长大以后,这样的有趣吃法是少了,但仍然经常吃到汤水菱角。(秦牧《菱角的喜剧》)

    “但”表示转折关系,除单用外,还经常跟“却、其实、反而”等连用,构成“但……却……”一类的格式,用于后面分句。还经常跟前面分句的“固然、虽、虽然、虽说、虽则、尽管”等呼应,构成“虽然……但……”一类表示转折的关联格式。

    【提示】

    “但”还可以作副词,表示动作范围的狭小,意思跟“只”、“仅”等相当。例如:

    ⑥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辨析】

    但——但是

    两个词的用法基本相同,都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有区别:1.“但”多用于书面,“但是”则口语、书面均常用;2.“但”后不能停顿,“但是”可以停顿;3.“但”还可作副词,表示“仅仅、只是”的意思,“但是”没有这种功能。

  • 但反而-关联词语词典

    但反而

    “但”,连词;“反而”,副词,表示跟前文意思相反。连用构成关联短语“但反而”,放在复句的后面分句,强调转折语气。同时含有进一步说明、补充上文的意思。例如:

    ①中国有着叫作“水利局”的机关,每年,从人民收着税钱,在办事。但反而出了这样的大水了。(鲁迅《我要骗人》)

    “但”和“反而”之间,有时可以插入主语。例如:

    ②当时我是多么骄傲啊,但身上反而一陈痉挛,起了好多鸡皮疙瘩。(铁凝《没有钮扣的红衬衫》)

    “反而”前面,有时加上表示转折的副词“却”、“倒”等,组成“但……却反而(倒反而)……”的格式,强调前后分句的转折语气。例如:

    ③近来也问或遇到温暖的神情,但这却反而增加我的苦痛。(鲁迅《伤逝》)

    ④国府也是坐北向南的,从门口望进去,相当深远,但比起别的机关来,倒反而觉得没有那种宫殿式的外表。(郭沫若《梅园新村之行》)

  • 但其实-关联词语词典

    但其实

    “但”,连词;“其实”,副词。连用构成关联短语“但其实”,放在转折复句的后边分句,表示下文所说的情况是真实的,兼有进一步说明、修正或补充上文的作用。例如:

    ①大概是明末的王思任说的罢:“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这对于我们绍兴人很有光彩,我也很喜欢听到,或引用这两句话。但其实,是并不的确的;这地方,无论为那一样都可以用。(鲁迅《女吊》)

    ②这是个二十六岁的小伙子,从他的年龄来说,他或许要算胖子,但其实他的脸蛋、胳膊、胸脯都还是紧绷绷而富有弹性的,只不过比一般的同龄人鼓胀而缺乏棱角罢了。(刘心武《钟鼓楼》)

  • 但却-关联词语词典

    但却

    “但”,连词;“却”,副词。连用构成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短语“但却”,放在后边分句,强调前后分句的意义相对立或不一致,表意的重点放在后面分句,含有加重转折的语气。例如:

    ①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鲁迅《药》)

    ②许多事情明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但却丝毫也不敢放松,不能放松,不肯放松。(郭沫若《梅园新村之行》)

    ③同伴们也知道,他是被那远处人家的景色,勾引起深沉的怀乡病了,但却没有谁来安慰他,只是一阵地瞎打趣。(艾芜《山峡中》)

    ④小佳没有被绑,但却被折磨得面色苍白,他一只手拄着木棍,一只手扶着妈妈,也向着我们这边张望。(峻青《黎明的河边》)

  • 但……却……-关联词语词典

    但……却……

    “但”连词;“却”,副词。两个词都表示转折关系,连用组成“但……却……”的关联格式,用在转折复句的后面分句里,有突出后面分句,强调转折的意思。“但”放在后面分句句首,“却”放在后面分句的主语后面。例如:

    ①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青而又有才华的考生却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何为《第二次考试》)

    ②满庚哥歉意地笑了笑,伸出手去想把那巴掌上的茧子摸一摸,但手臂却不争气,伸到半路又缩了回来。(古华《芙蓉镇》)

    ③当时他是不是讲过这些话,他是记不起来了,但这段话却把他引到那些满是硝烟的日子里去了。(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有时,“但”、“却”之间,夹有介宾短语。例如:

    ④老头子在各方面,都很顽强的,但对女儿却每一次总是无可如何地屈服了。(艾芜《山峡中》)

    “却”后面有时连用表转折关系的副词“偏、反而”等,有更加明显地强调转折的语气。例如:

    ⑤后来一想到,就使我很愧恧,但在记忆上却偏只有这一点永远留遗,至今还如暗室的孤灯一般,照见我含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鲁迅《伤逝》)

    ⑥日本改造社译的《高尔基全集》,曾被有一些革命者斥责为投机,但革命者的译本出,却反而显出前一本的优良了。(鲁迅《论重译》)

  • 但是-关联词语词典

    但是

    “但是”,连词。用于连接短语、分句、句子和段落,表示转折关系。前一部分说出某种意思,后一部分用“但是”引出同上文相反的意思,或对上文所说的意思作进一步的补充或限制。表意的重点在“但是”之后,转折作用比较明显。书面、口语都常用。后面可以停顿。例如:

    ①他在意大利留学九年,学习的内容很广博,但是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天文学。(竺可桢《哥白尼在近代科学上的贡献》)

    ②热烈的惜别场面过去了,火车开了好久,窗前拂过的是连绵的雪山和奔流的春水,但是我的眼前仍旧辉映着这一片我所从未见过的奇丽的樱花!(冰心《樱花赞》)

    ③那个时候,物质生活曾经是艰苦的、困难的吧,但是,比起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来,那算得了什么!(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④总之,天不可怕、人能胜天的思想是我国人民传统思想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继承与发展它。

    但是,要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地表现出不怕天的精神,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马南邨《不怕天》)

    “但是”还经常跟前面分句的“虽然、尽管”等连用,构成“虽然……但是……”之类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

    【辨析】

    但是——却

    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但有区别:1.“但是”放在后面主句的开头,重在指出前后分句的转折界线;“却”放在后面分句的主语之后,谓语之前,重在从意义上标明转折点,突出真正的转折内容。2.“但是”表示转折有两种情形:一是前后分句的意义相反或不一致,一是后面分句对前面分句所表示的意义的限制或补充;“却”只能用于前一种情形的句子里,不能用于后一种情形的句子。

    但是——可是——然而

    三个词的用法基本相同,都用在后边分句表示转折关系。但语体风格有所不同:“可是”常用于口语;“但是”可用于口语,也可以用于书面,但在口语中用得比“可是”少;“然而”仅用于书面。

    但是——而

    都是连词,用于连接分句表示转折。“而”可以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转折,含有“如果、但是”的意思;“但是”没有这种用法。“但是”可以连接两个带“的”的形容词修饰语,“而”前面的形容词不能带“的”。如可以说“艰巨的但是很伟大的事业”,不能说成“艰巨的而很伟大的事业”。

    但是——不过(见“不过”条)

    但是——但(见“但”条)

  • 但是却-关联词语词典

    但是却

    “但是”,连词;“却”,副词。连用构成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短语,用法跟“但却”相同,放在后边分句的开头,有强调后面分句的意味。例如:

    ①这样的一些花儿,在大草原中世世代代自开自谢,英勇地生,默默地死,有时马蹄践踏过它,有时野鼠蹂躏了它,但是却从没有人们注意到它。(秦牧《草原的花》)

    ②可是这些控告信又象一顿冰雹似地撸头盖脸砸下来,可能将要被砸死的是乔光朴,但是却首先狠狠地砸伤了石敢那颗已经创伤累累的心。(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 但是……却……-关联词语词典

    但是……却……

    “但是”,连词;“却”,副词。连用组成“但是……却……”的关联格式,用法跟“但……却……”相同,放在后面分句,表示转折关系。例如:

    ①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象这样大的榕树我却是第一次看见。(巴金《鸟的天堂》)

    ②血似乎已经流完了最后的一滴,但是卢嘉川的脸上却浮现出一种温柔的、和谐的从未有过的幸福的微笑。(杨沫《青春之歌》)

    ③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④人眼不借助于仪器观察不到光的偏振现象,但是蜜蜂、蚂蚁和某些甲虫却可以凭借复眼看到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并且能够利用天空中的太阳偏振光来导航,确定行动的方向。(王谷岩《眼睛与仿生学》)

  • 固然……但……-关联词语词典

    固然……但……

    “固然”、“但”,连词。配对构成“固然……但……”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一般用于连接分句,不连接句子。“但”用于后边分句的句首,后面不停顿。例如:

    ①帝国主义固然厉害,但全中国民众团结起来的斗争力量也是不可侮的啦!(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②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③读鲁迅杂文的时候,总觉得他的文章非常深刻、精辟,放得开,收得拢。这固然是思想内容的问题,但也和他的善于集中、勤于洗练有关。(唐弢《谈鲁迅的杂文》)

  • 固然……但……却……-关联词语词典

    固然……但……却……

    “固然”、“但”,连词;“却”,副词。连用构成“固然……但……却……”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固然”用于前面分句,确认某一事实;“但……却……”的格式用于后边分句,引出正意,“但”置于分句句首,“却”放在主语之后,有加重转折语气的作用。例如:

    ①他,这生人,我将怎样去形容他的美呢?固然,他的颀长的身躯,白嫩的面庞,薄薄的小嘴唇,柔软的头发,都足以闪耀人的眼睛,但他却还另外有一种说不出,提不到的丰仪来煽动你的心。(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②漫骂固然冤屈了许多好人,但含含胡胡的扑灭“漫骂”,却包庇了一切坏种。(鲁迅《漫骂》)

    ③秋海棠对待手下人的脾气固然很好,但这时候他的不和荣奎计较,却还另外有着一个缘故,那就是他心里太高兴了!(秦瘦鸥《秋海棠》)

    ④几个读书人在书房里商量出来的方案,固然大抵行不通,但一切都听其自然,却也不是好办法。(鲁迅《门外文谈》)

  • 固然……但是……-关联词语词典

    固然……但是……

    “固然”、“但是”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固然……但是……”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固然”用在前面分句或句子,确认某一事实;“但是”用在后面分句或句子,引出另一种情况,语意重在后面。“固然”、“但是”后可以有停顿。例如:

    ①对于这种妇人之见,他固然嗤之以鼻,但是时局变化莫测,他也不能忘怀前回广州暴动时的窘态,而不得不预先做一点打算。(欧阳山《苦斗》)

    ②固然,今天凭地球上最大的望远镜,还不能直接看见别的恒星世界的行星,但是有什么理由能说太阳系的构成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呢?(郑文光《宇宙里有些什么》)

    ③固然,她的死是太没有价值了。但是生活对她来说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吗?(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④固然,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毛泽东《矛盾论》)

  • 尽管……但……-关联词语词典

    尽管……但……

    “尽管”、“但”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尽管……但……”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但”置于后边分句句首,后面不停顿。例如:

    ①尽管当姨姨的有点失悔自己的冒失,但搁不住玉翠她爹娘的九催十请。(康濯《春种秋收》)

    ②冤有头债有主,乡下人尽管“愚昧”,但一次一次的被作弄,难保他们有一天会认清楚那践踏他们的,到底是谁。(林默涵《两种迷信》)

    ③另外我也想到,加丽亚尽管跟我很好,但从来没有明确表白过我们的爱情,万一她变了呢?我还是要先试探一下。(邓友梅《在悬崖上》)

    ④尽管你在来信时对我没有丝毫的抱怨,但我从心里觉得,我实在对不起你!(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有时,前边分句可以并列叠用“尽管”,表示确认的事实不止一个。例如:

    ⑤的确,尽管剑波的身量比姐姐高的多,尽管剑波已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但在她的眼里,他依然还是小弟弟一样,依然还是和带他上学时一样,……(曲波《林海雪原》)

    ⑥他的思想尽管并不顽固,年纪尽管很轻,什么“宗嗣问题”“嗣续问题”的一类念头,尽管还没有钻进他的脑神经来,但他总不能改变自己的个性!(秦瘦鸥《秋海棠》)

  • 尽管……但……却……-关联词语词典

    尽管……但……却……

    “尽管”,连词,用法近于“虽然”,但语气较重。“但”,连词;“却”,副词,连用构成“但……却……”的格式,强调转折。前后分句配搭组成“尽管……但……却……”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例如:

    ①尽管跛了一条腿(那显然是战争留下的标记),但脚步却始终保持着均匀的节奏。(陈世旭《小镇上的将军》)

    ②那时候,我们所处的时代厌恶我们。尽管我们的生命是这样的卑微和安分,我们的日子是这样的贫困而苦辛,但在同志们倡导的那种革命事业面前,我们却仿佛与生俱来地有罪。(何士光《草青青》)

    ③说实话,平易市的商店不够我们逛的。尽管它有一千七百年历史,地理位置又优于其他城市——离首都比离省城还近。尽管它有明、清两代皇帝的行宫、书院,有军阀时代中西合璧的官邸花园,有近百年史上的著名学府,算得上是座文化古城,但商店却有限。(铁凝《没有钮扣的红衬衫》)

    有时,后边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但”置于句首,“却”前面可以有介宾短语之类的状语。例如:

    ④剥取蜻蜓和苍蝇复眼的角膜,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尽管在角膜前面只放一个目标,但通过角膜却可以看到许许多多个像。(王谷岩《眼睛与仿生学》)

    ⑤这女孩子日里尽管玩着,工作着,也同时为一些很神秘不易具体明白的东西驰骋在她那颗小小的心,但一到夜里,却依旧甜甜的睡眠了。(沈从文《边城》)

  • 尽管……但是……-关联词语词典

    尽管……但是……

    “尽管”、“但是”都是连词,配对构成“尽管……但是……”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后面可以停顿。例如:

    ①在这座高大的礼堂里,尽管上下三层席位高低差距很大,底层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最远处距离主席台也有六十米,但是中间没有一根柱子。(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②尽管有些动物是吃肉的,但是这些动物所猎食的动物,到头来还要以植物为生。(童裳亮《海洋与生命》)

    ③从我们现在的眼光看上去,东林党人读书和讲学,显然有他们的政治目的,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当时还是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为维护封建制度而进行政治斗争,但是,他们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马南邨《事事关心》)

    有时,前面分句可以并列叠用“尽管”,表示确认的事实不止一个。例如:

    ④太阳一出,雪该很快就融化了吧?不!它尽管被扫到一旁,太阳尽管晒,雪尽管化了一部分,但是,残雪总是很难完全消融。(秦牧《残雪》)

  • 虽……但是……-关联词语词典

    虽……但是……

    “虽”,连词,只用于主语后边;“但是”,连词。配对合用,构成“虽……但是……”的关联格式,用法跟“虽然……但是……”相同,表示转折关系。但很少用于口语。例如:

    ①二妹走后,三叔虽不愿将此事对外发表,亦未深加追究,但是他在陈克家面前丢了脸,心中非常不痛快。(巴金《秋》)

    ②老鼠虽不敢再猖獗了,但是谁能保证不又有猫来把它衔去呢?(郭沫若《鸡雏》)

    ③他脸上虽无怯寒之意,但是也和天色一样,带了种灰色的愁象。(李劼人《死水微澜》)

    ④浙东扫墓用鼓吹,所以少年们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的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的确实的证据了。(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 虽……但是……却……-关联词语词典

    虽……但是……却……

    “虽”,连词;“但是”,连词;“却”,副词。连用构成“虽……但是……却……”的格式,表示转折关系。“虽”放在前面分句,表示容认某一事实;“但是……却……”用于后面分句,引出与上文相反或不一致的情况,起转折作用。例如:

    ①不过佩服虽可佩服,但是你的思想的简单愚直,也却是一样的可惊可异。(郁达夫《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②“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虽是封建思想的代表者韩愈所提出来的一个观点,但是在封建时代却并不通行。(廖沫沙《〈师说〉解》)

  • 虽然……但……-关联词语词典

    虽然……但……

    “虽然”,连词;“但”,连词,同“但是”,后边不停顿。配对构成“虽然……但……”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虽然”可以放在前边分句的主语前面。例如:

    ①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鲁迅《故乡》)

    ②虽然我认为他不过是个给王书记送急信的老交通员,但这时我感到他肩上担负着两县人民的命运,在这暴风雨的黑夜里不畏艰险地前进。(管桦《暴风雨之夜》)

    ③虽然节日里,她可以从一些热情的大伯大娘家里获得一点节日的欢乐,但一回到空空无人的宿舍,她便感到有无限的痛苦压迫着她。(卢新华《伤痕》)

    “虽然”也可以放在主语后面。例如:

    ④根据目前的认识,他们和中国猿人的生存时期虽然可能有先后参差,但都属于大约四、五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猿人。(李四光《人类的出现》)

    ⑤他年龄虽然只有十八岁,但已是一个身历百战的老战士了。(曲波《林海雪原》)

    ⑥吴正光虽然很爱她,但总感到姑娘的心好象被一种无形的雾笼罩着。(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有时,前边分句几个“虽然”叠用,表示多项的让步。例如:

    ⑦在这半年中,我何尝说过一句话?虽然我曾在讲堂上公表过我的意思,虽然我的文章那时也无处发表,虽然我是早已不说话,但这都不足以作我的辩解。(鲁迅《答有恒先生》)

    ⑧她虽然在后园子里面看着那些人胡闹,她虽然把我的衣裳拿了一件出去,但我相信那一定是宋玉要她做的,宋玉那孩子,他是太阴柔了。(郭沫若《屈原》)

  • 虽然……但却……-关联词语词典

    虽然……但却……

    “虽然”,连词;“但”连词,“却”副词,连用构成关联短语“但却”。前后配对组成“虽然……但却……”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这种句式一般只有一个主语,后边分句的主语往往承前省略。例如:

    ①由最近的情报看来,敌人的进攻已经告结束了。这从司令部的动静也可以看出来,虽然照常紧张,但却已经没有多少战争气氛。(沙汀《随军散记》)

    ②你虽然遍体鳞伤,但却坚强不屈。(李季《乡音》)

    ③这个院子,虽然并不气浪,甚至连一条平坦的道路也没有,下雨天到处是水塘和泥坑,但却时有漂亮的卧车驶入,都是来找人事局那位陈科长的。(莫应丰《妻子的梦》)

  • 虽然……但……却……-关联词语词典

    虽然……但……却……

    “虽然”,连词,用在转折复句的前边分句;“但”连词,“却”副词,连用构成“但……却……”格式,放在后边分句,“但”置于句首,“却”放在主语后面。例如:

    ①大妈虽然说不清楚,但这种景象带给她的却是忧虑和不安。(魏巍《东方》)

    ②虽然有时也沉寂一下,默想一会,但谈话却并不中断。(宋之的《草地颂歌》)

    ③虽然没有豪华的酒宴,但那却是充满笑声、歌声和真正的爱情的婚礼。(达理《“亚细亚”的故事》)

    后边分句的主语有时承前省略,“却”前面可以有介宾短语之类的状语。例如:

    ④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有时,“但”跟“却”可以分别放在后边不同层次的分句里,构成一转再转的格式。例如:

    ⑤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有些改易,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象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鲁迅《在酒楼上》)

  • 虽然……但是……-关联词语词典

    虽然……但是……

    “虽然”、“但是”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虽然……但是……”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虽然”用于前边分句,先作让步,容认甲事;后边分句再由“但是”作转折,指出乙事的成立不受甲事的影响,甲乙两事相反或不一致。“虽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面。例如:

    ①虽然汉语对于外来语以意译为主,音译词(包括部分译音的)比重较小,但是数目也还是可观的。(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②在十里左右出现的是张献忠的一股游骑,虽然它没有向这边继续前进就转回;但是李自成感到了很大威胁。(姚雪垠《李自成》)

    ③他又试着朝出钢口走去,虽然那里有特别安装的吹风管子,冷风不断地吹来,但是还抵不住炉体发出的热力,脸烤得发烧。(艾芜《百炼成钢》)

    “虽然”也可以放在主语的后面。例如:

    ④他们虽然在口头上提出什么文艺是超阶级的,但是他们在实际上是主张资产阶级的文艺,反对无产阶级的文艺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⑤义理、考据和辞章虽然是在三个不同方面的要求,但是这三个方面是密切地相互关联着的。(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

    ⑥关于顾炎武的历史评价,过去曾有人说,离开顾炎武的时代逐渐远了,读他的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能够说出他的大节的人却很少。(吴晗《爱国学者顾炎武》)

  • 虽然……但是……却……-关联词语词典

    虽然……但是……却……

    “虽然”,连词;“但是”,连词;“却”,副词。搭配组成“虽然……但是……却……”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虽然”用于前边分句,表示让步兼转折;“但是……却……”用于后边分句,含有强调转折的语气,“但是”一般放在句首,“却”放在主语之后。例如:

    ①这时候,南面的敌人虽然被我们的火力压在沙丘后面,但是,西面和北面庄上的敌人却蜂子似的围攻上来了。(峻青《黎明的河边》)

    ②敌人虽然离得还远,但是那飞机却是呼呼地,没日没夜地在头顶上转,转一圈就翘起屁股下蛋,黑烟柱一个一个冲得半天高。(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③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冰心《观舞记》)

    ④阳光虽然为生命所必需,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却有扼杀原始生命的危险。(童裳亮《海洋与生命》)

    ⑤虽然历史是一面镜子,但是人们从中看到的却不尽相同。(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 虽说……但……-关联词语词典

    虽说……但……

    “虽说”,连词,同“虽然”,用于口语;“但”,连词。配对合用,构成“虽说……但……”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但”置于句首,后面不停顿。例如:

    ①修围墙虽说是件小事,但它也是建筑,而且是横在大门口的建筑,必须郑重一点,免遭非议。(陆文夫《围墙》)

    ②虽说这种努力是很困难的,但振德还是这样做了。(冯德英《迎春花》)

    ③管理方法虽说生硬了些,但他对战士很有感情。(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④虽说比不上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那股青春精神,行队到达目的地以后还可以打一场篮球,但也应该算是精力旺盛的。(秦牧《〈长河浪花集〉序》)

    有时,为了强调转折,后面分句的“但”常跟“却”连用,“却”放在主语之后。例如:

    ⑤虽说做这些事,原因在于“有闲”,但我那时却每日必须将八小时为生活而出卖,用在译作和校对上的,全是此外的工夫,常常整天没有休息。(鲁迅《鲁迅译著书目》)

    有时,“但”跟副词“其实”连用,表示转折,有更正上文的作用。例如:

    ⑥新月社的声明中,虽说并无什么组织,在论文里,也似乎痛恶无产阶级式的“组织”、“集团”这些话,但其实是有组织的。(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 虽则……但……-关联词语词典

    虽则……但……

    “虽则”、“但”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虽则……但……”的格式,表示转折关系。“虽则”放在前面分句,“但”放在后面分句的开头,后面不停顿。例如:

    ①这东西虽则春天早熟,但过去这一带都不大种,最多每个队种个十亩八亩的。(康濯《批准下乡记》)

    ②虽则一个多月来他的“威望”很受损伤,但现在是又要“种田”而不是“抢米”,老通宝便象乱世后的前朝遗老似的,自命为重整残局的识途老马。(茅盾《秋收》)

    ③那时候天虽则还没有黑,但因为风沙飞满在空中,所以沉沉的大地上,已经现出了黄昏前的急景。(郁达夫《薄奠》)

    ④吴荪甫嘴角上虽则还挂着笑影,但已经是苦笑了。(茅盾《子夜》)

  • 虽则……但是……-关联词语词典

    虽则……但是……

    “虽则”、“但是”都是连词。合用构成“虽则……但是……”的关联格式,表示转折关系。“虽则”放在前面分句,“但是”置于后面分句句首。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有一种人,抱着一技之长和一孔之见,再也没有进步,这对革命虽则在一地一时有些作用,但是没有大的作用。(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②夏灵峰先生虽则只知崇古,不善处今,但是五十年来,象他那样的顽固自尊的亡清遗老,也得确是没有第三个人。(郁达夫《钓台春昼》)

    ③其次来说研究历史。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 虽则……但却(但……却……)-关联词语词典

    虽则……但却(但……却……)

    “虽则”,连词,同“虽然”,表示让步兼转折,多用于书面;“但”连词,“却”副词,连用构成“但……却……”的格式,放在后边分句,“但”置于句首,“却”放在主语之后。例如:

    ①眼睛微微的开着,鼾声是没有的,虽则睡在那里,但感觉却不完全失去,暗室里的一声一响,虫鼠等的脚步声,以及屋外树上的夜鸟鸣声,都一一会闯进到耳朵里来。(郁达夫《灯蛾埋葬之夜》)

    ②啊啊,我外面的态度虽则如此凶恶,但一边我却在默默的原谅他们的呀!(郁达夫《还乡记》)

    有时,“但”跟“却”直接连用,置于后边分句句首,有强调转折语气的作用。例如:

    ③我在这一个大吐场里,心里虽则难受,但却没有效他们的颦,大约是曾经沧海的结果,也许是我已经把心肝呕尽,没有吐的材料了。(郁达夫《海上通信》)

  • 即使……但(但是、却、然而、其实)……-关联词语词典

    即使……但(但是、却、然而、其实)……

    “即使”,连词;“但(但是)”,连词;“却(然而、其实),副词。合用构成“即使……但(但是、却、然而、其实)……”的格式,表示有转折意义的让步的假设关系。“即使”用在前面分句,表示让步的假设;跟后面分句表示转折的“但”或“却”之类词语配对,引出意思相反的另一个事实。

    在“即使……但(但是)……”格式中,“但(但是)”引出同上文假设相对立的意思。例如:

    ①民国既经成立,辫子总算剪定了,即使保不定将来要翻出怎样的花样来,但目下总不妨说是已经告一段落。(鲁迅《从胡须说到牙齿》)

    ②内中所指,是一大队遗少群的风气,并不指定着谁和谁;但也因为所指的是一群,所以被触着的当然也不会少,即使不是整个,也是那里的一肢一节,即使并不永远属于那一队,但有时是属于那一队的。(鲁迅《“感旧”以后(上)》)

    ③那时,“围剿”反复这种形式,即使不说完全结束,但是一般的结束是可以断言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④即使尔后尚有一个战争时期,但是已离世界的永久和平不远了。(毛泽东《论持久战》)

    在“即使……却……”格式中,“却”引出跟上文相对或相反的动作行为或情况。例如:

    ⑤所以,即使上海和汉口的牺牲者的姓名早已忘得干干净净,诗文却往往更久地存在,或者还要感动别人,启发后人。(鲁迅《忽然想到(十一)》)

    ⑥这时候,即使只值半文钱,却是真价值;即使丑得要使人“恶心”,却是真面。(鲁迅《我还不能“带住”》)

    在“即使……但是却……”格式中,“但是”跟“却”连用,加重转折的语气。例如:

    ⑦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他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唐弢《琐忆》)

    “即使……然而(然而却)……”的格式,多用于书面。“然而”跟“却”连用,转折的意味加重。例如:

    ⑧现在在码头上,公共机关中,大学校里,确已有着一种好象普通话模样的东西,大家说话,既非“国语”,又不是京话,各各带着乡音,乡调,却又不是方言,即使说的吃力,听的也吃力,然而总归说得出,听得懂。(鲁迅《门外文谈》)

    ⑨中国现下的所谓文学家又作别论;即使是真的文学大家,然而却不是“诗文大全”,每一个题目一定有一篇文章,每一回案件一定有一通狂喊。(鲁迅《忽然想到(十一)》)

    在“即使……而……其实……”格式中,连词“而”跟“其实”连用于后边分句,引出跟上文相对或相反的另一件事,表示对上文的修正和补充。例如:

    ⑩倘只看书,便变成书厨,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鲁迅《读书杂谈》)

  • 但凡-关联词语词典

    但凡

    “但凡”,连词,相当于“只要”。用在条件复句的前面分句,表示必要条件。多用于北方口语。例如:

    ①小朋友,但凡我有工夫,一定不使这通讯有期间的间断。(冰心《寄小读者》)

    ②你俩呢?不要说党性、革命性,但凡有点人味儿,能吃下去?!(魏钢焰《忆铁人》)

  • 凡是 但凡 凡-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凡是 但凡 凡

    凡是fánshì 但凡dànfān 凡fán

    代词。表示只要属于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凡是”强调在某个范围内没有例外;常同“都”、“全”呼应。例如:“凡是同地方有关的事情,都要先同地方商量,商量好了再下命令”(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作家们描述的大罢工给现代城市造成的瘫痪状态,凡是那些笔墨不足的地方,当年罢工的香港工人都用实际行动为它补足了”(秦牧:《长河浪花集》);“对张教授呢他恫吓,讥骂,诬蔑,凡是恶人所能想到的,他全施用过”(老舍:《赵子日》)。

    “但凡”强调只要是某个范围内的都算。例如:“但凡乎日用功的学生,临到考试总不会那么紧张害怕”;“过路的人,但凡走得累的,没有不爱在这里歇歇脚,喝碗茶的”。

    “凡”和“凡是”意思一致,是文言词,一般用于公文、条例、通告和政论等文字,须有其他文言词的配合,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鲁迅:《狂人日记》);“凡有私塾的村子他都去走走,和教师说今道古地聊一阵子”(臧克家:《诗与生活》);“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沈从文:《边城》)。

  • 龙门咫尺,但祈他日-实用委婉语词典

    龙门咫尺,但祈他日

    用于向人委婉地表示自己不能马上应征(聘),待以后报答对方的一片真情。

  • 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实用委婉语词典

    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

    意为只要未感到饥饿和寒冷,就不必去羡慕豪华富贵人家。语出印光《复邓伯诚书一》。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实用委婉语词典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为您我虽然远隔千里,但我衷心地希望我们共同享受这美好的月色。语出宋苏轼《水调歌头》。

  • 祸从天上来,但求心无愧-实用委婉语词典

    祸从天上来,但求心无愧

    意为如果祸难来自客观,是难以预料、避免的,只要问心无愧就可以了。中国谚语。

  • 不单 不但-近义词应用词典

    不单 不但

    不单 bùdān 不但 bùdàn

    【不单】不止。如:

    1.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

    【不但】用在表示递进的复句的上半句。如:

    2.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辨析:“不但”运用范围比“不单”广。书面语和口头语都常用。“不单”多用于口头语,如例1。它还有“不止”的语义,如组织诗社,这不单是我一个人的意思。“不但”不这么用。

  • 但 但是 可是 然而-近义词应用词典

    但 但是 可是 然而

    但 dàn 但是 dànshì 可是 kěshì 然而 rán’ér

    【但】但是。如:

    1.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2.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

    【但是】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语气,往往与“虽然、尽管”等相呼应。如:

    3.虽然他已经发誓不再骂人,但是这次却怎么也忍不住了。

    4.但是他一点也不听,赶忙走下台阶。

    【可是】表示转折,前面常有“虽然”之类表示让步的连词呼应。如:

    5.虽说我们死伤了一些人,摇旗到今天下落不明,可是他的人死伤的比我们多几倍!

    【然而】用在句子开头,表示转折。如:

    6.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

    辨析:“但”用于书面语体,特别在句中有“是”出现,更常用“但”,如例1。它还指“只”,如但愿如此。“但是”书面语和口头语都用。“但是”之后可以停顿,如但是,她猛然喊了一声。“可是”用于口语。“然而”是书面语,一般用在句子开头(主语前面),如教学改革多次失败,然而她并不灰心。

  • 但-古文观止词典

    但dàn

    【词性】:副词

    表示专独。可译为“只”(8)。《李陵答苏武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整天什么也看不到,只见到异族的人。《与韩荆州书》:但愿一识韩荆州。——只希望见一见韩荆州。《秋声赋》:但闻人马之行声。——只听见人马的行走声。

  • 但-古文观止词典

    但dàn

    【词性】: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转折。可译为“不过”(2)。《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上可以纠正君王想法的错误,下可以开导天下百姓的思想。不过他很不幸,做官没有碰上适当的时候。《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不过圣人的言论精深奥妙,后人的注释却支离破碎,好比山海高大深广,很难凭一两个方面来选择有用的东西。

  • 但使-古文观止词典

    但使dàn shǐ

    【词性】: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条件。可译为“只要”(1)。《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只要圣主同贤臣意见相合,就如同圣主、贤臣处在同一个时代。

  •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释义】:

    不求有功绩,只求无过失。谓指保守的态度。《中国现在记》二:现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不求有功,先求无过

    《小五义》五九:艾虎可不受这手,他遇着好些位使宝刀宝剑的,专能逢避躲闪,总不叫宝刀碰在他的刀上,不求有功,先求无过。

  • 但添一斗,不添一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但添一斗,不添一口

    【释义】:

    宁愿添一斗米做饭供多人吃一次,也不愿添一口人长期在家吃饭。形容添一口人的费用,长期算来也相当大。《儿女英雄传》三〇:就眼前算算,无端的就添了七八口人了。俗语说的好:但添一斗,不添一口。日子不可长算,此后只有再添人的,怎生得够?

  •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释义】:

    前程:前途,功名。意谓人只管自己做好事,不要考虑个人得失利害。《镜花缘》七一:妹子有句话奉劝诸位姐姐:倒不必因此怀疑。古人说的最好,他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又道:善恶昭彰,如影随形。无论大小事,只凭了这个理字做去,对得天地君亲,就可俯仰无愧了。《续红楼梦》一六:我听见他老人家要去,我就拉拉哭着问如今的家运,并子孙后来之事。老太太站起来只说了个“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但行平等事,不用问前程

    《喻世明言》三〇:日日行方便,时时发道心,但行平等事,不用问前程。《东坡佛印二世相会》:正所谓:日日行方便,时时发善心。但行平等事,不用问前程。

  •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释义】:

    方寸:指心。劝人要有好心、积德以荫庇子孙比只留田产要好。□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六: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喻世明言》二二:我有一张犁,送与古人伊尹。伊尹得之,予我一联诗: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 但得方便地,何处不为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但得方便地,何处不为人

    【释义】:

    意谓只要有机会,有条件,就应对人有所帮助。《龙图耳录》一一三:蒋平道:“难得老丈方便,只是小可素不相识,怎好搅挠?”老者道:“有甚要紧。但得方便地,何处不为人,请呀!休要拘泥。”

    ⊙但得一步地,何须不为人

    《小五义》九六:熊威就将在兰陵府受了施老爷的活命之恩,诉说了一遍。施俊这才明白。可见是:但得一步地,何须不为人。

  • 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释义】:

    新人:新娘子,或新相好。旧人:前妻或旧相好。男人只看到新人的欢笑,而看不到旧人的痛哭。比喻男子寡义薄情,喜新厌旧。《海天鸿雪记》一〇:黄渭臣与老老二乍拆姘头,即同王寓鬼混,所谓“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也。

  • 但存夫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但存夫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

    【释义】:

    夫子:孔子。萧何六尺条:西汉丞相萧何制定法律,写在六尺长的竹简上。意谓人只要保留一点礼仪,就不致于犯法坐罪。《醒世恒言》一三:监斩官读了犯由,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一齐动手。剐了孙神通,好场热闹。原系京师老郎传流至今,编入野史。正是:但存夫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警世通言》二〇:犯由前引,棍棒后随,前街后巷,这番过后几时回?把眼睁开,今日始知天接近。正是:但存夫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

  • 但得一片橘皮吃,莫便忘了洞庭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但得一片橘皮吃,莫便忘了洞庭湖

    【释义】:

    洞庭湖:在今湖南省。一指洞庭山所在的太湖。盛产柑橘。比喻得了好处不应忘本。《水浒全传》二四:王婆道:“不要忘了许我的十两银子!”西门庆道:“但得一片橘皮吃,莫便忘了洞庭湖,这条计几时可行?”

    ⊙便得一片橘皮吃,切莫忘了洞庭湖

    《金瓶梅词话》三:王婆道:“却不要忘了许我那十两银子!”西门庆道:“便得一片橘皮吃,切莫忘了洞庭湖。这条计,干娘几时可行?”

    ⊙但得一片橘皮吃,且莫忘了洞庭湖

    《金瓶梅词话》四:王婆道:“眼望旌节至,耳听好消息。不要交老身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西门庆道:“但得一片橘皮吃,且莫忘了洞庭湖。”

  • 但行好事须行好,得饶人处且饶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但行好事须行好,得饶人处且饶人

    【释义】:

    只要能够行方便时就须行方便,能够宽恕人的地方就宽恕。意谓为人多存善心,多行方便,多留余地。《续小五义》一〇:二人磕响头碰地苦苦哀求。包公无奈,也就点头,将二人收留下。这就叫但行好事须行好,得饶人处且饶人。参见“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 人生但讲前三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生但讲前三十

    【释义】:

    人一生最美好的年华是三十岁以前。也指人一生成败得失要看三十岁之前所作所为。《廿载繁华梦》三一:马氏道:“不是这样说。俗语人生但讲前三十,若待他后来发达,然后得个诰命,怕女儿早已老了。”

  • 未知心里事,但听口中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未知心里事,但听口中言

    【释义】:

    若不明对方心里想的是什么,只听他口中说的话就可以推知了。指从人的言谈中可以了解他的心事。《大马扁》四:曾嗣卿听了,觉俗语说未知心里事,但听口中言,像康有为所言,立心实在太险了。

    ⊙未观其心,先听其言

    《大马扁》一三:谭嗣同一听,真觉不知所答,暗忖未观其心,先听其言,这样立心,实是险极。

    ⊙未知心腹事,且听口中言

    《万花楼杨包狄演义》四〇:沈国清点头暗言:“未知心腹事,且听口中言。这句话明要现钞了。”

  • 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

    【释义】:

    要想知道一个人的心事,就要仔细听他所说的话。《醒世恒言》一三:说犹未了,恰好太尉夫人走过来,说道:“夫人,你却在此祷告什么?……正是: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禅真后史》一〇:张氏道:“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况未言之先,细察动静,早知君意。今无他说,君再以颜色加我,惟死而已。”

    ⊙要知心腹事,待听口中言

    《金台全传》二三:永儿道:“阿,母亲,自古道要知心腹事,待听口中言,摆渡钱多没有,料想盘川无着,何不与他几两银子,也算行了一桩好事。”

    ⊙要知心腹事,须听口边言

    《冷眼观》二八:柔斋听了,就笑道:“要知心腹事,须听口边言。简直一见面起首,至到此时,嘴里不住的素兰朱寓,朱寓素兰问不了,可见得比一千个人都放在心上。”

    ⊙要知心内事,但听口中言

    《青楼梦》二三:古人云:要知心内事,但听口中言。听她这番言语,明知托我探听,她有意露出口风。再去做媒,有嗣可说了。

  • 一日但有三抄米,不做人间酬应僧-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日但有三抄米,不做人间酬应僧

    【释义】:

    抄:瓢匙。三抄米:三匙米,意为极少一点米。只要还有口饭吃,谁都不会出家当和尚。形容出家总没有在家好。《济公全传》一四八:(我)遨游四方,……到处为家。常言说:一日但有三抄米,不做人间酬应僧。

  • 但-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但dàn

    副词在句中作状语

    一、表示动作行为或其对象仅限于某个范围。可译为“只”、“只要”等。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xiàn)老弱及羸(léi)畜。(《史记》册八页二七一八)

    ——匈奴隐蔽了他们精壮的兵士、肥大的牛马,只现出老弱的兵士和瘦弱的牲畜。

    《乐府诗集·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乐府诗集》册五卷二五页八下)

    ——听不到爷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得黄河的流水哗哗作响。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三国志》册一页二三)

    ——自从〔我〕派遣将领出征以来,只奖赏有功的而不处罚有罪的,〔这〕不合乎国家的大法。

    《世说新语·雅量》:谢本轻戴,见但与论琴书。(《世说新语》册二卷中之上页二五下)

    ——谢安本来就瞧不起戴逵,见了面只同〔他〕谈论琴、书一类的事。

    欧阳修《归田录》: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欧阳文忠全集》册十六卷一二六页七上)

    ——〔老翁〕见他射箭十中八九,只微微点头。(颔:点头。)

    林嗣环《秋声诗自序》:少頃,但闻屏障中抚尺二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虞初新志》卷一页九)

    ——一会儿,只听得围帐里醒木拍了两下,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王羲之《杂帖二》: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嵋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汉魏六朝散文选》页三〇四)

    ——想要和你在那里登岷岭、峨嵋而后回来,〔这〕实在是不朽的美事。只要说起这事〔我的〕心已经飞到那里去了。(汶领:即岷岭。以:已。)

    二、表示动作行为不取报偿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可译为“白”、“白白”等。

    《汉书·食货志下》:民欲祭祀丧纪而无用者,钱府以所入工商之贡但赊之。(《汉书》册四页一一八一)

    ——老百姓想祭祖先办丧事而没钱用的,管钱的官府就用所收的工商税白赊给他们。

    《汉书·匈奴传上》:何但远走,亡匿于幕(mò)北寒苦无水草之地为?(《汉书》册十一页三七七二)

    ——何必白跑那么远,躲藏到漠北那寒苦又没有水草的地方呢?(幕北:漠北。幕,用同“漠”。)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王尊》:审如御史章,尊乃当伏观阙(guànquè)之诛,放于无人之域,不得苟免。及任举尊者,当获选举之辜,不可但已。(《汉书》册十页三二三五)

    ——真要象御史的奏章那样,王尊就应当在宫门前接受惩罚,流放到没有人的荒僻地方,不能随便免罪。对荐举王尊的官吏,应该得到举人不当的罪,不能白白罢休。(观阙:皇宫门前对称的两个建筑物。)

    三、表示进行某种动作行为时不必有

    任何顾虑,可译为“只管”、“尽管”等。

    《汉书·游侠传·原涉》:涉即往候,叩门。家哭,涉因入吊,问以丧事。家无所有,涉曰:“但洁扫除沐浴,待涉。”(《汉书》册十一页三七一六)

    ——〔听说有一位朋友的母亲病危,〕原涉立即前往看望,敲门。家里人都在哭,原涉便进去慰问,问丧事办得怎样。〔得知〕家里什么也没有,原涉就说;“只管打扫洗浴,等着我。”(吊:祭奠死者或慰问死者家属。)

    《旧唐书·黄巢列传》:尚让慰晓市人曰:“黄王为生灵,不似李家不恤汝辈,但各安家。”(《旧唐书》册十六页五三九三)

    ——尚让安慰并告知市民说:“黄王是为百姓办事的,不象李家毫不体恤你们,〔大家〕尽管安心在家生活。”

  • 但-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但dàn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转折。前后两句意思相反。可译为“只是”、“不过”等。

    《公孙龙子·迹府》:愿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以自马为非马耳。(《公孙龙子》页一下)

    ——愿作〔您的〕弟子已经很久了,只是不能接受先生认为白马非马的论点罢了。

    曹丕《与吴质书》: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文选》中册页五九一)

    ——公干〔的文章〕飘逸洒脱,只是不够刚健有力罢了。(公干:刘桢的字。)

    《梦溪笔谈·药议》: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元刊梦溪笔谈》卷二六页六)

    ——古法采草药大多在二月、八月,这很不恰当。不过二月草已发芽,八月茎叶未枯,采集药物的人容易辨识罢了。

    《聊斋志异·促织》: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聊斋志异》册二页四八七)

    ——夫妻二人心里才稍觉宽慰,不过孩子神气痴呆,气息微弱,直想睡觉。

  • 但使-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但使dànshǐ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条件。可译为“只要”。

    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全唐诗》册四页一四四四)

    ——只要龙城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胡马越过阴山。

    李白《客中作》: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太白全集》册九卷二二页三下)

    ——只要主人能使客醉倒,〔客〕也就不知那里是异乡了。

  • 非但-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非但fēi dàn

    熟语

    表示人、情况等不仅限于某一范围。可译为“不仅”。

    《三国志·魏书·刘廙传》: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三国志》册三页六一六)

    ——不仅国君应当了解臣下,臣下也应当了解国君。

    《世说新语·规箴》: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阳亦谓卿不可。(《世说新语》册二卷中之下页三一下)

    ——不仅我说您不可以〔这样〕,李阳也说您不可以〔这样〕。

  • 担板汉——但见一面-佛源语词词典

    担板汉——但见一面

    歇后语。挑担的人不能回头,只能见到前面的东西,看不见后面。指人目光狭窄、片面。《五灯会元·卷四·赵州从谂禅师》:“新到参,师问:‘甚么处来?’曰:‘南方来。’师曰:‘佛法尽在南方,汝来这里作甚么?’曰:‘佛法岂有南北邪?’师曰:‘饶汝从雪峰、云居来,只是个担板汉。’”日本·无著道忠《禅林方语》:“担板汉,见但一边。”

  • 但知冰是水,休问水成冰-佛源语词词典

    但知冰是水,休问水成冰

    比喻只须知道事情的结果,不须了解形成结果的原因和过程。《五灯会元·卷十二·瑞竹仲和禅师》:“僧问:‘得坐披衣人尽委,向上宗乘事若何?’师曰:‘但知冰是水。’曰:‘更有事也无?’师曰:‘休问水成冰。’”

  • 但知行好事,不用问前程-佛源语词词典

    但知行好事,不用问前程

    意谓只须努力去做,不必在乎结果。《五灯会元·卷十七·保宁圆玑法师》:“曰:‘便从今日无疑去也。’师曰:‘作么生会?’曰:‘但知行好事,不用问前程。’师曰:‘须是恁么。’”

  • 但自不亡羊,何须泣歧路-佛源语词词典

    但自不亡羊,何须泣歧路

    成语“歧路亡羊”的反义用法。“歧路亡羊”语出《列子·说符》篇,说一只羊跑了,派人去追,因为岔路大多,没有追上,致使羊丢掉而苦恼。意谓事情复杂,头绪太多,最终问题得不到解决,此语反其意而用之,告诫人们最好事先估计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尽量加以避免,那样就不会出现烦恼了。《五灯会元·卷八·灵峰志恩禅师》:“问:‘如何是佛?’师曰:‘更是阿谁?’曰:‘既然如此,为什么迷妄有差殊?’师曰:‘但自不亡羊,何须泣歧路?’”

  • 逢饭但知餐-佛源语词词典

    逢饭但知餐

    遇到饭食只知道吃。意谓做事不做任何准备,遇到什么情况就做什么,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祖堂集·卷三·懒瓒和尚》:“师有乐道歌曰:‘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粮不畜一粒,逢饭但知餐。世间多事人,相趁浑不及……”

  • 但-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但dàn

    ①只,仅仅。《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闻燕山胡骑声啾啾。”②徒然,白白。《汉书·匈奴传上》:“何~远走,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为?”

    另见tǎn。

  • 但-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但tǎn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后来写作“袒”。《墨子·耕柱》:“今有一人于此,羊牛,维人~割而和之。”(:即刍豢。)

    另见dàn。

  •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bù qiú yǒu gōng dàn qiú wú guò

    【释义】:

    指不追求建立功绩,只希望不犯过错。黄谷柳《虾球传》:“明哲保身之道,全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八个大字。”

  • 不但-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但bù dàn

    【释义】:

    连词。不仅,不只是。常表示递进。用在复句的上半句里,下半句通常有副词或连词与之相呼应。靳以《耸天的白杨》:“这真是了不起的民族,不但勇敢,而且充满了自尊心。”

  • 但-现代汉语大词典

    但dàn

    【释义】:

    ①只;仅。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明哲保身,但求无过。”②只是;但是。表示转折。魏巍《东方》:“但到下午二时,一线阵地上的战斗突然又炽烈起来。”③姓。

  • 但凡-现代汉语大词典

    但凡dàn fán

    【释义】:

    凡是;只要是。杨朔《三千里江山》:“后首遇见敌机,但凡能开,我就不停车。”

  • 但分-现代汉语大词典

    但分dàn fēn

    【释义】:

    只要。老舍《月牙儿》:“我知道,若是当不来钱,我们娘儿俩就不要吃晚饭;因为妈妈但分有点主意,也不肯叫我去。”

  • 但书-现代汉语大词典

    但书dàn shū

    【释义】:

    法律条文中,于本文后,说明有例外情况或某种附加条件的文字。因句首常冠以“但”字,故名。也借指正文之外附带的说明。毛泽东《质问国民党》:“你们指示张涤非写电文时,何以对于这许多像瘟疫一样、像臭虫一样、像狗屎一样的所谓‘主义’,连一个附笔或一个但书也没有呢?”

  • 但是-现代汉语大词典

    但是dàn shì

    【释义】:

    只是。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全一毛《愚园放谈》:“现在我们的宣传工具相当之多,宣传工作者的队伍也相当庞大,但是,研究宣传的著作却如凤毛麟角。”

  • 但等-现代汉语大词典

    但等dàn děng

    【释义】:

    方言。一旦。何其芳编《陕北民歌》:“但等生了病,赶紧请医生,千万莫把巫医请。”

  • 但愿-现代汉语大词典

    但愿dàn yuàn

    【释义】:

    只愿,只希望。孙犁《文学和生活的路》:“但愿人间有欢笑,不愿人间有哭声。”

  • 岂但-现代汉语大词典

    岂但qǐ dàn

    【释义】:

    难道只是;何止。曹靖华《洱海一枝春》:“岂但茶花而已,杜鹃也出色,品种多,花朵大、颜色鲜。”

  • 非但-现代汉语大词典

    非但fēi dàn

    【释义】:

    不仅;不但。瞿秋白《饿乡纪程》:“丈夫是小学教员,儿女非常的多,非但自己创不起小家庭,还非得遵从家族经济的原则,所谓仰事俯蓄,艰难得很。”

  • 不但-汉语大词典

    不但

    【1】连词。不仅,不只是。常表示递进。用在复句的上半句里,下半句通常有副词或连词与之相呼应。{宋}{杨万里}《峡峙》诗:“龜魚到此總回頭﹐不但龜魚蟹亦愁。”{清}{杭世骏}《质疑·诸史》:“{三代}時﹐不但地廣人稀﹐連{吴}﹑{越}﹑{秦}﹑{楚}﹐皆大半不在版圖之中。”{靳以}《耸天的白杨》:“这真是了不起的民族﹐不但勇敢﹐而且充满了自尊心。”

  • 何但-汉语大词典

    何但

    【1】岂止。{宋}{叶適}《湖南运判到任谢表》:“若姑以疲憊臨之﹐則何但鹵莽而已﹐更虞闕敗﹐上累生成。”《汉书·严助传》:“且{秦}舉{咸陽}而棄之﹐何但{越}也!”《孔子家语·相鲁》:“雖天下可乎﹐何但{魯國}而已哉!”【2】犹何必。《汉书·武帝纪》:“單于能戰﹐天子自將待邊;不能﹐亟來臣服。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 但-汉语大词典

    《廣韻》徒旱切,上旱,定。《廣韻》徒案切,去翰,定。《廣韻》徒干切,平寒,定。【1】空;徒然,白白地。《汉书·食货志下》:“民欲祭祀喪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賒與之。”{颜师古}注:“但,空也,徒也,言空賒與之,不取息利也。”《汉书·王尊传》:“及任舉{尊}者,當獲選舉之辜,不可但已。”{颜师古}注:“但,徒也,空也。已,止也。不可空然而止也。”《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但懸曼矰,{蒲苴}不能以射。”{李善}注引《声类》:“但,徒也。”【2】只;仅。《史记·李斯列传》:“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羣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唐}{杜甫}《无家别》诗:“寂寞{天寳}後,園廬但蒿藜。”{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明哲保身,但求无过。”【3】就;径直。《北史·卢昶传》:“若彼先有知識,欲見但見,須論即論。”{唐}{赵璘}《因话录》卷四:“〔{韋應物}〕因語{晝}云:‘師幾失聲名,何不但以所工見投,而猥希老夫之意。’”《平山冷燕》第一回:“卿議甚善,但依議行。”【4】只管;尽管。《汉书·游侠传·原涉》:“{涉}因入弔,問以喪事。家無所有,{涉}曰:‘但絜埽除沐浴待{涉。’”{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你但放心,我只不出去見人便了。”《红楼梦》第四回:“此係私室,但坐不妨。”【5】只是;但是。表示转折。{三国 魏}{曹丕}《与吴质书》:“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宋}{欧阳修}《摸鱼儿》词:“佳期過盡,但不説歸來,多應忘了,雲屏去時祝。”{鲁迅}《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而{北京}学界,……现在虽然还有历史上的光辉,但当时的战士,却‘功成,名遂,身退’者有之,‘身稳’者有之,‘身升’者更有之。”{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但到下午二时,一线阵地上的战斗突然又炽烈起来。”【6】只要。表示假设或条件。《墨子·号令》:“敵人但至,千丈之城,必郭迎之,主人利。”《资治通鉴·後唐明宗天成四年》:“汝但妄奏事,會當斬汝!”《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但出牌呼妾,妾便出來。”【7】通“[誕]”。瞒骗,欺哄。《淮南子·说山训》:“媒但者非學謾也,但成而生不信。”{高诱}注:“但,猶詐也。”{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十六》“謾他”:“但,與誕同。”

  • 但-汉语大词典

    《廣韻》徒干切,平寒,定。【1】姓。{汉}有都护{但钦}。见《汉书·匈奴传下》。

  • 但-汉语大词典

    《字彙補》於店切。【1】古代传说中人名。《淮南子·说林训》:“使{但}吹竽,使工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聴。”{高诱}注:“{但},古不知吹人。但,讀燕。”

  • 但-汉语大词典

    《廣韻》徒旱切,上旱,定。【1】脱去上衣,露出内衣或身体。《说文·人部》:“但,裼也。”

  • 但可-汉语大词典

    但可

    【1】犹言只须。{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紅娘}曰:‘但可赴約﹐别有長話。’”《三国志·魏志·钟会传》:“及{會}白{鄧艾}不軌﹐{文王}將西﹐{悌}復曰:‘{鍾會}所統﹐五六倍于{鄧艾}﹐但可敕{會}取{艾}﹐不足自行。’”

  • 但凡-汉语大词典

    但凡

    【1】倘若,假如。《红楼梦》第五五回:“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红楼梦》第三二回:“但凡寬慰些﹐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了!”【2】凡是;只要是。《儒林外史》第三十回:“但凡朋友相知﹐都要請了到席。”{杨朔}《三千里江山》十三:“后首遇见敌机﹐但凡能开﹐我就不停车。”《元典章·吏部六·官职吏员》:“監察每﹑廉訪司官司人每﹐但凡勾當行的官人每。”《水浒传》第二三回:“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

  • 但書-汉语大词典

    但書

    【1】法律条文中,于本文后,说明有例外情况或某种附加条件的文字。因句首常冠以“但”字,故名。亦借指正文之外附带的说明。{毛泽东}《质问国民党》:“你们指示{张涤非}写电文时﹐何以对于这许多象瘟疫一样﹑象臭虫一样﹑象狗屎一样的所谓‘主义’﹐连一个附笔或一个但书也没有呢?”

  • 但願-汉语大词典

    但願

    【1】只愿,只希望。{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晋}{陶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但願長如此﹐躬耕非所歎。”{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但愿人间有欢笑﹐不愿人间有哭声。”

  • 但歌-汉语大词典

    但歌

    【1】{汉}{魏}时无伴奏歌曲名。《晋书·乐志下》:“但歌﹐四曲﹐出自{漢}世。無絃節﹐作伎最先唱﹐一人唱﹐三人和。{魏武帝}尤好之。時有{宋容華}者﹐清徹好聲﹐善唱此曲﹐當時之特妙。自{晉}以來不復傳﹐遂絶。”

  • 但分-汉语大词典

    但分

    【1】只要。{老舍}《月牙儿》四:“我知道﹐若是当不来钱﹐我们娘儿俩就不要吃晩饭;因为妈妈但分有点主意﹐也不肯叫我去。”

  • 但割-汉语大词典

    但割

    【1】谓袒露上身,宰割牲畜。《墨子·耕柱》:“今有一人於此﹐羊牛犓﹐維人但割而和之﹐食之不可勝食也。”{孙诒让}间诂引{毕沅}云:“但割即袒割。《説文》云:‘但﹐裼也。’”

  • 但憑-汉语大词典

    但憑

    【1】任凭。{清}{孔尚任}《桃花扇·赚将》:“但憑尊意。”{清}{洪昇}《长生殿·进果》:“两位爺在上﹐本驛只剩有一匹馬﹐但憑那一位爺騎去就是。”

  • 但是-汉语大词典

    但是

    【1】只要是,凡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法》:“諸麵餅﹐但是燒煿者﹐皆得投之。”{清}{纳兰性德}《浣纱溪》词:“但是有情皆滿願﹐更從何處著思量﹐篆煙殘燭並回腸。”{宋}{赵昇}《朝野类要·文书》:“但是聖旨父字﹐皆爲制書。”【2】只是。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得你來接過我們這個擔子去﹐我們豈不願意﹐但是這樁事的任大責重﹐你却比不得我同{九公}。”《朱子语类》卷七三:“今也只得恁地解﹐但是不甚親切。”《英烈传》第七回:“既然承教﹐豈敢過辭﹐但是十分打擾。”

  • 但已-汉语大词典

    但已

    【1】仅此而已。谓不复深究或就此了事。《汉书·淮阳献王刘钦传》:“縱不伏誅﹐必蒙遷削貶黜之罪﹐未有但已者也。”《明史·何乔新传》:“歲大饑﹐故事﹐振貸迄秋止﹐{喬新}曰:‘止於秋﹐謂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麥熟乃止。”{宋}{陈亮}《又乙巳春书》之一:“理之所在﹐豈宜如此但已﹐願更一言也。”

  • 但馬-汉语大词典

    但馬

    【1】古代仪仗队中不鞴鞍鞯以示备用的马。《宋书·江夏文献王刘义恭传》:“平乘但馬不得過二匹。”{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北齊}迎南使﹐……使主﹑副各乘車﹐但馬在車後﹐鐵甲者百餘人﹐儀仗百餘人。”{宋}{程大昌}《演繁露·诞马》:“但者﹐徒也。徒馬者﹐有馬無鞍﹐如人袒裼之袒也。……然則謂之但馬﹐蓋散馬備用而不施鞍轡者也。”

  • 可但-汉语大词典

    可但

    【1】岂止。{唐}{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诗:“可但{步兵}偏愛酒﹐也知{光禄}最能詩。”{宋}{王安石}《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可但風流追{甫白}﹐由來家世出{機雲}。”{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浮签》引{清}{张井}诗:“弆持可但同觽﹐呵護端疑有鬼神。”

  • 尼師但那-汉语大词典

    尼師但那

    【1】见“尼師壇”。

  • 拍但-汉语大词典

    拍但

    【1】犹拍弹。盛行于{唐}{宋}时的一种流行曲调。《事文类聚续集》卷二四引{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於時才士﹐始依樂工拍但之聲﹐被之以辭﹐句之長短﹐各隨曲度﹐而愈失古之‘聲依永’之理也。”

  • 豈但-汉语大词典

    豈但

    【1】难道只是; 何止。{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豈但江曾决﹐還思霧一披。”《後汉书·何敞传》:“今明公位尊任重﹐責深負大﹐上當匡正綱紀﹐下當濟安元元﹐豈但空空無違而已哉!”《二刻拍案惊奇》卷九:“{龍香}道:‘姐姐喜的是吟詩作賦﹐豈但通文墨而已。’”{曹靖华}《飞花集·洱海一枝春》:“岂但茶花而已﹐杜鹃也出色﹐品种多﹐花朵大﹑颜色鲜。”

  • 非但-汉语大词典

    非但

    【1】不仅﹔何况。《北史·魏彭城王勰传》:“汝非但辛勤﹐亦危險至極。”{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下》:“以萬不及一之時﹐求百不一遇之知﹐此下情所以不上通﹐非但君臣而凡言百姓亦如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那老太太却别有肺腸﹐非但不驚不嚇﹐還要趕到房裏﹐把席面掃個一空。”{瞿秋白}《饿乡纪程》三:“丈夫是小学教员﹐儿女非常的多﹐非但自己创不起小家庭﹐还非得遵从家族经济的原则﹐所谓仰事俯蓄﹐艰难得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