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黑(白黑)是什么意思
白黑二鼠-佛源语词词典
白黑二鼠
佛经中比喻昼夜或日月:白鼠比喻昼或日,黑鼠比喻夜或月。此比喻同其他比喻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讲喻人在生命旅途中所遇到的事情。一个凡人一生下来就在生死道路上奔波,就受到无常的追逐,想要躲避,只能躲避一时,即顺着生命的根,进入一个恐怖的世界,受着各种烦恼、欲望的威胁和诱惑,最终摆脱不了老病死亡。《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昔日有人,行在旷路,逢大恶象,为象所逐,狂惧走突,无所依怙,见一丘井,即寻树根,入井中藏。有白黑鼠,牙啮树根。此井四边,有四毒蛇,欲螫其人。而此井下,有大毒龙。傍畏四蛇,下畏毒龙,所攀之树,树根动摇。树上有蜜三渧,堕其口中。于时动树摚坏蜂窠,众蜂散飞,唼螫其人。有野火起,复来燃树……旷野者喻于生死,彼男子者喻于凡夫,象喻无常。丘井喻于人身,树根喻人命。白黑鼠者喻昼夜,啮树根者,喻念念灭。四毒蛇喻四大,蜜者喻五欲。众蜂喻恶觉观,野火烧者喻老,下毒龙者喻死。”
白黑顛倒-汉语大词典
白黑顛倒
【1】犹言白黑不分。{汉}{刘向}《列女传·楚成郑瞀》:“昔者﹐{子上}言太子之不可立也﹐太子怨之﹐譖而殺之。王不明察﹐遂辜無罪﹐是白黑顛倒﹐上下錯謬也。”
白黑不分-汉语大词典
白黑不分
【1】比喻清浊混乱﹐是非不明。《汉书·刘向传》:“今賢不肖渾殽﹐白黑不分﹐邪正雜糅﹐忠讒並進。”
白黑衆-汉语大词典
白黑衆
【1】佛教语。谓世俗之人与僧徒。{唐}{白居易}《传法堂碑》:“師行禪演法垂三十年﹐度白黑衆殆百千萬億。”{唐}{白居易}《<华严经>社石记》:“{操}({南操})歡喜發願﹐願於白黑衆中﹐勸十萬人﹐人轉《華嚴經》一部。”
白黑-汉语大词典
白黑
【1】白色与黑色。《管子·明法解》:“故以戰功之事定勇怯﹐以官職之治定愚智﹐故勇怯愚智之見也﹐如白黑之分。”《礼记·明堂位》“{夏后氏}駱馬黑鬣”{唐}{孔颖达}疏:“駱﹐白黑相間也。”{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江阴白鸜鹆》:“烏不日黔鵠不浴﹐白黑之朴由天然。”【2】指稻和黍。《周礼·天官·笾人》:“籩人掌四籩之實﹐朝事之籩﹐其實■﹑蕡﹑白黑﹑形鹽﹑膴﹑鮑魚﹑鱐。”{郑玄}注:“稻曰白﹐黍曰黑。”【3】比喻是非﹑善恶﹑贤愚﹑清浊等相反的人或事物。《史记·太史公自序》:“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汉书·王莽传中》:“羣縣賦斂﹐遞相賕賂﹐白黑紛然。”{颜师古}注:“白黑﹐謂清濁也。”《後汉书·冯衍传上》:“省羣議之是非﹐詳衆士之白黑。”{李贤}注:“白黑﹐猶賢愚也。”{唐}{杜甫}《两当县吴中侍御江上宅》诗:“不忍殺無辜﹐所以分白黑。”{清}{顾炎武}《菰中随笔》:“{崇禎}十七年﹐而《熹宗實録》未成﹐亦由門户方争﹐白黑難定。”【4】分清;辨别。{宋}{苏舜钦}《感兴》诗之三:“瞽説聖所擇﹐愚謀帝不罪﹐况乎言有文﹐白黑時利害。”{宋}{苏舜钦}《上孔待制书》:“其典吏部也﹐盡刮宿弊﹐專以白黑善惡爲己任。”【5】佛教语。指俗人与僧徒。因俗人衣白﹐僧徒衣黑﹐故称。{晋}{智林}《与周颙书》:“貧道捉麈尾以來﹐四十餘年﹐東西講説﹐謬重一時。其餘義統﹐頗見宗録﹐唯有此途﹐白黑無人得者。”{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一·支遁》:“〔{支遁}〕止{東安寺}﹐講《道行般若》。白黑欽崇﹐朝野悦服。”《八琼室金石补正·唐本愿寺三门碑》:“講唱表正﹐白黑攸歸。”【6】指围棋中的白子与黑子。{唐}{李颀}《弹棋歌》:“{藍田}美玉清如砥﹐白黑相分十二子。”{唐}{韩愈}《送灵师》诗:“圍棋鬭白黑﹐生死隨機權。”{宋}{刘敞}《留邻幾君章弈棋便宿小斋》诗:“錯落盤上棋﹐白黑互跨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