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端)是什么意思
不端←→端正-反义词词典
不端←→端正bùduān-duānzhèng
【词性】:形
不端:不正派。
端正:正派。
【例】 臣伏见吴说陈铸轻儇不端,皆无素行。(宋·张纲:《华阳集》) 谁想安公子虽是个少年后生,却生来的老成端正,一口咬定了几句圣经贤传,断不放松。(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异端←→正统-反义词词典
异端←→正统yìduān-zhèngtǒng
【词性】:形
异端: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
正统:党派、学派等从创建以来一脉相承的嫡派。
【例】 刘延庆在西军中受到普遍的轻视,这使他成为全军中的一个异端分子。(徐兴业:《金瓯缺》) 李如秀知道岳父是个十分正统的老秀才,当历数自己的遭遇时,不敢把在卢腾海那里呆过的事情说出来,也没有把自己准备入捻的打算告诉他。(凌力:《星星草》)
开端←→结尾-反义词词典
开端←→结尾kāiduān-jiéwěi
【词性】:名
开端:(事情)起头;开头。
结尾:结束的阶段。
【例】 他在那些热烈激昂的文字中看到了一个苦难的生活的开端。(巴金:《秋》) 由于开头、结尾在文章中所处“位置”的重要,一般都把它独立出来加以叙述。(刘钖庆:《基础写作学》)
天端-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天端tiān duān
【释义】:
春的异名。谓春为一岁的开端。端,开头、开始。语出《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汉·何休注,“文王周始受命之王,天之所命,故上系天端。”徐彦疏:“天端,即春也。”陈立义疏:“春为天之始,系王于春,故为上系天端。”
端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端午duān wǔ
【释义】:
亦作“端五”,指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是日民间包食角黍,竞渡龙舟。相传是为了凭吊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初学记·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鹜(wù),鸭;角黍,即粽子。
端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端阳duān yáng
【释义】:
即端午节。元·欧阳玄《渔家傲》词:“五月都城犹衣裌,端阳蒲酒新开腊。”
角端-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角端jué duān
【释义】:
弓名,以其为传说中的神兽角端之角制成,故称。《后汉书·鲜卑传》:“又禽兽异于中国者,野马、原羊、角端牛,以角为弓,俗谓之角端弓者。”又为古传说中的神兽名,见该条。
南端-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南端nán duān
【释义】:
南方、南边。汉·王逸《九思·守志》:“绕曲阿兮北次,造我车兮南端。”又指南边正门。
弁端-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弁端biàn duān
【释义】:
卷首。前言。弁,本为古冠名,有加在前面的意思。清·龚自珍有《撰〈羽琌山馆金石墨本记〉成弁端二十字》诗。
角端-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角端jué duān
【释义】:
亦作“角”。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名。《宋书·符瑞志下》:“角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元史·耶律楚材传》:“帝至东印度,驻铁门关,有角兽,形如鹿而马尾,其色绿,……帝以问楚材”,对曰:“此瑞兽也,其名角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兽则麒麟角,騊橐駞。”裴骃集解引郭璞注:“角,音端,似猪,角在鼻上,堪作弓。”又为弓名,见“良弓”条。
端日-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端日duān rì
【释义】:
指正月初一日。端为正月,谓一年开始之月。唐·韩鄂《岁华纪丽·元日》卷一:“八节之端。”胡震亨注:“端为资始,亦云四始。”又云:“端日,谓履端者也。”履端,指正月初一日。
履端-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履端lǚ duān
【释义】:
正月初一日。履,起点。端:开始;谓一年的开始。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天子履端废朝,单于长围高宴。”《幼学琼林·岁时》:“履端是初一元旦。”
履端-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履端lǚ duān
【释义】:
本指一年的第一天,泛指事物的开始。《文心雕龙·镕裁》:“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二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世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馀于终,则撮辞以举要。”
端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端月duān yuè
【释义】:
正月的别称。端,正。因避秦始皇嬴政讳,改正月为端月。端,亦有开始之义,故以一年的首月为“端月”。唐·韩鄂《岁华纪丽·元月》:“位正元阳,气和端月。”
端-古汉语虚词词典
端duān
副词
一、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端正公允。义即“正直地”、“端正地”。①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史记·秦始皇本纪》)——候星气者:善于观察星相的人。畏忌讳谀:畏惧妒忌与谗言。②遵履法度,言不戏谑,从朝至夕,端坐彻日。(《三国志·蜀书·王平传》)——彻日:终日。③贼呼入,公端立责以义。(《昌黎先生集·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责以义:用正义的言辞谴责他们。
二、表示情况正好巧合。义即“正”、“恰”。①妾薄命,端遇竟宁前。(《汉书·孝成许皇后传》)——端遇竟宁前:正赶上竟宁(汉元帝最后一个年号)前这段时间。②客行端似未归云,指点璇杓几易辰。(《范石湖集·次韵林子章阻浅留滞》)——璇(xuán)杓(biāo):北斗七星。几易辰:多多次岁月变换。
三、表示程度之甚。义即“深”。①馀力浮于海,端忧问彼苍。(《杜工部集·遣闷》)——馀力:此指馀年。浮于海:指避世。
四、表示对事情结局的追究。义即“究竟”、“到底”。①容华坐销歇,端为谁苦辛?(《文选·鲍照:行药至城东桥》)——容华:容颜年华。坐:任由。消歇:流失衰减。②馀年端有几?风月且婆娑。(《剑南诗稿·幽事》)——风月:此指岁月,年岁。且:将。婆娑(pósuō):行动迟缓貌,指年老。
五、表示动作是有目的或特意施行的。义即“特意”、“专门”。①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吕氏春秋·疑似》)②山谷云,天下清景,初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冷斋夜话·荆公钟山东坡馀杭诗》)
端的-古汉语虚词词典
端的duān d
副词
一、用于谓语前,表示对情况真实性的确认。义即“果真”、“的确”。①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全唐诗·吕岩:百字碑》)——造化:大自然的创造化育。机:征兆,迹象。都来:总共。②师问僧:“汝会佛法么?”曰:“不会。”师曰:“汝端的不会?”曰:“是。”(《景德传灯录·清耸禅师》)③醉死糟邱终不悔,看来端的是无肠。(《剑南诗稿·糟蟹》)——糟邱:以酒糟堆成的小山。形容纵饮。
二、表示对事情最终结果或情况的询问。义即“到底”、“究竟”。①端的是什么妖精?(《西游记·第七十四回》)
端正-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端正duānzhèng
〈形〉①物体不歪斜;物体各部分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形容人的相貌、五官、字迹、物品等。常作谓语,也可以作定语、状语。
他五官端正,身材适中|他写的字很端正|衣冠端正|相貌端正|字迹端正|姿势端正|一看那端正的字迹就知道是谁的作业|端正的小楷|端正的身姿|端正的五官|端正的长方脸|端正的眉眼|横匾上端端正正地写着“乐育英才”四个大字|端正地站在老师面前|端正地坐在椅子上|字写得端正|坐得都很端正
②正派,正确。形容人的作风、品德、举止、态度、思想等。常作谓语。
他思想端正,作风正派|品行端正|品德端正|他的学习态度不大端正|认识不端正|动机要端正
〈动〉使端正。用于态度、动机等。常作谓语,必须带宾语。
你应该端正学习态度|端正入团动机
端详-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端详duānxiáng
〈动〉仔细地看。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宾语只能是人或一般的具体事物。
老人站在他面前仔细端详着|他正对着那幅未完成的画像端详着|对着相片端详了好久|端详了一阵|端详了一会儿|我仔细地端详着妈妈新买的大衣|老师默默地端详着每一个学生|出神地端详着那件石雕|聚精会神地端详这块雨花石的纹理和色泽|端详着这棵米兰|端详着这位陌生的客人
端庄-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端庄duānzhuāng
〈形〉端正庄重。形容人的举止、神情、衣着、仪表、容貌等。常作谓语、定语、状语等。
他衣着朴素,举止端庄,很有教师风度|仪表端庄|神情端庄|容貌端庄清秀|表情端庄|他的端庄的仪表让人敬畏|端庄的外貌|端庄的笑容|端庄的表情|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给人以端庄的感觉|她端庄地坐在主席台上|端庄地站着|她收敛了笑容立即变得端庄起来
极端-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极端jíduān
〈名〉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的顶点。常作“走”的宾语。
看问题不要走极端|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副〉达到极点的。只能作状语。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这样会使我们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极端痛苦|极端兴奋|极端错误的想法
端端正正-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端端正正duānduōnzhèngzhèng
非常端正——歪歪斜斜、歪歪扭扭(字写得~的)
端庄-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端庄duānzhuāng
(举止、神情)端正庄重——轻佻、轻浮(一看便知她是个~的人)
尖端-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尖端jiānduān
(科学技术等)发展得最高的——基础(~科学)
端倪-古语词今用词典
端倪duānní
头绪、眉目。春秋时,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超脱尘世,志同道合,相结为友。不久,子桑户死了,尚未下葬,孟子反、子琴张对着他的尸体鼓琴歌唱,相和欢乐。孔子得知子桑户之死,派他的学生子贡去吊丧。子贡见状,大为惊异,问道:在朋友尸体面前,无伤痛哀哭,反鼓琴歌唱,这能算礼吗?孟子反、子琴张相视而笑,并说:大礼与天地同节,不拘于形式,存哀乐于胸中。偏执儒生,不能领会其妙,是不知礼之深意!子贡回去问孔子:他们这种做法是否合乎礼仪。孔子回答说:他们是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他们和大自然结为伙伴,遨游于天地之间,不知道死生先后的分别,“反复终始,不知端倪”,(终结和开始反复循环,无法了解它的头绪),不同凡人。(《庄子·大宗师》)后引申为:推测、捉摸。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头绪、眉目。《法制文摘》:“小苗在现场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点线索,而三位师傅很快发现端倪。”《追求》:“在北京青年人挣钱热的潮流中,股票交易不过是刚露端倪,尚未展开。”《妇女生活》:“这也难怪,电视台真有本事,当李瑞英身怀六甲时,仍然让她出镜播音,而且拍摄技巧高得可以,没让观众看出一点儿孕妇的端倪。”
②推测、捉摸。郭沫若《游里加湖》:“十时顷下山,车行甚急,风景尤觉奇幻,不可端倪。”
*《光明日报》:“揭示严峻的社会问题以期引起疗效的注意型作品渐现端睨,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型作品亦引人注意。”[“端倪”误作“端睨”。端、倪皆有“始”义,故“端倪”有“头绪”义。“睨”本义为斜视,字又作“倪”,故“睥睨”可作“俾倪”。“睨”无“始”义,“端倪”则不能作“端睨”。]
弊端 弊病-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弊端 弊病
弊端bìduān 弊病bìbìng25
名词。指由于工作或处理上不当或有漏洞而产生的有害于事情或事业的毛病缺点。
“弊端”含有“(所指的毛病、缺点)开头产生而容易扩展开去”的意味;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把一切公式化、概念化统统归咎于‘工具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有这种弊端存在,不能一概而论”(《上海文学》1979,10);“随着政治的日益腐败,两税法的弊端百出,人民的负担又越来越加重了”(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中国近代的谴责小说,以抉摘社会弊端为其特色”(《文学评论》,1982,5)。
“弊病”强调所指的毛病、缺点是病害,会带来不良后果;意思比“弊端”重。例如:“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大,必须永远废止”(《光明日报》,1978.12.24);“我想,如果专用一个人做骨干,就可以没有这弊病的,但自己没有试验过”(鲁迅:《南腔北调集》)。
打量 端量 端详-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打量 端量 端详
打量dǎliàng 端量duānliáng 端详duānxiáng
动词。表示对人的外貌、衣着注意地看。
“打量”和“端量”都强调对人的外貌、衣着加以估量、评断。“打量”还强调进行这种观察和估量的行动过程,有“用目光扫视”的意味;适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她眼睛闪亮地对我们上下打量了一遍”(碧野:《月亮湖》);“站在旁边侍候的几个宫女和太监都没有一点声音,偷偷地打量着皇上的面部表情”(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端量”强调认真地观察;适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迎出屋来,紧端量我”(杨朔:《海市》);“我留心端量着他。看样子他刚睡醒,厚眼皮有点浮肿”(杨朔:《百花山》)。
“端详”强调细细地看和进行评价,意思比“端量”重;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比“端量”浓厚。例如:“林道凤并不坐下,站在屋子当中东张西望地端详起来”(杨沫:《青春之歌》);“审视这五种颜色吧,端详这个根据‘天圆地方’的古代观念筑起来的四方坛吧”(秦牧:《社稷坛抒情》);“她凝视着邸辉,那么温和,那么深沉、感慨,就象在端详一件曾经那样熟悉、亲近而又久久地被自己疏远了的珍宝”(《收获》,1982,5)。
极 极其 极端-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极 极其 极端
极jí 极其jíqí 极端jíduān
副词。表示程度上最甚,到了最高点。
“极”是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的常用词,无特殊色彩或意味;除作状语外,常可作补语。例如:“‘唉!你怎么知道呢!’他说。‘大王是向来善于猜疑,又极残忍的。……’”(鲁迅:《铸剑》);“正在盛开的承先杜鹃,花黄色,极明亮”(《徐迟散文选集》);“这些变化多端的云,真是轻盈极了”(同上)。
“极其”在语气上比“极”强;带郑重的态度色彩;又适用于书面语而有书面语色彩。在句中只能作状语,不能作补语。例如:“我们的天职是生儿育女,这是件苦事情,也是件极其幸福的事情”(《沫若文集》,第三卷);“画家和他的绘画对象有心灵上的同情和交流,因此,在风格上形成了极其自然的现实主义”(冰心:《杨永青和他的儿童画》);“他们横行河北诸州郡,象沧州城那样,破坏都是极其惨重”(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
“极端”强调到了顶端,没有更甚的了,意思比“极”和“极其”都重些;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和“极其”一样,只能充作状语,不能作补语。例如:“何晏是极端纵欲卑劣的腐朽人”(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对钱财的极端爱好,正表现士族的极端多欲和利己”(同上);“不怕就是你所不高兴的人,在你极端孤寂的时候和他说了几句话,似乎也是镇定精神的良药啦”(《沫若剧作选》)。
事故 事端-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事故 事端
事故shìgù 事端shìduān
名词。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事故”意思较重;多用于生产、工作、活动等上面的意外变故;是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的常用词。例如:“遇有紧急事故,先头部队击鼓报警,全军就进入战争准备状态了”(吴晗:《灯下集》);“要是能在林子里安上各种监测设备,有什么大情隐患或其他可能发生的事故,它就提前报警了”(《收获》,1981,1);“拖拉机发生了失火事故”(《人民日报》,1977.11.23)。
“事端”意思较轻;多用于日常生活中和政治上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有书面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例如:“从此以后,人们传开了,说李鲤姑娘是这种神鸟脱生的,这一传却出了事端”(曲波:《林海雪原》);“观众没想到剧场中竟会发生殴斗事端”。
“事端”常可指纠纷(如说“挑起事端”);用在这个意义上和“事故”没有同义关系。
天端-实用委婉语词典
天端
喻指春天。意为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实用委婉语词典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意为在有限的篇幅中可以放进天地,于小小笔端可以将万物予以表现,可见想像力的神奇。语出三国吴陆机《文赋》。
端-孙子兵法词典
端duān
【释义】:
头;头绪。《势篇》:“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李筌注:“奇正相依而生,如环团圆,不可穷端倪也。”
无端-孙子兵法词典
无端
【释义】:
没有起点,没有尽头。《势篇》:“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何延锡注:“奇正生而转相为变,如循历其环,求首尾之莫穷也。”
台端-敬谦语小词典
台端táiduān
敬称。古代用来称对方。今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清·曾国潘《复胡润之书》:“闻台端铲除强暴不遗余力,鄙怀欲取为伐柯之则。” |谨聘台端为本社戏剧指导。
罢休 开端-反义词应用词典
罢休 开端
罢休 bàxiū 开端 kāiduān
【罢休】动词。停止做某件事情(多用于否定句)。
〔例句〕
1.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他,终于达到了目的。
2.不拔掉这个钉子,我誓不罢休!
3.“不找到新油田,决不罢休!”王进喜斩钉截铁地说。
【开端】名词。(事情)起头,开头。
〔例句〕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军训的前三天,同学们都非常认真,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端正 不端-反义词应用词典
端正 不端
端正 duānzhèng 不端 bùduān
【端正】形容词。物体不歪斜,各部分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正派,正确。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常用于“举止”“品行”“态度”等抽象事物。有动词用法:使端正。可重叠为ABAB式。
〔例句〕
1.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
2.她五官端正,个子适中,颇有风度。
3.他写字的姿势很端正,字也写得好。
【不端】形容词。不正派。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常用于“举止”“品行”“态度”等抽象事物。
〔例句〕
1.由于他品行不端,被学校开除了。
2.在公交车上,常有些举止不端分子被群众扭送到公安局。
基础 顶端 尖端-反义词应用词典
基础 顶端 尖端
基础 jīchǔ 顶端 dǐngduān
尖端 jiānduān
【基础】名词。建筑物的根脚,比喻事物发展的根基或起点。
〔例句〕
1.我们要在自己的基础上,用我们自己的方法,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2.四个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
3.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是应用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的理论来解决生产斗争中出现的问题的。
【顶端】名词。最高最上的部分,比喻事物发展的最高点。
〔例句〕
1.顶端分生组织中可以有多个或只有一个原始细胞,它有持续分裂的能力。
2.所谓“顶芽”,是指位于植物的主轴或侧枝顶端的芽。
3.杂技演员在竹竿顶端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让人惊叹不已。
【尖端】名词。尖锐的末梢,顶点,也指发展得最高的(科学技术)等。
〔例句〕
1.最近,美国微软公司推出他们的尖端产品——视窗95,在计算机界掀起不小的波澜。
2.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有向尖端科学冲击的勇气。
结局 开端-反义词应用词典
结局 开端
结局 jiéjú 开端 kāiduān
【结局】名词。最后的结果;最终的局面。
〔例句〕
1.创始时候既已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这就是我们的并未产生的《新生》的结局。
2.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结局令人辛酸。
3.没有坚实的爱情基础的婚姻,结局往往是悲惨的。
【开端】名词。(事情)起头;开头。
〔例句〕
1.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还必须继续努力。
2.文字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端。
3.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应用例句〕
故事的开端渲染了一种萧条、冷落、阴暗、压抑、死寂的气氛,这就预示了它悲剧的结局。
歪歪扭扭 端端正正-反义词应用词典
歪歪扭扭 端端正正
歪歪扭扭 wāiwāiniǔniǔ
端端正正 duānduānzhèngzhèng
【歪歪扭扭】形容歪斜不正的样子。
〔例句〕
1.她急忙要过纸和笔,手颤抖着,歪歪扭扭地写下六个大字:“生命之树常青!”
2.在她身后,留下了歪歪扭扭的两行小脚印。
【端端正正】“端正”的重叠形式。形容物体不歪斜;也可以形容物体各部分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
〔例句〕
1.他个子适中,端端正正的鼻子,不浓不淡的眉毛,颇有风度。
2.代表们端端正正地坐在主席台上。
〔应用例句〕
这一边是一幅端端正正的隶书,点划匀称,行气呼应;另一边是一张楷书,用笔稚拙,甚至个别地方还给人以歪歪扭扭的感觉。
打量 端详-近义词应用词典
打量 端详
打量 dǎliang 端详 duānxiang
【打量】观察(人的衣着、外貌)。如:
1.这小姑娘让我坐在炉前的小凳子上,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
【端详】详细地看。如:
2.她脱下披在肩膀上的衣服,站在镜子前面,为的是趁这荣耀的打扮还在身上,再端详一下自己。
辨析:“打量”多指观察对方的衣冠外貌,如上下打量一番,仔细打量,不停地打量等。“端详”着重于详细看,如端详了半天,我没认出他是谁。它比“打量”看得更细致。它们所带补语也不同,如“端详半天”“打量一下”等。“打量”运用范围比“端详”广,它可用于人,如例1;又可用于物,如打量长筒皮鞋。它多用于口头语体,“端详”多用于书面语体。
端倪 朕兆-近义词应用词典
端倪 朕兆
端倪 duānní 朕兆 zhènzhào
【端倪】头绪,事情的眉目。如:
1.敌之一方很不确实,但也有朕兆可寻,有端倪可察,有前后现象可供思索。
【朕兆】预兆。如:
2.这区别并不烦难,只要观人,省己,凡言动中,思想中,含有借此据为己有的朕兆者是寇盗,含有借此占些目前的小便宜的朕兆者是奴才,无论在前面打着的是怎样鲜明好看的旗子。
辨析:“端倪”指事物显露苗头,而又有迹象可寻,如略有端倪。“朕兆”对象多指需要观察,仔细分析思考才能发现的苗头,如发现好朕兆。“朕兆”有好、坏,“端倪”没有。它们都是文言词。
极端 极其-近义词应用词典
极端 极其
极端 jíduān 极其 jíqí
【极端】①达到极点的。②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的极点。如:
1.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2.他俩闹翻了,各走极端。
【极其】极端;非常。如:
3.在这些地带的山脉和群岛上蕴藏着多种矿藏,浅海、平原、盆地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石油和天然气。
辨析:“极端”是形容词。“极其”是副词。它们作状语时,可通用,如极端(极其)重要。“极端”可作定语,如极端的态度;又作补语,如各走极端,各趋极端等。“极其”无此用法。“极端”可作谓语,如他的意见非常极端。
开端 开头-近义词应用词典
开端 开头
开端 kāiduān 开头 kāi∥tóu
【开端】开头;(事情)起头。如:
1.意识到分量重,就是克服困难的开端吧!
【开头】事情、行动、现象等最初发生。如:
2.不过铜器作打成一件器物就完事,在景泰蓝的作场里,这只是个开头,还有好多繁复的工作在后头呢。
辨析:“开端”常说工作的开端,科学研究的开端。“开头”指事情等的最先发生,对象广,除指事情外,还指现象、行动等,如学习刚开头。
端-古文观止词典
端duān
【词性】:名词
一、头,开端,根源(5)。《报任安书》:爱施者,仁之端也。——爱护人,帮助人,是仁爱的开端。《驳复仇议》:原始而求其端。——推究它的发生,追究它的根源。《晁错论》: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天下太平,无缘无故去开一个大危险的头。
二、方面(1)。《五代史宦者传论》:宦者之害,非一端也。——太监的祸害,不止一个方面。
端-古文观止词典
端duān
【词性】:动词
摆正(1)。《卜居》:詹尹乃端策拂龟。——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去龟上的灰尘。
万端-古文观止词典
万端wàn duān
头绪极多而纷繁(1)。《苏秦以连横说秦》:万端俱起,不可胜理。——各种情况都发生了,却不能加以治理。
异端-古文观止词典
异端yì duān
一、儒家以正统自居,称其他的学说、学派为异端(1)。《进学解》:抵排异端。——抵制排斥异端学说。
二、不正统的(1)。《潮州韩文公庙碑》: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自从东汉以来,道德沦亡,文风败坏,邪门歪道一齐出现。
不端不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端不正
【释义】:
①端端正正,不偏不斜。引申为正巧,恰好。《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吃了早饭,又入城寻问,不端不正,走到新桥上过。《水浒全传》二四:这妇人正手里拿叉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正,却好打在那人头巾上。②不正派;不正当。《醒世姻缘传》七三:既与他合伙,必定就是些狐群狗党的东西,不端不正。《十二楼·归正楼》:但凡走过邪路的人,归到正经路上,更比自幼学好的不同,叫做“大悟之后,永不再迷”,那里还肯做那不端不正的事?
⊙不当不正
《金瓶梅词话》十五:打扮的粉妆玉琢,望下不当不正道了万福。《醒世姻缘传》三八:狄周悄悄地走将进去,不当不正与他撞了个满怀。
⊙不当不对
《五代史平话·周》上:放取弹子,打这禽雀。却不曾弹得雀儿,不当不对把那邻家顾瑞的孩儿顾驴儿太阳穴打了一弹。
端人取友必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端人取友必端
【释义】:
端人:正人。意谓正人君子交友所选择的必是正人君子。《梅兰佳话》二:老弟所说归重立身,诚为不刊之论,此即孟夫子所云:端人取友必端之意。我辈当见诸躬行,不徒托之空言也。
端他之碗,伏他的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端他之碗,伏他的管
【释义】:
吃人家的饭,就得受人家约束。比喻经济受人控制,行动就得受人支配。多指仆人得受主人差遣、管束。《忠烈全传》二:今日是甚么日子,教人背了死人家去,主人差遣,不敢不依。正是端他之碗,伏他的管。
⊙端我的碗,就要伏我的管
《争春园》二八:莫说你是正卿的女儿,就是王侯的郡主,进了我的门,就要随我的呢。俗语说的好,端我的碗,就要伏我的管。
鬼计多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鬼计多端
【释义】:
形容人奸诈狡猾,坏主意很多。《三侠五义》四〇:见他……暗含着恶态,叠暴着环睛,明露着鬼计多端。
⊙鬼计最多
《海公大红袍全传》二:自古道:鬼计最多。故此轻飘飘的,想哄我们是真呢。
取友必须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取友必须端
【释义】:
交友一定要交品行端正的人。《喻世明言》二一:正是:取友必须端,休将戏谑看。家严儿学好,子孝父心宽。取鱼不在浅处
在水浅的地方捉不到鱼。比喻要取得有价值的东西必须要敢于冒险和舍得花力气。《飞跎全传》四:再者,取友必须端,要线儿放得长,鱼儿才钓得大。
天怜善者不怜恶,鬼怕端人不怕邪-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天怜善者不怜恶,鬼怕端人不怕邪
【释义】:
怜:爱。端:正。天爱善人不爱恶人,鬼怕正人不怕邪人。《闽都别记》三八〇:众至夜侦至四更,果无有。再侦四五夜,皆不动。众遂共信鬼怕正人,遂服紫云之胆量矣。正是天怜善者不怜恶,鬼怕端人不怕邪。
文人笔端,辩士舌端,比武士兵端更加利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文人笔端,辩士舌端,比武士兵端更加利害
【释义】:
意谓与武士的兵器相比,文人的笔、辩士的舌更可怕。《八洞天》三:从前黎表兄央你代作之文,都是些赌口快的机锋,损阴德的翰墨。常言道:“陷水可脱,陷文不活。文人笔端,辩士舌端,比武士兵端更加利害。”即君青年丧目,安知非文字造孽所致!
无端获福,祸必随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无端获福,祸必随之
【释义】:
意谓平白无故得到了福分,但灾祸也就会随之而来。劝人少贪不义之财。《终须梦》一三:爹爹不该收他的银,收他这银子,是迷之祸也。古云:无端获福,祸必随之。他明明是贪图孩儿,爹爹何以堕其术中?
一碗水往平处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碗水往平处端
【释义】:
比喻办事要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儿女英雄传》二六: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儿。
⊙一块石头往平处端
《小五义》一一九:你和三哥,你们不是在先,他的错处在后。我这个人,一块石头往平处端,没亲没厚。
⊙一块石头往平处放
《小五义》九〇:王老者,你们两亲家,我可谁也不认识。我可是一块石头往平处放。
云端看厮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云端看厮杀
【释义】:
犹言坐山观虎斗。比喻置身事外,旁观双方争斗。《醒世恒言》三五:云端看厮杀,毕竟孰输赢?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云端里看厮杀
《儿女英雄传》二二:天下事最妙的是云端里看厮杀,你我且置身局外,袖手旁观,看后来这位安水心先生怎的下手。
云端里老鼠——天生的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云端里老鼠——天生的耗
【释义】:
歇后语。耗:耗子,即老鼠,谐“好”。意谓天生的喜好。《金瓶梅词话》二〇:贼小肉儿,不知怎的,听见干恁个勾当儿,云端里老鼠——天生的耗。
端-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端duuān
副词
在句中作状语
一、表示后一情况与前一情况巧合。可译为“恰巧”。
《汉书·外戚传·孝成许皇后》:妾薄命,端遇竟宁前。(《汉书》册十二页三九七七)
——妾命运不好,恰巧遇到竟宁前〔减损车马旧例的时候〕。(薄命:谓命运不好,旧时常用以形容女子的痛苦遭遇。竟宁:元帝年号。)
二、表示对事情真相的追究。可译为“究竟”。
鲍照《行药至城东桥》:容华坐消歇,端为谁苦辛?(《文选》中册页三一八下)
——坐等青春消逝,究竟为谁辛苦?(容华:美丽的容貌。这里指“青春”。消歇:消逝,灭绝。)
三、表示对动作行为的肯定或强调。可译为“一定”。
韩愈《题张十八所居》:端来问奇字,为我讲声形。(《昌黎先生集》册三卷七页四下)
——一定来问〔你〕奇异的字,请给我讲一讲字声字形。
端-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端duān
附类
一、名词。作“头绪”解。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三国志》册二页四三一)
——〔袁绍做事〕头绪多却很少能抓住要领,喜好谋划却不能决断,想要与〔他〕共同援救天下的大难,建立霸王的事业,难啊!
二、形容词。作“正派”解。
《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孟子注疏》册三卷八下页一下)
——尹公之他是个正派人,他交的朋友一定也很正派。
持两端-汉语惯用语辞典
持两端chí liǎng duān
犹豫不决或怀有二心。汉陆贾《新语·怀虑》:“持两端者,不可以定威。”
连锅端-汉语惯用语辞典
连锅端lián guō duān
比喻全部除掉,彻底解决。王愿坚《党费》“瞅准了机会,一下子给敌人个连锅端,歼灭个把小队的保安团,真干得痛快。”
一锅端-汉语惯用语辞典
一锅端yī guō duān
比喻彻底除掉。李晓明等《平原枪声》“不要说一个毛孩子,就是三两排人我也可以给他一锅端了!”也说“连锅端”。王愿坚《党费》“瞅准了机会,一下子给敌人个‘连锅端’,歼灭个把小队的保安团,真干得痛快。”
端-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
端duān
名量词。〈古〉古代布帛的长度单位。“丈”的一倍为“端”,也有的说“六七丈”为“一端”:中国一端之缦(màn,没有文采的帛)。(《盐铁论·力耕》)
“端”作为长度量词现已不采用。
端的-佛源语词词典
端的
真的,确实,认真地。引申为到底、究竟。《祖堂集·卷八·曹山和尚》:“问:眉与目还识也无?’师云:‘不相识。’进云:‘为什么不相识?’师云:‘为同在一处。’僧云:‘与么则不分也?’师云:‘眉且不是目,如何是目?’师云:‘端的去。’‘如何是眉?’师云:‘曹山却疑。’僧曰:‘和尚为什么却疑?’师云:‘我若不疑,则端的去。”’现代汉语多承引中义使用,作“端底”。《红楼梦》第十六回:“贾母又唤进赖大来细问端底。”
如盲摸象,各说异端-佛源语词词典
如盲摸象,各说异端
盲人摸象,全凭手的部分感觉,得不到整体印象,各以自己摸到的部分为是,因而说出的结论各自不同。《五灯会元·卷十一·叶县归省禅师》:“有时句到意不到,妄缘前尘,分别影事。有时意到句不到,如盲摸象,各说异端。”参见“盲人摸象”条。
众盲摸象——各说异端-佛源语词词典
众盲摸象——各说异端
歇后语。许多盲人摸大象,看不见摸不着整体,只能各说自己摸到的部分,因而各个不同。《五灯会元·卷八·清溪洪进禅师》:“僧问:‘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师曰:‘汝但举似诸方。’”参见“盲人摸象”条。
端-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端duān
①端正,不偏斜。《墨子·非儒下》:“席不~弗坐。”魏学洢《核舟记》:“其人视~容寂。”②事物的一头。《信陵君窃符救赵》:“实持两~以观望。”魏学洢《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③开端,开始。《孟子·公孙丑上》:“辞让之心,礼之~也。”④头绪,方面。如“变化多端”。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庄老以肆其~。”林嗣环《口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⑤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论语·先进》:“~章甫,愿为小相焉。”(端:用如动词,穿上礼服。)⑥果真,究竟。《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薄命,~遇竟宁前。”(竟宁:汉元帝年号。)鲍照《行药至城东桥》:“容华坐销歇,~为谁苦辛?”
【端绪】头绪。《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既开~,愿卒成之。”
【端直】正直。《楚辞·九章·涉江》:“苟余心之~兮,虽僻远其何伤?”
一锅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锅端yī guō duān
【释义】:
①比喻不加区分,同等对待、处置。萧育轩《山水依依》:“对知识分子的看法和作用还是没有在党内统一,因此到了文化大革命,一锅端,全部把他们打成‘臭老九’”。②比喻全部取缔或消灭。《光明日报》:“像北京那几千年皇权影响较深的地方,什么承包啦,租赁啦…只要触犯了‘权’之利益,‘权’马上可以给你一锅端。”李晓明等《平原枪声》:“不要说一个毛孩子,就是三两排人我也可以给他一锅端了!”③比喻尽其所有。柯蓝《浏河十八湾》:“各式各样的意见,大的小的,对的和不对的,一锅端地往外倒。”
一碗水端平-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碗水端平yī wǎn shuǐ duān píng
【释义】:
比喻处事公平。辛显令《喜盈门》:“你这当家的可得一碗水端平呀!”
一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端yī duān
【释义】:
①指物件的一头。冰心《寄小读者》:“我得了一支五彩漆管的铅笔,一端有个橡皮帽子。”②指事情的一点或一个方面。鲁迅《端午节》:“他是自从出世以来,只有人向他来要债,他从没有向人去讨过债,所以这一端是‘非其所长’。”
万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万端wàn duān
【释义】:
形容方法、头绪、形态等极多而纷繁。茅盾《过年》:“老赵当时在旁听得,不免感触万端。”
不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端bù duān
【释义】:
不正;不正派。鲁迅《吃白相饭》:“或者诬人不端,或者赖人欠钱。”
两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两端liǎng duān
【释义】:
物体的两个顶端;两头。如:扁担的两端各挂着一个水桶。
事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事端shì duān
【释义】:
纠纷;乱子。鲁迅《致沈雁冰》:“因为先前为了这一类职衔,吃苦不少,而且甚至于由此发生事端,所以现在要回避了。”
直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直端zhí duān
【释义】:
直接;径直。柳青《铜墙铁壁》:“这老汉一进大门,就直端往区公署办公窑里撞。”
争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争端zhēng duān
【释义】:
引起双方争执的事由。巴金《化雪的日子》:“我想抓住这一点,我就可以解决他们的争端了。”
用户终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用户终端yòng hù zhōng duān
【释义】:
用户与计算机系统联系的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器、显示器等。
作恶多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作恶多端zuò è duō duān
【释义】:
做坏事极多。聂绀弩《论〈封神榜〉》:“作恶多端,残害人民的是‘气数已尽’的旧势力。”
借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借端jiè duān
【释义】:
假托事由,借口某件事。如:借端滋事。
先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先端xiān duān
【释义】:
指植物的叶、花、果实等器官的顶部。
诡计多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诡计多端guǐ jì duō duān
【释义】:
诡诈的计谋或坏主意非常多。周而复《上海的早晨》:“金懋廉感到唐仲笙诡计多端。”
变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变端biàn duān
【释义】:
事变,事端。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川省护理总督王人文见民情激愤,知道压迫必致引起变端,特为奏请暂缓接收铁路。”
发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发端fā duān
【释义】:
开始;起头。蔡元培《美术的起原》:“要之音乐的发端,不外乎感情的表出。”
发端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发端词fā duān cí
【释义】:
发语词。
报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报端bào duān
【释义】:
指报纸的版面上。如:寻人启事已见于报端。
开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开端kāi duān
【释义】:
①开始;开头。如:开端惊人而后劲不足。②事情、作品等开头的阶段或部分。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这个行动,立刻使得人们很振作了,大家全都期待着一个新的开端。”
异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异端yì duān
【释义】:
旧时儒家称其他学说、学派为异端。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更因思想通脱之后…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后凡自居正统的人或组织对异己的观点、学说或教义也称之为异端。《人民文学》1977年第5期:“凡有作品,未经他们(‘四人帮’)点头,一律视为异端。”
异端邪说-现代汉语大词典
异端邪说yì duān xié shuō
【释义】:
指不正当或非正统的学说、言论。语出宋赵与时《宾退录》:“异端邪说日交驰,圣哲攻之心费辞。”欧阳予倩《桃花扇》:“谁要是不跟随着他,不附和着他,他就说你是毁圣叛君,说你是异端邪说。”
弊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弊端bì duān
【释义】:
①弊病产生的原因。如:消除弊端。②弊病。如:种种弊端,不胜枚举。
大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端dà duān
【释义】:
①主要的端绪。毛泽东《论持久战》:“依目前条件来看,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②事情的主要方面。如:举其大端。③大抵,大约。《中国歌谣资料》:“河那边一只凤,我怎么叫他不应?大端是我亲人少缘分。”
尖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尖端jiān duān
【释义】:
尖锐东西的末梢、顶点。引申为高级的、特出的。也指高级的、特出的事物。秦牧《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文学是语言艺术,诗尤其是语言艺术的尖端,诗而无语言艺术的魅力,岂不糟糕!”蒋子龙《机电局长的一天》:“攻不下尖端,拿不出国家急需的产品,这不跟在战争中打了败仗一样吗?”
吕端大事不糊涂-现代汉语大词典
吕端大事不糊涂lǚ duān dà shì bù hú tu
【释义】:
《宋史·吕端传》:“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后人有联语曰:“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后用以形容人在重大问题上能明辨是非、坚持原则。
多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多端duō duān
【释义】:
多头绪,多方面。如:诡计多端。
连锅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连锅端lián guō duān
【释义】:
比喻全部除掉,彻底解决。王愿坚《党费》:“瞅准了机会,一下子给敌人个连锅端,歼灭个把小队的保安团,真干得痛快。”
连窝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连窝端lián wō duān
【释义】:
犹连锅端。刘亚舟《男婚女嫁》:“程济仁也很清楚,他拿出五千元,这已是把他的大宗现金连窝端了。”
造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造端zào duān
【释义】:
开始;开端。鲁迅《人之历史》:“今乃敷张其义,先述此论造端,止于近世,而以黑氏所张皇者终。”
遇事生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遇事生端yù shì shēng duān
【释义】:
见“遇事生风”。
尽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尽端jìn duān
【释义】:
末端;终点。瞿秋白《饿乡纪程》:“在荒原万万里的尽端,炎炎南国的风云飙起,震雷闪电,山崩海立,全宇宙动摇。”
好端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好端端hǎo duān duān
【释义】:
①形容正常、完好。柳青《创业史》:“好端端的一个英雄,五官端正,身板强大,脸颊上却有那么惹眼的缺陷。”②无端的,没来由的。如:好端端的说要跟我分手,真叫人摸不着头脑!
终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终端zhōng duān
【释义】:
①终点。沈河淙《陈希同案的来龙去脉》:“一个是起点,一个是终端,一种共同的追求把他们连在一起,那就是腐败。”②电子计算机等系统中用来发指令或接收信息的装置。
终端设备-现代汉语大词典
终端设备zhōng duān shè bèi
【释义】:
网络计算机工作站上的用户设备。一般由输入输出设备及小型计算机组成。
绝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绝端jué duān
【释义】:
极端。郭沫若《世界大战的归趋》:“这是一次绝端的冒险,是以国家民族的生存作为孤注一掷的暴举。”
无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无端wú duān
【释义】:
无由产生;没有来由。茅盾《子夜》:“(李玉亭)被人家无端疑忌,他想来又是害怕,又是不平。”
极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极端jí duān
【释义】:
①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的顶点。杨沫《青春之歌》:“在她的心灵深处,未来和过去是两个相反的互不相容的极端,但却同时在她心里存在着、混淆着。”②非常;达到顶点的。郭小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极端缺乏器材的情况下,把鞍钢的主要设备修复。”
战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战端zhàn duān
【释义】:
犹战衅。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要是战端一开,你的厂里的工作一定得加紧。”
智能终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智能终端zhì néng zhōng duān
【释义】:
包括微处理机在内的终端设备。数据在进入主机前能进行一定的预处理。
故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端gù duān
【释义】:
事故;事端。克非《春潮急》:“有人却很害怕,在暗中阻挠,反对,制造故端,眼下才显得风风雨雨。”
祸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祸端huò duān
【释义】:
灾祸的开端。如:祸端一发,不可收拾。
眉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眉端méi duān
【释义】:
①眉头;眉尖。冰心《斯人独憔悴》:“凭窗立着一个少年…眉目很清秀,只是神色非常的沉寂,似乎有重大的忧虑压在眉端。”②指书页的上方。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浅草》季刊改为篇叶较少的《沉钟》周刊了,但锐气并不稍衰,第一期的眉端就引着吉辛的坚决的句子。”
生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生端shēng duān
【释义】:
引起事端。如:借故生端。
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duān
【释义】:
①正,不偏斜;直,不弯曲。如:品行不端。②顶部;锋尖;末梢。如:笔端。③开始。如:开端。④头绪。如:端绪。⑤先兆;迹象。如:初露端倪。⑥方面;种类。郭沫若《文化界时局进言》:“更就有碍于民主实现者而言,则有荦荦六大端,应请加以考虑。”⑦审视;细看。如:端详。⑧双手平举捧物。如:一碗水端平。引申为把隐藏着的东西公开。如:大家把问题都端出来。⑨的确;实在。如:端的。⑩姓。
端木-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木duān mù
【释义】:
复姓。
端五-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五duān wǔ
【释义】:
即端午。
端午-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午duān wǔ
【释义】:
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也以纪念相传于此日自沉泪罗江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
端方-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方duān fāng
【释义】:
方正;正直。如:品行端方。
端正-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正duān zhèng
【释义】:
①正;直;不偏斜。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陶先生仍旧踧踖的含糊的答应了一声,帽子放在膝上,很端正的坐在屋角的一张圈椅里。”②正派;正直。如:品行端正。③使端正。如:端正态度。
端节-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节duān jié
【释义】:
即端午。鲁迅《致曹靖华》:“端节信收到。”
端石-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石duān shí
【释义】:
端溪石。广东省高要县东南端溪所产,色青紫,质细,易发墨,为上等砚材。
端由-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由duān yóu
【释义】:
原因。如:我把产生矛盾的端由说了出来。
端电压-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电压duān diàn yā
【释义】:
即路端电压。
端庄-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庄duān zhuāng
【释义】:
端正庄重。如:她端庄稳重,很得人们的敬爱。
端阳-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阳duān yáng
【释义】:
即端午。
端严-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严duān yán
【释义】:
端庄;庄严。朱自清《民众文学的讨论》:“他也不愿意在文学里看见他教师底端严的面孔。”
端丽-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丽duān lì
【释义】:
端正秀丽。如:容貌端丽;字迹端丽。
端秀-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秀duān xiù
【释义】:
端庄秀丽。如:脸庞端秀;字体端秀。
端直-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直duān zhí
【释义】:
不歪斜;不弯曲。郭沫若《银杏》:“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
端的-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的duān dì
【释义】:
多见于早期白话。①真的;确实。如: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②到底;究竟。如:他端的是何人?③始末;底细。如:夫人到京便知端的。
端详-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详㈠ duān xiáng
【释义】:
①端庄安详。如:举止端详。②③始末;底细。如:细听端详。㈡duānxiang③细看;打量。如:我对他端详了好一会儿。
端相-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相duān xiiang
【释义】:
细看。如:姑娘让大家端相得脸都红了。
端砚-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砚duān yàn
【释义】:
端石制成的砚台。为砚中上品。
端重-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重duān zhòng
【释义】:
端庄稳重。如:举止端重。
端架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架子duān jià zi
【释义】:
方言。拿架子。
端倪-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倪duān ní
【释义】:
①头绪;迹象;边际。如:初露端倪。②窥测;捉摸。如:事情千变万化,不可端倪。
端绪-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绪duān xù
【释义】:
头绪。如:毫无端绪。
端量-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量duān liang
【释义】:
端详;打量。杨朔《百花山》:“我留心端量着他。”
端然-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然duān rán
【释义】:
端正的样子。如:端然不动。
端溪-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溪duān xī
【释义】:
溪名。在广东省高要县东南。产砚石。制成者称端溪砚或端砚,为砚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称砚台。
端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端duān duān
【释义】:
刚刚;恰恰。柳青《创业史》:“他在土围墙的壑口,端端碰上在墙外听声的姚士杰。”
端整-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整duān zhěng
【释义】:
犹端正。叶圣陶《外国旗》:“抬眼看金大爷的脸,又端整,又丰满,真是个有福气的相貌。”
端凝-现代汉语大词典
端凝duān níng
【释义】:
端庄,凝重。如:风度端凝;神态端凝。
疑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疑端yí duān
【释义】:
疑点;怀疑的念头。如:有诸多疑端需解。
要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要端yào duān
【释义】:
重要的事项;要点。鲁迅《致方善境》:“举其要端,则有权者先于邮局中没收(不明禁),一面又恐吓出版者。”
顶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顶端dǐng duān
【释义】:
①最高最上的部分。《文汇报》1983.1.15:“隧道的顶端,一盏盏明亮的灯光,把我们的视线引向幽邃的远处。”②指天头。书页从版心的上端第一行文字顶头至书顶切口之间。孙犁《耕堂读书记(一)》:“讲一篇课文…详详细细把注解写在黑板上,叫我抄录在讲义的顶端。”③末尾。《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3期:“(嘎仙洞鲜卑石室)遗址座落在大兴安岭北段顶端东麓。”
笔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笔端bǐ duān
【释义】:
①笔头。钢笔、毛笔等用以写字、作画的部分。巴金《文学生活五十年》:“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也指作品的意境。如:鲁迅的笔端充满幽默和辛辣的讽刺。②方言。犹笔直。李劼人《天魔舞》:“猫儿跳上白兰花树的草架上,笔端伸起一条尾巴,胜利的把都都瞪着。”
篇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篇端piān duān
【释义】:
犹篇首。
衅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衅端xìn duān
【释义】:
争端。如:挑起衅端。
肇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肇端zhào duān
【释义】:
发端;开端。闻一多《龙凤》:“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起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起端qǐ duān
【释义】:
发起,开端。鄢国培《漩流》:“他对罗天成也不顺眼了。再说:这件事情的起端是罗天成。”也指发起事端。莫应丰《将军吟》:“一号头头范子愚在几经风霜以后,常常私下里对邹燕说:‘早知造反这样复杂,开头真不该起端。’”
酒端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酒端子jiǔ duān zi
【释义】:
从坛子里打酒出来的用具,圆筒上常有长柄。吕剧《李二嫂改嫁》:“天不怕挎篮欲下。李七回身偷酒。天不怕发觉,夺下酒端子。”
路端电压-现代汉语大词典
路端电压lù duān diàn yā
【释义】:
也叫端电压。电路接通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其值等于电源电动势与内电阻电压降之差。当电路断开,电流为零时,其值等于电动势。
鬼计多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鬼计多端guǐ jì duō duān
【释义】:
狡诈的计策很多,坏主意多。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但是这人却是鬼计多端,有不少的成群结党的党徒,这些党徒破坏了当时的奴主关系。”
首鼠两端-现代汉语大词典
首鼠两端shǒu shǔ liǎng duān
【释义】:
犹豫不决;动摇不定。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首鼠两端,似不是大论文家的态度。”
一碗水端平-汉语大词典
一碗水端平
【1】比喻处事公平。《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我‘一碗水往平處端’﹐論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兒。”{辛显令}《喜盈门》七:“你这当家的可得一碗水端平呀!我倒没有什么﹐人家{水莲}刚过门﹐知道以后会怎么想?”
一端-汉语大词典
一端
【1】指物件的一头。《淮南子·说林训》:“鈞之縞也﹐一端以爲冠﹐一端以爲爲。”{鲁迅}《朝花夕拾·无常》:“门口是一块活板﹐人一进门﹐踏着木板的这一端﹐塑在那一端的他便扑过来﹐铁索正套在你脖子上。”{冰心}《寄小读者》十一:“我得了一支五彩漆管的铅笔﹐一端有个橡皮帽子。”【2】指事情的一点或一个方面。《礼记·祭义》:“夫言豈一端而已﹐夫各有所當也。”{郑玄}注:“豈一端﹐言不可以一也。”{汉}{王充}《论衡·实知》:“夫術數直見一端﹐不能盡其實。”{三国} {魏}{嵇康}《声无哀乐论》:“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過半矣。”{清}{方苞}《读邶鄘至曹桧十一国风》:“或同始而異終﹐或將傾而復植﹐豈可以一端盡哉?”{鲁迅}《呐喊·端午节》:“他自己说﹐他是自从出世以来﹐只有人向他来要债﹐他从没有向人去讨过债﹐所以这一端是‘非其所长’。”【3】表布帛数量。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合为一匹,一端为半匹,其长度相当于二丈。{汉}{桓宽}《盐铁论·力耕》:“夫中國一端之縵﹐得{匈奴}累金之物。”《古诗十九首》之十八:“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幣錦二兩”{晋}{杜预}注:“二丈爲一端﹐二端爲一兩﹐所謂匹也。”{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張友正}〕與染工爲鄰﹐或問其故。答曰:‘吾欲假其縑素學書耳。’于是與約﹐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酬二百金。如是日書數端。”【4】方言。表示一舀的数量。{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七:“{盛佳秀}舀了一端饲。”
二端-汉语大词典
二端
【1】两种主意。《战国策·东周》:“{西周}之欲入寳﹐持二端。”{鲍彪}注:“言東兵急則入﹐不急則已。”【2】气与魄。《礼记·祭义》:“二端既立﹐報以二禮。”{孔颖达}疏:“二端既立者﹐謂氣也魄也﹐既見﹐乃更立尊名云鬼神也。”【3】事物的两个方面。{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二端》:“《春秋》至意有二端﹐不本二端之所從起﹐亦未可與論災異也。”【4】两个或两种人物。{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未深思於五難﹐先自擅於二端。”{倪璠}注:“二端﹐帝常自比{諸葛}{桓温}﹐唯{張纘}許焉。是二端。又曰:‘我韜於文士﹐愧於武人。’亦是二端。”
七端八正-汉语大词典
七端八正
【1】形容十分妥帖。《何典》第三回:“{形容鬼}在家中﹐也主值得七端八正。”
三端-汉语大词典
三端
【1】指文士之笔锋,武士之剑锋,辩士之舌锋。{南朝} {梁简文帝}《舌赋》:“夫三端所貴﹐三寸著名。”{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挫三端於情鋒﹐朝九流於學海。”{唐}{杨收}《笔》诗:“一朝操政柄﹐定使冠三端。”《韩诗外传》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筆端﹐避武士之鋒端﹐避辯士之舌端。”【2】犹三始。指正月初一。《隋书·音乐志中》:“食至御前﹐奏《食舉樂》辭:‘三端正啓﹐萬方觀禮﹐具物充庭﹐二儀合體。’”
上端-汉语大词典
上端
【1】上部;顶端。《宋史·礼志一》:“若升俎﹐則肩﹑臂﹑臑在上端﹐膊﹑胳在下端﹐脊﹑脇在中央。”{丰子恺}《学画回忆》:“我七八岁时入私塾﹐先读《三字经》﹐后来又读《千家诗》。《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幅木板画。”
下端-汉语大词典
下端
【1】指东西的下面一头。{汉}{蔡邕}《书势》:“或輕筆内投﹐微本濃末﹐若絶若連;似水露緣絲﹐凝垂下端。”
五端-汉语大词典
五端
【1】指五帝各所尚的服色。{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曰三統五端﹐化四方之本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故同時稱帝者五﹐稱王者三﹐所以昭五端﹐通三統也。”
不一端-汉语大词典
不一端
【1】不止一个方面。{梁启超}《近世文明初祖倍根笛卡儿之学说》绪论:“近世史與上世﹑中世特異者不一端﹐而學術之革新﹐其最著也。”
不端-汉语大词典
不端
【1】不正;不正派。《後汉书·陈敬王刘羡传》:“{酺}等奏{愔}職在匡正﹐而所爲不端。”{宋}{张纲}《驳陈铸吴说差遣指挥状》:“臣伏見{吴説}{陳鑄}輕儇不端﹐皆無素行。”{鲁迅}《准风月谈·吃白相饭》:“或者诬人不端﹐或者赖人欠钱。”【2】指不正直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則有{晉}﹑{鄭}﹐咸黜不端﹐以綏定王家。”{杜预}注:“爲王室去不端直之人。”
更端-汉语大词典
更端
【1】指书写时另行换头。{清}{龚自珍}《最录穆天子传》:“今闕文有二種:有闕甚多﹐不知若干名者﹐事更端也﹐寫書者宜書之曰闕;有闕一二名者﹐事無更端﹐則食也﹐寫書者宜爲方空於行間﹐不言闕。”【2】另一事。{宋}{梅尧臣}《依韵和王平甫见寄》:“{仲尼}書大法﹐亦莫重更端。”《礼记·曲礼上》:“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孔颖达}疏:“更端﹐别事也;謂嚮語已畢﹐更問他事。”《明史·倪元璐传》:“又如詞臣{文震孟}正學勁骨﹐有古大臣之品﹐三月居官﹐昌言獲罪﹐人以方之{羅倫}﹑{舒芬}。而今起用之旨再下﹐謬悠之譚不已﹐将毋門户二字不可重提耶?用更端以相遮抑耶?”
事端-汉语大词典
事端
【1】事情,事体。{清}{李鸿章}《复醇亲王论铁路》:“惟是事端宏大﹐創始宜慎。”【2】纠纷;乱子。《晋书·后妃传上·文明王皇后》:“{會}({鍾會})見利忘義﹐好爲事端﹐寵過必亂﹐不可大任。”{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每縱酒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頗生事端。”{鲁迅}《书信集·致沈雁冰》:“因为先前为了这一类职衔﹐吃苦不少﹐而且甚至于由此发生事端﹐所以现在要回避了。”【3】事情的原由;事情的真相。《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露出事端﹐彼此不便。”{宋}{范仲淹}《与韩魏公书》:“早來略陳事端﹐衆必不曉不信﹐明公試爲詳酌。”《史记·周本纪》:“不若令卒爲{周}城﹐以匿事端。”
兩端-汉语大词典
兩端
【1】事物的两个顶端;两头。《元史·礼乐志二》:“相鼓二﹐制如搏拊﹐以韋爲表﹐實之以糠。拊其兩端﹐以相樂舞節。”{宋}{王禹偁}《大阅赋》:“出游兵以定兩端﹐握奇數而制四面。”《论语·子罕》:“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孔颖达}疏:“兩端﹐終始也。”【2】指游移于两者之间的态度。{清}{魏源}《圣武记》卷五:“上以{第巴}始終反覆持兩端﹐乃追還其使。”{宋}{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下:“{世衡}知城事﹐寨下屬{羌}率持兩端﹐向背不常。”《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名爲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晋书·王浚传》:“及{趙王}{倫}篡位﹐三王起義兵﹐{浚}擁衆挾兩端﹐遏絶檄書﹐使其境内士庶不得赴義。”【3】犹两者。《宋书·律历志中》:“古之爲曆者﹐{鄧平}能修舊制新﹐{劉洪}始減《四分》﹐又定月行遲疾﹐{楊偉}斟酌兩端﹐以立多少之衷﹐因朔積分設差﹐以推合朔月蝕。”{唐}{欧阳詹}《江夏留别华二》诗:“鄉路我尚遥﹐客遊君未回。將何慰兩端﹐互勉臨岐杯。”《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孺}共一老秃翁﹐何爲首鼠兩端?’”【4】谓两个极端。《礼记·中庸》:“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郑玄}注:“兩端﹐過與不及也。”【5】犹两种﹑两类。《荀子·正论》:“而聖王之分﹐榮辱是也。是有兩端矣:有義榮者﹐有埶榮者﹐有義辱者﹐有埶辱者。”
甪端-汉语大词典
甪端
【1】传说中的神兽名。《英烈传》第七四回:“〔{李文忠}〕只見有詩句﹐道;‘兵過{紅羅山}﹐須知見甪端。倘然不相信﹐士卒必傷殘。’{文忠}看完時……即請{劉基}商議。{劉基}説:‘我因前者夢中神人的詩﹐因查得甪端乃是神獸。既有此言﹐元帥不可不信。’”
州端-汉语大词典
州端
【1】即州别驾。《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芟麥移民﹐可謂大議﹐一方安危﹐事繫於此。{子夏}親爲州端﹐曾無同異;及聞{元嗣}之言﹐則懽笑酬答。阿意左右﹐何以事君!”{胡三省}注:“州别駕居羣僚之右﹐故曰州端。”
乾端坤倪-汉语大词典
乾端坤倪
【1】天地显示的征兆。{唐}{韩愈}《南海神庙碑》:“穹龜長魚﹐踊躍後先。乾端坤倪﹐軒豁呈露。”{金}{元好问}《闲闲公墓铭》:“大夜而旦﹐大夢而寤。乾端坤倪﹐軒豁呈露。致知力行﹐開物成務。”
亂端-汉语大词典
亂端
【1】祸乱的开端。{明}{叶子奇}《草木子·克谨》:“帝特降詔招撫﹐然亂端已成﹐俱無所及。”
千端萬緒-汉语大词典
千端萬緒
【1】形容事物纷杂,头绪繁多。《隋书·刘昉传》:“殘賊之策﹐千端萬緒。”{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及方法》:“經濟學之概説﹐千端萬緒﹐分類周詳。”《汉武帝内传》:“求道益命﹐千端萬緒﹐皆須五帝六甲靈飛之術。”
千條萬端-汉语大词典
千條萬端
【1】犹言千言万语。《後汉书·吴汉传》:“帝聞大驚﹐讓{漢}曰:‘比勑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勃亂!’”
千緒萬端-汉语大词典
千緒萬端
【1】犹千端萬緒。《晋书·陶侃传》:“{侃}性聰敏﹐勤於吏職……閫外多事﹐千緒萬端﹐罔有遺漏。”
直端-汉语大词典
直端
【1】直接;径直。{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十二章:“{韩培生}前去接住他的车子﹐说{杨书记}在办公室里﹐他就直端朝那里大踏步走去了。”{柳青}《铜墙铁壁》第三章:“这老汉一进大门﹐就直端往区公署办公窑里撞。”
南端-汉语大词典
南端
【1】南边正门。《文选·张衡<东京赋>》:“啟南端之特闈﹐立應門之將將。”{薛综}注:“端門﹐南方正門。”《文选·左思<魏都赋>》:“巖巖北闕﹐南端攸遵。”{李善}注:“凡南方正門﹐皆謂之端。”【2】南方;南边。{汉}{王逸}《九思·守志》:“繞曲阿兮北次﹐造我車兮南端。”《元史·天文志一》:“表長五十尺﹐廣二尺四寸﹐厚減廣之半﹐植於圭之南端圭石座中﹐入地及座中一丈四尺﹐上高三十六尺。”
匿端-汉语大词典
匿端
【1】掩盖真相或实情。{汉}{王充}《论衡·答佞》:“讒人以直道不違﹐佞人依違匿端。”《韩非子·二柄》:“故君見惡則羣臣匿端﹐君見好則羣臣誣能。”
他端-汉语大词典
他端
【1】其他的打算和对策。《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喜士﹐名聞天下。今有難﹐無他端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
作惡多端-汉语大词典
作惡多端
【1】谓做坏事极多。{聂绀弩}《论<封神榜>》:“作恶多端﹐残害人民的是‘气数已尽’的旧势力。”《西游记》第四二回:“想當初作惡多端﹐這三四日齋戒﹐哪裏就積得過來?”
侈端-汉语大词典
侈端
【1】奢侈的开端。《新唐书·姜行本传》:“{魏徵}見其倚昵﹐恐寖啓侈端﹐勸帝斥之。”
借端-汉语大词典
借端
【1】假托事由,借口某件事。{清}{李渔}《凰求凤·悟奸》:“想是謝禮不曾收得完﹐故此借端推托。”{清}{袁枚}《新齐谐·两神相殴》:“後雖有{齊侯}{小白}借端一問﹐亦不過虚應故事﹐草草完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一回:“只是苦了我們行客﹐入店投宿﹐出店上路﹐都要稽查﹐地保衙役便借端騷擾。”
條端-汉语大词典
條端
【1】科目,条文。{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驢大都類馬﹐不復别起條端。”
偏端-汉语大词典
偏端
【1】一端;一方面。{徐念慈}《余之小说观》:“故謂小説與人生﹐不能溝而分之﹐即謂小説與人生不能闕其偏端。”
僭端-汉语大词典
僭端
【1】指僭逆越礼之事。{清}{方苞}《书考定文王世事後》:“{莽}之亂政皆托於《周官》﹐而僭端逆節一徵以《禮記》。其引他經特遷其説謬其指﹐而未敢易其本文。”{清}{方苞}《书<史记>十表後》:“{秦}并六國﹐以{周}東徙﹐乘其險固形勢﹐故僭端早見於始封。”
僞端-汉语大词典
僞端
【1】诈伪的事端。{汉}{徐幹}《中论·民数》:“迨及亂君之爲政也﹐户口漏於國版﹐夫家脱於聯伍﹐避役者有之﹐弃捐者有之﹐浮食者有之。於是姦心競生﹐僞端並作矣。”
儲端-汉语大词典
儲端
【1】太子詹事的别称。{清}{梁章鉅}《称谓录·詹事府职官》:“《事文類聚》:‘太子詹事號儲端。’”《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侯府寄隆﹐儲端任顯。”{李周翰}注:“儲端任顯﹐謂{緬}爲太子詹事也。”{南朝} {梁}{陆倕}《除詹事让表》:“尊官厚秩﹐無因而至;陋巷蓽門﹐鬱成爽塏。儲端華重﹐實異恒司。”
兵端-汉语大词典
兵端
【1】导致战争的事端。{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實由自邀功賞﹐造作兵端。”{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引{宋}{谢枋得}《江东运司策问》:“兵端不可妄開﹐國事不可再誤。”《明史·外国传一·朝鲜》:“三十年十一月﹐{昖}言{倭}使頻來要挾和款﹐兵端漸露﹐選將率兵﹐督同本國訓練修防。”
元端-汉语大词典
元端
【1】即玄端。古礼服。《晏子春秋·杂上十二》:“{景公}飲酒﹐夜移于{晏子}。前驅款門曰:‘君至!’{晏子}被元端﹐立于門。”按﹐《释名·释衣服》:“玄端﹐其袖下正直端方﹐與要接也。”
先端-汉语大词典
先端
【1】犹首先。{清}{陈确}《答格致诚正问》:“夫誠是到頭學問﹐而正爲先端趨向。”【2】叶﹑花﹑果实等器官的顶部。
兆端-汉语大词典
兆端
【1】发端。{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今世欲急於印行者﹐有活字﹐然自{宋}已兆端。”
玄端-汉语大词典
玄端
【1】古代的一种黑色礼服。祭祀时,天子﹑诸侯﹑士大夫皆服之。天子晏居时亦服之。《周礼·春官·司服》:“其齊服有玄端素端。”{孙诒让}正义引{金鹗}云:“玄端素端是服名,非冠名,蓋自天子下達至於士通用爲齊服,而冠則尊卑所用互異。”天子晏居时亦服之。《礼记·玉藻》:“卒食﹐玄端而居。”{郑玄}注:“天子服玄端燕居也。”
卷端-汉语大词典
卷端
【1】书刊开端的部分。{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但卷端又声明着下期要更名为《西北风》了。”{清}{周亮工}《书徐氏所藏张林宗先生旧稿》:“並大書其定交之地之年於卷端。”
争端-汉语大词典
争端
【1】争讼的依据。指刑书。《左传·昭公六年》:“民知争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孔颖达}疏:“端謂本也﹐今鑄鼎示民﹐則民知争罪之本在於刑書矣……刑書無違禮之罪﹐民必棄禮而不用矣。”【2】指引起双方争执的事由。{巴金}《化雪的日子》:“我想抓住这一点﹐我就可以解决他们的争端了。”{清}{李渔}《奈何天·闹封》:“他本是暢和風﹐息鬧喳﹐又誰知啓争端﹐攪是非。”{唐}{元稹}《处分幽州德音》:“四十年間﹐海内滋殖﹐風俗謹樸﹐君臣平寧﹐人無争端。”
利端-汉语大词典
利端
【1】利欲的端绪。《史记·太史公自序》:“獵儒{墨}之遺文﹐明禮義之統紀﹐絶{惠王}利端﹐列往世興衰。”
埻端-汉语大词典
埻端
【1】传说中的古国名。《山海经·海内东经》:“國在流沙中者﹐{埻端}﹑{璽璽}。”
副端-汉语大词典
副端
【1】殿中侍御史的别称。{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他名標牓官稱……殿中爲副端﹐又曰開曰椒。”{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大全}竟以治吏之功﹐躐除副端。”
創端-汉语大词典
創端
【1】犹创新。《新唐书·柳识传》:“〔{柳識}〕工文章﹐與{蕭穎士}﹑{元德秀}﹑{劉迅}相上下﹐而{識}練理創端﹐往往詣極﹐雖趣尚非博﹐然當時作者伏其簡拔。”
釁端-汉语大词典
釁端
【1】犹争端;事端。《旧五代史·晋书·桑维翰传》:“{契丹}與國家﹐恩義非輕﹐信誓甚篤﹐雖多求取﹐未至侵凌。豈可先發釁端﹐自爲戎首!”{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下》:“今者﹐〔{南詔}〕雖起釁端﹐未深爲敵﹐宜化以禮誼。”《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喬太守}〕問{劉公}道:‘當初你兒子既是病重﹐自然該另换吉期……這都是你自起釁端﹐連累女兒。’”{清}{林则徐}《批澳门厅为义律呈诉吐嘧三板至九龙被炮攻击禀》:“該夷果能恪遵法度﹐不起釁端﹐凡我天朝文武各員﹐無不以禮相待。”《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更有一等狠心腸的人﹐詐害親戚﹐侵占鄉里。人人懼憚﹐個個收歛﹐怕生出釁端撞在他網裏了。”
平端-汉语大词典
平端
【1】平正,端正。{汉}{贾谊}《新书·等齐》:“事諸侯王或不廉潔平端﹐以事皇帝之法罪之。”{唐}{柳宗元}《斩曲几文》:“亘爲棟楹﹐齊爲閫閾﹐外隅平端﹐中室謹飭。”《後汉书·宦者传论》:“亦有忠厚平端﹐懷術糾邪;或敏才給對﹐飾巧亂實;或借譽貞良﹐先時薦譽。”
尋端-汉语大词典
尋端
【1】寻找事端。《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他不是左丢一鼻子﹐便是右扯一眼﹐甚至指桑駡槐﹐尋端覓釁。”【2】循着线索。《史记·平準书》:“其明年﹐{淮南}﹑{衡山}﹑{江都王}謀反迹見﹐而公卿尋端治之﹐竟其黨與﹐而坐死者數萬人。”{汉}{蔡邕}《释诲》:“是以君子推微達著﹐尋端見緒。”
弁端-汉语大词典
弁端
【1】卷首。指前言。{清}{龚自珍}有《撰<羽琌山馆金石墨本记>成弁端二十字》诗。
弊端-汉语大词典
弊端
【1】弊病产生的原因。{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一节:“以上三者﹐實爲{中國}弊端之端﹐病源之源﹐所有千瘡百孔﹑萬穢億腥﹐皆其子孫也。”{宋}{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指陳時事﹐剖析弊端﹐枝葉扶疎﹐往往切當。”【2】弊病。{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又須防同行密約﹐凡投票之價﹐預加若干﹐同沾餘利。種種弊端﹐不勝枚舉。”{明}{唐顺之}《答符松岩郡守》:“若此法立得有下落﹐則自此以後﹐興徭作賦﹐設備追胥﹐不知省却幾多氣力﹐絶却幾多弊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