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究竟)是什么意思
毕竟 究竟 到底 终归 总归 终究 终久 究-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毕竟 究竟 到底 终归 总归 终究 终久 究
毕竟bìjìng 究竟jiūjìng97到底dàodǐ97、612 终归zhōngguī 总归zǒngguī 终究zhōngjiū 终久zhōngjlǔ 究jiū97
副词。表示(事情)追根究底仍是得出这样的结论。
“毕竟”强调深入到事情穷尽处来看;有冷静追究、估量而后充分肯定结论的意味。例如:“看完球赛,她心里想:毕竟是他们训练有素,斗志比我们强啊”;“登高以为自己毕竟还有权力,便慢吞吞地向菊英和玉梅说:‘我估计对了吧!我知道他们越不过我这一关!’”(赵树理:《三里湾》)。
“究竟”强调结论还是站得住;意思不如“毕竟”重,语气较轻。例如:“他内疚地想着,觉得自己究竟是幸运的”(王西彦:《死在担架上的担架兵》);“有些青年究竟还怀着纯朴的心,是很厚道的”(鲁迅:《三闲集》);“我们许多作品所创造的英雄人物,虽然都有多少成就,但究竟还不能说已经在艺术上真正有力地、成功地反映了英雄人物”(冯雪峰:《论〈保卫延安)》)。
“到底”强调追根究底,意思的轻重和“毕竟”一致,语气也较强;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到底是上海,一切都是井井有条”(《小说月报》,1981,12);“瞧他一撬,那块大石板就起来了,到底是年青人力气大啊”;“她所磨练的思想和豁达无畏的言论,到底也还是一个空虚”(鲁迅:《伤逝》)。
“终归”和“总归”都强调还是得回到原来结论上;意思比“究竟”略重,比“毕竟”“到底”轻。“终归”含有“终于,最后来看”的意味;“总归”则带“总之,无论如何”的意味。例如:“在他眼睛里,这来路不明的女人,终归不是自己真正的媳妇”(王西彦:《黄昏》);“虽然睹了小咒,说决定想一天再看,然而事情终归办不到”(沈从文:《阿金》);“这也是一些为这古老民族所忘却的人们,或是一时为他们同情,为他们咒骂,为他们烦恼,而终归仍然忘却的人们”(齐同:《新生活》,第二部);“开铺子做老板的总归是克煞鬼”(王西彦:《曙》);“无论如何,他们和我们总归一样是人”(齐同:《新生活》,第一部);“正如伽利略……所说:‘但地球总归是转动的呀!’,——人也总归是要吃饭的”(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
“终究”兼合了“终归”和“究竟”的意思,轻重和“终归”一致;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很少用。例如:“可是,无论他怎样绕圈子说话,事实终究是事实”(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那个新娘,倒不错,是个女学生,不过终究是学堂里出来的,看不大惯”(许钦文:《松竹院中》);“虽然我们也笑了,但走开的时候,终究带着悲叹和惋惜的”(艾芜:《南行记》)。
“终久”含有“经一段时间或曲折,终于仍会得出这种结论”的意味;在意思的轻重上和“究竟”一致;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比“终究”浓厚。例如:“她想父亲终久会用蛊术离间他们,不由得心里难过”(《许地山选集》);“如果人生没有恋爱,那么将永远在烦恼中不能得救,终久会象一只野狗在旷野中乱跑”(吴浊流:《波茨坦科长》)。
“究”和“究竟”意思一致,语气比“究竟”更轻缓些;是文言词,带书面语色彩。例如:“虽然他曾感想到生既无足贪恋,死也何可畏惧;然而那究是一时的忿恨,无经验的感想”(许钦文:《职业病》);“晚霞的颜色二千年来不曾消灭,但自由的鬼魂究不曾在海砂上留存些微痕迹”(徐志摩:《拜伦》)。
“到底”在表示“经过曲折变化最后实现某种情况”的意思时(如说:“我不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到底使书店老板将编辑《小说月报》的一个文学研究会会员撤换”〔鲁迅:《二心集》〕),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到底 究竟 究-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到底 究竟 究
到底dàodǐ26,612究竟jiūjìng26究jiū26
副词。表示追究的疑问语态。只用在问句里(或有问意的语句中)。
“到底”有深作追究的意味;较适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俗白文字里也用。例如:“你尽管说,到底想回家不想,丁先生是完全由你的”(《丁玲短篇小说选》,下卷);“这半天还不见车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呀?”;“今天晚上大家酒酣诗畅,放荡忘形,到底是出于谁的安排,出于谁的张罗?”(欧阳山:《苦斗》)。
“究竟”强调追根究底,要彻底问清楚。例如:“究竟是怎么回事?你查清了么?”(《小说月报》,1981,12);“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鲁迅:《祝福》)。
“究”在意思上和“究竟”一致,是文言词,只用于文言语句或有其他文言词搭配的语句,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此事究应如何处置?”;“气势汹汹,究欲如何?”;“过去的创痛虽然可怖,究不敌新的憧憬之迷人”(茅盾:《腐蚀》)。
毕竟 究竟-近义词应用词典
毕竟 究竟
毕竟 bìjìng 究竟 jiūjìng
【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究竟;终归;到底。如:
1.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究竟】①毕竟;到底。②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如:
2.在农村里,看到一个老农捧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想鉴定它究竟适宜于种植什么谷物和蔬菜。
3.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辨析:“究竟”着重于“究”,在问句里表示追究,如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在非疑问句里有名词用法,表示结果、底细,如我想知道个究竟;也可用于表示强调或肯定。“毕竟”表示追究事物的结论,如这部书虽然破损不堪,毕竟是珍本。“究竟”运用范围比“毕竟”广,使用的对象也较多。
究竟 到底 毕竟-近义词应用词典
究竟 到底 毕竟
究竟 jiūjìng 到底 dàodǐ 毕竟 bìjìng
【究竟】毕竟,到底。如:
1.在农村里,看到一个老农捧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想鉴定它究竟适宜于种植什么谷物和蔬菜。
2.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到底】毕竟。如:
3.你到底回来了,这里竟还有人说你不会回来了。
【毕竟】究竟,到底,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如:
4.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辨析:“究竟”着重表示追究或毕竟,用于疑问句,有追究的意味,但不用于是非问句。它有名词用法,表示结果或原委,如他想知道个究竟。“毕竟”指客观情况发展的必然趋势,常用于陈述句,表示加强肯定语气,如乌云毕竟遮不住太阳。“到底”指经过变化后实现的情况。它还指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如你跟他到底有什么关系。
作贼为寇,究竟不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作贼为寇,究竟不久
【释义】:
意谓做贼为盗,终究长久不了。《施公案》六七:作贼为寇,究竟不久,那个江湖害人者,寿过八旬。
究竟-现代汉语大词典
究竟jiū jìng
【释义】:
①结局;结果。郭沫若《论中德文化书》:“孔子的人生哲学正是以个人为本位,它的究竟是望人人成为俯仰无愧的圣贤。”②毕竟;到底。曹禺《雷雨》:“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③用在问句中,表示推求或追究。如:究竟是怎么回事?④多少。周立波《暴风骤雨》:“老孙头说着,把手里的貂皮递给萧队长看:‘这有啥好?我看和狗皮猫皮差不究竟。’”
究竟説-汉语大词典
究竟説
【1】佛教语。指圆满透彻的教理。{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夫大乘教者﹐佛法之中究竟説也。”
究竟-汉语大词典
究竟
【1】穷尽。《史记·三王世家》:“夫賢主所作﹐固非淺聞者所能知﹐非博聞彊記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魏书·儒林传·刘献之》:“{獻之}善《春秋》﹑《毛詩》﹐每講《左氏》﹐盡《隱公八年》便止﹐云義例已了﹐不復須解。由是弟子不能究竟其説。”{汉}{马融}《广成颂》:“上下究竟﹐山谷蕭條﹐原野嵺愀﹐上無飛鳥﹐下無走獸。”【2】结束;完毕。{南朝} {陈}{徐陵}《双林寺傅大士碑》:“洗浴究竟﹐扶坐著衣。”《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語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3】毕竟;到底。{宋}{苏轼}《观妙堂记》:“欲求多分可以説者﹐如虚空花﹐究竟非實。”《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檜}索筆署名﹐手顫不止﹐落墨污壞了奏牘。立刻教重换來﹐又復污壞﹐究竟寫不得一字。”{清}{李渔}《奈何天·崖略》:“紅顔薄命有成律﹐不怕閨人生四翼。饒伊百計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曹禺}《雷雨》第二幕:“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4】推求;追究。《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我兩個連忙就朝着那盞燈磕了頭﹐算領了父母之命。究竟起來﹐他的父親--我的公公﹐還在{山陽縣}縣監裏﹐他的母親--我的婆婆﹐還在{淮安城}飯店裏呢!”《高子遗书·会语四》:“人要於身心不自在處﹐究竟一箇着落﹐所謂困心衡慮也。”【5】犹打算。{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汝居此樓﹐作何究竟?”【6】结局;结果。{清}{黄宗羲}《<明名臣言行录>序》:“破城陷邑﹐智窮不能自免﹐則以亡鹵降人爲究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此事余不知其究竟﹐後數行﹐乃{畢公}{權}撰成之。”{郭沫若}《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孔子}的人生哲学正是以个人为本位﹐它的究竟是望人人成为俯仰无愧的圣贤。”{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三折:“師父﹐我{柳翠}將來的究竟﹐可是如何?”【7】犹多少。{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老孙头}说着﹐把手里的貂皮递给{萧队长}看:‘这有啥好?我看和狗皮猫皮差不究竟。’”【8】佛教语。犹言至极﹐即佛典里所指最高境界。《大智度论》卷七二:“究竟者﹐所謂諸法實相。”{明}{李贽}《六度解》:“此六度也﹐總以解脱爲究竟﹐然必須持戒﹑忍辱以入禪定﹐而後解脱可得。”{唐}{王维}《西方变画赞》序:“究竟達于無生﹐因地從于有相。”【9】深入研究;通晓。{清}{黄宗羲}《<赵渔玉诗钞>序》:“少年向予欲學詩古文者﹐每阻之曰:‘究竟時文﹐而後可從事於此也。’”{明}{陶宗仪}《辍耕录·狷洁》:“〔{鄭所南}先生〕晩年究竟性命之學﹐以壽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