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矛

矛(矛)是什么意思

  • 矛←→盾-反义词词典

    矛←→盾máo-dùn

    【词性】:名

    矛:古代用来刺人的武器。

    盾:古代用来抵挡矛的武器。

    【例】 楚人有鬻楯(盾)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韩非子·难势》)

  • 矛-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矛máo

    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以子之矛攻子之~)

  • 抵触(牴触) 抵牾(牴牾) 矛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抵触(牴触) 抵牾(牴牾) 矛盾

    抵触(牴触)dǐchù316抵牾(牴牾)dǐwǔ 矛盾máodùn316

    动词。表示同另一方对立,不调和,不统一。

    “抵触”和“抵牾”都以两羊彼此用角顶着相斗为喻,有比喻的形象色彩。“抵触”强调因方向或倾向上很不一致而互相排斥。例如:“两兄弟要到解放区去参加革命的想法,是同他们父亲的顽固保守思想严重抵触的”;“他们既为先进人物,必然是与‘传来的积习’相抵触、相背谬的”(《人民日报》,1982.7.8)。“抵牾”强调同另一方相反,互相对抗;意思比“抵触”略重;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浓厚。例如:“关于屈原其人,清季以来颇有人怀疑其是否存在,主要牵涉到……《屈原贾生列传》一篇,以为其中矛盾牴牾,或出于后人之手”(徐北文:《先秦文学史》);“他又经常处在‘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反复之中,言论行动往往前后抵牾”(《读书》,1981,5)。

    “矛盾”强调形成对立,不相调和;原有以古代兵器矛和盾的关系来作比喻的形象色彩,现已消磨掉,意思变得比较抽象;在意思的轻重程度上和“抵触”一致;使用频率比“抵触”“抵牾”高。例如:“一个刚走进社会的青年,往往会感到现实环境跟自己的理想严重矛盾”;“于是乎关于他的记载,就在中英俄日各报上,互相参差矛盾得出奇”(《瞿秋白文集》,第一卷);“这种最畸形的社会地位,濒于破产死灭的一种病的状态,绝对和我心灵……相矛盾”(同上)。

  • 矛盾 抵触(牴触)-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矛盾 抵触(牴触)

    矛盾máodùn100抵触(牴触)dǐchù100

    名词。指对立的事物之间的不相协调、互相排斥。

    “矛盾”强调彼此对立而不相协调的关系;原有以古代兵器矛和盾的关系来作比喻的形象色彩,现已消磨掉,意思变得比较抽象;常可用作哲学的术语而有较深刻的概念内容;在一般生活领域中也较为常用。例如:“反动派故意挑拨美苏的矛盾,想利用这矛盾来打内战”(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人与人的关系复杂起来,矛盾也就多了一些。戏剧必须有矛盾”(老舍:《小花朵集》);“过去一年内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短篇小说大抵属于上述两类:进步与落后、保守的矛盾,社会主义思想与资本主义思想的矛盾”(《茅盾评论文集》,上卷);“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抵触”强调彼此在方向或倾向上很不一致而互相排斥的关系;意思以两羊相斗时彼此用角顶着来形容,比较具体。例如:“凡中国人,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倘与传来的积习有若干抵触,须一个斤斗便告成功,才有立足的处所”(鲁迅:《热风》);“春梅一向有心学工业,当工人,看见东生出去而自己留着,情绪上有抵触”(《茅盾评论文集》,上卷)。

  • 矛头 锋芒-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矛头 锋芒

    矛头máotóu 锋芒fēngmáng

    名词。比喻有一定方向的、锐利的攻击力量。

    “矛头”强调对着一定的目标来进行攻击;有以矛的尖端作比喻的形象色彩。例如:“希特勒的主要矛头转而指向苏联”;“他的矛头有时更多地是指向一种社会而不抨击个人,如《分鱼》”(《文艺报》,1982,2);“李大钊同志旗帜鲜明地把斗争的主要矛头对准大搞复辟封建帝制的袁世凯身上”(《光明日报》,1979.5.1)。

    “锋芒”强调锐利、有力;有以刀剑的尖端作比喻的形象色彩。例如:“刑法的打击锋芒是针对反革命和其他犯罪行为的”(《光明日报》,1979.6.27);“妇女队长文素芳,泼辣、干练、开朗大度,而在斗争中不掩其凌厉的锋芒”(《文艺报》,1979,3)。

    “锋芒”另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如说:“这个人锋芒毕露”);表示这样的意义时,和“矛头”没有同义关系。

  • 自相矛盾 自圆其说-反义词应用词典

    自相矛盾 自圆其说

    自相矛盾 zìxiāngmáodùn

    自圆其说 zìyuánqíshuō

    【自相矛盾】比喻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

    〔例句〕

    1.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2.我有时也能辣手评文,也尝煽动青年冒险,但有相识的人,我就不能评他的文章,怕见他冒险,明知道这是自相矛盾的,也就是做不出什么事情来的死症,然而终于无法改良。

    【自圆其说】自己把论点表达得圆满、周全,不自相矛盾。

    〔例句〕

    1.(史其祥)踌躇了好半天,只得仰承宪意,自圆其说道:“职道的话原是一时愚昧之谈,作不得准的。”

    2.这不但不切合原作,并且常常不能自圆其说;只算是无中生有,驴唇不对马嘴罢了。

  • 闹矛盾-汉语惯用语辞典

    闹矛盾nào máo dùn

    因意见不合而彼此不和。《花城》1981年第6期:“好样的!没有因为闹矛盾而影响学习,正说明小两口吵架不记仇,好丈夫。”

  • 矛-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矛máo

    古代兵器。《韩非子·难一》:“以子之~,陷子之楯,何如?”

  • 不矛盾律-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矛盾律bù máo dùn lǜ

    【释义】:

    即矛盾律。

  • 卫矛-现代汉语大词典

    卫矛wèi máo

    【释义】:

    落叶灌木。叶对生,椭圆形。初夏开小花。产于中国各地。可供观赏。木材用于细木工和雕刻等。带翅的枝可入药,能破血通经、祛风止痛。

  • 内部矛盾-现代汉语大词典

    内部矛盾nèi bù máo dùn

    【释义】:

    ①事物内部所固有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②“人民内部矛盾”的省称。

  • 人民内部矛盾-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民内部矛盾rén mín nèi bù máo dùn

    【释义】:

    两类社会矛盾之一。与“敌我矛盾”相对。指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矛盾不是对抗性的。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现代汉语大词典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yǐ zǐ zhī máo gōng zǐ zhī dùn

    【释义】:

    古代有一个人卖矛和盾,夸他的盾最坚固,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没法回答。事见《韩非子·难一》。后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以对方的言论、方法或缺点来反驳或攻击对方。鲁迅《古书与白话》:“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阶级矛盾-现代汉语大词典

    阶级矛盾jiē jí máo dùn

    【释义】:

    指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产生的阶级之间的矛盾。主要指剥削阶级和劳动阶级(如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因根本利害冲突而产生的矛盾。这类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在特殊条件下,也可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如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劳动阶级(如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阶级差别,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 基本矛盾-现代汉语大词典

    基本矛盾jī běn máo dùn

    【释义】:

    规定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本质,并规定和影响这个过程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矛盾。刘少奇《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内部,是存在着矛盾和斗争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因素和趋势与资本主义的因素和趋势之间的斗争…这就是在消灭帝国主义势力及封建势力以后,新中国内部的基本矛盾。”

  • 对抗性矛盾-现代汉语大词典

    对抗性矛盾duì kàng xìng máo dùn

    【释义】:

    采取外部冲突形式才能解决的矛盾。

  • 外部矛盾-现代汉语大词典

    外部矛盾wài bù máo dùn

    【释义】:

    哲学概念。指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部原因。

  • 闹矛盾-现代汉语大词典

    闹矛盾nào máo dùn

    【释义】:

    因意见不合而彼此不和。《花城》1981年第6期:“好样的!没有因为闹矛盾而影响学习,正说明小两口吵架不记仇,好丈夫。”

  • 敌我矛盾-现代汉语大词典

    敌我矛盾dí wǒ máo dùn

    【释义】:

    敌对阶级之间由于根本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矛盾。

  • 长矛-现代汉语大词典

    长矛cháng máo

    【释义】:

    一种旧式兵器。长柄矛。

  • 矛-现代汉语大词典

    矛máo

    【释义】:

    我国古代的主要兵器。在长柄上装以矛头,用于刺杀。殷周时矛头用青铜制成,至汉代盛行铁矛。

  • 矛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矛子máo zi

    【释义】:

    即梭镖。装有长柄的双刃单尖刀。柳青《铜墙铁壁》:“说话中,大门进来一个约有五十上下的老汉,拿一根长杆红缨矛子。”

  • 矛头-现代汉语大词典

    矛头máo tóu

    【释义】:

    矛的尖端。常用以喻攻击时所指的方向。如:他在写作中常把讽刺的矛头对准那些坏人坏事。

  • 矛盾-现代汉语大词典

    矛盾máo dùn

    【释义】:

    ①《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楯,同“盾”。后以“矛盾”连举比喻言语或行为相互抵触,互不相容。如:矛盾百出;自相矛盾。②哲学名词。在唯物辩证法中,即对立统一,指事物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③逻辑名词。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④泛指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如:这两种意见有矛盾。

  • 矛盾律-现代汉语大词典

    矛盾律máo dùn lǜ

    【释义】:

    又叫不矛盾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不能自相矛盾,要有一贯性。即A不是非A。

  • 蛇矛-现代汉语大词典

    蛇矛shé máo

    【释义】:

    古兵器名。矛之长者。鲁迅《风波》:“他两手同时捏起拳头,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

  • 竹矛-现代汉语大词典

    竹矛zhú máo

    【释义】:

    竹制长柄直刺兵器。陈再道《千回百折更无畏》:“因为缺铁,我们就把竹子削尖,在桐油里浸泡后,再裹上红穗穗,做成竹矛。”

  • 自相矛盾-现代汉语大词典

    自相矛盾zì xiāng máo dùn

    【释义】: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楯,同“盾”。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毛泽东《论持久战》:“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于后,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英勇战斗者的血,不是白流了吗?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发问。”

  • 丈八蛇矛-汉语大词典

    丈八蛇矛

    【1】矛名,古代兵器。《晋书·刘曜载记》:“{安}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執丈八蛇矛﹐近交則刀矛俱發。”{唐}{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诗之二:“丈八蛇矛出{隴}西﹐彎弧拂箭白猿啼。”{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7-9)》:“不但绝无炸弹和手枪﹐並且连九节钢鞭﹐三尖两刃刀也没有﹐更何况丈八蛇矛和青龙掩月刀乎?”

  • 兩刃矛-汉语大词典

    兩刃矛

    【1】古代兵器之一种。《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六年》:“{閔}操兩刃矛﹐馳騎擊之。”{胡三省}注:“兩刃矛者﹐鋏之兩旁皆利其刃。”《晋书·石鉴载记》:“{石琨}及{張舉}﹑{王朗}率衆七萬伐{鄴}﹐{石閔}率騎千餘﹐距之城北。{閔}執兩刃矛﹐馳騎擊之﹐皆應鋒摧潰﹐斬級三千。”

  • 内部矛盾-汉语大词典

    内部矛盾

    【1】哲学概念。事物内部所固有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2】“人民内部矛盾”的省称。

  • 人民内部矛盾-汉语大词典

    人民内部矛盾

    【1】两类社会矛盾之一。同“敌我矛盾”相对。指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矛盾不是对抗性的。

  • 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汉语大词典

    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1】《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通“盾”)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后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对方的言论﹑方法或缺点来反驳或攻击对方。{廖仲恺}《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的关系》:“所以他在别个方面﹐用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对于{马罗达斯}所引各处的凭据﹐从实例上驳他一顿。”{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鲁迅}《准风月谈·反刍》:“他们是在嘲笑那些反对《文选》的人们自己却曾做古文﹐看古书。这真利害。大约就是所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罢--对不起﹐‘古书’又来了!”

  • 仇矛-汉语大词典

    仇矛

    【1】古兵器名。三隅矛。《释名·释兵》:“仇矛﹐頭有三叉﹐言可以討仇敵之矛也。”{王先谦}疏证补:“{畢沅}曰:‘《小戎》詩云:“叴矛鋈錞。”{毛}傳:“叴﹐三隅矛也。”’案:‘叴’乃假借字﹐當以‘仇’爲正。”

  • 倒持戈矛-汉语大词典

    倒持戈矛

    【1】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新唐书·陆贽传》:“捨此不務而反爲所乘﹐斯謂倒持戈矛﹐以鐏授寇者也。”

  • 亡戟得矛-汉语大词典

    亡戟得矛

    【1】喻有失有得。《吕氏春秋·离俗》:“{齊}{晉}相與戰﹐{平阿}之餘子﹐亡戟得矛﹐卻而去﹐不自快﹐謂路之人曰:‘亡戟得矛﹐可以歸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亡兵得兵﹐何爲不可以歸?’去行﹐心猶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無孫}﹐當其馬前曰:‘今者戰﹐亡戟得矛﹐可以歸乎?’{叔無孫}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豈亢責也哉?’”前者谓得失相当﹐后者谓得失不相当。

  • 厹矛-汉语大词典

    厹矛

    【1】有三棱锋刃的长矛。《诗·秦风·小戎》:“厹矛鋈錞﹐蒙伐有苑。”{孔颖达}疏:“厹矛﹐三隅矛﹐刃有三角。”

  • 基本矛盾-汉语大词典

    基本矛盾

    【1】规定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本质,并规定和影响这个过程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矛盾。{刘少奇}《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内部﹐是存在着矛盾和斗争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因素和趋势与资本主义的因素和趋势之间的斗争……这就是在消灭帝国主义势力及封建势力以后﹐新{中国}内部的基本矛盾。”

  • 對抗性矛盾-汉语大词典

    對抗性矛盾

    【1】采取外部冲突形式才能解决的矛盾。

  • 夷矛-汉语大词典

    夷矛

    【1】古兵器。古代车战和守城用的一种长矛。《周礼·考工记·庐人》:“夷矛三。”{郑玄}注:“八尺曰。”{孙诒让}正义:“《墨子·備蛾傅》有二丈四矛﹐即此夷矛。”

  • 外部矛盾-汉语大词典

    外部矛盾

    【1】哲学概念。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部原因。

  • 宛魯矛-汉语大词典

    宛魯矛

    【1】见“宛景矛”。

  • 宛景矛-汉语大词典

    宛景矛

    【1】矛名。{三国} {魏}{左延年}《秦女休行》:“{女休}十四五﹐爲宗行報讎。左執白陽刀﹐右執宛景矛。”一本作“宛魯矛”。

  • 杯酒戈矛-汉语大词典

    杯酒戈矛

    【1】比喻在宴会上引起的仇恨或争斗。亦以喻相互倾轧。 《负曝闲谈》第二五回:“〔{華尚書}〕楞了一會﹐又想{周楷}這人名字好熟。想了半天﹐恍然大悟道:‘就是有天在{吴侍郎}席上他請教我我没有理他那個人﹐這真是杯酒戈矛了。’”{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三曰傾軋性﹐彼此相鬩﹐各欲得而甘心﹐杯酒戈矛﹐頃刻倚伏也。”

  • 楯矛-汉语大词典

    楯矛

    【1】《韩非子·难势》:“人有鬻矛與楯者,譽其楯之堅,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后因以“楯矛”比喻事物互相抵触。{宋}{王安石}《哭梅圣俞》诗:“聖賢與命相楯矛﹐勢欲强違誠無由。詩人况又多窮愁﹐{李}{杜}亦不爲公侯。”

  • 横矛-汉语大词典

    横矛

    【1】横持长矛。《三国志·蜀志·张飞传》:“{飛}據水斷橋﹐瞋目横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

  • 槽矛-汉语大词典

    槽矛

    【1】即酋矛。《淮南子·氾论训》:“古之兵﹐弓箭而已矣。槽矛無擊﹐修無刺。”一本作“槽柔”。{高诱}注:“槽柔﹐木矛也。”{杨树达}证闻:“{王念孫}云:‘{莊}依《漢魏叢書》本改柔爲矛。按﹐各本皆作柔……蓋矛柔聲近﹐故古書有借柔爲矛者﹐不宜輒改也。’{王}説是矣﹐而於槽字無説。今按﹐槽當讀爲酋﹐槽柔即酋矛也。”

  • 戈矛-汉语大词典

    戈矛

    【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興師﹐脩我戈矛﹐與子同仇。”{汉}{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紛。”《後汉书·孔融传》:“{建安}元年﹐爲{袁譚}所攻﹐自春至夏﹐戰士所餘裁數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隱几讀書﹐談笑自若。”{清}{顾炎武}《广昌道中》诗之一:“出車日轔轔﹐戈矛接江裔。”【2】武士;军队。{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 》诗:“此府雄且大﹐騰凌盡戈矛。”{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喒囑付您箇{張子房}莫愁。看{英布}統戈矛﹐今番不是强誇口。”【3】战争;冲突。{唐}{王昌龄}《箜篌引》:“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遠侯}。”《金瓶梅词话》第一回:“雨意雲情不遂謀﹐心中誰信起戈矛。”{清}{孙枝蔚}《讥老翁》诗:“豈無貧親戚﹐視之若贅瘤。還聞骨肉間﹐往往生戈矛。”

  • 操矛入室-汉语大词典

    操矛入室

    【1】语出《後汉书·郑玄传》:“時{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玄}乃發《墨守》﹐鍼《膏肓》﹐起《廢疾》。{休}見而歎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后以“操矛入室”比喻深入了解对方﹐找出其纰漏﹐又以对方的论点来批驳对方。{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本爲小人之交﹐豈能責以君子之道﹐操戈入室﹐理所必然。”{宋}{叶適}《题端信师帖》:“{淳熙}初﹐都下禪講尚多宿舊名人﹐師年少﹐操矛入室﹐援據古今﹐中其機要﹐咸相顧歎駭曰:‘信書廚﹐不可與争也!’”亦作“[操戈入室]”。{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柳宗元}愛《國語》﹐愛其文也;非《國語》﹐非其義也……好而知惡﹐{宗元}於《國語》有焉。論者以{柳}操戈入室﹐弗察者又羣然和之。然則文之工者﹐傷理倍道﹐皆弗論乎!”{明}{陈汝元}《金莲记·诟奸》:“{章相}與學士﹐初方指水盟松﹐後反操戈入室﹐不免乘此機會嘲他幾句﹐有何不可!”

  • 盾矛-汉语大词典

    盾矛

    【1】矛盾。{明}{胡应麟}《<丹铅新录>引》:“故有於前人之説﹐疑也驟而信之﹐是也驟而非之﹐至剽敚陳言﹐盾矛故帙。”{明}{宋濂}《<释氏护教编>後记》:“嗚呼!教之與禪﹐本無二門……奈何後世各建門庭﹐互相盾矛﹐教則譏禪滯乎空寂﹐禪則譏教泥乎名相﹐藉藉紛紛﹐莫克有定。”

  • 穴矛-汉语大词典

    穴矛

    【1】开凿地道的工具。《墨子·备穴》:“穴矛以鐵﹐長四尺半﹐大如鐵服説。”

  • 矛-汉语大词典

    《廣韻》莫浮切,平尤,明。【1】我国古代的主要兵器。在长柄上装以矛头,用于刺杀。{殷}{周}时矛头用青铜制成,至{汉}代盛行铁矛。《书·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越王}〕送{子貢}金百鎰,劍一,良矛二。”【2】古指招摇星。《史记·天官书》:“杓端有兩星:一内爲矛,招摇;一外爲盾,天鋒。”{裴駰}集解:“{孟康}曰:‘近北斗者,招摇,招摇爲天矛。’{晉灼}曰:‘更河三星,天矛﹑天鋒﹑招摇一星耳。’”按,招摇即牧夫座γ星。【3】方言。虫名,可入药。{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虫篇》:“矛,虵頭鼈身,入水緣樹木。生{嶺}南。南人謂之矛。”

  • 矛矟-汉语大词典

    矛矟

    【1】矛和矟。指简单兵器。{明}{唐顺之}《镇江丹徒县洲田碑记》:“甚者搆亡命﹐挺矛矟﹐陰賊公鬨於叢葦高浪之間﹐相殺或數十人。”

  • 矛渝-汉语大词典

    矛渝

    【1】古舞曲名。《晋书·乐志上》:“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其辭既古﹐莫能曉其句度。{魏}初﹐乃使軍謀祭酒{王粲}改創其詞。{粲}問{巴}{渝}帥{李管}﹑{种玉}歌曲意﹐試使歌﹐聽之﹐以考校歌曲﹐而爲之改爲《矛渝新福歌曲》。”

  • 矛槊-汉语大词典

    矛槊

    【1】犹矛矟。指简单兵器。{宋}{欧阳修}《雪》诗:“{潁}雖陋邦文士衆﹐巨筆人人把矛槊。”

  • 矛頭-汉语大词典

    矛頭

    【1】矛的尖端。常用以喻攻击时所指的方向。如:他在写作中常把讽刺的矛头对准那些坏人坏事。

  • 矛盾-汉语大词典

    矛盾

    【1】见“矛楯”。【2】特指以文词相辩难。{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争解元》:“會郡中有宴﹐{樂天}諷二子(指{張祜}﹑{徐凝})矛盾。”按﹐同书卷十二有“矛盾”一目﹐所记皆当时文士以诗句互相指责非难之事。{南朝} {梁}{何逊}《西州直示同员》诗:“矛盾交爲論﹐光璧帶成珍。”【3】犹屏障。《宋书·萧景传》:“羣{蠻}悉渡{漢水}來降。議者以{蠻}累爲邊患﹐可因此除之。{景}曰:‘窮來歸我﹐誅之不祥。且{魏}人來侵﹐每爲矛盾﹐若悉誅{蠻}﹐則{魏}軍無礙﹐非長策也。’”【4】违抗。{明}{王錂}《春芜记·忤奸》:“想着我寵冠臣鄰﹐我屈指朝中半從順﹐怪伊行敢相矛盾。”【5】哲学名词。在唯物辩证法中﹐即对立统一﹐指事物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6】逻辑名词。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 矛戟-汉语大词典

    矛戟

    【1】矛和戟。亦用以泛称兵器。《荀子·荣辱》:“傷人之(一作以)言﹐深於矛戟。”{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判身入矛戟﹐輕敵比錙銖。”《诗·秦风·无衣》:“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 矛骹-汉语大词典

    矛骹

    【1】矛刃的下口。《方言》第九:“矛骹細如鴈頸者謂之鶴厀。有小枝刃者謂之鉤■。矛或謂之■……骹謂之■。”{郭璞}注:“即矛刃下口。”

  • 矛楯-汉语大词典

    矛楯

    亦作“[矛盾]”【1】《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后以“矛楯(盾)”连举比喻言语或行为相互抵触﹐互不相容。《魏书·李业兴传》:“{异}曰:‘圓方之説﹐經典無文﹐何怪於方?’{業興}曰:‘圓方之言﹐出處甚明﹐卿自不見。見卿録{梁}主《孝經義》亦云上圓下方﹐卿言豈非自相矛楯?’”{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曹唐》:“各以所長﹐相輕所短﹐矛楯之極﹐則是非鋒起。”{唐}{刘知幾}《史通·浮词》:“今之記事也則不然﹐或隔卷異篇﹐遽相矛盾;或連行接句﹐頓成乖角。”

  • 矛弧-汉语大词典

    矛弧

    【1】矛和弓。泛指凶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强梁世界﹐原無皂白﹐况今日官宰半强寇不操矛弧者耶!”《史记·日者列传》:“試官不讓賢陳功……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爲盜不操矛弧者也。”

  • 矛戈-汉语大词典

    矛戈

    【1】矛和戈。《宋书·顾觊之传》:“函矢殊用﹐矛戈異適。”{明}{宋濂}《平江汉颂》:“矛戈洸洸﹐鎧胄明明。”【2】谓攻击﹐指责。{清}{郑燮}《音布》诗:“{音生}不顧輒嚏唾﹐至親戚屬相矛戈。”

  • 矛叉-汉语大词典

    矛叉

    【1】月牙铲。{宋}{苏轼}《司竹监烧苇园因会猎园下》诗:“巡邊將軍在近邑﹐呼來颯颯從矛叉。”

  • 矛盾律-汉语大词典

    矛盾律

    【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如不能既说“水是物质”﹐同时又说“水不是物质”。这两个判断中必有一个是假的。遵守矛盾律能使思维具有一贯性和不矛盾性;否则﹐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故亦称“不矛盾律”。矛盾律的公式是:“甲不是非甲”或“甲不能既是乙又不是乙”。

  • 矛舛-汉语大词典

    矛舛

    【1】矛盾﹐乖谬。{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第{洪}所著隨筆﹐事實矛舛處﹐亦復不希。”

  • 矛子-汉语大词典

    矛子

    【1】即梭镖。装有长柄的双刃单尖刀。{柳青}《铜墙铁壁》第三章:“说话中﹐大门进来一个约有五十上下的老汉﹐拿一根长杆红缨矛子﹐看那满头大汗的样子﹐准是有十分紧急的事。”

  • 蛇矛-汉语大词典

    蛇矛

    亦作“[虵矛]”【1】古兵器名。矛之长者。{鲁迅}《呐喊·风波》:“他两手同时捏起拳头﹐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晋书·刘曜载记》:“丈八蛇矛左右盤﹐十盪十決無當前。戰始三交失蛇矛﹐棄我■驄竄巖幽﹐爲我外援而懸頭。”{唐}{杜牧}《郡斋独酌》诗:“犀甲{吴}兵鬭弓弩﹐蛇矛{燕}戟馳鋒鋩。”{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陳安}刀矛並發﹐十傷五六﹐一時目爲壯士﹐而{平先}搏戰﹐三交﹐奪其虵矛﹐懸頭澗曲﹐易若探囊。”

  • 竹矛-汉语大词典

    竹矛

    【1】竹制长柄直刺兵器。{陈再道}《千回百折更无畏》:“因为缺铁﹐我们就把竹子削尖﹐在桐油里浸泡后﹐再裹上红穗穗﹐做成竹矛。”{严阵}《竹矛》诗:“啊﹐啊﹐竹矛﹐最简单的武器﹐你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神力?”

  • 自相矛盾-汉语大词典

    自相矛盾

    【1】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今二宫危逼﹐猾寇滔天﹐臣子當戮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2】《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楯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红楼梦》第一回:“更可厭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魏书·儒林传·李业兴》:“{業興}曰:‘圓方之言﹐出處甚明﹐卿自不見。見卿録{梁主}《孝經義》亦云上圓下方﹐卿言豈非自相矛盾!’”{唐}{杨炯}《公卿以下冕服议》:“今三品乃得同王之毳冕﹐而三公不得同王之袞名﹐豈惟顛倒衣裳﹐抑亦自相矛盾﹐此又不經之甚也!”{毛泽东}《论持久战》一〇九:“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于后﹐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英勇战斗者的血﹐不是白流了吗?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发问。”

  • 酋矛-汉语大词典

    酋矛

    【1】古代兵器名。一种短柄的矛。{唐}{柳宗元}《平淮夷雅·方城》:“長酋矛﹐粲其綏章。”{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世本》及《吕氏春秋》皆云{蚩尤}作五兵﹐謂戈﹑殳﹑﹑酋矛﹑夷矛也。”《周礼·考工记·庐人》:“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郑玄}注:“八尺曰尋﹐倍尋曰常。酋﹑夷﹐長短名。酋之言‘遒’也。酋﹐近;夷﹐長矣。”

  • 長矛-汉语大词典

    長矛

    【1】一种旧式兵器。长柄矛。《三国志·魏志·典韦传》:“{太祖}募陷陳﹐{韋}先占﹐將應募者數十人﹐皆重衣兩鎧﹐棄楯﹐但持長矛撩戟。”《太平天囯资料·虏在目中》:“視官兵稍敗﹐則左右之軍追上﹐兩軍一合﹐後軍隨後一圍﹐如連環之式﹐用長矛混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起先是大旗隊;大旗隊過去﹐便有一對扛叉的﹐扛刀的﹐扛長矛的。”

  • 電矛-汉语大词典

    電矛

    【1】闪光的矛戟。{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雨矢逐天狼﹐電矛驅{海若}。”

  • 霜矛-汉语大词典

    霜矛

    【1】明亮锋利的矛。{唐}{李德裕}《阳给事》诗:“數仞城既毁﹐萬夫心莫留﹐跳身入飛鏇﹐免胄臨霜矛。”{宋}{文同}《峰铁峡》诗:“霜矛雪甲寒如水﹐候卒何由知首尾。”{明}{夏完淳}《大哀赋》序:“黄旗紫蓋﹐雪戟霜矛。”

  • 階級矛盾-汉语大词典

    階級矛盾

    【1】指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产生的阶级之间的矛盾。主要指剥削阶级和劳动阶级(如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因根本利害冲突而产生的矛盾。这类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在特殊条件下﹐也可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如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劳动阶级(如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阶级差别﹐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 鋋矛-汉语大词典

    鋋矛

    【1】铁柄小矛。《六韬·军用》:“曠野草中﹐方胸鋋矛千二百具。”一本作“鋌矛”。

  • 鬧矛盾-汉语大词典

    鬧矛盾

    【1】因意见不合而彼此不和。《花城》1981年第6期:“好样的!没有因为闹矛盾而影响学习﹐正说明小两口吵架不记仇﹐好丈夫。”

  • 飛矛-汉语大词典

    飛矛

    【1】古代一种带火的箭。《周礼·夏官·司弓矢》“凡矢﹐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汉}{郑玄}注:“枉矢者﹐取名變星﹐飛行有光﹐今之飛矛是也﹐或謂之兵矢。絜矢象焉。二者皆可結火以射敵﹑守城﹑車戰。”

  • 鬻矛譽楯-汉语大词典

    鬻矛譽楯

    【1】谓自相矛盾,不能两立。语出《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是{楚}人鬻矛譽楯﹐兩難得而俱售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