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考

考(考)是什么意思

  • 教科书←→参考书-反义词词典

    教科书←→参考书jiàokēshū-cānkǎoshū

    【词性】:名

    教科书:专门编写的为学生上课用的书。

    参考书:学习某种课程时用来参考的书籍。

  • 落选←→录取 考取-反义词词典

    落选←→录取 考取luòxuǎn-lùqǔ kǎoqǔ

    【词性】:动

    落选:没有被选上。

    录取:选定(考试合格的人)。

    考取:投考被录取。

    【例】 如果这一次落选了,也许这个人终生就和音乐分手了。(何为:《第二次考试》)“不用了。请转告你姐姐,通过第二次考试,她已经被录取了!”苏林教授从陈伊玲家里出来,走得很快。(同上) 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世界闻名的厦门大学。

  • 下考←→上考-反义词词典

    下考←→上考xiàkǎo-shàngkǎo

    【词性】:名

    下考: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

    上考:官吏考绩列为上等。

    【例】 政拙甘下考,智短空百忧。(宋·张栻:《斜川日雪观所赋》) 裴景升为尉氏尉,考满,刺史皇甫亮曰:“裴尉岂可使无上考!”为之词曰:“千里无代步之马,三月乏聚粮之资,清心苦节,从此可知;不旌此人,无以示劝。”(清·周亮工:《书影》)

  • 先妣←→先考-反义词词典

    先妣←→先考xiānbǐ-xiānkǎo

    【词性】:名

    先妣:死去了的母亲。

    先考:死去了的父亲。

    【例】 隆率以敬先妣之嗣。(《荀子·大略》) 谨以醢脯庶羞之奠,敢昭告于先考先妣之灵。(唐·张九龄:《曲江集·追赠祭文》)

  • 伯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伯考bó kǎo

    【释义】:

    对已故伯父的称呼。《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元年》:“二月,甲午,魏·主尊彭城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李妃为文穆皇后。将迁神主于太庙,以高祖为伯考。”

  • 考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考妣kǎo bǐ

    【释义】:

    称死去的父母。《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书·舜典》:“百姓如丧考妣。”古时亦用以称在世父母。《尔雅·释亲》:“父曰考,母曰妣。”郭璞注引《苍颉篇》:“考妣延年。”

  • 皇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皇考huáng kǎo

    【释义】:

    对死去父亲的尊称。元以后,专称皇帝亡父。《礼记·曲礼下》:“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离骚》:“朕皇考曰伯庸。”王逸注:“皇,美也;父死称考。”《称谓录》卷一:“唐宋碑志每称其父曰皇考,欧阳修《泷冈阡表》亦然,南宋以后始禁止之。”古时亦称曾祖为皇考,也以“皇考”称父祖的。

  • 王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王考wáng kǎo

    【释义】:

    敬称去世的父亲。唐·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王考夏卿,以太子少保卒,赠左仆射。”

  • 亡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亡考wáng kǎo

    【释义】:

    先父、亡父。《孔丛子·执弟》:“然,吾亦闻之,是亡考起时之言,非礼意也。”

  • 先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先考xiān kǎo

    【释义】:

    旧时自称去世的父亲。犹“亡父”。《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故以“先考”称亡父。唐·张九龄《追赠祭文》:“谨以醢脯素羞之奠,敢昭告于先考先妣之灵。”明·马愈《马氏日钞·牌额》:“二卿为之弗安,问于先考府君。”

  • 显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显考xiǎn kǎo

    【释义】:

    对去世父亲的美称。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伊君显考,奕叶佐时。”李周翰注:“考,父也。”曹植《责躬》诗:“于穆显考,时惟武皇。”武皇,指曹操。又:显考,古时指高祖。

  • 年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年考nián kǎo

    【释义】:

    考,老,寿。年考即年寿,多用于指老者年龄。唐·韩愈《商州刺史董府君墓志》:“太师之平汴州,年考益高,挈持维纲,鉏削荒颣,纳之大和而已。”

  • 寿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寿考shòu kǎo

    【释义】:

    寿命,寿数。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遂诈《河梁》之诗,曰:‘……天下安宁寿考长,悲去归兮河无梁。’”明·杨辰鱼《浣纱记·允降》:“愿吾王此身长寿者,似南山,万年无极。”《红楼梦》第九四回:“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 王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王考wáng kǎo

    【释义】:

    对去世的祖父的敬称。《礼记·祭法》:“曰王考庙。”孔颖达疏:“曰王考庙者,祖庙也。”清·黄宗羲《金石要例·书祖父例》:“范育《吕和叔墓表》,称曾祖为皇考,祖为王考。”亦敬称去世逝的父亲。见“父亲”该条。

  • 祖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祖考zǔ kǎo

    【释义】:

    祖先。《书·君牙》:“今命尔于翼,作股肱心旅,缵乃旧服,无忝祖考。”《左传·襄公十四年》:“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曰:‘今余命女环,兹率舅氏之典,篡乃祖考。’”亦指去逝的祖父及父亲。

  • 考察-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考察kǎochá

    〈动〉实地观察、调查。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宾语可以是自然的社会的各种现象或情况。也可以作其他成分。

    那里的地貌我们考察过了|对保安人员要认真地考察、了解|我这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这五个县的情况|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考察那里的水利工程|考察昆仑山的矿藏资源|考察川南地区的降水量|考察南极的气候变化|考察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考察加拿大的农业生产|写了一篇考察报告|考察的内容|考察重点|考察对象|他对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考察|做了考察|队员们对这个地区地下水的考察非常注意

  • 考虑-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考虑kǎolǜ

    〈动〉思索问题,以便作出决定。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宾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也可以作其他成分。

    你要认真考虑这个关系全局的问题|首先考虑质量|考虑学生负担|考虑市民的承受能力|考虑个人得失|考虑买不买|反复考虑写还是不写|负担太重,可以考虑减少一些|考虑让谁参加这个会|考虑这样处理好不好|已经考虑好分配方案了|你考虑过经费问题吗|考虑一下我的意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学校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这一点早已考虑进去了|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我讲的这些话,希望大家加以考虑|我还有另外的考虑

  • 思考-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思考sīkǎo

    〈动〉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常作谓语,也可以作宾语。

    他观察着,思考着,判断着|要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而不轻信别人的结论|下课了,他仍坐在教室里用心地思考着那道数学题|我们要听各方面的意见,但是还必须加以思考|他肯动脑筋钻研,善于思考|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

  • 独立思考-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独立思考dúlìsīkǎo

    能单独思考问题,有主见——随声附和(我逐渐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遇事好寻根究底,独立思考,不愿意~。)

  • 考-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考kǎo

    (死去的)父亲——妣(如丧考~)

  • 寿考-古语词今用词典

    寿考shòukǎo

    九十岁高寿。古时,天子兴师出征,总要先郊祭,《诗经》上说,周文王将讨伐商之侯国,点燃堆积的棫树、朴树,祭祀天神。出征之时,六军踊跃。“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银河漫漫广阔无边,星光灿烂布满天际。周王九十有余,年已高寿,改变纣之恶俗,教养培育新人。)(《诗经·大雅·棫朴》)

    今沿用本义。

    续范亭《五百字诗并序》:“半百年华不知老,先生诞日人不晓。黄龙痛饮炮千鸣,好与先生祝寿考。”《龙门阵》:“旧时北平艺术界,享大名而不寿考者两人,义宁陈师曾(衡恪),贵筑姚茫父。”《名人传记》:“(郭沫若的父亲)打开信笺一看,信上还写了一道祝贺词……词下还写有一首歌谣:‘……富贵寿考无与伦,万里一枝寿吾亲。一枝连百枝,叶叶寄儿心。’”

  • 讲究 讲求 考究-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讲究 讲求 考究

    讲究jiǎngjiu229讲求jiǎngqiú 考究kǎojiu229、536

    动词。表示在某个方面上注重和高要求。

    “讲究”强调尽量要达到高水平或做好。例如:“我的这位内兄,最讲究喝茶”(《曹禺选集》);“大家都要讲究礼让”(茅盾:《子夜》);“龙须沟这儿的人都讲究有个正经的行当”(《老舍剧作选》)。

    “讲求”强调有所追求,期能实现;含有“设法使所重视、追求的方面实现”的意味;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加快步伐,讲求实效”(《人民日报》,1978.11.25);“当地方官不留心民生,隐居乡里不讲求正义,不配称君子”(马南邨:《燕山夜话》);“弱军要战胜强军,是不能不讲求阵地这个条件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考究”含有“对所注重的方面细加考察推敲,以求做到高水平”的意味。例如:“写文章,他特别考究字句和结构”;“幸而禹爷自从回京以后,态度也改变一点了:吃喝不考究,但比起祭祀和法事来,是阔绰的”(鲁迅:《理水》)。

  • 讲究 考究-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讲究 考究

    讲究jiǎngjiu228考究kǎojiu228、536

    形容词。指精致美好。

    “讲究”含有“有意识求得精致美好”的意味;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常用词。例如:“客厅里摆着的一些古玩真是讲究”;“她穿着极讲究的晚礼服,颜色淡雅,多褶的裙裾拖在地面如一片彩云”(《曹禺选集》)。

    “考究”含有“特别注意做到精致美好”的意味,意思比“讲究”重;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罗大方从书柜上搬下一个考究的留声机”(杨沫:《青春之歌》);“战区的一切都是因陋就简的,只有这些原始资料、图件是考究的”(张天民:《创业》);“这座大厦格式新颖,用料考究”(《人民文学》,1981,11)。

  • 考虑 盘算 算计 合计-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考虑 盘算 算计 合计

    考虑kǎolù 盘算pánsuan 算计suànji 合计héji162、398

    动词。指思索问题,准备作出决定或作出筹划。

    “考虑”强调认真,慎重地思索,有严肃的态度色彩;最常使用,通用于口语、书面语及各种场合。例如:“这个问题,让我考虑一下再答复你”;“她想着:自己这个指导员还得当下去,不应该考虑别的”(韦君宜:《清醒》)。

    “盘算”强调反复地、周密细致地思索或筹划,意思比“考虑”重。例如:“张德胜看在眼里,心头不住地盘算”(杨朔:《海市》);“她这几天就在仔细地观察瓦窑村,盘算着如何进到瓦窑村去,以便发动群众”。

    “算计”和“合计”都强调作某种估计、安排,意思比“考虑”轻;都多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算计”意思重些,“合计”意思轻些。例如:“甭你说,老赵早算计过了,他心里有数”;“我和妹妹俩的衣服、鞋子全是她做的,家里花一分钱都得算计着”(《收获》,1981,1);“他只好放弃了自己的主张,虽然在心中已经算计好,他会给他们请来五位顶规矩而又便宜的和尚”(老舍:《四世同堂》,上卷);“我们也算老游击战士了,两个人合计了一下,先转到敌人的外围去吧”(孙犁:《晚华集》);“废钢烂铁,在咱这山沟里能收多少?大伙儿合计合计”(《收获》,1981,1);“明天搬家不搬,你合计一下吧”。

  • 考证 考据-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考证 考据

    考证kǎozhèng 考据kǎojù

    动词。指根据资料,对文献或历史问题作考核、证实和说明。

    “考证”侧重指考查证明事物的真实性,多用于具体的历史问题。例如:“讲到《棠棣之花》的故事,在从前我自己是相当考证过的”(《沫若剧作选》);“按照俄文的读音,我在反复考证之后认为,那个美洲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史籍中的中文译名就是‘扶桑’”(马南邨:《燕山夜话》)。

    “考据”强调考查事物成立的根据,多用于文物古籍及历史上较大的事件。例如:“他还有一部俄国史寄托他爱国的深意,不但做了不少考据旧籍的工夫,并且锻炼出记叙的美术文词”(《瞿秋白文集》,第二卷);“考据的结果,赤壁之战是在现今湖北省嘉鱼附近展开的”。

  • 思考 思索 寻思-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思考 思索 寻思

    思考sīkǎo 思索sīsuǒ 寻思xínsi

    动词。表示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

    “思考”强调作深入的探求;多用于书面语,口语里也可以使用。例如:“参加会议的干部都在思考着”(曲波:《林海雪原》);“在集美楼,鲁迅坐在藤躺椅上,凝神思考演说的内容”(陈梦韶:《鲁迅在厦门》);“这问题,我还要思考一下,现在下不了结论”。

    “思索”强调想得认真努力,含有务要求得答案或解决方法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他在思索,思索了一刻钟还没有头绪”(曲波:《林海雪原》);“郝大成一动不动地半躺在草铺上,微闭着眼睛,象一个大战前夕的指挥员一样深深地思索着、思索着……”(黎汝清:《万山红遍》)。

    “寻思”强调仔仔细细地想;含有“要想出个所以然或想出办法、计策”的意味;常可用于文艺作品。例如:“他一边走着一边寻思,莫非……出去了”(老舍:《骆驼祥子》);“他垂头寻思报复的计策”(茅盾:《子夜》)。

  • 研究 考究 钻研-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研究 考究 钻研

    研究yánjiū 考究kǎojiu228、229 钻研zuānyán

    动词。表示用一定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研究”强调周密地推究和考虑;除可用于一般的探求、推究外,特别适用于科学的探求活动。例如:“老院长正在研究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甲骨文的人很少”;“大家都来研究规律”(《文汇报》,1979.3.24);“叫我为‘盟友’的四喜,一直用研究的眼光望着我”(柳杞:《好年胜景》)。

    “考究”强调进行察考;使用范围较窄,也较少用。例如:“按说,曹家的祖祖辈辈,干的事儿,也就是专专摆弄这万缕丝线儿的,也就是细细考究这千般颜色的”(端木蕻良:《曹雪芹》,上卷);“历史语言学必须以语言描写研究的成果为出发点,考究清楚有关语言或方言于不同时期的状态及其结构要素等”(岑麒祥:《历史比较语言学讲话》);“同义和反义这两种对立的现象,仔细考究起来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钻研”强调作深入的探求、推究,含有“有毅力地、顽强努力地进行”的意味;多用于业务知识的学习。例如“他爱钻研技术,这很好”(郑加真:《江畔朝阳》);“世界上有多少国家,在精心钻研杨树树种的优选!”(《新华月报》,文摘版,1979,7);“复习功课,主要是看教科书,不要以为教科书上的知识简单,舍不得花力气去钻研”(《中国青年》,1980,4);“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要通过电视、广播、函授、夜大学和业务讲座等各种方式,帮助他们钻研业务”(《人民教育》,1979,12)。

  • 思考器-实用委婉语词典

    思考器

    欧美喻指人的脑子,意为人的脑子就像一架会思考的机器,在不断运转。

  • 思考之轮-实用委婉语词典

    思考之轮

    欧美喻指人的大脑活动,其速度之快,就像车轮的飞速转动。

  • 考泐奉慰-实用委婉语词典

    考泐奉慰

    意为特以手书表达我的慰问之情。“考”,即思虑;“泐”,即手泐、手书。

  • 考取 落选-反义词应用词典

    考取 落选

    考取 kǎoqǔ 落选 luòxuǎn

    【考取】动词。投考被录取。

    〔例句〕

    1.她前年考取了北京大学生物系。

    2.你虽然考取了重点高中,但仍要继续努力。

    【落选】动词。没有被选上。

    〔例句〕

    1.他在本学年三好学生评比中落选了。

    2.这次高考落选,对她的打击是很大的。

    〔应用例句〕

    我们要正确对待选拔考试:考取的同学不要骄傲自满,落选的同学也不要灰心丧气。

  • 调查 考察-近义词应用词典

    调查 考察

    调查 diàochá 考察 kǎochá

    【调查】为了解情况进行考察(多指到现场)。如:

    1.为了搜集党的组织工作的材料,他细心地向这几位同志调查研究,征求他们的意见,自己还作了详细的笔记。

    【考察】①实地调查。②细致深刻地观察。如:

    2.我这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

    3.起初社员们以为他肚痛,经几次考察,才明白这个老家伙在“禁尿”。

    辨析:“调查”多指到现场观察、了解,也可向有关人员搜集情况,主要是摸清情况,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问题没有调查清楚,不能忙于下结论。“考察”着重于细致、深刻地实地观察,多指对某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带有推求研究的意味,如他们到各地去考察农田水利工程。

  • 观察 考察 视察-近义词应用词典

    观察 考察 视察

    观察 guānchá 考察 kǎochá 视察 shìchá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如:

    1.他来到北海岸边,细心观察:哪天桃花开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布谷鸟叫了。

    【考察】实地观察调查或深刻细致观察。如:

    2.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3.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候的情况。

    【视察】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检查工作。如:

    4.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辨析:“观察”指全面地察看、了解,对象较广,可指抽象的事物,如现象、形势、情况、问题、方法等;也指具体的人或物,如人、鸟、花、木、地形等。“视察”指检查,察看,含有指导的意味,多用于上级对下级,如市长经常视察工厂。“考察”指深入现场实地观察并调查了解,对象可指具体的,如考察水利工程;也指抽象的,如考察气候的变化。

  • 检验 考验-近义词应用词典

    检验 考验

    检验 jiǎnyàn 考验 kǎoyàn

    【检验】检查验看。如:

    1.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

    【考验】通过恶劣环境来检验(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如:

    2.首先在生活上思想上作风上需要长期的考验。

    辨析:“检验”指按一定标准,查对事物、理论等是否合格,如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尺度。“考验”指在严格的条件下、实践过程中核实人的行动、思想、观点和组织等的正确与否,如我们的党是久经考验的党。它用于对具体人和组织的查考。

  • 考核 考察 考查-近义词应用词典

    考核 考察 考查

    考核 kǎohé 考察 kǎochá 考查 kǎochá

    【考核】考查审核。如:

    1.他坚持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对过去的科学家的工作反复考核,就是对他的前辈著名天文学家何承天,也不曾放过。

    【考察】①实地观察调查。②细致深刻地观察。如:

    2.我这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

    3.这几年学生留心考察,李自成用兵往往与兵法暗合。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如:

    4.我们应当对民兵工作进行一次考查,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进行考查。

    辨析:“考核”对象多是干部、学生、工作、科研成果等,如考核干部。“考查”对象多是人的活动,如学习、业务、工作、活动、言论、成绩等,也指其他事物,如年代、历史、文物等。“考察”对象多是重大的客观事物,如山川、地质、地形、工程、运动等,也指干部、领导者、工作人员等。

  • 考虑 斟酌 思考-近义词应用词典

    考虑 斟酌 思考

    考虑 kǎolǜ 斟酌 zhēnzhuó 思考 sīkǎo

    【考虑】思索问题,以便做出决定。如:

    1.而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

    2.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如:

    3.我把这个简单的构思记下来,寄给远在国外的那位丹青能手,也许她肯再斟酌一番,为我画一幅画儿吧。

    【思考】进行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如:

    4.这样,在五年的时间内,我专心思考这个问题,并且作了一些札记。

    辨析:“考虑”泛指思考探求问题,以便做出正确的决定,对象较广,指一般事情,也指较重大的事情,如计划、办法、制度、工作等。“思考”指对事情进行较深刻周到的思索,如独立思考。“斟酌”原义指酌酒,引申指根据具体情况反复思索是否合适可行,对象多是一般事情,文章内容和词句等,常说字斟句酌,再三斟酌。

  • 考验 锻炼-近义词应用词典

    考验 锻炼

    考验 kǎoyàn 锻炼 duànliàn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忠诚、正确或坚定)。如:

    1.这次抗洪救灾,对四川的党组织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锻炼】①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警和维护集体利益等品德。②通过社会实践,使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如:

    2.我所以不搭汽车,目的是要做一次长途锻炼。

    3.目前我们有威望的革命的领袖和英雄还真是太少了,还需要在各方面培养和锻炼很多很好的共产主义的革命的领袖和英雄。

    辨析:“考验”多指检验人的思想言行。“锻炼”对象指人的思想认识、身心体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 思考 思索 考虑-近义词应用词典

    思考 思索 考虑

    思考 sīkǎo 思索 sīsuǒ 考虑 kǎolǜ

    【思考】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如:

    1.我们要听各方面的意见,但是还必须加以思考。

    【思索】思考探求。如:

    2.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

    【考虑】思考问题,以便做出决定。如:

    3.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辨析:“思考”对象常是需要用心研究或用心思虑的事情,如独立思考,大胆思考。“思索”对象常是需要长时间寻求的,很用心寻求的事物,如思索问题,用心思索。“考虑”指斟酌探索,以便对问题做出决定,如考虑教育体制改革,慎重考虑问题。

  • 皇考-古文观止词典

    皇考huáng kǎo

    【词性】:名词

    对亡父的尊称,先父(5)。《柳子厚墓志铭》:皇考讳镇。——先父讳镇。《泷冈阡表》: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先父被赐爵为崇国公。《泷冈阡表》: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随后又记录了我的先父崇国公的遗训。

  • 考-古文观止词典

    考kǎo

    【词性】:名词

    旧称已死的父亲(1)。《泷冈阡表》: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我母亲姓郑,她的父亲名德仪。

  • 考-古文观止词典

    考kǎo

    【词性】:动词

    考察,考核,查考,考证(13)。《报任安书》:略考其事,综其终始。——大略考证其事实,综合它们的始末。《袁州州学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办学情况,从经书上查考就可以了解了。《同学一首别子固》:予考其言行。——我考察他们的言行。

  • 考击-古文观止词典

    考击kǎo jī

    【词性】:动词

    敲击(1)。《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而见识浅薄的人竟用斧头敲击石块来寻求它。

  • 考索-古文观止词典

    考索kǎo suǒ

    考查寻找(1)。《尊经阁记》: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而仅仅在没有根据的事理中去考查寻找。

  • 考正-古文观止词典

    考正kǎo zhèng

    考查判定(1)。《驳复仇议》:考正其曲直。——考查判定它的是非。

  • 颍考叔-古文观止词典

    颍考叔yǐng kǎo shū

    【词性】:名词

    颍考频(?-前712)。春秋时郑国大夫(4)。《郑伯克段于鄢》: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颍考叔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地方官。《郑伯克段于鄢》: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颍考叔说:“请问这话怎讲?”《郑庄公戒饬守臣》: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颍考叔拿了郑伯的旗“蝥弧”,先登上城。

  • 祖考-古文观止词典

    祖考zǔ kǎo

    【词性】:名词

    对祖父死后的称号(1)。《泷冈阡表》:惟我祖考,积善成德。——我的祖父积累善事,养成美德。

  • 贼要考,债要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贼要考,债要讨

    【释义】:

    考:拷。意指盗贼要拷打后才能问出口供,债务要索讨后才能追回。《飞跎全传》八:再者贼要考,债要讨,有借有还,下借不难。

  • 考-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考攷kǎo

    ①老。《涛经·小雅·信南山》:“曾孙寿~,受天之祐。”②指死去的父亲。《楚辞·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曰伯庸。”欧阳修《泷冈阡表》:“惟我皇~祟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③成全。《礼记·礼运》:“以著其义,以~其信。”④省察,考核。《尚书·舜典》:“三载~绩。”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⑤敲击。《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钟鼓,弗鼓弗~。”苏轼《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击而求之。”

    【考妣】指死去的父母。《尚书·舜典》:“帝乃殒落,百姓如丧~。”

    【考课】按一定标准考察政绩,分等级加以升降赏罚。白居易《杜陵叟》:“长吏明知不中破,急敛暴征求~。”

    【考索】研求探索。《朱子语类》卷九十九:“~许多,亦好。”

  • 中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中考zhōng kǎo

    【释义】:

    ①学校中学期达到一半时的考试;期中考试。②高中、中专、中技、职业高中等中等学校的招生考试。《中国青年报》1988.5.3:“再过几个月,中考招生工作就要开始了,今年的初三生将怎样考虑自己的中考目标呢?”

  • 主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主考zhǔ kǎo

    【释义】:

    ①主持考试。全一毛《爱才》:“后来由于主考的同志深入了解情况,找出原因,才决定录取。”又如:这次选拔留学生的考试由校长亲自主考。②主持考试的人。如:这次考试,他是主考。

  • 博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博考bó kǎo

    【释义】:

    普遍广泛地查考。鲁迅《〈故事新编〉序言》:“我是不薄‘庸俗’,也自甘‘庸俗’的,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焉。”

  • 会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会考huì kǎo

    【释义】:

    学生毕业时,除校内毕业考试以外,会同他校毕业生参加教育行政机关所主持的一次考试,称为会考。邹韬奋《学生救亡运动的缺点》:“会考是沿袭科举的恶习,流弊很多,我们是应该反对的。”

  • 助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助考zhù kǎo

    【释义】:

    指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考试。《文汇报》1984.8.3:“助考绝不是帮助学生押题、猜题,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 县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县考xiàn kǎo

    【释义】:

    即县试鲁迅《白光》:“陈士成看过县考的榜,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 参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参考cān kǎo

    【释义】:

    参照他事他说,加以考察。孙犁《耕堂读书记》:“司马迁参考《国语》、《战国策》等书,并加实地考察,成为一家之言的《史记》。”

  • 参考书-现代汉语大词典

    参考书cān kǎo shū

    【释义】:

    学习、研究或写作时用作参考的书籍。冰心《山中杂记》:“满屋满架的参考书。”

  • 参考系-现代汉语大词典

    参考系cān kǎo xì

    【释义】:

    也叫参照系、参照物。为确定物体位置和描述其运动而选为标准的另一物体或相互间有刚性联系的物体群。同一物体对不同的参考系的运动状态不同,如坐在运动着的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作参考系,他是静止的,以地面作参考系,他就在运动。

  • 投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投考tóu kǎo

    【释义】:

    报名应试,参加考试。邹韬奋《经历》:“除在宜兴蜀山镇几个月所教的几个小学生外,其余的补习的学生都是预备投考高级中学的。”巴金《家》:“我们校长说过,假使没有女学生报名投考,他就叫他的太太第一个报名。”

  • 报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报考bào kào

    【释义】:

    报名投考。如:报考研究生;报考师范院校。

  • 招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招考zhāo kǎo

    【释义】:

    用公告的方式让人来应考。周而复《上海的早晨》:“没有几天辰光,正好沪江纱厂招考接头工。”

  • 推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推考tuī kǎo

    【释义】:

    推求查考。鲁迅《致曹白》:“但细心的人(知道那一案件的),还可以推考出所记的是那一件公案的。”

  • 大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考dà kǎo

    【释义】:

    学校中学期终了的考试。巴金《家》:“他们回到家里,觉民开始温习功课,准备大考。”

  • 小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小考xiǎo kǎo

    【释义】:

    ①各级学校的期中考试。②指简略的考证。③清代童生应考生员(秀才)之试的习称。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 岁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岁考suì kǎo

    【释义】:

    明清时督学使者(学政)对所属府、州、县已入学生员的考试。考试生员三年二次,由各省学政巡回所属府、州、县进行考试,考试结果分为六等,一二三等者有赏,四等以下则罚或黜革。也称岁试。

  • 征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征考zhēng kǎo

    【释义】:

    考求征信。郭沫若《答马伯乐教授》:“绝对的年代虽然不能知道,相对的年代则大抵可以征考。”

  • 待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待考dài kǎo

    【释义】:

    留待查考。如:此事待考。

  • 备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备考bèi kǎo

    【释义】:

    书册、文件、表格中供参考的附录或附注。闻捷《海燕》:“备考栏中填有他在解放华东战争中,立过两次三等功,四次二等功的简略事迹。”

  • 应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应考yìng kǎo

    【释义】:

    参加考试。杨沫《青春之歌》:“他中举之后,还没等进京应考,正赶上康梁变法维新。”

  • 思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思考sī kǎo

    【释义】:

    指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巴金《〈家〉后记》:“它跟我的其他的作品一样,缺少冷静的思考和周密的构思。”

  • 过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过考guò kǎo

    【释义】:

    通过考试。闻一多《家书给弟》:“至于从前科举时代凡是读书过考,谁不要会作几句诗!”

  • 追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追考zhuī kǎo

    【释义】:

    查考;追查。《中国谚语资料》:“实话驳不倒,谎话怕追考。”

  • 季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季考jì kǎo

    【释义】:

    学校学期中、末举行的考试。冰心《离家的一年》:“季考近了,他又忙又乐,便写信回家报告放学的日期。”

  • 如丧考妣-现代汉语大词典

    如丧考妣rú sàng kǎo bǐ

    【释义】:

    像死了父母一样。形容极度悲伤和着急。今含贬义。语出《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柳青《狠透铁》:“你瞧他那份咽咽呜呜的啼泣吧,真正如丧考妣。”

  • 统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统考tǒng kǎo

    【释义】:

    统一考试的简称。由地方或国家统一命题,在规定的时间内举行的考试。柯岩《奇异的书简》:“至此,两个孩子在他们人生的道路上,又各自向对方迈近了一步。于是,来到了大学统考的那一天。”

  • 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kǎo攷

    【释义】:

    ①对死去的父亲的称呼。如:如丧考妣。②省察;察考。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③研求。如:考古。④提出难解的问题让对方回答。如:考问。⑤考试。如:他考上了大学。

  • 考区-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区kǎo qū

    【释义】:

    统考中分区考试时设置考场的地区。《光明日报》1976.11.30:“他派了专人到辽宁省兴城县的考区。”

  • 考见-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见kǎo jiàn

    【释义】:

    稽考发见。郭沫若《古书今译的问题》:“在十年之前为他所考见的是否尚有遗漏,这非是我浅学的人所能知道,也非是我此后所想考证。”

  • 考分-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分kǎo fēn

    【释义】:

    考试后评定的分数。《北京日报》1982.4.27:“将第一志愿报考这些院校、考分达到本市规定的调档线的考生档案材料,一次投放给院校,由有关院校择优优先录取。”

  • 考订-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订kǎo dìng

    【释义】:

    考核订正。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昔阳湖孙氏,分著述与考据为二:以考订经史者为考据,抒写性灵者为著作。”

  • 考古-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古kǎo gǔ

    【释义】:

    ①根据古代的遗迹、遗物和文献考核研究古代的历史。②指考古学。

  • 考古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古学kǎo gǔ xué

    【释义】:

    根据古代遗物、遗迹和文献资料研究古代历史的科学。

  • 考生-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生kǎo shēng

    【释义】:

    参加考试的学生。多指参加入学考试的学生。

  • 考场-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场kǎo chǎng

    【释义】:

    举行考试的场所。《文汇报》1981.6.23:“一进考场便疑惧俱集,克制不住心慌意乱。”

  • 考列-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列kǎol iè

    【释义】:

    经考核后列入。鲁迅《马上支日记》:“但我总觉得不能因为他们这么吃,便将中国菜考列一等。”

  • 考任-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任kǎo rèn

    【释义】:

    通过考核或考试任用人员。《人民日报》1988.7.24:“今后对市直部门空缺和新提拔的正副职领导干部(县、团级)一般实行考任制,公开选拔任用。”

  • 考问-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问kǎo wèn

    【释义】:

    为了难倒对方而问;考查询问。艾芜《印度洋风土画》:“中年胖商人就一眼望着年轻人,仿佛学校的教员在考问学生,立刻逼着回答一样。”

  • 考异-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异kǎo yì

    【释义】:

    考订书籍不同版本间文字或所记事实之异同。清钱大昕著有《廿二史考异》。

  • 考级-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级kǎo jí

    【释义】:

    通过考核或考试获得相应的职务或技术等级。《人民日报》1988.10.10:“班子改了,机构精简了,工人重新考级了,专业人员职称重定了。”

  • 考求-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求kǎo qiú

    【释义】:

    探索研求。如:考求古义;考求政治。

  • 考究-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究kǎo jiu

    【释义】:

    ①考索研究。李一氓《明天启本〈延庆寺志〉》:“1979年秋曾过常熟,访兴复寺,正修缮中,以未携《寺志》,无法一一考究。”②讲求,重视。巴金《家》:“倩如拿着剪刀得意地把文的头发修了又修…老密斯倒不像文那样细心考究。”③精美,精致。杨沫《青春之歌》:“在他们的身边,漂亮的救生圈、考究的游泳衣、精致的像蘑菇样的大洋伞和各种花花绿绿的酒瓶子堆了一大片。”

  • 考证-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证kǎo zhèng

    【释义】:

    ①考查验证。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从自己经验中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②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文献或历史等问题。郁达夫《龙门山路游记》:“关于圣帝菩萨,我早想做点考证,但遍阅道书,却仍是茫无头绪。”也指对有关问题的考证文字。胡适《〈水浒传〉后考》:“我为了这部《水浒传》,做了四五万字的考证。”

  • 考评-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评kǎo píng

    【释义】:

    考核评议。《人民日报》1988.1.2:“通过考评实绩决定干部升降,增强了干部的竞争意识。”

  • 考妣-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妣kǎo bǐ

    【释义】:

    指死去的父母。如:如丧考妣。

  • 考取-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取kǎo qǔ

    【释义】:

    投考被录取。如:他考取了北京大学。

  • 考卷-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卷kǎo juàn

    【释义】:

    考试的卷子。

  • 考试-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试kǎo shì

    【释义】:

    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现场操作等方式考查知识或技能。杨沫《青春之歌》:“她考试的成绩很好,心里很高兴。”

  • 考查-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查kǎo chá

    【释义】:

    ①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和衡量。如:期中考查。②研究;审查。洪深《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他们把我的名字报到联邦调查局去考查的;可是到今天还没有接到回音。”

  • 考点-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点kǎo diǎn

    【释义】:

    举行考试的地点。《北京日报》1979.7.10:“这次考试在全市设立了201个考点,共3533个考场。”

  • 考信-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信kǎo xìn

    【释义】:

    查考其真实。钱钟书《管锥编》:“夫稗史小说、野语街谈,即未可凭以考信人事,亦每足据以觇人情而征人心。”

  • 考送-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送kǎo sòng

    【释义】:

    通过考试选送。郭沫若《反正前后》:“有这样一张中学文凭,可以投考本省的高等学堂…更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法官考试,乃至东西洋留学生的考送。”

  • 考语-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语kǎo yǔ

    【释义】:

    对人的品德行为的评语。张天翼《畸人手记》:“姑妈很坦白地谈到那时候他们对我下的考语,他们认为我没有良心。”

  • 考校-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校kǎo jiào

    【释义】:

    见“考较”。

  • 考核-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核kǎo hé

    【释义】:

    ①考查核实。瞿秋白《赤都心史》:“农工检察人民委员会,委派整理职员予以考核的时候,这位女教师不得不受审判。”②研究考证。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序》:“《本事诗》一类之书,其内容尽管考核有据,然而仅备茶余酒后的消遣。”

  • 考索-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索kǎo suǒ

    【释义】:

    探索研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题记》:“如盐谷节山教授之发见元刊全相平话残本及《三言》,并加考索,在小说史上,实为大事。”

  • 考较-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较kǎo jiào

    【释义】:

    也作“考校”。①查考比较。茅盾《林家铺子》:“瞧见他的眼光瞥到什么货物上,就赶快拿出那种货物请他考较。”又如:细加考校。②考核,考试。范文澜等《中国通史》:“(周世宗)令赵匡胤考较武艺,选取优异,成立特精军队,称为殿前诸班。”

  • 考虑-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虑kǎo lǜ

    【释义】:

    思索问题,以便作出决定。徐铸成《报海旧闻》:“他说我所提出的意见很重要,关系到《国闻社》的前途,他也早考虑到了。”

  • 考验-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验kǎo yàn

    【释义】:

    指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去检验人们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杨沫《青春之歌》:“你要经得起考验,党是会给你打开大门的。”

  • 考据-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据kǎo jù

    【释义】:

    研究历史、语言等的一种方法。通过考核事实和归纳例证,提供可信材料,从而作出结论。考据方法主要是训诂、校勘和资料的搜辑整理。朱自清《经典常谈》:“当时汉学家提倡考据,不免繁琐的毛病。”

  • 考据学-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据学kǎo j ù xué

    【释义】:

    运用考据方法,对古籍语义及历代名物、典章制度进行研究、考核、辨证,以期确凿有据的一种学问。明清之际学者顾炎武等主张“通经致用”,推崇汉儒朴实学风,反对宋儒空谈义理,开创了考据学之先河。清阎若璩、胡渭等用考据方法治经,皆有所创获。至乾隆、嘉庆时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考据之学极盛。人尊之为“汉学”,以示与“宋学”有别。

  • 考绩-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绩kǎo jì

    【释义】:

    考核成绩。茅盾《八十自述》:“课儿攻书史,岁终勤考绩。”

  • 考期-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期kǎo qī

    【释义】:

    考试的日期。

  • 考量-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量kǎo liáng

    【释义】:

    ①考查衡量。茅盾《色盲》:“林白霜毫不经意地回答。另一件事在他心上考量。”②考虑商量。李大钊《国民之薪胆》:“我国政府犹声称未经承认之条款,尚可再加考量。”

  • 考释-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释kǎo shì

    【释义】:

    对古文字或古代文献考证解释。季羡林《吐火罗语的发现与考释及其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另外一种…经学者们的考释,定名为粟特语,也是属于印欧语系的。”

  • 考聘-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聘kǎo pìn

    【释义】:

    通过考核或考试聘用人员。《光明日报》1988.1.31:“企业的法人代表行使合同或契约赋予的权力,逐级选聘或考聘企业内部各类管理人员。”

  • 考勤-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勤kǎo qín

    【释义】:

    考查工作或学习的出勤情况。如:考勤簿;考勤员。

  • 考勤簿-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勤簿kǎo qín bù

    【释义】:

    记录出勤情况的簿册。

  • 考察-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察kǎo chá

    【释义】:

    观察研究;审察。周立波《山乡巨变》:“快把刚才讲的这几个青年,都给我列入发展对象名单里,并且指定专人去负责考察和培养。”现常指实地观察调查。鲁迅《致胡今虚》:“学术文章要参考书,小说也须能往各处走动,考察,但现在我所处的境遇,都不能。”

  • 考题-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题kǎo tí

    【释义】:

    考试的题目。《解放日报》1988.5.9:“温政中不顾有关保密规定,将党政干部基础理论专修课等6门课的部分考题,以口述方式泄露给一名考生。”

  • 考稽-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稽kǎo jī

    【释义】:

    查考;考校。陈垣《史讳举例》:“竹汀先生曰:朱氏考稽,号称精审,犹有此失,校书之难如此。”

  • 考辨-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辨kǎo biàn

    【释义】:

    查考辨正。鲁迅《关于〈三藏取经记〉等》:“然而在考辨的文字中杂入一点滑稽轻薄的论调,每容易迷眩一般读者,使之失去冷静,坠入彀中。”

  • 查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查考chá kǎo

    【释义】:

    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这个岛呵,在典籍中无从查考。”

  • 成人高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成人高考chéng rén gāo kǎo

    【释义】:

    成人高校的入学考试。《光明日报》1986.6.9:“我报名参加成人高考,没把握。”

  • 显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显考xiǎn kǎo

    【释义】:

    旧时对亡父的美称。

  • 资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资考zī kǎo

    【释义】:

    供参考。李大钊《史观》:“过去的陈编,汗牛充栋,于治史学者亦诚不失为丰富资考的资料。”

  • 长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长考cháng kǎo

    【释义】:

    长时间思考(多用于下棋、打牌)。《解放日报》1988.7.19:“单霞丽在苦战中数度长考解围,最后因用时窘迫,算度出错,铸成败局。”

  • 确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确考què kǎo

    【释义】:

    确切考证。梁启超《新史学》:“自中世以后,欧罗巴历史之中心点,实条顿人也。其民族移动之原因及其年代,虽不可确考,要之自西历纪元三、四世纪,始出现于欧洲东部。”

  • 期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期考qī kǎo

    【释义】:

    学校在学期结束前举行的考试。

  • 祖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祖考zǔ kǎo

    【释义】:

    ①祖先。②指已故的祖父。

  • 研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研考yán kǎo

    【释义】:

    研究考查。李大钊《“今”与“古”》:“培根认循环说为知识发展上最大的障碍…但他的新时代将来的进展是否无限,他于此未加研考。”

  • 罢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罢考bà kǎo

    【释义】:

    指考生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拒绝入场考试。

  • 监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监考jiān kǎo

    【释义】:

    监督考试。小如《朱佩弦先生二三事》:“在联大时,每逢朱先生监考,不论是入学考试还是期末大考,都是非常严格,决不容许作弊。”也指监考的人。如:今天王老师做我们的监考。

  • 盘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盘考pán kǎo

    【释义】:

    盘问考查。如:父亲每天晚上要盘考我的功课。

  • 钩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钩考gōu kǎo

    【释义】:

    探求考核。章炳麟《秦献记》:“然其律令在官,空为文具,终不钩考,以致其诚。”

  • 科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科考kē kǎo

    【释义】:

    科举考试。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说自己因科考受绌,弄得走投无路。”

  • 科举考试-现代汉语大词典

    科举考试kē jǔ kǎo shì

    【释义】:

    隋唐以来封建王朝设科取士而定期举行的中央或地方级考试。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在当时,读书人总是要参加科举考试的。”

  • 稽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稽考jī kǎo

    【释义】:

    查考,考核。徐念慈《余之小说观》:“刊一书目提要,不特译书者有所稽考,即购稿者亦不至无把握。”

  • 补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补考bǔ kǎo

    【释义】:

    ①因故未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及格的人,另行考试。丁玲《母亲》:“于是她不得不又同云卿商量,决定在十月半赶回去,开学前赶来补考。”②补充考证。余嘉锡有《书册制度补考》。

  • 预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预考yù kǎo

    【释义】:

    指正式考试之前进行的考试。在预考中选拔参加正式考试的人员。如:因为报名的人数太多,不得不先进行预考,筛掉一批人。

  • 自学考试-现代汉语大词典

    自学考试zì xué kǎo shì

    【释义】: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对自学者进行的定期统一考试,合格者发给相应的中专、大专或本科毕业证书,承认其学历。《中国教育报》1987.6.27:“实行自学考试制度促进了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

  • 赴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赴考fù kǎo

    【释义】:

    犹赶考,前往应试。如:赴考的学生都早早来到试场。

  • 赶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赶考gǎn kǎo

    【释义】:

    前往应试。多指赶赴科举考试。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为了读书赶考,更弄得两手空空。”

  • 路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路考lù kǎo

    【释义】:

    汽车驾驶员资格考试的项目之一。在指定的道路上,考查司机的驾车技术。

  • 高考-现代汉语大词典

    高考gāo kǎo

    【释义】:

    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考试。《文汇报》1992.8.15:“高考的标准是相对的,因此成败并不完全取决于考生自己。”

  • 二十四考中書令-汉语大词典

    二十四考中書令

    【1】{唐}{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書令考二十有四。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李義山}謂曰:‘近得一聯句云:遠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輔。未得偶句。’{温}({戛x筠})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書。’”{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富鄭公}〕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數萬人,勝二十四考中書令遠矣。”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

  • 三考吏-汉语大词典

    三考吏

    【1】具有三考资格的吏员。{明}代吏员三年一考绩,六年再考,九年考满,再经吏部考试,合格者可以授官。《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凡有錢能幹的﹐便到京中買個三考吏名色﹐鑽謀好地方去做佐貳官出來﹐俗名唤做‘飛過海’。”

  • 三考-汉语大词典

    三考

    【1】古代官吏考绩之制。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书·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孔颖达}疏:“言帝命羣官之後﹐經三載﹐乃考其功績;經三考則九載﹐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後汉书·朱浮传》:“然以{堯}{舜}之盛﹐猶加三考……而閒者守宰數見换易﹐迎新相代﹐疲勞道路。”{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兩衙多請假﹐三考欲成資。”{宋}{苏轼}《与蒲诚之书》:“然某盡今歲方得二年﹐不知朝廷肯令某成資解去否?若必俟三考﹐則於{誠之}爲太淹緩﹐安用也。”【2】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清}{袁枚}《随园随笔·官职》:“三考者﹐試流外之官﹐一曰書﹐二曰計﹐三曰時務。”【3】称旧时科举中的“鄉試”﹑“會试”﹑“殿試”为“三考”。《何典》第九回:“雖然不是三考裏出身﹐也該做此官﹐行此禮﹐誰知他却一味裏吃食弗管事。”

  • 上考-汉语大词典

    上考

    【1】谓官吏考绩列为上等。《旧唐书·卢迈传》:“轉給事中﹐屬校定考課﹐{邁}固讓﹐以授官日近﹐未有政績﹐不敢當上考﹐時人重之。”{清}{周亮工}《书影》卷二:“{裴景升}爲{尉氏}尉﹐考滿﹐刺史{皇甫亮}曰:‘{裴尉}豈可使無上考!’爲之詞曰:‘千里無代步之馬﹐三月乏聚糧之資﹐清心苦節﹐從此可知;不旌此人﹐無以示勸。’”《新唐书·百官志四下》:“歲以八月考其治否……觀察使以豐稔爲上考﹐省刑爲中考﹐辦税爲下考。團練使以安民爲上考﹐懲姦爲中考﹐得情爲下考。”

  • 下考-汉语大词典

    下考

    【1】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宋}{张栻}《斜川日雪观所赋》诗:“政拙甘下考﹐智短空百憂。”《北史·杜铨传》:“〔{正玄}〕{隋}{開皇}十五年舉秀才﹐試策高第。曹司以策過左僕射{楊素}﹐怒曰:‘{周}{孔}更生﹐尚不得爲秀才﹐刺史何忽妄舉此人?可附下考。’”{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四:“儒緩多下考﹐狡推時英。”【2】考察臣下。《韩非子·扬权》:“主上不神﹐下將有因。其事不當﹐下考其常。”{陈奇猷}集释:“常﹐謂常例。此謂臣下爲事有不當者﹐而法令又無其文﹐則以常例考之。”

  • 五考-汉语大词典

    五考

    【1】{唐}{宪宗}时,规定谪贬的官员须经五次考核方可调任。《旧唐书·宪宗纪下》:“今後左降官及責授正員官等﹐宜從到任經五考滿﹐許量移。”{唐}{白居易}《醉後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诗:“若令在郡得五考﹐與君展覆{杭州}人。”

  • 年考-汉语大词典

    年考

    【1】年寿。多用于指老者年龄。{唐}{韩愈}《商州刺史董府君墓志》:“太師之平{汴州}﹐年考益高﹐挈持維綱﹐鉏削荒纇﹐納之大和而已。”【2】犹年资。{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趙涓}〕及刺{衢州}﹐年考既深﹐與觀察使{韓滉}不相得﹐{滉}奏免{涓}官。”

  • 主考-汉语大词典

    主考

    【1】指主考官。《明史·选举志二》:“主考﹐鄉﹑會試俱二人。”《官场现形记》第二回:“翰林院裏的人都是清貴之品﹐將來放了外任﹐不是主考﹐就是學政。”【2】主持考试。《明史·选举志二》:“{成化}十五年﹐御史{許進}請各省俱視兩京例﹐特命翰林主考。”{明}{陆深}《科场条贯》:“{永樂}十五年﹐兩京始命翰林春坊官主考。”【3】泛指主持考试的人。

  • 九考-汉语大词典

    九考

    【1】谓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挺身取命﹐幹兹奥秘。躊躇紫闥﹐喉舌是執。九考不移﹐有入無出。”{裴松之}注:“《尚書》曰:‘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九考則二十七年。”

  • 廿四考中書-汉语大词典

    廿四考中書

    【1】指{唐}{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载,{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在任期中主持官吏的考绩,前后达二十四次,故有此称。{清}{孔尚任}《桃花扇·设朝》:“舊黄扉﹐新丞相;喜一旦趾高氣揚﹐廿四考中書模樣。”

  • 博考-汉语大词典

    博考

    【1】普遍广泛地查考。《<书>序》:“博考經籍﹐採摭羣言﹐以立訓傳。”{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三:“增此三字﹐文義始明﹐書所以貴乎博考也。”{鲁迅}《故事新编·序言》:“我是不薄‘庸俗’﹐也自甘‘庸俗’的﹐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焉。”

  • 伯考-汉语大词典

    伯考

    【1】对已故伯父的称呼。《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元年》:“二月﹐甲午﹐{魏}主尊{彭城武宣王}爲{文穆皇帝}﹐廟號{肅祖};母{李妃}爲{文穆皇后}。將遷神主於太廟﹐以{高祖}爲伯考。”

  • 信考-汉语大词典

    信考

    【1】确考,清楚地证明。{清}{恽敬}《文昌宫碑阴录》:“其説至後世﹐益乖歧﹐無可信考者。”

  • 備考-汉语大词典

    備考

    亦作“[備攷]”【1】谓留作参考。{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後不知何緣遂斥古注疏不用﹐《春秋》止用{胡}傳爲主﹐《左》﹑《公》﹑《穀》第以備攷。”{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内外傳或矛盾焉﹐兩存之以備考也。”【2】指(书册﹑文件﹑表格)供参考的附录或附注。{闻捷}《海燕》:“备考栏中填有他在解放{华东}战争中﹐立过两次三等功﹐四次二等功的简略事迹。”

  • 傳考-汉语大词典

    傳考

    【1】逮捕审问。《後汉书·陈禅传》:“時刺史爲人所上受納臧賂﹐{禪}當傳考。”{李贤}注:“傳謂逮捕而考之也。”

  • 具考-汉语大词典

    具考

    【1】详细推问。《後汉书·桥玄传》:“{玄}到﹐悉收{昌}賓客﹐具考臧罪。”

  • 勾考-汉语大词典

    勾考

    【1】检查考核。《宋史·高宗纪六》:“〔{绍興}十一年十二月〕癸酉﹐命尚書省置籍﹐勾考諸路滯獄。”《元史·世祖纪》:“己未﹐遣{要束木}勾考{荆湖}行省錢糧。”{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考工記》乃制度式樣册子﹐上令士大夫習之﹐勾考工程﹐而下可令工匠解了。”

  • 先考-汉语大词典

    先考

    【1】《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后以“先考”称亡父。亦以“先考”称别人的亡父。{唐}{张九龄}《追赠祭文》:“謹以醢脯庶羞之奠﹐敢昭告于先考先妣之靈。”{明}{马愈}《马氏日抄·牌额》:“二卿爲之弗安﹐問於先考府君。”《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元诱妻薛伯徽墓志>》:“先考授以禮經。”{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鶯鶯}雖是箇女孩兒﹐孝順别人卒難學﹐禮拜無休﹐追薦亡靈﹐救拔先考。”

  • 亡考-汉语大词典

    亡考

    【1】先父,去世的父亲。《孔丛子·执节》:“然﹐吾亦聞之﹐是亡考起時之言﹐非禮意也。”

  • 初考-汉语大词典

    初考

    【1】第一次考试。{宋}{周密}《齐东野语·王魁传》:“舊制﹐御試舉人﹐設初考官先定等第﹐復彌之以送覆考再定﹐乃付詳定。發初考所等以對覆考﹐如同既已﹐不同則詳其程文爲定。”

  • 助考-汉语大词典

    助考

    【1】指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考试。《文汇报》1984.8.3:“助考绝不是帮助学生押题﹑猜题﹐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帮助学生掌握课程中的重点﹐学会审题并了解各种试题的类型和相应的答题要求﹐克服考场上的心理障碍等。”

  • 勞考-汉语大词典

    勞考

    【1】谓对官吏劳绩的考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晉州}推官{李亢}﹐故嘗入錢得官﹐已而有私罪﹐默自引去﹐匿所得官﹐以白衣應舉及第﹐積十年﹐當磨勘﹐乃自首﹐言其初事。{黯}以爲此律所謂罔冒也﹐奏罷之﹐奪其勞考。”

  • 參考書-汉语大词典

    參考書

    【1】学习﹑研究或写作时用作参考的书籍。{冰心}《山中杂记》八:“满屋满架的参考书。”{孙犁}《耕堂读书记·<庄子>》:“{谢老师}讲书﹐是用{清}朝注释家的办法。讲一篇课文﹐他总是抱来一大堆参考书。”

  • 參考-汉语大词典

    參考

    【1】参照他事他说,加以考察。《汉书·息夫躬传》:“唯陛下觀覽古戒﹐反覆參考﹐無以先入之語爲主。”{孙犁}《耕堂读书记·<三国志·关羽传>》:“{司马迁}参考《国语》﹑《战国策》等书﹐并加实地考察﹐成为一家之言的《史记》。”{宋}{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軾}尋以敦仁之策﹐參考衆議﹐皆謂允當。”

  • 報考-汉语大词典

    報考

    【1】报名投考。《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這年學臺下馬﹐報了考。”如:报考研究生;报考师范院校。

  • 壽考-汉语大词典

    壽考

    【1】寿数,寿命。{明}{梁辰鱼}《浣纱记·允降》:“願吾王此身長壽考﹐似{南山}萬年無極。”{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遂作《河梁》之詩﹐曰:‘……天下安寧壽考長﹐悲去歸兮{河}無梁。’”《红楼梦》第九四回:“應是北堂增壽考﹐一陽旋復占先梅。”【2】年高;长寿。《旧唐书·裴潾传》:“和則必臻於壽考﹐作則心致於傷殘。”《花月痕》第五二回:“宇宙清平﹐人民壽考。”《诗·大雅·棫朴》:“{周王}壽考﹐遐不作人。”{郑玄}笺:“{文王}是時九十餘矣﹐故云壽考。”《红楼梦》第八九回:“從没有彈琴裡彈出富貴壽考來的﹐只有彈出憂思怨亂來的。”《後汉书·东夷传·倭》:“人性嗜酒﹐多壽考﹐至百餘歲者甚衆。”

  • 大考-汉语大词典

    大考

    【1】{清}制翰林﹑詹事的升职考试。凡詹事府少詹事以下﹐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下﹐每十年左右﹐临时宣布召集考试。考试结果分四等﹐分别予以超擢﹑升阶﹑罚俸﹑降调﹑休致﹑革职。{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法式善}〕祭酒雄文邃學﹐清班二十載未嘗一與文衡﹐兩應大考俱左遷。”《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緊接着又有了大考的旨意。這大考是京城有口號的﹐叫做:‘金頂朝珠褂紫貂﹐羣仙終日任逍遥;忽傳大考魂皆落﹐告退神仙也不饒。’”【2】学校中学期终了的考试。{巴金}《家》二九:“他们回到家里﹐{觉民}开始温习功课﹐准备大考。”【3】指科举考试中的乡试。《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且説是年正值‘大比之年’﹐那姓{趙}的﹐便送孫子去趕大考……仔細一打聽﹐都説{趙相公}考中了舉人了。”【4】称已故的祖父。{宋}{王安石}《尚书度支郎中葛公墓志铭》:“{貫}﹐曾大考也;{遇}﹐大考也;{旺}﹐累贈都官郎中﹐考也。”{宋}{曾巩}《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曾大考﹐尚書水部員外郎﹐諱{仁旺};大考﹐右諫議大夫﹐諱{致堯};先君﹐太常博士﹐諱{易占}。”

  • 大主考-汉语大词典

    大主考

    【1】{明}{清}科举制度﹐主持各省(包括京城)乡试的正主试官称大主考。《儒林外史》第二回:“弟也曾把這話回稟過大主考座師﹐座師就道弟該有鼎元之分。”

  • 夷考-汉语大词典

    夷考

    【1】考察。《孟子·尽心下》:“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赵岐}注:“考察其行﹐不能掩覆其言。”{宋}{孙奕}《履斋示儿编·经说·放诸桐》:“今夷考於《書》﹐竝無放之之文。”{明}{叶盛}《水东日记·司马欧阳两公荐士》:“{司馬温公}嘗手書其所薦士爲一册﹐隸其端曰‘舉賢才’。此紙百年前尚在人間﹐夷考其人﹐失之者十不一二。”{梁启超}《中国改革财政私案》十:“然夷考當時之督撫其所以相處者﹐則{秦}{晉}之遏糴不是過矣。”

  • 小考-汉语大词典

    小考

    【1】各级学校的临时测验或期中考试。【2】谓简略的考证。【3】特指{清}廷对宗室成员掌握满语及弓马术的考试。{清}{昭槤}《啸亭杂录·宗室小考》:“上以{清}語爲國家根本……因增應封宗室及近支宗室十歲以上者之小考。於十月中﹐欽派皇子﹑王﹑公﹑軍機大臣等﹐親爲考試{清}語﹑弓馬。”【4】旧时童生应县试﹑生员应学政府考的俗称。《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再過幾年﹐連小考都不利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七回:“安安分分的讀書﹐用上兩年功﹐等起了服﹐也好去小考。”【5】古代三年一次的考绩。《尚书大传》卷一下:“三歲而小考者﹐正職而行事也。”

  • 句考-汉语大词典

    句考

    【1】检查,考核。{宋}{曾巩}《比部制》:“内外經費之事﹐總於句考之司﹐郎實主之﹐位重省闥。”《宋史·神宗纪二》:“命中書句考四方詔獄。”《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謬言{阿哈瑪特}家資隱寄者多﹐如盡得之﹐可資國用﹐遂句考捕繫﹐連及無辜﹐京師騷動。”

  • 同考試官-汉语大词典

    同考試官

    【1】{元}代称科举考试时协同考试官工作的官员。相当于{明}{清}的副主考。《元史·选举志一》:“每處差考試官﹑同考試官各一員﹐並於見任并在閑有德望文學常選官内選差。”

  • 同考-汉语大词典

    同考

    【1】指同考官。{明}{清}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总裁阅卷的官员。因分房阅卷,故又称房官。{清}制,乡试自{乾隆}后从本省科甲出身的 州县官中选任,会试由各部选送科甲出身﹑资望素著者,由皇帝简派,{乾}{嘉}以后,例用翰林院编修﹑检讨及进士出身之实缺京曹官。{明}{王鏊}《震泽长语·梦兆》:“庚戌會試﹐公與{汪伯諧}學士爲主考﹐余爲同考。”《镜花缘》第六三回:“過了幾日﹐禮部尚書{卞濱}﹑侍郎{孟謨}與同考各官{蔣進}等﹐把各卷等第俱已看定﹐選了放榜吉期。”

  • 咨考-汉语大词典

    咨考

    【1】询问查考。{宋}{苏洵}《谱例》:“由賤而貴者恥言其先﹐由貧而富者不録其祖﹐而譜遂大廢。昔者{洵}嘗自先子之日而咨考焉﹐由今而上得五世。”

  • 待考-汉语大词典

    待考

    【1】留待查考。

  • 從考舅-汉语大词典

    從考舅

    【1】母亲的堂兄弟。{唐}{尚衡}《文道元龟序》:“{平陽}太守{稷山公}﹐則{衡}之從考舅。”

  • 徵考-汉语大词典

    徵考

    【1】考求征信。{明}{宋濂}《<陶氏家乘>序赞》:“夫自{唐}以前﹐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凡有司選舉﹐民俗昏聘﹐則互相徵考。所以明貴賤﹐别親疎﹐各有統紀﹐不相淆亂也。”{郭沫若}《断断集·答马伯乐教授》:“绝对的年代虽然不能知道﹐相对的年代则大抵可以征考。”

  • 彭考-汉语大词典

    彭考

    【1】搒拷。笞打拷问。《後汉书·独行传·戴就 》:“又燒鋘斧﹐使{就}挾於肘腋。{就}語獄卒:‘可熟燒斧﹐勿令冷。’每上彭考﹐因止飯食不肯下﹐肉焦毁墯地者﹐掇而食之。”{李贤}注:“彭即篣也。”

  • 彰往考來-汉语大词典

    彰往考來

    【1】谓彰明往事﹐考察未来。语本《易·繫辞下》:“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孔颖达}疏:“往事必載﹐是彰往也;來事豫占﹐是察來也。”{高亨}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來﹐觀察來事也。”{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若夫制作之文﹐所以彰往考來﹐情見乎辭。”

  • 府考-汉语大词典

    府考

    【1】府试。{明}{李贽}《覆夏道甫》:“{江鼎甫}府考無名﹐想時未到耳。”《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匡超人}〕到府﹐府考過﹐接着院考。”{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京兆府考而升者﹐謂之等第。”

  • 廉考-汉语大词典

    廉考

    【1】查办,审理。廉,通“覝”。《後汉书·鲁恭传》:“〔司隸〕近於春月分行諸部﹐託言勞來貧人﹐而無隱惻之實﹐煩擾州縣﹐廉考非急﹐逮捕一人﹐罪延十數。”

  • 宣考-汉语大词典

    宣考

    【1】普遍推求。《汉书·律历志上》:“唯陛下發聖德﹐宣考天地四時之極﹐則順陰陽﹐以定大明之制﹐爲萬世則。”

  • 察考-汉语大词典

    察考

    【1】谓调查,考察,追究。《红楼梦》第七四回:“你去了﹐叫誰討主子的好兒﹐調唆着察考姑娘﹑折磨我們呢?”

  • 寧考-汉语大词典

    寧考

    【1】谓亡父。《书·大诰》:“無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寧考圖功。”{屈万里}今注:“寧考﹐即文考。文考﹐乃金文中習見之語﹐謂亡父也。”

  • 審考-汉语大词典

    審考

    【1】犹审查。《汉书·梁怀王刘揖传》:“既已案驗舉憲﹐宜及王辭不服﹐詔廷尉選上德通理之吏﹐更審考清問﹐著不然之效﹐定失誤之法。”

  • 引考-汉语大词典

    引考

    【1】长寿。《书·洛诰》:“惠篤叙﹐無有遘自疾﹐萬年厭于乃德﹐{殷}乃引考。”{蔡沈}集传:“{殷}人亦永壽考也。”

  • 季考-汉语大词典

    季考

    【1】{宋}代太学中每一季度末举行的考试。{宋}{陈亮}《变文法策》:“經術造士之意非不美﹐而新學《字説》何爲者哉!學校課試之法非不善﹐而月書季考何爲者哉!”《宋史·选举志三》:“視庠序如傳舍﹐目師儒如路人;季考月書﹐盡成文具。”【2】现代学校学期中﹑末举行的考试。{冰心}《离家的一年》:“季考近了﹐他又忙又乐﹐便写信回家报告放学的日期。”

  • 如喪考妣-汉语大词典

    如喪考妣

    【1】像死了父母一样。形容极度悲伤和着急。今含贬义。《书·舜典》:“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柳青}《狠透铁》:“你瞧他那份咽咽呜呜的啼泣吧﹐真正如丧考妣。”{宋}{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升遐之日﹐天下號慟﹐如喪考妣。”

  • 妣考-汉语大词典

    妣考

    【1】亡母与亡父。{明}{高明}《琵琶记·书馆悲逢》:“兩口顛連相繼死﹐我剪頭髮賣錢送伊妣考。”

  • 王考-汉语大词典

    王考

    【1】对已故祖父的敬称。{清}{黄宗羲}《金石要例·书祖父例》:“{範育}《吕叔和墓表》﹐稱曾祖爲皇考﹐祖爲王考。”《孔子家语·庙制》:“士立一廟﹐曰考廟﹐王考無廟﹐合而享嘗乃止。”{王肃}注:“祖合於父廟中。”《礼记·祭法》:“是故王立七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孔颖达}疏:“曰王考廟者﹐祖廟也。王﹐君也。君考者﹐言祖有君成之德也。祖尊於父﹐故加君名也。”【2】对已故父亲的敬称。{清}{梁章鉅}《称谓录·亡父》:“{韓愈}《監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韋氏夫人墓志銘》‘王考{夏卿}’﹐稱其父曰王考。案﹐《禮·祭法》祖稱王考廟﹐而此以稱父﹐亦變例也。”{唐}{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王考{夏卿}以太子少保﹐卒贈左僕射。”

  • 理考-汉语大词典

    理考

    【1】犹考核。《元史·选举志四》:“其未滿受除者﹐一體理考定擬。”《元史·选举志三》:“而理考通以三十月爲則。”

  • 查考-汉语大词典

    查考

    【1】追查考实;调查考究。{明}{唐顺之}《牌》:“海防兵備等官﹐國家託以一道户刑兵馬之重﹐豈有本院不可託以查考數本循環之理。”《红楼梦》第九一回:“今日可是過了明路的了﹐省了我們二爺查考。”{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呵﹐在典籍中无从查考。”

  • 校考-汉语大词典

    校考

    【1】{唐}代官名。属吏部,主管考核官员功过。《新唐书·百官志一》:“{貞觀}初﹐歲定京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官﹑外官考……其後屢置監考﹑校考﹑知考使。”【2】核实考察。《隋书·王劭传》:“校考衆事﹐太平主出於{亳州}{陳留}之地﹐皆如所言。”

  • 案考-汉语大词典

    案考

    【1】查审考问。《後汉书·锺离意传》:“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者﹐府下記案考之。”{李贤}注:“記﹐文符也。案﹐察之也。”《後汉书·鲁恭传》:“臣愚以爲今孟夏之制﹐可從此令﹐其決獄案考﹐皆以立秋爲斷。”

  • 檢考-汉语大词典

    檢考

    【1】查验监督。《後汉书·隗嚣传》:“〔{王莽}〕設爲六管﹐增重賦斂﹐刻剥百姓﹐厚自奉養﹐苞苴流行﹐財入公輔﹐上下貪賄﹐莫相檢考。”

  • 正考-汉语大词典

    正考

    【1】官名。科举时代掌管考试的主考官。{侯方域}《南省试策一》附{清}{徐邻唐}评:“正考遲回良久。”{侯方域}《南省试策一》附{清}{徐邻唐}评:“放榜之前一夕﹐而副考以告正考曰:此生以如此策入彀﹐吾輩且得罪。”【2】正式考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童生正考宜分别已﹑未冠出題。”

  • 武考-汉语大词典

    武考

    【1】科举制度中的武科考试。《文明小史》第二回:“只因他過於巴結洋人﹐擅停武考﹐以致他們欲歸不得﹐要考不能﹐不免心生怨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