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者)是什么意思
剥削者←→劳动者-反义词词典
剥削者←→劳动者bōxuēzhě-láodòngzhě
【词性】:名
剥削者:在阶级社会里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其他阶级的人,如奴隶主、地主、资本家等。
劳动者: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如奴隶、农民、工人等。
【例】 全世界劳动者团结起来,推翻剥削者,建设社会主义一共产主义的美好社会。
当事者←→第三者 局外者-反义词词典
当事者←→第三者 局外者dāngshìzhě-dìsānzhě júwàizhě
【词性】:名
当事者:与事情有直接关系的人。
第三者:与事情没有关系的人。
局外者:与事情没有关系的人。
【例】 当事者身在卢山中,对事情看得不如第三者或局外者那样清楚,这正如谚语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王者←→霸者-反义词词典
王者←→霸者wángzhě-bàzhě
【词性】:名
王者:用王道治国的人。
霸者:用霸道治国的人。
【例】 但“满洲国”并没有孔孟之道,溥仪也不是行王者仁政。我曾读过他的白话作品,毫不感到有什么了不起。(鲁迅:《书信·致增田涉》) 中国人民历来不喜霸者,凡是霸者,终竟要被人民唾弃的。
前者←→后者-反义词词典
前者←→后者qiánzhě-hòuzhě
【词性】:名
前者:在前的事物。
后者:在后的事物。
【例】 西门德点点头道:“现在又可以把话归入本题了。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要找娱乐,一种是生活极安定的人,一种是生活极不安定的人。前者无须我说,后者想穿了。反正过一日混一日,无须发愁,能娱乐就娱乐一下。我当然不属于前者,可也没到后者那番地步,所以我就不想娱乐了。”(张恨水:《魍魉世界》)
弱者←→强者-反义词词典
弱者←→强者ruòzhě-qiángzhě
【词性】:名
弱者:软弱的人。
强者:坚强的人。
【例】 人常常会因为爱上温柔的孩子,而爱上冷冰冰的匕首与投枪。为了捍卫爱,弱者会变成强者。(刘再复:《新季的雨丝》)
死者←→生者-反义词词典
死者←→生者sǐzhě-shēngzhě
【词性】:名
死者:死去的人。
生者:活着的人。
【例】 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
文盲←→学者-反义词词典
文盲←→学者wénmáng-xuézhě
【词性】:名
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
学者: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例】 这是一个十分贫穷、十分落后的国家,全国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人民是文盲。(步实:《费鲁德大人的最后一次手术》) 假如一定要做,就得存学者的良心,有市侩的手段,但这类人才,怕教员中间是未必会有的。(鲁迅:《华盖集·通讯二》)
言者←→听者-反义词词典
言者←→听者yánzhě-tīngzhě
【词性】:名
言者:讲话的人。
听者:听话的人。
【例】 你看这位安老先生,惹着他便是一篇唠叨,言者何其苦不惮烦,听者无乃倦而思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遗赠者←→受赠者-反义词词典
遗赠者←→受赠者yízèngzhě-shòuzèngzhě
【词性】:名
遗赠者:以遗言让与财产的人。
受赠者:根据遗言接受遗赠的人。
【例】 受赠者从遗赠者那里得到房屋两间。
御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御者yù zě
【释义】:
驾御车马的人。《仪礼·既夕礼》“御者执策,立于马后。”《孟子·滕文公下》:“御者且羞与射者比。”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又指侍从。
倚门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倚门者yǐ mén zhě
【释义】:
指妓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有人于酒筵遇一妓,举止尚有士风。讶其不类倚门者,问之,即其小女也。”
丐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丐者gài zhě
【释义】:
行乞的人。唐·元结《丐者论》:“作丐者之状貌,学丐者之言辞。”《水浒传》第四十回:“只见法场东边一伙弄蛇的丐者,强要挨入场里看,众士兵赶打不退。”清·黄景仁《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羽衣散尽香火绝,时有丐者僵苔阶。”
王者香-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王者香wáng zhě xiāng
【释义】:
兰花的异名。谓其芳香浓烈,堪称花中之王,故称。此为孔子对兰花的赞语。据汉·蔡邕《琴操·猗兰操》载:“(孔子)自卫返鲁,过隐谷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鄙夫,见识浅陋的乡野之人;伦,辈、类。此为孔子借物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感慨,后以“王者香”指称兰花。清·孔尚任《庚辰元日题翁岩求兰谱》诗:“百花头上春正月,王者香传第一枝。”
粲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粲者càn zhě
【释义】:
古代称妻妾为粲者,后泛称美女。粲,美丽。《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匠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匠者jiàng zhě
【释义】:
木匠;工匠。(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渭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塗,而匠者不顾。”大本,主根;塗,通“途”。晋·卢湛《赠刘琨》诗:“匠者时眄,不免宾。”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先是震于外寝,匠者以为不祥,将加治葺。”
宫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宫者gōng zhě
【释义】:
受过宫刑的男子。指宦侍。《周礼·秋官·掌戮》:“宫者使守内。”孙治让正义:“专指宦男,不兼宦女。”
宦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宦者huàn zhě
【释义】:
宦官。《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齐丞相舍人奴从朝入宦,臣意见之食闺门外,望其色有病气。臣意即告宦者平。”《汉书·齐悼惠王刘肥传》:“齐有宦者徐甲,入事汉皇太后。”颜师古注:“宦者,奄人。”唐·韩愈《顺宗实录一》:“上疾不能言,伾即入,以诏召叔文入坐翰林中使决事。伾以叔文意入言于宦者李忠。”
学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学者xué zhě
【释义】:
求学的人,犹学生。《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荥阳吕公教学者读书,须要字字分明。”又指做学问的人。
绿衣使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绿衣使者lǜ yī shǐ zhě
【释义】:
鹦鹉封号。因鸣屈使冤案大白而受封。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唐代长安杨崇义家养一鹦鹉。杨妻与邻居李弇私通,谋杀丈夫崇义,埋尸井中。县官至杨家,因架上鹦鹉鸣屈,而使案情大白。玄宗闻之,封鹦鹉为“绿衣使者”,后遂以为名。
意者-古汉语虚词词典
意者yì zhě
副词
见“意”。
比者-古汉语虚词词典
比者bǐ zhě
短语
用于句首,表示事实在不久前或近年发生,义即“近来”、“最近”、“近年来”。①比者星辰谬越,坤灵震动。(《后汉书·桓帝本纪》)——句义:近年来星辰运行失常,大地震动。②比者凶寇侵扰,荡灭之期,匪朝伊夕。(《隋书·贺娄子干传》)——匪朝伊夕:不是早晨便是晚上。喻时间短。③比者河北、山左各结营寨,擒杀伪官,为朝廷效死力。(《明史·章正宸传》)
不者-古汉语虚词词典
不者bù zhě
短语
用作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如不像上文所云,就会产生某些不良后果。义即“不这样”、“否则”。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句义:如果不这样的话,你们都将被沛公所俘虏。②如同心合谋,共劫持帝,东降南阳天子,可以全宗族。不者,俱夷灭矣。(《汉书·王莽传下》)——夷:铲平,消除。③为吾用则吾兵。不者,寇也。(《新唐书·周望传》)
何者-古汉语虚词词典
何者hé zhě
短语
一、用来问人。义即“哪些人”、“哪位”、“谁”。可作主语或谓语。①王大将军下,庾公曰:“闻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彦国。阿平故当最劣。”(《世说新语·品藻》)——劣:年少。②四祖曰:“何者是道人?”(《祖堂集·三》)③问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祖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五灯会元·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不识者:不认识的。④又制《围城赋》,末章云:“……问豺狼其何者,访虺蜴之为谁?”并以指异。(《南史·朱异传》)——问豺狼其何者:问豺狼〔指的〕是谁。访:问。虺(huǐ):传说中的一种毒蛇。蜴(yì):蜥蜴。异:朱异。
二、用来问事物。义即“什么”。①王玄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玄护’为双声,‘确磝’为叠韵。”(《南史·谢弘微传》)②帝问曰:“何者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先曰:“唯有经书,三皇五帝政化之典,可以补王者神智。”(《北史·李先传》)——政化之典:政令教化的经典。③则天临轩问诸举人:“何者为忠?”诸人对不称旨,惟忠对曰:“臣闻:忠者,外扬君之美,内匡君之恶。”(《旧唐书·苏珦传》)——对不称旨:回答不合旨意。
三、用于抉择询问。义即“哪个”、“什么”、“谁”。①夫万民之饥与远蛮之不讨,何者为大?(《后汉书·鲜卑传》)②问允:“万机何者为先?”……允因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北史·高允传》)——万机:万种政务。③〔则天〕曰:“朕欲立太子,何者为得?”杰曰:“陛下内有贤子,外有贤侄,取舍祥择,断在圣衷。”(《太平广记·梦二·天后》)——断在圣衷:由您亲自裁定。
四、单独成句,用来设问。义即“为什么呢”。“者”,语气词。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史记·儒林列传》)——履:鞋。②臣领中书则示天下以私矣。何者?臣于陛下,后之兄也。(《文选·庾亮:让中书令表》)——领中书:接受中书这个职位。后之兄:皇后的哥哥。
或者-古汉语虚词词典
或者huò zhě
副词
用于谓语前,表示对事物或情况的推测、估量。义即“或许”、“也许”、“恐怕”。①今邢方无道,诸侯无伯,天其或者欲使卫讨邢乎?(《左传·僖公十九年》)——句义:现在邢国正残暴无道,诸侯国之中没有霸主,上天也许想让卫国讨伐邢国吧?伯:霸,霸主。②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孟子·公孙丑下》)——昔者:先前,过去。辞:推辞。吊:慰问。疾:患病。愈:病好,治愈。如之何:为什么,怎么。③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吕氏春秋·义赏》)——句义:城濮战役的胜利,是由于采纳了咎犯的计谋。您采用了他的计谋,却最后才奖赏他,恐怕不行吧。
间者-古汉语虚词词典
间者jiàn zhě
副词
常用于句首,表示行为、状态距说话时较近。义即“最近”、“近来”。①间者郡国或有水灾,妨害秋稼。(《后汉书·殇帝纪》)②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历览:逐一披阅。诸子:指徐干、陈琳、应瑒、刘桢等人。技(wěn):擦。行自念:又是想自己的事。
乃者-古汉语虚词词典
乃者nǎi zhě
副词
用于谓语前或句首,用以追溯往时,可为很早以前,也可为不久前。义即“从前”、“最近”。①苏秦谓赵王曰:“秦乃者过柱山,有两木焉。”(《战国策·赵策一》)②乃者王翁善天下贤智材能之士,皆征聚,而不肯用,使人怀诽谤而怨之。(《新论·谴非》)——征聚:征召聚集起来。③乃者民人抵罪,多者一县百数,乃吏之所疑,榜笞奔走者甚众。(《汉书·食货志下》)——榜笞:用木板和竹板做的两种刑具,此指拷打。④乃者反虏刘信、翟义,悖逆作乱于东。(《汉书·翟方进传》)——反虏:反贼。悖(bèi)逆:叛逆。
曩者-古汉语虚词词典
曩者nǎng zhě
副词
见“曩”。
日者-古汉语虚词词典
日者rì zhě
副词
用于句首,表示追溯往时。义即“从前”、“以前”、“过去”、“往昔”。①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战国策·赵策一》)——句义:以前秦国楚国在蓝田交战,韩国派出精锐部队来帮助秦国。②日者知用之越,今亡之秦,不亦太亟亡乎!(《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亡:通“忘”。亟(jí):疾,快。不亦太亟亡乎:岂不太健忘了吗?③日者大王欲破齐,诸天下之士,其欲破齐者,大王尽养之。(《吕氏春秋·应言》)——诸:凡,所有。④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学,招四方游士,山东儒墨咸聚于江、淮之间,讲议集论,著书数十篇。(《盐铁论·晁错》)——游士:游学之士。儒、墨:指儒家学派和墨家学派的学人。
若……者-古汉语虚词词典
若……者ruò zhě
凝固格式
见“若……然”。
往者-古汉语虚词词典
往者wǎng zhě
短语
用于句首或谓语前,表示已经过去的时间。常用以追叙往事。义即“从前”、“过去”、“以前”。①往者齐南破荆,东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土地广而兵强。(《韩非子·初见秦》)——荆:楚国。服:使服。使:驱使。②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乃定。(《汉书·叙传》)——数世:数代。③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尝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杜工部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数(shuò):多次。豪荡感激:雄浑奔放令人奋发激动。即:则。
乡者-古汉语虚词词典
乡者xiàng zhě
副词
用于句首或谓语前,表示动作施行或情况发生在过去。义即“从前”、“过去”、“刚才”、“当初”。①乡者先生之言有可闻者焉。(《墨子·公孟》)②予乡者入而哭之哀。(《礼记·檀弓上》)——予:我。哀:悲伤。③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荀子·子道》)——趋出:快步而出。语:告诉。从:听从,服从。对:回答。赐:子贡的名字。④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见事迟:判断事情迟缓。索:搜查。⑤乡者吾问道于无穷,曰:“吾弗知之。”(《淮南子·道应训》)⑥乡者丘鼓瑟,有鼠出游,狸见于屋,循梁微行。(《韩诗外传·卷七》)
向者-古汉语虚词词典
向者xiàng zhě
副词
用于句首或谓语前,表示动作施行或情况发生在过去的某一时段。义即“过去”、“刚才”、“原先”。①晏子出而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今也见客之意。”(《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吾向者望子,疑以为人君也;子至而人臣也。(《说苑·臣术》)③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列子·黄帝》)④琳既出,彦庄谓生曰:“他宾客贤与不肖,未尝见先生之一言。向者乔生一布衣耳,何词之密欤?”(《太平广记·定数五·乔琳》)——布衣:平民百姓。⑤向者太子学佛法,顿觉开悟;今乃受孔子之教,恐损太子真性。(《南村辍耕录·后德》)——真性:天性。
者-古汉语虚词词典
者zhě
指示代词
用于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数词后,指代人、事物、数目等。义即“……的〔人〕”、“……种东西”。①狂者东走,逐者亦东走。(《韩非子·说林上》)——走:奔跑。②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句义:被绳子捆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③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世说新语·言语》)④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吴子·励士》)
语气词
一、用于主语后表示提顿,或用于句尾煞句。①秦始皇者,秦庄襄王子也。(《史记·秦始皇本纪》)②左右曰:“固然。”王因诛二人者。(《韩非子·内储说下》)
二、用于时间词语后凑足音节。①今者项庄拔剑起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②暮春者,春服既成。(《论语·先进》)——暮春:晚春,春末。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
三、与“如”、“若”等构成“如……者”、“若……者”。义即“像……似的”。①至廷见,如不能言者。(《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句义:到朝廷谒见,像不会说话似的。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柳河东集·捕蛇者说》)——句义:说起这些,脸上像很忧伤似的。
四、用于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的前一分句之末,表示提顿,等待下句对结果或原因的叙述。①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史记·孟尝君列传》)——文:田文自称。②河九折注于海而流不绝者,昆仑之输也。(《淮南子·览冥训》)——昆仑之输也:〔是〕因为昆仑山在输送水。
当局者迷-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当局者迷dāngjúzhěmí
当局者本指下棋的人。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对利害得失考虑得不全面,认识得不清楚——旁观者清(常言道,“当局者迷,~”,是有一定道理的。)
旁观者清-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旁观者清pángguānzhěqīng
旁观的人看得清楚——当局者迷(俗话说:旁观者清,~。)
或者……或者……-关联词语词典
或者……或者……
“或者”,连词。叠用在并列结构中,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或者”关联的并列成分的主语一般相同。叠用时,“或者”放在每一项或后几项的前面,有“有的……有的……”的意思。例如:
①女生干部将分头到那几个或者是因为胆小,或者是出于赌气,宣布明天不来上学的女生家去,对她们和她们的家长讲清楚,学校一定会保证女孩子们不受宋宝琦欺侮。(刘心武《班主任》)
②我是可怜的人儿。他们呢,——或者和我一样,或者自以为很有幸福呢。(瞿秋白《〈饿乡纪程〉绪言》)
③或者因为看准了将来的天下,是劳动者的天下,跑过去了;或者因为倘帮强者,宁帮弱者,跑过去了;或者两样都有,错综地作用着,跑过去了。它可以说,或者因为恐怖,或者因为良心。(鲁迅《“醉眼”中的朦胧》)
④每一革命部队的突起,战士大抵不过是反抗现状这一种意思,大略相同,终极目的是极为歧异的。或者为社会,或者为小集团,或者为一个爱人,或者为自己,或者简直为了自杀。(鲁迅《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
【提示】
“或者”作副词,有时表示两种名称同属一个概念,或同属一类的概念,即表示等同。相当于“即”。例如:
⑤修正主义,或者右倾机会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它比教条主义有更大的危险性。(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或者”作副词,表示猜测或不肯定的语气,有“或许、也许”的意思。例如:
⑥那两个爬墙的人,我看见,似乎不是学生,我想他们或者得了兵的允许而下去了。(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
一者……二者……-关联词语词典
一者……二者……
“一者”、“二者”,连词。连用构成“一者……二者……”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格式。意思和用法同“一则……二则……”,依次列述某事物的原因或目的等。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到得厦门,我投稿就很少了。一者因为相离已远,不受催促,责任便觉得轻;二者因为人地生疏,学校里所遇到的又大抵是些念佛老妪式口角,不值得费纸墨。(鲁迅《我和〈语丝〉的始终》)
②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鲁迅《拿来主义》)
序数可以递增,说成“一者”、“二者”、“三者”……,表示多种原因或目的。例如:
③但在《闲话》的前半,即西滢先生还未在报上看见七个教员的宣言之前,已经比学校为“臭毛厕”,主张“人人都有扫除的义务”了。为什么呢?一者报上两个相反的启事已经发现;二者学生把守校门;三者有“校长不能在学校开会,不得不借邻近的饭店招集教员开会的奇闻”。(鲁迅《并非闲话》)
④近来整天的和人谈话,颇觉得有点苦了,割去舌头,则一者免得教书,二者免得陪客,三者免得做官,四者免得讲应酬话,五者免得演说,从此可以专心做报章文字,岂不舒服。(鲁迅《两地书(一七)》)
或者-关联词语词典
或者
“或者”,连词。用在陈述句中,表示无定的选择关系。如果是两个选择项,“或者”通常放在第二项的开头,表示从中选择一项。例如:
①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这些造物主的良民们。(鲁迅《淡淡的血痕中》)
②于是她变得大方了,她常常找几件旧衣服送人或者借给人一些粮食。(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③尹影一回家就埋头在书堆里,或者咬着笔杆苦思冥想,对着稿纸沉吟发愣。(张弦《回黄转绿》)
④梁景春来不及细看,只在停下脚的时候,看一下面前转动着的装料机,或者望一下个个满身大汗正把石灰铲进炉门的工人。(艾芜《百炼成钢》)
“或者”有时成对使用,放在每一项的开头,表示“非此即彼”的选择。例如:
⑤在武松看来,景阳岗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⑥你不肯说,就请把头动一下也好啦。或者点一点,或者摇一摇,我是绝对尊重你的意志的。(郭沫若《屈原》)
如果有三个以上的选择项,可以几个“或者”叠用,放在每一项的前面,表示数项任选其一。例如:
⑦中国的亲权是无上的,那时候,就可以将财产平匀地分配子女们,使他们平和而没有冲突地都得到相等的经济权,此后或者去读书,或者去生发,或者为自己去享用,或者为社会去做事,或者去花完,都请便,自己负责任。(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提示】
“或者”不仅可以作连词,还可以作副词,表示对某种情况的猜测,相当于“或许”的意思。例如:
⑧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鲁迅《范爱农》)
【辨析】
或者——还是(见“还是”条)
也许 或许 许 或者 或 兴许 行许-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也许 或许 许 或者 或 兴许 行许
也许yěxǔ 或许huòxǔ 许xǔ575或者huòzhě 或huò 兴许xīngxǔ 行许xíngxǔ
副词。表示对情况不很肯定,估计有可能地。
“也许”强调有可能如何;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常用词。例如:“不过也许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曹禺选集》);“因为我确定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好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鲁迅:《社戏》);“沙塘那边的名额也许还剩下几个”(金敬迈:《欧阳海之歌》);“看这样子,总检阅快开始了,也许已经从国府路出发了吧”(《徐迟散文选集》)。
“或许”强调揣测性,含有“存在几种可能而选择其一”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郭沫若:《洪波曲》);“可以看出他们不叫他,或许是有顾虑的”(柳青:《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我的估计是苏联的加入战争,或许会由日本先行着手的形势而发动”(郭沫若:《革命春秋》);“到别处,或许我还有些用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
“许”强调作估计性的判断;是口语用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还有那慈祥而憔悴的妇人;许就是他的娘了”(朱自清:《星火》);“三个文化都转了手,有的转给近新,有的转给外人,主人自己却都没落了,那许是因为他们都只勇于‘予’而怯于‘受’”(《闻一多诗文选集》);“我去卖棺材虽然有些离奇,但只要价钱极便宜,原铺子就许要,至少总可以捞回几文酒钱来”(鲁迅:《在酒楼上》);“河的名是葛兰大(Cranta),也有叫康河(River Cam)的,许有上下流的区别,我不甚清楚”(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或者”强调或然性,不那么肯定;含有“还多少有一点可能会如此”的意味。例如:“我想这孩子父母若还在世,或者还舍不得卖她,至少也要迟几年卖她”(朱自清:《生命的价值——七毛钱》);“你们赶快到码头去吧,或者还搭得上最后一班船”;“你或者愿意知道些我的消息,现在简直告诉你罢:我失败了”(鲁迅:《孤独者》);“仓夷这时候在哪儿呢?是在黑暗的牢房里?……或者是,他已流尽了自己的热血,早已离开了人间?”(萧殷:《桃子熟了……》)。
“或”和“或者”意思一致;是文言词,一般用于有其他文言词配合的语句,书面语色彩浓厚;现代书面语里已较少使用。例如:“代表团中午或可抵沪”;“至于‘罕有正对论敌的要害’及‘好作长文而不善于短文’等,则或因女性于理智判断及伦理学,均未能十分训练,加以历久遗传,积重难返之故”(许广平语,《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一一》)。
“兴许”和“行许”是等义词,侧重于不很肯定;都在北方某些地区流行,具有口语的和地方的色彩,已为文学作品所用。“兴许”比“行许”多见些。例如:“去吧,到他们宿舍去,兴许真是喝晕了,回去睡觉去了”(《剧本》,1964,4);“到这儿,你兴许会说:‘这都是以往的旧事了……’”(《杨朔散文选》);“再等他两天吧,别急着行动,行许他明天会到的”;“行许是眼镜的反光,也行许眼睛发了潮”(《山区行》)。
“或者”和“或”在作为连词而表示前后两项的选择关系时(如说:“明天动身或者过几天再走,你自己决定吧”;“外面纷纷传我被捕,或是被杀了”〔鲁迅:《南腔北调集》〕),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用例作者一览表-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用例作者一览表
(按姓名音序排列)
诚不欲铮铮者作绕指柔-实用委婉语词典
诚不欲铮铮者作绕指柔
用于向友人表示不愿改变自己刚强的性格去随顺他人。
有志者事竟成-实用委婉语词典
有志者事竟成
意为立下大志的人事情终于成功。“竟”,即终于。语出《后汉书·耿弇传》。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实用委婉语词典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
意为早年显达的人未必就能成功,而岁晚的人未必就不能达到目的地。语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爱者如金-实用委婉语词典
爱者如金
意为视自己所爱的人如同金子般的宝贵。
痰盂工作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痰盂工作者
国外对痰盂清洁工的尊称。
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实用委婉语词典
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
意为世界上有成就的人大多经受过逆境的磨炼。语出印光《复邓伯诚书一》。
忍不可忍者,万福之源-实用委婉语词典
忍不可忍者,万福之源
意为忍受难以忍受的困苦,是人生所有幸福的源泉。语出《六度集经》。
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实用委婉语词典
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
意为如果自己处于艰难贫困之中,应当往后退一步,不作非分之想。语出印光《复邓伯诚书一》。
不曾攀登者不曾跌倒-实用委婉语词典
不曾攀登者不曾跌倒
婉指在事业上要攀登高峰,就要准备会跌倒。欧美谚语。喻指。
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实用委婉语词典
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
意为虽然对自己的处境不免有疾恨之心,但飘落下来砸伤自己的瓦片是无罪的,不必去无端怨恨。语出《庄子·达生》。
常射者必中的-实用委婉语词典
常射者必中的
婉指不怕技艺不精,只怕没有恒心。中国俗语。
爬梯子者,须从底层起步-实用委婉语词典
爬梯子者,须从底层起步
婉指一个向上的人就要一步步打好基础。欧美谚语。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实用委婉语词典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意为冬天是一年的剩余时光,黑夜是白天的剩余时光,阴雨是晴天的剩余时光。暗示要抓紧用好。语出《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乐易者常寿长-实用委婉语词典
乐易者常寿长
意为精神快乐的人常常容易长寿。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实用委婉语词典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
意为过于高深的东西难以得到众人的接受。《阳春》系古代楚国歌名,当时认为是较高级的音乐,也称“高曲”。
理智管理智者,棒喝愚人-实用委婉语词典
理智管理智者,棒喝愚人
婉指智者靠理性来管住自己,理性对愚人则是当头棒喝。欧美谚语。
毛羽不丰满者,不可高飞-实用委婉语词典
毛羽不丰满者,不可高飞
婉指在不具备相当的能力时,不能逞能。语出《战国策·秦策一》引古语。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实用委婉语词典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意指耕田人将自己所占的地界让给他人,走路的人礼让他人先走。语出《孔子家语·好生》。
时间是伟大的安慰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时间是伟大的安慰者
意为时间能医治人心灵的创伤。或作“时间是高明的医生”。欧美谚语。
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实用委婉语词典
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意为大家都争着去抢好处其祸无穷,相反,谦让的人倒容易得到福分。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十四》。“分争”,即纷争。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实用委婉语词典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婉指自己做不到正直,难以教人正直。语出《孟子·滕文公下》。
黑松使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黑松使者
墨的婉称。拟人化谑称。
节食主义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节食主义者
欧美婉指善于控制体型发胖的人。
作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作者
婉指一般的撰稿人。对自己也作“笔者”。
译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译者
婉指翻译工作者。也作“译员”。对有成就的,可称“翻译家”。
新闻工作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新闻工作者
指广义的从事新闻工作的各类人员,其中最主要的是新闻采编人员。
诗爱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诗爱者
通常婉指不够“诗人”级别,但对诗歌保持较高兴趣的写诗者或读者。
消除啮齿动物的工作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消除啮齿动物的工作者
国外对灭鼠工的尊称。
绿衣使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绿衣使者
对邮差、邮递员的尊称。也称“绿衣人”。
物品二次循环工作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物品二次循环工作者
国外婉指废品商人、废旧杂品收购者、物资回收工作者、废旧机器拆卸工。也称“废品商”、“旧货商”。
志愿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志愿者
对志愿提供无偿服务、并不以取得报酬为条件,行为高尚的人的尊称。
赞助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赞助者
对捐款捐物资助其他单位、团体或个人的主体(集体或个人)的尊称。
布道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布道者
国外对牧师的尊称。
拾荒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拾荒者
婉指捡破烂的人。
猎艳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猎艳者
婉指专门猎取漂亮女色,厮混于女子中的男子。欧美也称“爱抚艺术家”。
自由相爱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自由相爱者
欧美婉指用情不专的轻薄男女。也作“恋爱能手”。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实用委婉语词典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意为华美不在于浓艳,而在于淡,过于浓艳必定趋于干枯,由浓丽返淡,则意味无穷,看似平淡却常常有深意。语出唐司空图《诗品·绮丽》。
赋采鲜丽,观者悦情-实用委婉语词典
赋采鲜丽,观者悦情
意为在画幅上赋予鲜艳的色彩,观赏者会欣然动情而且感到由衷的喜悦。
仁义者寿-实用委婉语词典
仁义者寿
意为有仁有义的人容易得到长寿。
耐心安之,以俟知者-实用委婉语词典
耐心安之,以俟知者
意为安之如素,以极大的耐心等待知道你的人。“俟”,即等待。
门者-孙子兵法词典
门者
【释义】:
守门的小吏。《用间篇》:“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杜佑注:“门者,守门者也。”
日者-孙子兵法词典
日者
【释义】:
火攻的吉利日子。《火攻篇》:“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张预注:“四星好风,月宿则起。当推步躔次,知所宿之日则行火。一说:春丙丁,夏戊己,秋壬癸,冬甲乙,此日有疾风猛雨。”
胜者-孙子兵法词典
胜者
【释义】:
实力强大,能获胜的一方。《形篇》:“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谒者-孙子兵法词典
谒者
【释义】:
负责接待、通报的官吏。《用间篇》:“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杜佑注:“谒,告也,主告事者也。”张预注:“谒者,典宾客之官也。”
者-孙子兵法词典
者zhě
【释义】:
①指示代词。《作战篇》:“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形篇》:“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②作语助,表示提示、假设。《计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虚实篇》:“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或者和还是-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或者和还是
二者都是连词,表示选择意义的时候,都可以在单句中连接词和词、词组和词组,也可以在复句中连接分句与分句,还可以在句组中连接句子和句子。它们的区别在于“或者”一定并且只能用于陈述句,“还是”一定也只能用于疑问句。常见的错误是将二者不同的使用范围混淆,特别是将“还是”用于陈述句。
或者:(一)连词。表示选择,用于陈述句。有时单独使用一个“或者”,有时两个或多个“或者”同时连用。例如:“假期时,他们计划去青岛或者大连旅游。”“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表示几种情况交替进行。例如:“山坡上很多人在忙活,或者担水,或者挖树坑,或者搬树苗。”“大家都在积极准备,或者对台词,或者纠正语调,或者练习台步。”(二)副词。相当于“也许、或许”。例如:“请你快点开,或者还能赶上。”“你再好好跟他说说,或者他会改变主意。”
还是:(一)连词,表示选择,用于疑问句。例如:“什么时候动身?明天还是后天?”“他喜欢水上运动还是喜欢冰上运动。”(二)副词。相当于“仍旧、仍然”。例如:“他还是没有改掉老习惯。”“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可他还是满怀信心,不改初衷。”
“或者……或者……”和“要么……要么……”-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或者……或者……”和“要么……要么……”
都是表示选择关系,有时可以换用,但表达的意义有差别。一、“或者……或者……”表示可此可彼的意思,两者中任何一个都可以,有时两者都可以。如“或者放在外面,或者放在屋里”表示选其一;“或者喝点茶,或者喝点牛奶”可以选其一,有时也可以两者都行。“要么……要么……”表示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但语气要显得委婉些,多一些口语色彩。例如:“要么请他来帮忙,要么你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二、“或者……或者……”有时可以只用后面的一个“或者”,如:“这件事问他或者问我都可以。”句子的最后常有表示总结的话(即使没说出来也暗含在里面了)。如:“或者你去,或者他去,反正得一个人去(或者说:谁去都可以、由你们决定、随你们的便)。”“要么……要么……”必须呼应出现。三、“或者……或者……”除了连接句子,还可以连接词语,例如:“请你叫一下小王或者小李到这儿来。”“要么……要么……”只能连接句子。
顷者-古文观止词典
顷者qǐng zhě
【词性】:副词
表示动作不久就发生出现。可译为“不久”等(1)。《杨恽报孙会宗书》:顷者,足下离旧土。——不久,您离开了家乡。
禅者-古文观止词典
禅者chán zhě
【词性】:名词
佛教徒(1)。《沧浪亭记》:最后禅者居之。——最后是佛教徒住在那里。
长人者-古文观止词典
长人者zhǎng rén zhě
【词性】:名词
官员,当官的人(1)。《种树郭橐驼传》: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看到当官的人,喜欢烦琐地发号施令。
长者-古文观止词典
长者zhǎng zhě
【词性】:名词
一、有德行者,多指性情谨厚的人(3)。《唐雎不辱使命》:以君为长者。——把安陵君当作性情谨厚的人。《刑赏忠厚之至论》: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对待天下的人要用君子长者之道!《刑赏忠厚之至论》: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用君子长者之道对待天下的人。
二、年长的人,长辈,前辈(8)。《报任安书》: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我虽然无能,也曾听说过前辈遗留下来的风尚。《祭十二郎文》: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谁想到年轻的人会死去,年长的人反而活着。《报刘一丈书》:得长者时赐一书。——能够时常得到长辈寄给我的信。
长逝者-古文观止词典
长逝者cháng shì zhě
死者,指任安(1)。《报任安书》: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那么死者的灵魂,会报恨无穷。
古者-古文观止词典
古者gǔ zhě
指古时(10)。《高祖功臣侯年表》:古者人臣,功有五品。——古时大臣,功劳分为五等。《谏院题名记》:古者谏无官。——古时,进谏君主不设专职官员。《信陵君救赵论》:古者人君持权于上。——古时贤明的君主在上面掌握大权。
宦者-古文观止词典
宦者huàn zhě
【词性】:名词
太监,也叫宦官(4)。《五代史宦者传论》: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从古以来太监扰乱人们的国家,那根源要比女人造成的祸害深。《五代史宦者传论》:宦者之害,非一端也。——太监的祸害不止一桩。《五代史宦者传论》: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太监造成的祸害,君主即使想悔悟,而形势上也有不能丢开他们的种种原因。
或者-古文观止词典
或者huò zhě
【词性】:代词
表示虚指。可译为“有人”(1)。《凌虚台记》: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如果有人想依靠这座台在世上夸耀、自满,那就错了。
或者-古文观止词典
或者huò zhě
【词性】:副词
表示揣测、估计。可译为“也许”(1)。《贾谊论》: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这不一定都是当时的君主的过失,也许是他自己招致的。
间者-古文观止词典
间者jiān zhě
【词性】:副词
表示时间接近。可译为“近来”(1)。《文帝议佐百姓诏》:间者,数年比不登。——近来,数年收成不好。
来者-古文观止词典
来者lái zhě
一、将来的人,后辈(2)。《太史公自序》:故述往事,思来者。——所以叙述往事,期望于后辈。《报任安书》:故述往事,思来者。——所以叙述往事,期望于后辈。
二、未来的事(1)。《归去来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明白过去的事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可补救。
莅事者-古文观止词典
莅事者lì shì zhě
主管官员(1)。《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我准备告诉主管官员。
门者-古文观止词典
门者mén zhě
古代守门的小吏(7)。《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守门的小吏故意不进去通报。《报刘一丈书》:门者怒曰。——守门的小吏恼怒地问。《报刘一丈书》:门者又得所赠金。——守门的小吏又得了他送的钱。
曩者-古文观止词典
曩者nǎng zhě
【词性】:名词
过去,从前(1)。《报任安书》:曩者辱赐书。——从前,承蒙您写信给我。
曩者-古文观止词典
曩者nǎng zhě
【词性】:副词
表示时间过去不久。可译为“刚才”、“刚刚”(1)。《杜蒉扬觯》: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杜蒉,刚刚你的想法或许能开导我。
懦者-古文观止词典
懦者nuò zhě
【词性】:名词
懦弱的人(2)。《原毁》:懦者必怒于色矣。——懦弱的人必定在脸色上表现出愤怒。《原毁》:懦者必悦于色矣。——懦弱的人必定在脸色上表现出愉快。
仁者-古文观止词典
仁者rén zhě
仁人,仁慈的人,仁爱的人(4)。《展禽论祀爱居》:夫仁者讲功。——仁爱的人讲求功绩。《谏太宗十思疏》:仁者播其惠。——仁人广施他们的恩惠。《三槐堂铭》:仁者不必寿。——仁慈的人不一定能享高寿。
肉食者-古文观止词典
肉食者ròu shí zhě
【词性】:名词
吃肉的。指做高官的人(2)。《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做大官的人去谋划这件事。《曹刿论战》:肉食者鄙。——做大官的人见识短浅。
儒者-古文观止词典
儒者rú zhě
【词性】:名词
儒生,学者(2)。《五帝本纪赞》:儒者或不传。——儒生们有的不肯传习。《进学解》: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这两个儒者,他们的言论成为经典,行为成为楷模。
乳者-古文观止词典
乳者rǔ zhě
【词性】:名词
奶妈(1)。《泷冈阡表》: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回头看见奶妈抱着你站在旁边。
使者-古文观止词典
使者shǐ zhě
【词性】:名词
奉命出使的人(10)。《虞师晋师灭夏阳》: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宫之奇规劝说:“晋国的使者,他言词谦卑而送的礼物贵重,一定对虞国不利。”《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齐国国王派使者去问侯赵威后。《赵威后问齐使》:使者不说。——使者不高兴。
侍者-古文观止词典
侍者shì zhě
【词性】:名词
左右侍候的人(1)。《杜蒉扬觯》: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毋废斯爵也!”——平公告诉左右侍候的人说:“倘若我死了,一定不要废弃这个爵!”
术者-古文观止词典
术者shù zhě
【词性】:名词
旧时指从事星占、卜筮、命相等迷信活动的人(1)。《泷冈阡表》: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算命的人说我岁星经行到戌年就要死。
为治者-古文观止词典
为治者wéi zhì zhě
做官的人(1)。《驳复仇议》:凡为治者杀无赦。——凡是做官的人杀死无罪的人也要抵命,不能赦免。
昔者-古文观止词典
昔者xī zhě
【词性】:名词
从前,往日,过去(18)。《驹支不屈于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现在诸侯侍奉我国君不如过去。《有子之言似夫子》:昔者夫子失鲁司寇。——从前,夫子丢掉鲁国司寇的官职。《司马季主论卜》:有昔者,必有今日。——有从前,必定有今天。
向者-古文观止词典
向者xiàng zhě
【词性】:名词
过去,从前(1)。《报任安书》:向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过去,我也曾置身于士大夫行列。
圬者王承福传-古文观止词典
圬者王承福传
【说明】:
本文是韩愈为一位泥瓦工王承福所作的传记,但目的并不在于描绘刻画传主的形象,而在于借传主的言行表达作者自己的见解。文章严厉指斥了“薄功而厚飨”、“贪邪而亡道”的人,赞扬了自食其力、独善其身的王承福,也批评了王承福只知为我、不知为人的“杨朱之道”。文中同时宣扬“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的论调。并将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上下等级关系等归之于天命,反映出作者的剥削阶级立场和观念。文章叙则简洁清晰,议则犀利精辟,夹叙夹议,错落有致。
【原文】: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学者-古文观止词典
学者xué zhě
【词性】:名词
一、求学的人,读书人(8)。《孔子世家赞》:学者宗之。——求学的人都尊崇他。《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尊经阁记》: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然而社会上的一些读书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心中去探索六经的实质。
二、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五帝本纪赞》:学者多称五帝,尚矣。——学者们多称道五帝,已是很久远了。
意者-古文观止词典
意者yì zhě
【词性】:副词
表示对情况的揣测、估计。可译为“或许”(1)。《文帝议佐百姓诏》: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我愚昧又不聪明,不知毛病在哪里。或许是我的政治措施有失误,行为有过失吧?
云者-古文观止词典
云者yún zhě
【词性】:语气词
用在词组或前一分句末,起提顿作用。可不译出(3)。《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凡是我所说的道德,是包括仁和义来谈论道德的,是天下的公论。老子所说的道德,是去掉仁和义的具体内容来谈论道德的,是他一个人自己的见解。《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士大夫等一类人,称谁是老师、谁是学生,就有许多人聚在一起讥笑人家。
造物者-古文观止词典
造物者zào wù zhě
【词性】:名词
旧时认为万物是天造的,故称天为“造物者”(2)。《小石城山记》: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我怀疑造物者究竟有还是没有已经很久了。《前赤壁赋》: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造物者的无穷宝藏。
者-古文观止词典
者zhě
【词性】:代词
同动词、形容词、数词或各种词组相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事物。可译为“……东西”、“……的人”、“……的”等(1091)。《鲁共公择言》: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现在君王兼有这四样东西,能不警惕吗?《报任安书》:士为知己者用。——士人为了解自己的人出力。《黄冈竹楼记》: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黄冈这地方盛产竹子,大的像椽子一样。
者-古文观止词典
者zhě
【词性】:语气词
一、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提顿,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1、用在主语、兼语后以及句中及分句末。可不译出(159)。《冯煖客孟尝君》:齐人有冯煖者,贫乏不能自存。——齐国人有个冯煖,穷困得不能养活自己。《屈原列传》:父母者,人之本也。——父母是人的根本。《范增论》: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替范增设想,力量能够杀掉项羽就杀掉他,不能够就离开他。
2、用在作状语的时间名词后。可不译出(27)。《触詟说赵太后》:老臣今者殊不欲食。——老臣近来特别不想吃东西。《高祖功臣侯年表》:古者人臣,功有五品。——古代人臣的功劳分为五品。《杨恽报孙会宗书》:顷者,足下离旧土。——不久,您离开了家乡。
二、用在陈述句末。
1、助叙述语气。可不译出(10)。《臧僖伯谏观鱼》:春,公将如棠观鱼者。——春天,隐公准备去棠地观看捕鱼。《吴子使札来聘》: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把季子作为臣,就应该有国君。《石钟山记》: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
2、表示比拟。常同“若”、“有若”等呼应,可译为“似的”(4)。《圬者王承福传》:其色若自得者。——他的神色好像很得意似的。《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戚者。——说到这件事,脸色好像很悲痛似的。《送天台陈庭学序》: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意气却经常很充沛,好像包罗整个天地似的。
三、用在疑问句末。助疑问、反诘等语气。可译为“呢”(11)。《冯煖客孟尝君》: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谁熟习会计?能替我去薛地收债呢?《伯夷列传》: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像伯夷、叔齐,可以说是善人呢,还是不是善人呢?《信陵君救赵论》: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借一个国家的军队去分担六个国家的灾祸,为什么不可以呢?
作者-古文观止词典
作者zuò zhě
写作文章的人(2)。《梅圣俞诗集序》: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而赶上《商颂》、《周颂》、《鲁颂》的作者。《青霞先生文集序》: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至于文词写得好不好,以及是否符合古代作者的意旨,这不是用来评论沈君大节的原则。
捕蛇者说-古文观止词典
捕蛇者说
【说明】:
本文通过一个捕蛇者的诉说,揭露了中唐时期赋税剥削的残酷和苛政猛于虎、毒于蛇的黑暗现实,反映了广大农民在苛敛重赋下水深火热般的悲惨生活,暴露出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约关切和同情。文章充分运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善于准确刻画人物的心理,材料典型,结构精妙,语言流畅。排偶句式的运用,也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表现力量。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馀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五代史宦者传论-古文观止词典
五代史宦者传论
【说明】:
汉唐以来,宦官专权愈演愈烈,作者对此深恶痛绝。本文记述了宦官专权的过程,分析了宦官专权的原因,明确指出了宦官专权后的巨大危害性。旨在告诫后代君主必须提高警惕,以免“宦者之为祸”。
【原文】: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官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贡。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卖柑者言-古文观止词典
卖柑者言
【说明】:
本文是一篇著名的讽刺文章,属于政治性寓言,大约作于元末时。文中主要是借卖柑人的口,揭露和讽刺元代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徐徐叙来,层层相生。善用对话和反诘句式,使文章尖锐犀利,变化多端,富有战斗气息。
【原文】: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剖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业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闻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忿世嫉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不知者不罪-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知者不罪
【释义】:
因不知情而触犯的不必怪罪。《说岳全传》六三:起凤道:“牛兄何不早通姓名,使小弟多多得罪?勿怪,忽怪!”牛通道:“不知者不罪。但是方才打得不甚煞痒。”《英云梦传》六:(滕武)道:“小弟们不知大驾,误犯虎威,罪莫大焉。”王云道:“不知者不罪。”
⊙不知不罪
《飞龙全传》二三:大嫂,古语道:“不知不罪。”又道:“既往不咎。”俺虽一时不是,已经自认其过。你便这等认真,却要怎的?
⊙不知者不作罪
《红楼梦》二八:蒋玉菡忙起身陪罪。众人都道:“不知者不作罪。”
⊙不知者不怪罪
《施公案》一八一:施大人不知者不怪罪,故店主人一同对平常香客称呼。
不知者不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知者不坐
【释义】:
坐:坐罪。因不知情而犯的过错,不予追究。《西游记》三三:律上有云:不知者不坐。我与你计较,放他出来,不要教他动手打你们。
狂者以不狂为狂-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狂者以不狂为狂
【释义】:
狂:精神失常。发狂的人把不发狂的人当作疯狂。《野叟曝言》九二:素臣暗忖:这才是做妇女的道理,反以为呆;真所谓狂者以不狂为狂也!
杀人者还自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杀人者还自杀
【释义】:
指杀害别人必然受到报应,等于杀了自己。《欢喜冤家》一:杀人者还自杀,天网恢恢,报应不爽。
爱人者,人恒爱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爱人者,人恒爱之
【释义】:
恒:通常。爱别人的人,别人通常也会爱他。《青楼梦》四五:他怜着我,我爱着他——爱人者,人恒爱之。谚语云:“自古英雄惜好汉,从来才子惜佳人。”
抱大节者,不拘小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抱大节者,不拘小谅
【释义】:
谅:诚信。怀抱大节操的人,不拘泥于小的诚信。《东周列国志》六九:抱大节者,不拘小谅;有远虑者,岂固近谋?
兵骄者败,欺敌者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兵骄者败,欺敌者亡
【释义】:
欺敌:犹轻敌。骄傲轻敌的军队必然败亡。《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六三:自古道:兵骄者败,欺敌者亡。以此理揆之,学生就知道今日之功,成在金将军手里。
⊙骄兵必败,欺敌必亡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八二:仙师道:“敌人连输连走,正所以长他的骄,满他的气,他公然不知。骄矜自满,骄兵必败,欺敌必亡,焉得不死?”
⊙兵骄必败
《隋唐演义》五六:兵骄必败。盖骄则恃己轻人,骄则逞己失众,失众无以御人,那得不败!
⊙兵骄则败
《梁武帝西来演义》二五:语云:兵骄则败。心懈则敌人可乘,望二位大王留意察之。
不经知者道,怎晓彀中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经知者道,怎晓彀中情
【释义】:
彀中:原指箭能射及的范围,比喻圈套、牢笼。谓不经明白人指点,就不可能了解内情。《飞龙全传》三四:那王佛子见此仪容,听了姓名,不住口的赞道:“果然好一位英雄,日后必然大贵。”遂把瓜担挑了,望百铃关奔走去了。正是:不经知者道,怎晓彀中情?
蚕出桑抽叶,蜂饥树开花。有人斯有禄,贫者不须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蚕出桑抽叶,蜂饥树开花。有人斯有禄,贫者不须嗟
【释义】:
禄:禄粮,迷信谓上天按人的不同命运配发给每个人的不等的钱粮。蚕儿生出来了,就有桑树长叶来喂养它;蜂虫饥饿了,就有树木开花来哺育它。天既然生了人,就会安排好相应的禄粮,贫穷的人无须感叹。意谓人的禄命,上天自有安排,不用担心。《生绡剪》一:蚕出桑抽叶,蜂饥树开花。有人斯有禄,贫者不须嗟。这四句岂不是好话?还又有明白些的说:富贵若从奸巧得,世间呆汉呷西风。这都是好话,人谁肯用心佩服。所以生出百般劳攘,把一个乾坤弄得个地狱堆儿,可叹可怜!
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释义】:
渊鱼:深水中的游鱼;祥:吉祥。隐匿:指秘密的事。洞察到能看清渊鱼的人必有不祥之事,聪明得能料人隐私的人会遭祸害。谓人过于明察精明对自己有害。□《列子·杨朱》: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东周列国志》五六:周谚有云: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恃郤雍一人之察,不可以尽群盗,而合群盗之力,反可以制郤雍,不死何为?
娼妓之家,讳者、扯、丐、漏、走五个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娼妓之家,讳者、扯、丐、漏、走五个字
【释义】:
者:装腔作势;扯:硬拉;丐:索取;漏:骗;走:溜掉。娼妓之家,忌讳人说者、扯、丐、漏、走五个字。指妓女对付嫖客的五种诀窍。《水浒全传》六九:吴用道:“兄长欠些主张,若吴某在此决不教去。常言道:娼妓之家,讳者、扯、丐、漏、走五个字。得便熟闲,迎新送旧,陷了多少才人。更兼水性无定,总有恩情,也难出虔婆之手。此人今去,必然吃亏!”
成大事者,不矜细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成大事者,不矜细行
【释义】:
有志于成就大事业的人,不计较小节。□语本《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东周列国志》八〇:昔纣囚西伯于羑里,杀其子伯邑考,烹而饷之,西伯忍痛而食子肉。夫欲成大事者,不矜细行。吴王有妇人之仁,而无丈夫之决,已欲赦越,忽又中变。不如此,何以取其怜乎?
成大事者,不惜小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成大事者,不惜小费
【释义】:
办大事的人,不吝惜小的花费。《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十九:成大事者,不惜小费。小不忍,则乱大谋。掌三军,封万户,岂可这等样儿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咱爷的雄兵几十万,那里少了这五十名害病的囚军?
⊙成大者不惜小费
《金瓶梅词话》七一:那贲四连忙跪下说:“何爷说的是。自古使的憨钱,治的庄田;千年房舍换百主,一番拆洗一番新。”把个何太监听了喜欢的要不的,便道:“你是那里的?此人倒会说话儿。常言成大者不惜小费,其实说的是。”
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
【释义】:
恤:顾虑;谅:诚信。有志于成就大事的人,不顾虑小的耻辱;有志于建立大功的人,不计较小的诚信。《东周列国志》一六: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子有治天下之才,未遇其时。主公志大识高,若得子为辅,以经营齐国,霸业不足道也。功盖天下,名显诸侯,孰与守匹夫之节,行无益之事哉?
大贵者不立于险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贵者不立于险地
【释义】:
尊贵者不到危险的地方去,因其身份重要,必须珍重。《后水浒传》三八:大贵者不立于险地,元帅之言,正合我意。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释义】:
大臣权势太大就会危害到国家政权,身边的人太亲近,国君没有威信,就会危及自身。□语出《国策·秦策一》: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指大权旁落就会危及国家及国君。《东周列国志》八九:臣闻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商鞅立法治秦,秦邦虽治,然妇人童稚,皆言商君之法,莫言秦国之法。今又封邑十五,位尊权重,后必谋叛。
呆者不来,来者不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呆者不来,来者不呆
【释义】:
呆者:呆笨的人,没有本事的人。意谓没有本事的人不敢来,既敢来就不是笨伯。指来的人不是笨蛋,休要小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七:符云谷站在右壁厢说道:“岂不闻‘呆者不来,来者不呆’?”又二二:张西塘道:“你有画杆方天戟,你敢来和我比个手么?”姜老星道:“呆者不来,来者不呆。岂怕个‘比手’二字。”
当场者乱,隔壁心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当场者乱,隔壁心宽
【释义】:
当场者:当事人。乱:心乱。隔壁:邻居。心宽:心里坦然。比喻做下亏心事的人心中慌乱不安,与事无关的人,心里坦然平静。《金瓶梅词话》三一:琴童道:“我又没偷他的壶,各人当场者乱,隔壁心宽,管我腿事!”说毕,扬长去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释义】:
当局者:原指下棋者,比喻当事人。原指下棋的人往往对局势认识不清,一旁观棋者却看得清楚。比喻当事人会被事实真相所迷惑,处理事情往往糊涂,局外人反而比当事人看得清楚。□语出明·吕坤《续小儿语》。《金瓶梅词话》二四:正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故虽席上众人,到不曾看出来,却被他向窗隙灯影下,观得仔细。《老残游记》一三: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可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
《飞花咏》一三:从来说,当局者迷。往常小弟为朋友,也不薄薄有些智谋。不期近来只是胡胡突突的起来。
⊙当局而迷
《警世通言》三二:公子道:仆事内之人,当局而迷,孙友为我画一计颇善,但恐思卿不从耳。
⊙当局者迷,傍观者清
《隋史遗文》一五:正是:当局者迷,傍观者清。公子在东辕门外,替叔宝着忙。
⊙旁观者清
《红楼梦》五五: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红楼幻梦》七:此时黛玉反没了主意。凡事旁观者清,还亏宝钗前后一想。
⊙傍观者清,当局者迷
《醒世恒言》九:说起来,下棋的最怕傍人观看。常言道:傍观者清,当局者迷。倘或傍观的口嘴不紧,遇煞着处溜出半句话来,赢者反输,输者反赢。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狐狸缘全传》五:常言说之: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周公子原自聪慧,听了苍头之话,却也觉有理,自愧情虚。
当吾者死,避吾者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当吾者死,避吾者生
【释义】:
当:挡。阻挡我者死,避让我者活,喝斥拦劫者早点让路。形容势不可挡的气概。《水浒全传》一八:晁盖叫庄客四下里只顾放火,他和公孙引了十数个去的庄客,呐着喊,挺起朴刀,从后门杀将出来,大喝道:“当吾者死,避吾者生!”
⊙当我者死,迟我者生
迟:避。《东西晋演义·西》一:赶人不可赶上,我今与你死战,当我者死,迟我者生。
⊙当吾者死,避我者生
《水浒全传》六四:当下宣赞拍马大骂:“草贼匹夫,当吾者死,避我者生!”
⊙避我者生,挡我者死
《施公案》一二四:那厮休得逞凶,我乃高山赛袁达姓于,行六是也。特来抢米。大胆鼠辈听着:避我者生,挡我者死。你别枉送了性命。
⊙让俺者生,阻俺者死
《五美缘全传》三六:大叫一声:“让俺者生,阻俺者死。”手中朴刀一摆,迈开大步,如飞而去。
⊙避我者生,当我者死
《型世言》二二:那官儿雷也似大吼一声,一手持刀,一手持桌脚,赶将出来道:“避我者生,当我者死。”
⊙让我者生,挡我者死
《续儿女英雄传》一七:白面长髯老者在前舞动两把宝剑开路,大嚷道:“让我者生,挡我者死。”
⊙让路者生,挡路者死
《说唐后传》一二:你有多大本事,敢在马前挡我本帅之路?自古说:让路者生,挡路者死!
⊙挡我者死,避我者生
《瓦岗寨演义》六:我们数百好汉在此,挡我者死,避我者生!
⊙挡我者死,躲我者生
《济公全传》三五:呔!你等闪开,我也不是偷盗,无非借路行走。如挡我者死,躲我者生。
得业者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得业者亏
【释义】:
意谓收买别人产业的人在价格上要让点,吃些亏。《八洞天》五:刘辉道:“老丈虽只典得半年,舍下典与冯家已多时了。常言:得业者亏。况闻老丈在这屋中甚是发财,今日就找清原价亦不为过。”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释义】:
人:贤人,贤才。能够得到贤人的辅佐,国家就昌盛;反之,国家就会衰亡。《三国演义》二九:权曰:“今承父兄之业,将何策以守之?”瑜曰:“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走马春秋》九:田忌等奏道:“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苏代、袁达皆干城之将,定国之臣,吾主莫以为不关紧要,安心弃掷。若一旦有事,后悔何处。”
⊙得贤者昌,得愚者亡
《七国春秋平话后集》上:有鲁王、众公子曰:“孙子于国有大功,何罪斩之?得贤者昌,得愚者亡。”
⊙得贤者昌,失贤者亡
《七国春秋平话后集》上:鲁王奏帝:“齐国灾难,非孙子不能成功。古云:得贤者昌,失贤者亡。”
得福者未必非祸,得祸者未必非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得福者未必非祸,得祸者未必非福
【释义】:
意谓人的祸福不定,会互相转化。《升仙传》三二:韩贤弟,你是亲耳听见的,古人云:得福者未必非祸,得祸者未必非福,你若非革去解元,焉知不合王某一样,况且他之遇祸,偏叫贤弟亲闻,又何必别处去悟道参禅?
夫者妇之天-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夫者妇之天
【释义】:
天:主宰。意谓丈夫是妻子的主人,妻子应服从丈夫。《醋葫芦》二:嫂嫂不要轻怪了人!你道内室们欺压丈夫,可是没罪犯的么?夫者妇之天,那阎罗王老子,必不怕老婆。
⊙夫乃妇之天
《醋葫芦》一六:夫乃妇之天,汝既为人妇,理应善事其夫。自既无子,亦当以宗祀为重,曲与周全,娶置婢妾,以候天命之万一。如何不惟不虑后嗣,且把丈夫欺压至此!是怎么说?
富者多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富者多怨
【释义】:
意谓富人结怨多。《神明公案》一:此四人皆私受孟佳买贿银二两,故此偏证,陷害小民。且俗语有云:富者多怨,乞天明察,庶不冤枉良善。
富者贵之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富者贵之基
【释义】:
意谓财富是获得官位的基础。《金瓶梅词话》三二:常言富者贵之基,财旺生官众所知。延揽宦途陪激引,夤缘权要入迁推。
富者贫之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富者贫之怨
【释义】:
意谓富人往往引起贫穷之人的嫉妒、怨恨。《歧路灯》五二:舍表侄虽说极好念书,因家道殷实之故,未免招些富者贫之怨。况且又是个单门,往往为人所欺骗、诬赖。又六〇:况且富者贫之怨,一向被街上无赖欺侮罢了,原不敢口说半个不字。
富者怨之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富者怨之丛
【释义】:
丛:聚集。意谓富有人家往往是众怨所聚集的地方。《初刻拍案惊奇》二〇:使君差矣!自古道:富者怨之丛。使君广有家私,岂能一一综理?彼任事者只顾肥家,不存公道,大斗小秤,侵剥百端,以致小民愁怨。
富者莫嫌贫,贫者莫坏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富者莫嫌贫,贫者莫坏心
【释义】:
富贵的人不要嫌弃看不起贫贱的人,贫贱的人不可居心不良。《跻春台·栖凤山》:从此案看来,男子当尽忠,女子当守节。富者莫嫌贫,贫者莫坏心。自然老天看成,有个结局日子。
⊙富者不可欺贫,贫者不可坏心
《跻春台·川北栈》:从此案看来,人生在世:富者不可欺贫,贫者不可坏心。
观于海者难为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观于海者难为水
【释义】:
比喻见过大世面的人,对于平常事物看不上眼。□语出元稹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野叟曝言》四六:客非不佳,但观于海者难为水,欲如吾主人之才,文足安邦,武能定国者,相悬实甚!《平山冷燕》一五:山小姐原该去见,但只恐观于海者难为水,今既见了阁上美人,这等风流才美,那山小姐纵然有名,只怕又要减等了。《九云记》一〇:御史笑道:“观于海者难为水。洛阳粉黛,我已三见了。”
贺者在门,吊者在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贺者在门,吊者在闾
【释义】:
闾:里巷。贺喜的人还在门口未离开,吊丧者就已等候在里巷之中。指福祸接踵而至。也指看似幸运,很快就可能转变成不幸。《野叟曝言》三八:目下国师之宠正盛,司礼之不忌鼠器,而辄批龙鳞,轻则窜逐,重则诛夷,事所必至,理有固然,昔人云:贺者在门,吊者在闾。正今日之谓也!
后举者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后举者胜
【释义】:
举:举事。指发动推翻现政权的举动。意谓后举事者能最终获胜。《英烈传》二九:主公可先斩议降与议迁钟山的,然后贼可破耳。古人说:后举者胜。宜伏兵伺隙以击之,取威制敌,以成王业,正在此际。
会作亲事拣男女,不善作者爱银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会作亲事拣男女,不善作者爱银钱
【释义】:
会结姻缘只挑选好男好女,反之只会选择富家嫁娶。指结婚姻要重视对方的才学人品,不应贪图对方的钱财而选错了对象。《绿牡丹全传》五七:俗语说得好,听我们道来:会作亲事拣男女,不善作者爱银钱。这是他来寻你,非是你去攀他。你老人家速速进去,叫姑娘收拾要紧,我家公子不刻即到。
浑者自浑,清者自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浑者自浑,清者自清
【释义】:
比喻是非好坏,自有区分。《野叟曝言》一八:然浑者自浑,清者自清,婢子做事一身当,怎肯连累小姐?
货无大小,缺者便贵-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货无大小,缺者便贵
【释义】:
指货物不论贵贱大小,稀少时价钱就贵。《醒世恒言》三五:元来贩漆的,都道杭州路近价贱,俱往远处去了,杭州到时常短缺,常言道:货无大小,缺者便贵。故此,比别处反胜。
饥者勿食,劳者勿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饥者勿食,劳者勿息
【释义】:
饥饿者不能得到食物,劳累者不能得到休息。形容官府徭役,急迫忙碌,扰民害民。《隋史遗文》二五:两个衙门,又差委府县佐贰首领,昼夜督催。正是饥者勿食,劳者勿息。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释义】:
饥饿的人不会挑食,容易满足他吃的需要;口渴的人,容易满足他饮的需要。原比喻大乱后容易推行仁政。后比喻处于困境中的人容易安抚、接济。也比喻处于急需状态中的人容易满足。□语出《尸子·神明》:夫饥者易食,寒者易衣,此乱后易为德也。《二刻拍案惊奇》二二:又道是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大凡人在饥渴之中,觉得东西好吃;况又在兴趣头上,就是肴馔粗些,鸡肉肥些,酒味薄些,一总不论,只算做第一次嘉肴美酒了。《闽都别记》六:一向都是树上石榴为粮。至尾日,令爱采野菜白煮吃,想古语有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食之甚有滋味。
⊙饥者易为食
《绣戈袍全传》四:一时闻得南楼往请那位先生,亦属意中人,何不等他到来,与他调戏一番?正是饥者易为食,望梅可以止渴,亦未可知。
⊙饥易食,渴易饮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二八:柳絮日行艰辛,腹中饥饿,饮食不觉爽怀,正是饥易食,渴易饮。
⊙渴者易为饮,饥者易为食
《醒世恒言》一〇:父子二人,正在饥馁之时,拿起饭来,狼餐虎咽,尽情一饱。这才是:救人须救急,施人须当厄。渴者易为饮,饥者易为食。
见不尽者天下事,读不尽者天下书,参不尽者天下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见不尽者天下事,读不尽者天下书,参不尽者天下理
【释义】:
参:参悟,领会。指人对世事、书本知识的掌握、道理的认识永无止境,不可自恃聪明。《警世通言》三:则那聪明二字,求之不得,如何说聪明不可用尽?见不尽者天下事,读不尽者天下书,参不尽者天下理。宁可蒙懂而聪明,不可聪明而蒙懂。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释义】:
歇后语。姜太公:即周朝姜子牙。传说他曾在渭水边用无饵的直钩离水面三尺垂钓,说“负命者上钩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受骗。也比喻谁愿意谁干。□语见《武王伐纣平话》中。《林兰香》三八:井氏道:“众婶娘曾说这个事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风婆子道:“这又是那老歪刺骨扯淡的话了。如果有不愿意的,除非是又养汉又撇清,像李名的老婆。”《风月梦》一〇:凤林道:“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贾老爷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这里。”
今日饮酒者私情,明日按罪者公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今日饮酒者私情,明日按罪者公议
【释义】:
今天在一起饮酒是因为私人交情,明天按律治罪是因为主持公道。意即交情是交情,公事是公事,不因私情而妨害公事。《比目鱼》一五:叫左右暂松了绑,取出二樽酒饭来,待我奉陪三杯,然后正法,合着古语两句,叫做今日饮酒者私情,明日按罪者公议。
尽忠者不能尽孝-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尽忠者不能尽孝
【释义】:
要报效国家,就不能留在家里尽孝道。《施公案》六二:古言孝悌忠信,纲常大义,人生天地间,不过占一个字,要想十全,万万不能。俗云:尽忠者不能尽孝。欲尽忠,想恋故土祖茔,即不能远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释义】:
朱:朱砂,红色颜料。挨着朱砂的会被染红,挨着墨汁的会被染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使人变坏。指外界对人有很大的影响。□宋·王楙《野客丛书》二九:近朱赤、近墨黑。《西游记》二二: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怪在此,断知水性。《醒世恒言》一一:因他父兄都是个大才子,朝谈夕讲,无非子史经书,目见耳闻,不少诗词歌赋。自古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况且小妹资性过人十倍,何事不晓。《西湖二集》一六:那汉曹大家,他原是班固之妹,所以能代兄续成《汉书》;蔡文姬是蔡中郎的女儿,所以能赋《胡笳十八拍》;谢道韫是谢太傅的女儿,所以能咏柳絮之句;苏小妹是三苏一家,所以聪明有才。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
《红楼梦补》三四:他们这一班姑嫂,我不敢说一定是大贤大德的,到底规矩体统都不错。俗语说的近朱者赤。叫来瞧瞧他们的样儿,或者能把脾气改过些也料不定的。
经一事者,长一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经一事者,长一智
【释义】:
经历过某事,就能增长某方面的智慧或教训。□宋·庄季裕《鸡肋编》下:陈无己诗,亦多用一时俚语。如:经事长一智。《五代史平话·汉》上:慕容三郎道:“不是恁地说。人有常言:‘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他前时不肖,被我赶将出去;今想老成似在先时分了。”
⊙经一番,长一智
《婆罗岸》一二:丽儿心下村道:“经一番,长一智,说不的,要依他。”
救人者还自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救人者还自救
【释义】:
意即善有善报,救了人会得到好报,等于自救。《欢喜冤家》一:花二娘出奇制胜,智者不及。盖救人者还自救。李二自冒险危身,愚者不为。杀人者还自杀,天网恢恢,报应不爽。
居不幽者志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居不幽者志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
【释义】:
幽:沉静、安闲。居处不闲静的人,心志就不会开阔;形体不遇困厄的人,心志就不会远大。《东周列国志》八〇:句践仰天叹息,举杯垂涕,默无所言。范蠡进曰:“臣闻居不幽者志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古之圣贤,皆遇困厄之难,蒙不赦之耻,岂独君王哉。”
举趾高者,其心不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举趾高者,其心不固
【释义】:
固:坚定。比喻骄傲轻敌的人,往往意念不坚必然垮台。《天妃娘妈传》一七:勿轻敌,盖举趾高者,其心不固,所谓常胜之家难以语敌者此也。胡虏历崎险而若平,苟不重张其势,而乃行伍之不齐,则纪律之疏,破败之形也。
君者臣之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者臣之表
【释义】:
意谓君主是臣下的表率。《东周列国志》三二:且君者臣之表,君既不孝,臣何忠焉?
克念者,自生百福;作念者,自生百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克念者,自生百福;作念者,自生百殃
【释义】:
克:抑制。能抑制自己欲念的人,自有多福;放纵自己欲念的人,自有多祸降身。《封神演义》二二:自古有云:克念者,自生百福;作念者,自生百殃。主公已归西土,真如龙归大海,虎复深山,自宜养时待动。
来者不拒-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来者不拒
【释义】:
凡来者都一律接纳而不拒绝。□《孟子·尽心下》: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发财秘诀》三:内中就有许多在广东犯了事,不能容身的,走到香港去投奔他,他也来者不拒。《黑籍冤魂》一八:上海地方,多有那少年浪子,当他是谁家闺秀,追踪蹑迹的跟去,想吃天鹅肉,他却是开门揖盗,还你个来者不拒。这叫做膀子吊。
来者不惧,惧者不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来者不惧,惧者不来
【释义】:
既然敢来的就不害怕,害怕的就不敢来。指敢于前来的人总有几分胆识。《醒世恒言》三四:爹,自古道:来者不惧,惧者不来。也莫要轻觑了他。《东周列国志》四六:谚云:来者不惧,惧者不来。将军若欲与吾战,吾当退去一舍之地,让将军济水而阵,决一死敌。
☉惧者不来,来者不惧
《说唐全传》一〇:那人惧者不来,来者不惧,叫声:“我的儿,好铜!”把金背刀往上招架。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释义】:
善:善意。也指容易对付。意谓来的人就不怀善意,怀善意的就不会来。也指敢来的人也就不好惹,好惹的也就不敢来。即对敌方的来人要提高警惕,不可掉以轻心。□清·赵翼《陔余丛考·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亦本《老子》善者不辨,辨者不善句。《说唐后传》一:陛下,从来只有中国去征服小邦,那里小邦反打战书到中国来?这叫做来者不善,善者不来。《龙图耳录》五〇: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员外只以好相待,套问他的实话。他若说出,便可挽回;他若含糊其辞,莫若合他翻脸,索性给他个利害!咱们也好做准备。《八仙全传》七五:想他们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既然志在报仇,我便万分退让,未见得就肯罢手。
☉来者不善
《说岳全传》七九:圣母道:“施岑,自古道:来者不善。你敢来破我的阵么?”
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
【释义】:
来:招致。去:消除。意谓由谁招来的是非,还得由谁去解决。《金瓶梅词话》八六:月娘便道:“老王,无事不请你来。”悉把潘金莲如此这般,上项说了一遍,“今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一客不烦二主,还起动你领他出去,或聘嫁,或打发,教他吃自在饭去罢。”《红楼梦》六八:我还有个主意,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这事还得我了才好。
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
【释义】:
议论别人是非的人,就是招惹是非的人。也指提出问题的人,就是解决问题的人。《西游记》二九:这和尚“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必有降妖之术。自古道: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可就请这长老降妖,救公主,庶为万全之策。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续红楼梦》六:谚云: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如今我二人反倒不能辞其责了。
☉来言是非者,即是是非人
《万花楼》五四:此事关系重大,谚语云:来言是非者,即是是非人。今此事乃包拯所言,焉知真假?
☉来言此事者,即此事有碍之人
《万花楼杨包狄演义》五四:臣思此事关天重大,谚语云:来言此事者,即此事有碍之人。今此事包拯独自言来,焉知真假?
劳大者禄厚,才高者爵尊-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劳大者禄厚,才高者爵尊
【释义】:
意谓功劳大的给予优厚的俸禄,才能高的封给尊贵的爵位。《东周列国志》九七:臣闻“明主立政,有功者赏,有能者官,劳大者禄厚,才高者爵尊。”故无能者不敢滥职,而有能者亦不得遗弃。
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释义】:
死人:指为别人的事而献身。谓分享别人快乐的人应当分担别人的忧愁。拿了别人的薪金就应当为别人的事献身。《痛史》一〇:我文某一向只知道“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你那一派胡言,只怕狗彘也不要听,何得来污我之耳!
力大者为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力大者为强
【释义】:
力气大的人为强手。《梼杌闲评》一七:众僧将米谷馒首斛尖等物,念着咒语,乱抛下来,众花子齐抢。正是力大者为强,进忠也抢到几个馒首。
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
【释义】:
指不怕水的东西必定怕火。《三国演义》九〇:吾闻“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藤甲虽刀箭不能入,乃油浸之物,见火必着。蛮兵如此顽皮,非火攻安能取胜?
流言止于智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流言止于智者
【释义】:
流言:无根据地流传的话。流言传到明智的人面前便停止传播了。指明智的人不会相信和传播流言。《隋唐演义》二三:流言止于智者,诸兄都是高人,怎么戏言当真?
满地种姜,老者才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满地种姜,老者才辣
【释义】:
意谓“姜是老的辣”。比喻还是老手厉害。《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九二:红莲道:“满地种姜,老者才辣,岂有不动的。”
慢人者,人亦慢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慢人者,人亦慢之
【释义】:
慢:轻忽,怠慢。指怠慢别人,别人同样也会怠慢你。《东周列国志》五二:吾闻慢人者,人亦慢之。君先慢我,乃不自责而责我耶。
母爱者子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母爱者子抱
【释义】:
母亲受到宠爱,儿子就被抱在怀里爱抚。指在封建帝王、大臣之家,受宠的妻妾所生之子,会受到格外的爱抚。《隋唐演义》九四:从来说母爱者子抱,主上既宠幸段妃,自然偏爱那段氏所生之子,将来废位之事,断乎必有,殿下且休想承大位了。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释义】:
指对某事感到难做的人,是因为不会,若是会做的人就不感觉难。《冷眼观》一二:你这个就叫做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我如明明的来伙你去骗人,你又怎能知道是我伙人来骗你呢?
难得者兄弟,易得者田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难得者兄弟,易得者田地
【释义】:
意谓兄弟之间的情谊比产业田地更难得更珍贵。《喻世明言》一〇:所以古人说得好,道是:“难得者兄弟,易得者田地。”……只有兄弟们,生于一家,从幼相随到老,有事共商,有难共救,真像手足一般,何等情谊!譬如良田美产,今日弃了,明日又可挣得来的。若失了个弟兄,分明割了一手,折了一足,乃终身缺陷。说到此地,岂不是难得者兄弟,易得者田地?《姑妄言》一六:人生在世,除父母之外,再莫过了兄弟了……古人说:难得者兄弟,易得者田地。
能者多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能者多劳
【释义】:
意谓能力强的人往往多干事多劳累。恭维或赞誉之词。□《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金瓶梅词话》五九:老婆道:“你看货才料,自古能者多劳。你看不会做买卖,那老爹托你么。”《红楼梦》一五:只是俗语说的,能者多劳,太太因大小事见奶奶妥帖,越性都推给奶奶了。《官场现形记》五七:官厅子上,有些同寅见了面,都恭维他“能者多劳”。
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
【释义】:
溺爱:过分宠爱。过分宠爱某人就看不到他的毛病,过分贪婪的人不会感到满足。《金瓶梅词话》九五:这丫头拣好东好西,甚么不拿出来和玳安吃。这月娘当看见,只推不看见。常言道: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羊酒不均,驷马奔镇。处家不正,奴婢抱怨。
☉溺爱者不明
《好逑传》九:你别到此田地,还要替他争人品,真叫做溺爱者不明了。
贫者士之常-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贫者士之常
【释义】:
士:读书人。意谓贫寒是读书人常有的事。《快士传》一:常言道:贫者士之常,以贫见笑,犹是可耐。
☉贫者人之常
《初刻拍案惊奇》二〇:我今此去,惟吃襄阳一杯淡水。贫者人之常,叨朝廷之禄,不至冻馁,足矣,何求富为!
贫者行心,富者行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贫者行心,富者行事
【释义】:
贫者无钱只要肯发善心,富者有钱尽可做好事。意谓行善事做功德贫富可各尽所能,均可以办到。《三刻拍案惊奇》二八:故此,小僧道在二位,小僧不过劝行忏悔而已。就是喜善行,贫者行心,富者行事,都可行得。
贫士逢金穴,鳏夫得美妻,饥人餐异味,病者遇良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贫士逢金穴,鳏夫得美妻,饥人餐异味,病者遇良医
【释义】:
鳏夫:单身男子。比喻喜出望外。《野叟曝言》四八:素臣让至房中,附耳而说,成之这一喜,非同小可!正是:贫士逢金穴,鳏夫得美妻,饥人餐异味,病者遇良医。
欺敌者败,怯敌者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欺敌者败,怯敌者亡
【释义】:
欺敌:轻敌。轻视敌人的人要遭受失败,害怕敌人的人就要被消灭了。《飞龙全传》四三:臣儿闻欺敌者败,怯敌者亡。今观在朝诸将,皆非高行周之敌,盖有滑州之役,恐其惧怯而偾败也。
☉欺敌者败
《飞龙全传》三一:看官,这王峻所言,正如兵法所谓欺敌者败。
☉欺敌者亡
《三国志通俗演义·周瑜南郡战曹仁》:自古云:“欺敌者亡。”
巧者多劳拙者闲-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巧者多劳拙者闲
【释义】:
聪明能干的人往往多劳苦,拙笨者反而往往清闲自在。《西游记》四六:行者望见,心疑道:“那呆子笑我哩!正是巧者多劳拙者闲。老孙这般舞弄,他倒自在。等我作成他捆一绳,看他可怕。”
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趋吉避凶者为君子
【释义】:
趋:趋向,这里是取得的意思。君子:聪明人。能使自己取得吉利、避开凶险的人就是聪明人。《红楼梦》四:岂不闻古人有云:“大丈夫相时而动”,又曰:“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趋名者于朝,趋利者于市-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趋名者于朝,趋利者于市
【释义】:
求名者在朝廷,求钱利者在市场。指在朝廷做官是为了名,在市场上经营是为了财利。《十二楼·闻过楼》:古人云:趋名者于朝,趋利者于市。我既不趋名,又不趋利,所志不过在温饱。
取得经来唐三藏,取不来经行者当-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取得经来唐三藏,取不来经行者当
【释义】:
唐三藏:唐玄奘。精通佛典经、论、律,被称为三藏法师、“唐三藏”。行者:佛教徒中带发修行的人。这里指孙悟空。二人均为写唐僧上西天取经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比喻能办成事的地位就显尊,办不成的事的地位就低贱。《飞跎全传》三:第三出:取得经来唐三藏,取不来经行者当。第四出好人好马投唐去,留下病鬼罗成守老营。
娶妇须择不如我家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娶妇须择不如我家者
【释义】:
娶媳妇要选择家庭条件不如我家的人家的女儿。《林兰香》三四:郑夫人道:“古人云:‘娶妇须择不如我家者’,今耿氏虽好,终觉齐大非吾耦也。”
仁者虽怨不忘亲,虽怒不弃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仁者虽怨不忘亲,虽怒不弃礼
【释义】:
真正的仁爱者虽有怨恨而不忘记亲属情分,虽有忿怒而不背弃礼仪规范。《东周列国志》三〇:吾闻“仁者虽怨不忘亲,虽怒不弃礼”。若晋侯遂死于秦,吾亦与有罪矣!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释义】:
节:气节,节操。讲仁爱的人不因国运的盛衰而改变节操,讲礼义的人不因国家的存亡而改变初衷。□语见《三国志·魏书·曹爽传》裴松之注引皇甫谧《列女传》。《三国演义》一〇七:女泣曰:“吾闻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曹氏盛时,尚欲保终;况今灭亡,何忍弃之?——此禽兽之行,吾岂为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