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氣(聲氣)是什么意思
聲氣-汉语大词典
聲氣
【1】声音气息。语本《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孔颖达}疏:“同聲相應者,若彈宫而宫應,彈角而角動是也。同氣相求者,若天欲雨而礎柱潤是也。此二者聲氣相感也。”{沙汀}《淘金记》十二:“同{彭胖}一桌的有三个茶客……没有一个人出声气。”{宋}{叶適}《与赵丞相书》:“聞命之日﹐慚汗悚仄﹐不能出聲氣。”【2】指朋友间共同的旨趣和爱好。《鬼谷子·中经》:“聞聲和音﹐謂聲氣不同﹐則恩愛不接。”{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一時奔走聲氣者﹐遂先期輻凑於其門﹐場屋中多倖進者。”{宋}{王禹偁}《别长沙彭暐序》:“生即公之季子﹐侍駕而來﹐予得以聲氣求應之義投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素秋》:“公子倒屣而出﹐燭之﹐非他﹐乃{周生}﹐{宛平}之名士也﹐素以聲氣相善。”亦用于贬义﹐指官场中的交接往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他却一面廣交聲氣﹐凡是有個紅點子的人﹐他無有不交結的。”【3】谓以金鼓之声鼓舞士气。《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杜预}注:“金鼓以佐士衆之聲氣。”【4】说话的声音和语气。{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司空{南陽}{來季德}停喪在殯﹐忽然見形﹐坐祭牀上﹐顔色﹑服飾﹑聲氣﹐熟是也。”{汉}{王充}《论衡·骨相》:“相或在内﹐或在外﹐或在形體﹐或在聲氣。”{鲁迅}《呐喊·孔乙己》:“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就是恰纔那一隻空船上﹐有人在艙裏啼哭﹐像一個女人的聲氣那。”【5】指文章的声韵和气势。{清}{恽敬}《答伊扬州书》:“自{皇甫持正}﹑{李南紀}﹑{孫可之}以後﹐學{韓}者皆犯之﹐然其法度之正﹐聲氣之雅﹐較之破度敗律以爲新奇者﹐已如負青天而下視矣。”{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夫才量學文﹐宜正體製﹐必以情志爲神明﹐事義爲骨髓﹐辭采爲肌膚﹐宫商爲聲氣。”{章炳麟}《辨诗》:“{漢}世《郊祀》《房中》之樂﹐有三言七言者﹐其辭閎麗詄蕩﹐不本《雅》《頌》﹐而聲氣若與之呼召﹐其風獨五言爲善。”【6】犹言神情﹑气概﹑声势。{孙犁}《白洋淀纪事·女保管》:“没错的地主富农也要求重新讨论他们的成分﹐想钻空子﹐声气更恶劣。”{唐}{韩愈}《嘲鼾睡》诗之一:“{澹師}晝睡時﹐聲氣一何猥?”{汉}{徐幹}《中论·法象》:“視不離乎結襘之間﹐言不越乎表著之位﹐聲氣可範﹐精神可愛。”《三国志·魏志·袁绍传》:“{配}聲氣壯烈﹐終無撓辭﹐見者莫不歎息。”【7】犹言消息或音讯。{张篁溪}《记自立会》:“後與吾師{康南海}先生暗通聲氣﹐得{南海}先生之助﹐宗旨乃稍稍易。”《明史·于玉立传》:“海内建言廢錮諸臣﹐咸以東林爲歸。{玉立}與通聲氣﹐東林名益盛。”{邹韬奋}《大众生活社致北平全体学生的一封信》:“希望你们经常地跟其它各地的救亡战士互通声气﹐以便建筑一列全国规模的抗{日}救亡堡垒。”【8】犹议论。{清}{曾国藩}《原才》:“世教既衰﹐所謂一二人者不盡在位﹐彼其心之所嚮﹐勢不能不騰爲口説而播爲聲氣。”《老残游记》第十七回:“將來任憑你送人也罷﹐擇配也罷﹐你就有了主權﹐我也不遭聲氣。”
聲聲氣氣-汉语大词典
聲聲氣氣
【1】犹言絮絮叨叨。表示不满。《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你且丢下﹐替他燒燒罷﹐你曉的五娘嘴頭子﹐又惹的聲聲氣氣的。”
聲氣相投-汉语大词典
聲氣相投
【1】见“聲氣相求”。
聲氣相求-汉语大词典
聲氣相求
【1】谓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這相知有幾樣名色: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總來叫做相知。”亦作“[聲氣相投]”。《隋唐演义》第八九回:“兄今因{許公}而識{張公}﹐自然是聲氣相投﹐定行見用於世﹐各著功名﹐可勝欣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