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臣

臣(臣)是什么意思

  • 君←→臣民-反义词词典

    君←→臣民jūn-chén mín

    【词性】:名

    君:君主。

    臣:君主时代的官吏。

    民:老百姓。

    【例】 宜君宜王。(《诗·大雅·假乐》) 〔晋〕悼公使张老为卿,辞曰:“臣不如魏绛。”(《国语·晋语》) 宜民宜人,受禄于天。(《诗·大雅·假乐》)

  • 君王←→臣僚-反义词词典

    君王←→臣僚jūnwáng-chénliáo

    【词性】:名

    君王:王的尊称,古代最高统治者。

    臣僚:群臣百官。

    【例】 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左传·文元年》) 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惟阉官而已。(南朝·宋·范蔚宗(晔):《宦者传论》)

  • 臣妾-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臣妾chén qiè

    【释义】:

    西周、春秋时对奴隶的称谓。男奴叫臣,女奴叫妾。《书·费誓》:“逾垣墙,窃牛马,诱臣妾,汝则有常刑。”《左传·僖公十七年》:“男为人臣,女为人妾。”

  • 楚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楚臣chǔ chén

    【释义】:

    指屈原。因其忠于祖国,并为国捐躯,故云。南朝·梁·锺嵘《诗品,总论》:“楚臣去境,汉妾辞宫。”唐·李白《赠崔秋浦》诗之三:“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王琦注“屈原,楚贤臣也。”宋·苏轼《次韵曹子方龙山真觉院瑞香花》:“纫为楚臣佩,散落天女襟。”清·龚自珍《辨仙行》:“周任史佚来斌斌,配食漆吏与楚臣。”

  • 楚逐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楚逐臣chǔ zhù chén

    【释义】:

    指屈原,因被谤遭谗而两次被放逐,故云。宋·陆游《悲歌》:“我岂楚逐臣,惨怆出怨句,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

  • 史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史臣shǐ chén

    【释义】:

    史官。晋·潘岳《马汧督诔序》:“亦命史臣班固而为之诔。”唐·杜甫《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直笔在史臣,将来洗筐箧。”

  • 内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内臣nèi chén

    【释义】:

    太监,宦官。《汉书·五行志上》:“阙在司马门中,内臣石显之象也。”唐·元稹《宋常春等内仆局令》:“近制选内臣之善于其职者,监视诸镇。”又指宫廷近臣。

  • 寺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寺臣shì chén

    【释义】:

    宦官的别称。寺,“侍”的古字。近侍,常指阉人。《太平广记》卷二一引《仙传拾遗》:“(玄宗)即诏寺臣陈忠盛挈雄黄八十两,往峨眉宣赐思邈。”

  • 斗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斗臣dòu chén

    【释义】:

    犹勇士。《国语·晋》:“赵简子曰:‘鲁孟献子有斗臣五人,我无一,何也。’”韦昭注:“斗臣,捍难之士。”

  • 山谷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山谷臣shān gǔ chén

    【释义】:

    隐士自称。《南齐书·高逸传·顾欢》:“及践作,乃至,欢称山谷臣。顾欢上表曰:‘……言既尽矣,请从此退。’”

  • 鼎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鼎臣dǐng chén

    【释义】:

    犹言重臣,即“公卿”之类的大臣。《后汉书·李膺传》:“顷闻上帝震怒,贬黜鼎臣。”

  • 枢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枢臣shū chén

    【释义】:

    指宰相一类的重臣。宋·王禹偁《赠密直张谏议》诗:“先皇忧蜀辍枢臣,独冒兵戈出剑门。”

  • 台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台臣tái chén

    【释义】:

    指宰辅重臣。唐·韩愈《顺宗实录》五:“是以台臣庶官文武之列,抗疏于内;方伯藩守亿兆之众,同词于外。”

  • 元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元臣yuán chén

    【释义】:

    重臣。大臣。元,大。唐·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当藩垣屏翰之任,有弓矢鈇钺之权,皆国之元臣,天子所左右。”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晋之王导,可谓元臣。”明·张居正《徐存斋七十寿序》:“公位为元臣,齿为元老。”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二:“东南再造,悉畀元臣。”

  • 冢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冢臣zhǒng chén

    【释义】:

    大臣;朝廷重臣。冢,大,居首。汉·马融《忠经·冢臣》:“冢臣于君,可谓一体、下行而上信故能成其忠。”清·吴伟业《雕桥庄歌》:“同是冢臣恩数异,伤心非复定陵年。”

  • 臣-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臣chén

    指封建时代的官吏,有时也包括百姓——君(~臣)

  • 臣子-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臣子chénzǐ

    臣——帝王、君主。

  • 功臣-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功臣gōngchén

    君主时代称有功之臣,现在指对人民事业有特殊功劳的人——罪人(人民的~)

  • 臣服-古语词今用词典

    臣服chénfú

    以臣子之礼事奉君王。周成王死后,太子姬钊继承王位,是为康王。康王即位,遍告诸侯,申说先君治国之业绩:先君文王、武王公平正直,仁厚慈爱,天下安定,光辉普照。分封诸侯,眷顾后代子孙,建立保卫措施。“今予一二伯父高胥暨顾,绥尔先公之臣服于先王。”(现在,望同姓诸侯共同顾念王室,像你们的祖先以臣子之礼事奉先王那样。)你们虽然身在朝廷之外,然心却不可不在王室,共同把国家治理好。(《尚书·康王之诰》)后引申为:服从,屈服。

    今沿用引申义。

    ①服从。《小说月报》:“其实,他对一般干部还是比较宽松的,只是有可能构成对他威胁的主要人物,哪怕是臣服的、苟安的、不愿惹事的,决不有片刻放纵,一言一行,都在他严密监视之下。”

    ②屈服。《新体育》:“黄华总是一路杀将,拍落众敌,直逼羽坛寨主宝座。无奈,总是最后关头功败垂成,每每臣服于李玲蔚那只魔拍下。”《家庭医生》:“动辄指责是笨拙的。须知,无论指责多么有理,多么正确,对方都不会臣服。”

  • 称臣-古语词今用词典

    称臣chēngchén

    臣服、俯首服从。晋朝人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才华横溢,然超然立于群中,甚为傲慢,故缺少乡间之声誉。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参与政事。文帝派符劭、孙郁出使吴时,将军石苞命令孙楚写信给孙权的孙子孙皓,信中说:如能审时度势、改变态度,“追慕南越,婴齐人侍,北面称臣,伏听告策。”(仿效当年南越婴齐入朝侍候,北面臣服,恭敬地听从命令。)则世代赐福,丰功伟绩,当在今天。符劭等至吴,不敢向孙皓通报此信。孙楚后升迁为著作郎,再次参与石苞骠骑军事。元康三年卒。(《晋书·孙楚传》)后引申为:服输、在竞赛中失利。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臣服、俯首服从。柳亚子《过狄墓作》:“大好中原坐付人,钱缪赵构只称臣。”《电影画刊》:“这时的唐朝,正处于‘开元之治’的鼎盛时期,万国来朝,俯首称臣。”《中国青年报》:“这个二十四岁的戏校毕业生获准着帝装后,老演员们立即俯首称臣。”

    ②服输。《成都晚报》:“巴西队吸取首场失利的教训,在加强防守的同时,全力进攻,边路中路都非常活跃,令对手防不胜防,连下两城,迫使欧洲盟主俯首称臣。”又“(男排决赛)山东队先失一局后,不急不躁,加强发球和拦网,频频得手,打乱了北京队的阵脚,结果反以3:1让北京队俯首称臣。”

  • 弄臣-古语词今用词典

    弄臣nòngchén

    帝王宠幸玩弄的臣子。汉时,丞相申屠嘉,梁地人。张苍被免除丞相职务后,他继任丞相,太中大夫邓通受皇帝宠幸,文帝曾亲到其家赴宴。一天,丞相进朝,邓通恰在皇帝身边,施礼简慢。丞相朝毕,顺便提醒皇上:陛下宠信,让其富即可,而朝廷之礼节,还当整肃!皇上曰:我私下会教训他的。丞相回府后写一道手令,传邓通立即到丞相府,若不至,将斩,通惧而进宫告知文帝。文帝说:你现在速去,到时我会派人去叫你。邓通遵命到丞相府,脱帽、赤脚上前磕头请罪,直至满头是血,仍不得脱,“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君弄臣,君释之。’”(文帝估计申屠嘉已使邓通陷入困境,派使者持符节传唤邓通,并对丞相表示歉意说:邓通是我的宠幸戏弄的小臣,你放了他吧!)邓通方获释。(《史记·张丞相列传》)

    今沿用本义。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龙廷中唯一可以说话逗乐,而没有顾虑的人。但他不能算是一个弄臣,他至今还是个奴隶。”《文化娱乐》:“有一次,诗人但丁遇到一个亲王的弄臣。弄臣问但丁:‘你聪明绝顶,但是贫穷;我虽然愚蠢又癫狂,可是富有,这是怎么回事呢?’”《海峡》:“后得罪宦官弄臣,被这些小人谗言陷害。”

  • 鄙臣-敬谦语小词典

    鄙臣bǐchén

    谦称。古代臣子用来对君主称自己。《汉书·王莽传上》:“莽乃起视事,上书曰:‘……臣莽伏自惟,爵为新都侯,号为安汉公,官为宰衡、太傅、大司马,爵贵号尊官重,一身蒙大宠者五,诚非鄙臣所能堪。’”

    另作〖小臣〗xiǎochén。

  • 臣妾-敬谦语小词典

    臣妾chénqiè

    谦称。①古代仕宦人家的儿女用来对人称自己。清·李渔《玉搔头·谬献》:“臣父接臣妾上任,在中途遇了乱兵。与这个乳娘,一齐逃难。”②古代后妃用来对君主称自己。《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要幸东洛,就对惠妃说道:‘朕与卿同行,却叫叶罗二尊师、金刚三藏从去,试他斗法,以决两家胜负,何如?’武惠妃喜道:‘臣妾愿随往观。’”

  • 微臣-敬谦语小词典

    微臣wēichén

    谦称。意思是卑贱之臣。古代官吏用来对君主称自己。姚雪垠《燕辽纪事》:“微臣身为本兵,不能代陛下分忧,实在罪不容诛。”

  • 小臣-敬谦语小词典

    小臣xiǎochén

    谦称。古代臣子用来对君主称自己。《汉书·石显传》:“唯陛下哀怜财幸,以此全活小臣。”

    另作〖鄙臣〗bǐchén。

  • 野臣-敬谦语小词典

    野臣yěchén

    谦称。古代地方官吏用来称自己。清·厉鹗《圣驾驻跸西湖恭纪一律以当衢歌》:“化日嬉游鬓已斑,野臣何幸仰天颜。”

  • 愚臣-敬谦语小词典

    愚臣yúchén

    谦称。古代臣子用来对君主称自己。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是以愚臣徘徊于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 老臣-古文观止词典

    老臣lǎo chén

    【词性】:名词

    年老、任职时间长久的臣子的自称。在这里为赵国的左师触詟的自称(5)。《触詟说赵太后》: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老臣脚有毛病,不能够快走。《触詟说赵太后》:老臣今者殊不欲食。——老臣近来特别不想吃东西。《触詟说赵太后》: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老臣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材。

  • 外臣-古文观止词典

    外臣wài chén

    【词性】:名词

    古代大夫和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1)。《楚归晋知罃》:若从君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如果由于您的恩惠,晋君赦免了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荀首。

  • 臣-古文观止词典

    臣chén

    【词性】:名词

    一、官吏对君主上书或对话时的自称(199)。《烛之武退秦师》: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下臣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宋玉对楚王问》: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平庸的人,又怎能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诸葛亮后出师表》:故托臣以讨贼也。——所以把讨贼的任务托付给我。

    二、古人在对话时,表示谦卑的自称(7)。《冯煖客孟尝君》:臣窃计。——我私下考虑。《杨恽报孙会宗书》:臣之得罪已三年矣。——我获罪免官已经三年了。

    三、君主时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96)。《杜蒉扬觯》:调也,君之亵臣也。——李调是君王亲近的大臣。《晁错论贵粟疏》:此令臣轻背其主。——这样使得臣下会轻易背弃他的君主。《朋党论》:周有臣三千。——周武王有三千大臣。

  • 臣-古文观止词典

    臣chén

    【词性】:动词

    一、臣服,称臣,使……臣服(6)。《晏子不死君难》: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臣服君王,难道是为了俸禄,而是要保护国家。《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庭。《贾谊治安策一》:非亲角材而臣之也。——不是亲自和他们较量才能使他们臣服的。

    二、尽臣道(2)。《太史公自序》:臣不臣。——臣子不尽臣道。《太史公自序》:臣不臣则诛。——臣子不尽臣道就要遭到杀戮。

  • 臣虏-古文观止词典

    臣虏chén lǔ

    【词性】:名词

    俘虏,囚犯,囚徒(1)。《辨奸论》:衣臣虏之衣。——穿着囚徒的衣服。

  • 臣妾-古文观止词典

    臣妾chén qiè

    【词性】:名词

    原指男女奴隶。男奴叫臣,女奴叫妾。此为“使……做奴隶”(2)。《严先生祠堂记》:臣妾亿兆。——使亿万人民做奴隶。《留侯论》:而归臣妾于吴者。——就归向吴国,同夫人一起到吴国做奴隶。

  • 臣下-古文观止词典

    臣下chén xià

    【词性】:名词

    臣子(1)。《太史公自序》:臣下百官,力诵圣德。——臣子百官,尽力诵扬圣德。

  • 臣子-古文观止词典

    臣子chén zǐ

    【词性】:名词

    臣下(1)。《贾谊治安策一》:欲臣子之勿殖醢。——要想让臣下不犯剁成肉酱的大罪。

  • 大臣-古文观止词典

    大臣dà chén

    【词性】:名词

    指君主国家的高级官员(22)。《触詟说赵太后》:大臣强谏。——大臣们竭力劝谏。《报任安书》:大臣忧惧,不知所出。——大臣们忧愁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亲政篇》:与大臣面议之。——同大臣们当面商议它。

  • 得臣-古文观止词典

    得臣dé chén

    【词性】:名词

    人名。春秋时齐庄公的太子(1)。《石碏谏宠州吁》: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

  • 功臣-古文观止词典

    功臣gōng chén

    旧指有功之臣(6)。《高祖功臣侯年表》: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汉朝兴起时,功臣受封的有一百多人。《太史公自序》: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埋没了功臣世家和贤大夫的功业不记述。《李陵答苏武书》:汉与功臣不薄。——汉朝对待有功之臣不薄。

  • 公子谷臣-古文观止词典

    公子谷臣gōng zǐ gǔ chén

    【词性】:名词

    春秋时楚国国君,楚庄王的儿子(1)。《楚归晋知罃》: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晋国归还楚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给楚国。

  • 闺阁之臣-古文观止词典

    闺阁之臣guī gé zhī chén

    即宦官。闺、阁指宫禁(1)。《报任安书》: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岩穴邪?——我不过是个宦官,怎么能自己引退深藏岩穴呢?

  • 奸臣-古文观止词典

    奸臣jiān chén

    【词性】:名词

    不忠之臣。多指营私舞弊、结党弄权的官僚(2)。《范雎说秦王》: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您对上畏惧太后的威严,在下面被奸邪不忠的臣子谄媚的情态所迷惑。《晁错论》: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因为他想自己牢牢地保全他的生命,因而皇帝不高兴,奸臣能够趁这个空隙进行离间。

  • 谏臣-古文观止词典

    谏臣jiàn chén

    【词性】:名词

    即谏官。主管谏诤的官员(1)。《驳复仇议》: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间。——当时的谏官陈子昂建议说,杀掉他,但在他的乡里给予旌表。

  • 近臣-古文观止词典

    近臣jìn chén

    君主左右的亲近之臣(2)。《召公谏厉王止谤》:近臣尽规。——左右的亲近之臣尽力地规劝。《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自以幸为天子近臣。——自己以为侥幸做了皇帝的近臣。

  • 买臣-古文观止词典

    买臣mǎi chén

    【词性】:名词

    朱买臣(?-前115),西汉吴县(今属江苏)人,字翁子。武帝时,为会稽太守,与横海将军韩说等击破东越首领的叛乱。曾官主爵都尉,后被杀(1)。《相州昼锦堂记》:买臣见弃于其妻。——朱买臣被他的妻子抛弃。

  • 陪臣-古文观止词典

    陪臣péi chén

    【词性】:名词

    古代诸侯的大夫,对周天子自称陪臣(1)。《货殖列传序》:位在陪臣。——居于陪臣的位置。

  • 人臣-古文观止词典

    人臣rén chén

    【词性】:名词

    指臣子(13)。《颜斶说齐王》:斶,人臣也。——颜斶是臣子。《高祖功臣侯年表》:古者人臣,功有五品。——古代做臣子的,功劳分为五等。《太史公自序》: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做臣子的,不可以不通晓《春秋》。

  • 王臣-古文观止词典

    王臣wáng chén

    辅佐王室之臣(2)。《争臣论》: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臣子屡屡直谏,不是为了他自身的缘故。《争臣论》: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处在大臣的地位,却以不事奉天子和诸侯的心性作为高尚,那么忧患就会产生。

  • 下臣-古文观止词典

    下臣xià chén

    【词性】:名词

    臣对君的谦称(3)。《展喜犒师》:使下臣犒执事。——派下臣来犒劳您左右的办事人员。《诸稽郢行成于吴》:寡君勾践使下臣郢。——我国国君勾践派我这个小臣郢来。《诸稽郢行成于吴》:敢使下臣尽辞。——小臣冒昧地全部说出实话。

  • 争臣论-古文观止词典

    争臣论

    【说明】:

    本文是对当时任谏议大夫的阳城进行指责的文章。阳城在职五年,而对朝廷之得失不置一辞,却被某些人誉为贤者。韩愈力排众议,批评了阳城怠忽职守,因循敷衍的行为,主张“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孜孜矻矻,死而后已”。这些话在今天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文章用问答体,通过四问四答,逐层驳斥,首尾呼应,擒纵开合,酣畅恣肆。据说后来阳城的作风起了很大变化,敢于直言进谏,据理力争,可见本文产生了重要的社会效果。

    【原文】: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薰其得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居所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书》曰:‘尔有嘉谟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夫阳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应之曰:“若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也。若《书》所谓,则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是启之也。”

    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吾子其亦闻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阳子可以为有道之士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

  • 宰臣-古文观止词典

    宰臣zǎi chén

    【词性】:名词

    辅佐君主统治国家的最高官吏,即宰相(1)。《进学解》: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然而圣主不加责罚,宰臣不加斥逐。

  • 贼臣-古文观止词典

    贼臣zéi chén

    【词性】:名词

    奸臣,叛臣(2)。《李陵答苏武书》: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可是叛臣教了他,于是就重新向我进攻。《青霞先生文集序》:其足以寒贼臣之胆。——它足以让奸臣胆寒。

  • 忠臣-古文观止词典

    忠臣zhōng chén

    忠于君主的官吏(9)。《乐毅报燕王书》: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忠臣离开一个国家时,不为自己洗刷名声。《送杨寘序》: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这就是伯奇那样的孤儿、屈原那样的忠臣嗟叹的声音。《五代史宦者传论》:则忠臣、硕士日益疏。——忠臣和学识渊博的谋士一天天被疏远。

  • 郑庄公戒饬守臣-古文观止词典

    郑庄公戒饬守臣

    【朝代】:隐公十一年

    【原文出处】:左传

    【说明】:

    本文记述郑庄公联合齐、鲁攻占许国后,戒饬守许之臣的言辞。从中可见庄公的老谋深算,考虑久远,度德量力,相时而动。虽从本身利害出发,但出语发辞之间,委婉纡曲,回环吞吐,忽为许计,忽为郑计,是《左传》中的辞令妙品。

    【原文】: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 庄辛论幸臣-古文观止词典

    庄辛论幸臣

    【原文出处】:国策

    【说明】:

    楚襄王在位时亲信小人,荒淫奢侈。耿直不阿的庄辛曾劝襄王改正错误,襄王不听,反斥庄辛为“老悖”。以后楚遭秦国进攻,兵败地削,险些亡国,襄王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本文记述的是楚国大败之后,庄辛第二次向襄王进谏的言词。他通过层层比喻,生动地说明了亲近小人,追求享乐,“居安忘危,必致后患”的道理,表现了庄辛高度的进谏才能和杰出的政治远见。全文以喻为主,贴切生动。采用从小至大,由物及人,自古而今,层层逼进的写法,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量。

    【原文】: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乎江海,淹乎大沼,俯噣鳝鲤,仰啮衡,奋其六翻,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治其矰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湖,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聘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灵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聘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而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 高祖功臣侯年表-古文观止词典

    高祖功臣侯年表

    【原文出处】:史记

    【说明】:

    本文是《高祖功臣侯年表》的序言。汉高祖平定天下,功臣中一百多人被封为侯,而百年过后,保持爵位的只有五家。本文分析了汉初所封列侯“陨命亡国”的原因,一是汉代法网严密,二是受封者子孙们的骄奢淫逸。行文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论点明确,发人深思。

    【原文】: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爱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所闻!

    《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耗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 不按君臣的药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按君臣的药头

    【释义】:

    君臣:君指中药中的主药,臣指辅药。指不分主次、不按药理乱配的药。常指毒药。《水浒全传》一一一:燕青把眼使叫解珍、解宝行事。解宝身边取出不按君臣的药头,张人眼慢,放在酒壶里。《醒世恒言》三六:那药不按君臣,一服见效,吴金死了。

    ⊙不按君臣作怪的药

    《喻世明言》三六:宋四公怀中取出酸馅,着些个不按君臣作怪的药入在里面,觑得近了,撇向狗子身边去。

    ⊙不按君臣佐使的药

    君臣佐使:旧时用药有“一君二臣三佐五使”的说法。《西湖二集》七:史弥远遣官来谕慰济王,一壁厢命太医院来探视,暗暗下了一帖不按君臣佐使的药。霎时间,济王九窍流血而死,呜呼哀哉了。

    ⊙不按君臣的药末

    《初刻拍案惊奇》六:如此两三度搅入一两样不按君臣的药末,饎起成糕。

    ⊙不按君臣的汤药

    《石点头》五:斯员外心思一计,下了一服不按君臣的汤药,顷刻了账。

    ⊙不按君臣的药品

    《水浒后传》一三:趁安道全去制药,他悄悄另自配了一剂不按君臣的药品,藏在袖中。

  • 不为忠臣,便为孝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为忠臣,便为孝子

    【释义】:

    不能在朝中做个忠臣,便在家里当个孝子。《负曝闲谈》四:吴图无可奈何,后来一想,索性趁老太太还在,告个终养,不为忠臣,便为孝子,也叫人家说得好听些。

  • 朝臣待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渡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朝臣待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渡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释义】:

    漏:漏壶,古代计时器;待漏:臣子等待时辰上朝。大臣在五更天就要去等待朝见,将军即使在夜里也要披甲征战。山庙里的和尚到了太阳高照的时候却尚未起床,衡量下来,追名逐利还不如图个清闲。意谓与其为名利而辛苦冒险,宁可无名无利图个安闲自在。《韩湘子全传》五:师父,从古来说得好:朝臣待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渡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我们为着这几分利己,没奈何早起晏眠。《水浒后传》九:尝闻道:朝臣待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渡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我们今日在此饮酒赏雪,真是天地间的至乐,凭你掀天的富贵,也比不得这般闲散!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济公全传》一三八:人皆被利锁名缰所缠,难怪人说道: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 臣正君邪,国患难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臣正君邪,国患难治

    【释义】:

    臣子身正而国君性邪,国家的灾患就难以治理。《封神演义》六:臣闻“君如腹心,臣如手足”,心正则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歪邪。古语有云:臣正君邪,国患难治。杜元铣乃治世之忠良,陛下若斩元铣而废先王之大臣,听艳妃之言,有伤国家之梁栋。

  • 吃狗屎忠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吃狗屎忠臣

    【释义】:

    比喻耿直不知进退的人。《何典》九:那形容鬼是个吃狗屎忠臣,怎肯跟人逃走?

  • 大臣不管帘下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臣不管帘下事

    【释义】:

    帘下事:指皇宫内闱之事。谓大臣管不了皇帝宫闱之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五七:自古道:大臣不管帘下事,丙吉不问杀人人。一竟就出门来要去。

  •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释义】:

    大臣权势太大就会危害到国家政权,身边的人太亲近,国君没有威信,就会危及自身。□语出《国策·秦策一》: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指大权旁落就会危及国家及国君。《东周列国志》八九:臣闻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商鞅立法治秦,秦邦虽治,然妇人童稚,皆言商君之法,莫言秦国之法。今又封邑十五,位尊权重,后必谋叛。

  • 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

    【释义】:

    保:保护,保全。意谓夫妇之间相安无事互相照顾容易,君臣之间就难以做到了。《英武传》七: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妾安敢比长孙皇后,但愿陛下以尧舜为法耳。

  • 高鸟相林而栖,贤臣择主而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高鸟相林而栖,贤臣择主而佐

    【释义】:

    佐:辅佐。优良的鸟选择林木而栖息,贤良的臣子选择主人而辅佐。意谓优秀的人才要选择英明的主人而辅佐。《三国志平话》下:张飞又言:“西川刘璋,为君昏弱,使张松远赴荆州勾皇叔,言剑关下捉张鲁、马超。听的贼人巧说,今困皇叔绵、汉夹间,雒城射杀庞统。军师分军三下收其川,就势报皇叔。”又言严颜:“高鸟相林而栖,贤臣择主而佐。”

    ⊙高鸟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

    《英武传》二:先生岂不闻高鸟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今元帝昏暗,进佞退贤。

  • 国难显忠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国难显忠臣

    【释义】:

    国家遇到危难时,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臣。也指遇到危难,才可以分辨出谁是真正亲近的人。《于少保萃忠》二〇:公即令人割开,将旨取出,只见鲜血淋漓,高磐大叫一声,晕倒在地。公急令人扶起,忙灌些定晕醒魂丹。两班跟随将士人役,皆叹曰:“国难显忠臣!”

    ⊙国难见忠臣

    《无声戏》一一:若带百顺出来,岂有此事?自古道:“国难见忠臣”,不到今日如何见他好处,怎得他飞到面前,待我告诉一番,死也瞑目。

  • 国将败,出乱臣;家欲破,出痴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国将败,出乱臣;家欲破,出痴人

    【释义】:

    乱臣:作乱的臣子。痴人:呆子。意谓国家将要败亡,就会出现作乱的臣子,家庭将要破败,就会生出呆子。《天豹图》二三:总管见少爷去了,叹口气道:“咳!天呵天!这正是国将败,出乱臣;家欲破,出痴人。”

  • 疾风知劲草,乱世识忠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疾风知劲草,乱世识忠臣

    【释义】:

    疾:迅猛。劲:坚韧。只有在迅猛的大风中才知道什么草坚韧,只有经历社会的动乱才能识别谁是忠臣。比喻只有在艰难困苦环境中才能显出一个人的品格、能力,只有在动荡混乱的时代才能检验出谁是忠贞之人。□唐·李世民《赐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板荡,指乱世。《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六七:疾风知劲草,乱世识忠臣。我非不知复仇,争奈我今日有事之秋,满朝朱紫贵,就没有半点儿和我分忧的。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板荡:《诗经》有板、荡两篇,讽刺周厉王无道,后指乱世。《说岳全传》三八:众将各自回山。正是:銮舆万里困胡尘,勇士勤王不顾身。自古疾风知劲草,由来板荡识忠臣。

  • 家有长子,国有大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家有长子,国有大臣

    【释义】:

    意谓家长靠长子扶助立家,国君靠大臣辅佐立国。《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七:家有长子,国有大臣,先尽了我,剩下的才到你。《醒世姻缘传》七三:有夫从夫,无夫从子。又说:家有长子,国有大臣。你看那周家长子的嘴巴骨头,自己先坐着一屁股臭屎,还敢说那继母的过失?《大明奇侠传》一〇:云大爷差矣!自古道:家有长子,国有大臣。太师爷在府上,就是大爷做主了,有甚不妥的么?

    ⊙家有长子,国有储君

    储君:君位的继承人。《三国志通俗演义》一六:彰问曰:“先王玺绶安在?”逵正色而言曰:“家有长子,国有储君。先王玺绶,非君侯之所有也。问某何意?”

  • 家多孝子亲安乐,国有忠臣世泰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家多孝子亲安乐,国有忠臣世泰平

    【释义】:

    亲:父母双亲。家里孝子多,双亲就安适快乐,国家有忠臣,天下就太平。《喻世明言》四〇:只为严嵩父子恃宠贪虐,罪恶如山,引出一个忠臣来,做出一段奇奇怪怪的事迹,留下一段轰轰烈烈的话柄。一时身死,万古名扬。正是:家多孝子亲安乐,国有忠臣世泰平。

  • 奸臣生逆子--天理昭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奸臣生逆子--天理昭彰

    【释义】:

    歇后语。奸臣生出不孝之子,是上天报应分明。《荡寇志》八一:原来蔡攸素日深恨他父亲久占相位,更恨着姊姊、姊夫,待自己淡薄,所以把这话来唬吓他老子。俗语说得好:奸臣生逆子--天理昭彰。那蔡京果然惶惧。

  • 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释义】:

    奸臣贼子:指不守臣道,祸乱国家的大官。意谓对于祸乱国家的大臣,无论谁都有权诛杀他。《龙图耳录》八二:不用问我能够狠毒不能,侄儿总想救忠臣义士要紧。可是我师父说的,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害了他叔侄,不亚如害了反叛一样。《三侠五义》七九:若要一网打尽,说不得却要作一件欺心的事,生生的讹在他叔侄身上,使他赃证俱明,有口难分。所谓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 奸臣在内,大将断不能立功于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奸臣在内,大将断不能立功于外

    【释义】:

    意谓奸臣在朝内掌大权,大将就一定无法在京外建功立业。《荡寇志》一七:古人说得好,奸臣在内,大将断不能立功于外,况魏虎臣又是他的上司,一发掣肘。

  • 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

    【释义】:

    与人绝交时,不讲难听话;离开君主的臣子不发怨言。指绝交或辞职时要保有君子风度。《三国志通俗演义》一六: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谓非罪!臣每闻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臣过奉教于君子,愿君王勉之。

  •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释义】:

    狡猾的兔子死了,追猎它的狗也就被烹吃了;大鸟打光了,好弓就被收藏入库不用了。敌国被攻破了,出谋划策的谋臣也就要被除掉了。比喻君主寡义薄恩,杀戮功臣。也比喻一旦目的达到,原来借助的工具就因不再需要而被废弃。□语本汉·荀悦《汉纪·高皇帝纪》。《五代史平话·晋》:高祖用其策,果擒韩信,欲诛之;信乃叹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狡兔死,走狗烹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七七:黄游击道:“你岂不闻‘狡兔死,走狗烹’之说!”马游击道:“到那一步,且自由他,只讲今日的军令。”

    ⊙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

    《东周列国志》八三:吾闻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大夫何不存吴一线,以自为余地。

    ⊙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东周列国志》八三:子不记吴王之言乎?“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忍辱妒功;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子今不去,祸必不免!《全汉志传》六:(韩)信闻言长声叹曰诚如人言: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隋史遗文》六〇:自古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俗语道:“太平原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这不但在君臣之间,连骨肉之间也是如此。《梁武帝西来演义》三七:窃闻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高澄挟持魏王,刻忌凌人,既不能容侯景,又焉能容将军乎。

    ⊙鸟尽弓藏

    《水浒后传》二二:小弟从征方腊回来,苦劝我东人隐逸。明知有鸟尽弓藏之祸。《宦海》一八:鸟尽弓藏,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这个样儿,哪里还用得着我这样的人!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西游记》二七: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飞鸟尽,良弓藏

    《唐书志传》三四:文静临刑,抚膺而呼曰:“飞鸟尽,良弓藏,果不妄耳。”

    ⊙雕鸟尽,良弓藏

    《水浒全传》九〇:兄长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自古道:雕鸟尽,良弓藏。

    ⊙野兽已尽而猎狗烹

    《全汉志传》五:古云:野兽已尽而猎狗烹,愿足下深思之。

    ⊙狗死兔烹,鸟尽弓藏

    《三国因》:审得楚汉当英雄蜂起之秋,至汉家定鼎之日,谁无爵禄以荣身,而熟知悉以累身,悲夫狗死兔烹,鸟尽弓藏,中间不知作多少机关,造多少冤狱。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水浒后传》二三:人生富贵如水上。浮沤,纵使成得功来,也不免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 君辱臣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辱臣死

    【释义】:

    谓君主蒙辱,臣子以死尽忠。《说岳全传》三七:岳爷道:“古语云:君辱臣死。如今不知那圣上蒙尘何处,为臣子者何以生为!”《于少保萃忠全传》二〇:君辱臣死,理所当然,是臣等万死之罪!

  • 君明则臣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明则臣直

    【释义】:

    直:正直。君主英明,臣子就正直。《封神演义》一一:臣闻君明则臣直。直谏君过者,忠臣也,词谀逢君者,佞臣也。

  • 君者臣之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者臣之表

    【释义】:

    意谓君主是臣下的表率。《东周列国志》三二:且君者臣之表,君既不孝,臣何忠焉?

  • 君出令,臣奉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出令,臣奉令

    【释义】:

    君主发布命令,臣子执行命令。指君臣关系是主从关系。《东周列国志》一七:闻“君出令,臣奉令,”今君一则仲父,二则仲父,齐国疑于无君矣!

  • 君不君则臣不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不君则臣不臣

    【释义】:

    君王不遵君王之道,那么臣子也就不遵臣子之道。《宣和遗事》前:陛下既不以万乘之尊自尊,则在下小臣,得以无忌惮也。所谓君不君则臣不臣,陛下自悔其过可也,何必尤人。

  • 君不谒臣,父不拜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不谒臣,父不拜子

    【释义】:

    谒:拜见。君主不拜见臣子,父亲不拜见儿子。指尊卑秩序不容颠倒。《万花楼杨包狄演义》五二:君不谒臣,父不拜子,是尊卑定分。而今仁宗之命朝臣,朔望而代谒尹氏,亦非理之所宜。

  • 君不正则臣生奸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不正则臣生奸佞

    【释义】:

    君王行为不端,那么臣子也就会出现奸佞。《封神演义》八:古云:君不正则臣生奸佞。今天子屈斩太师杜元铣,治炮烙坏谏官梅伯,今日又有这异事。皇上青白不分,杀子诛妻,我想起来,那定计奸臣,行事贼子,他反在旁暗笑。

  • 君如腹心,臣如手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如腹心,臣如手足

    【释义】:

    君臣关系就像心和手足的关系一样。指君主的意志和言行决定臣子的思想言行。君正则臣正,君邪则臣歪。《封神演义》六:今陛下半载不朝,乐于深宫,朝朝饮宴,夜夜欢娱,不理朝政,不容谏章。臣闻“君如腹心,臣如手足。”心正则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歪邪。

  • 君犹父也,臣犹子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犹父也,臣犹子也

    【释义】:

    意谓君臣的关系就像父子的关系一样。《东周列国志》一一:吾闻君犹父也,臣犹子也。子不能为父分忧,即为不孝;臣不能为君排难,即为不忠。倘主公不以纠为不肖,有事相委,不敢不竭死力!

  • 君有诤臣,父有诤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有诤臣,父有诤子

    【释义】:

    诤:直谏。君主有敢于直谏的臣子,父亲有敢于直谏的儿子。《三国演义》六〇:窃闻君有诤臣,父有诤子。黄公衡忠义之言,必当听从。若容刘备入川,是犹迎虎于门也。

  • 君正臣邪,国患难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正臣邪,国患难治

    【释义】:

    君主端正而臣子不正直,国家的祸患就难以治理。《封神演义》六:臣闻“君如腹心,臣如手足”,心正则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歪邪,古语有云“君正臣邪,国患难治。”杜元铣乃治世之忠良。

  •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释义】:

    君主差使臣子要讲礼仪,臣子事奉君主要讲忠贞。《封神演义》三三:即以君臣之道而论,古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普天下尽知纣王无道,羞于为臣。

  • 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必参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必参商

    【释义】:

    参商:二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不同时出现于天空,比喻亲人不能会面。意谓君主言行不端,臣子就会投奔到其他国家去;父亲不慈爱,父子就会分开。《封神演义》三三:如今朝廷失政,大变伦常,各处荒乱,刀兵四起。……今老将军媳妇被君欺辱,亲女被君摔死,沉冤无伸;不思为一家骨肉报仇,反解儿子往朝歌受戮。语云: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必参商。

    ☉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

    《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岂不闻古人云: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我王失其政事,不想褒州筑坛拜将之时。

    ☉君不正则臣投外国

    《封神演义》二:吾闻君不正则臣投外国,今主上轻贤重色,眼见昏乱,不若反出朝歌,自守一国,上可以保宗社,下可保一家。

    ☉君不正则臣投国外

    《封神演义》三〇:长兄不必迟疑。君不正则臣投国外。

    ☉君不正臣投外国

    《飞龙全传》三二:爹爹,自古道:君不正臣投外国。昔日岑鼓归汉,秦叔宝舍魏投唐,古来名将,皆是如此。

    ☉君不正,臣奔外国

    《闽都别记》六〇:君不正,臣奔外国,惟反出江南为上策,恐怕倾刻城中兵到,何以御之?

    ☉君不正,臣逃外国

    《五虎平南演义》三二:古云:君不正,臣逃外国,如今,南王乃一反叛伪王,所行残忍好杀,陷害了多少良民,上天必然不佑。

    ☉君不正,臣奔外国,父不正,子奔他方

    《闽都别记》一五八:此五者只在顷刻之间,还不赶紧走离?若不决意,后悔迟矣!君不正,臣奔外国,父不正,子奔他方。吾弟逃走,邵氏一脉亦幸甚矣!

  • 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

    【释义】:

    诤:直谏。意谓国君有敢于直谏的臣子,他的国就不会灭亡,父亲有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儿子,他的家就不会败亡。《东周列国志》八九:妾闻“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大王内耽女色,外荒国政,忠谏之士,拒而不纳,妾所以炫齿为王受谏也。

    ☉君有诤臣,不至于亡国;父有诤子,不至于亡家

    《慈云走国全传》六:赵王爷又奏曰:陛下,君有诤臣,不至于亡国;父有诤子,不至于亡家。四人回朝不奉旨召,无乃因国家有变故,欲救解陆国母之灾难耳,实乃一片忠肝无二良臣。

  • 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

    【释义】:

    国君要臣子死,臣子不死就是不忠;父亲要儿子死,儿子不死就是不孝。旧时提倡愚忠的封建意识,谓臣子对君主,儿子对父亲必须绝对服从。《西游记》七八:常言道:“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

    ☉君叫臣死,不敢不死

    《封神演义》四:我儿,我想君臣之义至重,君叫臣死,不敢不死,我安敢惜一女,自取败亡哉。

    ☉君叫臣死,不敢不死;父叫子亡,不敢不亡

    《封神演义》二二:所以“君叫臣死,不敢不死;父叫子亡,不敢不亡。”为人臣子,先以忠孝为首,而敢直忤于君父哉。

    ☉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

    《野叟曝言》一一〇:牢头禁卒,一来感白爷的恩,二来得我们及百姓的钱足了,巴不得里应外合,放出白爷全家。无奈白爷执拗,说:“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

    ☉君要臣死,不死不忠;父要子亡,不亡不孝

    《慈云走国全传》一一:好生可恼,不听良言,古云君要臣死,不死不忠;父要子亡,不亡不孝,不必多言,休走,本帅擒汝回营。

    ☉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

    《隋唐演义》九四:俗谚云: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说便如此说,人极则计生。

    ☉君要臣死,不死非为忠;父要子亡,不亡非为孝

    《说唐全传》一六:自古道:君要臣死,不死非为忠;父要子亡,不亡非为孝。老夫奉命征讨,你又抗拒天命,杀害朝廷大将,罪孽重大。

    ☉君欲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欲子亡,子不得不亡

    《元声戏》一一:自古道,君欲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欲子亡,子不得不亡,岂有做奴仆之人,与家主相抗之理。

  •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释义】:

    君主把臣下看待为情同手足,那臣下就会把君主看待为自己的心腹;君主把臣下看待为泥土草芥,那么臣下就会把君主看待为仇敌。意指君主尊重臣下一分,臣下就会尊重君主十分而尽忠效力;君主蔑视作践臣下,臣下也把君主视为仇敌而反对他。《封神演义》六:三位殿下,据我末将看将起来,此炮烙不是炮烙大臣,乃烙的是纣王江山,炮的是成汤社稷。古云道得好:“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今主上不行仁政,以非刑加上大夫,不出数年,必有祸乱。

  • 良鸟恋旧林,良臣怀故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良鸟恋旧林,良臣怀故主

    【释义】:

    像好鸟留恋旧时的林子一样,贤良的臣子始终怀念过去的主人。《东周列国志》八九:吾闻良鸟恋旧林,良臣怀故主。魏王虽不能用足下,然父母之邦,足下安得无情?

  •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释义】:

    好鸟选择兴旺的林木栖身,贤能的臣子选择英明的君主效劳。□元·李元蔚《圮桥进履》四折:灵禽相良木而栖。《三国演义》三:(吕)布曰:“恨不逢其主耳。”(李)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梁武帝西来演义》四:大凡英雄事主,豪杰投人,有如女子之嫁人,终身之苟,择非其主而孟浪从之,则是怀珠而入火烁矣。故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飞龙全传》五〇:世宗道:“朕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朕从来所最关心者,贤士耳,今见公具此大才,朕实欣慕,欲以微位为屈,不知公肯为朕效劳乎?”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

    《封神演义》八:古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今天子不道,三纲已绝,大义有乖,恐不能为天下之主,我等亦耻为之臣。我等不若反出朝歌,另择新君。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禅真逸史》二七:小将特兴义兵,除暴安民,非图金钱财物而来也。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某虽赳赳一勇夫,渴有求贤之志。

    ☉良禽择木而栖,智士择主而事

    《铁花仙史》二四:妾闻良禽择木而栖,智士择主而事。红拂之于药师,文君之于司马,皆此意也。……倒不若趁众人不觉,君竟不别而归,反是妙策。

    ☉良禽相木而栖,智士择君而事

    《英武传》四:良禽相木而栖,智士择君而事,昔者陈平弃楚而归汉,叔宝弃郑而投唐。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佐

    《南北宋志传》一二:吾闻: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佐,且将军出兵来援河东,本尽其忠,今猜忌日生,无以自明,事必败矣,我宋主仁德远敷,诸镇仰服,只有河东未下,其能久安乎。背暗投明,古人所贵,愿令公垂察焉。

    ☉良臣择君而仕,高鸟择木而栖

    《英武传》六:良臣择君而仕,高鸟择木而栖,是以张良弃韩,陈平弃楚,相率归汉,以成名爵。

    ☉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

    《醒世恒言》三五:古语云: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奴仆虽是下贱,也要择个好使头。

    ☉良禽择木,贤臣择主

    《封神演义》六一:今天下叛乱,是纣王自绝于天。况古云:“良禽择木,贤臣择主。”将军可自三思,毋徒伊戚。

    ☉良禽择木而栖

    《水浒后传》二〇:朝廷昏暗,大势已倾,非一木所能支……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须要见机而作。

    ☉贤臣择主而事

    《封神演义》三〇;兄长岂不闻贤臣择主而事。西岐武王,三分天下,周土已得二分,共享安康之福,岂不为美!

  •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释义】:

    乱臣贼子:古时认为不守臣道,心怀异志的人。诛:杀。对于不守臣道,心怀异志的奸臣,无论什么人,都有权杀死他。□《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醉醒石》二: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问甚官之尊卑!《济公全传》一八七:无故妖言惑众,蛊惑愚民,在这里占山落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永庆升平后传》三〇:你乃是国家叛逆之徒。俗言说得不错: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乱臣贼子,人得而诛之

    《东周列国志》六:右宰丑曰:“乱臣贼子,人得而诛之!丑虽不才,窃有公愤。逆吁之戮,丑当莅之。”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释义】:

    普:也作溥。大,全。率:自。滨:古人认为中国大陆四周环海,指大陆四周的海滨。□语出《孟子·万章上》:“诗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谓整个天下,无处不是周王的领土,四海之内,无人不是周王的臣民。后泛指一切地方都是国君的土地,一切臣民都是国君的臣民。《水浒后传》一二:乐和欠身答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大宋中外一统,列圣相传,历世已久。今天子圣仁英武,荒裔要服,无不重诏来朝,贵国并不朝贡,有失以小事大之礼。”《韩湘子全传》一三:宪宗怒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为天下之主,上自卿相臣僚,下至苍黎黔赤,见朕者无不嵩呼拜跪。汝不过一游方道人,生养在王土之内,何敢如此无礼!”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绣云阁》七八:大士执斧从容言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凡为王者所辖,为之民者,皆可以牧,可以樵。吾只知有地可樵,有地可牧而已,不知有甚贪将军焉。”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皇臣

    《银瓶梅》一四:吏合奏曰:“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皇臣。然酬答神恩,陛下命一大臣往代劳可矣,何必劳圣驾亲往?”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武则天四大奇案》四七: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谁人没有身家性命,何敢作乱。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水浒传·楔子》:(金评)吾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一百八人而无其人,犹已耳;一百八人而有其人,彼岂真欲以宛子城蓼儿洼者,为非复赵宋之所覆载乎哉?

    ☉率王之土,皆属王土,率土之民,皆属王民

    《三遂平妖传》八:薛霸叫将起来道:“先生!你好不晓事!率王之土,皆属王土,率土之民,皆属王民。你虽是出家人,住在郑州界上,也属知州所管。”

    ☉当今天下,莫非王土;卫土之士,莫非王臣

    《英烈传》一:当今天下,莫非王土;卫土之士,莫非王臣。主上位居九五之尊,为万乘之主,身衣锦绣,口饫珍馐,耳听管弦之声,目睹燕齐之色,神仙游客,沉湎酣歌,惟陛下所为,有何不乐?徒自书夜劳神!O

  • 千日为臣,何如一日为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千日为臣,何如一日为君

    【释义】:

    意为做千日臣子,不如做一日君王。指君位至尊,人所觊觎。《隋唐两朝史传》二〇:人生在世,无非只是一死,今日舍其弑逆之名,不若自立为帝乎?古人有云:千日为臣,何如一日为君。少主立之无益,杀之有名矣!

  • 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释义】:

    寻求忠臣,一定得到孝子家里去寻找。指人能孝事双亲,必能忠于朝廷。□语本《孝经·广扬名》: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隋史遗文》三六:自古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他不负亲,又岂肯负主。《隋唐演义》九:古人云: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又云:移孝可以作忠。《东西晋演义·东》五:卿起兵应贼,而号义兵,何名实之相违也!古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卿母在城,弃而不顾,吾何有焉。今人取卿一时之功,则可矣,宁能忘卿不忠不孝之罪乎!

    ☉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天缘奇遇》三:太后曰: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此人既孝,则事君必忠,一战破贼,乃其小试耳。

  • 人臣义无私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臣义无私交

    【释义】:

    指臣子不应和外国国君有私人交情。《东周列国志》一〇二:信陵君曰:“人臣义无私交,秦王之书币,无忌不敢受。”

  • 人臣无将,将则必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臣无将,将则必诛

    【释义】:

    意谓作为臣子不得私自拥有军队,若违按律应处死。《东周列国志》四:臣闻:人臣无将,将则必诛。今太叔内挟母后之宠,外恃京城之固,日夜训兵讲武,其志不篡夺不已。《女仙外史》四一: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天子之外,总谓之臣。

  • 士穷见节义,世乱知忠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士穷见节义,世乱知忠臣

    【释义】:

    穷:困厄,与“显达”相对。见:现,显。节义:节操与义行。意谓士人只有在穷困之时才能显出节义,只有在动乱的年代里才能识别谁是真正的忠臣。喻人只有在遇到困难时,才能分辨出真正的朋友。□《新五代史·死节传序》:语曰:“世乱识忠臣”,诚哉!《风月鉴》一五:你们这些人的心,我却知道不是那树倒猢狲散的样子,我如今病着不能全好,你们依是照旧待我,士穷见节义,世乱知忠臣,这才见你们的真心。

    ⊙世乱知忠臣

    《隋唐演义》九〇:由来世乱知忠臣,矢志扫妖氛。

  • 岁寒知松柏,国乱识忠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岁寒知松柏,国乱识忠臣

    【释义】:

    到了冬天才显出松柏的耐寒,国家遇到了动乱才能识别谁是忠臣。喻在艰苦困难条件或动乱环境中才能识别人。□《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又,《新五代史·死节传序》:语曰:世乱识忠臣,诚哉!《西湖二集》一九:阖家丫环小厮都惊得魂不附体,四散逃走。内中闪出那个铁铮铮不怕死的朵那女,赶上前一把抱住主母身体,愿以身代主母之死。果是:岁寒知松柏,国乱识忠臣。又二六:当时早感动了一位义士,果是“岁寒知松柏,国乱识忠臣”。

  • 为臣当忠,交友当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为臣当忠,交友当义

    【释义】:

    指作为臣子应当忠于君主,交朋友应当讲义气。《隋唐演义》五五:魏征一见,悲恸不安,垂泪对秦王道:“为臣当忠,交友当义。未有能忠于君而友非以义也。”

  • 为臣当忠,为子当孝-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为臣当忠,为子当孝

    【释义】:

    旧谓臣子要忠于君主,儿子要孝顺父母。《飞龙全传》三二:为臣当忠,为子当孝。汝父食了汉主之禄,不能尽忠杀贼,反是全身远避,偷生于世间,只怕青史遗编,难逃不忠二字。

    ⊙为臣要忠,为子要孝

    《施公案》六:俗言为臣要忠,为子要孝,官清吏肃,上有法律,朝廷定例。

    ⊙为臣要忠,作子必孝

    《施公案》三〇:俗说为臣要忠,作子必孝,大丈夫不忠不孝,枉生世界。为官要与地方除害尽忠,岂能顾众?

    ⊙为臣要忠,作子要孝

    《施公案》六二:古人云:为臣要忠,作子要孝。老爷高升,乃万千之喜。无如小人草木之身,不敢言忠,命小福薄,不敢上京,情愿墓庐守孝。

    ⊙为子当孝,为臣当忠

    《混唐平西传》卷二:为子当孝,为臣当忠,欲叫臣去陷君,臣不为也。今既不信金藏之言,请剖心以明皇嗣无反。

    ⊙为子尽孝,为臣尽忠

    《万花楼》五六:为子尽孝,为臣尽忠,人生立品之大节。

    ⊙臣当忠,子当孝

    《新中国未来记》三:古人有句常言道:臣当忠,子当孝,大家切勿胡乱闹。

  •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

    【释义】:

    作为儿子要为尽孝而死,作为臣子要为尽忠而死。《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五: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待之,安肯背义投敌贼乎?城虽破,但有死而已!为子死孝,为臣死忠。《引凤箫》四:自古说为子死孝,为臣死忠。老夫又无过举,待到京师,自然辨析。《新史奇观演义传》二〇:语云:为子死孝,为臣死忠,如此举动,忠义两字谓何?

    ⊙为子死孝

    《金云翘传》四:家贫见孝子,为子死孝,正此时也,苟可救父,死且不惜。

    ⊙为子死孝,为女死节

    《花神三妙传》:且彼为子死孝,为女死节,夫复何恨!

  • 惺惺自古惜惺惺,奸臣只是为奸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惺惺自古惜惺惺,奸臣只是为奸臣

    【释义】:

    比喻同类人互相爱惜、同情。《万花楼》五四:庞国丈暗想:不好,发交包黑审究,郭槐危矣!审明又增他之威。惺惺自古惜惺惺,奸臣只是为奸臣……即出奏道:“陛下,这郭槐发不得包拯究审。”

  • 一朝天子一朝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朝天子一朝臣

    【释义】:

    一个皇帝上台就任用一批亲信臣子。比喻一人上台,就要任用自己的一批亲信。《警世阴阳梦·阳梦》一三:真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有这魏贼久已伏侍,天启爷是个亲近的人,自然宠爱日深了。《歧路灯》五四:王中,你各人走了就罢,一朝天子一朝臣,还说那前话做什么。《红楼圆梦》一八:秦家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什么方法呢?”

  • 一品至九品,都是朝廷臣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品至九品,都是朝廷臣子

    【释义】:

    意谓不管官品高低,都是朝廷的臣子,都得有个为官的面子。《金瓶梅词话》三一:说不的,一品至九品,都是朝廷臣子。况他如今家中无钱。他告我说,就是如今上任,见官摆酒,并治衣服之类,共要许多银子使,一客不烦二主,那处活变去?没奈何,哥看我面,有银子借与几两,扶持他,周济了这些事儿。

  • 依人者危,臣人者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依人者危,臣人者辱

    【释义】:

    依附于强者的人处境危险,对人称臣的人会蒙受耻辱。《东周列国志》一九:臣闻依人者危,臣人者辱。今立国于齐楚之间,不辱即危,非长计也。

  • 有其君者,必有其臣,有其臣者,必有其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其君者,必有其臣,有其臣者,必有其君

    【释义】:

    有什么样的君主,就必定会有什么样的臣子;有什么样的臣子,就必定会有什么样的君主。《东周列国志》三五:妾观晋公子犹未的,但从行者数人,皆英杰也。吾闻:“有其君者,必有其臣,有其臣者,必有其君。”以从行诸子观之,晋公子必能光复晋国。

    ⊙有是君,必有是臣

    《龙图耳录》一:包公自幼受了多少折磨,经了多少颠险,较比仁宗的坎坷更加百倍,真是有是君,必有是臣。

  • 愿为良臣,不愿为忠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愿为良臣,不愿为忠臣

    【释义】:

    愿做太平时的良臣,不愿做国难时的忠臣。指做忠臣为国死难是情不得已。《剿闯小说》七:所以古人有云:愿为良臣,不愿为忠臣,可见死难一节,原非人臣之所得已。

  • 知臣莫若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知臣莫若君

    【释义】:

    了解臣子的没有超过君主的了。谓君主最了解臣子。《飞龙全传》五八:世宗对众臣道:知臣莫若君,李重进忠勤其职,焉有反心?此特永德之捕风捉影耳?

  • 忠臣死忠,孝子死孝-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忠臣死忠,孝子死孝

    【释义】:

    忠臣为效忠君王而死,孝子为孝敬父母而死。《女仙外史》二二:二公子即慨然对曰:“几乎错认了大义所在。古人云:忠臣死忠,孝子死孝,儿等愿从阶下。”

  • 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释义】:

    忠义之臣,不怕为国牺牲,怯懦怕死的人不是忠臣。《说唐全传》六一:胡讲,自古道: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我来探望主公,也是一番诚意,不合被两个奸王看见。但今日奉的神尧皇帝高祖旨意,岂可不赤心尽力?《闽都别记》二四九:文龙指其腹曰:“此中皆节义文章,岂可相逼耶!”卒不屈,元将乃械送杭州,断食死。诗曰:自古忠臣不怕死,须知怕死不忠臣。《续济公传》一一五: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我走什么?

    ⊙忠臣不怕死

    《三国演义》二〇:忠臣不怕死!吾等死作汉鬼,强似你阿附国贼!《飞龙全传》三〇:古云:忠臣不怕死,只愿死得其所而已。今日为国亡身,全家受戮,其中是非曲直,自有公论,老爷何必叹息?

    ⊙忠臣不惧死

    《东周列国志》五五:庄王叹曰:“忠臣不惧死。子之谓矣!”

    ⊙怕死不忠臣

    《海公小红袍全传》八:今日早朝,上论各官评本,可笑六部九卿,面面相视,不敢领旨。独我不怕死,怕死不忠臣。明日早朝再评此本,倘然朝廷震怒,全家处斩,也是甘心。

    ⊙忠臣不怕死,怕死岂忠臣

    《唐书志传》三四:忠臣不怕死,怕死岂忠臣,今日当舍命报主。

  • 忠臣出忠臣,孝子出孝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忠臣出忠臣,孝子出孝子

    【释义】:

    是忠臣才能生出忠臣的儿子,是孝子才能生出孝子。《女仙外传》五三:二人将自己父亲名讳说过,然后执礼坐定,又将改装的情由,前前后后详述一番。郑洽听了大喜道:“真个忠臣出忠臣,孝子出孝子,难得!难得!”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释义】:

    意谓忠义的臣子不侍奉两个君主,贞节的女子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臣不改义,贞女不改节。《七国春秋平话》中:吾闻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齐王不用吾谏,吾退耕于野,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水浒后传》八: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虽是女流,颇知大义。《隋唐演义》四九: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为隋臣,不能匡救君恶,致被逆贼所弑,不能报仇,而事别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嫁二夫

    《禅真后史》一四:这说话有些不近道理。古人云: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嫁二夫。这濮氏把血块交与媳妇看,分明教媳妇与后人丧廉失节了。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

    《警世通言》一二:妾闻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妾被贼军所掠,自誓必死。蒙君救拔,遂为君家之妇,此身乃君家之身矣。《包公案》六:淑云道:“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纵使老爷要我改嫁,有死而已。”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

    《济公全传》一三〇:小妇人虽不敢说知书达礼,我也知道一,求老爷恩典,我愿意跟我丈夫。《终须梦》二:儿闻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既受了聘,千金不移,岂容变更?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古今烈女传演义》五:虞姬道:“大王是何言欤?妾闻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请赐佩剑,先君而死。”

    ⊙忠臣不侍二主,烈女不嫁二夫

    《济公全传》一五一:董员外要给姑娘另找婆家,姑娘说:“忠臣不侍二主,烈女不嫁二夫。”至死不二。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岂事二夫

    《详刑公案》七:琼娘曰:“古语忠臣不事二君,烈女岂事二夫。”

    ⊙忠臣不事二姓,烈女不更二夫

    《株林野史》三:相公放心,相公万有不虞,奴家决不再嫁,以玷门风。常言说:忠臣不事二姓,烈女不更二夫,奴决不作负义之人。

    ⊙忠臣不事二君

    《封神演义》六一:你说“忠臣不事二君”,今天下诸侯归周,难道都是不忠的。

    ⊙忠臣不事二主

    《彭公案》三〇七:自古忠臣不事二主,白天王既然……给我宰相俸,我焉能反复无常。

    ⊙一女不配二夫

    《八仙全传》六六:偏这英英小姐是一位守正不阿的女道学先生,一听这话,马上闹得觅死寻活,说一女不配二夫。

    ⊙一女不更二夫

    《醒世恒言》三二:奴家虽是女流,亦知廉耻,曾许配良人,一女不更二夫。

    ⊙烈女不更二夫,忠臣不事二君

    《说唐全传》四八:老乔,你此言差矣?我只知烈女不更二夫,忠臣不事二君,我你既有了主公,那里有再降别人的道理?

    ⊙烈女不更二夫

    《娱目醒心编》一二:娟娟道:“贫富由命。自古烈女不更二夫!”

  • 忠臣不以兴亡变心,烈女不以盛衰改节-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忠臣不以兴亡变心,烈女不以盛衰改节

    【释义】:

    忠义之臣不因所效忠的君主败亡而变心,贞烈之女不因丈夫衰败而改节。意谓忠臣在任何情况下都效忠君王,烈女在任何时候都为丈夫守节。《吴三桂演义》三二:莲儿道:“妾闻忠臣不以兴亡变心,烈女不以盛衰改节。妾受周皇之宠,冠诸六宫,今虽失陷,岂忍负周皇耶?”

    ⊙义士不以存亡易心

    《隋史遗文》五二:义士不以存亡易心,公必不听,与公同死而已。

  • 主贵臣荣,主忧臣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主贵臣荣,主忧臣辱

    【释义】:

    主君地位尊显,臣子也会跟着荣耀起来;主君忧愁,臣子认为自己没有尽职,感到羞耻。《三国演义》三三:丞相差矣。某闻主贵臣荣,主忧臣辱。某久事袁氏,岂可背之!

  •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释义】:

    君主有忧患,臣子认为自己没尽到责任而感到羞耻;君主蒙受耻辱,臣子就应以死效忠。《三国演义》一一四:(王)经大怒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敢怀二心乎?”《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六:你这些卖国的狗奴,岂不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你受我们的爵,享我们的禄,卖我们的国,误我们的事,是何道理?《于少保萃忠全传》一九:汝等何言!吾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前次见上皇,不能竭心尽力,迎劫归国。今又见吾父在彼蒙尘,为臣子者,安用命哉!

    ⊙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

    《东周列国志》四四:臣闻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今晋人索臣,臣不往,兵必不解。是臣避死不忠,而遗君以忧辱也。臣请往!

    ⊙主忧臣辱

    《封神演义》七一:常言道:主忧臣辱。以死报国,理之当然。

    ⊙主辱臣死

    《隋史遗文》四七:主辱臣死,岂有令贼人直逼京都,束手待毙的理?

  • 子不言父过,臣不彰君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子不言父过,臣不彰君恶

    【释义】:

    儿子不谈论父亲的过失,臣子不暴露君王的过恶。指为亲者尊者讳。《封神演义》六八:臣闻“子不言父过,臣不彰君恶”。故父有诤子,君有诤臣,只闻以德而感君,未闻以下而伐上者。

    ⊙子不言父过

    《封神演义》六〇:殷洪乃纣王之子,怎的反助武王。古云:“子不言父过”。况敢从反叛而弑父哉。

    ⊙子不言父之过

    《镜花缘》六六:固云“子不言父之过”,然阿父不辨贤愚,不以祖业为重,甥亦久已寒心。

  • 坐茅不损草,奸臣不食近村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坐茅不损草,奸臣不食近村禾

    【释义】:

    犹言兔子不食窝边草。比喻即使是坏人也不在家门口或本地干坏事,不去侵犯邻近之人的利益。《银瓶梅》九:汝两人是豪杰汉子,既已落草于近境,岂不闻俗语:“坐茅不损草,奸臣不食近村禾”,吾惜汝是少年汉子,还不思徐老先生乃本朝开国功臣之后,岂可将二女身入绿林。

  • 钦差大臣-汉语惯用语辞典

    钦差大臣qīn chāi dà chén

    由皇帝特命并颁授关防的钦差。比喻上级机关派来的、握有大权的工作人员。《中国新闻网》2001.4.27“湖南省将变革高考巡考制度,变过去那‘钦差大臣’式的巡考为‘微服私访’式的巡考,并层层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 裙下臣-汉语惯用语辞典

    裙下臣qún xià chén

    比喻拜倒在女人脚下的男子。山田《邓丽君吐真情终生不嫁》“已近不惑之年,长相漂亮,又不乏裙下臣,为什么甘愿一直过独身生活呢?”

  • 臣-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臣chén

    ①男性奴隶,战俘。《尚书·费誓》:“~妾逋逃。”(妾:女奴隶。)《战国策·韩策三》:“越王使大夫种行成于吴,请男为~,女为妾。”②官吏。与“君”相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谋。”③臣下对君主的自称。《邹忌讽齐王纳谏》:“~诚知不如徐公美。”④秦汉以前用作对人的谦称。《公输》:“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者,愿借子杀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舍人相与谏曰:‘~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臣虏】奴隶。《韩非子·五蠹》:“虽~之劳,不苦于此矣。”

  • 一朝天子一朝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朝天子一朝臣yī cháo tiān zǐ yī cháo chén

    【释义】:

    指当权者变动,下属随同变动。老舍《四世同堂》:“我告诉你,越丢多了地方,才越好作生意!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怕一个地方一个天子,到处是天子,乱打一锅粥,那才没办法!”

  • 乱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乱臣luàn chén

    【释义】:

    作乱的臣子。如:乱臣贼子。

  • 乱臣贼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乱臣贼子luàn chén zéi zǐ

    【释义】:

    不守臣道、心怀异志的人。后指破坏统治秩序扰乱社会的人。巴金《秋》:“听说广东有什么新派人物提倡‘万恶孝为首,百善淫为先’。这种乱臣贼子真是人人得而诛之。”

  • 佞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佞臣nìng chén

    【释义】:

    奸邪谄上之臣。袁鹰《悲欢》:“古往今来,有几个独夫酷吏,民贼佞臣,能及得上这一伙两脚豺狼。”

  • 词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词臣cí chén

    【释义】:

    旧指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之类。鲁迅《从帮忙到扯淡》:“所谓国家的柱石,也常是柔媚的词臣。”

  • 诤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诤臣zhèng chén

    【释义】:

    谏诤之臣。引申指能指正先辈缺失的后辈。王力《中国语言学史》:“段氏就是这样极其精审地进行研究工作的。他是许氏的功臣,又是许氏的诤臣。”

  • 谋臣如雨-现代汉语大词典

    谋臣如雨móu chén rú yǔ

    【释义】:

    形容智谋之士极多。郭沫若《洪波曲》:“南岳会议是在十一月尾上召开的,我只是在闭幕的一天赶去参加了一次,依然是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场面。”

  • 谗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谗臣chán chén

    【释义】:

    好谗害人的佞臣。白桦《吴王金戈越王剑》:“他们对我百般攻击,骂我是奸佞,骂我是谗臣,骂我是小人,骂我是无耻之尤。”

  • 陪臣国-现代汉语大词典

    陪臣国péi chén guó

    【释义】:

    附属国。孙中山《解决中国问题之方法》:“在这种协定底下,中国就要成了日本的附属国,日本的陪臣国。”

  • 功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功臣gōng chén

    【释义】:

    旧指有功劳的臣子。今指对某人某事有贡献的人。萧乾《栗子》:“这年近三十的老姑娘,是这家的三代功臣。”特指对革命事业有特殊贡献的人。魏巍《东方》:“这人恐怕是当了功臣以后骄傲罗。”

  • 勋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勋臣xūn chén

    【释义】:

    功臣。范文澜等《中国通史》:“隋文帝的父亲杨忠是北周勋臣。”

  • 幸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幸臣xìng chén

    【释义】:

    帝王宠幸嬖爱的臣子。

  • 荩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荩臣jìn chén

    【释义】:

    语出《诗·大雅·文王》:“王之荩臣,无念尔祖。”本指王所进用之臣,后引申指忠诚之臣。如:荩臣辅佐。

  • 弄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弄臣nòng chén

    【释义】:

    为帝王所宠幸狎玩之臣。曹禺《王昭君》:“但他不能算是一个弄臣,他至今还是个奴隶,虽然他的穿戴和从前是不相同了。”

  • 大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臣dà chén

    【释义】:

    古指官职尊贵之臣。清代用为官号。如内官有总管大臣、军机大臣等,外官有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特遣的称钦差大臣。至清末尽改各部尚书为大臣,侍郎为副大臣。现也用作君主国家高级官吏之称。

  • 名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名臣míng chén

    【释义】:

    有名的贤臣。鲁迅《论“他妈的!”》:“身分也高了,家谱也修了,还要寻一个始祖,不是名儒便是名臣。”

  • 君臣佐使-现代汉语大词典

    君臣佐使jūn chén zuǒ shǐ

    【释义】:

    中医配方,针对病因或主症的主要药物为君,辅助主药发挥作用的药物为臣,治疗兼症或消除主药副作用的药物为佐,引药直达病所或起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为使。

  • 君是君,臣是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君是君,臣是臣jūn shì jūn chén shì chén

    【释义】:

    比喻毫无出格行为。浩然《艳阳天》:“两个人都是正正经经,君是君,臣是臣的。”

  • 波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波臣bō chén

    【释义】:

    指水族。古人设想江海的水族也有君臣之分。欧阳山《苦斗》:“你掉到那大河里面,亏得人家救了你,才不致与波臣为伍。”

  • 忠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忠臣zhōng chén

    【释义】:

    忠于君主的官吏。洪深《赵阎王》:“咱这去,本也不是做忠臣充孝子去的!”

  • 近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近臣jìn chén

    【释义】:

    指君主左右亲近之臣。

  • 逆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逆臣nì chén

    【释义】:

    叛逆之臣。鲁迅《偶成》:“张献忠的剥人皮,不是一种骇闻么?但他之前已有一位剥了‘逆臣’景清的皮的永乐皇帝在。”

  • 遗老孤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遗老孤臣yí lǎo gū chén

    【释义】:

    指改朝换代后已经失势而仍效忠前朝的老臣。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昔者改姓易代,兴亡倏忽,一二遗老孤臣,不忍见宗社之倾,君父之辱,犹或黄冠草履,歌哭空山,乱礁穷岛,相望饮泣。”

  • 孤臣孽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孤臣孽子gū chén niè zǐ

    【释义】:

    指孤立无助的远臣和贱妾所生的庶子。引申为不容于当政者但心怀忠诚的人。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从此流亡苦,海外勤研习。孤臣孽子心,退藏入于密。”

  • 奸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奸臣jiān chén

    【释义】:

    指不忠于君主、弄权误国之臣。鲁迅《关于知识阶级》:“唐朝奸臣李林甫有一次看兵操练很勇敢,就有人对着他称赞。”

  • 权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权臣quán chén

    【释义】:

    有权势之臣。多指掌权而专横的大臣。京剧《乌龙院》:“权臣当道,吸尽民膏,恨贪暴,聚集英豪。”

  • 贤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贤臣xián chén

    【释义】:

    贤明的臣子。如:亲贤臣,远小人。

  • 贰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贰臣èr chén

    【释义】:

    在前一朝代做官,投降后一朝代之后又做官的人。蔡锷《讨袁通电》:“岂其心悦诚服,甘作贰臣,狂走中风,殉兹戎首。”后泛指叛逆者。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是绅士阶级的贰臣。”

  • 朝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朝臣cháo chén

    【释义】:

    朝廷官员。徐迟《财神和观音》:“三个秘书向她弯腰,这种弯腰的渊源,考据起来至少要追溯到民国以前,专制政体时代的朝臣礼仪上去。”

  • 钦差大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钦差大臣qīn chāi dà chén

    【释义】:

    由皇帝特命并颁授关防的钦差。权力比一般钦差官员大,通常简称钦使,统兵者称钦帅。鲁迅《流氓的变迁》:“于是跟着一个好官员或钦差大臣,给他保镳,替他捕盗。”现多指上级机关派来的、握有大权的工作人员(多含讥讽意)。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我们党吃所谓‘钦差大臣’的亏,是不可胜数的。”

  • 称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称臣chēng chén

    【释义】:

    自称臣子。向对方屈服,甘受统治。如:俯首称臣。

  • 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臣chén

    【释义】:

    ①君主制时代的官吏。有时也包括君主统属下的民众。如:大臣;君臣。②臣对君的自称。③奴仆,奴隶。如:臣仆。

  • 臣下-现代汉语大词典

    臣下chén xià

    【释义】:

    君主制时代的官吏。郭沫若《中国史稿》:“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建议,鼓励臣下进谏,不为阿谀奉承的人所蒙蔽。”

  • 臣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臣子chén zǐ

    【释义】:

    君主制时代的官吏。也为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西彦《病人》:“那小说描写一个大臣向伊凡王奏说国库空虚,支付臣子们的薪俸没有了。”又如:臣子恨,何时灭?

  • 臣仆-现代汉语大词典

    臣仆chén pú

    【释义】:

    古指奴仆。也为罪人与执役者及臣下的通称。茅盾《耶稣之死》:“希律王听到了耶稣的名声和他的行事,就对臣仆说:‘这是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

  • 臣心如水-现代汉语大词典

    臣心如水chén xīn rú shuǐ

    【释义】:

    为臣者廉洁奉公,心清如水。语出《汉书·郑崇传》:“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后用为清静自如之喻。冰心《寄小读者》:“我神志很清明,却又混沌,一切感想都不起,只停在‘臣心如水’的状态之中。”

  • 臣民-现代汉语大词典

    臣民chén mín

    【释义】:

    泛指国君统属的臣下和百姓。巴金《秋》:“他们像疯狂的专制君主,凭着个人一时的好恶,任意屠戮没有抵抗力的臣民。”

  • 臣服-现代汉语大词典

    臣服chén fú

    【释义】:

    ①以臣礼服从君命。②称臣降服。如:西汉后期,匈奴势弱内乱,五单于争立,最后臣服汉朝。也指使屈服称臣,接受统治。曹禺《王昭君》:“元帝在汉匈和好,臣服匈奴这一事业上,承袭了前朝的政策,是一个幸运的因时成事者。”

  • 臣妾-现代汉语大词典

    臣妾chén qiè

    【释义】:

    ①古代对奴隶的称谓。男奴叫臣,女奴叫妾。②古代仕宦家妇女自谦之称。

  • 臣属-现代汉语大词典

    臣属chén shǔ

    【释义】:

    指臣下。冯雪峰《猩猩和野兽们》:“他是否还和他的王位一起,只须看他的臣属们的背向就得啦。”

  • 臣僚-现代汉语大词典

    臣僚chén liáo

    【释义】:

    君主时代的群臣百官。

  • 重臣-现代汉语大词典

    重臣zhòng chén

    【释义】:

    国家倚重的、有崇高声望的大臣。郭沫若《反正前后》:“当时四川的总督是赵尔巽,他在清朝末年要算是一位有数的重臣。”

  • 一朝天子一朝臣-汉语大词典

    一朝天子一朝臣

    【1】谓当权者变动,下属亦随同变动。{明}{汤显祖}《牡丹亭·虏谍》:“萬里江山萬里塵﹐一朝天子一朝臣。”{清}{孔尚任}《桃花扇·拜坛》:“今日結了{崇禎}舊局﹐明日恭請聖上臨御正殿﹐我們‘一朝天子一朝臣’了。”{老舍}《四世同堂》二十六:“我告诉你﹐越丢多了地方﹐才越好作生意!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怕一个地方一个天子﹐到处是天子﹐乱打一锅粥﹐那才没办法!”

  • 二臣-汉语大词典

    二臣

    【1】指{春秋}{楚}乱臣{费无极}与{鄢将师}。《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四族放而{唐}劭﹐二臣誅而{楚}寧。”{刘孝标}注:“二臣﹐{費無極}與{鄢將師}也。”【2】指{黄帝}臣{风后}与{力牧}。{唐玄宗}《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赤帝}收三傑﹐{黄軒}舉二臣。”{沈德潜}注:“二臣﹐{風后}{力牧}。”

  • 七臣-汉语大词典

    七臣

    【1】《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謂三公及左輔﹑右弼﹑前疑﹑後丞。”{唐玄宗}注:“争謂諫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後汉书·刘瑜传》:“惟陛下設置七臣﹐以廣諫道。”【2】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請論七主之過﹐得六過一是﹐以還自鏡﹐以知得失﹐以繩七臣。”{郭沫若}等集校:“七臣正具六过一是﹐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3】七位人臣。《文选·陆机<五等论>》:“在{周}之衰﹐難興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李善}注:“七臣:{蔿國}﹑{邊伯}﹑{詹父}﹑{子禽}﹑{祝跪}及{頽叔桃子}﹑{賓起}。”

  • 三臣-汉语大词典

    三臣

    【1】古指三公﹑三卿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天有四時﹐時三月;王有四選﹐選三臣。”【2】泛指重臣。{唐}{李德裕}《奉和圣制南郊礼毕诗》:“三臣皆就日﹐萬國望如雲。”【3】{春秋}{鲁}之{仲孙}﹑{叔孙}﹑{季孙}氏称“三臣”。《礼记·檀弓下》:“{孺子}之喪﹐{哀公}欲設撥﹐問於{有若}﹐{有若}曰:‘其可也﹐君之三臣猶設之。’”{郑玄}注:“三臣﹐{仲孫}﹑{叔孫}﹑{季孫}氏。”【4】指{卫}之{仲叔圉}﹑{祝鮀}﹑{王孙贾}。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上·卫三臣》。【5】指{南宋}末抗{元}殉节的{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陶铸}《访崖门》诗:“縱使三臣能復國﹐也難五族共圖存。”

  • 三十二名臣-汉语大词典

    三十二名臣

    【1】指{汉明帝}图画于南宫云台的{东汉}开国名臣{邓禹}﹑{吴汉}﹑{冯异}﹑{卓茂}等三十二人。{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二十八将》:“{鄧禹}﹑{吴漢}﹑{賈復}﹑{耿弇}﹑{寇恂}﹑{岑彭}﹑{馮異}﹑{朱祐}﹑{祭遵}﹑{景丹}﹑{蓋延}﹑{銚期}﹑{耿純}﹑{臧宫}﹑{馬武}﹑{劉隆}﹑{馬成}﹑{王梁}﹑{陳俊}﹑{杜茂}﹑{傅俊}﹑{堅鐔}﹑{王霸}﹑{任光}﹑{李忠}﹑{萬脩}﹑{邳肜}﹑{劉植}。{河北}二十八將﹐{光武}所與定天下。{明帝}圖畫於南宫雲臺﹐又益四人:{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合三十二人。{馬援}以椒房之親﹐不與。”

  • 三良臣-汉语大词典

    三良臣

    【1】{汉}{盖宽饶}﹑{韩延寿}﹑{杨恽}三人为官刚正清廉,故称。{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十六:“三良臣﹐謂{蓋寬饒}﹑{韓延壽}﹑{楊惲}也。”

  • 上臣-汉语大词典

    上臣

    【1】贤臣。《荀子·大略》:“下臣事君以貨﹐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杨倞}注:“人謂舉賢也。”

  • 才臣-汉语大词典

    才臣

    【1】干练之臣。{唐}{韩愈}《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始至{襄陽}﹐詔拜諫議大夫﹐既至日﹐言事不阿權臣﹐謇然有直名﹐遂號爲才臣。”{宋}{王安石}《虞部郎中赠卫尉卿李公神道碑》:“能教厥子﹐并爲才臣。”{康有为}《<人境庐诗草>序》:“苟有其人歟﹐雖生於窮鄉﹐投於仕途﹐必能爲才臣賢吏﹐而不能爲庸宦﹐必能爲文人通人﹐而不能爲鄉人。”《韩非子·十过》:“{張孟談}曰:‘夫{董閼于}﹐{簡主}之才臣也。’”

  • 下臣-汉语大词典

    下臣

    【1】臣对君的谦称。《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稱於君﹐士大夫則曰下臣。”《左传·文公十二年》:“使下臣致執事﹐以爲瑞節﹐要結好命。”{金}{宇文虚中}《上乌林天使》诗之三:“幸有故人知底藴﹐下臣獲考敢謀安。”{汉}{韦孟}《讽谏》诗:“既藐下臣﹐追欲縱逸。”【2】品德卑劣的臣子。《荀子·大略》:“下臣事君以貨﹐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 五臣-汉语大词典

    五臣

    【1】(4){晋}{文公}五臣。《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五臣顯而{重耳}霸。”{李善}注:“五臣,{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晋}{庐谌}《赠刘琨》诗:“無覬{狐}{趙},有與五臣。”(5){楚威王}五臣:{令尹子文}﹑{葉公子高}﹑{莫敖大心}﹑{棼冒勃蘇}﹑{蒙穀}。《战国策·楚策一》:“若君王誠好賢,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6){南朝}{宋}{文帝}五臣。《宋书·谢弘微传》:“{太祖}即位,〔{謝弘微}〕爲黄門侍郎,與{王華}﹑{王曇首}﹑{殷景仁}﹑{劉湛}等號五臣。”【2】五个臣子。随文所指不同。(1){舜}五臣。《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何晏}注:“{孔}曰:‘{禹}﹑{稷}﹑{契}﹑{臯陶}﹑{伯益}。’”《旧唐书·韦湊传》:“然臣又惟{堯}﹑{舜},聖君也,八凱﹑五臣,良佐也,猶廣聽芻蕘之言者,蓋爲智者千慮,或有一失,愚者千慮,或有一得也。”(2){周文王}五臣。《书·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閎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顛},有若{南宫括}”{孔}传:“凡五臣佐{文王}爲胥附奔走,先後禦侮之任。”(3){周武王}五臣。《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五臣兹六,八元斯九。”{李善}注:“《吕氏春秋》曰:‘{武王}之佐五人。’{高誘}曰:‘{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畢公高}﹑{蘇公忿生}也。’”【3】指注释《文选》的{唐}代{吕向}﹑{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新唐书·文艺传中·吕向》:“〔{吕向}〕嘗以{李善}釋《文選》爲繁釀﹐與{吕延濟}﹑{劉良}﹑{張銑}﹑{李周翰}等更爲詁解﹐時號《五臣注》。”

  • 不按君臣-汉语大词典

    不按君臣

    【1】中医处方,以君臣相配为原则。君是主药,臣是辅药。不按君臣,就是违反药理,胡乱用药。引申为使用毒药的隐语。《水浒传》第一一一回:“{解寶}身邊取出不按君臣的藥頭﹐張人眼慢﹐放在酒壺裏。”《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宋四公}懷中取出酸餡﹐着些個不按君臣作怪的藥﹐入在裏面。”

  • 不臣-汉语大词典

    不臣

    【1】谓不以臣属视之。《汉书·萧望之传》:“單于非正朔所加﹐故稱敵國﹐宜待以不臣之禮﹐位在諸侯王上。”《汉书·郊祀志上》:“〔天子使〕{五利將軍}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視不臣也。”【2】不守臣节,不合臣道。《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若召{季孫}而不來﹐則信不臣矣﹐然後伐之。”《後汉书·王符传》:“{華元}﹑{樂舉}厚葬{文公}﹐君子以爲不臣。”{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匈奴}刚刚太平﹐有一些不臣之徒在找单于的麻烦﹐趁你在{长安}﹐要给你难堪。”【3】不称臣屈服。《商君书·慎法》:“外不能戰﹐内不能守﹐雖{堯}爲王﹐不能以不臣諧所謂不若之國。”{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匈奴}背叛不臣﹐數爲暴於邊鄙。”《新唐书·裴矩传》:“{高麗}本{孤竹國}﹐{周}以封{箕子}﹐{漢}分三郡﹐今仍不臣﹐先帝疾之﹐欲討久矣。”

  • 世臣-汉语大词典

    世臣

    【1】历代有功勋的旧臣。《孟子·梁惠王下》:“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孙奭}疏:“世臣﹐累世修德之舊臣也。”{宋}{苏轼}《私试策问》之二:“夫{周}之世﹐諸侯爲政之卿﹐皆其世臣之子孫﹐則夫布衣之士﹐其進蓋亦有所止也。”{清}{昭槤}《啸亭杂录·不忘本》:“{金川}﹑{臺}匪之役﹐如{明}將軍{亮}﹑{奎}將軍{林}皆以椒房世臣用命疆場﹐一代武功﹐於斯爲盛。”《礼记·曲礼下》:“大夫不名世臣﹑姪娣。”{郑玄}注:“世臣﹐父時老臣。”

  • 表臣-汉语大词典

    表臣

    【1】干练的外臣。{唐}{柳宗元}《送杨凝郎中使还汴宋诗后序》:“聖上於是撫以表臣﹐贊以藝人。”{唐}{杜牧}《归融册赠左僕射制》:“實士林之君子﹐爲朝廷之表臣。”《书·立政》:“大都小伯﹑藝人﹑表臣百司。”{孔}传:“小臣猶皆慎擇其人﹐況大都邑之小長﹐以道藝爲表幹之臣及百官有司之職﹐可以非其任乎?”{蔡沈}集传:“表﹐外也。表对裏之詞。”

  • 中臣-汉语大词典

    中臣

    【1】德行中等的臣子。《荀子·大略》:“下臣事君以貨﹐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2】内臣,宦官。《後汉书·杨震传》:“其日戊辰﹐三者皆土﹐位在中宫﹐此中臣近官盛於持權用事之象也。”{唐}{杜牧}《燕将录》:“今王師越{魏}伐{趙}﹐不使耆臣宿將而專付中臣﹐不輸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誰爲之謀?”

  • 主臣-汉语大词典

    主臣

    【1】犹言惶恐。《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唐}曰:‘主臣!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司马贞}索隐:“案{樂彦}云:‘人臣進對前稱主臣﹐猶上書前云昧死。’”《史记·陈丞相世家》:“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謝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駑下﹐使待罪宰相。’”{裴骃}集解:“{张晏}曰:‘若今人謝曰“惶恐”也。’馬融《龍虎賦》曰:‘勇怯見之﹐莫不主臣。’”{清}{梁启超}《敬告我国民》:“率因新歲﹐布其區區。主臣!主臣!某頓首。”{宋}{韩驹}《再次韵兼简李道夫》:“學道無疑怖﹐憂時有主臣。”原注:“《漢書》主臣﹐皇恐之貌。”{章炳麟}《庚子拳变与粤督书》:“抵冒威嚴﹐不任主臣屏營之至。”【2】喻主从关系。{程善之}《赠陈子松藤》诗:“我生與君俱不薄﹐相與造化相主臣。”【3】君臣。{南唐}{韩熙载}《龙光院元寂塔碑》:“故得外契主臣﹐心歸緇素。”{汉}{贾谊}《新书·礼》:“主臣﹐禮之正也。”

  • 亂臣-汉语大词典

    亂臣

    【1】善于治国的臣子。《书·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孔颖达}疏:“謂我治理之臣有十人也。”《魏书·李孝伯李冲传赞》:“身任梁棟﹐德洽家門﹐功著王室。蓋{有魏}之亂臣也。”【2】作乱的臣子。《管子·君臣下》:“君爲倒君﹐臣爲亂臣﹐國家之衰也。”《史记·楚元王世家赞》:“國之將亡﹐賢人隱﹐亂臣貴。”{清}{叶廷琯}《鸥波渔话·张文端公应梦而生》:“夫{文端}爲熙朝良佐﹐而{敦}則衰世亂臣﹐生平大相逕庭。”{唐}{袁郊}《红线》:“兩地保其城池﹐萬人全其性命﹐使亂臣知懼﹐烈士安謀。”

  • 亂臣賊子-汉语大词典

    亂臣賊子

    【1】不守臣道﹑心怀异志的人。《说岳全传》第十二回:“古言‘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汉书·王莽传赞》:“自書傳所載亂臣賊子無道之人﹐考其禍敗﹐未有如{莽}之甚者也。”《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宋}{文天祥}《过平原作》诗:“亂臣賊子歸何處﹐茫茫煙草中原土。”【2】泛称坏人。{巴金}《秋》二十:“听说{广东}有什么新派人物提倡‘万恶孝为首﹐百善淫为先’。这种乱臣贼子真是人人得而诛之。”

  • 直臣-汉语大词典

    直臣

    【1】直言谏诤之臣。{清}{唐甄}《潜书·抑尊》:“所貴乎直臣者﹐其上﹐攻君之過;其次﹐攻宫闈之過;其下焉者﹐攻帝族﹐攻后族﹐攻寵貴。”{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暴亂之後﹐仍彰烈士之功;憂危之中﹐方見直臣之節。”{宋}{刘炎}《迩言》:“觀{仙都}{天柱}﹐猶直臣之氣﹐不撓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汉书·朱云传》:“御史將{雲}下﹐{雲}攀殿檻﹐檻折……及後當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

  • 南洋大臣-汉语大词典

    南洋大臣

    【1】官名。南洋通商大臣的简称。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五口通商大臣。1866年改五口通商大臣为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管理东南沿海及{长江}沿岸各口岸通商﹑交涉事务。参见“[南洋]”。

  • 内大臣-汉语大词典

    内大臣

    【1】{唐}后期置枢密使,以宦官任之,掌承受表奏;又用宦官任护军中尉,统领神策军,防守京师。枢密使和护军中尉称为“内大臣”。{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内大臣》:“按{唐}制﹐兩樞密使﹑左右中尉稱内大臣。”【2】{清}制,选{满洲}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子弟作为皇帝侍卫,以勋戚大臣统之,称为领侍卫内大臣,共六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二人。其次称内大臣,亦六人,掌先后宸御,左右翊卫,出入扈从。参阅《清通典·职官九》﹑{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内大臣》。

  • 内臣-汉语大词典

    内臣

    【1】国内的臣僚。亦指属下的诸侯。《左传·僖公七年》:“我以{鄭}爲内臣﹐君亦無所不利焉。”{杜预}注:“以{鄭}事{齊}﹐如封内臣。”《史记·太史公自序》:“{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請爲内臣受吏。”【2】宫廷的近臣。《穀梁传·庄公二十三年》:“{祭叔}來聘。其不言使﹐何也?天子之内臣也。不正其外交﹐故不與使也。”{唐}{韩愈}《顺宗实录一》:“二十餘日﹐中外不通﹐兩宫安否﹐朝臣咸憂懼﹐莫知所爲。雖翰林内臣﹐亦無知者。”【3】指宦官,太监。《汉书·五行志上》:“闕在司馬門中﹐内臣{石顯}之象也。”{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蓋學士院在禁中﹐非内臣宣召﹐無因得入。”{唐}{元稹}《宋常春等内仆局令》:“勑近制選内臣之善於其職者﹐監視諸鎮﹐蓋所以將我腹心之命達于爪牙之士也。”

  • 用臣-汉语大词典

    用臣

    【1】可任用之臣。亦指重用之臣。{太平天囯}{李秀成}《自述》:“我爲天王之用臣﹐雖言我主不修德政﹐立國不以軍民爲念﹐既我封爲忠王之爵﹐非是重用我一人。”《战国策·赵策四》:“夫國内無用臣﹐外雖得地﹐勢不能守。”{鲍彪}注:“用﹐言可任者。”

  • 人臣-汉语大词典

    人臣

    【1】臣下,臣子。《新唐书·唐休璟传》:“{易之}兄弟恩寵過幸﹐數入禁閫﹐非人臣所宜﹐願加防察。”《左传·僖公十五年》:“陷君于敗﹐敗而不死﹐又使失刑﹐非人臣也。”{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你身受国家的重恩﹐位极人臣。”《孟子·尽心上》:“賢者之爲人臣也﹐其君不賢﹐則固可放與?”

  • 入臣-汉语大词典

    入臣

    【1】归顺称臣。《史记·刺客列传》:“{趙}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則禍至{燕}。”

  • 位極人臣-汉语大词典

    位極人臣

    【1】泛指身为重臣,官位很高。《荡寇志》第一二三回:“可憐一個位極人臣的{童贯}﹐早上還烜赫朝中﹐晩間已拘囚獄底了。”【2】谓官位达于人臣的最高一级。{唐}{刘肃}《大唐新语·匡赞》:“{崇}({姚崇})對曰……臣年三十﹐居澤中﹐以呼鷹逐兔爲樂﹐猶不知書。{張璟}謂臣曰:‘君當位極人臣﹐無自棄也!爾來折節讀書﹐以至將相。’”《三国志·吴志·孙綝传》:“臣伏自省﹐才非幹國﹐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 使臣房-汉语大词典

    使臣房

    【1】{宋}代缉捕武官的公事房。《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員外去使臣房裏下了狀﹐{滕大尹}差{王七殿直}{王遵}看賊蹤由。”《水浒传》第七回:“且説兩個防送公人把{林冲}帶來使臣房裏﹐寄了監。”

  • 任臣-汉语大词典

    任臣

    【1】指忠于职守﹑堪当重任的大臣。《晋书·刘颂传》:“臣又聞國有任臣則安﹐有重臣則亂……夫任臣之與重臣﹐俱執國統而立斷者也。然成敗相反﹐邪正相背﹐其何故也?重臣假所資以樹私﹐任臣因所籍以盡公。”【2】委用臣下。《韩非子·说疑》:“故居處飲食如此其不節也﹐制刑殺戮如此其無度也﹐然{敬侯}享國數十年﹐兵不頓於敵國﹐地不虧於四鄰﹐内無君臣百官之亂﹐外無諸侯鄰國之患﹐明於所以任臣也。”

  • 佞臣-汉语大词典

    佞臣

    【1】奸邪谄上之臣。{唐}{白居易}《李都尉古剑》诗:“願快直士心﹐將斷佞臣頭。”{汉}{桓宽}《盐铁论·论儒》:“{子瑕}﹐佞臣也。”{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十:“吾此一死﹐可羞千古佞臣賊子之顔﹐復何恨哉!”{袁鹰}《悲欢》:“古往今来﹐有几个独夫酷吏﹐民贼佞臣﹐能及得上这一伙两脚豺狼。”

  • 侍臣-汉语大词典

    侍臣

    【1】侍奉帝王的廷臣。{唐}{李商隐}《汉宫词》:“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賜金莖露一杯。”{明}{何景明}《刘德徵上陵还有赠》诗:“先帝侍臣零落盡﹐{泰園}宫草日霏霏。”{宋}{曾巩}《上欧阳舍人书》:“朝夕出入左右﹐侍臣之任也。”《仪礼·燕礼》:“凡公所酬既拜﹐請旅侍臣。”

  • 使臣-汉语大词典

    使臣

    【1】{宋}代府属专管缉捕的官员。《醒世恒言·灌园叟晩逢仙女》:“〔大尹〕即差緝捕使臣﹐帶領幾個做公的﹐押{張霸}作眼﹐前去捕獲……緝捕使臣一徑來到{秋公}園上。”

  • 使臣星-汉语大词典

    使臣星

    【1】即使星。{唐}{王维}《送邢桂州》诗:“明珠歸{合浦}﹐應逐使臣星。”

  • 使臣-汉语大词典

    使臣

    【1】泛称皇帝所派遣负有专门使命的官员。{宋}{周密}《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使臣至是一力回護﹐幸而免焉。”{清}{孙枝蔚}《句容遇牙含章请题二颜公祠》诗:“身作使臣歲復歲﹐生死何曾聞金鑾。”《後汉书·张酺传》:“{張酺}反作色大言﹐怨讓使臣。”【2】身负君命,出使外国的官员。《诗·小雅·皇皇者华》小序:“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禮樂﹐言遠而有光華也。”{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開元}已前﹐有事于外﹐則命使臣﹐否則止。”《史记·张仪列传》:“〔{秦}〕願以甲子合戰﹐以正{殷紂}之事﹐敬使使臣先聞左右。”{清}{王韬}《使才》:“使臣以忠誠外結異國之知﹐内爲朝廷耳目之寄﹐諸國有意外大事﹐立即奏聞﹐其職綦重焉。”

  • 信臣-汉语大词典

    信臣

    【1】忠诚可靠之臣。《左传·宣公十五年》:“寡君有信臣﹐下臣獲考死﹐又何求?”{唐}{柳宗元}《与顾十郎书》:“賴{中山}{劉禹錫}等﹐遑遑惕憂﹐無日不在信臣之門﹐以務白大德。”{明}{陈子龙}《通敌实出权宜疏》:“如{唐}人用{回紇}之師﹐事誠有之﹐然必中國有信臣精卒﹐如{李}﹑{郭}之將﹐{朔方}﹑{隴右}之兵﹐而後可。”【2】使臣,使者。《韩非子·十过》:“王其趣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清}{梅曾亮}《送周石生序》:“天子爲之發信臣﹐封密詔﹐官馳吏奔﹐往返萬餘里。”

  • 侵臣-汉语大词典

    侵臣

    【1】徇私枉法之臣。《管子·七臣七主》:“侵臣事小察以折法令﹐好佼反而行私請。”{尹知章}注:“枉法行事謂之侵。”

  • 倖臣-汉语大词典

    倖臣

    【1】帝王宠幸嬖爱的臣子。《後汉书·盖勋传》:“{靈帝}召見﹐問:‘天下何苦而反亂如此?’{勳}曰:‘倖臣子弟擾之。’”{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未爲明主識﹐已被倖臣疑。”{明}{沈德符}《野獲编·工部·赵尚书荐贤》:“少保倖臣﹐强顔薦賢﹐亦何異於{石亨}之薦{吴康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