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臨)是什么意思
一問一臨-汉语大词典
一問一臨
【1】古礼,君对士的疾病要慰问一次,对士的丧事要临吊一次,故称。《荀子·大略》:“君於大夫三問其疾﹐三臨其喪﹐於士一問一臨。”
下臨-汉语大词典
下臨
【1】下对;下视。{唐}{杜甫}《寄董卿嘉荣》诗:“下臨千仞雪﹐卻背五繩橋。”{汉}{枚乘}《七发》:“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南朝} {齐}{王巾}《头陁寺碑文》:“飛閣逶迤﹐下臨無地。”
博臨-汉语大词典
博臨
【1】谓广泛惠临﹑惠顾。《汉书·武帝纪》:“上帝博臨﹐不異下房﹐賜朕弘休。”{颜师古}注:“博﹐廣也……言天廣臨﹐不以下房爲幽側而隔異之。”
入臨-汉语大词典
入臨
【1】进门哭吊。《礼记·曲礼上》:“望柩不歌﹐入臨不翔﹐當食不歎。”{孔颖达}疏:“謂入臨人之喪﹐不得趍翔爲容。”【2】入朝哭临。《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司馬光}入臨﹐衛士見{光}﹐皆以手加額曰:‘此{司馬相公}也!’”
來臨-汉语大词典
來臨
【1】光临;来到。{秦牧}《花城·古战场春晓》:“南国春早﹐真正的春天在崭新的日历刚刚掀开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来临。”《宋史·乐志八》:“於皇上帝﹐肅然來臨。”{闻一多}《奇迹》诗:“我等﹐我不抱怨﹐只静候着一个奇迹来临。”
侍臨-汉语大词典
侍臨
【1】陪从君王哭吊死者。《通典·礼典四十五》:“皇帝哭止。近侍扶﹐引退便次。内外侍臨者﹐代哭不絶聲。”
俛臨-汉语大词典
俛臨
【1】犹下临。{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绪言:“{延香老屋}﹐吾祖是傳﹐隔塘有{七檜園}﹐樓曰{澹如}﹐俛臨{三塘}。”
俯臨-汉语大词典
俯臨
【1】居高临下。{唐}{李中}《庐山》诗:“{靖節}門遥對﹐{庾公}樓俯臨。”{清}{王士禛}《池北偶谈·琅邪秦碑》:“{諸城}{琅邪臺}{秦}碑﹐石壁俯臨海岸﹐高數十丈。”【2】屈尊下临。{宋}{王安石}《答交代张廷评启》:“更書始下﹐已傾自附之誠;賜問俯臨﹐重荷相存之意。”【3】下至。{宋}{王明清}《挥麈三录》卷一:“帝渥俯臨﹐輿情共慶。”
兵臨城下-汉语大词典
兵臨城下
【1】敌兵已到城墙之下。指大军压境﹐已遭围困﹐形势十分危急。《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今有{荆}{楚襄王}爲招討﹐合諸國兵馬約二十餘萬﹐猛將數十員﹐兵臨城下﹐將至濠前。”《水浒传》第六二回:“如是留得{盧員外}性命在世﹐佛眼相看﹐不忘大德;但有半米兒差錯﹐兵臨城下﹐將至濠邊﹐無賢無愚﹐無老無幼﹐打破城池﹐盡皆斬首。”{郭沫若}《虎符》第一幕:“但我们{大梁}在前也遭过兵临城下的惨祸﹐我们有良好的先例在那儿。”{向春}《煤城怒火》第三四章:“{高升}﹐兵临城下啦!可不要翻悔呀!”
兼臨-汉语大词典
兼臨
【1】谓在上位的人对在下者广加包涵容纳。《汉书·礼乐志》:“兼臨是愛﹐終無兵革。”{颜师古}注:“兼臨﹐言在上位者普包容也。”
光臨-汉语大词典
光臨
【1】敬词。称宾客的来到。{三国} {魏}{曹植}《七启》:“不遠遐路﹐幸見光臨。”{萧红}《马伯乐》:“她看到某商店的广告﹐说是新从{上海}来了一批时装﹐仕女们请早光临。”{清}{李渔}《慎鸾交·拒托》:“二位姐姐﹐一向不見﹐今日爲何事光臨?”【2】君临。《南史·齐纪下》:“西中郎將{南康王}宜纂承皇祚﹐光臨億兆。”【3】谓荣誉所及。{南朝} {陈}{徐陵}《孝义寺碑》:“書兹里門﹐仰述天經﹐光臨父母。”
出臨-汉语大词典
出臨
【1】旧指朝廷官员出任外职。{辽}{刘詵}《耶律宗允墓志铭》:“時王公將相出臨外任者﹐皆詔赴天闕﹐預觀縟儀。”{宋}{陆游}《贺谢提举启》:“迨法宫之決事﹐付便郡以優賢﹐曾未逾年﹐已聞報政﹐入膺三接之寵﹐出臨千里之畿。”{三国} {魏}{曹植}《王仲宣诔》:“入管機密﹐朝政以治;出臨{朔}{岱}﹐庶績咸熙。”
出臨-汉语大词典
出臨
【1】吊唁。{唐}{韩愈}《顺宗实录五》:“天下吏人﹐誥至後﹐出臨三日﹐皆釋服﹐無禁婚嫁祠祀﹐飲酒食肉。”《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廣意}言待詔{五莋宫}﹐宫中讙言帝崩﹐諸將軍共立太子爲帝﹐年八九歲﹐葬時不出臨。”《南齐书·良政传·傅琰》:“五年﹐卒。{琰}喪西還﹐有詔出臨。”
刺臨-汉语大词典
刺臨
【1】谓出任刺史,治理百姓。{宋}{曾巩}《皇太后亲侄高公绘通州刺史高公纪达州刺史制》:“刺臨州郡﹐典視祠宫﹐秩寵地優﹐並膺拔用。”
到臨-汉语大词典
到臨
【1】到来;来临。{巴金}《灭亡》第十八章:“夜告诉人们说﹐它已经到临了。”{王西彦}《古屋》第五部三:“每当贺客到临﹐乐师们便一齐吹打起来。”
平時不燒香, 臨時抱佛脚-汉语大词典
平時不燒香, 臨時抱佛脚
【1】谓平日不早作准备或努力,到事情紧急时才匆忙设法。《水浒传》第十六回:“{何清}笑道:‘哥哥正是“急來抱佛脚﹐閒時不燒香”。’”{明}{张谊}《宦游纪闻·抱佛免罪》:“{雲南}之南一番國﹐其俗尚釋教﹐人有犯罪應誅者……恐急﹐奔往某寺中抱佛脚。故俗諺云:‘閒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脚。’”{鲁迅}《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我现在才知道{南池子}的‘政治学会图书馆’去年‘因为时局的关系﹐借书的成绩长进了三至七倍’了﹐但他‘家{翰笙}’却还‘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十个字形容当今学术界大部分的状况’。”
幸臨-汉语大词典
幸臨
【1】敬辞。犹惠临,光临。{汉}{刘向}《列女传·楚老莱妻》:“寡人愚陋﹐獨守宗廟﹐願先生幸臨之。”《汉书·灌夫传》:“將軍乃肯幸臨況{魏其侯}﹐{夫}安敢以服爲解?”{汉}{司马相如}《长门赋》:“脩薄具而自設兮﹐君曾不肯乎幸臨。”
填臨-汉语大词典
填臨
【1】镇守统领。{宋}{曾巩}《节度加宣徽制》:“填臨塞路﹐總領兵防﹐班籍聯于輔臣﹐謀畫參于國論。”
尊臨-汉语大词典
尊臨
【1】敬词。犹光临。多于迎候尊者时用之。《宋史·乐志七》:“泰元尊臨。”泰元﹐天神。【2】居尊临下。犹言统治和管辖。《後汉书·第五伦传论》:“君子侈不僭上﹐儉不偪下﹐豈尊臨千里而與牧圉等庸乎?”【3】旧谓君父来临。{宋}{范成大}《东宫寿诗》:“并世勳華照古今﹐朱明彩服侍尊臨。”
大臨-汉语大词典
大臨
【1】古代{高阳氏}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见《左传·文公十八年》。
大臨-汉语大词典
大臨
【1】聚哭告哀。《晋书·张骏传》:“〔{太寧}元年〕尋承{元帝}崩問﹐{駿}大臨三日。”《左传·宣公十二年》:“國人大臨﹐守陴者皆哭。”《隋书·周罗睺传》:“{陳主}被擒﹐上{江}猶不下﹐{晉}{王}{廣}遣{陳主}手書命之﹐{羅睺}與諸將大臨三日﹐放兵士散﹐然後迺降。”
天臨-汉语大词典
天臨
【1】上天照临下土。喻天子之治。{南朝} {宋}{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太上正位﹐天臨海鏡。”
君臨-汉语大词典
君臨
【1】为君而主宰。{三国} {魏}{曹植}《责躬》诗:“受禪於{漢}﹐君臨萬邦。”{南朝} {梁}{沈约}《大壮舞歌》:“君臨萬國﹐遂撫八寅。”{明}{屠隆}《綵毫记·海青死节》:“陛下龍鳳之姿﹐天日之表﹐數應君臨萬國。”《旧唐书·高祖纪》:“朕受命君臨﹐志存刷蕩。”《左传·襄公十三年》:“赫赫{楚國}﹐而君臨之。”【2】指天子。{唐}{王维}《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天工寄人英﹐龍袞瞻君臨。”【3】主宰;凌驾。{李济深}《告华南西南反动统治下的军政人员》:“〔{蒋介石}〕又任意夸大原子弹在战争中的作用与地位﹐骗你们说﹐握有原子弹秘密的{美}帝﹐可以君临世界。”《人民日报》1981.4.2:“我们不能把它理解为理论观点君临于历史实际之上。”{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陀思妥夫斯基的事》:“在{中国}﹐没有{俄国}的基督﹐在{中国}﹐君临的是‘礼’﹐不是神。”
哀臨-汉语大词典
哀臨
【1】帝后死,集众举哀,谓之哀临。后亦泛指到场为死者举哀。《汉书·高帝纪上》:“{漢王}爲{義帝}發喪﹐袒而大哭﹐哀臨三日。”{唐}{白居易}《夜哭李夷道》诗:“家人哀臨畢﹐夜鎖壽堂門。”{明}{沈德符}《野獲编·台省·台省之玷》:“刑科給事中{李原}﹐先以聞{宣宗}晏駕不哀臨﹐私娶妾下獄矣。”
哭臨-汉语大词典
哭臨
【1】帝后死丧,集众定时举哀叫哭临。《史记·孝文本纪》:“毋發民男女哭臨宫殿。宫殿中當臨者﹐皆以旦夕各十五舉聲;禮畢罷﹐非旦夕臨時﹐禁毋得擅哭。”《後汉书·礼仪志下》:“登遐﹐皇后詔三公典喪事……百官哭臨殿下。”《痛史》第六回:“一衆百官禮成之後﹐便請哭臨。哭臨過了﹐方才出來頒發哀詔。”《宋史·礼志二六》:“{真宗}{章獻明肅皇后}{劉氏}﹐{明道}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崩于{寶慈殿}﹐遷坐于{皇儀殿}。三十日﹐宣遺誥﹐羣臣哭臨﹐見帝于殿之東廂奉慰。”【2】泛称人死后集众举哀或至灵前吊祭。《三国志·魏志·孙礼传》:“{禮}爲死事者設祀哭臨﹐哀號發心。”{清}{赵翼}《哭汪文端师》诗:“至尊親哭臨﹐諸老各悲牽。”
唐臨晉帖-汉语大词典
唐臨晉帖
【1】{唐}人书法多以{晋}人为本,后因以“唐臨晉帖”比喻善于摹仿而少独创。{明}{陶宗仪}《辍耕录·论诗》:“嘗有問於{虞先生}曰:‘……{德機}詩如何?’曰:‘{德機}詩如{唐}臨{晉}帖。’”
嗣臨-汉语大词典
嗣臨
【1】谓继登皇位。{南朝} {陈}{徐陵}《让散骑常侍表》:“陛下嗣臨寶曆﹐光闡大猷﹐屬意銓衡﹐留情槱棫。”{唐}{韩愈}《皇帝即位贺诸道状》:“皇帝以閏正月三日嗣臨寶位﹐海内惟新。”
四臨-汉语大词典
四臨
【1】四面逼近。《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請加戍{劍南}﹑{西山}﹑{涇原}等州﹐{安西}鎮守﹐揚兵四臨……可以立功云。”《南史·宋纪上·武帝》:“公蒐乘秣馬﹐敻入遠疆﹐衝櫓四臨﹐萬雉俱潰﹐拓土三千﹐申威龍漠。”{唐}{陆贽}《安抚淮西归顺将士百姓赦》:“今王師四臨﹐所至剋捷﹐將士百姓﹐款附甚多。”
居高臨下-汉语大词典
居高臨下
【1】处在高处,俯临下方。多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语本《淮南子·原道训》:“登高臨下,無失所秉。”《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一年》:“敵居高臨下﹐我戰地不利﹐宜少就平曠以致其師﹐宜可勝。”{清}{薛福成}《密陈帕米尔情形片》:“然即爲三大國出入之門户﹐得之則可居高臨下﹐不得之則恐失險受逼。”{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一幕:“要知道{安庆}是必争之地﹐敌人得了{安庆}﹐就可以居高临下﹐从各路进攻{江}{浙}。”{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四围山色如屏幕﹐拥着全{赤塔}都城﹐居高临下﹐合抱而来﹐直到车站。”
屈臨-汉语大词典
屈臨
【1】犹屈驾。敬辞。用于邀请宾客光临。《晋书·贺循传》:“謹遣參軍{沈禎}銜命奉授﹐望必屈臨﹐以副傾遲。”{宋}{苏轼}《与范梦得》:“郊外路遠﹐不當更煩屈臨。”
屑臨-汉语大词典
屑臨
【1】顾视。《墨子·兼爱中》:“天屑臨{文王}慈。”{孙诒让}间诂引《後汉书·马廖传》{李贤}注:“屑,顧也。”一说犹异临,殊异的临视。{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墨子一》:“言天對於{文王}之慈惠﹐將加殊異之臨視也。猶今俗書牘言青睞。《盂鼎》:‘古天異臨子。’古讀故﹐屑臨即異臨。”
履薄臨深-汉语大词典
履薄臨深
【1】《诗·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后以“履薄臨深”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撫兹庶事﹐如履薄臨深﹐戰戰慄慄﹐用{周文}小心。”{明}{方孝孺}《友筠轩赋》:“君子居之兮實獲我心﹐正俟命兮履薄臨深。”
弔臨-汉语大词典
弔臨
【1】哭吊,吊唁。《周礼·天官·寺人》:“凡内人弔臨于外。”《後汉书·邓彪传》:“五年春﹐薨于位﹐天子親臨弔臨。”
如履如臨-汉语大词典
如履如臨
【1】《诗·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后以“如履如臨”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旧唐书·僖宗纪》:“朕守大器之重﹐居兆人之上﹐日慎一日﹐如履如臨。”
如臨大敵-汉语大词典
如臨大敵
【1】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戒备森严。{郑观应}《盛世危言·训俗》:“各屬鄉民﹐勇於私鬭﹐此一姓或若干人﹐彼一姓或若干人﹐約期械鬭﹐如臨大敵。”《旧唐书·郑畋传》:“{畋}還鎮﹐蒐乘補卒﹐繕修戎仗﹐濬飾城壘﹐盡出家財以散士卒。晝夜如臨大敵。”{萧殷}《桃子又熟了……》:“二十个全副武装的哨兵﹐分成两排把守着城门洞﹐两溜刺刀闪着寒光﹐如临大敌。”
如臨深淵-汉语大词典
如臨深淵
【1】犹言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毛}传:“恐隊也。”
案臨-汉语大词典
案臨
【1】莅临查考。《歧路灯》第四六回:“童生奉母命上{亳州}尋母舅去了﹐宗師案臨﹐因此誤考。”{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宴》:“無何﹐學使案臨﹐苦無資斧﹐薄貸而往。”
死臨侵-汉语大词典
死臨侵
亦作“[死淋浸]”【1】发呆﹑失神的样子。{元}{关汉卿}《调风月》第四折:“交(教)我死臨侵身無措﹐錯支剌心受苦!”{元}{白樸}《墙头马上》第三折:“被老相公親向園中撞見者﹐諕得我死臨侵地難分説。”{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你渾身是口難分解﹐赤緊的併贜拿賊。你看他死臨侵不敢把頭擡。”{明}{汤显祖}《牡丹亭·婚走》:“死淋浸走上{陽臺}﹐活森沙走出這泉臺。”
威臨-汉语大词典
威臨
【1】谓以威势临驾其上。《後汉书·徐璆传》:“太后怒﹐遽徵{忠}({張忠})爲司隸校尉﹐以相威臨。”
曲臨-汉语大词典
曲臨
【1】犹俯照。《宋书·谢灵运传》:“仰憑陛下天鑒曲臨﹐則死之日﹐猶生之年也。”【2】屈尊光临。称人来访的敬辞。{南朝} {梁}{萧统}《谢敕参解讲启》:“中使曲臨﹐彌光函席。”
昭臨-汉语大词典
昭臨
【1】光临;当着。《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遂登{之罘}﹐昭臨朝陽。”{唐}{包佶}《祀风师乐章·迎俎酌献》:“德盛昭臨﹐迎拜巽方。”《左传·昭公二十年》:“君若惠顧先君之好﹐昭臨敝邑﹐鎮撫其社稷﹐則有宗祧在。”
溥臨-汉语大词典
溥臨
【1】广临。《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上帝溥臨﹐賜朕休寶。”{吕延济}注:“言上天廣臨下民﹐賜我美寶。”
瀕臨-汉语大词典
瀕臨
【1】指位置相邻,接界。如:为了纪念来自波兰的战友﹐在濒临{黄河}的{赣榆县}的美丽的{马鞍山}上﹐{山东}军民为{希伯同志}立了一个圆锥形的石碑。【2】接近﹑将要。{秦牧}《长街灯语·大象哀歌》:“这就是它的同类﹐正在濒临灭绝的命运。”
按臨-汉语大词典
按臨
【1】巡视。《元典章·礼部五·医学》:“近者按臨{衡州}﹐已督所屬依科訓誨。”{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福建}{汀州}試院﹐堂前二古柏﹐{唐}物也﹐云有神。余按臨日﹐吏白當詣樹拜。余謂木魅不爲害﹐聽之可也。非祀典所有﹐使者不當拜。”{吴晗}《朱元璋传》第五章一:“官僚办的是公文……上官按临地方检查的也是公文﹐上下都以公文办事。”《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其年冬月﹐{朱源}親自按臨{揚州}﹐監中取出{陳小四}與{吴金}的老婆﹐共是八個﹐一齊綁赴法場。”
控臨-汉语大词典
控臨
【1】凭临,登临。{宋}{范成大}《次韵知郡安抚九日南楼宴集》之一:“控臨縹緲疑無地﹐指點虚無欲馭風。”
摹臨-汉语大词典
摹臨
【1】临摹。以优秀书画为蓝本,模仿练习。{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紹聖}中﹐謫居{涪陵}﹐始見{懷素}《自叙》於{石揚休}家﹐因借之以歸﹐摹臨累日﹐幾廢寢食。”{宋}{姜夔}《续书谱·临》:“唯初學書者不得不摹﹐亦以節度其手﹐易於成就。皆須是古人名筆﹐置之几案﹐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用筆之理﹐然後可以摹臨。”
撫臨-汉语大词典
撫臨
【1】谓出镇。《宋书·王玄谟传》:“{玄謨}上表﹐以{彭城}要並水陸﹐請以皇子撫臨州事。”【2】抚慰过问。{宋}{王安石}《谢孙龙图启》:“過蒙收引﹐親賜撫臨﹐因使下材得聞餘教。”【3】据有﹐统治。{唐}{李德裕}《与纥扙斯可汗书》:“朕撫臨萬﹐子育羣王﹐思致洽和﹐同臻至理。”《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陛下稽德期運﹐撫臨萬國。”《史记·文帝本纪》:“以不敏不明而久撫臨天下﹐朕甚自愧。”
據高臨下-汉语大词典
據高臨下
【1】凭借高处俯控低处。{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四:“何况他们占东半球大陆的领袖地位﹐据高临下……暗示全世纪以宇宙伟大的动力呢。”{郑观应}《盛世危言·边防一》:“蓋有土壘﹐則據高臨下﹐敵必不克驟攻。”亦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制人。
月臨花-汉语大词典
月臨花
【1】林檎花的别名。林檎﹐即花红﹐又名沙果。落叶小乔木﹐叶卵圆形或椭圆形。春夏之交开花﹐色粉红。果实秋季成熟﹐像苹果而小。{唐}{元稹}有《月临花》诗。原注:“林檎花。”
背臨-汉语大词典
背臨
【1】谓不看字帖而凭记忆临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高升}心中很以爲奇﹐暗想這個人何以用功到如此﹐在茶舘裏還背臨古帖呢?”
照臨-汉语大词典
照臨
【1】照射到。《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臨四方曰明。”{汉}{焦赣}《易林·巽之井》:“昊天白日﹐照臨我國。”{冰心}《寄小读者》三:“朝阳极光明的照临在无边的整齐青绿的田畦上。”【2】从上面照察。比喻察理。{明}{陆采}《明珠记·荣封》:“斯人既有殊能﹐在朕可無曲赦﹐諒黜陟之惟允﹐見照臨之無私。”《诗·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臨下土。”{郑玄}笺:“照臨下土﹐喻王者當察理天下之事也。”{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朗鑒存愚直﹐皇天實照臨。”【3】犹光临。称宾客到来。《左传·文公十二年》:“{秦伯}使{西術}來聘﹐且言將伐{晉}﹐{襄仲}辭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臨{魯國}。’”{南朝} {宋}{范晔}《乐游应诏诗》:“軒駕時未肅﹐文囿降照臨。”
燭臨-汉语大词典
燭臨
【1】谓由上向下照射。《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日月星辰﹐燭臨下土。”《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後能燭臨萬物;地廣大﹐然後能載任羣體。”【2】比喻教化广施。《管子·版法解》:“凡人君者﹐覆載萬民而兼有之﹐燭臨萬族而事使之。是故以天地日月四時﹐爲主爲質以治天下。”《汉书·翼奉传》:“今陛下明聖﹐深懷要道﹐燭臨萬方﹐布德流惠﹐靡有闕遺。”【3】犹明鉴。{唐}{黄滔}《翰林薛舍人启》:“伏以學士舍人﹐軒銅照膽﹐蜀秤懸心﹐仰惟燭臨﹐當極幽奥。”
恩臨-汉语大词典
恩臨
【1】称长上的照顾﹑关怀。{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養育恩臨全不報﹐這的是養别人兒女下場頭。”{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你將我這螻蟻殘生廝救拔﹐我把哥哥那山海也似恩臨廝報答。”
惠臨-汉语大词典
惠臨
【1】称人来临的敬词。{鲁迅}《书信集·致姚克》:“届时务希与令弟一同惠临为幸。”{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禁私谒》:“因公事而惠臨﹐則賓館相迎。”
慈臨-汉语大词典
慈臨
【1】谓加恩。《南齐书·虞玩之传》:“{玩之}以久疾﹐上表告退﹐曰:‘……伏願慈臨﹐賜臣骸骨。’”
憑臨-汉语大词典
憑臨
【1】据高俯瞰。{清}{曹寅}《虎丘僧轩坐雨迟培山未至漫成》诗:“東巖磵壑憑臨高﹐風雨横絶懸驚濤。”{清}{申涵光}《邯郸行》:“城邊過客飛黄土﹐城上憑臨日正午。”
母臨-汉语大词典
母臨
【1】谓以母仪照临。《後汉书·皇后纪下·灵帝宋皇后》:“{宋皇后}親與陛下共承宗廟﹐母臨萬國﹐歷年已久。”{唐}{陆贽}《册淑妃王氏为皇后文》:“惟帝承天﹐惟后配帝;嗣續百代﹐母臨萬邦。”
甘臨-汉语大词典
甘臨
【1】《易·临》:“甘臨,无攸利。”{宋祚胤}考辨:“‘甘臨’,是以臨爲甘,即認爲{周厲王}的治理很不錯。”后以“甘臨”指以仁政治民。{唐}{高適}《淇上别刘少府子英》诗:“求仁見交態﹐於道喜甘臨。”
相臨-汉语大词典
相臨
【1】相制。{宋}{朱熹}《延和奏札》之三:“上下相臨﹐轉相逼迫。”《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而{漢}郡八九十﹐形錯諸侯閒﹐犬牙相臨。”{司马贞}索隐:“相銜如犬牙﹐故云犬牙相制﹐言犬牙參差也。”{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十章二》:“一國之人﹐爲臣爲民﹐其分之相臨﹐情之相比﹐事之相與﹐則上下﹑左右﹑前後盡之矣。”
瞎馬臨池-汉语大词典
瞎馬臨池
【1】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后因以“瞎馬臨池”比喻处境危险而犹暗昧无知。{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積重難返﹐良有所因﹐夜行無燭﹐瞎馬臨池﹐今日大患﹐莫大于昧。”
瞰臨-汉语大词典
瞰臨
【1】居高视下。《汉书·王莽传中》:“反膺高視﹐瞰臨左右。”{唐}{韩愈}《合江亭》诗:“瞰臨眇空闊﹐緑浄不可唾。”《後汉书·光武帝纪上》:“雲車十餘丈﹐瞰臨城中。”
盛氣臨人-汉语大词典
盛氣臨人
【1】见“盛氣凌人”。
監臨-汉语大词典
監臨
【1】监督。{唐}{赵璘}《因话录·徵》:“至于藩鎮﹐經管内支郡﹐則俱是古南面諸侯﹐但以使職監臨﹐如臺省之官﹐至外地耳。”《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張郃}被迫﹐必投{西蜀};今可遣將助之﹐就如監臨﹐使不生外心。”《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且夫監臨天下諸將﹐不爲王不可﹐願將軍立爲{楚王}也。”{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八五回:“祖宗監臨﹐臣實不懼。用是披肝膽﹐冒斧鑕﹐痛哭直陳﹐不勝迫切待命之至!”【2】指科举制度中乡试的监考官。《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位監臨大人﹐便把他的硃卷捧在手裡﹐吟哦他那首排律的詩句。”《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先年有一位老先生﹐兒子已做了大位﹐他還要科舉。後來點名﹐監臨不肯收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主考和監臨説話﹐開了門﹐一個坐在門裏﹐一個坐在門外。”【3】负有监察临视责任的官吏。{唐}{薛能}《监郡犍为将归使府登楼寓题》诗:“幾日監臨向{蜀}春﹐錯抛歌酒强憂人。”《旧唐书·杨炎传》:“宰臣於庶官﹐比之監臨﹐官市賈有羡利﹐計其利以取論罪﹐當奪官。”《宋史·王化基传》:“臣任{揚州}時﹐朝廷添置監臨﹑使臣等職﹐實逾本州官數。”
監臨自盜-汉语大词典
監臨自盜
【1】见“監主自盜”。
稱臨-汉语大词典
稱臨
【1】犹称制。{唐}{孙樵}《孙氏西斋录》:“條{天后}擅政之年﹐下繫{中宗}者何?紫色閏位﹐不可謂正﹐予懼後世牽以稱臨也。”
登山臨水-汉语大词典
登山臨水
【1】登上高山﹐面临流水。谓在山水间盘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小弟無濟勝之具﹐就登山臨水﹐也是勉强。”《楚辞·九辩》:“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登臨-汉语大词典
登臨
【1】登山临水。也指游览。语本《楚辞·九辩》:“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碧野}《白云·绿树·金花》:“我对这座名山仰慕已久﹐但却无缘登临。”《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禪於{姑衍}﹐登臨{翰海}。”{朱德}《游南泥湾》诗:“登臨萬花嶺﹐一覽羣山小。”{金}{元好问}《东园晩眺》诗:“一詩不盡登臨興﹐落日東園獨倚欄。”
臨-汉语大词典
臨
“[临]”的繁体字。《廣韻》力尋切,平侵,來。【1】由上看下,居高面低。《荀子·劝学》:“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唐}{杜甫}《题郑县亭子》诗:“雲斷{岳蓮}臨大路,天晴宫柳暗{長春}。”{宋}{曾巩}《墨池记》:“{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2】监视,监临。引申为统治,治理。《诗·大雅·大明》:“上帝臨女,無貳爾心。”《左传·宣公七年》:“冬,盟於{黑壤}。{王叔桓公}臨之,以謀不睦。”{杜预}注:“{王叔桓公},{周}卿士,銜天子命以監臨諸侯。”《国语·晋语五》:“臨長{晉國}者,非女其誰?”{韦昭}注:“臨,監也。”《史记·三王世家》:“今{昭帝}始立,年幼,富於春秋,未臨政,委任大臣。”{唐}{韩愈}《祭故陕府李司马文》:“歷臨大邑,惟政有聲。”{宋}{欧阳修}《章望之字序》:“〔古之君子〕立乎朝廷而正君臣,出入宗廟而臨大事。”【3】攻伐;胁制。《逸周书·作雒》:“二年,又作師旅,臨{衛}政{殷},{殷}大震潰。”《战国策·西周策》:“{楚}請道於二{周}之間,以臨{韓}{魏},{周}君患之。”{姚宏}注:“臨,猶伐也。”《史记·赵世家》:“從{常山}上臨{代},{代}可取也。”{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誘之狹室中,臨以白刃。”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民清军交战情况》:“儻有不從,臨之以兵,自必迎刃而解。”{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可用和平手段即用和平手段,必須用强力時即以强力臨之。”【4】守卫。《战国策·西周策》:“君臨{函谷}而無攻。”《隋书·李密传》:“據險臨之,故當必剋。”{宋}{陆游}《关山月》诗:“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5】莅止。《礼记·曲礼下》:“臨諸侯畛於鬼神。”{郑玄}注:“以尊適卑曰臨。”《左传·襄公九年》:“且要盟無質,神弗臨也。”【6】多用作敬辞。《孔丛子·连丛子下》:“〔陛下〕親屈萬乘,辱臨弊里。”《晋书·郭翻传》:“使君不以鄙賤而辱臨之,此固野人之舟也。”{唐}{韩愈}《皇太后挽歌》:“無復臨{長樂},空聞披曉鐘。”【7】来到,到达。《楚辞·远游》:“朝發韌於{大儀}兮,夕始臨乎於{微閭}。”{王逸}注:“暮至東方之{玉山}也。”{三国 魏}{曹操}《步出夏门行》:“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郭沫若}《北伐途次》二二:“我因为工作忙,没有临场。”【8】面对,当着。《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南朝 宋}{鲍照}《送从弟道秀别》诗:“登山臨朝日,揚袂别所思。”{唐}{王昌龄}《悲哉行》:“北上{太行山},臨風閲吹萬。”【9】碰上,逢着。《论语·述而》:“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也。”《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太后臨大病,不自顧而念兆民。”{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小朱}临着头半夜先坐台。坐下不久,就接到{秦敏}给{武震的特急通话。”【10】靠近。{唐}{岑参}《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诗:“野店臨官路,重城壓御堤。”《红楼梦》第五二回:“{紫鵑}倒坐在暖閣裡,臨窗户做針綫。”{巴金}《秋》二:“他们穿过这座假山,走进一片临湖的树丛。”【11】照耀。《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尸子·明堂》:“天高明,然後能燭臨萬物。”{唐}{杜甫}《春宿左省》诗:“星臨萬户動,月傍九霄多。”【12】给,加给。{唐}{魏玄同}《请吏部各择僚属疏》:“臨之以利,以察其廉。”{清}{顾炎武}《日知录·君有馈焉曰献》:“變年稱祀,不敢以維新之號臨之。”【13】对照书画范本摩习。{唐}{姚合}《秋夕遣怀》诗:“臨書愛真跡,避酒怕狂名。”{明}{周履靖}《山居》诗之四:“興至偶臨數行帖,半窗殘日弄花陰。”{清}{沈初}《西清笔记·纪文献》:“〔{梁文定}〕一日臨{顔魯公}書《郭氏家廟碑》後,書余款,余即索而藏之。”{丁玲}《母亲》三:“砚池里装得有昨夜磨好的墨汁,于是她聚精会神的临着。”【14】引申为描写(景物)。{金}{元好问}《论诗》诗:“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15】大。《易·序卦》:“臨者,大也。”《管子·侈靡》:“而民期然後成形而更名則臨矣。”{郭沫若}等集校:“臨者,大也。”【16】挑选,选择。参见“[臨人]”。【17】卦名。卦形为,兑下坤上。《易·临》:“象曰:澤上有地,臨。”【18】古代战车名。《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臨﹑鉤﹑衝﹑梯﹑軒車。”【19】副词。正当,将要。《汉书·魏相传》:“今歲不登,穀暴騰踴。臨秋收歛猶有乏者。”《後汉书·朱晖传》:“今臨得譴讓,奈何稱病,其禍不細!”{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二:“臨别且何言,有淚不可拭。”{柳青}《铜墙铁壁》第九章:“临晌午的时光,最后被{石永公}注视的一个消息,终于传到{沙家店}来了。”{杨朔}《中国人民的心》:“{史元厚}是个战士,临下葬,朝天放了几排枪,这是一个战士应得的尊荣。”【20】量词。古代战船编组单位,两船并列为一临。《墨子·备水》:“並船爲十臨,臨三十人,人擅弩。”【21】地名。{春秋}时{晋}邑,在今{山西省}{临县}境内。《左传·哀公四年》:“{趙稷}奔{臨}。”{杜预}注:“{臨},{晉}邑。”【22】姓。见《通志·氏族四》。
臨危制變-汉语大词典
臨危制變
【1】面临危难时紧急应变。《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司馬懿}臨危制變﹐擒{淵}可計日待也。”{北齐}{刘昼}《新论·明权》:“循理守常曰道﹐臨危制變曰權。”《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上至{鄴}﹐自爲文祭{魏太祖}﹐曰:‘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臨鑑-汉语大词典
臨鑑
【1】对镜。《新五代史·晋臣传·桑维翰》:“爲人醜怪﹐身短而面長﹐常臨鑑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
臨水登山-汉语大词典
臨水登山
【1】游览山水名胜。亦指长途跋涉。{唐}{刘禹锡}《酬马大夫登洭口戍见寄》诗:“新辭將印拂朝纓﹐臨水登山四體輕。”{唐}{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況乎人生天地﹐嶽鎮東西﹐良時美景﹐始雲蒸而電激﹐臨水登山﹐忽風流而雨散。”
臨視-汉语大词典
臨視
【1】亲临省视。{唐}{韩愈}《顺宗实录一》:“{德宗}憂慼﹐形于顔色﹐數自臨視。”{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争解元》:“行鄉飲之禮﹐常率賓佐臨視﹐拳拳然有喜色。”{宋}{洪迈}《夷坚丙志·常熟圬者》:“{吴}人之俗﹐每覆瓦時﹐雖盛暑﹐亦遣子弟親登其上臨視﹐蓋懼此也。”《汉书·萧何传》:“上親自臨視{何}病。”{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客曰:‘此兒頭不爛﹐願王自往臨視之﹐是必爛也。’”《清史稿·高宗纪三》:“乙酉﹐上奉皇太后臨視織造機房。”
臨川四夢-汉语大词典
臨川四夢
【1】{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所著《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的合称。{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四记皆以梦境穿插﹐故称。或以{汤显祖}书斋名称为“玉茗堂四夢”。
臨軍對陣-汉语大词典
臨軍對陣
【1】指战场上对峙交锋。{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三折:“領將驅兵敢戰敵﹐臨軍對壘慣相持。”{明}{无名氏}《庆赏端阳》第一折:“驟馬横槍武藝精﹐臨軍對陣見輸贏。”亦作“[臨軍對壘]”。
臨表-汉语大词典
臨表
【1】面对表章。{晋}{陆云}《与陆典书书》之三:“臨表悲猥﹐絶筆餘哀﹐不知所次。”{三国} {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明}{瞿式耜}《临难遗表》:“臨表可勝﹐嗚咽瞻仰之至。”
臨廁-汉语大词典
臨廁
【1】临近边侧。廁﹐通“側”。《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從行至{霸陵}﹐居北臨廁。”{裴駰}集解引{苏林}曰:“廁﹐邊側也。”《汉书·刘向传》:“{孝文皇帝}居{霸陵}﹐北臨廁﹐意悽愴悲懷。”
臨祚-汉语大词典
臨祚
【1】谓帝王即位。{唐}{柳宗元}《为文武百官请复尊号表》之一:“伏惟皇帝陛下由正統而臨祚﹐承聖緒而受圖。”
臨軍-汉语大词典
臨軍
【1】谓将出作战。《後汉书·朱儁传》:“臨軍易將﹐兵家所忌。”{北齐}{刘昼}《新论·兵术》:“臨軍之日﹐則忘其親。”【2】犹治军。《北史·辛术传》:“{術}清儉寡嗜欲﹐勤於所職﹐未嘗暫懈﹐臨軍以威嚴﹐牧人有惠政。”
臨逆-汉语大词典
臨逆
【1】谓讨伐叛逆。《隋书·炀帝纪下》:“杖順臨逆﹐人百其勇﹐以此衆戰﹐勢等摧枯。”
臨機設變-汉语大词典
臨機設變
【1】见“臨機制變”。
臨陣磨槍-汉语大词典
臨陣磨槍
【1】到了阵前才磨枪。喻事到临头﹐方作准备。《红楼梦》第七十回:“{王夫人}便道:‘臨陣磨槍’也不中用;有這會子着急﹐天天寫寫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臨遣-汉语大词典
臨遣
【1】临轩派遣。《汉书·元帝纪》:“方田作時﹐朕憂蒸庶之失業﹐臨遣光禄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宋}{朱熹}《与周丞相札子》:“深念此行若當前日奏對之時便蒙臨遣﹐則受命引道﹐無所復辭。”
臨質-汉语大词典
臨質
【1】临场对射。谓临场比赛。《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司马贞}索隐:“質猶對也。將欲對射之時也。”
臨分-汉语大词典
臨分
【1】犹临别。分﹐分手。{宋}{陆游}《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诗:“臨分出苦語﹐不敢計從違。”{清}{钱谦益}《闽中徐存永陈开仲乱後过访各有诗见赠次韵奉答》之二:“最是臨分多苦語﹐相期把卷白雲邊。”{唐}{韩愈}《示爽》诗:“臨分不汝誑﹐有路即歸田。”
臨淄-汉语大词典
臨淄
【1】{齐国}故城。在{山东省}{淄博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周}初封{吕尚}于{齐}﹐建都于此﹐名{营丘}﹐{齐胡公}迁都{薄姑}﹐{齐献公}元年又迁回﹐称{临淄}。{春秋}{战国}时先后作为{姜齐}与{田齐}的国都达630多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为列国中最c华的都市之一。故城包括大城与小城两部分﹐总面积达15馀平方公里。城内文化遗存丰富。城东北有{韶院村}﹐传为{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之地。解放后故城内设临淄文物管理所﹐辟有出土文物陈列室。
臨摹-汉语大词典
臨摹
【1】照书画原样摹写。{{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六:“{乐华}说着﹐翻看{志青}所临摹的一本字帖﹐从封面上知道这叫做《灵飞经》。”{徐迟}《祁连山下》:“许多杰作他都加以临摹﹐维妙维肖地临摹了下来。”{宋}{黄伯思}《东观馀论·论临摹二法》:“臨﹐謂以紙在古帖旁。觀其形勢而學之﹐若臨淵之臨﹐故謂之臨。摹謂以薄紙覆古帖上﹐隨其細大而榻之﹐若摹畫之摹﹐故謂之摹。”{元}{汤垕}《画鉴·宋画·李伯时》:“惟臨摹古畫﹐用素絹著色。”{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四:“〔{吴歷}〕信步至一僧舍﹐見{東坡}《醉翁亭》真迹﹐喜甚﹐即僦居焉。就其處布席展卷﹐臨摹三四日﹐無倦色。”
臨決-汉语大词典
臨決
【1】谓亲自裁决。《旧唐书·宪宗纪论》:“{德宗}不委政宰相﹐人間細務﹐多自臨決。”《元史·宦者传·朴不花》:“於是帝在位久﹐而皇太子春秋正盛﹐軍國之事﹐皆其所臨決。”《汉书·宣帝纪》:“詔諸儒講‘五經’同異﹐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平奏其議﹐上親稱制臨決焉。”{清}{侯方域}《汤御史传》:“{神宗皇帝}將殺建言御史{曹學程}﹐命公臨決。”
臨閲-汉语大词典
臨閲
【1】谓亲临察看。《清史稿·高宗纪六》:“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臨閲﹐申禁樵採。”
臨祭-汉语大词典
臨祭
【1】谓身临祭祀。《礼记·礼器》:“有司跛倚以臨祭﹐其爲不敬大矣。”{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丁祭》:“時值秋丁﹐預令所司整飭祭器﹐親率諸生演習禮儀﹐臨祭嚴肅﹐亦數十年來所未有。”
臨化-汉语大词典
臨化
【1】临死的婉辞。{晋}{陶潜}《饮酒》诗之十一:“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按﹐一本作“臨死鎮真寶”。
臨模-汉语大词典
臨模
同“[臨摹]”【1】{王西彦}《古屋》第一部四:“在这位主人的书桌上﹐那里则又是一堆满坑满谷的拓印古碑﹐这是作为临模之用的。”{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米芾}{元章}……善書﹐尤工臨模。”{清}{钱泳}《履园丛话·碑帖·明刻》:“{有元}八十餘年中﹐無刻帖者。雖如{趙松雪}之工書﹐亦惟究心於二{王}﹐於{有唐}一代﹐除{褚中令}﹑{李北海}外﹐似無當於意﹐臨模亦鮮。”
臨顧-汉语大词典
臨顧
【1】敬辞。犹言光临见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成》:“{王}亦曾聞祖有狐妻﹐信其言﹐便邀臨顧﹐嫗從之。”
臨蓐-汉语大词典
臨蓐
【1】临产。亦指分娩。蓐﹐床上草垫。{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八:“{伊川丈人}與{李夫人}因山行﹐於雲霧間見大黑猿﹐有感﹐夫人遂孕﹐臨蓐時﹐慈烏滿庭﹐人以爲瑞﹐是生{康節公}。”{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三僧》:“問之﹐則夫人臨蓐得一子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晩霞》:“然無子﹐恐一旦臨蓐﹐不見信于戚里﹐以謀女。”{鲁迅}《呐喊·兔和猫》:“却只见一堆烂草夹些兔毛﹐怕还是临蓐时候所铺的罢﹐此外是冷清清的﹐全没有什么雪白的小兔的踪迹。”
臨安青-汉语大词典
臨安青
【1】桑树名。{宋}{陆游}《村舍杂书》诗之二:“手種臨安青﹐可飼蠶百箔。”自注:“桑名。”
臨濟宗-汉语大词典
臨濟宗
【1】{中国}佛教禅宗南宗五家(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之一。属于{南岳}{怀让}法系。经{马祖}﹑{百丈}﹑{黄蘗}而至{唐}{河北}{临济院}{义玄禅师}﹐{义玄}正式创立此宗﹐故名临济宗。其宗风单刀直入﹐机锋峻烈﹐使人忽然省悟﹐为其特色。主要宗旨有“四賓主”﹑“四料簡”﹑“四照用”等。下传六世﹐至{北宋}{石霜}{楚园}门下分为{黄龙}﹑{杨岐}二派﹐和原来的五家合称五家七宗。公元十二﹑三世纪间相继传入{日本}﹐今仍流行。
臨河羡魚-汉语大词典
臨河羡魚
【1】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汉}{张衡}《归田赋》:“徒臨川以羡魚﹐俟{河}清乎未期。”《淮南子·说林训》:“臨{河}而羡魚﹐不若歸家織網。”羡﹐一本作“羨”。亦作“[臨川羡魚]”﹑“[臨淵羨魚]”。{汉}{扬雄}《河东赋》:“{雄}以爲臨川羡魚﹐不如歸而結網。”《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臨組-汉语大词典
臨組
【1】谓受命为官。组﹐指印绶。《文选·左思<咏史>之三》:“臨組不肯﹐對珪不肯分。”{李善}注引《说文》:“組﹐綬屬也。”{南朝} {宋}{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一:“臨組乍不﹐對珪寧肯分。”
臨侵-汉语大词典
臨侵
【1】词尾。表示程度。多见于{元}{明}戏曲。{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你便要接新官﹐也合通報咱知;又無甚緊文書﹑忙公事﹐可着我心兒裏不會﹐轉過這影壁偷窺﹐可怎生獨自個死臨侵地?”按﹐死临侵地﹐犹言死板板地。{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不提防你後花園閒夢銃﹐不分明再不惺忪﹐睡臨侵打不起頭稍重。”按﹐睡临侵﹐谓沉睡。
臨乾-汉语大词典
臨乾
【1】谓统治天下。乾﹐指君位。{南朝} {梁}{沈约}《瑞石像铭》:“我皇體神御極﹐挹睿臨乾。”
臨時-汉语大词典
臨時
【1】谓当其时其事。《後汉书·段熲传》:“臣每奉詔書﹐軍不内御﹐願卒斯言﹐一以任臣﹐臨時量宜﹐不失權便。”{唐}{张九龄}《敕西州都督张待宾书》:“自外臨時皆委卿量事。”{茅盾}《林家铺子》三:“我们也算是老主顾﹐今天先透一个信﹐免得临时多费口舌﹐大家面子上难为情。”{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但临时却因军队方面谈的条件不妥﹐误了大事。”《水浒传》第二六回:“你到臨時﹐只做去送喪﹐張人眼錯﹐拿了兩塊骨頭﹐和這十兩銀子收着﹐便是個老大證見。”【2】一时;暂时;非正式的。{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一章:“{大水}﹑{小梅}找到这村﹐天色已经黑了﹐只依稀看得见临时支起来的几条电话线通进村去。”{唐}{无名氏}《水部式》:“其旁支渠﹐有地高水下﹐須臨時暫堰溉灌者﹐聽之。”{巴金}《寒夜》二二:“一个破茶杯倒立着﹐做了临时烛台﹐现在也被大堆烛油焊在桌上了。”{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九章:“大批伤员不得不临时安排在{朝鲜}的民房里﹑临时搭成的棚子里﹐甚至桥洞里。”《後汉书·桥玄传》:“雖臨時戲笑之言﹐非至親之篤好﹐胡肯爲此辭哉?”
臨逼-汉语大词典
臨逼
【1】犹紧逼。《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我丈夫又不少官錢私債﹐又無甚官事臨逼﹐做甚麽今夜三更便死!”{元}{刘庭信}《折桂令·忆别》曲:“鐘聲兒緊緊的相隨﹐漏聲兒點點的臨逼。”
臨機制變-汉语大词典
臨機制變
【1】犹言临机应变。《北史·侯深传》:“深{臨}機設變﹐是其所長﹐若總大衆﹐未必能用。”{宋}{陈亮}《酌古论·刘备》:“臨機設變﹐奮力死鬭。”《资治通鉴·後汉高祖乾祐元年》:“{思綰}途中謂其黨{常彦卿}曰:‘小太尉已落其手﹐吾屬至京師﹐並死矣﹐奈何?’{彦卿}曰:‘臨機制變﹐子勿復言。’”《周书·陆腾传》:“{太祖}謂{騰}曰:‘今欲通{江油}路﹐直出{南秦}﹐卿宜善思經略。’{騰}曰:‘必望臨機制變﹐未敢預陳。’”{{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用兵在临机制变﹐不可固执成见。”亦作“[臨事制變]”﹑“[臨機設變]”。{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臨事制變﹐困而能通﹐智者之慮也。”
臨難不恐-汉语大词典
臨難不恐
【1】见“臨難不懼”。
臨難不懾-汉语大词典
臨難不懾
【1】见“臨難不懼”。
臨虚-汉语大词典
臨虚
【1】凭临虚空。{唐}{杜甫}《石柜阁》诗:“石櫃曾波上﹐臨虚蕩高壁。”{晋}{郭璞}《江赋》:“迅蜼臨虚以騁巧﹐孤玃登危而雍容。”
臨筆-汉语大词典
臨筆
【1】谓执笔之际。《颜氏家藏尺牍·王士禄》:“外告母文一通﹐附呈台覽。臨筆曷勝戀切。”{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昙无忏传附安阳侯传》:“{安陽}既通習積久﹐臨筆無滯﹐旬有七日﹐出爲五卷。”【2】指临摹的书画。{清}{李坤元}《忍斋杂识》:“{思質}爲{分宜}害﹐實以《清明上河圖》故……既{分宜}索取此圖﹐{思質}以臨筆與之﹐而{分宜}門下客精於辨畫者﹐覘知其故﹐從{思質}假金﹐{思質}拒之﹐因白{分宜}﹐言圖之僞。”
臨到-汉语大词典
臨到
【1】到时;将到。如:临到上实验课﹐他还没有作好准备。{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别牡丹》:“平章宅裏一欄花﹐臨到開時不在家。莫道兩京非遠别﹐{春明門}外即天涯。”{明}{徐渭}《渔阳三弄》:“{禰先生}﹐上帝有旨召你﹐你可受了這符册自看﹐臨到却要拜還﹐就此起行﹐不得有違時刻。”【2】落到。如:这种事情如果临到他的头上﹐他也会束手无策的。
臨統-汉语大词典
臨統
【1】犹制约。{宋}{司马光}《谨习疏》:“於是申明軍法﹐使自押官以上各有階級﹐以相臨統﹐小有違犯﹐罪皆殊死。”
臨潼鬥寶-汉语大词典
臨潼鬥寶
【1】古代故事。其事不见史载﹐{元}杂剧中所及﹐以《临潼斗宝》较为完整。内容为{春秋}时{秦穆公}设谋邀请十七国诸侯至{临潼}赴会﹐各出传国之宝比斗﹐{楚}{伍子胥}在会上举鼎示威﹐制服{秦穆公}。后因用以借指夸富斗奢﹑争强赌胜的行为。《红楼梦》第七五回:“於是天天宰猪割羊﹐屠鵝戮鴨﹐好似{臨潼}鬥寶一般﹐都要賣弄自己家的好厨役好烹炮。”
臨賁-汉语大词典
臨賁
【1】敬语。犹光临。语本《诗·小雅·白驹》:“賁然來思。”{毛}传:“賁,飾也。”{朱熹}集传:“賁然,光采之貌也。”{宋}{苏辙}《元祐七年生日谢表》之一:“使華臨賁﹐親族增榮。”{宋}{李纲}《谢赐御马表》:“頒天之權奇﹐風雲隨于絶足;迂星使以臨賁﹐光寵動于私庭。”{清}{周亮工}《书影》卷三:“臣比年生辰﹐每得諸公卿賀﹐如國子{李先生}﹐不過一幅■子﹐然辱此君子臨賁爲榮。”
臨餞-汉语大词典
臨餞
【1】亲临饯别。《北史·魏京兆王黎传》:“及出師﹐車駕臨餞﹐傾朝祖送。”
臨覽-汉语大词典
臨覽
【1】亲临视察。《梁书·武帝纪中》:“雖復齋居{宣室}﹐留心聽斷;而九牧遐荒﹐無因臨覽。”
臨涖-汉语大词典
臨涖
【1】见“臨莅”。
臨瞰-汉语大词典
臨瞰
【1】俯视。{唐}{柳宗元}《永州龙兴寺东丘记》:“迴環日星﹐臨瞰風雨。”
臨難如歸-汉语大词典
臨難如歸
【1】犹言视死如归。《北史·崔挺等传论》:“{模}雄壯之烈﹐{楷}忠貞之操﹐殺身成義﹐臨難如歸﹐非大丈夫亦何能若此矣。”《魏书·节义传序》:“至於輕生蹈節﹐臨難如歸﹐殺身成仁﹐死而無悔﹐自非耿介苦心之人﹐郁怏激氣之士﹐亦何能若斯。”
臨文-汉语大词典
臨文
【1】撰写或研读﹑抄录文辞。{清}{龚炜}《巢林笔谈·亲不贬尊》:“{顧文康}嘗受業于嫡姪﹐臨文稱‘老姪先生’﹐蓋亦不以親故貶尊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諷誦則績在宫商﹐臨文則能歸字形矣。”{宋}{张载}《正蒙·大易》:“往之爲義﹐有已往﹐有方往﹐臨文者不可不察。”
臨攝-汉语大词典
臨攝
【1】谓居上位管辖。《新唐书·郭子仪传》:“帝即詔大舉九節度師討{慶緒}﹐以{子儀}﹑{光弼}皆元功﹐難相臨攝﹐第用{魚朝恩}爲觀軍容宣慰使﹐而不立帥。”
臨危致命-汉语大词典
臨危致命
【1】谓遇到危难肯豁出生命。语本《论语·子张》:“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清}{方苞}《书<杨维斗先生传>後》:“本朝臨危致命諸臣﹐據事直書﹐無庸瞻顧。”{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端委虎門﹐正言彌啓﹐臨危致命﹐盡其心禮。”
臨渴掘井-汉语大词典
臨渴掘井
【1】见“臨渴穿井”。
臨機-汉语大词典
臨機
【1】谓面临变化的机会和情势。{宋}{陈亮}《酌古论·崔浩》:“兩軍對壘﹐臨機料之﹐曲折備之﹐此未足爲智也。”《三国志·魏志·贾诩传》“{賈詡}字{文和}……有{良}{平}之才”{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今將軍遭難得之運﹐蹈易解之機﹐而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將何以享大名乎?”{元}{耶律楚材}《和公大禅师塔记》:“殊不知大善知識﹐臨機應物﹐一抑一揚﹐一奪一縱﹐若珠之走盤﹐千變萬化﹐詎可以一途而測邪?”{北齐}{刘昼}《新论·知人》:“若於臨機能謀而知其智﹐犯難涉危乃見其勇﹐是凡夫之識﹐非明哲之鑒。”{苏曼殊}《敬告十方佛弟子启》:“出家菩薩﹐臨機權化﹐他戒許開﹐獨於色欲有禁﹐當爲聲聞示儀範故。”
臨門-汉语大词典
臨門
【1】到达家门。{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君瑞}休勞問﹐果貴人多忘﹐早不記得賊黨臨門。”{晋}{李密}《陈情事表》:“州司臨門﹐急於星火。”如:双喜临门。{唐}{韩愈}《寄三学士》诗:“中使臨門遣﹐頃刻不得留。”{沙汀}《困兽记》二一:“这是个大时代﹐每一个人都该有点作为﹐可是你才一动﹐大祸就临门了!不是失踪就是失业。”
臨敵賣陣-汉语大词典
臨敵賣陣
【1】临阵杀敌时﹐逃离战场。{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四折:“因爲你兩軍對壘﹐臨敵賣陣﹐勑旨教斬了你哩!”
臨渴穿井-汉语大词典
臨渴穿井
【1】临到渴时方才凿井。比喻平时无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鬭而鑄錐﹐不亦晩乎!”《封神演义》第三五回:“一著空虚百著定﹐臨渴掘井﹐悔之何及!”《云笈七籤》卷一一八:“臨渴穿井﹐事同噬臍﹐胡可得也。”亦作“[臨渴掘井]”。{明}{王廷相}《雅述下》:“今也﹐寇至而始整兵﹐兵舉而始集餉﹐何異臨渴掘井?”{郑观应}《盛世危言·旱潦》:“夫焦頭爛額固不如曲突徙薪也﹐亡羊補牢終勝於臨渴掘井也。”《敦煌曲子词·禅门十二时》:“善因惡業總相隨﹐臨渴掘井終難悔。”
臨没-汉语大词典
臨没
【1】犹临终。{北齐}{刘昼}《新论·崇学》:“故{宣尼}臨没﹐手不釋卷。”{汉}{贾谊}《吊屈原文》:“思居終而始﹐命臨没而肇揚。”{清}{龚炜}《道闻五妹凶问》:“聞其臨没時方夜膳﹐撫其子多作身後語﹐頓爾咯血﹐醫藥罔效。”【2】谓(物体)将消失之时。《南齐书·天文志下》:“四月丙申﹐有流星如三升器……臨没如連珠。”
臨監-汉语大词典
臨監
【1】犹监察。《国语·楚语上》:“制節義以動行之﹐恭敬以臨監之﹐勤勉以勸之。”《国语·楚语下》:“帥其羣臣精物﹐以臨監享祀﹐無有荷慝於神者﹐謂之一純。”
臨難苟免-汉语大词典
臨難苟免
【1】语出《礼记·曲礼上》:“臨難毋苟免。”后因以“臨難苟免”谓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新唐书·杜让能传》:“臨難苟免﹐臣之恥也。”{金}{王若虚}《臣事实辨中》:“{靚}身爲軍師﹐而臨難苟免﹐又勸主帥俱亡﹐不忠甚矣。”《周书·李远传》:“丈夫豈可臨難苟免﹐當在死中求生耳。”
臨危-汉语大词典
臨危
【1】谓人病重将死。《儒林外史》第六回:“豈但二位親翁﹐就是我們兄弟一場﹐臨危也不得見一面。”《後汉书·张酺传》:“{酺}病臨危﹐勑其子曰:‘{顯節陵}埽地露祭﹐欲率天下以儉﹐吾爲三公﹐既不能宣揚王化﹐令吏人從制﹐豈可不務節約乎!’”【2】面临危难。{唐}{韩愈}《杨燕奇碑文》:“公結髮從軍四十餘年﹐敵攻無堅﹐城守必完﹐臨危蹈難﹐歔欷感發﹐乘機應會﹐捷出神怪。”{晋}{潘岳}《西征赋》:“臨危而智勇奮﹐投命而高節亮。”{清}{冯桂芬}《金公墓志铭》:“張弮慷慨﹐盪決先驅﹐在險彌亮﹐臨危不渝。”
臨頭-汉语大词典
臨頭
【1】落到头上。多指不幸的事情或祸患。{峻青}《黎明的河边·水落石出》:“英勇的战士﹐他知道死已经临头了。但是﹐他相信﹐党和人民﹐不会让匪徒们猖狂下去的。”{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一折:“問甚麽誰得官﹐誰得禄﹐誰得錢呀﹐到後來死生關臨頭怎免?”{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五讲:“这三件外来的大祸﹐已经临头﹐我们民族处于现在的地位﹐是很危险的。”{徐迟}《火中的凤凰》:“伤痛还未过去﹐灾祸却又临头。”【2】犹当头。{郁达夫}《在寒风里》下:“我惊异极了﹐正好像是临头被泼了一身冷水。”【3】犹临了﹐到头。京剧《凤还巢》第二场:“我看事到临头﹐是由你﹐还是由我!”
臨津-汉语大词典
臨津
【1】面临津渡。{南朝} {宋}{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臨津不得濟﹐仰檝阻風波。”《孔丛子·记问》:“臨津不濟﹐還轅息{鄹}。”
臨河洗耳-汉语大词典
臨河洗耳
【1】古代传说。高士{许由}﹐以清节闻。{尧}欲以天下让﹐{由}以其言不善﹐乃临河洗耳。见{汉}{蔡邕}《琴操·箕山操》﹑{晋}{皇甫谧}《高士传》。
臨蒞-汉语大词典
臨蒞
【1】见“臨莅”。
臨川羡魚-汉语大词典
臨川羡魚
【1】见“臨河羡魚”。
臨訊-汉语大词典
臨訊
【1】谓亲临审讯。《梁书·武帝纪中》:“深懼懷寃就鞫﹐匪惟一方。可申敕諸州﹐月一臨訊﹐博詢擇善﹐務在確實。”
臨床-汉语大词典
臨床
【1】医学上称医生为病人诊断和治疗疾病。原以诊治必临病床﹐故名。{化石}《山村接生员》:“训练班结束后﹐她临床实习的成绩好﹐同志们称赞说:‘莫看轻这个小姑娘﹐她才心又诚来手又灵哩!’”如:临床经验;临床教学。
臨察-汉语大词典
臨察
【1】监察。《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之明﹐臨察四方。”{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宰相者﹐所以臨察百司﹐考其殿最。”
臨凡-汉语大词典
臨凡
【1】谓天仙降临尘凡。{清}{朱凤森}《十二钗传奇·远嫁》:“那裏有仙臨凡﹐怎便認做飄杳仙音﹐縹渺仙家。”
臨長-汉语大词典
臨長
【1】犹言监临领导。《国语·晋语二》:“臨長{晉國}者﹐非女其誰?”{韦昭}注:“臨﹐監也;長﹐師也。”
臨紙-汉语大词典
臨紙
【1】谓面对纸张书写之时。{晋}{陆云}《国人兵多不法启》:“愚臣不以前後干迕多見罪責﹐臨紙慷慨﹐言不自盡。”{唐}{元稹}《莺莺传》:“臨紙嗚咽﹐情不能申。”{宋}{陈亮}《与应仲实书》:“臨紙無任惓惓。”
臨衝-汉语大词典
臨衝
【1】古代的两种战车。《诗·大雅·皇矣》:“與爾臨衝﹐以伐{崇}墉。”{孔颖达}疏:“臨者﹐在上臨下之名;衝者﹐從傍衝突之稱﹐故知二車不同﹐兵書有作臨車衝車之法﹐《墨子》有備衝之篇﹐知臨衝俱是車也。”《六韬·军略》:“攻城圍邑則有轒輼臨衝。”
臨制-汉语大词典
臨制
【1】监临控制。{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以{滿洲}五百萬人﹐臨制{漢}族四萬萬人而有餘者﹐獨以腐敗之成法﹐愚弄之﹑錮塞之耳。”{宋}{陈师道}《上曾枢密书》:“故某嘗謂虜既弱矣﹐不復能抗中國﹐宜稍存立﹐使假威命以臨制部族﹐壓服姦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當今陛下臨制天下﹐一齊海内﹐汎愛蒸庶﹐布德施惠。”{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德既不能綏懷﹐威又不能臨制。”【2】指皇后临朝称制。《後汉书·皇后纪论》:“{漢}世皇后無謚﹐皆因帝謚以爲稱。雖{吕氏}專政﹐{上官}臨制﹐亦無殊號。”
臨危授命-汉语大词典
臨危授命
【1】面对危难时勇于献身。语出《论语·宪问》:“見利思義﹐見危授命。”{欧阳山}《三家巷》三六:“我想古往今来那些忠勇的烈士﹐在他们临危授命的时候﹐一定是心胸开朗﹐了无牵挂的。”
臨河欲魚-汉语大词典
臨河欲魚
同“[臨河羡魚]”【1】《文子·上德》:“臨{河}欲魚﹐不若歸而織網。”
臨陣-汉语大词典
臨陣
亦作“[臨陳]”【1】谓身临战阵。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單于臨陣﹐親自合圍。”《三国演义》第九一回:“吾自隨先帝以來﹐臨陣不退﹐遇敵則先。”{清}{龚炜}《巢林笔谈·魏武临阵》:“{魏武}臨陣﹐意思安閒﹐如不欲戰﹐是絶大本領。”《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往者{洮}西之戰﹐將吏士民或臨陳戰亡﹐或沈溺{洮水}﹐骸骨不收﹐棄於原野。”{许地山}《街头巷尾之伦理》:“那人高声演说﹐说他是真好汉﹐不怕打﹐不怕杀﹐更不怕那班临阵扔枪的丘八。”
臨行-汉语大词典
臨行
【1】临将出发之时。{宋}{朱熹}《答吕伯恭书》之二六:“臨行寓書﹐有所咨扣。”京剧《红灯记》第五场:“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巧兒}思想丈夫臨行之約﹐愈加心慌﹐一日幾遍﹐向外探望。”{唐}{孟郊}《游子吟》:“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我只得到他家盤桓了幾天﹐臨行再三不肯放。”
臨御-汉语大词典
臨御
【1】谓君临天下﹐治理国政。{南朝} {陈}{徐陵}《陈公九锡文》:“折衝四表﹐臨御八荒。”《晋书·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當陽親覽﹐臨御萬國。”《旧唐书·宪宗纪论》:“及上自藩邸監國﹐以至臨御﹐訖于{元和}﹐軍國樞機﹐盡歸之於宰相。”《宋史·外国传五·注辇》:“廓明明之德以臨御下民﹐懷翼翼之心以昭事上帝。至仁不傷於行韋﹐大信爰及於淵魚。”《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却説我大{清}聖祖{康熙}佛爺在位﹐臨御六十一年﹐厚澤深仁﹐普被寰宇。”【2】谓皇帝坐朝或临幸至某地。《清史稿·礼志四》:“帝臨御園中﹐遇列聖誕辰﹐忌辰﹐令節﹐朔﹑望﹑並拈香行禮。”{明}{沈德符}《野獲编·礼部一·朝班》:“朝班自有定式﹐今上久不臨御﹐班行遂無定序。”
臨穴-汉语大词典
臨穴
【1】面对自己的圹穴。语出《诗·秦风·黄鸟》:“臨其穴﹐惴惴其慄。”{汉}{王粲}《咏史诗》:“臨穴呼蒼天﹐涕下如綆縻。”{晋}{陶潜}《咏三良》:“臨穴罔惟遲﹐投義志攸希。”【2】指面对(别人的)墓穴。有哭悼逝者之意。{晋}{潘岳}《杨仲武诔》:“臨穴永訣﹐撫櫬盡哀。”
臨局-汉语大词典
臨局
【1】面对棋局。指下棋。{唐}{冯贽}《云仙杂记·蜕龙牙》:“取蜕龍牙一枚﹐手握之﹐臨局自然機變横出。”{三国} {吴}{韦昭}《博奕论》:“當其臨局交争﹐雌雄未決﹐專精鋭意﹐神迷體倦。”
臨尾-汉语大词典
臨尾
【1】临完﹐临了。如:临尾他又把我叫到一边﹐嘱咐了几句话。
臨谷-汉语大词典
臨谷
【1】身临深谷。喻危险恐惧。语出《诗·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臨于谷。”{毛}传:“恐隕也。”{唐}{杜牧}《黄州准赦祭百神文》:“{牧}實遭遇﹐亦忝刺史。齋齋惕慄﹐臨谷臨墜。”{晋}{潘岳}《寡妇赋》:“懼身輕而施重兮﹐若履冰而臨谷。”
臨難鑄兵-汉语大词典
臨難鑄兵
【1】临到危难时﹐方才铸造兵器。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临时才想办法。语出《晏子春秋·杂上二十》:“溺者不問隊﹐迷者不問路。溺而後問隊﹐迷而後問路﹐譬之猶臨難而遽鑄兵﹐臨噎而遽掘井﹐雖速﹐亦無及已。”《梁书·韦叡传》:“賊已至城下﹐方復求軍﹐臨難鑄兵﹐豈及馬腹。”
臨問-汉语大词典
臨問
【1】临视慰问。常指帝王亲自或派人慰问﹑谘询。《汉书·霍光传》:“{地節}二年春病篤﹐車駕自臨問{光}病﹐上爲之涕泣。”《宋史·礼志二四》:“既而召父老臨問﹐賜以飲食茶絹﹐及五坊軍士銀絹有差。”{清}{顾炎武}《菰中随笔》:“察其課效尤異者﹐或錫以車裘﹐或就加禄秩﹐或降使臨問﹐并璽書慰勉。”《南史·虞荔传》:“乘輿再三臨問﹐手敕中使相望於道。”
臨産-汉语大词典
臨産
【1】指孕妇快要生孩子。{丁玲}《在医院中》:“她希望今天下午不会有临产的妇人﹐她带着欢喜的希企要去看开刀啊!”
臨柴-汉语大词典
臨柴
【1】犹积聚。《古文苑·扬雄<蜀都赋>》:“叩巖岒嶙﹐崇隆臨柴。”{章樵}注:“猶積聚也。柴﹐音漬。”
臨機能斷-汉语大词典
臨機能斷
【1】见“臨機立斷”。
臨篇-汉语大词典
臨篇
【1】犹临文。{晋}{陆云}《答吴王上将顾处微》诗之七:“敢謝不佞﹐栖山自戢。臨篇焉愧﹐德輶辭輯。”{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是以臨篇綴慮﹐必有二患:理鬱者苦貧﹐辭溺者傷亂。”
臨難不懼-汉语大词典
臨難不懼
【1】面对危难﹐毫不恐惧。《韩非子·说疑》:“夫見利不喜﹐上雖厚賞無以勸之﹐臨難不恐﹐上雖嚴刑無以威之﹐此之謂不令之民也。”{宋}{苏轼}《孔北海赞》:“世之議公者才氣各有高卑﹐然皆以臨難不懼﹐談笑就死爲雄。”亦作“[臨難不恐]”﹑“[臨難不懾]”。《邓析子·无厚》:“故臨難不懼﹐知天命也。”{明}{屠隆}《綵毫记·预识汾阳》:“呀!看這綁縛漢子﹐偉幹長軀﹐丰神軒舉﹐臨難不懾﹐必是人豪。”
臨機制勝-汉语大词典
臨機制勝
【1】抓住机会﹐以谋略取胜。《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兵事臨機制勝﹐非可預言﹐願假臣一乘﹐使得預謀於行間。”
臨終-汉语大词典
臨終
【1】将死。《後汉书·祭肜传》:“〔{祭肜}〕臨終謂其子曰:‘吾蒙國厚恩﹐奉使不稱﹐微績不立﹐身死誠慚恨。’”{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一:“父亲生前也特别喜欢他﹐临终辰光还再三嘱咐﹐叫他不要忘记照顾这个小弟弟。”《儒林外史》第六回:“這兩套衣服和這銀子﹐是二老爺臨終時説下的﹐送與大老爺做個遺念。”{宋}{梅尧臣}《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诗:“母當臨終時﹐囑我貧莫羞。”{晋}{潘岳}《夏侯常侍诔》:“臨終遺誓﹐永錫爾類。”
臨機應變-汉语大词典
臨機應變
【1】谓掌握时机灵活地应付变化的情势。{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专门喜欢事后批评﹐缺乏临机应变的指导﹐这是不好的。”《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文種}曰:‘四境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臣;與君周旋﹐臨機應變﹐臣不如{蠡}。’”《朱子语类》卷一三六:“所以{張巡}用兵﹐未嘗倣古兵法﹐不過使兵識將意﹐將識士情﹐蓋未論臨機應變﹐方略不同。”《水浒传》第七四回:“非是{燕青}敢説口﹐臨機應變﹐看景生情﹐不倒的輸與那呆漢。”{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治{河}猶禦敵也﹐臨機應變﹐豈可限以歲月?”《宋史·忠义传九·萧资》:“{資}性和厚﹐臨機應變﹐輯穆將士﹐總攝細務。”
臨眺-汉语大词典
臨眺
【1】登高远望。{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施食台》:“俗傳太學成﹐{高皇帝}於宫中喜其宏麗﹐{孝慈}欲一觀之﹐以翟車不便幸學﹐乃建此臺﹐以備臨眺。”《南史·徐勉传》:“華樓迴榭﹐頗有臨眺之美。”{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臨時動議-汉语大词典
臨時動議
【1】原指会议中临时提出﹑事先未列入议程的议题。亦指在一般场合临时提出的建议。《花城》1981年第6期:“{叶明珠}临时动议:‘咱们上友谊商店绕一圈去!’”
臨觴-汉语大词典
臨觴
【1】犹言面对着酒。觞﹐酒杯。{宋}{苏轼}《劝履常饮》诗:“我本不畏酒﹐臨觴未嘗訴。”{三国} {魏}{曹植}《求通亲亲表》:“左右惟僕隸﹐所對惟妻子﹐高談無所與陳﹐發義無所與展﹐未嘗不聞樂而拊心﹐臨觴而歎息也。”{苏曼殊}《燕子龛随笔》引{刘三}诗:“記得臨觴嗚咽﹐忽忽三日魂銷。”{晋}{陆机}《短歌行》:“置酒高堂﹐悲歌臨觴。”{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七:“臨觴忽不飲﹐憶我平生歡。”
臨危不憚-汉语大词典
臨危不憚
【1】见“臨危不懼”。
臨深履薄-汉语大词典
臨深履薄
【1】《诗·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谓面临深渊﹐脚踏薄冰。后因以“臨深履薄”喻謹慎戒惧。{晋}{葛洪}《抱朴子·君道》:“誠能事過乎儉﹐臨深履冰﹐居安不忘乘奔之戒﹐處存不廢慮亡之懼。”亦省作“[臨履]”。《清史稿·圣祖纪三》:“朕老矣﹐臨深履薄之念﹐與日俱增﹐敢滿假乎?”亦作“[臨深履冰]”。《後汉书·杨终传》:“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豈可不臨深履薄﹐以爲至戒。”{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今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臨深履薄﹐國家曆數﹐自然靈長。”{三国} {吴}{薛综}《与诸葛恪书》:“雖實國家威靈之所加﹐亦信元帥臨履之所致也。”{晋}{葛洪}《抱朴子·诘鲍》:“王者憂勞於上﹐台鼎顰顣於下﹐臨深履薄﹐懼禍之及。”
臨崖勒馬-汉语大词典
臨崖勒馬
【1】喻临危时能及时悔悟回头。《野叟曝言》第五六回:“虧得老襟丈臨崖勒馬﹐不然﹐以祖父世傳之産業﹐而换幾根籌碼﹐好不傷心。”{元}{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三折:“這廝不識咱運機﹐將人來緊追﹐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抵多少臨崖勒馬纔收騎。”{明}{无名氏}《精忠记·说偈》:“元帥你自索斟量﹐莫待臨崖勒馬將韁繩來放。”
臨搨-汉语大词典
臨搨
【1】摹拓。{明}{刘基}《题富好礼所畜村乐图诗》:“想應臨搨出秘府﹐筆意精到世罕儔。”{清}{阮大鋮}《燕子笺·写像》:“畫中人又好做人中畫﹐免不得秘戲春宵也要費臨搨。”
臨陳-汉语大词典
臨陳
【1】见“臨陣”。
臨難不屈-汉语大词典
臨難不屈
【1】犹言临危不惧。《旧唐书·刘弘基传》:“{高祖}嘉其臨難不屈﹐賜其家粟帛甚厚。”
臨困-汉语大词典
臨困
【1】犹临终。《後汉书·卢植传》:“{初平}三年卒。臨困﹐勑其子儉葬於土穴﹐不用棺椁﹐附體單帛而已。”
臨帖-汉语大词典
臨帖
【1】仿写字帖。{明}{杨慎}《丹铅总录·字学·英光堂帖》:“余觀{岳珂}《英光堂帖》﹐有{米元章}臨{智永}真草千文﹐與今本大不同﹐乃知古人臨帖不論形似也。{珂}跋其後云:‘摹臨兩法本不同﹐摹帖如梓人作室﹐梁櫨榱桷﹐雖具準繩﹐而締造既成﹐氣象自有工拙;臨帖如雙鵠並翔﹐青天浮雲﹐浩蕩萬里﹐各隨所至而息。’”{宋}{陆游}《独意》诗:“偶讀書終卷﹐閑臨數行帖。”
臨鏡-汉语大词典
臨鏡
【1】对镜。{元}本{高明}《琵琶记·赵五娘忆夫》:“憶昔事君子﹐鷄鳴下君床﹐臨鏡理笄總﹐隨君問高堂。”{唐}{元稹}《三兄遗白角巾》诗:“暗梳蓬髮羞臨鏡﹐私戴蓮花恥見人。”
臨淵羨魚-汉语大词典
臨淵羨魚
【1】见“臨河羡魚”。
臨别贈語-汉语大词典
臨别贈語
【1】见“臨别贈言”。
臨人-汉语大词典
臨人
【1】谓选拔人才。{明}{归有光}《送童子鸣序》:“無怪乎其内不知修己之道﹐外不知臨人之術。紛紛然日競于榮利﹐以成流俗﹐而天下常有乏材之患也。”《後汉书·崔寔传》:“蓋{孔子}對{葉公}以來遠﹐{哀公}以臨人﹐{景公}以節禮﹐非其不同﹐所急異務也。”{李贤}注:“《韓子》曰﹐{葉公}問政於{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來遠。’{魯哀公}問政於{仲尼}。{仲尼}曰:‘政在選賢。’{齊景公}問政於{仲尼}﹐{仲尼}曰:‘政在節財。’此云‘臨人’﹑‘節禮’﹐文不同也。”
臨别-汉语大词典
臨别
【1】将要分别。{峻青}《黎明的河边·血衣》:“临别的时候﹐老头子谆谆地嘱咐道:‘孩子﹐你别忘了﹐你妈和你哥是怎么死的!’”《孔丛子·儒服》:“{子高}遊{趙}﹐{平原君}客有{鄒文}{季節}者﹐與{子高}相友善……臨别﹐{文}{節}流涕交頤﹐{子高}徒抗手而已。”《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臨别又如何諄諄的囑咐{安公子}不可輕易動身﹐他到底懷疑不信﹐以致遭此大難﹐向{張金鳳}並{張}老夫妻訴了一番。”{宋}{朱熹}《答范伯崇书》之八:“區區所以相告者﹐不過如此﹐恐臨别匆匆﹐不能盡舉﹐預以拜聞。”
臨明-汉语大词典
臨明
【1】即将天明。{前蜀}{毛文锡}《醉花间》词:“昨夜雨霏霏﹐臨明寒一陣。”
臨淵結網-汉语大词典
臨淵結網
【1】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事到临头才采取措施。{明}{杨珽}《龙膏记·游仙》:“霎時間石火冰寒﹐早辦個鳳想仙緣。休等待臨淵結網﹐只落得月缺花殘。”
臨財不苟-汉语大词典
臨財不苟
【1】谓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语出《礼记·曲礼上》:“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气义》:“孰以顯廉﹐臨財不苟。”
臨場-汉语大词典
臨場
【1】谓身临现场或将临现场。常用于战场﹑戏场﹑考场﹑体育比赛等。如:双方球技不相上下﹐这场比赛的关键在于临场发挥。{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老郎菩萨》:“梨園所稱老郎菩薩者﹐一粉孩兒也﹐平時宗之﹐臨場子之﹐顛倒殊不可解。”{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夹带怀挟》:“臨場特派大臣監視﹐果搜出懷挾夾帶數十人。”《後汉书·袁绍传》:“{袁紹}初以豪俠得衆﹐遂懷雄霸之圖﹐天下勝兵舉旗者﹐莫不假以爲名。及臨場决敵﹐則悍夫争命;深籌高議﹐則智士傾心。”
臨邛滌器-汉语大词典
臨邛滌器
【1】指{汉}{司马相如}在{临邛}卖酒﹐与庸保杂作﹐涤器市中的故事。{宋}{秦观}《人材》:“文如{長卿}而有{臨邛}滌器之陋﹐將如{韓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
臨照-汉语大词典
臨照
【1】本谓天日之照耀。多喻指君王的仪范或恩德。《左传·桓公二年》:“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宋}{曾巩}《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以陛下之臨照﹐誰敢不應之以公?”{唐}{陈鸿}《东城老父传》:“朝覲之禮容﹐臨照之恩澤﹐衣之錦絮﹐飼之酒食﹐使展事而去﹐都中無留外國賓。”
臨難不苟-汉语大词典
臨難不苟
【1】谓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语本《礼记·曲礼上》:“臨難毋苟免。”《旧唐书·忠义传序》:“有若{仲由}之結纓﹐{鉏麑}之觸樹﹐{紀信}之蹈火﹐{豫讓}之斬衣﹐此所謂殺身成仁﹐臨難不苟者也。”{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至於賊縱所及﹐直省駐防各營臨難不苟﹐忠節如林。”亦作“[臨危不苟]”。{老舍}《四世同堂》十一:“我不考虑那个!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苟。”
臨機立斷-汉语大词典
臨機立斷
【1】犹言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少英爽﹐喜書﹐以風流自命﹐内負大節﹐臨機輒斷。”{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訪得{淮}{揚}海防兵備副使{劉景韶}英敏多謀﹐臨機立斷﹐運籌足以破鬼夷之算﹐賈勇足以汗懦將之顔。”《北史·樊子盖传论》:“{子蓋}雅有幹局﹐質性方嚴﹐見義而勇﹐臨機能斷﹐保全邦邑﹐勤亦懋哉!”{清}{谭嗣同}《仁学》四五:“曰‘决力’﹐臨機立斷﹐自殘不恤﹐如劍鋒直陷﹐劍身亦折然。”亦作“[臨機能斷]”﹑“[臨機輒斷]”。
臨刑-汉语大词典
臨刑
【1】将受死刑之时。{唐}{白居易}《何满子》诗序:“{開元}中﹐{滄州}有歌者{何滿子}﹐臨刑﹐進此曲以贖死﹐上竟不免。”{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苏曼殊}《岭海幽光录·陈子壮》:“臨刑﹐舉酒屬諸紳曰:‘畏否?’諸人以頭搶地曰:‘敢不畏?’”{明}{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後记三》:“臨刑時觀者雲集﹐忽一人獨呼曰:‘寃哉{荷花兒}﹐殺人者我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辛亥滦州兵变记》:“{王金銘}臨刑﹐{懷慶}軍欲縛之﹐{金銘}曰﹐吾軍人無須此﹐挺身叉手就刃﹐氣張甚。”
臨完-汉语大词典
臨完
【1】到最后;临了。{老舍}《骆驼祥子》十:“到底是哥儿们哪!拉座儿﹐给他卖多大的力气﹐临完多要一个子儿都怪难的!”
臨當-汉语大词典
臨當
【1】及﹐到;正当。{晋}{向秀}《思旧赋》:“{嵇}博綜技藝﹐於絲竹特妙﹐臨當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汉书·丙吉传》:“臨當封﹐{吉}疾病﹐上將使人加紼而封之。”《三国志·吴志·赵达传》:“{達}許教之者有年數矣﹐臨當喻語而輒復止。”{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王大}爲吏部郎﹐嘗作選草﹐臨當奏﹐{王僧彌}來﹐聊出示之。”
臨硎-汉语大词典
臨硎
【1】{三国}{吴}宫门名。《文选·左思<吴都赋>》:“閽闥譎詭﹐異出奇名﹐左稱{彎碕}﹐右號{臨硎}。”{李善}注:“{吴後主}起{昭明宫}於{太初}之東﹐開{彎碕}﹑{臨硎}二門。{彎碕}﹐宫東門;{臨硎}﹐宫西門。碕﹐巨依切。硎﹐口耕切。”
臨危受命-汉语大词典
臨危受命
【1】谓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语本{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夏衍}《心防》第三幕:“临危受命于先﹐哪儿能临阵脱逃于后?”
臨政-汉语大词典
臨政
【1】亲理政务。《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夙興夜寐﹐朝夕臨政﹐此以知其恤民也。”{宋}{曾巩}《宜黄县县学记》:“而臨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講。”《後汉书·陈蕃传》:“今陛下臨政﹐先誅忠賢。遇善何薄?待惡何優?”
臨莅-汉语大词典
臨莅
亦作“[臨涖]”亦作“[臨蒞]”【1】来到﹑来临。旧多指皇帝即位理政。{宋}{叶適}《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不然﹐則彼嘗所臨涖非不多﹐而獲祠于民何其少也。”《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臨莅天下﹐莫若無爲。”临莅天下﹐谓就天子之位。《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吾臨蒞五年﹐兵難騷動﹐未得休衆息役﹐惠康士庶。”{清}{昭槤}《啸亭杂录·善禅机》:“臨莅後﹐嘗告近臣曰:‘朕欲治世法十載﹐然後開明釋法。’”{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其所臨莅﹐莫不肌栗慴伏。”
臨戰-汉语大词典
臨戰
【1】督战﹐参战。{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蒯聵}臨戰﹐獲佑於筋骨之請。”《汉书·陈胜传》:“{勝}出臨戰﹐軍破﹐{張賀}死。”【2】临到作战。《韩非子·内储说上》:“臨戰而使人絶頭刳腹而無顧心者﹐賞在兵也。”{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现在我军干部中﹐还有许多人﹐在平时﹐他们赞成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但到临战﹐则往往不能应用这一原则。”
臨國-汉语大词典
臨國
【1】谓治理国事。《晏子春秋·问上二九》:“{景公}問{晏子}曰:‘臨國蒞民﹐所患何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秦}聖臨國﹐始定刑名﹐顯陳舊章。”《後汉书·光武帝纪下》:“{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
臨馭-汉语大词典
臨馭
【1】指天子统治宇内。《南史·梁纪上·武帝上》:“以兹寡薄﹐臨馭萬方﹐顧求夙志﹐永言祗惕。”《旧唐书·宣宗纪论》:“洎{大中}臨馭﹐一之日權豪歛迹﹐二之日姦臣畏法。”{清}{恽敬}《上陈笠帆按察书》:“今皇上以大智大仁臨馭宇内﹐有朝叩閽而夕得旨者﹐何憂其不達邪!”{三国} {魏}{阮籍}《通易论》:“臨馭統一﹐大觀天下。”
臨日-汉语大词典
臨日
【1】接近太阳。形容高耸。{唐}{卢照邻}《登玉清》诗:“絶頂横臨日﹐孤峯半倚天。”【2】星相术士的迷信说法。以正月午日﹑二月亥日﹑三月申日﹑四月丑日等为临日﹐宜祭祀﹑上册﹑上表章﹑入学﹑出行﹑上官赴任等。参阅《协纪辨方书·临日》。
臨雍-汉语大词典
臨雍
【1】亲临辟雍。雍﹐指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历代皆有﹐亦常为祭祀之所。{宋}{刘克庄}《水龙吟·林中书生日》词:“算給扶朝者﹐臨雍拜者﹐下梢須做。”《清史稿·礼志八》:“{道光}三年臨雍﹐命廕生豫聽宣講。”《後汉书·明帝纪》:“{永平}二年三月﹐臨辟雍﹐初行大射禮。”
臨職-汉语大词典
臨職
【1】谓任职治事。《南史·刘道产传》:“善於臨職﹐在{雍}部政績尤著﹐蠻夷前後不受化者皆順服﹐百姓樂業。”
臨文不諱-汉语大词典
臨文不諱
【1】谓作文时﹐不须避讳。{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杂觚·讳谈为同》:“古人臨文不諱﹐或謂{史遷}諱‘談’爲‘同’﹐然《滑稽傳》有‘談言解紛’語﹐恐此説未確。”《礼记·曲礼上》:“詩書不諱﹐臨文不諱﹐廟中不諱。”
臨按-汉语大词典
臨按
【1】亲临按问(刑狱)。《新唐书·儒学传中·郎馀庆》:“又裒貨無藝﹐民詣闕訴之﹐使者十輩臨按﹐{餘慶}謾讕﹐不能得其情。”《新唐书·酷吏传·吉温》:“{温}既謫﹐又依{希奭}以居﹐{國忠}奏遣{蔣沇}臨按﹐{希奭}擅稽罪人﹐貶{海康}員外尉。”
臨訣-汉语大词典
臨訣
【1】谓瞻仰遗容﹐最后告别。《晋书·阮籍传》:“性至孝﹐母終……乃將葬﹐食一蒸肫﹐飲二斗酒﹐然後臨訣﹐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升。”【2】犹临终﹐临死。《新五代史·後蜀世家·孟知祥》:“{崇韜}臨訣﹐白曰:即臣等平{蜀}﹐陛下擇帥以守{西川}﹐無如{孟知祥}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無何﹐{許}病卒。臨訣﹐囑{孫}曰:{無病}最愛兒﹐即令子之可也。”
臨了-汉语大词典
臨了
【1】到最后;到末了。{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臨了又有一個油嘴小星兒﹐也與我一歲﹐説我整整的一百歲。”《红楼梦》第一一〇回:“老太太這一輩子也没有糟塌過什麽銀錢﹐如今臨了這件大事﹐必得求二奶奶體體面面的辦一辦纔好。”{张天翼}《大林和小林》十四:“你认识我们吧?我们给你做苦工﹐临了还要被你吃掉。打死你这野兽。”《朱子语类》卷五六:“人臣之道﹐但當以極等之事望其君﹐責他十分事﹐臨了只做得二三分;若只責他二三分﹐少間做不得一分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