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蛤

蛤(蛤)是什么意思

  • 夜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夜蛤yè gé

    【释义】:

    夜明珠。因珠产于蚌蛤,故称。汉·王符《潜夫论·论荣》:“夫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产于蜃蛤。”明·陈子龙《秋月篇》诗:“漫下晶帘薄似云,愁悬夜蛤光如月。”

  • 井底蛤蟆没见什么天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井底蛤蟆没见什么天日

    【释义】:

    比喻局限于小圈子里的人,没见过什么大世面。《醒世姻缘传》四:所以连青州府门也没得出来走一步,真是井底蛤蟆没见什么天日。

  • 癞蛤蟆吃着了天鹅肉还嫌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癞蛤蟆吃着了天鹅肉还嫌腥

    【释义】:

    比喻人太不知道好歹。《红楼梦补》二八:那时候他在里间屋子里,听见就哭起来。我叫他出来,当着太太面前问他,又不哼一声儿。妹妹,你说,这不是癞蛤蟆吃着了天鹅肉还嫌腥呢。

  • 蛤蟆镜-汉语惯用语辞典

    蛤蟆镜há má jìng

    指镜片较大的墨镜。《人民日报》2001.4.26“我又举了不少例子,比如说太阳镜(当时亦被称作“麦克镜”或“蛤蟆镜”)”。

  • 穷蛤螺-汉语惯用语辞典

    穷蛤螺qióng há luó

    见“穷光蛋”。

  • 蛤-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蛤gé

    蛤蜊。《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蚌~。”(蓏luǒ:瓜类植物的果实。)

    另见há。

  • 蛤-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蛤há

    蛤蟆。青蛙和蟾蜍的统称。韩愈《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即是虾蟆,同物浪异名。”(虾蟆:蛤蟆。)

    另见gé。

  • 干贝蛤-现代汉语大词典

    干贝蛤gān bèi gé

    【释义】:

    即扇贝。

  • 食蛤蜊-现代汉语大词典

    食蛤蜊shí gé lí

    【释义】:

    典出《南史·王融传》:“(融)遇沈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后以“食蛤蜊”表示嘲谑。鲁迅《送灶日漫笔》:“只是北京的饭店那么多,饭局那么多,莫非都在食蛤蜊,谈风月。”

  • 文蛤-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蛤wén gé

    【释义】:

    软体动物。贝壳较大,略呈三角形,表面光滑如瓷,有褐色斑纹。肉味美,是蛤中上品。贝壳可供药用,或作盛蛤蜊油、雪花膏的容器。仅分布于日本、朝鲜和我国沿海。

  • 癞蛤蟆-现代汉语大词典

    癞蛤蟆lài há ma

    【释义】:

    ①蟾蜍的通称。和谷岩《枫》:“癞蛤蟆跳到脚面上——咬倒没咬着,吓人一跳!”②比喻丑陋的人。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癞蛤蟆别想吃天鹅肉!”

  •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lài há ma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

    【释义】:

    比喻妄想得到不可能得到的东西。高玉宝《高玉宝》:“连账都还不起的穷小子,还想念书,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 蛤1-现代汉语大词典

    蛤1gé

    【释义】:

    ①一种有介壳的软体动物。生活在浅海底,肉可食。如:蛤蜊。②蜥蜴类。如:蛤蚧。

  • 蛤蚧-现代汉语大词典

    蛤蚧gé jiè

    【释义】:

    爬行动物。形似壁虎而大。背部紫灰色,有红色斑点;尾部暗灰色,有七条环带斑纹;腹部灰白色,散有粉红色斑点。栖于山岩间、树洞内或墙壁上,捕食昆虫、小鸟等。干燥体入药,有强壮作用,主治虚劳咳嗽、气喘等症。也称大壁虎。

  • 蛤蜊-现代汉语大词典

    蛤蜊gé lí

    【释义】:

    软体动物。生活在浅海泥沙中。壳卵圆形、三角形或长椭圆形,两壳相等,肉可食,味鲜美。生活在浅海泥沙中。冰心《寄小读者》:“海风似在催我归去。归途中很怅惘。只是还买了一筐新从海里拾出的蛤蜊。”

  • 蛤2-现代汉语大词典

    蛤2há

    【释义】:

    见“蛤蟆”。

  • 蛤士蟆-现代汉语大词典

    蛤士蟆há shi má

    【释义】:

    即哈什蚂。

  • 蛤什蚂-现代汉语大词典

    蛤什蚂há shi mǎ

    【释义】:

    满语。蛤蟆之一种,也称蛤士蟆。产于东北各省,是我国的特产。雌性者腹内有胶质块,中医用为滋补品。刘白羽《漂河口杂记》:“走了不少摇头甸子,红眼哈塘。山中出水獭、鹿茸、黄皮子、蛤什蚂。”

  • 蛤蟆-现代汉语大词典

    蛤蟆há má

    【释义】:

    青蛙和蟾蜍的统称。曹禺等《胆剑篇》:“夫差:‘越国不过巴掌大的地方,几只蛤蟆一样的人,你竟敢不听大国君王的号令,还不是罪有应得吗?’”

  • 蛤蟆烟-现代汉语大词典

    蛤蟆烟há ma yān

    【释义】:

    烟草的一种。刘白羽《战斗的幸福》:“这会儿要有一点烟叶子够多美,哪怕是一撮蛤蟆烟也好呀!”原注:“一种绿的、很辣的烟草。”

  • 蛤蟆菌-现代汉语大词典

    蛤蟆菌há má iūn

    【释义】:

    即毒蝇伞。

  • 蛤蟆镜-现代汉语大词典

    蛤蟆镜há ma jìng

    【释义】:

    有色眼镜的俗称。谌容《关于仔猪过冬问题》:“赶明儿我要是招工进了城,我就买条喇叭裤,留个大背头,来双三接头,戴上蛤蟆镜儿。”

  • 青蛤-现代汉语大词典

    青蛤qīng gé

    【释义】:

    软体动物。贝壳近圆形,长约5厘米。壳面极凸出,常为黑色,边缘为紫色。内面白色或淡红色。生活在浅海泥沙中。我国南北沿海和朝鲜、日本都有。肉味鲜美,可供食用。壳可供药用。

  • 鬼头蛤蟆眼-现代汉语大词典

    鬼头蛤蟆眼guǐ tóu há má yǎn

    【释义】:

    形容鬼头鬼脑,不像人样。萧驰《家事》:“不知怎的,我总觉得他鬼头蛤蟆眼的信不得。”

  • 且食蛤蜊-汉语大词典

    且食蛤蜊

    【1】《南史·王融传》:“〔{融}〕詣{王僧祐},因遇{沈昭略},未相識。{昭略}屢顧盼,謂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謂曰:‘僕出於{扶桑},入於{湯谷},照耀天下,誰云不知,而卿此問?’{昭略}云:‘不知許事,且食蛤蜊。’”后用以指姑置不问。《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公子聽得這話有些扎耳朵﹐便端起杯來又飲了一口﹐道:‘且食蛤蜊。’”{宋}{虞俦}《雪睛後书怀》诗之二:“咄咄那庸如許事﹐尊前且食蛤蜊休。”

  • 玄蛤-汉语大词典

    玄蛤

    【1】一种瓣鳃纲类软体动物。介壳呈三角形而略圆,生活在浅海泥沙滩中。《艺文类聚》卷六一引{汉}{徐幹}《齐都赋》:“其寶玩則玄蛤抱璣﹐駮駮含璫。”

  • 夜蛤-汉语大词典

    夜蛤

    【1】夜明珠。{汉}{王符}《潜夫论·论荣》:“夫{和氏}之璧﹐出於璞石;{隋氏}之珠﹐産於蜃蛤。”{明}{陈子龙}《秋月篇》诗:“漫下晶簾薄似雲﹐愁懸夜蛤光如月。”

  • 吠蛤-汉语大词典

    吠蛤

    【1】谓蛙鸣。{宋}{苏轼}《宿馀杭法喜寺怀孙莘老学士》诗:“稻涼初吠蛤﹐柳老半書蟲。”【2】鸣蛙。《说文·黾部》“鼃﹐蝦蟇也” {清}{朱骏声}通训:“{揚州}謂之水鷄﹐亦曰吠蛤﹐言其聲閣閣也。”

  • 圓蛤-汉语大词典

    圓蛤

    【1】蛙的一种。{宋}{唐庚}《圆蛤诗》:“黄犢鳴水中﹐相顧皆愕然。探之亡所得﹐有蛙僅如錢。持問旁舍翁﹐云此號圓蛤。”

  • 珠蛤-汉语大词典

    珠蛤

    【1】能产珠之蛤。{南朝} {梁}{江淹}《石劫赋》:“比文豹而無恤﹐方珠蛤而自寧。”{唐}{刘禹锡}《韩十八侍御属和足成六十二韵》:“鮫人弄機杼﹐貝闕駢紅紫﹐珠蛤吐玲瓏﹐文鰩翔旖旎。”

  • 瑕蛤-汉语大词典

    瑕蛤

    【1】兽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格瑕蛤﹐鋋猛氏。”{裴駰}集解:“《漢書音義》曰:‘瑕蛤﹑猛氏皆獸名。’”按﹐《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作“蝦蛤”。

  • 沙蛤-汉语大词典

    沙蛤

    【1】一种生活于浅海泥沙中的蛤蜊。{宋}{彭乘}《续墨客挥犀·忌桃雀蛤》:“海傍有蛤﹐背有花紋者土人謂之花蛤﹐無文者謂之沙蛤。”{明}{冯时可}《雨航杂录》卷下:“西施舌一名沙蛤﹐大小似車螯﹐而殼自肉中突出﹐長可二寸如舌。”

  • 海蛤-汉语大词典

    海蛤

    亦作“[海]”【1】海中各种蛤类的总称。{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凫》:“〔鳧〕常在海邊沙上食砂石﹐皆消爛﹐惟食海蛤不消﹐隨其糞出﹐用爲藥倍勝者也。”{宋}{沈括}《梦溪笔谈·药议》:“蛤之屬﹐其類至多。房之堅久瑩潔者皆可用﹐不適指一物﹐故通謂之海蛤耳。”《逸周书·王会》:“{東越}海。”{孔晁}注:“﹐文。”{朱右曾}校释:“﹐即蛤。”

  • 牡蛤-汉语大词典

    牡蛤

    【1】见“牡蠣”。

  • 月蛤-汉语大词典

    月蛤

    【1】蛤蜊的别名。古人谓蚌蛤之实虚随月之望晦而变化﹐故称。{宋}{梅尧臣}《泰州王学士寄车螯蛤蜊》诗:“車螯與月蛤﹐寄自{海陵郡}。謂我抱餘醒﹐{江都}多美醖。”

  • 文蛤-汉语大词典

    文蛤

    【1】一种软体动物。壳略呈三角形﹐表面光滑﹐有斑纹﹐生活在沿海泥沙中﹐肉可食。又名花蛤。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文蛤》。

  •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汉语大词典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1】见“癩蝦蟆想吃天鵝肉”。

  • 癩蛤蟆-汉语大词典

    癩蛤蟆

    【1】见“癩蝦蟆”。

  • 窮蛤螺-汉语大词典

    窮蛤螺

    【1】犹言穷光蛋。《白雪遗音·八角鼓·两口变脸》:“也是你窮蛤螺没錢﹐討人嫌;反來説我﹐花了你的六百錢。”

  • 蚌蛤-汉语大词典

    蚌蛤

    亦作“[蜯蛤]”【1】蚌与蛤。长者通曰蚌﹐圆者通曰蛤。诗文中常混用以称蚌。《吕氏春秋·精通》:“月望則蚌蛤實﹐羣陰盈;月晦則蚌蛤虚﹐羣陰虧。”《韩非子·五蠧》:“民食果蓏蜯蛤。”{汉}{班固}《答宾戏》:“賓又不聞{和氏}之璧韞於{荆}石﹐{隋侯}之珠藏於蚌蛤乎?”{艾芜}《印度洋风土画》:“走﹐去吃蚌蛤呵﹐{槟榔屿}的蚌蛤真好。”{唐}{韩愈}《送郑尚书赴南海》诗:“風静鶢鶋去﹐官廉蚌蛤迴。”

  • 蛙蛤-汉语大词典

    蛙蛤

    【1】即蛙。{清}{黄遵宪}《感怀呈樵野尚书丈》诗:“蛙蛤相呼祇取鬧﹐蛟螭攫人先染腥。”{唐}{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蝦蟆雖水居﹐水特變形貌﹐强號爲蛙蛤﹐於實無所校。”

  • 蛤-汉语大词典

    “[蝦]”的异体字。【1】

  • 蛤-汉语大词典

    《廣韻》古沓切,入合,見。【1】一种有介壳的软体动物。生活在浅海底,肉可食。《左传·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魚鹽蜃蛤,弗加於海。”《吕氏春秋·精通》:“月也者,羣陰之本也。月望則蚌﹑蛤實,羣陰盈。”《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孔戣}爲{華州}刺史,{明州}歲貢蚶﹑蛤,淡菜,水陸遞夫勞費,{戣}奏疏罷之。”{胡三省}注:“《月令》云:‘雀入大水化爲蛤。’《説文》云:‘百歲燕所化。’又云:‘老服翼所化。’皆非也。蚶﹑蛤皆生於海瀕潮汐往來舃鹵之地。”{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一:“雀入大水化爲蛤,雉入大海化爲蜃,蛤與蜃原不皆雀雉所化也。”【2】蜥蜴类。参见“[蛤蚧]”。

  • 蛤黎醬-汉语大词典

    蛤黎醬

    【1】蛤蜊肉制成的酱。{清}{翟灏}《通俗编·禽鱼·蛤黎酱》:“以蛤屬爲醢﹐自昔有之﹐今{越}人仍詡此爲佳味。”

  • 蛤骨-汉语大词典

    蛤骨

    【1】蛤蜃的甲壳。《文选·左思<魏都赋>》“弓珧解檠”{唐}{刘良}注:“以蛤骨飾弓曰珧。”

  • 蛤像-汉语大词典

    蛤像

    【1】蛤壳内神像。{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靖善坊}{大興善寺}〕左顧蛤像﹐舊傳云﹐{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數逾數千萬矣。忽有一蛤﹐椎擊如舊﹐帝異之﹐置諸几上﹐一夜有光﹐及明﹐肉自脱﹐中有一佛﹑二菩薩像。帝悲悔﹐誓不食蛤。”

  • 蛤棃-汉语大词典

    蛤棃

    亦作“[蛤梨]”【1】即蛤蜊。《淮南子·道应训》:“{盧敖}就而視之﹐方倦龜殼而食蛤棃。”{高诱}注:“蛤棃﹐海蚌也。”{宋}{苏轼}《远游庵铭》:“踞龜殼而食蛤梨者﹐必子也。”

  • 蛤蜃-汉语大词典

    蛤蜃

    【1】蚌类。大蛤为蜃。{宋}{叶適}《灵岩》诗:“歌聲妙欸乃﹐俎品窮蛤蜃。”{宋}{张颍}《形盐赋》:“厥貢惟錯﹐將蛤蜃以俱來;充君之庖﹐與昌歜而俱入。”

  • 蛤蚌-汉语大词典

    蛤蚌

    【1】犹蚌蛤。{明}{徐渭}《次冬降抟雪径满鹅鸭卵余睡而复起烧竹照之八十韵》:“鮫室百窗簾蛤蚌﹐羌胡一國水玻瓈。”

  • 蛤灰-汉语大词典

    蛤灰

    【1】以蚌蛤壳烧成的灰。其用途与石灰同。《周礼·地官·掌蜃》“共白盛之蜃”{郑玄}注“謂飾墻使白之蜃也。今{東萊}用蛤﹐謂之叉灰云”{唐}{贾公彦}疏:“蜃蛤在泥水之中﹐{東萊}人叉取以爲灰﹐故以蛤灰爲叉灰云也。”

  • 蛤蜊粉-汉语大词典

    蛤蜊粉

    【1】中药名。用蛤蜊壳煅制成的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蛤蜊》〔集解〕引{汪机}曰:“{閩}{浙}人以其肉充海錯﹐亦作爲醬醢。其殻火煅作粉﹐名曰蛤蜊粉也。”

  • 蛤蜊-汉语大词典

    蛤蜊

    亦作“[蛤]”【1】软体动物。生活在浅海泥沙中。壳卵圆形﹑三角形或长椭圆形﹐两壳相等﹐肉可食﹐味鲜美。《南史·王融传》:“不知許事﹐且食蛤蜊。”{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蛤蜊候風雨﹐能以殼爲翅飛。”{唐}{皮日休}《病酒》诗:“何事晩來還欲飲﹐隔牆聞賣蛤蜊聲。”{冰心}《寄小读者》二十:“海风似在催我归去。归途中很怅惘。只是还买了一筐新从海里拾出的蛤蜊。”{清}{赵翼}《午节後二日泛舟看竞渡即事》诗:“且食蛤不知許﹐當饗而嘆毋乃迂。”

  • 蛤梨-汉语大词典

    蛤梨

    【1】见“蛤棃”。

  • 蛤-汉语大词典

    【1】见“蛤蜊”。

  • 蛤柱-汉语大词典

    蛤柱

    【1】即江珧柱。又称干贝。由海产贝蛤等闭壳肌干制成的珍贵食品。{宋}{陆游}《读近人诗》诗:“琢琱自是文章病﹐奇險尤傷氣骨多。君看太羹玄酒味﹐蟹螯蛤柱豈同科。”

  • 蛤解-汉语大词典

    蛤解

    【1】见“蛤蚧”。

  • 蛤精疾-汉语大词典

    蛤精疾

    【1】因蛤附着脚跟久而得的肿痛病。{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徐之才}視乘船人之蛤精疾……此以博識者也。”《北齐书·徐之才传》:“有人患脚跟腫痛﹐諸醫莫能識。{之才}曰:‘蛤精疾也。由乘船入海﹐垂脚水中。’疾者曰:‘實曾如此。’{之才}爲剖得蛤子二﹐大如榆莢。”

  • 蛤粉-汉语大词典

    蛤粉

    【1】即蛤蜊粉。{宋}{米芾}《画史》:“古書畫皆圜蓋﹐有助於器。{晉}{唐}皆鳳池﹐研中心如瓦凹﹐故曰研瓦。如以一花頭瓦安三足爾。墨稱螺;製必如蛤粉﹐此又明用凹硯也。”【2】即蛤灰。《水浒传》第八二回:“第五個貼浄的﹐忙中九伯﹐眼目張狂﹐隊額角塗一道明戧﹐劈門面抹兩色蛤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蚌》:“其肉可食﹐其殻可爲粉﹐{湖沔}人皆印成錠市之﹐謂之蚌粉﹐亦曰蛤粉。古人謂之蜃灰﹐以飾牆壁﹐闉墓壙﹐如今用石灰也。”

  • 蛤蟹-汉语大词典

    蛤蟹

    【1】亦作“[蛤蠏]”。蛤蜊与螃蟹。{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祐陵}〕且云:‘平生未嘗蛤蠏之屬。’”《周礼·春官·大司乐》“五變而致介物”{汉}{郑玄}注:“蛤蟹走則遲墳衍﹐孔竅則小矣。”《淮南子·墬形训》:“土龍致雨﹐燕雁代飛﹐蛤蟹珠龜﹐與月盛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回:“同盛衰于蛤蟹﹐等盈缺于珠龜。”【2】蛤蚧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蛤蚧》。

  • 蛤蠏-汉语大词典

    蛤蠏

    【1】见“蛤蟹”。

  • 蛤子-汉语大词典

    蛤子

    【1】小蛤蜊。《北史·徐之才传》:“有人患脚根腫痛﹐諸醫莫能識。{之才}曰:‘蛤精疾也﹐由乘船入海﹐垂脚水中。’疾者曰:‘實曾如此。’{之才}爲剖得蛤子二﹐大如榆莢。”

  • 蛤蚧-汉语大词典

    蛤蚧

    亦作“[蛤解]”【1】爬行动物。形似壁虎而大。背部紫灰色﹐有红色斑点;尾部暗灰色﹐有七条环带斑纹;腹部灰白色﹐散有粉红色斑点。栖于山岩间﹑树洞内或墙壁上﹐捕食昆虫﹑小鸟等。干燥体入药﹐有强壮作用﹐主治虚劳咳嗽﹑气喘等症。也称大壁虎。《方言》第八:“{桂林}之中守宫大者而能鳴﹐謂之蛤解。”{郭璞}注:“似蛇醫而短身﹐有鱗采﹐{江}東人呼爲蛤蚧。”{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蛤蚧》〔集解〕引{李珣}曰:“生{廣南}水中﹐夜即居於榕樹上﹐雌雄相隨﹐投一獲二。”{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遽爾雙璧同組﹐立絞鴛鴦之頸;循環合體﹐牢牽蛤蚧之身。”{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蛤蚧﹐首如蝦蟇﹐背有細鱗如蠶子﹐土黄色﹐身短尾長﹐多巢於樹中。{端州}古牆内有巢于廳署城樓間者﹐暮則鳴﹐自呼蛤蚧……里人採之﹐鬻于市爲藥﹐能治肺疾。醫人云:藥力在尾﹐不具者無功。”

  • 蜃蛤-汉语大词典

    蜃蛤

    【1】大蛤和蛤蜊。《左传·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魚鹽蜃蛤﹐弗加於海。”{杨伯峻}注:“蜃﹐大蛤;蛤﹐蛤蜊。均海内可食的動物。”{汉}{张衡}《西京赋》:“蘧藕拔﹐蜃蛤剥。”

  • 蝦蛤-汉语大词典

    蝦蛤

    【1】兽名。《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格蝦蛤﹐鋋猛氏。”{郭璞}注引{孟康}曰:“蝦蛤﹑猛氏﹐皆獸名。”【2】虾和蛤。{宋}{崔公度}《珠赋》:“蟲螺蟹若蝦蛤﹐卉菱芡而荷華。”

  • 蠣蛤-汉语大词典

    蠣蛤

    【1】牡蛎的别名。《神农本草经》卷二:“牡蠣﹐味鹹平……久服﹐强骨節﹐殺邪氣﹐延年。一名蠣蛤﹐生池澤。”

  • 蠯蛤-汉语大词典

    蠯蛤

    【1】蚌与蛤。泛指蛤属。{宋}{梅尧臣}《清池》诗:“僊鯉勿苦羡﹐寧將蠯蛤卑。”

  • 花蛤-汉语大词典

    花蛤

    【1】蛤的一种。即文蛤。{宋}{彭乘}《续墨客挥犀·忌桃李雀蛤》:“海傍有蛤﹐背有花紋者﹐土人謂之花蛤。”{宋}{晁补之}《七述》:“白鰻青鮝﹐黄黿黑蠏﹐鉅魚花蛤﹐車蛾淡菜。”

  • 車蛤-汉语大词典

    車蛤

    【1】即西施舌。贝类动物名。肉白似乳, 形酷肖舌, 味鲜美。{明}{王世懋}《闽部疏》:“海錯出東四郡者﹐以西施舌第一﹐蠣房次之。西施舌本名車蛤﹐以美見謚。”

  • 踞鼃食蛤-汉语大词典

    踞鼃食蛤

    【1】《淮南子·道应训》载,{秦始皇}时博士{卢敖},游于北海,在{蒙穀山}上,见一人逃匿于碑阴,踞坐龟壳而食蛤蜊。{卢敖}见后,自我介绍周行四极,唯北阴未窥,欲与他交朋友而同游历。这人听后,露齿而笑,说宇宙间大得很呢,你才游了一小块,就说穷观,还差得远呢!“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说着,这人举臂而纵身,跳入云中。后以“踞鼃食蛤”谓超然脱世,遨游四方。{明}{杨慎}《词品·黄玉林》:“〔{黄玉林}〕贈{丁南鄰}云:‘待踞鼃食蛤﹐相期汗漫﹐與煙霞會。’用{盧敖}事也﹐見《淮南子》。”按﹐鼃﹐同“蛙”。当作“龜”。

  • 香蛤-汉语大词典

    香蛤

    【1】即蛤蜊。肉味香美,故称。《新唐书·南蛮传下·真腊》:“客至﹐屑檳榔﹑龍腦﹑香蛤以進。”

  • 鬼頭蛤蟆眼-汉语大词典

    鬼頭蛤蟆眼

    【1】鬼头鬼脑,不像人样。{萧驰}《家事》:“不知怎的﹐我总觉得他鬼头蛤蟆眼的信不得。”《醒世姻缘传》第二回:“真是一個同不的一個。他{高大爺}先鬼頭蛤蟆眼﹐你先虎背雄腰的個婆娘。”

  • 魁蛤-汉语大词典

    魁蛤

    【1】蚶的别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魁蛤》:“〔魁蛤〕﹐魁者﹐羹斗之名﹐蛤形肖之故也。”一说为车螯。{宋}{沈括}《梦溪笔谈·药议 》:“按:文蛤即{吴}人所食花蛤也;魁蛤即車螯也。”

  • 食蛤蜊-汉语大词典

    食蛤蜊

    亦作“[食蛤梨]”【1】据《淮南子·道应训》载:{卢敖}游{北海},至於{蒙穀}之上,见一士人迎风而舞。士人“顧見{盧敖},慢然下其臂,遯逃乎碑。{盧敖}就而視之,方倦龜殼而食蛤梨。”{卢}与之语,谓自己“窮觀於六合之外”,表示愿与士人为友。士人不屑一顾,并指斥{卢}言辞虚夸,“舉臂而竦身,入雲中而去芋C后遂以“食蛤蜊”表示对他人的轻视或嘲谑。{鲁迅}《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只是{北京}的饭店那么多﹐饭局那么多﹐莫非都在食蛤蜊﹐谈风月。”《南史·王融传》:“〔{融}〕遇{沈昭略}﹐未相識。{昭略}屢顧盼﹐謂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謂曰:‘僕出於{扶桑}﹐入於{湯谷}﹐照耀天下﹐誰云不知﹐而卿此問!’{昭略}云:‘不知許事﹐且食蛤蜊。’”

  • 食蛤梨-汉语大词典

    食蛤梨

    【1】见“食蛤蜊”。

  • 風蛤-汉语大词典

    風蛤

    【1】蛙的一种。{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二:“{沅陵}{胡宰留}﹐{栝蒼}人﹐聞之﹐亟令人捉去。謂其鄉里以爲珍品﹐名曰風蛤。”{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昆虫下·蛙》:“{世南}過{眉州}﹐見水濱大蝦蟆﹐兩兩相負﹐牢不可拆﹐鄉里以爲珍品﹐名曰風蛤。”

  • 馬蛤-汉语大词典

    馬蛤

    【1】马刀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马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