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蜀)是什么意思
蜀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蜀鹃shǔ juān
【释义】:
即杜鹃鸟。旧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故名。清·赵翼《愍忠寺石坛相传唐太宗葬战骨处》诗:“归随辽鹤迹,啼有蜀鹃痕。”
蜀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蜀鸟shǔ niǎo
【释义】:
杜鹃的别称。唐·雍陶《闻杜鹃二首》之二:“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未归心。”
蜀魄-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蜀魄shǔ pò
【释义】:
指杜鹃鸟。唐·杜荀鹤《闻子规》诗:“楚天空阔月成轮,蜀魄声声告似人。”
得陇望蜀-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得陇望蜀délǒngwàngshǔ
后汉光武帝刘秀下令给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教他平定陇右(今甘肃一带)以后领兵南下,攻取西蜀(见《后汉书·岑彭传》)。比喻贪得无厌——适可而止
乐不思蜀-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乐不思蜀lèbùsīshǔ
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带入魏国都城洛阳,仍过着荒淫的生活。一天,司马昭问他:“颇思蜀否?”他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后来用作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归心似箭
得陇望蜀-实用委婉语词典
得陇望蜀
喻指一个人贪心不足,欲望不断膨胀。出典《后汉书·岑彭传》,语曰:“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乐不思蜀 安不忘危-反义词应用词典
乐不思蜀 安不忘危
乐不思蜀 lèbùsīshǔ
安不忘危 ānbùwàngwēi
【乐不思蜀】蜀:今四川,三国时期蜀国的地方。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例句〕
近前一看,嗬!欧阳公的名篇,东坡先生的佳笔,真是珠联璧合,文字双绝!回身再看古亭,只怕醉翁再世也要难辨真伪,乐不思蜀了。
【安不忘危】危:危险,灾难。在太平或平安的时候,不要忘记灾难或危险有到来的可能性。
〔例句〕
1.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安身而国家可保也。
2.故平不肆险,安不忘危。
3.1945年1月,延安集体祝寿,五十者登台。诗以祝之,为说安不忘危之意。
川蜀-古文观止词典
川蜀chuān shǔ
【词性】:名词
地名,即四川。四川古为蜀国,秦时置蜀郡,三国时为蜀汉地(2)。《送天台陈庭学序》:西南山水,唯川蜀最奇。——西南地区的山水,唯有四川的最为奇特。《送天台陈庭学序》:成都,川蜀之要地。——成都是四川的要地。
蜀-古文观止词典
蜀shǔ
【词性】:名词
一、古国名,在今四川中部偏西。西周中期以后的一个首领名蚕丛,始称蜀王。后禅位开明氏。从郫县迁都到成都,传十二世,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并于秦(11)。《司马错论伐蜀》:司马错欲伐蜀。——司马错想攻打蜀国。《司马错论伐蜀》:夫蜀,西僻之国也。——那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李斯谏逐客书》: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西边兼并巴国、蜀国,北面收取了上郡,南面得到了汉中。
二、三国之一。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的大部分,贵州全部和陕西一部分,公元221年刘备所建,公元263年为魏所灭(2)。《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我并非不爱惜自己,但想到王业不能偏安在蜀都一角,所以冒着危险艰难去实行先帝的遗志。《心术》:邓艾缒兵于蜀中。——邓艾在攻打蜀国时,把士兵系在绳上送下山去。
三、地区名。今四川一带,以其为古蜀国旧地,故名(15)。《报任安书》:不违迁蜀,世传《吕览》。——吕不韦贬谪到蜀地,世上才流传《吕览》。《张益州画像记》: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至和元年秋天,蜀人流传说:有强盗到边境上来了。《张益州画像记》:冬十一月,至蜀。——这年冬天的十一月,〔张公〕到达蜀地。
蜀锦-古文观止词典
蜀锦shǔ jǐn
【词性】:名词
四川(古蜀地)产的锦缎(1)。《司马季主论卜》: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今天的红枫白荻,就是从前的蜀锦齐纨。
西蜀-古文观止词典
西蜀xī shǔ
【词性】:名词
地名。指今四川省(2)。《李斯谏逐客书》:西蜀丹青不为采。——西蜀的丹青也不会用作色彩。《陋室铭》:西蜀王云亭。——西蜀扬子云的草堂。
司马错论伐蜀-古文观止词典
司马错论伐蜀
【原文出处】:国策
【说明】:
这是一篇记载秦国内部就对外军事方针进行论辩的文章。张仪倡伐韩之说,以为这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错审时度势,主张先取巴、蜀,理由是这样既可收“富国”、“强兵”、“广地”的实效,又不至于激起六国的合力反抗,也不会落个“劫天子”的恶名。二人唇枪舌剑,辩论至为激烈。秦惠王权衡利弊,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取得“秦益强富厚”的实际效果。
【原文】: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敝名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人心不足,得陇望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心不足,得陇望蜀
【释义】:
陇:指今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中西部。谓人心不知足,已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比喻贪心不足,得寸进尺。□《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二刻拍案惊奇》一一:满生思量走路,身边并无盘费。亦且受了焦大郎之恩,要去拜谢。真叫做人心不足,得陇望蜀,见他好情,也就有个希冀借些盘缠之意。《合锦回文传》一:你道窦滔娶了这等一个妻子,也十分勾了,谁想人心不足,得陇望蜀,又私宠了一个善歌舞的美姬,叫做赵阳台,蓄于别宅。《续红楼梦》六:人心不足,得陇望蜀,你二人的功夫不过才入正途,能够正心诚意了,尚未到过化存神的地位,如何就想上登太虚呢?
☉人心不足
《绘芳录》六二:诸位王爷大人的明见,人心不足,自古皆然。
☉人心苦不足,得陇又望蜀
《后红楼梦》二三:王夫人道:“人心苦不足,得陇又望蜀。咱们而今盛到这么个地位,你老爷天天说的过分了,只求恩典,当一个清闲的差使,咱们还想什么喜事?”
☉人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隋史遗文》四八:若破得李密,或是东都召两人同守,只当这东都入唐王手了。这正是:人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人苦不足,得陇望蜀
《清夜钟》五:这举子写得不上半个时辰,用不了一个砚角,墨早写完了,把卷递与小孝廉,道:“兄已措思许久,经艺必佳,写一写来。”人苦不足,得陇望蜀。
☉人苦不知足,乔陇又望蜀
《天凑巧》二:他道:“人说我不会做文字,我偏要看文字。”遂即经营寻了一个大大的分上,做了会试小考。人苦不知足,乔陇又望蜀。
☉人心苦不足,既得陇,又望蜀
《宛如约》五:司空约听了不胜大喜道:“老亲母,姑此算来则我晚生快睹仙姿似乎有三分侥幸,但人心苦不足,既得陇,又望蜀,……不知到这日可能令他到草堂上弄弄笔墨,与我晚生偷观其挥洒之妙。”
☉得陇望蜀
《红楼梦》四八: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
☉既得陇,复望蜀
《孤山再梦》三:看来前边一番殷勤,都是假意虚情,既得陇,复望蜀。俗语云:见吃着碗里,又看着锅里。真可恶!真可恶!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释义】:
廖化:字元俭,名淳,关羽部下。比喻没有好的人材差的将就着用。《扫迷帚》二四:好,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
蜀-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蜀shǔ
①“蠋”的古字。蛾蝶类的幼虫。《说文·虫部》:“~,葵中蚕也。……《诗》曰:‘蜎蜎者~。’”(今本《诗经·豳风·东山》作“蠋”。)②祭器。《管子·形势》:“抱~不言,而庙堂既修。”(庙堂:指朝廷。修:治理。)③古族名、国名。在今四川省西部,相传最早的首领为蚕丛。《尚书·牧誓》:“及庸、~、羌、、微、卢、彭、濮人。”(庸、羌、、微、卢、彭、濮:周的属国。)④古郡名。秦灭古蜀国后所置,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隆中对》:“西通巴~。”(巴:郡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⑤朝代名(公元221—263年)。汉末刘备在益州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吾待~不薄。”刘禹锡《蜀先主庙》:“凄凉~故妓,来舞魏宫前。”
川蜀-现代汉语大词典
川蜀chuān shǔ
【释义】:
指四川省。四川古为蜀国之地,故称。
乐不思蜀-现代汉语大词典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
【释义】: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刘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后因以“乐不思蜀”指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如:他到了杭州以后,因为爱那里的湖光山色,住下来就不想回家,大有乐不思蜀之意。
得陇望蜀-现代汉语大词典
得陇望蜀dé lǒng wàng shǔ
【释义】:
《东观汉记·隗嚣传》:“西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后以“得陇望蜀”比喻贪心不足。鲁迅《致陶元庆》:“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
巴蜀-现代汉语大词典
巴蜀bā shǔ
【释义】:
秦汉设巴蜀两郡,皆在今四川省。后用为四川的别称。
玉蜀黍-现代汉语大词典
玉蜀黍yù shǔ shǔ
【释义】:
即玉米。
蜀-现代汉语大词典
蜀shǔ
【释义】:
①周朝诸侯国名。②蜀汉的简称。汉末,刘备据益州称帝,国号汉,后为魏所灭。史称蜀汉(公元221—263年)。③五代时王建据东西二川,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为后唐所灭。史称前蜀(公元907—925年)。④后唐孟知祥在蜀,封蜀王,自称帝,国号蜀,为宋所灭。史称后蜀(公元934—965年)。⑤四川省的别称。
蜀犬吠日-现代汉语大词典
蜀犬吠日shǔ quǎn fèi rì
【释义】:
蜀郡多雾,不常见日,每逢日出,狗皆疑而惊叫。语出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后常以“蜀犬吠日”比喻少见多怪。李劼人《天魔舞》:“古人说蜀犬吠日,蜀就是川西,而且是成都平原。成都平原上的狗,一看见太阳,便奇怪的吠起来。”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现代汉语大词典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shǔ zhōng wú dà jiàng liào huà zuò xiān fēng
【释义】:
三国后期,蜀名将相继死亡,后主以廖化充当先锋,成为突出的人物。廖化,三国蜀将。后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没有杰出人才,平庸者也侥幸成名。周立波《山乡巨变》:“‘好比何来?’亭面糊学着乡里说书的人的口气。‘好比无牛捉了马耕田,好比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蜀绣-现代汉语大词典
蜀绣shǔ xiù
【释义】:
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也称川绣。
蜀菊-现代汉语大词典
蜀菊shǔ jú
【释义】:
即蜀葵。老舍《赵子曰》:“那粉团儿似的蜀菊,衬着嫩绿的叶儿,迎着风儿一阵一阵抿着嘴儿笑。”
蜀葵-现代汉语大词典
蜀葵shǔ kuí
【释义】:
也称一丈红。二年生草本植物。高达2.5米。茎直立,有毛。叶心脏形。夏季开花,有红、紫、黄、白等色。产于我国,可供观赏。根、花可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蜀黍-现代汉语大词典
蜀黍shǔ shǔ
【释义】:
即高粱。
蜀道-现代汉语大词典
蜀道shǔ dào
【释义】:
蜀中的道路。也泛指蜀地。陈毅《咏三峡》:“蜀道真如天,江行万山间。”
蜀锦-现代汉语大词典
蜀锦shǔ jǐn
【释义】:
原指四川生产的彩锦。后也为织法似蜀的各地所产之锦的通称。多用染色熟丝织成,色彩鲜艳,质地坚韧。郭沫若《瓶》:“她那蜀锦的上衣,青罗的短裙,碧绿的绒线鞋儿上着耳根,这些都还在我如镜的脑中驰骋。”
二蜀-汉语大词典
二蜀
【1】指古时{蜀}地。即今{四川省}。《南史·梁武陵王纪传》:“{大寶}元年六月辛酉﹐{紀}乃移告諸州征鎮﹐遣世子{圓照}領二{蜀}精兵三萬﹐受{湘東王}{繹}節度。”{唐}{项斯}《闻蝉》诗:“一棹三{湘}浪﹐單車二{蜀}塵。”{宋}{董逌}《广川书跋·成都兰亭》:“{寶月}刻《蘭亭序》﹐{東坡居士}爲讚于後﹐蓋{子由}得于{中山}舊石﹐故今所摹﹐獨傳二{蜀}﹐中州人或未知也。”
三蜀-汉语大词典
三蜀
【1】{汉}初分{蜀郡}置{广汉郡},{武帝}时又分置{犍为郡},合称{三蜀}。《文选·左思<蜀都赋>》:“{三蜀}之豪﹐時來時往。”{刘逵}注:“{三蜀}﹐{蜀郡}﹑{廣漢}﹑{犍爲}也。本一{蜀國}﹐{漢高祖}分置{廣漢}﹐{漢武帝}分置{犍爲}。”{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益州}﹐舊以{蜀郡}﹑{廣漢}﹑{犍爲}爲{三蜀}﹐土地沃美﹐人士雋乂﹐一州稱望。”{唐}{杜甫}《春日江村》诗之二:“迢遞來{三蜀}﹐蹉跎有六年。”
五蜀-汉语大词典
五蜀
【1】指{益州}(今属{四川省})。{汉}初于{蜀}地置{益州},统有五郡,故称。{唐}{王勃}《梓州飞乌县白鹤寺碑》:“香城福地之舊﹐{三巴}{五蜀}之湊。”
兩蜀-汉语大词典
兩蜀
【1】即{两川}。《宋史·食货志上三》:“{天聖}中﹐詔減{兩蜀}歲輸錦綺﹑鹿胎﹑透背﹑欹正之半﹐罷作綾花紗。”{唐}{李洞}《戏赠侯常侍》诗:“{兩蜀}詞人多載後﹐同君諱 卻{馬相如}。”{清}{冯桂芬}《四川候补道嘉定府知府李君墓铭》:“文章經濟原本一﹐{三秦}{兩蜀}振厥職。”详“兩川”。
川蜀-汉语大词典
川蜀
【1】指{四川省}。古为{蜀国}之地,故称。《元史·兵志一》:“及{世祖}即位﹐平{川蜀}﹐下{荆襄}﹐繼命大將帥師渡{江}﹐盡取{南宋}之地。”{郑观应}《盛世危言·开矿》:“{齊}{魯}{荆}{襄}出鉛﹐{台灣}出硝﹐{川蜀}出銅﹑鉛﹑煤﹑鐵﹐人皆知之矣。”《宋史·选举志六》:“方今國家之兵﹐東至{淮海}﹐西至{川蜀}﹐殆百餘萬。”
吴蜀-汉语大词典
吴蜀
【1】{三国}时的{吴国}与{蜀国}。《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但可然贊其伐{蜀}﹐而自説新據諸郡﹐未可興動﹐{吴}必不敢越我而獨取{蜀}。如此進退之計﹐可以收{吴}{蜀}之利。”《晋书·愍帝纪论》:“{王彌}者﹐{青州}之散吏也……新起之寇﹐烏合之衆﹐非{吴}{蜀}之敵也。”【2】泛指{吴}地与{蜀}地。《宋史·儒林传六·陈亮》:“夫{吴}{蜀}天地之偏氣﹐{錢塘}又{吴}之一隅。”
岷蜀-汉语大词典
岷蜀
【1】指{四川}。《魏书·张衮传》:“西有不賓之{羌}﹐南有逆命之虜﹐{岷}{蜀}殊風﹐{遼海}異教。”{唐}{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赠崔少府》诗:“{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北齐}{刘昼}《新论·慎言》:“地分三{晉}﹐土割{岷}{蜀}。”
後蜀-汉语大词典
後蜀
【1】{五代}十国之一。{後唐}{西川}节度使{孟知祥}据{蜀}称帝,建号{蜀},为别于{唐}末{王建}之{蜀},故称{後蜀}(公元934年-965年)。
得隴望蜀-汉语大词典
得隴望蜀
【1】《东观汉记·隗嚣传》:“{西城}若下,便可將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爲白。”后遂以“得隴望蜀”喻贪心不足。{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唐}{李白}《古风》之二三:“物苦不知足﹐得{隴}又望{蜀}。”《红楼梦》第七六回:“得{隴}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説的不錯。”{明}{王世贞}《鸣凤记·忠佞异议》:“使他知我假途滅{虢}之計﹐消彼得{隴}望{蜀}之謀﹐豈非一舉而兩得乎?”
庸蜀-汉语大词典
庸蜀
【1】泛指{四川}。{庸}﹑{蜀}皆古国名。{庸}在{川}东{夔州}一带,{蜀}在{成都}一带。《三国志·蜀志·後主传》:“乘間阻遠﹐保據{庸}{蜀}。”{唐}{杜甫}《扬旗》诗:“此堂不易升﹐{庸}{蜀}日已寧。”{宋}{王禹偁}《寄献鄜州行军司马宋侍郎》诗:“{庸}{蜀}既即叙﹐出命{玉津宰}。”
巴蜀-汉语大词典
巴蜀
【1】{秦}{汉}设{巴}{蜀}二郡,皆在今{四川省}。后用为{四川}的别称。《战国策·秦策一》:“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後汉书·光武帝纪上》:“{公孫述}稱王{巴}{蜀}﹐{李憲}自立爲{淮南王}。”{清}{林则徐}《与纤》诗:“漫疑負弩經{巴蜀}﹐便當浮槎到女牛。”
樂不思蜀-汉语大词典
樂不思蜀
【1】《三国志·蜀志·後主传》:“{後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馬文王}與{禪}({劉禪})宴,爲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爲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后因以“樂不思蜀”谓乐而忘返乐而忘本。《扫迷帚》第六回:“去年八月﹐因赴{金陵}鄉試﹐往{釣魚巷}獵艷﹐與妓女{玉蘭}有嚙臂盟﹐從此數月不歸﹐大有此間樂不思{蜀}之意。”{黄裳}《榆下说书·诸葛的锦囊》:“{刘备}的这种坏脾气﹐好像也传给了{阿斗}﹐‘乐不思{蜀}’的那一幕﹐就是乃父{东吴}招亲的翻板。”
獲隴望蜀-汉语大词典
獲隴望蜀
同“[得隴望蜀]”【1】语本《东观汉记·隗嚣传》﹑《後汉书·岑彭传》。谓已取得{陇}右({甘肃}一带),又想攻取西{蜀}({四川}一带)。比喻贪得无厌。{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其奈得寸入尺﹑獲{隴}望{蜀}者﹐既眈眈相逼乎前﹐而政府之懾狐威者﹐今日許以寸﹐明日予以尺;民間之貪蠅利者﹐甲也導諸{隴}﹐乙也導諸{蜀}。”
洛蜀-汉语大词典
洛蜀
【1】指{洛}党和{蜀}党。为{宋哲宗}时{元祐}三党中的两党(另一党叫{朔}党)。{明}{叶襄}《感旧》诗:“{洛}{蜀}紛争日﹐君王宵旰時。”{明}{沈钦圻}《咏史》:“一堂争{洛}{蜀}﹐四鎮角熊羆。”
抱蜀-汉语大词典
抱蜀
【1】抱持祠器。《管子·形势》:“抱蜀不言,而廟堂既修。”又《形埶解》:“人主立其度量,陳其分職,明其法式,以莅其民,而不以言先之,則民循正。所謂‘抱蜀’者,祠器也。故曰:‘抱蜀不言,而廟堂既修。’”{俞樾}《诸子平议·管子一》:“竊疑《管子》原文當作‘抱■’﹐■即‘櫝’字也……古者國之寶器皆櫝而藏之。”
西蜀-汉语大词典
西蜀
【1】今{四川省}。古为{蜀}地﹐因在西方﹐故称“西蜀”。{元}{揭傒斯}《云锦溪棹歌》:“{西蜀}{錦江}那得似﹐{西湖}緑水更須憐。”{唐}{杜甫}《诸将》诗之五:“{西蜀}地形天下險﹐安危須仗出羣材。”
蜀-汉语大词典
蜀
《廣韻》市玉切,入燭,禪。【1】“[蠋]”的古字。蛾蝶类的幼虫。《说文·虫部》:“蜀,葵中蠶也。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曰:‘蜎蜎者蜀。’”{段玉裁}注:“葵,《爾雅》釋文引作桑,《詩》曰:‘蜎蜎者蠋,蒸在桑野’,似作桑爲長。{毛}傳曰:‘蜎蜎,蠋皃。蠋,桑蟲也。’傳言蟲,{許}言蠶者,蜀似蠶也。《淮南子》曰:‘蠶與蜀相類而愛憎異也C’”按,今本《诗·豳风·东山》作“蠋”。【2】一;独。《方言》第十二:“一,蜀也。{南楚}謂之蜀。”{郭璞}注:“蜀,猶獨耳。”《广雅·释诂一》:“蜀,壹弌也。”{王念孙}疏证:“凡物之大者,皆有獨義……《爾雅》‘雞大者蜀’義亦同也。”{章炳麟}《新方言·释言》:“蜀音市玉切,音小變則如束。{福州}謂一爲蜀,一尺一丈一百一千則云蜀尺蜀丈蜀百蜀千,音皆如束。”【3】专指孤峰独秀的山。《尔雅·释山》:“〔山〕獨者蜀。”{清}{魏源}《武林纪游呈钱伊庵居士》诗之五:“諸峯合成垣,不分睪與蜀。”【4】祭器。《管子·形势》:“抱蜀不言﹐而廟堂既修。”{尹知章}注:“抱﹐持也。蜀﹐祠器也。君人者但抱祠器以身率道﹐雖復静然不言﹐廟堂之政﹐既以修理矣。”一说此蜀仍为孤独之义。见{清}{李调元}《卍斋琐录》卷八。【5】古族名﹑国名。分布在今{四川}西部。相传最早的首领名{蚕丛},称{蜀王}。公元前316年归并于{秦},{秦}于其地置{蜀郡}。《书·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孔}传:“八國皆{蠻}﹑{夷}﹑{戎}﹑{狄}屬{文王}者國名。”{汉}{张衡}《思玄赋》:“{鼈令}殪而尸亡兮,取{蜀}禪而引世。”{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蜀}之爲國,肇於{人皇},與{巴}同囿。至{黄帝},爲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陽},是爲{帝嚳}。封其支庶於{蜀},世爲侯伯,歷{夏}﹑{商}﹑{周}。{武王}伐{紂},{蜀}與焉。”【6】古邑名。《庄子·外物》:“{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爲碧。”{曹础基}浅注:“{蜀},{周}時一個小邑,在今{河南}{禹縣}西北。”【7】古地名。{春秋}时{鲁}地。故址在今{山东省}{泰安市}西。《逸周书·世俘》:“百韋命伐宣方,新荒命伐{蜀}。”{朱右曾}校释:“{泰安府}{泰安縣}西有{蜀亭}。”《左传·宣公十八年》:“既而用{晉}師,{楚}於是乎有{蜀}之役。”{杜预}注:“{蜀},{魯}地,{泰山}{博縣}西北有{蜀亭}。”{杨伯峻}注:“{蜀},{魯}地,或以爲在今{山東省}{泰安縣}西,或以今{汶上縣}西之{蜀山湖}當之。據{成}二年《傳》,其地當與{陽橋}相近,則前説較確。”【8】朝代名。{蜀汉}的简称。汉末,{刘备}据{益州}称帝,国号{汉},后为{魏}所灭。史称{蜀汉}(公元221-263年)。【9】朝代名。{五代}时{王建}据东西二{川},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为{後唐}所灭。史称{前蜀}(公元907-925年)。【10】朝代名。{後唐}{孟知祥}在{蜀},封{蜀王},自称帝,国号{蜀},为{宋}所灭。史称{後蜀}(公元934-965年)。【11】{四川省}的简称。
蜀國絃-汉语大词典
蜀國絃
【1】乐府相和歌辞名。又名《四弦曲》﹑《蜀国四弦》。{南朝}{梁简文帝}﹑{隋}{卢思道}﹑{唐}{李贺}等均有此作。《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四弦曲》引{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張永}《元嘉技録》有《四弦》一曲﹐《蜀國四弦》是也。”{唐}{薛涛}《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蜀}門西更上青天﹐强爲公歌《蜀國絃》。”{谢无量}《西湖旅兴寄伯兄五十韵》:“哀怨《江南賦》﹐凄凉《蜀國絃》。”{明}{杨慎}《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诗:“北風胡馬南枝鳥﹐腸斷當筵《蜀國絃》。”
蜀鹿-汉语大词典
蜀鹿
【1】即{涿鹿}。相传{黄帝}诛{蚩尤}于此。{清}{沈涛}《瑟榭丛谈》卷上:“《隸續·帝堯碑》‘然後{堯}迺受命{蜀鹿}’﹐案{蜀鹿}﹐{獨鹿}之省﹐即{涿鹿}也。古涿﹑獨通字。”
蜀芥-汉语大词典
蜀芥
【1】植物名。产于{蜀}地。茎叶供食用﹐种子入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蜀芥芸薹芥子》:“蜀芥﹑蕓薹取葉者,皆七月半種……十月,收蕪菁訖時收蜀芥。中爲鹹淡二菹,亦任爲乾菜。”一说,白芥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白芥》。
蜀葵-汉语大词典
蜀葵
【1】植物名。花有红﹑紫﹑黄﹑白等色﹐供观赏。《太平御览》卷九九四引{晋}{傅玄}《蜀葵赋》序:“蜀葵﹐其苗如瓜瓠﹐嘗種之﹐一名引苗而生華﹐經二年春乃發。”{宋}{曾巩}《次维得禽字韵》:“黄蜀葵開收宿雨﹐紫桑椹熟轉新禽。”{明}{唐寅}《川泼棹》曲:“碧碧草沿堦﹐海榴半吐綻﹐蜀葵如錦簇﹐那更令節蕤賓。”
蜀川-汉语大词典
蜀川
【1】{蜀}地的川流。{唐}{皎然}《咏数探得七》:“鶴駕迎{緱嶺}﹐星橋下{蜀}川。”【2】指{蜀}地。《旧唐书·毕构传》:“卿孤潔獨行﹐有古人之風﹐自臨{蜀川}﹐弊化頓易。”
蜀本-汉语大词典
蜀本
【1】{宋}时{蜀}中刻印的书。{蜀}本书多用{颜}体﹐字较大﹐故又称{蜀}大字本。{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今天下印書﹐以{杭州}爲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宋}{严羽}《沧浪诗话·考证》:“舊{蜀}本{杜}詩﹐並無注釋﹐雖編年而不分古﹑近二體﹐其間略有公自注而已。”{叶德辉}《书林清话·宋刻经注疏分合之别》:“自京﹑監﹑{蜀}本皆省經文及注﹐又篇章散亂﹐覽者病焉。”
蜀錦吴綾-汉语大词典
蜀錦吴綾
【1】比喻(声名)高贵。{元}{汤式}《一枝花·赠美人号展香绵杨铁笛为著此号》套曲:“價重如{齊}紈{魯}縞﹐名高似{蜀}錦{吴}綾。”
蜀閣-汉语大词典
蜀閣
【1】指{四川}的{剑阁}。{唐}{李商隐}《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將憑{蜀}閣﹐欲恃{吴}錢。”{明}{高启}《过硖石》诗:“一夫據{蜀}閣﹐二世憑{秦}關。賴此非要區﹐争奪得少閑。”
蜀帝-汉语大词典
蜀帝
【1】泛指{蜀}的君主。{清}{潘果}《蟂矶孙夫人庙》诗:“{蜀}帝復讐{猇亭}敗﹐{永安}遺詔蒼黄中。”此指{蜀先主}{刘备}。{北周}{庾信}《奉和赵王喜雨》:“猶言祀{蜀}帝﹐即似望{荆臺}。”此指{蜀侯}{恽}。【2】相传{蜀}帝{杜宇}死﹐其魂化为杜鹃。后用以借指杜鹃。{唐}{鲍溶}《湘妃列女操》:“三{湘}測測流急緑﹐秋夜露寒蜀帝飛。”{唐}{李群玉}《乌夜啼》诗:“既非{蜀}帝魂﹐恐是{恒山}禽。”
蜀才-汉语大词典
蜀才
【1】{东晋}时{成汉}{范贤}的自称。{贤}字{长生}。曾注《周易》。{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易》有{蜀才}注﹐{江}南學士﹐遂不知是何人……而《李蜀書》一名《漢之書》﹐云姓{范}﹐名{長生}﹐自稱{蜀才}。”
蜀江-汉语大词典
蜀江
【1】{蜀郡}境内的江河。{唐}{刘禹锡}《竹枝词》之一:“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清}{唐甄}《潜书·利才》:“天下之險﹐莫如{蜀}江﹐莫如滄海。”{宋}{黄庭坚}《定风波》词:“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鬼門關}外{蜀}江前。”
蜀門-汉语大词典
蜀門
【1】山名。即{剑门}。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山势险峻﹐古为戍守之处。亦代称{蜀}地。《旧唐书·阳惠元传》:“南赴{蜀門}﹐西定{涇}{壘}。”{唐}{杜甫}《木皮岭》诗:“季冬攜童稚﹐辛苦赴{蜀門}。”{唐}{黄滔}《明皇回驾经马嵬赋》:“長鯨入鼎兮中原﹐六龍迴轡兮{蜀門}。”
蜀子-汉语大词典
蜀子
【1】犹言{蜀}地的小儿。轻蔑之词。《魏书·董绍传》:“{蕭寶夤}反于{長安}也﹐{紹}上書求擊之﹐云:‘臣當出瞎{巴}三千﹐生啖{蜀}子。’”
蜀道易-汉语大词典
蜀道易
【1】乐府名。相对乐府《蜀道难》而作。{明}{方孝孺}《蜀道易》诗序:“臣才雖不敢望{白}﹐而所遇之時﹐{白}不敢望臣也。因奉教作《蜀道易》一篇﹐以述聖上及賢王之德。”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陆畅》:“{暢}謁{韋皋}﹐作《蜀道易》詩云:‘{蜀}道易﹐易於履平地。’{皋}大喜。”《新唐书·韦皋传》:“{暢}字{達夫}﹐{皋}雅所厚禮。始﹐{天寶}時{李白}爲《蜀着難》以斥{嚴武}﹐{暢}更爲《蜀道易》以美{皋}焉。”
蜀漆-汉语大词典
蜀漆
【1】落叶灌木常山的苗。根供药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常山蜀漆》:“蜀漆乃常山苗﹐功用相同。”
蜀叟-汉语大词典
蜀叟
【1】古族名。{叟}中一支。首见于《华阳国志》。指{蜀}地之{叟}人。{汉}代有时亦称{蜀}为{叟}。与古{氐}{羌}系统有渊源关系。
蜀茶-汉语大词典
蜀茶
【1】指{蜀}地所产的茶。《宋史·职官志七》:“乃命三司幹當公事{李杞}運{蜀}茶至{熙河}﹐置買馬場六﹐而{原}﹑{渭}﹑{德順}更不買馬。”{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鄭谷}郎中亦愛僧﹐用比{蜀}茶﹐乃曰:‘{蜀}茶與僧﹐未必皆美﹐不欲舍之。’”{唐}{白居易}《杨六尚书新授东川节度使代妻喜贺兄嫂》诗之二:“覓得{黔婁}爲妹壻﹐可能空寄{蜀}茶來。”【2】花名﹐可供观赏。{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二》:“{閩}中有蜀茶一種﹐足敵牡丹。其樹似山茶而大﹐高者丈餘﹐花大亦如牡丹﹐而色皆正紅。”
蜀鹽-汉语大词典
蜀鹽
【1】{四川}所产的食盐。打井汲水制成。{清}{陈祥裔}《蜀都碎事》卷一:“{蜀}鹽與天下異:鑿井得泉﹐深數十尋﹐徑廣數寸……以竹作雲梯十數丈於井口﹐復以一竹筒長丈﹐爲汲水之具。旁設竈﹐煮一晝夜﹐始成鹽塊。”
蜀紅-汉语大词典
蜀紅
【1】指海棠。海棠一称蜀客。花色红﹐故名。{宋}{刘圻父}《花发沁园春·呈史沧洲》词:“年年佳會﹐長是傍清明天氣﹐正魏紫衣染天香﹐蜀紅妝破春睡。”
蜀椒-汉语大词典
蜀椒
【1】落叶灌木﹐产于{蜀}中﹐又称巴椒﹑川椒。果实光黑﹐肉厚皮皱﹐腹里白﹐气味辛辣﹐可作香料。{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四·蜀椒》:“蜀椒肉厚皮皺﹐其子光黑﹐如人之瞳人。”
蜀麻-汉语大词典
蜀麻
【1】{蜀}地所产的麻纸。{宋}{梅尧臣}《和石昌言以蜀笺南笺答松管之什》:“{楊子}校經聊以贈﹐{蜀}麻{江}楮報何嫌。”
蜀艇-汉语大词典
蜀艇
【1】{蜀}地的独木船。《淮南子·俶真训》:“{越}舲{蜀}艇﹐不能無水而浮。”{高诱}注:“{蜀}艇﹐一版之舟。”
蜀山-汉语大词典
蜀山
【1】{蜀}地山岳的泛称。{唐}{温庭筠}《锦城曲》:“{蜀}山攢黛留晴雪﹐簝笋蕨芽縈九折。”{唐}{白居易}《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元}{雅琥}《送赵宗吉编修代祀西岳》诗:“{蜀}山千丈雪﹐{秦}嶺萬重雲。”
蜀紙-汉语大词典
蜀紙
【1】犹{蜀}笺。{唐}{李贺}《湖中曲》:“{蜀}紙封巾報雲鬢﹐晩漏壺中水淋盡。”{叶葱奇}注引《国史补》:“紙則有{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長麻﹑魚子十色箋。”{宋}{周邦彦}《塞翁吟》词:“有{蜀}紙﹐堪凴寄恨﹐等今夜﹐灑血書詞﹐翦燭親封。”
蜀秫-汉语大词典
蜀秫
【1】即蜀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驢驚逸﹐入歧路﹐蜀秫方茂﹐斯須不見。”
蜀石-汉语大词典
蜀石
【1】产于{蜀}地的次于玉的石。{宋}{高似孙}《纬略·蜀石》:“有人遺余玉筆格一枚﹐狀如漿水瑪瑙而非玉也。因扣之﹐謂玉出{嘉陵}。按{司馬相如}《上林賦》曰‘{蜀}石黄碝’﹐{張揖}曰:‘{蜀}石﹐次玉者也。’{嘉陵}之玉﹐蓋出於此。”《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蜀}石黄碝﹐水玉磊砢。”{李善}注引{张揖}曰:“{蜀}石﹐石次玉者也。”
蜀桐-汉语大词典
蜀桐
【1】{蜀}中的桐木。亦代称以此种木材所制的乐器。《水经注·渐江水》引{南朝}{宋}{刘敬叔}《异苑》:“{晉武}時{吴郡}{臨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無聲﹐以問{張華}。{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魚形﹐扣之則鳴矣。’於是如言﹐聲聞數十里。{劉道民}詩曰:‘事有遠而合﹐{蜀}桐鳴{吴}石。’”{唐}{李贺}《追和柳浑》:“酒盃箬葉露﹐玉軫{蜀}桐虚。”{王琦}汇解:“古稱{益州}白桐宜爲琴瑟﹐所謂{蜀}桐也。”{唐}{黄滔}《谢试官启》:“竟於{豐}獄以沉埋﹐誰以{蜀}桐而激發。”
蜀士-汉语大词典
蜀士
【1】{蜀}中人士。《晋书·何攀传》:“{諸葛沖}以{攀蜀}士﹐輕之﹐及共斷疑獄﹐{沖}始歎服。”{宋}{苏轼}《次韵滕大夫》之一:“{離堆}四面遶{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施元之}注:“《漢·溝洫志》:{蜀}守{李冰}鑿{離堆}﹐避{沫水}之害。”
蜀五-汉语大词典
蜀五
【1】方言。犹十五。{章炳麟}《新方言·释言》:“《方言》:一﹐蜀也。《廣雅》:蜀﹐弌也……{蘇}﹑{松}﹑{嘉興}﹐一十諸名﹐皆無所改﹐獨謂十五爲蜀五。”
蜀中-汉语大词典
蜀中
【1】{蜀}﹐古国名﹐为{秦}所灭。有今{四川}省中部地。因泛称{蜀}地为“蜀中”。{清}{袁枚}《随园随笔·蜀无眉山》:“{卭州}牧{楊宏慶}云:‘人稱三{蘇}爲{眉山}{蘇氏}﹐考之{蜀}中志書﹐無所謂‘眉山’者。’”《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修}又問曰:‘{蜀}中人物如何?’{松}曰:‘……九流三教﹐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者﹐不可盡記﹐豈能盡數。’”{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建安}十九年﹐{先主}克{蜀}。{蜀}中豐富﹐盛樂置酒大會﹐饗食三軍。”
蜀襭袍-汉语大词典
蜀襭袍
【1】{蜀}锦制成的插衽于带的袍子。《新唐书·韦绶传》:“{德宗}時﹐以左補闕爲翰林學士﹐密政多所參逮。帝嘗幸其院﹐{韋妃}從﹐會{綬}方寢……時大寒﹐以妃蜀襭袍覆而去。”{清}{袁枚}《随园随笔·唐翰林学士最荣》:“{韋綬}﹐學士也﹐而覆以蜀襭之袍;{韓偓}﹐學士也﹐而暗藏金蓮之燭。”
蜀雞-汉语大词典
蜀雞
【1】大鸡。《尔雅·释畜》“雞大者蜀”{晋}{郭璞}注:“今蜀雞。”{郝懿行}义疏:“蜀蓋大雞之名……蜀雞一名魯雞。”{唐}{韩愈}《守戒》:“魯雞之不朝﹐蜀雞之不支。”《庄子·庚桑楚》“越雞不能伏鵠卵﹐魯雞固能矣”{唐}{成玄英}疏:“魯雞﹐今之蜀雞也。”{郭庆藩}集释引{向秀}曰:“魯雞﹐大雞也﹐今蜀雞也。”
蜀土-汉语大词典
蜀土
【1】旧称今之{四川}地方。《宋书·刘粹传》:“遠方商人多至{蜀}土資貨﹐或有直數百萬者。”{唐}{韩愈}《元和圣德诗》:“疆外之險﹐莫過{蜀}土。”{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西蜀}初定﹐{成都}帥例不許將家行。{蜀}土輕剽易爲亂﹐中朝士大夫尤以險遠不測爲憚。”《晋书·裴秀传》:“{蜀}土既定﹐六軍所經﹐地域遠近﹐山川險易﹐征路迂直﹐校驗圖記﹐罔有或差。”
蜀彩-汉语大词典
蜀彩
【1】{蜀}锦的色彩。比喻绚丽美艳。{唐}{温庭筠}《题磁岭海棠花》诗:“{蜀}彩澹摇曳﹐{吴}妝低怨思。”{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之十七:“{蜀}彩駮霞碎﹐{吴}綃盤霧匀。”
蜀賦-汉语大词典
蜀賦
【1】{汉武帝}{陈皇后}别在{长门宫}﹐闻{蜀郡}{司马相如}工文辞﹐乃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相如}为作《长门赋》以悟主上﹐遂复得亲幸。后用“蜀賦”为典﹐指后妃求幸之事。{前蜀}{韦庄}《宫怨》诗:“展轉令人思{蜀}賦﹐解將惆悵感君王。”
蜀都海棠-汉语大词典
蜀都海棠
【1】指原产{蜀}都的海棠。《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每遇春間﹐有豔草奇葩﹐朱英紫萼﹐嫩緑嬌黄﹐有……{東都}芍藥﹑{蜀}都海棠。”
蜀魂-汉语大词典
蜀魂
【1】鸟名。指杜鹃。相传{蜀}主名{杜宇}﹐号{望帝}﹐死化为鹃。春月昼夜悲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故称。{唐}{李商隐}《燕台诗·春》:“{蜀}魂寂寞有伴未?幾夜瘴花開木棉。”{清}{纳兰性德}《菩萨蛮》词:“{蜀}魂羞顧影﹐玉照斜紅冷﹐誰唱《後庭花》?新年憶舊家。”
蜀王-汉语大词典
蜀王
【1】{蜀国}的君主。{蜀}﹐古国名。{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周顯王}之世﹐{蜀王}有{褒}{漢}之地。因獵谷中﹐與{秦惠王}遇。{惠王}以金一笥遺{蜀王}﹐王報珍玩之物。”《艺文类聚》卷六引{汉}{扬雄}《蜀本纪》:“{武都}人有女﹐{蜀王}納以爲妃﹐疾卒﹐葬於{成都}﹐作石鏡一枚﹐以表其墓。”【2】指{唐玄宗}。{安禄山}反﹐{玄宗}奔{蜀}﹐人称{蜀王}﹐含讥刺意。{唐}{王涣}《惆怅诗》之五:“{蜀王}殿裏三更月﹐不見{驪山}私語人。”{唐}{李贺}《过华清宫》诗:“{蜀王}無近信﹐泉上有芹芽。”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汉语大词典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1】{廖化}﹐{三国}{蜀}将。{三国}后期﹐{蜀}名将相继死亡﹐{後主}以{廖化}充当先锋﹐成为突出的人物。后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比喻没有杰出人才﹐平庸者也侥幸成名。{周立波}《山乡巨变》下一:“‘好比何来?’{亭面糊}学着乡里说书的人的口气。‘好比无牛捉了马耕田﹐好比{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扫迷帚》第二四回:“好﹐好﹐‘{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你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來﹐怪極﹐怪極!”
蜀菊-汉语大词典
蜀菊
【1】即蜀葵。{老舍}《赵子曰》第十六:“那粉团儿似的蜀菊﹐衬着嫩绿的叶儿﹐迎着风儿一阵一阵抿着嘴儿笑。”
蜀箑-汉语大词典
蜀箑
【1】即{蜀}扇。{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四》:“{吴中}泥金﹐最宜書畫﹐不脛而走四方﹐差與{蜀}箑埒矣。”
蜀鳥-汉语大词典
蜀鳥
【1】指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故称。{唐}{杜荀鹤}《酬张员外见寄》诗:“啼花{蜀}鳥春同苦﹐叫雪{巴}猿晝共飢。”{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渠獻詩云:‘泣請神明宰﹐容奴返故鄉。他時化{蜀}鳥﹐銜結到君旁。’”
蜀殿瓊人-汉语大词典
蜀殿瓊人
【1】指{蜀先主}{甘后}故事。{甘后}容貌美丽﹐{先主}召入绡帐中﹐取玉人置后侧﹐拥后而玩玉人。{唐}{李商隐}《烧香曲》:“{蜀}殿瓊人伴夜深﹐金鑾不問殘燈事。”
蜀帝花-汉语大词典
蜀帝花
【1】即杜鹃花。{明}{袁袠}《自柳至平乐道中书事》诗:“屋覆湘君竹﹐山開蜀帝花。”
蜀犬-汉语大词典
蜀犬
【1】{蜀郡}的狗。{清}{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烈日已應驚{蜀}犬﹐炎雲惟是喘{吴}牛。”
蜀黨-汉语大词典
蜀黨
【1】{宋哲宗}{元祐}年间守旧派朝臣{洛}﹑{蜀}﹑{朔}三党之一﹐也叫{川}党。主要成员{苏轼}﹑{吕陶}都是{四川}人﹐故称。三党皆反对{王安石}新法﹐{轼}与{洛}党之{程颢}﹑{程颐}交恶﹐两党互相攻击﹐势如水火﹐直至{北宋}亡。
蜀漢-汉语大词典
蜀漢
【1】{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公元263年为{魏}所灭。【2】{蜀郡}和{汉中}的并称。{南朝} {宋}{鲍照}《拟古》诗之八:“{蜀}{漢}多奇山﹐仰望與雲平。”《战国策·秦策三》:“棧道千里﹐通於{蜀}{漢}。”{汉}{班固}《西都赋》:“陂池連乎{蜀}{漢}﹐繚以周牆﹐四百餘里。”
蜀精-汉语大词典
蜀精
【1】蜃精。相传为{许真君}所斩。{清}{恽敬}《吴城万寿宫碑铭》:“{贛江}﹑{修水}之間﹐有大州隸{建昌}﹐相傳爲{真君}({許真君})斬蜀精之地。”
蜀薑-汉语大词典
蜀薑
【1】{蜀}地所产的姜。为调味佳品。语本《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陽樸}之薑。”{高诱}注:“{陽樸},地名,在{蜀郡}。”{唐}{李商隐}《赠郑谠处士》诗:“{越}桂留烹{張翰}鱠﹐{蜀}薑供煮{陸機}蓴。”{清}{周亮工}《次清风店咏黄芽菜》:“莫教鹽豉分{楊}檖﹐略帶冰霜薦{蜀}薑。”
蜀道-汉语大词典
蜀道
【1】{蜀}中的道路。亦泛指{蜀}地。{唐}{李白}《蜀道难》诗:“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修}謂{松}曰:‘{蜀}道崎嶇﹐遠來勞苦。’”{唐}{温庭筠}《过华清宫二十二韵》:“早梅悲{蜀}道﹐高樹隔{昭}丘。”《隶续·汉建平郫县碑》{宋}{洪适}释:“右《建平郫縣碑》二十九字。{建平}者﹐{哀帝}之紀年﹐其五年已改爲{元壽}矣……殆{蜀}道未知改元爾。”{陈毅}《咏三峡》:“{蜀}道真如天﹐{江}行萬山間。”
蜀洛-汉语大词典
蜀洛
【1】{蜀}党﹑{洛}党的并称。{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一:“{蜀}{洛}之黨﹐亦曰{許}{洛}。蓋以{潁濱}晩居{許田}﹐然{東坡}卜居{陽羨}而葬{郟}﹐未嘗一日居{許}也。”
蜀郡-汉语大词典
蜀郡
【1】{秦}灭古{蜀国}﹐始置{蜀郡}。{汉}仍其旧﹐辖境包有今{四川省}中部大部分﹐治所在{成都}。《隶续·汉建平郫县碑》{宋}{洪适}释:“{郫}者﹐{蜀郡}之邑。此碑今出於{蜀中}﹐名之《蠶崖碑》﹐當是指其地名也。”{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陳皇后}〕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爲文﹐奉黄金百斤﹐爲{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辭。”
蜀馬-汉语大词典
蜀馬
【1】一种体型较小的马。{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成都府}出小駟﹐以其便於難路﹐號爲蜀馬。”《晋书·吐谷浑传》:“地宜大麥﹐而多蔓菁﹐頗有菽粟。出蜀馬﹑氂牛。”
蜀國-汉语大词典
蜀國
【1】泛指{蜀}地。{唐}{刘得仁}《送智玄首座归蜀中旧山》诗:“{蜀國}烟霞開﹐靈山水月澄。”{前蜀}{韦庄}《清平乐》词:“何處遊女﹐{蜀國}多雲雨。雲解有情花解語﹐窣地綉羅金縷。”{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華陽}{曾子}﹐鼓篋來遊;{蜀國}{顔生}﹐摳衣請學。”
蜀禄-汉语大词典
蜀禄
同“[蜀鹿]”【1】{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昔者﹐{神戎}戰{斧遂}﹐{黄帝}戰{蜀禄}﹐{堯}伐{共工}。”
蜀犬吠日-汉语大词典
蜀犬吠日
【1】{蜀郡}多雾﹐不常见日﹐每逢日出﹐狗皆疑而惊叫。语本{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賦曰:‘邑犬羣吠﹐吠所怪也。’僕往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后常以“蜀犬吠日”比喻少见多怪。{清}{薛雪}《一瓢诗话》:“{姚辱庵}批{李奉禮}矮人觀場﹐{劉會孟}訾{杜工部}{蜀}犬吠日。”{李劼人}《天魔舞》第二四章:“古人说{蜀}犬吠日﹐{蜀}就是{川西}﹐而且是{成都平原}。{成都平原}上的狗﹐一看见太阳﹐便奇怪的吠起来。”
蜀雓-汉语大词典
蜀雓
【1】蜀鸡之雏。《尔雅·释畜》:“蜀子雓。”{郭璞}注:“雛子名。”{郝懿行}义疏:“蜀雞雛﹐别名雓耳。”【2】泛指蜀鸡。{清}{姚鼐}《赏番图为李西华侍郎题》诗:“於今絶域復腋胠﹐魯雞伏鵠如蜀雓。”
蜀相軍營-汉语大词典
蜀相軍營
【1】即{诸葛寨}。在今{四川省}{南江县}西一百里。相传{诸葛亮}曾驻兵于此。{清}{吴伟业}《即事》诗之十:“{蜀}相軍營猶石壁﹐{漢高}原廟自江村。”
蜀素-汉语大词典
蜀素
【1】{四川}织造的白色生绢。{宋}{陆游}《草书歌》:“{吴}箋{蜀}素不快人﹐付與高堂三丈壁。”
蜀箋-汉语大词典
蜀箋
亦作“[蜀牋]”【1】自{唐}以来{蜀}地所制精致华美的纸的统称。{唐}{僧鸾}《赠李粲秀才》诗:“十軸示余三百篇﹐金碧爛光燒{蜀}牋。”《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生聞之﹐手舞足蹈﹐不任歡情。因以{蜀}箋寫所賦《夏景閨情》十首﹐爲小引於前以答娉。”{清}{唐孙华}《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诗:“妙畫臨{吴}絹﹐清詞洒{蜀}牋。”{明}{陈子龙}《艳歌行》:“春燕剪{越}素﹐秋鴻征{蜀}箋。”
蜀牋-汉语大词典
蜀牋
【1】见“蜀箋”。
蜀綉-汉语大词典
蜀綉
【1】也称川绣。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据{晋}{常璩}《华阳国志》记载﹐{蜀}绣当时就已闻名。
蜀錦-汉语大词典
蜀錦
【1】原指{四川}生产的彩锦。后亦为织法似{蜀}的各地所产之锦的通称。多用染色熟丝织成﹐色彩鲜艳﹐质地坚韧。{宋}{晏殊}《山亭柳·赠歌者》词:“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雲。蜀錦纏頭無數﹐不負辛勤。”{郭沫若}《瓶》诗之一:“啊﹐我怎么总把她记不分明!她那蜀锦的上衣﹐青罗的短裙﹐碧绿的绒线鞋儿上着耳根﹐这些都还在我如镜的脑中驰骋。”《西游记》第十八回:“那老者戴一頂烏綾巾﹐穿一領葱白蜀錦衣……出來笑語相迎。”{唐}{杜甫}《白丝行》:“繰絲須長不須白﹐越羅蜀錦金粟尺。”{三国} {魏}{曹丕}《与群臣论蜀锦书》:“前後每得蜀錦﹐殊不相比﹐適可訝﹐而{鮮卑}尚復不喜也。”{明}{叶宪祖}《素梅玉蟾》第八折:“慵描眉翠﹐聞説因由梳掠遲。輕籠蜀錦把頭低﹐偷揭香簾認是誰。”【2】比喻华丽的文采。{清}{钮琇}《觚賸续编·桃花园》:“故或隻語生香﹐{江}花獨燦;亦有數章叠綺﹐蜀錦紛披。”{宋}{叶適}《哀巩仲至》诗:“君文蚤貴重﹐蜀錦載胡車。”{唐}{罗隐}《江都》诗:“歌聽麗句{秦}雲咽﹐詩轉新題蜀錦鋪。”【3】海棠的别称。{清}{陈维崧}《满庭芳·咏西府海棠》词:“豪華甚﹐千堆蜀錦﹐那用{杜陵}詩。”{宋}{王十朋}《蜀锦亭》诗“猶餘蜀中錦﹐愛惜比甘棠”自注:“蜀錦﹐海棠也。”
蜀棧-汉语大词典
蜀棧
【1】{蜀}中的栈道。一名阁道﹐{三国}{蜀汉}时所建﹐故称。{明}{敖英}《辋川谒王右丞祠》诗:“{蜀}棧青騾不可攀﹐孤臣無計出{秦}關。”{清}{刘大櫆}《吴萼千墓志铭》:“{秦}關{蜀}棧﹑{粤}嶺海嶠﹐靡不遊﹐輒有以考其風土俗尚之異﹐與其山川人物之奇。”{宋}{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彼不知繇京師而之{越}﹐水陸之道皆安行﹐非若{閩}溪﹑{峽}江﹑{蜀}棧之不測。”{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接櫂{隋}河溢﹐連蹄{蜀}棧刓。”
蜀魄-汉语大词典
蜀魄
【1】犹{蜀}魂。{唐}{李咸用}《题王处士山居》诗:“{蜀}魄叫迴芳草色﹐鷺鶿飛破夕陽煙。”{唐}{司空图}《注愍征赋述》:“其寓詞之哀怨也﹐復若血凝{蜀}魄﹐猿斷{巫峰}。”{宋}{张泌}《南歌子》词:“岸柳拖煙緑﹐庭花照日紅。數聲{蜀}魄入簾櫳。”{元}{施惠}《幽闺记·英雄应辟》:“短亭長亭程程去﹐知幾驛。逆旅中過寒食。見點點殘紅飛絮白﹐夕陽影裏啼{蜀}魄。”
蜀侯-汉语大词典
蜀侯
【1】相传{帝喾}之子封于{蜀}﹐为{蜀侯}。古{蜀国}后为{秦惠王}所灭。{南朝}{梁简文帝}《蜀国弦》诗:“牲祈{望帝}祀﹐酒酹{蜀侯}誅。”{三国} {魏}{锺会}《檄蜀文》:“{蜀侯}見禽於{秦}﹐{公孫述}授首於{漢}﹐九州之險﹐是非一姓﹐此皆諸君所備聞也。”
蜀紋-汉语大词典
蜀紋
【1】指{蜀}地所织的绫。{唐}{罗邺}《览陈丕卷》诗:“謾把{蜀}紋當晝展﹐徒誇{湘}碧帶春流。”
蜀險-汉语大词典
蜀險
【1】谓{蜀}道险阻。{唐}{{韩愈}{孟郊}}《征蜀联句》:“{蜀}險豁關防﹐{秦}師縱横猾。”{方世举}注:“《秦國策》:‘今夫{蜀}﹐險僻之國也。’”《新唐书·陈子昂传》:“{蜀}所恃﹐有險也﹐{蜀}所安﹐無役也;今開{蜀}險﹐役{蜀}人﹐險開則便寇﹐人役則傷財。”{宋}{周邦彦}《汴都赋》:“{蜀}險{漢}坌﹐{荆}惑{閩}鄙﹐惟此中峙﹐不首不尾。”
蜀莊-汉语大词典
蜀莊
【1】指{汉}{蜀郡}{庄遵}。{汉}{扬雄}《法言·问明》:“{蜀莊}沉冥﹐{蜀莊}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見﹐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雖{隋}{和}何以加諸。”{李轨}注:“{蜀莊}﹐{蜀}人姓{莊}﹐名{遵}﹐字{君平}。沉冥﹐猶玄寂﹐氓然無迹之貌。”{清}{顾炎武}《孙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时侨寓太原不獲执绋》诗:“常思依{蜀莊}﹐有懷追{楚龔}。”
蜀牙-汉语大词典
蜀牙
【1】{蜀}茶的嫩芽。{唐}{黄滔}《题道成上人院》诗:“簟舒{湘}竹滑﹐茗煮{蜀}牙香。”
蜀扇-汉语大词典
蜀扇
【1】{蜀}中所产的扇子。{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四》:“{蜀}扇每歲進御﹐餽遺不下百餘萬。上及中宫所用﹐每柄率值黄金一兩﹐下者數銖而已。”
蜀都-汉语大词典
蜀都
【1】古代{蜀国}的都城。即今{四川省}{成都市}。{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至于{蜀}都﹐耆老大夫搢紳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儼然造焉。”{元}{虞集}《张令鹿门图》诗:“老我不樂思{蜀}都﹐人言{嵩}陽好隱居。”{晋}{左思}《蜀都赋》:“夫蜀都者﹐蓋兆基於上世﹐開國於中古。”
蜀黍-汉语大词典
蜀黍
【1】一种高粱。一年生草本植物。秆高叶阔﹐夏月开花﹐实赤褐色﹐为谷类之一。{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二·蜀黍》:“蜀黍……米性堅實﹐黄赤色﹐有二種﹐黏者可和糯秫釀酒作餌﹐不黏者可以作糕煮粥﹐可以濟荒﹐可以養畜。”{晋}{张华}《博物志》卷四:“《莊子》曰:地三年種蜀黍﹐其後七年多蛇。”
蜀嚴-汉语大词典
蜀嚴
【1】即{汉}{蜀郡}{庄遵}。{遵}字{君平}。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姓{严}﹐故称。{明}{陈子龙}《同惠朗处中胜时分赋高士传》:“{蜀嚴}既沉冥﹐寡營協幽尚。”《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蜀嚴}湛冥﹐不作苟見﹐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雖{隨}{和}何以加諸。”{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蜀郡}{嚴君平}﹐湛深玄默無欲也。”
蜀羅-汉语大词典
蜀羅
【1】{蜀}中织造的轻罗。《宋史·食货志下六》:“一日﹐内出{蜀}羅一端﹐爲印朱所漬者數重。因詔天下税務﹐毋輒污壞商人物帛。”{唐}{杜牧}《江上雨寄崔碣》诗:“春半{平江}雨﹐圓紋破{蜀}羅。”
蜀軫-汉语大词典
蜀軫
【1】指{蜀}琴。軫﹐琴下转弦之物。{唐}{黄滔}《戴安道碎琴赋》:“{吴}山{越}水﹐韜物外之清光;{蜀}軫{虞}絲﹐播人間之妙響。”
蜀琴-汉语大词典
蜀琴
【1】{汉}{蜀郡}{司马相如}所用的琴。相传{相如}工琴﹐故名。亦泛指{蜀中}所制的琴。{唐}{李白}《长相思》诗:“{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絃。”{南朝} {宋}{鲍照}《翫月城西门■中》诗:“{蜀}琴抽《白雪》﹐{郢}曲發《陽春》。”{前蜀}{韦庄}《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露向凝{湘}簟﹐風篁韻{蜀}琴。”
蜀道難-汉语大词典
蜀道難
【1】乐府《瑟调曲》名。{南朝}{梁简文帝}﹑{刘孝威}等均有此作﹐{唐}{李白}所作尤有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五·瑟调曲五》引《尚书谈录》:“{李白}作《蜀道難》以罪{嚴武}﹐後{陸暢}謁{韋南康}{皋}於{蜀郡}﹐感{韋}之遇﹐遂反其詞作《蜀道易》云:‘蜀道易﹐易於履平地。’”《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五·瑟调曲五》引{唐}{吴兢}《乐府解题》:“《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之阻﹐與《蜀國絃》頗同。”【2】谓入{蜀}道路的艰难。{清}{张问陶}《高碑店垂丝古柳》诗:“平原繫馬五更寒﹐萬里重來{蜀}道難。”{清}{洪昇}《长生殿·惊变》:“在深宫兀自嬌慵慣﹐怎樣支吾{蜀}道難!我那妃子呵﹐愁殺你玉軟花柔要將途路趲。”
蜀客-汉语大词典
蜀客
【1】指旅居在外的{蜀}人。{唐}{雍陶}《闻杜鹃》诗:“{蜀}客春城聞{蜀}鳥﹐思歸聲引未歸心。”{唐}{刘禹锡}《竹枝词》之四:“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宋}{苏轼}《莘老葺天庆观小园》诗:“{蜀}客南遊家最遠﹐{吴}山寒盡雪先晞。”【2】指{汉}{司马相如}。{相如}为{蜀郡}人﹐故称。{前蜀}{韦庄}《彩笺歌》:“{蜀客}才多染不供﹐{卓文}醉後開無力。”【3】海棠的别名。{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海棠爲蜀客。”
蜀刀-汉语大词典
蜀刀
【1】{蜀中}所作有环的刀。《汉书·酷吏传·杨仆》:“欲請{蜀}刀﹐問君賈幾何﹐對曰:‘率數百。’武庫日出兵而陽不知。挾僞干君﹐是五過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六年》:“{蜀}刀。”{胡三省}注:“{蜀}刀﹐{蜀中}所作刀。{師古}曰:‘{蜀}刀﹐有環者也。’”《魏书·高允传》:“特賜{允}{蜀}牛一頭﹐四望{蜀}車一乘﹐素几杖各一﹐{蜀}刀一口。”
蜀布-汉语大词典
蜀布
【1】{蜀}地出的布。{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武帝}使{張騫}至{大夏國}﹐見{卭}竹﹑{蜀}布﹐問所從來﹐曰:‘吾賈人從{身毒國}得之。’”《史记·大宛列传》:“{騫}曰:‘臣在{大夏}時﹐見{卭}竹杖﹑{蜀}布。’”{张守节}正义:“布﹐土蘆布。”
諭蜀書-汉语大词典
諭蜀書
【1】见“諭蜀文”。
諭蜀文-汉语大词典
諭蜀文
【1】{汉}{番阳}令{唐蒙}奉命赴{夜郎}﹐途中﹐“發軍興制﹐驚懼子弟﹐憂患長老﹐郡又擅爲轉粟運輸”﹐{武帝}乃使{司马相如}责{唐蒙}﹐并草檄“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遂以“諭蜀文”喻指安民告示。{元}{陈孚}《交州使还感事》诗之二:“榻前未上征{遼}疏﹐囊底空留諭{蜀}文。”亦作“[諭蜀書]”。{明}{张舍}《己亥秋月寄杨升庵》诗:“登樓莫作依{劉}賦﹐奉使曾傳諭{蜀}書。”
隴蜀-汉语大词典
隴蜀
【1】《後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陇}﹐指{陇}右﹔{蜀}﹐指{西蜀}。后用“隴蜀”比喻人心不足﹐所求无厌。{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一·葛端肃公家训》:“理刑之官﹐非可以兼輔導﹐若如所請﹐將來{隴}{蜀}之請﹐又不知其如何。”{明}{无心子}《金雀记·临任》:“真薄倖﹐原何{隴}{蜀}相兼併。”
黄蜀葵-汉语大词典
黄蜀葵
亦称“[黄葵]”【1】植物名。{唐}{薛能}有《黄蜀葵》诗;{唐}{韩偓}有《黄蜀葵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黄蜀葵》:“黄葵二月下種﹐或宿子在土自生﹐至夏始長。葉大﹐如■麻葉﹐深緑色﹐開歧丫﹐有五尖如人爪形﹐旁有小尖。六月開花﹐大如盌﹐鵞黄色﹐紫心六瓣而側﹐旦開午收暮落﹐人亦呼爲側金盞花。隨即結角﹐大如拇指。”{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黄蜀葵》集解引{寇宗奭}曰:“黄蜀葵與蜀葵别種﹐非是蜀葵中黄者也。葉心下有紫檀色。”
鹿蜀-汉语大词典
鹿蜀
【1】传说中的兽名。{晋}{郭璞}《山海经图赞·南山经·鹿蜀》:“鹿蜀之獸﹐馬質虎文﹐驤首吟鳴﹐矯足騰羣﹐佩其皮毛﹐子孫如雲。”{宋}{汪若海}《麟书》:“毛屬號呼﹐機駭蠭軼﹐鹿蜀不佩﹐子孫是棄。”《山海经·南山经》:“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謡﹐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