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竺)是什么意思
竺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竺皇zhú huáng
【释义】:
佛的尊称,以佛主释迦牟尼生于天竺(古印度),故称。唐·陈陶《题豫章西山香成寺》诗:‘十地岩宫礼竺皇,旃檀楼阁半天香。”
竺乾-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竺乾zhú qián
【释义】:
佛的别称。唐·白居易《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元郎中张博士》诗:“大底宗庄叟,私心事竺乾。”又为古印度别称,见“印度”条。
竺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竺经zhú jīng
【释义】:
佛经的别称,因出自天竺(古印度),故名。唐·李洞《叙旧游记栖白》:“老着重袍坐石房,竺经休讲白眉长。”
乾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乾竺qián zhú
【释义】:
即天竺,印度的古称。唐·彦悰《唐护法沙门沙琳别传下》引《老子西升经》:“乾竺有古皇先生者,是吾师也。”元·宋无《赠竺炼师》诗:“姓疑乾竺古先生,霞外幽栖近四明。”清·赵翼《灵谷寺》诗:“法王哈立麻,远迎自乾竺。”
天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天竺tiān zhú
【释义】:
印度古称。为古伊朗语:hinduka~hindukh音译。《后汉书·西域·天竺》:“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竺乾-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竺乾zhú qián
【释义】:
印度的别称。唐·慧祥《古清凉传·立名标化》:“但博望张骞,寻河源于天菀;沙门法显,求正觉于竺乾。”也指“佛”,见该条。
南天竺-现代汉语大词典
南天竺nán tiān zhú
【释义】:
①南部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国,分东、南、西、北、中五部。②灌木名。即南天竹。
天竺-现代汉语大词典
天竺tiān zhú
【释义】:
印度的古称。
天竺葵-现代汉语大词典
天竺葵tiān zhú kuí
【释义】:
俗称洋葵、石蜡红。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细毛。叶圆形或肾脏形,有特殊气味。花红、黄或白色。原产非洲南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可供观赏,也常用来做光合作用的实验。
天竺鲷-现代汉语大词典
天竺鲷tiān zhú diāo
【释义】:
鱼名。体长而侧扁,通常长约7厘米~14厘米。鳞大,为栉鳞或圆鳞。口大而斜,牙细小。背鳍两个。有些种类雄鱼将卵含在口中孵化。是腹水性近岸栖息的鱼类,爱结群。常见的有细条天竺鲷、斑鳍天竺鲷等。
竺-现代汉语大词典
竺zhú
【释义】:
①竹。②天竺的省称。③姓。
三天竺-汉语大词典
三天竺
【1】{浙江}{杭州}{天竺山}有上﹑中﹑下{天竺寺},合称{三天竺}。{元}{萨都剌}《季夏游灵隐诸峰》诗:“{三天竺}畔全無暑﹐六月松陰尺五冰。”{元}{吕止庵}《後庭花·冷泉亭》曲:“佛國{三天竺}﹐禪關{九里松}。”{李光}《河山四律》:“風懷偶託{三天竺}﹐涕淚曾揮{五國城}。”
三竺-汉语大词典
三竺
【1】{浙江}{杭州}{灵隐山}{飞来峰}东南的{天竺山},有{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座寺院,合称“三天竺”,简称“三竺”。{宋}{林景熙}《西湖》诗:“斷猿{三竺}曉﹐殘柳{六橋}春。”{元}{方回}《涌金城门望》诗:“{三竺}禪牕猿已化﹐八梅吟冢鶴應悲。”{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我且寄蹤{三竺}﹐還期執手{西湖}。”{清}{赵翼}《西湖咏古》诗之四:“{三竺}峰巒非{艮嶽}﹐兩堤燈火似{樊樓}。”
五天竺-汉语大词典
五天竺
【1】指古{印度}。古代{印度}的区域分为{东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北天竺}﹑{中天竺}五大部分。{清}{魏源}《圣武记》卷五:“〔{西藏}〕在{五天竺}之東﹐非古佛國也。”亦省作“[五天]”。{唐}{王维}《能禅师碑》:“大師至性淳一﹐天姿貞素……故能{五天}重跡﹐百{越}稽首。”{宋}{林逋}《诗魔》诗:“此魔降不得﹐珎重{五天}人。”
中天竺-汉语大词典
中天竺
【1】古{印度}的一部分。亦泛称古{印度}。{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医》:“{王玄策}俘{中天竺}王{阿羅那順}以詣闕。”《南史·夷貊传上·中天竺国》:“在{大月支}東南數千里﹐地方三萬里﹐一名{身毒}。”【2】指{浙江}{杭州}{天竺山}之{中天竺寺}。
乾竺-汉语大词典
乾竺
【1】即{天竺}。对{印度}的古称。{清}{赵翼}《灵谷寺》诗:“法王{哈立麻}﹐遠迎自{乾竺}。”{唐}{彦悰}《唐护法沙门沙琳别传下》引《老子西昇经》:“{乾竺}有{古皇先生}者﹐是吾師也。”{元}{宋无}《赠竺炼师》诗:“姓疑{乾竺}{古先生}﹐霞外幽棲近{四明}。”
南天竺-汉语大词典
南天竺
【1】南部{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国},分东﹑南﹑西﹑北﹑中五部。{唐}{李白}《僧伽歌》:“此僧本住{南天竺}﹐爲法頭陀來此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自{新頭河}至{南天竺國}﹐迄於{南海}﹐四萬里也。”【2】曲名。参阅{唐}{崔令钦}《教坊记·曲名表》。【3】灌木名。{宋}{陆游}《新寒》诗:“安石榴房初小坼﹐南天竺子亦微丹。”{元}{李衎}《竹谱详录》卷七:“藍田竹﹐在處有之﹐人家喜栽花圃中。木身﹐上生小枝﹐葉葉相對﹐而頗類竹……世傳以爲子碧如玉﹐取{藍田}種玉之義﹐故名。或云:此本自{南天竺國}來﹐自爲南天竺﹐人訛爲藍田竹。”
天竺-汉语大词典
天竺
【1】{印度}的古称。古伊朗语 hindukahindukh 音译。{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詳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云{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云{印度}。”《後汉书·西域传·天竺》:“{天竺國}一名{身毒}﹐在{月氏}之東南數千里。”【2】山峰名。亦为寺名。在{浙江}{杭州市}{灵隐山}{飞来峰}之南。{唐}{白居易}《答客问杭州》诗:“山名{天竺}堆青黛﹐湖號{錢塘}寫緑油。”山上有上﹑中﹑下三{天竺寺}。{上天竺寺}﹐{五代}{後晋}{天福}间建﹐{吴越}{钱俶}改建号{天竺观音看经院};{中天竺寺}﹐{宋}{太平兴国}元年{吴越王}建﹐号{崇寿院};{下天竺寺}﹐{隋}{开皇}中就{晋}{慧理}{翻经院}改建。{唐}{李白}《送崔十二游天竺寺》诗﹐即指{下天竺寺}。
敦竺-汉语大词典
敦竺
【1】敦厚笃实。竺,通“篤”。{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四:“世但知先生博學耳﹐乃其内行敦竺若此!”
西竺-汉语大词典
西竺
【1】指{天竺}。{明}{杜濬}《弘济寺寻蒲庵》诗:“長恨{南朝}沉鐵鎖﹐何如{西竺}引金繩。”{宋}{苏轼}《书黁公诗後》诗:“皆云似{達摩}﹐隻履還{西竺}。”
竺-汉语大词典
竺
《廣韻》張六切,入屋,知。【1】竹。《广雅·释草》:“竺,竹也。”{王念孙}疏证:“竺﹑竹同聲字。方言有重輕,故又謂竹爲竺也。”【2】“天竺”的省称。参见“[竺國]”﹑“[竺乾]”。【3】与佛教﹑佛典有关的。{前蜀}{贯休}《夜雨》诗:“閒吟笁仙偈,清絶過于玉。”【4】{天竺}僧初来{中国}﹐多用“竺”字冠其名。如{竺法兰}﹑{竺昙无兰}等。亦有从师于{天竺}僧而冠以竺字者﹐如{竺佛念}﹑{竺道生}等。【5】姓。
竺-汉语大词典
竺
《廣韻》冬毒切,入沃,端。《廣韻》丁木切,入屋,端。【1】通“[篤]”。厚;深。《楚辞·天问》:“{稷}維元子,帝何竺之?”{王逸}注:“竺,厚也。言{后稷}之母 {姜嫄},出見大人之迹,怪而履之,遂有娠而生{后稷}。{后稷}生而仁賢,天帝獨何以厚之乎?竺,一作篤。”{洪兴祖}补注:“《爾雅》云:‘竺,厚也。’與篤同。”{章炳麟}《訄书·订文》:“馬之重遲,物之重厚,其重同,其重之情異,則别以篤﹑竺。”【2】通“[毒]”。憎恨;憎恶。{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献书赵王章》:“今足下功力非數加於{秦}也,怨竺積怒,非深於{齊},下吏皆以{秦}爲夏(憂){趙}而曾(憎){齊}。”
竺法-汉语大词典
竺法
【1】佛法。{明}{李贽}《钵盂庵听诵<华严>并喜雨》诗之一:“竺法驚朝雨﹐經聲落紫烟。”
竺教-汉语大词典
竺教
【1】佛教。{宋}{李纲}《次韵上元宰胡俊明蒋山勤老唱和古风》:“竺教流傳入中土﹐以相求之無自可。”
竺乾學-汉语大词典
竺乾學
亦作“[笁乾學]”【1】佛学。{宋}{苏轼}《行香子》词:“寒灰炙手﹐人重人輕﹐除笁乾學﹐得無念﹐得無名。”
竺乾公-汉语大词典
竺乾公
【1】佛的代称。{唐}{马戴}《题石瓮寺》诗:“稀逢息心侣﹐獨禮竺乾公。”
竺域-汉语大词典
竺域
【1】指{天竺}。即今{印度}。{辽}{梁援}《玉石观音唱和诗》:“七尺仙容立殿臺﹐鐫奇鏤異最優哉。摸將{竺}域佛爲像﹐琢就{崑}峯石作胎。”
竺乾氏-汉语大词典
竺乾氏
【1】佛教。{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释道·废佛氏》:“此舉(指廢佛氏)皆{夏}一人力主之。亦越十年﹐{夏}坐法死西市﹐竟無後。豈真竺乾氏能爲祟耶﹐抑數之偶合也?”
竺胙-汉语大词典
竺胙
【1】厚赐。竺﹐通“篤”。{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三〇一:“葆汝心光淳悶在﹐皇天竺胙總無私。”
竺文-汉语大词典
竺文
【1】佛教经文。{宋}{苏辙}《大行太皇太后上仙功德疏》:“贄罷棗脩禭陳褘狄﹐敢薦竺文之祕﹐少資天福之餘。”
竺僧-汉语大词典
竺僧
【1】僧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有沙門竺僧{朗}﹐少事{佛圖澄}﹐碩學淵通﹐尤明氣緯。”
竺-汉语大词典
竺
【1】忠厚诚恳。竺﹐通“篤”。{章炳麟}《书苏元瑛事》:“{香山}{蘇元瑛}{子谷}﹐獨行之士﹐不從流俗﹐然于朋友竺。”
竺信-汉语大词典
竺信
【1】深信;忠实地信仰。竺﹐通“篤”。{章炳麟}《说于长书》:“{章學誠}故竺信《七略》﹐猶纚纚爲異論。”{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緯書尚繁﹐《中庸》一篇﹐固爲贊聖之頌﹐往時{魏源}﹑{宋翔鳳}輩皆嘗附之三統三世﹐謂可以前知未來﹐雖{長素}亦或竺信者也。”
竺經-汉语大词典
竺經
【1】见“竺國經”。
竺乾-汉语大词典
竺乾
亦作“[笁乾]”【1】佛;佛法。{唐}{黄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太原公}﹐以{子房}之帷幄布{泉}城﹐以{叔度}之袴襦纊{泉}民﹐而謂笁乾之道與{尼}{聃}鼎。”{宋}{沈遘}《三司狱空道场功德疏右语》:“命竺乾之衆﹐啟梵唄之塲。”《诗话总龟前集·雅什下》引《雅言系述》:“{路振}贈詩云:‘……已絶勞生念﹐虔心向竺乾。’”{唐}{白居易}《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之郎中张博士》:“大底宗{莊叟}﹐私心事竺乾。”【2】{天竺}。古{印度}的别称。《弘明集·正诬论》:“{老子}即佛弟子也。故其經云:‘聞道{竺乾}﹐有古先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終﹐永存緜緜。’{竺乾}者﹐{天竺}也。泥洹者﹐梵語﹐{晉}言‘無爲’也。若佛不先{老子}﹐何得稱先生?”《五灯会元·东土祖师·慧可大祖禅师》:“祖乃告曰:‘{菩提達磨}遠自{竺乾}﹐以正法眼藏并信衣密付於吾﹐吾今授汝。汝當守護﹐無令斷絶。’”{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元宗}嘗幸{東都}﹐天大旱﹐且暑。時{聖善寺}有{竺乾}僧{無畏}﹐號曰{三藏}﹐善召龍致雨之術。”{唐}{白居易}《唐抚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我聞{竺乾}古先生出世法﹐法要有三﹐曰:戒﹑定﹑慧。”
竺國-汉语大词典
竺國
【1】{天竺}。古{印度}的别称。{唐}{刘言史}《病僧》诗之一:“{竺國}鄉程算不回﹐病中衣錫徧浮埃。”《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茜罽縫袍{竺國}師﹐霞綃蹙帔天魔隊。”{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二:“西夷{康居}﹐與{竺國}鄰﹐俗多善幻。”{清}{厉鹗}《东城杂记·游东园启》:“黄花萬畝﹐儼{竺國}之鋪金;白藕千池﹐似{崑山}之積玉。”
竺乾服-汉语大词典
竺乾服
【1】僧衣。{宋}{梅尧臣}《茂芝上人归姑苏》诗:“身衣竺乾服﹐手援{犧氏}琴。”
竺國經-汉语大词典
竺國經
【1】佛经。因出{天竺国}﹐故名。{宋}{林景熙}《梦中作》之二:“一抔自築珠丘土﹐雙匣猶傳{竺國}經。”亦省作“[竺經]”。{唐}{李洞}《将之蜀别友人》诗:“若遇多吟友﹐何妨勘{竺}經。”
竺生-汉语大词典
竺生
【1】涌现。竺﹐通“篤”。{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使其羞白心于人前﹐則不若伏藏其議論﹐盪滌穢惡﹐俾衆清明﹐容性解之竺生﹐以起人之内曜。”
竺書-汉语大词典
竺書
【1】佛书﹐佛经。{明}{袁宗道}《东坡作戒杀诗遗陈季常余和其韵》之二:“世典不戒殺﹐竺書縫其缺。”
竺學-汉语大词典
竺學
【1】佛学。{明}{张纶}《林泉随笔》:“迷心昧性哂竺學﹐貪生惜死悲方仙。”
竺典-汉语大词典
竺典
【1】佛教经典。{明}{袁宗道}《送夹山母舅之任太原序》:“《道德》﹑《南華》以及竺典亦多涉獵﹐揮麈援毫﹐往往有效。”{明}{寂灯}《小除夜示学人》诗:“竺典當尊重﹐凡情莫浪攀。”{明}{袁宗道}《寄三弟书》:“自弟出京後﹐此女能通竺典﹐誦《金剛經》時有問答﹐皆出意外。”
竺土-汉语大词典
竺土
【1】指{天竺国}。指古{印度}。{唐}{希迁}《参同契》:“{竺土}大僊心﹐東西密相付。”
竺寒-汉语大词典
竺寒
【1】严寒。竺﹐通“篤”。{明}{杨慎}《孝友後华李子玉讄》:“弟官官師十餘年﹐時單騎省之﹐雖竺寒酷暑不避也。”
靈竺-汉语大词典
靈竺
【1】佛地。{天竺}为佛教诞生地﹐故称。{清}{魏源}《白岳东岩》诗:“{天門}抱穹崖﹐天閫開靈竺。”题下自注:“{東天門}以内﹐{真武}香幣走四方﹐觀宇塞巖穴﹐無復溪山真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