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笙

笙(笙)是什么意思

  • 笙磬同音-实用委婉语词典

    笙磬同音

    喻指朋友之间情谊相投,关系融洽。原意笙、磬之音和谐相合。古人称唐时房玄龄和杜如晦之间的关系“笙磬同音”。

  • 鼓瑟鼓琴,笙磬同音-实用委婉语词典

    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喻指相处和谐,就像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笙”,即管乐器;“磬”,古代打击乐器,用玉或石制成。

  • 林籁发音,有如竽笙-实用委婉语词典

    林籁发音,有如竽笙

    意为作品像是从树林里发出的声音,具有天然质韵,也如同从竽笙两种乐器吹出来的。“籁”,原指古代的一种箫。

  • 凤笙-古文观止词典

    凤笙fèng shēng

    【词性】:名词

    簧管乐器,即“笙”(1)。《司马季主论卜》:露蚕风蝉,昔日之凤笙龙笛也。——今天的蟋蟀和蝉,就是从前的凤笙和龙笛。

  • 笙-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笙shēng

    ①管乐器名。《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鼓:弹奏。)杜甫《成都府》:“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簧。”②席子。左思《吴都赋》:“桃~象簟。”(桃笙:用桃枝编的席子。象簟diàn:用象牙作的席子。)

  • 芦笙-现代汉语大词典

    芦笙lú shēng

    【释义】:

    我国苗、侗、水、彝、仡佬、拉祜等族的一种簧管乐器。一般由六根竹管组成。每管从外侧开孔,下端安置铜簧,插入一长形木斗或葫芦内。每管一音,构成五声音阶的一组音。

  • 笙-现代汉语大词典

    笙shēng

    【释义】:

    管乐器名。由簧片、笙管、斗子三部分组成。簧片古时用竹制,后改用响铜;笙管为长短不一的竹管,于近上端处开音窗,近下端处开按孔,下端嵌接木质笙角以装簧片,并插入斗子内;斗子用匏、木或铜制成,连有吹口。有圆形、方形等多种形制,簧管自十三至十九根不等。奏时手按指孔,吹吸振动簧片而发音。能奏和音。是民间器乐合奏中的重要乐器。现经改革,有二十四簧笙、三十六簧键钮笙等,转调便捷,表现力更为丰富,除用于伴奏、合奏外,也用于独奏。

  • 笙歌-现代汉语大词典

    笙歌shēng gē

    【释义】:

    吹笙唱歌。也泛指奏乐唱歌。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 六笙詩-汉语大词典

    六笙詩

    亦称“[笙詩]”【1】《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佚诗的合称。这六篇诗都已亡佚﹐在《仪礼·燕礼》中其曲都以笙吹奏﹐故名。

  • 六笙-汉语大词典

    六笙

    【1】即六笙诗。{宋}{郑樵}《通志·总序》:“古者絲竹﹐有譜無辭﹐所以《六笙》但存其名。”

  • 匏笙-汉语大词典

    匏笙

    【1】即笙。因用匏为座﹐故名。{汉}{应劭}《风俗通·声音》:“音者﹐土曰塤﹐匏曰笙。”《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大匏笙二﹐皆十六管﹐左右各八﹐形如鳳翼……又有小匏笙二﹐製如大笙。”【2】泛指乐器。{清}{丁澎}《<定山堂诗馀>序》:“詩爲有律之文章﹐而非匏笙之辭曲矣。”

  • 合笙-汉语大词典

    合笙

    【1】见“合生”。

  • 吹笙廟-汉语大词典

    吹笙廟

    【1】仙人{王子乔}之庙。道家传说{王子乔}好吹笙,后登仙,曾语{桓良}于七月七日在{缑岭}({河南}{偃师}境内)相见,至时果乘白鹤而至,于是立其祠于{缑氏山}下。见{汉}{刘向}《列仙传》。{唐}{许浑}《送萧处士归缑岭别业》诗:“{緱山}住近吹笙廟﹐{湘水}行逢鼓瑟祠。”

  • 吹笙-汉语大词典

    吹笙

    【1】喻饮酒。{宋}{张元幹}《浣溪沙》词题曰:“諺以竊嘗爲吹笙云。”{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竊嘗﹐嘗酒也……《織餘瑣述》云:‘樂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氣吸之﹐恆輕﹐故以喻竊嘗。’”{辽}{李齐贤}《鹧鸪天·饮麦酒》词:“飲中妙訣人如問﹐會得吹笙便可工。”

  • 和笙-汉语大词典

    和笙

    【1】小笙。{唐}{李百药}《笙赋》:“縱調文於雅笛﹐留神思於和笙。”《宋史·乐志四》:“匏部有六:曰竽笙﹐曰巢笙﹐曰和笙﹐曰閏餘匏﹐曰九星匏﹐曰七星匏。”

  • 嵩陽笙-汉语大词典

    嵩陽笙

    【1】传说仙人{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仙人{浮丘公}迎之居{嵩山}。事见{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后因以“嵩陽笙”指仙界音乐。{唐}{刘禹锡}《酬乐天七月一日夜即事见寄》诗:“秋來念歸去﹐同聽嵩陽笙。”

  • 巢笙-汉语大词典

    巢笙

    【1】古乐器名。一种多管的笙。《文献通考·乐十一》引{宋}{陈旸}《乐书》:“{李照}作巢笙﹐合二十四聲﹐以應律吕。”《宋史·乐志三》:“今巢笙﹑和笙﹐其管十九﹐以十二管發律吕之本聲﹐以七管爲應聲。”

  • 玉笙-汉语大词典

    玉笙

    【1】饰玉的笙。亦用为笙之美称。{宋}{苏轼}《菩萨蛮》词:“玉笙不受朱唇暖﹐離聲淒咽胸填滿。”{南朝} {梁}{刘孝威}《奉和简文帝太子应令》:“{園}{綺}隨金輅﹐{浮丘}侍玉笙。”{清}{龚自珍}《忆瑶姬》词:“幽懷不知有恨﹐恨玉笙吹徹﹐徹骨難眠。”【2】指笙的吹奏声。{宋}{辛弃疾}《临江仙》词:“翠袖盈盈渾力薄﹐玉笙嫋嫋愁新。”{宋}{陆游}《狂吟》诗:“秋風{湘}浦紉蘭佩﹐夜月{緱}山聽玉笙。”

  • 瑶笙-汉语大词典

    瑶笙

    【1】指笙的声音。{明}{史谨}《南岩削壁》诗:“嵐飛翠雨林梢滴﹐鶴載瑶笙月下鳴。”{明}{徐复祚}《红梨记·折证》:“翡翠情牽金屋﹐鴛鴦夢斷瑶笙。”【2】用美玉装饰的笙。{南朝} {梁}{江淹}《丹砂可学赋》:“雖瑶笙及金瑟﹐雜翠帳與丹幬。”{宋}{吴文英}《木兰花慢·寿秋壑》词:“明月瑶笙奏徹﹐倚樓黄鶴聲中。”{唐}{戴叔伦}《赠月溪羽士》诗:“更弄瑶笙罷﹐秋空鶴又鳴。”

  • 桃笙-汉语大词典

    桃笙

    【1】桃枝竹编的竹席。《文选·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刘逵}注:“桃笙﹐桃枝簟也﹐{吴}人謂簟爲笙。”{宋}{苏轼}《仇池笔记·桃笙》:“{柳子厚}詩云:‘盛時一失貴反賤﹐桃笙葵扇安可常。’不知桃笙爲何物。偶閲《方言》:{宋}{魏}之間﹐簟謂之笙。乃悟桃笙以桃竹爲簟也。”{清}{唐孙华}《夏日杂诗》之七:“竹榻當牕置﹐桃笙就地鋪。”

  • 牙笙-汉语大词典

    牙笙

    【1】古乐器名。以象牙代管,故称。《新唐书·南蛮传下·骠国》:“有牙笙﹐穿匏達本﹐漆之﹐上植二象牙代管﹐雙簧皆應姑洗。”

  • 瓶笙-汉语大词典

    瓶笙

    【1】古时以瓶煎茶,微沸时发音如吹笙,故称。{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八:“不是瓶笙花影夕﹐{鳩摩}枉譯此經來。”{邓溥}《玄想》诗之一:“簾月瓶笙夜﹐治牆景在扉。”{宋}{苏轼}《瓶笙》诗引:“{劉幾仲}餞飲{東坡}﹐中觴聞笙簫聲……出於雙瓶﹐水火相得﹐自然吟嘯﹐蓋食頃乃已。坐客驚嘆﹐得未曾有﹐請作《瓶笙》詩記之。”

  • 洛賓笙-汉语大词典

    洛賓笙

    【1】见“洛濱笙”。

  • 洛濱笙-汉语大词典

    洛濱笙

    亦作“[洛賓笙]”【1】语出{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后借指仙人吹笙声。{南朝} {梁} {刘孝绰}《酬陆长史倕》诗:“風傳{鳳臺}琯﹐雲渡{洛賓}笙。”{唐}{许敬宗}《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诗:“或命{餘杭}酒﹐時聽{洛濱}笙。”

  • 胡蘆笙-汉语大词典

    胡蘆笙

    【1】即葫芦笙。吹管乐器。历史悠久﹐1957年{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和{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都曾出土铜胡芦笙﹐据测定属{春秋}晩期和{战国}初期遗物。《文献通考·乐十一》:“{唐}九部夷樂有胡蘆笙。{宋}朝{至道}初﹐西南蕃諸蠻入貢﹐吹瓢笙﹐豈胡蘆笙耶?”按﹐今{彝}﹑{拉祜}﹑{哈尼}﹑{佤}﹑{纳西}﹑{傈僳}﹑{怒}﹑{普米}﹑{苗}﹑{苦聪}等族都有这种乐器。

  • 歌笙-汉语大词典

    歌笙

    【1】《仪礼·燕礼》:“乃間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由儀》。”此六者皆《诗·小雅》篇名﹐其中《由庚》﹑《崇丘》﹑《由仪》已亡佚。后因以“歌笙”为雅乐的代称。{南朝} {宋}{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禮屬觀盥﹐樂薦歌笙。”

  • 烏笙-汉语大词典

    烏笙

    【1】黑色的竹席。《南史·贼臣传·侯景》:“是時﹐{景}土山成﹐城内土山亦成……山起芙蓉層樓﹐高四丈﹐飾以錦罽﹐捍以烏笙。”

  • 焙笙炭-汉语大词典

    焙笙炭

    【1】古代熏焙笙簧的炭。{宋}{周密}《齐东野语·笙炭》:“自十月旦至二月終﹐日給焙笙炭五十斤﹐用錦薰籠藉笙於上﹐復以四和香薰之。蓋簧煖則字正而聲清。”

  • 煖笙-汉语大词典

    煖笙

    【1】笙中有簧,以火烘焙,称“煖笙”。亦指经过烘焙的笙。{唐}{秦韬玉}《吹笙歌》:“纖纖軟玉捧煖笙﹐深思香風吹不去。”煖﹐一本作“暖”。{宋}{周密}《齐东野语·笙炭》:“蓋笙簧必用{高麗}銅爲之﹐靘以緑蠟﹐簧煖則字正而聲清越﹐故必用焙而後可。{陸天隨}詩云:‘妾思冷如簧﹐時時望君煖。’《樂府》亦有‘簧煖笙清’之語。”

  • 瓢笙-汉语大词典

    瓢笙

    【1】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簧管乐器。笙斗以瓠瓢做成。《宋史·蛮夷传四·西南诸夷》:“上因令作本國歌舞﹐一人吹瓢笙如蚊蚋聲。”《新唐书·南诏传》:“吹瓢笙﹐笙四管﹐酒至客前﹐以笙推盞勸釂。”

  • 缾笙-汉语大词典

    缾笙

    【1】指以瓶煎茶﹐瓶水将沸时﹐声音若吹笙。{宋}{苏轼}《瓶笙》诗引:“庚辰八月二十二日﹐{劉幾仲}餞飲{東坡}。中觴聞笙簫聲﹐杳杳若在雲霄間。抑揚往反﹐粗中音節。徐而察之﹐則出于雙缾。水火相得﹐自然吟嘯﹐蓋食頃乃已。坐客驚歎﹐得未曾有﹐請作《缾笙》詩紀之。”缾﹐一本作“瓶”。

  • 笙-汉语大词典

    《廣韻》所庚切,平庚,生。【1】管乐器名。由簧片﹑笙管﹑斗子三部分组成。簧片古时用竹制,后改用响铜;笙管为长短不一的竹管,于近上端处开音窗,近下端处开按孔,下端嵌接木质“笙角”以装簧片,并插入斗子内;斗子用匏﹑木或铜制成,连有吹口。有圆形﹑方形等多种形制,簧管自十三至十九根不等。奏时手按指孔,吹吸振动簧片而发音。能奏和音。是民间器乐合奏中的重要乐器。现经改革,有二十四簧笙﹑三十六簧键钮笙等,转调便捷,表现力更为丰富,除用于伴奏﹑合奏外,也用于独奏。《说文·竹部》:“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古者,{隨}作笙。”《诗·小雅·鹿鸣》:“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汉书·律历志上》:“八音:土曰塤,匏曰笙,皮曰鼓,竹曰管,絲曰絃,石曰磬,金曰鐘,木曰柷。五聲和,八音諧,而樂成。”{唐}{韩愈}《长安交游者赠孟郊》诗:“陋室有文史,高門有笙竽。”{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司事者或笙簫歌唱,或煮茗清談。”【2】竹席;竹簟。{汉}{扬雄}《方言》第五:“簟,{宋}{魏}之間謂之笙。”《文选·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韜於筒中。”{刘逵}注:“桃笙,桃枝簟也。{吴}人謂簟爲笙。”{明}{王志坚}《表异录》:“桃笙,以桃竹爲簟也,出{柳子厚}詩。呼簟爲笙,{宋}{魏}時語。”【3】细小。《方言》第二:“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細貌謂之笙。”{清}{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稱至微之物曰笙,音如星,重言曰零星。”

  • 笙舞-汉语大词典

    笙舞

    【1】古{骠国}乐曲名。《新唐书·南蛮传下·骠》:“〔凡曲名十有二:〕十二曰《滌煩》﹐亦曰《笙舞》﹐{驃}云《扈那》﹐謂時滌煩暋﹐以此適情也。”{骠}﹐古国名﹐即今{缅甸}。

  • 笙籟-汉语大词典

    笙籟

    【1】笙和籁。籁﹐古管乐器﹐箫属﹐三孔。{元}{李材}《席上赋老松怪柏图》:“枝柯千尺入層漢﹐笙籟萬壑鳴驚湍。”

  • 笙筑-汉语大词典

    笙筑

    【1】笙和筑。筑﹐古弦乐器。似琴﹐十三弦﹐用竹尺击弦发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謝公}云{金谷}中{蘇紹}最勝”{刘孝标}注引{晋}{石崇}《金谷诗叙》:“余與衆賢共送往澗中﹐晝夜遊宴﹐屢遷其坐﹐或登高臨下﹐或列坐水濱﹐時琴瑟笙筑﹐合載車中﹐道路並作。”

  • 笙歌-汉语大词典

    笙歌

    【1】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明}{梁辰鱼}《浣纱记·投吴》:“千門花月笑相迎﹐香風滿路笙歌引。”《礼记·檀弓上》:“{孔子}既祥﹐五日彈琴而不成聲﹐十日而成笙歌。”{唐}{王维}《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酬客应制》:“上路笙歌滿﹐春城漏刻長。”{宋}{张子野}《南歌子》词:“相逢休惜醉顔酡﹐賴有西園明月照笙歌。”【2】泛指奏乐唱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歸過{洞庭}﹐見一畫舫﹐雕檻朱窗﹐笙歌幽細﹐緩蕩煙波。”{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 笙篁-汉语大词典

    笙篁

    【1】即笙。笙由密集而长短不一的竹管制成﹐故称。{唐}{无名氏}《竹枝子曲》:“羅幌塵生﹐帡幃悄悄﹐笙篁無緒理。”{唐}{李绅}《拜三川守》诗:“改張琴瑟移膠柱﹐止息笙篁辨魯魚。”{唐}{孟郊}《长安道》诗:“高閣何人家﹐笙篁正喧吸。”

  • 笙管-汉语大词典

    笙管

    【1】即笙。笙有十三管﹐属管乐器﹐故称。{南朝} {陈}{徐陵}《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自{禹}圭既錫﹐{堯}玉已傳﹐物變謳謡﹐風移笙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鼓鉦鍠聒﹐笙管敖曹﹐是謂和唱。”《新唐书·礼乐志九》:“歌者琴瑟升坐﹐笙管立階間。”

  • 笙竽-汉语大词典

    笙竽

    【1】笙和竽。因形制相类﹐故常联用。竽亦笙属乐器﹐有三十六簧。{唐}{杜甫}《玉华宫》诗:“萬籟真笙竽﹐秋色正蕭灑。”《礼记·檀弓上》:“琴瑟張而不平﹐笙竽備而不和。”{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絲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清}{黄宗羲}《黄季真先生墓志铭》:“門成{魯}{衛}﹐祭抱笙竽。”{晋}{左思}《吴都赋》:“蓋象琴筑並奏﹐笙竽俱唱。”

  • 笙弄-汉语大词典

    笙弄

    【1】犹弄笙。谓吹奏笙簧。{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何處瑶天笙弄﹐聽雲鶴縹緲﹐玉佩丁冬。”

  • 笙磬同音-汉语大词典

    笙磬同音

    【1】谓乐声和谐。《诗·小雅·鼓钟》:“鼓锺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毛}传:“笙磬﹐東方之樂也。同音﹐四縣皆同也。”{郑玄}笺:“同音者﹐謂堂上堂下﹐八音克諧。”《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唐文宗}〕謂大臣曰:‘笙磬同音﹐沈吟忘味﹐不圖爲樂至於斯也。’”【2】喻人事和协﹐关系融洽。《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赞》:“文含經緯﹐深謀夾輔;笙磬同音﹐唯{房}與{杜}。”{清}{王继香}《<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後》:“笙磬同音﹐賭吟紅之篇什;冰玉儷質﹐娱垂白之春秋。”

  • 笙篪-汉语大词典

    笙篪

    【1】笙和篪﹐均古管乐器。篪﹐竹制﹐单管横吹。《管子·轻重丁》:“齊鐘鼓之聲﹐吹笙篪。”

  • 笙叢-汉语大词典

    笙叢

    【1】形容笙管排列密集﹐发音和谐。喻人之相协﹐感情融洽。{宋}{梅尧臣}《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君家好兄弟﹐響合如笙叢。”

  • 笙簧-汉语大词典

    笙簧

    【1】指笙。簧﹐笙中之簧片。{明}{杨珽}《龙膏记·宠赐》:“聽鳥語笙簧疊奏﹐看瑶階繡茵初長。”{宋}{张子野}《木兰花》词:“樓下雪飛樓上宴﹐歌咽笙簧聲韵顫。”《礼记·明堂位》:“{垂}之和鍾﹐{叔}之離磬﹐{女媧}之笙簧。”{郑玄}注:“笙簧﹐笙中之簧也……{女媧}作笙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登}({孫登})上峯﹐行且嘯﹐如簫韶笙簧之音﹐聲振山谷。”【2】指笙的乐音。{张素}《初至江南》诗:“山村隱圖畫﹐鳥語替笙簧。”

  • 笙簫-汉语大词典

    笙簫

    【1】笙和箫。泛指管乐器。{唐}{曹唐}《小游仙诗》:“忽聞下界笙簫曲﹐斜倚紅鸞笑不休。”{宋}{张子野}《清平乐》词:“曲池斜度鸞橋﹐西園一片笙簫。”{清}{袁于令}《西楼记·砥志》:“那知我粉冷絮塵﹐脂凍桃花﹐不理舊時笙簫。”

  • 笙樂-汉语大词典

    笙樂

    【1】吹笙的乐声。{元}{萨都剌}《宿武夷》诗:“鷄犬過雲間﹐笙樂度天半。”

  • 笙咽-汉语大词典

    笙咽

    【1】谓笙的音质失调。{元}{张翥}《寄题顾仲瑛玉山诗一百韵》:“弦鬆調寶柱﹐笙咽炙銀簧。”

  • 笙磬-汉语大词典

    笙磬

    【1】古代谓陈于东方之磬乐。《周礼·春官·眡瞭》:“眡瞭掌凡樂事﹐播鼗﹐擊頌磬﹑笙磬。”{郑玄}注:“磬在東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頌……《大射禮》曰:‘樂人宿縣於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鐘。’”【2】笙和磬。磬﹐乐器。以玉石或金属制成﹐形状如曲尺。《宋书·乐志二》:“晳晳庭燎﹐喤喤鼓鐘﹐笙磬詠德﹐萬舞象功。”{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伶人{刁俊朝}妻項癭如雞卵﹐漸如數斛之囊﹐中有琴瑟笙磬之音。”《宋史·乐志七》:“笙磬鏗鏘﹐干旄旖旎。”

  • 笙鐘-汉语大词典

    笙鐘

    【1】谓陈于东方之钟乐。《仪礼·大射》:“設乏西十北十﹐凡乏用革﹐樂人宿縣于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鐘。”{郑玄}注:“笙﹐猶生也。”{胡培翚}正义引{褚寅亮}曰:“東爲陽中﹐萬物以生﹐故東方曰笙鐘﹑笙磬。”

  • 笙鏞-汉语大词典

    笙鏞

    亦作“[笙庸]”【1】古乐器名。镛﹐大钟。{明}{吕天成}《齐东绝倒》第一出:“今日這旌善除凶﹐兩階干羽﹐六律笙鏞。”《书·益稷》:“笙鏞以間﹐鳥獸蹌蹌。”{孔颖达}疏:“吹笙繫鐘﹐更迭而作。”{孙星衍}注引{郑玄}曰:“東方之樂謂之笙。笙﹐生也﹐東方生長之方﹐故名樂爲笙也。西方之樂謂之庸。庸﹐功也﹐西方物熟有成功。亦謂之頌﹐頌亦是頌其成也。”{唐}{魏徵}《五郊乐章·赤帝微音》:“博碩斯薦﹐笙鏞備舉。”{清}{侯方域}《拟上遣官致祭先师孔子阙里群臣谢表》:“風生{泗水}﹐初傳元運之笙鏞;神降{尼丘}﹐永式遐心之金玉。”

  • 笙詩-汉语大词典

    笙詩

    【1】《诗·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仅有篇名﹐而无文辞。{宋}{朱熹}于集传中称此六诗为“笙詩”。《诗·小雅·鱼丽》{宋}{朱熹}集传:“按《儀禮·鄉飲酒》及《燕禮》﹐前樂既畢﹐皆閒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上有臺》﹐笙《由儀》。閒﹐代也。言一歌一吹也。然則此六者﹐蓋一時之詩﹐而皆爲燕饗賓客上下通用之樂。”{清}{凤韶}《凤氏经说·下管金奏笙奏声诗》:“《小雅》笙詩六篇﹐{朱子}主有聲無辭﹐謂古經篇題下必有譜﹐如《投壺魯鼓》﹑《薛鼓之節》而亡之。諸儒據《尚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謂聲生于辭﹐辭調爲譜﹐説亦有理。及讀《周官》金奏九夏﹐《儀禮》管新宫﹐《禮記》管象﹐覆之經文及諸家説﹐乃知笙奏﹑金奏及管﹐其爲堂下之樂同﹐而存聲無辭亦同者也。”

  • 笙籥-汉语大词典

    笙籥

    【1】笙和籥。籥﹐古管乐器。吹籥形似笛而短小﹐三孔;舞籥长而六孔﹐可执作舞具。{南朝} {宋}{何承天}《重答颜永嘉书》:“金石發華﹐笙籥協節。”《宋书·乐志二》:“笙籥既列﹐犧象既盈。”

  • 笙匏-汉语大词典

    笙匏

    【1】笙和匏。匏﹐指笙竽一类的管乐器。{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隐秀》:“言之秀矣﹐萬慮一交。動心驚耳﹐逸響笙匏。”

  • 笙鶴-汉语大词典

    笙鶴

    【1】{汉}{刘向}《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晋}({王子乔})﹐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乘白鹤驻{缑氏山}顶﹐举手谢时人仙去。后以“笙鶴”指仙人乘骑之仙鹤。{明}{徐渭}《小集滴水厓朝阳观》:“不信夜來高頂望﹐定應笙鶴下飛仙。”{唐}{杜甫}《玉台观》诗之一:“人傳有笙鶴﹐時過北山頭。”{宋}{姜夔}《阮郎归》词:“與君閒看壁間題:夜涼笙鶴期。”

  • 笙煖-汉语大词典

    笙煖

    【1】指经烤热过的笙。{元}{虞集}《赋石竹》诗:“綺窗坐對吹笙煖﹐未覺人間歲月賒。”【2】谓对笙簧加热﹐使音质清亮。{元}{陈樵}《卧褥香炉赋》:“歌殘緑玉之盃﹐笙煖茱萸之火。”{宋}{周密}《齐东野语·笙炭》:“〔笙部〕自十月旦至二月終﹐日給焙笙炭五十斤﹐用綿熏籠﹐藉笙於上﹐復以四和香熏之﹐蓋笙簧必用{高麗}銅爲之﹐靘以緑蠟﹐簧煖則字正而聲清越﹐故必用焙而後可。”

  • 笙庸-汉语大词典

    笙庸

    【1】见“笙鏞”。

  • 笙簫管笛-汉语大词典

    笙簫管笛

    【1】泛指吹奏乐器。《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他({鮑文卿})到家料理了些柴米﹐就把家裏笙簫管笛﹑三絃琵琶﹐都查點了出來﹐也有斷了絃﹐也有壞了皮的﹐一總塵灰寸壅。”

  • 義管笙-汉语大词典

    義管笙

    【1】{宋}代大乐所用的一种乐器。《宋史·乐志一》:“舊制﹐巢笙﹑和笙每變宫之際﹐必换義管﹐然難於遽易。樂工{單仲辛}遂改爲一定之制﹐不復旋易﹐與諸宫調皆協。”《文献通考·乐十一》:“義管笙(二管十七簧)﹐{宋}朝大樂所傳之笙﹐並十七簧﹐舊外設二管﹐不定置﹐謂之義管﹐每變均易調則更用之﹐世俗之樂﹐非先王之制也。”

  • 蘆笙-汉语大词典

    蘆笙

    【1】我国{苗}﹑{侗}﹑{水}﹑{彝}﹑{仡佬}﹑{拉祜}等族的一种簧管乐器。一般由六根竹管组成。每管从外侧开孔,下端安置銅簧,插入一长形木斗或葫芦内。每管一音,构成五声音阶的一组音。{明}{何景明}《罗女曲》:“夜行山中道﹐何處吹蘆笙。”{清}{唐孙华}《照孙年五岁日戏堂前偶作》诗:“愛搦蘆笙吹短弄﹐日撾腰鼓沸春雷。”

  • 調笙-汉语大词典

    調笙

    【1】吹笙。{唐}{刘禹锡}《早夏郡中书事》诗:“高簾覆朱閣﹐忽爾聞調笙。”{宋}{周邦彦}《少年游》词:“錦幄初温﹐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清}{袁于令}《西楼记·觅缘》:“[生]春纖冷﹐想緑紗深處﹐小婦調笙。”

  • 銀字笙-汉语大词典

    銀字笙

    【1】古笙的一种。笙管上标有表示音调高低的银字。{五代}{和凝}《山花子》词:“銀字笙寒調正長﹐水紋簟冷畫屏涼。玉腕重金扼臂﹐澹梳粧。”

  • 銀笙-汉语大词典

    銀笙

    【1】银字笙。{清}{洪昇}《毛玉斯邀饮》诗:“玉斝揮無算﹐銀笙度更遲。”{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九六:“旋炙銀笙先按拍﹐海棠花下合《梁州》。”{唐}{李群玉}《腊夜雪霁月彩交光命家仆吹笙》诗:“桂酒寒無醉﹐銀笙凍不流。”

  • 鍾笙-汉语大词典

    鍾笙

    【1】乐钟声和相应和的笙乐。《周礼·春官·笙师》:“凡祭祀﹑饗射﹐共其鍾笙之樂﹐燕樂亦如之。”{郑玄}注:“鍾笙﹐與鍾聲相應之笙。”{孙诒让}正义:“注云‘鍾笙與鍾聲相應之笙’者﹐謂作樂時﹐下管﹑笙奏﹑閒歌﹑合樂諸節﹐皆鍾笙並奏﹐笙之聲應鍾之均﹐是謂鍾笙之樂。”

  • 風笙-汉语大词典

    風笙

    【1】风中的笙声。{南朝}{梁简文帝}《大爱敬寺刹下铭》序:“仙衣梵帶﹐去鴈塔而來遊;天香風笙﹐辭鶴城而下集。”

  • 鳳管鸞笙-汉语大词典

    鳳管鸞笙

    【1】笙箫之乐的美称。{明}{汪廷讷}《狮吼记·访友》:“歌兒舞女朝朝醉﹐鳳管鸞笙步步隨。”亦作“[鳳管鸞簫]”。《金瓶梅词话》第四六回:“聽一派鳳管鸞簫﹐見一簇翠圍珠繞。”

  • 鳳笙-汉语大词典

    鳳笙

    【1】指笙曲。{宋}{张先}《虞美人》词:“鳳笙何處高樓月﹐幽怨憑誰説。”【2】{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笙》:“《世本》:‘{隨}作笙。’長四寸﹑十二簧﹑像鳳之身,正月之音也。”后因称笙为“鳳笙”。{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昔{王子晉}好吹鳳笙﹐招延道士與{浮丘}同遊{伊}{洛}之浦。”{明}{何景明}《吕黄门画竹歌》:“龍盤嶰谷山中石﹐更待{伶倫}截鳳笙。”{唐}{韩愈}《谁氏子》诗:“或云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 鵝笙-汉语大词典

    鵝笙

    亦作“[鵞笙]”【1】鹅管笙。{清}{陈维崧}《朝中措·客中杂忆》词:“消磨歲月﹐千場蠟炬﹐一夜鵝笙。”{清}{王夫之}《长相思》诗之一:“蛛網閒窗密﹐鵝笙隔院吹。”{杨慎}《艺林伐山·鹅管笙》引{唐}{李贺}《步虚词》:“{元君夫人}蹋雲語﹐唫風颯颯吹鵞笙。”

  • 鶴笙-汉语大词典

    鶴笙

    【1】指仙乐。{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姚明府》:“{杭州}太守{徐信軒}先生{敬}爲作啟徵詩﹐詞氣雄壯﹐結段尤佳﹐云:‘當夫神祠月黑﹐山阿雨來﹐遠聞鶴笙﹐自天而下。’”

  • 鸞笙-汉语大词典

    鸞笙

    【1】笙的美称。《英烈传》第一回:“所奏樂器﹐皆用龍笛﹑鳳管﹑小鼓﹑筝■﹑琵琶﹑鸞笙﹑桐琴﹑響板。”{宋}{张元幹}《好事近》词:“{瑶池}清夜宴羣仙﹐鸞笙未吹徹。”{明}{宋讷}《王子秋过故宫》诗:“興隆有管鸞笙歇﹐劈正無官玉斧沉。”

  • 龍笙-汉语大词典

    龍笙

    【1】笙的一种。指声如龙吟或以龙为饰的笙。{明}{高启}《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龍笙罷奏鳳絃停﹐共聽嬌喉一鶯囀。”{唐}{卢仝}《题褚遂良孙庭竹》诗:“負霜停雪舊根枝﹐龍笙鳳管君莫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