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筋)是什么意思
兰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兰筋lán jīn
【释义】:
借指千里马。三国·魏·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及整兰筋,挥劲翮,陵厉清浮,顾盼千里,岂可谓其借翰于晨风,假足于六骏哉?”唐·李白《天马歌》:“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
筋疲力尽-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筋疲力尽jīnpílìjìn
形容精神疲惫,没有一点力气——精力充沛、余勇可贾(这个人,看上去~。)
脑海 脑际 脑筋 脑袋-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脑海 脑际 脑筋 脑袋
脑海nǎohǎi 脑际nǎojì 脑筋nǎojīn459脑袋nǎodai
名词。指人的思想、记忆器官,展开思想活动、想象和进行记忆及留下印象的中枢神经部分。
“脑海”强调活动天地广大,任由思想或想象驰骋;有以海洋作比喻的形象色彩;又多用于文艺性的文字而有文艺风格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例如:“这时间,那两句诗在脑海中已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刘白羽:《红玛瑙集》);“这时候,我闭上眼睛,脑海里不禁浮想联翩”;“一道闪电掠过他的脑海,上星期工总司的情报员不是发现师院游泳池里有个神秘的老头吗”(《当代》,1981,2)。
“脑际”强调这思想、记忆器官的内里可开展意识活动;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例如:“可是小时候见到那财主家的败落景象,老是萦绕在他的脑际”(李心田:《人的质量》);“这句话,引起一个思想,象一道闪光掠过我的脑际”(刘白羽:《红色的十月》);“马元钢望着眼前这位名震全国的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的核心人物,一个念头闪过脑际”(《当代》,1981,2)。
“脑筋”强调所指的器官是一种有特定功能的生理组织;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从此以后,在我幼稚的脑筋中,作了不少可笑的幻梦”(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脑筋这个机器的作用,是专门思想的。孟子说:‘心之官则思。’他对脑筋的作用下了正确的定义”(《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烙印在云普叔脑筋中的许多痛苦的印象,凑成了那些恐怖的因子”(叶紫:《丰收》);“他的脑筋才突然惊醒地振作一下,便找出很优雅的答话了”(《胡也频小说选集》)。
“脑袋”强调所指的器官是头部的;是口语用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哎呀,真顽固!你的脑袋怎么总不开窍呢”;“他的话不会说服了小崔,不是因为小崔的脑袋是木头的,而是因为小崔的带着感情的判断怕是无可驳倒的”(老舍:《四世同堂》,上卷)。
“脑筋”在指思想意识时(如说:“晚上早些开会去吧,换换你那脑筋”〔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头脑 脑筋 脑力 脑子-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头脑 脑筋 脑力 脑子
头脑tóunǎo 脑筋nǎojīn332 脑力nǎolì 脑子nǎozi333
名词。指思想、记忆的能力。
“头脑”侧重于思考能力、善于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常同“很有”“没有”组合。例如:“你那朋友是个很有头脑的人”;“听他乱扯些什么?真是个没有头脑的胡涂人”;“大约是我的头脑太不行,想不出来”(《胡也频小说选集》)。
“脑筋”有时侧重于记忆能力,有时侧重于认识问题的能力;多在口语中使用,有口语色彩。例如:“唉,你爹的脑筋不行啦,那会儿到底谁来咱院子里开会,一点也记不起来了”;“娘!你那脑筋别那么磨化不开呀”(康濯:《我的两家房东》)。
“脑力”侧重于从生理角度看的一般思维能力,即生理状况和发育都正常的人脑所具有的能力;可同“劳动”或“劳动者”组合。例如:“在我们社会,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不分贵贱”;“我们白种人的工人及脑力劳动者,和剥削劳动者的人绝对不是同样的”(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上卷);“我决心了,因为这时我有充足的清晰的脑力,我要他走”(鲁迅、茅盾选编:《草鞋脚》)。
“脑子”和“脑筋”意思一致;是口语用词,口语色彩比“脑筋”浓厚;常可同“费”组合。例如:“你的工作也太费脑子了,每天抽点儿时间运动一下才成”;“这还要费脑子么,当然拣有钱的,哼!李子俊的甜馒头不错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头脑”在指人脑思想活动状态(如说:“她是那么头脑清楚,富于朝气”〔沙汀:《卢家秀》〕)或指头绪(如说:“真有点摸不着头脑”)时,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钢筋铁骨-实用委婉语词典
钢筋铁骨
喻指男子的身材英武,筋骨强健如钢铁。或作“钢浇铁铸”。
筋骨好的人-实用委婉语词典
筋骨好的人
婉指身体虽瘦,但看上去很精神的人。
头脑 脑筋-近义词应用词典
头脑 脑筋
头脑 tóunǎo 脑筋nǎojīn
【头脑】脑筋,思想能力。如:
1.这种斗争,不仅表现在阶级与阶级之间,人与人之间,而且反映在一个人的头脑中。
【脑筋】指思考、记忆等能力。如:
2.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有联系群众的长处,但是不善于思索,不愿用脑筋多想苦想,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辨析:凡指思想方面,二者多可通用,如头脑(脑筋)很灵活,头脑(脑筋)很清楚。“头脑”还含有“头绪”的意思,如他摸不着头脑。“脑筋”指记忆、思维能力,多指人的思想意识,如新脑筋,旧脑筋,开动脑筋,不用脑筋等。
筋骨-古文观止词典
筋骨jīn gǔ
筋肉和骨头,泛指体格(1)。《瘗旅文》:筋骨疲惫。——体格疲劳困乏。
筋角-古文观止词典
筋角jīn jiǎo
兽筋兽角,均可制作弓弩(1)。《货殖列传序》: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龙门山和碣石山以北,多产马、牛、羊、毡、毛皮、筋角。
不着筋节-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着筋节
【释义】:
不得当。《海上花列传》三一:二宝在旁听说得不着筋节,忙抢步上前,叉住道。
骨头上的筋,老婆面上的亲-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骨头上的筋,老婆面上的亲
【释义】:
筋贴近骨头。比喻丈夫总是亲近妻子面上娘家人。《姑妄言》一四:人说骨头上的筋,老婆面上的亲。你老人家奶奶还没进门,就疼起老丈人来了。
筋丝无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筋丝无力
【释义】:
形容没有一点力气。《何典》六:只说这活死人自己筋丝无力,倒想山里去打死老虎,却被老虎吃去了。
碍着你的筋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碍着你的筋疼
【释义】:
意谓与你有什么相干?讥刺人多管闲事。《红楼梦补》二三:麝月道:“我同二爷讲话,碍着你的筋疼?”
抽筋剥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抽筋剥皮
【释义】:
形容压榨剥削极其残酷。《老残游记续集》二:可知那州县老爷们比娼妓还要下贱!遇见驯良百姓,他治死了还要抽筋剥皮,锉骨扬灰。
翻过筋斗来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翻过筋斗来的
【释义】:
比喻饱经世事动荡或遭受过重大挫折后看破世情的人。《红楼梦》二: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
骨软筋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骨软筋麻
【释义】:
浑身瘫软下来。形容为色所迷不能自持的样子。也形容极为害怕或精疲力尽的样子。《水浒全传》一〇一:王庆踅上前去看那女子时,真个标致。……王庆看到好处,不觉心头撞鹿,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霎时间酥了半边。《西游记》三六:那和尚在窗眼儿里看见,就吓得骨软筋麻,慌忙往床下拱。《金瓶梅》一:随着你举鼎荡舟的神力,到头来少不得骨软筋麻。
⊙骨软筋酥
《三侠五义》三六:再从门缝看时,见小姐高高的悬起,只吓得他骨软筋酥,踉踉跄跄,报与员外安人。
⊙骨软身麻
《西游记》一六:他掣出棍子,照那火烧的砖墙扑的一下,把那墙打得粉碎,又震倒了有七八层墙。众僧见了,个个骨软身麻,跪着磕头滴泪。
龙怕揭鳞,虎怕抽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龙怕揭鳞,虎怕抽筋
【释义】:
比喻即便是厉害人也怕伤及要害之处。《封神演义》一三:古云:龙怕揭鳞,虎怕抽筋。哪吒将敖光朝服一把拉去了半边,左胁下露出鳞甲。哪吒用手连抓数把,抓下四、五十片鳞甲,鲜血淋漓,痛伤骨髓。敖光疼痛难忍,只叫“饶命!”
努筋拔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努筋拔力
【释义】:
指费了很大劲。《醒世姻缘传》七九:买了人家孩子来,数九的天不与棉衣裳穿,我看拉不上,努筋拔力的替他做了衣裳,不自家讨愧,还说长道短的哩!
赔面筋的厨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赔面筋的厨子
【释义】:
比喻费力贴钱不讨好的人。《醒世姻缘传》一二:就是那二位师父,我也不肯叫他做赔面筋的厨子。
钱眼里翻筋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钱眼里翻筋斗
【释义】:
钱眼:旧时铜钱中间的方孔。筋斗:跟头。比喻尽在弄钱上动脑筋,打转转。《黄绣球》二二:你想天下吃钱店饭的人,著名的都叫做钱鬼,苏州人还起他一个浑号,叫个钱猢狲,专门在钱眼里翻筋斗。
虱子背上抽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虱子背上抽筋
【释义】:
虱子:人身上的一种寄生虫。虱子本身非常小,在它的背上都要抽出一根筋。形容人十分鄙吝贪财。《喻世明言》三六:这员外有件毛病,要去那虱子背上抽筋,鹭鸶腿上割股,古佛脸上剥金,黑豆皮上刮漆。
属面筋的——有靳道-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属面筋的——有靳道
【释义】:
靳:谐“筋”。有靳道:有筋道。面有嚼头,不松软易烂俗称为有筋道。指人难缠难折服。《金瓶梅词话》三五:玉楼戏道:“六丫头,你是属面筋的,倒且是有靳道。”
弹在痒痒筋儿上-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弹在痒痒筋儿上
【释义】:
指说到人最喜欢听的地方,或讲到人最拿手的地方了。意同“搔着痒处”。《儿女英雄传》三九:这桩事不比听戏,可正弹在安老爷的痒痒筋儿上了。
姓金没有金,一定穷断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姓金没有金,一定穷断筋
【释义】:
姓金的没有钱,一定穷得不得了。《三侠五义》三三:他也配姓金。我主人才姓金呢,那是何等的体面仗义。像他这穷样子,连银也不配姓呀!常言说,姓金没有金,一定穷断筋。我们相公是要上他的当的。
指脊梁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指脊梁筋
【释义】:
背后议论或唾骂。《歧路灯》七〇:我宁丢东西银钱,只不在公堂上打官司,丢了我这个人。免得远省亲戚传笑,近处街坊指脊梁筋唾骂,这就是了。
⊙指脊梁骨
《精神降鬼传》六:只落了个口头大王,在后边指着脊梁骨,没上没下的就好骂。
扯筋客-汉语惯用语辞典
扯筋客chě jīn kè
指难以应付的人。克非《春潮急》“……碰到自私自利的扯筋客。”
跌筋斗-汉语惯用语辞典
跌筋斗diē jīn dǒu
见“跌跟斗”。
管谁筋疼-汉语惯用语辞典
管谁筋疼guǎn shuí jīn téng
关谁的痛痒。用于反问,喻不关任何人的事。《红楼梦》:“听见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
换脑筋-汉语惯用语辞典
换脑筋huàn nǎo jīn
谓改变想法。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曾经留恋过别的东西的人们,有些人倒下去了,有些人觉悟过来了,有些人正在换脑筋。”
犟板筋-汉语惯用语辞典
犟板筋jiàng bǎn jīn
比喻固执,不听劝导的人。路遥《人生》“那是个犟板筋,不来就算了!”
犟牛筋-汉语惯用语辞典
犟牛筋jiàng niú jīn
比喻执拗倔强的人。《人民文学》1977年7期“我就偏找你,偏不找那个犟牛筋。”
筋骨人-汉语惯用语辞典
筋骨人jīn gǔ rén
指瘦而身子骨结实的人。沙汀《堰沟边》“这两个孩子外表都像父亲,瘦长长的,是所谓筋骨人。”
筋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筋子jīn kuā zi
形容瘦得皮包骨。《西游记》“那妖魔笑道:‘这猴儿勉强缠帐!我倒使枪,他却使拳。那般一个筋子拳头,只好有个核桃儿大小,怎么称得个锤子起也?’”
老脑筋-汉语惯用语辞典
老脑筋lǎo nǎo jīn
①比喻思想守旧而顽固。李凖《不能走那条路》“我爹呀!他还是老脑筋。”②指思想守旧的人。吕剧《李二嫂改嫁》:“她娘是个老脑筋,听说一准不答应。”
老牛筋-汉语惯用语辞典
老牛筋lǎo niú jīn
比喻性格倔强,固执任性的人。浩然《苍生》“那小子生来是一根老牛筋,煮不烂,嚼不碎的。”
软面筋-汉语惯用语辞典
软面筋ruǎn miàn jīn
比喻易改变主张的老好人。李準《李双双小传》“就怕你是个‘软面筋’,人家谁夸奖你几句,给你戴个三尺半高帽子,你就对人家不一样。”
伤脑筋-汉语惯用语辞典
伤脑筋shāng nǎo jīn
形容事情难办,费心思。柳青《创业史》“把人民大众的事包揽在自己身上,为集体的事业操心,伤脑筋,以至于完全没有时间和心情思念家庭和私事。”
摔筋斗-汉语惯用语辞典
摔筋斗shuāi jīn dǒu
见“摔跟头”。
死脑筋-汉语惯用语辞典
死脑筋sǐ nǎo jīn
①谓头脑不灵活,思想陈旧。李存葆《爱的悲喜剧》“俺和妹妹都曾为安排工作的事,说过他‘老正统’,道过他‘死脑筋’。”②指固执守旧的人。曲波《桥隆飙》“我说你是个封建落后的死脑筋”
橡皮筋-汉语惯用语辞典
橡皮筋xiàng pí jīn
比喻在时间上具有伸缩性的事物。映泉《桃花湾的娘儿们》“山里的活儿反正像橡皮筋,松也松得,紧也紧得。”
一根筋-汉语惯用语辞典
一根筋yī gēn jīn
①比喻长得干瘦的人。康濯《春种秋收》“身架儿精瘦精瘦的,人们都管他叫‘一根筋’。”②比喻单身汉。从维熙《断桥》“我宋雨顺,没家没舍,是光棍一根筋。”③比喻刚直的人。梁斌《翻身记事》“咱可是个一根筋,嗓子眼里吞面杖,直出直入,说真理的人。”④比喻事物的来龙去脉。李英儒《女儿家》“要从纷纭复杂的情况里,抓出一根筋来。”
栽筋斗-汉语惯用语辞典
栽筋斗zāi jīn dǒu
见“栽跟头”。
眼筋-佛源语词词典
眼筋
眼为晶状球体,本无筋。筋,韧带,有力连接支撑骨骼和软组织,表示有力。比喻有眼力,眼光敏锐。《古尊宿语录·卷四十·云峰悦禅师》:“诸禅德,大凡发足超方,也许甄别邪正,识辨真伪,带些眼筋始得。”
眼里无筋一世贫-佛源语词词典
眼里无筋一世贫
眼光短浅,没有见识的人一辈子要受穷。《五灯会元·卷十五·智门光祚禅师》:“瞥起情尘生妄见,眼里无筋一世贫。”参见“眼筋”条。
筋-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筋jīn
肌腱,附在骨头上的韧带。《吕氏春秋·为欲》:“或折其骨,或绝其~。”
【筋竿】弓箭。鲍照《代出蓟北门行》:“严秋~劲,虏阵精自强。”
【筋骨】肌肉和骨头。泛指体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劝学》:“蚓无爪牙之利,~之强。”
【筋节】体力。《荀子·非相》:“~越劲,百人之敌也。”辛弃疾《鹧鸪天》:“不知~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一根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根筋yī gēn jīn
【释义】:
①比喻长得干瘦的人。康濯《春种秋收》:“身架儿精瘦精瘦的,人们都管他叫‘一根筋’”。②比喻单身汉。从维熙《断桥》:“我宋雨顺,没家没舍,是光棍一根筋。”③比喻刚直的人。梁斌《翻身记事》:“咱可是个一根筋,嗓子眼里吞面杖,直出直入,说真理的人。”④比喻事物的根本。李英儒《女儿家》:“要从纷纭复杂的情况里,抓出一根筋来。”
刮骨抽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刮骨抽筋guā gǔ chōu jīn
【释义】:
比喻极力搜刮、榨取民财。郭沫若《反正前后》:“一般的官府均以贪赃枉法为能,在上的鬻爵收贿,在下的刮骨抽筋。”
伤脑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伤脑筋shāng nǎo jīn
【释义】:
形容事情难办,费心思。杨朔《秘密列车》:“开这趟列车可真伤脑筋,个个人提心吊胆的,肩膀上像压着几千斤重的担子。”
伤筋动骨-现代汉语大词典
伤筋动骨shāng jīn dòng gǔ
【释义】:
①指身受重伤。如:打得伤筋动骨。也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姚雪垠《李自成》:“倘若如今破南阳,杀唐王,所获粮饷不多,也不会使崇祯伤筋动骨,惊慌失措。”②比喻对事物整体作大改动。如:这个剧本须作伤筋动骨的修改,方能采用。
伤筋动骨一百天-现代汉语大词典
伤筋动骨一百天shāng jīn dòng gǔ yī bǎi tiān
【释义】:
指筋骨受到损伤,需一百天左右才能恢复。刘波泳《秦川儿女》:“伤筋动骨一百天,得几个月才能好哩。”
力尽筋疲-现代汉语大词典
力尽筋疲lì jìn jīn pí
【释义】:
气力用尽,十分疲乏。刘大白《驾犁》:“驾犁,驾犁!老农呆气!拉牛耕田,力尽筋疲。”
动脑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动脑筋dòng nǎo jīn
【释义】:
用脑筋想;出主意。如:发动群众动脑筋,找窍门。
手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手筋shǒu jīn
【释义】:
围棋术语。对弈过程中在攻守的关键之处下子,并能起显著效果的扼要着法。原为日本围棋术语,后也被我国沿用。
扯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扯筋chě jīn
【释义】:
方言。①吵嘴;闹纠纷。李劼人《暴风雨前》:“何况你哥哥也是有良心的,尽管说同我不十分好,我们到底没有扯过筋。”②胡说;多口舌。张晓《工地上的星光》:“你不要嚼牙巴,乱扯筋。”
扯筋客-现代汉语大词典
扯筋客chě jīn kè
【释义】:
方言。爱争吵或会闹事的人。克非《春潮急》:“碰着自私自利的扯筋客,没沾到盐味儿,不把你的脑壳骂黑?”
抽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抽筋chōu jīn
【释义】:
①抽去筋。如:抽筋剥皮。②筋肉痉挛、抽搐。柔石《人间杂记》:“他全身抽筋,肩膀左一耸,右一耸,两腿也左一伸,右一伸。”
换脑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换脑筋huàn nǎo jīn
【释义】:
改变旧观念;改造旧思想。如:大家要换换脑筋,不能再按老框框办事。
摔筋斗-现代汉语大词典
摔筋斗shuāi jīn dǒu
【释义】:
见“摔跤子”。
苦筋拔力-现代汉语大词典
苦筋拔力kǔ jīn bá lì
【释义】:
方言。劳筋骨,耗体力,极言其辛苦。向春《煤城怒火》:“两对青年夫妻拼死累活,盖了房…苦筋拔力才置了二亩涝洼地。”
咬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咬筋yǎo jīn
【释义】:
颊部的咀嚼肌。鲁迅《略论中国人的脸》:“据研究人体的学者们说,一头附着在上颚骨上,那一头附着在下颚骨上的‘咬筋’,力量是非常之大的。”
水面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水面筋shuǐ miàn jīn
【释义】:
经水煮过的面筋。
油面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油面筋yóu miàn jīn
【释义】:
经油炸的面筋。参见“面筋”。
过筋过脉-现代汉语大词典
过筋过脉guò jīn guò mài
【释义】:
节骨眼;关键。郭沫若《南冠草》:“刚才所说的话,正是过筋过脉的地方,很要紧。”
丝瓜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丝瓜筋sī guā jīn
【释义】:
丝瓜络的俗称。郁达夫《钓台的春昼》:“我心里真有点害怕,怕在这荒山里要遇见一个干枯苍老得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
老牛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老牛筋lǎo niú jīn
【释义】:
方言。固执、保守的人。《四川文学》1983年第3期:“你知道那个人是全厂出名的老牛筋。他说的话,八匹马也拉不动。”
老脑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老脑筋lǎo nǎo jīn
【释义】:
思想守旧而固执。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我爹呀!他还是老脑筋。”也指思想守旧的人。吕剧《李二嫂改嫁》:“她娘是个老脑筋,听说一准不答应。”
橡皮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橡皮筋xiàng pí jīn
【释义】:
用橡胶制成的线状或环形物。多用来捆扎东西。
死脑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死脑筋sǐ nǎo jīn
【释义】:
指头脑不灵活;思想陈旧。李存葆《爱的悲喜剧》:“俺和妹妹都曾为安排工作的事,说过他‘老正统’,道过他‘死脑筋’。”也指固执守旧的人。曲波《桥隆飙》:“我说你是个封建落后的死脑筋!”
转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转筋zhuàn jīn
【释义】:
中医指痉挛。《人民日报》1972.4.3:“冰冷的河水,冻彻骨髓,有的同志腿脚转筋,站立不稳,大家就互相搀扶着,坚持战斗。”
软面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软面筋ruǎn miàn jin
【释义】:
喻易改变主张的老好人。李准《李双双小传》:“就怕你是个‘软面筋’,人家谁夸奖你几句,给你戴个三尺半高帽子,你就对人家不一样。”
牛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牛筋niú jīn
【释义】:
①牛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中国民间故事选》:“他们一声不响地割断了拴在呷那郎吉手上的牛筋。”②比喻倔强固执。张天民《路考》:“老梁在门口,回过头,声音颤抖,‘好你死牛筋!’”
犟牛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犟牛筋jiàng niú jīn
【释义】:
喻指执拗倔强的人。《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我就偏找你,偏不找那个犟牛筋。”
脑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脑筋nǎo jīn
【释义】:
①指思维器官。也指思考记忆等能力。毛泽东《学习和时局》:“脑筋这个机器的作用,是专门思想的。”徐迟《在高炉上》:“我们没有图纸,事先也不能计划,一切得临时动脑筋。”②指思想意识。老舍《龙须沟》:“您心里光知道有官儿,老脑筋!”
脸红筋涨-现代汉语大词典
脸红筋涨liǎn hóng jīn zhàng
【释义】:
见“脸红筋暴”。
脸红筋暴-现代汉语大词典
脸红筋暴liǎn hóng jīn bào
【释义】:
形容发急或发怒时面部红胀,青筋暴起的样子。西戎《纠纷》:“张老五争得顶凶,脸红筋暴,指着李秀英说:‘给你们妇女打上半个劳动,就是顶彻底了!’”也作“脸红筋涨”。沙汀《陶金记》:“芥茉公爷脸红筋涨的,感觉得上了谣言的当。”
熟面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熟面筋shú miàn jīn
【释义】:
经发酵再蒸熟的面筋。参见“面筋”。
钢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钢筋gāng jīn
【释义】:
钢筋混凝土中所用的长条钢材。按断面形状可分为圆钢筋、方钢筋等,按表面形状可分为光钢筋、竹节钢筋、螺纹钢筋等。也叫钢骨。《南京日报》1990.7.9:“一到晚上就下钢筋,填石子,锯木料,常常通宵达旦。”
钢筋铁骨-现代汉语大词典
钢筋铁骨gāng jīn tiě gǔ
【释义】:
比喻健壮的体魄。曹禺《半日的“旅行”》:“我遇见了一群钢筋铁骨的青年。”
钢筋混凝土-现代汉语大词典
钢筋混凝土gāng jīn hùn níng tǔ
【释义】:
用钢筋做骨架的混凝土。钢筋可承受拉力,增加机械强度。广泛应用在建筑上和水利工程上。也叫钢骨混凝土或钢骨水泥。《扬子晚报》1990.4.2:“房子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墙有一米厚。”
铁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铁筋tiě jīn
【释义】:
钢筋。老舍《茶馆》:“你有骨头,不怕我这铁筋洋灰的胳臂。”
铜筋铁骨-现代汉语大词典
铜筋铁骨tóng jīn tiě gǔ
【释义】:
形容人的身体十分壮实强健。鲁迅《孤独者》:“仗着逐渐打熬成功的铜筋铁骨,面黄肌瘦地从早办公一直到夜。”
箍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箍筋gū jīn
【释义】:
建筑物中用来箍扎保固的钢筋。如:在门窗洞口梁施工中抽去多数箍筋,违背设计要求的做法是不能允许的。
皮筋儿-现代汉语大词典
皮筋儿pí jīnr
【释义】:
橡皮筋。也叫猴皮筋儿。
竹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竹筋zhú jīn
【释义】:
用竹子作材料代替混凝土中所使用的钢筋,称为竹筋。杨宪益《竹的故事》:“把竹筋绑扎后浇灌混凝土,就成为竹筋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很好。”
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jīn
【释义】:
①肌肉;肌腱或附在骨头上的韧带。丁玲《水》:“管他龙王也好,阎王也好,哪吒三太子还抽过龙王的筋呢。”②像筋般的东西。如:钢筋;橡皮筋。③静脉管。如:筋脉。④植物的脉络。如:丝瓜筋。
筋力-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力jīn lì
【释义】:
①犹体力。鲁迅《商贾的批评》:“农民省几斗米去出售,工人用筋力去换钱。”②方言。指食物等的韧性。如:绿豆粉皮的筋力大。又如:这种纸有筋力。
筋斗-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斗jīn dǒu
【释义】:
①以头抵地,将身体颠倒翻过去的动作。如:翻个筋斗。②失去平衡而摔倒。如:栽筋斗。
筋节-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节jīn jié
【释义】:
①筋络及骨节。鲁迅《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只在隐约看见尸横遍野的黑夜中,有一个妇人,用风灯照出她一只劳作到满是筋节的手,在触动一个死尸的下巴。”②指文章或言辞中重要而有力的转折连接处。
筋头-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头jīn tou
【释义】:
筋斗。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关公的靴尖微微的一抬,那马童便会在关公前一连翻起十来个筋头。”
筋肉-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肉jīn ròu
【释义】:
肌肉。老舍《骆驼祥子》:“他的年岁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
筋条-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条jīn tiáo
【释义】:
身体结实强健。梁斌《红旗谱》:“这人正在壮年,个子不高,身子骨儿筋条。”
筋骨-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骨jīn gǔ
【释义】:
①韧带及骨骼。也引申指身体。如:他人虽瘦,可筋骨好。②喻指书法中字体的骨架和格局。如:他写的行书筋骨老健,风神洒脱。
筋骨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骨人jīn gǔ rén
【释义】:
瘦而身子骨结实的人。沙汀《堰沟边》:“这两个孩子外表都像父亲,瘦长长的,是所谓筋骨人。”
筋骨草-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骨草jīn gǔ cǎo
【释义】:
也称散血草。多年生草本。高10厘米~30厘米。茎方形,多分枝。叶对生,卵形或长椭圆形。春夏间开花,淡紫色或白色,唇形。果实倒卵状三棱形,有网状皱纹。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也见于日本和印度。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止血。
筋脉-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脉jīn mài
【释义】:
静脉管。浩然《艳阳天》:“他周身的皮肤又黑又粗,那条条道道的筋脉,很有劲地朝外鼓着。”
筋络-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络jīn luò
【释义】:
①中医指气血的通路。②静脉管。王西彦《鱼鬼》:“这石匠却是瘦弱的,脸色苍白,皮包着骨,胳膊上布满筋络,好像缠着青藤的枯疲的松枝。”③植物的网络状纤维。
筋挛-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挛jīn luán
【释义】:
中医病症名。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多由外感寒湿或血少津亏,经脉失于荣养所致。也叫痉挛。
筋疲力尽-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疲力尽jīn pí lì jìn
【释义】:
筋肉疲乏,体力竭尽。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说到这里,他仿佛已筋疲力尽,快要晕倒的样子。”
筋疲力倦-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疲力倦jīn pí lì juàn
【释义】:
犹筋疲力尽。鲁迅《安贫乐道法》:“就是上海工厂里做工至少每天十点的工人,到晚快边就一定筋疲力倦,受伤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时候的。”
筋疲力竭-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疲力竭jīn pí lì jié
【释义】:
犹筋疲力尽。鲁迅《奔月》:“马只能认着白色的田塍走,而且早已筋疲力竭,自然走得更慢了。”
筋道-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道jīn dao
【释义】:
方言。①指食物有韧性,耐咀嚼。《北京日报》1983.6.29:“这种米蒸饭,上火时间短,熟后由黄变白,口感筋道。”②身体结实。如:这老头儿倒挺筋道。
筋膜-现代汉语大词典
筋膜jīn mó
【释义】:
人体皮下结缔组织的一种,有深浅之别。浅者结缔疏松,多包于肌腱外;深者结缔致密,常包被肌肉、腺体、脏器或血管神经束。中医学认为它是肝所主,并赖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或肝风内动均能引起筋膜病变。
翻筋斗-现代汉语大词典
翻筋斗fān jīn dou
【释义】:
见“翻跟头”。
跌筋斗-现代汉语大词典
跌筋斗diē jīn dou
【释义】:
见“跌跟斗”。
跳皮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跳皮筋tiào pí jīn
【释义】:
少年儿童的一种体育活动。跳时由两人分执皮筋两端,其余参加者在皮筋上来回踏跳,跳出各种式样。
蹄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蹄筋tí jīn
【释义】:
牛、羊、猪四肢中的筋的干制品。食用时再经涨发,可烹制菜肴。民间以为补品,有健腰膝、长脚力的功效。李劼人《死水微澜》:“让邓幺姐把鱼和蹄筋做出来试试。我们也好换换口味。”
青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青筋qīng jīn
【释义】:
指皮肤下可以看见的静脉血管。高玉宝《高玉宝》:“只见他两眼直瞪瞪地望着前面,额上青筋直暴。”
面筋-现代汉语大词典
面筋miàn jīn
【释义】:
小麦粉中由小麦醇溶蛋白和小麦谷蛋白组成的非水溶性蛋白质。通常指加盐面团经反复水洗所得的胶状体。再经油炸的称为“油面筋”;经水煮的称为“水面筋”;经发酵蒸熟的则称为“熟面筋”。可作为菜肴主料或辅料,是素菜的主要原料之一,也可做荤菜或汤。
骨软筋麻-现代汉语大词典
骨软筋麻gǔ ruǎn jīn má
【释义】:
①形容精疲力尽的样子。如:几十里山路走下来,已经累得骨软筋麻,动弹不得了。②形容极其害怕的样子。马烽等《吕梁英雄传》:“警备队一听,吓得骨软筋麻,暗暗说道:‘碰上老八路了,快跑吧!’”
骨软筋酥-现代汉语大词典
骨软筋酥gǔ ruǎn jīn sū
【释义】:
同“骨软筋麻”。如:这些人听了这话,越发吓得骨软筋酥,连跑都跑不动了。参见“骨软筋麻②”。
傷腦筋-汉语大词典
傷腦筋
【1】形容事情难办,费心思。{杨朔}《秘密列车》:“他们多半是司机的熟手﹐但是开这趟列车可真伤脑筋﹐个个人提心吊胆的﹐肩膀上象压着几千斤重的担子。”{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二章:“把人民大众的事包揽在自己身上﹐为集体的事业操心﹐伤脑筋﹐以至于完全没有时间和心情思念家庭和私事。”
傷筋動骨-汉语大词典
傷筋動骨
【1】亦作“[傷觔動骨]”。谓身受重伤。{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六章:“倘若如今破{南阳}﹐杀{唐王}﹐所获粮饷不多﹐也不会使{崇祯}伤筋动骨﹐惊慌失惜﹐反而促使{崇祯}调兵遣将去防守{洛阳}。”{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打的来傷觔動骨﹐更疼似懸頭刺股。”亦用以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2】比喻对事物整体作大改大动。{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变旧成新》:“若欲于本傳之外﹐劈空添出一人﹐送{趙五娘}入京﹐與之隨身作伴﹐妥則妥矣﹐猶覺傷筋動骨﹐太涉更張。”
刮骨抽筋-汉语大词典
刮骨抽筋
【1】喻极力搜刮﹑榨取民财。{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二篇四:“{清}室二百七十余年间的统治在官场中已经凝集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贪婪恶习。一般的官府均以贪赃枉法为能﹐在上的鬻爵收贿﹐在下的刮骨抽筋。‘官官相卫’﹐让你受苦的民间硬是呼天无路﹐吁地无门。”
力盡筋疲-汉语大词典
力盡筋疲
【1】气力用尽,十分疲乏。{刘大白}《驾犁》诗:“駕犂﹐駕犂!老農獃氣!拉牛耕田﹐力盡筋疲。”{清}{李渔}《奈何天·筹饷》:“趲軍糧﹐我這裏力盡筋疲﹐舌敝唇焦﹐并不見些兒餉。”{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雖時侵掠﹐小有所得﹐力盡筋疲﹐不償其費。”
動腦筋-汉语大词典
動腦筋
【1】用脑筋想;出主意。如:发动群众动脑筋﹐找窍门。如:他工作责任心很强﹐又善于动脑筋。
勞筋苦骨-汉语大词典
勞筋苦骨
【1】谓劳动繁重,使筋骨疲劳痛苦。《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早晨要打柴﹐日裏要挑水﹐晩要舂穀簸米﹐勞筋苦骨﹐没一刻得安閒。”《汉书·王褒传》:“故工之用鈍器也﹐勞筋苦骨﹐終日矻矻。”
咬筋-汉语大词典
咬筋
【1】颊部的咀嚼肌。{鲁迅}《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据研究人体的学者们说﹐一头附着在上颚骨上﹐那一头附着在下颚骨上的‘咬筋’﹐力量是非常之大的。”【2】喻指韧性。{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兽性就在于有‘咬筋’﹐一口咬住就不放﹐拼命的﹑刻苦的干去﹐这才是韧的战斗。”
弓筋-汉语大词典
弓筋
【1】附在弓干外面的筋条。制弓用筋,能使箭深入。《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城中餓死者仆道上﹐即取啗之﹐草木﹑魚鳥﹑鞾皮﹑弓筋皆盡。”
村筋-汉语大词典
村筋
【1】粗筋,蠢筋。讥人粗俗。{元}{曾瑞}《四块玉·村夫走院》曲:“逞富豪﹐沾花草﹐遍體村筋不曾挑﹐入門着幾連珠炮。”
柳骨顔筋-汉语大词典
柳骨顔筋
【1】{唐}{柳公权}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颜真卿}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后因以“柳骨顔筋”称其书法的字体和法度。{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這的堪爲字史﹐當爲款識﹐有{柳}骨{顔}筋﹐{張旭}{張顛}﹐{羲之}{獻之}。”
柔筋脆骨-汉语大词典
柔筋脆骨
【1】柔弱的筋骨。比喻文章疲软无力。{明}{宋濂}《<王君子与文集>序》:“士之有志於文者夥矣﹐抽青媲白﹐組織文繡﹐柔筋脆骨﹐點綴形似﹐徒誇豔乎。”
橡皮筋-汉语大词典
橡皮筋
【1】用橡胶制成的线状或环形物,多用来捆扎东西。
橉筋木-汉语大词典
橉筋木
【1】见“橉木”。
狼筋-汉语大词典
狼筋
亦作“[狼觔]”亦作“[狼巾]”【1】狼大腿中的筋。状如织络袋子。传说可用以测盗。{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狼﹐大如狗……中筋大如鴨卵﹐有犯盜者﹐薰之當令手攣縮。或言狼筋如織絡小囊﹐蟲所作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狼》:“按{李石}《續博物志》云:{唐}時有狼巾﹐一作狼筋﹐狀如大蝸﹐兩頭光﹐帶黄色。有{段祐}失金帛﹐集奴婢于庭焚之﹐一婢臉瞤﹐乃竊器者。愚謂其事蓋術者所爲﹐未必實有是理。”《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你與我把各房裏丫頭﹐叫出來審問審問﹐我使小厮街上買狼觔去了﹐他拿出來便罷﹐不然我就叫狼觔抽起來。”{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狼巾》:“{山舟學士}舊藏蟲窠一枚……其色棗赤﹐狀之大小長短亦絶似﹐不鏤自雕﹐如細目之網﹐緣督爲經﹐又若小口之囊。一面附著樹枝處﹐痕深陷而直﹐貫徹上下﹐以是知爲蟲所結也……{許周生}駕部云:‘是物名狼巾。’”
牛筋-汉语大词典
牛筋
【1】牛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周礼·考工记·弓人》:“牛筋蕡灂。”《宋史·李椿传》:“會詔市牛筋﹐凡五千斤。{椿}奏:‘一牛之筋纔四兩﹐是欲屠二萬牛也。’”《中国民间故事选·木且苦苦的故事》:“他们一声不响地割断了拴在{呷那郎吉}手上的牛筋。”【2】比喻倔强固执。{张天民}《路考》:“{老梁}在门口﹐回过头﹐声音颤抖﹐‘好你死牛筋!’”【3】木名。花叶皆如楝而细小,多植庭园中供观赏。材可为弓弩干。又取汁渍米作乌饭,食之健。又名南烛。{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珍木香草﹐不可勝言。牛筋﹑狗骨之木﹐雞頭﹑鴨脚之草﹐亦悉備焉。”
犟牛筋-汉语大词典
犟牛筋
【1】喻指执拗倔强的人。《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我就偏找你﹐偏不找那个犟牛筋。”
打筋斗-汉语大词典
打筋斗
亦作“[打觔斗]”【1】翻跟斗。{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某正在空地上學打觔斗﹐有父親呼唤﹐須索走一遭去。”{宋}{朱熹}《夜宿方广闻长老守荣化去敬夫感而赋诗因次其韵》:“只麽虚空打筋斗﹐思君辜負百年身。”
扶筋-汉语大词典
扶筋
【1】狗脊的别名。《政和证类本草·草部中品之上》“狗脊”:“一名强膂﹐一名扶蓋﹐一名扶筋﹐生{常山}川谷﹐二月八月﹐採根暴乾。”
抽筋-汉语大词典
抽筋
亦作“[抽]”【1】筋肉痉挛﹑抽搐。{柔石}《人间杂记》:“他全身抽筋﹐肩膀左一耸﹐右一耸﹐两腿也左一伸﹐右一伸。”{老舍}《神拳》第四幕:“哎哟!我的腿抽筋儿!快来背着我!”【2】抽去筋。如:抽筋剥皮。{汉}{桓宽}《盐铁论·繇役》:“屠者解分中理﹐可横以手而離也。至其抽鑿骨﹐非行金斧不能決。”
擢筋割骨-汉语大词典
擢筋割骨
【1】犹言擢筋剥肤。{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近歲以來﹐{蜀}人不知有勤之﹐如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於刑罰。”
擢筋剥膚-汉语大词典
擢筋剥膚
【1】犹言抽筋剥皮。比喻剥削深重残酷。{宋}{苏洵}《田制》:“吾之民反慼慼不樂﹐常若擢筋剥膚以供億其上。”
斮筋-汉语大词典
斮筋
【1】砍断脚筋。谓暴虐滥刑。《旧五代史·汉书·史弘肇传》:“{弘肇}都轄禁軍﹐警衛都邑﹐專行刑殺﹐略無顧避……有醉民抵忤一軍士﹐則誣以訛言棄市。其他斷舌﹑決口﹑斮筋﹑折足者﹐僅無虚日。”
脊筋-汉语大词典
脊筋
【1】脊骨。{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在城有箇{蔡}家婆子﹐剛少他二十兩花銀﹐屢屢親來索取﹐争些撚斷脊筋。”{元}{吴弘道}《上小楼·青楼妓怨》曲:“使見識﹐覓厮離﹐將咱抛棄﹐閃的人脊筋兒着地。”
腦氣筋-汉语大词典
腦氣筋
【1】即脑神经。{清}{谭嗣同}《以太说》:“任舉萬事中之一事﹐如一言﹐如一動﹐如一歌泣﹐如一思念﹐其爲事亦至庸無奇矣﹐而要皆合全體之腦氣筋發動而顯。以我之腦氣筋感我之腦氣筋﹐於是乎有知覺。”
腦筋-汉语大词典
腦筋
【1】指思想意识。{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曾经留恋过别的东西的人们﹐有些人倒下去了﹐有些人觉悟过来了﹐有些人正在换脑筋。”{老舍}《龙须沟》第二幕:“您心里光知道有官儿﹐老脑筋!”【2】谓脑神经。指思维器官。亦指思考记忆等能力。{徐迟}《在高炉上》:“我们没有图纸﹐事先也不能计划﹐一切得临时动脑筋。”{巴金}《关于龙虎狗》一:“现在想不起不要紧﹐以后会慢慢想起来的﹐我用不着在这件小事上多花费脑筋。”{毛泽东}《学习和时局》:“脑筋这个机器的作用﹐是专门思想的。”{巴金}《家》三:“同情的念头把他们的脑筋占据了。”
臉紅筋暴-汉语大词典
臉紅筋暴
【1】形容发急或发怒时面部红胀﹐青筋暴起的样子。{西戎}《纠纷》:“{张老五}争得顶凶﹐脸红筋暴﹐指着{李秀英}说:‘给你们妇女打上半个劳动﹐就是顶彻底了!’”亦作“[臉紅筋漲]”。{沙汀}《淘金记》一:“{芥茉公爷}脸红筋涨的﹐感觉得上了谣言的当。”
臉紅筋漲-汉语大词典
臉紅筋漲
【1】见“臉红筋暴”。
眼筋-汉语大词典
眼筋
【1】眼睛。亦借指眼光,眼力。《古尊宿语录·云峰悦禅师》:“諸禪德﹐大凡發足超方﹐也須甄别邪正﹐識辨真僞﹐帶些眼筋始得。”
瘦筋筋-汉语大词典
瘦筋筋
【1】见“瘦精精”。
癢癢筋兒-汉语大词典
癢癢筋兒
【1】指心里强烈关注的问题。《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安老爺}坐在上面看他四個鬧了這半日﹐通共穿插的是他各人各人的先哲{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言志的那章《論語》。這樁事不比聽戲﹐可正彈在{安老爺}的癢癢筋兒上了。”
老腦筋-汉语大词典
老腦筋
【1】谓思想守旧而顽固。{李準}《不能走那条路》:“我爹呀!他还是老脑筋。”【2】指思想守旧的人。吕剧《李二嫂改嫁》:“她娘是个老脑筋﹐听说一准不答应。”
蛇筋-汉语大词典
蛇筋
【1】蛇蜕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蛇蜕》。
竹筋-汉语大词典
竹筋
【1】用竹子作材料代替混凝土中所使用的钢筋﹐称为竹筋。{杨宪益}《竹的故事》:“把竹筋绑扎后浇灌混凝土﹐就成为竹筋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很好。”
筋-汉语大词典
筋
《廣韻》舉欣切,平欣,見。【1】肌肉;肌腱或附在骨头上的韧带。《周礼·天官·疡医》:“凡藥,以酸養骨,以辛養筋,以鹹養脉。”《韩非子·奸刼弑臣》:“{卓齒}之用{齊}也,擢{湣王}之筋,懸之廟梁,宿昔而死。”《太平御览》卷三九八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吴興}{錢乘},{孫權}時,曾晝卧,久不覺,兩肳沫出數升。其母怖而呼之,曰:‘適見一老公,食以熇,恨未盡而呼之。’”《陈书·徐陵传》:“政復葅醢骨,抽舌探肝,於彼凶情,猶當未雪,海内之所知也。”{唐}{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後题》:“世之模擬竄竊,取青媲白,肥皮厚肉,柔脆骨,而以爲辭者之讀之也,其大笑固宜。”一本作“筋”。{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三:“凡爲弓,冬析簳,春液角,夏治,秋合三材。”{丁玲}《水》二:“管他龙王也好,阎王也好,{哪吒}三太子还抽过龙王的筋呢。”【2】像筋般的东西。《中国民间故事选·黄巢的故事》:“嫂子说:‘唉,衣衫变了筋了,肠子贴了背了,大王({黄巢})再不来呀,我们要上吊了!’”如:钢筋;丝瓜筋;橡皮筋。【3】静脉管。参见“[筋絡]”﹑“[筋脈]”。【4】植物的脉络。参见“[筋絡]”。
筋力-汉语大词典
筋力
亦作“[力]”【1】方言。指食物等的韧性。如:这种纸有筋力。如:绿豆粉皮的筋力大。【2】犹体力。《礼记·曲礼上》:“貧者不以貨財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唐}{柳宗元}《唐故岭南经略副使御史马君墓志》:“今年至慮耗﹐終不能以力爲人贏縮。”{鲁迅}《花边文学·商贾的批评》:“农民省几斗米去出售﹐工人用筋力去换钱。”《後汉书·独行传·刘茂》:“少孤﹐獨侍母居。家貧﹐以筋力致養﹐孝行著於鄉里。”
筋角-汉语大词典
筋角
【1】动物的筋与角。古时多用于制弓。{唐}{鲍溶}《塞上行》:“西風應時筋角堅﹐承露牧馬水草冷。”《管子·山至数》:“皮革筋角羽毛竹箭器械財物﹐苟合於國器君用者﹐皆有矩券於上。”《魏书·萧衍传》:“北風轉勁﹐實筋角之時;沍寒方猛﹐正氈裘之利。”《周礼·天官·兽人》:“皮毛筋角﹐入于玉府。”{贾公彦}疏:“獸人所得禽獸﹐其中皮毛筋角﹐擇取堪作器物者﹐送入于玉府﹐擬給百工飾作器物。”《资治通鉴·魏元帝景元二年》:“今者筋角濡弱﹐水潦方降﹐廢盛農之務﹐要難必利﹐此事之危者也。”
筋縮-汉语大词典
筋縮
【1】针灸经穴名。{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卷三:“筋縮﹐在第九椎節下間。督脈氣所發﹐俛而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壯。”
筋疲力盡-汉语大词典
筋疲力盡
【1】筋肉疲乏﹐体力竭尽。{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说到这里﹐他仿佛已筋疲力尽﹐快要晕倒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趙}家一門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盡﹐人仰馬翻。”
筋骸-汉语大词典
筋骸
【1】犹筋骨。《礼记·礼运》:“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脩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唐}{元稹}《辛夷花》诗:“問君辛夷花﹐君言已班駁。不畏辛夷不爛開﹐顧我筋骸官束縛。”{宋}{司马光}《病中鲜于子骏见招不往兼呈楚正叔范尧夫》诗:“筋骸幸復常﹐佗時掃三徑。”
筋度-汉语大词典
筋度
【1】中医古诊法“五度”(或称“十度”)之一。即衡量﹑测度筋的阴阳虚实。《素问·方盛衰论》:“診有十度﹐度人脈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陰陽氣盡﹐人病自具。”
筋榦-汉语大词典
筋榦
【1】指强壮坚实的体格。《宋书·孟怀玉传》:“子{係祖}歸京都﹐有筋榦異力﹐能儋負數人。入隸羽林﹐爲殿中將軍。”
筋幹-汉语大词典
筋幹
同“[筋竿]”【1】{唐}{李白}《相和歌辞·胡无人行》:“嚴風吹霜海草彫﹐筋幹精堅胡馬驕。”幹﹐一本作“簳”。
筋書-汉语大词典
筋書
【1】书法中一种瘦劲有力的字体。《法书要录》卷一载{晋}{卫夫人}《笔阵图》:“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猪。”
筋竹-汉语大词典
筋竹
亦作“[竹]”【1】一种中实而强劲的竹﹐竹梢尖锐﹐可作矛用。{晋}{戴凯之}《竹谱》:“筋竹爲矛﹐稱利海表。槿仍其幹﹐刃即其杪。生于{日南}﹐别名爲篻。”{元}{李衎}《竹谱详录·竹》:“《永嘉郡記》云:‘{陽興}去{安固江}口六十五里﹐有{仙石山}﹐頂上有平石壁﹐方丈餘﹐名爲{仙壇}﹐陬有一竹﹐凡有風來﹐動音自成宫商。’”{元}{李衎}《竹谱详录·竹》:“竹﹐{江}﹑{浙}﹑{閩}﹑{廣}之間﹐處處有之。凡兩種﹐大與篌竹相類﹐差匀細﹐皮薄﹐深緑色﹐但可作篾用﹐甚堅韌﹐他無所宜。筍末與篌竹不同。{安南}呼爲小竹。生{浙}東山中者﹐肉厚竅中﹐可爲弩﹐《説文》云‘物之多者’也。{婺州}{蘭谿}山中有一種長二三丈﹐身如筀竹﹐筍如猫頭竹﹐色不甚緑﹐斑花隱然不甚明﹐劈篾織篋笥皆可﹐亦名竹。”
筋痿-汉语大词典
筋痿
【1】中医指劳役阴力﹐费竭精气。《素问·痿论》:“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爲筋痿……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縱﹐發爲筋痿。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内也。”
筋退-汉语大词典
筋退
【1】人的手指甲﹑脚趾甲的别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一·爪甲》:“筋退:爪甲者﹐筋之餘﹐膽之外候也。”
筋血-汉语大词典
筋血
【1】精力与血汗。{唐}{李涉}《感兴》诗:“{秦}兵半夜來﹐烈火焚高臺。萬人聚筋血﹐一旦爲塵埃。”
筋液-汉语大词典
筋液
【1】筋脉与津液。{三国} {魏}{嵇康}《答难养生论》:“聘享嘉會﹐則唯肴饌旨酒。而不知皆淖溺筋液﹐易糜速腐。”
筋子-汉语大词典
筋子
【1】形容瘦得皮包骨。《西游记》第五一回:“那妖魔笑道:‘這猴兒勉强纏帳!我倒使槍﹐他却使拳。那般一個筋子拳頭﹐只好有個核桃兒大小﹐怎麽稱得個錘子起也?’”
筋骨人-汉语大词典
筋骨人
【1】瘦而身子骨结实的人。{沙汀}《堰沟边》:“这两个孩子外表都像父亲﹐瘦长长的﹐是所谓筋骨人。”
筋骼-汉语大词典
筋骼
【1】筋肉与骨骼;体格。《新唐书·回鹘传下·骨利幹》:“{骨利幹}處{瀚海}北﹐勝兵五千。草多百合。産良馬﹐首如橐它﹐筋骼壯大﹐日中馳數百里。”
筋疲力敝-汉语大词典
筋疲力敝
同“[筋疲力盡]”【1】{宋}{司马光}《道傍田家》诗:“筋疲力敝不入腹﹐未議縣官租税促。”
筋膂-汉语大词典
筋膂
【1】筋力;膂力。{唐}{卢肇}《汉堤诗》:“疲癃鰥獨﹐奮有筋膂。呀吁來助﹐提筐負筥。”【2】借指精力。{唐}{李嗣真}《书後品》:“{元常}每點多異﹐{羲之}萬字不同﹐後之學者恐徒傷筋膂耳。”
筋骨-汉语大词典
筋骨
【1】书法中指字体的骨架和格局。{宋}{姜夔}《行书》:“〔行書〕所貴乎穠纖間出﹐血脉相連﹐筋骨老健﹐風神灑落﹐姿態備具。”{宋}{米芾}《海岳名言》:“世人多寫大字時用力捉筆﹐字愈無筋骨神氣。”【2】韧带及骨骼。亦引申指身体。《周礼·地官·廛人》:“凡屠者斂其皮角筋骨﹐入于玉府。”《史记·赵世家》:“{趙武}啼泣頓首固請﹐曰:‘{武}願苦筋骨以報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孟子·告子下》:“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荀子·劝学》:“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飲黄泉﹐用心一也。”《醒世恒言·灌园叟晩逢仙女》:“那老者因得了花中之趣﹐自少至老﹐五十餘年﹐略無倦意。筋骨愈覺强健。”【3】犹关键。{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下·文章圈点》:“一篇之中﹐其精神筋骨所在﹐點出以便讀者。”
筋縷-汉语大词典
筋縷
【1】犹筋丝。{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二》:“亟西披之﹐則石片層層﹐盡若雞距龍爪下蹲於地﹐又如絲瓜之囊﹐筋縷外絡而中悉透空。”
筋惕肉-汉语大词典
筋惕肉
【1】中医学病证名。指筋肉抽搐跳动。因血虚﹐津液耗伤﹐筋脉失养;或因伤寒寒湿伤阳﹐水气不化所致。{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此爲逆也。”
筋絡-汉语大词典
筋絡
【1】中医指气血的通路。《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头面部》:“若傷重已死者﹐用白布纏頭﹐以木棍輕輕拍擊足心﹐再提髮令其直正﹐安定頸骨﹐舒其筋絡﹐外敷混元膏﹐内服紫金丹。”《红楼梦》第八十回:“〔膏藥〕和血脉﹐舒筋絡﹐去死生新﹐去風散毒﹐其效如神﹐貼過便知。”【2】植物的网络状纤维。{清}{唐甄}《潜书·性才》:“即一微草﹐取其一葉審視之﹐膚理筋絡﹐亦復無數。”{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丝瓜》:“〔絲瓜〕老則大如杵﹐筋絡纏紐如織成﹐經霜乃枯﹐惟可藉鞾履﹐滌釜器。”【3】静脉管。{王西彦}《鱼鬼》:“这石匠却是瘦弱的﹐脸色苍白﹐皮包着骨﹐胳膊上布满筋络﹐好像缠着青藤的枯疲的松枝。”《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褐黄色的腿肚子倔强地突出来﹐上面有许多蚯蚓一样卷曲的筋络。”
筋絶-汉语大词典
筋絶
【1】中医学危重证候之一。指虚劳死证﹐表现有魂惊虚恐﹐手足爪甲青紫﹐并伴有呼骂不休等。{晋}{王叔和}《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病人筋絶﹐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呼駡不休。”
筋膜-汉语大词典
筋膜
【1】人体皮下结缔组织的一种﹐有深浅之别。浅者结缔疏松﹐多包于肌腱外;深者结缔致密﹐常包被肌肉﹑腺体﹑脏器或血管神经束。中医学认为它是肝所主﹐并赖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或肝风内动均能引起筋膜病变。《素问·痿论》:“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爲筋痿。”
筋髓-汉语大词典
筋髓
【1】筋肉与骨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經主病和者﹐其病得之筋髓裏。”{清}{孙枝蔚}《代书寄呈大兄伯发》诗:“富家練鄉兵﹐子弟半執殳。棄村復築堡﹐筋髓日以枯。”
筋皮-汉语大词典
筋皮
【1】筋骨与皮肉。{宋}{苏辙}《病後》诗:“一經寒熱攻骸骨﹐正似兵戎過室廬。柱木支撑終未穩﹐筋皮收拾久猶疎。”
筋根-汉语大词典
筋根
【1】旋花的别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旋花》〔释名〕引{苏恭}曰:“旋花即{平澤}旋葍也﹐其根似筋﹐故一名筋根。”
筋急-汉语大词典
筋急
【1】中医学病证名。表现为筋脉紧急不柔﹐屈伸不利。多因体虚受风寒及血虚津耗﹐筋脉失养所致。见于破伤风﹑痉病﹑痹﹑惊风等症。《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而唇揭……此五味之所傷也。”{顾从德}补注:“肝合筋﹐其榮爪﹐辛益肺﹐勝於肝﹐肝不勝﹐故筋急而爪乾枯也。”《灵枢经·经筋》:“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縱不收﹐陰痿不用。陽急則反折﹐陰急則俛不伸。”
筋竿-汉语大词典
筋竿
【1】泛指弓箭。《文选·鲍照<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徵騎屯{廣武}﹐分兵救朔方。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强。”{李善}注:“《周禮》曰:‘弓人爲弓。筋也者﹐所以爲深也。’竿﹐箭幹也。並公旱切。”{刘良}注:“筋爲弓﹐竿謂箭也。”《南齐书·王融传》:“設稾秣有儲﹐筋竿足用﹐必以草竊關燧﹐寇擾邊疆。”
筋頭-汉语大词典
筋頭
【1】筋斗。{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关公}的靴尖微微的一抬﹐那马童便会在{关公}前一连翻起十来个筋头。”
筋肉-汉语大词典
筋肉
【1】肌肉。{老舍}《骆驼祥子》一:“他的年岁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
筋攣-汉语大词典
筋攣
【1】中医病证名。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多由外感寒湿或血少津亏﹐经脉失于荣养所致。也叫痉挛。《灵枢经·刺节真邪》:“洒淅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其入深﹐内摶於骨則爲骨痺﹐摶於筋則爲筋攣。”{宋}{梅尧臣}《送师厚归南阳》诗:“曲肱難寐要天曉﹐兩股凍痹仍筋攣。”《素问·示从容论》:“{雷公}曰:‘于此有人﹐頭痛筋攣骨重﹐怯然少氣﹐噦噫滿腹﹐時驚﹐不嗜卧﹐此何藏之發也?’”《东观汉记·刘梁传》:“{梁}字{季少}﹐病筋攣卒。”
筋疲力竭-汉语大词典
筋疲力竭
同“[筋疲力盡]”【1】{鲁迅}《故事新编·奔月》:“马只能认着白色的田塍走﹐而且早已筋疲力竭﹐自然走得更慢了。”{唐}{元稹}《有酒》诗之五:“{精衛}銜蘆塞海溢﹐枯魚噴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鰭燋甲裂身已乾。”
筋絲-汉语大词典
筋絲
【1】植物的脉络。{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丝瓜》:“此瓜老則筋絲羅織﹐故有絲羅之名。”
筋脉-汉语大词典
筋脉
【1】见“筋脈”。
筋紐-汉语大词典
筋紐
【1】中医指人体筋的系结处。《灵枢经·九宫八风》:“風從東方來﹐名曰嬰兒風。其傷人也﹐内舍於肝﹐外在於筋紐﹐其氣主爲身濕。”
筋馬-汉语大词典
筋馬
【1】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望之大﹐就之小﹐筋馬也;望之小﹐就之大﹐肉馬也。”
筋節-汉语大词典
筋節
【1】指言语上的分寸或关键。《西游记》第四五回:“{行者}道:‘我與你({虎力大仙})都上壇祈雨﹐知雨是你的﹐是我的?不見是誰的功績了。’國王在上聽見﹐心中暗喜道:‘那小和尚説話﹐倒有些筋節。’{沙僧}聽見﹐暗笑道:‘不知他一肚子筋節﹐還不曾拿出來哩!’”《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公子摇着手説道:‘你這話都不在筋節上。’”【2】筋络及骨节。{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只在隐约看见尸横遍野的黑夜中﹐有一个妇人﹐用风灯照出她一只劳作到满是筋节的手﹐在触动一个死尸的下巴。”{唐}{元稹}《骠国乐》诗:“從舞跳趫筋節硬﹐繁辭變亂名字訛。”【3】强劲有力。《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那纜帶在柳樹根上﹐被風浪所激﹐已自鬆了。{黄生}去拿他時﹐便脱了結。你説巨舟在江濤洶湧之中﹐何等力氣﹐{黄生}又是個書生﹐不是筋節的﹐一隻手如何帶得住。”【4】指文章或言辞中重要而有力的转折连接处。{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下·文章圈点》:“一篇之中﹐其精神筋骨所在﹐點出以便讀者……則筋節處易於省覽。”
筋疲力倦-汉语大词典
筋疲力倦
【1】犹言筋疲力尽。{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就是{上海}工厂里做工至少每天十点的工人﹐到晩快边就一定筋疲力倦﹐受伤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时候的。”
筋道-汉语大词典
筋道
【1】方言。指食物有韧性﹐耐咀嚼。如:拉面吃到嘴里挺筋道。【2】方言。身体结实。如:这老头儿倒挺筋道。
筋脈-汉语大词典
筋脈
亦作“[筋脉]”【1】指文章的线索条理。《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把這文章的筋脈放在後面去﹐魂魄提向前頭來﹐作者也煞費一番筆墨。”【2】静脉管。{浩然}《艳阳天》第十四章:“他周身的皮肤又黑又粗﹐那条条道道的筋脉﹐很有劲地朝外鼓着。”《管子·水地》:“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3】书法中指笔势。{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後》:“夫欲書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筋革-汉语大词典
筋革
【1】弓与甲。《後汉书·耿弇传》:“數月﹐〔{耿恭}軍〕食盡窮困﹐乃煑鎧弩﹐食其筋革。”《大戴礼记·夏小正》:“陳筋革者﹐省甲兵也。”
筋條-汉语大词典
筋條
【1】身体结实强健。{梁斌}《红旗谱》一:“这人正在壮年﹐个子不高﹐身子骨儿筋条。”
筋簳-汉语大词典
筋簳
【1】见“筋幹”。
筋駑-汉语大词典
筋駑
【1】谓筋骨衰弱。{三国} {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不涉經學﹐性復疏嬾。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
筋斗-汉语大词典
筋斗
亦作“[斗]”【1】失去平衡而摔倒。如:栽筋斗。【2】以头抵地﹐将身体颠倒翻过去的动作。{宋}{王安石}《诉衷情令·又和秀老》词:“莫言{普化}只顛狂﹐真解作津梁。驀然打個筋斗﹐直跳過{羲皇}。”{唐}{崔令钦}《教坊记》:“斗{裴承恩}﹐妹{大娘}善歌﹐兄以配竿木{侯氏}。”{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二折:“蜘蛛網内打筋斗﹐鵝毛船上邀朋友。”《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撲通的一聲﹐六魔齊跳入水﹐在水中連翻幾箇筋斗。”
箍筋-汉语大词典
箍筋
【1】建筑物中用来箍扎保固的钢筋。如:在门窗洞口梁施工中抽去多数箍筋﹐违背设计要求的做法是不能允许的。
管誰筋疼-汉语大词典
管誰筋疼
【1】关谁的痛痒。用于反问﹐谓不关任何人的事。《红楼梦》第二七回:“聽見了﹐管誰筋疼?各人幹各人的就完了。”
苦筋拔力-汉语大词典
苦筋拔力
【1】方言。劳筋骨, 耗体力, 极言其辛苦。{孙犁}《风云初记》一:“一家子苦筋拔力﹐供给着这么个废物!”{向春}《煤城怒火》第一章二:“两对青年夫妻拼死累活﹐盖了房……苦筋拔力才置了二亩涝洼地。”
蘭筋-汉语大词典
蘭筋
【1】马目上部的筋名。筋节坚者能行千里, 因之为骏马的代称。《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整蘭筋﹐揮勁翮﹐陵厲清浮﹐顧盼千里。”{李善}注引《相马经》:“一筋從玄中出﹐謂之蘭筋。玄中者﹐目上陷如井字。蘭筋豎者千里。”{吕向}注:“蘭筋﹐馬筋節堅者﹐千里足也。”{唐}{李白}《天马歌》:“嘶青雲﹐振緑髮﹐蘭筋權奇走滅没。”{明}{许承钦}《报国寺双松歌》:“或言此松類神駿﹐蘭筋决滅秋霄迅。”{晋}{葛洪}《抱朴子·安贫》:“騁蘭筋以陟六萬者﹐不争途乎蹇驢之羣。”
翻筋斗-汉语大词典
翻筋斗
【1】见“翻跟頭”。
絲瓜筋-汉语大词典
絲瓜筋
【1】丝瓜络的俗称。{郁达夫}《钓台的春昼》:“我心里真有点害怕﹐怕在这荒山里要遇见一个干枯苍老得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
軟麵筋-汉语大词典
軟麵筋
【1】喻易改变主张的老好人。{李準}《李双双小传》六:“就怕你是个‘软面筋’﹐人家谁夸奖你几句﹐给你戴个三尺半高帽子﹐你就对人家不一样。”
轉筋-汉语大词典
轉筋
【1】痉挛。《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叔向}御坐{平公}請事﹐公腓痛足痺轉筋而不敢壞坐。”{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呸﹐百忙裏腿轉筋。”《人民日报》1972.4.3:“冰冷的河水﹐冻彻骨髓﹐有的同志腿脚转筋﹐站立不稳﹐大家就互相搀扶着﹐坚持战斗。”
豐筋-汉语大词典
豐筋
【1】谓书法有骨力。《宣和书谱·顾绍孙》:“傑然追古爲一家法﹐而議者謂其豐筋多力。”{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行草》:“{元常}曰:‘多力豐筋者聖。’識者見之﹐當知非阿好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