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筆)是什么意思
一筆不苟-汉语大词典
一筆不苟
【1】谓作书画或撰文极其认真﹐毫不马虎。{清}{沈初}《西清笔记》卷二:“〔{趙文敏}〕更有《法華經》全部……前後一筆不苟﹐功力如此﹐洵神技也。”{茅盾}《无题》:“我的创作态度多么严肃﹐我真是一笔不苟。”
一筆勾-汉语大词典
一筆勾
【1】用笔勾掉。{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参政范文正公》:“公取班簿﹐視不才監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2】引申为不提前事﹐或将某事完全取消。{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相思事﹐一筆勾。”
一筆畫-汉语大词典
一筆畫
【1】{中国}画法之一种。用笔连绵不断,气脉贯通,故称。{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用笔得失》:“惟{王獻之}能爲一筆書﹐{陸探微}能爲一筆畫﹐無適一篇之文﹐一物之像﹐而能一筆可就也﹐乃是自始及終﹐筆有朝揖﹐連緜相屬﹐氣脈不斷。”{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趙子雲}{江西}人﹐能作一筆畫……至衣摺則如草符篆﹐一筆而就。”
一筆抹摋-汉语大词典
一筆抹摋
【1】见“一筆抹煞”。
一筆抹殺-汉语大词典
一筆抹殺
【1】见“一筆抹煞”。
一筆錦-汉语大词典
一筆錦
【1】旧传笔算法的一种。其法同珠算,但珠算用珠计数,此则用字记数。每运算一次,即将各数字改写一次。
一筆抹煞-汉语大词典
一筆抹煞
【1】一筆全部抹掉。常喻轻率地全部否定。{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与方法》:“{康}{梁}是否寻得了真理是另一个问题﹐可是对于他们在某一个时候追求真理的热忱和劳绩﹐我们现在是不该一笔抹煞的。”亦作“[一筆抹摋]”﹑“[一筆抹殺]”。{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以前﹐未有不熟精《文選》理者……{宋}人以八代爲衰﹐遂一筆抹摋﹐而詩文從此平弱矣。”{鲁迅}《二心集·我们要批评家》:“然而新的批评家不开口﹐类似批评家之流便趁势一笔抹杀。”
一筆勾銷-汉语大词典
一筆勾銷
【1】见“一筆勾消”。
一筆勾斷-汉语大词典
一筆勾斷
同“[一筆勾]”【1】{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筆勾斷云云。”《三国志平话》卷下:“倘我入朝﹐{曹公}仁德﹐則一筆勾斷;倘若不仁﹐就死於帝都。”
一筆書-汉语大词典
一筆書
【1】指汉字草书。草书体势似一笔写成,故称。{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昔{張芝}學{崔瑗}{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脉通連﹐隔行不斷。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
一筆勾消-汉语大词典
一筆勾消
亦作“[一筆勾銷]”【1】全部取消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我們不少的是銀子﹐拚得將來買上買下﹐再央一個鄉官在太守處説了人情﹐婚約一紙﹐只須一筆勾消。”{毛泽东}《矛盾论》三:“在它进行反共战争的时期﹐则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合作反对人民大众﹐一笔勾销了人民人众原来在革命中所争得的一切利益。”
三筆六詩-汉语大词典
三筆六詩
【1】谓{刘孝仪}长于文,{刘孝威}工于诗。《梁书·刘潜传》:“{劉潛}字{孝儀}﹐袐書監{孝綽}弟也。幼孤﹐與兄弟相勵勤學﹐並工屬文。{孝綽}常曰:‘三筆六詩’。三即{孝儀}﹐六{孝威}也。”{孝仪}排行三﹐{孝威}排行六﹐故云。
三折筆-汉语大词典
三折筆
【1】谓捺笔有三次波折。{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四·书画》:“{鍾繇}弟子{宋翼}﹐每畫一波三折筆。”波﹐捺。
三過筆-汉语大词典
三過筆
【1】谓捺笔有三次波折。{唐}{欧阳询}《八诀》:“一波常三過筆。”{元}{陈绎曾}《翰林要诀·圆法》:“三過筆中又有三過﹐如水波之起伏。”
才筆-汉语大词典
才筆
【1】写诗作文的才能。{清}{王士禛}《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之三:“{青蓮}才筆九州横﹐六代淫哇總廢聲。”{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又問中書令{李嶠}何如?答曰:‘{李公}有三戾:性好榮遷﹐憎人昇進;性好文章﹐憎人才筆;性好貪濁﹐憎人受賂。’”《北堂书钞》卷七一引{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瑯琊王录》:“〔{王鑒}〕少以文學才筆著稱。”
下筆-汉语大词典
下筆
【1】落笔。指用笔写诗文或作书画等。《汉书·贾捐之传》:“{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标点古文﹐确是一种小小的难事﹐往往无从下笔。”{唐}{杜甫}《丹青引》:“{凌煙}功臣少顔色﹐將軍下筆開生面。”{清}{恽敬}《上举主笠帆先生书》:“本朝作者如林﹐其得正者﹐{方靈臯}爲最﹐下筆疎樸而有力﹐惟叙事非所長。”
下筆成章-汉语大词典
下筆成章
【1】形容文思敏捷。《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言出爲論﹐下筆成章。”《魏书·高闾传》:“{閭}早孤﹐少好學﹐博綜經史﹐文才儁偉﹐下筆成章。”《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自説此人下筆成章﹐廣有學問﹐乃是個才子。”
下筆成篇-汉语大词典
下筆成篇
同“[下2筆成章]”【1】{三国} {魏}{曹植}《王仲宣诔》:“發言可詠﹐下筆成篇。”{晋}{左思}《悼离赠妹》诗之二:“默識若記﹐下筆成篇。”
五色筆-汉语大词典
五色筆
【1】五彩妙笔。{沈昌眉}《和弟》诗:“夜夢五色筆﹐日擁百城書。”{南朝} {梁}{锺嵘}《诗品》卷中:“{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以授之。爾後爲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宋史·范质传》:“{質}生之夕﹐母夢神人授以五色筆。九歲能屬文﹐十三治《尚書》﹐教授生徒。”【2】几种颜色的笔。{周祖谟}《<世说新语笺疏>前言》:“本书经始于一九三七年﹐曾分五色笔以{唐}{宋}类书和{唐}写本《世说》残卷校勘今本。”{清}{钱泳}《履园丛话·耆旧·安安先生》:“先生好讀書﹐老而彌篤﹐案頭嘗置五色筆﹐見載籍中有人地事蹟年月先後可疑者﹐必釐而點乙之。”【3】喻文才。{宋}{叶適}《题潘彦庶群书辨正》:“{潘彦庶}少有五色筆﹐本州亟薦送。”{唐}{李商隐}《县中恼饮席》诗:“若無{江氏}五色筆﹐争奈{河陽}一縣花。”
丹筆-汉语大词典
丹筆
【1】朱笔。{宋}{陈师道}《寄晁以道》诗:“須子五千卷﹐丹筆校黄本。”{唐}{刘知幾}《史通·点繁》:“昔{陶隱居}《本草》﹐藥有冷熱味者﹐朱墨點其名;{阮孝緒}《七録》﹐書有{文德殿}者﹐丹筆寫其字。”《初学记》卷二十引{三国}{吴}{谢承}《後汉书》:“{盛吉}爲廷尉﹐每至冬節﹐罪囚當斷﹐妻夜執燭﹐{吉}持丹筆﹐夫妻相對﹐垂泣決罪。”【2】犹史笔。《隋书·儒林传·刘炫》:“數忝徒勞之職﹐久執城旦之書﹐名不挂於白簡﹐事不染於丹筆。”
主筆-汉语大词典
主筆
【1】旧称报刊评论的主要撰稿人。有时也指报刊编辑部的负责人。{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主筆者﹐觸類引伸﹐撰爲論説﹐使知議員之優劣﹐政事之從違﹐故日報盛行﹐不脛而走。”{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二一:“二年之后﹐凭我的才力﹐就是主笔。”{清}{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西國之爲日報主筆者﹐必精其選﹐非絶倫超羣者﹐不得預其列。”【2】指主持判案。{明}{沈德符}《野獲编·吏部·大计纠内阁》:“每年初冬﹐朝審罪犯﹐俱太宰主筆﹐相仍已久。”《明史·李世达传》:“會朝審﹐命户部尚書{宋纁}主筆。”
乩筆-汉语大词典
乩筆
【1】扶乩时在沙盘上写字的木锥。亦指扶乩中假托神灵书写的字迹。{鲁迅}《三闲集·匪笔三篇》:“其实﹐古如{陈涉}帛书﹐{米巫}题字﹐近如{义和团}传单﹐{同善社}乩笔﹐也都是这一流。”《山西通志·寺观》:“〔{純陽宫}〕對額皆乩筆題。”
乾筆-汉语大词典
乾筆
【1】犹枯笔。指画法中含水墨甚少的笔法。{鲍昌}《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八章:“或干笔皴擦﹐或淡墨晕染﹐或焦墨破醒﹐模糊苍郁﹐蔚为一代画风。”
卓筆-汉语大词典
卓筆
【1】植笔。谓执笔为文。{清}{曹寅}《送施浔江方伯之任湖南》诗:“三年卓筆賦{黄樓}﹐期建高牙過{石頭}。”{宋}{王操}《上李昉相公》诗:“卓筆玉堂寒漏逈﹐捲簾池舘水禽飛。”【2】植立的笔。{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西洋画》:“西洋所製玻瓈等器﹐多奇巧﹐曾見其所畫人物﹐視之初不辨頭目手足﹐以鏡照之﹐即眉目宛然姣好。鏡鋭而長﹐如卓筆之形。”【3】停笔﹑搁笔。{宋}{江休复}《江邻幾杂志》:“{王文正}曾作參政;秉筆至{淑妃}爲皇太妃﹐卓筆曰:‘適來不聞此語。’”
直筆筆-汉语大词典
直筆筆
【1】形容说话过分直率,不委婉。{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四十章:“{刘二柱}赶着到小组听听群众的议论﹐心有点急﹐直笔笔道:‘好﹐边行边说吧。’”
直筆-汉语大词典
直筆
【1】指史官据事直书,无所避忌。{宋}{秦观}《司马迁》诗:“高辭振幽光﹐直筆誅隱惡﹐馳骋數千載﹐貫穿百家作。”{晋}{葛洪}《抱朴子·吴失》:“若苟諱國惡﹐纖芥不貶﹐則{董狐}無貴於直筆﹐{賈誼}將受譏於《過秦》乎?”{唐}{刘知幾}《史通·曲笔》:“古來唯聞以直筆見誅﹐不聞以曲詞獲罪。”{清}{趙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九:“按{宋濂}等修史時﹐{劉基}等方同在朝﹐而其先仕於{元}之處﹐直書不諱﹐此亦爲直筆。”{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奸慝懲戒﹐實良史之直筆。”{柳亚子}《为微光出版社题壁》诗:“直筆自應存正義﹐謙辭何意托微光。”
原子筆-汉语大词典
原子筆
【1】即圆珠筆。用油墨书写的一种笔,笔芯里装有油墨,笔尖是个小钢珠,油墨由钢珠四周渗下。
巨筆-汉语大词典
巨筆
【1】大笔。多用于称撰写宏文巨著的笔。{宋}{欧阳修}《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诗:“丈夫壯節似君少﹐嗟我欲説﹐安得巨筆如長杠。”{郭绍虞}《沉痛悼念雁冰兄》诗:“闲挥巨笔随心写﹐《回忆》亦成绝世文。”【2】指大手笔,大作家。{宋}{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诗:“巨筆屠龍手﹐微官似馬曹。”{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杜子美}〕句法老健﹐意味深長﹐非巨筆不能到。”
匠筆-汉语大词典
匠筆
【1】谓板滞﹑不生动的诗文。{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下:“{李嶠}稱‘大手筆’﹐詠物尤其屬意之作﹐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亦匠筆耳。”【2】谓写作文章。{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夫裁文匠筆﹐篇有大小;離章合句﹐調有緩急。”
用筆-汉语大词典
用筆
【1】指运用写作技巧。{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五:“詩文自須學力﹐然用筆構思﹐全憑天分。”【2】指书画的运笔。{唐}{李颀}《同张员外諲酬答之作》诗:“清言只到衛家兒﹐用筆能誇{鍾太尉}。”《三国志·魏志·刘劭传》“光禄大夫{京兆}{韋誕}”{裴松之}注引《文章叙录》:“{師宜官}爲大字﹐{邯鄲淳}爲小字。{梁鵠}謂{淳}得{次仲}法﹐然{鵠}之用筆盡其勢矣。”{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大體{源}及{巨然}畫筆﹐皆宜遠觀。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幽情遠思﹐如睹異境。”
甩筆頭子-汉语大词典
甩筆頭子
【1】指打官司。《中国民间故事选·叛徒李四一》:“他常说啥‘君子动口﹐小人动手’。不问跟谁甩笔头子﹐软硬都来。”
化筆-汉语大词典
化筆
【1】造化之笔。犹妙笔。{宋}{王禹偁}《谢除刑部郎中知制诰启》:“此皆某官激揚公議﹐啓迪宸聰﹐洪鈞豈有于棄材﹐化筆潜徵于故事。”
代筆-汉语大词典
代筆
【1】替人书写信函或其他文件。{清}{程趾祥}《此中人语·守节》:“余偶心動﹐遂托書函事至書舘中﹐囑師代筆﹐戲言挑之。”《人民日报》1981.6.9:“过去无论多么繁忙﹐对外复信﹐总由他自己办理﹐现在一反前例﹐改由他的女儿代笔﹐使我心头不免蒙上了一层阴云。”【2】指科举时代顶替考生入场代写文章。又称枪替。《元史·选举志一》:“諸冒名就試﹐别立姓名﹐及受財爲人懷挾﹑代筆﹑傳義者﹐並許人告。”{宋}{袁燮}《论国家宜明政刑札子》:“場屋代筆之罰﹐先朝之所甚嚴﹐罪至鞭背﹐終身不齒。”【3】代作字画。亦指代作字画的人。{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隨笔·代筆》:“古書名家﹐皆有代筆:{蘇子瞻}({蘇軾})代筆﹐{丹陽}人{高述};{趙松雪}({趙孟頫})代筆﹐{京口}人{郭天錫};{董華亭}({董其昌})代筆﹐門下士{吴楚侯}。”{清}{李渔}《意中缘·捲簾》:“有幾箇尖酸少年﹐要看他面貌﹐故意造出一段流言﹐説他平日的畫﹐是隔着簾子畫的﹐有箇男人在裡面代筆﹐定要他捲一日簾子﹐好面試一試。”
仙筆-汉语大词典
仙筆
【1】形容高超俊逸的诗文。{前蜀}{贯休}《古意》诗之八:“常思{李太白}﹐仙筆驅造化。”【2】对善书者所用之笔的美称。{宋}{赵汝恂}《念奴娇·寿萧守》词:“龍蛇飛動﹐醉墨揮仙筆。”【3】仙人的笔迹。{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不知何日﹐{楊君}登城北{關帝祠}樓﹐戲書於壁﹐不署姓名﹐適有道士經過﹐遂傳爲仙筆。”
伏筆-汉语大词典
伏筆
【1】文学作品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先分出個正傳附傳﹐主位賓位﹐伏筆應筆﹐虚寫實寫﹐然後纔得有個間架結構。”{茅盾}《无题》:“我是处处有呼应﹐--嗯﹐处处有伏笔。”{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七章:“预示未来﹐又可以分‘预作伏笔’和‘制造空气’两项。”
佩筆-汉语大词典
佩筆
【1】佩带毛笔。犹言怀笔。{清}{曹寅}《雨夕偶怀桐皋僧》诗:“晩衙鼓鼕鼕﹐簿牒清擾擾。佩筆二十年﹐畫字苦不了。”【2】古代一种佩挂在腰带上的毛笔。《新唐书·李彦芳传》:“其舊物有佩筆﹐以木爲管弢﹐刻金其上﹐别爲環以限其間﹐筆尚可用也。”《旧唐书·李彦芳传》:“其佩筆尚堪書﹐金裝木匣﹐製作精巧。”
俗筆-汉语大词典
俗筆
【1】平庸的写作方法。{明}{李贽}《四书评·孟子一》:“‘不違農時’二節安放在中間﹐真有天馬行空手段。若在俗筆﹐定倒在後。”{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一:“俗筆必于篇終結鎖﹐不然則迎頭便喝。”【2】平庸的笔法。{宋}{黄庭坚}《跋与徐德修草书後》:“{錢穆父}﹑{蘇子瞻}皆病予草書多俗筆。”{明}{李东阳}《题赵子昂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後》:“今按﹐此書累有俗筆﹐當非{子昂}真蹟無疑。”
信筆-汉语大词典
信筆
【1】谓随手书写,不甚经意。{{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三一:“这又与漫无节制﹐信笔乱挥不同。”{宋}{苏轼}《答陈季常书》:“自山中歸來﹐燈下裁答﹐信筆而書﹐紙盡乃已。”{清}{赵翼}《瓯北诗话·黄山谷诗》:“{東坡}隨物賦形﹐信筆揮灑﹐不拘一格﹐故雖瀾翻不窮﹐而不見有矜心作意之處。”
信筆塗鴉-汉语大词典
信筆塗鴉
【1】随便书写,字迹如同鸦群一样凌乱,比喻字写得很稚拙或胡乱写作。常用为自谦之词。语出{唐}{卢仝}《示添丁》诗:“不知四体正困憊,泥人啼哭聲呀呀,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清}{李渔}《意中缘·先订》:“僻處蠻鄉﹐無師講究﹐不過信筆塗鴉﹐怎經得大方品隲?”
倩筆-汉语大词典
倩筆
【1】请人代笔。{明}{沈德符}《野獲编·科场三·上榜士子三木》:“至丙辰科﹐而{沈同和}以懷挾﹑倩筆兩弊得列榜首﹐亦枷於禮部門。”
健筆-汉语大词典
健筆
【1】雄健的笔,谓善于为文。亦借指雄健的文章。{马茂元}《桐城派方刘姚三家文论评述》:“{姚鼐}虽每每自恨才短﹐无雄文健笔﹐然而他的散文﹐却能温润清深﹐自成体貌。”{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一》:“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棃﹐快如{并}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南朝} {陈}{徐陵}《让五兵尚书表》:“雖復{陳琳}健筆﹐未盡愚懷。”{宋}{朱熹}《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追次元韵偶成》之一:“誰將健筆寫崖陰?想見當年抱膝吟。”{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横。”
倦筆-汉语大词典
倦筆
【1】谓写作者无心经营,故笔力不健。{宋}{陆游}《秋雨初霁试笔》诗:“墨入紅絲點漆濃﹐閒將倦筆寫秋容。”
側筆-汉语大词典
側筆
【1】书法上指用笔取侧势。{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论书·答熙载九问》:“有漲墨而篆意湮﹐有側筆而分意漓。”{宋}{黄庭坚}《山谷题跋·论书》:“又學書端正則窘於法度;側筆取妍﹐往往工左尚病右。”
停筆-汉语大词典
停筆
【1】停止书写。{南朝} {宋}{谢灵运}《山居赋》:“權近慮以停筆﹐抑淺知而絶簡。”《新唐书·王维传》:“又遺親故書數幅﹐停筆而化。”【2】指停止写作。{茅盾}《子夜》十三:“那一个也停笔了。”
傑筆-汉语大词典
傑筆
【1】杰出的文笔。{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左雄}奏議﹐臺閣爲式;{胡廣}章奏﹐天下第一:並當時之傑筆也。”
傳筆夢-汉语大词典
傳筆夢
【1】{南朝}{梁}{纪少瑜}曾梦见{陆倕}把一束青镂管笔送给他,从此,文章大进。又{南朝}{梁}{江淹}晩年梦{郭璞}索还五色笔,自后为诗绝无美句。俱见《南史》本传。后人因以“传笔梦”为文思精进之典。{宋}{范仲淹}《酬滕子京同年》诗:“疎懶幾忘傳筆夢﹐寂寥仍有負薪憂。”
傭筆-汉语大词典
傭筆
【1】犹傭书。{元}{王恽}《题卜隐王君手轴》诗之四:“有命何嘗論智愚﹐{班超}傭筆{衞青}奴。”
真筆-汉语大词典
真筆
【1】真迹。{宋}{米芾}《画史》:“今人得佛﹐則命爲{吴}﹐未見真者。{唐}人以{吴}集大成﹐面爲格式﹐故多似﹐尤難鑒定﹐余白首止見四軸真筆也。”{宋}{马永卿}《嬾真子》卷四:“且{杜工部}時﹐已非{嶧山}真筆﹐况於今乎?”{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董思翁论书示子帖》:“{文敏}笑曰:‘君爲人所紿矣。憐君之誠﹐今可同往爲汝書。’賈大喜﹐始得真筆﹐歸以誇人。”【2】指原作。{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青蓮}胸懷浩落﹐不屑屑於恩怨﹐何至誹謗如此!恐亦非其真筆也。”
凡筆-汉语大词典
凡筆
【1】谓普通人的笔迹。《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好教老丈得知﹐此紙非凡筆﹐乃{唐朝}侍郎{白香山}手蹟也。”
率筆-汉语大词典
率筆
【1】犹败笔。{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淮南子洪保辨》:“乃有無知小學﹐譏其率筆﹐妄加塗竄﹐何異‘蚍蜉撼大樹’也。”
冰筆-汉语大词典
冰筆
【1】犹冻笔。{前蜀}{贯休}《寄杜使君》诗:“殘磬隔風林﹐微陽解冰筆。”
凌雲筆-汉语大词典
凌雲筆
【1】{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横。”本为赞扬{庾信}笔势超俗,才思纵横出奇,后遂以“凌雲筆”泛指为文作诗的高超才华。{清}{王掞}《虹友兄斋同汉槎夜话》诗:“知君具有凌雲筆﹐得藉{陳湯}返{漢}京。”{宋}{辛弃疾}《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词:“問{東湖}帶得幾多春﹐且看凌雲筆健。”{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诗之三:“縱横自有凌雲筆﹐俯仰隨人亦可憐。”
凍筆-汉语大词典
凍筆
【1】因寒冷而冻结的毛笔。{宋}{范成大}《南塘冬夜倡和》:“寒釭欲暗吟方苦﹐凍筆難驅字更遒。”
出筆-汉语大词典
出筆
【1】方言。指钱财损失。{沙汀}《淘金记》十七:“快算了吧!那点出笔﹐那里找不到啊。”【2】犹下笔。{元}{郝经}《书磨崖碑後诗》:“正筆篆玉藏{李斯}﹐出筆存鋒兼{漢}隸。”{清}{黄景仁}《诗评》:“愚見欲以{岑嘉州}與{李昌谷}﹑{温飛卿}三家彙刻﹐似近無理。然能讀之爛熟﹐試令出筆﹐定有絶妙過人處﹐亦惟解人能知之也。”
刀筆賈豎-汉语大词典
刀筆賈豎
【1】对刀笔吏的蔑称。《明史·汤开远传》:“吏部惟雜職多弊﹐臣鄉{吴羽文}竭力釐剔﹐致刀筆賈豎鬨然而起﹐{羽文}略不爲撓。”
刀筆訟師-汉语大词典
刀筆訟師
【1】指以包揽词讼﹑舞文弄法为业的人。{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一·词颂》:“被告抄狀入手﹐乃請刀筆訟師又照原詞多方破調﹐騁應敵之虚情﹐厭先攻之勁勢。”
刀筆吏-汉语大词典
刀筆吏
亦省作“[刀筆]”【1】指掌文案的官吏。《战国策·秦策五》:“臣少爲{秦}刀筆﹐以官長而守小官﹐未嘗爲兵首。”《汉书·张汤传》:“{湯}無尺寸之功﹐起刀筆吏﹐陛下幸致位三公﹐無以塞責。”{金}{王若虚}《臣事实办》:“{蕭何}治{未央宫}事﹐論者不一……彼以刀筆吏監土木功﹐不能無過制者。”{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牛馬風塵﹐暫屈何憂﹐刀筆吏丞相根由;人笑駡﹐我不羞。”【2】指讼师。《扬州评话选·凤雏理事》:“{耒阳县}地方虽小﹐刀笔不少﹐有人做状词试验{庞先生}的堂断如何。”{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十:“谁晓得{严律师}是个刀笔吏﹐一定是{绍兴}师爷。”
刀筆先生-汉语大词典
刀筆先生
【1】即刀笔讼师。《红楼梦》第八五回:“就在那裏訪一個有斟酌的刀筆先生﹐許他些銀子﹐先把死罪撕擄開﹐回來再求{賈}府去上司衙門説情。”
刀筆士-汉语大词典
刀筆士
【1】指文人。{唐}{戎昱}《苦辛行》:“如今刀筆士﹐不及屠沽兒。少年無事學詩賦﹐豈意文章復相誤。”
刀筆-汉语大词典
刀筆
【1】见“刀筆吏”。【2】指法律案牍。《史记·李斯列传》:“{高}固内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宫﹐管事二十餘年。”《南史·循吏传序》:“{明帝}自在布衣﹐達于吏事﹐及居宸扆﹐專務刀筆﹐未嘗枉法申恩﹐守宰由斯而震。”{宋}{陆游}《放翁自赞》之四:“進無以顯於時﹐退不能隱於酒﹐事刀筆不如小吏﹐把鋤犁不如健婦。”【3】借指文章。{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貴撫會﹐弛張相隨﹐不專緩頰﹐亦在刀筆。”{唐}{罗隐}《蝶》诗:“{漢王}刀筆精﹐寫爾逼天生。”【4】指诉讼文字。{清}{程趾祥}《此中人语·果报》:“訟師{楊}某……陰謀詭計。刀筆多鋒。”{鲁迅}《<三闲集>序言》:“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明}{沈鲸}《双珠记·协谋诬讼》:“吾刀筆山可頽﹐傾人家命如覆杯。”【5】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後汉书·刘盆子传》:“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筆書謁欲賀﹐其餘不知書者起請之。”{李贤}注:“古者記事書於簡册﹐謬誤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筆。”{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序》:“{杜元凱}言﹐德者非所企及﹐立言或可庶幾。故户牖懸刀筆﹐而有述作之志矣。”《史记·酷吏列传》:“{臨江王}欲得刀筆爲書謝上﹐而{都}禁吏弗與。”{清}{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一:“古人刀以書竹簡﹐筆以書縑帛﹐刀筆自是二物。”【6】指尺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黄山谷}名其尺牘曰刀筆﹐已非本義。”《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别集类存目一》:“《山谷刀筆》二十卷。{庭堅}全集已著録﹐此乃所著尺牘也。”【7】指奏议及制诰等公牍文字。{宋}{王安石}《次韵和中甫兄春日有感》:“{淮}蝗蔽天農久餓﹐{越}卒圍城盗少逸。至尊深拱罷《簫韶》﹐元老相看進刀筆。”{宋}{苏轼}《送表弟程六知楚州》诗:“子方得郡古{山陽}﹐老手生風謝刀筆。我正含毫紫微閣﹐病眼昏花困書檄。”{宋}{杨亿}著有《内外制刀笔》﹐《文献通考·经籍六一》题为《杨文公刀笔》十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中山刀筆集》三卷。翰林學士{大名}{劉筠}{子儀}撰﹐皆四六應用之文。”
削筆-汉语大词典
削筆
【1】删改定稿。{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序》:“今年自{藍水}返於故居﹐整理殘帙﹐此卷猶未失落於擔頭艙底﹐兒子某某請完之。冬十月﹐雨窗削筆。”
動筆-汉语大词典
動筆
【1】指写作;开始写作。{鲁迅}《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这几年来﹐报章上常见有因经济的压迫﹐礼教的制裁而自杀的记事﹐但为了这些﹐便来开口或动笔的人是很少的。”{巴金}《新生·四月二五日》:“你看﹐{静淑}叫你写的文章你还没有动笔。”{宋}{苏轼}《辨黄庆基弹劾札子》:“只如其間有勞來安集四字﹐便云是{厲王}之亂﹐若一一似此羅織人言﹐則天下之人﹐更不敢開口動筆矣。”
工筆-汉语大词典
工筆
【1】中国画中属于工细一类的画法。因用工整致密的笔法描绘物像,故名。有别于“写意”。{清}{慵讷居士}《咫闻录·秘戏图》:“{關中}{馬振}﹐近時畫家之著名也﹐善工筆。一時風氣﹐凡饋大憲禮﹐必有秘戲圖册﹐而{馬振}之所畫者﹐即景生情﹐能窮閨閘之婿態。”{黄宾鸿}《古画徵·明画尚简之笔》:“言{明}畫之工筆者﹐必稱{仇實父}。”{秦牧}《艺海拾贝·粗犷与细腻》:“偶然翻阅{齐白石}的画册﹐从里面一些粗犷的意笔和精细的工笔相结合的画幅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土筆-汉语大词典
土筆
【1】古代绘画起稿用的笔。因以淘澄的白色土裹作笔头,故称。{宋}{邓春}《画继·岩穴上士》:“畫家於人物﹐必九朽一罷。謂先以土筆撲取形似﹐數次修改﹐故曰九朽;繼以淡墨一描而成﹐故曰一罷。”
堊筆-汉语大词典
堊筆
【1】粉笔。{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且菊石﹑箭石之屬﹐亦大繁殖﹐其遺蜕遂造成三紀之地層﹐即學校日用之堊筆﹐亦此微蟲之餘惠耳。”
執筆法-汉语大词典
執筆法
【1】写毛笔字持笔的方法。前人所传的执笔法一般采用{唐}{陆希声}所传的“擫﹑押﹑鈎﹑格﹑抵”五字法。“擫”是大拇指指肚部分紧贴笔管;“押”是食指与大拇指相对夹持笔管;“鈎”是中指钩住笔管;“格”是无名指甲﹑肉相连处挡着笔管;“抵”是小指紧贴无名指以助之。五指之力,相互配合,执住笔管,其力才得平衡。此外,要求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腕和肘悬起。这样执笔写字,笔锋中正,运转容易,字迹圆满得势。
執筆-汉语大词典
執筆
【1】引申为记录或写作。{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四:“{玄奘}法師翻譯梵本經論﹐時{薛元超}﹑{李義府}問古今譯義如何。師曰:‘{苻堅}時{量瞿}譯﹐中書侍郎{趙整}執筆;{姚興}時{鳩摩羅什}譯﹐安城侯{姚嵩}執筆。’”{鲁迅}《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魏书·山伟传》:“二十許載﹐時事蕩然﹐萬不記一﹐後人執筆無所憑據。”【2】持笔。{汉}{刘向}《列女传·珠崖二义》:“關吏執筆書劾﹐不能就一字。”{蔡元培}《养成优美高尚思想》:“然執筆按紙﹐畫雞畫牛﹐有何用乎?”【3】书法术语。写毛笔字持笔的方法。{沈尹默}《学书丛话·几个问题的回答》:“我对于执笔﹐是主张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法。”详“執筆法”。
墨筆-汉语大词典
墨筆
【1】濡墨于笔。《管子·霸形》:“於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筆﹐明日﹐皆朝於太廟之門朝。”{汉}{刘向}《新序·杂事一》:“願爲諤諤之臣﹐墨筆操牘﹐隨君之後﹐司君之過而書之。”【2】毛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一面談着天﹐等那墨筆乾了﹐他又拿了楂筆﹐蹲到畫上﹐着了顔色。”{巴金}《记栗学福同志》五:“文件袋里还插着那封由{湖南}寄来的信﹐红白两色的旧式信封﹐中间一行写着墨笔字。”
墨水筆-汉语大词典
墨水筆
【1】即自来水笔。{许地山}《人非人》:“五个人把{可为}底长褂子剥下来﹐取下他一个大银表﹐一枝墨水笔﹐一包银包。”
對筆-汉语大词典
對筆
【1】指品种配套﹑成对出售的笔。《解放日报》1984.8.25:“丰华圆珠笔厂为迎接新学年到来﹐特赶制了三种价廉物美的活动铅笔﹑圆珠笔对笔﹐售价每对八角八分到三元﹐外加新型包装盒。”
弄筆頭-汉语大词典
弄筆頭
【1】舞文弄墨。《黑籍冤魂》第二二回:“有幾個老於世故和那替{喬仰高}日常要好的人﹐都一笑置之﹐怪他不應弄筆頭﹐訾人短處。”【2】谓执笔写东西。{茅盾}《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你是场面上人﹐犯不着跟弄笔头的人斗嘴呀!”
弄筆生-汉语大词典
弄筆生
【1】摇笔杆的书生。《新唐书·祖君彦传》:“〔{祖君彦}〕爲{密}({李密})草檄﹐乃深斥主闕。{密}敗……郎將{王拔柱}曰:‘弄筆生有餘罪。’乃蹙其心﹐即死﹐戮尸於{偃師}。”
弄筆-汉语大词典
弄筆
【1】谓执笔写字﹑为文﹑作画。{唐}{元稹}《闺晩》诗:“調絃不成曲﹐學書徒弄筆。”{汉}{王充}《论衡·佚文》:“天文人文﹐文豈徒調墨弄筆爲美麗之觀哉!”{南朝} {陈}{徐陵}《<玉台新咏>序》:“於是燃脂暝寫﹐弄筆晨書。”{宋}{王安石}《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酒酣弄筆起春風﹐便恐漂零作紅雨。”{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昔曾弄笔﹐志在革新。”【2】舞文弄墨。《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我今未死﹐汝猶不以我爲帝王﹐吾死之後﹐汝輩弄筆﹐當置吾何地?”《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這也不知是那{燕北閑人}無端弄筆﹐也不知果是天公造物有意弄人。”
大手筆-汉语大词典
大手筆
【1】手面阔绰的人。《负曝闲谈》第十五回:“{金慕暾}又是個大手筆﹐整把銀子撒出來﹐毫無吝色。”【2】称工于文辞有大成就的人。{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若無大手筆﹐誰堪創世紀?”{唐}{白居易}《冯宿除兵部郎中知制诰制》:“吾聞{武德}暨{開元}中﹐{顔師古}﹑{陳叔達}﹑{蘇頲}稱大手筆。”{宋}{何薳}《春渚纪闻·作文不惮屡改》:“雖大手筆﹐不以一時筆快爲定而憚於屢改也。”【3】指朝廷诏令文书等重要文章。后亦指杰出的文辞﹑书画。{清}{宣鼎}《夜雨秋灯录·迦陵配》:“〔{李太守}〕閒步殿上﹐觀西天像﹐突見墨荷﹐驚爲{八大}再來人﹐問誰之大手筆。”《晋书·王珣传》:“{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議﹐皆{珣}所草。”《陈书·徐陵传》:“{世祖}﹑{高宗}之世﹐國家有大手筆﹐皆{陵}草之。”
大筆如椽-汉语大词典
大筆如椽
【1】语出《晋书·王珣传》:“{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議﹐皆{珣}所草。”后常以“大筆如椽”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清}{陈恭尹}《观唐僧贯休画罗汉歌》:“大筆如椽指端攬﹐貝葉行間才數點。”
大筆-汉语大词典
大筆
【1】对他人文章或书画的赞词。《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太守道:‘這道表章﹐只得借重學士大筆。’{東坡}應允。”《儒林外史》第一回:“今日有緣﹐遇着{王相公}﹑是必費心大筆畫一畫。”【2】犹大手笔。谓重要文章。{宋}{苏轼}《次韵钱穆父》:“大筆推君{西漢}手﹐一言置我二{劉}間。”《新唐书·崔融传》:“朝廷大筆﹐多手敕委之﹐其《洛出寳圖頌》尤工。”
天筆-汉语大词典
天筆
【1】皇帝使用的笔。亦借指御批。{唐}{李白}《温泉侍从归逢故人》诗:“激賞摇天筆﹐承恩賜御衣。”{南朝} {齐}{孔稚珪}《上新定法律表》:“其中洪疑大議﹑衆論相背者﹐聖照玄覽﹐斷自天筆。”
奇筆-汉语大词典
奇筆
【1】指新奇的文笔。{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易安}《聲聲慢》一闋﹐連下十四疊字……然此不過奇筆耳﹐並非高調。”【2】谓奇妙的书法。《新唐书·张旭传》:“{旭}因問所藏﹐盡出其父書﹐{旭}視之﹐天下奇筆也﹐自是盡其法。”
奮筆-汉语大词典
奮筆
【1】挥笔疾书﹐一气呵成。{唐}{韩愈}《故中散大夫河南尹杜君墓志铭》:“纂辭奮筆﹐涣若不思。”{巴金}《探索》:“我年纪最大﹐还能够奋笔写作﹐是莫大的幸福。”【2】秉笔直书﹐直言不讳。{明}{沈德符}《野獲编·台省·言官劾父》:“臺諫在事﹐遇大奸居位﹐即奮筆而彈﹐不避親嫌。”《国语·鲁语上》:“臣以死奮筆﹐奚啻其聞之也!”《南齐书·文学传·丘巨源》:“而中書省獨能奮筆弗顧者﹐唯有{丘巨源}。”
小筆-汉语大词典
小筆
【1】小数量的(用于款项)。{老舍}《四世同堂》九三:“每天﹐他还照常上茶馆去坐坐﹐然而小笔的生意﹐他已经看不上眼。”【2】指绘画中的小作品。{清}{金农}《四哀诗·王屿》:“粉本工小筆﹐能箋《爾雅》誤。”{唐}{李绰}《尚书故实》卷二:“{顧況}字{逋翁}﹐文詞之暇﹐兼攻小筆。”{宋}{欧阳修}《试笔·温庭筠严维诗》:“詩之爲巧﹐猶畫工小筆爾。”【3】较小的毛笔。{唐}{胡令能}《咏绣障》诗:“日暮堂前花蘂嬌﹐争拈小筆上牀描。”{宋}{苏轼}《与无释老师书》:“吾師要寫大字﹐特爲飲酒數杯﹐只用尋常小筆作二額。”{宋}{李昉}《代人赠襄阳妓》诗:“{峴山亭}畔紅妝女﹐小筆香牋善賦詩。”
口誅筆伐-汉语大词典
口誅筆伐
【1】用言语或文字宣布﹑声讨敌对者的罪行。也用于谴责坏人坏事。{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墦間識者羞。”{巴金}《军长的心》:“你们作家用笔写﹐我们用子弹﹑用手雷﹑用大炮写。你口诛笔伐﹐我们夺取山头。”
史筆-汉语大词典
史筆
【1】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三国} {魏}{曹植}《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筆﹐事列朝榮﹐雖身分{蜀}境﹐首懸{吴}闕﹐猶生之年也。”{宋}{王禹偁}《郑善果非正人论》:“史臣謂{鄭善果}幼事賢母﹐長爲正人。予以{善果}行事驗之﹐見史筆之失。”{清}{昭槤}《啸亭续录·古史笔多缘饰》:“古今所謂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筆之緣飾﹐欲爲後代美談耳。”【2】指修史之笔。《晋书·文苑传·曹毗》:“既登{東觀}染史筆﹐又據太學理儒功。”{明}{宋濂}《吴公行状》:“他時執史筆者﹐尚有考於斯焉。”【3】指执史笔之人,史官。{唐}{韩愈}《石君墓志铭》:“故相國{鄭公}{餘慶}﹐留守{東都}﹐上言{洪}可付史筆。”【4】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唐}{岑参}《佐郡思旧游》诗:“史筆衆推直﹐諫書人莫窺。”{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余謂{劉}有史學﹐無史筆。”{孙犁}《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史笔和文学之笔﹐应该分别开。”
同筆研-汉语大词典
同筆研
【1】见“同筆硯”。
同筆硯-汉语大词典
同筆硯
亦作“[同筆研]”【1】谓在一起学习。亦指在一起学习的人,同学。{宋}{陈亮}《与勾熙载提举书》:“今之君子﹐或少同筆硯﹐或二十年游從之舊﹐一旦貴賤少異﹐便如路人。”{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萬曆}癸未﹐{蘇工部}{濬}入闈﹐取{李相公}{廷機}爲首卷﹐二君蓋同筆研桑梓﹐至相善也。”
名筆-汉语大词典
名筆
【1】指有名的文章或书画。《晋书·乐广传》:“{廣}善清言而不長於筆﹐將讓尹﹐請{潘岳}爲表……{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筆。”{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臨{秦淮}建亭﹐名曰{賞心}﹐中設屏及{唐}人所畫《袁安卧雪圖》﹐時稱名筆。”{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五·十八学士卷》:“其子{滄洲}酷好書畫﹐購藏名筆甚多。”
吞筆-汉语大词典
吞筆
【1】犹含毫。比喻构思为文。{唐}{元稹}《郊天日五色祥云赋》:“補天者﹐雖欲抑之而不出﹐吞筆者﹐安可寢之而無賦?”{唐}{元稹}《送东川马逢侍御使回十韵》:“思湧曾吞筆﹐投虚慣用刀。詞鋒倚天劍﹐學海駕雲濤。”
吟筆-汉语大词典
吟筆
【1】写诗的笔;诗人的笔。{宋}{梅尧臣}《李少傅郑圃佚老亭》诗:“春禽時弄吭﹐清景付吟筆。”{元}{赵善庆}《忆王孙·述忆》曲:“吟筆未成{賈誼}策﹐鬢毛衰。”{宋}{陈与义}《再用迹字韵成一首呈判府》:“尚餘煙月債﹐驅使入吟筆。”
含筆-汉语大词典
含筆
【1】犹含毫。{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相如}含筆而腐毫﹐{揚雄}輟翰而驚夢。”{唐}{唐彦谦}《鸂鶒》诗:“華屋撚弦彈鼓舞﹐綺窗含筆澹毛衣。”
呵筆-汉语大词典
呵筆
【1】天寒笔冻,嘘气使解。{清}{曹寅}《塔湾舟中晓起》诗:“群峰正清峭﹐呵筆謾荒題。”{宋}{梅尧臣}《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晩归》:“閉門吾作{袁安}睡﹐呵筆君爲{謝客}謡。”{唐}{罗隐}《雪》诗:“寒窗呵筆詩句﹐一片飛來紙上銷。”
吮筆-汉语大词典
吮筆
【1】犹含毫。借指构思为文或绘画。{宋}{王禹偁}《一品孙郑昱》诗:“脱耒秉金鉞﹐吮筆乘朱軒。”{清}{蠡城剑侠}《<轩亭冤>书後》:“〔{湘靈子}〕乃不辭勞瘁﹐舞文嚼墨吮筆以傳之。”{清}{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诗:“常嗤俗世子﹐吮筆輙求似。”
咋筆-汉语大词典
咋筆
【1】犹操笔。古人构思为文时常以口咬笔杆,故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負甲爲兵﹐咋筆爲吏﹐身死名滅者如牛毛﹐角立傑出者如芝草。”{唐}{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投员外从公虞》诗:“咋筆話肝肺﹐詠兹枯魚章。”
命筆-汉语大词典
命筆
【1】使笔;用笔。谓执笔作诗文或书画。{冰心}《晩晴集·悼郭老》:“{郭老}在国际友人的敦恳围观之下﹐欣然命笔。”{清}{捧花生}《画舫馀谭》:“諸姬皆斤斤若是﹐寧獨非余命筆之初意﹐抑將陷余爲薄倖人矣。”{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意得則舒懷以命筆﹐理伏則投筆以卷懷。”《明史·李东阳传》:“乃欣然命筆﹐移時而罷。”
嚼筆-汉语大词典
嚼筆
【1】咬毛笔尖。《北齐书·徐之才传》:“又以小史好嚼筆﹐故嘗執管就{元文遥}口曰:‘借君齒。’其不遜如此。”
圓珠筆-汉语大词典
圓珠筆
【1】用油墨书写的一种笔,笔芯里装有油墨,笔尖是个小钢珠,油墨由钢珠四周漏下。参见“[原子筆]”。
布筆-汉语大词典
布筆
【1】谓运笔作文。《三国志·魏志·管辂传》“{管輅}字{公明}”{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父爲{琅邪}{即丘}長……始讀《詩》﹑《論語》及《易》本﹐便開淵布筆﹐辭義斐然。”
峻筆-汉语大词典
峻筆
【1】高超的文笔。《隋书·杨素传》:“曲蒙使臣弟{約}齎詔書問勞﹐高旨峻筆﹐有若天臨﹐洪恩大澤﹐便同海運。”{唐}{骆宾王}《畴昔篇》诗:“高門有閲不圖封﹐峻筆無聞斂敷妙。”
行筆-汉语大词典
行筆
【1】指行文。{宋}{邵雍}《无苦吟》诗:“行筆因調性﹐成詩爲寫心。”【2】{中国}书法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语本{汉}{蔡邕}《九势》:“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下·以考证入文》:“字體結密﹐行筆有法﹐非今吏書所及。”{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王右軍}少年多用紫紙﹐中年用麻紙﹐又用{張永義}制紙﹐取其流麗便於行筆。”
定名筆-汉语大词典
定名筆
【1】{唐}时卖给应试举人答卷用的毛笔,称“定名筆”。取功名藉此而定之意。{清}{江湜}《寓斋杂诗》:“晴窗摹法帖﹐筆工來相挑。投我定名筆﹐曰兔之紫毫。”{宋}{陶穀}《清异录·文用》:“{唐}世舉子將入場﹐嗜利者争賣健毫圓鋒筆﹐其價十倍﹐號‘定名筆’。”
徐偃筆-汉语大词典
徐偃筆
【1】指毫锋柔韧便于书写的毛笔。相传{徐偃王}有筋而无骨,故以为喻。{宋}{苏轼}《东坡题跋五·书鲁直所藏徐偃笔》:“{魯直}出衆工筆﹐使僕歷試之﹐筆鋒如著鹽曲蟮﹐詰曲紙上。{魯直}云:‘此徐偃筆也。’有筋無骨﹐真可謂名不虚得。”
御筆-汉语大词典
御筆
【1】谓帝王亲笔所书或所画。{清}{沈初}《西清笔记·纪文献》:“〔{錢文端}〕有‘鹿馴巖畔當童扶’之句﹐上深賞之﹐御筆仿{梁楷}潑墨仙人圖以賜。”{明}{沈德符}《野獲编·内阁三·阁臣进御笔》:“今上四年六月﹐{江陵}{張公}爲首揆﹐進閣中所藏{世宗}御筆聖諭六十三道。”《北史·魏彭城王勰传》:“帝令{勰}爲露布……及就﹐尤類帝文﹐有人見者﹐咸謂御筆。”{老舍}《神拳》第四幕:“我多少还有几件{康熙}五彩的花瓶﹐{乾隆}御笔的福寿字儿﹐你们随便拿。”【2】借指圣旨。{宋}{叶適}《故礼部尚书黄公墓志铭》:“知閣{韓侂胄}驟竊柄﹐威福浸廣﹐意所好惡﹐盡以御筆行之。公具論其姦﹐有日矣﹐而御筆出公直{顯謨閣}﹐知{平江府}。”
彩筆-汉语大词典
彩筆
【1】{江淹}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晩年又梦一个自称{郭璞}的人索还其笔﹐自后作诗﹐再无佳句。后人因以“彩筆”指词藻富丽的文笔。{清}{杜岕}《游白燕庵》诗:“雕鏤飾文杏﹐彩筆夾歌謳。”{宋}{贺铸}《青玉案》词:“碧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说唐》第一回:“怪是史書收不盡﹐故將彩筆補奇女。”【2】五彩之笔。{晋}{潘岳}《萤火赋》:“羡微蟲之琦瑋﹐援彩筆以爲銘。”
夢筆山-汉语大词典
夢筆山
【1】山名。相传为{江淹}梦神赐笔之处,故名。{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地上》:“{夢筆山}﹐在{浦城縣}西南三里﹐{蕭子開}《建安記》云:一名{孤山}﹐{江淹}爲令﹐夢神賜筆之地。”
夢筆生花-汉语大词典
夢筆生花
【1】{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后因以“夢筆生花”喻才情横溢,文思丰富。
夢筆-汉语大词典
夢筆
【1】《晋书·王珣传》:“{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册謚議,皆{珣}所草。”《南史·文学传·纪少瑜》:“{少瑜}嘗夢{陸倕}以一束青鏤管筆授之,云:‘我以此筆猶可用,卿自擇其善者。’其文因此遒進。”又《江淹传》:“{淹}少以文章顯,晩節才思微退……又嘗宿于{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爲詩絶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梦笔事类颇多,大抵用以指才思敏捷,文章华美。{唐}{李商隐}《江上忆严五广休》诗:“征南幕下帶長刀﹐夢筆深藏五色毫。”{明}{吴承恩}《赏花钓鱼赋诗谢表》:“{上林}欲賦﹐殊非夢筆之才;下澤雖逢﹐豈有釣璜之手。”
舞筆弄文-汉语大词典
舞筆弄文
【1】犹舞文弄墨。{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不達政體﹐而舞筆弄文﹐支離構辭﹐穿鑿會巧﹐空騁其華﹐固爲事實所擯;設得其理﹐亦爲遊辭所埋矣。”
宂筆-汉语大词典
宂筆
亦作“[冗筆]”【1】谓诗文书画中多余的笔墨。{宋}{米芾}《画史·唐画附五代国朝》:“山水﹐{李成}只見二本:一松石﹐一山水……松勁挺﹐枝葉鬱然有陰。{荆楚}小木無冗筆﹐不作龍蛇鬼神之狀。”
宣筆-汉语大词典
宣筆
【1】指{安徽}{宣城}所产的毛笔。{宋}{欧阳修}《试笔·宣笔》:“宣筆初不可用﹐往時{聖俞}屢以爲惠﹐尋復爲人去。今得此甚可用﹐遂深藏之。”
宸筆-汉语大词典
宸筆
【1】帝王亲笔。{明}{杨焯}《宣德窑脂粉箱歌为莱阳姜仲子赋》:“宸筆曾圖韝上鷹﹐兼工藻荇添魚鳥。”{宋}{邓椿}《画继·圣艺·徽宗皇帝》:“上顧{蔡攸}﹐分賜從官以下各得御畫兼行書草書一紙﹐又出祖宗御書及宸筆所模名畫。”
尹卿筆-汉语大词典
尹卿筆
【1】{唐}{尹思贞}文笔严峻,风厉善政,不徇私情,当时称其为{尹卿}笔。《旧唐书·尹思贞传》:“時卿{侯知一}亦厲威嚴﹐吏人爲之語曰:‘不畏{侯卿}杖﹐惟畏{尹卿}筆。’”
屈筆-汉语大词典
屈筆
【1】犹曲笔。因有顾忌而委曲叙事的一种笔法。{明}{陈文烛}《<少室山房笔丛>序》:“辨往哲之屈筆﹐聞者解頤。”
屬筆-汉语大词典
屬筆
【1】谓执笔撰写。{晋}{葛洪}《抱朴子·良规》:“而屬筆者﹐皆共褒之﹐以爲美談。”{清}{戴名世}《<四书朱子大全>序》:“蓋發端於{程君}{鳳來}﹐而余之屬筆則在於乙酉丙戌間。”【2】委托执笔。{宋}{欧阳修}《峡州至喜亭记》:“凡公之佐吏因相與謀﹐而屬筆於{修}焉。”
引筆-汉语大词典
引筆
【1】犹挥笔。《晋书·卫恒传》:“或引筆奮力﹐若鴻雁高飛﹐邈邈翩翩。”《元史·朵尔直班传》:“顧左右無能書漢字者﹐{朵爾直班}引筆書之。”{明}{王周}《落齿词》诗:“開樽復開懷﹐引筆作長句。”
强筆-汉语大词典
强筆
亦作“[彊筆]”【1】擅长著述。{汉}{王充}《论衡·须颂》:“農無彊夫﹐穀粟不登;國無彊文﹐德闇不彰。{漢}德不休﹐亂在百代之間﹐彊筆之儒不著載也。”
如椽筆-汉语大词典
如椽筆
【1】典出《晋书·王珣传》:“{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議,皆{珣}所草。”后遂以“如椽筆”比喻笔力雄健。犹言大手笔。{陈毅}《题<长征会师图>》诗:“感謝母子如椽筆﹐寫來懸挂人民之心間。”{宋}{杨万里}《送罗永年归永丰》诗:“所喜如椽筆﹐能揮却日戈。老夫留病眼﹐看子中文科。”{明}{郭贞顺}《上俞将军》诗:“欲爲將軍紀戰績﹐天家自有如椽筆。”
妙筆-汉语大词典
妙筆
【1】神妙之笔。{元}{贡奎}《赠任丹碧炼师》诗:“丹葩碧樹光熌爍﹐妙筆可作詩無聲。”{宋}{仲殊}《减字木兰花》词:“誰將妙筆﹐寫就素縑三百匹?”{清}{李渔}《奈何天·巧怖》:“只消三箇字﹐把我輩滿肚的牢騷﹐發舒殆盡﹐就煩妙筆寫起來。”【2】指书画或文字的高手。{宋}{梅尧臣}《观杨之美盘车图》诗:“{子虔}與{賢}皆妙筆﹐觀玩磨滅窮歲年。”{元}{虞集}《题范德机诗後》诗:“玉堂妙筆交游盡﹐投老{江}南隔死生。”【3】犹佳作。{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王氏图画》:“卿所進墨蹟并古畫﹐復遍看覽﹐俱是妙筆。”
媚筆-汉语大词典
媚筆
【1】谓娟柔的字体。{清}{钮琇}《觚賸·延平女子》:“郵亭旅舍﹐好事者往往贋爲巾幗之語﹐書以媚筆﹐以資過客傳誦。”
王筆-汉语大词典
王筆
【1】指{晋}{王羲之}的书法。{唐}{温庭筠}《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之一:“{王}筆活鸞鳳﹐{謝}詩生芙蓉。”【2】指{宋}{王彦博}的文章。{宋}{赵蕃}《秋夜怀彦博审知》诗:“{徐}詩壯城壘﹐{王}筆長波瀾。”
玉筆-汉语大词典
玉筆
【1】指宫廷中的珍笔。{清}{钱谦益}《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於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之四:“侍從朱衣隔﹐臚傳玉筆遺。”{元}{虞集}《触石坠马卧病蒙恩予告先至上京》诗:“給札修辭持玉筆﹐賜羹充腹出珍庖。”
珥筆-汉语大词典
珥筆
【1】古代史官﹑谏官上朝,常插笔冠侧,以便记录,谓之“珥笔”。《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安宅京室﹐執鞭珥筆。出從華蓋﹐入侍輦轂。”{李善}注:“珥筆﹐戴筆也。”{元}{耶律楚材}《爱子金柱索诗》:“他時輔翊英雄主﹐珥筆{承明}策萬言。”{严复}《救亡决论》:“出宰百里﹐入主曹司﹐珥筆登朝﹐公卿跬步。”【2】指诉讼。{宋}{黄庭坚}《江西道院赋》:“{江西}之俗﹐士大夫多秀而文﹐其細民險而健﹐以終訟爲能﹐由是玉石俱焚﹐名曰珥筆之民。”{金}{元好问}《高平道中望陵川》诗之一:“來時珥筆誇健訟﹐去日攀車餘淚痕。”
班筆-汉语大词典
班筆
【1】典出《後汉书·班超传》:“〔{超}〕家貧,常爲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歎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効{傅介子}﹑{张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閒乎!’”后以“班筆”比喻文书琐事。{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班}筆行看擲﹐{黄陂}莫漫澄。”{金}{李俊民}《酹江月·承济之和复用元韵》词:“未著{祖}鞭﹐先投{班}筆﹐老恨無才力。”{明}{沈鲸}《鲛绡记·成婚被拿》:“{温}臺已遂室家謀﹐{班}筆須從盛世投。”
木筆-汉语大词典
木筆
【1】木名。即辛夷。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唐}{白居易}《营闲事》诗:“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元}{戴表元}《林村寒食》诗:“出門楊柳碧依依﹐木筆花開客未歸。”{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辛夷》:“〔釋名〕辛雉﹑候桃﹑房木﹑木筆﹑春映。”{宋}{陆游}《幽居初夏》诗之一:“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2】即毛笔。因初始的毛笔以木为管,故名。{宋}{黄伯思}《东观馀论·论飞白法》:“{蔡邕}于{鴻都}下﹐見工人以堊帚成字﹐歸而爲飛白之書﹐非便用堊帚﹐蓋用筆效之而已﹐今人便謂所用木筆爲堊帚﹐謬矣。”【3】指此种植物的花。{杨朔}《鹤首》:“小院里正开着紫色的木笔。”
朽筆-汉语大词典
朽筆
【1】用木炭作国画起稿。{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上:“今人作畫﹐用柳木炭起稿﹐謂之朽筆。古有九朽一罷之法﹐蓋用土筆爲之。”
朱墨筆-汉语大词典
朱墨筆
【1】指处理文案用的朱笔与墨笔。{清}{袁枚}《随园随笔·朱墨笔》:“今官府判行者用墨筆﹐已行者用朱筆。按{北周}《蘇綽傳》:{綽}每判事﹐硃出墨入﹐是即朱墨筆之所由始。”
朱砂筆-汉语大词典
朱砂筆
【1】蘸朱砂墨的毛笔。{巴人}《况锺的笔》:“我们用的或毛笔﹐或钢笔﹐而{况锺}所用的是朱砂笔……{况锺}的朱砂笔﹐终于点中了真正的杀人犯。”
朱筆-汉语大词典
朱筆
【1】蘸红色的毛笔,多用以批点或校阅文稿。{{夏丐尊}{叶圣陶}}《文心》十四:“每行文字之旁﹐用朱笔加着许多式样的符号。”{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宋景文公}修《唐書》﹐槀用表紙朱界﹐貼界以墨筆書舊文﹐傍以朱筆改之。”{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阎若璩》:“今悉準之《説文》﹐於{漢}隸字原中取一正體﹐以朱筆標出之。”
枉筆-汉语大词典
枉筆
【1】不符事实的记载。《宋书·桂阳王休範传》:“先帝不失順悌之名﹐{宋}世無枉筆之史。”{唐}{沈佺期}《被弹》诗:“事間拾虚證﹐理外存枉筆。”
枯筆-汉语大词典
枯筆
【1】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程邃}〕善畫山水﹐純用枯筆。”{邵宇}《谈木版水印画》:“刻版和印刷艺人们﹐根据原画的内容和笔意﹐持刀如笔﹐设色如画﹐既可做到细致入微﹐也可做到粗犷奔放﹐无论是枯笔的劲健断续﹐饱墨的水意荡漾﹐都能表达尽致。”【2】犹秃笔。多用为谦词。{宋}{陆游}《幽居述事》诗之四:“舴艋東歸喜遂初﹐頻拈枯筆賦閑居。”{宋}{黄庭坚}《次韵文潜休沐不出》之二:“著書洒風雨﹐枯筆束如林。”{元}{方夔}《杂兴》诗之四:“勘破世紛無一事﹐又拈枯筆續前編。”
染筆-汉语大词典
染筆
【1】蘸墨挥笔。{南朝} {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一:“爾今可畫作七星﹐當隱約示其首向﹐{子良}因染筆作七星形。”
格筆-汉语大词典
格筆
【1】笔架。{唐}{陆龟蒙}《初入太湖》诗:“微茫誠端倪﹐遠嶠疑格筆。”【2】谓搁笔,停止写作。{宋}{苏轼}《答李昭玘》:“觀足下新製﹐及{魯直}﹑{無咎}﹑{明略}等諸人唱和﹐於拙者便可格筆﹐不復措辭。”
楮墨筆硯-汉语大词典
楮墨筆硯
【1】纸墨笔砚。借指文墨﹑文字。{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要知此種文字﹐作之可憐﹐出之不易。其楮墨筆硯﹐非同己物﹐有如假自他人;耳目心思﹐效用不能﹐到處爲人掣肘。”
棄筆-汉语大词典
棄筆
【1】犹言投笔。谓放弃文墨之事。{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非有{班超}之志﹐遂已棄筆;未見{陸機}之文﹐久同燒硯。”
棗心筆-汉语大词典
棗心筆
【1】一种用古法制的毛笔。{宋}{黄庭坚}《书侍其瑛笔》:“今{侍其瑛}秀才以紫毫作棗心筆﹐含墨圓健。”
棗核筆-汉语大词典
棗核筆
【1】即枣心笔。一种用古法制的毛笔。{宋}{黄庭坚}《跋东坡论笔》:“{東坡}平生喜用{宣城}{諸葛}家筆﹐則宛轉可意﹐自以爲筆論窮于此﹐見几研間有棗核筆﹐必嗤誚以爲今人但好奇尚異﹐而無入用之實。然{東坡}不善雙鈎懸腕﹐故書家亦不伏此論。”
棄筆從戎-汉语大词典
棄筆從戎
【1】犹投笔从戎。谓文人弃文就武。{唐}{张鷟}《游仙窟》:“{蜀}生狡猾﹐屢侵邊境。兄及夫主﹐棄筆從戎﹐身死寇埸﹐煢魂莫返。”
極筆-汉语大词典
極筆
【1】谓从事文墨。《旧唐书·马怀素褚无量刘子玄元行沖等传论》:“{行沖}彷徨于極筆﹐官不過俗吏﹐寵不逮常才﹐非過使然﹐蓋此道非趨時之具也﹐其窮也宜哉!”【2】谓淋漓尽致,全部写出。《北齐书·崔暹传》:“{暹}前後表彈尚書令{司马子如}及尚書{元羨}﹑{雍州}刺史{慕容獻}﹐又彈太師{咸陽王}{坦}﹑{并州}刺史{可朱渾道元}﹐罪狀極筆﹐并免官。”【3】上等笔墨。指绝妙的文章。{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上:“不數日﹐文成﹐敘述該詳﹐時爲極筆。”{明}{杨慎}《评<捣素赋>》:“此賦六朝擬作無疑﹐然亦是{徐}{庾}之極筆。”
椽筆-汉语大词典
椽筆
【1】《晋书·王珣传》:“{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議,皆{珣}所草。”后因以“椽筆”指大手笔,称誉他人文笔出众。{宋}{王安石}《英宗皇帝挽辞》之一:“誰當授椽筆﹐論德在瓊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先生文學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煩椽筆賦‘海市’﹐幸無吝珠玉。”{叶楚伧}《和仓海秋怀》之七:“儘有金甌毁一角﹐可堪椽筆掃三軍。”{金}{刘迎}《代王簿上梁孟容副公》诗之一:“妙年椽筆賦《長楊》﹐一日聲名滿四方。”
榜筆-汉语大词典
榜筆
【1】书写匾额的大笔。{明}{沈榜}《宛署杂记·经费上》:“榜筆五十枝﹐價一兩。”
橐筆-汉语大词典
橐筆
亦作“[槖筆]”【1】古代书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笔于头,侍立于帝王大臣左右,以备随时记事,称作持橐簪笔,简称“橐筆”。语本《汉书.赵充国传》:“{卬}家將軍以爲{安世}本持橐簪筆事{孝武帝}數十年。”{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橐,契囊也。近臣負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紀也。”{元}{马祖常}《奏对兴圣殿後》诗:“侍臣橐筆皆鵷鳳,御士櫜弓盡虎羆。”{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自{淀園}被毁,昔日天潢授簡之區,{鄒}{枚}橐筆之舍,瑶瓦芝楣,鞠爲茂草。”后亦以指文士的笔墨耕耘。{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明}以來之文臣不爲公侯﹐必待艱難考試乃得青衿﹐百人橐筆僅一登科。”
橛筆-汉语大词典
橛筆
【1】谓秃笔。{唐}{李绰}《尚书故实》:“{王僧虔}﹐{右軍}之孫也。{齊高帝}嘗問曰:‘卿書與我書孰優?’對曰:‘臣書人臣第一﹐陛下書帝王第一。’帝不悦。後嘗以橛筆書﹐恐爲帝所忌故也。”
檄筆-汉语大词典
檄筆
【1】犹檄手。{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檄筆無與讓﹐幕謀職其膺。”
狂筆-汉语大词典
狂筆
【1】指狂放恣肆的书画笔法。{唐}{孟郊}《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诗:“狂僧不爲酒﹐狂筆自通天。”{宋}{苏轼}《题李景元画》诗:“聞説神仙{郭恕先}﹐醉中狂筆勢瀾翻。”
戰筆-汉语大词典
戰筆
【1】国画中的曲折颤动的笔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孙尚子》:“〔{孫尚子}〕善爲戰筆之體﹐甚有氣力﹐衣服﹑手足﹑木葉﹑川流﹐莫不戰動。”{宋}{米芾}《画史》:“{江}南{周文矩}士女﹐面一如{昉}。衣紋作戰筆﹐此蓋布文也。”
戲筆-汉语大词典
戲筆
【1】随意戏作的诗文书画。{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下》:“然則《古文苑》所載六篇﹐惟《大小言》辭氣滑稽﹐或當是一時戲筆。”{宋}{惠洪}《题<墨梅山水图>》:“{華光}老人﹐眼中閣煙雨﹐胸次有丘壑﹐故戲筆和墨﹐即江湖雲石之趣﹐便足春色﹐不可收畜也。”《红楼梦》第三八回:“詩餘戲筆不知狂﹐豈是丹青費較量。”
正筆字-汉语大词典
正筆字
【1】即正体字。与简笔字相对。{马可}《夫妻识字》:“识字牌上写的是正笔字﹐我写的是简笔字﹐一样的。”
正筆-汉语大词典
正筆
【1】即正书﹑正楷。{唐}{窦臮}《述书赋》上:“{武子}({范寧})正筆﹐頗全古質。”
改筆-汉语大词典
改筆
【1】指修改后的文字。《红楼梦》第八四回:“〔{賈政}〕便先看{代儒}的改本云:‘不以不知而愠者﹐終無改其説樂矣。’方覷着眼看那抹去的底本﹐説道:‘……必如改筆﹐才合題位呢。’”
放筆-汉语大词典
放筆
【1】纵笔。{清}{金农}《吴丈弘谟携酒过寓园竹间对酌长句奉酬》诗:“欲放筆寫萬个﹐目接厓谷心坰郊。”{唐}{杜甫}《戏为双松图歌》:“已令拂拭光凌亂﹐請公放筆爲直幹。”【2】搁笔。{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僕倘有言談﹐仍當寫寄﹐决不以偶一不登而放筆也。”
敗筆-汉语大词典
敗筆
【1】诗文或书画中有毛病的地方。{秦牧}《艺海拾贝·细节》:“赝品的《清明上河图》﹐里面有一只麻雀竟然跨了两行屋瓦﹐真品是决不致有此败笔的。”{巴金}《观察人》:“有人责备我‘美化’了{高老太爷}﹐说这是我的‘败笔’。”{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我并不想指责作者有这样的败笔﹐我倒正欢迎作者有这样的败笔。”【2】用坏了的笔。{金}{元好问}《洛阳卫良臣以星图见贶》诗之一:“敗筆成丘死不神﹐侯門書卷欲誰親?”{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诗:“君於此藝亦云至﹐堆牆敗筆如山丘。”《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取了一管敗筆﹐蘸飽了墨﹐把紙相了一會﹐一氣就寫了一行。”
散卓筆-汉语大词典
散卓筆
【1】毛笔的一种。其笔毫约长寸半,藏一寸于管中,一笔可抵他笔数支,为世所重。{宋}代{宣州}{诸葛高}以善制散卓笔名世。{宋}{苏轼}《东坡题跋·书诸葛散卓笔》:“散卓筆惟{諸葛}能之﹐他人學者﹐皆得其形似而無其法﹐反不如常筆。”
散筆-汉语大词典
散筆
【1】即散卓笔。《诗话总龟後集》卷二四引{宋}{黄彻}《《溪诗话》:“{坡}({東坡})云:‘筆工傚{諸葛}散筆﹐反不如嘗筆﹐正如人學{老杜}詩但見其粗俗耳。’”按﹐今本《《溪诗话》卷七“散筆”作“散卓”。
曲筆-汉语大词典
曲筆
【1】史官由于某种原因,不据事直书,有意掩盖事情真相,谓之曲笔。《後汉书·臧洪传》:“昔{晏嬰}不降志於白刃﹐{南史}不曲筆以求存﹐故身傳圖象﹐名垂後世。”{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启祯野乘》:“《鮚埼亭集外編》記{方翼明}事云﹐穢誣不堪﹐爲{王燮}曲筆增飾。”{柳亚子}《论诗六绝句》之一:“少聞曲筆《湘軍志》﹐老負虚名{太史公}。”{唐}{刘知幾}《史通·曲笔》:“將作者曲筆阿時﹐獨成{光武}之美;諛言媚主﹐用雪{伯升}之怨也。”【2】指写作中委婉表达的手法。{巴金}《<巴金选集>後记》:“我为了向图书杂志审查老爷们表示让步﹐常常在作品里用曲笔转弯抹角地说话﹐免得作品无法跟读者见面﹐或者连累发表我文章的刊物。”{鲁迅}《<呐喊>自序》:“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3】指徇情枉法定案。《魏书·游肇传》:“{肇}之爲廷尉也﹐{世宗}嘗私敕{肇}﹐有所降恕。{肇}執而不從﹐曰:‘陛下自能恕之﹐豈足令臣曲筆也!’其執意如此。”
春秋筆-汉语大词典
春秋筆
【1】相传{孔子}据史实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字寓褒贬,不佞不谀,使乱臣贼子惧。后遂以“春秋筆”指据事直书的史笔。{郁达夫}《青岛杂事诗》之十:“諸君珍重《春秋》筆﹐好記遺民井底心。”{清}{褚人穫}《坚瓠九集·史馆赋诗》:“老夫參秉《春秋》筆﹐不作諛詞取世譏。”{宋}{刘辰翁}《读社拾遗百忧集行有感》诗:“毁譽都忘月旦評﹐姓名不上《春秋》筆。”
春蚓筆-汉语大词典
春蚓筆
【1】形容灵巧柔美的画笔。{宋}{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诗之二:“那將春蚓筆﹐畫作風中柳。”
春秋筆法-汉语大词典
春秋筆法
【1】《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筆法”。{鲁迅}《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我在这文章里正用君﹐但初意却不过贪图少写一个字﹐并非有什么《春秋》笔法。”{孙犁}《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它的传统作法是‘《春秋》笔法’﹐寓褒贬于行文用字之中﹐实际上是叫事实说话。”{宋}{俞文豹}《吹剑录》:“{朱文公}《通鑑綱目》以正名爲先……蓋鈍用《春秋》筆法也。”
水筆-汉语大词典
水筆
【1】自来水笔。{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六:“{家祥}有水笔﹐{小元}没有﹐觉着小口袋上空空的。”{欧阳予倩} 《不要忘了》第四景:“军官甲急取水笔写急电﹐交军官丁去发。”【2】一种书画兼用的毛笔。笔头一般用两种毛做成:里面是羊毛或兔毛,以便保存水分;外面裹以狼毛,使笔锋劲挺。{明}{陶宗仪}《辍耕录·写山水诀》:“夏山欲雨﹐要帶水筆。山上有石﹐小塊堆在上﹐謂之礬頭。用水筆暈開﹐加淡螺青﹐又是一般秀潤畫﹐不過意思而已。”{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四》:“兔毫入北地﹐一經風霜即脆﹐故{長安}多用水筆。”
江淹夢筆-汉语大词典
江淹夢筆
【1】传说{南朝}{梁}{江淹}夜梦{郭璞}索还五色笔,尔后为诗遂无佳句。后因以“江淹夢筆”喻才思减退。{元}{白樸}《恼煞人》套曲:“{宋玉}悲秋愁悶﹐{江淹}夢筆寂寞﹐人間豈無成與破。”
江淹筆-汉语大词典
江淹筆
【1】传说{南朝}{梁}{江淹}少时,梦人授以五色笔,故文采俊发。见《太平广记》卷二七七引《南史。梁江淹》。后以“江淹筆”比喻杰出的文才或文才出众者。{唐}{黄滔}《与薛推先辈启》:“今者先輩提{江}筆以雲飛﹐擲{孫}金而羽化﹐賢愚塞望﹐遠近騰聲。”{唐}{罗邺}《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正哭{阮}途歸未得﹐更聞{江}筆赴嘉招。”{明}{杨珽}《龙膏记·下狱》:“白日無光﹐況復當昏黯。{江淹}筆可傳﹐{鄒陽}才可攀﹐嘆誰人能解今朝難?”亦省作“[江筆]”。{唐}{黄滔}《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三:“内人未識{江淹}筆﹐竟問當時不早求。”
江筆-汉语大词典
江筆
【1】见“江淹筆”。
沙筆-汉语大词典
沙筆
【1】一种用墨少,笔势遒劲,笔画中有丝丝露白的书画笔法。亦称渴笔或飞白。{明}{徐树丕}《识小录·飞白》:“飛白字之名﹐書家例知之。但不曉作何狀。予按{王應}云﹐飛白﹐變楷制也。本是宫殿題署。勢既遒勁﹐文字宜輕微不滿﹐名爲飛白。據此﹐則如今篆書之渴筆﹐俗所謂沙筆是也。”
沈詩任筆-汉语大词典
沈詩任筆
【1】{南朝}{梁}{沈约}以诗著称,{任昉}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时人称为“沈诗任笔”。笔,谓无韵之文。{南朝} {梁}{锺嵘}《诗品》卷中:“{彦昇}少年爲詩不工﹐故世稱{沈}詩{任}筆﹐{昉}深恨之。”【2】用以泛指诗文。{宋}{陆游}《亲旧书来多问近况以诗答之》:“{沈}詩{任}筆俱忘盡﹐酒户新來却少增。”
法筆-汉语大词典
法筆
【1】对人所作书画的敬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我們〕同到你尊寓﹐看你畫壽星﹐當面领教你的法筆。”
洪筆-汉语大词典
洪筆
【1】大笔。比喻擅长写文章。{晋}{郭璞}《<尔雅>序》:“英儒贍聞之士﹐洪筆麗藻之客﹐靡不欽玩耽味﹐爲之義訓。”{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三:“{陸士龍}輩以洪筆爲耜耒﹐紙札爲良田。”{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長劍屈於無知﹐洪筆淪於不用。”
泚筆-汉语大词典
泚筆
【1】以笔蘸墨。《新唐书·岑文本传》:“或策令叢遽﹐敕吏六七人泚筆待﹐分口占授﹐成無遺意。”{清}{王晫}《今世说·企羡》:“且讀且嘆﹐遂泚筆爲序。”{郁达夫}《志亡儿耀春之殇》诗之一:“虚堂月落星繁夜﹐泚筆爲文記{耀春}。”
活筆-汉语大词典
活筆
【1】自然浑成的笔法。{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恍然見其有人禽草木飛動往來之象﹐了然在目﹐則隨意命筆﹐默以神會﹐自然景皆天就﹐不類人爲﹐是謂活筆。”
浯溪筆-汉语大词典
浯溪筆
【1】{唐}{安史}之乱平定后,{元结}作《大唐中兴颂》,由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刻在{浯溪}旁的石崖上,以歌颂{肃宗}的功德。后因称书写歌功颂德文章的笔为“浯溪筆”。{清}{黄遵宪}《感怀》诗:“且濡浯溪筆﹐看取穹碑鐫。”
涉筆成趣-汉语大词典
涉筆成趣
【1】谓动笔就能构成意趣。{鲁迅}《南腔北调集·答杨邨人公开信的公开信》:“我确曾用这笔碰着了先生﹐不过也只如运用古典一样﹐信手拈来﹐涉笔成趣而已。”《镜花缘》第一百回:“心有餘閑﹐涉筆成趣﹐每於長夏餘冬﹐燈前月夕﹐以文爲戲。”《花月痕》第四八回{栖霞居士}评注:“此回借{蕭三娘}﹑{朱九妹}以爲承上起下之文﹐中間有涉筆成趣語﹐有正襟危坐語﹐各極其妙。”
涉筆-汉语大词典
涉筆
【1】动笔;着笔。{宋}{李昭玘}《永兴提刑谢到任启》:“委轡下車﹐勤吏民之趨走;據鞍涉筆﹐擁文墨之紛紜。”{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此种推算﹐久不关心﹐偶一涉笔﹐遂即以猢狲为公鸡也。”{唐}{司空图}《月下留丹灶》诗序:“果有蹈空而至者﹐涉筆附楹久之﹐乃罷去。”
浮筆浪墨-汉语大词典
浮筆浪墨
【1】谓多余累赘的文字。{清}{恽敬}《答来卿》:“{禹}之功德從何處贊揚?故止此數言唱歎之。知此﹐雖著述汗牛充棟﹐豈有浮筆浪墨耶?”
湖筆-汉语大词典
湖筆
【1】{浙江省}{湖州市}所产的毛笔。《清一统志·浙江·湖州府二》:“舊志:‘{元}時{馮應科}﹑{陸文寶}善製筆﹐其鄉習而精之﹐故湖筆名於世。’”
漫筆-汉语大词典
漫筆
【1】犹随笔。{明}{李诩}有《戒庵老人漫笔》八卷。
減筆-汉语大词典
減筆
【1】减省笔划。{清}{江东老蟫}《<京本通俗小说>跋》:“首行‘京本通俗小説第幾卷’﹐通體皆減筆小寫﹐閲之令人失笑。”
減筆字-汉语大词典
減筆字
【1】减省笔划的字。简体字的一种。
渴筆-汉语大词典
渴筆
【1】谓笔枯少墨。{明}{杨慎}《丹铅总录·书学·渴笔》:“{唐}{徐浩書}{張九齡}司徒告身﹐多渴筆。渴筆﹐枯無墨也﹐在書家爲難。”【2】指绘画中的渴笔法。{清}{钱泳}《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王宸}號{蓬心}……畫宗家法﹐多用渴筆﹐蒼勁中有氣韻。”
潤筆資-汉语大词典
潤筆資
【1】指付给作诗文书画的人的报酬。{宋}{曾慥}《高斋漫录》:“{歐公}作{王文正}墓碑﹐其子{仲儀}諫議送金酒盤醆十副﹐注子二把﹐作潤筆資。”{清}{赵翼}《稚存见题贱照有十万黄金之嘲走笔戏答》诗:“老年生計略可支﹐不過賣文錢﹑潤筆資。”
潤筆-汉语大词典
潤筆
【1】《隋书·郑译传》:“上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高熲}戲謂{譯}曰:‘筆乾。’{譯}答曰:‘出爲方岳,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唐}{宋}翰苑官草制除官公文,例奉润笔物。后泛指付给作诗文书画之人的报酬。{唐}{殷文圭}《贻李南平》诗:“潤筆已曾經奏謝﹐更飛章句問{張華}。”《儒林外史》第一回:“老爺少不得還有幾兩潤筆的銀子﹐一併送來。”{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投稿的地方﹐先定为《幸福月报》社﹐因为润笔似乎比较的丰。”
潤筆錢-汉语大词典
潤筆錢
【1】犹润笔资。{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二》:“{太宗}時立潤筆錢﹐數降詔刻石於舍人院。”
潤筆花-汉语大词典
潤筆花
【1】金钱花的别名。{清}{爱菊主人}《花史》:“{鄭榮}嘗作《金錢花》詩﹐夢一紅裳女子擲錢與之曰:‘爲君潤筆’﹐遂呼爲潤筆花。”
潤筆執政-汉语大词典
潤筆執政
【1】指由翰林学士升任的执政大臣。{宋}{徐度}《却扫编》卷上:“國朝以來﹐因命相而遂用草制﹐學士補其處﹐如此者甚多﹐近歲亦時有之﹐世謂之潤筆執政。”
拙筆-汉语大词典
拙筆
【1】称自己所作诗文书画的谦词。{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蕪詞拙筆﹐徒汙仙眼耳。”{唐}{尹程}《观秋水赋》:“遂有感於《莊》篇﹐託微言於拙筆。”【2】质朴的诗文。{清}{金人瑞}《牛叟阎子游元墓有怀故园梅花》诗之三:“{束晳}《補亡》真拙筆﹐{華光}畫影便留痕。”【3】劣等的毛笔。{宋}{陆游}《省事》诗:“興發舊醅何害醉﹐詩成拙筆亦堪書。”{宋}{黄伯思}《东观馀论·跋<瘗鹤铭>後》:“石頑難刊﹐且爲水泐﹐故字無鋒穎﹐若拙筆書。”《南齐书·王僧虔传》:“{孝武}欲擅書名﹐{僧虔}不敢顯跡。{大明}世﹐常用拙筆書﹐以此見容。”
潑筆-汉语大词典
潑筆
【1】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朱自清}《山野掇拾》:“这两种人--{孙先生}﹐画家﹐若容我用中国画来比﹐我将说前者是‘泼笔’﹐后者是‘工笔’。”
濡筆-汉语大词典
濡筆
【1】谓蘸笔书写或绘画。《新唐书·百官志二》:“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號螭頭。”{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七六:“東南不可無斯樂﹐濡筆親題第四園。”{清}{刘珊}《插秧词》:“縣官濡筆報風雨﹐一燈夜剔三易稿。”
澀筆-汉语大词典
澀筆
【1】谓看似古拙不流利,实则庄茂而沉着有力的笔法。{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体变》:“北碑當{魏}世﹐隸楷錯變﹐無體不有。綜其大致﹐體莊茂而宕以逸氣﹐九沉著而出以澀筆﹐要以茂密爲宗。”
灑筆-汉语大词典
灑筆
【1】犹挥毫。用毛笔书写或绘画。{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灑筆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談笑。”{唐}{李白}《酬张司马赠墨》诗:“今日贈余《蘭亭》去﹐興來灑筆{會稽山}。”{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书象本要乃杨文言作非榕邨》:“壬午秋﹐訪友人於{半圃}﹐以律曆象數之類垂委參考﹐别灑筆爲圖説若干首。”
特筆-汉语大词典
特筆
【1】独特的笔法。{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昌明时代》:“作《春秋》尤{孔子}特筆﹐自{孟子}及兩{漢}諸儒﹐皆無異辭。”{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魯}史舊文﹐必著{隱公}攝位之實﹐去攝而書公﹐乃{仲尼}之特筆。”【2】特别记载。{黄中黄}《沈荩》第一章:“{章}{鄒}之獄﹐久懸未結﹐而{沈藎}獨爲上牲﹑爲前馬以去﹐則吾同胞當志此不忘﹐爲吾新{中國}革命史上作一特筆﹐則{沈藎}之死爲不虚。”【3】绝妙之笔。{林纾}《译<块肉馀生述>序》:“{迭更司}乃能化腐爲奇﹐撮散作整﹐收五蟲萬怪﹐融匯之以精神﹐真特筆也。”
手筆-汉语大词典
手筆
【1】亲手所写或所画的东西。指所写的诗文。{五代}{齐己}《谢秦府推官寄<丹台集>》诗:“{秦王}手筆序《丹臺》﹐不錯褒揚最上才。”{周立波}《沁源人民》:“平日留心读报的人一看这文章﹐就知道是{陆定一}同志的热情流利的手笔。”{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滤月轩集》:“皆有心得語﹐非閨閣手筆。”{晋}{陆云}《与兄平原书》之二七:“令送{君苗}《登臺賦》﹐爲佳手筆。”【2】犹笔迹。{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吾父見信非{芸}手筆﹐詢余曰:‘汝婦病耶?’”{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他认出﹐字体是和上次请客的帖子同一个手笔。”【3】指所设计或所办理的事。{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惠园》:“相傳是園爲國初{李笠翁}手筆。”{茅盾}《子夜》十:“用最有利的条件收买了那七八个小厂﹐是益中信托公司新组织成立以后第一次的大胜利﹐也是{吴荪甫}最得意的‘手笔’。”【4】谓执笔写作。《晋书·傅祗传》:“{祇}自以義誠不終﹐力疾手筆敕厲其二子{宣}{暢}﹐辭旨深切﹐覽者莫不感激慷慨。”《旧唐书·李贺传》:“手筆敏捷﹐尤長於歌篇。”{郭沫若}《屈原》第二幕:“你是手笔快的﹐怕已经做好了吧?”【5】排场;手面。《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門政大爺﹐見他孝敬的錢不在分寸上﹐曉得這位老爺﹐手筆一定不大的。”【6】指办事的气度。{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办事要大方一点﹐手笔要伸畅一点。”【7】亲手所写或所画的东西。指所写的书信。《後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仁君忽一匹夫﹐于德何損?而遠辱手筆﹐追路相﹐誠足愧也。”{唐}{刘禹锡}《上杜司徒启》:“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筆一函﹐稱謂不移﹐問訊加劇。”{宋}{王安石}《与郭祥正太傅书》:“比承手筆﹐尤劇欣慰。”
打筆套-汉语大词典
打筆套
【1】{宋}时伪为诉讼人奔走说情而骗取钱财之称。{宋}{胡太初}《昼帘绪论·远嫌》:“凡有訴在官﹐詞理甚虧之人往往輻湊其門﹐而請託之路開矣。甚者賣廳角﹑打筆套。甲我金若干﹐當爲轉達百里﹐乙有請亦若是……告甲與乙曰:‘已爲致委曲矣。’實未嘗及齒也。他日令决其事﹐必有一勝﹐則如約取金。”
批筆-汉语大词典
批筆
【1】对作品加的评语。{胡適}《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脂砚}与{雪芹}同时人﹐目击种种事﹐故批笔不从臆度。”
投筆從戎-汉语大词典
投筆從戎
【1】《後汉书·班超传》:“〔{班超}〕家貧,常爲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歎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因以“投筆從戎”为弃文就武的典故。{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盍投筆從戎﹐聊博升斗?”{唐}{陈子昂}《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臣幸以常才﹐文武兼闕﹐始年十八﹐投筆從戎。”{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如果我现在是二十几岁的青年﹐我要立刻投笔从戎﹐雪此国耻!”
投筆-汉语大词典
投筆
【1】谓弃文而就他业。多指弃文就武。《瑟榭丛谈》卷下引{清}{蔡莘腴}《龙门即事》诗:“投筆何須侯萬里﹐飛書尚欲辟千人。”{唐}{魏徵}《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宋}{杨万里}《送谈星辰许季升》诗:“{許子}儒冠怨誤身﹐如今投筆説星辰。”{王德钟}《十九岁述怀》诗:“批龍探虎知無我﹐投筆荷戈更有誰?”
把筆-汉语大词典
把筆
【1】执笔。借指书写;写作。{王统照}《<王统照短篇小说集>序言》:“由于年来久病﹐住医院和休养时多﹐不能把笔。”{唐}{韩愈}《送灵师》诗:“失職不把筆﹐珠璣爲君編。”{清}{曹寅}《朱园看梅忆子猷》诗:“我行{石城}東﹐每擬寫横幅。遠慚北枝妙﹐把筆手先縮。”{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强記則博聞﹐博聞必强記﹐此常理而不盡然。至博聞强記而不解把筆者﹐又比比也。”【2】握着初学儿童的手和笔教其习字。{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释谚·把字》:“把筆猶言握筆﹐今小兒初就塾﹐蒙師把筆。”
抒筆-汉语大词典
抒筆
【1】犹挥毫,抒写。{清}{曹寅}《赴淮舟行杂诗》之六:“篷窗漫抒筆﹐何處寫逋逃?”
持橐簪筆-汉语大词典
持橐簪筆
【1】谓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宋}{张孝祥}《清平乐》词:“此地去天尺五﹐明年持橐西清。”{宋}{陆游}《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诗:“兄去遊東閣﹐才堪直北扉﹐莫憂持橐晩﹐姑記身歸。”《汉书·赵充国传》:“持橐簪筆﹐事{孝武皇帝}數十年。”{颜师古}注:“橐所以盛書也。”又引{张晏}曰:“近臣負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紀也。”亦省作“[持橐]”。
持筆-汉语大词典
持筆
【1】执笔,执笔为文。《新唐书·陆贽传》:“使臣持筆無所忌﹐庶叛者革心。”{汉}{王充}《论衡·量知》:“荷斤斧﹑把築鍤﹐與彼握刀持筆何以殊?”《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植}益内不安”{裴松之}注引{三国}{魏}{曹丕}《典略》:“又嘗親見執事握牘持筆﹐有所造作。”{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俄見真人若持筆判斷者﹐度必邪魅事。”
振筆-汉语大词典
振筆
【1】奋笔;挥笔。{汉}{桓宽}《盐铁论·取下》:“東向伏几﹐振筆如調文者﹐不知木索之急﹐捶楚之痛者也。”{宋}{苏轼}《文与可画篔簹谷偃竹记》:“乃見其所欲畫者﹐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清}{吴伟业}《画中九友歌》:“振筆忽起風颼颼﹐連紙十丈神明遒。”{夏衍}《心防》第二幕:“{刘浩如}在那张小写字台上伏案振笔疾书。”{晋}{傅玄}《客难》:“振筆若天文﹐運思若回雲。”
捉筆-汉语大词典
捉筆
【1】执笔。《新唐书·杨师道传》:“捉筆賦詩﹐如宿構者。”《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歆朗}……咸與{靖}書”{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载{王朗}与{许靖}书:“捉筆陳情﹐隨以喜笑。”{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序》:“因追思捉筆紀録﹐不覺盈軸﹐以《游宦紀聞》題之。”{清}{顾莼}《高阳台·庚申九日游归田园作》词:“想花圍酒陣﹐舞榭歌廊;捉筆題糕﹐他時應説清狂。”
挫筆-汉语大词典
挫筆
【1】秃笔。{宋}{陆游}《东斋杂书》诗之六:“掩脛無全衣﹐作字用挫筆。”
掣筆郎-汉语大词典
掣筆郎
【1】{晋}代{王献之}七八岁时学习书法,其父{羲之}“密從後掣其筆不得,歎曰:‘此兒後當復有大名!’”见《晋书·王献之传》。后因以“掣筆郎”称誉幼年善于学书者。{宋}{苏轼}《赠王觏》诗:“何人生得寧馨子﹐今夜初逢掣筆郎。”
措筆-汉语大词典
措筆
【1】下笔。指写作或绘画。{明}{顾元庆}《夷白斋诗话》:“公禀天地之正氣﹐融而爲江河﹐結而爲山嶽﹐言而爲有聲之絶景矣。丹青之士﹐安能措筆哉?”{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劉禹錫}作《金陵》詩云:‘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旗出{石頭}。’當時號爲絶唱……{白樂天}讀之曰:‘我知後人不復措筆矣。’”《北史·徐招传》:“{招}少好法律及朝廷舊事﹐發言措筆﹐常欲辯析秋毫。”
描筆-汉语大词典
描筆
【1】描花之笔;画笔。{明}{陶宗仪}《辍耕录·写山水诀》:“皮袋中置描筆在内﹐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模寫記之。”{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將描筆兒過來﹐我寫將去回他﹐着他下次休是這般。”
援筆-汉语大词典
援筆
【1】执笔。{宋}{惠洪}《法云同王敦素看东坡枯木》诗:“爲君援筆賦新詩﹐詩成一笑塵寰小。”{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击砚图》:“時{沈石田}在座﹐乃援筆于便面作《擊硯圖》。”{张篁溪}《<章太炎先生在狱佚闻录>序》:“辛亥九月歸國﹐余與晤談往事﹐援筆記之﹐用備他年修革命史時之參考。”《韩诗外传》卷二:“{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國}霸。{楚}史援筆而書之于策。”{三国} {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之七:“收淚即長路﹐援筆從此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