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篆

篆(篆)是什么意思

  • 大篆←→小篆-反义词词典

    大篆←→小篆dàzhuàn-xiǎozhuàn

    【词性】:名

    大篆:周朝的字体,指笔画较繁的篆书。

    小篆:秦朝李斯等将大篆整理简化而成的笔划较简省的篆书。

    【例】 汉书艺文志,小学家,有八体六技一书,无卷数,无著作人名,韦昭注云:“八体:一曰大篆,二日小篆,三曰刻符,四曰公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

  • 琳篆-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琳篆līn zhuàn

    【释义】:

    道书。明·杨慎《艺林代山·仙经》:“琼文、藻笈、琳篆、琅函,皆道书也。”清·周工《寿青溪三老序》:“黄发鲐背,琳篆丹书。”黄发、鲐(tái)背,均指老人。丹书,亦为道书。

  • 宝篆-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宝篆bǎo zhuàn

    【释义】:

    香的美称。以其焚香时烟如篆字上升,故称,宋·黄庭坚《画堂春》词:“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元·陈基《寄玉山诗》:“宝篆焚香留睡鸭,綵笺行墨写来禽。”明·汪廷讷《种玉记·荣寿》:“爱寸草春晖,衣紫拖朱满膝前。焚宝篆,齐稽手三星,谢天怜念。”睡鸭,薰香炉。

  • 雅篆-敬谦语小词典

    雅篆yǎzhuàn

    敬称。篆:篆字,旧时私人印章多用篆字。用来称别人的字号。《文明小史》二三回:“见面之后,才问起定辉的雅篆。定辉道:‘我名便是号。’”

  • 篆-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篆zhuàn

    汉字的一种字体,有大篆、小篆之分。《说文解字·叙》:“皆取史籀大~,或颇省改,所谓小~者也。”

    【篆工】刻字工匠。刻字多用篆文,所以这样称呼。刘基《工之侨献琴》:“又谋诸~,作古窾焉。”(古窾kuǎn:古代的款识。)

    【篆文】汉字字体名。《后汉书·张衡传》:“饰以~山龟鸟兽之形。”

  • 大篆-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篆dà zhuàn

    【释义】:

    秦朝创制小篆后,称周朝笔画较繁复的篆书为大篆。

  • 小篆-现代汉语大词典

    小篆xiǎo zhuàn

    【释义】:

    汉字字体的一种。通行于秦代,在籀文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笔画比籀文简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被推行为正字,对汉字规范化有重要意义。

  • 古篆-现代汉语大词典

    古篆gǔ zhuàn

    【释义】:

    指篆书。有大篆、小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及秦代,故称古篆。

  • 行篆-现代汉语大词典

    行篆xíng zhuán

    【释义】:

    指带有篆书笔意的行书。

  • 烟篆-现代汉语大词典

    烟篆yān zhuàn

    【释义】:

    指香、香烟等的烟缕。因形似圆曲的篆字,故称。鲁迅《一觉》:“我疲劳着,捏着纸烟…烟篆在不动的空气中上升,如几片小小夏云,徐徐幻出难以指名的形象。”

  • 秦篆-现代汉语大词典

    秦篆qín zhuàn

    【释义】:

    即小篆。范文澜等《中国通史》:“李斯订定文字,依据籀文、古文,笔画力求简省划一,称为秦篆,或称小篆。”

  • 鸟篆-现代汉语大词典

    鸟篆niǎo zhuàn

    【释义】:

    篆体古文字。形如鸟的爪迹,故称。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吴、越、楚等国,多用在兵器上。

  • 符篆-现代汉语大词典

    符篆fú lù

    【释义】:

    ①道教所传秘密文书符和篆的统称。②道士巫师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相传可以役鬼神,辟病邪。

  • 篆-现代汉语大词典

    篆zhuàn

    【释义】:

    ①汉字书体名。如:篆书。②用篆体字书写铭刻。如:篆章。③名字印章多用篆文,所以古人称名为篆,称字为次篆。又为对别人名字的敬称。如:台篆;雅篆。也作为官印的代称。如接印叫接篆,代理叫摄篆。引申为做官任职。徐特立《工读》:“足下前篆长沙提倡植树,尚觉有益,可以继续进行。”④盘香的喻称。也指盘香的烟缕。如:篆烟。

  • 篆文-现代汉语大词典

    篆文zhuàn wén

    【释义】:

    篆体字。郭沫若《洪波曲》:“这一对铜花钵大约是三五百年前的旧物…底上铸有篆文‘内用’二字。”

  • 篆书-现代汉语大词典

    篆书zhuàn shū

    【释义】:

    大篆小篆的统称。曹禺《北京人》:“小书斋的门额上有篆书‘养心斋’三个大字的横匾。”

  • 篆字-现代汉语大词典

    篆字zhuàn zì

    【释义】:

    篆体字。

  • 篆体-现代汉语大词典

    篆体zhuàn tǐ

    【释义】:

    篆字的书体。汉字书体的一种。

  • 篆刻-现代汉语大词典

    篆刻zhuàn kè

    【释义】:

    雕刻印章。郭沫若《芍药及其他》:“他多才多艺,会篆刻,又会书画,长于文事。”

  • 篆法-现代汉语大词典

    篆法zhuàn fǎ

    【释义】:

    写篆书和进行篆刻之法。

  • 篆烟-现代汉语大词典

    篆烟zhuàn yān

    【释义】:

    盘香的烟缕。闻一多《剑匣》:“那炉上炷着袅袅的篆烟,许只可用半透明的猫儿眼刻着。”

  • 篆铭-现代汉语大词典

    篆铭zhuàn míng

    【释义】:

    铭刻。比喻牢记。刘亚洲《秦宫月》:“父王之言,臣儿句句篆铭心中。”

  • 篆章-现代汉语大词典

    篆章zhuàn zhāng

    【释义】:

    用篆字所刻的印章。

  • 二篆-汉语大词典

    二篆

    【1】指大篆﹑小篆。《晋书·卫恒传》:“{秦}時{李斯}﹐號爲二篆﹐諸山及銅人銘﹐皆{斯}書也。”{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陳倉}石鼓又已訛﹐大小二篆生八分。”

  • 丹篆-汉语大词典

    丹篆

    【1】用朱砂书写的篆文。《隋书·潘徽传》:“至于采標緑錯﹐華垂丹篆﹐刑名長短﹐儒墨是非。”【2】指仙道之书或符箓。{唐}{杜牧}《赠朱道灵》诗:“{劉根}丹篆三千字﹐{郭璞}青囊兩卷書。”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韩退之梦吞丹篆》:“{退之}常説﹐少時夢人與丹篆一卷﹐令强吞之。”

  • 九疊篆-汉语大词典

    九疊篆

    【1】用于印章的一种篆字别体。九迭篆非必九迭,有六迭﹑七迭﹑十迭不等。视印文笔画繁简而定。九迭,形容折迭之多。创自{宋}代。{清}{甘旸}《印章集说·国朝印》:“國朝官印文用九疊而朱﹐以曲屈平滿爲主﹐不類{秦}{漢}制。”

  • 仙書雲篆-汉语大词典

    仙書雲篆

    【1】仙人所书的奇字与道家符箓之字。《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元本不可得﹐縱以相付﹐仙書雲篆﹐公亦不能識也。”

  • 印篆-汉语大词典

    印篆

    【1】盖印后留下的印文。{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李主印篆》:“{李後主}才高識博﹐雅尚圖書……今内府所有圖軸暨人家所得書畫﹐多有印篆﹐曰:‘内殿圖書’﹑‘内合同印’﹑‘建業文房之寶’。”【2】印章。因印章多用篆文,故称。{清}{刘大櫆}《伯兄奉之墓志铭》:“兵卒糧餉﹐素取給於縣﹐縣爲印篆移營官﹐營官各以券給其兵。”{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近朝皇太后﹑皇后皆有印篆﹐文曰:‘皇太后之印’﹑‘皇后之印’。”《黑籍冤魂》第七回:“〔{吴瑞菴}〕領着幕賓跟隨﹐來接了{寧}{紹}台道的印篆。”

  • 卸篆-汉语大词典

    卸篆

    【1】卸印。谓辞去官职。{清}{夏燮}《中西纪事·长江设关》:“{美國}領事官既已到{潯}﹐而{張藩司}業已卸篆﹐自應仍由該護道妥籌辦理。”{清}{史致谔}《禀左宗棠·另单》:“當查前署{甯波}{林守}﹐業經卸篆﹐究係道府大員﹐熟悉地方情形﹐隨於九月初旬委令幫辦軍務。”

  • 刻篆-汉语大词典

    刻篆

    【1】精细地描摹。{宋}{欧阳修}《试笔·郊岛诗穷》:“{唐}之詩人﹐類多窮士﹐{孟郊}﹑{賈島}之徒﹐尤能刻篆窮苦之言以自喜。”【2】指雕刻的文字﹑花纹等。{唐}{刘长卿}《朱放自杭州与故里相使君立碑回因以奉简吏部杨侍郎制文》诗:“鵩集占書久﹐鸞回刻篆新。”{唐}{韦应物}《信州录事参军常曾古鼎歌》:“雕螭刻篆相錯盤﹐地中歲久青苔寒。”

  • 填篆-汉语大词典

    填篆

    【1】见“填書”。

  • 封篆-汉语大词典

    封篆

    【1】旧时官署于岁暮年初停止办公之称。官印多为篆文﹐停止办公即不用印﹐故名。{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封篆出署﹐{张禹}招寓其家。”{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尹公}晩年﹐好平章餚饌之事﹐封篆餘閒﹐命余遍嘗諸當事羹湯﹐開單密薦。”

  • 大篆-汉语大词典

    大篆

    【1】{汉}字书体的一种。相传{周宣王}时{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书。{秦}时称为大篆﹐与小篆相区别。《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唐}{颜师古}注:“{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

  • 小篆-汉语大词典

    小篆

    【1】{秦}代通行的一种字体﹐省改大篆而成。亦称{秦}篆﹐后世通称篆书。今尚有《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残石存世。{汉}{许慎}《<说文解字>序》:“{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2】指熏香的炉。《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西門慶}就倒在牀炕上眠着了﹐{王經}在桌上小篆内炷了香。”【3】比喻盘香或缭绕的香烟。{宋}{无名氏}《九张机》词:“爐添小篆﹐日長一線﹐相對繡工遲。”{清}{朱彝尊}《临江仙》词:“熏爐小篆叠重衾。緑陰猶未滿﹐庭院已深深。”

  • 古篆-汉语大词典

    古篆

    【1】指篆书。有大篆﹑小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及{秦}代,故称古篆。{明}{文徵明}《题黄应龙》诗:“古篆依稀{贛州}字﹐先{宋}流傳非一日。”《镜花缘》第四九回:“他所抄之字不知可是古篆?”{清}{叶廷琯}《吹网录·颂敦铭》:“銘文十五行﹐凡古篆一百五十二字。”

  • 行篆-汉语大词典

    行篆

    【1】指带有篆书笔意的行书。{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行草》:“{宋}人之書﹐吾尤愛{山谷}﹐雖昂藏鬱拔﹐而神閑意穠﹐入門自媚。若其筆法瘦勁婉通﹐則自篆來。吾以{山谷}爲行篆﹐{魯公}爲行隸﹐{北海}爲行分也。”

  • 彫篆-汉语大词典

    彫篆

    【1】见“彫蟲篆刻”。

  • 彫蟲篆刻-汉语大词典

    彫蟲篆刻

    【1】虫书﹑刻符分别为{秦}书八体之一﹐{西汉}时蒙童所习。因以“彫蟲篆刻”喻词章小技。《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敢寓言於彫篆﹐庶髣髴於衆妙。”{李周翰}注:“彫篆﹐謂文字也。”{宋}{秦观}《论议下》:“彫篆相夸﹐組繪相侈﹐苟以譁世取寵而不適於用。”{汉}{扬雄}《法言·吾子》:“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彫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爲也。’”亦省作“[彫篆]”。

  • 夏篆-汉语大词典

    夏篆

    【1】古代三孤所乘以五彩雕刻为饰的车。《周礼·春官·巾车》:“孤乘夏篆﹐卿乘夏縵﹐大夫乘墨車﹐士乘棧車﹐庶人乘役車。”《宋史·舆服志二》:“夏篆者﹐篆其車而采畫之也。夏縵則五彩畫之而不篆。”

  • 宿篆-汉语大词典

    宿篆

    【1】指隔夜点燃的盘香。{清}{纳兰性德}《浪淘沙》词:“清鏡上朝雲﹐宿篆猶熏。一春雙袂盡啼痕。那更夜來山枕側﹐又夢歸人。”

  • 寶篆-汉语大词典

    寶篆

    【1】指传说中凤凰授与帝{尧}的图玺,以其章如篆,故称。后以喻象征天命的图箓。{唐}{王勃}《<乾元殿颂>序》:“靈爻密發﹐八方昭大有之和;寶篆潛開﹐六合啟同人之會。”【2】熏香的美称。焚时烟如篆状,故称。{宋}{黄庭坚}《画堂春》词:“寶篆烟消龍鳳﹐畫屏雲鎖瀟湘。”{清}{李渔}《玉搔头·媲美》:“俺自會誦真經﹐焚寶篆﹐把梵心洗﹐待來生奉帚操箕。”{元}{陈基}《寄玉山诗》:“寶篆焚香留睡鴨﹐綵箋行墨寫來禽。”{明}{汪廷讷}《种玉记·荣寿》:“愛寸草春暉﹐衣紫拖朱滿膝前。焚寶篆﹐齊稽手三星﹐謝天憐念。”

  • 幽篆-汉语大词典

    幽篆

    【1】墓志铭。{北魏}{无名氏}《怀令李超墓志铭》:“式鏤沉石﹐託注幽篆。”

  • 玉篆-汉语大词典

    玉篆

    【1】篆书的美称。多指典籍﹑文告﹑符箓上的文字。《宋史·乐志十四》:“煌煌寳書﹐玉篆金縷。”{汉}{王褒}《立通道观诏》:“聖哲微言﹐先賢典訓﹐金科玉篆﹐秘蹟遺書﹐並宜弘闡﹐一以貫之。”{唐}{孙逖}《和左卫武仓曹赠右卫李骑曹》诗:“文場刊玉篆﹐武事掌金鐃。”【2】指仙家名册。{唐}{陆龟蒙}《中元夜寄道侣》诗之一:“丁寧獨受金妃約﹐許與親題玉篆名。”{宋}{向子諲}《鹧鸪天·老妻生日》词:“玉篆題名在九天﹐而今且作地行仙。”

  • 琳篆-汉语大词典

    琳篆

    【1】指道书。{明}{杨慎}《艺林伐山·仙经》:“瓊文﹑藻芨﹑琳篆﹑琅函﹐皆指道書也。”{清}{周亮工}《寿青溪三老序》:“黄髮鮐背﹐琳篆丹書。”

  • 瑶篆-汉语大词典

    瑶篆

    【1】篆文的美称。{南朝} {梁}{江淹}《萧太尉子侄为领军江州兗州豫州淮南黄门谢启》:“鴻品清飾﹐已藹金圖;秀鼎號銘﹐共茂瑶篆。”

  • 朱篆-汉语大词典

    朱篆

    【1】车毂上一圈突起的红色装饰性线条。《诗·商颂·烈祖》“約軝錯衡”{唐}{孔颖达}疏:“所乘之車以朱篆約其長轂之軝﹐以綵飾錯置於衡之上。”【2】借指古代高官所乘的车子。{唐}{薛能}《送浙东王大夫》诗:“香匳扃鳳詔﹐朱篆動龍坑。”

  • 柳葉篆-汉语大词典

    柳葉篆

    【1】篆书的一种。{晋}{卫瓘}作。因形如柳叶,故名。{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晋·卫瓘》:“{衛瓘}﹐字{伯玉}﹐{魏}尚書僕射{覬}之子﹐官至司空太保﹐謚曰{成性}﹐貞静有名理﹐以隸草名當世……曰藁草﹐曰柳葉篆﹐皆{瓘}所作。”{明}{陶宗仪}《书史会要·秦·李斯》:“自〔小篆〕後又别爲八﹐曰鼎小篆﹐曰薤葉篆﹐曰垂露篆﹐曰懸針篆﹐曰纓絡篆﹐曰柳葉篆﹐曰翦刀篆﹐曰外國胡書﹐此皆小篆之異體也。”

  • 楷篆-汉语大词典

    楷篆

    【1】指篆书。《北史·儒林传下·黎景熙》:“其從祖{廣}……常從吏部尚書{清河}{崔宏}受字義﹐又從司徒{崔浩}學楷篆。”

  • 檀篆-汉语大词典

    檀篆

    【1】檀香燃着的烟缕。{宋}{李之仪}《千秋岁》词:“檀篆滅﹐鴛衾半擁空牀月。”

  • 權篆-汉语大词典

    權篆

    【1】谓权且署理某一官职。篆,官印。《林则徐日记·道光五年四月二十九日》:“現在{蘇}臬一席﹐{梁芷鄰}似可權篆﹐尚在未定也。”

  • 散篆-汉语大词典

    散篆

    【1】形容缭绕升腾的香烟。{宋}{晁补之}《同鲁直和普安院壁上苏公诗》:“散篆縈簾額﹐留雲暗井眉。”

  • 沙篆-汉语大词典

    沙篆

    【1】沙石上呈现的篆书似的条纹。{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窰煙冪疏島﹐沙篆印迴平。”

  • 漢篆-汉语大词典

    漢篆

    【1】{汉}代风格的篆书。{明}{陶宗仪}《辍耕录·印章制度》:“白文印皆用{漢}篆﹐平正方直﹐字不可圓﹐縱有斜筆﹐亦當取巧寫過。”

  • 握篆-汉语大词典

    握篆

    【1】掌官印。印章皆用篆文,故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副將軍某﹐負貲入都﹐將圖握篆﹐苦無階。”{明}{沈德符}《野獲编·禁卫·锦衣官考军政》:“今忽從南司登大堂晉一品﹐需次握篆﹐蓋近日新例。”

  • 撫篆-汉语大词典

    撫篆

    【1】巡抚的职位。{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六年﹐公子{國楨}權{河南}撫篆﹐明年即真。”

  • 攝篆-汉语大词典

    攝篆

    【1】代理官职。篆﹐指官印。{明}{唐寅}《代送廖通府帐词启》:“某忝同僚寀﹐猥攝篆於應宿之司。”{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彡石公》:“{嘉慶}己卯歲﹐{星查}從兄{瀚}﹐攝篆{徐聞縣}。”

  • 次篆-汉语大词典

    次篆

    【1】旧称正名以外的字。

  • 煙篆-汉语大词典

    煙篆

    亦作“[烟篆]”【1】指香﹑香烟等的烟缕。因形似圆曲的篆字,故称。{鲁迅}《野草·一觉》:“我疲劳着﹐捏着纸烟……烟篆在不动的空气中上升﹐如几片小小夏云﹐徐徐幻出难以指名的形象。”{钱锺书}《围城》六:“{辛楣}新学会一种姿态﹐听话时躺在椅子里闭了眼睛﹐只有嘴边烟斗里的烟篆表示他并未睡着。”

  • 爐篆-汉语大词典

    爐篆

    【1】指香炉中的烟缕。因其缭绕如篆书,故称。{宋}{洪适}《题信州吴傅朋郎中游丝书》诗:“訟棠留景分清陰﹐爐篆方羊燕寢深。”{宋}{范成大}《签厅夜归用前韵呈子文》:“爐篆無風香霧直﹐庭柯有月露光寒。”

  • 感篆-汉语大词典

    感篆

    【1】感恩不忘,铭刻于心。{宋}{吕颐浩}《贺建康张龙图启》:“愧尺牘之未修﹐辱緘縢之遠逮﹐永言感篆﹐曷罄敷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六郎》:“别君後﹐寤寐不去心﹐遠踐曩約﹐又蒙夢示居人﹐感篆中懷。”

  • 督篆-汉语大词典

    督篆

    【1】总督的大印。借指总督的官位。《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賈制臺}初署督篆﹐就有人説他壞話。”

  • 秦篆-汉语大词典

    秦篆

    【1】即小篆。《汉书·艺文志》:“《蒼頡》七章者……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體復頗異﹐所謂{秦}篆者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秦}滅舊章﹐以吏爲師﹐乃{李斯}删籀而{秦}篆興﹐{程邈}造隸而古文廢。”{{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李斯}订定文字﹐依据籀文﹑古文﹐笔划力求简省划一﹐称为{秦}篆﹐或称小篆。”

  • 蛟篆-汉语大词典

    蛟篆

    【1】笔画盘曲如蛟的钟鼎文。《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商蛟篆壶》{清}{阮元}释:“右蛟篆壺銘﹐據{王氏}({王明清})款識{宋}搨本摹入……今從{薛氏}({薛尚功})款識﹐定爲{商}器﹐篆銘奇古。”

  • 蝸篆-汉语大词典

    蝸篆

    【1】蜗牛爬行时留下的涎液痕迹﹐屈曲如篆文﹐故称。{姚锡钧}《漫成》诗:“飯了茶槍横舌本﹐雨餘蝸篆溼苔花。”{清}{周亮工}《大风拔茅屋》诗之一:“獨影謀蝸篆﹐寒心倩鴈書。”{宋}{毛滂}《玉楼春·仆前年当重九》词:“泥銀四壁盤蝸篆﹐明月一庭秋滿院。”

  • 蝌斗篆文-汉语大词典

    蝌斗篆文

    【1】即蝌蚪书。《花月痕》第四八回:“{瑶華}接過手看﹐錦册中間篆書‘縹緲宫祕籙’五字﹐展開與{采秋}同看﹐見是雲螭五色綾﹐寫蝌斗篆文。”亦省称“[蝌篆]”。{清}{吴伟业}《海狮》诗:“文身疑蝌篆﹐長髻學螺旋。”

  • 蝌篆-汉语大词典

    蝌篆

    【1】见“蝌斗篆文”。

  • 蟲篆-汉语大词典

    蟲篆

    【1】犹虫书。{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魏·王粲傳》云:{邯鄲淳}博學有才章﹐善《蒼》《雅》蟲篆。”{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布囊坐於階上﹐向月檢書﹐{固}步覘之﹐不識其字﹐既非蟲篆八分科斗之勢﹐又非梵書。”《陈书·顾野王传》:“長而遍觀經史﹐精記嘿識﹐天文﹑地理﹑蓍龜﹑占候﹑蟲篆﹑奇字﹐無所不通。”{晋}{成公绥}《隶书体》:“蟲篆既繁﹐草藁近僞﹐適之中庸﹐莫尚于隸。”【2】犹雕虫。喻指末技。{南朝} {宋}{鲍照}《蜀四贤咏》:“《玄經》不期賞﹐蟲篆憂散樂。”《後汉书·杨赐传》:“造作賦説﹐以蟲篆小技見寵於時。”{李贤}注:“《法言》曰:‘賦者﹐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爲也。’”【3】借指虫鱼之学。{唐}{杨炯}《<王勃集>序》:“或苟求蟲篆﹐未盡力於《丘》《墳》;或獨狥波瀾﹐不尋源於《禮》《樂》。”

  • 蟲魚篆-汉语大词典

    蟲魚篆

    【1】指鸟虫书。《资治通鉴·後晋齐王开运三年》“{契丹}以所獻傳國寶追琢非工﹐又不與前史相應﹐疑其非真”{胡三省}注引{宋}{李心传}曰:“{秦}璽者﹐{李斯}之蟲魚篆也﹐其圍四寸。”

  • 蟲書鳥篆-汉语大词典

    蟲書鳥篆

    【1】鸟虫书。比喻无法认读的字﹐借指外国文字。《文明小史》第五十回:“{勞航芥}上{黄撫臺}那裏去﹐正在外簽押房裏談天﹐巡捕傳進一個洋式片子來﹐上面寫著蟲書鳥篆﹐説有位洋老爺拜會大人。”

  • 署篆-汉语大词典

    署篆

    【1】署印。因官印皆刻篆文﹐故名。{明}{沈德符}《野獲编·外国·册封琉球》:“在{閩}時﹐適{福州}缺守﹐{阮堅之}以司理署篆。”

  • 竹篆-汉语大词典

    竹篆

    【1】指写在竹简上的蝌蚪文。蝌蚪文又称蝌蚪篆。{清}{朱彝尊}《罗浮蝴蝶歌》:“我曾南游{南海}披圖經﹐{朱明之洞}恨未探幽扃﹐一寸二寸花開菖蒲節﹐千個萬個竹篆蝌斗形。”

  • 符篆-汉语大词典

    符篆

    【1】指符箓。{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八·散粥施药》:“{嘉靖}二十年起﹐朝廷每歲一月﹐日散粥米二百石﹐丸藥六千囊﹐粥則人給一杓﹐可三五口供也﹐藥則衣金者百丸﹐并符篆湯方各一紙。”《清史稿·世祖纪二》:“壬戌﹐罷{太和山}貢符篆﹑黄精。”【2】符箓上所用的文字符号。{明}{陶宗仪}《辍耕录·漱芳亭》:“他日{伯雨}往謁諸公﹐惟{虞先生}不言儒者事﹐只問道家典故﹐雖答之﹐或不能詳。末問:‘能作幾家符篆?’曰:‘不能。’”{宋}{周密}《齐东野语·野婆》:“{徭}人集衆刺殺之﹐至死以手護腰間不置﹐剖之得印方寸﹐瑩若蒼玉﹐字類符篆﹐不可識﹐非鑴非鏤﹐蓋自然之文。”【3】加有官府印信的文书。{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由是諸侯敢自爲旨意﹐有羅列兒孫以自固者﹐有開導蠻夷以自重者﹐省寺符篆﹐固於几閣﹐甚者礙旨詔﹐視一境如一室﹐刑殺其下﹐不啻僕畜。”

  • 篆-汉语大词典

    《廣韻》持兗切,上獮,澄。【1】汉字书体名。《说文·竹部》:“篆,引書也。”{段玉裁}注:“引書者,引筆而著於竹帛也,因之{李斯}所作曰篆書,而謂{史籀}所作曰大篆,既又謂篆書曰小篆。”{元}{盛熙明}《法书考》:“大篆者{周}{史籀}所作也,或云柱下史始變古文,或同或異……小篆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損大篆籀文,謂之小篆,亦曰{秦}篆。”【2】用篆体字书写铭刻。{唐}{{韩愈}{孟郊}}《赠剑客李园联句》:“太一裝以寶,列仙篆其文。”{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時有詔太學篆石經,廷臣復薦之,{伯益}不得已遂至闕下。篆畢,除將作監簿,{伯益}固辭。”【3】名字印章多为篆文,故称名为篆,称字为次篆。又为对别人名字的敬称。如:台篆;雅篆。亦以为官印的代称。如接印叫接篆,代理叫摄篆。{宋}{岳珂}《金陀粹编》卷五:“先臣聞警,輕騎而先,二十六日入{泰州},未視篆,藉郡中敢死士及部押使臣效用。”{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谲知·海刚峰》:“〔御史〕明晨起視篆,篆篋已空。”{清}{昭槤}《啸亭杂录·土尔扈特来降》:“上聞之,命{舒文襄公}攝{伊犁}將軍篆。”【4】引申为做官任职。{徐特立}《工读》:“足下前篆{长沙}提倡植树,尚觉有益,可以继续进行。”【5】铭刻。比喻牢记在心。{唐}{顾云}《谢徐学士启》:“才微往彦,遇倍昔時,仰戴恩榮,已增銘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女祝曰:‘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異類,姻好何可復圓?’”【6】盘香的喻称。{宋}{秦观}《海棠春》词:“翠被曉寒輕,寶篆沉烟裊。”{明}{王錂}《春芜记·瞥见》:“旃檀寶篆籠瑞烟,齋心頂禮金仙。”【7】指盘香的烟缕。{宋神宗}《秦国大长公主挽词》:“塵入羅衣暗,香隨玉篆消。”{清}{纳兰性德}《浪淘沙》词之九:“清鏡上朝雲,宿篆猶熏。”【8】通“[瑑]”。钟口处或车毂约上所刻画的条形图案花纹。《周礼·春官·巾车》:“服車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縵。”《考工记·凫氏》:“鍾帶謂之篆。”

  • 篆盤-汉语大词典

    篆盤

    【1】犹香盘。{宋}{苏轼}有《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爲壽》诗。

  • 篆冷-汉语大词典

    篆冷

    【1】盘香燃尽。{清}{袁于令}《西楼记·计赚》:“蘂暗燈檠﹐篆冷香篝﹐漏將收﹐尚兀自淚珠流。”{宋}{惠洪}《寄彭景醇奉议》诗:“《楞嚴》初讀罷﹐篆冷空窗几。”

  • 篆靄-汉语大词典

    篆靄

    【1】盘香的烟雾。{清}{洪昇}《长生殿·密誓》:“宫庭金爐篆靄﹐燭光掩映。”

  • 篆勢-汉语大词典

    篆勢

    【1】篆书的形体气势。{清}{恽敬}《张皋文墓志铭》:“〔{張皋文}〕嘗曰:‘{少温}言篆書如鐵石陷入屋壁﹐此最精。{晉}書篆勢﹐是{晉}人語﹐非{蔡中郎}語也。’”

  • 篆字-汉语大词典

    篆字

    【1】符箓。{唐}{裴铏}《传奇·邓甲》:“遂立壇於桑林中﹐廣四丈﹐以丹素周之。乃飛篆字﹐召十里内蛇。”{周楞伽}注:“篆字﹐就是符籙。”【2】篆体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許氏}〕言古隸之書﹐起于{秦}代﹐而篆字文繁﹐無會劇務﹐故用隸人之省﹐謂之隸書。”{宋}{苏轼}《巫山》诗:“絶頂有三碑﹐詰曲古篆字。”《晋书·卫恒传》:“{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

  • 篆科-汉语大词典

    篆科

    【1】即篆书。《苕溪渔隐丛话後集·山谷下》引{宋}{黄庭坚}《因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草圣并书赋诗》:“篆科草聖凡幾家﹐奄有{漢}{魏}跨兩{唐}。”

  • 篆注-汉语大词典

    篆注

    【1】对篆字的注解。{清}{魏源}《<说文儗雅>叙》:“苟再有其人﹐取其專訓本誼之篆注﹐分類部居﹐則其條理之精密過《爾雅》遠矣。”

  • 篆文-汉语大词典

    篆文

    【1】篆体字。《後汉书·张衡传》:“{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唐}{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之二:“落筆灑篆文﹐崩雲使人驚。”《镜花缘》第四八回:“{苦花}道:‘我看此碑都是篆文﹐一字不識﹐誰見什麽天榜?’”{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四章一:“这一对铜花钵大约是三五百年前的旧物﹐身上各有一条龙和一个太阳﹐底上铸有篆文‘内用’二字。”

  • 篆筆-汉语大词典

    篆筆

    【1】谓以篆体书写;篆书笔画。{宋}{米芾}《画史》:“〔{章友直}〕能以篆筆畫棋盤﹐筆筆相似。”{唐}{崔翘}《郑郎中山亭》诗:“篆筆飛章暇﹐園亭染翰遊。”

  • 篆書-汉语大词典

    篆書

    【1】即小篆。{王莽}时六体书之一。《汉书·艺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晋书·卫恒传》:“{王莽}時﹐使司空{甄豐}校文字部﹐改定古文﹐復有六書……三曰篆書﹐{秦}篆書也。”【2】大篆小篆的统称。{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小书斋的门额上有篆书‘养心斋’三个大字的横匾。”{明}{王鏊}《震泽长语·字学》:“集篆書《金剛經》備諸體﹐雖未必盡然﹐亦可見歷代書法之變。”【3】写篆字。{清}{梁章鉅}《归田琐记·天下太平四字》:“聞{阮雲臺}師在相位時﹐每於歲除前﹐用{松江}花絹方牋篆書‘天下太平’﹐字如{秦}{漢}瓦當體﹐分貽知好。”{唐}{韩愈}《<科斗书>後记》:“於時﹐{李監}{陽冰}獨能篆書。”

  • 篆隸-汉语大词典

    篆隸

    【1】篆书和隶书。{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篆隸相鎔﹐蒼雅品訓。”{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三:“{米芾}得能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内。{芾}於真楷篆隸不甚工﹐惟於行草﹐誠入能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隸三字石經。”

  • 篆籀-汉语大词典

    篆籀

    【1】篆文和籀文。《新五代史·杂传十九王仁裕》:“〔{仁裕}〕喜爲詩。其少也﹐嘗夢剖其腸胃﹐以{西江}水滌之﹐顧見{江}中沙石皆爲篆籀之文﹐由是文思益進。”{唐}{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接雄詞於章句﹐窺逸踪於篆籀。”{黄质}《题朱生君实延龄遗墨》诗:“筆參篆籀字樹石﹐行年穉弱氣超邁。”{晋}{左思}《魏都赋》:“讎校篆籀﹐篇章畢覿。”

  • 篆額-汉语大词典

    篆額

    【1】用篆字书写碑额。《旧唐书·文苑传下·李华》:“{華}嘗爲《魯山令元德秀墓碑》﹐{顔真卿}書﹐{李陽冰}篆額﹐後人争模寫之﹐號爲‘四絶碑’。”{明}{陶宗仪}《辍耕录·碑志书法》:“若於碑﹐須曰篆額爲是。”

  • 篆絲-汉语大词典

    篆絲

    【1】曲细而形如篆文的游丝。{清}{杜韶}《南乡子》词:“絮語曲闌邊﹐小炷金猊窄袖偏﹐手約篆絲風不定。”

  • 篆鼎-汉语大词典

    篆鼎

    【1】有篆书铭文的鼎。{唐}{杜牧}《<李贺集>序》:“瓦棺篆鼎﹐不足爲其古也。”

  • 篆務-汉语大词典

    篆務

    【1】犹政务。{清}{程矞采}《昇平社学团练情形奏折》:“臣現奉諭旨暫行護理{兩廣}總督篆務。”

  • 篆形-汉语大词典

    篆形

    【1】即篆书。《北史·江式传》:“{皇魏}承百王之季﹐紹五運之緒﹐世易風移﹐文字改變﹐篆形謬錯﹐隸體失真。”

  • 篆銘-汉语大词典

    篆銘

    【1】用篆字所刻的铭文。《梁书·刘之遴传》:“有篆銘云:‘{秦}{容成侯}適{楚}之歲造。’”【2】铭刻。比喻牢记。{刘亚洲}《秦宫月》一:“父王之言﹐臣儿句句篆铭心中。”

  • 篆素-汉语大词典

    篆素

    【1】写篆书于素帛。{南朝} {宋}{鲍照}《河清颂》:“{鴻}{羲}以降﹐遐哉邈乎﹐鏤山嶽﹐雕篆素﹐昭德垂勳﹐可謂多矣。”《文选·左思<吴都赋>》:“鳥策篆素﹐玉牒石記。”{李善}注:“篆素﹐篆書於素也。”《隋书·元德太子昭传》:“敢圖芳於篆素﹐永飛聲而騰實。”

  • 篆題-汉语大词典

    篆題

    【1】用篆书所题写的字。{宋}{曹士冕}《法帖谱系·临江戏鱼堂帖》:“{元祐}間﹐{劉次莊}以家藏《淳化閣帖》十卷摹刻堂上﹐除去卷尾篆題﹐而增釋文。”

  • 篆意-汉语大词典

    篆意

    【1】篆书的笔意。《北史·江式传》:“{晉}世{義陽王}典祠令{任城}{吕忱}表上《字林》六卷﹐尋其況趣﹐附記{許慎}《説文》﹐而按偶章句﹐隱别古籀奇惑之字﹐文得正隸﹐不差篆意也。”

  • 篆法-汉语大词典

    篆法

    【1】写篆书和进行篆刻之法。{宋}{陆友仁}《研北杂志》卷上:“篆法自{秦}{李斯}﹐至{宋}{吴興}道士{張有}而止﹐後世的的有所據依。”{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篆法刀法﹐精妙入神﹐恐近時人﹐未必能若是也。”

  • 篆蝸-汉语大词典

    篆蝸

    【1】像篆字形的蜗牛。{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一:“檻曲看盤鶴﹐牆陰認篆蝸。”{金}{元好问}《玉堂》诗:“玉堂陰合冷窗紗﹐雨過銀泥引篆蝸。”

  • 篆蓋-汉语大词典

    篆蓋

    【1】古时墓志铭例用石相合﹐以一石为盖。盖石题死者爵里姓名﹐习惯用篆书﹐称“篆蓋”。{宋}{欧阳修}《与杜沂论祁公墓志书》之二:“葬事知定十月﹐不知何人篆蓋﹐早了爲善。”{明}{陶宗仪}《辍耕录·碑志书法》:“篆蓋二字止可施諸壙石。”

  • 篆記-汉语大词典

    篆記

    【1】篆体印章。{明}{张居正}《谢赐敕谕开银记疏》:“至於圖章篆記之頒﹐雖先朝間有﹐若乃取義命詞之重﹐則往牒希聞。”

  • 篆輅-汉语大词典

    篆輅

    【1】古代皇后的乘车之名。《隋书·礼仪志五》:“皇后之車﹐亦十二等……六曰篆輅﹐以臨諸道法門。”

  • 篆體-汉语大词典

    篆體

    【1】篆字的书体。汉字书体的一种。《北史·江式传》:“〔{江式}〕篆體尤工﹐{洛京}宫殿諸門版題﹐皆{式}書也。”

  • 篆愁君-汉语大词典

    篆愁君

    【1】指蜗牛。{宋}{陶穀}《清异录·篆愁君》:“〔{李善寧}之子〕吟曰:‘椒氣從何得﹐燈光鑿處分。拖涎來藻飾﹐惟有篆愁君。’拖涎﹐指蝸牛也。”

  • 篆刻-汉语大词典

    篆刻

    【1】雕刻印章。{清}{叶廷琯}《鸥陂渔话·米紫来自书诗卷》:“〔{米紫來}〕詩畫皆工秀﹐兼善篆刻。”{郭沫若}《芍药及其他·竹阴读画》:“{抱石}﹐我看是一位标准的{中国}艺术家﹐他多才多艺﹐会篆刻﹐又会书画﹐长于文事。”《明史·文苑传三·文徵明》:“〔{文彭}﹑{文嘉}〕並能詩﹐工書畫篆刻﹐世其家。”【2】谓雕琢﹐过分修饰文字。{明}{高启}《跋沟南诗後》:“格律深穩﹐不尚篆刻﹐而往往有會理切事之理。”【3】比喻书写和精心为文。《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嘗鑽厲求學﹐而一經不治;篆刻爲文﹐而三冬靡就。”{吕延济}注:“篆謂篆書﹐刻謂雕刻文章也。”{宋}{秦观}《赠刘使君景文》诗:“拈筆古心生篆刻﹐引觴俠氣上雲空。”{汉}{扬雄}《法言·吾子》:“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爲也。’”

  • 篆烟-汉语大词典

    篆烟

    【1】盘香的烟缕。{闻一多}《剑匣》诗:“那炉上炷着袅袅的篆烟﹐许只可用半透明的猫儿眼刻着。”{宋}{高观国}《御街行·赋帘》词:“鶯聲似隔﹐篆烟微度﹐愛横影參差滿。”{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词之二八:“但是有情皆滿願﹐更從何處著思量﹐篆烟殘燭並回腸。”{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風裊篆烟不捲簾﹐雨打梨花深閉門。”

  • 篆刻蟲雕-汉语大词典

    篆刻蟲雕

    【1】喻指小技。{姚锡钧}《论诗绝句》之三:“篆刻蟲雕笑壯夫﹐鑿山鑄鐵歎{陽湖}。”

  • 篆蟲-汉语大词典

    篆蟲

    【1】犹篆书。形容篆书形体曲屈如虫。{明}{无名氏}《精忠记·赏春》:“筆底龍蛇走篆蟲﹐胸中豪氣貫長虹。”

  • 篆香-汉语大词典

    篆香

    【1】香屑或香灰。《剪灯馀话·胡媚娘传》:“〔{尹公}〕取丹砂﹑蟹黄﹑篆香與{裕}服﹐而拂袖歸山。”【2】犹盘香。{宋}{李清照}《满庭芳》词之一:“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鈎。”{明}{刘基}《喜迁莺》词:“畫角斷﹐篆香清﹐斜月淡疎櫺。”{清}{纳兰性德}《酒泉子》词:“篆香消﹐猶未睡﹐早鴉啼。”

  • 篆章-汉语大词典

    篆章

    【1】用篆字所刻的印章。{清}{刘大櫆}《赠张絅儒序》:“余貧且賤﹐既一意專攻於文學﹐而又以其餘旁及{秦}{漢}以來大小之篆章。”

  • 篆籀筆-汉语大词典

    篆籀筆

    【1】写篆文和籀文所用的笔法。{明}{宋濂}《题李伯时飞骑习射图》:“{濂}屢見{李伯時}《飛騎習射圖》﹐其描寫位置如一……其精神流動﹐全用篆籀筆寫成。”

  • 籀篆-汉语大词典

    籀篆

    【1】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長安}{任中宣}家﹐素畜寶鏡﹐謂之飛精﹐識者謂是{三代}物。後有八字﹐僅可曉﹐然近籀篆。”{南朝} {梁}{江淹}《建平王谢赐石砚等启》:“敬閲籀篆﹐側觀硯功。”

  • 褭篆-汉语大词典

    褭篆

    亦作“[裊篆]”【1】指香的烟缕。{元}{吴弘道}《青杏子·惜春》套曲:“綺窗下翠屏横遮﹐庭院深沉裊篆斜。”

  • 草篆-汉语大词典

    草篆

    【1】汉字书体的一种。篆貌隶骨, 笔势飞举, 刚劲有力。{汉}{魏}宫阙题署多用之。{汉}{蔡邕}《隶势》:“何草篆之足算﹐而斯文之末宣。”

  • 藩篆-汉语大词典

    藩篆

    【1】藩司的官印。亦借指藩司。{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一:“{楊侯}在{滇}﹐兩署藩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老兄交卸藩篆下來﹐極應該就回本任。”

  • 素篆-汉语大词典

    素篆

    【1】书卷上的文字。{唐}{骆宾王}《咏雪》:“含輝明素篆﹐隱迹表祥輪。”{陈熙晋}笺注:“暗用{孫康}映雪事。”《周书·儒林传·沈重》:“及青緗起焰﹐素篆從風。”

  • 縣針篆-汉语大词典

    縣針篆

    【1】小篆的一种体式。相传为{汉}{曹喜}所创。{五代}{马鉴}《续事始·篆书》:“垂露篆﹐{漢章帝}時{曹喜}所制。縣針篆﹐亦{曹喜}所制﹐用題五經篇目﹐有若針﹐因而名之。”

  • 繆篆-汉语大词典

    繆篆

    【1】六体书之一, 用以摹刻印章。也称摹印篆。《汉书·艺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颜师古}注:“繆篆﹐謂其文屈曲纏繞﹐所以摹印章也。”{清}{桂馥}将{汉}{魏}印文统称为“缪篆”﹐并类编其文为《缪篆分韵》。

  • 赤篆-汉语大词典

    赤篆

    【1】指旧时道士的符箓。因用朱笔书写, 笔画屈曲如篆, 故称。{宋}{苏轼}《太白词》之二:“飛赤篆﹐許閶闔﹐走陰傳﹐行羽檄。”

  • 賜篆-汉语大词典

    賜篆

    【1】皇帝给以题篆字。《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元年》:“{皇祐}中﹐帝爲篆其〔{王曾}〕墓碑曰‘旌賢之碑’﹐後又改其鄉曰{旌賢}。大臣碑得賜篆自{曾}始。”{宋}{苏轼}《谢宣召入院状》之一:“玉堂賜篆﹐仰{淳化}之彌文;寶帶重金﹐佩{元豐}之新渥。”

  • 視篆-汉语大词典

    視篆

    【1】掌印视事。官印例用篆文,故称。{宋}{文天祥}《与赵知郡孟藡书》:“以子月丙寅﹐視篆{昭亭}下。”{明}{陶宗仪}《辍耕录·越民考》:“{至正}甲午進士及第﹐授{紹興路}録事司達魯花赤﹐比視篆﹐天下雲擾﹐所在悉痼瘵。”

  • 遺篆-汉语大词典

    遺篆

    【1】指古文字或古籍。因{先秦}古籍多用篆字,故称。{清}{胡其毅}《题传经堂赠卓大传》诗:“{鴻都}劫火悲遺篆﹐{苕水}春星護下帷。”{南朝} {梁}{沈约}《和竟陵王抄书》:“{漢}壁含遺篆﹐名山多逸詞。”{宋}{梅尧臣}《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诗:“心喜遺篆猶在傍﹐以臼易臼庸何傷。”【2】指散失的古文字或古籍。{唐}{高俭}《文思博要序》:“搢紳先生聚蠧簡於内﹐輶軒使者採遺篆於外。”《魏书·礼志二》:“暨{秦}燔《詩》《書》﹐鴻籍泯滅。{漢}氏興﹐求拾綴遺篆。”

  • 遐篆-汉语大词典

    遐篆

    【1】卜算未来。《晋书·郭璞传论》:“{景純}之探策定數﹐考往知來﹐邁{京}{管}於前圖﹐軼{梓}{竈}於遐篆。”

  • 還篆-汉语大词典

    還篆

    【1】归还官印。谓去官离职。篆,借指官印。{明}{徐渭}《王先生去思碑》:“至邑堂﹐召父老爲宣解聖諭﹐使訟者内革﹐不先以楚。迨還篆﹐民不忍其去。”

  • 雲篆-汉语大词典

    雲篆

    【1】谓形如篆书的云。《宋史·乐志十四》:“虹輝燦爛﹐雲篆綢繆。”【2】道家符箓。亦借指道家典籍。{前蜀}{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雲篆瑶章﹐先萬法以垂文﹐具九流而拯世。”{南朝} {梁}{陶弘景}《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雲篆龍章之牒﹐炳發於林岫。”{清}{厉荃}《事物异名录·仙道·道书》:“道家字﹐名雲篆﹐又曰雲書。”【3】指焚香时缭绕的烟气。{宋}{程俱}《夜坐》诗:“青燈耿耿夜何其﹐雲篆吐蘭初一線。”{宋}{侯寘}《柳梢青·送吕子绍守峡》词:“簾捲湘鬟﹐香飛雲篆﹐叵看輕别。”

  • 雷篆-汉语大词典

    雷篆

    【1】雷纹形状的纹路。{清}{陈维崧}《倾杯乐·善权寺火》词:“雨淋浪蘚﹐崩剥壞梁雷篆。”

  • 靈篆-汉语大词典

    靈篆

    【1】即赤文。喻指绚烂的文章。《晋书·文苑传序》:“夫文以化成﹐惟聖之高義﹐行而不遠﹐前史之格言﹐是以温{洛}禎圖﹐緑字符其丕業;苑山靈篆﹐金簡成其帝載。”【2】指道教的符箓﹑经文。{唐}{杜牧}《赠李处士长句四韵》:“玉函怪牒鎖靈篆﹐紫洞香風吹碧桃。”{明}{高启}《端午席上咏美人钗符》:“靈篆貯紗囊﹐薰風緑鬢旁。”{金檀}辑注引《抱朴子》:“午日朱書赤靈符著心前﹐以辟兵疫百病。”{南唐}{李建勳}《题魏坛》诗之一:“舊碑經亂沈荒澗﹐靈篆因耕出故基。”

  • 雅篆-汉语大词典

    雅篆

    【1】问别人字号时的敬称。私人印章多用篆字﹐故称。《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見面之後﹐才問起{定輝}的雅篆。{定輝}道:‘我名便是號。’”

  • 雕蟲篆刻-汉语大词典

    雕蟲篆刻

    【1】{汉}{扬雄}《法言·吾子》﹕“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爲也。’”按﹐“蟲”指虫书﹐“刻”指刻符﹐各为一种字体。后以“雕蟲篆刻”喻词章小技。{南朝}{梁}{沈约}《答陆厥问声韵书》﹕“是以{子雲}譬之雕蟲篆刻﹐云壯夫不爲。”{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然而不肖者﹐苟能雕蟲篆刻之學﹐以此進至乎公卿。”{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適承{元}{明}詞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蟲篆刻之譏。”亦作“[雕蟲刻篆]”。{明}{高濂}《玉簪记·下第》﹕“不須淚漣。有日眉揚額點﹐且自雕蟲刻篆﹐我這裏儘清閒。”一说﹐“雕蟲”犹“蟲鏤”(“彤鏤”)﹐“篆刻”犹“瑑刻”。参阅{蒋礼鸿}《义府续貂》。

  • 雕蟲刻篆-汉语大词典

    雕蟲刻篆

    【1】见“雕蟲篆刻”。

  • 雕篆-汉语大词典

    雕篆

    【1】雕琢文字﹔写作。{宋}{岳珂}《桯史·馆娃浯溪》:“{靈巖}﹑{中宫}爲{蘇}{永}勝﹐吊古者多詩之。近世{王義豐}﹑{楊誠齋}爲之賦﹐植意卓絶﹐脱去雕篆畦畛。”{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集雕篆之軼材﹐發綺縠之高喻。”【2】指辞章。《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敢庽言於雕篆﹐庶髣髴乎衆妙。”{李周翰}注:“雕篆﹐謂文字也。”【3】旧时风俗。指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刺花。{宋}{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田太尉候神仙夜降》:“有揀停軍人{張花項}﹐衣道士服。俗以其項多雕篆﹐故目之爲花項。”

  • 金科玉篆-汉语大词典

    金科玉篆

    【1】贵重的法令和古文字。《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今可立{通道觀}﹐聖哲微言﹐先賢典訓﹐金科玉篆﹐秘賾玄文﹐可以濟養黎元扶成教義者﹐並宜弘闡﹐一以貫之。”

  • 金篆-汉语大词典

    金篆

    【1】钟鼎上所铸的篆文。也泛指篆书﹑篆刻。{南朝}{梁元帝}《请于州置学校表》:“洎乎{秦}焚金篆﹐{周}亡玉鏡﹐羣言争亂﹐諸子相騰。”{唐}{长孙无忌}《进律疏表》:“大夫之述三言﹐金篆騰其高軌。”{此山贳冶子}释文:“金篆者﹐{秦}以前未有隸﹑楷﹐故字皆用篆﹐言篆字而以金鑄之鐘鼎而紀其功也。”{唐}{皮日休}《鲁望戏题书印囊奉和次韵》:“金篆方圓一寸餘﹐可憐銀艾未思渠。”【2】篆文弯曲如烟﹐因比喻缭绕之香烟。{明}{单本}《蕉帕记·采真》:“等待月明金篆裊﹐定教風送玉人來。”{元}{马祖常}《试院杂题》诗之五:“畫閣薰香金篆鬱﹐銀臺燒燭玉蟲齊。”{元}{李唐宾}《风入松》曲:“重重簾幕閑清晝﹐金篆小烟縷初長。”

  • 釵股篆-汉语大词典

    釵股篆

    【1】书法篆体的一种。其笔法曲折﹐圆而有力﹐如折钗股。{宋}{陈槱}《负暄野录·邵餗书》:“{邵居士}{餗}﹐才行俱美﹐高尚不仕﹐隱居{丹陽}﹐尤工爲釵股篆﹐世所欽重。”

  • 銅篆-汉语大词典

    銅篆

    【1】指铜鱼符。{元}{王逢}《过丘以敬管句吴山别业》诗:“銅篆解將還省署﹐銀魚忘却挂朝衣。”【2】指铜铸香炉。{明}{刘基}《祝英台近》词:“銅篆香殘﹐絳蠟散輕灺。”

  • 銘篆-汉语大词典

    銘篆

    【1】镌刻在器物上的铭文。《吕氏春秋·慎势》:“功名著乎槃盂﹐銘篆著乎壺鑑。”【2】比喻感念甚深﹐永记不忘。{唐}{顾云}《谢徐学士启》:“才微往彦﹐遇倍昔時﹐仰戴恩榮﹐已增銘篆。”{宋}{吴炯}《五总志》:“偉哉聖主之言﹐可以爲萬世法﹐使臣子佩服銘篆﹐凡事事者不忘此語。”

  • 鏤篆-汉语大词典

    鏤篆

    【1】犹雕刻。{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六:“若其華紋﹐則有六七級﹐層層爲之。鏤篆之精﹐其微細之象﹐殆入於鬼神而不可名。”

  • 頡篆-汉语大词典

    頡篆

    【1】指{秦}{李斯}所作《仓颉篇》中的小篆字体。{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曆法{羲}經秘﹐書文{頡}篆新。”

  • 香篆-汉语大词典

    香篆

    【1】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因其曲折似篆文,故称。{清}{汪懋麟}《三月晦日漫兴》诗之四:“静看香篆低簾影﹐默聽飛蟲繞鬢絲。”{宋}{范成大}《社日独坐》诗:“香篆結雲深院静﹐去年今日燕來時。”{金}{萧贡}《拟回文》诗之三:“風幌半縈香篆細﹐碧窗斜影月籠紗。”【2】香名,形似篆文。{宋}{洪刍}《香谱·香篆》:“〔香篆﹐〕鏤木以爲之﹐以範香塵爲篆文﹐然於飲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徑者。”{清}{纳兰性德}《清平乐》词:“寂寂繡屏香篆滅﹐暗裏朱顔消歇。”{宋}{洪刍}《香谱·百刻香》:“〔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準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晝夜已。”{宋}{张孝祥}《蓦山溪》词:“繡工慵﹐圍棋倦﹐香篆頻銷印。”

  • 鳥篆-汉语大词典

    鳥篆

    【1】篆体古文字。形如鸟的爪迹,故称。《晋书·索靖传》:“{倉頡}既生﹐書契是爲科斗鳥篆﹐類物象形。”《後汉书·酷吏传·阳球》:“或獻賦一篇﹐或鳥篆楹簡﹐而位升郎中﹐形圖丹青。”{李贤}注:“八體書有鳥篆﹐象形以爲字也。”{唐}{韩愈}《喜雪献裴尚书》诗:“陣勢魚麗遠﹐書文鳥篆奇。”【2】指形如篆书的鸟的爪迹。{宋}{张耒}《和晁应之大暑书事》:“青引嫩苔留鳥篆﹐緑垂殘葉帶蟲書。”{元}{鲜于枢}《湖上新居》诗:“樹古蟲書葉﹐莎平鳥篆汀。”{宋}{陆游}《新凉书事》诗:“卧看鳥篆印蒼苔﹐窗户涼生亦樂哉!”

  • 鳳篆-汉语大词典

    鳳篆

    【1】道家所用的文字。也称云篆﹑凤文。{唐}{李商隐}《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诗:“玉檢賜書迷鳳篆﹐{金華}歸駕冷龍鱗。”{朱鹤龄}注:“《古今篆隸文體》:‘鳳篆﹐{白帝}{朱宣氏}有鳳鳥之瑞﹐文字取以爲象。’《三洞經》:‘道家字曰雲篆﹐曰天書﹐曰龍章﹐曰鳳文。’”【2】引申为道家的经书。{前蜀}{杜光庭}《众修甲子醮词》:“考龍胎石室之經﹐披鳳篆琅函之要。”《云笈七籤》卷六:“龍章鳳篆﹐顯至理之良詮;玉簡金書﹐引還元之要術。”【3】对古文字的美称。{宋}{赵文度}《赠梦英大师》诗:“攜笻何日别{長沙}﹐鳳篆功夫世所嘉。”{唐太宗}《帝京篇》之二:“玉匣啟龍圖﹐金繩披鳳篆。”一本作“鳥篆”。

  • 鴻篆-汉语大词典

    鴻篆

    【1】犹言鸿文巨著。《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凯容舞》:“肇迹締基﹐義搮鴻篆。”

  • 鶴篆-汉语大词典

    鶴篆

    【1】鹤的爪印。其形迹如同篆书,因称。{明}{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之十五:“鶴篆遍書苔滿徑﹐犬聲遥在月明邨。”

  • 龍篆-汉语大词典

    龍篆

    【1】喻指缭绕的香烟。{明}{汤式}《端正好·咏荆南佳丽》套曲:“明朗朗墨浸浸八龍篆太霞深處。”{唐}{陆龟蒙}《和袭美寄广文先生》:“龍篆拜時輕誥命﹐霓襟披後小玄纁。”

  • 龍爪篆-汉语大词典

    龍爪篆

    【1】篆书的一种。{前蜀}{冯鉴}《续事始·篆书》:“垂露篆﹐{漢章帝}時{曹喜}所制;縣針篆﹐亦{曹喜}所制﹐用題五經篇目﹐有若針﹐因而名之龍爪篆。”

  • 龍章鳳篆-汉语大词典

    龍章鳳篆

    【1】对帝王的文章﹑诏书﹑敕令的谀称。{唐}{窦蒙}《题<述书赋语例字格>後》:“所獻《大同賦》﹑《三殿蹴踘賦》﹐以諷興諫諍爲宗﹐以匡君救時爲本。帝乃咨爾﹐可編筴書﹐中使王人﹐榮耀戚里﹐龍章鳳篆﹐寵錫儒門。”【2】指道教的符箓。《水浒传》第一回:“照那石碣上時﹐前面都是龍章鳳篆﹐天書符籙。”《云笈七籤》卷六:“龍章鳳篆﹐顯至理之良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