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簪

簪(簪)是什么意思

  • 玳瑁簪-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玳瑁簪dài mào zān

    【释义】:

    笋的喻称。以其佳品色黄褐,如玳瑁,片如簪形,故以名之。宋·陆游《湖上笋盛出戏作长句》:“角戢穿苔玳瑁簪,按行日夜待成林。”

  • 瓶坠簪折-实用委婉语词典

    瓶坠簪折

    喻指情人诀别。原意瓶沉水底,簪子折断。

  • 美女簪花-实用委婉语词典

    美女簪花

    喻指书法、诗歌作品娟秀多姿,就好像美女戴上了花一样。

  • 笄 簪 钗-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笄 簪 钗

    [笄jī 簪zān 钗chāi]

    同 古代用来绾头用的首饰。

    异 【笄】 就是簪,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先秦只说笄。《列子·周穆王》:“设笄珥”。(珥:音ěr,用玉石做的耳环)引作女子可插笄的年龄,即成年。《国语·郑语》:“既笄而孕”。

    【簪】 ①古代男女用来盘头发或把帽子别在头发上的一种针形首饰。孔稚珪《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杜甫《春望》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②在头上插戴。《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侍良久。”(簪笔:把类似毛笔的簪子插在帽子上。磐折:指躬身)

    【钗】 是由两股簪子合成的,与“簪”不完全同义。白居易《长恨歌》:“钿合金钗寄将去”。

    辨 “钗”是专用作妇女的首饰,而“簪”则在多数情况下指男人的首饰,这是“簪”与“钗”的明显区别。

  • 投簪-古文观止词典

    投簪tóu zān

    即投冠,比喻弃官(1)。《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以前只听说有人抛弃官职,隐居海边。

  • 簪-古文观止词典

    簪zān

    【词性】:名词

    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2)。《李斯谏逐客书》:则是宛珠之簪,……不进于前。——那么这些用宛珠装饰的簪子,……就不会进献在您面前。《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前面有掉下的耳环,后边有遗失的发簪。

  • 簪笏-古文观止词典

    簪笏zān hù

    【词性】:名词

    冠簪和手版,都是古代做官人用的。亦指代官职(1)。《滕王阁序》: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我只得一生中舍弃官职,到万里之外去侍奉双亲。

  •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

    【释义】:

    歇后语。簪子:古时女子别发髻的条状物。比喻东西跑不掉,终归会得到。《红楼梦》三〇: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

  • 蒲艾簪门,虎符系臂-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蒲艾簪门,虎符系臂

    【释义】:

    蒲、艾:二者均为香草。簪:插。虎符:这里指用绫罗或布制成的布老虎。旧俗,端午节这天,把蒲或艾插在门上,把小布老虎系在小孩的脖子或胳膊上,据说可以避邪。《红楼梦》三一: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过节。

  • 簪-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簪zān

    ①古代用来固定发髻或冠的长针。《韩非子·内储说上》:“周主亡玉~,令吏求之,三日不得也。”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后特指妇女绾发髻的簪子。《史记·外戚世家》:“夫人脱~珥叩头。”(珥ěr:玉耳饰。)②插,戴。《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磬折:像磬一样弯着腰。磬是古代石制或玉制乐器,形状像曲尺。)司马光《训俭示康》:“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乃~一花。”(忝:辱,谦词。闻喜宴:进士放榜后,由朝廷置宴,皇帝及大臣赐诗,这种宴会称闻喜宴。)

    【簪笏】冠簪和笏板。因是官宦所用,所以用来代指做官。王勃《滕王阁序》:“舍~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百龄:百年,指一生。)

  • 玉簪-现代汉语大词典

    玉簪yù zān

    【释义】:

    ①首饰。玉制的簪子。又名玉搔头。②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卵形或心脏形。花茎从叶丛中抽出,总状花序。秋季开花,色白如玉,未开时如簪头,有芳香。栽培供观赏。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但现在,只有蜷伏在太湖石脚的玉簪,挺着洁白的翎管。”

  • 簪-现代汉语大词典

    簪zān簮

    【释义】:

    ①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②插;戴。如:簪花。

  • 簪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簪子zān zi

    【释义】:

    绾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洪深《贫民惨剧》:“有点痛,人是不要紧的,东西丢了不少,金镯子,嗳!我的金簪子呀!”

  • 簪缨-现代汉语大词典

    簪缨zān yīng

    【释义】:

    古代官吏的冠饰。比喻显贵。茅盾《动摇》:“陆家可说是世代簪缨的旧族。”

  • 簪缨门第-现代汉语大词典

    簪缨门第zān yīng mén dì

    【释义】:

    旧指显贵人家。欧阳予倩《馒头庵》:“即便他恩情金石样,他家是簪缨门第也不相当。”

  • 髻簪-现代汉语大词典

    髻簪jì zān

    【释义】:

    插定发髻的长针。用金玉等制成。也为一种首饰。如:峒溪苗妇耳环盈寸,髻簪几尺。

  • 低簪-汉语大词典

    低簪

    【1】犹低头。{唐}{刘禹锡}《问大钧赋》:“乃遽衣促盥﹐端慮滌想。委珮低簪﹐持簿叩顙而言。”

  • 亡簪-汉语大词典

    亡簪

    【1】《韩诗外传》卷九:“{孔子}出遊{少源}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問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婦人曰:‘鄉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后因以“亡簪”为銎嶼G旧的典故。{晋}{陆机}《演连珠》之四十:“{江}{漢}之君﹐悲其墜屨;{少原}之婦﹐哭其亡簪。”{宋}{黄庭坚}《追忆予泊舟西江事次韵》:“往事刻舟求墜劍﹐懷人揮淚著亡簪。”

  • 冠簪-汉语大词典

    冠簪

    【1】使冠固定于发髻上的簪子。{明}{沈德符}《野獲编·叛贼·发冢》:“其棺内外寳貨不可勝計﹐{沈}得其冠簪一枚﹐長數寸﹐而古作紺碧色﹐出以示余。”{明}{李东阳}《兆先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髻丱能幾時﹐忽已勝冠簪。”胜冠簪﹐犹言成年。【2】比喻仕宦。{明}{李东阳}《不寐》诗:“弱歲忝科籍﹐冠簪奉明廷。”

  • 合簪-汉语大词典

    合簪

    【1】犹同僚。簪,簪缨,古代官吏的冠饰。{明}{王錂}《春芜记·忤奸》:“況復是同袍合簪﹐又何妨語言廝挺。”

  • 姜后脱簪-汉语大词典

    姜后脱簪

    【1】{汉}{刘向}《列女传·周宣姜后》:“{周宣}{姜后}者,{齊侯}之女也。賢而有德,事非禮不言,行非禮不動。{宣王}常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脱簪珥,待罪於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之不才,妾之淫心見矣,至使君王失禮而晏朝,以見君王樂色而忘德也……敢請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寔自有過,非夫人之罪也。’遂復{姜后},而勤于政事。”后用为后妃辅主以礼的典实。{汉}{崔琦}《外戚箴》:“{宣王}晏起﹐{姜后}脱簪。”

  • 玉簪花-汉语大词典

    玉簪花

    【1】花名。{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坐近幽闌﹐噴清香玉簪花綻。”{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七月·时品》:“至於剪秋羅﹑玉簪花﹑芙蓉花﹑雁來紅﹐又不若秋海棠。”

  • 玉簪-汉语大词典

    玉簪

    亦作“[玉篸]”【1】比喻山峰。语出{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遥岑遠目﹐戲愁供恨﹐玉簪螺髻。”{宋}{范成大}《赠赵廉州》诗:“少待佳晴看山去﹐玉篸高插翠雲叢。”【2】借指美人。{清}{陈维崧}《中兴乐·秋夜》词:“分明有箇玉簪﹐花底暗舀新涼。”【3】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卵形或心脏形。花茎从叶丛中抽出,总状花序。秋季开花,色白如玉,未开时如簪头,有芳香。栽培供观赏。{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六:“但现在﹐只有蜷伏在{太湖}石脚的玉簪﹐挺着洁白的翎管。”{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玉簪》:“玉簪處處人家栽爲花草……六七月抽莖﹐莖上有細葉﹐中出花朵十數枚﹐長二三寸﹐本小末大。未開時﹐正如白玉搔頭簪形。”{宋}{陆游}《园中观草木有感》诗:“木筆枝已空﹐玉簪殊未花。”【4】首饰。玉制的簪子。又名玉搔头。《西京杂记》卷二:“{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宫人搔頭皆用玉﹐玉價倍貴焉。”{明}{李爱山}《南珍珠马·闺情》套曲:“響噹噹菱花鏡碎玉簪折。”《韩非子·内储说上》:“{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

  • 玉簪棒兒-汉语大词典

    玉簪棒兒

    【1】首饰名。即玉搔头。《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安太太}〕彆着一枝大如意頭的扁方兒﹐一對三道線兒的玉簪棒兒。”

  • 玳簪-汉语大词典

    玳簪

    【1】即玳瑁簪。指幕僚。{唐}{李峤}《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诗:“顧己慚鉛鍔﹐叨名齒玳簪。”【2】即玳瑁簪。玳瑁制的发簪。{宋}{梅尧臣}《和永叔柘枝歌》:“綺菌繡幄粲輝映﹐玳簪珠履何委蛇。”{唐}{温庭筠}《寄河南杜少尹》诗:“十載歸來鬢未凋﹐玳簪珠履見常僚。”《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珠履玳簪﹐不減昔時之豐盛;鐘鳴鼎食﹐宛如向日之繁華。”{元}{朱晞颜}《拟古》诗之四:“玳簪映珠履﹐佩玉鳴鏘鏘。”

  • 玳瑁簪-汉语大词典

    玳瑁簪

    亦作“[瑇瑁簪]”【1】喻竹笋。{宋}{陆游}《湖上笋盛出戏作长句》:“穿苔瑇瑁簪﹐按行日夜待成林。”【2】玳瑁制作的发簪。《史记·春申君列传》:“{趙}使欲夸{楚}﹐爲瑇瑁簪﹐刀劍室以珠玉飾之﹐請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見{趙}使﹐{趙}使大慙。”{南朝} {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九:“還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見之益愁思。”{唐}{罗隐}《咏史》:“{徐陵}筆硯珊瑚架﹐{趙勝}賓朋玳瑁簪。”

  • 珠簪-汉语大词典

    珠簪

    【1】缀珠之簪。语出{秦}{李斯}《上书谏逐客》:“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不進於前。”{汉}{张衡}《观舞赋》:“粉黛弛兮玉質粲﹐珠簪挻兮緇髮亂。”

  • 瑶簪-汉语大词典

    瑶簪

    【1】比喻高而尖的山峰。{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岩洞》:“{桂}之千峯﹐皆帝無延緣﹐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筍瑶簪﹐森列無際。”一本作“瑶篸”。【2】借指美女。{明}{张凤翼}《灌园记·法章闻变》:“想往日鳳樓鶴禁﹐列兩行寳珥瑶簪。”【3】玉簪。{清}{汤春生}《夏闰晩景琐说》:“入傍妝臺﹐對芙蓉鏡﹐卸鬢邊雙鳳﹐重綰雲髻﹐插瑶簪﹐堆茉莉。”{唐}{杜牧}《黄州准赦祭百神文》:“瑶簪繡裾﹐千萬侍女。酬以觥斝﹐助之歌舞。”{元}{王沂}《古宫人怨》诗:“粧成陪玉輦﹐舞罷墜瑶簪。”

  • 瓊簪-汉语大词典

    瓊簪

    【1】玉簪。{宋}{张先}《酒泉子》词:“闌前偷唱擊瓊簪﹐前事總堪惆悵。”《南齐书·崔祖思传》:“瓊簪玉筯﹐碎以爲塵;珍裘繡服﹐焚之如草。”{清}{洪昇}《长生殿·寄情》:“試將銀榜端詳覷﹐不免抽取瓊簪輕叩關。”

  • 梅簪-汉语大词典

    梅簪

    【1】谓以梅花簪首。{唐}{杜牧}《寄李起居四韵》:“{楚}女梅簪白雪姿﹐{前溪}碧水凍醪時。”

  • 瓶墜簪折-汉语大词典

    瓶墜簪折

    同“[瓶沈簪折]”【1】{明}{陈铎}《新水令·春怨》套曲:“望{藍橋}遠似三山﹐烟水迷茫﹐道路艱難﹐瓶墜簪折﹐風酸月苦﹐雨澀雲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雖然是一時間花殘月缺﹐休猜做瓶墜簪折。”

  • 瓶簪-汉语大词典

    瓶簪

    【1】见“瓶沈簪折”。

  • 瓶沈簪折-汉语大词典

    瓶沈簪折

    【1】谓瓶沉水底难觅,簪断难续。喻男女分离。{宋}{柳永}《离别难》词:“算神仙五色靈丹無驗﹐中路委瓶簪。”{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絶;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沈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别。”瓶﹐一本作“缾”。《剪灯新话·翠翠传》:“將謂瓶沈而簪折﹐豈期璧返而珠還。”亦省作“[瓶簪]”。

  • 散簪-汉语大词典

    散簪

    【1】犹散发。借指弃官隐居,逍遥自在。{南朝} {梁}{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散簪山郊﹐解珮松石。”

  • 散髮抽簪-汉语大词典

    散髮抽簪

    【1】指弃官隐居。{三国} {魏}{锺会}《遗荣赋》:“散髮抽簪﹐永縱一壑。”

  • 涼涼簪兒-汉语大词典

    涼涼簪兒

    【1】以玻璃为饰的簪子。《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小子!拿了去給你媽媽换涼涼簪兒去啵!”

  • 犀簪-汉语大词典

    犀簪

    【1】用犀角制的发簪。或谓妇人用之,尘不着发。{唐}{吴融}《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之一:“珠佩元消暑﹐犀簪自辟塵。”{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五〇:“去時梔子壓犀簪﹐次第寒花掐到今。”旧题{汉}{伶玄}《飞燕外传》:“后歌舞《歸風送遠》之曲﹐帝以文犀簪擊玉甌﹐令后所愛侍郎{馮無方}吹笙以倚。”

  • 投簪-汉语大词典

    投簪

    【1】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晋}{陆机}《应嘉赋》:“苟形骸之可忘﹐豈投簪其必谷。”《云笈七籤》卷一〇七:“粗得山水﹐便投簪高邁。”{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二子之名既就﹐一生之願已酬﹐當投簪海岸﹐駕橇山林。”{清}{金农}《题青林沟所居》诗:“塵坌炎光晝已空﹐投簪久羨濯纓翁。”

  • 抽簪-汉语大词典

    抽簪

    【1】谓弃官引退。古时作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故称引退为“抽簪”。{宋}{乐史}《广卓异记·御制送诗并序》:“遺榮期入道﹐辭老競抽簪。”《文选·沈约<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將陪告成禮﹐待此未抽簪。”{李善}注引{锺会}《遗荣赋》:“散髮抽簪﹐永縱一壑。”{唐}{李深}《游烂柯山》诗:“真興得津梁﹐抽簪永游衍。”{清}{曹寅}《半轩至真州舟次即事》诗之二:“終須霖雨去﹐未老慎抽簪。”

  • 持橐簪筆-汉语大词典

    持橐簪筆

    【1】谓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宋}{张孝祥}《清平乐》词:“此地去天尺五﹐明年持橐西清。”{宋}{陆游}《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诗:“兄去遊東閣﹐才堪直北扉﹐莫憂持橐晩﹐姑記身歸。”《汉书·赵充国传》:“持橐簪筆﹐事{孝武皇帝}數十年。”{颜师古}注:“橐所以盛書也。”又引{张晏}曰:“近臣負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紀也。”亦省作“[持橐]”。

  • 朋簪-汉语大词典

    朋簪

    【1】指朋辈。语本《易·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孔颖达}疏:“盍,合也。簪,疾也。若有不疑於物以信待之,則衆陰羣朋合聚而疾來也。”{宋}{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不負國家之樂育﹐不孤師門之禮教﹐不忘朋簪之善導。”{唐}{戴叔伦}《卧病》诗:“{滄州}詩社散﹐無夢盍朋簪。”{清}{赵翼}《稚存约游黄山迟余不到》诗:“朋簪樂事此焉最﹐冠蓋西園何足數。”{黄葆桢}《周六介招饮即席有作》诗:“朋簪偶合今宵雨﹐拇戰傳喧一席賓。”

  • 脱簪珥-汉语大词典

    脱簪珥

    【1】取下簪珥等首饰﹐表示自责请罪。《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二年》:“皇后聞之﹐脱簪請罪。”《史记·外戚世家》:“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頭。”{汉}{刘向}《列女传·周宣姜后》:“{宣王}嘗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脱簪珥﹐待罪於永巷。”亦省作“[脱簪]”。《清史稿·后妃传·世祖孝献皇后》:“及聞{姜后}脱簪事﹐即有宜辯者﹐但引咎自責而已。”《明史·左光斗传》:“選侍事先皇無脱簪戒旦之德﹐於殿下無拊摩養育之恩。”

  • 脱簪-汉语大词典

    脱簪

    【1】见“脱簪珥”。

  • 朝簪-汉语大词典

    朝簪

    【1】朝廷官员的冠饰。常用以借指京官。{唐}{张说}《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诗:“何由侣飛錫﹐從此脱朝簪。”{明}{高明}《琵琶记·瞷询衷情》:“我待解朝簪﹐再圖鄉任。”{宋}{苏舜钦}《寄守坚觉初二僧》诗:“師方傳祖印﹐我欲謝朝簪。”{袁枚}《随园诗话》卷四引{清}{龚孙枝}诗:“早結山堂水竹緣﹐朝簪重脱未華顛。”

  • 碧玉簪-汉语大词典

    碧玉簪

    【1】见“碧玉篸”。

  • 碧簪-汉语大词典

    碧簪

    【1】碧玉簪。比喻苍翠陡峭的山峰。{宋}{文同}《巫山高》诗:“{巫山}高﹐高凝烟﹐十二碧簪寒插天。”{宋}{曾幾}《夏雨应祈呈桂帅》诗之一:“兒報夕陽明﹐環城碧簪立。”

  • 盍簪-汉语大词典

    盍簪

    亦作“[盍戠]”【1】指朋友。{清}{昭槤}《啸亭杂录·诗龛》:“家築詩龕三間﹐凡所投贈詩句﹐皆懸龕中﹐以誌盍簪之誼。”【2】《易·豫》:“勿疑,朋盍簪。”{王弼}注:“盍,合也;簪,疾也。”{陆德明}释文:“簪,{虞}作戠。戠,叢合也。”{孔颖达}疏:“羣朋合聚而疾來也。”后以指士人聚会。{章炳麟}《钱唐吊龚魏二生赋》:“歧童角以説經兮﹐古今不可乎盍戠。”{清}{赵翼}《题北溪谦斋蓉湖三寿图》诗:“盍簪非一姓﹐佳話已炙膾。”{唐}{杜甫}《杜位宅守岁》诗:“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

  • 盍朋簪-汉语大词典

    盍朋簪

    【1】谓朋友聚会。{宋}{王安石}《寄余温卿》诗:“雲散風流不自禁﹐天涯無路盍朋簪。”{唐}{戴叔伦}《卧病》诗:“滄洲詩社散﹐無夢盍朋簪。”

  • 竊簪之臣-汉语大词典

    竊簪之臣

    【1】{春秋}时﹐{楚国}一善于偷窃者为{楚}将{子发}所礼遇。后{齐}师伐{楚}﹐{子发}兵败。善偷者乃行其技﹐递次窃得{齐}将军之幬帐﹑枕及簪。{子发}逐一使人归还﹐{齐}师大骇﹐恐{楚}人取其头﹐乃还师而去。见《淮南子·道应训》。后用为典实。{汉}{王充}《论衡·逢遇》:“或無伎﹐妄以姦巧合上志﹐亦有以遇者﹐竊簪之臣﹑雞鳴之客是也。”

  • 缾沈簪折-汉语大词典

    缾沈簪折

    【1】谓瓶沉水底难觅﹐簪断难续。比喻男女分离﹑恩情中断。{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銀缾﹐銀缾欲上絲繩絶;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缾沈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别!”缾﹐一本作“瓶”。

  • 筆簪-汉语大词典

    筆簪

    【1】犹簪笔。谓掌皇帝起居注的侍臣插笔于耳旁以备随时记事。{宋}{赵抃}《过铁山铺寄交代吴龙图》诗:“三院筆簪曾對直﹐{兩川}兵印復交承。”

  • 簪-汉语大词典

    《集韻》子感切,上感,精。【1】疾速。《易·豫》:“勿疑朋盍簪。”{王弼}注:“簪,疾也。”

  • 簪-汉语大词典

    《廣韻》作含切,平覃,精。《廣韻》側吟切,平侵,莊。【1】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韩非子·内储说上》:“{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墮珥,後有遺簪。”{晋}{左思}《招隐》诗:“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唐}{杜甫}《春望》诗:“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2】插;戴。{南朝 宋}{鲍照}《代白紵舞歌词》之四:“命逢福世丁溢恩,簪金藉綺昇曲筵。”{唐}{韩偓}《南亭》诗:“行簪隱士冠,卧讀先賢傳。”{宋}{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词:“鬢邊覻,試把花卜歸期,纔簪又重數。”《红楼梦》第三一回:“這日正是端陽佳節,蒲艾簪門,虎符繫臂。”【3】连缀。《仪礼·士丧礼》:“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郑玄}注:“簪,連也。”{胡培翚}正义:“簪裳于衣,謂連綴其裳於衣,使合爲一。”【4】通“[槮]”。置于水中捕鱼的积柴。《墨子·杂守》:“入柴,勿積魚鱗簪。”{孙诒让}间诂:“凡聚積木柴並謂之槮。槮﹑潛﹑參﹑簪聲並相近。”

  • 簪子-汉语大词典

    簪子

    【1】绾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門裏閃出一個中年婦人……戴一頭黄塊塊的簪子﹐穿一件元青扣縐的衣裳。”{洪深}《贫民惨剧》第四幕:“有点痛﹐人是不要紧的﹐东西丢了不少﹐金镯子﹐嗳!我的金簪子呀!”亦称“[簪兒]”。《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頭上廟簪兒珠挑﹐金翠争光。”

  • 簪冕-汉语大词典

    簪冕

    【1】冠簪和礼帽。喻指在朝为官。{唐}{岑参}《过王判官西津所居》诗:“夫子賤簪冕﹐注心向丘林。”

  • 簪珪-汉语大词典

    簪珪

    【1】比喻仕宦。{唐}{孟郊}《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客來暫遊踐﹐意欲忘簪珪。”{清}{叶廷琯}《吹网录·旧五代史杨凝式传注证》:“〔{楊凝式}〕屢託心疾﹐諒亦有所趨避而然﹐而又不能絶意簪珪。”

  • 簪帶-汉语大词典

    簪帶

    【1】借指仕宦。{南朝} {梁}{陶弘景}《解官表》:“臣棲遲早日﹐簪帶久年。”《北史·费穆传论》:“{費穆}出身效力﹐功名著矣﹐末路一言﹐禍延簪帶﹐其死也宜哉!”{唐}{杨思玄}《奉和别鲁王》:“方圖獻雅樂﹐簪帶奉鳴球。”【2】冠簪和绅带。古代官吏的服饰。《晋书·傅玄传》:“〔{玄}〕捧白簡﹐整簪帶﹐竦踊不寐﹐坐而待旦。”

  • 簪珮-汉语大词典

    簪珮

    【1】见“簪佩”。

  • 簪弁-汉语大词典

    簪弁

    【1】簪﹐冠簪;弁﹐礼帽。古代仕宦所服。{唐}{司空曙}《酬李端校书见赠》诗:“昨日聞君到城闕﹐莫將簪弁勝荷衣。”{宋}{司马光}《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诗:“勿辭簪弁傾﹐頽然倒樽席。”【2】借指官吏。{宋}{岳珂}《桯史·八阵图诗》:“{喻}{三嵎}人﹐{靖康}初﹐爲祠部外郎﹐僞{楚}之僭﹐集議秘省﹐簪弁恇慴;{喻}獨捫其膝曰:‘此豈易屈者哉。’即日掛冠去。”

  • 簪纓門第-汉语大词典

    簪纓門第

    【1】旧指显贵人家。{欧阳予倩} 《馒头庵》第二场:“即便他恩情金石样﹐他家是簪缨门第也不相当。”《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這{安老爺}家﹐通共算起來﹐内外上下﹐也有二三十口人﹐雖然算不得簪纓門第﹐鐘鼎人家﹐却倒過得親親熱熱﹐安安静静。”

  • 簪簪-汉语大词典

    簪簪

    【1】威严;庄严。常用来形容骑马的姿势。{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哎!你看他馬兒上簪簪的勢﹐早忘却和俺掏■鳩争攀古樹﹐摸蝦蟆混入淤泥。”{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一部笙歌出入圍﹐馬兒上簪簪穩坐的當街裏。”【2】犹篸篸。参差不齐貌。{宋}{苏辙}《次韵子瞻秋雪见寄》之一:“疏樹飛花輕蔌蔌﹐衰荷留柄亂簪簪。”

  • 簪戴-汉语大词典

    簪戴

    【1】在幞头巾上插花。《宋史·舆服志五》:“幞頭簪花﹐謂之簪戴。”【2】谓簪发戴冠。《元典章·兵部三·站簪戴避役》:“{杭州路}{仁和縣}土豪{沈揚}{善元}﹐係籍定馬站户﹐在後簪戴道冠﹐求充{崇德州}道判。”

  • 簪裾-汉语大词典

    簪裾

    【1】古代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清}{方文}《久不得子留消息》诗:“嗟爾有頑父﹐所志在簪裾。”{北周}{庾信}《奉和永豐殿下言志》之二:“{星橋}擁冠蓋﹐{錦水}照簪裾。”{唐}{裴守真}《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二:“絲竹揚帝熏﹐簪裾奉宸慶。”《南史·张裕传》:“而{茂陵}之彦﹐望冠蓋而長懷;{渭川}之甿﹐佇簪裾而竦歎。”

  • 簪花格-汉语大词典

    簪花格

    【1】{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二载{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衛恒}書如插花美女﹐舞笑鏡臺。”后称书法娟秀工整者为簪花格。{明}{王彦泓}《即事》诗之五:“含毫愛學簪花格﹐展畫慙看出浴圖。”

  • 簪朵-汉语大词典

    簪朵

    【1】犹簪花﹐戴花。{唐}{薛能}《柳枝词》之三:“暖梳簪朵事登樓﹐因挂垂楊立地愁。”

  • 簪笄-汉语大词典

    簪笄

    【1】即簪子。{清}{吴嘉宾}《得一斋记》:“然而瞽得章繡﹐聾得鈞球﹐秃得簪笄……雖奇巧麗飾﹐曾不如工之有缺斤﹐農之有曲耒也。”

  • 簪環-汉语大词典

    簪環

    【1】发簪和耳环。指妇女首饰。《红楼梦》第三三回:“{王夫人}唤上{金釧兒}的母親來﹐拿了幾件簪環﹐當面賞了。”《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頭上戴些不村不俏的簪環花朵﹐年紀約有三十光景。”

  • 簪筆磬折-汉语大词典

    簪筆磬折

    【1】古代插笔备礼﹐曲体作揖﹐以示恭敬。《史记·滑稽列传》:“{西門豹}簪筆磬折﹐嚮{河}立待良久。”{张守节}正义:“簪筆﹐謂以毛裝簪頭﹐長五寸﹐插在冠前﹐謂之爲筆﹐言插筆備禮也。磬折﹐曲體揖之﹐若石磬之形曲折也。”

  • 簪裊-汉语大词典

    簪裊

    【1】见“簪褭”。

  • 簪筆-汉语大词典

    簪筆

    【1】谓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汉书·昌邑王刘贺传》:“〔{劉賀}〕衣短衣大袴﹐冠{惠文}冠﹐佩玉環﹐簪筆持牘趨謁。”{颜师古}注:“簪筆﹐插筆於首也。”《汉书·赵充国传》:“〔{張安世}〕本持橐簪筆事{孝武帝}數十年﹐見謂忠謹﹐宜全度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近臣負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紀也。”《晋书·舆服志》:“笏者﹐有事則書之﹐故常簪筆。今之白筆是其遺象……手版即古笏矣。尚書令﹑僕射﹑尚書手版頭復有白筆﹐以紫皮裹之﹐名曰笏。”{隋}{薛道衡}《从驾幸晋阳》诗:“方觀翠華反﹐簪筆上云亭。”【2】指仕宦。{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改官诗》:“簪筆雍容志已虚﹐不如歸去舊蓬廬。”

  • 簪珥-汉语大词典

    簪珥

    【1】发簪和耳饰。古代多为高贵妇女的首饰。《管子·轻重甲》:“簪珥而辟千金者﹐璆琳琅玕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甄后》:“有美人入﹐簪珥光采;從者皆宫妝。”《史记·外戚世家》:“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頭。”{宋}{苏轼}《以屏山赠欧阳叔弼》诗:“屏山輟贈子﹐莫遣汙簪珥。”

  • 簪紱-汉语大词典

    簪紱

    【1】冠簪和缨带。古代官员服饰。亦用以喻显贵﹐仕宦。{清}{方文}《述哀》诗:“兒長粗能文﹐母日望簪紱。”{唐}{李颀}《裴尹东溪别业》诗:“始知物外情﹐簪紱同芻狗。”{宋}{范仲淹}《奏上时务书》:“凡居近位﹐歲進子孫﹐簪紱盈門﹐冠蓋塞路。”

  • 簪紳-汉语大词典

    簪紳

    【1】犹簪带。{唐}{颜师古}《奉和正日临朝》:“肅肅皆鵷鷺﹐濟濟盛簪紳。”{明}{张居正}《答陈节推书》:“凡在簪紳﹐舉同欣慶。”{宋}{范仲淹}《祭韩少傅文》:“子孫詵詵﹐禮樂簪紳。”

  • 簪屨-汉语大词典

    簪屨

    亦作“[簪履]”【1】簪笄和鞋子。常以喻卑微旧臣。《魏书·于忠传》:“皇太后聖善臨朝﹐衽席不遺﹐簪屨弗棄。”《旧唐书·高士廉传》:“臣亡舅{士廉}知將不救﹐顧謂臣曰:‘至尊覆載恩隆﹐不遺簪履﹐亡殁之後﹐或致親臨。’”{宋}{曾巩}《贺韩相公启》:“{鞏}一去朝行﹐六更歲序。顧兹舊物﹐自慚簪屨之微;保是孤生﹐方賴陶鈞之賜。”

  • 簪組-汉语大词典

    簪組

    【1】冠簪和冠带。{唐}{王维}《留别丘为》诗:“親勞簪組送﹐欲趁鶯花還。”【2】借指官宦。《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僞宰相{鄭珏}等一十一人﹐皆本朝簪組﹐儒苑品流。”{明}{李东阳}《张侍御世用藏山水图歌》:“吾生早覺簪組累﹐十年邱壑成膏肓。”{宋}{苏轼}《寄刘孝叔》诗:“高蹤已自雜漁釣﹐大隱何曾棄簪組。”

  • 簪軒-汉语大词典

    簪軒

    【1】冠簪和轩车。喻显贵。{宋}{范仲淹}《酬滕子京同年》诗:“欲歌蘭雪歸真隱﹐敢向簪軒競急流。”

  • 簪菊-汉语大词典

    簪菊

    【1】古人于重九日插戴菊花谓之簪菊。{宋}{周密}《乾淳岁时记·重九》:“都人是日飲新酒﹐汎萸簪菊。”

  • 簪裳-汉语大词典

    簪裳

    【1】冠簪和章服。古代仕宦者所服﹐因以借指仕宦。{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雪刺满头》:“{宋璟}《求致仕表》云:‘臣竊禄簪裳﹐備員廊廟﹐霜毫生頷﹐雪刺滿頭。’”{宋}{苏辙}《代齐州李肃之谏议谢表》:“臣幼蒙基業﹐早與簪裳﹐遭遇先朝﹐薦更煩使。”

  • 簪導-汉语大词典

    簪導

    【1】古代冠饰名。用以束发。《释名·释首饰》:“簪,建也,所以建冠於髮也……導,所以導擽鬢髮,使入巾幘之裏也。”{宋}{苏轼}《次韵子由·椰子冠》:“規摹簡古人争看﹐簪導經安髮不知。”《北史·艺术传下·何稠》:“{魏}{晉}已來﹐皮弁有纓而無笄導。{稠}曰:‘此田獵服也﹐今服以入朝﹐宜變其制。’故弁施象牙簪導﹐自{稠}始也。”《隋书·礼仪志七》:“自王公已下服章﹐皆繡爲之。祭服冕﹐皆簪導﹑青纊充耳。”《新唐书·车服志》:“毳冕者﹐三品之服也。七旒﹐寶飾角簪導。”

  • 簪橐-汉语大词典

    簪橐

    【1】《汉书·赵充国传》:“{安世}本持橐簪筆事{孝武帝}數十年。”{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橐﹐契囊也。近臣負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紀也。”后因“簪橐”指近臣的笔墨生涯。{宋}{孙觌}《七星岩》诗:“十載汙修門﹐簪橐侍帝垣。”

  • 簪笏-汉语大词典

    簪笏

    【1】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清}{方文}《寿姊氏姚夫人六十》诗之二:“簪笏夫家貴﹐{河}山嫂氏賢。”{宋}{曾季貍}《艇斋诗话》:“{山谷}‘簡編自襁褓﹐簪笏到仍昆’﹐取{退之}聯句‘爵勳逮僮隸﹐簪笏自懷繃’。”{唐}{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之三:“不願論簪笏﹐悠悠滄海情。”{南朝}{梁简文帝}《马宝颂》序:“簪笏成行﹐貂纓在席。”

  • 簪星曳月-汉语大词典

    簪星曳月

    【1】形容佩带光彩耀眼。{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鱼玄机》:“時京師諸宫女郎﹐皆清俊濟楚﹐簪星曳月﹐惟以吟詠自遣﹐{玄機}傑出﹐多見酬酢云。”{唐}{褚载}《赠道士》诗:“簪星曳月下{蓬壺}﹐曾見東皋種白榆。”

  • 簪兒-汉语大词典

    簪兒

    【1】见“簪子”。

  • 簪頭-汉语大词典

    簪頭

    【1】即簪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黄胖哥}拿那簪頭﹐遞與員外。”

  • 簪白筆-汉语大词典

    簪白筆

    【1】古时史官﹑谏官入朝﹐或近臣侍从﹐插笔于帽﹐以便随时记录﹑书写。后插白笔﹐为官员冠饰之一。《宋史·舆服志四》:“立筆﹐古人臣簪筆之遺象。其制削竹爲幹﹐裹以緋羅﹐以黄絲爲毫﹐拓以銀縷葉﹐插於冠後。舊令﹐文官七品以上朝服者﹐簪白筆﹑武官則否﹐今文武皆簪焉。”{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簪白笔》:“簪白筆﹐古珥筆之遺象也。腰帶劍﹑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

  • 簪佩-汉语大词典

    簪佩

    亦作“[簪珮]”【1】古代冠簪和系于衣带上饰物。{唐}{储光羲}《贻刘高士别》诗:“俯視趨朝客﹐簪珮何璀璨!”《周书·萧大圜传》:“夫閭閻者有優遊之美﹐朝廷者有簪佩之累﹐蓋由來久矣。”【2】借指仕宦。{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序:“屠羊釣壑之士﹐厭洗耳而簪佩。”

  • 簪挂-汉语大词典

    簪挂

    【1】簪花挂彩。科举时代为中式者集体举行的一种仪式。{清}{梁章鉅}《归田琐记·督学屡易》:“蓋自丁丑至己卯﹐三年之内﹐學使者凡四易﹐是時考試章程凌雜……有未簪挂而先録遺者。”

  • 簪盍-汉语大词典

    簪盍

    【1】《易·豫》:“勿疑﹐朋盍簪。”{朱熹}本义:“然又當至誠不疑﹐則朋類合而從之矣。”后因以“簪盍”谓朋友相聚。{宋}{王十朋}《蓬来阁赋》:“天高氣肅﹐秋色平分﹐簪盍良朋﹐把酒論文。”{明}{李东阳}《斋居和亨父用杜韵》之二:“舊堂簪盍地﹐夢醒不知年。”

  • 簪徽-汉语大词典

    簪徽

    【1】犹簪缨。亦借指仕宦。{唐}{陈子昂}《为司刑袁卿让官表》:“皆緣際會﹐昭遇盛明﹐謬得揚歷簪徽。”{宋}{王十朋}《次韵李刑曹病起书怀》之二:“漸喜蛛絲封藥裹﹐未容鶴髮上簪徽。”

  • 簪蒿席草-汉语大词典

    簪蒿席草

    【1】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东观汉记·杜林传》:“〔{杜林}〕於{河西}得漆書古文《尚書經》一卷﹐每遭困厄﹐握抱此經。寄{隗囂}地﹐終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

  • 簪花-汉语大词典

    簪花

    【1】谓插花于冠。{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新進士釋褐於國子監﹐祭酒﹑司業皆坐彜倫堂﹐行拜謁簪花禮。”《宋史·礼志十五》:“禮畢﹐從駕官﹑應奉官﹑禁衛等並簪花從駕還内。”【2】古代书体的一种。{清}{钱谦益}《观美人手迹戏题绝句》之四:“芳樹風情在﹐簪花體格新。”{明}{王彦泓}《有女郎手写余诗数十首笔迹柔媚纸光洁滑玩而味之》诗之二:“{江令}詩才猶剩錦﹐{衛娘}書格是簪花。”【3】犹戴花。{清}{赵翼}《陔馀丛考·簪花》:“今俗惟婦女簪花﹐古人則無有不簪花者。”

  • 簪纓-汉语大词典

    簪纓

    【1】古代官吏的冠饰。比喻显贵。{唐}{李白}《少年行》之三:“遮莫姻親連帝城﹐不如當身自簪纓。”《明史·儒林传序》:“其他簪纓逢掖﹐奕葉承恩﹐亦儒林盛事也。”{南朝} {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龍門}退水﹐望冠冕以何年?鷁路頽風﹐想簪纓於幾載?”{茅盾}《动摇》三:“{陆}家可说是世代簪缨的旧族。”

  • 簪冠-汉语大词典

    簪冠

    【1】插簪于冠。古谓做官。{五代}{齐己}《东林作寄金陵知己》诗:“憑君聽朝貴﹐誰欲厭簪冠。”

  • 簪剃-汉语大词典

    簪剃

    【1】指出家为僧道。因道士簪发﹐和尚剃发﹐故称。《元典章·圣政一·重民籍》:“今後除色目人外﹐自願出家﹐若本户丁力數多﹐差役不闕﹐及有昆仲養父母者﹐赴元籍官陳告﹐勘當是實申覆各路給據﹐方許簪剃。”{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私自簪剃者勒令還俗﹐解發原籍當差。”《清会典事例·礼部·僧道》:“三十三年議准﹐各省督撫嚴飭地方官申明禁令﹐不許私行簪剃。”

  • 簪履-汉语大词典

    簪履

    【1】见“簪屨”。

  • 簪褭-汉语大词典

    簪褭

    亦作“[簪裊]”【1】{秦}{汉}时爵位名。列为第三级。《商君书·境内》:“故爵上造﹐就爲簪褭。”《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級曰公士﹐二曰上造﹐三簪裊……二十徹侯。”{颜师古}注:“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者﹐言飾此馬也。”{汉}{王充}《论衡·谢短》:“賜民爵八級﹐何法?名曰簪褭﹑上造﹐何謂?”

  • 衣簪-汉语大词典

    衣簪

    【1】衣冠簪缨, 古代仕宦的服装。常借指官吏与世家大族。《宋书·孝义传论》:“若夫孝立閨庭﹐忠被史策﹐多發溝畎之中﹐非出衣簪之下。以此而言聲教﹐不亦卿大夫之耻乎。”{南朝} {梁}{王僧孺}《南海郡求士教》:“風序泱泱﹐衣簪斯盛。”{唐}{杨炯}《和蹇右丞省中暮望》:“天明揔樞轄﹐人鏡辨衣簪。”

  • 美女簪花-汉语大词典

    美女簪花

    【1】语出《太平御览》卷七四八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衛常}書, 如插花美人, 舞笑鏡臺。”后因以“美女簪花”形容诗文或书法的娟秀多姿。{明}{毛晋}《汲古阁书跋·南村诗集》:“嘗述{虞伯生}論一代詩……{揭曼碩}如美女簪花。”{清}{王昶}《金石萃编·杨震碑跋》:“昔人謂{褚登善}書如美女簪花﹐或謂其出于{漢}隸﹐觀此碑知非欺人之論也。”

  • 華簪-汉语大词典

    華簪

    【1】华贵的冠簪。古人用簪把冠连缀在头发上。华簪为贵官所用, 故常用以指显贵的官职。{晋}{陶潜}《和郭主簿》之一:“此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簪。”{清}{方文}《蕭先生六十》诗:“華簪曾佐大長秋﹐六十懸車未白頭。”{宋}{司马光}《送吴耿先生》诗:“人生貴適意﹐何必慕華簪。”

  • 落簪-汉语大词典

    落簪

    【1】犹落发。剃发出家。{南朝} {宋}{宗炳}《答何衡阳书》:“神理風操似殊﹐不在{琳比丘}之後﹐寧當妄有毁人理﹐落簪于不實人之化哉?”{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若斯人者﹐自誓始于落簪﹐立志形乎變服。”

  • 蓍簪-汉语大词典

    蓍簪

    【1】以蓍草做的簪子。《韩诗外传》卷九:“{孔子}出遊{少源}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問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婦人曰:‘鄉(向)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谷Z常用来比喻故物或故旧。{清}{孙枝蔚}《虞玩之却屐图》诗:“新屐豈不好﹐云非臣所求。蓍簪與弊席﹐曾可棄之不。”《南史·虞玩之传》:“〔{齊高帝}〕賜以新屐﹐{玩之}不受。帝問其故﹐答曰:‘今日之賜﹐恩華俱重﹐但蓍簪弊席﹐復不可遺﹐所以不敢當。’”{前蜀}{韦庄}《同旧韵》:“美價方稀古﹐清名已絶今。既聞留縞帶﹐詎肯擲蓍簪。”

  • 翠簪-汉语大词典

    翠簪

    【1】翡翠或碧玉的簪子。{唐}{韩偓}《咏浴》:“再整魚犀攏翠簪﹐解衣先覺冷森森。”

  • 纓簪-汉语大词典

    纓簪

    【1】缨和簪, 古代显贵的冠饰。借指贵官。{唐}{李白}《送杨少府赴选》诗:“時泰多美士﹐京國會纓簪。”

  • 道簪-汉语大词典

    道簪

    【1】道士的发簪。{晋}{葛洪}《神仙传·左慈》:“{慈}拔道簪以撓酒﹐須臾道簪都盡﹐如人磨墨。”

  • 遺簪棄舄-汉语大词典

    遺簪棄舄

    【1】见“遺簪墜舄”。

  • 遺簪墜珥-汉语大词典

    遺簪墜珥

    【1】见“遺簪墮珥”。

  • 遺簪脱舃-汉语大词典

    遺簪脱舃

    【1】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清}{钱学纶}《语新》卷上:“假敬神爲名﹐列食歡呼﹐遺簪脱舃﹐雖云男女分曹﹐究屬面面相覷。”

  • 遺簪墜履-汉语大词典

    遺簪墜履

    【1】见“遺簪墜屨”。

  • 遺珥墜簪-汉语大词典

    遺珥墜簪

    【1】见“遺簪墮珥”。

  • 遺簪絶纓-汉语大词典

    遺簪絶纓

    【1】《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爲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後有遺簪,{髡}({淳于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參。”《韩诗外传》卷七:“{楚莊王}賜其羣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滅燭,有牽王后衣者,后扙冠纓而絶之,言於王曰:‘今爥滅,有牽妾衣者,妾扙其纓而絶之。願趣火視絶纓者。’王曰:‘止!’立出令曰:‘與寡人飲,不絶纓者,不爲樂也。’於是冠纓無完者,不知王后所絶冠纓者誰。於是王遂與羣臣歡飲,乃罷。”后合二事为“遺簪絶纓”,谓男女杂坐,不拘形迹,欢饮无度。{徐珂}《清稗类钞·婚姻·台湾番人婚嫁》:“兩家父母亦共飲酒三五斗﹐以後遺簪絶纓﹐歡謔無度﹐數日方止。”

  • 遺簪墜屨-汉语大词典

    遺簪墜屨

    亦作“[遺簪墜履]”【1】《韩诗外传》卷九:“{孔子}出遊{少源}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問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婦人曰:‘鄉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汉}{贾谊}《新书·琞粆n:“昔{楚昭王}與{吴}人戰,{楚}軍敗,{昭王}走,屨决眦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屨。及至於{隋},左右問曰:‘王何曾惜一踦屨乎?’{昭王}曰:‘{楚國}雖貧,豈愛一踦屨哉?思與偕反也。’自是之後,{楚國}之俗無相棄者。”后人合两事为“遺簪墜屨”,比喻旧物或故情。《北史·韦夐传》:“{孝寬}({韋孝寬})爲{延州}總管。{夐}至州﹐與{孝寬}相見。將還﹐{孝寬}以所乘馬及轡勒與{夐}。{夐}以其華飾﹐心弗欲之﹐笑謂{孝寬}曰:‘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同歸。吾之操行﹐雖不逮前烈﹐然捨舊録新﹐亦非吾志也。’於是乃乘舊馬以歸。”《周书·韦夐传》作“遺簪墜履”。{宋}{曾肇}《陈州谢上表》:“篤遺簪墜屨之仁﹐推藏疾納汙之誼。”【2】指遗弃的簪珥鞋袜。{明}{冯梦龙}《永团圆·江边解闹》:“若是果然投江﹐必然留下物件爲記﹐不免再到江邊去﹐仔細尋覓一番﹐倘有遺簪墜履﹐也就是賢妻的芳魂所憑了。”

  • 遺簪墮履-汉语大词典

    遺簪墮履

    同“[遺簪墜屨]”【1】{唐}{罗隐}《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诗之二:“遺簪墮履應留念﹐門客如今只下僚。”{唐}{张说}《让右丞相第二表》:“臣幸沐遺簪墮履之恩﹐好生養志之德。”

  • 遺簪墜舄-汉语大词典

    遺簪墜舄

    【1】指遗落在地的簪子鞋子。{清}{杨潮观}《寇莱公思亲罢宴》:“還只是含悲向﹐他抛我﹐似遺簪棄舄;你憐我﹐知物在人亡。”{清}{于庆元}《涂泥逃妇叹》:“十步九倒足趦趄﹐遺簪墜舄滿路隅。”亦作“[遺簪棄舄]”。

  • 遺簪-汉语大词典

    遺簪

    亦作“[遺簮]”【1】指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墮珥﹐後有遺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刘邦彦}《上元十五夜观灯诗》:“歸遲不屬金吾禁﹐争覓遺簪與墜鈿。”{清}{钱谦益}《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國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舊遺簪。”【2】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元}{袁桷}《次韵杂诗》之五:“遺簪隱世德﹐忍垢躬灌園。”【3】{孔子}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孔子}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遺簪”比喻旧物或故情。{清}{王夫之}《雪赋》:“有似去國之臣﹐裴徊賜玦;下山之婦﹐悵惘遺簪。”{唐}{李峤}《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遺簮﹐禮縟追賻﹐千古之下﹐凛然而高。”{唐}{朱放}《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棄遺簮舊﹐寧辭落帽還。”{明}{冯梦龙}《万事足·刑厅叩信》:“豈不念遺簪﹐奈胭脂虎視眈﹐背生有子今無憾。”

  • 遺簪弊履-汉语大词典

    遺簪弊履

    同“[遺簪墜屨]”【1】《魏书·孝静帝纪》:“帝曰:‘古人念遺簪弊履﹐欲與六宫别﹐可乎?’”

  • 遺珥墮簪-汉语大词典

    遺珥墮簪

    【1】见“遺簪墮珥”。

  • 遺簪弊屨-汉语大词典

    遺簪弊屨

    同“[遺簪墜屨]”【1】《北齐书·高德政传》:“{魏静帝}曰:‘人念遺簪弊屨﹐欲與六宫别﹐可乎?’乃入與夫人嬪御以下訣别﹐莫不歔欷掩涕。”

  • 遺簪墮珥-汉语大词典

    遺簪墮珥

    【1】指遗落﹑丢弃簪子珥珰。亦指遗弃的簪珥。{唐}{袁不约}《长安夜游》诗:“長樂曉鐘歸騎後﹐遺簪墮珥滿街中。”{明}{何景明}《白纻歌》之六:“義如山﹐金如土﹐遺簪墮珥不復數。”亦作“[遺簪墜珥]”。{宋}{李纲}《雨霖铃·明皇幸西蜀》词:“五家會處﹐花盈山谷﹐百里遺簪墮珥﹐盡寶鈿珠玉。”{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婺州斗牛俗》:“于是老婦孺子暨粉白黛緑者﹐譁然争避﹐或失足田中﹐或倒身岸下﹐遺簪墜珥﹐衣服沾濡﹐頭面汙損﹐相將相扶而去。”【2】《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爲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後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參。”后以“遺簪墮珥”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唐}{虞世南}《门有车马客行》:“危弦促柱奏《巴渝》﹐遺簪墮珥解羅繻。”{明}{夏完淳}《大哀赋》:“或旰食而宵衣﹐或墮簪而遺珥。”{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七出:“清曉﹐侍婢不惜千金﹐相呼鬥百草。遺珥墮簪﹐蹙着鞦韆﹐不禁笑語聲高。”{明}{胡之骥}《<汇注江文通集>叙》:“感遊女之思﹐遺簪墮珥;鬯豪士之懷﹐吐錦絶纓。”{清}{洪昇}《长生殿·禊游》:“朱輪﹐碾破芳堤﹐遺珥墜簪﹐落花相襯。”亦省作“[遺珥]”。{胡樸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新疆·乌鲁木齐风俗记》:“元夕張燈﹐婦女畢至﹐遺簪墮珥﹐終夜喧闐。”亦作“[遺珥墮簪]”﹑“[遺珥墜簪]”。

  • 豸簪-汉语大词典

    豸簪

    【1】刻有獬豸形的发簪,古代监察﹑执法官所用。{唐}{杨巨源}《赠侯侍御》诗:“逃禍棲蝸舍﹐因醒解豸簪。”

  • 解簪-汉语大词典

    解簪

    【1】解去簪缨。谓仕途失宠。{清}{唐孙华}《浙闱撤棘後闻以铨曹公事连染左官》诗之一:“西風蕭瑟動秋林﹐忽有郵書報解簪。”【2】解去束发之簪。谓就寝。{唐}{黄滔}《陈皇后因赋复宠赋》:“難期獻蠒於春晝﹐不忍解簪於日暮。”

  • 青蟲簪-汉语大词典

    青蟲簪

    【1】雕镂成绿金蝉式的青色玉簪花。{唐}{李贺}《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引留之不得後生感忆座人制诗嘲诮贺复继》诗之三:“灰暖殘香炷﹐髮冷青蟲簪。”{王琦}汇解:“{廣}中有緑金蟬﹐大者如班猫﹐其背作青緑泥金色﹐喜匿朱槿花中﹐一一相交。傳云帶之令夫婦相愛﹐婦女多以爲釵簪之飾。”

  • 髡簪-汉语大词典

    髡簪

    亦作“[髠簪]”【1】指和尚和道士。{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景灵行香》:“{紹翁}以爲祖宗在天之靈﹐必不願歆於異教﹐且市井髠簪之庸人﹐皆宜斥去。近者{淳祐}進書例﹐用僧道鐃鼓前導﹐朝廷有旨勿用。”

  • 髻簪-汉语大词典

    髻簪

    【1】插定发髻的长针。用金玉等制成。亦为首饰之一种。{清}{陆次云}《峒溪纤志·苗人》:“耳環盈寸﹐髻簪幾尺。”

  • 鬟簪-汉语大词典

    鬟簪

    【1】插戴于鬟髻的簪子。{南朝}{梁简文帝}《茱萸女》诗:“雜與鬟簪插﹐偶逐鬢鈿斜。東西争贈玉﹐縱横來問家。”

  • 鳳犀簪-汉语大词典

    鳳犀簪

    【1】妇女用的簪子。用犀牛角制成凤形,因称。{五代}{和凝}《宫词》之三七:“香鴨烟輕爇水沈﹐雲鬟閒墜鳳犀簪。”

  • 鳳簪-汉语大词典

    鳳簪

    【1】华美的簪。其上有凤形雕饰,因称。{唐}{李商隐}《念远》诗:“皎皎非鸞扇﹐翹翹失鳳簪。”{朱鹤龄}注引《後汉书·舆服志》:“太皇太后﹐皇太后簪以玳瑁爲擿﹐長一尺﹐端爲華勝﹐上爲鳳凰﹐以翡翠爲毛羽。”

  • 龍蕊簪-汉语大词典

    龍蕊簪

    【1】名贵之簪。{宋}{陶穀}《清异录·龙蕊簪》:“{吴越}{孫妃}嘗以一物施{龍興寺}﹐形如朽木筯﹐僧不以爲珍。偶出示﹐舶上胡人曰:‘此{日本國}龍蕊簪也。’增價至萬二千緡易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