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簿

簿(簿)是什么意思

  • 长髯主簿-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长髯主簿cháng rán zhǔ bù

    【释义】:

    山羊戏称。以其有长髯,因以古官“主簿”呼之。《初学记》二九卷引《古今注》:“羊,一名长髯主簿。”

  • 对簿-古语词今用词典

    对簿duìbù

    受审时核对起诉事实。汉将李广,陇西成纪人。孝文帝十四年,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大举侵犯肃关,李广从军抗击,他杀敌英雄,射死和俘虏匈奴多人,由此当上了汉朝的中郎。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将再次出击,李广多次要求一同出征,天子因为他年老而不允许,后来只让他担任卫青部队的前将军。军队出了边塞,卫青从俘虏处得知单于的住所,决定亲自率精锐部队攻打单于,而令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的部队合并后从东路出击。李广向卫青请求道:我部为前将军,大将却让我改路东路出击,我多次与匈奴作战,但和单于对峙这是第一次,我愿意作先锋,与单于决一死战。但卫青认为李广已老,始终不让他担任先锋。李广为此十分恼怒,不得已带兵与赵食其合并。由于李广军队无向导而迷路,未能与大将军卫青的主力汇合,致使单于逃跑。“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大将军派长史命令李广赶快到幕府去受审,并核对事实。)李广说:各校尉、士兵均无罪,是我自己迷失了道路,我自己上供状,听候审问。回到幕府,想到自己年已花甲还要受如此侮辱,于是拔剑自刎。(《史记·李将军列传》)

    今沿用本义。

    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忆君缧绁中,恶斗五秋冬。对簿仅一字,投降私害公。”《南方周末》:“我对两个歌星对簿公堂,本来不感兴趣,这个案子能写出什么?”《成都晚报》:“《戏说乾隆》播出协议起纠纷,成都恩威公司将按法律程序与原告对簿公堂。”

  • 留名于永生簿上-实用委婉语词典

    留名于永生簿上

    犹太人对人死亡的婉称。

  • 簿书-古文观止词典

    簿书bó shū

    【词性】:名词

    官署中的文书簿册(1)。《梓人传》:以簿书为尊。——把批阅文件当作最高的任务。

  • 主簿-古文观止词典

    主簿zhǔ bù

    【词性】:名词

    官名。知县官的助手,掌文书簿籍(2)。《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他就是世系中所说的现任泰州海陵县主簿。《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不久又选任泰州海陵县主簿。

  •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古文观止词典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说明】:

    本文写许平才智过人,然而却大材小用,“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表现了作者对浪费压抑人才的现实强烈的愤慨和不满。文章吞吞吐吐,隐隐约约,委婉曲折,含蓄深沉。

    【原文】: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尝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

    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悔者,其知之矣!

    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杨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瑰,不仕。璋,真州司户参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令陶舜元。

    铭曰:“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呜呼!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

  • 百家姓不曾开簿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百家姓不曾开簿面

    【释义】:

    《百家姓》:启蒙教材之一;开簿面:打开书册的封面。比喻事情还没有开始。《荡寇志》一一五:唐猛正在收拾行装,交代家务,见范成龙转来,欢喜道:“哥哥转回得好快,我们下午便可动身。”范成龙道:“早哩,早哩,百家姓不曾开簿面哩!”

  • 功劳簿-汉语惯用语辞典

    功劳簿gōng láo bù

    比喻过去的功绩,老本。元无名氏《赚蒯通》“我如今跳出是非场,抹下了这功劳簿,只待要修仙辟谷,倒是俺散袒逍遥一愿足。”又如:他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

  • 簿-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簿bù

    ①登记用的册子。《汉书·路温舒传》:“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也指官府的文书,记录口供罪行的簿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于是上使御史~责魏其。”②主簿,管理文书的小官。邵长蘅《阎典史传》:“丞、~选愞怖急,男女奔窜。”(选愞nuò:怯懦。)③笏,手版。《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宓以~击颊。”

  • 功劳簿-现代汉语大词典

    功劳簿gōng láo bù

    【释义】:

    指记载功勋和劳绩的簿册。也用于比喻,多指过去的功绩,犹老本。如:我们可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啊!

  • 拍纸簿-现代汉语大词典

    拍纸簿pāi zhǐ bù

    【释义】:

    纸的一边抹胶粘住,便于一页一页撕下来的本子。拍,[英pad]。谢觉哉《书同文,语同音》:“那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文盲,而要求学习文化又非常热烈,每个人都有拍纸簿和铅笔或自来水笔,一有空就学习。”

  • 花名簿-现代汉语大词典

    花名簿huā míng bù

    【释义】:

    见“花名册”。

  • 对簿-现代汉语大词典

    对簿duì bù

    【释义】:

    受审。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对簿仅一字,投降私害公。”

  • 帐簿-现代汉语大词典

    帐簿zhàng bù

    【释义】:

    记载银钱货物出入的簿册。

  • 流水簿-现代汉语大词典

    流水簿liú shuǐ bù

    【释义】:

    记流水账的账本。鲁迅《有趣的消息》:“去年肯管闲事的‘学者’,今年不管闲事了,在年底结清帐目的办法,原来不止是掌柜之于流水簿,也可以适用于‘正人君子’的行为的。”

  • 缘簿-现代汉语大词典

    缘簿yuán bù

    【释义】:

    寺庙化缘的簿本。也泛指募捐的簿册。邹韬奋《侨胞汇款到沦陷区的疑问》引“读者来信”:“此间家在各沦陷区的侨胞,常有接到香港各同乡会付来之捐款缘簿,请求救济各留乡难民。”

  • 考勤簿-现代汉语大词典

    考勤簿kǎo qín bù

    【释义】:

    记录出勤情况的簿册。

  • 日记簿-现代汉语大词典

    日记簿rì jì bù

    【释义】:

    即日记本。

  • 曲簿-现代汉语大词典

    曲簿qū bó

    【释义】:

    蚕箔。饲蚕的器具。用萑苇或细竹编织而成。也称薄曲。

  • 账簿-现代汉语大词典

    账簿zhàng bù

    【释义】:

    记载钱物出入事项的簿册。如:陈年账簿。

  • 户口簿-现代汉语大词典

    户口簿hù kǒu bù

    【释义】:

    见“户口册”。

  • 生死簿-现代汉语大词典

    生死簿shēng sǐ bù

    【释义】:

    ①迷信指阴曹地府记载众生生卒年月时辰的本子。向春《煤城怒火》:“男的下窑,女的要饭,那狗阎王的生死簿上也不叫穷人团圆。”②比喻记录坏人坏事的本子。京剧《平原作战》:“告诉你们,抗日军民掌握着你们的‘生死簿’,谁做件坏事,记个黑点,到时候算总账。”③指生杀大权。贺敬之《秦洛正》:“他们掌着生死簿,罪名还不是由他定。”

  • 租簿-现代汉语大词典

    租簿zū bù

    【释义】:

    旧时地主收地租的账本。

  • 簿-现代汉语大词典

    簿bù

    【释义】:

    册籍;记载用的本子。如:簿记。

  • 簿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簿子bù zi

    【释义】:

    簿册;本子。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偶而遇到一件事情,听得几句对话,作者觉得是有意义的,将来或者有用的,便用本簿子记了下来。”

  • 簿书-现代汉语大词典

    簿书bù shū

    【释义】:

    记录财物出纳的簿册。阿英《袁中郎做官》:“他说:上官如云,过客如雨,簿书如山,钱谷如海,朝夕趋陈检点,尚恐不及,苦哉!苦哉!”

  • 簿册-现代汉语大词典

    簿册bù cè

    【释义】:

    记载账目或事情的簿子。

  • 簿记-现代汉语大词典

    簿记bù iì

    【释义】:

    指会计工作中填写凭证、登记账册、结账等工作。有时即指会计。

  • 簿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簿籍bù jí

    【释义】:

    指登记、书写所用的册籍。如户口簿、军队名册、账簿等。

  • 上簿-汉语大词典

    上簿

    【1】谓呈递文状,接受审问或质讯。《汉书·李广传》:“大將軍長史急責{廣}之莫府上簿。{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颜师古}注:“簿﹐謂文狀也。”

  • 丞簿-汉语大词典

    丞簿

    【1】州郡的丞和主簿等佐官。{明}{徐渭}《赠吴宣府序》:“丞簿畏得禍﹐不敢動氣。”{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待接役》:“前官廣文丞簿﹐附有書札。”

  • 主簿-汉语大词典

    主簿

    【1】官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至{魏}{晋}时渐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此后各中央官署及州县虽仍置主簿,但任职渐轻。{唐}{宋}时皆以主簿为初事之官。{明}{清}时各寺卿也有设主簿的,或称典簿。外官则设于知县以下,为佐官之一。后省并。《南史·儒林传·伏曼容》:“〔{伏曼容}〕父{胤之},{宋}司空主簿。”

  • 主簿蟲-汉语大词典

    主簿蟲

    【1】蝎的别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虫篇》:“{江}南舊無蝎,{開元}初,嘗有一主簿竹筒盛過{江},至今{江}南往往而有,俗呼爲主簿蟲。”{唐}{李肇}《国史补》卷下:“{劍南}元無蠍,嘗有人任主簿,將蠍之任,而有之,今呼爲主簿蟲也。”按,《大唐传载》谓北人至{江}南任主簿携蝎而往,为{大历}中事。传说不一。

  • 十錢主簿-汉语大词典

    十錢主簿

    【1】{后魏}宗室{拓跋庆智}的绰号。《北史·魏阳平王熙传》:“子{慶智}性貪鄙。爲太尉主簿﹐事無大小﹐得物然後判﹐或十數錢﹐或二十錢﹐得便取之﹐府中號爲‘十錢主簿’。”

  • 内簿-汉语大词典

    内簿

    【1】即内号簿。旧时衙门登记上司公文﹑各房稿案及一应差票的簿子凡一式两本,放在内衙的称“内簿”。{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设内外号簿》:“比畢﹐將簿送内宅﹐與内簿對同。”

  • 入鐵主簿-汉语大词典

    入鐵主簿

    【1】{北齐}{许惇}办事干练,有决断,时人称为“入铁主簿”。《北齐书·许惇传》:“{惇}清識敏速﹐達於從政﹐任司徒主簿﹐以能判斷﹐見知時人﹐號爲入鐵主簿。”

  • 候簿-汉语大词典

    候簿

    【1】天文观测记录簿。{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二》:“{熙寧}中﹐予領太史﹐令{衛樸}造曆﹐氣朔已正﹐但五星未有候簿可驗。”

  • 僉簿-汉语大词典

    僉簿

    【1】旧时官府中的发文登记簿。{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谨僉押》:“有牌票不登僉簿者﹐此即欲騙硃偷印﹐私行嚇詐者也。”

  • 兵簿-汉语大词典

    兵簿

    【1】军士的名册。《後汉书·吴汉传》:“及{漢}至莫府﹐上兵簿﹐諸將人人多請之。”{李贤}注:“兵簿﹐軍士之名帳。”《晋书·秦献王柬传》:“{武帝}嘗幸宣武場﹐以三十六軍兵簿令{柬}料校之﹐{柬}一省便擿脱謬﹐帝異之﹐於諸子中尤見寵愛。”

  • 典簿-汉语大词典

    典簿

    【1】朝廷文书。{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曰古今通集庫﹐係印綬監所掌﹐古今君臣畫像﹑符券﹑典簿貯此。”

  • 卯簿-汉语大词典

    卯簿

    【1】旧时官署中的名册。点卯时用之,故称。{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各役過堂點卯。卯簿詳註年貌﹑籍貫﹑住址及著役日期﹑經管某事于姓名之下。”

  • 别簿-汉语大词典

    别簿

    【1】另立的簿籍。《南史·范泰传》:“凡素所不善及不附{義康}者﹐又有别簿﹐並入死目。”

  • 功勞簿-汉语大词典

    功勞簿

    【1】原指记载功勋和劳绩的簿册。后亦用于比喻,多指过去的功绩,犹言老本。{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我如今跳出是非場﹐抹下了這功勞簿﹐只待要修仙辟穀﹐倒是俺散袒逍遥一願足。”如:我们可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啊!{清}{李渔}《比目鱼·贻册》:“這都是天機轉轆轤﹐神靈演咒符﹐休得要錯記了功勞簿。”

  • 坐簿-汉语大词典

    坐簿

    【1】留底备查的帐簿。《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我家開下舖時﹐或是官員府中定製的﹐或是使客往來帶出去的﹐家裏都有一本坐簿﹐上面明寫着某年某月某府中差某幹辦來定製做造。就是皮靴裏面﹐也有一條紙條兒﹐字號與坐簿上一般的。”

  • 堂簿-汉语大词典

    堂簿

    【1】方言。旧时妓院中的帐簿。《海上花列传》第二四回:“我看見俚前節堂簿﹐除脱仔我就不過幾户老客人叫仔二三十個局。”

  • 對簿-汉语大词典

    對簿

    【1】受审。簿﹐狱辞的文书﹐犹今之起诉状。受审时据状核对事实﹐故称对簿。《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憶君縲紲中﹐惡鬭五秋冬。對簿僅一字﹐投降私害公。”《明史·邓子龙传》:“{子龍}方對簿﹐巡撫{吴定}請立功自贖﹐帝許之。”

  • 名簿-汉语大词典

    名簿

    【1】犹名册。《魏书·卢同传》:“自今敍階之後﹐名簿具注加補日月﹐尚書印記﹐然後付曹。”{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趙少師}〕夢神人持名簿﹐視其上有金書{趙}字。”

  • 善簿-汉语大词典

    善簿

    【1】迷信称阴间记录人生前行善事迹的簿册。《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那判官禀道:‘此人善簿堆積如山﹐惡簿並無一字。’”

  • 圖簿-汉语大词典

    圖簿

    【1】图籍。指地图﹑户籍等簿册。《汉书·王莽传中》:“〔{王莽}曰〕‘定諸國邑采之處﹐使侍中講禮大夫{孔秉}等與州部衆郡曉知地理圖籍者﹐共校治于{壽成}{朱鳥堂}……’以圖簿未定﹐未授國邑﹐且令受奉都内﹐月錢數千。”

  • 帑簿-汉语大词典

    帑簿

    【1】国库登记财物的帐簿。《新唐书·裴延龄传》:“{開元}﹑{天寳}間﹐户口繁息﹐百司務殷﹐官且有缺者﹐比兵興﹐户不半在﹐今一官治數司足矣。請後官闕不即補﹐收其禀以實帑簿。”

  • 帳簿-汉语大词典

    帳簿

    【1】记载银钱货物出入的簿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你想他們這樣辦法﹐就是吊了店家帳簿來查﹐也查不出他的弊病呢。”

  • 庫簿-汉语大词典

    庫簿

    【1】仓库帐簿。{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立解支库簿》:“錢糧支解﹐每年置一總册……解支一次﹐扣算開寫一次﹐拆封一次﹐連前結總一次﹐名曰解支庫簿。”

  • 循環簿-汉语大词典

    循環簿

    【1】指旅客登记簿。{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至客店之循環簿亦只可用之城市。”昆曲《十五贯》第四场:“这是悦来客栈的循环簿﹐请爷爷查看。”

  • 底簿-汉语大词典

    底簿

    【1】底册。{明}{沈德符}《野獲编·土司·缅甸盛衰始末》:“{成化}間蒙給金牌﹑信符﹐不戒於火﹐并批文﹑底簿及勘合給賜。詔如其請。”

  • 官簿-汉语大词典

    官簿

    亦作“[官薄]”【1】原指记录官吏功绩和经历的簿籍,后多指做官的资历。{宋}{范成大}《送吴元茂丞浦江》诗:“才名已被人争説﹐官薄何妨計小疎。”《汉书·翟方进传》:“先是{逢信}已從高第郡守歷京兆﹑太僕爲衛尉矣﹐官簿皆在{方進}之右。”{颜师古}注:“簿謂伐閲也。”《後汉书·安帝纪》:“詔三公﹑中二千石﹐舉刺史﹑二千石﹑令﹑長﹑相﹐視事一歲以上至十歲﹐清白愛利﹐能勑身率下﹐防姦理煩﹐有益於人者﹐無拘官簿。”{李贤}注:“‘無拘官簿’謂受超遷之﹐不拘常牒也。”

  • 姻緣簿-汉语大词典

    姻緣簿

    【1】旧时谓注定男女姻缘的名册。{明}{陈汝元}《金莲记·湖赏》:“芳名已註姻緣簿。”{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那裏有糞堆上長出連枝樹﹐淤泥中生出比目魚﹐不明白展污了姻緣簿?”{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怎知道姻緣簿久已勾銷。”

  • 玉簿-汉语大词典

    玉簿

    【1】姻缘簿的美称。传说{唐朝}{韦固}夜过{宋城},遇一老人于月下检书,问之,乃人间姻缘簿。事见{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明}{陈铎}《锦庭乐·闺怨》套曲:“春閨有日來{雙漸}﹐相逢一笑兩謙謙﹐玉簿姻緣許再僉。”{元}{无名氏}《集贤宾·佳遇》曲:“多管是標致雙郎正逢着{蘇小卿}﹐玉簿上婚姻已定。”

  • 班簿-汉语大词典

    班簿

    【1】在朝职官名册。《新唐书·郑綮传》:“{昭宗}意其有所藴未盡﹐因有司上班簿﹐遂署其側曰:‘可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班簿﹐著在朝者姓名。”{宋}{曾巩}《本朝政要策·考课》:“{雍熙}間﹐上嘗閲班簿﹐欲擇用人﹐而患不能徧知羣下之材﹐始詔{德驤}以羣臣功過之迹﹐引與俱對。”《宋史·职官志三》:“〔吏部侍郎〕視朝則執文武班簿對立﹐以待顧問。”

  • 朱銷文簿-汉语大词典

    朱銷文簿

    【1】{元}代文簿名称。登记应行大小公事,便于按期举办,举办一事,即用朱笔勾去一事,故称。《元典章·吏部八·案牍》:“諸司應行事務﹐例置朱銷文簿﹐日逐銷坿﹐廉訪司上下半年照刷了畢。”

  • 校簿-汉语大词典

    校簿

    【1】审阅文簿。《晋书·刘颂传》:“歲終﹐臺閣課功校簿而已。”

  • 戰簿-汉语大词典

    戰簿

    【1】古时军中登记战功和战利品的帐册。借指战功。《宋书·王玄谟传》:“上意不能明﹐使有司奏{王玄謨}多取寳貨﹐虚張戰簿﹐與{徐州}刺史{垣護之}並免官。”

  • 收簿-汉语大词典

    收簿

    【1】收税的簿册。{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流水收簿》:“收簿者﹐各櫃吏收銀之簿也。”

  • 日黄簿-汉语大词典

    日黄簿

    【1】私家帐簿。{元}{孔齐}《至正直记·出纳财货》:“私記謂之日黄簿。又曰帳目。”

  • 日記簿-汉语大词典

    日記簿

    【1】见“日記本”。

  • 曲簿-汉语大词典

    曲簿

    【1】蚕箔。饲蚕的器具。用萑苇或细竹编织而成。也称“薄曲”。

  • 書簿-汉语大词典

    書簿

    【1】文书;簿籍。{明}{李东阳}《和沈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閒官遠書簿﹐夙夜不在公。”

  • 流水簿-汉语大词典

    流水簿

    【1】记流水账的账本。{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去年肯管闲事的‘学者’﹐今年不管闲事了﹐在年底结清帐目的办法﹐原来不止是掌柜之于流水簿﹐也可以适用于‘正人君子’的行为的。”

  • 拍紙簿-汉语大词典

    拍紙簿

    【1】纸的一边抹胶粘住,便于一页一页撕下来的本子。拍,借用英语 pad的音。{谢觉哉}《书同文﹐语同音》:“那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文盲﹐而要求学习文化又非常热烈﹐每个人都有拍纸簿和铅笔或自来水笔﹐一有空就学习。”

  • 披簿-汉语大词典

    披簿

    【1】翻阅簿籍。《北史·李迂哲传》:“子孫參見﹐或忘其年名者﹐披簿以審之。”

  • 版簿-汉语大词典

    版簿

    【1】户籍。{宋}{高承}《事物纪原·治理政体·版簿》:“《周禮》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已上﹐皆書于版……今州縣有丁口版簿﹐即此﹐蓋始于{周}也。”{宋}{孔平仲}《孔氏谈苑·朱砂膏治白花蛇毒》:“{施}﹑{黔州}多白花蛇﹐螫人必死。縣中版簿有退丁者﹐非蛇傷則虎殺之也。”

  • 文簿-汉语大词典

    文簿

    【1】文册簿籍。《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當日晩算了帳目﹐把文簿呈{張員外}。”{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家人自堂東舁出二十牀﹐各以錦繡帕覆之。既陳﹐盡去其帕﹐乃文簿鑰匙耳。”《水浒传》第一一九回:“衆多將佐功勞﹐俱各造册﹐上了文簿﹐進呈御前。”《後汉书·循吏传·秦彭》:“每於農月﹐親度頃畝﹐分别肥塉﹐差爲三品﹐各立文簿﹐藏之鄉縣。”

  • 朝簿廳-汉语大词典

    朝簿廳

    【1】掌朝官名籍的官署。{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吏察主院中入朝人次第名籍﹐謂之朝簿廳。”

  • 煙花簿-汉语大词典

    煙花簿

    【1】妓女的名籍册。{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一自當時﹐向煙花簿豁除了名氏﹐打疊起狂蕩心兒﹐專等那七香車﹑五花誥……莫不他翻悔了這門親事?”

  • 户口簿-汉语大词典

    户口簿

    【1】见“户口册”。

  • 扈簿-汉语大词典

    扈簿

    【1】户部。户部掌户口﹑财赋,故称。{宋}{岳珂}《桯史·紫宸廊食》:“余爲扈簿日﹐瑞慶節隨班上壽{紫宸殿}。”

  • 感風簿-汉语大词典

    感風簿

    【1】{宋}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的登记簿。例以“感風”为名,故称。{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十:“{沈存中}云:‘館閣每夜輪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則虚其夜﹐謂之豁宿……名下書腸肚不安﹐免宿。’故館閣宿歷﹐相傳謂之‘害肚歷’。余爲太學諸生請假出宿﹐前廊置一簿﹐書云‘感風’﹐則‘害肚歷’﹐可對‘感風簿’。”

  • 票簿-汉语大词典

    票簿

    【1】票据簿册。{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催征》:“如銀﹑錢兼收﹐票簿俱登填明白。”

  • 砧基簿-汉语大词典

    砧基簿

    【1】登载田亩四至的簿册。{宋}{曹彦约}《新知澧州朝辞上殿札子》:“夫契書者﹐交易之祖也;砧基簿者﹐税役之祖也。”《文献通考·田赋五》:“〔左司員外郎{李椿年}〕令各户各鄉造砧基簿。”

  • 當簿-汉语大词典

    當簿

    【1】犹言感受接触。《荀子·正名》:“徵知必將待天官之當簿其類然後可也。”{梁启雄}释:“簿﹐當讀爲《易·説卦》‘雷風相薄’之‘薄’。薄﹐接觸也。”{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名》:“接於五官曰受﹐受之者謂之當簿。”

  • 生死簿-汉语大词典

    生死簿

    【1】迷信谓阴曹地府记载众生生卒年月时辰的本子。《西游记》第三回:“是我顯神通﹐直嚷到{森羅殿}﹐與那十王争吵﹐將我們的生死簿子看了﹐但有我等名號﹐俱是我勾了。”{向春}《煤城怒火》第二章二:“男的下窑﹐女的要饭﹐那狗阎王的生死簿上也不叫穷人团圆。”{宋}{洪迈}《夷坚甲志·郑邻再生》:“〔王〕復命檢勾生死簿﹐稱{鄰}壽尚有一紀半。”【2】指生杀大权。{贺敬之}《秦洛正》第二场:“他们掌着生死簿﹐罪名还不是由他定。”【3】比喻记录坏人坏事的本子。京剧《平原作战》第一场:“告诉你们﹐抗{日}军民掌握着你们的‘生死簿’﹐谁做件坏事﹐记个黑点﹐到时候算总账。”

  • 短簿-汉语大词典

    短簿

    【1】见“短主簿”。

  • 短簿祠-汉语大词典

    短簿祠

    【1】{晋}{王珣}的祠庙,在{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明}{高启}有《短簿祠》诗云:“不能復使{桓公}怒,莫怪年來祭客稀。”{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陳滄州}〕《重遊虎邱》詩云:‘……春風再掃{生公}石﹐落照仍銜短簿祠。’”{清}{吴伟业}《顾西巘侍御同沈友圣虎丘即事》诗之三:“{生公}石上廣場開﹐短簿祠荒閉緑苔。”

  • 短主簿-汉语大词典

    短主簿

    【1】泛指主簿官。{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八:“{富季申}爲{魯山}主簿……嘗有十絶﹐其一云:‘青衫短簿{汝陽}天﹐鶚牘當時誤薦賢。’”【2】指{晋}{王珣}。{清}{阎尔梅}《观虎丘祭厉坛者》诗:“初冬黑畤具衣裳﹐告朔喧闐愧儡場。短簿簪花儺厲鬼﹐{生公}舉箸飯{真孃}。”{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宠礼》:“{珣}({王珣})爲主簿﹐{超}({郗超})爲記室參軍。{超}爲人多鬚﹐{珣}狀短小。于時{荆州}爲之語曰:‘參軍﹐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亦省作“[短簿]”。

  • 私簿-汉语大词典

    私簿

    【1】私人的账簿。《旧唐书·食货志下》:“有自貿易不同市牙者﹐驗其私簿﹐無私簿者﹐投狀自集。”

  • 租簿-汉语大词典

    租簿

    【1】犹租赋。{唐}{韩愈}《元和圣德诗》:“經戰伐地﹐寬免租簿。”【2】旧时地主收地租的账本。{清}{李渔}《奈何天·焚券》:“把主人的租簿賑目﹐盡行交付與你。”

  • 空簿-汉语大词典

    空簿

    【1】假账。《汉书·食货志下》:“{洛陽}{薛子仲}等因與郡縣通姦﹐多張空簿﹐府臧不實﹐百姓愈病。”

  • 疏簿-汉语大词典

    疏簿

    【1】旧时僧道募捐的册子。《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不管貧富﹐就送過一個疏簿﹐募化錢糧﹐不是托言塑佛粧金﹐定是説重修殿宇。”{清}{李渔}《奈何天·误相》:“獻齋的攢盒一收﹐募緣的疏簿就到。”

  • 登簿-汉语大词典

    登簿

    【1】记入帐簿中。《说岳全传》第六五回:“那巡檢正坐在堂上﹐看着兩個書吏收禮登簿。”

  • 考勤簿-汉语大词典

    考勤簿

    【1】记录出勤情况的簿册。

  • 號簿-汉语大词典

    號簿

    【1】犹今之登记簿。{唐}{王建}《赠郭将军》诗:“向晩臨堦看號簿﹐眼前風景任支分。”《糊涂世界》卷十:“這些我不管﹐我是替他上上號簿﹐辦些雜事﹐他裏面書啓上另有人的﹐此外也並没别人。”{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凡出牌票該承行﹐務將原案同號簿送僉;如有牌票無案﹑有牌案無號簿者重責。”

  • 簿-汉语大词典

    簿

    《廣韻》傍各切,入鐸,並。【1】蚕帘,一种用竹篾等编成的养蚕器具。《太平广记》卷四九三引{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本爲簿上蠶,今作機上絲。”

  • 簿-汉语大词典

    簿

    《廣韻》裴古切,上姥,並。【1】册籍;记载用的本子。《汉书·张释之传》:“〔{釋之}〕從行,上登虎圈,問{上林}尉禽獸簿,十餘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颜师古}注:“簿,謂簿書也。”{章炳麟}《国故论衡·文学总略》:“書籍名簿,亦名爲專。”【2】登录;记入册籍。《魏书·太祖纪》:“簿其珍寶畜産,名馬三十餘萬匹,牛羊四百餘萬頭。”{宋}{李清照}《<金石录>後序》:“收書既成,{歸來堂}起書庫大橱,簿甲乙,置書册。”《新唐书·唐俭传》:“盡簿{懷恩}貲産賜{儉}。”《南齐书·周山图传》:“盜發{桓温}塚,大獲寳物。客竊取以遺{山圖},{山圖}不受,簿以還官。”【3】文书。{唐}{刘禹锡}《因论·讯甿》:“今爾曹之來也,欣欣然似恐後者,其聞有勞徠之簿歟,蠲復之條歟,振贍之格歟?”【4】指记录审问材料或罪人供词的文状。《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5】手板;朝笏。《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宓}以簿擊頰。”{裴松之}注:“簿,手版也。”{唐}{韩愈}《答张彻》诗:“點綴簿上字,趨蹌閣前鈴。”{方世举}注:“簿,手版也。縣令詣刺史,當手版致敬,點綴其字,蓋備應對之詞,所謂笏記也。”【6】卤簿。古代帝﹑后﹑王公﹑大臣等外出时的侍从仪仗。《梁书·王僧孺传》:“道遇中丞鹵簿,驅迫溝中。”《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鼓嚴簿,縱獵者。”{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簿,鹵簿也。”【7】指资历。《汉书·翟方进传》:“先是{逢信}已從高弟郡守歷京兆﹑太僕爲衛尉矣,官簿皆在{方進}之右。”{颜师古}注:“簿,謂伐閲也。”【8】官名。指主簿一类官职,因负责文书簿籍故多称簿,历朝皆有,如{汉}代的主簿,{唐}代的司簿﹑典簿﹑掌簿﹑亦简称簿。

  • 簿扇-汉语大词典

    簿扇

    【1】即折子。一种用纸折叠而成的册子﹐多用于记账。{清}{林则徐}《颁发挑挖徒阳运河新定章程十八条》:“該局員出具收管﹐逐日按章支發﹐登載簿扇。”

  • 簿列-汉语大词典

    簿列

    【1】谓登记入册。《魏书·太祖纪》:“獲其所傳皇帝璽綬﹑圖書﹑府庫﹑珍寶﹐簿列數萬。”

  • 簿伍-汉语大词典

    簿伍

    【1】仪仗侍从。《北史·李元护传》:“吾嘗以方伯簿伍至{青州}﹐士女屬目。”

  • 簿圓-汉语大词典

    簿圓

    【1】供状齐备。{唐}{皮日休}《何武传》:“〔{武}〕俟簿圓﹐將申{壽}守﹐請殺之。”

  • 簿子-汉语大词典

    簿子

    【1】簿册;本子。{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八章:“偶而遇到一件事情﹐听得几句对话﹐作者觉得是有意义的﹐将来或者有用的﹐便用本簿子记了下来。”《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鄉紳末了一個是{唐二棒椎}﹐手裏拿了一個簿子在那裏邊記帳。”{清}{李渔}《凰求凤·假病》:“我到陰間破了幾分小鈔﹐把判官手裏的簿子﹐借過來查一查。”

  • 簿牒-汉语大词典

    簿牒

    【1】簿籍文书。《新唐书·裴遵庆传》:“{遵慶}性强敏﹐視簿牒詳而不苛﹐世稱吏事第一。”{清}{曹寅}《雨夕偶怀桐皋僧走笔得二十韵却寄》:“晩衙鼓鼕鼕﹐簿牒清擾擾。”《明史·杨鹤传》:“自是簿牒始明﹐奸弊易核。”

  • 簿書-汉语大词典

    簿書

    【1】记录财物出纳的簿册。《周礼·天官·小宰》“八曰聽出入以要會”{汉}{郑玄}注:“要會﹐謂計最之簿書。”{宋}{苏轼}《谢秋赋试官启》:“方將區區於簿書米鹽之間﹐碌碌於塵埃箠楚之地。”{阿英}《袁中郎做官》:“他说:上官如云﹐过客如雨﹐簿书如山﹐钱谷如海﹐朝夕趋陈检点﹐尚恐不及﹐苦哉!苦哉!”{清}{刘大櫆}《捐输以待周急引》:“其取息幾何﹐其已用及未用幾何﹐登之簿書﹐歲終會計。”【2】官署中的文书簿册。《汉书·贾谊传》:“而大臣特以簿書不報﹐期會之間﹐以爲大故。”{唐}{李绅}《宿越州天王寺》诗:“休按簿書懲黠吏﹐未齊風俗昧良臣。”{明}{李东阳}《再哭体斋叠见慰哭子韵》:“山斗正懸天下望﹐簿書長繞病中身。”{清}{李渔}《慎鸾交·谲讽》:“憲駕經臨﹐自當遠接﹐只因簿書碌碌﹐致失郊迎﹐多有得罪。”

  • 簿記-汉语大词典

    簿記

    【1】谓用簿册记录。《新唐书·百官志二》:“教學則簿記課業﹐供奉几案﹑紙筆﹐皆預偫焉。”【2】会计工作中有关记账的技术。【3】财务工作中所用的账册。

  • 簿訟-汉语大词典

    簿訟

    【1】审理诉讼案件。{明}{李东阳}《寄题谢宝庆逸老堂得字》:“晨興必簿訟﹐夜坐猶佩韍。”

  • 簿責-汉语大词典

    簿責

    【1】依据文书所列罪状逐一责问。《资治通鉴·汉哀帝建平元年》:“尚書簿責{由}擅去狀﹐{由}恐﹐因誣言{中山太后}祝詛上及{傅太后}。”《汉书·张汤传》:“上以{湯}懷詐面欺﹐使使八輩簿責{湯}。”{颜师古}注:“以文簿次第一一責之。”{王闿运}《黄淳熙传》:“{淳熙}既屢以伉直見疾﹐因此發憤稱疾不出﹐藩司遂簿責稽考。”《隋书·元孝矩传》:“使者簿責{褒}曰:‘何故利金而捨盜也?’”

  • 簿伐-汉语大词典

    簿伐

    【1】簿阀。谓先代官籍门阀。《梁书·傅昭传》:“{魏}{晉}以來﹐官宦簿伐﹐姻通内外﹐舉而論之﹐無所遺失。”

  • 簿决-汉语大词典

    簿决

    【1】谓断案。{清}{陈梦雷}《赠臬宪于公》诗:“網疏囚引法﹐簿决吏驚神。”

  • 簿狀-汉语大词典

    簿狀

    【1】记载官吏身份﹑资历的簿册。{明}{丘濬}《<大学衍义>补·备规制·图籍之储》:“後世封建之制廢﹐仕者無世官﹐無分地﹐然{魏}{晉}以來﹐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官之選舉﹐必繇於簿狀﹐家之婚姻﹐必繇於譜系。”《南史·王僧孺传》:“始{晉}{太元}中﹐員外散騎侍郎{平陽}{賈弼}篤好簿狀﹐乃廣集衆家﹐大搜羣族﹐所撰十八州一百一十六郡﹐合七百一十二卷。”{明}{李东阳}《乐平乔氏族谱序》:“今簿狀之見於官者﹐應試有卷﹐中式有録。”

  • 簿對-汉语大词典

    簿對

    【1】犹对簿。受审问。《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四年》:“有上變告{龔伯璲}勸{托克托}勒兵北向者﹐下其事逮問﹐詞連中書左丞{烏古孫良楨}﹐簿對無驗。”《新唐书·侯君集传》:“及還京師﹐有司劾之﹐詔{君集}詣獄簿對。”

  • 簿歷-汉语大词典

    簿歷

    【1】见“簿曆”。

  • 簿籍-汉语大词典

    簿籍

    【1】泛指官府文书。{唐}{崔璞}《蒙恩除替将还京洛偶叙所怀因成六韵》:“務繁多簿籍﹐才短乏恩威。”【2】登记﹑书写所用的册籍。如户口簿﹑军队名册﹑账簿等。{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甲楯有先後﹐部伍之次﹐皆著之簿籍。”{汉}{王充}《论衡·自纪》:“夫宅舍多﹐土地不得小﹐户口衆﹐簿籍不得少。”{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俗例以質庫贈嫁者﹐必結綵亭﹐懸某典招牌﹐並陳簿籍於其中。”《南齐书·虞玩之传》:“上患民閒欺巧﹐及即位﹐敕{玩之}與驍騎將軍{傅堅意}檢定簿籍。”

  • 簿尉-汉语大词典

    簿尉

    【1】主簿和县尉。泛指地方官府佐理官员。{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夫地方之治﹐皆起于民﹐而縣令之下﹐僅一二簿尉雜流﹐未嘗托以民治。”{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王沐}﹐{王涯}之再從弟也。家于{江}南﹐老且窮。以{涯}作相﹐騎驢至京師。三十日始得見{涯}﹐所望不過一簿尉耳。”{唐}{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脱身簿尉中﹐始與捶楚辭。”{清}{袁枚}《随园随笔·无轻杖人》:“然《元稹傳》{浙西}觀察杖{安吉}令{孫澥}﹐數日死。則簿尉以上﹐亦未嘗不受杖也。”

  • 簿閥-汉语大词典

    簿閥

    【1】先代官籍门阀。《陈书·周敷传》:“{迪}素無簿閥﹐恐失衆心﹐倚敷族望﹐深求交結。”{南朝} {梁}{沈约}《奏弹王源》:“{王源}見告窮盡﹐即索{璋之}簿閥﹐見{璋之}任王國侍郎﹐{鸞}又爲{王慈}{吴郡}正閤主簿。”

  • 簿聽-汉语大词典

    簿聽

    【1】主簿办公的官署。聽﹐通“廳”。《宋史·吕午传》:“而時時躬至簿聽迎{午}二親入郡﹐與{午}皆衣綵衣奉觴上壽。”

  • 簿曆-汉语大词典

    簿曆

    亦作“[簿歷]”【1】指来人登记册。《旧唐书·姚珽传》:“臣聞銀牓銅樓﹐宫闈嚴秘﹐門閤來往﹐皆有簿曆。”【2】履历和考绩记录。{宋}{戴复古}《黄州竹楼呈谢国正》诗:“切戒吏來呈簿曆﹐常邀客至共琴碁。”《新唐书·选举志下》:“然考校之法﹐皆在書判簿歷﹑言辭俯仰之間。”

  • 簿土-汉语大词典

    簿土

    【1】古代指入册的土地。今出土文物{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遣策木简上有隶体墨书“簿土”字迹﹐八号墓遣策作“溥土”﹐十号墓《郑里廪簿》则写作“薄”﹐{熟煌}{汉}简亦有此例。{汉}墓所出簿土大都为一块用方绢包裹的土块﹐作为表示该处土地为其所有的象征。

  • 簿帳-汉语大词典

    簿帳

    【1】账簿。《新唐书·百官志四上》:“騎曹參軍事各一人﹐掌外府雜畜簿帳﹑牧養。”

  • 簿領-汉语大词典

    簿領

    【1】谓官府记事的簿册或文书。{阿英}《袁中郎做官》:“他甚至说:‘抱牍之苦﹐甚于抱病;簿领之趣﹐恶于药饵。’”亦称“[簿領書]”。《後汉书·南匈奴传》:“當決輕重﹐口白單于﹐無文書簿領焉。”《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六年》:“{滉}爲人廉勤﹐精於簿領。”《文选·刘桢<杂诗>》:“沈迷簿領書﹐回回自昏亂。”{刘良}注:“簿領書﹐謂文書也。”{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高下相形例》:“後世記載之家﹐但有簿領而無文章﹐莫窺斯秘﹐于是讀古人之書﹐亦不得其抑揚之妙﹐徒泥字句以求之﹐往往失其義矣。”

  • 簿案-汉语大词典

    簿案

    【1】谓官府文书。{唐}{元结}《漫酬贾沔州》诗:“未曾弛戈甲﹐終日領簿案。”

  • 簿最-汉语大词典

    簿最

    【1】财物出纳的总账册。《新唐书·李石传》:“陛下節用度﹐去食﹐簿最不得措其姦﹐則百司治。”《南史·张邵传》:“旦日帝求諸簿最﹐應時即至﹐怪問其速。”

  • 簿吏-汉语大词典

    簿吏

    【1】官府中掌文书的低级僚属。{唐}{李贺}《感讽》诗之一:“縣官踏飡去﹐簿吏復登堂。”

  • 簿正-汉语大词典

    簿正

    【1】谓立文书以正其不正。《孟子·万章下》:“{孔子}先簿正際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赵岐}注:“先爲簿書以正其宗廟祭祀之器﹐即其舊禮取備於中國﹐不以四方珍食﹐供其所簿正之器度。”

  • 簿廳-汉语大词典

    簿廳

    【1】主簿办公的官署。{宋}{周密}《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趙}下令以{襄陽}簿廳置勘院﹐將以勘{郭勝}也。”

  • 簿領書-汉语大词典

    簿領書

    【1】见“簿領”。

  • 簿問-汉语大词典

    簿問

    【1】《汉书·霍光传》:“始{許后}暴崩﹐吏捕諸醫﹐劾{衍}侍疾亡狀不道﹐下獄。吏簿問急。”{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已而上收督師{袁崇焕}於詔獄。大學士{錢尤錫}﹑兵部尚書{王洽}﹑戎政尚書{李邦華}﹑工部尚書{張鳳翔}皆坐{焕}黨簿問。”

  • 簿録-汉语大词典

    簿録

    【1】典籍的目录。{宋}{曾巩}《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札子》:“凡物之屬公上者﹐亦皆當鈎考﹐詳於簿録。”{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紀傳録:一國史﹑二注曆﹑三舊事﹑四職官﹑五儀典﹑六法制﹑七僞史﹑八雜傳﹑九鬼神﹑十土地﹑十一譜狀﹑十二簿録。”{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天下之水{河}爲大﹐古今之書經爲重。故言水利者曰河渠志﹐簿録者曰經籍。”【2】谓查抄财产﹐将其登记入册。《北齐书·杨愔传》:“尋復簿録五家﹐{王晞}固諫﹐乃各没一房﹐孩幼﹐兄弟皆除名。”{明}{宋濂}《题悦生堂禊帖》:“{師憲}遭竄逐時﹐朝廷命{王孟孫}簿録其家。”{清}{赵翼}《岳忠武墓》诗:“全家簿録赴{嶺}表﹐僅有獄卒潛瘞尸。”{唐}{陆贽}《奏请不簿录窦参庄宅》:“今若簿録其家﹐竊恐以財傷義。”【3】登记财物的账目。{章炳麟}《国故论衡·文学总略》:“諸不成句讀者﹐表譜之體﹐旁行邪上﹐條件相分﹐會計則有簿録﹐算術則有演艸﹐地圖則有名字。”《北史·慕容子会传》:“至死時﹐唯著敝褌﹐而積絹至二萬疋﹐薄録並歸天府。”

  • 簿鈔-汉语大词典

    簿鈔

    【1】簿册文书。{宋}{朱熹}《答滕德章书》:“縣僻官卑﹐想亦少事。然勾銷簿鈔﹐所繫不輕。政自不可忽也。”

  • 花名簿-汉语大词典

    花名簿

    【1】见“花名册”。

  • 絲綸簿-汉语大词典

    絲綸簿

    【1】{明}{清}内阁中保存诏旨底稿的簿本。{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内閣故有絲綸簿﹐及余入内閣﹐歷朝詔誥底本皆在﹐非所謂絲綸簿乎?”{明}{沈德符}《野獲编·内阁·丝纶簿》:“向傳閣中有絲綸簿﹐爲擬旨底本。無論天語大小皆録之﹐以備他日照驗。”{清}{钱谦益}《狱中杂诗》之六:“傷心尚點絲綸簿﹐炙手還逢丞相嗔。”

  • 緣簿-汉语大词典

    緣簿

    【1】寺庙化缘的簿本。《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因爲廟裏本没有香火田﹐又没有緣簿﹐但凡人家寫緣簿的﹐自然都寫在那清修的廟裏去﹐誰肯寫在這半清不渾的廟裏呢?”{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五回:“那知客便把緣簿拿了出來請他們寫。”【2】泛指募捐的簿册。{邹韬奋}《侨胞汇款到沦陷区的疑问》引“读者来信”:“此间家在各沦陷区的侨胞﹐常有接到{香港}各同乡会付来之捐款缘簿﹐请求救济各留乡难民。”

  • 軍簿-汉语大词典

    軍簿

    【1】军中的文书簿册。《史记·李将军列传》:“{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刀斗﹐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

  • 貲簿-汉语大词典

    貲簿

    【1】账簿。《南史·羊希传》:“官品第一第二聽占山三頃;第三第四品二頃五十畝;第五第六品二頃;第七第八品一頃五十畝;第九品及百姓一頃:皆依定格﹐條上貲簿。”《新唐书·牛僧孺传》:“俄而{弘}﹑{公武}卒﹐孫弱不能事﹐帝遣使者至其家﹐悉收貲簿﹐校計出入。”

  • 資簿-汉语大词典

    資簿

    【1】记载官员资格﹑履历的簿册。借指资格和履历。{明}{沈德符}《野獲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海}大喜﹐以爲此第一强項吏也﹐立疏特薦﹐{新鄭}即召入爲比部郎﹐其治狀與資簿不問也。”《清史稿·职官志一》:“選人並登資簿﹐依流平進﹐踵故牒序遷之。”

  • 賬簿-汉语大词典

    賬簿

    【1】记载钱物出入的簿册。《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房中桌上﹐更無别物﹐單單一箇算盤﹐幾本賬簿。”{鲁迅}《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譬如我们看一家的陈年账簿﹐每天写着‘豆付三文﹐青菜十文……’就知先前这几个钱就可买一天的小菜﹐吃够一家。”{清}{袁枚}《新齐谐·医妒》:“命羣姬謝罪叩頭﹐并取田房賬簿﹑一切金幣珠翠﹐盡交夫人主裁。”

  • 都邑簿-汉语大词典

    都邑簿

    【1】古代以记载帝京宫阙﹑陵庙﹑街廛﹑郭邑规模制度为主的典籍。{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山海經》稱{禹}{益}﹐實{周}末都邑簿也。”{唐}{刘知幾}《史通·杂述》:“帝王桑梓﹐列聖遺塵﹐經始之制﹐不恆厥所。苟能書其軌則﹐可以龜鏡將來﹐若{潘岳}《關中》﹑{陸機}《洛陽》﹑《三輔黄圖》﹑《建康宫殿》。此之謂都邑簿者也。”

  • 選簿-汉语大词典

    選簿

    【1】铨选官吏的簿籍。《明史·董传策传》:“吏﹑兵二部持選簿就{嵩}({嚴嵩})填註。”{南朝}{梁武帝}《立选簿表》:“故前代選官﹐皆立選簿﹐應在貫魚﹐自有銓次。”《新唐书·李栖筠传》:“時大盜後﹐選簿亡舛﹐多僞冒﹐{栖筠}判折有條﹐吏氣奪﹐號神明。”

  • 計簿-汉语大词典

    計簿

    【1】古代计吏登记户口﹑赋税﹑人事的簿籍。《汉书·匡衡传》:“計簿已定而背法制﹐專地盜土以自益。”{明}{高启}《送樊参议赴江西参政序》:“與兵資戰具之供儲﹐尺籍計簿之鈎校﹐期會嚴迫而案牘繁滋。”【2】指计吏在簿籍上登记户口赋税等。{唐}{元稹}《错字判》:“丁也方將計簿﹐忽謬正名﹐曾不戒於爰毫﹐遂見尤爲起草。”

  • 計偕簿-汉语大词典

    計偕簿

    【1】即计簿。《通典·职官十五》:“{漢}制﹐歲盡﹐遣上計掾吏各一人﹐條上郡内衆事﹐謂之計偕簿。”

  • 訊簿-汉语大词典

    訊簿

    【1】指办案卷宗。《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訊前一二日﹐取訊簿密與{劉湛}輩共詳﹐大不同也。”

  • 課簿-汉语大词典

    課簿

    【1】记载学生出﹑缺席和学习情况以备考核的簿册。{清}{褚人穫}《坚瓠七集·王雪村》:“一日太守至館﹐見課簿有對。”

  • 青簿-汉语大词典

    青簿

    【1】道家登录道籍的簿册。《云笈七籤》卷四:“天科以信質心﹐不得有闕﹐闕則違科﹐師奪玉童玉女﹐除落青簿玉名﹐移還{北酆}。”

  • 長髯主簿-汉语大词典

    長髯主簿

    【1】羊的别称。《初学记》卷二九引{晋}{崔豹}《古今注》:“羊一名長髯主簿。”今本《古今注·鸟兽》作“髯鬚主簿”。

  • 長鬚主簿-汉语大词典

    長鬚主簿

    【1】羊的别称。用以借指羊毫。{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五:“及{大觀}間﹐偶得{諸葛}筆﹐則已有{黄魯直}樣﹐作棗心者。{魯公}不獨喜毛穎﹐亦多用長鬚主簿。故{諸葛氏}遂有{魯公}羊毫樣。”

  • 集愆簿-汉语大词典

    集愆簿

    【1】古代国子监监丞用以记载生员过失的簿册。《明史·选举志一》:“監丞置集愆簿﹐有不遵者書之﹐再三犯者決責。”

  • 隨手簿-汉语大词典

    隨手簿

    【1】旧时官署的记事簿。{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機庭總簿﹐謂之隨手簿;檢查舊事﹐必按各年隨手簿索之。”

  • 金蘭簿-汉语大词典

    金蘭簿

    【1】登记结拜兄弟姓名﹑年龄﹑籍贯等的簿册。{唐}{冯贽}《云仙杂记·金兰簿》:“{戴弘正}每得密友一人﹐則書於編簡﹐焚香告祖考﹐號爲金蘭簿。”

  • 門簿-汉语大词典

    門簿

    【1】山川田地登记簿。《朱子语类》卷二:“《禹貢》亦不可考其次第﹐那如經量門簿?所謂門簿者﹐載此一都有田若干﹐有山若干。”【2】来客登记簿,留名簿。{明}{汤显祖}《紫钗记·权嗔计贬》:“昨日開榜﹐有個{隴西}{李益}中了狀元﹐細查門簿﹐並無此人姓名。書生狂妄如此﹐可惱!可惱!”《儒林外史》第二七回:“若到{揚州}﹐只在道門口門簿上一查﹐便知道我的下處。”{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禁忌》:“服制之家不登賀﹐不立門簿。雖有親賓來拜謁者﹐亦不答拜。”

  • 闕簿-汉语大词典

    闕簿

    【1】登记官吏缺额的簿册。{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卖阙沈官人》:“昔有賣闕{沈}官人者﹐本{吴興}之族﹐專以賣闕爲生﹐饍百餘指。或遇到部干堂之人﹐欲得便家見闕者﹐或指定何路﹐或干僻闕﹐雖部胥掌闕簿者﹐亦不過按圖索駿。”

  • 髯主簿-汉语大词典

    髯主簿

    【1】见“髯鬚主簿”。

  • 髯須主簿-汉语大词典

    髯須主簿

    【1】见“髯鬚主簿”。

  • 髯鬚主簿-汉语大词典

    髯鬚主簿

    亦作“[髥鬚主簿]”【1】羊的别称。{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羊一名髯主簿。”{晋}{崔豹}《古今注·鸟兽》:“羊一名髥鬚主簿。”{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二引作“髯須主簿”。亦省称“[髯主簿]”。

  • 黄簿-汉语大词典

    黄簿

    【1】古时职官的档案册。{明}{沈德符}《野獲编·勋戚·左右券内外黄》:“武選司選官俱以黄爲據。黄分内外﹐舊官新官﹐各有黄簿。”

  • 鹵簿-汉语大词典

    鹵簿

    【1】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出行之目的不同,仪式亦各别。自{汉}以后亦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唐}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梁孝王}名{武}﹐{文帝}{竇皇后}少子也。七國之叛﹐{梁}距{吴}{楚}最有功﹐又最爲大國﹐鹵簿擬天子。”{汉}{蔡邕}《独断》卷下:“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四:“{唐}人謂鹵﹐櫓也﹐甲楯之别名。凡兵衛以甲楯居外爲前導﹐捍蔽其先後﹐皆著之簿籍﹐故曰‘鹵簿’。因舉{南朝}御史中丞﹑{建康}令皆有‘鹵簿’﹐爲君臣通稱﹐二字别無義﹐此説爲差近。”《晋书·赵王伦传》:“{惠帝}乘雲母車﹐鹵簿數百人。”

  • 鹵簿使-汉语大词典

    鹵簿使

    【1】掌管卤簿的官。《文献通考·王礼十二》:“{宋太祖}皇帝{建隆}四年﹐將郊祀﹐大禮使{范質}與鹵簿使{張昭}﹑儀仗使{劉温叟}﹐同詳定大駕鹵簿之制。”《新五代史·唐愍帝纪》:“兵部尚書{李鏻}爲鹵簿使。”

  • 鴛鴦簿-汉语大词典

    鴛鴦簿

    【1】即鸳鸯牒。{明}{叶宪祖}《鸾鎞记·喜谐》:“敢是詩詞未佳﹐鴛鴦簿須别有緣法。”

  • 魚鱗簿-汉语大词典

    魚鱗簿

    【1】见“魚鱗圖册”。

  • 點鬼簿-汉语大词典

    點鬼簿

    【1】{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時{楊}({楊炯})之爲文,好以古人姓名連用,如‘{張平子}之略談,{陸士衡}之所記’,‘{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長統}何足知之’。號爲點鬼簿。”后用“點鬼簿”讥刺诗文的滥用古人姓名或堆砌故实。{明}{杨慎}《升庵诗话·晩唐两诗派》:“又忌用事﹐謂之點鬼簿﹐惟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清}{钱谦益}《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之十:“石言雁字並紛如﹐點鬼窮時又祭魚。”{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否則才誇八斗﹐胸號五車﹐爲文僅稱點鬼之談﹐著書惟供覆瓿之用﹐雖多亦奚以爲!”{清}{{王夫之}等}《师友诗传录》:“若無性情而侈言學問﹐則昔人有譏點鬼簿﹑獺祭魚者矣。”亦省作“[點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