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籍)是什么意思
寄籍←→原籍-反义词词典
寄籍←→原籍jìjí-yuánjí
【词性】:名
寄籍:长期离开本籍,居住外地,附于外地的籍贯。
原籍:原先的籍贯。
【例】 上海只是他的寄籍,他的原籍在福州。
客籍←→原籍-反义词词典
客籍←→原籍kèjí-yuánjí
【词性】:名
客籍:寄居的籍贯。
原籍:原来的籍贯。
【例】 他原籍上海,客籍福建省福州市。
赤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赤籍chì jí
【释义】:
同“尺籍”,兵籍。《宋史·韩世忠传》:“年十八,以勇敢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玄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玄籍Xuán jí
【释义】:
道教经籍。玄,指道教。《法苑珠林》卷六九:“至如道家玄籍,斯则不然。”亦指佛教经典,见“佛经”条。
典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典籍diǎn jí
【释义】:
指法典文献和经典古籍,泛指古今图书。《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孟子·告子下》:“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赵歧注:“典籍,谓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汉·荀悦《汉纪·成帝纪》:“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谒者陈农,使求遗书于天下,故典籍益博矣。”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典籍》:“开元中,定四部目录,大凡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此自汉以来,典籍大数也。”
坟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坟籍fén jí
【释义】:
古代典籍。《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新唐书·褚亮传》:“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坟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坟籍之始,肇自羲黄,盛于周汉,衍于梁晋,极于隋唐。”
玄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玄籍xuán jì
【释义】:
指佛教经籍。玄,佛学。晋·僧肇《注维摩诘经序》:“至韵无言,而玄籍弥布,冥权无谋,而动与事会。”亦指道教经典,见“道藏”条。
儒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儒籍rú jì
【释义】:
儒家经籍。明·姚涞《白兔赋》:“辨敬怠于儒籍,审劳逸于农阡。”
乘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乘籍shèng jí
【释义】:
乘,本指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赵岐注:“乘者,兴于田赋乘马之事,因以为名。”后泛指史书。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一·锦秋亭辨》:“俟吾地之大人君子,有志乘籍者折衷焉。”
史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史籍shǐ jí
【释义】:
历史典籍,文书。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属裂,而功铭铸于景钟,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唐·刘知几《史通·疑古》:“夫圣人立教,其言若是,在于史籍,其义于然。”
书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书籍shū jí
【释义】:
原指典籍。《后汉书·马融传·广成颂序》:“职在书籍,汉依旧文,重述搜狩之义,作颂一篇。”后指一般书籍。《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蔡邕)闻粲在门,倒屣迎之,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当尽与之。’”当今指一切装订成册并公开出版发行的各类著作,大致可分文理两类。好的书籍是文化科学知识的载体,是人类交流传播思想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工具。在古汉语中,书籍一词的异名与其印刷、纸张、装帧等方面有密切关系。
版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版籍bǎn jí
【释义】:
书籍。以其为版印成册,故称。《管子·宙合》:“故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唐·房玄龄注:“修业亦不息其版籍。”又指领土、疆域。
寄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寄籍jìjí
指长期离开本籍,居住外地,附于外地的籍贯——原籍(她~山东,寄籍辽宁。)
客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客籍kèjí
寄居的籍贯——祖籍、原籍(他~山东,客籍辽宁。)
原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原籍yuánjí
原先的籍贯——客籍、寄籍(原籍江苏,~辽宁。)
祖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祖籍zǔjí
原籍——客籍(祖籍河北,~浙江。)
狼籍-古语词今用词典
狼籍lángjí
见“狼藉”条。
蕴籍-古语词今用词典
蕴籍yùnjiè
见“蕴藉”条。
寄籍-实用委婉语词典
寄籍
婉指长期离开本地,寄身于异地。
籍-孙子兵法词典
籍ji
【释义】:
征籍;征役。《作战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曹操注:“籍,犹赋也;言初赋民,而便取胜,不复归国发兵也。”
役不再籍-孙子兵法词典
役不再籍
【释义】:
兵员不征集两次。《作战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张预注:“役,谓兴兵动众之役。”
藉 籍-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藉 籍
[藉jiè 籍jí]
同 二字在“凭借”、“践踏”和“纵横杂乱”义上,古来通用。
异 【藉】 ①用草编的垫子。《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用蕙草包着肉食放在兰草编的垫子上。肴蒸:古代的一种肉食) ②践踏,欺侮。《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我弟”。 ③凭借。《商君书·开塞》:“藉刑以去刑”。 ④假使。《史记·陈涉世家》:“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籍】 ①名册,户口册。《汉书·文帝纪》:“萧何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 ②门籍。《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③书籍。《汉书·艺文志》:“皆去其籍”。 ④纵横杂乱。《三国志·魏书·董卓传》:“死者狼籍”。
辨 “藉”、“籍”因二字形似,古常通用。但“户籍”、“典籍”、“籍没”的“籍”,不写作“藉”;草垫的意义一般也不写作“籍”。“藉”作“狼藉”时通“籍”,应读jí。“籍”作“凭籍”时通“藉”,应读jiè。
注 今“藉”除文言词语中的“垫”和“垫衬”义外,在“凭藉”和“假托”义上,已被“借”字代替。
书(書) 籍 简 策 册 牍 札 编 篇 卷-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书(書) 籍 简 策 册 牍 札 编 篇 卷
[书(書)shū 籍jí 简jiǎn 策cè 册cè 牍dú 札zhá 编biān 篇piān 卷juàn]
同 和文章、书籍有关。
异 【书】 除“书写”、“文字”、“书籍”、“书信”等意义外,还专指《尚书》。(《尚书》又简称《书》,是我国上古帝王的文诰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汇编的专称)《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武成:《尚书》篇名)
【籍】 ①名册,户口册。《周礼·秋官·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论衡·自纪》:“户口众,簿籍不得少”。 ②书籍。《孟子·告子下》:“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汉书·艺文志》:“皆灭去其籍”。
【简】 ①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狭长竹片。一简为一行,若干简成为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叫做“策”或“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法:法律) ②为书信。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辱致来简,受赐无量”。(承蒙您来信,受益不浅)
【策】 成编的竹简(或木简),简策。《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方策:方册。方:木版)《左传·隐公十一年》:“不书于策”。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大事书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孔颖达疏:“单执一札谓之简,编诸简乃名为策。”
【册】 编串好的许多竹简(或木简),简册。《尚书·多士》:“殷先人有册有典”。(殷:商朝。典:典籍)这个意义和“策”是相通的。
【牍】 ①古代写字用的狭长的木板。杨修《答临淄侯笺》:“握牍持笔”。 ②书籍,文书。《后汉书·荀悦传》:“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览:看)
【札】 ①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令尚书给笔札”。 ②书信。颜延之《赠王太常》诗:“遥怀具短札”。(远念友人,因此写了短信)
【编】 ①用来穿联竹简的绳子。刘歆《移太常博士书》:“或脱简,或脱编”。(或:有的) ②一部书或书的一部分。卢照邻《乐府杂诗序》:“访遗编于四海”。杜甫《故武卫将军挽词》:“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 ③编写。《韩非子·难三》:“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④部。《史记·留侯世家》:“出一编书”。(出:拿出)
【篇】 ①文章有首有尾就称为一篇。司马迁《报任安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后汉书·王充传》:“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箸:通“著”,写作) ②书籍,典籍。《汉书·儒林传》:“观古今之篇籍。”
【卷】 ①书籍的册本或篇章。如“上卷”、“第一卷”。白居易《戏赠元九李十二》诗:“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②书。《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注引《吴书》:“虽在军陈,手不释卷”。(陈:阵。释:放下)有的把书籍叫“书卷”。
辨 在“书籍”的意义上。“书”、“籍”同义。但“读书”不能写成“读籍”,因为“书”是指书上的文字和内容,“籍”指“簿册”。“简”、“牍”、“札”都用作古代的书写材料,但竹片为“简”,木片为“牍”,“札”是小木片,通称为“简”。后来都可引申为“书信”的意思,但“牍”表示“书信”一般是“尺牍”连用。如《汉书·陈遵传》:“与人尺牍”。
“策”、“册”在成编的竹、木简这一意义上相通。但“策”的本义是“竹鞭”,“册”的本义是把竹简编串成简札,“策”的“竹鞭”、“鞭策”等意义和“册”字毫不相干。
“简”、“策”、“册”后来也都可指书籍。“编”多指成部的书,如“简编”、“长编”,也可指书中较大的一部分,如“上编”、“下编”。“篇”只指篇章。成语有“连篇累牍”、“断简残篇”。“编”的外延比“篇”大。另外,“编”可以作动词,“篇”则不能。
数字在重排古籍中-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数字在重排古籍中
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明确规定,《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不适用于文学书刊和重排古籍。道理很简单:重排古籍应尽量保持原有的风貌,正确地标点和校勘是应该的,没有必要把原有的汉字数码改换成阿拉伯数字。
书 书籍-近义词应用词典
书 书籍
书 shū 书籍 shūjí
【书】著作,有文字或图画的册子。如:
1.怎样做才能读好书,作好学术研究工作?
【书籍】书的总称。如:
2.我在高等学校快要毕业的时候,又收集了不少的中外的文学书籍了。
辨析:“书”意义较具体,可数名词。前面可加数量词,如十本书;可加指示代词,如这本书,那本书。“书籍”指书的总称,意义较概括,表示集合概念的名词,前面不加数量词或指示代词,可说大量文学书籍,科技书籍很丰富等。
籍-古文观止词典
籍jí
【词性】:名词
一、簿册(5)。《尊经阁记》: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因而用簿册记录下他家的所有财产留给子孙。《尊经阁记》: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所以,六经是我们心中的记录簿册。《尊经阁记》: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那些记载的簿册,仅仅是财产的名称和数目罢了。
二、张籍(约767-约830),唐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微和县乌江镇)。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1)。《潮州韩文公庙碑》:汗流籍、湜走且僵。——使得张籍、皇甫湜汗流浃背地追赶,几乎要累得倒下来。
籍甚-古文观止词典
籍甚jí shèn
【词性】:形容词
亦作“藉甚”。盛大,多盛(1)。《徐文长传》:声名籍甚。——声誉名气盛大。
阮籍-古文观止词典
阮籍ruǎn jí
【词性】:名词
阮籍(210-263),字嗣宗,三国时魏文学家、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2)。《滕王阁序》:阮籍猖狂。——阮籍放荡不羁。《放鹤亭记》: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刘伶阮籍这些人,却因此保全了自身,而且名声传到后代。
项籍-古文观止词典
项籍xiàng jí
【词性】:名词
即项羽(前232-前202),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出身。秦二世元年,从叔父项梁起义。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后为刘邦所败(3)。《留侯论》: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项籍不能使他恼怒。《留侯论》:项籍之所以败者。——项籍失败的原因。《留侯论》: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项籍只因为不能够忍耐,所以百战百胜。
载籍-古文观止词典
载籍zài jí
【词性】:名词
书籍(1)。《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学者阅览书籍极其广博。
张籍-古文观止词典
张籍zhāng jí
【词性】:名词
张籍(约767——约830)。唐诗人,字文昌,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的乐府诗名重当时,甚受白居易推崇,和王建齐名,世称“张王”。有《张司业集》(1)。《送孟东野序》:李翱、张籍其尤也。——李翱和张籍是其中突出的。
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释义】:
指家庭生活富裕,小辈知书识礼。《水浒全传》二:看那庄院,但见:……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野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正是: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家有稻粮鸡犬饱,架多书籍子孙贤
《征播奏捷传》乐集二:深院内,牛羊骡马,方塘中,凫鸭鸡鹅,仙鹤庭前戏跃,文禽院内优游。正是家有稻粮鸡犬饱,架多书籍子孙贤。
籍-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籍jí
①名册。户口册或其他记录册。《汉书·高帝纪》:“萧何尽收秦丞相府图~文书。”顾炎武《复庵记》:“不隶于宫观之~。”②登记,记录。《鸿门宴》:“~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③书籍。《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极博,犹考信于六艺。”《汉书·艺文志》:“皆灭去其~。”
另见jiè。
籍-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籍jiè
①借助。《孟子·滕文公上》:“助者,~也。”《韩非子·八经》:“外不~,内不困。”②凭借。《韩非子·五蠹》:“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仁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
另见jí。
乐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乐籍yuè jí
【释义】:
乐户的名籍。古时官妓属乐部,故称。也指乐户或官妓。姚雪垠《李自成》:“她原是清白良家女子,持身甚严,并非出身乐籍,可以随便欺负。”
主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主籍zhǔ jí
【释义】:
早已定居的住户。陶成章《浙案纪略》:“该地居民遂分为三种状态,其第一种曰主籍,系军兴前之旧居,俗称曰老百姓。”
书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书籍shū jí
【释义】:
指在一定的载体上用文字、图像、符号记录知识、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并装订成册的出版物。冰心《超人》:“他略略的点一点头,便回身去收拾他的书籍。”
书籍装帧-现代汉语大词典
书籍装帧shū jí zhuāng zhēn
【释义】:
对书籍的外在形式进行总体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开本、封面、插图、版式及印刷方式等。
原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原籍yuán jí
【释义】:
原先的籍贯。区别于“寄籍”、“客籍”。如:敢问先生原籍何处?尊姓大名?
人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籍rén jí
【释义】:
指做人的资格。续范亭《汪精卫渡海朝天皇》:“开除人籍汪精卫,王八回到老家去。”
入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入籍rù jí
【释义】:
加入某地户籍或某国国籍。许广平《致鲁迅八二》:“政府迁移,尚未实现,‘外江佬’之入籍,当然不成问题。”又如:他侨居中国多年,前年已申请入籍,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会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会籍huì jí
【释义】:
根据某些团体组织的章程,经过一定手续而取得的作为该团体成员的资格。周立波《懒蛋牌子》:“农会委员和村长开了个会,订他(赵子彬)个二流子成分,停止了他的会籍。”
典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典籍diǎn jí
【释义】:
指古代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也泛指古代图书。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这个岛呵,在典籍中无从查考。”
党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党籍dǎng jí
【释义】:
申请入党的人被批准后所取得的党员资格。魏巍《东方》:“最后宣布开除了李能的党籍。”
农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农籍nóng jí
【释义】:
农业户籍。
译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译籍yì jí
【释义】:
经翻译的典籍。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这些赞誉,反映出他的翻译所取得的成绩,也反映出他的译籍对后世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谱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谱籍pǔ jí
【释义】:
谱系。范文澜等《中国通史》:“东晋、南朝,特重家谱,朝廷设立谱局,用人必须查考谱籍。”
出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出籍chū jí
【释义】:
指一国国籍的丧失。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只有当一个人获得另一国国籍时,他的出籍才生效。
双重国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双重国籍shuāng chóng guó jí
【释义】:
一个人同时有两个国家的国籍。一般因出生、婚姻等原因造成。中国不承认本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土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土籍tǔ jí
【释义】:
世代久居的籍贯。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土籍的本地人和数百年前从北方移来的客籍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界限。”
落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落籍luò jí
【释义】:
落户。马南邨《宛平大小米》:“祖上是陕西关中的人,后来落籍到顺天府宛平县…公认为宛平人。”
古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古籍gǔ jí
【释义】:
古代典籍。泛指古书。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当然我们不能说东郭牙是语言学专家,但是这些语音学常识出现在二千多年前的古籍中,也算是难能可贵的。”
史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史籍shǐ jǐ
【释义】:
历史典籍,史书。瞿秋白《〈饿乡纪程〉跋》:“几世纪几千年的史籍,正像心血如潮,一刹那间已现重重的噩梦。”
图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图籍tú jí
【释义】:
文籍图书。郭沫若《告国际友人书》:“炸毁我学校,焚烧我图籍。”
国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国籍guó jí
【释义】:
①个人拥有的某个国家的公民资格。拥有某国国籍就意味着该公民享有该国宪法赋予的权利,并承担宪法规定的义务;在国外可以受到该国外交保护等。②指飞机、船只属于某个国家的关系。
外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外籍wài jí
【释义】:
①属于外国国籍的人或物。如:外籍专家;外籍飞机。②外地户口;外地。如:他是外籍人。
多重国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多重国籍duō chóng guó jí
【释义】:
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国籍。一般因双重国籍者的子女在实行出生地主义国家出生而造成的。
汉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汉籍hàn jí
【释义】:
①汉代典籍。②外国人特别是日本人称中国汉文典籍。
客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客籍kè jí
【释义】:
①寄居本地的外地人,与“土著”相对。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土籍的本地人和数百年前从北方移来的客籍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界限,历史上的仇怨非常深,有时发生很激烈的斗争。”②寄居的籍贯。与“原籍”相对。
宝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宝籍bǎo jí
【释义】:
也作“宝笈”。珍贵的书籍。闻一多《春之末章》:“我读完这春之宝笈底末章,就交给你们永远管领着罢!”又如:灵篇宝籍。
寄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寄籍jì jí
【释义】:
离开原籍,在寄居地落户。
学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学籍xué jí
【释义】:
本指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后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如:他为此受了记大过的处分,但总算保留了学籍,未被开除出校。
经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经籍jīng jí
【释义】:
①本指儒家经书。后泛指古代图书。金松岑《文学观》:“著书之业,真能独立改制而无所依傍者,经籍所志,多不过五六人。”②指佛经。任继愈《中国佛教史》:“在佛教哲学中,尤其是在大乘的各派中,有影响的经籍都谈到名言概念的问题。”
珍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珍籍zhēn jí
【释义】:
珍本。鲁迅《致台静农》:“珍籍南迁,似未确。”
球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球籍qiú jí
【释义】:
指生存在地球上的资格。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
无国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无国籍wú guó jí
【释义】:
指一个人不具有任何国家的国籍。一般因婚姻或违法而被取消了国籍。不受任何国家的外交保护。
本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本籍běn jí
【释义】:
原籍,本贯。鲁迅《“京派”与“海派”》:“所谓‘京派’与‘海派’,本不指作者的本籍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故‘京派’非皆北平人,‘海派’亦非皆上海人。”
军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军籍jūn jí
【释义】:
登记军人情况的簿册。现指公民入伍后取得的军人身份。如:开除军籍。
冒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冒籍mào jí
【释义】:
假冒籍贯。茅盾《色盲》:“以前童生赴考,不是常有攻讦别人冒籍之类的把戏么?”也指假冒籍贯者。叶圣陶《马铃瓜》:“‘那边有个冒籍!’突然听见这样一句响亮而含有命令意味的警告。”
故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故籍gù jí
【释义】:
古书。闻一多《给梁实秋吴景超诸先生书一》:“归家以后,埋首故籍,‘著述热’又大作。”
旗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旗籍qí jí
【释义】:
旗人的户籍。鲁迅《买〈小学大全〉记》:“令旗籍子弟也讲读朱子的《小学》。”
户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户籍hù jí
【释义】:
①登记户口的册籍。我国户籍制度建立于春秋、战国之交。《汉书·地理志》保存了最早的全国户口记录。以后历代均定期分类审编,用以稽查人口,征课赋税,调派劳役。解放前旧中国的户籍属保甲制度的一部分。新中国的户籍记录各户成员的姓名、年龄、籍贯、职业、婚姻、文化程度等项,主要用于社会管理和人口统计。②居住某地区的身分。如:我住在市内,户籍却在郊区。
祖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祖籍zǔ jí
【释义】:
祖先的原籍。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他的性格也很豪侠,不光是因为他祖籍山东,也因为他受了自己名字的影响。”
秘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秘籍mì jí
【释义】:
珍贵罕见的书籍。如:孤本秘籍;宫廷秘籍。
群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群籍qún jí
【释义】:
原指儒家五部经典(即《诗》、《书》、《易》、《礼》、《春秋》)以外诸书,后泛指各种书籍。鲁迅《考场三丑》:“那都是坐在自己的书斋里,查群籍,翻类书,穷年累月,这才脱稿的。”
簿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簿籍bù jí
【释义】:
指登记、书写所用的册籍。如户口簿、军队名册、账簿等。
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籍jí
【释义】:
①书册;书籍。如:古籍。②籍贯。如:原籍。③个人对国家或组织的隶属关系。如:国籍;党籍。高云览《小城春秋》:“大田只好跑去找大雷,苦苦央求,要他退籍(指日本国籍)。”④指登记家财,予以没收。刘半农《〈扬鞭集〉及其它》:“养官本是为卫国!谁知化作豺与蛇!高标廉价卖中华!甘拜异种作爹妈!愿枭其首籍其家!”⑤姓。
籍没-现代汉语大词典
籍没jí mò
【释义】:
登记所有的财产,加以没收。如:籍没家产。
籍贯-现代汉语大词典
籍贯jí guàn
【释义】:
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杨沫《乡思的朝和暮》:“多少年来每当有人问到我的籍贯时,我总是这样自豪地告诉对方。”
籍牌-现代汉语大词典
籍牌jí pái
【释义】:
户籍牌。高云览《小城春秋》:“接着,差不多所有加入日本籍的人,都在同一天的早晨发现门顶上的籍牌被人抹了柏油。”
黑籍-现代汉语大词典
黑籍hēi jí
【释义】:
①旧时称吸鸦片等毒品的人为黑籍中人。清末彭养鸥著有小说《黑籍冤魂》,揭露吸鸦片之害。沙汀《淘金记》:“当第一天号召那些身居黑籍的可怜虫前来戒烟的时候…来的很是不少。”②指隐瞒或冒充的籍贯。鲁迅《我的“籍”和“系”》:“终于也明白了,现在写它出来,庶几乎免得又有‘流言’,以为我是黑籍的政客。”③即黑名单。白韬《陶行知的生平及其学说》:“许多救国领袖如邹韬奋等,都名列黑籍。”
丁籍-汉语大词典
丁籍
【1】人丁档案。《宋史·姚仲孙传》:“{仲孫}既至州﹐立劾主吏﹐夜索丁籍盡給之。”《辽史·兵卫志下》:“三京丁籍可紀者二十二萬六千一百﹐蕃﹑漢轉户爲多。”
五籍-汉语大词典
五籍
【1】指五经。《魏书·郑道昭传》:“及至{戰國}紛紜﹐干戈遞用﹐五籍灰焚﹐群儒坑殄。”
不籍-汉语大词典
不籍
【1】犹言不劳,不须。籍,通“藉”。《周书·文帝纪上》:“此乃行路所知﹐不籍一二談也。”
屯籍-汉语大词典
屯籍
【1】屯兵的花名册。《新唐书·路岩传》:“取壇丁子弟教擊刺﹐使補屯籍。”
再籍-汉语大词典
再籍
【1】再次登记兵役,引申为再次发兵。《孙子·作战》:“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曹操}注:“籍猶賦也。言初賦民而便取勝﹐不復歸國發兵也。”
承籍-汉语大词典
承籍
【1】继承先人的仕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説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
乘籍-汉语大词典
乘籍
【1】史书。{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一·锦秋亭辨》:“俟吾地之大人君子﹐有志乘籍者折衷焉。”
主籍-汉语大词典
主籍
【1】主掌册籍。{明}{沈德符}《野獲编·徵梦·甲戌状元》:“〔{杏源}〕云頃夢爲{都城隍}攝去﹐大怒見詰﹐汝何人﹐敢以淫媟事上瀆。亟呼主籍者檢其禄﹐則註定甲戌科狀元﹐官至吏部左侍郎﹐年七十九歲。”【2】早已定居的住户。{陶成章}《浙案纪略·濮振声传》:“該地居民遂分爲三種狀態﹐其第一種曰主籍﹐係軍興前之舊居﹐俗稱曰老百姓。”
原籍-汉语大词典
原籍
【1】本籍;祖居的地方。{清}{李渔}《巧团圆·买父》:“坐了半日﹐還不曾動問爹爹﹐原籍何處?高姓尊名?”{明}{李贽}《答李见罗先生书》:“向時尚有賤累﹐今皆發回原籍﹐獨身在耳。”《水浒传》第四二回:“這幾時﹐官司如何不行移文書到那裏了﹐必然原籍追捕。”
仙籍-汉语大词典
仙籍
【1】神仙之乡。亦形容清幽之境。{唐}{孟郊}《游韦七洞庭别业》诗:“{崆峒}非凡鄉﹐{蓬瀛}在仙籍。”【2】古以科举及第为登仙,因称及第者的资格与名姓籍贯为仙籍。{唐}{李沧}《及第后宴曲江》诗:“紫毫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御樓。”{唐}{孟球}《和主司王起》诗:“仙籍共知推麗藻﹐禁垣同得薦嘉名。”【3】仙人的名籍。{唐}{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诗:“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明}{袁宗道}《绝句》:“貧窮輒慕宦遊﹐將相更希仙籍。”{清}{洪昇}《长生殿·传概》:“幸遊魂悔罪﹐已登仙籍。”
匠籍-汉语大词典
匠籍
【1】匠人的户籍。{吴晗}《先元璋传》第五章二:“在{明代}户籍中﹐军籍和民籍﹑匠籍是主要的户口。”{明}{王琼}《双溪杂记》:“北征之馬聚於馬房﹐營造之兵終歸匠籍。”
占籍-汉语大词典
占籍
【1】上报户口,入籍定居。{宋}{梅尧臣}《送韩钦圣学士京西提刑》诗:“昔在{漢}家時﹐近親多占籍。”{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北方水利》:“但募南人開墾﹐即以其地予之﹐又許占籍。”{明}{宋濂}《陶氏家乘序赞》:“{台}之{黄巖}有大姓曰{陶氏}﹐其先自{閩中}徙{永嘉}﹐復自{永嘉}來徙﹐遂占籍爲{黄巖}人。”
内籍-汉语大词典
内籍
【1】内典。{晋}{慧远}《三报论》:“或有始涉大方﹐以先悟爲蓍龜;博綜内籍﹐反三隅於未聞。”
册籍-汉语大词典
册籍
【1】名册。{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二折:“我受了你香燈祭祀﹐與你名下勾抹了該死的册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英}領事在册籍上一查﹐没有這個人的名字。”【2】记事记帐的簿册。{清}{方苞}《<吴宥函文稿>序》:“士之聲實雖未得備知﹐而歷試之册籍可稽也﹐其鄉之士大夫可訪也。”{明}{陆深}《溪山馀话》:“今東南之田有二則:曰官田﹐曰民田。然官田未必盡重﹐而民田未必盡輕﹐存諸册籍﹐有此異同。”《水浒传》第一一〇回:“那時{胡俊}已是招降了兄弟{胡顯}﹐將{東川}軍民版籍﹑户口﹐及錢粮册籍﹐前來獻納聽罪。”【3】泛指书本﹑书籍。{明}{李贽}《复邓石阳》:“或凭册籍以爲斷案﹐或依{孔}﹑{佛}以爲{泰山}歟!”{清}{吴沃尧}《历史小说总序》:“有此六端﹐吾將見此册籍之徒存而已也。”
人籍-汉语大词典
人籍
【1】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後汉书·文苑传下·郦炎》:“富貴有人籍﹐貧賤無天録。”{李贤}注:“富貴者爲人所載於典籍也﹐貧賤者不載於天録。”【2】犹户籍。《南史·虞玩之传》:“先時﹐{宋}世人籍欺巧﹐及{高帝}即位﹐敕{玩之}與驍騎將軍{傅堅意}檢定之。”【3】谓做人的资格。{续范亭}《汪精卫渡海朝天皇》诗:“开除人籍{汪精卫}﹐王八回到老家去。”
入籍-汉语大词典
入籍
【1】加入某地户籍或某国国籍。如:他侨居{中国}多年﹐前年已申请入籍﹐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八二>》:“政府迁移﹐尚未实现﹐‘外江佬’之入籍﹐当然不成问题。”《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王臣}病了兩個月﹐方纔痊可﹐遂入籍於{杭州}。”【2】载入某种名册。《宋史·徽宗纪二》:“十一月壬戌﹐以上書邪等及曾經入籍人並不許試學官。”此谓载入{元祐}党籍。{宋}{曾巩}《再议经费札子》:“{熙寧}八年﹐入籍者四百八十有七。”此谓载入官簿﹑官牒。
仕籍-汉语大词典
仕籍
【1】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清}{赵翼}《八十自寿》诗之二:“早登仕籍早歸田﹐正值重熙極樂天;才短愧無經世用﹐時清惟有作詩傳。”{宋}{苏舜钦}《与欧阳公书》:“{舜欽}年將四十矣﹐齒摇髮蒼﹐纔爲大理評事﹐廩禄所入﹐不足充衣食。性復不能與凶邪之人相就﹐近今得脱去仕籍﹐非不幸也。”{明}{汪廷讷}《狮吼记·廷荐》:“但得故人通仕籍﹐不辭千里走風塵。”
代籍-汉语大词典
代籍
【1】{汉}{吕太后}赐{代王}宫人的名册。典出《汉书·外戚传上·孝文窦皇后》:“{孝文竇皇后},{景帝}母也,{吕太后}時以良家子選入宫。太后出宫人以賜諸王各五人,{竇}姬與在行中。家在{清河},願如{趙},近家,請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趙}之伍中’。宦者忘之,誤置籍{代}伍中。籍奏,诏可。當行,{竇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彊乃肯行。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孝惠}七年,生{景帝}。”后因借指皇帝遴选宫女时记录入选者的名册。{清}{吴伟业}《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聞道君王走玉驄﹐犢車不用聘昭容。幸遲身入{陳}宫裏﹐却早名填{代}籍中。”
他他籍籍-汉语大词典
他他籍籍
亦作“[他他藉籍]”【1】纵横错杂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不被創刃而死者﹐他他籍籍﹐填阬滿谷﹐掩平彌澤。”{李善}注引{郭璞}曰:“他他籍籍﹐言交横也。”{李善}注:“他﹐徒河切。”《史记》他作“陀”。《汉书》作“它”。《陈书·高祖纪上》:“木甲殪于中原﹐氊裘赴于{江}水﹐他他藉藉﹐萬計千羣。”《花月痕》第四九回:“也有就擒跑走的﹐也有跑走就擒的﹐紛紛擾擾﹐他他藉藉。”
伍籍-汉语大词典
伍籍
【1】平民的户籍。《新唐书·叛臣下·高骈》:“{彦}者﹐{徐州}人﹐本名{立}﹐隸伍籍。”【2】指军籍。{明}{沈德符}《野獲编·兵部·日本》:“{丁}必欲盡没戰功﹐嚴核伍籍﹐至爲剃眉查覈之法﹐軍心已大離。”{清}{戴名世}《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御史{余子俊}巡撫{延}{綏}﹐相度形勢﹐增置營堡而移{綏德}重兵鎮{榆林}﹐清釐{陝}人﹐有伍籍詭落及罪謫者徙實之。”
侯籍-汉语大词典
侯籍
【1】诸侯名册。《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以綴續前記﹐究其本末﹐并序位次﹐盡于{孝文}﹐以昭元功之侯籍。”{颜师古}注:“籍謂名録也﹐《高紀》所云通侯籍也。”
條籍-汉语大词典
條籍
【1】指逐项记录的簿册。{明}{李东阳}《深泽县重建庙学记》:“是役也﹐節冗儲羨﹐取之於官﹐故財集而民不知出納;明慎具﹐有條籍﹐故用侈而人不疑。”
倡籍-汉语大词典
倡籍
【1】乐籍,官伎的名籍。{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尘土黄词》:“妾本倡家子﹐筓鬟擅容止。名隸倡籍中﹐生倡即憎死。”{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師師}無所歸﹐有倡籍{李姥}者收養之。”
傳籍-汉语大词典
傳籍
【1】祖上传下来的图籍。指领土。《淮南子·泰族训》:“所謂有天下者非謂其履勢位﹐受傳籍﹐稱尊號也。”
僧籍-汉语大词典
僧籍
【1】指登录僧尼的册籍。{唐}{刘禹锡}《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诗:“西遊{長安}隸僧籍﹐本寺門前{曲江}碧。”
儒籍-汉语大词典
儒籍
【1】读书人的户籍。《元史·雷膺传》:“{太宗}時﹐詔郡國設科選試﹐凡佔儒籍者復其家。”【2】儒家的经籍。{明}{姚涞}《白兔赋》:“辨敬怠於儒籍﹐審勞逸于農阡。”
六籍奴婢-汉语大词典
六籍奴婢
【1】{隋}{王通}著《文中子》﹐以{孔子}自比﹐{唐}{刘蕡}谓“若以人望﹐《文中子》於六籍﹐猶奴婢之於郎主耳。”后人遂以《文中子》为“六籍奴婢”。参阅{宋}{钱易}《南部新书》戊﹑{张洎}《贾氏谭录·六籍奴婢》。
六籍-汉语大词典
六籍
【1】即六经。 《文选·班固<东都赋>》:“蓋六籍所不能談﹐前聖靡得言焉。”{李善}注:“六籍﹐六經也。”{晋}{陶潜}《饮酒》诗之二十:“如何絶世下﹐六籍無一親。”{明}{张煌言}《陈文生未焚草序》:“{祖龍}一炬﹐六籍煙飛﹐然博士掌故﹐猶未焚也。”{清}{龚自珍}《送夏进士序》:“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訓萬祀矣。”【2】佛教著作《大般若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圆觉经》﹑《楞严经》﹐号称禅家六籍。
兵籍-汉语大词典
兵籍
【1】兵士的名籍。{唐}{韦元甫}《木兰歌》:“老父隸兵籍﹐氣力日衰耗。”{明}{高启}《问潮州迁客消息》诗:“名姓未看兵籍落﹐音書忽附估船還。”{梁启超}《中国改革财政私案》附《八旗生计问题》:“而旗人亦以久隸兵籍之故﹐不能獨立營生。”
兵馬籍-汉语大词典
兵馬籍
【1】军中记载人马的簿籍。{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予在{鄜延}﹐見{安南}行營諸將閲兵馬籍﹐有稱‘過范河損失’﹐問其何謂‘范河’﹐乃{越}人謂淖沙爲‘范河’﹐北人謂之‘活沙’。”
典籍-汉语大词典
典籍
【1】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以爲大政。”《孟子·告子下》:“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廟之典籍。”{赵岐}注:“典籍﹐謂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2】泛指古今图书。{汉}{荀悦}《汉纪·成帝纪》:“光禄大夫{劉向}校中秘書﹐謁者{陳農}﹐使使求遺書於天下﹐故典籍益博矣。”{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典籍》:“{開元}中﹐定四部目録﹐大凡五萬一千八百五十二卷。此自{漢}以來﹐典籍之大數也。”{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呵﹐在典籍中无丛查考。”
真籍-汉语大词典
真籍
【1】谓真人或仙家的名册。{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如今三山上﹐名字在真籍。”
玄籍-汉语大词典
玄籍
【1】佛教或道教的经籍。《法苑珠林》卷六九:“至如道家玄籍﹐斯則不然。”{晋}{僧肇}《注维摩诘经序》:“至韻無言﹐而玄籍彌布﹐冥權無謀﹐而動與事會。”
商籍-汉语大词典
商籍
【1】{清}代因经商而留居其地,子孙户籍准附编于行商之省分,称“商籍”。《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民之著籍﹐其别有四:曰民籍;曰軍籍﹐亦稱衛籍;曰商籍;曰竈籍。其經理之也﹐必察其祖籍。”
凌籍-汉语大词典
凌籍
同“[凌藉]”【1】《新唐书·封伦传》:“{素}負才勢﹐多所凌籍﹐惟於{倫}降禮賞接。”
凝籍-汉语大词典
凝籍
【1】姓名登录于官吏名册。谓为官入仕。{唐}{罗隐}《代韦徵君逊官疏》:“仰望丹闕﹐惟感唯賀。然臣者﹐履行曾不若凝籍輩﹐而執政徒以臣遠世有勳業於{周}{隋}……宸造過聽﹐好爵下授﹐所謂飾猱狖以冠帶﹐饗爰居以酒食者也。”
冥籍-汉语大词典
冥籍
【1】迷信传说中世人在阴间的户籍簿。{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唐时城隍已主冥籍》:“是{唐}時城隍之神﹐已主冥籍﹐如今世所傳矣。”{宋}{洪迈}《夷坚丁志·李妇食醋》:“世人飲啄之物﹐各有冥籍。傳記所載﹐及丙志所書材乂弟婦猪肉﹐皆是也。”
出籍-汉语大词典
出籍
【1】脱离所属的名籍。《宋史·文彦博传》:“{崇寧}中﹐預{元祐}黨籍。後特命出籍﹐追復太師﹐謚曰忠烈。”{宋}{曾巩}《再议经费札子》:“〔三班吏員〕略以三年出入之籍較之﹐{熙寧}八年﹐入籍者四百八十有七;九年﹐五百四十有四;十年﹐六百九十。而死亡﹑退免﹑出籍者﹐歲或過二百人﹐或不及之。則是歲歲有增﹐未見其止也。”
卻籍-汉语大词典
卻籍
亦作“[却籍]”【1】{南朝}{齐}对检出的伪冒户籍之称。{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为了扩大赋役征收范围﹐{齐高帝}{萧道成}专门设置了校籍官﹐严令整顿户籍。经检出的伪冒户籍﹐称为‘却籍’﹐要被罚充远戍。”
列籍-汉语大词典
列籍
【1】名列;位列。《宋史·乐志十二》:“列籍《皇墳》﹐億世是守。”
别籍-汉语大词典
别籍
【1】另立的簿册。《新五代史·杂传·王处直》:“陰疏甲士姓名﹐自隊長已上藏於别籍﹐其後因事誅之。”
别籍異居-汉语大词典
别籍異居
【1】另立门户,彼此分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法律禁止兄弟在父母生存时别籍异居……朝廷宁愿放免丁役﹐不许无故析户分居。”
别籍異財-汉语大词典
别籍異財
【1】另立门户,各蓄家产。《唐律·户婚》:“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别籍異財者﹐徒三年。”《宋史·太祖纪二》:“詔{川}{陝}諸州﹐察民有父母在而别籍異財者﹐論死。”
削籍-汉语大词典
削籍
【1】革职。{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這廝不獨削籍清朝﹐抑且置身圜土。”{清}{褚人穫}《坚瓠馀集·老鼠拖姜》:“會{黄}以夤緣事發﹐參送法司﹐其人坐{黄}受賄削籍。”{宋}{苏轼}《上皇帝书》:“大則身首異處﹐破壞家門;小則削籍投荒﹐流離道路。”【2】指旧时妓女从乐籍上除名从良。{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妓笃故谊》:“{麗春}者﹐前所識之妓也。{陳}嘗助百數十金爲其削籍。”{唐}{房千里}《杨娼传》:“乃陰出重賂﹐削去{娼}之籍﹐而挈之{南海}。”
勢籍-汉语大词典
勢籍
亦作“[勢藉]”【1】权势地位。《荀子·正论》:“聖王之子也﹐有天子之後也﹐勢籍之所在也﹐天子之宗室也。”{王先谦}集解:“勢籍﹐猶勢位。”{章炳麟}《五无论》:“{蕭同}房中之一笑﹐{嵇康}鍛灶之兩言﹐其禍至於喪師斷首﹐此猶曰報之者有勢藉也。”{苏曼殊}《娑罗海滨遁迹记》:“雖是餓鬼﹐今有勢藉﹐又焉能以醜名相加?”
勳籍-汉语大词典
勳籍
【1】记载功勋的簿籍。相当于后代的功劳簿。{唐}{元稹}《裴誗检校尚书库部郎中充河阳节度判官制》:“昔{竇憲}以元舅出征﹐大開幕府﹐以致賢彦。是以銘{燕然}﹐備勳籍﹐用參畫也。”{清}{龚自珍}《武显将军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其有官不過隅鎮﹐名不挂勳籍﹐身歷百戰於狂濤巨浪間﹐幾爲忌者擠﹐致之以無名之死﹐而卒以功名終者﹐則有{通州}{丁公}。”
反籍-汉语大词典
反籍
【1】归还天子之位。《荀子·儒效》:“{成王}冠﹐成人﹐{周公}歸{周}反籍焉﹐明不滅主之義也。”{章炳麟}《与简竹居书》:“所謂反籍者﹐謂以阼階主位歸之。”
工籍-汉语大词典
工籍
【1】指登记乐工的名册。《新唐书·忠义传上·安金藏》:“{安金藏}﹐京兆{長安}人。在太常工籍。”
巧籍-汉语大词典
巧籍
【1】假造或伪报户籍。{南朝} {梁}{沈约}《论谱籍疏》:“既立此科﹐人姦互起﹐僞狀巧籍;歲月滋廣﹐以至於{齊}。”{南朝}{梁武帝}《祠南郊大赦诏》:“所討逋叛﹐巧籍隱年﹐闇丁匿口﹐開恩百日﹐各令自首。”
土籍-汉语大词典
土籍
【1】世代久居的籍贯。{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土籍的本地人和数百年前从北方移来的客籍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界限。”{萧克}《永铭在心的亲切教诲》:“要注意土籍和客籍关系的政策。”
士籍-汉语大词典
士籍
【1】各地科考应试士人的名籍簿。参阅{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置士籍》﹑《续文献通考·选举一》。【2】{明}{洪武}二十一年命进士立石题名于太学,以记载进士名籍,称士籍。{唐}代称进士登科记,{宋}代称进士小录。参阅《续文献通考·选举二》。【3】{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士族的名籍谱系。参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在籍-汉语大词典
在籍
【1】居于本籍。{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待绅士》:“本地鄉紳有任京外者﹐有告假在籍者﹐有閒廢家居者﹐其交際之間﹐宜待之以禮。”《明史·忠义传七·席上珍孔师程等》:“賊陷{富民}……在籍知縣{陳昌裔}不受僞職﹐爲賊杖死。”【2】谓在官籍上注名。《清史稿·高宗纪四》:“戊午﹐賞來京祝嘏之百十二歲原任{浙江}{遂昌}縣學訓導{王世芳}國子監司業銜﹐並在籍食俸。”《金史·章宗纪二》:“甲辰﹐始定文武官員六貫石以上承應人并及廕者若在籍儒生章服制。”
地籍-汉语大词典
地籍
【1】封建时代政府登记土地的册籍。{唐}{白居易}《议百官职田》:“故稽其地籍﹐而田則具存;考其户租﹐而數多散失。”
場籍-汉语大词典
場籍
【1】科场的考生名册。场,科场;籍,名册。{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遭遇》:“二子久屈場籍﹐其年計偕來﹐主文頗以耕鑿爲急﹐無何並馳人事﹐因迴避朝客。”《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又以{龜從}久在場籍﹐善於訓子﹐召試中書﹐授校書郎。”
墳籍-汉语大词典
墳籍
【1】古代典籍。《後汉书·郭太传》:“〔{郭太}〕就{成臯}{屈伯彦}學﹐三年業畢﹐博通墳籍。”《新唐书·褚亮传》:“每暇日﹐訪以政事﹐討論墳籍﹐榷略前載﹐無常禮之間。”{章炳麟}《文学说例》:“兩{宋}以降﹐斯道漸普﹐然有所述作﹐猶號曰古文辭﹐其稱謂不能無取於墳籍。”{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墳籍之始﹐肇自{羲}{黄}﹐盛於{周}{漢}﹐衍于{梁}{晉}﹐極于{隋}{唐}。”
封籍-汉语大词典
封籍
【1】谓将抄查的资财登记入册。《南史·齐鄱阳王锵传》:“凡諸王被害﹐皆以夜遣兵圍宅﹐或斧砍關排墻﹐叫噪而入﹐家財皆見封籍焉。”
口籍-汉语大词典
口籍
【1】名籍;户口册。《後汉书·百官志二》:“凡居宫中者﹐皆有口籍於門之所屬。”{唐}{元稹}《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公乃獻地圖﹐編口籍﹐修職貢﹐上吏員。”
古籍-汉语大词典
古籍
【1】古代典籍。泛指古书。{南朝} {宋}{谢灵运}《鞠歌行》:“覽古籍﹐信伊人。”{唐}{杨衡}《游陆先生故岩居》诗:“拾薪遇遺鼎﹐探穴得古籍。”{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捐科分》:“搜羅古籍﹐霑丐後人。”{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第一章第一节:“当然我们不能说{东郭牙}是语言学专家﹐但是这些语音学常识出现在二千多年前的古籍中﹐也算是难能可贵的。”
史籍-汉语大词典
史籍
【1】历史典籍,史书。{三国} {魏}{曹植}《求自试表》:“每覽史籍﹐觀古忠臣義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國家之難﹐身雖屠裂,而功銘著於{景}鍾﹐名稱垂於竹帛﹐未嘗不拊心而歎息也。”{唐}{刘知幾}《史通·疑古》:“夫聖人立教﹐其言若是﹐在於史籍﹐其義亦然。”{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此時史籍甚微﹐未足成類也。”{瞿秋白}《<饿乡纪程>跋》:“几世纪几千年的史籍﹐正象心血如潮﹐一刹那间已现重重的噩梦。”
司籍-汉语大词典
司籍
【1】管理典籍。《文选·班固<答宾戏>》:“{劉向}司籍﹐辨章舊聞。”{李善}注引{项岱}曰:“司﹐主也。籍﹐書籍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歲借民力﹐條之於版﹐《春秋》司籍﹐即其事也。”{范文澜}注:“《左傳·昭公十五年》:‘{孫伯黶}司{晉}之典籍……’此《春秋》司籍説所本。”{唐}{刘知幾}《<史通>序》:“自惟歷事二主﹐從宦兩京﹐遍居司籍之曹﹐久處載言之職。”【2】管理簿册。{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育养婴儿》:“後建客堂﹐兩廡各三楹﹐司籍﹑出納﹑會計之事皆在焉。”【3】{唐}代皇宫女官名。属尚仪院,掌四部经籍﹑笔札几案。{田汉}《谢瑶环》第一场:“天官尚书{梁王}{武三思}﹐左台殿中侍御史{徐有功}﹑尚仪院司籍{谢瑶环}同上﹐{武三思}正与{谢瑶环}争执中。”
同籍-汉语大词典
同籍
【1】同一户籍的人。指家人。《通典·刑二》:“大逆不道﹐腰斬﹐誅其同籍﹐年十四以下腐刑﹐女子没縣官。”
名籍-汉语大词典
名籍
【1】记名入册。《史记·汲郑列传》:“{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鄭君}獨不奉詔。詔盡拜名籍者爲大夫﹐而逐{鄭君}。”【2】犹名册。《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敞}〕昧死奏名籍及奴婢財物簿。”{唐}{元稹}《酬乐天待漏入阁见赠》诗:“謫仙名籍在﹐何不重來還?”{宋}{晏殊}《蝶恋花》词:“紫府群仙名籍秘。五色斑龍﹐暫降人間世。”{明}{彭时}《彭文宪公笔记》:“都督{趙輔}具名籍進呈﹐令逐一馳馬射箭。”
命籍-汉语大词典
命籍
【1】迷信者谓上天记载人的富贵贫贱﹑生死寿夭的簿籍。{前蜀}{杜光庭}《马尚书本命醮词》:“由是懸命籍於天關﹐繫生死於斗極。”
唱籍-汉语大词典
唱籍
【1】按册点名。《新唐书·仪卫志上》:“朝日……平明﹐傳點畢﹐内門開。監察御史領百官入﹐夾階﹐監門校尉二人執門籍﹐曰:‘唱籍’。既視籍﹐曰:‘在’。入畢而止。”
囚籍-汉语大词典
囚籍
【1】登记囚犯的名册。《新唐书·柳宗元传》:“假令萬一除刑部囚籍﹐復爲士列﹐亦不堪當世用矣!”
固籍-汉语大词典
固籍
【1】犹故籍。记载旧制度的典籍。《战国策·赵策二》:“國有固籍﹐兵有常經﹐變籍則亂﹐失經則弱。”{吴师道}补正:“固﹐故通。”
國籍-汉语大词典
國籍
【1】指飞机﹑船只属于某个国家的关系。【2】指个人具有的属于某个国家的身份。【3】国家的典籍;史籍。《北史·李彪传》:“今求都下一静處﹐綜理國籍﹐以終前志﹐官給事力﹐以充所須。”{唐}{元稹}《为萧相谢追赠祖父祖妣亡父表》:“臣祖臣父﹐或勳或賢﹐義著族姻﹐名書國籍。”
圖籍-汉语大词典
圖籍
【1】借指国家政权。{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且今之握圖籍﹐操政柄者﹐豈是{白}({白起})﹑{項}({項羽})之胤胄乎?”【2】文籍图书。{郭沫若}《告国际友人书》:“炸毁我学校﹐焚烧我图籍。”《新唐书·魏徵传》:“{徵}奏引諸儒校集祕書﹐國家圖籍粲然完整。”《韩非子·难三》:“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汉}{王符}《潜夫论·慎微》:“當時尊顯﹐後世見思﹐傳爲令名﹐載在圖籍。”【3】地图和户籍。常以指疆土人民。《战国策·秦策一》:“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鲍彪}注:“土地之圖﹐人民金穀之籍。”{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上顧{俶}曰:‘朕固不欲爾﹐蓋跋扈之惡勢不可已﹐卿能自惜一方﹐以圖籍歸朝﹐不血于刃乃爲嘉也。’”《荀子·荣辱》:“循法則﹑度量﹑刑辟﹑圖籍﹐不知其義﹐謹守其所﹐慎不敢損益也。”{杨倞}注:“圖謂模寫土地之形﹐籍謂書其户口之數也。”
市籍-汉语大词典
市籍
【1】商贾的户籍。{秦}{汉}时施行“重农抑商”政策,凡在籍的商贾及其子孙,与罪吏﹑亡命等同样看待,都要服役。{汉}时又规定凡有市籍的商贾不得坐车和穿丝绸衣服,其子孙不得做官。{汉}{晁错}《守边劝农疏》:“因以讁發之﹐名曰‘讁戍’。先發吏有讁及贅壻﹑賈人﹐後以嘗有市籍者。”《汉书·景帝纪》:“有市籍不得宦。”{隋}{唐}以后﹐对商贾的政策与{秦}{汉}时有所不同﹐但仍沿用“市籍”这一名称。《隋书·李谔传》:“以爲四民有業﹐各附所安﹐逆旅之與旗亭﹐自古非同一概﹐即附市籍﹐於理不可。”{唐}{刘禹锡}《观市》:“遂遷市於城門之逵……肇下令之日﹐布市籍者咸至﹐夾軌道而分次焉。”《史记·平準书》:“賈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屬﹐皆無得籍名田﹐以便農。”
帝籍-汉语大词典
帝籍
【1】见“帝藉”。【2】皇室所藏的图书典籍。{唐}{白居易}《病中辱张常侍题集贤院诗因以继和》:“圖書皆帝籍﹐寮友盡仙才。”《周书·史宁陆腾等传论》:“席卷{巴}{梁}﹐則功著銘典;雲撤{江}{漢}﹐則聲留帝籍。”【3】皇室的谱录。《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元暐墓志》:“盛烈高功﹐焕於帝籍。”
帳籍-汉语大词典
帳籍
【1】分项记载人口或钱物出入事项的簿籍。{林纾}《与姚叔节书》:“夫目録之學﹐書賈之帳籍也。”《新唐书·百官志一》:“户部郎中﹑員外郎﹐掌户口﹑土田﹑賦役﹑貢獻﹑蠲免﹑優復﹑姻婚﹑繼嗣之事﹐以男女之黄﹑小﹑丁﹑老爲之帳籍。”{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若謂非貧乏有可送納﹐即自{元祐}元年至今﹐并不曾納到分文。顯見有司空留帳籍虚數﹐以害朝廷實惠。”
幣籍-汉语大词典
幣籍
【1】征收货币。《管子·轻重丁》:“且君幣籍而務﹐則賈人獨操國趣;君穀籍而務﹐則農人獨操國固。”{郭沫若}等集校:“謂如專以征收貨幣爲務。”
崩籍-汉语大词典
崩籍
【1】见“崩藉”。
術籍-汉语大词典
術籍
【1】有关方术的书籍。《後汉书·五行志二》:“夫{雲臺}者﹐乃{周}家之所造也。圖書﹑術籍﹑珍玩﹑寳怪皆所藏也。”【2】有关儒家的书籍。{汉}{应劭}《风俗通·穷通·孙況》:“是時七國交争﹐尚於權詐﹐而{孫卿}守禮義﹐貴術籍。雖見窮擯﹐而猶不黜其志。”
復籍-汉语大词典
復籍
【1】恢复国籍。《清史稿·食货志一》:“凡因嫁外國人而出籍者﹐若離婚或夫死後﹐准其呈請復籍。”【2】恢复学籍。{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华子西》:“未第時﹐以言語爲{韓}氏所貶……{韓}誅﹐{華}放還﹐復籍於學。”
衛籍-汉语大词典
衛籍
【1】军籍。《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你家又是衛籍﹐竟送他到官﹐這個衙門誰個敢來放屁!”《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民之著籍﹐其别有四:曰民籍;曰軍籍﹐亦稱衛籍;曰商籍﹐曰竈籍。”
外籍-汉语大词典
外籍
【1】谓属于外国国籍的人或物。如{明}代有外籍进士。参阅{明}{胡侍}《真珠船》卷二。如:外籍专家;外籍飞机。
廢籍-汉语大词典
廢籍
【1】废员之名册。{明}{沈德符}《野獲编·礼部·恩诏冠带之滥》:“庚午考察科道一案﹐全出{高新鄭}私意﹐{高}失位後﹐凡在廢籍者﹐公論翕然推轂。”【2】指废员。《明史·周延儒传》:“於是{鄭三俊}長吏部﹐{劉宗周}長都察院﹐{范景文}長工部﹐{倪元璐}佐兵部﹐皆起自廢籍。”
廩籍-汉语大词典
廩籍
【1】谓仓廪与籍田。《初学记》卷十二引{晋}{张华}《大司农箴》:“家有廬井﹐王有廩籍。”
宗籍-汉语大词典
宗籍
【1】皇族的谱牒。{唐}{元稹}《赠田弘正父庭玠等制》:“惟爾{弘正}﹐爲朕{方叔}﹐以殿大邦;惟爾{夷簡}﹐爲朕{河間}﹐以光宗籍﹐惟爾{度}﹐爲朕{吕望}﹐以司專征。”{宋}{曾巩}《公族议》:“後世公族無封國采地之制﹐而有列於朝﹐有賜於府﹐是亦親而貴之愛而富之之意也。其名書於宗籍者﹐繁衍盛大﹐實國家慶。”【2】指宗室的身份。《清史稿·庄亲王舒尔哈齐传》:“{阿敏}得罪﹐奪爵﹐削宗籍。”
定籍-汉语大词典
定籍
【1】载于籍册的明确规定。{清}{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清查界址》:“四境界址既釐﹐捕尉攢造清册報縣﹐州縣尤須單騎親驗。如此﹐則一州縣之居民土壤﹐悉有定籍﹐可無患意外之釁争。”《宋史·食货志上一》:“推排之法﹐不過以縣統都﹐以都統保﹐選任才富公平者﹐訂田畝税色﹐載之圖册﹐使民有定産﹐産有定税﹐税有定籍而已。”
官籍-汉语大词典
官籍
【1】官府的簿籍。《元史·廉希宪传》:“先時﹐{江陵城}外蓄水扤禦﹐{希憲}命決之﹐得良田數萬畝﹐以爲貧民之業。發{沙市}倉粟之不入官籍者二十萬斛﹐以賑{公安}之饑。”{明}{张羽}《贾客乐》诗:“浮家泛宅無牽掛﹐姓名不繫官籍中。”
宦籍-汉语大词典
宦籍
【1】记录官员名位的簿册文书。{郭沫若}《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后来{尼让牟}入了宦籍﹐竟做到当时的教王{阿尔士朗}(Alp Arslan)的宰相。”借指任职为官。《史记·蒙恬列传》:“{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當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復其官爵。”{清}{昭槤}《啸亭杂录·宠待大臣》:“{陳中丞}{時夏}宦籍{滇南}﹐上因其母老﹐特命{雲}{貴}有司置傳﹐送其母至其任所。”
宫籍-汉语大词典
宫籍
【1】宫女的户籍名册。{蔡东藩}《前汉演义》第六八回:“{哀帝}過意不去﹐特開創例﹐叫{賢}妻名隸宫籍﹐許令入宿直廬。”{元}{陈孚}《李妃妆台歌》:“少嘗没入宫籍監﹐論妃家閥何卑微!”{唐}{张籍}《送宫人入道》诗:“名初出宫籍﹐身未稱霞衣。”
客籍-汉语大词典
客籍
【1】古代贵族门客的名册。《战国策·楚策四》:“{汗明}見{春申君}……{春申君}曰:‘善。’召門吏爲{汗先生}著客籍﹐五日一見。”【2】寄居本地的外地人,与“土著”相对。{清}{洪楝园}《後南柯·甲阵》:“駙馬﹑司農﹑司憲等三人﹐均係客籍﹐手握重兵﹐殊爲未便。”{孙中山}《地方自治实行法》:“其本爲土著而出外者﹐其家族當爲之代盡義務﹐回家時乃能立享權利。否則於回家時以客籍相待。”{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土籍的本地人和数百年前从北方移来的客籍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界限﹐历史上的仇怨非常深﹐有时发生很激烈的斗争。”{清}{龚自珍}《秋心》诗之二:“曉來客籍差夸富﹐無數{湘}南{劍}外民。”
家籍-汉语大词典
家籍
【1】整个家庭的户口册。{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三节:“佃客的人身是不自由的﹐不能随便离开主人。他们的户籍附入主人的家籍中﹐正说明其封建依附身分。”
寄籍-汉语大词典
寄籍
【1】犹寄名。{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老僧》:“昔侍御與貧道爲方外交﹐其公子方在襁褓﹐寄籍{釋}氏﹐爲我弟子。曾幾何時﹐皆成古人!”【2】谓离原籍,而在寄居地落户。{宋}{王洋}《赠向扬州》诗:“野人本住{蓬萊}側﹐寄籍{淮}甸老阡陌。”{唐}{李翱}《岭南节度使徐公行状》:“公諱{申}﹐字{維降}﹐{東海}{剡}人﹐{永泰}元年寄籍京兆府。”{章炳麟}《艾如张董逃歌序》:“是時{青島}﹑{旅順}既割﹐天下土崩﹐過計者欲違難異域﹐寄籍爲流民。”
寓籍-汉语大词典
寓籍
【1】谓寄籍客居。{清}{昭槤}《啸亭续录·黄雅林》:“{崇德}癸未﹐大兵破{青州}﹐太守殉節﹐其子孫遂流落﹐寓籍陪京云。”{宋}{曾巩}《上齐工部书》:“有同進{章适}來言曰:‘進也。執事禮以俟士﹐明以伸法令之疑。{适}也寓籍於此﹐既往而受賜矣。’”
寶籍-汉语大词典
寶籍
亦作“[寶笈]”【1】珍贵的书籍。{闻一多}《春之末章》诗:“我读完这春之宝笈底末章﹐就交给你们永远管领着罢!”{唐}{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黄龍負匣﹐著寶籍於山經;紫鳳銜書﹐蔭榮光於井絡。”{清}{赵翼}《哭汪文端师》诗:“霛函分{宛委}﹐寶笈聚{嫏嬛}。”{南朝} {梁}{沈约}《为齐竟陵王发讲疏》:“靈篇寶籍﹐遠探龍藏﹐蓋無得而言焉。”
尺籍短書-汉语大词典
尺籍短書
【1】指儒家经籍之外的书籍。{汉}{王充}《论衡·谢短》:“二尺四寸﹐聖人文語﹐朝夕講習﹐義類所及﹐故可務知。{漢}事未載於經﹐名爲尺籍短書﹐比於小道﹐其能知﹐非儒者之貴也。”
尺籍-汉语大词典
尺籍
【1】书写军令﹑军功等的簿籍。《史记·循吏列传》:“〔{子産}爲相〕五年﹐士無尺籍﹐喪期不令而治。”{张守节}正义:“言士民無一尺方板之籍書。”【2】指军籍。{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记金陵登览》:“有修武郎某人﹐脱尺籍﹐與其媪然指苦行﹐前後化錢帛﹐助土木﹐費以萬計。”{宋}{岳珂}《桯史·义騟传》:“義騟者﹐{九江}戍校{王成}之鎧騎也。{成}家世隸尺籍。”
尺籍伍符-汉语大词典
尺籍伍符
【1】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司马贞}索隐:“尺籍者﹐謂書其斬首之功於一尺之板。伍符者﹐命軍人伍伍相保﹐不容姦詐。”《新唐书·班宏传》:“今軍在節度﹐雖有尺籍伍符﹐省署不校也。”{清}{钱谦益}《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制》:“尺籍伍符之必計﹐而一粒一鍰之不遺。”
履籍-汉语大词典
履籍
亦作“[履藉]”【1】谓登天子之位,继承帝业。《荀子·儒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履天下之籍﹐聽天下之斷。”《金史·撒改传》:“{穆宗}履藉父兄趾業﹐鋤除强梗不服己者﹐使{撒改}取{馬紀嶺}道攻{阿疎}。”{章炳麟}《宋武帝颂》:“上偁高號﹐履籍不﹐比皇{軒轅}。”
屬籍-汉语大词典
屬籍
【1】交付图籍。《淮南子·氾论训》:“{成王}既壯﹐{周公}屬籍致政﹐北面委質而臣事之。”{高诱}注:“以圖籍付屬{成王}。”
屬籍-汉语大词典
屬籍
【1】指宗室谱籍。《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舉適諸{竇}宗室毋節行者﹐除其屬籍。”《後汉书·伏隆传》:“{梁王}{劉永}﹐幸以宗室屬籍﹐爵爲侯王﹐不知厭足。”{宋}{王安石}《明堂宗室加恩制》:“爾列名屬籍﹐序位内朝。”【2】户籍。《後汉书·安帝纪》:“三月丙午﹐改元{延光}。大赦天下。還徙者﹐復户邑屬籍。”
引籍-汉语大词典
引籍
【1】引人及门籍。古代宫廷的门使及出入宫门的牒籍。《周礼·天官·宫正》“幾其出入”{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幾其出入……無引籍不得入宫司馬殿門也。”{贾公彦}疏:“言引籍者﹐有門籍及引人皆得出入也。”【2】谓通名状于门使,使导引入宫。《史记·外戚世家褚少孙论》:“行詔門著引籍﹐通到謁太后。”{张守节}正义:“{武帝}道上詔令通名狀於門使﹐引入至太后所。”
學籍-汉语大词典
學籍
【1】本指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后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學舍鳴鼓攻之……遂從第一等規屏斥﹐盡除學籍。”{宋}{赵昇}《朝野类要·举业》:“天下士人﹐不限有無學籍﹐皆得赴試本經一塲﹐中者入上庠。”如:他为此受了记大过的处分﹐但总算保留了学籍﹐未被开除出校。
妓籍-汉语大词典
妓籍
【1】犹乐籍。借指入乐籍的妓女。《宋史·杨简传》:“〔{楊簡}〕知{温州}﹐移文首罷妓籍﹐尊敬賢士。”《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却爲何失身妓籍?可備與我説。”{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诗》:“而妓籍中有小鬟妓﹐尚幼﹐公頗屬意。”
玉籍-汉语大词典
玉籍
【1】仙人的名籍。{前蜀}{韦庄}《送福州王先辈南归》诗:“名稱玉籍仙壇上﹐家寄{閩山}畫障中。”《群音类选·青莲记·明皇游月宫》:“使丹臺玉籍名無有﹐今日方知差謬。”{唐}{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玉籍標人瑞﹐金丹化地仙。”
珍籍-汉语大词典
珍籍
【1】珍本。{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珍籍南迁﹐似未确。”{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死魂灵百图>广告》:“惜久已绝版﹐虽由{俄国}收藏家视之﹐亦已为不易入手的珍籍。”
班籍-汉语大词典
班籍
【1】班簿。《宋史·礼志二十》:“兵部侍郎於右省班南﹐與吏部侍郎東西相向立﹐搢笏﹐各出班籍置笏上。”【2】指官位,官阶。{宋}{曾巩}《节度加宣徽制》:“矧夫填臨塞路﹐總領兵防﹐班籍聯於輔臣﹐謀畫參於國論﹐其思勉勵﹐以副眷懷。”
球籍-汉语大词典
球籍
【1】指生存在地球上的资格。{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叶圣陶}《满庭芳》词:“爲人類宜多貢獻﹐球籍享堂堂。”
本籍-汉语大词典
本籍
【1】原籍,本贯。{鲁迅}《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所谓‘京派’与‘海派’﹐本不指作者的本籍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故‘京派’非皆{北平}人﹐‘海派’亦非皆{上海}人。”
杯盤狼籍-汉语大词典
杯盤狼籍
【1】见“杯盤狼藉”。
板籍-汉语大词典
板籍
【1】印版与书籍。{史德辉}《书林清话·明时刻书工价之廉》:“嘗聞{王遵巖}﹑{唐荆川}兩先生相謂曰:數十年讀書人﹐能中一榜﹐必有一部刻稿;屠沽小兒﹐身衣飽煖﹐殁時必有一篇墓誌。此等板籍﹐幸不久即滅;假使盡存﹐則雖以大地爲架子﹐亦貯不下矣。”【2】即户籍。《南齐书·虞玩之传》:“今户口多少﹐不減{元嘉}﹑而板籍頓闕﹐弊亦有以。”{宋}{叶適}《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更造板籍﹑隱寄﹑飛寄﹑影占﹑僞跋悉釐改。”
枕籍經史-汉语大词典
枕籍經史
【1】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李彭}家貧績學﹐枕籍經史﹐詩文能兼諸家之長。”
枕經籍書-汉语大词典
枕經籍書
【1】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文选·班固<答宾戏>》:“徒藥枕經籍書﹐紆體衡門﹐上無所蔕﹐下無所根。”{吕向}注:“枕經典而卧﹐鋪詩書而居也。”
枕籍-汉语大词典
枕籍
【1】见“枕藉”。
桂籍-汉语大词典
桂籍
【1】科举登第人员的名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爾讀聖賢書﹐一‘恕’字尚不能解﹐何以挂名桂籍耶。”《宋史·外国传三·高丽》:“陛下以其萬里辭家﹐十年觀國﹐俾登名於桂籍﹐仍命秩於芸臺。”{宋}{徐铉}《庐陵别朱观先辈》诗:“桂籍知名有幾人﹐翻飛相續上青雲。”
校籍-汉语大词典
校籍
【1】考订典籍。{南朝} {梁}{沈约}《论谱籍疏》:“於是東堂校籍﹐置郎令史以掌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若水}乘驛赴闕﹐命以道官﹐至{蕋珠殿}校籍﹐視殿修撰。”{明}{唐顺之}《寄姜白二子》诗:“畫省熏香行載槖﹐{石渠}校籍坐然藜。”
桉籍-汉语大词典
桉籍
【1】案牍簿籍。《新唐书·陆贽传》:“視賦役薄厚以稽廉冒﹐視桉籍煩簡以稽聽斷。”
案籍-汉语大词典
案籍
【1】查考典籍。《後汉书·冯异传》:“予末小子﹐夙夜永思﹐追惟勳烈﹐披圖案籍﹐{建武}元功二十八將﹐佐命虎臣﹐讖記有徵。”
棚籍-汉语大词典
棚籍
【1】犹客籍。{清}{恽敬}《上陈笠帆按察书》:“以大{清}之民居大{清}之土﹐爲大{清}之士。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
楚籍-汉语大词典
楚籍
【1】指{西楚霸王}{项羽}。{籍},{项羽}之名。{唐}{罗隐}《谗书·英雄之言》:“救彼塗炭者﹐則宜以百姓心爲心﹐而{西劉}則曰:‘居宜如是。’{楚籍}則曰:‘可取而代。’”
樂籍-汉语大词典
樂籍
【1】乐户的名籍。古时官妓属乐部,故称。亦指乐户或官妓。{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一折:“兩京詩酒客﹐烟花杖子頭。老身姓{鄭}﹐是這{汴梁}樂籍。”{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她原是清白良家女子﹐持身甚严﹐并非出身乐籍﹐可以随便欺负。”{唐}{杜牧}《张好好》诗序:“{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清}{赵翼}《高邮吊毛惜惜》诗:“死忠事豈責蛾眉﹐樂籍偏成此段奇。”《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當日就唤老鴇過來﹐將錢八十千付作身價﹐替{月仙}除了樂籍。”
橘籍-汉语大词典
橘籍
【1】种橘的果农户。《类说》卷八引《述异记》:“{越}多橘柚﹐歲多橘税﹐謂之橙橘户﹐亦曰橘籍。”
狼籍-汉语大词典
狼籍
【1】见“狼藉”。
猥籍-汉语大词典
猥籍
【1】微贱的名籍。{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畢諴}家本寒微﹐{咸通}初﹐其舅向爲{太湖縣}伍伯﹐{諴}深耻之……乃特除選人{楊載}爲{太湖}令﹐{諴}延之相第﹐囑爲舅除其猥籍﹐津送入京。”
死籍-汉语大词典
死籍
【1】迷信谓阴司登录人死期的册籍。{唐}{白居易}《寄卢少卿》诗:“《老》誨心不亂﹐《莊》誡形太勞﹐生命既能保﹐死籍亦可逃。”{唐}{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嗟我天地間﹐有術人莫知。得可逃死籍﹐不唯走三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