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袴

袴(袴)是什么意思

  • 袴-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袴kù

    ①同“绔”。胫衣。《礼记·内则》:“衣不帛襦~。”《史记·赵世家》:“夫人置儿~中。”②通“胯kuà”。两腿之间。《史记·淮阴侯列传》:“于是信孰视之,俯出~下。”(信:韩信。)

  • 袴-现代汉语大词典

    袴kuà

    【释义】:

    用同“胯”。沙汀《困兽记》:“公爷狂暴的跳了一蹦,于是两手抄入袴下,扯出了他的手枪。” 另见“裤”。

  • 五袴-汉语大词典

    五袴

    【1】见“五絝”。

  • 五袴手-汉语大词典

    五袴手

    【1】谓实施善政的身手。{宋}{苏轼}《送黄师是赴两浙宪》诗:“願君五袴手﹐招此半菽魂。”

  • 五袴謡-汉语大词典

    五袴謡

    【1】称颂地方官吏善政的歌谣。{唐}{白居易}《西楼喜雪命宴》诗:“歌樂雖盈耳﹐慚無五袴謡。”{明}{高启}《送长洲周丞陞吴县令》诗:“寂寞{長洲}路﹐空聞五袴謡。”

  • 五袴詠-汉语大词典

    五袴詠

    【1】指五袴谣。{宋}{王禹偁}《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深聞五袴詠﹐略减貳車愁。”

  • 五袴歌-汉语大词典

    五袴歌

    【1】指五袴谣。{宋}{苏轼}《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君獨一麾去﹐欲賡五袴歌。”{清}{赵翼}《擢授贵西兵备道纪恩述怀》诗:“長途但擬單車赴﹐遺愛慚無五袴歌。”

  • 五袴謳-汉语大词典

    五袴謳

    【1】指五袴谣。{唐}{罗隐}《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诗:“水寒不見雙魚信﹐風便唯聞五袴謳。”

  • 久袴-汉语大词典

    久袴

    【1】旧裤。《南史·卞彬传》:“若吾之蝨者﹐無湯沐之慮﹐絶相弔之憂﹐晏聚乎久袴爛布之裳。”

  • 佛光袴-汉语大词典

    佛光袴

    【1】古代服式名。{宋}{陶穀}《清异录·佛光裤》:“{潞王}{從珂}出馳獵﹐從者皆輕零衫﹑佛光袴。佛光者﹐以雜色横合爲袴。”

  • 壞裳爲袴-汉语大词典

    壞裳爲袴

    【1】《南史·刘穆之传》载,{刘裕}召{刘穆之}为主簿(军吏),{穆之}“壞布裳爲袴”,往见{刘裕}。裳,下衣,指老百姓的服装;袴,指军装。后以“壞裳爲袴”代指从军。{宋}{陆游}《叹息》诗:“賣劍買牛衰可笑﹐壞裳爲袴老猶能。”

  • 弊袴-汉语大词典

    弊袴

    【1】破旧之裤。{三国} {魏}{曹植}《赏罚令》:“乃知{韓昭侯}之藏弊袴﹐良有以也。”《韩非子·内储说上》:“{韓昭侯}使人藏弊袴﹐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袴不以賜左右而藏之。’{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吾聞明主之愛﹐一嚬一笑﹐嚬有爲嚬﹐而笑有爲笑。今夫袴﹐豈特嚬笑哉!袴之與嚬笑相去遠矣﹐吾必待有功者﹐故收藏之未有予也。’”

  • 合歡袴-汉语大词典

    合歡袴

    【1】有对称图案花纹的丝裤。{晋}{陆翽}《邺中记》:“{石虎}時著金縷合歡袴。”{唐}{元稹}《梦游春七十韵》:“紕軟鈿頭裙﹐玲瓏合歡袴。”

  • 廉公袴-汉语大词典

    廉公袴

    【1】见“廉袴”。

  • 廉袴-汉语大词典

    廉袴

    【1】据《後汉书·廉范传》载,{廉范},字{叔度},{建初中为{蜀郡}太守,废除禁止百姓点灯夜作的旧制。百姓称便,作《五袴歌》以颂其功德。后遂以“廉袴”作为民众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清}{赵翼}《前守韦缘事罢官诗以送别》:“民猶争誦{廉公}袴﹐我敢相矜{范叔}袍。”{唐}{李商隐}《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衮文》:“{漢}{滎}出牧﹐{晉}議州兵﹐{廉}袴歌送﹐{劉}{錢}贈行。”亦作“[廉公袴]”。

  • 溺袴-汉语大词典

    溺袴

    【1】垫接尿滴的内裤。《汉书·周仁传》:“{仁}爲人陰重不泄。常衣弊補衣溺袴﹐期爲不潔清﹐以是得幸﹐入卧内。”{颜师古}注:“故爲不絜清之事而弊敗其衣服也。溺讀曰尿。尿袴者﹐爲小袴以藉其尿。”

  • 脱袴-汉语大词典

    脱袴

    【1】布谷鸟的别称。因鸣声而得名。{宋}{陆游}《闻鸟声有感》诗之一:“小市提壺酤濁酒﹐東陂脱袴插青秧。”{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提壺脱袴催歸去﹐萬恨千情。萬恨千情﹐各自無聊各自鳴。”{邓广铭}笺注:“提壺﹑脱袴:俱鳥名﹐以其鳴聲而得名者也。”{宋}{苏轼}《五禽言》诗之二:“溪邊布穀兒﹐勸我脱破袴﹐不辭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見催租瘢。”{王十朋}集注:“土人謂布穀爲脱却破袴。”

  • 膏粱紈袴-汉语大词典

    膏粱紈袴

    【1】指富贵人家子弟的生活﹐有浮华奢侈。浅薄无知之意。《红楼梦》第五六回:“真真膏粱紈袴之談!你們雖是千金﹐原不知道這些事。”{清}{钮琇}《觚賸·汉东君》:“今三{吴}之間﹐簪纓雲集﹐膏粱紈袴﹐形同木偶。”{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晋怀帝》:“{晉}武分諸王使典兵﹐{晉}不競矣。彼皆膏粱紈袴之子也。”

  • 歌袴-汉语大词典

    歌袴

    【1】《後汉书·廉范传》载:{廉范}字{叔度}﹐为{蜀郡}太守时﹐“{成都}民物豐盛﹐邑宇逼側﹐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范}乃毁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爲便﹐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后遂以“歌袴”为歌颂官吏德政之典。{宋}{梅尧臣}《送阎中孚郎中知磁州》诗:“持麾邦寄重﹐歌袴民欣早。”

  • 瞞襠袴-汉语大词典

    瞞襠袴

    【1】有裆的裤子。以别于无裆的套裤而言。《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吴洪}﹑{王七}〕恰待奔入這店裏來﹐見個男女:頭上裹一頂牛膽青頭巾﹐身上裹一條猪肝赤肚帶﹐舊瞞襠袴﹐脚下草鞋。”

  • 窮袴-汉语大词典

    窮袴

    【1】见“窮絝”。

  • 袍袴-汉语大词典

    袍袴

    【1】即袍绔。{唐}{薛逢}《宫词》:“遥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宫人掃御牀。”【2】战袍, 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周嶺}南首領{陳元光}設客﹐令一袍袴行酒。{光}怒﹐令拽出﹐遂殺之。”

  • 袴-汉语大词典

    《廣韻》苦故切,去暮,溪。【1】古代指左右各一,分裹两胫的套裤,以别于满裆的“褌”。《礼记·内则》:“衣不帛襦袴。”{孙希旦}集解:“袴, 下衣。”《三国志·魏志·贾逵传》“口授兵法數萬言”{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逵}世爲著姓, 少孤家貧, 冬常無袴, 過其妻兄{柳孚}宿, 其明無何, 著{孚}袴去。”{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又祖妣{楚國}{鄭夫人}有先左丞遺衣一篋, 袴有繡者, 白地白繡, 鵝黄地鵝黄繡。”【2】亦作“[褲]”。成人满裆裤及小儿开裆裤的通称。《汉书·外戚传上·孝昭上官皇后》“窮絝”{唐}{颜师古}注:“絝, 古袴字也。窮絝即今之緄襠袴也。”{明}{张萱}《疑耀》卷二:“褌即袴也。古人袴皆無襠。女人所用。皆有襠者, 其制起自{漢昭帝}時。{上官皇后}爲{霍光}外孫, 欲擅寵有子, 雖宫人使令, 皆爲有襠之袴, 多其帶, 令不得交通, 名曰窮袴。今男女皆服之矣。”{清}{魏源}《圣武记》卷一:“男婦皆不褲, 以魚皮爲衣, 柔輭可染。”{丁玲}《水》四:“破的衫裤在■出的骨上挂着。”【3】通“[胯]”。《史记·淮阴侯列传》:“{信}能死, 刺我; 不能死, 出我袴下。”{裴駰}集解引{徐广}曰:“袴, 一作胯。胯, 股也。”{沙汀}《困兽记》二七:“公爷狂暴的跳了一蹦, 于是两手抄入袴下, 扯出了他的手枪。”

  • 袴紈-汉语大词典

    袴紈

    【1】犹纨袴。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多含鄙薄意。{清}{缪艮}《泛湖偶记》:“妾愛才若渴﹐不幸辱於袴紈﹐前見君文采﹐眷戀已非一日。適從窗隙窺見之﹐感觸舊懷﹐特命婢子奉攀清話。”

  • 袴腿-汉语大词典

    袴腿

    亦作“[褲腿]”【1】裤子穿在两腿上的筒状部分。《红楼梦》第六三回:“〔{芳官}〕只穿着一件玉色紅青駝絨三色緞子拼的水田小夾襖﹐束着一條柳緑汗巾﹐底下是水紅灑花夾褲﹐也散着褲腿。”{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二:“〔{三仙姑}〕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2】旧时缠足妇女于裤下另制布的筒状物缚于踝间, 前遮足面, 后蔽足根。《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蕙蓮}於是摟起裙子來與{玉樓}看﹐看見他穿着兩雙紅鞋在脚上﹐用紗緑線帶兒扎着褲腿。”《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脚下的褲腿兒看不清楚﹐原故是登着一雙大紅香羊皮挖雲實納的平底小靴子。”

  • 袴腰-汉语大词典

    袴腰

    亦作“[褲腰]”【1】裤子最上端系腰带的地方。《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兩個把錢數了一數﹐分作兩分兒掖在褲腰裏。”{沙汀}《航线》:“一个头顶发亮的老头儿﹐把吊在裤腰上的烟盒子打开﹐取出船票﹐挥着手嚷道:‘这难道是假的呐?还怕他查!’”

  • 袴鞾-汉语大词典

    袴鞾

    亦作“[袴靴]”【1】指军服。{唐}{韩愈}《送郑尚书序》:“大府帥或道過其府﹐府帥必戎服﹐左握刀﹐右屬弓矢﹐帕首﹑袴鞾迎郊。”{宋}{刘克庄}《再和实之<春日>》之二:“少小從軍事袴靴﹐祇今廟算主通和。”

  • 袴岔-汉语大词典

    袴岔

    亦作“[褲岔]”【1】裤衩。{沙汀}《困兽记》十二:“{田畴}立刻脱掉衬衫﹐脱掉白哔叽西装裤﹐只剩一条裤岔和一件有着破洞的旧麻纱背心了。”

  • 袴衫-汉语大词典

    袴衫

    【1】指袴褶。《南齐书·豫章王嶷传》:“小兒奴子﹐並青布袴衫。”{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凝圆寺》:“〔{于闐國}〕其俗婦人袴衫束帶﹐乘馬馳走﹐與丈夫無異。”

  • 袴襪-汉语大词典

    袴襪

    【1】见“袴袜”。

  • 袴靴-汉语大词典

    袴靴

    【1】见“袴鞾”。

  • 袴包腦-汉语大词典

    袴包腦

    亦作“[褲包腦]”【1】方言。见不得世面的人。{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十二:“看你这个裤包脑﹐你去试试﹐说不过﹐就找帮手。”

  • 袴子-汉语大词典

    袴子

    亦作“[褲子]”【1】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 有裤腰﹑裤裆和两条裤腿。《水浒传》第十五回:“〔{阮小五}〕披着一領舊布衫﹐露着胸前刺着的青郁郁一個豹子來﹐裏面匾扎起褲子。”《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從窗户映着月光一看﹐只見那倆人身上止剩得兩條褲子﹐上身剥得精光。”{沙汀}《还乡记》一:“每一个大利盘剥者都有权脱去他们最后一条像样的裤子。”

  • 袴筒-汉语大词典

    袴筒

    亦作“[褲筒]”【1】裤腿。{碧野}《大巴山人》:“只见有一个中年汉子﹐把裤筒卷到大腿﹐站在河里﹐抡动胳膊指挥卡车过河。”

  • 袴帶-汉语大词典

    袴帶

    亦作“[褲帶]”【1】系裤的带子。{南唐}{张泌}《妆楼记·丹脂》:“{吴}{孫和}悦{鄧夫人}﹐嘗置膝上。{和}弄水精如意﹐誤傷夫人頰﹐血洿袴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李壯}忽然翻轉了臉﹐颼的一聲﹐在褲帶上拔出一枝六響手槍。”

  • 袴襦-汉语大词典

    袴襦

    【1】《後汉书·廉范传》:“遷{蜀郡}太守……百姓爲便, 乃歌之曰:‘{廉叔度}, 來何暮, 不禁火, 民安作, 平生無襦今五袴。’”后遂以“袴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唐}{黄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太原公}﹐以{子房}之帷幄布{泉}城﹐以{叔度}之袴襦纊{泉}民﹐而謂{竺}{乾}之道與{尼聃}鼎。”{宋}{苏轼}《庆源宣义王丈求红带》诗:“今年蠶市數州禁﹐中有遺民懷袴襦。”{清}{赵翼}《偕孙渊如汪春田两观察游牛首山》诗:“豈有袴襦留{叔度}﹐空傳尸祝到{庚桑}。”【2】衣裤。{宋}{陆游}《贫甚戏作绝句》:“數種袴襦秋未贖﹐羨他鄰巷搗衣聲。”{宋}{洪迈}《夷坚甲志·叶若谷》:“方初見時﹐著粉青衫﹐水紅袴襦﹐既久未嘗易衣﹐然常如新。”

  • 袴具-汉语大词典

    袴具

    【1】腰带上的饰具。{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卷一:“腰帶乃是九環十三環帶也。言環﹐即今之帶上金玉等名具也。俗曰袴具。”

  • 袴腰帶-汉语大词典

    袴腰帶

    亦作“[褲腰帶]”【1】腰间系裤的带子。《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正鬧着﹐齊巧{余藎臣}出去解手﹐走進來鬆去扣帶﹐提起衣裳﹐兩隻手重行在那裏扎褲腰帶。”{茅盾}《当铺前》二:“他把裤腰带收紧些﹐没命的跑。”

  • 袴襦歌-汉语大词典

    袴襦歌

    【1】对地方官吏善政的称颂。{宋}{杨万里}《辛卯五月送邱宗卿太傅出守秀州》诗:“身達當難免﹐能稱未要多。但無田里嘆﹐不必袴襦歌。”{宋}{王禹偁}《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寄翰林旧同院》诗之一:“小郡既無衣襖使﹐豐年兼有袴襦歌。”

  • 袴角-汉语大词典

    袴角

    亦作“[褲角]”【1】裤腿的最下端。{王安友}《协作》四:“只见他裤角卷到膝盖以上﹐两条腿上黏上了一层泥土……看样子是剪地瓜苗才回来。”{李之华}《光荣灯》:“脱下草鞋把我那棉鞋换﹐青布腿带儿来把裤角缠。”

  • 袴襠-汉语大词典

    袴襠

    亦作“[褲襠]”【1】两条裤腿相连的地方。《北齐书·陆法和传》:“有小弟子戲截蛇頭﹐來詣{法和}。{法和}曰:‘汝何意殺蛇。’因指以示之﹐弟子乃見蛇頭齚袴襠而不落。”{清}{钱谦益}《嫁女词》之一:“大姊裁羅襦﹐小妹熨袴襠。”{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在出国以后的苦战中﹐他像许多的战士一样﹐裤子的膝盖﹑裤裆都飞了花﹐但他补得很干净。”

  • 袴脚-汉语大词典

    袴脚

    亦作“[褲脚]”【1】裤脚的最下端。{唐}{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嬌兒好眉眼﹐袴脚凍兩骭。”《红楼梦》第六三回:“{寶玉}只穿着大紅綿紗小襖兒﹐下面緑綾彈墨夾褲﹐散着褲脚﹐繫着一條汗巾。”

  • 袴兜-汉语大词典

    袴兜

    亦作“[褲兜]”【1】裤子上的口袋。{郭小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他们身上只有中饱而肥的皮肉﹐满裤兜的美钞和白洋。”

  • 袴褶-汉语大词典

    袴褶

    【1】服装名。上穿褶, 下着裤, 外不加裘裳, 故称。名起於{汉}末, 始为骑服。盛行於{南北朝}, 亦用作常服﹑朝服。{唐}末渐废。《三国志·吴志·吕範传》“遷都督”{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範}出﹐更釋褠﹐著袴褶﹐執鞭﹐詣閤下啓事﹐自稱領都督。”《晋书·杨济传》:“{濟}有才藝﹐嘗從{武帝}校獵{北芒}下﹐與侍中{王濟}俱著布袴褶﹐騎馬執角弓在輦前。”{宋}{陆游}《闻虏乱有感》诗:“儒冠忽忽垂五十﹐急裝何由穿袴褶。”{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记观杜氏书画》:“畫中有偉丈夫﹐設皋比亭中﹐亭下壯士林立﹐挾弓矢﹐衣袴褶﹐顧盼自雄。”

  • 袴口-汉语大词典

    袴口

    亦作“[褲口]”【1】裤管的边缘。《晋书·五行志上》:“{太康}中﹐又以氊爲絈頭及絡帶﹑袴口。”{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晋六朝男女俑》:“头上近似孝巾部分﹐当时名‘帕头’﹐是和络带﹑裤口同时流行﹐用毛织物作成的。”【2】裤管。{宋}{张端义}《贵耳录》卷下:“御前有{燕}雜劇伶人妝一賣故衣者﹐持褲一腰﹐只有一隻褲口。”

  • 袴袜-汉语大词典

    袴袜

    亦作“[袴襪]”【1】{隋}{唐}时称膝裤(罩在足上的无底袜)为“袴袜”。《隋书·礼仪志六》:“祭服﹐絳緣領袖爲中衣﹐絳袴袜﹐示其赤心事神。”{宋}{无名氏}《致虚杂俎》:“{太真}著鴛鴦並頭蓮花袴襪﹐上戲曰:‘貴妃袴襪上乃真鴛鴦蓮花也。’”

  • 袴管-汉语大词典

    袴管

    亦作“[褲管]”【1】裤腿。{清}{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前髮齊眉﹐後髮垂肩……亦著蝴蝶履﹐長拖褲管。”{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有时候溪中涨了小小的水﹐就把裤管高卷……在沿了城根流去的溪水中走去。”

  • 袴衩-汉语大词典

    袴衩

    亦作“[褲衩]”【1】贴身穿的短裤。{老舍}《四世同堂》四一:“他们每天一清早必定带着两个孩子--都只穿着一件极小的裤衩儿--在槐树下练早操。”{柯岩}《妈妈下班回了家》诗:“亲爱的小儿子站在床上﹐大冷的天只穿一条裤衩。”

  • 袴-汉语大词典

    【1】衣裤。《南史·王裕之传》:“左右嘗使二老婦女戴五條辮﹐著青紋袴﹐飾以朱粉。”《宋书·王敬弘传》作“袴襦”。

  • 褌袴-汉语大词典

    褌袴

    亦作“[裩褲]”亦作“[裩袴]”【1】裤子。《北史·斛律光传》:“今軍人皆無褌袴;復宫内參﹐一賜數萬匹﹐府藏稍空﹐此是何理?”{唐}{李亢}《独异志》卷上:“{劉伶}好酒﹐常袒露不掛絲﹐人見而責之。{伶}曰:‘我以天地爲棟宇﹐屋室爲裩袴。君等無事﹐何得入我裩袴中?’”{明}{屠隆}《昙花记·众生业报》:“叩頭蟲體疲﹐毒蟒蛇腹餒﹐跳蚤兒幾時出得人裩褲内﹐蛆蟲兒怎當惡滋味。”

  • 襪袴-汉语大词典

    襪袴

    【1】即膝裤。{宋}{陈师道}《後山谈丛》卷二:“祕書丞{張鍔}﹐嗜酒﹐得奇疾﹐中身而分﹐左常苦寒﹐雖暑月中著襪袴﹐紗緜相半。”{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宋砖刻杂剧人丁都赛》:“吊敦或钓墪显然是一种东西……史志加以说明﹐‘钓墪﹐今亦谓之袜袴﹐妇人之服也。’”按﹐《宋史·舆服志五》作“韈袴”。

  • 襪頭袴-汉语大词典

    襪頭袴

    【1】即膝裤。{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每云:‘{黄}寇之後﹐所失已多。唯襪頭袴穿靴﹐不傳舊時也。’”

  • 襦袴謡-汉语大词典

    襦袴謡

    同“[襦袴歌]”【1】{唐}{白居易}《河北榷盐使检校刑部郎中裴弘泰可权知贝州刺史依前榷盐使制》:“今予命爾﹐煦而飫之;襦袴之謡﹐佇入吾耳。”

  • 襦袴-汉语大词典

    襦袴

    【1】短衣与裤。亦泛指衣服。《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記﹐衣不帛襦袴。”《吕氏春秋·离谓》:“{子産}治{鄭}﹐{鄧析}務難之﹐與民之有獄者約﹐大獄一衣﹐小獄襦袴。”《南史·儒林传·贺德基》:“{德基}少游學都下﹐積年不歸﹐衣資罄乏﹐又恥服故弊﹐盛冬止衣裌襦袴。”{清}{唐孙华}《大雨叹》诗之二:“篋中無襦袴﹐堂上鳴笙竽。”【2】见“襦袴歌”。

  • 襦袴歌-汉语大词典

    襦袴歌

    【1】{东汉}{廉范}为{蜀郡}太守, 政治清明, 百姓富庶, 时人作歌颂扬之:“{廉叔度}, 來何暮? 不禁火, 民安作。平生無襦, 今五袴。”后遂用“襦袴歌”作为对官吏惠民德政的称颂。{唐}{张玄晏}《授李思敬武军李继颜保大军节度使制》:“不乏循良之稱﹐亟彰持重之名﹐繼成襦袴之歌﹐顯著山河之誓。”亦省作“[襦袴]”。{唐}{白居易}《醉後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诗:“賓客不見綈袍惠﹐黎庶未霑襦袴恩。”{宋}{司马光}《送峡州陈廉秘丞》诗之二:“襦袴嗟來暮﹐簪紳惜外遷。”

  • 襦袴謳-汉语大词典

    襦袴謳

    同“[襦袴歌]”【1】{宋}{王禹偁}《送陈侯之任同州》诗:“{同州}古三輔﹐北望雄且優。詔條得以布﹐民瘼得以求。勿謂綺紈子﹐當有襦袴謳。”

  • 紈袴子弟-汉语大词典

    紈袴子弟

    【1】指出身富贵家庭﹑不务正业的子弟。{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明镐》:“{明鎬}爲龍圖閣直學士﹐知{并州}﹐時邊任多紈袴子弟。”{柔石}《二月》六:“{钱正兴}在他的眼中﹐不过是一个纨袴子弟﹐同世界上一切纨袴子弟一样的。”《宋史·鲁宗道传》:“館閣育天才英才﹐豈紈袴子弟得以恩澤處邪!”

  • 紈袴膏粱-汉语大词典

    紈袴膏粱

    【1】指精美的衣食。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儿女英雄传》第八回:“你是個紈袴膏粱﹐這也無怪你不知。”

  • 紈袴-汉语大词典

    紈袴

    亦作“[紈褲]”亦作“[紈絝]”【1】细绢制的裤。古代贵族子弟所服。《汉书·叙传上》:“數年,{金華}之業絶,出與{王}{許}子弟爲羣,在於綺襦紈絝之間,非其好也。”{颜师古}注:“紈,素也。綺,今細綾也。並貴戚子弟之服。”后因以借指富贵人家子弟,含贬义。《红楼梦》第一回:“錦衣紈袴之時﹐飫甘饜肥之日。”{明}{朱鼎}《玉镜台记·请婚》:“畫轂鳴騶﹐紈褲相仍逞貴游。”{洪深}《申屠氏》楔子:“有一个浑身锦绣﹐而鄙俗不堪的纨袴﹐调戏那女子。”{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 綺襦紈袴-汉语大词典

    綺襦紈袴

    【1】见“綺襦紈絝”。

  • 縛袴-汉语大词典

    縛袴

    【1】谓扎紧套裤脚管, 以便骑乘。亦泛指戎装。《隋书·礼仪志六》:“車駕親戎﹐則縛袴﹐不舒散也。”《宋书·沈庆之传》:“{湛}被收之夕﹐上開門召{慶之}﹐{慶之}戎服履靺縛袴入。”{清}{吴伟业}《楚两生行》:“途窮重走{伏波}軍﹐短衣縛袴非吾好。”

  • 縵襠袴-汉语大词典

    縵襠袴

    【1】不开裆的裤。《梁书·诸夷传·高昌国》:“國人言語與中國略同……辮髮垂之於背﹐著長身小袖袍﹑縵襠袴。”

  • 負板袴-汉语大词典

    負板袴

    【1】粗制的衣服。《太平御览》卷六九五引{晋}{郭澄之}《郭子》:“{孫興公}道{曹輔佐}{才}云:‘白地明光錦﹐裁爲負板袴。非無文綵﹐然酷無裁製。’”亦作“[負版絝]”。{清}{李业嗣}《集<世说>诗》:“譬如明光錦﹐裁爲負版絝。”

  • 開襠袴-汉语大词典

    開襠袴

    【1】见“開襠褲”。

  • 靴袴-汉语大词典

    靴袴

    亦作“[鞾袴]”【1】革靴套裤。古代戎装。{唐}{韩愈}《送幽州李端公序》:“及郊﹐司徒公紅帓首﹑鞾袴﹑握刀﹐左右雜佩﹐弓韔服﹐矢插房﹐俯立迎道左。”

  • 韈袴-汉语大词典

    韈袴

    【1】古代妇女穿的袜子和套裤相连的下衣。《宋史·舆服志五》:“是歲﹐又詔敢爲{契丹}服若氈笠﹑釣墪之類者﹐以違御筆論﹐釣墪﹐今亦謂之韈袴﹐婦人之服也。”

  • 韋袴-汉语大词典

    韋袴

    【1】见“韋絝”。

  • 袴-汉语大词典

    【1】靴和套裤。指戎装。{清}{钱谦益}《<孙楚惟诗稿>序》:“嚄唶宿將﹐袜首袴﹐免胄而趨風﹐磨盾草檄﹐横槊賦詩﹐何其壯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