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裔

裔(裔)是什么意思

  • 始祖←→后裔 末裔-反义词词典

    始祖←→后裔 末裔shǐzǔ-hòuyì mòyì

    【词性】:名

    始祖: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祖先。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末裔:后代子孙。

    【例】 诸侯及其大祖,天子及其始祖所自出。(《仪礼·丧服》) 功加於时,德垂后裔。(《书·微子之命》) 劫尽微尘,不竭依投之恳;庆流末裔,共成香火之缘。(唐·司空图:《观音忏文》)

  • 先人←→后嗣 后裔-反义词词典

    先人←→后嗣 后裔xiānrěn-hòusì hòuyì

    【词性】:名

    先人:祖先。

    后嗣:子孙。

    后裔:后世子孙。

    【例】 我心忧伤,念昔先人。(《诗经·小雅·小宛》)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功被无外,光流后裔。(唐·房玄龄等:《晋书·刘颂传》)

  • 朔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朔裔shuò yì

    【释义】:

    北方边境,又泛指北方、北边。裔,本指衣服的边缘,亦泛指边。三国·魏·曹丕《连珠》:“是以申胥流音于南极,苏武扬声于朔裔。”

  • 东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东裔dōng yì

    【释义】:

    指东方边远地区。裔,本指衣服的边缘,泛指边;又指边远的地方。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公孙渊承籍父兄,世居东裔。”

  • 后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后裔hòu yì

    【释义】:

    后代子孙。《书·微子之命》:“功加于时,德垂后裔。”宋·叶适《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报人臣之功,使其子孙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后裔也。”

  • 昆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昆裔kūn yì

    【释义】:

    后嗣;子孙。昆,后代;裔,本为衣服的边缘,借指后代。《国语·晋语二》:“天降祸于晋国,谗言繁兴,延及寡人之绍续昆裔,隐悼播越,托在草莽,未有所依。”

  • 来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来裔lái yì

    【释义】:

    后世子孙,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铭勒显于钟鼎,清烈光于来裔。”唐·元稹《赠田弘正父庭玠等制》:“茂仲弓之德而位屈当年,副孔父之恭而福流来裔。”清·姚椿《朱古愚翁真赞》:“我述斯言,敬告来裔。”

  • 苗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苗裔miáo yì

    【释义】:

    后代子孙。《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朱熹注:“苗者,草之茎叶,根所生也;裔者,衣裙之末,衣余也。故以远末子孙之称。”

  • 裔胄-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裔胄yì zhòu

    【释义】:

    后代。裔,本衣服之边缘,指“后代”,如:“后裔”;胄,贵族后代。《左传·襄公十四年》:“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杜预注:“四岳,尧时方伯,姜姓也。裔,远;胄,后也。”

  • 八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八裔bā yì

    【释义】:

    八方荒远之地。本指衣服的边缘,亦泛指边际和边远的地方。晋·木华《海赋》:“长波涾,边延八裔。”涾(tàduò),相互重叠的样子。

  • 南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南裔nán yì

    【释义】:

    南方边境地区。裔,本指衣的边沿,借指边境地区。晋·陆机《赠顾交趾公贞》诗:“发迹翼藩后,改授抚南裔。”《晋书·苻坚载下》:“吾将躬先启行,薄伐南裔,于诸卿意如何?”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下》:“郊止远居南裔,越裳之俗也;敦煌僻处西域,昆戎之乡也。”

  • 四裔-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四裔sì yì

    【释义】:

    四方边远之地。裔,本指衣服的边沿。借指边远的地方。《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裔,以御螭魁。”

  • 后裔-古语词今用词典

    后裔hòuyì

    后世子孙。微子名启,纣王的异母兄弟。因兄纣王荒淫无道,酗酒失德,拒听其忠谏,便隐居荒野。直至周武王灭纣,才主动归顺周朝。周成王杀了纣王之子武庚后,册封微子代替武庚继承先王之业,治理宋国。并告减微子:你的祖先成汤能肃敬、通达、广大、深远,受于天命。他用宽和的政教治国安民,除掉邪恶暴虐之徒,“功加于时,德垂后裔。”(功德施行于当时,德泽流传给后世子孙。)你能遵循成汤的治国之道,很早就有美名。谨慎能孝,敬重百姓。我欣赏你的美德,立你为上公,治理宋国。(《尚书·微子之命》)

    今沿用本义。

    《旅游》:“这个建筑群体,为中外游客瞻仰包公风采和包氏后裔祭奠提供了方便。”《光明日报》:“极本溯源,星移斗换,槐乡后裔遍布全国各地,远流东南亚地区。”《成都晚报》:“联合调查组,对云南省一些地区进行两年调查研究之后,发现该省有十五万人属契丹族后裔。”

  • 后代 后辈 后裔 后嗣 苗裔 嗣-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后代 后辈 后裔 后嗣 苗裔 嗣

    后代hòudài 后辈hòubèi 后裔hòuyì 后嗣hòusì 苗裔miáoyì 嗣sì

    名词。指子孙。

    “后代”“后辈”“后裔”“后嗣”都强调晚出。“后代”有“生活于以后世代”的意味;较常用,可用于个人或家族的子孙和整个民族晚后生长的人们。例如:“你的后代是会理解你的,时代的叛逆者”(鲁彦周:《廖仲恺》);“他长大了还得吃‘地主家庭出身’的苦头!那还不如干脆不要有后代的好,免得害了后代”(《收获》,1981,1)。“后辈”有“辈份低”的意味,只用于个人或家族的子孙;口语和书面语里都用。例如:“你真是我们后辈的好榜样,好榜样!”(冯德英:《迎春花》);“他以自己崇高的道德和对人民丰硕的贡献,给后辈树立了楷模”。“后裔”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有“距死者年代较为久远”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如今,他们都死了,枯了,遗留给他们后裔的却是这样一份惨淡的命运”(《萧乾散文特写选》);“他们的后裔成群结队地喧闹着参观科学宫”(艾青:《访美组诗》);“据他声称;如今流散各地姓遆的都是皇家子孙,帝王的后裔”(《收获》,1981,1)。“后嗣”突出在亲缘关系上对前代的承接;书面语色彩比“后裔”浓。例如:“按照传说来推测,他们何家是应该断绝后嗣,灭了香灯烟火的”(欧阳山:《三家巷》);“这位总经理拥有百万家财,却无后嗣”。

    “苗裔”强调所指的对象是前代先人血统的延续,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有“距死者年代已非常久远”的意味和比喻的形象色彩;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也浓于“后裔”。例如:“我们蒙古人是夏禹王的苗裔,蒙汉本来就是一家”(《沫若文集》,第四卷);“实际上,他确实是王朝一家最古老贵族的苗裔”(《中国青年》,1979,9)。

    “嗣”和“后嗣”意义较为一致,只是没有“后嗣”那样强调晚出,表意不如“后嗣”明晰;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浓厚(浓于“后嗣”“苗裔”)。例如:“婚后虽颇幸福,但由于妻子不能生育而绝嗣”;“叶菲中年无嗣,从医院抱了个女孩儿,宝贝似的”(《收获》,1982,1)。

  • 庆裔-敬谦语小词典

    庆裔qìngyì

    敬称。裔:后代。古代用来称他人的后代。唐·于邵《送从叔南游序》:“叔父乃相国东海公犹子之庆裔,今少师郢国公外王父之介弟也。”

  • 后裔 祖先-反义词应用词典

    后裔 祖先

    后裔 hòuyì 祖先 zǔxiān

    【后裔】名词。生活于后世的晚辈人。

    〔例句〕

    1.我们都是炎黄后裔,在古老的华夏大地生生不息。

    2.如今,他们都已死了,枯了,留给他们后裔的却是这样一份惨淡的命运。

    【祖先】名词。指一个家族或民族的上代比较久远的人。

    〔例句〕

    1.广州民间传说,这两株树是六朝梁代时,前来贸易的海外商人种下的,被视为婆罗密树的祖先。

    2.咱家祖先,辈辈都是务农的,没有想到现在出了秀才啦。

    〔应用例句〕

    我们的祖先,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都有过不比任何国家逊色的历史,我们作为他们的后裔,一定要奋发图强,使我们的民族再度辉煌起来。

  • 苗裔-古文观止词典

    苗裔miáo yì

    【词性】:名词

    后代(2)。《项羽本纪赞》:羽岂其苗裔邪?——项羽难道是他的后代吗?《高祖功臣侯年表》:爱及苗裔。——延续到后代子孙。

  • 裔土-古文观止词典

    裔土yì tǔ

    【词性】:名词

    边远的地方(1)。《襄王不许请隧》:余一人流辟于裔土,何辞之与有?——我一个人也许被流放到边远的地方,还能和你说什么呢?

  • 裔胄-古文观止词典

    裔胄yì zhòu

    【词性】:名词

    后代(1)。《驹支不屈于晋》: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称我们戎人,是四岳的后代。

  • 裔-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裔yì

    ①衣服的边缘。泛指边缘。《楚辞·九歌·湘夫人》:“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②边远地区。《左传·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投诸四~。”③后代。《尚书·微子之命》:“德垂后~。”

  • 华裔-现代汉语大词典

    华裔huá yì

    【释义】:

    ①古指我国中原和边远地区。②指华夏族的后裔。今特指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巴金《中国人》:“几十万、上百万的华侨和华裔越南‘难民’今天的遭遇不就是最有力的说明么?”

  • 圣裔-现代汉语大词典

    圣裔shèng yì

    【释义】:

    圣人的后代。常专指孔子的子孙。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是在六月号的《改造》杂志上发表的,这时我们的‘圣裔’,正在东京拜他们的祖宗,兴高采烈。”

  • 苗裔-现代汉语大词典

    苗裔miáo yì

    【释义】:

    子孙后代。如:战国时诗人屈原在《离骚》的开头说自己是高阳帝的苗裔。引申指学术上或艺术上派生的支流。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诗余者,古诗之苗裔也。”

  • 后裔-现代汉语大词典

    后裔hòu yì

    【释义】:

    后代子孙。冰心《我的故乡》:“上面仿佛还讲我们谢家是从江西迁来的,是晋朝谢安的后裔。”

  • 水裔-现代汉语大词典

    水裔shuǐ yì

    【释义】:

    水边。鲁迅《科学史教篇》:“所谓世界不直进,常曲折如螺旋,大波小波,起伏万状,进退久之而达水裔。”

  • 遗裔-现代汉语大词典

    遗裔yí yì

    【释义】:

    后裔;后代。瞿秋白《赤都心史》:“车的南头,坐着几位清纯修洁的女郎,文秀的俄国少年,生意活泼——都是托尔一家的亲友,贵族的遗裔。”

  • 支裔-现代汉语大词典

    支裔zhī yì

    【释义】:

    流派,支派。李大钊《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溯其渊源,远则为白莲教的支裔,近则为义和团的流派。”

  • 裔-现代汉语大词典

    裔yì

    【释义】:

    ①本指衣服的边缘。后引申指边远的地方。如:四裔。②后代。王蒙《别依阿华》:“每天晚上由热心肠的希腊裔女教师尤安娜给我和我的邻居乔治·巴拉依查补习英语。”引申为末流、支流。如:流裔;苗裔。③姓。

  • 裔孙-现代汉语大词典

    裔孙yì sūn

    【释义】:

    远代子孙。郁达夫《钓台的春昼》:“在祠堂西院的客厅里坐定,和严先生的不知第几代的裔孙谈了几句关于年岁水旱的话。”

  • 裔胄-现代汉语大词典

    裔胄yì zhòu

    【释义】:

    后代。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永佚神明裔胄,灌输美满之源泉。”

  • 世裔-汉语大词典

    世裔

    【1】犹世胄。{明}{朱权}《荆钗记·庆诞》:“衣冠世裔﹐時乖難顯於宗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柳生》:“僕即式微﹐猶是世裔﹐何至下昏於市儈?”

  • 九裔-汉语大词典

    九裔

    【1】指四方边远地区。{晋}{葛洪}《抱朴子·嘉遁》:“方今聖皇御運﹐世夷道泰﹐仁及蒼生﹐惠風遐邁﹐威肅{鬼方}﹐澤沾九裔。”

  • 南裔-汉语大词典

    南裔

    【1】南方边境地区。{晋}{陆机}《赠顾交趾公贞》诗:“發迹翼藩後﹐改授撫南裔。”{唐}{刘知幾}《史通·杂说下》:“{交阯}遠居南裔﹐{越裳}之俗也;{敦煌}僻處西域﹐{昆戎}之鄉也。”《晋书·苻坚载记下》:“吾將躬先啟行﹐薄伐南裔﹐於諸卿意何如?”

  • 來裔-汉语大词典

    來裔

    【1】后世子孙。{清}{姚椿}《朱古愚翁真赞》:“我述斯言﹐敬告來裔。”{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銘勒顯于鍾鼎﹐清烈光于來裔。”{唐}{元稹}《赠田弘正父庭玠等制》:“茂{仲弓}之德而位屈當年﹐副{孔父}之恭而福流來裔。”

  • 八裔-汉语大词典

    八裔

    【1】八方边远地区。《文选·木华<海赋>》:“長波涾﹐迆涎八裔。”{李善}注:“八裔﹐猶八方也。”

  • 北裔-汉语大词典

    北裔

    【1】指北方边境。《史记·五帝本纪》“以變北狄”{裴駰}集解引{汉}{马融}曰:“北裔也。”《北史·祖莹传》:“帝戲{盧昶}曰:‘昔流{共工}於{幽州}﹐北裔之地那得忽有此子?’”

  • 凡裔-汉语大词典

    凡裔

    【1】指平常人家的子孙。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女郎宋若昭》:“鄙薰澤靚粧﹐不願歸人﹐欲以學名家﹐家亦不欲與寒鄉凡裔爲姻對。”

  • 别裔-汉语大词典

    别裔

    【1】旁系子孙。《宋史·外国传六·回鹘》:“{吕鶻}本{匈奴}之别裔﹐在{天德}西北{娑陵水}上。”

  • 塞裔-汉语大词典

    塞裔

    【1】指塞外民族。{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公荐》:“縣人{樊衡}……雖白面書生﹐有雄膽大略﹐深識可以軌時俗﹐長策可以安塞裔。”

  • 四裔-汉语大词典

    四裔

    【1】指四方边远之地。{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白瓷》:“若夫{中華}四裔﹐馳名獵取者﹐皆{饒郡}{浮梁}﹑{景德鎮}之産也。”{汉}{班固}《西都赋》:“原野蕭條﹐目極四裔。”【2】指四方边远地带的人。《明史·文苑传二·罗玘》:“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惡﹐啟遠人慢朝廷心。”【3】指{幽州}﹑{崇山}﹑{三危}﹑{羽山}四个边远地区。因在四方边裔,故称。语出《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按,{孔}传,{幽州},北裔;{崇山},南裔;{三危},西裔;{羽山},东裔。《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賓于四門﹐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禦螭魅。”

  • 後裔-汉语大词典

    後裔

    【1】后代子孙。{宋}{叶適}《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報人臣之功﹐使其子孫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後裔也。”{冰心}《晚晴集·我的故乡》:“上面仿佛还讲我们{谢}家是从{江西}迁来的﹐是{晋}朝{谢安}的后裔。”《书·微子之命》:“功如于時﹐德垂後裔。”

  • 外裔-汉语大词典

    外裔

    【1】谓边远的地方。{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鐵雲}年十四﹐隨父官{粤}西﹐與{安南}貢使賦《銅柱詩》相贈答﹐傳誦外裔。”

  • 完裔-汉语大词典

    完裔

    【1】众多后裔。{隋}{江总}《梁故席支尚书陆君诔》:“嬀苗碩茂﹐完裔繁昌﹐賔門穆穆﹐筮仕鏘鏘。”

  • 宦裔-汉语大词典

    宦裔

    【1】官宦人家的后代。{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杀蚁之报》:“吾郡{尚書巷}{顧}姓﹐前{明}宦裔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柳生》:“{周生}﹐{順天}宦裔也。”

  • 容裔-汉语大词典

    容裔

    亦作“[容]”【1】从容娴丽貌。{唐}{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偶然作》诗之五:“鳳皇飛且鳴﹐容裔下天津。”{唐}{刘长卿}《送薛据宰涉县》诗:“鳥倦自歸飛﹐雲閒獨容。”{南朝} {梁}{江淹}《杂体诗·效谢庄<郊游>》:“行光自容裔﹐無使弱思侵。”《文选·左思<吴都赋>》:“{荆}豔{楚}舞﹐{吴}愉{越}吟﹐翕習容裔﹐靡靡愔愔。”{刘良}注:“容裔﹑靡靡﹑愔愔﹐閑麗也。”【2】徐行貌。《文选·曹植<洛神赋>》:“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刘良}注:“容裔﹐行貌。”【3】水波荡漾貌。《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收止足以言歸﹐汎浩然以容裔。”{三国} {魏}{曹丕}《济川赋》:“臨{濟川}之層{淮}﹐覽洪波之容裔。”{宋}{洪迈}《容斋四笔·会合联句》:“維水容裔﹐維山巃嵸。”【4】随风飘动貌。{唐}{杜正伦}《玄武门侍宴》诗:“參差歌管颺﹐容裔羽旗懸。”{南朝} {齐}{谢朓}《泛水曲》:“旌旗散容裔﹐簫管吹參差”《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辰旒之太常﹐紛焱悠以容裔。”{吕向}注:“容裔﹐從風轉薄貌。”

  • 孤裔-汉语大词典

    孤裔

    【1】指家境败落的子孙后代。{南朝} {梁}{任昉}《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名教同悲﹐隱淪惆悵﹐而年世貿遷﹐孤裔淪塞﹐遂使碑表蕪滅﹐丘樹荒毁。”

  • 孽裔-汉语大词典

    孽裔

    亦作“[孼裔]”【1】犹言后代。{清}{龚自珍}《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回部多古民﹐叢叢蝨蝨﹐{漢}世三十六城之孼裔﹐尚有存者。”

  • 嫡裔-汉语大词典

    嫡裔

    【1】嫡系子孙。{明}{沈德符}《野獲编·科场二·外戚科目》:“{純}({梅純})忠貞嫡裔﹐且起甲科﹐即改金吾﹐亦不爲過。”

  • 幽裔-汉语大词典

    幽裔

    【1】远僻之地。《後汉书·蔡邕传论》:“當{伯喈}抱鉗扭﹐徙幽裔﹐仰日月而不見照燭﹐臨風塵而不得經過﹐其意豈及語平日倖全人哉!”{唐}{李义府}《在隽州遥叙封禅》诗:“觸網淪幽裔﹐乘徼限明時。”《晋书·文帝纪》:“海隅幽裔﹐無不思服。”

  • 末裔-汉语大词典

    末裔

    【1】后代子孙。{唐}{司空图}《观音忏文》:“刼盡微塵﹐不竭依投之懇;慶流末裔﹐共成香火之緣。”《急就篇》卷二“{左}地餘”{唐}{颜师古}注:“{楚}左史{倚相}﹐末裔爲{左}氏。”

  • 東裔-汉语大词典

    東裔

    【1】东方边远地区。{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公孫淵}承籍父兄﹐世居東裔。”{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躬破於{徐方}﹐地奪於{吕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

  • 松裔-汉语大词典

    松裔

    【1】谓松树上的孳生物。{宋}{陈仁玉}《菌谱·松蕈》:“凡物松出﹐無不可愛。松葉與脂﹑伏靈﹑琥珀﹐皆松裔也。”

  • 支與流裔-汉语大词典

    支與流裔

    【1】谓同类的分支﹑演化的末流。与,同类。{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祝之分職亦有二。一曰司祀之祝﹐主代表人民之思想﹐以達之於天而祈福祉者也。《周官·春官》一篇﹐皆此職之支與流裔也。”《汉书·艺文志》:“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今異家者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

  • 支裔-汉语大词典

    支裔

    【1】旁系宗族。{清}{俞正燮}《癸巳类稿·缅甸东北西路地形考》:“{曩占}所滅{孟連}﹐其土司曰{刀派先}者﹐逃入{中國}﹐自供{緬}之支裔。”【2】流派,支派。{明}{徐渭}《送通府王公序》之一:“今夫{建寧}非清曠之所﹑高明之奥﹑文采之區乎……其大賢鴻儒﹐則有{失}﹑{蔡}﹑{游}﹑{胡}﹑{魏}﹑{真}之輩﹐其他支裔﹐不可勝數。”{清}{龚自珍}《语录》:“《禮經》遺文四篇﹐亦無甚關繫﹐且《公冠篇》乃{漢}人所造﹐非{周}之文﹐大約禮家之支裔。”{李大钊}《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溯其渊源﹐远则为白莲教的支裔﹐近则为义和团的流派。”

  • 殊裔-汉语大词典

    殊裔

    【1】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今國威遠震﹐撫懷六合﹐方包舉殊裔﹐混一四表。”{晋}{陆机}《辨亡论上》:“庶尹盡歸於上﹐四民展業於下﹐化協殊裔﹐風衍遐圻。”

  • 戚裔-汉语大词典

    戚裔

    【1】近裔。{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二》:“兒時三歲﹐養爲己出﹐使從姓{丁}﹐名之{承祧}。于是里中人漸知爲白蓮教戚裔。”

  • 水裔-汉语大词典

    水裔

    【1】水边。{汉}{刘桢}《公■》诗:“靈鳥宿水裔﹐仁獸遊飛梁。”{宋}{苏辙}《黄楼赋》:“棲流枿於喬木﹐遺枯蚌於水裔。”{明}{杨士奇}《汉江夜泛》诗:“凝霜飛水裔﹐回飈蕩微瀾。”{鲁迅}《坟·科学史教篇》:“所謂世界不直進﹐常曲折如螺旋﹐大波小波﹐起伏萬狀﹐進退久之而達水裔。”《楚辞·九歌·湘夫人》:“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爲兮水裔?”{洪兴祖}补注:“裔﹐邊也﹐末也。”

  • 昆裔-汉语大词典

    昆裔

    【1】后裔,后代。《国语·晋语二》:“天降禍于{晉國}﹐讒言繁興﹐延及寡君之紹續昆裔。”

  • 江裔-汉语大词典

    江裔

    【1】江边。{唐}{李白}《禅房怀友人岑伦》诗:“飄飄限江裔﹐想像空留滯。”《淮南子·览冥训》:“鴻鵠鶬鸘﹐莫不憚驚伏竄﹐注喙江裔。”

  • 油裔-汉语大词典

    油裔

    【1】飘浮,流动。《艺文类聚》卷一引{晋}{杨乂}《云赋》:“東西絡繹﹐南北油裔﹐隨風徘徊﹐流行菴藹。”

  • 洪裔-汉语大词典

    洪裔

    【1】远代子孙。{唐}{李华}《含元殿赋》:“萬有千歲﹐鍾景祚于洪裔。”《晋书·挚虞传》:“有{軒轅}之遐胄兮﹐氏{仲任}之洪裔。”

  • 海裔-汉语大词典

    海裔

    【1】海边。常形容边远之地。《宋书·乐志二》:“桓桓征四國﹐爰及海裔。”《淮南子·原道训》:“游於江潯海裔。”{唐}{柳宗元}《鼓吹铙歌·苞枿》:“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 流裔-汉语大词典

    流裔

    【1】后世子孙。{三国} {魏}{曹植}《王仲宣诔》:“{公高}建業﹐佐{武}伐{商}……流裔{畢萬}﹐勳績惟光。”{明}{宋濂}《复古堂记》:“{文懿公}實{泰}({虞泰})之遠祖﹐流裔至今二十七世矣。”【2】末流;沿承的流派。《汉书·艺文志》:“今異家者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颜师古}注:“裔﹐衣末也。其於《六經》﹐如水之下流﹐衣之末裔。”{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天人相與派〕亦《春秋》之學﹐而其原出於《易》與《洪範》。蓋九流所謂陰陽家者﹐此派之流裔也。”

  • 涌裔-汉语大词典

    涌裔

    【1】水波腾涌貌。《文选·枚乘<七发>》:“訇隱匈礚﹐軋盤涌裔﹐原不可當。”{刘良}注:“軋盤涌裔﹐皆沸騰也。”

  • 淫淫裔裔-汉语大词典

    淫淫裔裔

    【1】行进貌。{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淫淫裔裔﹐緣陵流澤﹐雲布雨施。”亦作“[淫淫與與]”﹑“[淫淫奕奕]”。{汉}{扬雄}《羽猎赋》:“涣若天星之羅﹐浩如濤水之波﹐淫淫與與﹐前後要遮。”{唐}{李德裕}《蚍蜉赋》:“若乃依垤緣壁﹐淫淫奕奕﹐其聚無聲﹐其行無迹。”亦省作“[淫裔]”。{汉}{张衡}《思玄赋》:“凌驚雷之砊礚兮﹐弄狂電之淫裔。”

  • 淫裔-汉语大词典

    淫裔

    【1】犹淫液。声音绵延不绝。{清}{龚自珍}《袁通<长短言>序》:“若其聲音之道﹐體裁之本﹐短言之欲其烈﹐長言之欲其淫裔。”【2】见“淫淫裔裔”。

  • 投裔-汉语大词典

    投裔

    【1】流放边荒之地。{宋}{欧阳修}《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诗:“得罪宜投裔﹐包羞分折腰。”

  • 摇裔-汉语大词典

    摇裔

    【1】摇荡。{唐}{李白}《古风》之四二:“摇裔雙白鷗﹐鳴飛滄江流。”{王琦}注:“摇裔﹐猶摇蕩也。”

  • 胄裔-汉语大词典

    胄裔

    【1】子孙后代。《左传·昭公三十年》:“{吴}﹐{周}之胄裔也﹐而棄在海濱﹐不與{姬}通。”《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諸葛恪}見誅於{吴}﹐子孫皆盡﹐而{亮}自有胄裔。”{李燮和}《上孙大总统书论和战之局宜早定》:“若公猶遲疑不决﹐當機不斷﹐或且誤聽{袁氏}再求和議之舉﹐則誤我神州大局﹐淪胥我{炎黄}胄裔者﹐公將不能辭其咎矣。”

  • 朔裔-汉语大词典

    朔裔

    【1】北方边远地区。{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後燕·慕容垂》:“王師不利﹐北境之民或因此輕動﹐請奉詔輯寧朔裔。”《艺文类聚》卷五七引{三国}{魏}{曹丕}《连珠》:“是以{申胥}流音於南極﹐{蘇武}揚聲於朔裔。”《魏书·张衮传》:“時{劉顯}地廣兵强﹐跨有朔裔。”

  • 方裔-汉语大词典

    方裔

    【1】边境。《晋书·张寔传》:“{羯}逆滔天﹐朝廷傾覆﹐{肅}宴安方裔﹐難至不奮﹐何以爲人臣!”

  • 族裔-汉语大词典

    族裔

    【1】宗族的后代。{清}{邓显鹤}《<船山遗书>目录序》:“一日﹐先生族裔有居{湘潭}名{世全}者﹐介其友{歐陽君}{兆熊}﹐訪余於城南旅寓。”{清}{方东树}《<刘悌堂诗集>序》:“{劉君}{悌堂}﹐{海峰}族裔也﹐質性端慤﹐踐履甚至;其詩宗述﹐本乎家學。”

  • 炎裔-汉语大词典

    炎裔

    【1】泛指南方边远地区。{唐}{孟浩然}《将適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诗:“念離當夏首﹐漂泊指炎裔。”{唐}{李德裕}《夏晚有怀平泉林居》诗:“矧余竄炎裔﹐日夕誰晤語?”

  • 悠裔-汉语大词典

    悠裔

    【1】辽远。{晋}{陆云}《逸民赋》:“尋峻路兮峥嶸﹐臨芳水兮悠裔。”

  • 慶裔-汉语大词典

    慶裔

    【1】对他人后代的敬称。{唐}{于邵}《送从叔南游序》:“叔父乃相國{東海公}猶子之慶裔﹐今少師{郢國公}外王父之介弟也。”

  • 窮裔-汉语大词典

    窮裔

    【1】荒远之地。{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窮裔。”

  • 聖裔-汉语大词典

    聖裔

    【1】圣人的后代。常专指{孔子}的子孙。{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後记》:“《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是在六月号的《改造》杂志上发表的﹐这时我们的‘圣裔’﹐正在{东京}拜他们的祖宗﹐兴高采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孔生}{雪笠}﹐聖裔也。”{清}{姚鼐}《赠孔撝约假归序》:“國家重德而尊師﹐加禮聖裔﹐典逾前代遠甚。”

  • 西裔-汉语大词典

    西裔

    【1】西部边远的地方。《北史·袁翻传》:“愚謂{蠕蠕}二主﹐並宜存之﹐居{阿那瓌}於東偏﹐處{婆羅門}於西裔。分其降人﹐各有攸屬。”《书·禹贡》“{三苗}丕叙”{孔}传:“西裔之山已可居{三苗}之族。”{汉}{王粲}《迷迭香赋》:“揚豐馨於西裔兮﹐布和種於中州。”

  • 融裔-汉语大词典

    融裔

    【1】形容声音悠长。《文选·潘岳<笙赋>》:“泓宏融裔。”{李善}注:“融裔﹐聲長貌。”

  • 蠻裔-汉语大词典

    蠻裔

    【1】蛮荒之地。{清}{张际亮}《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天語監司乃大臣﹐古聞蠻裔多羣醜。”《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無曰蠻裔﹐不虔汝德。”{刘良}注:“無以爲蠻夷荒裔之國不敬汝德。”《明史·郑履淳传》:“以蠻裔爲關門勁敵﹐以錢穀爲黎庶脂膏。”

  • 裔-汉语大词典

    《廣韻》餘制切,去祭,以。【1】衣服的边缘。《说文·衣部》:“裔, 衣裾也。”{徐锴}繫传:“裾, 衣邊也。”{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三·衣服制》:“文官自領至裔, 去地一寸。”【2】边沿。《楚辞·九歌·湘夫人》:“麋何爲兮庭中? 蛟何爲兮水裔? ”{洪兴祖}补注:“裔, 邊也, 末也。”{明}{何景明}《伯川词》:“循洲陁兮下水裔, 目眇眇兮獨懷思。”{清}{方文}《赠林殿颺》诗:“世變遭坎坷, 零落{東海}裔。”【3】谓边邻。《左传·哀公十七年》:“裔焉大國。”{杨伯峻}注:“謂{衛}邊于大國也。”【4】边远的地方。《左传·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 投諸四裔。”{杜预}注:“裔, 遠也。”{南朝 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照灼爛霄漢, 遥裔起長津。”{唐}{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诗:“閣道岧嶤起戍樓, {劒門}遥裔俯{靈丘}。”【5】指边远地区的民族。《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謀夏, 夷不亂{華}。”{晋}{左思}《魏都赋》:“有客祁祁, 載華載裔。”《宋书·乐志二》:“萬方畢來賀, 華裔充皇庭。”【6】后代。《书·微子之命》:“功加于時, 德垂後裔。”《文选·左思<吴都赋>》:“{虞}{魏}之昆,{顧}{陸}之裔。”{刘良}注:“昆﹑裔, 皆後世也。”{清}{戴名世}《<天籁集>序》:“而今裔孫某懼其磨滅, 乃介其鄉人{楊君}{希洛}請序於余, 而屬爲刊而行之於世。”{王蒙}《别依阿华》:“每天晚上由热心肠的{希腊}裔女教师{尤安娜}给我和我的邻居{乔治·巴拉依查}补习英语。”【7】引申为末流。《汉书·艺文志》:“合其要歸, 亦‘六經’之支與流裔。”【8】馀。{汉}{扬雄}《太玄·灶》:“其中裔。”{范望}注:“裔, 餘也……福施於下, 故中有餘也。”【9】姓。{春秋}时{齐}有{裔款}。见《左传·昭公二十年》。

  • 裔井-汉语大词典

    裔井

    【1】荒井。{王闿运}《<桂阳州志>序》:“裔井澂澈﹐冤靈黲黷。”

  • 裔民-汉语大词典

    裔民

    【1】流放到边远地方的凶民。《国语·周语中》:“且夫{陽}豈有裔民哉?夫亦皆天子之父兄甥舅也﹐若之何其虐之也?”{韦昭}注:“裔民﹐謂凶惡之民放在荒裔者也。”

  • 裔裔-汉语大词典

    裔裔

    【1】行貌。形容步履轻盈袅娜。《文选·宋玉<神女赋>》:“步裔裔兮曜殿堂。”{李善}注:“裔裔﹐行貌。”{晋}{左思}《蜀都赋》:“紆長袖而屢舞﹐翩躚躚以裔裔。”【2】行貌。形容队伍络绎不绝以次渐进。《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車按行﹐騎就隊。纚乎淫淫﹐般乎裔裔。”{李善}注引{司马彪}曰:“皆行貌也。”{李周翰}注:“淫淫﹑裔裔﹐部伍分列之貌。”{高步瀛}义疏:“《史記》‘般’作‘班’。《集解》及{顔}並引{郭璞}曰:‘皆羣行貌也。’與{司馬}注同。”{林纾}《送五城学生入天津大学堂序》:“此三十四人者羣矣﹐其居藹藹然﹐其行裔裔然。”【3】行貌。引申为连绵不断。{唐}{沈亚之}《与京兆试官书》:“今{亞之}雖不肖﹐其著之文﹐亦思有繼於言而得名﹐光裔裔不滅於後。”【4】行貌。形容鸟飞翔之状。《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覿翔鸞之裔裔﹐聽鳴鳳之嗈嗈。”{李善}注:“裔裔﹐飛貌也。”

  • 裔壤-汉语大词典

    裔壤

    【1】即裔土。{唐}{刘禹锡}《上淮南李相公启》:“咋舌兢魂﹐分終裔壤。”

  • 裔夷-汉语大词典

    裔夷

    【1】边远的夷人。《左传·定公十年》:“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宋}{苏轼}《内中御侍以下贺冬至词语》:“裔夷奔走﹐年穀順成。”

  • 裔邑-汉语大词典

    裔邑

    【1】边地。{唐}{刘禹锡}《楚望赋》序:“予既謫於{武陵}﹐其地故{郢}之裔邑﹐與{夜郎}諸夷錯雜。”

  • 裔胄-汉语大词典

    裔胄

    【1】后代。《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負恃其衆﹐貪于土地﹐逐我諸戎。{惠公}蠲其大德﹐謂我諸戎﹐是{四嶽}之裔胄也﹐毋是翦棄。”{杜预}注:“裔﹐遠也;胄﹐後也。”{宋}{叶適}《长潭王公墓志铭》:“{嚴子陵}葬{越}﹐墓側皆{嚴}也;{阮遥集}葬{婺}﹐山旁皆{阮}也:彼非賢者之裔胄耶?”{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永佚神明裔胄﹐灌輸美滿之源泉;從兹老大病夫﹐洗滌野蠻之名號。”

  • 裔末-汉语大词典

    裔末

    【1】边远之地。{宋}{王安石}《原教》:“甚者棄之于市朝﹐放之于裔末﹐卒不可以已也。”

  • 裔姓-汉语大词典

    裔姓

    【1】同姓后代。{清}{叶廷琯}《吹网录·石林奏议宋本》:“凡在裔姓﹐讀此尚毋忘公詒厥之心哉。”

  • 裔土-汉语大词典

    裔土

    【1】荒瘠边远的地方。《国语·周语上》:“猶有散遷懈慢﹐而著在刑辟﹐流在裔土﹐於是乎有蠻夷之國。”《三国志·蜀志·许靖传》:“隕没不達者﹐則永銜罪責﹐入於裔土矣。”{宋}{岳珂}《桯史·献陵疏文》:“恭惟大行{李慈淵聖皇帝}﹐蹈千仞之淵冰﹐脱羣生於塗炭﹐皇天降割﹐裔土告終。”

  • 裔子-汉语大词典

    裔子

    【1】后代子孙。《左传·昭公元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爲玄冥師﹐生{允格}﹑{臺駘}。”《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裔子曰{董父}。”{杜预}注:“裔﹐遠也﹐玄孫之後曰裔。”

  • 裔孫-汉语大词典

    裔孫

    【1】远代子孙。《东观汉记·赵孝王刘良传》:“裔孫{乾}嗣位。”{宋}{苏轼}《赵思明西上阁门副使制》:“爰自近歲﹐歎其中微。乃眷裔孫﹐尚有遺烈。”{清}{叶廷琯}《吹网录·吴许公奏议》:“又知此書在國初時﹐曾經裔孫所謂{汝州君}者付梓。”{郁达夫}《钓台的春昼》:“在祠堂西院的客厅里坐定﹐和{严先生}的不知第几代的裔孙谈了几句关于年岁水旱的话。”

  • 苗裔-汉语大词典

    苗裔

    【1】子孙后代。《史记·周本纪论》:“{漢}興九十有餘載﹐天子將封{泰山}﹐東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後{嘉}三十里地﹐號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新唐书·窦建德传》:“{竇建德}﹐{貝州}{漳南}人﹐世爲農﹐自言{漢景帝}太后父{安成侯}{充}之苗裔。”《楚辞·离骚》:“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王逸}注:“苗﹐胤也;裔﹐末也。”{朱熹}集注:“苗裔﹐遠孫也。”【2】引申指学术上派生之支流。{清}{龚自珍}《六经正名》:“《孝經》者﹐{曾子}以後﹐支流苗裔之書﹐平易汎濫﹐無大疵﹐無閎意妙指。”{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詩餘者﹐古詩之苗裔也。”

  • 荒裔-汉语大词典

    荒裔

    【1】指边远地区。{汉}{班固}《封燕然山铭》:“鑠王師兮征荒裔﹐勦凶虐兮截海外。”{陈去病}《岁暮杂感》诗:“庶幾繫長纓﹐略可傲荒裔。”{唐}{陈子昂}《为程处弼辞放流表》:“長辭闕庭﹐永没荒裔。”{明}{沈德符}《野獲编·宫闱·孝烈祔庙》:“當時批鱗諸臣死者無算﹐即幸存亦流落荒裔。”

  • 華裔-汉语大词典

    華裔

    【1】古指我国中原和边远地区。华裔对举, 始见于《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謀夏, 夷不亂華。”{晋}{刘琨}《劝进表》:“天地之際既交﹐華裔之情允洽。”{南朝} {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華裔殷至﹐觀聽騖集。”《新唐书·李叔明传》:“初﹐{東川}承兵盜﹐鄉邑彫破﹐{叔明}治之二十年﹐撫接有方﹐華裔遂安。”【2】华夏族的后裔。华夏族为{汉}族的前身。{太平天囯}{洪仁玕}《诛妖檄文》:“爾等凡屬華裔﹐悉是夏宗﹐皆係天堂子女﹐無非一脈弟昆。”{清}{黄鷟来}《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清德本{關}西﹐遥遥溯華裔。”【3】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巴金}《中国人》:“几十万﹑上百万的华侨和华裔{越南}‘难民’今天的遭遇不就是最有力的说明么?”

  • 繕裔-汉语大词典

    繕裔

    【1】{唐}代{南诏国}官名。《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大府主將曰演習﹐副曰演覽;中府主將曰繕裔﹐副曰繕覽。”

  • 豔裔-汉语大词典

    豔裔

    【1】指鲜花嫩苗。{南朝} {梁}{吴均}《携手曲》:“豔裔陽之春﹐攜手清{洛}濱。”{唐}{张说}《奉和圣制春日出苑应制》:“禁林豔裔發青陽﹐春望逍遥出畫堂。”

  • 醜裔-汉语大词典

    醜裔

    【1】古代对少数民族或其所居地区的蔑称。《新唐书·元载杨炎等传赞》:“{炎}牽連{載}勢﹐興醜裔﹐秉國綱維﹐返爲{載}復讎﹐釋言於君﹐卒與妻子併誅。”{晋}{刘琨}《劝进表》:“{永嘉}之際﹐氛厲彌昏﹐宸極失御﹐登遐醜裔﹐國家之危﹐有若綴旒。”{宋}{陆游}《跋傅给事帖》:“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雖醜裔方張﹐視之蔑如也。”

  • 貴裔-汉语大词典

    貴裔

    【1】贵族的后裔。{明}{冯梦龙}《情史·情鬼·隋县主》:“縣主曰:‘以君{獨孤將軍}之貴裔﹐世禀忠烈﹐故欲奉托。’”{清}{陈维崧}《<徐竹逸词>序》:“{竹逸}{徐先生}﹐犀角名家﹐駒王貴裔。”【2】指名贵的种类。{明}{文震亨}《长物志·花木》:“牡丹稱花王﹐芍藥稱花相﹐俱花中貴裔﹐栽植賞玩﹐不可毫涉酸氣。”

  • 賢裔-汉语大词典

    賢裔

    【1】圣贤的后代。《清史稿·职官志二》:“{東野氏}及聖門各賢裔﹐由{衍聖公}達部上名﹐餘各報部云。”《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安老爺}見這班人都是聖門賢裔﹐心中十分敬重。”

  • 遐裔-汉语大词典

    遐裔

    【1】后裔;远裔。{三国} {魏}{曹丕}《述征赋》:“遵往初之舊迹﹐順歸風以長邁。鎮{江}{漢}之遺民﹐静南畿之遐裔。”【2】远方;边远之地。{晋}{张华}《鹪鹩赋》:“鵾鷄竄於幽險﹐孔翠生乎遐裔。”{明}{方孝孺}《寿善堂记》:“窮山遐裔之人﹐莫不稽首抃慄﹐俯伏内省﹐惟恐弗足稱詔旨﹐當厚恩。”《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司徒{華歆}舉{寧}應選﹐公車特徵﹐振翼遐裔﹐翻然來翔。”{唐}{李白}《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太微廓金鏡﹐端拱清遐裔。”{王琦}注:“遐裔﹐遠方也。”

  • 遠裔-汉语大词典

    遠裔

    【1】犹言后世子孙。《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赞》:“{淳維}遠裔﹐名王之餘。”{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一:“{唐}史稱{杜審言}﹐{襄州}{襄陽}人﹐{晉}征南將軍{預}遠裔。”【2】边远地区。{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二:“每歲沈香來遠裔﹐累朝珠玉實皇居。”《新唐书·萧钧传》:“太常工爲宫人通訊遺﹐詔殺之﹐且附律。{鈞}言:‘禁當有漸﹐雖附律﹐工不應死。’帝曰:‘{如姬}竊符﹐朕以爲戒﹐今不濫工死﹐然喜得忠言。’即宥工﹐徙遠裔。”

  • 遥裔-汉语大词典

    遥裔

    【1】犹遥远。{唐}{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诗之一:“閣道岧嶢上戍樓﹐{劍門}遥裔俯{靈丘}。”{南朝} {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照灼爛霄漢﹐遥裔起長津。”{黄节}注:“遥裔﹐遠也。”{隋}{卢思道}《河曲游》诗:“豐叢雞樹密﹐遥裔鶴煙稠。”

  • 遺裔-汉语大词典

    遺裔

    【1】后裔;后代。{元}{姚燧}《故宋太常少卿陈公神道碑》:“{大德}戊戌﹐{燧}舟遊{湖}{湘}﹐而{陳公}{元凱}……爲粗敍{陳}{姚}同爲{有虞}遺裔矣。”{瞿秋白}《赤都心史》二八:“车的南头﹐坐着几位清纯修洁的女郎﹐文秀的{俄国}少年﹐生意活泼--都是{托氏}一家的亲友﹐贵族的遗裔。”{唐}{陆龟蒙}《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乡》:“三杯聞古樂﹐{伯雅}逢遺裔。”

  • 邊裔-汉语大词典

    邊裔

    【1】边远的地方。《宋书·氐胡传》:“{太祖}以其邊裔﹐下詔曰:‘{楊難當}表如此﹐悔謝前愆﹐可特恕宥﹐并特還章節。’”{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唐}人無不善書﹐遠至邊裔﹐書史里儒莫不書﹐字有法﹐至今碑刻可見也。”《隋书·音乐志下》:“{後周}所用者﹐皆是新造﹐雜有邊裔之聲。”

  • 餘裔-汉语大词典

    餘裔

    【1】分支;末流。{宋}{朱熹}《<大学章句>序》:“若《曲禮》﹑《少儀》﹑《内則》﹑《弟子職》諸篇﹐固小學之支流餘裔。”

  • 鴻裔-汉语大词典

    鴻裔

    【1】传之久远的后裔。{唐}{顾况}《高祖受命选唐赋》:“天醜{隋}而命{唐}﹐纂{周}{漢}之鴻裔。”{唐}{李华}《含元殿赋》:“維皇{高祖}﹐穆瑞命於元穹;萬有千載﹐鍾景祚於鴻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