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裹)是什么意思
巾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巾裹jīn guǒ
【释义】:
头巾。《新唐书·裴谂传》:“(唐宣宗)取御奁果以赐,谂举衣跽受。帝顾宫人,取巾裹赐之。”
裹足不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裹足不前guǒzúbùqián
停步不前——勇往直前(在困难面前不能裹足不前,要~,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绵裹秤锤-实用委婉语词典
绵裹秤锤
喻指隐而不显,但有自己的定见。原意将有分量的东西裹藏起来。
服药百裹,不如独卧-实用委婉语词典
服药百裹,不如独卧
意为与其靠服药治理病体,不如清心寡欲,独自安眠。
裹足不前 勇往直前-反义词应用词典
裹足不前 勇往直前
裹足不前 guǒzúbùqián
勇往直前 yǒngwǎngzhíqián
【裹足不前】停步不前进(多指有所顾虑)。
〔例句〕
1.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
2.改革者如果总是顾虑重重,裹足不前,就不会有大的效果,也不能称之谓改革者。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前进。
〔例句〕
1.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底道理。
2.因为勇敢,这才能勇往直前,肉搏强敌,以报仇雪恨。
裹-古文观止词典
裹áuǒ
【词性】:动词
包,带着(1)。《李陵答苏武书》: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而〔我〕带着远行万里的粮食,率领步行的队伍,走出汉王朝统治区以外,进入强大的胡人区域。
裹足-古文观止词典
裹足guǒ zú
止步不前(2)。《范雎说秦王》:因以杜口裹足,莫肯向秦耳。——因此闭口不说,止步不前,没有谁敢来秦国了。《李斯谏逐客书》:裹足不入秦。——使天下贤士止步不前,不敢进入秦国。
大轴子裹小轴子--画里有画-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轴子裹小轴子--画里有画
【释义】:
歇后语。画:谐话。轴子:画轴,画。意谓话里有话。指人说话含有言外之意。《醒世姻缘传》九:老计想起计氏嘱咐,说天气热,叫速打发他进房去,待进了房说话不迟,晓得儿子是“大轴子裹小轴子--画里有画”的了,就依了儿子,束住口不骂了,也束住手不撩东挝西的了。
将皮裹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将皮裹肉
【释义】:
比喻仅够对付,勉勉强强。《红楼梦》一〇八:你姨妈这里才将皮裹肉的打发出去了。你说说,真真是六亲同运。
妍皮不裹痴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妍皮不裹痴骨
【释义】:
美丽的外形不包裹痴呆的姿质。比喻相貌美好的人禀赋往往也聪颖。《东西晋演义·东》六:超恐姚兴相害,凡有所问,深自晦匿,咸推不能。因此姚兴鄙之,谓弟姚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汝胡妄语耶!”
毡袜裹脚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毡袜裹脚靴
【释义】:
比喻关系非常密切。《儒林外史》一四:马老先生,而今这银子,我也不问是你出,是他出,你们原是毡袜裹脚靴,但须要我效劳的来。
装裹的头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装裹的头面
【释义】:
为死者配戴的首饰。泛指殉葬品。《红楼梦》二八:正经按方子,这珍珠宝石定要在古坟里的,有那古时富贵人家装裹的头面拿了来才好。
嚼裹儿-汉语惯用语辞典
嚼裹儿jiáo guǒr
指生活费用。《人民文学》1981年8期:“物价飞涨,剧场不上座。很多人连赶两包(在两处剧场赶两个角色),也奔不出一天的嚼裹儿。”
脱皮儿裹剂-汉语惯用语辞典
脱皮儿裹剂tuō pír guǒ jì
比喻废物。元秦简夫《东堂老》“你是那无字儿的空瓶,你是个脱皮儿裹剂。”
一裹穷-汉语惯用语辞典
一裹穷yī guǒ qióng
指最简陋的衣服。《西游记》:“这是我们城中化的布。此间没有裁缝,是自家做的个一裹穷。”
大虫裹纸帽——好笑又惊人-佛源语词词典
大虫裹纸帽——好笑又惊人
歇后语。大虫,老虎。老虎头上裹了纸帽装做人的样子,让人看了感到可笑,同时又让人害怕。比喻不伦不类的事情,既让人感到可笑又让人吃惊。暗指有人对佛经义理并未领悟,不懂装懂。《五灯会元·卷二十·径山宝印禅师》:“若道佛祖一时是,佛祖一时不是,颟顸不少。且截断葛藤一句作么生道?大虫裹纸帽,好笑又惊人。’”
装裹-佛源语词词典
装裹
装饰打扮,穿戴;准备行装。《祖堂集·卷三·一宿觉和尚》:“弟僧从此装裹却去寺主处,具说前事。”又《祖堂集·卷十·玄沙和尚》:“师见和尚切,依和尚处分。装裹一切了,恰去到岭山,踢着石头,勿然大悟。”现代汉语特指为将死的人穿戴衣物或为将死的人准备的衣物。梁斌《播火记》六:“贵他娘说:‘那还行?珍儿这么大了,又不是装裹不起,不觉得寒碜得慌?’”又,梁斌《红旗谱》二一:“涛他娘顾不得哭,赶快开箱倒柜找出装裹。”
裹-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裹guǒ
①包,缠。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头,归来头白还戍边。”邵长蘅《阎典史传》:“应元命用铁叶~门板。”②包容。《吕氏春秋·本生》:“其于物无不受也,无不~也,若天地然。”③包裹着的东西。王维《酬黎居士淅川作》:“松龛藏药~,石唇安茶臼。”④量词。包。用于包裹着的东西。《穆天子传》卷二:“珠四百~。”
【裹足】①有疑虑而止步不前。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不入秦。”②旅费,盘缠。《夷坚甲志·佛还钗》:“恐汝无~,赠汝金钗。”③缠脚,旧时摧残妇女的习俗。
包裹-现代汉语大词典
包裹bāo guǒ
【释义】:
①包容;包围。徐迟《狂欢之夜》:“一片寂静包裹着整个山林、田园、天和分娩的大地。”②包扎;包装。冰心《寄小读者》:“(看护)便捧进几十个红丝缠绕、白纸包裹的礼物来,堆在我的床上。”③包扎成件的包儿。金近《送信大哥》:“这个包裹已经写好投寄的地址、收件人的姓名。”
扎裹-现代汉语大词典
扎裹zhā guǒ
【释义】:
打扮;装扮。郭澄清《大刀记》:“你这么一扎裹,不像个八路样儿了!”
扎裹-现代汉语大词典
扎裹zā guǒ
【释义】:
方言。包扎。如:他刚刚跌伤了,医生不在,请你帮他扎裹扎裹。
嚼裹儿-现代汉语大词典
嚼裹儿jiáo guor
【释义】:
指生活费用。《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物价飞涨,剧场不上座。很多人连赶两包(在两处剧场赶两个角色),也奔不出一天的嚼裹儿。”
围裹-现代汉语大词典
围裹wéi guǒ
【释义】:
围绕包裹。茅盾《子夜》:“曾沧海父子和押着他们的七八个人被围裹在一大群杂色的队伍里了。”
浇裹-现代汉语大词典
浇裹jiāo guǒ
【释义】:
旧时称日常开支。浇,指饮食;裹,指衣服。茅盾《微波》:“没来由搬到上海来,全家挤在鸽子笼似的三四间屋里,倒出了好大的租钱。菜也贵,每月的浇裹比在乡下时大了几倍。”
马革裹尸-现代汉语大词典
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
【释义】: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死于战场。东北人民抗日诗《追悼歌》:“抱定决心甘愿效命疆场,马革裹尸誓不生回营。”
缠裹-现代汉语大词典
缠裹chán guǒ
【释义】:
缠绕裹扎。沈从文《会明》:“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
缴裹-现代汉语大词典
缴裹jiǎo guo
【释义】:
方言。犹浇裹。指日常开支。如:够缴裹儿不够缴裹儿?
装裹-现代汉语大词典
装裹zhuāng guo
【释义】:
用布帛、衣服装殓尸体。梁斌《播火记》:“贵他娘说:‘那还行?珍儿这么大了,又不是装裹不起,不觉得寒碜得慌?’”也指入殓的衣衾。梁斌《红旗谱》:“涛他娘顾不得哭,赶快开箱倒柜找出装裹。”
裹-现代汉语大词典
裹guǒ
【释义】:
①包扎;缠绕。姚雪垠《长夜》:“他把绿色的长袍子揽起来裹在腰里,紧走走,慢跑跑,不打算再追赶他们。”引申为包。叶辛《蹉跎岁月》:“阮廷奎重新裹了一张花烟,点燃火,吧嗒吧嗒抽着。”②卷入;携带。参见“裹带①”。③停止。如:裹足不前。④包罗;笼罩。巴金《寒夜》:“他的思想被一张理不清的网裹住了。”⑤穿上,着。徐兴业《金瓯缺》:“别瞧她们现在满身裹着绫罗,谁知道她们在赋税和债务的重重鞭挞下,被逼卖到这里来,当着主人和宾客的面强颜欢笑,背地里却是热泪暗注的苦况?”⑥袋,包。鲁迅《〈痴华蔓〉题记》:“今则已无阿伽佗药,更何得有药裹。”⑦方言。吸。老舍《四世同堂》:“(冠先生)用嘴唇裹了一点点酒,他砸着滋味说:‘酒烫得还好!’”又如:裹奶。
裹扎-现代汉语大词典
裹扎guǒ zā
【释义】:
包扎。如:裹扎伤口。
裹夹-现代汉语大词典
裹夹guǒj iā
【释义】:
包围挟持。《花城》1981年第5期:“确切地说,是那种使你无所适从的无形力量,你被它裹夹着走向一个并非预期的目标。”
裹伤-现代汉语大词典
裹伤guǒ shāng
【释义】:
包扎伤口。柯岩《美的追求者》:“大同志在给小韩裹伤时,取笑他说:‘小鬼呀小鬼,你这才叫“多情反被无情恼”呀!’”
裹合-现代汉语大词典
裹合guǒ hé
【释义】:
方言。搀和。《钟山》1982年第5期:“不行,这烧香的、拆庙的都往这里裹合,往后队上再出现这种乱事,我就不好说话啦!”
裹创-现代汉语大词典
裹创guǒ chuāng
【释义】:
包扎伤口。郭孝成《民国各团体之组织》:“惟是前敌救护裹创扶伤,本属男子较长。”
裹足-现代汉语大词典
裹足guǒ zú
【释义】:
①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鲁迅《致郑振铎》:“孤本为世所重,新翻印为人所轻,定价太贵,深恐购者裹足不至。”②指旧时女子缠足。如:(康熙)元年以来,所生之女,禁止裹足。
裹足不前-现代汉语大词典
裹足不前guǒ zú bù qián
【释义】:
缠住脚不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语出《战国策·秦策三》:“是以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杨沫《青春之歌》:“我们不能做有名无实的党员,不能总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
裹乱-现代汉语大词典
裹乱guǒ luàn
【释义】:
方言。搅扰。老舍《四世同堂》:“祁老人是自幼失学,所以特别尊敬文字,也帮着嘱咐孩子们:‘对了,你二叔写字,不准去裹乱!’”
裹胁-现代汉语大词典
裹胁guǒ xié
【释义】:
用胁迫手段使人跟从(做坏事),或被胁迫而跟从别人(做坏事)。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这样,就不能把敌人营垒中被裹胁的人们,过去是敌人而今日可能做友军的人们,都从敌人营垒中和敌人战线上拉过来。”
裹挟-现代汉语大词典
裹挟guǒ xié
【释义】:
①(风、流水等)把别的东西卷入,使随着移动。如:暴风雪裹挟着地面上一切杂物,呼啸着向前冲去。②形势、潮流等将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读书》1988年第6期:“笔者尽管近年来也裹挟于‘知识分子研究热’中,但毕竟属晚生一辈。”③同“裹胁”。
裹带-现代汉语大词典
裹带guǒ dài
【释义】:
①携带。如:防止在行李中裹带违禁品。②绷带。郭沫若《三诗人之死》:“晓芙在电灯光下赶快把了些沃度丁几,脱脂棉和裹带来替他把伤处护好了,心里着实难过了一下。”
裹掖-现代汉语大词典
裹掖guǒ yē
【释义】:
包裹,包围。柯岩《东方的明珠》:“恍忽间,似乎自己并没有屋顶及墙壁的遮拦,而是就那样站在这辽阔的天地之间,群星裹掖之中。”
裹脚-现代汉语大词典
裹脚
【释义】:
①guǒ jiǎo指旧时女子缠足。鲁迅《藤野先生》:“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参见“缠足”。②guǒjiao指裹脚布。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裹脚布-现代汉语大词典
裹脚布guǒ jiǎo bù
【释义】:
旧时女子缠足用的布条。姚雪垠《长夜》:“包袱没包好,有一条裹脚布和一双小孩裤腿子从里边搭拉出来。”
裹腿-现代汉语大词典
裹腿guǒ tui
【释义】:
缠在裤子外边小腿部分的布条,士兵行军时常用以保护腿部并使步履轻便有劲。艾芜《还乡记》:“随便一看,正像一个普通的兵士,穿着短裤,草鞋,脚杆上缠着黄色的裹腿。”
翠围珠裹-现代汉语大词典
翠围珠裹cuì wéi zhū guǒ
【释义】:
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欧阳山《苦斗》:“这西门口一带地方,有多少翠围珠裹,身娇肉贵的姑娘,却偏偏都没有长好,单单何家一个丫头,长得这么好,好得出奇。”
一裹窮-汉语大词典
一裹窮
【1】指最简陋的衣服。《西游记》第三六回:“這是我們城中化的布。此間没有裁縫﹐是自家做的個一裹窮。”
一裹圓-汉语大词典
一裹圓
【1】一口钟的别名。{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六:“官員公服﹐亦用一口鍾﹐朔望間以補褂。惟蟒袍中不用。一口鍾﹐{滿洲}謂之呼呼巴﹐無開禊之袍也。亦名一裹圓。”《红楼梦》第九四回:“且説那日{寶玉}本來穿着一裹圓的皮襖在家歇息。”《老残游记》第六回:“你們把我扁皮箱裹还有一件白狐一裹圓的袍子取出來。”《中国歌谣资料·宣统二年半》:“头顶磨磨盘﹐身穿一裹圆﹐{宣统}坐天下﹐不过二三年。”
一裹腦子-汉语大词典
一裹腦子
同“[一股腦兒]”【1】《红楼梦》第三六回:“别做娘的春夢了!明兒一裹腦子扣的日子還有呢。”
包裹-汉语大词典
包裹
【1】包容;包围。《文子·符言》:“{老子}曰:‘道至高無上……包裹天地而無表裏﹐洞同覆蓋而無所硋。’”《朱子语类》卷四:“論世事﹐曰:須是心度大﹐方包裹得過。”{清}{张正茂}《龟台琬琰·孙仙姑》:“三千功德超三界﹐跳出陰陽包裹外。”{徐迟}《狂欢之夜》:“一片寂静包裹着整个山林﹑田园﹑天和分娩的大地。”【2】包扎;包装。{唐}{韩愈}《赤藤杖歌》:“幾重包裹自題署﹐不以珍怪誇荒夷。”{元}{郑廷玉}《金凤钗》第四折:“大人與了十只金釵﹐我包裹了無處放。”《红楼梦》第九四回:“還有兩匹紅送給{寳二爺}包裹這花﹐當作賀禮。”{冰心}《寄小读者》十一:“〔看护〕便捧进几十个红丝缠绕﹑白纸包裹的礼物来﹐堆在我的床上。”【3】包扎成件的包儿。{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我這包裹裏都是些金珠寳貝﹐要將來上下使用。”《水浒传》第七回:“三個人奔到裏面﹐解下行李包裹﹐都搬在樹根頭。”{洪深}《申屠氏》第三本:“{董昌}背着包裹﹐提着考篮﹐掮着雨伞﹐上省赶考。”{金近}《送信大哥》:“这个包裹已经写好投寄的地址﹑收件人的姓名。”
兜裹-汉语大词典
兜裹
【1】包围。{清}{陈翼亮}《敖公纪述》:“詎大股馬步萬餘人蓋地而來﹐四面兜裹。”
封裹-汉语大词典
封裹
【1】包扎。{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红楼梦》第一〇五回:“房地契紙﹐家人文書﹐亦俱封裹。”【2】覆盖。{元}{张昱}《石镜》诗:“天遣紫苔封裹後﹐等閑不許别人開。”{宋}{曾巩}《雪咏》:“樹木遍封裹﹐岡山助峥嶸。”
套頭裹腦-汉语大词典
套頭裹腦
【1】形容事物彼此牵连﹐纠缠在一起。《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只這席離别小宴﹐直把他幾個天理人情的人﹐彼此連絡了個合意同心﹐連這部《兒女英雄傳》的書也給穿插了個套頭裹腦。”《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列公﹐請想這樁套頭裹腦的事……大約除了{安老爺}合{燕北閑人}兩個心裏明鏡兒似的﹐此外就得讓説書的還知道個影子了。”
嚼裹兒-汉语大词典
嚼裹兒
【1】犹裹用。指生活费用。《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物价飞涨﹐剧场不上座。很多人连赶两包(在两处剧场赶两个角色)﹐也奔不出一天的嚼裹儿。”
圍裹-汉语大词典
圍裹
【1】围绕包裹。《宋史·河渠志七》:“而瀕湖之民﹐每以葑草圍裹﹐種植荷花﹐駸駸不已。”【2】引申为包围。《三国演义》第七回:“{雲}連刺數人﹐衆軍皆走。後面{瓚}軍團團圍裹上來。”{茅盾}《子夜》四:“{曾沧海}父子和押着他们的七八个人被围裹在一大群杂色的队伍里了。”
巾裹-汉语大词典
巾裹
【1】头巾。《新唐书·裴谂传》:“〔{唐宣宗}〕取御奩果以賜﹐{諗}舉衣跽受。帝顧宫人﹐取巾裹賜之。”【2】指以巾裹头。{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唐}{路侍中}{巖}﹐風貌之美﹐爲世所聞……善巾裹﹐{蜀}人見必效之﹐後乃翦紗巾之脚﹐以異於衆也。”{宋}{范成大}《自晨至午起居饮食皆以墙外人物之声为节戏书四绝》之四:“起傍東窗手把書﹐華顛種種不禁梳。朝餐欲到須巾裹﹐已有重來晩市魚。”【3】谓举行冠礼。{宋}{王巩}《闻见近录》:“前人每子弟及冠﹐必置盛饌﹐會鄉黨之德齒﹐使將冠者行酒﹐其巾裹如{唐}人之草裹﹐但繫其脚於巾者。酒行﹐父兄起而告客曰:‘某之子弟僅于成人﹐敢有請。’將冠者再拜﹐右席者乃焚香善祝﹐解其繫而伸之。冠者再拜謝而出﹐自是齒于成人﹐冠服遂同長者﹐故謂之巾裹﹐亦古之冠禮也。”
御裹-汉语大词典
御裹
【1】抵御包围。御,通“禦”。《孙膑兵法·官一》:“御裹以羸渭﹐取喙以闔燧。”
展裹-汉语大词典
展裹
【1】{辽}{金}职官公服名。{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大{遼}大使頂金冠﹐後簷尖長如大蓮葉﹐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帶如{漢}服。”《辽史·仪卫志二》:“公服:謂之‘展裹’﹐著紫。”
妍皮不裹癡骨-汉语大词典
妍皮不裹癡骨
【1】谓外美必内慧,表里一致。《晋书·慕容超载记》:“{超}自以諸父在東﹐恐爲{姚氏}所録﹐乃陽狂行。{秦}人賤之﹐惟{姚紹}見而異焉﹐勸{興}({姚興})拘以爵位。召見與語﹐{超}深自晦匿﹐{興}大鄙之﹐謂{紹}曰:諺云:‘妍皮不裹癡骨’﹐妄語耳。”
杜口裹足-汉语大词典
杜口裹足
【1】闭口不言,停足不前。形容十分害怕。《战国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束裹-汉语大词典
束裹
【1】包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婦曰:‘妾私出﹐何顔復求兄弟……’遂於腰間出利刃﹐就牀邊伸左手一指斷之﹐血溢如湧。{孫}大駭﹐急爲束裹。”
查裹-汉语大词典
查裹
亦作“[查果]”【1】行李。{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打得它大痛無聲﹐奪去查果金珠。”{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五出:“查裹與琴書﹐雨具牢收記。”
梳裹-汉语大词典
梳裹
【1】指男子梳发并裹巾帻。{宋}{米芾}《画史》:“客至﹐即言‘容梳裹’。乃去皮冠﹐梳髮角加後以入幞頭巾子中﹐篦約髮﹐乃出。”【2】梳妆打扮。{宋}{柳永}《定风波》词:“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二折:“則爲這鏡兒昏﹐我可也難梳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這裏姨媽招呼着和少奶奶重新梳裹已畢。”
梳裹箱-汉语大词典
梳裹箱
【1】梳妆盒。{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梳裹箱兒裏取明鏡﹐把臉兒挣得光瑩。”
成裹-汉语大词典
成裹
【1】缝合。《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只見窄巴巴的三間小屋子﹐掀起裏間簾子進去﹐一眼就看見太太坐在挨窗户那裏﹐在成裹帽頭兒呢!”
澆裹-汉语大词典
澆裹
【1】旧时称日常开支。浇,指饮食;裹,指衣服。《官场现形记》第三九回:“你女婿……雖説得過幾個差使﹐無奈省裏花費大﹐所領的薪水﹐連澆裹還不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你夫人雖是没了﹐這過日子澆裹﹐還是一文不能省的。”{茅盾}《微波》:“没来由搬到{上海}来﹐全家挤在鸽子笼似的三四间屋里﹐倒出了好大的租钱。菜也贵﹐每月的浇裹比在乡下时大了几倍。”【2】方言。犹整治,处理。《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再要講到燒燄兒﹐遍地都是。山上乾樹枝子﹐地下的乾草﹐蘆葦葉子﹐高粱岔子﹐那不是燒的?不過親家你們這大户人家没這麽作慣﹐再説也澆裹不了這些東西。”
濃妝艷裹-汉语大词典
濃妝艷裹
【1】妆饰华丽。{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一個個濃裝艷裹﹐一對對妙舞清歌。”《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祭畢﹐即除去孝服﹐沐浴薰香﹐濃妝艷裹﹐言笑自若。”亦作“[濃妝艷服]”。《隋唐演义》第三五回:“衆宫人都濃妝艷服﹐騎在馬上﹐一簇綺羅﹐千行絲竹﹐從大内直排至{西苑}。”
扎裹-汉语大词典
扎裹
【1】打扮,装扮。《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到底也讓我給他刷洗刷洗﹐扎裹扎裹;再者﹐也得瞧個好日子﹐也有就這麽個樣兒帶了去的?”{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三章:“你这么一扎裹﹐不像个八路样儿了!”
攪裹-汉语大词典
攪裹
【1】开支﹐开销。《醒世姻缘传》第六八回:“叫我找入十兩銀子﹐一切攪裹都使不盡﹐還有五兩銀子分哩。”
氈襪裹脚靴-汉语大词典
氈襪裹脚靴
【1】毡袜﹑裹脚布和靴子。三者都穿在脚上﹐因以喻关系密切﹐彼此不分。《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馬老先生}﹐而今這銀子我也不問是你出﹐是他出﹐你們原是‘氈襪裹脚靴’﹐但須要我効勞的來。”
服裹-汉语大词典
服裹
【1】犹打叠﹑包裹。《敦煌曲子词·<谒金门>之一》:“聞道君王詔旨﹐服裹琴書歡喜。得謁金門朝帝■﹐不辭千萬里。”
胞裹-汉语大词典
胞裹
【1】胞衣。《淮南子·本经训》“剔孕婦”{汉}{高诱}注:“孕婦﹐姙身將就草之婦也。{紂}解剔觀其胞裹﹐故曰剔孕婦也。”
脱皮兒裹劑-汉语大词典
脱皮兒裹劑
【1】喻废物。某些丸药必须裹以蜡皮﹐脱落即无用处﹐故以为喻。{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是那無字兒的空瓶﹐你是個脱皮兒裹劑。”
無裹-汉语大词典
無裹
【1】犹无形。《淮南子·俶真训》:“夫牛蹏之涔﹐無尺之鯉;塊阜之山﹐無丈之材。所以然者何也?皆其營宇狹小而不能容巨大也﹐又況乎以無裹之者邪?”{高诱}注:“無裹﹐無形。”
鹽裹-汉语大词典
鹽裹
【1】一包盐。{宋}{陆游}《赠猫》诗:“鹽裹聘貍奴﹐常看戯座隅。”
覆裹-汉语大词典
覆裹
【1】覆盖包裹。《渊鉴类函·果·橘二》引{晋}{张勃}《吴录》:“{朱光}爲{建安}太守﹐有橘﹐冬月樹上覆裹之﹐至明年春夏﹐色變青﹐味尤酸﹐正裂人牙絶美。”
裂裳裹足-汉语大词典
裂裳裹足
【1】相传{公输般}为{楚}设置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魯}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郢}说{楚王}。事见《战国策·宋卫策》﹑《吕氏春秋·爱类》。后用为奔走急切之典。{南朝} {梁}{刘孝标}《广绝交论》:“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棄之長騖。”{宋}{朱熹}《答吕伯恭书》:“老兄憂時之切﹐惓惓不忘﹐竊計裂裳裹足不俟屨而就途矣。”亦作“[裂裳裹膝]”。{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申包胥}知不可﹐乃之於{秦}﹐求救{楚}﹐晝馳夜趨﹐足踵蹠劈﹐裂裳裹膝﹐鶴倚哭於{秦}庭﹐七日七夜﹐口不絶聲。”亦省作“[裂裳]”。{唐}{唐彦谦}《送樊琯司业归朝》诗:“去日應懸榻﹐來時定裂裳。”
裂裳裹膝-汉语大词典
裂裳裹膝
【1】见“裂裳裹足”。
裝裹-汉语大词典
裝裹
【1】装饰。{宋}{陈允平}《满路花》词:“青氈錦幄﹐四壁新裝裹。”【2】用布帛﹑衣服装殓尸体。{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你裝裹我二十重﹐或是三十件。”{梁斌}《播火记》六:“{贵他娘}说:‘那还行?{珍儿}这么大了﹐又不是装裹不起﹐不觉得寒碜得慌?’”【3】指入殓的衣衾。《红楼梦》第九三回:“哥兒大病了一場﹐已經死了半日﹐把老爺幾乎急死﹐裝裹都預備了。”{梁斌}《红旗谱》二一:“{涛他娘}顾不得哭﹐赶快开箱倒柜找出装裹。”【4】行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那哥哥道:‘却又作怪!看你的裝裹多停當了﹐只要走路的﹐不到家裏却又到那裏?’”
裹-汉语大词典
裹
《廣韻》古火切,上果,見。《廣韻》古卧切,去過,見。【1】包扎;缠绕。《诗·大雅·公刘》:“迺裹餱糧, 于橐于囊。”《左传·庄公十二年》:“{陳}人使婦人飲之酒, 而以犀革裹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物异》:“因命取上清玉珠, 以絳紗裹之, 繫于頸。”{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玄宗}與{玉真}, 恒于皎月之下, 以錦帕裹目, 在方丈之間互相捉戲。”{姚雪垠}《长夜》三八:“他把绿色的长袍子揽起来裹在腰里, 紧走走, 慢跑跑, 不打算再追赶他们。”【2】引申为包。{叶辛}《蹉跎岁月》二四:“{阮廷奎}重新裹了一张花烟, 点燃火, 吧嗒吧嗒抽着。”【3】携带。《礼记·杂记下》:“君子既食, 則裹其餘乎? ”{元}{虞集}《写庐山图上》诗:“石橋二客如有待, 裹茶試泉春巖幽。”《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彬}不能制, 乃裹五十日糧, 再往攻{涿州}。”【4】停止。{清}{吴趼人}《俏皮话·脚权》:“又他日, 耳欲聽, 目欲視, 然所以供視聽者, 又皆在室外,脚亦裹而不前, 耳﹑目亦無如之何也。”【5】包罗;笼罩。《淮南子·兵略训》:“昔者{楚}人地, 南卷{沅}{湘}, 北繞{潁}{泗}, 西包{巴}{蜀}, 東裹{郯}{邳}。”{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二:“稠花亂蘂裹江濱, 行步欹危實怕春。”《水浒传》第三回:“分開人衆看時, 中間裹着一個人。”{巴金}《寒夜》一:“他的思想被一张理不清的网裹住了。”【6】穿上;着。{唐}{高適}《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此時亦得辭漁樵, 青袍裹身荷聖朝。”{宋}{王安石}《送张拱微出都》诗:“一來裹青衫, 觸事自悔尤。”{徐兴业}《金瓯缺》第三章三:“别瞧她们现在满身裹着绫罗, 谁知道她们在赋税和债务的重重鞭挞下, 被逼卖到这里来, 当着主人和宾客的面强颜欢笑, 背地里却是热泪暗注的苦况? ”【7】果腹。{唐}{韩愈}《赠崔立之》诗:“薄粥不足裹, 深泥諒難馳。”【8】袋;包。{唐}{王维}《酬黎居士淅川作》诗:“松龕藏藥裹, 石唇安茶臼。”{鲁迅}《集外集·<痴华蔓>题记》:“今則已無阿伽佗藥, 更何得有藥裹。”【9】用作包裹之物的计量词。《穆天子传》卷二:“朱三百裹, {兀}乃膜拜而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紹興}中, {陳福公}及{錢上閣愷}出使虜庭, 至{燕山}, 忽有兩人持煼栗各十裹來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女曰:‘{宗郎}是我表兄。聞病沉篤, 將便省視, 適有故不得去。靈藥一裹, 勞寄致之。’”【10】形状。《淮南子·俶真训》:“塊阜之山, 無丈之材, 所以然者何也? 皆其營宇狹小, 而不能容巨大也; 又况乎以無裹之者邪? ”{高诱}注:“無裹, 無形。”【11】花草的子房或果实。《文选·宋玉<高唐赋>》:“緑葉紫裹, 朱莖白蔕。”{李善}注:“裹, 猶房也。”《文选·郭璞<江赋>》:“翹莖瀵蘂, 濯穎散裹。”{李善}注:“裹, 謂草實也。”【12】方言。吸。{老舍}《四世同堂》二六:“〔{冠先生}〕用嘴唇裹了一点点酒, 他砸着滋味说:‘酒烫得还好! ’”如: 裹奶。
裹足不前-汉语大词典
裹足不前
【1】缠住脚不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语本《战国策·秦策三》:“是以杜口裹足, 莫肯鄉{秦}耳!”《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天下智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清}{梁章鉅}《归田琐记·容园》:“余初以少賤﹐不得其門而入。及爲{張觀察}所得﹐又以素無謀面之雅﹐裹足不前。”{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九章:“我们不能做有名无实的党员﹐不能总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
裹帘-汉语大词典
裹帘
【1】裹伤口的带, 犹绷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器具总论》:“裹帘﹐以白布爲之﹐因患處不宜他器﹐只宜布纏﹐始爲得法﹐故名裹帘。”
裹夾-汉语大词典
裹夾
【1】包围挟持。《花城》1981年第5期:“确切地说﹐是那种使你无所适从的无形力量﹐你被它裹夹着走向一个并非预期的目标。”
裹革-汉语大词典
裹革
【1】语出《後汉书·马援传》。谓战死沙场。{唐}{员半千}《陇头水》诗:“喋血多壯膽﹐裹革無怯魂。”{明}{唐顺之}《谢赐银币表》:“儻暮齒之未衰﹐尚期裹革﹐伏願蠻夷戎狄盡歸神化之鑪。”{明}{皇甫汸}《从军行寄赠杨用修》:“業既違操觚﹐勳還期裹革。”{清}{陆繁弨}《吴山伍公庙碑文》:“{牧恭}走馬﹐不足以擬其枕戈;弘演{納肝}﹐無以方其裹革。”
裹脚條子-汉语大词典
裹脚條子
【1】即裹脚布。《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這條繩子上褲子也有﹐短衫也有﹐襪子也有﹐裹脚條子也有。”
裹挾-汉语大词典
裹挾
【1】谓形势﹑潮流等将人卷进去, 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花城》1981年第6期:“她终于被这股战无不胜的超我力量所征服﹐冷静下来﹐顺从着我们的裹挟﹐奔向被我们的意念诗画化了的农村。”《读书》1988年第6期:“笔者尽管近年来也裹挟于‘知识分子研究热’中﹐但毕竟属晩生一辈。”
裹頭人-汉语大词典
裹頭人
【1】见“裹頭内人”。
裹頭内人-汉语大词典
裹頭内人
【1】指{唐}时宫中杂役。《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上命{陸贄}草詔賜{渾瑊}﹐使訪求{奉天}所失裹頭内人。”{胡三省}注:“裹頭内人﹐在宫中給使令者也。内人給使令者皆冠巾﹐故謂之裹頭内人。”亦省作“[裹頭人]”。{清}{杨懋建}《京尘杂录·丁年玉笋志》:“{石麟}本亦裹頭人﹐今改唱小生。”
裹腰-汉语大词典
裹腰
【1】腰带。{清}{孙鼎臣}《君不见》诗:“船中健兒好身手﹐白布裹腰紅帓首。”
裹尸馬革-汉语大词典
裹尸馬革
【1】见“裹屍馬革”。
裹脇-汉语大词典
裹脇
【1】见“裹脅”。
裹雞-汉语大词典
裹雞
【1】{东汉}{徐稺}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稺}乃预炙鸡一只,“以一兩緜絮漬酒中,暴乾以裹雞”,负粮徒步径至{琼}墓前,以水沾絮使有酒气,陈鸡为祭,“哭畢而去,不告姓名”。事见《後汉书·徐稺传》。后遂用作吊祭友人的典故。{元}{丁鹤年}《挽四明乐仲本先生》诗:“裹雞吾老矣﹐東望涕長潸。”
裹燒-汉语大词典
裹燒
【1】谓包裹其完体而烧烤。《礼记·礼运》“以炮以燔”{汉}{郑玄}注:“〔炮〕裹燒之也。”《说文解字·火部》“炮”{清}{段玉裁}注:“《禮運》注曰:‘炮﹐裹燒之也。’按﹐裹燒之即《内則》之塗燒。”{张舜徽}约注:“上古始有火化﹐惟知取已殺雞豚裹燒之﹐故炮炙之事爲多。今俗猶有以黄泥塗雞豚之外﹐置火中煨之者。迨泥乾坼裂﹐以手破之﹐則毛與泥俱脱落而肉熟矣。今人稱爲燒烤﹐即古炮炙遺法也。”
裹帶-汉语大词典
裹帶
【1】携带。{清}{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前所需兵糧﹐係雇覓夫馬設站滚運﹐撥兵護送﹐此次進勦﹐不若裹帶爲便﹐細核購辦牛隻馱載﹐所費且有節省。”【2】绷带。{郭沫若}《橄榄·三诗人之死》:“{晓芙}在电灯光下赶快把了些沃度丁几﹐脱脂棉和裹带来替他把伤处护好了﹐心里着实难过了一下。”
裹傷-汉语大词典
裹傷
【1】包扎伤口。{柯岩}《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大同志在给{小韩}裹伤时﹐取笑他说:‘小鬼呀小鬼﹐你这才叫“多情反被无情恼”呀!’”
裹纏-汉语大词典
裹纏
【1】盘缠。指日常开销。{元}{赵孟頫}《送高仁卿还湖州》诗:“太倉粟陳米易糴﹐中都俸薄難裹纏。”【2】即裹腿。{清}{抟沙拙老}《闲处光阴》卷下:“曰行滕﹐猶是{漢}時語﹐今俗謂爲裹骽﹐或裹纏。”
裹屍馬革-汉语大词典
裹屍馬革
【1】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忠勇无畏, 战死沙场。语本《後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 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 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何能卧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清}{昭槤}《啸亭杂录·杨诚斋军门》:“如使{芳}執殳效命﹐早裹屍馬革矣。”亦作“[裹尸馬革]”。{宋}{陆游}《陇头水》诗:“男兒墮地志四方﹐裹尸馬革固其常。”{清}{孙义钧}《前定海行》:“裹尸馬革壯夫心﹐囊骨鴟夷忠勇節。”
裹包-汉语大词典
裹包
【1】包裹; 行李。{明}{唐顺之}《谢赐银币表》:“民之襦緼﹐爲賊裹包;民之貨錢﹐充賊囊橐。”【2】包, 包装。{明}{高明}《琵琶记·书馆悲逢》:“[生]如今安葬了未曾?[旦]把墳自造﹐土泥盡是我麻裙裹包。”【3】包围。{清}{李渔}《奈何天·师捷》:“聽軍聲遠號﹐看旌旗裹包﹐氣昂昂﹐知是么麽到。”
裹角-汉语大词典
裹角
【1】犹拐角。{元}{郑廷玉}《後庭花》第四折:“我出的這衙門來﹐轉過隅頭﹐抹過裹角﹐來到{李順}家裏。”{元}{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轉過隅頭﹐抹過裹角﹐可早來到{張}家了。”
裹脅-汉语大词典
裹脅
亦作“[裹脇]”【1】用胁迫手段使人跟从(做坏事), 或被胁迫而跟从别人(做坏事)。{清}{王韬}《瓮牖馀谈·记忠贼事》:“時值{洪}逆煽衆作亂﹐經其村乃裹脇而去。”{清}{毛祥麟}《对山馀墨·钱鹤皋》:“然四方之兵﹐或起自緑林﹐或裹脅成衆﹐皆非定亂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庶奸宄之徒知有國法﹐使愚民不致裹脅﹐地方不致蹂躪﹐則亂事前途尚可收拾。”{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这样﹐就不能把敌人营垒中被裹胁的人们﹐过去是敌人而今日可能做友军的人们﹐都从敌人营垒中和敌人战线上拉过来。”
裹從-汉语大词典
裹從
【1】胁从。{清}{黄辅辰}《戴经堂日钞》:“所謂股匪﹐如係裹從﹐並非要賊﹐則各路不難撲滅。”
裹金-汉语大词典
裹金
【1】在木材或其他非金属材料上包裹金箔。{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释谚·镀金》:“《唐六典》有十四種金……今鍍金﹑織金﹑泥金﹑貼金﹑裹金五種﹐無人不知﹐餘無聞矣。”
裹掖-汉语大词典
裹掖
【1】包裹; 包围。{柯岩}《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二》:“恍忽间﹐似乎自己并没有屋顶及墙壁的遮拦﹐而是就那样站在这辽阔的天地之间﹐群星裹掖之中。”
裹血力戰-汉语大词典
裹血力戰
【1】犹言浴血奋战。{清}{姚鼐}《孙忠愍祠记》:“指揮之子{泰}﹐當{建文}時﹐爲{北平}都指揮使;{燕}師起﹐與戰於{懷來}﹐中矢﹐裹血力戰﹐竟陷陳死。”
裹糧-汉语大词典
裹糧
【1】见“裹餱糧”。
裹束-汉语大词典
裹束
【1】裹头束发。{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又有以巾子令占者﹐{簡}曰:‘近來好裹束﹐各自競尖新。稱無二三兩﹐因何號一斤?’”【2】包扎。{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印官亲体》:“用白棉紙裹束﹐上寫某案某人兇仗。”
裹梅花-汉语大词典
裹梅花
【1】植物名。木槿的别称。{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花》:“裹梅花﹐即木槿。有紅﹑白二種﹐葉似蜀葵﹐采紅者連葉包裹﹐黄梅鹽漬﹐暴乾以薦酒﹐故名。”
裹創-汉语大词典
裹創
亦作“[裹瘡]”【1】包扎伤口。《後汉书·吴汉传》:“諸將謂{漢}曰:‘大敵在前而公傷卧﹐衆心懼矣。’{漢}乃勃然裹創而起﹐椎牛饗士。”{唐}{张巡}《守睢阳作》诗:“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郭孝成}《民国各团体之组织》:“惟是前敵救護裹創扶傷﹐本屬男子較長。”
裹袱-汉语大词典
裹袱
【1】即包袱。包衣物用的包单。《香祖笔记》卷十二引{明}{陈继儒}《群碎录》:“書曰帙者﹐古人書卷外必用帙藏之﹐如今裹袱之類 。”
裹見-汉语大词典
裹見
【1】谓有罪之臣在武士簇拥下穿靴执笏朝见君主。{宋}{赵昇}《朝野类要·班朝》:“有罪之人朝見﹐如與免把見﹐則仍舊穿執﹐謂之裹見﹐唯加武士簇擁也。”
裹首-汉语大词典
裹首
【1】以巾束发。亦指束发之巾。{唐}{郑愚}《大圆禅师碑铭》:“{武宗}毁寺逐僧﹐遂空其所﹐師遽裹首爲民。”{清}{管同}《从舅邹君墓志铭》:“{漢}{諸葛武侯}既卒﹐{蜀}人哀思﹐如喪父母﹐其裹首多以白﹐謂爲{武侯}制服云。”
裹餱糧-汉语大词典
裹餱糧
【1】谓携带熟食干粮, 以备出征或远行。语出《诗·大雅·公刘》:“迺裹餱糧, 于橐于囊。”{朱熹}集传:“餱,食。糧,糗也。”{晋}{干宝}《晋纪总论》:“至于{公劉}遭{狄}人之亂﹐去{邰}之{豳}﹐身服厥勞。故其《詩》曰:‘乃裹餱糧﹐于橐于囊。’‘陟則在巘﹐復降在原﹐以處其民。’以至于{太王}爲{戎}{翟}所逼﹐而不忍百姓之命﹐杖策而去之。”{清}{王昶}《郭舟山庙碑》:“裹餱糧兮争先後﹐妖星吐芒兮晝緯於天。”亦省作“[裹餱]”﹑“[裹糧]”。{晋}{刘琨}《答卢谌》诗:“裹糧攜弱﹐匍匐星奔。”{宋}{崔伯易}《感山赋》:“南方諸山﹐非復昔時﹐材不愛而木不蕃﹐畋不時而獸不滋﹐迨有千里不毛﹐裹餱莫支﹐是天地陰陽晝夜長養﹐猶不能以充其欲。”{元}{虞集}《橐驼图赞》:“裹餱啓行﹐致祚八百﹐史臣作雅﹐稽古允若。”{康有为}《大同书》辛部:“太平世地地相同﹐地地平等﹐不待裹糧遠學焉。”
裹糧坐甲-汉语大词典
裹糧坐甲
【1】携带干粮, 披甲而坐。形容全副武装, 准备迎战。语出《左传·文公十二年》:“十二月戊午, {秦}軍掩{晉}上軍。{趙穿}追之, 不及。反, 怒曰:‘裹糧坐甲, 固敵是求。敵至不擊, 將何俟焉?’”《周书·文帝纪上》:“鋭師百萬﹐彀騎千羣﹐裹糧坐甲﹐唯敵是俟。”{清}{陆黻恩}《读秋水斋诗·拟工部诸将》之二:“裹糧坐甲成何事﹐誰爲{臨淮}恕逗留。”
裹瘡-汉语大词典
裹瘡
【1】见“裹創”。
裹腹-汉语大词典
裹腹
【1】吃饱肚子。语本《庄子·逍遥游》:“適莽蒼者, 三飡而反, 腹猶果然。”{谭作民}《噩梦》诗:“屈指太一與泰鴻﹐薲草白水得裹腹。”【2】{宋}{元}时男子长衣外包裹腰肚的绣袍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裹腹鬧裝燦爛﹐是個白面郎君。”
裹亂-汉语大词典
裹亂
【1】方言。搅扰。{老舍}《四世同堂》五二:“{祁老人}是自幼失学﹐所以特别尊敬文字﹐也帮着嘱咐孩子们:‘对了﹐你二叔写字﹐不准去裹乱!’”{老舍}《四世同堂》五三:“我决不去裹乱﹐我专等着给我们二小姐成班子!”
裹足-汉语大词典
裹足
【1】包裹其足。{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酒酣﹐{公子光}佯爲足疾﹐入窋室裹足。”【2】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战国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蹷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鄉{秦}耳!”《史记·李斯列传》:“今乃弃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豪傑之士﹐安得不短氣;有志之徒﹐安得不裹足。”{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孤本为世所重﹐新翻印为人所轻﹐定价太贵﹐深恐购者裹足不至。”【3】相传{公输班}为{楚}设置云梯,欲攻{宋},{墨翟}闻之,“自{魯}趍而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郢}说{楚王}。事见《战国策·宋卫策》﹑《淮南子·修务训》。后遂用作典故, 形容行路的急切与艰苦。{南朝} {梁}{刘孝标}《广绝交论》:“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棄之長騖。”《明史·贾三近传》:“是以爲舉人者﹐非華顛豁齒不就選;人或裹足毁裳﹐息心仕進。”【4】指行李盘缠。{宋}{洪迈}《夷坚甲志·佛还钗》:“恐汝無裹足﹐贈汝金釵。”{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些少裹足﹐路途裏欲得支費﹐望周全不須劫去。”{钱南扬}校注:“裹足﹐即下文的查果金珠。查果﹐即行李……字應作‘遮裹’﹐謂遮裹身體的衣被。金珠能滿足沿路的開支﹐而不致欠缺﹐故云‘足’。”《宣和遗事》前集:“那{楊志}爲等{孫立}不來﹐又值雪天﹐旅途貧困﹐缺少裹足﹐未免將一口寶刀出市貨賣。”一本作“果足”。【5】指旧时女子缠足。{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杭州}{趙鈞臺}買妾{蘇州}﹐有{李}姓女﹐貌佳而足欠裹……{趙}欲戲之﹐即以《弓鞋》爲題。女即書云:‘三寸弓鞋自古無﹐{觀音大士}亦雙趺。不知裹足從何起﹐起自人間賤丈夫。’”{清}{王逋}《蚓庵琐语》:“〔{康熙}〕元年以來﹐所生之女﹐禁止裹足。”
裹蒸-汉语大词典
裹蒸
【1】食品名。一说即粽子。《南齐书·明帝纪》:“太官進御食﹐有裹蒸。”《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今之裹蒸﹐以餹和糯米﹐入香藥﹑松子﹑胡桃仁等物﹐以竹籜裹而蒸之。”{唐}{孙元晏}《咏史诗·齐明帝裹蒸》:“惜得裹蒸無用處﹐不如安霸取江山。”{明}{王志坚}《表异录·饮食》:“《南史》‘大官進裹蒸’﹐今之角黍也。”【2】包裹而蒸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蒸缹》:“裹蒸生魚﹐方七寸准﹐又云五寸准。豉汁煮秫米如蒸熊。生薑﹑橘皮﹑胡芹﹑小蒜﹑鹽﹐細切﹐熬糝﹐膏油塗箬﹐十字裹之。糝在上﹐復以糝屈牖篸之。”
裹抹-汉语大词典
裹抹
【1】含混遮掩。《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這個當兒﹐幸得{張親家太太}問了{珍姑娘}一句話……又惹得大家一笑﹐才把{珍姑娘}這句玉兔金金絲哈的笑話兒給裹抹過去了。”【2】搀杂。如:没留神把他的书给裹抹过来了。
裹費-汉语大词典
裹費
【1】盘缠。{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楊誠齋}立朝時﹐計料自京還家之裹費﹐貯以一篋﹐鑰而置之卧所。戒家人不許市一物﹐恐累歸擔﹐日日若促裝者。”
裹合-汉语大词典
裹合
【1】裹胁纠合。《水浒传》第五一回:“〔{雷横}道:〕不是小弟裹合上山﹐端的{晁}{宋}二公仰望哥哥久矣﹐休得遲延自誤。”
裹脚-汉语大词典
裹脚
亦作“[裹腳]”【1】缠裹小腿。《释名·释衣服》:“幅﹐所以自偪束﹐今謂之行縢﹐言以裹腳可以跳騰輕便也。”【2】指旧时女子缠足。《儒林外史 》第二六回:“當下揭開門簾進房﹐只見{王太太}坐在牀沿上裹脚。”{严复}《原强》:“嗟夫!此真非以裹脚爲美之智之所與也!”{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3】见“裹脚布”。
裹腿-汉语大词典
裹腿
【1】即膝裤。{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十四章第七节:“南方妇女扎裤脚管者不多﹐到了寒冷时﹐用装有棉花的直筒式的裹腿(考究的用锦绣)包裹于小腿部分﹐上有二带系于胫上﹐在裤子之内覆及足背﹐也叫做‘膝裤’。”【2】缠在裤子外边小腿部分的布条, 士兵行军时常用以保护腿部并使步履轻便有劲。{吴组缃}《山洪》二一:“这一天过的是{安徽}队伍﹐士兵们灰布棉军衣﹐皮带裹腿都齐整。”{艾芜}《还乡记》:“随便一看﹐正像一个普通的兵士﹐穿着短裤﹐草鞋﹐脚杆上缠着黄色的裹腿。”{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汉望都壁画伍佰八人》:“伍佰著行縢。行縢古称‘邪幅’﹐即今‘裹腿’或‘绑腿’。”
裹持-汉语大词典
裹持
【1】包裹挟持, 犹携带。{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设便民房》:“住人自是鄉民﹐乾糧小米裹持而來﹐絶無他費。”
裹足布-汉语大词典
裹足布
【1】即缠腿布。也称行缠。{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一·缴脚布》:“婦人欲回乳﹐用男子裹足布勒住﹐經宿即止。”
裹飯-汉语大词典
裹飯
【1】谓包裹着饭食送人解饿。语出《庄子·大宗师》:“{子輿}與{子桑}友, 而霖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病矣!’裹飯而往食之。”后遂用作称颂友情的典故。{唐}{韩愈}《赠崔立之》诗:“褰裳觸泥水﹐裹飯往食之。”{宋}{王安石}《张明甫主宿明日遂行》诗:“何時復能還﹐裹飯{冶城}側。”{金}{麻革}《云中夜雨》诗:“明朝誰裹飯﹐萬一使君憐。”【2】谓携带饭粮以备服役或远行。{宋}{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斂書付衣囊﹐裹飯隨藥笈。”{清}{黄宗羲}《御史余公墓志铭》:“{封}與{延津}接壤﹐郵置錯互於百里之外﹐裹飯受役﹐民甚苦之。”
裹頭-汉语大词典
裹頭
【1】裹扎头巾; 包头。《北史·僭伪附庸传·萧詧》:“又惡見人髮﹐白事者﹐必方便避之﹐擔輿者冬月必須裹頭﹐夏月則加蓮葉帽。”{唐}{韩愈}《寄卢仝》诗:“一奴長鬚不裹頭﹐一婢赤脚老無齒。”《东周列国志》第八六回:“此事直傳至{魏國}{軹邑}﹐{聶}姊{罃}聞之﹐即痛哭曰:‘必吾弟也!’便以素帛裹頭﹐竟至{韓國}﹐見{政}横屍市上﹐撫而哭之﹐甚哀。”{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西汉画像砖》:“右中一人着冠子﹐社会地位或较高。衣着虽仅具轮廓﹐然人皆约发而不裹头﹐一望而知实{西汉}制度。”【2】犹加冠。古时男子成丁则裹头巾。{唐}{杜甫}《兵车行》:“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仇兆鳌}注:“《二儀實録》:‘古以皂羅三尺裹頭﹐曰頭巾﹐{周武帝}裁爲襆頭。{鮑氏}曰:時老幼俱戰亡﹐又括鄉里之少小者﹐故里正爲之裹頭擐甲也。’”{唐}{杜荀鹤}《友人赠舍弟依韵戏和》:“不覺裹頭成大漢﹐昨來竹馬作童兒。”【3】指出行者携带的钱财。《旧唐书·韦嗣立传》:“凡是封户﹐不勝侵擾﹐或輸物多索裹頭﹐或相知要取中物﹐百姓怨歎﹐遠近共知。”《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裹頭﹐謂行槖齎裹以自資者﹐今謂答頭。裹﹐古卧翻。”《太平广记》卷一二六:“{唐}{虔州}參軍{崔進思}﹐恃郎中{孫尚容}之力﹐充綱入都﹐送五千貫﹐每貫取三百文裹頭﹐百姓怨歎﹐號天哭地。”【4】堤防溃决, 当决口未及堵合以前的救急措施。目的在保护堤头, 以防决口被水流继续冲宽, 等待洪水退落以后再进行堵口工程。
裹肚-汉语大词典
裹肚
【1】{宋}{元}时男子长衣外包裹腰肚的绣袍肚。{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又祖妣{楚國}{鄭}{夫人}有先左丞遺衣一篋﹐袴有繡者﹐白地白繡﹐鵝黄地鵝黄繡﹐裹肚則紫地皁繡。祖妣云:‘當時士大夫皆然也。’”《元典章·工部三·役使》:“祗候不系只孫裹肚。”《金瓶梅词话》第九六回:“只見一個人﹐頭戴萬字頭巾﹐腦後撲匾金環﹐身穿青窄衫﹐紫裹肚﹐腰繫纏帶﹐脚穿■靴﹐騎着一匹黄馬。”【2】有花纹装饰的阔腰巾。又名围肚看带。《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適來郡王在轎裏﹐看見令愛身上繫着一條繡裹肚。”【3】兜肚。{金}{元好问}《续夷坚志·延寿丹》:“搗爲泥丸作彈子大﹐黄丹爲衣﹐紙帶子盛此藥一丸﹐縫合著臍中﹐上用裹肚繫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那問的人揭開長衣﹐露出那兜羅錦紅裹肚來。”《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金孝}〕一日挑了油擔出門﹐中途因裏急﹐走上茅厠大解﹐拾得一個布裹肚﹐内有一包銀子﹐約莫有三十兩。”
裹鮓-汉语大词典
裹鮓
【1】经过腌制并用荷叶包裹而成的便于贮藏的鱼食品。{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鱼鲊》:“作裹鮓法:臠魚﹐洗訖﹐則鹽和糝。十臠爲裹﹐以荷葉裹之﹐唯厚爲佳﹐穿破則蟲入。不復須水浸﹑鎮迮之事。只三二日便熟﹐名曰‘曝鮓’。荷葉别有一種香﹐奇相發起香氣﹐又勝凡鮓﹐有茱萸﹑橘皮則用;無亦無嫌也。”【2】{晋}{王羲之}《裹鲊帖》的省称。{元}{赵孟頫}《论书》诗:“《裹鮓》若能長住世﹐{子鸞}未必可驚人。”
裹屍-汉语大词典
裹屍
【1】包裹尸体。《太平广记》卷一〇五引{唐}{戴孚}《广异记·宋参军》:“以氈裹屍﹐投於堂西北角溷廁中﹐不勝穢積。”【2】谓战死沙场。语出《後汉书·马援传》。{南朝} {梁}{何逊}《见征人分别》诗:“且當横行去﹐誰論裹屍入。”{清}{沈涛}《柳河川吊常开平》诗:“裹屍便當角巾歸﹐爲爾臨流一慟哭。”
裹餱-汉语大词典
裹餱
【1】见“裹餱糧”。
裹骽-汉语大词典
裹骽
【1】即裹腿。骽, “腿”的古字。{清}{抟沙拙老}《闲处光阴》卷下:“曰行縢﹐猶是{漢}時語﹐今俗謂爲裹骽﹐或裹纏。”
裹鮓帖-汉语大词典
裹鮓帖
【1】{晋}{王羲之}《王右军集》卷二:“裹鮓味佳, 今致君, 所須可示, 弗難。”世称《裹鮓帖》。
裹腳-汉语大词典
裹腳
【1】见“裹脚”。
裹脚布-汉语大词典
裹脚布
【1】旧时女子缠足用的布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洗了裹脚布﹐又晾到客座椅靠背上。”{姚雪垠}《长夜》十六:“包袱没包好﹐有一条裹脚布和一双小孩裤腿子从里边搭拉出来。”亦省作“[裹脚]”。{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2】指男子裹腿或穿布袜前包脚的布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遂脱下兩隻裹脚接了﹐穿在龜殼中間﹐打個扣兒﹐拖了便走。”《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心生一計﹐將裹脚解了下來﹐自己縛在樹上。”
裹藥-汉语大词典
裹藥
【1】买药。{宋}{陆游}《家风》诗:“買魚日待攜籃女﹐裹藥時從挾簏翁。”自注:“俗謂買藥爲裹藥。”{元}{乔吉}《一枝花·杂情》套曲:“着疼熱只除咱﹐尋方裹藥占龜卦。”{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绪言:“諸聖依依﹐入病室牢獄中﹐劃燭以照之﹐煮糜而食之﹐裹藥而醫之﹐號爲仁人﹐少救須臾﹐而何補於苦悲。”
粧裹-汉语大词典
粧裹
【1】装裹, 装殓。{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要領舊席鋪停柩﹐無一片;要領好衣服粧裹﹐無一件。”【2】装饰; 打扮。{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林艾軒}云:‘{蘇}詩如丈夫見客﹐大踏步便出去;{黄}詩如女子見人﹐先有許多粧裹作相。此{蘇}{黄}兩公之優劣也。’”
苞裹-汉语大词典
苞裹
同“[包裹]”【1】包含; 包容。苞, 通“包”。《吕氏春秋·离俗》:“若夫{舜}{湯}﹐則苞裹覆容﹐緣不得已而動﹐因時而爲。”《大戴礼记·劝学》:“受惡不讓似貞﹐苞裹不清似入。”《文子·道原》:“夫道者﹐高不可極﹐深不可測﹐苞裹天地﹐禀受無形。”
蒸裹-汉语大词典
蒸裹
【1】即裹蒸。一种用竹箨裹着糯米﹑糖等物蒸成的食品。{唐}{杜甫}《十月一日》诗:“蒸裹如千室﹐燋糖幸一柈。”
藥裹-汉语大词典
藥裹
【1】药包; 药囊。{清}{陈梦雷}《癸亥春日即事》诗:“病後關心惟藥裹﹐愁中入夢是鄉園。”{宋}{陆游}《病中偶得名酒小醉》诗:“詩囊羞澀悲才盡﹐藥裹縱横覺病增。”{唐}{王维}《酬黎居士淅川作》诗:“松龕藏藥裹﹐石唇安茶臼。”
翠圍珠裹-汉语大词典
翠圍珠裹
【1】见“翠繞珠圍”。
紮裹-汉语大词典
紮裹
【1】打扮, 修饰。《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你們兩親家﹐一個疼媳婦兒﹐一個疼女孩兒罷了;我放着我的女孩兒不會紮裹?”【2】方言。包扎。如:他刚刚跌伤了﹐医生不在﹐请你帮他紮裹紮裹。
結裹-汉语大词典
結裹
【1】装束; 打扮。{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詩難處在結裹﹐譬如番刀﹐須北人結裹﹐若南人便非本色。”{宋}{刘克庄}《沁园春·和林卿韵》词:“謝錦袍打扮﹐佯狂{太白};黄冠結裹﹐老大{知章}。”【2】犹结果。{明}{唐顺之}《答王鉴川兵备书》:“即且携家遠去﹐尋一人跡不到之山結裹此身。”{宋}{丁谓}《丁晋公谈录》:“二哥嘗言結裹姊妹兄弟亦住不得﹐必不可矣。”
繳裹-汉语大词典
繳裹
【1】方言。即浇裹。指日常开支。如:够缴裹儿不够缴裹儿?
纏裹-汉语大词典
纏裹
【1】缠绕裹扎。{沈从文}《会明》:“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後汉书·董卓传》:“{卓}所得義兵士卒﹐皆以布纏裹﹐倒立於地﹐熱膏灌殺之。”《东观汉记·郭丹传》:“{丹}無所歸節傳﹐以敝布纏裹節﹐晝伏夜行﹐求謁{更始}妻子﹐奉還節傳。”【2】装束; 衣着。{宋}{苏辙}《题王詵都尉画山水横卷》诗之一:“歸來纏裹任紈綺﹐天馬性在終難羈。”{宋}{苏泂}《金陵杂兴》诗之四:“明日死生猶未必﹐將何纏裹過秋冬。”
纏頭裹腦-汉语大词典
纏頭裹腦
【1】纠缠不清。{元}{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二折:“這厮無理﹐説没有﹐没有﹐則管裏纏頭裹腦的。”
諢裹-汉语大词典
諢裹
【1】头巾一类的东西。大多为教坊﹑诸杂剧人所戴用。{宋}{吴自牧}《梦粱录·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百官酒﹐三臺舞旋﹐多是諢裹寬衫﹐舞曲破攧。”{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雜劇部又戴諢裹﹐其餘只是帽子幞頭。”{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教坊色長二人﹐在殿上欄杆邊﹐皆諢裹寬紫袍金帶義襴看盞。”
金鑲玉裹-汉语大词典
金鑲玉裹
【1】喻荣华的生活。{清}{蒋士铨}《空谷香·饮刃》:“可又來﹐他自有雌雄一窠﹐受用着金鑲玉裹﹐成就了富貴的姻緣﹐要窮人做什麽。”
馬革裹尸-汉语大词典
馬革裹尸
【1】见“馬革裹屍”。
馬革裹屍-汉语大词典
馬革裹屍
亦作“[馬革裹尸]”【1】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谓英勇作战,死于战场。{北齐}{朱瑒}《与徐陵请王琳首书》:“誠復馬革裹尸﹐遂其平生之志;原野暴體﹐全彼人臣之節。”《後汉书·马援传》:“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清}{蒋士铨}《冬青树·勤王》:“我{文天祥}官樹牙旗﹐志存馬革﹐敢不戮力勤王提兵破敵也。”《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追悼歌》:“抱定决心甘愿效命疆场﹐马革裹尸誓不生回营。”亦作“[馬革盛尸]”。《宋史·崔翰传》:“臣既以身許國﹐不願死於家﹐得以馬革裹尸足矣。”{金}{何宏中}《述怀》诗:“馬革盛尸每恨遲﹐西山餓踣更何辭。”亦省作“[馬革]”。{清}{昭槤}《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余刀俎餘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馬革裹屍幸矣!”《隋书·李圆通陈茂等传论》:“終能振拔污泥之中﹐騰躍風雲之上﹐符馬革之願﹐快生平之心﹐非遇其時﹐焉能至於此也。”
麇裹-汉语大词典
麇裹
亦作“[麏裹]”【1】捆扎(物件)。{汉}{贾谊}《新书·君道》:“{文王}有志爲臺﹐令近規之。民聞之者﹐麏裹而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