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襟)是什么意思
连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连襟lián jīn
【释义】:
姐妹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及其互称。
襟袂-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襟袂jīn mèi
【释义】:
僚婿,犹言连襟。袂,衣袖。唐·杜牧《偶题》诗:“劳劳千里身,襟袂满行程。”宋·陈振孙《济溪老人遗藁》:“永嘉周浮沚先生之婿,与先大夫为襟袂。”
襟量-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襟量jīn liàng
【释义】:
气度。宋·王得臣《度量》:“昔外戚李侯璋,徒以后族建节,独襟量容物,亦人所难。”
襟怀-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襟怀jīn huái
【释义】:
犹言“心怀”、“胸怀”。襟,心胸。唐·杜牧《题池州弄水亭》诗:“光洁疑可揽,欲以襟怀贮。”
胸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胸襟xiōng jīn
【释义】:
犹胸臆。唐·杜甫《阴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虚徐五株态,侧塞烦胸襟。”引申为志趣、抱负。唐·李白《赠崔侍郎》诗:“洛阳因剧孟,托宿话胸襟。”
中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中襟zhōng jīn
【释义】:
胸怀、心中。晋·陶潜《闲情赋》:“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宋·周敦颐《濂溪书堂》诗:“倚梧或欹枕,风月盈中襟。”
胸襟坦荡-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胸襟坦荡xiōngjīntǎndàng
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心怀叵测
捉襟见肘-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捉襟见肘zhuōjīnjiànzhǒu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常用来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游刃有余、绰绰有余(做这点事,我自问能力还~,不至于捉襟见肘。)
胸襟 胸怀 襟怀-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胸襟 胸怀 襟怀
胸襟xiōngjīn 胸怀xiōnghuái 襟怀jīnhuái
名词。表示心里想要做某种事业的意图、想法和一般的思想活动状态。
“胸襟”较着重于事业意图的远大程度;含有气量的意味。例如:“主席这种……对革命事业的乐观胸襟,不能不深深感染我们”;“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养他们基本的力量——胸襟与眼光”(朱自清:《儿女》);“这里是驰骋着自由酷烈的风儿的、开人胸襟的莽原”(《十月》,1982,2);“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
“胸怀”强调抱有事业志向的高尚的感情态度;因此不同于“胸襟”,可以同“抒发”或“抒”搭配。例如:“咏诗数首,以抒胸怀”;“啊!这样一位严于律己的同志,胸怀又是如此坦荡”(《新观察》,1980,6,);“到底有多少有识之士能够理解被淘汰者的悲壮气概和无私的胸怀呢”(《小说月报》,1982,1);“祖国的明丽山川给人多么壮阔的胸怀、高尚的情思呵”(碧野:《月亮湖》)。
“襟怀”侧重于心里对决心做某种事业的想法;一般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可与“坦白”搭配。例如:“一股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在他们的襟怀里激荡着”(冯苓植:《阿力玛斯之歌》);“他襟怀坦白,对同志赤诚相见”;“费先生是精力充沛的人,性格开朗,襟怀坦荡”(《新观察》,1980,6);“他们襟怀阔大,爱憎分明”(《十月》,1982,2)。
襟裾马牛-实用委婉语词典
襟裾马牛
意为自己没有头脑,非常无知。原指让马、牛穿上人的衣服。唐韩愈《符读书城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襟期高旷-实用委婉语词典
襟期高旷
意为志向高远,襟怀旷达。“襟”,即精神上的胸襟。
推襟送抱-实用委婉语词典
推襟送抱
喻指彼此推诚相见,无保留的讲出心里话。襟抱,即衣襟与怀抱,作心意解。与“推心置腹”同义。
霁月襟怀,足消鄙吝-实用委婉语词典
霁月襟怀,足消鄙吝
意指倘若有朗月照人的宽阔情怀,就足以消去卑鄙吝啬的心肠。
捉襟见肘-实用委婉语词典
捉襟见肘
婉指顾此失彼,难以掩饰自己的尴尬。原意整一下衣襟,就露出了臂节。
数语分襟,不尽怅惘-实用委婉语词典
数语分襟,不尽怅惘
意为我们不期见面,然而只说了寥寥数语,就分别了,真是非常怅惘啊。
襟兄-实用委婉语词典
襟兄
对大于自己的连襟的尊称。
襟-孙子兵法词典
襟jīn
【释义】:
古代指衣的交领。《九地篇》:“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
涕沾襟-孙子兵法词典
涕沾襟
【释义】:
泪浸衣襟。《九地篇》:“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王晳注:“感励之使然。”
沾襟-孙子兵法词典
沾襟
【释义】:
浸湿衣襟。《九地篇》:“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王晳注:“感励之使然。”
别有用心 襟怀坦白-反义词应用词典
别有用心 襟怀坦白
别有用心 biéyǒuyòngxīn
襟怀坦白 jīnhuáitǎnbái
【别有用心】指另有不可告人的动机、企图。
〔例句〕
1.……往复几回之后,有一面一定拉出“动机论”来,不是说反对者“别有用心”,便是“哗众取宠”。
2.王太尊也是说他办事可靠,那里知道他是别有用心的呢。
【襟怀坦白】襟怀,胸怀。坦白,开朗,没有隐瞒。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例句〕
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
襟怀坦白 心怀叵测-反义词应用词典
襟怀坦白 心怀叵测
襟怀坦白 jīnhuáitǎnbái
心怀叵测 xīnhuáipǒcè
【襟怀坦白】形容心胸坦荡,光明正大。
〔例句〕
1.他在我们的记忆中,始终是一位襟怀坦白,态度和蔼,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的长者。
2.只有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人,才能在那种人妖颠倒的年代,写出这样光彩照人的日记。
3.要想得到别人的信任,自己首先要襟怀坦白。
【心怀叵测】形容居心险恶,难以测度。
〔例句〕
1.马腾兄子马岱谏日:“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2.他这个人心怀叵测,我拿不准他这次来要达到什么目的。
3.他这人心眼多是不假,可要说心怀叵测未免言重了。
襟-古文观止词典
襟jīn
【词性】:名词
指衣的交领或者前幅。亦用作动词,“作为衣襟”之意(4)。《滑稽列传》:罗襦襟解,微闻芗泽。——人们的罗衫襟领解开了,微微地闻到一阵阵香气。《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把三江作为衣襟,把五湖作为衣带。《前赤壁赋》: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我听得脸色改变,整了整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位朋友道;“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啊?”《黄州快哉亭记》: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有一阵风飒飒地吹来,襄王敞开衣襟对着它。
襟喉-古文观止词典
襟喉jīn hóu
衣襟与咽喉,比喻要害之地(1)。《书洛阳名园记后》: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黾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洛阳处在天下的中心,依仗殽山、黾隘的险要,正当秦、陇向东的要害之地,而且是通往赵、魏的要冲,是四面八方一定要争夺的地方。
正襟危坐-古文观止词典
正襟危坐zhèng jīn wēi zuò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1)。《前赤壁赋》: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我脸色改变,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问那位朋友说。
割衫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割衫襟
【释义】:
本谓定婚仓促,礼不完备,割下衫襟作信物。后泛指定婚。《金瓶梅词话》四一:众人于是不由分说,把乔大户娘子和月娘、李瓶儿拉到前厅,两个就割了衫襟。《二刻拍案惊奇》三〇:两家妇人各有妊孕,万户与工部偶在朋友家里同席,一时说起,就两下指腹为婚。依俗礼各割衫襟,彼此互藏,写下合同文字为定。
十个妇人,九个胸襟狭隘-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十个妇人,九个胸襟狭隘
【释义】:
竟谓大多数的妇女心胸不开阔。《廿载繁华梦》二一:就中单表二房伍氏,见马氏这般行为,周庸祐百依百顺,倒觉烦恼。俗语说:十个妇人,九个胸襟狭隘。觉马氏行为,不过得眼,少不免要恼起病来,因此成了一个阴虚证候。
襟-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襟jīn
①衣服的前幅,衣襟。王粲《登楼赋》:“凭轩栏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欧阳修《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何其衰也!”用作意动。王勃《滕王阁序》:“~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②胸怀,襟怀。陆龟蒙《雨夜》:“我有愁~无可那,才成好梦刚惊破。”
【襟怀】胸怀。杜牧《题池州弄水亭》:“光洁疑可揽,欲以~贮。”
【襟袍】胸怀,抱负。杜甫《奉侍严大夫》:“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向谁开?”
【襟素】真实的心情,怀抱。李商隐《为绛郡公上崔相公启》:“每披~,常赐话语。”
【襟要】险要之地。徐陵《陈公九锡文》:“姑熟~,崤函阻凭。”
前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前襟qián jīn
【释义】:
上衣、袍子等前面的部分。冰心《庄鸿的姊姊》:“说到这里,便咽住了,只低着头弄那个茶杯,前襟已经湿了一大片。”
披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披襟pī jīn
【释义】:
指衣衫破烂,把衣襟拖挂下来。郭沫若《洪波曲》:“那些壮丁们在每一个人身上穿着一件卫生衣…大框小洞,带片披襟,甚至有的一边袖筒短了一截。”
捉襟见肘-现代汉语大词典
捉襟见肘zhuō jīn xiàn zhǒu
【释义】:
语出《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意思说,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处境困难。邹韬奋《被关在门外的教职员》:“以意测度起来,也许因为力量的限制,致有捉襟见肘的情形。”
捉襟露肘-现代汉语大词典
捉襟露肘zhuō jīn lù zhǒu
【释义】:
同“捉襟见肘”。吴晗《闻一多先生传》:“一家八口,无法过日子。两夫妇捉襟露肘,儿女啼饥号寒。”
推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推襟tuīj īn
【释义】:
见“推襟送抱”。
推襟送抱-现代汉语大词典
推襟送抱tuī jīn sòng bào
【释义】:
比喻推诚相与。襟抱,心意。如:他俩推襟送抱,情谊深厚。也省作“推襟”。柳亚子《林老伯渠惠顾赋呈一首》:“昔年枉驾沙坪坝,此日推襟古宛平。”
对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对襟duì jīn
【释义】:
中装上衣的一种式样。两襟对开,纽扣在胸前正中。
开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开襟kāi jīn
【释义】:
①敞开衣襟。如:迎风开襟,暑意顿消。②上衣、袍子等的一种式样,前面的部分分开,纽扣在胸前的叫对开襟,在右侧的叫右开襟。
大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襟dà jīn
【释义】:
纽扣偏在一侧的中式上衣或袍子的前面部分,通常从左侧到右侧,盖住底襟。鲁迅《阿Q正传》:“假洋鬼子回来时,向秀才讨还了四块洋钱,秀才便有一块银桃子挂在大襟上了。”
小衣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小衣襟xiǎo yī jīn
【释义】:
中式大襟衣服的里襟。
小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小襟xiǎo jīn
【释义】:
中式大襟衣服的里襟。凌力《星星草》:“‘学会神仙睡,一辈子不受罪。’也是三娘教我的,喏,解开袍扣,小襟铺着,大襟盖着,一个袖子当枕头,弓着腰,踡着腿,暖暖和和呼呼睡。”
后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后襟hòu jīn
【释义】:
上衣、长袍等的背后部分。
底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底襟dǐ jīn
【释义】:
小襟。因其掩盖在大襟底下,故名。
连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连襟lián jīn
【释义】:
姐姐的丈夫和妹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沙汀《呼嚎》:“乡长同主席是连襟,诨名王水公爷,因为你一沾上他就会坏事。”
琵琶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琵琶襟pí pa jīn
【释义】:
清代便服前襟的一种样式。大襟只掩至胸前,不到腋下;钮扣自大襟领口钉起到立边下方,排列较密。
正襟危坐-现代汉语大词典
正襟危坐zhèng jīn wēi zuò
【释义】:
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鲁迅《“碰壁”之余》:“平时憎恶我的却总希望我做一个完人,即使敌手用了卑劣的流言和阴谋,也应该正襟危坐,毫无愤怨。”
暗门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暗门襟àn mén jīn
【释义】:
指衣面不露钮扣的门襟。《新民晚报》1986.5.18:“‘暗门’是指衣面不露钮扣的门襟…钮扣‘躲’在门襟的夹层里,含而不露,带几分神秘感。这种门襟的服装,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整洁端庄的印象。近期的时装里,流行着将暗门襟运用于比较活泼的款样的倾向。”
胸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胸襟xiōng jīn
【释义】:
①指心情、志趣、抱负等。魏巍《东方》:“他们那种大公无私的品质,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给了她很深的印象。”②犹胸怀。指心里头。丁玲《韦护》:“自然的美景将她们的胸襟洗涤得不染一点尘浊。”③人体或衣服上身前面的部分。梁斌《播火记》:“他用手紧紧按住胸襟,眼睛对着月光,射出一种焦躁的光芒。”
烂襟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烂襟襟làn jīn jīn
【释义】:
见“烂巾巾”。
联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联襟lián jīn
【释义】:
连襟。姐姐和妹妹的夫婿间的相互称呼。沙汀《生日》:“接着掏出折得方方正正的手巾,揩揩鼻头,又揩揩嘴,最后揣进荷包,和那联襟攀谈起来。”
衣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衣襟yī jīn
【释义】:
上衣或袍子的前幅。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说完,她撩起衣襟狠狠的抹了把脸,提起小桶,就往外走。”
襟-现代汉语大词典
襟jīn
【释义】:
①上衣或袍子的前幅。艾青《他死在第二次》:“他披着有红十字的灰布衣服,让两襟摊开着,让两袖悬挂着。”②胸怀;心怀。如:襟怀;襟抱。③同门为婿互称连襟,省称襟。如:襟兄;襟弟。
襟兄-现代汉语大词典
襟兄jīn xiōng
【释义】:
对妻姊之夫的称呼。沙汀《催粮》:“他没有料到他的襟兄柯胡子会来赶场,这可真叫他喜出望外。”
襟头-现代汉语大词典
襟头jīn tóu
【释义】:
衣襟口。茅盾《子夜》:“吴少奶奶在张素素襟头抢了一方白丝手帕揩去了老太爷嘴上的东西,一面对荪甫使眼色。”
襟弟-现代汉语大词典
襟弟jīn dì
【释义】:
对妻妹之夫的称呼。
襟怀-现代汉语大词典
襟怀jīn huái
【释义】:
胸襟;胸怀。冰心《往事二》:“世事从头减去,感悟逐渐侵来,已滤就了水晶般清澈的襟怀。”
襟抱-现代汉语大词典
襟抱jīn bào
【释义】:
襟怀抱负。《安徽文艺》1977年第1期:“补天手,中流柱,辅乾坤,忠心耿耿,襟抱坦荡绝纤尘。”
襟带-现代汉语大词典
襟带jīn dài
【释义】:
衣襟和腰带。常用以喻指山川屏障环绕,如襟似带。也引申为拱卫,控制。郭沫若《南京印象》:“高耸在山头的一座城堡式的建筑,襟带双江,俯瞰全市。”
襟章-现代汉语大词典
襟章jīn zhāng
【释义】:
佩在前襟的徽章。茅盾《动摇》:“他仗着一块镀银的什么党的襟章,居然在县里开始充当绅士。”
中襟-汉语大词典
中襟
【1】心中;胸怀。{晋}{陶潜}《闲情赋》:“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於中襟。”{宋}{周敦颐}《濂溪书堂》诗:“倚梧或攲枕﹐風月盈中襟。”
丹襟-汉语大词典
丹襟
【1】赤诚的心。{前蜀}{杜光庭}《五星醮词》:“誓竭丹襟﹐仰酬玄貺。”{唐}{武则天}《唐享昊天乐》第三:“丹襟式敷衷懇﹐玄鑒庶察微誠。”
修襟-汉语大词典
修襟
【1】高尚的胸怀。{唐}{孟郊}《立德新居》诗之三:“儉教先勉力﹐修襟無餘它。”
俗襟-汉语大词典
俗襟
【1】世俗的襟怀。{宋}{文同}《入谷马上》诗之四:“愛此嵓泉好﹐臨流浣俗襟。”
傾襟-汉语大词典
傾襟
亦作“[傾衿]”【1】推诚相待。{南朝} {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三:“我昔微遊於世﹐數經詣之﹐乃能傾襟。”{清}{昭槤}《啸亭杂录·尹文端公》:“聞人才後進﹐則傾衿推轂﹐提訓孳孳。”《魏书·彭城王元勰传》:“初﹐{勰}之定{壽春}也﹐獲{蕭寳卷}……等數人﹐{勰}傾衿禮之﹐常參坐席。”{清}{梁章鉅}《归田琐记·楹联賸话》:“寄輓{歸安}{沈香城}别駕云:{淮浦}最傾襟﹐脱穎爲君欣得地;{吴門}方掃榻﹐遺函報我已升天。”
前襟-汉语大词典
前襟
【1】上衣﹑袍子等前面的部分。{冰心}《庄鸿的姊姊》:“说到这里﹐便咽住了﹐只低着头弄那个茶杯﹐前襟已经湿了一大片。”{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鱼圩边》:“{小虎}气得脸通红﹐说着﹐就上前一把抓住那孩子的前襟。”
前襟後裾-汉语大词典
前襟後裾
【1】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後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遊則共方。”{王利器}集解引{吴讷}《小学集解》五曰:“前襟後裾﹐謂兄前挽父母之襟﹐弟後牽父母之裾也。”
分襟-汉语大词典
分襟
【1】犹离别,分袂。{唐}{王勃}《春夜桑泉别王少府序》:“他鄉握手﹐自傷關塞之春;異縣分襟﹐竟切悽愴之路。”{宋}{周邦彦}《风流子·秋怨》词:“亭皋分襟地﹐難處﹐偏是掩面牽衣。”{明}{无名氏}《玉环记·范张别皋》:“人生聚散如蓬轉﹐莫爲分襟苦掛牽。”{元}{萨都剌}《别高照庵》诗:“分襟在今日﹐握手又何年?”《花月痕》第五十回:“這二人與{荷生}八載分襟﹐一朝捧袂﹐傷秋華之宿草﹐喜春鏡之羅花﹐真個説不了别後心事。”
塵襟-汉语大词典
塵襟
【1】世俗的胸襟。{谢无量}《春日寄怀马一浮》诗:“願持千里意﹐聊爲豁塵襟。”{唐}{黄滔}《寄友人山居》诗:“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塵襟。”{元}{王德信}《集贤宾·退隐》套曲:“自焚香下簾清坐久﹐閑把那絲桐一奏﹐滌塵襟消盡了古今愁。”
對襟-汉语大词典
對襟
【1】中装上衣的一种式样。因两襟对开﹐纽扣在胸前正中﹐故称。《红楼梦》第四九回:“獨{李紈}穿一件哆羅呢對襟褂子。”亦称“[對面襟]”。《官场现形记》第七回:“〔{陶子堯}〕便起身换了一件單袍子﹐一件二尺七寸天青對面襟大袖方馬褂。”{清}{顾炎武}《日知录·对襟衣》:“《太祖實録》:{洪武}二十六年三月﹐禁官民步卒人等服對襟衣﹐惟騎馬許服﹐以便於乘馬故也。”
對面襟-汉语大词典
對面襟
【1】见“對襟”。
大襟-汉语大词典
大襟
【1】纽扣偏在一侧的中式上衣或袍子的前面部分﹐通常从左侧到右侧﹐盖住底襟。{鲁迅}《呐喊·阿Q正传》:“假洋鬼子回来时﹐向秀才讨还了四块洋钱﹐秀才便有一块银桃子挂在大襟上了。”
小衣襟-汉语大词典
小衣襟
【1】见“小襟”。
小襟-汉语大词典
小襟
【1】中式大襟衣服的里襟。{沙汀}《航线》:“胖子下手正弓着腰﹐在小衣襟上对付跳蚤。”{凌力}《星星草》上卷第二章:“‘学会神仙睡﹐一辈子不受罪。’也是{三娘}教我的﹐喏﹐解开袍扣﹐小襟铺着﹐大襟盖着﹐一个袖子当枕头﹐弓着腰﹐踡着腿﹐暖暖和和呼呼睡。”亦称“[小衣襟]”。
句襟-汉语大词典
句襟
【1】圆领衣。《淮南子·氾论训》:“古者有鍪而綣領﹐以王天下者矣……豈必褒衣博帶句襟委章甫哉!”{高诱}注:“句襟﹐今之曲領褒衣也。”
喉襟-汉语大词典
喉襟
【1】见“喉衿”。
後襟-汉语大词典
後襟
【1】上衣﹑长袍等的背后部分。
底襟-汉语大词典
底襟
【1】小襟。因其掩盖在大襟底下,故名。
宸襟-汉语大词典
宸襟
【1】帝王的思虑﹑判断。亦借指帝王。{宋}{岳飞}《奏复襄阳札子》:“今外有{金}敵之侵擾﹐内有{楊么}之竊發﹐俱爲大患﹐上軫宸襟。”{南朝} {梁}{何逊}《九日侍宴乐游苑诗为西封侯作》:“宸襟動時豫﹐歲序屬涼氛。”{宋}{乐史}《广卓异记·三起三留》:“中外咸知:上命相獨出宸襟。”{唐}{李商隐}《思贤顿》诗:“宸襟他日淚﹐薄暮{望賢}西。”
宿襟-汉语大词典
宿襟
【1】素来的理想抱负。{明}{李东阳}《用韵答吴编修克温》之三:“{渭陽}人在玉堂陰﹐曾向齋廬話宿襟。”
彌襟-汉语大词典
彌襟
【1】满怀。{晋}{陶潜}《停云》诗序:“願言不從﹐歎息彌襟。”
琵琶襟-汉语大词典
琵琶襟
【1】{清}代便服前襟的一种样式。大襟只掩至胸前,不到腋下;钮扣自大襟领口钉起到立边下方,排列较密。《红楼梦》第九一回:“〔{寶蟾}〕穿了件片金邊琵琶襟小緊身﹐上面繫一條松花緑半新的汗巾。”《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小子〕身上穿着件月白棉綢小夾襖兒﹐上頭罩着件藍布琵琶襟的單緊身兒。”
幽襟-汉语大词典
幽襟
【1】犹幽怀。{清}{邢昉}《九江城南楼晩眺》诗:“昔人此宴賞﹐嘉月陶幽襟。”{唐}{杜甫}《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图画》诗:“繪事功殊絶﹐幽襟興激昂。”{金}{王若虚}《题赵内翰城南访道图》诗:“竹木蕭森蔭緑苔﹐幽襟自愛北軒開。”
枕山襟海-汉语大词典
枕山襟海
【1】靠山依海。{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本朝{武寧王}{徐達}經略北邊﹐謂是枕山襟海﹐實{遼薊}咽喉﹐乃移關於此﹐連引長城爲城之址。”亦作“[枕山負海]”。{明}{张煌言}《山头重筑海塘碑记》:“{台}之{緱城}﹐枕山負海。”
梵襟-汉语大词典
梵襟
【1】指僧衣。{宋}{林逋}《和陈湜赠希社师》:“瘦靠欄干搭梵襟﹐緑荷階面雨花深。”
狐襟貉袖-汉语大词典
狐襟貉袖
【1】泛指毛皮制成的衣服。{唐}{刘商}《胡笳十八拍》之五:“狐襟貉袖腥復膻﹐晝披行兮夜披卧。氈帳時移無定居﹐日月長兮不可過。”
正襟危坐-汉语大词典
正襟危坐
【1】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宋}{苏洵}《祭史彦辅文》:“正襟危坐﹐終日無言。”{鲁迅}《华盖集·“碰壁”之馀》:“平时憎恶我的却总希望我做一个完人﹐即使敌手用了卑劣的流言和阴谋﹐也应该正襟危坐﹐毫无愤怨。”《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老爺〕只檢出那册《聖蹟圖》來正襟危坐的看。”
整襟危坐-汉语大词典
整襟危坐
【1】整衣端坐。形容严肃拘谨。《宋史·儒林传六·李道传》:“{道傳}少莊重﹐稍長讀{河南}{程氏}書﹐玩索義理﹐至忘寢食﹐雖處暗室﹐整襟危坐﹐肅如也。”
整襟-汉语大词典
整襟
【1】犹整衣。《後汉书·崔駰传》:“當其無事﹐則躐纓整襟﹐規矩其步。”{汉}{袁康}《越绝书·陈成恒内传》:“願一與{吴}交天下之兵於中原之野﹐與{吴王}整襟交臂而奮{吴}{越}之士。”
曲襟-汉语大词典
曲襟
【1】犹曲裾。{汉}{桓宽}《盐铁论·论功》:“絲無文采裙褘曲襟之制。”
春襟-汉语大词典
春襟
【1】春日的情怀。{唐}{崔涂}《鹦鹉洲即事》诗:“悵望春襟鬱未開﹐重臨{鸚鵡}益堪哀。”
晴襟-汉语大词典
晴襟
【1】开朗的胸怀。{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東升}贈余五古﹐僅記二句云:‘浩氣盤{九疑}﹐晴襟豁萬谷。’”
暗門襟-汉语大词典
暗門襟
【1】指衣面不露钮扣的门襟。《新民晚报》1986.5.18:“‘暗门’是指衣面不露钮扣的门襟……钮扣‘躲’在门襟的夹层里﹐含而不露﹐带几分神秘感。这种门襟的服装﹐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整洁端庄的印象。近期的时装里﹐流行着将暗门襟运用于比较活泼的款样的倾向。”
沖襟-汉语大词典
沖襟
亦作“[冲襟]”亦作“[沖衿]”【1】旷淡的胸怀。{唐}{王勃} 《七夕赋》:“矜雅範而霜厲﹐穆沖襟而煙眇。”{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籤·杨巍》:“《夢山集》五律最勝……自書存稿後﹐乃謂得於{曹紀山}﹑{吕時臣}爲多﹐雅抱沖襟﹐令人翛然意遠。”《晋书·王湛王述等传论》:“{懷祖}鑒局夷遠﹐沖衿玉粹。”{唐}{白居易}《祭中书韦相公文》:“惟公世禄官業﹐家行士風﹐茂學清詞﹐冲襟弘度。”
沾襟-汉语大词典
沾襟
【1】浸湿衣襟。多指伤心落泪。{唐}{白居易}《慈乌夜啼》诗:“夜夜夜半啼﹐聞者爲沾襟。”{明}{夏完淳}《大哀赋》:“瞻山而隕涕﹐撫草木而沾襟。”《庄子·应帝王》:“{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壺子}。”
流襟-汉语大词典
流襟
【1】泪流沾湿衣襟。形容极度悲哀。{晋}{孙绰}《聘士徐君墓颂》:“徘徊丘側﹐悽焉流襟﹐何以舒藴﹐援翰託心。”{唐}{褚亮}《在陇头哭潘学士 》诗:“隴底嗟長别﹐流襟一慟君。”
清襟-汉语大词典
清襟
【1】洁净的衣襟。引申为高洁的胸怀。{清}{杜甫}《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钧》诗:“雅量涵高遠﹐清襟照等夷。”{南朝} {梁}{任昉}《<王文宪集>序》:“{粲}答詩曰:‘老夫亦何寄﹐之子照清襟。’”{明}{杨慎}《寄许玉林》诗:“懸車未華髮﹐解佩晏清襟。”
淵襟-汉语大词典
淵襟
【1】深广的胸怀。{南朝} {齐}{谢朓}《和王长史卧病》:“淵襟眷睿岳﹐燮贊動甿歌。”
澄襟-汉语大词典
澄襟
【1】洁净的衣襟。比喻高洁的胸怀。{明}{陈子龙}《讨山寇至平昌憩项中丞双溪园》诗:“休士憩閒宇﹐竹石照澄襟。”
牛馬襟裾-汉语大词典
牛馬襟裾
【1】犹言衣冠禽兽。{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三折:“我駡你個沐猴冠冕﹐牛馬襟裾。”{元}{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教人道這喬男女﹐則是些牛馬襟裾。”
扼襟控咽-汉语大词典
扼襟控咽
【1】比喻据守险要之地。{宋}{周邦彦}《汴都赋》:“扼襟控咽﹐屏藩表裏。名城池爲金湯﹐役諸侯爲奴隸。”
披襟解帶-汉语大词典
披襟解帶
【1】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明}{陈子龙}《伟南筑居远郊鲜入城市近闻其事释氏甚谨作诗问之》:“更聞理外事無心﹐披襟解帶相追尋。”《陈书·留异传》:“朕志相成養﹐不計疵慝﹐披襟解帶﹐敦喻殷勤。”
披襟-汉语大词典
披襟
【1】敝开衣襟。多喻舒畅心怀。{战国} {楚}{宋玉}《风赋》:“有風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清}{杜岕}《张大育头陀抱琴来同孟新听弹》诗:“一曲《塗山操》﹐披襟此日過。”{宋}{张景星}《秋日白鹭亭》诗:“開樽屏絲竹﹐披襟向蕭籟。”【2】指衣衫破烂,把衣襟拖挂下来。{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壮丁们在每一个人身上穿着一件卫生衣……大框小洞﹐带片披襟﹐甚至有的一边袖筒短了一截。”【3】亦作“[披衿]”。犹披心。谓推诚相与。{清}{陈盟}《与亲友话旧》诗:“所願故鄉歸有路﹐披襟重話再生歡。”《晋书·周顗传》:“{伯仁}總角於東宫相遇﹐一面披襟﹐便許之三事﹐何圖不幸自貽王法。”{唐}{杜甫}《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诗:“入幕知{孫楚}﹐披襟得{鄭僑}。”《艺文类聚》卷五五引{南朝}{梁}{王僧孺}《<临海伏府君集>序》:“與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指腹裁襟-汉语大词典
指腹裁襟
【1】见“指腹割衿”。
捉襟露肘-汉语大词典
捉襟露肘
同“[捉衿見肘]”【1】{清}{薛雪}《一瓢诗话》:“分題拈韻﹐詩家之厄也……一遭牽合﹐未免捉襟露肘。”{吴晗}《闻一多先生传》:“一家八口﹐无法过日子。两夫妇捉襟露肘﹐儿女啼饥号寒。”
捉襟見肘-汉语大词典
捉襟見肘
【1】见“捉衿見肘”。
捉襟肘見-汉语大词典
捉襟肘見
【1】见“捉衿見肘”。
推襟-汉语大词典
推襟
【1】见“推襟送抱”。
推襟送抱-汉语大词典
推襟送抱
【1】比喻推诚相与。襟抱,心意。{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吴公雅谑》:“凡知名之士﹐無不投見﹐推襟送抱﹐文酒流連﹐殆無虚日。”{柳亚子}《林老伯渠惠顾赋呈一首》:“昔年枉駕{沙坪壩}﹐此日推襟古{宛平}。”{清}{陆以湉}《冷庐杂识·严比王》:“{嚴比王}太守與余同受業於{沈鹿坪}師﹐推襟送抱﹐情誼獨敦。”亦省作“[推襟]”。{南朝} {梁}{张充}《与王俭书》:“所可通夢交魂﹐推襟送抱﹐惟丈人而已。”
撮襟書-汉语大词典
撮襟書
【1】谓{南唐}{李後主}不以笔而以卷帛书的大字。{宋}{陆游}《入蜀记》卷二:“舊有{德慶堂}﹐在法堂前﹐堂榜乃{南唐}{後主}撮襟書﹐石刻尚存﹐而堂徙于西偏矣。”《宣和书谱·李煜》:“〔{李煜}〕善書畫﹐其作大字﹐不事筆﹐卷帛而書之﹐皆能如意﹐世謂撮襟書。”
撫襟-汉语大词典
撫襟
亦作“[撫衿]”【1】抚摸衣襟。表示感叹。{南朝} {梁}{江淹}《杂体诗·效潘岳<悼亡>》:“撫襟悼寂寞﹐怳然若有失。”《汉书·邹阳传》:“功義如此﹐尚見疑於上﹐脅肩低首﹐絫足撫衿﹐使有自悔不前之心。”{晋}{潘岳}《悼亡诗》之二:“撫衿長歎息﹐不覺涕霑胸。”
攘襟-汉语大词典
攘襟
【1】揭起衣襟。奋起貌。{晋}{刘伶}《酒德颂》:“有貴介公子﹐搢紳處士﹐聞吾風聲﹐議其所以﹐乃奮袂攘襟﹐怒目切齒。”
胸襟-汉语大词典
胸襟
亦作“[胸衿]”【1】犹胸境。指心情﹑志趣﹑抱负等。{南朝} {宋}{谢灵运}《入道至人赋》:“超埃塵以貞觀﹐何落落此胸襟。”{唐}{顾况}《酬房杭州》诗:“故人牧{餘杭}﹐留我披胸衿。”{唐}{李白}《赠崔侍御》诗:“{洛陽}因{劇孟}﹐託宿話胸襟。”{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四章:“他们那种大公无私的品质﹐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给了她很深的印象。”《艺文类聚》卷七引{晋}{刘伶}《北芒客舍》诗:“長笛響中夕﹐聞此消胸衿。”《封神演义》第四九回:“此人名爲閑士﹐腹内必有胸襟。”【2】人体或衣服上身前面的部分。{邹荻帆}《星汉灿烂·红花绿叶扶》:“体育馆好像一个穿着天青色春装的少女﹐把花枝佩带在胸襟。”{梁斌}《播火记》四十:“他用手紧紧按住胸襟﹐眼睛对着月光﹐射出一种焦躁的光芒。”【3】犹胸怀。指心里头。《南史·文学传·颜协》:“而胸衿夷坦﹐有士君子之操焉。”《南齐书·竟陵王子良等传论》:“情僞之事﹐不經耳目﹐憂懼之道﹐未涉胸衿。”{清}{李渔}《蜃中楼·双订》:“曠充眼界惟觀海﹐盪滌胸襟是聽潮。”{丁玲}《韦护》第一章四:“自然的美景将她们的胸襟洗涤得不染一点尘浊。”{南朝} {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勢利無擾於胸襟﹐行藏不於懷抱。”{唐}{杜甫}《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之三:“虚徐五株態﹐側塞煩胸襟。”《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輔國賢相厥號{須達多}﹐善幾策於胸衿﹐洞時機於即代。”【4】犹臆测。《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此乃詩書所載﹐非擅胸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自{賀隱}物故﹐率由胸襟﹐加以騁辯陵人﹐又多矜伐﹐爲識者所鄙。”
朗襟-汉语大词典
朗襟
【1】开豁的胸襟。{明}{袁宗道}《祭盛老师文》:“令子朗襟遠識﹐學博而文甚工。”
款襟-汉语大词典
款襟
【1】畅叙襟怀。{晋}{陶潜}《赠长沙公》诗:“款襟或遼﹐音問其先。”
煩襟-汉语大词典
煩襟
【1】烦闷的心怀。{唐}{王勃}《游梵宇三觉寺》诗:“遽忻陪妙躅﹐延賞滌煩襟﹐”{元}{韦居安}《摸鱼儿》词:“垂釣餌﹐趁春水生時﹐賸有桃花鱖﹐煩襟浄洗。”{清}{方文}《汤君谟读书敬亭寄此》诗:“何時就清盥﹐一洗煩襟開。”
爛襟襟-汉语大词典
爛襟襟
【1】见“爛巾巾”。
心襟-汉语大词典
心襟
【1】犹抱负。{宋}{范仲淹}《与朱氏书》:“苟有心襟﹐待之非晚。”
愁襟-汉语大词典
愁襟
【1】犹愁怀。{明}{陈汝元}《金莲记·生离》:“同迎遠駕﹐聊洗愁襟。”{唐}{罗邺}《下第》诗:“謾把青春酒一杯﹐愁襟未信酒能開。”
憂襟-汉语大词典
憂襟
【1】犹愁怀。{明}{薛蕙}《月夜坐忆》诗:“歡酒無盈觴﹐憂襟有餘帶。”{明}{高启}《秋怀》诗之五:“我居久離羣﹐憂襟向誰寫?”
懷襟-汉语大词典
懷襟
【1】胸襟。{明}{周砥}《赠叶秀才》诗:“仗劍從此别﹐秋風滿懷襟。”
神襟-汉语大词典
神襟
亦作“[神衿]”【1】胸怀。{宋}{朱熹}《泉硖》诗:“何必問真源﹐神衿一蕭爽。”{元}{钱选}《题浮玉山居图》诗:“神襟軼寥廓﹐興寄揮五絃。”《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睿問川流﹐神襟蘭郁。”{吕延济}注:“襟﹐胸懷也。”{南朝} {陈}{徐陵}《新亭送别应令》诗:“神襟愛遠别﹐流涕極清{漳}。”
秃襟-汉语大词典
秃襟
【1】光领。谓衣服只有领口﹐没有衣领。襟﹐古指衣服的交领。{唐}{李贺}《秦宫诗》:“秃襟小袖調鸚鵡﹐紫繡麻蹋哮虎。”{宋}{苏轼}《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秃襟小袖雕鶻盤﹐大刀長劍龍蛇柙。”
疏襟-汉语大词典
疏襟
【1】开朗的胸怀。{唐}{杜甫}《上後园山脚》诗:“曠望延駐目﹐飄颻散疏襟。”
聯襟-汉语大词典
聯襟
亦作“[聯衿]”【1】夫婿间的相互称呼。{沙汀}《祖父的故事·生日》:“接着掏出折得方方正正的手巾﹐揩揩鼻头﹐又揩揩嘴﹐最后揣进荷包﹐和那联襟攀谈起来。”{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夏贵溪》:“〔{夏貴溪}妾〕{蘇}﹐{廣陵}人﹐其父曰{綱}﹐少女適{曾石塘}{銑}﹐與{貴溪}爲聯衿。”
虚襟-汉语大词典
虚襟
【1】虚怀﹐虚心。{唐}{贺遂亮}《赠韩思彦》诗:“欲交天下士﹐未面已虚襟。”《隋书·辛德源传》:“{齊}尚書僕射{楊遵彦}﹑殿中尚書{辛術}皆一時名士﹐見{德源}﹐並虚襟禮敬﹐因同薦之於{文宣帝}。”《晋书·姚兴载记下》:“太子詹事{王周}亦虚襟引士﹐樹黨東宫。”《魏书·高道悦传》:“是以置鼓設謗﹐爰自曩日;虚襟博聽﹐義屬今辰。”【2】淡泊的胸怀。{明}{顾梦游}《夜投祖堂勗公房》诗:“老僧具客主﹐入夜披虚襟。”
缺襟袍-汉语大词典
缺襟袍
【1】右襟短缺一块的袍服﹐原为便于骑马而制。{清}{袁枚}《随园随笔·原始》:“今之武官﹐多服缺襟袍子﹐起於{隋文帝}征{遼}﹐詔武官服缺胯襖子。{唐}侍中{馬周}請於汗衫上加服小缺襟襖子﹐詔從之。”
衷襟-汉语大词典
衷襟
【1】犹衷臆。{唐}{骆宾王}《于紫云观赠道士》:“先生情均得兔﹐忘筌之契已深;路是亡羊﹐分歧之恨逾切。不題短什﹐何汰衷襟乎?”
衣襟-汉语大词典
衣襟
亦作“[衣衿]”【1】古代指交领或衣下掩裳际处。后亦指上衣的前幅。{汉}{王粲}《七哀诗》之二:“迅風拂裳袂﹐白露霑衣襟。”《北史·酷吏传·田式》:“其所愛奴﹐嘗詣{式}白事﹐有蟲上其衣衿﹐揮袖拂去之﹐{式}以爲慢己﹐立棒殺之。”{清}{吴伟业}《吴门遇刘雪舫》诗:“已矣勿復言﹐涕下沾衣襟。”《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兩隻手一層層的把住公子的衣衿﹐喳一聲﹐只一扯扯開﹐把大衿向後又掖了掖﹐露出那個白嫩嫩的胸脯兒來。”{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说完﹐她撩起衣襟狠狠的抹了把脸﹐提起小桶﹐就往外走。”
裁襟-汉语大词典
裁襟
【1】旧时包办婚姻, 幼年男女由双方父母代为订婚, 裁下幼儿的衣襟各执一方, 作为信物, 称“裁襟”。也称割襟。{明}{汤显祖}《牡丹亭·硬拷》:“呀﹐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説到納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何曾得有箇女壻來?”
襟-汉语大词典
襟
《廣韻》居吟切,平侵,見。【1】古代指衣的交领。《尔雅·释器》:“衣眥謂之襟。”{邢昺}疏:“謂交領也。”《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孔颖达}疏引{三国}{魏}{孙炎}曰:“襟, 交領也。”【2】指衣的前幅。《庄子·应帝王》:“{列子}入, 泣涕沾襟以告{壺子}。”{唐}{杜甫}《蜀相》诗:“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艾青}《他死在第二次》诗:“他披着有红十字的灰布衣服, 让两襟摊开着, 让两袖悬挂着。”【3】襟在衣前,因用以借指前面。《文选·陆机<赠从兄车骑>》诗:“安得忘歸草, 言樹背與襟。”{李善}注:“《韓詩》曰:‘焉得諠草, 言樹之背。’然衿猶前也。”《新唐书·郭子仪传》:“{雍州}古稱天府, 右{隴}{蜀}, 左{崤}{函}, 襟馮{終南}﹑{太華}之險, 背負清{渭}濁{河}之固。”【4】胸怀;心怀。{晋}{潘岳}《西征赋》:“開襟乎{清暑}之館, 游目乎{五柞}之宫。”{唐}{杜牧}《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氣和薰北陸, 襟曠納東溟。”{宋}{周密}《玉京秋》词:“難輕别, 一襟幽事, 砌蛩能説。”【5】古衣襟左右相交,因用以比喻地势的交会扼要。{唐}{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帶五湖, 控蠻{荆}而引{甌}{越}。”{清}{吴伟业}《茸城行》:“朝出{胥門}塘, 暮泊{佘山}麓, 旁帶三江襟{滬瀆}, {五茸城}是何人築。”【6】喻指禽鸟的颔下部分。{唐}{李白}《白鸠辞》:“白鳩之白誰與鄰, 霜衣雪襟誠可珍。”{唐}{阎朝隐}《鹦鹉猫儿篇》:“彼何爲兮, 隱隱振振? 此何爲兮, 緑衣翠襟。”{唐}{丁仙芝}《馀杭醉歌赠吴山人》:“曉幕紅襟燕, 春城白項烏。”【7】同门为婿互称连襟,省称襟。《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平时, {孙三}有点瞧不起他, 可此时此地, 却觉得自己远不如这位襟兄光彩﹑体面。”
襟喉-汉语大词典
襟喉
【1】衣领和咽喉。比喻要害之地。{南朝} {梁}{刘孝绰}《三日侍安成王曲水宴》诗:“躡跨兼流采﹐襟喉邇封甸。”《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那{揚州}﹐{隋}時謂之{江都}﹐是{江}{淮}要衝﹐南北襟喉之地﹐往來檣艣如麻。”{清}{褚人穫}《坚瓠二集·苜蓿烽》:“{胡蘆河}上狹下廣﹐洄波甚急﹐不可渡﹐上置{玉門關}﹐即西域之襟喉也。”
襟聯-汉语大词典
襟聯
【1】连襟。{元}{施惠}《幽闺记·洛珠双合》:“今日相逢﹐三生有緣﹐文兄武弟襟聯。{喬公}二女正芳年﹐{孫策}﹑{周瑜}德並賢。”
襟章-汉语大词典
襟章
【1】佩在前襟的徽章。{茅盾}《动摇》:“他仗着一块镀银的什么党的襟章﹐居然在县里开始充当绅士。”
襟情-汉语大词典
襟情
【1】襟怀, 情怀。{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許掾}嘗詣{簡文}﹐爾夜風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語﹐襟情之詠﹐偏是{許}之所長﹐辭寄清婉﹐有逾平日。”{唐}{权德舆}《送信安刘少府自常州参军选授》诗:“襟情無俗慮﹐談笑成逸躅。”
襟頭-汉语大词典
襟頭
【1】衣襟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我一眼瞥見他襟頭下掛着核桃大的一顆水晶球﹐心下暗喫一驚道:莫非{繼之}失的龍珠表到了他手裏麽?”{茅盾}《子夜》一:“{吴少奶奶}在{张素素}襟头抢了一方白丝手帕揩去了老太爷嘴上的东西﹐一面对{荪甫}使眼色。”
襟量-汉语大词典
襟量
【1】气度, 气量。{唐}{裴铏}《传奇·封陟》:“伏見郎君坤儀浚潔﹐襟量端明﹐學聚流螢﹐文含隱豹。”{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十:“{凝式}本名家﹐既不遇時﹐而{唐}{梁}之際﹐以節義自立。襟量宏廓﹐竟免{五季}之禍﹐以壽考終。”
襟義-汉语大词典
襟義
【1】交情, 情谊。《苕溪渔隐丛话後集·六一居士》引{宋}{蔡宽夫}《诗话》:“兩公({歐陽修}與{趙})名節﹐固師表天下﹐而風流襟義又如此﹐誠可以激薄俗也。”
襟靈-汉语大词典
襟靈
【1】襟怀, 心灵。{唐}{沈珣}《授韦博淄青节度使制》:“文苑騰芳﹐儒林擢秀﹐襟靈曠遠﹐風度詳閑。”{宋}{范仲淹}《清白堂记》:“又引嘉賓﹐以{建溪}日注{卧龍}{雲門}之茗試之﹐則甘液華滋﹐説人襟靈。”{明}{宋濂}《<清啸後稿>序》:“將以洗濯其襟靈﹐發揮其文藻﹐揚厲其體裁﹐低昂其音節﹐使讀者鼓舞而有得聞者。”【2】指蕴藏在胸中的聪明才智。《旧唐书·李德裕传论》:“觀其禁掖彌綸﹐巖廊啓奏﹐料敵制勝﹐襟靈獨斷﹐如{由基}命中﹐罔有虚發﹐實奇才也。”{宋}{曾巩}《授中书舍人谢启》:“如{鞏}者識慮少通﹐襟靈多蔽。徒恐隳於先緒﹐頗能味於經言。”{宋}{王安石}《贺庆州杜待制启》:“北律方嚴﹐沖真尚遠﹐伏希上爲宗社﹐保固襟靈。”
襟製-汉语大词典
襟製
【1】谓山川像衣襟一样互相交会﹑制约而形成冲要地带。{南朝} {梁}{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彭蠡}{九江}﹐地盡襟製。”
襟劍-汉语大词典
襟劍
【1】旧时剑术的一派。{清}{黄轩祖}《游梁琐记·剑术》:“族紳某女名{清霜}者﹐幼從女冠{静玄}習武藝﹐盡傳其術﹐得襟劍真秘﹐襟袖一揮﹐能百步外取人首級﹐如砍朽木。”自注:“劍術有心﹑襟二派﹐{雍}{乾}之際﹐推爲最盛。”
襟期-汉语大词典
襟期
【1】襟怀﹑志趣。{北齐}{高澄}《与侯景书》:“繾綣襟期﹐綢繆素分。”《北史·李谐传》:“庶弟{蔚}﹐少清秀﹐有襟期倫理﹐涉觀史傳﹐兼屬文詞。”{明}{唐寅}《游焦山》诗:“亂流尋梵刹﹐洒酒瀉襟期。”{清}{王晫}《今世说·容止》:“{梁}{蒼巖}襟期瀟灑﹐意度廓落﹐大類{坡仙}。”【2】犹心期。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期许。{元}{袁易}《寄吴中诸友·冯景说》诗:“早託襟期合﹐能容禮法疏。”{清}{陈梦雷}《绝交书》:“廻思十載襟期﹐恍如一夢﹐人生不幸﹐寧有是哉!”
襟裾-汉语大词典
襟裾
【1】衣的前襟或后襟。亦借指衣裳。{宋}{欧阳修}《答梅圣俞大雨见寄》诗:“豈知下土人﹐水潦没襟裾。”{宋}{张九成}《秋兴》诗:“清風拂襟裾﹐片月墮籬落。”{清}{孙枝蔚}《送王筑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诗:“誦詩感《無衣》﹐涕淚濕襟裾。”【2】引申为胸前。{清}{尤侗}《游灵岩记》:“歷階而望﹐則{太湖}也。山色有無﹐水光上下﹐漁舟一葉﹐落霞千點﹐氣象茫茫﹐集於襟裾。”【3】詈词。谓禽兽而穿着人的衣服。{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着馬牛襟裾。”{明}{袁宗道}《读<孟子>》:“百姓行矣而不著﹐習矣而不察﹐則爲襟裾之禽獸。”
襟冕-汉语大词典
襟冕
【1】衣襟和冠冕。比喻事物的重要部分。《南齐书·崔祖思传》:“《禮》《誥》者﹐人倫之襟冕﹐帝王之樞柄。”
襟袖-汉语大词典
襟袖
【1】衣襟衣袖。亦借指胸怀。{南朝} {宋}{谢惠连}《白羽扇赞》:“揮之襟袖﹐以禦炎熱。”{唐}{杜牧}《秋思》诗:“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宋}{辛弃疾}《感皇恩·滁州寿范倅》词:“三山歸路﹐明日天香襟袖。”【2】犹领袖, 比喻地位重要者。{唐}{刘知幾}《史通·断限》:“夫《尚書》者﹐七經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學者必先精此書﹐次覽羣籍。”
襟腑-汉语大词典
襟腑
【1】心胸; 襟怀。{唐}{刘知幾}《史通·自叙》:“加以自小觀書﹐喜談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習。”{唐}{源乾曜}《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安人在勤恤﹐保大殫襟腑。”
襟兒-汉语大词典
襟兒
【1】衣襟。{包公毅}《上海竹枝词》:“半臂輕裁蟬翼紗﹐襟兒一字盡盤花。”自注:“一字襟坎肩向惟男子服之﹐京朝士夫行之已久﹐今則流行於女界中。”
襟上-汉语大词典
襟上
【1】见“襟尚”。
襟帶-汉语大词典
襟帶
【1】衣襟和腰带。《後汉书·蔡邕传》:“{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自非寒暑節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2】谓山川屏障环绕, 如襟似带。比喻险要的地理形势。{汉}{张衡}《东京赋 》:“苟民志之不諒﹐何云巖險與襟帶。”{唐}{杨炯}《後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三秦}六輔之奥區﹐五嶽四瀆之襟帶。”{清}{侯方域}《定鼎说》:“聞之正位居體者﹐以中夏爲喉舌﹐不以關陲爲襟帶也。”【3】比喻切于实用, 不可暂离之物。{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夫《爾雅》者﹐{孔}徒之所纂﹐而《詩》《書》之襟帶也。”{唐}{柳宗元}《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吾願子以《詩》《禮》爲冠屨﹐以《春秋》爲襟帶﹐以圖史爲佩服﹐琅乎璆璜衝牙之響發焉。”【4】比喻贴近之处。{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上:“余少長{大梁}﹐豢養於保抱之手﹐即{淮}{泗}之間﹐近在襟帶﹐未嘗眼見身到。”{清}{唐甄}《潜书·非文》:“古之善言者﹐根於心﹐矢於口﹐徵於事﹐博於典﹐書於策簡﹐采色焜燿。以此言道﹐道在襟帶;以此述功﹐功在耳目。”【5】拱卫; 控制。《魏书·任城王云传》:“時四中郎將兵數寡弱﹐不足以襟帶京師。”{唐}{颜真卿}《谢荆南节度使表》:“竊以{荆南}巨鎮﹐{江}{漢}上游﹐右控{巴}{蜀}﹐左聯{吴}{越}﹐南通五嶺﹐北走上都﹐寇賊雖平﹐襟帶尤切。”{清}{薛福成}《筹洋刍议·藩邦》:“至如{朝鮮}襟帶海表﹐屏障中原﹐無{朝鮮}則{遼水}東西皆將受警。”{郭沫若}《南京印象》六:“高耸在山头的一座城堡式的建筑﹐襟带双江﹐俯瞰全市。”【6】代称防卫或监察之事。{汉}{蔡邕}《故太尉乔公庙碑》:“{循王}{悝}﹐{桓帝}同産﹐以懷逆謀﹐黜封{癭陶王}。以公長於襟帶﹐拜{鉅鹿}太守。{悝}畏怖明憲﹐檢于静息。”
襟概-汉语大词典
襟概
【1】襟怀, 气度。《旧唐书·韦温独孤郁等传论》:“{郁朗}襟概﹐鬱有世風。”
襟韻-汉语大词典
襟韻
【1】胸怀气度。{唐}{杜牧}《自宣城赴官上京》诗:“千里雲山何處好﹐幾人襟韻一生休?”{宋}{真德秀}《跋豫章黄量诗卷》:“予眎其人襟韻豁然﹐若無所滯礙者﹐故樂爲言之。”{明}{宋濂}《<詹学士文集>序》:“蓋{同文}襟韻瀟灑﹐濟以雄博之學﹐故體物瀏湸﹐鏗鏗作金石聲。”{清}{方薰}《山静居诗话》四:“祗恨無{少陵}俊筆﹐使吾{谷林}襟韻﹐照耀行墨間耳!”
襟懷-汉语大词典
襟懷
【1】胸怀; 怀抱。{晋}{张华}《情》诗之三:“襟懷擁虚景﹐輕衾覆空牀。”{宋}{晏殊}《破阵子》词:“多少襟懷言不盡﹐寫向蠻牋曲調中﹐此情千萬重。”{明}{高攀龙}《与揭阳诸生书》:“意念高遠﹐襟懷灑落。”{冰心}《往事二》三:“世事从头减去﹐感悟逐渐侵来﹐已滤就了水晶般清澈的襟怀。”
襟紉-汉语大词典
襟紉
【1】指衣纽, 古代用以连结衣服交襟的小带。{宋}{惠洪}《冷斋夜话·诗用方言》:“‘天子呼來不上船’﹐方俗言也﹐所謂襟紉是也。”{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九:“{海寧}{陸處士}{冰修}﹐昔在京師﹐與{施愚山}﹑{梅耦長}每夕必過予邸﹐不冠不襪﹐縱談至夜分始别去。{陸}有絶句紀事云:‘科跣到門衣不船’。船﹐襟紉。蓋方言也。若{杜子美}‘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紀實事﹐《冷齋夜話》以爲用方言﹐則鑿矣。”
襟襼-汉语大词典
襟襼
【1】衣襟和衣袖相连, 因用以比喻友谊。{清}{赵翼} 《新春小集》诗:“里中有皓首﹐數叶{商}芝四﹐年皆開八秩﹐惟我齒猶未﹐方當捧几杖﹐敢便聯襟襼。”
襟契-汉语大词典
襟契
【1】襟怀相合。亦指襟怀相契的好友。{唐}{李商隐}《为舍人绛郡公上李相公启》:“伏值相公顧以外藩﹐夙通襟契。”{清}{查为仁}《<莲坡诗话>序》:“凡從遊先輩以及石交襟契﹐所有贈答倡酬之作﹐必加甄録。”
襟背-汉语大词典
襟背
【1】犹前后。{唐}{岑参}《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诗:“離憂不可忘﹐襟背思樹萱。”{唐}{岑参}《春遇南使贻赵知音》诗:“端居春心醉﹐襟背思樹萱。”
襟子-汉语大词典
襟子
【1】衣襟。《红楼梦》第四十回:“{鳳姐}忙把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大紅棉紗襖的襟子拉出來﹐向{賈母}﹑{薛姨媽}道:‘看我的這襖兒。’”
襟抱-汉语大词典
襟抱
【1】襟怀抱负。{唐}{刘知幾}《史通·暗惑》:“彼草萊稚子﹐齠齔童兒……安能犯騶駕﹐凌襜帷﹐首觸威嚴﹐自陳襟抱?”《旧唐书·忠义传下·庾敬休》:“{敬休}姿容温雅﹐襟抱夷曠﹐不飲酒茹葷﹐不邇聲色。”{清}{汪懋麟}《题金碧堂为赵银台玉峰》诗:“主人襟抱本洞達﹐虚窗之外圍短垣。”《安徽文艺》1977年第1期:“補天手﹐中流柱﹐輔乾坤﹐忠心耿耿﹐襟抱坦蕩絶纖塵。”【2】喻指水流交会处。{唐}{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維{汴州}河水自中注﹐厥初距河爲城﹐其不合者誕置聯鎖於河﹐宵浮晝湛﹐舟不潛通。然其襟抱虧疏﹐風氣宣洩﹐邑居弗寧﹐訛言屢騰。”
襟要-汉语大词典
襟要
【1】谓地势冲要。亦指要害之地。《晋书·石勒载记下》:“{勒}大怒﹐命{張敬}據其襟要以守之。”{南朝} {陈}{徐陵}《陈公九锡文》:“{姑熟}襟要﹐{崤}{函}阻憑﹐寇虜據其關梁﹐大盜負其扃鐍。”{宋}{苏轼}《与章子厚参政书》之二:“{徐州}南北襟要﹐自昔用武之地。”
襟袂-汉语大词典
襟袂
【1】衣襟衣袖。{唐}{杜牧}《偶题》诗之一:“勞勞千里身﹐襟袂滿行塵。”{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南皮}{趙氏}子爲狐所媚﹐附於其身﹐恆在襟袂間與人語。”【2】指连襟, 僚婿。{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济溪老人遗稿》:“通判{明州}{濟源}{李迎}{彦將}撰﹐{永嘉}{周浮沚}先生之壻﹐與先大夫爲襟袂。”
襟連-汉语大词典
襟連
【1】交会连接。{清}{昭槤}《啸亭杂录·亮总兵》:“按{寶豐}爲中原腹心之地﹐四通八達﹐無不襟連。”
襟度-汉语大词典
襟度
【1】襟怀与气度。{宋}{楼钥}《跋扬州伯父所藏魏元理画卷·桂花》:“伯父{揚州}持節擁麾﹐幾徧東南﹐襟度高勝﹐所至多與雅士游。”{元}{张可久}《朝天子·水晶斗杯》曲:“{米老}斟量﹐{謫仙}襟度﹐子不容{范亞父}。”{明}{宋濂}《题李伯时山庄图》:“{伯時}襟度超軼﹐風流不減古人。”
襟屏-汉语大词典
襟屏
【1】像衣襟一样屏蔽于前。比喻地势重要。{宋}{秦观}《安都策》:“夫{長安}之地﹐左{殽}{函}﹐右{隴}{蜀}﹐襟屏{終南}﹑{太華}之山﹐縈帶{涇}{渭}洪{河}之水﹐地方數千里﹐皆膏腴沃野。”
襟兄-汉语大词典
襟兄
【1】对妻姊之夫的称呼。{清}{程麟}《此中人语·吴樸斋》:“{吴君}{樸齋}﹐余襟兄{葉秋江}之娣丈也。”{沙汀}《催粮》:“他没有料到他的襟兄{柯胡子}会来赶场﹐这可真叫他喜出望外。”
襟素-汉语大词典
襟素
【1】犹襟怀。素, 通“愫”。《梁书·文学传下·陆云公》引{南朝}{梁}{张缵}《与陆云公叔襄兄晏子书》:“形迹之外﹐不爲遠近隔情;襟素之中﹐豈以風霜改節。”{唐}{李商隐}《为绛郡公上崔相公启》:“别殿朝廻﹐禁林夜直﹐每披襟素﹐常賜話言。”
襟宇-汉语大词典
襟宇
【1】襟怀, 气派。{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非有紅罏點雪之襟宇﹐則方欲馳騁﹐忽爾蹇躓;意在矜莊﹐祇成疲苶。”
襟鬲-汉语大词典
襟鬲
【1】胸襟。{唐}{李群玉}《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诗:“一甌拂昏寐﹐襟鬲開煩拏。”
襟神-汉语大词典
襟神
【1】襟怀与神情。《陈书·王冲王通袁敬传论》:“{王勱}之襟神夷澹﹐{袁樞}之端操沉冥。”{唐}{黄滔}《段先辈启》之一:“判官先輩﹐萬頃襟神﹐四科文行﹐比鸞鶴而既沖霄漢﹐喻龜龍而須瑞皇王。”
襟尚-汉语大词典
襟尚
亦作“[襟上]”【1】襟怀和习尚。上, 通“尚”。{宋}{苏舜钦}《和子履雍家园》:“君之襟尚我同好﹐作詩閎放莫可攀。”{宋}{苏舜钦}《王子野行状》:“公襟上高爽﹐有仙風道格。”
芳襟-汉语大词典
芳襟
【1】美人的衣襟。{南朝} {齐}{谢朓}《同谢谘议咏铜爵台》:“芳襟染淚迹﹐嬋娟空復情。”【2】高尚的襟怀。{明}{邵潜}《寄陈仲醇徵君》诗:“安得披芳襟﹐慰此長飢渴。”
蘭襟-汉语大词典
蘭襟
【1】比喻知心朋友。襟, 连襟。彼此心连心。{唐}{卢照邻}《哭明堂裴主簿》诗:“遽痛蘭襟斷﹐徒令寶劍懸。”【2】芬芳的衣襟。{汉}{班倢伃}《捣素赋》:“侈長袖於妍袂﹐綴半月於蘭襟。”{金}{元好问}《泛舟大明湖》诗:“蘭襟鬱鬱散芳澤﹐羅韈盈盈見微步。”
翠襟-汉语大词典
翠襟
【1】见“翠衿”。
素襟-汉语大词典
素襟
【1】素袍之襟。{唐}{武元衡}《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诗:“憂悔耿遐抱﹐塵埃緇素襟。”{唐}{戴叔伦}《抚州处士胡泛见送》诗:“悽然誦新詩﹐落淚霑素襟。”【2】本心。亦指平素的襟怀。{明}{张景}《飞丸记·园中落阱》:“總生在秋江﹐素襟晩節何損﹐堪羨他老景含芳﹐誰管他陽春花陣。”{唐}{李白}《经乱离後天恩流夜郎忆旧友书怀》诗:“逸興横素襟﹐無時不招尋。”《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崇情符遠迹﹐清氣溢素襟。”{李周翰}注:“素﹐本也。清淑之氣自盈於本心。”{晋}{陶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貞襟-汉语大词典
貞襟
【1】贞白的襟怀。{宋}{胡宿}《上江州张殿丞书》:“曠伸懿仰﹐併積瞻翹;諒恬育于貞襟﹐固動臻于吉履。”{明}{宋濂}《匡山居士真赞》:“一委順于外物﹐初無累于貞襟。”
賞襟-汉语大词典
賞襟
【1】欣赏的情怀。{宋}{宋祁}《望月西庑作》诗:“賞襟初不淺﹐極睇天漢涘。”
重襟-汉语大词典
重襟
【1】层层衣襟。《文选·左思<招隐诗>之一》:“秋菊兼糇糧﹐幽蘭間重襟。”{李善}注:“《楚辭》曰:‘紉秋蘭以爲佩。’然蘭可爲佩﹐故以閒襟也。”
送抱推襟-汉语大词典
送抱推襟
【1】真诚相待的意思。{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六:“{康祺}獨怪{容甫}({汪容甫})受少宰曠代之知﹐復得{儀徵}相國﹑鎮洋制府送抱推襟﹐慇慇以國士相期待。”
連襟-汉语大词典
連襟
【1】谓彼此知心。襟,胸怀。{唐}{骆宾王}《秋日与群公宴序》:“既而誓敦交道﹐俱忘白首之情;款爾連襟﹐共挹青田之酒。”【2】姊妹丈夫之互称或合称。{沙汀}《呼嚎》:“乡长同主席是连襟﹐诨名{王水公爷}﹐因为你一沾上他就会坏事。”{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二:“《爾雅》曰:兩壻相謂爲亞。注云:今{江}東人呼同門爲僚壻。《嚴助傳》呼友壻﹐{江}北人呼連袂﹐又呼連襟。”{清}{顾张思}《土风录》卷十六:“姊妹之夫曰連襟。”
逸襟-汉语大词典
逸襟
【1】高雅飘逸的襟怀。{清}{方履籛}《武陟县志·叙录》:“古蹟志者﹐所以寄幽情於巖壑﹐蕩逸襟於池榭。”
遐襟-汉语大词典
遐襟
【1】广阔的胸怀;远大的抱负。{宋}{朱熹}《奉酬丘子野表兄饮酒之句》:“舉杯當勿辭﹐何慮復沉吟。醺酣遺所拘﹐神慮契遐襟。”
青襟子-汉语大词典
青襟子
【1】指青年书生。{唐}{方干}《感时》诗之三:“今朝猶作青襟子﹐明日還成白首翁。”
青襟-汉语大词典
青襟
【1】青色衣服的交领。{唐}{戎昱}《送苏参军诗》:“憶昨青襟醉裏分﹐酒醒迴首愴離羣。”【2】借指学子之服。{前蜀}{韦庄}《寄右省李起居》诗:“多慙十載遊{梁}客﹐未换青襟侍素王。”【3】借指学子。{唐}{刘长卿}《寄万州崔使君令钦》诗:“{丘}門多白首﹐{蜀郡}滿青襟。”《魏书·李崇传》:“養黄髮以詢格言﹐育青襟而敷典式。”{唐}{张说}《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詵詵青襟﹐有所仰矣。”【4】喻指襟怀﹐心胸。{明}{陈汝元}《金莲记·捷报》:“怯離愁青襟似麻﹐問歸期西風及瓜。”【5】借指青年时期。{唐}{窦群}《晚自台中归永宁里南望山色怅然有怀呈上右司十一兄》诗:“白髮侵侵生有涯﹐青襟曾愛紫河車。”
静襟-汉语大词典
静襟
【1】宁静的胸怀。{唐}{赵嘏}《舒州献李相公》诗:“醉筆倚風飄澗雪﹐静襟披月坐樓天。”
霓襟-汉语大词典
霓襟
【1】指道士的衣服。{唐}{陆龟蒙}《和袭美寄广文》:“龍篆拜時輕誥命﹐霓襟披後小玄纁。”【2】比喻鲜艳的车帷。{唐}{陆龟蒙}《■李花赋》:“鳳葆瓏於水殿﹐霓襟掩苒於雲車。”
霞襟-汉语大词典
霞襟
【1】美艳的衣服。{宋}{柳永}《瑞鹧鸪》词:“凝態掩霞襟﹐動象板聲聲﹐怨思難任。”【2】道士的衣服﹔隐士的衣服。{唐}{陆龟蒙}《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身輕曳羽霞襟狹﹐髻聳峨煙鹿幘高。”
靈襟-汉语大词典
靈襟
【1】心智。{严复}《原强》:“且也六七齡童子入學﹐腦氣未堅﹐即教以窮玄極眇之文字﹐事資强記﹐何裨靈襟!”【2】胸怀。{唐太宗}《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诗:“憑軒俯蘭閣﹐眺矚散靈襟。”{唐}{白居易}《裴侍中晋公以诗见赠和五百言以伸酬献 》:“靈襟一搜索﹐勝無遁遺。”{宋}{朱熹}《闻善决江河》诗:“{大舜}深山日﹐靈襟保太和。”【3】书信用语。对受信者的颜容的敬称。《旧唐书·李密传》:“脱知動静﹐數遲貽報﹐未面靈襟﹐用增勞軫。”
離襟-汉语大词典
離襟
【1】借指离人的思绪或离别的情怀。{宋}{梅尧臣}《送玉妆》诗:“明日車馬北﹐豈不動離襟。”{唐}{骆宾王}《送宋五之问》诗:“欲諗離襟切﹐歧路在他鄉。”
開襟-汉语大词典
開襟
【1】敞开衣襟。{汉}{王粲}《登楼赋》:“憑軒檻以遥望兮﹐向北風而開襟。”{晋}{潘岳}《西征赋》:“開襟乎清暑之館﹐游目乎五柞之宫。”{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開襟驅瘴癘﹐明目掃雲烟。”【2】开扩心胸;敞开胸怀。{唐}{李咸用}《寄所知》诗:“從道趣時身計拙﹐如非所好肯開襟。”{宋}{贺铸}《题汉阳招真亭》诗:“殘陽{雲夢}窅然深﹐尚欲開襟吞八九。”{叶玉森}《太平洋归舟中作》诗:“淘盡胸中閒塊壘﹐開襟朗朗現靈臺。”【3】上衣﹑袍子等的一种式样,前面的部分分开,纽扣在胸前的叫对开襟,在右侧的叫右开襟。【4】{汉}宫楼阁名。《西京杂记》卷一:“{漢}掖庭有{月影臺}﹑{雲光殿}﹑{九華殿}﹑{鳴鸞殿}﹑{開襟閣}﹑{臨池觀}﹐不在簿籍﹐皆繁華窈窕之所棲宿焉。”《西京杂记》卷一:“{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開襟樓}。”
閎襟-汉语大词典
閎襟
【1】宏大的襟怀。{明}{吾丘瑞}《运甓记·弃官就辟》:“我吐閎襟﹐吸長鯨﹐揮短劍﹐斬癡豶﹐氣挽天河洗甲兵。”
閨襟-汉语大词典
閨襟
【1】指妇女的情怀。{明}{陈子龙}《<佩月堂诗稿>序》:“今子之詩﹐大而悼感世變﹐細而馳賞閨襟﹐莫不措思微茫﹐俯仰深至﹐其情真矣。”
題襟-汉语大词典
題襟
【1】抒写胸怀。{唐}{温庭筠}﹑{段成式}﹐{余知古}常题诗唱和﹐有《漢上題襟集》十卷。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段成式》。后遂以“題襟”谓诗文唱和抒怀。{清}{曹寅}《程霱堂至诗以慰之》:“暫止題襟淚﹐江鄉近若何。”{清}{钱谦益}《和东坡西台诗韵》之二:“肝腸迸裂題襟友﹐血淚模糊織錦妻。”{姚华}《论文後编·目录下》:“既而用宏於題襟﹐途廣於贈答﹐語妙書工﹐旁開藻飾﹐鐫崖鋟木﹐涣衍寰區﹐巨可及於江山﹐瑣亦周於厠溷。”
風襟-汉语大词典
風襟
【1】指人的襟怀,胸襟。{唐}{皎然}《酬乌程杨明府华将赴渭北对月见怀》诗:“風襟自瀟灑﹐月意何高明。”【2】外衣的下襟。亦指外衣。{唐}{杜甫}《月》诗:“爽合風襟静﹐當空淚臉懸。”{唐}{陆龟蒙}《游楞伽精舍》诗:“到迥解風襟﹐臨幽濯雲屩。”
馬牛襟裾-汉语大词典
馬牛襟裾
【1】穿衣服的马牛。讥人不明道理﹑不识礼仪。{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你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輩﹐馬牛襟裾之材。”{元}{柯丹丘}《荆钗记·堂试》:“宜加刻苦之功﹐須革富貴之相﹐方免馬牛襟裾之誚。”{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馭風襟-汉语大词典
馭風襟
【1】指代仙人。{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韓退之}文二首﹐不見于集……{秦}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還隨躡鳧騎﹐來訪馭風襟。’”
高襟-汉语大词典
高襟
【1】犹襟兄。{唐}{沈佺期}《洛州萧司兵谒兄还赴洛成礼》诗:“棠棣日光輝﹐高襟應序歸。來成鴻雁聚﹐去作鳳皇飛。”
鴻襟-汉语大词典
鴻襟
【1】称人襟怀的宽广。{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禀启附<侯某协院>》:“拔{崧}高之蒼秀﹐岳靈移巒巘于鴻襟;控{渭}上之清泓﹐{河伯}貢漣漪于鶴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