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蹈

蹈(蹈)是什么意思

  • 赴汤蹈火-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

    〈成〉比喻不避艰险。赴:走向;汤:热水;蹈:踩。常作谓语。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我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革命先辈赴汤蹈火、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是一个为了自己的理想敢于赴汤蹈火的人

  • 循规蹈矩-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循规蹈矩xúnguīdǎojù

    遵守规矩,一点也不轻举妄动——为所欲为

  • 高蹈自守-实用委婉语词典

    高蹈自守

    意为品行高贵脱俗,能够严以自律。

  • 发扬蹈厉-实用委婉语词典

    发扬蹈厉

    意为精神振奋,意气风发。“蹈”,即举足踏地;“厉”,即勃然、猛烈。《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也作“发扬踔厉”。

  • 重蹈覆辙-实用委婉语词典

    重蹈覆辙

    婉指如果不吸取过去的教训,就会再次翻车。

  • 量逸韵远,高蹈独往-实用委婉语词典

    量逸韵远,高蹈独往

    意为作品中的形象气量舒逸韵致深远,有特立独行的高标。

  • 履 践(踐) 蹈 蹑(躡)-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履 践(踐) 蹈 蹑(躡)

    [履lǚ 践(踐)jiàn 蹈dǎo 蹑(躡)niè]

    同 都有“踩”、“踏”的意思。

    异 【履践】 都是“行走在……上”的意思。《诗·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临:面临)贾思勰《齐民要术·收种》:“以马践过为种。”(种:种子)

    【蹈】 是“踩踏”的意思,常常有冒险的意味。《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庄子·达生》:“蹈火不热”。成语有“赴汤蹈火”等。

    【蹑】 有意识或有目的的踩上去。《史记·陈丞相世家》:“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蹑汉王:踩刘邦的脚,暗示请他息怒)

  • 重蹈覆辙 改弦易辙-反义词应用词典

    重蹈覆辙 改弦易辙

    重蹈覆辙 chóngdǎofùzhé

    改弦易辙 gǎixiányìzhé

    【重蹈覆辙】本指再走翻过车的老路,常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含有贬义。亦作“复蹈前辙”“复蹈其辙”。

    〔例句〕

    1.项羽在鸿门宴上不忍杀害刘邦,终至逼死乌江。大师……何用在一人身上动妇人之仁,重蹈项羽覆辙。

    2.文帝阴灵,白日显现,故此炀帝也觉寒心,不敢复蹈前辙。

    【改弦易辙】乐器换弦,车子改道。比喻改变方向、计划、作法或态度。

    〔例句〕

    1.待老臣同进朝歌,直谏天子,改弦易辙,以救祸乱。

    2.企业如不改弦易辙就不能摆脱困境。

  • 横行无忌 循规蹈矩-反义词应用词典

    横行无忌 循规蹈矩

    横行无忌 héngxíngwújì

    循规蹈矩 xúnguīdǎojǔ

    【横行无忌】胡作非为,无所顾忌。

    〔例句〕

    1.为虎作伥的保安队、挨户团横行无忌,白色恐怖布满城乡。

    2.奸相独揽朝权,横行无忌,大臣无人敢言。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循:遵循。蹈:踏,履行。

    〔例句〕

    1.这么一所大花园子,都是你们照管着,皆因看的你们是三四代的老妈妈,最是循规蹈矩。

    2.那时候,人们,尤其是青年,就都循规蹈矩。

    〔应用例句〕

    横行无忌,不守法度,是社会上的破坏行为;循规蹈矩,墨守陈规,是一种保守的行为。我们赞赏的是既守法度,又有创造的精神。

  • 离经叛道 循规蹈矩-反义词应用词典

    离经叛道 循规蹈矩

    离经叛道 líjīngpàndào

    循规蹈矩 xúnguīdǎojǔ

    【离经叛道】离:背离,不遵守。叛:背叛。经、道:正统的学派或学说。不遵信经书所说的道理,背离儒家的道统。后也用来比喻背离主流的思想或行为。

    〔例句〕

    1.今天翰林学士苏轼,章句腐儒,骤登清要,志大言浮,离经叛道,论新法而毁时相,托吟咏而谤讪朝廷。

    2.今世小说家杂出,多离经叛道,不可为训。

    3.视讲洋务者为仇,以为这些人离经叛道,用夷变夏,盛世所不容,圣王所必诛,凡欲为孔孟之徒的,不可不鸣鼓以攻之。

    【循规蹈矩】循:遵照。规、矩:圆规和角尺,定圆和方的标准工具,借用为一切行为的标准。形容一举一动都按规矩办事,不敢有越轨行动。也形容安分守己,遵守纪律和制度。

    〔例句〕

    1.那时候,人们,尤其是青年,就都循规蹈矩。

    2.这么一所大花园子,都是你们照管着,皆因看得你们是三四代的老妈妈,最是循规蹈矩。

    3.这唐僧循规蹈矩,同悟空、悟能、悟净,牵马挑担,径入山门。

    〔应用例句〕

    这兄弟俩,一个离经叛道,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可大了。

  • 惹是生非 循规蹈矩-反义词应用词典

    惹是生非 循规蹈矩

    惹是生非 rěshìshēngfēi

    循规蹈矩 xúnguīdǎojǔ

    【惹是生非】贬义。招惹是非,引起纠纷或灾祸。

    〔例句〕

    1.你这样大了,一天还惹是生非。

    2.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3.恶霸张委惹是生非,欺压百姓,被花仙狠狠惩治一番。

    【循规蹈矩】一切都按规矩办事,没有任何越轨行为。

    〔例句〕

    1.那时候,人们,尤其是青年,就都循规蹈矩,既不嚣张,也不浮动,一心向着“正路”前进了。

    2.吾辈朋友李玉郎,一向在先生面前何等循规蹈矩。

    〔应用例句〕

    弟弟薛蝌一向循规蹈矩,而哥哥薛蟠专喜惹是生非。

  • 蹈-古文观止词典

    蹈dǎo

    【词性】:动词

    一、踩上,投入,陷入(5)。《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有的人选择好地方然后才踩上。《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因此申徒狄投入雍水。《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以蹈于穷饿之水火。——以至于陷入穷困饥饿的水深火热之中。

    二、实行(1)。《争臣论》:而所蹈之德不同也。——所实行的道德不相同。

  • 刚离水灾,又蹈冰涧-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刚离水灾,又蹈冰涧

    【释义】:

    比喻才脱掉一场灾难,又陷入另一场灾难。《绣戈袍全传》二三:李锡道:“如此晓得。”说声“哥哥慢慢受用”,去了。正是:刚离水灾,又蹈冰涧。

  • 手舞足蹈-佛源语词词典

    手舞足蹈

    手脚舞动跳跃,形容人极度高兴时的动作状态。《五灯会元·卷二十·开善道谦禅师》:“师曰:‘五件者何事?愿闻其要。’元曰:‘著衣吃饭,屙屎放尿,驼个死尸上路行。’师于言下领旨,不觉手舞足蹈。”语意源于上古汉语。《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但上古并非定型为四字格,中古汉语时始定型。南朝·刘彧《白纻篇·大雅》:“在心曰志发言诗,声成于文被管弦。手舞足蹈欣秦时,移风易俗王化基。”上古及中古早期均指舞蹈,配合音乐节拍而动作,形容人高兴时的动作状态的用法则始佛家语录。现代汉语承佛家语录用法。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五章:“同学们手舞足蹈地几乎要拥抱了。”

  • 蹈-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蹈dǎo

    ①踩,践踏。《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虎尾。”曹植《白马篇》:“长驱~匈奴,左顾凌鲜卑。”②趋向,奔赴。苏轼《教战守策》:“一旦出身丽~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张溥《五人墓碑记》:“激昂大义,~死不顾。”③遵循,实行。刘开《问说》:“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之者常十之八九。”

    【蹈藉】践踏。《后汉书·冯绲传》:“各焚都城,~官人。”《赤壁之战》:“羸兵为人马所~,陷泥中,死者甚众。”

  • 冰上舞蹈-现代汉语大词典

    冰上舞蹈bīng shàng wǔ dǎo

    【释义】:

    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花样滑冰的一种。由一男一女在冰上合作进行步法和姿态表演。包括规定舞、定型舞和自由舞三种。

  • 发奋蹈厉-现代汉语大词典

    发奋蹈厉fā fèn dǎo lì

    【释义】:

    同“发扬踔厉”。邹韬奋《萍踪寄语》:“(苏联的影片)总以为社会大众谋幸福为第一义;发奋蹈厉,艰苦备尝,为的是这件事。”

  • 手舞足蹈-现代汉语大词典

    手舞足蹈shǒu wǔ zú dǎo

    【释义】:

    舞蹈时配合乐曲,两手舞动双足跳动。后多用以形容心情高度兴奋、用动作来表达的状态。语出《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杨沫《青春之歌》:“‘胜利啦!同学们,咱们胜利啦!’同学们手舞足蹈地几乎要互相拥抱了。”

  • 奋发蹈厉-现代汉语大词典

    奋发蹈厉fèn fā dǎo lì

    【释义】:

    奋发有为,意气昂扬。邹韬奋《萍踪寄语》:“工人所以肯奋发蹈厉…这固由工会的倡导,但也要工人们自己知道这是共同努力于社会主义的建设。”

  • 古典舞蹈-现代汉语大词典

    古典舞蹈gǔ diǎn wǔ dǎo

    【释义】:

    舞蹈的一大种类。泛指从民间舞蹈发展而来,经过历代相传形成的动作规范、程式严谨、有较高技巧和古典风格的舞蹈。

  • 国际体育舞蹈-现代汉语大词典

    国际体育舞蹈guó jì tǐ yù wǔ dǎo

    【释义】:

    也叫国际标准交谊舞。一种从交谊舞发展而来的舞蹈性体育比赛。比赛分现代舞和拉丁舞两大类,包括华尔兹、探戈、狐步舞、伦巴舞、桑巴舞等。

  • 循规蹈矩-现代汉语大词典

    循规蹈矩xún guī dǎo jǔ

    【释义】:

    遵守规矩。鲁迅《一点比喻》:“那时候,人们,尤其是青年,就都循规蹈矩,既不嚣张,也不浮动,一心向着‘正路’前进了。”

  • 舞蹈-现代汉语大词典

    舞蹈wǔ dǎo

    【释义】:

    艺术的一大样式。通过艺术化的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其基本要素是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

  • 宫廷舞蹈-现代汉语大词典

    宫廷舞蹈gōng tíng wǔ dǎo

    【释义】:

    专为帝王贵族编排的舞蹈。常用于宴饮、祭祀等场合,大多场面铺张华丽,风格严谨呆板。

  • 民间舞蹈-现代汉语大词典

    民间舞蹈mín jiān wǔ dǎo

    【释义】:

    舞蹈的一大种类。泛指产生、流传于民间,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各种舞蹈形式。

  • 社交舞蹈-现代汉语大词典

    社交舞蹈shè jiāo wǔ dǎo

    【释义】:

    即交际舞。

  • 赴汤蹈火-现代汉语大词典

    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

    【释义】:

    敢于投入沸水,跳进烈火。比喻不避艰险。老舍《四世同堂》:“他早已盘算好,他既不能正面的赴汤蹈火的去救国,至少他也不该太怕敌人的刀斧与皮鞭。”也省作“赴蹈”。邓拓《赠扬述同志》:“艰辛化作他山石,赴蹈从知壮士情。”

  • 赴蹈-现代汉语大词典

    赴蹈fù dǎo

    【释义】:

    见“赴汤蹈火”。

  • 重蹈覆辙-现代汉语大词典

    重蹈覆辙chóng dǎo fù zhé

    【释义】:

    又走上翻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以往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语出《后汉书·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姚雪垠《李自成》:“项羽在鸿门宴上不忍杀害刘邦,终至逼死乌江。大帅起义至今,杀人无数,何用在一人身上动妇人之仁,重蹈项羽覆辙!”又如:如不认真吸取教训,就难免重蹈覆辙。

  • 蹂蹈-现代汉语大词典

    蹂蹈róu dǎo

    【释义】:

    蹂践。王西彦《寻常事》:“外面风刮得愈来愈大,风脚像狂人一般,突突地在茅棚上面蹂蹈着。”

  • 蹈-现代汉语大词典

    蹈dǎo

    【释义】:

    ①踩;践踏。如:赴汤蹈火。②跳;跳动。如:手舞足蹈。③走上。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但事物名称多有不可分解者,不可强分致蹈支离之弊。”④投入;跳入。郭沫若《虎符》:“他说:与其看着赵国去请秦国称帝,他宁肯蹈东海而死。”⑤履行;遵循。如:蹈和;蹈常袭故。⑥乘;利用。李劼人《大波》:“万一赵季和与之勾结,使其乘我之瑕,蹈我之隙,则我四面皆敌,进退失踞。”

  • 蹈火赴汤-现代汉语大词典

    蹈火赴汤dǎo huǒ fù tāng

    【释义】:

    同“赴汤蹈火”。李瑛《深夜里发生的故事》:“五里远的山路,真正似蹈火赴汤。”

  • 蹈汤赴火-现代汉语大词典

    蹈汤赴火dǎo tāng fù huǒ

    【释义】:

    同“赴汤蹈火”。徐兴业《金瓯缺》:“他张迪,官家的这条忠实走狗,蹈汤赴火,也要去竭力办到。”

  • 蹈和-现代汉语大词典

    蹈和dǎo hé

    【释义】:

    遵循平和之道。周立波《山乡巨变》:“左门楣上题着‘履中’,右门楣上写着‘蹈和’。”

  • 蹈海-现代汉语大词典

    蹈海dǎo hǎi

    【释义】:

    指跳到海里自杀。如:蹈海自尽。

  • 蹈袭-现代汉语大词典

    蹈袭dǎo xí

    【释义】:

    因循;沿袭。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没有巩固的和平与团结,没有人民的动员,抗战的前途便会蹈袭阿比西尼亚的覆辙。”

  • 蹈常习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蹈常习故dǎo cháng xí gù

    【释义】:

    指按照老规矩、老办法行事。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而旧有的文学则蹈常习故,始终不脱古人的窠臼。”

  • 蹈常袭故-现代汉语大词典

    蹈常袭故dǎo cháng xí gù

    【释义】:

    同“蹈常习故”。

  • 蹈鸟-现代汉语大词典

    蹈鸟liù niǎo

    【释义】:

    带着鸟到幽静的地方去溜达。赵树理《北京人写什么?》:“可是自从皇帝垮台以后,他们的气派渐渐小起来,摇摇摆摆蹓鸟的人也渐渐不存在了。”

  • 高蹈-现代汉语大词典

    高蹈gāo dǎo

    【释义】:

    ①感奋的样子。马骏声《端阳赫丽楼独酌》:“客里光阴草草过,抚心高蹈奈愁何?”②指隐居。郭沫若《洪波曲》:“有少数的个人英雄索性高蹈,讽刺‘前线主义’,而强调‘宣传不是艺术’。”③超脱。郭沫若《纪念碑性的建国史诗之期待》:“自抗战发动以后,多数的作家执笔从戎,参加了战地服务工作,便是平常态度最高蹈的,也都把生活习惯和精神动向改变了,力求与时代配合。”

  • 乘虛蹈隙-汉语大词典

    乘虛蹈隙

    【1】犹言切中窾窍。比喻叩击中节。《老残游记》第十回:“{黄龍}舉起磬擊子來﹐在磬上鏗鏗鏘鏘的亂擊﹐協律諧聲﹐乘虚蹈隙。”

  • 允蹈-汉语大词典

    允蹈

    【1】恪守;遵循。《陈书·王沖王通等传赞》:“{王沖}﹑{王通}竝以貴游早升清貫﹐而允蹈禮節﹐篤誠奉上﹐斯爲美焉。”{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爰集大成﹐千古允蹈。”

  • 冰上舞蹈-汉语大词典

    冰上舞蹈

    【1】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花样滑冰的一种。由一男一女在冰上合作进行步法和姿态表演。包括规定舞﹑定型舞和自由舞三种。《体育报》1985.3.25:“由男﹑女单人滑﹐双人滑和冰上舞蹈四个项目自由滑部分组成的花样滑冰表演﹐是花样滑冰最精彩的内容。”亦简称“[冰舞]”。《体育报》1985.3.4:“现在的世界锦标赛共进行四个项目的比赛。即: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双人滑及冰舞。”

  • 凌蹈-汉语大词典

    凌蹈

    【1】犹侵害。《魏书·石虎传》:“丞相便相凌蹈﹐恐國祚之滅不復久矣。”

  • 奮發蹈厲-汉语大词典

    奮發蹈厲

    【1】见“奮發踔厲”。

  • 循蹈-汉语大词典

    循蹈

    【1】遵行,遵守。{李大钊}《青春》:“此其謂道﹐殆即達于青春之大道。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進前而勿顧後。”

  • 循規蹈矩-汉语大词典

    循規蹈矩

    【1】遵守规矩。{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那时候﹐人们﹐尤其是青年﹐就都循规蹈矩﹐既不嚣张﹐也不浮动﹐一心向着‘正路’前进了。”{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塗守轍﹐猶言循規蹈矩云爾。”《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老爺又是位循規蹈矩﹑聽天任命﹑不肯苟且的人。”

  • 舞蹈-汉语大词典

    舞蹈

    【1】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亦指表演舞蹈。【2】手舞足蹈。表示欣庆或颂扬。{宋}{王禹偁}《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公既至﹐以二十騎自衛﹐入見{蜀}主﹐諭以禍福﹐示以恩信。{蜀}之君臣舞蹈感悦。”{唐}{柳宗元}《骂尸虫文》:“下民舞蹈﹐荷帝之力。”{汉}{焦赣}《易林·讼之中孚》:“謝恩拜德﹐舞蹈欣躍﹐歡樂受福。”【3】臣下朝见君上时的礼节。《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及{玫}還﹐返譖於{重誨}曰:‘{昭遇}見{鏐}﹐舞蹈稱臣﹐而以朝廷事私告{鏐}。’”《再生缘》第七回:“衆官舞蹈朝參畢﹐拜倒當權極品人。”{唐}{刘肃}《大唐新语·谀佞》:“初﹐{煬帝}之被戮也﹐{隋}官賀{化及}﹐{善心}獨不至﹐{化及}以其人望而釋之。{善心}又不舞蹈﹐由是見害。”

  • 履險蹈危-汉语大词典

    履險蹈危

    【1】谓经历危险。《明史·外国传三·日本》:“外夷修貢﹐履險蹈危﹐來遠﹐所費實多。”

  • 履湯蹈火-汉语大词典

    履湯蹈火

    【1】身入汤火。喻处苦难之境。《旧五代史·晋书·李从俊传》:“復御家不法﹐其奴僕若履湯蹈火﹐忤其意者﹐或鞭之﹐或刃之。”

  • 履盈蹈滿-汉语大词典

    履盈蹈滿

    【1】谓荣显至极。《明史·邵经邦传》:“如徒加以非分之任﹐使之履盈蹈滿﹐犯天人之怒﹐亦非{璁}等福也。”

  • 履蹈-汉语大词典

    履蹈

    【1】犹言实践,实行。《礼记·表记》“道者義也”{唐}{孔颖达}疏:“凡可履蹈而行者﹐必斷割得宜﹐然後可履蹈﹐故云道者義也。”{明}{袁宗道}《进讲大学衍义疏》:“其躬修貴約﹐其履蹈貴實﹐其咨詢貴虚﹐其問學貴恒。”【2】指德行。{晋}{葛洪}《抱朴子·疾谬》:“夫德盛操清﹐則雖深自挹降﹐而人猶貴人;若履蹈不高﹐則雖行凌暴﹐而人猶不敬。”

  • 如蹈湯火-汉语大词典

    如蹈湯火

    【1】见“如蹈水火”。

  • 如蹈水火-汉语大词典

    如蹈水火

    【1】比喻处境艰难。《元史·张德辉传》:“若宰民者﹐頭會箕斂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爲害尤甚。”亦作“[如蹈湯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自入公門﹐如蹈湯火。”

  • 犯蹈-汉语大词典

    犯蹈

    【1】冲冒。《三国志·魏志·孙礼传》:“{禮}犯蹈白刃﹐馬被數創﹐手秉枹鼓﹐奮不顧身。”

  • 清蹈-汉语大词典

    清蹈

    【1】犹清操。《三国志·魏志·袁涣张範传论》:“{袁涣}﹑{邴原}﹑{張範}躬履清蹈﹐進退以道。”

  • 手舞足蹈-汉语大词典

    手舞足蹈

    【1】舞蹈时配合乐曲,两手舞动双足跳动。后多用以形容心情高度兴奋﹑用动作来表达的状态。语本《诗大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那此奴僕﹐因家主得了官﹐一個個手舞足蹈﹐好不興頭!”{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五章:“‘胜利啦!同学们﹐咱们胜利啦!’同学们手舞足蹈地几乎要互相拥抱了。”{南朝} {宋}{刘彧}《白紵篇·大雅》:“在心曰志發言詩﹐聲成于文被管絃。手舞足蹈欣泰時﹐移風易俗王化基。”【2】指朝仪中臣下的拜舞。《旧唐书·王方庆传》:“比來朝官不遵禮法﹐身有哀容﹐陪預朝會﹐手舞足蹈﹐公違憲章﹐名教既虧﹐實玷皇化。”{唐}{李迥秀}《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手舞足蹈方無已﹐萬年千歲奉薰琴。”

  • 抃蹈-汉语大词典

    抃蹈

    【1】手舞足蹈。形容欢欣感激之状。{唐}{柳宗元}《终南山祠堂碑》:“喜氣充溢﹐抃蹈布野。”{明}{宋濂}《恭题御赐文集後》:“恩意兩盡﹐尤非前代帝王之所可企及也。臣抃蹈之餘﹐故備書應對之語……於篇末。”{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臣愚但有喜舞抃蹈﹐詠歌聖德。”{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謝公}至{蜀}﹐明宣寬詔﹐尚書公抃蹈泣拜﹐舉率衆禀。”

  • 拜蹈-汉语大词典

    拜蹈

    【1】拜舞。《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六》:“上將軍{烏昭遇}使於兩{浙}﹐以朝廷事私於{吴}人﹐仍目{鏐}爲殿下﹐自稱臣﹐謁{鏐}行拜蹈之禮。”

  • 拾陳蹈故-汉语大词典

    拾陳蹈故

    【1】因袭陈词滥调。{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三》:“觀其妙趣天得﹐自成一家﹐不肯拾陳蹈故。”

  • 探湯蹈火-汉语大词典

    探湯蹈火

    【1】犹言赴汤蹈火。喻不怕任何艰险。{清}{孔尚任}《桃花扇·会狱》:“{寧南}兵變﹐料無人能將檄傳;探湯蹈火咱情願﹐也只爲文士遭譴。”

  • 操蹈-汉语大词典

    操蹈

    【1】操行。{晋}{葛洪}《抱朴子·清鉴》:“必俟考其操蹈之全毁﹐觀其云爲之好醜……人皆能之﹐何煩於明哲哉。”

  • 擇地而蹈-汉语大词典

    擇地而蹈

    【1】选择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谨慎。《歧路灯》第五八回:“學生定要擇地而蹈﹐寧可失之嚴﹐不可失之縱也!”{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乡正》:“大宗伯{童公}{軒}﹐擇地而蹈﹐擇言而言﹐吐辭濡翰﹐必軌其方。”《史记·伯夷列传》:“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

  • 欽蹈-汉语大词典

    欽蹈

    【1】恭谨执行。{晋}{枣腆}《答石崇》诗:“竊睹堂奥﹐欽蹈明規。”

  • 忻蹈-汉语大词典

    忻蹈

    【1】欢欣舞蹈。{宋}{曾巩}《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近則金石之聲﹐鳥獸忻蹈;遠則干羽之舞﹐蠻夷駿奔。”

  • 發奮蹈厲-汉语大词典

    發奮蹈厲

    同“[發揚蹈厲]”【1】{邹韬奋}《萍踪寄语》一一七:“〔{苏联}的影片〕总以为社会大众谋幸福为第一义;发奋蹈厉﹐艰苦备尝﹐为的是这件事。”

  • 發揚蹈厲-汉语大词典

    發揚蹈厲

    亦作“[發揚踔厲]”亦作“[發揚蹈勵]”【1】本指舞蹈时动作的威武。《礼记·乐记》:“發揚蹈厲,{大(太)公}之志也。”{孔颖达}疏:“言武樂之舞,發揚蹈厲象{大公}威武鷹揚之志也。”《史记·乐书》:“發揚蹈厲之已蚤,何也?”{张守节}正义:“發,初也。揚,舉袂也。蹈,頓足蹋地。厲,顔色勃然如戰色也。”《隋书·音乐志下》:“發揚蹈厲,威而不残也。”后用以形容精神奋发,意气昂扬。{清}{黄遵宪}《西乡星歌》:“人不能容此嶔崎磊落之身﹐天尚與之發揚蹈厲之精神。”{明}{唐顺之}《寄赵浚谷》:“{伊尹}將則將﹐相則相﹐渾然無跡可言;至若{老吕}﹐以鷹揚稱﹐以發揚蹈勵稱﹐未免露出將才氣象﹐此{老吕}不及{老伊}處也。”{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人既發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

  • 發揚蹈勵-汉语大词典

    發揚蹈勵

    【1】见“發揚蹈厲”。

  • 築蹈-汉语大词典

    築蹈

    【1】捣土并以足踏之﹐使之坚实。{汉}{王充}《论衡·须颂》:“城牆之土﹐平地之壤也﹐人加築蹈之力﹐樹立臨池。國之功德崇於城牆﹐文人之筆勁於築蹈。”

  • 凡蹈故-汉语大词典

    凡蹈故

    【1】因袭俗套, 遵循旧轨。{明}{方孝孺}《与舒君书》:“世人或不察其立辭之説﹐而徒取其所謂凡蹈故﹐綴緝成篇者。”

  • 蹈-汉语大词典

    【1】犹蹈袭。因袭沿用。《韩诗外传》卷七:“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務蹈其所以安存﹐則未有以異乎卻走而求逮前人也。”{唐}{韩愈}《樊绍述墓志铭》:“多矣哉﹐古未嘗有也!然而必出於己﹐不蹈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難也!”{清}{薛福成}《叙疆臣建树之基》:“曩昔大吏無卓絶之才識﹐往往蹈故常﹐或欲措施而權不屬﹐未能奮樹規模。”{章炳麟}《程师》:“自{晉}以降﹐特達之士﹐雖往往在吏職﹐然不以其學假借王官﹐何者?知學校之守﹐蹈常故而已!”

  • 赴蹈湯火-汉语大词典

    赴蹈湯火

    同“[赴湯蹈火]”【1】{明}{张居正}《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臣是顧命大臣﹐義當以死報國﹐雖赴蹈湯火﹐皆所不避。”{三国} {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丈夫與其自投網羅﹐爲天下笑﹐曷若相與戮力同心﹐赴蹈湯火﹐豈徒脱禍﹐兼富貴可求!”

  • 赴湯蹈火-汉语大词典

    赴湯蹈火

    【1】敢于投入沸水, 跳进烈火。比喻不避艰险。《汉书·晁错传》:“蒙矢石﹐赴湯火﹐視死如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八回:“小夫人説那裏話!若肯在老爺前﹐擡舉小人一二﹐便消受不了。雖赴湯跳火﹐敢説不去?”{唐}{康骈}《剧谈录·潘将军失珠》:“每感重恩﹐恨無所答﹐若力有可施﹐必能赴湯蹈火。”{老舍}《四世同堂》四五:“他早已盘算好﹐他既不能正面的赴汤蹈火的去救国﹐至少他也不该太怕敌人的刀斧与皮鞭。”亦作“[赴湯跳火]”﹑“[赴湯投火]”。《三侠五义》第十二回:“小人受{侯爺}大恩﹐别説行刺﹐就是赴湯投火也是情願的。”亦省作“[赴湯火]”。《三国志·魏志·刘表传》“説{表}遣子入質”{裴松之}注引{晋}{傅玄}《傅子》:“{嵩}對曰:‘……今策名委質﹐唯將軍所命﹐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清}{黄宗羲}《瘦庵徐君墓志铭》:“{浙}西白糧﹐僉民轉運……充是役者﹐若赴湯火。”

  • 赴蹈-汉语大词典

    赴蹈

    【1】径直前行; 勇往直前。《新唐书·郝廷玉传》:“由是人皆自効﹐而赴蹈馳突﹐心破膽裂。”《後汉书·皇后纪序》:“湮滅連踵﹐傾輈繼路。而赴蹈不息﹐燋爛爲期﹐終於陵夷大運﹐淪亡神寶。”【2】赴汤蹈火。谓献身。《南史·殷孝祖刘勔传论》:“{劉勔}出征久撫﹐所在流譽﹐行己之節﹐赴蹈爲期﹐雖古之忠烈﹐亦何以加此!”《明史·李文祥孙磐等传赞》:“抗言極論﹐竄謫接踵﹐而來者愈多;死相枕籍﹐而赴蹈恐後。”《旧唐书·太宗纪上》:“雖復時經治亂﹐主或昏明﹐疾風勁草﹐芬芳無絶﹐剖心焚體﹐赴蹈如歸。”{邓拓}《赠杨述同志》诗:“艱辛化作他山石﹐赴蹈從知壯士情。”《周书·文帝纪上》:“臣聞誓死酬恩﹐覆宗報主﹐人倫所急﹐赴蹈如歸。”

  • 赴火蹈刃-汉语大词典

    赴火蹈刃

    【1】犹言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化之所致也。”

  • 軌蹈-汉语大词典

    軌蹈

    【1】谓效法实行。《宋书·殷景仁传》:“謹尋{漢}氏推恩加爵﹐于時承{秦}之弊﹐儒術蔑如﹐自君作故﹐罔或前典﹐懼非盛明所宜軌蹈。”

  • 輮蹈-汉语大词典

    輮蹈

    【1】践踏。輮, 通“蹂”。《汉书·项籍传》:“{羽}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户﹐吾爲公得。’乃自剄。{王翳}取其頭﹐亂相輮蹈争{羽}相殺者數十人。”

  • 重蹈覆轍-汉语大词典

    重蹈覆轍

    【1】语出《後汉书·窦武传》:“今不慮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谓又走上翻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以往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如:如不认真吸取教训﹐就难免重蹈覆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项羽}在鸿门宴上不忍杀害{刘邦}﹐终至逼死{乌江}。大帅起义至今﹐杀人无数﹐何用在一人身上动妇人之仁﹐重蹈{项羽}覆辙!”

  • 足蹈手舞-汉语大词典

    足蹈手舞

    【1】犹言手舞足蹈。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唐}{陆贽}《圣人苑中射落飞雁赋》:“聞之者足蹈手舞﹐睹之者目駭心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苗生》:“聞者欠伸屢作﹐欲睡欲遁﹐而誦者足蹈手舞﹐茫不自覺。”

  • 跐蹈-汉语大词典

    跐蹈

    【1】犹践踏。{元}{吴莱}《读<穆天子传>》诗:“跐蹈恨不百足豸﹐浮湛里閈曷時已。”《列子·天瑞》:“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张湛}注:“躇步跐蹈﹐四字皆踐踏之貌。”

  • 跨蹈-汉语大词典

    跨蹈

    【1】占有;统有。《三国志·魏志·董二袁刘传论》:“{表}({劉表})跨蹈{漢}南﹐{紹}({袁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内忌﹐好謀無決。”《後汉书·五行志一》:“其後{董卓}陵虐王室﹐多援邊人以充本朝﹐胡夷異種﹐跨蹈中國。”

  • 踐律蹈禮-汉语大词典

    踐律蹈禮

    【1】遵循礼法。《北齐书·文宣纪》:“以王踐律蹈禮﹐軌物蒼生。”

  • 踐蹈-汉语大词典

    踐蹈

    【1】踩踏;蹂践。《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又犯中央大星”{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而墳陵崩頽﹐童兒牧豎踐蹈其上。”{宋}{洪迈}《夷坚丁志·李氏红蛇》:“巫拾碎瓦一器﹐赤足踐蹈。{李}初亦效焉﹐足破流血。”{清}{昭槤}《啸亭杂录·孝感之战》:“餘賊方瞭望﹐余驟發矢傷數人﹐賊錯愕間﹐{江西}兵展旗鳴笳以進。賊互相踐蹈﹐曰:‘伏兵至矣。’”

  • 蹂蹈-汉语大词典

    蹂蹈

    【1】犹践踏。{汉}{王充}《论衡·佚文》:“蹂蹈文錦於泥塗之中﹐聞見之者莫不痛心。”{王西彦}《寻常事》:“外面风刮得愈来愈大﹐风脚像狂人一般﹐突突地在茅棚上面蹂蹈着。”

  • 蹈-汉语大词典

    《廣韻》徒到切,去号,定。【1】踩,践踏。《书·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三国 魏}{曹植}《白马篇》:“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2】跳;顿足踏地。《诗大序》:“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陆德明}释文:“蹈,動足履地也。”{唐}{李商隐}《韩碑》诗:“{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畫臣能爲。”如:手舞足蹈。【3】踏上;投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彼即肆然而爲帝,過而爲政於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爲之民也。”《明史·外国传四·琉球》:“使者蹈風濤之險,小國苦供億之煩。”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嗟乎!此不過貪些須之微利,致蹈無限之危機。”{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读法》:“但事物名稱多有不可分解者,不可强分致蹈支離之弊。”{郭沫若}《虎符》第一幕:“他宁肯蹈{东海}而死。”【4】履行;遵循。{汉}{扬雄}《法言·君子》:“非苟知之,亦允蹈之。”{李轨}注:“蹈,履也。”{汉}{班固}《典引》:“陛下仰監{唐}典,中述祖則,俯蹈宗軌。”{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循規矩,蹈繩墨,以求寡過。”【5】行走。《左传·哀公二十一年》:“{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杜预}注:“高蹈,猶遠行也。”【6】登上。《汉书·扬雄传上》:“{河}靈矍踢,爪{華}蹈{衰}。”{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由哨南復西轉,或過山脊,或蹈嶺峽,屢上屢下,十里,爲{太平哨}。”【7】乘,利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魏}既見絶,嫉妒益深,恨無瑕之可蹈,乃引旗下逃人誣{禄}({仇禄})寄資。”{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议款》:“{倭}人正樂蹈是隙以渡兵{朝鮮},争我先着。”{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七章:“万一{赵季和}与之勾结,使其乘我之瑕,蹈我之隙,则我四面皆敌,进退失踞。”【8】干犯。{太平天囯}{洪仁玕}《钦定军次实录》:“毋違煌煌聖訓,致蹈囯法。”【9】变动不定。《诗·小雅·菀柳》:“上帝甚蹈,無自暱焉。”{毛}传:“蹈,動。”{孔颖达}疏:“言王心無恒,數變動也。”{谭献}《<金元诗录>序》:“上帝甚蹈,下民孔哀。”

  • 蹈躐-汉语大词典

    蹈躐

    【1】不遵次序,越级而进。{明}{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书》:“僕昔在詞林﹐隨公之後﹐淺薄碌碌﹐公所知也。不自意蹈躐鼎鉉﹐遂膺顧託之重﹐又不自量﹐强而肩之。”

  • 蹈據-汉语大词典

    蹈據

    【1】犹据守。{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躬破于{徐方}﹐地奪于{吕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

  • 蹈機握杼-汉语大词典

    蹈機握杼

    【1】脚踩布机,手握筘梭。比喻掌握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枢键。{汉}{徐幹}《中论·爵禄》:“位也者﹐立德之機也;勢也者﹐行義之杼也。聖人蹈機握杼﹐織成天地之化﹐使萬物順焉﹐人倫正焉。”

  • 蹈海-汉语大词典

    蹈海

    【1】航海。旧时以喻危险。《宋史·胡铨传》:“校之往時蹈海之危﹐固已萬萬。”{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学·协济》:“往者封疆大吏﹐嘗議及海運一事﹐卒不果行﹐何也?朝廷不忍使民以蹈海﹐有司不敢保漕以無事。”【2】《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彼{秦}者,弃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即肆然而爲帝,過而爲政於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爲之民也。”后以“蹈海”指跳到海里自杀。{周恩来}《无题》诗:“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羣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後汉书·逸民传序》:“故蒙恥之賓﹐屢黜不去其國;蹈海之節﹐千乘莫移其情。”{晋}{陆机}《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縱之强﹐不能反蹈海之志。”{明}{王廷陈}《矫志篇》:“{郭生}純臣﹐{魯連}高士﹐彼乃登台﹐此乃蹈海。”

  • 蹈武-汉语大词典

    蹈武

    【1】舞步。《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北齐文武舞歌》:“蹈武在庭﹐其容藹藹。”

  • 蹈舞-汉语大词典

    蹈舞

    亦作“[蹈儛]”【1】犹舞蹈。臣下朝贺时对皇帝表示敬意的一种仪节。《隋书·许善心传》:“頌歌不足﹐蹈儛無宣。”{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羌}{胡}蹈舞呵共讴歌﹐两国交欢呵罢兵戈。”{南朝} {陈}{徐陵}《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蹈舞難踰﹐歌謡靡宣。”{宋}{王禹偁}《贺皇帝嗣位表》:“權守外藩﹐不獲蹈舞玉堦。”

  • 蹈踐-汉语大词典

    蹈踐

    【1】犹践踏;蹂躏。{汉}{枚乘}《七发》:“履游麕兔﹐蹈踐麖鹿。”{宋}{苏辙}《燕山》诗:“玉帛非足云﹐子女罹蹈踐。”{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诃剌侘国》:“將欲陣戰﹐亦先飲酒﹐羣馳蹈踐﹐前無堅敵。”

  • 蹈雅-汉语大词典

    蹈雅

    【1】遵行典雅。{清}{姚鼐}《夏县知县新城鲁君墓志铭》:“美哉{魯君}﹐其行企矩﹐其文蹈雅。”

  • 蹈凶-汉语大词典

    蹈凶

    【1】谓陷入凶险环境。《宋书·顾觊之传》:“若乃遊惡蹈凶﹐處逆踐禍﹐宣昭史策﹐易以研正。”

  • 蹈青-汉语大词典

    蹈青

    【1】犹踏青。{宋}{杨万里}《三月晦日游越王台》诗:“隨分杯盤隨處醉﹐自憐不及蹈青人。”

  • 蹈古-汉语大词典

    蹈古

    【1】犹言沿袭旧规。{明}{文徵明}《祭徐昌穀文》:“排俗違時﹐蹈古而癖。”

  • 蹈海人-汉语大词典

    蹈海人

    【1】指{战国}时{鲁仲连}。{明}{刘基}《感怀》诗之二四:“獻納竟何補﹐焚坑禍誰因。昂昂採芝士﹐■■蹈海人。”

  • 蹈躍-汉语大词典

    蹈躍

    【1】践踏奔跳。{唐}{柳宗元}《沛国汉原庙铭》:“長蛇封豕﹐蹈躍中野。”

  • 蹈矩踐墨-汉语大词典

    蹈矩踐墨

    同“[蹈矩循規]”【1】{明}{唐顺之}《与严介谿相公书》:“其如某最迂闊樗散﹐徒有蹈矩踐墨之小節﹐本無經時理物之長才。”

  • 蹈敵-汉语大词典

    蹈敵

    【1】犹赴敌。{宋}{王令}《上王乐道书》:“守義盡死而不回﹐孰若蹈敵而不顧死。”《三国志·魏志·曹仁传》:“今千里蹈敵﹐進不能克﹐退必喪威。”

  • 蹈方-汉语大词典

    蹈方

    【1】遵守规矩。{宋}{范镇}《曾公亮加恩制》:“具官{曾公亮}﹐執禮蹈方﹐刺經援古﹐燮均大化。”

  • 蹈常故-汉语大词典

    蹈常故

    【1】见“蹈常習故”。

  • 蹈利-汉语大词典

    蹈利

    【1】犹求利。{宋}{曾巩}《上杜相公书》:“今也過閣下之門﹐又當閣下釋袞冕而歸﹐非干名蹈利者所趨走之日﹐故敢道其所以然。”《荀子·仲尼》:“詐心以勝矣﹐彼以讓飾争﹐依乎仁而蹈利者也。”《汉书·刑法志》:“然皆干賞蹈利之兵﹐庸徒鬻賣之道耳。”

  • 蹈機-汉语大词典

    蹈機

    【1】谓处于事物的迹象和表征已显露的时候。{晋}{葛洪}《抱朴子·嘉遯》:“蓋尋微以知著﹐原始以見終﹐然而闇夫蹈機不覺﹐何前識之至難。”

  • 蹈弦-汉语大词典

    蹈弦

    【1】谓踏着弓装弦。《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工人張弓也﹐伏檠三旬而蹈弦﹐一日犯機﹐是節之其始而暴之其盡也﹐焉得無折!”{梁启雄}解引{物茂卿}曰:“蹈弦﹐謂蹈弓而弦之也。”

  • 蹈湯赴火-汉语大词典

    蹈湯赴火

    【1】比喻不避艰险。{徐兴业}《金瓯缺》第一部第三章:“他{张迪}﹐官家的这条忠实走狗﹐蹈汤赴火﹐也要去竭力办到。”{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且須散金帛﹐犒師旅﹐使聞鼓而蹈湯赴火﹐聞金而星布雲合。”{明}{宋濂}《大明敕赐故怀远大将军赵公神道碑铭》:“公年甫二十有八﹐帥衆接戰﹐必操蝥弧以争先﹐蹈湯赴火有不暇﹐敵人望而畏之。”

  • 蹈波-汉语大词典

    蹈波

    【1】谓经历波涛。《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産而不釋”{汉}{王逸}注:“言己乘船蹈波﹐愁而恐懼。”

  • 蹈節-汉语大词典

    蹈節

    【1】信守节操。《晋书·元帝纪》:“惟有蹈節死義﹐以雪天下之恥。”《周书·孝义传序》:“其出忠入孝﹐輕生蹈節者﹐則蓋寡焉。”【2】应合节拍。{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赴曲迅驚鴻﹐蹈節如集鸞。”

  • 蹈故習常-汉语大词典

    蹈故習常

    【1】见“蹈常習故”。

  • 蹈躧-汉语大词典

    蹈躧

    【1】犹舞蹈。《梁书·张率传》:“善環旋於薺夏﹐知蹈躧於金奏。”

  • 蹈轍-汉语大词典

    蹈轍

    【1】犹承袭。{清}{龚自珍}《最录南唐五百字》:“皈{牟尼}﹐蹈轍{鄒}{魯}。”

  • 蹈罪-汉语大词典

    蹈罪

    【1】犹犯罪。《南史·庾仲文传》:“{仲文}蹈罪負恩﹐陛下遲遲舊恩﹐未忍窮法﹐方復有尹京赫赫之授。”

  • 蹈矩循規-汉语大词典

    蹈矩循規

    【1】遵守规矩。{明}{沈受先}《三元记·格天》:“積善存仁﹐蹈矩循規太古民。”

  • 蹈拾-汉语大词典

    蹈拾

    【1】谓蹈袭前人,拾人牙慧。{柴萼}《梵天庐丛录·美人杂咏》:“予於近世詞家﹐常稱{有宋}﹐獨《恨補樓詞》﹐不蹈拾{宋}人一字一調﹐而一往情深﹐有{後主}之高妙。”

  • 蹈常習故-汉语大词典

    蹈常習故

    【1】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明}{焦竑}《焦氏笔乘·<尚书>叙录》:“學者蹈常故﹐漫不復有所尋者。”{宋}{苏轼}《伊尹论》:“後之君子﹐蹈常而習故﹐惴惴焉懼不免於天下。”{{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〇八回:“生死存亡﹐近在眉睫﹐豈可蹈故習常﹐依違容忍?”{清}{黄宗羲}《<张心友诗>序》:“即{唐}之時﹐亦非無蹈常故充其膚廓而神理篾如者﹐故當辯其真與僞耳。”{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二:“而旧有的文学则蹈常习故﹐始终不脱古人的窠臼。”亦作“[蹈常故]”﹑“[蹈故習常]”。{明}{归有光}《<尚书>叙录》:“學者蹈常習故﹐漫不復有所尋省。”

  • 蹈規循矩-汉语大词典

    蹈規循矩

    同“[蹈矩循規]”【1】{明}{徐霖}《绣襦记·伪儒乐聘》:“空勞讀數行書﹐蹈規循矩没是非。”

  • 蹈險-汉语大词典

    蹈險

    【1】犹历险。《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經危蹈險﹐不易其節。”【2】指冒险。{清}{沈用济}《黄河大风行》:“男兒勿恃膽氣粗﹐要知蹈險非良圖。”

  • 蹈赴湯火-汉语大词典

    蹈赴湯火

    同“[蹈湯赴火]”【1】{唐}{孙揆}《灵应传》:“君子殺身以成仁﹐狥其毅烈﹐蹈赴湯火﹐旁雪不平﹐乃{寶}之志也。”{清}{王韬}《代上广州府冯太守书》:“犬馬之報﹐惟力是視﹐雖蹈赴湯火所不辭。”

  • 蹈鋒飲血-汉语大词典

    蹈鋒飲血

    【1】形容勇敢,不怕牺牲。{清}{吴敏树}《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公驟起鄉閭﹐捐家室﹐誓徒旅﹐蹈鋒飲血﹐其軍最爲雄健矣。”

  • 蹈實-汉语大词典

    蹈實

    【1】踏实。{明}{李东阳}《<忠安录>後序》:“公之自處也﹐謙懷儉執﹐蹈實而守恒。”

  • 蹈繩-汉语大词典

    蹈繩

    【1】遵守规矩。{汉}{王充}《论衡·状留》:“遵禮蹈繩﹐修身守節。”{明}{汤显祖}《新建汀州府儒学记》:“故{宋}之君子醇正詳雅﹐履規蹈繩。”

  • 蹈中-汉语大词典

    蹈中

    【1】谓行为正直。{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昌黎}{韓宣英}﹐好實蹈中之士也。”

  • 蹈厲-汉语大词典

    蹈厲

    【1】形容舞时动作的威武。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宋}{曾巩}《祭宋龙图文》:“蚤蹈厲於儒官﹐晩委蛇於從臣。”《礼记·乐记》:“發揚蹈厲之已蚤﹐何也?”{孔颖达}疏:“初舞之時﹐手足發揚﹐蹈地而猛厲。”《史记·乐书》引此文﹐{张守节}正义:“蹈﹐頓足蹋地。厲﹐顔色勃然如戰色也。”{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一:“不但整千整百的男青年奋发蹈厉地参加抗战工作﹐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

  • 蹈蹂-汉语大词典

    蹈蹂

    【1】犹踩踏。{唐}{柳宗元}《招海贾文》:“{上黨}易野恬以舒﹐蹈蹂厚土堅無虞。”

  • 蹈-汉语大词典

    【1】因循;沿袭。{宋}{梅尧臣}《读裴如晦<万里集>书其後》诗:“其詩二百篇﹐文字必己立﹐定應侔前人﹐未嘗有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時典試者慮熟題有蹈弊﹐力反常經。”{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没有巩固的和平与团结﹐没有人民的动员﹐抗战的前途便会蹈袭{阿比西尼亚}的覆辙。”

  • 蹈禍-汉语大词典

    蹈禍

    【1】犹言陷入灾祸。《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可速徙居他處﹐毋自蹈禍。”

  • 蹈死-汉语大词典

    蹈死

    【1】就死;赴死。《明史·忠义传序》:“迨{莊烈}之朝﹐運丁陽九﹐時則内外諸臣﹐或隕首封疆﹐或致命闕下﹐蹈死如歸者尤衆。”{宋}{王令}《唐介》诗:“寄語瑣瑣媒孽子﹐{介}縱蹈死吾何悲!”{清}{昭槤}《啸亭杂录·明非亡于党人》:“諸臣日謀恢復﹐蹈死如飴。”

  • 蹈抃-汉语大词典

    蹈抃

    【1】手舞足蹈貌。《新唐书·李轨传》:“聞其亡﹐不少慼﹐乃蹈抃以悦我。”

  • 蹈刃-汉语大词典

    蹈刃

    【1】踏刀锋。喻不顾危险。《三国志·吴志·黄盖传》:“{堅}薨﹐{蓋}隨{策}及{權}﹐擐甲周旋﹐蹈刃屠城。”{清}{冯桂芬}《叶节妇家传》:“顧忠義激發﹐蹈刃如飴﹐須臾間事耳。”【2】杂技的一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祝師及諸幻術﹐猶能履火﹑蹈刃﹑種瓜﹑移井。”

  • 蹈-汉语大词典

    【1】见“蹈籍”。

  • 蹈空-汉语大词典

    蹈空

    【1】凌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足下旋風起﹐嬰兒已蹈空數尺。”{唐}{司空图}《月下留丹灶》诗序:“齋禱積稔﹐果有蹈空而至者。”【2】引申指没有根据。{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潏水集》:“於架上得此集﹐披閲再三﹐歎其學有本原﹐非蹈空逞辯者可比。”

  • 蹈背-汉语大词典

    蹈背

    【1】谓由背后跟踪。{清}{黄遵宪}《哀旅顺》诗:“一朝瓦解成刼灰﹐聞道敵軍蹈背來。”

  • 蹈詠-汉语大词典

    蹈詠

    【1】舞蹈和吟唱。{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獨是涵濡德澤﹐厠五朝之幸民;蹈詠和平﹐際千載之嘉會。”

  • 蹈藉-汉语大词典

    蹈藉

    【1】见“蹈籍”。

  • 蹈德-汉语大词典

    蹈德

    【1】谓以歌舞褒扬德政。《後汉书·班固传下》:“下舞上歌﹐蹈德詠仁。”

  • 蹈隙-汉语大词典

    蹈隙

    【1】利用空隙。{明}{汤显祖}《哀黄生赋》:“結駟難期﹐蹈隙時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绣》:“{劉}益感其誠﹐蹈隙輒往。”【2】利用机会;利用漏洞。{王闿运}《与李少荃书》:“剋日渡海﹐蹈隙而進。”{胡適}《这一周》四九:“列國莫不競事稽查偵察我國財政現狀﹐蹈隙抵瑕﹐以求一逞。”

  • 蹈義-汉语大词典

    蹈義

    【1】遵循仁义之道。{唐}{康骈}《剧谈录·李德裕》:“其後五鎮藩方﹐再居廊廟﹐蹈義懷仁﹐始終一致。”{三国} {魏}{曹植}《辅臣论》之二:“處平則以和養德﹐遭變則以斷蹈義。”{明}{方孝孺}《娱静楼记》:“居正蹈義者不良於爲。”

  • 蹈仁履義-汉语大词典

    蹈仁履義

    【1】遵循仁义之道。《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論{安老爺}這個人蹈仁履義﹐折矩周規﹐不得不謂之醇儒。”

  • 蹈道-汉语大词典

    蹈道

    【1】履行正道。《穀梁传·隐公元年》:“若{隱}者﹐可謂輕千乘之國﹐蹈道﹐則未也。”{范宁}注:“未履居正之道。”{陆德明}释文:“蹈﹐履行之名也。”{明}{归有光}《史称安隗素行何如论》:“蹈道而行之﹐謂之君子;背道而行之﹐謂之小人。”{唐}{韩愈}《闵己赋》:“雖舉足以蹈道兮﹐哀與我者爲誰?”

  • 蹈虚-汉语大词典

    蹈虚

    【1】谓无史实根据的虚构。{刘师培}《<文说>序》:“自{蘇}評《檀弓》﹐{歸}評《史記》﹐五色標記﹐各爲段落﹐乃舍意而論文﹐且蹈虚以避實﹐以示義法﹐以矜秘傳。”{清}{吴趼人}《<两晋演义>序》:“夫蹈虚附會誠小説所不能免者﹐然既蹈虚附會矣﹐而仍不免失於簡略無味﹐人亦何貴有此小説也?”

  • 蹈危-汉语大词典

    蹈危

    【1】谓经受危险。{唐}{司空图}《烈妇传》:“蓄千金之貲﹐雖止憂患﹐尚有不安其室者﹐况蹈危觸難﹐何以相保哉!”

  • 蹈爨-汉语大词典

    蹈爨

    【1】犹演戏。{元}{锺嗣成}《录鬼簿》卷上:“〔{李直夫}〕《錯立身》:莊家付浄學蹈爨﹐空門子弟錯立身。”

  • 蹈觝-汉语大词典

    蹈觝

    【1】践踏排斥。{清}{龚自珍}《古史钩沈论二》:“博觀羣言﹐既迹其所終始﹐又迹其所出入﹐不蒙一物之譏﹐不受諸侯蹈觝﹐使王政不清﹐庶物奸生﹐名曰任名之史﹐宜爲名家祖。”

  • 蹈籍-汉语大词典

    蹈籍

    亦作“[蹈]”亦作“[蹈藉]”【1】犹欺凌。《後汉书·冯绲传》:“詔策{緄}曰:‘蠻夷猾{夏}﹐久不討攝﹐各焚都城﹐蹈籍官人。’”【2】犹践踏。《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遥見鐵騎﹐軍士不克陣而奔﹐自相蹈籍﹐溺隍死者以千數。”《新唐书·康承训传》:“{勛}軍皆市人﹐囂而狂﹐未陣即奔﹐相蹈藉死者四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乘騎之所蹂若﹐人民之所蹈。”按﹐《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作“蹈藉”。

  • 蹈瑕-汉语大词典

    蹈瑕

    【1】利用过失。《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高皇}始于{豐}{沛}﹐一倡天下不期而響應者不可勝數也。此所謂蹈瑕候閒﹐因{秦}之亡而動者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但女奉侍謹﹐無可蹈瑕。”{何垠}注:“無可蹈瑕﹐言無瑕疵之可乘也。”{清}{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我可以蹈瑕伺隙以制之。”

  • 蹈揚-汉语大词典

    蹈揚

    【1】扬手踏步的跳舞动作。《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武舞阶步辞》:“蹈揚惟序﹐律度時調。”

  • 蹈矩循彠-汉语大词典

    蹈矩循彠

    同“[蹈矩循規]”【1】{明}{宋濂}《佛慧圆明无边广照普利大禅师塔铭》:“七歲即就外傅﹐諸書經目輒成誦﹐出入蹈矩循彠﹐有若成人。”

  • 蹈迪-汉语大词典

    蹈迪

    【1】遵行;实践。{宋}{洪迈}《容斋四笔·会合联句》:“沈酣《春秋》﹐蹈迪{周}{孔}。”

  • 蹈壅-汉语大词典

    蹈壅

    【1】见“蹈雍”。

  • 蹈流-汉语大词典

    蹈流

    【1】跳水自杀。{汉}{刘向}《新序·杂事三》:“是以{申徒狄}蹈流之{河}﹐{徐衍}負石入海。”

  • 蹈仁-汉语大词典

    蹈仁

    【1】遵循仁义之道。{晋}{曹毗}《晋江左宗庙歌·歌显宗成皇帝》:“邁德蹈仁﹐匪禮弗過。”

  • 蹈騰-汉语大词典

    蹈騰

    【1】踩踏而上。《淮南子·原道训》:“經紀山川﹐蹈騰{昆侖}。”{高诱}注:“蹈﹐躡也。騰﹐上也。”

  • 蹈火探湯-汉语大词典

    蹈火探湯

    同“[蹈湯赴火]”【1】{清}{孙雨林}《皖江血·狱会》:“知己相逢興更長﹐渾身枷鎖仍無恙﹐又何妨蹈火探湯。”

  • 蹈和-汉语大词典

    蹈和

    【1】遵循谦和之道。{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四:“左门楣上题着‘履中’﹐右门楣上写着‘蹈和’。”

  • 蹈履-汉语大词典

    蹈履

    【1】践踏。{汉}{王充}《论衡·偶会》:“蹈履民田﹐喙食草糧。”【2】履行;实行。{明}{唐顺之}《杨孺人旌节碑铭》:“時時稱説{暉}之音容嗜好及其蹈履﹐與其所志焉而不遂以待其後者幾﹐以勗二子﹐且使識勿忘也。”《三国志·魏志·曹真传》:“大司馬蹈履忠節﹐佐命二祖。”《北史·节义传论》:“故其盛烈所著﹐與河海而争流;峻節所標﹐共竹柏而俱茂。並蹈履之所致﹐身没名立﹐豈徒然也!”

  • 蹈冰-汉语大词典

    蹈冰

    【1】踏冰。喻危迫。{唐}{骆宾王}《上衮州崔长史启》:“載塵聽覽﹐迫甚蹈冰。”{晋}{葛洪}《抱朴子·勤求》:“戴霜蹈冰﹐連年隨之。”

  • 蹈儛-汉语大词典

    蹈儛

    【1】见“蹈舞”。

  • 蹈水-汉语大词典

    蹈水

    【1】踩水。人在水中,用下肢划水前进。《庄子·达生》:“請問蹈水有道乎?”{成玄英}疏:“汝能履深水﹐頗有道術不乎?”{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就如人能蹈水﹐非水能蹈人也。”

  • 蹈踵-汉语大词典

    蹈踵

    【1】犹沿袭。《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臣常疾世主莫不思紹{堯}﹑{舜}﹑{湯}﹑{武}之治﹐而蹈踵{桀}﹑{紂}﹑{幽}﹑{厲}之跡。”

  • 蹈火赴湯-汉语大词典

    蹈火赴湯

    同“[蹈湯赴火]”【1】{李瑛}《深夜里发生的故事》诗:“五里远的山路﹐真正似蹈火赴汤。”

  • 蹈涉-汉语大词典

    蹈涉

    【1】犹履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又自以爲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

  • 蹈矩-汉语大词典

    蹈矩

    【1】遵守礼法。《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二·登歌三》:“應規蹈矩﹐玉色金聲。”{清}{尤兴诗}《读书》诗:“間有獧介士﹐蹈矩不破觚。”

  • 蹈難-汉语大词典

    蹈難

    【1】经受危难。{唐}{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敵攻無堅﹐城守必完﹐臨危蹈難﹐歔欷感發。”《荀子·儒效》:“故無首虜之獲﹐無蹈難之賞。”

  • 蹈雍-汉语大词典

    蹈雍

    亦作“[蹈壅]”【1】投水而死。《汉书·邹阳传》:“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負石入海。”{颜师古}注:“雍者﹐{河}水溢出爲小流也。言{狄}初因蹈雍﹐遂入{大河}也。”{宋}{叶清臣}《松江秋泛赋》:“{申屠}臨{河}而蹈壅﹐{伯夷}登山而食薇。”

  • 蹈虎-汉语大词典

    蹈虎

    【1】犹言冒犯虎威。语本《书·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清}{李渔}《玉搔头·止兵》:“批鱗不怒﹐反加錫命之榮;蹈虎無虞﹐復遂請纓之願。”

  • 蹈越-汉语大词典

    蹈越

    【1】犹超越。{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一時稽古之盛﹐蹈越{漢}{唐}矣。”

  • 蹈足-汉语大词典

    蹈足

    【1】抬脚;踏步。{明}{高启}《我昔》诗:“發言恐有忤﹐蹈足慮近危。”

  • 蹈用-汉语大词典

    蹈用

    【1】实行;实践。{宋}{苏轼}《李太师墓志》:“{允文}太師﹐發跡于經﹐人知誦之﹐公蹈用之。”

  • 蹈正-汉语大词典

    蹈正

    【1】履行端正。{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俾蹈正者有所稟法﹐懷疑者有所問執。”

  • 躇蹈-汉语大词典

    躇蹈

    【1】踩踏。{元}{吴莱}《观秦丞相斯邹峄山刻石墨本碑》诗:“{陽氷}石經欲鷇乳﹐{楚金}■匾猶躇蹈。”

  • 蹪蹈-汉语大词典

    蹪蹈

    【1】见“蹪陷”。

  • 蹴蹈-汉语大词典

    蹴蹈

    亦作“[蹵蹈]”【1】践踏;蹂躏。{清}{湘灵子}《轩亭冤·喋血》:“黨案竟株連﹐痛今朝遭蹴蹈。”{汉}{张衡}《南都赋》:“皆能攫戾執猛﹐破堅摧剛﹐排揵陷扃﹐蹵蹈{咸陽}。”{晋}{左思}《蜀都赋》:“蹴蹈蒙籠﹐涉寥廓。”【2】指压倒。{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斯拉夫}〕隱然有蹴蹈{拉丁}﹑凌駕{條頓}之勢。”

  • 躡蹈-汉语大词典

    躡蹈

    【1】谓穿鞋袜。{汉}{蔡邕}《青衣赋》:“綺繡丹裳﹐躡蹈絲屝。”

  • 躬蹈-汉语大词典

    躬蹈

    【1】亲身履行。{明}{张居正}《辛未进士题名记》:“默識躬蹈之士﹐倜儻非常之人﹐雖不蘄以言傳﹐而隻辭片語﹐往往見稱於人。”

  • 躬蹈矢石-汉语大词典

    躬蹈矢石

    【1】谓将帅亲临前线,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牺牲自己。{三国} {魏}{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來﹐擒姦討暴﹐百姓獲安﹐躬蹈矢石﹐所征輒克。”亦作“[躬冒矢石]”。{明}{张居正}《辽东大捷辞恩疏》:“誠以摧鋒陷城躬冒矢石﹐本諸將士之力﹐固非坐而指畫者所可同也。”

  • 迹蹈-汉语大词典

    迹蹈

    亦作“[蹟蹈]”【1】重复走过的路。《淮南子·本经训》:“接徑歷遠﹐直道夷險﹐終日馳騖而無蹟蹈之患。”

  • 進蹈-汉语大词典

    進蹈

    【1】封建时代朝贺皇帝时的一种礼仪。《宋史·乐志二》:“舞者進蹈安徐﹐進一步則兩兩相顧揖﹐三步三揖﹐四步爲三辭之容﹐是爲一成。”

  • 遐蹈-汉语大词典

    遐蹈

    【1】涉足高远。指隐居﹑修道。《南齐书·周颙传》:“{胤}兄{點}﹐亦遁節清信。{顒}與書﹐勸令菜食。曰:‘丈人之所以未極遐蹈﹐或在不近全菜邪?’”{唐}{权德舆}《<中岳宗元先生吴尊师集>序》:“閎覽古先﹐遐蹈物表。”

  • 遠蹈-汉语大词典

    遠蹈

    【1】犹远行。{晋}{夏侯谌}《东方朔画赞》:“跨世凌時﹐遠蹈獨游。”【2】犹远播。{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輝音峻舉﹐鴻風遠蹈。騰義飛辭﹐涣其大號。”

  • 遵蹈-汉语大词典

    遵蹈

    【1】遵照实行。《三国志·吴志·诸葛恪滕胤等传论》:“{滕胤}厲脩士操﹐遵蹈規矩﹐而{孫峻}之時猶保其貴﹐必危之理也。”{宋}{苏洵}《衡论下·养才》:“而其禮法風俗﹐尤復細密﹐舉朝廷與四海之人﹐無不遵蹈。”

  • 觸蹈-汉语大词典

    觸蹈

    【1】触犯践踏。《三国志·魏志·牵招传》:“值京都亂﹐{苗}{隱}見害﹐{招}俱與{隱}門生{史路}等觸蹈鋒刃﹐共殯斂{隱}屍﹐送喪還歸。”

  • 辭金蹈海-汉语大词典

    辭金蹈海

    【1】{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以“辭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明武宗}《刘基赠谥太师文成诰》:“受爵能讓﹐懷辭金蹈海之風;成功不居﹐從辟穀封{留}之請。”

  • 陵蹈-汉语大词典

    陵蹈

    【1】侵袭践踏。《三国志·魏志·袁绍传》“{馥}在坐上﹐謂見圖構﹐無何起至溷自殺”{裴松之}注引{汉}{王粲}《英雄记》:“{瓚}({公孫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蹈之。”

  • 高蹈-汉语大词典

    高蹈

    【1】高超;超脱。{宋}{苏轼}《和寄无选长官》:“葆光既清尚﹐命尹亦高蹈。”{郭沫若}《纪念碑性的建国史诗之期待》:“自抗战发动以后﹐多数的作家执笔从戎﹐参加了战地服务工作﹐便是平常态度最高蹈的﹐也都把生活习惯和精神动向改变了﹐力求与时代配合。”【2】指隐居。{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二章四:“有少数的个人英雄索性高蹈﹐讽刺‘前线主义’﹐而强调‘宣传不是艺术’。”《梁书·止足传序》:“雖禍敗危亡﹐陳乎耳目﹐而輕舉高蹈﹐寡乎前史。”{三国} {魏}{锺会}《檄蜀文》:“誠能深鑒成敗﹐邈然高蹈﹐投跡{微子}之蹤﹐措身{陳平}之軌﹐則福同古人﹐慶流來裔﹐百姓士民﹐安堵樂業。”{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黨禍起新朝﹐正士寒心﹐連袂高蹈。”【3】指隐士。{唐}{皮日休}《移元徵君书》:“如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則{舜}不爲高蹈也﹐{舜}不爲真隱也。”{清}{龙启瑞}《答罗生书》:“且僕非不願爲高蹈﹐而有戀於此也。”【4】崛起;特出。{唐}{韩愈}《荐士》诗:“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5】举足顿地。(1)远行。《左传·哀公二十一年》:“公及{齊侯}﹑{邾子}盟于{顧}。{齊}人責稽首﹐因歌之曰:‘{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唯其儒書﹐以爲二國憂。’”{杜预}注:“高蹈﹐猶遠行也。”{孔颖达}疏:“高蹈﹐高舉足而蹈地﹐故言猶遠行也。”一说暴跳貌。《吕氏春謘E知化》“{子胥}兩袪高蹶而出於廷”{汉}{高诱}注:“兩手舉衣而行。蹶,蹈也。《傳》曰‘{魯}人之皋,使我高蹈’,瞋怒貌,此之謂也。”(2)喜悦貌。{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慷慨者逆聲而擊節,醖藉者見密而高蹈。”{詹鍈}义证:“高蹈是説高興得舉足頓地,猶之乎説熐R足蹈。”(3)感奋貌。《列子·汤问》:“{師襄}乃撫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彈也,雖{師曠}之清角,{鄒衍}之吹律,亡以加之。’”{马骏声}《端阳赫丽楼独酌》诗:“客裏光陰草草過,撫心高蹈奈愁何?”

  • 魯連蹈海-汉语大词典

    魯連蹈海

    【1】{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以“鲁連蹈海”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庞树柏}《朱舜水祠落成征诗敬赋》:“畢竟此生耻{秦}帝﹐忍學{魯連}蹈海計。”{明}{许时泉}《武陵春》:“棄禮義而尚有功﹐{魯連}蹈海;墮名城以殺豪傑﹐{李耳}出{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