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花鼓)是什么意思
凤阳花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凤阳花鼓fèng yáng huā gǔ
【释义】:
创始于安徽凤阳的民间文艺。为曲艺“花鼓小锣”、戏曲“花鼓戏”和民间歌舞“花鼓灯”的合称。现多指打花鼓。演唱者两人。一女击鼓,一女敲锣,齐唱。曲调有《凤阳歌》等小调。柳亚子《“三八”节晚会有感》:“凤阳花鼓反朱皇,拥护毛公便改良。”
打花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花鼓dǎ huā gǔ
【释义】:
戏曲传统剧目。属于民间小戏。写凤阳一对逃荒夫妇,流浪卖艺,遭受富家公子戏弄的故事。歌舞并重。剧中曲调《凤阳歌》、《鲜花调》等流传甚广。
花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花鼓huā gǔ
【释义】:
流行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的一种民间歌舞。一般由男女两人对舞,一人敲小锣,一人打小鼓,边敲打,边歌舞。
花鼓戏-现代汉语大词典
花鼓戏huā gǔ xi
【释义】:
流行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的地方戏。用花鼓作伴奏。
梨花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梨花鼓lí huā gǔ
【释义】:
即梨花大鼓。许地山《春桃》:“街上底灯虽然亮了,胡同口那卖酸梅汤的还像唱梨花鼓的姑娘耍着他的铜碗。”
催花鼓-汉语大词典
催花鼓
【1】{唐}{南卓}《羯鼓录》:“嘗遇二月初詰旦,〔{明皇}〕巾櫛方畢,時當宿雨初晴,景色明麗,小殿内庭,柳杏將吐,覩而嘆曰:‘對此景物,豈得不爲他判斷之乎?’左右相目將命備酒,獨{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臨軒縱擊一曲,曲名《春光好》,神思自得,及顧柳杏,皆已發拆。上指而笑謂嬪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后因有“催花鼓”之语。{宋}{杨万里}《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号》之七:“一聲白雨催花鼓﹐十二竿頭總下來。”{明}{唐寅}《花月吟效连珠体》之六:“月中漫擊催花鼓﹐花下輕傳弄月簫。”
梨花鼓-汉语大词典
梨花鼓
【1】即梨花大鼓。{许地山}《春桃》:“街上底灯虽然亮了﹐胡同口那卖酸梅汤的还像唱梨花鼓的姑娘耍着他的铜碗。”
打花鼓-汉语大词典
打花鼓
【1】戏曲传统剧目。属于民间小戏。写{凤阳}一对逃荒夫妇,流浪卖艺,遭受富家公子戏弄的故事。歌舞并重。剧中曲调《凤阳歌》﹑《鲜花调》等流传甚广。
花鼓-汉语大词典
花鼓
【1】指鼓框绘有彩饰的鼓。{元}{张宪}《李天下》诗:“吹玉笙﹐擊花鼓﹐十萬貔貅介胄雄﹐三千粉黛烟花主。”【2】流行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的一种民间歌舞。一般由男女两人对舞, 一人敲小锣, 一人打小鼓, 边敲打, 边歌舞。{阿英}《关于北京<燕九竹枝词>》:“首先是记花鼓秧歌之盛……也有小儿女们演唱的﹐很逗人笑﹐‘小儿花鼓{凤阳}调﹐士女周遭拍手笑’。”{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揚州}花鼓。扮{昭君}﹑漁婆之類﹐皆男子爲之。”
花鼓戲-汉语大词典
花鼓戲
【1】流行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的地方戏。用花鼓作伴奏。{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开会的人还没到齐﹐先来的男女们分散在各间房里打扑克﹐看小人书﹐拉胡琴子﹐唱花鼓戏。”
花鼓棒-汉语大词典
花鼓棒
【1】旧时{杭州}谓僧人为丧事人家作法乐时抛弄鼓棒。{元}{李有}《古杭杂记》:“杭{州市}肆﹐有喪之家﹐命僧作爲佛事……花鼓棒者﹐謂每舉法樂﹐則一僧以三四鼓棒在手輪轉抛弄﹐諸婦人競觀之以爲樂。”
鳳陽花鼓-汉语大词典
鳳陽花鼓
【1】创始于{安徽}{凤阳}的民间文艺。为曲艺“花鼓小锣”﹑戏曲“花鼓戏”和民间歌舞“花鼓灯”的合称。现多指打花鼓。演唱者两人。一女击鼓,一女敲锣,齐唱。曲调有《凤阳歌》等小调。{柳亚子}《“三八”节晩会有感》诗:“鳳陽花鼓反{朱皇}﹐擁護{毛公}便改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