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苟

苟(茍)是什么意思

  • 不苟←→随便-反义词词典

    不苟←→随便bùgǒu-suíbiàn

    【词性】:形

    不苟:不马虎。

    随便:以自己方便去便,不多考虑,比较马虎。

    【例】 女郎的步子该怎样把两腿交互着走咯,拈着手帕的那只手该怎样搭在腰间咯,眼光该怎样传送秋波咯,声音该怎样摇曳生姿咯,他们都一丝不苟地陈说着,监督着。(叶圣陶:《倪焕之》) 这时候,高秀兰说话了。她说:“事情不那么简单:事前宣布纪律,为的是让大家不犯,犯了可就不能随便了事!”(赵树理:《锻炼锻炼》)

  • 苟-古汉语虚词词典

    苟gǒu

    副词

    一、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苟且、随便。义即“随便〔地〕”、“马马虎虎”、“苟且”、“胡乱地”。①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句义:遇到财货不要随便地占取,遇到灾难不要苟且逃避。②不以人子,吾子其可得乎?吾不可以苟射故也。(《左传·宣公十二年》)--句义:不得到敌人的儿子,我的儿子岂能换回?〔这就是〕我不能随便把箭射出去的原因。③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商君书·画策》)④不知则默,无苟乱耳。(《盐铁论·论灾》)--句义:不知道就沉默不语,不要随便乱说。⑤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论衡·自纪》)--句义:王充为人高洁持重,交游一定选择朋友,不喜欢随便与人交往。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集·前出师表》)--句义:在乱世中只苟且地保全性命,并不追求名声显赫于诸侯中。闻:名声。达:显贵,显赫。

    二、用于谓语前,表示希冀。义即“但愿”、“希望”。①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句义:丈夫在外服役,但愿不要饿着他渴着他。②季孙绍与孟伯常治鲁国之政,不能相信,而祝于丛社曰:“苟使我和!”(《墨子·耕柱》)--句义:季孙绍与孟伯长期在鲁国执政,〔他们二人〕彼此不信任,于是向社庙祝祷说:“希望〔神〕让我们和睦。”

    连词

    用于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设。义即“如果”、“假如”。①莒子庚舆虐而好剑。苟铸剑,必试诸人。国人患之。(《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句义:莒子庚舆暴虐而喜欢玩剑。如果铸造新剑,一定要用人来试一试。国人都担心害怕他。诸:"之于"的合音。②故君子苟无礼,虽美不食焉。(《礼记·坊记》)--句义:所以君子如果不讲礼节,虽然食物精美也不吃。③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孟子·梁惠王下》)--句义:如果做好事,后代子孙中一定有称王的。王(wàng):称王。④天下诸侯苟有能伐楚者,寡人请为之前列。(《公羊传·定公四年》)--句义:天下诸侯如有谁能讨伐楚国的,我请求做他的先锋。⑤王苟有所善而欲用之,臣请为王事之。(《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自齐献书于燕王章》)⑥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战国策·齐策四》)--句义: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⑦苟有不晓解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论衡·问孔》)--晓解:明白。追难:刨根问底儿地诘问。

  • 苟或-古汉语虚词词典

    苟或gǒu huò

    连词

    用于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设。义即“假如”、“如果”。“苟使”、“苟为”、“苟若”义同。①人苟或言之,必闻其声;苟或行之,必见其成。(《礼记·缁衣》)——句义:人假如说了话,必能听到他的声音;如果做了事,必能见到他的成绩。②苟或言之而非,非而见罪,乃臣之分也,亦臣之愿也。(《元稹集·献事表》)——句义:如果我所说的不对,进而因不对而获罪,是我罪有应得,也是我所情愿的。③苟或得其高明,探其深赜,虽有芜败,则为日月之蚀也,大圭之瑕也。(《柳河东集·与友人论为文书》)——句义:如果能得到其中高明的见解,探求到其中深刻的内涵,即使文中有败笔,也只是像日月的亏蚀,玉圭上有瑕疵一样。赜(zé):精微,深奥。④苟使高氏有后,请致邑。(《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句义:如果高氏有后代,我请求把封邑交还给国君。⑤苟为不蓄,终身不得。(《孟子·离娄上》)——句义:如果不肯积蓄,〔那么〕一辈子也不会有所得。⑥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孟子·告子上》)——句义:五谷是多种植物中的好品种。〔但是〕如果不成熟,那还不如杂草和稗子。⑦苟若不足,为人弟者求其兄而不得。(《墨子·节葬下》)——句义:如果不富足,〔那么〕作弟弟的向哥哥提出要求也得不到满足。

  • 苟若-古汉语虚词词典

    苟若gǒu ruò

    连词

    见“苟或”。

  • 苟使-古汉语虚词词典

    苟使gǒu shǐ

    连词

    见“苟或”。

  • 苟为-古汉语虚词词典

    苟为gǒu wéi

    连词

    见“苟或”。

  • 若苟-古汉语虚词词典

    若苟ruò gǒu

    连词

    用于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设,义即“如果”、“假如”。“若其”、“若犹”、“若使”、“若或”、“若果”义同。①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之也,必自其急者先裂。(《周礼·考工记·鲍人》)——句义:如果一边松一边紧的话,那么等到用它的时候,一定会从紧的一边先裂开。②若苟有以藉口而复于寡君,君之惠也。敢不唯命是听?(《左传·成公二年》)——句义:如果有什么话向我君主复命,〔这〕是您的恩惠。岂敢不听命?③若苟赏不当贤,而罚不当暴,则是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沮矣。(《墨子·尚贤中》)——句义:假如奖赏的不是贤明的人,而惩罚的又不是强暴的人,就会使做好事的得不到勉励,而为非做歹的人受不到制裁。④若其弗赏,是失信也,何以庇民?(《左传·昭公十五年》)——句义:如果不赏赐的话,就会失信于人,又用什么庇护百姓?⑤若犹有罪,死命可也。(《左传·昭公十三年》)——句义:如果有罪,〔我〕可以奉命而死。⑥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墨子·兼爱上》)——句义:如果天下人都互相爱护,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那么〕还会有不孝之人吗?⑦有司见有罪而不诛,同罚;若或逃之,亦杀。(《墨子·号令》)——句义:有关的官员看到了犯罪现象而不杀死罪犯,〔将受到与罪犯〕同样的惩罚;如果逃跑,也要杀掉。⑧若果立,必为季氏忧。(《史记·鲁周公世家》)——句义:如果立公子裯为国君,一定会成为季氏的祸患。

  • 苟延残喘-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苟延残喘gǒu yán cán chuǎn

    〈成〉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可以作谓语、定语。

    元军大举南侵,南宋在临安苟延残喘,|被包围的土匪负隅顽抗,妄图苟延残喘|1944年,侵华日军在中国军民的不断打击之下,已经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

  • 苟且偷生-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苟且偷生gǒuqiětōushēng

    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 偷安 苟安-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偷安 苟安

    偷安tǒu’ān 苟安gǒu’ān

    动词。表示只顾眼前的安逸。

    “偷安”强调贪图安逸,含有“虽然形势不允许,也尽量抓住安逸的机会来享受”的意味;常和“苟且”连用。例如:“怎么办?是消极悲观,苟且偷安,还是发奋努力,含冤图强?”(《光明日报》,1980.8.7);“卑鄙者叛卖,为了个人苟且偷安,或是为了飞黄腾达便出卖了自己的战友”(黎汝清;《冬蕾》)。

    “苟安”含有“得过且过,消极、不振作”的意味。例如:“南宋只苟安于一时,金人的威胁、压逼却是越益严重的”;“他很乐观,陶醉在他的主观愿望里面,实际是苟安在他的昏聩里面”(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世界上无以武力维持万年霸业的民族,也无任人宰割苟安永世的国民”(《巴金散文选》);“形势逼人,上海不让我再苟安下去了”(臧克家:《诗与生活》)。

  • 苟能节欲除贪,自然身心安稳-实用委婉语词典

    苟能节欲除贪,自然身心安稳

    意为如果能节制欲望消除贪婪的念头,那么身体和心灵自然就会安宁稳固。

  • 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实用委婉语词典

    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意为人不可以用不正当的手段图富贵,也不可以听任一直贫穷下去。语出宋苏轼《上梅直讲书》。

  • 苟合-实用委婉语词典

    苟合

    婉指男女性关系随便,乱交。

  • 不苟 马虎-反义词应用词典

    不苟 马虎

    不苟 bùgǒu 马虎 mǎhu

    【不苟】形容词。不随便,不马虎。常用于积极方面。

    〔例句〕

    1.陈教授不苟言笑,治学严谨,深受师生们的爱戴。

    2.老李为人忠厚,临事不苟,可以信赖。

    【马虎】形容词。粗枝大叶,草率敷衍。贬义词。可重叠为AABB式。

    〔例句〕

    1.她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从不马虎。

    2.这项工作搞得太马虎了,要重新搞。

    3.无论大事小事,我们都应抱踏实认真的态度,不能马虎从事。

    〔应用例句〕

    我们搞教育科研,必须纠正一切马虎草率的态度,坚持一丝不苟的精神。

  • 苟-古文观止词典

    苟gǒu

    【词性】:动词

    苟享(1)。《待漏院记》:窃位而苟禄。——窃取高位,苟享厚禄。

  • 苟-古文观止词典

    苟gǒu

    【词性】:形容词

    苟且,随便,勉强(12)。《游侠列传序》: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这也是他们的长处,不是随便〔可做到〕的。《纵囚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宁肯为正义而死,不肯苟且侥幸地活着。《瘗旅文》: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经历了恶毒的瘴气,却能够勉强保全性命,是因为我从来不曾有过一天的忧伤。

  • 苟-古文观止词典

    苟gǒu

    【词性】: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如果”等(21)。《赵威后问齐使》:苟无民,何有君?——假如没有老百姓,哪里有国君?《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假如没有良马,就是说没有马,也不能算是假话。《前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果不是我所有的,就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

  • 苟合-古文观止词典

    苟合gǒu hé

    无原则地附合、迎合(6)。《游侠列传序》:义不苟合当世。——坚持正义,不无原则地迎合世俗。《报任安书》: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四样没有一样有成就,只是无原则地迎合,取得皇上的容纳。《邹阳狱中上梁王书》: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邹阳为人聪明而有谋略,胸怀大志,不肯无原则地附合。

  • 苟活-古文观止词典

    苟活gǒu huó

    苟且偷生(3)。《报任安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但〕也很懂得舍生就义的道理。《报任安书》: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我〕忍受耻辱苟且偷生,幽禁在污泥浊壤中而甘心忍受的原因,是恨自己理想没有实现,庸碌无闻,终结一生,而文章著作不能流传于后世啊。《李陵答苏武书》: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我自杀也无用,恰好足以增加耻辱,所以往往振作起来,忍受耻辱,便再苟且偷生。

  • 苟取-古文观止词典

    苟取gǒu qǔ

    苟且求得(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他们〕坚守正义,不肯苟且求得〔不正当的利益〕,在朝中结党营私。

  • 苟全-古文观止词典

    苟全gǒu quán

    苟且保全(1)。《诸葛亮前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只想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间谋求显达。

  • 临财苟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临财苟得

    【释义】:

    意谓见到财宝就随便捞取。指人见利忘义。□语出《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二刻拍案惊奇》三九:似这等人,也是穿窬小人中大侠了。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

  • 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

    【释义】:

    苟:如果。瑕:玉的斑点,喻缺点,过失。恤:担忧、忧虑。意谓如果为人心术端正,何用担忧没有安身立命的地方。《春秋列国志传》四:申生曰:“奔往何国?”二臣曰:“谚云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殿下能撇富贵以免祸,则何国不可往?”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释义】:

    勇将不会为苟活而贪生怕死,壮士不会为求生而毁弃自己的气节。《三国演义》七四:吾闻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今日乃我死日也。汝可努力死战。

  • 苟-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苟gǒu

    副词

    在句中作状语

    一、表示情况、动作行为及其对象仅限于某个范围。可译为“只要”、“只”等。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大适小,则为坛。小适大,苟舍而已。焉用坛?(《春秋左传集解》册三页一〇九六)

    ——大国〔的君主〕到小国,就筑坛。小国〔的君主〕到大国,只要住下就行了。哪里用得着筑坛?(坛:土筑的高台。)

    《楚辞·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楚辞》册一卷一页十四上)

    ——没有人知道我也就算了罢,只要我的内心真正芬芳。

    《文心雕龙·情采》:心非郁陶,苟驰夸饰。(《文心雕龙》册三卷七页二上)

    ——心里没有忧思郁积,只追逐些夸张的词藻。

    二、表示动作行为进行时得过且过或草率从事。可译为“苟且”、“随便”等。

    《商君书·画策》: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商君书》册二卷四页十四上)

    ——〔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饿着也不苟且求食,宁死也不苟且求生。

    《汉书·贾邹枚路传·邹阳》:阳为人有智略,忼慨不苟合。(《汉书》册八页二三四三)

    ——邹阳为人有智谋才略,意气激昂,不肯苟且求合。(忼:用同

    “慷”。)

    《后汉书·西羌列传》:朝议惮(dàn)兵力之损,情存苟安。(《后汉书》册十页二九〇〇)

    ——朝廷里议论,怕损失兵力,存在着苟且偷安的心理。

    《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注疏》册一卷一页四上)

    ——遇到财物不要随便占取,遇到灾难不要随便躲避。

    《论衡·自纪篇》: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论衡》册六卷三十页二上)

    ——〔我〕王充为人清高持重,交游一定选择朋友,不喜欢随便和别人交往。

    三、表示动作行为进行时暂作某种让步。可译为“姑且”,或今语同。《庄子·杂篇·天下》: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庄子》册四卷十页十九上)

    ——人们都求福,我独委曲求全,说:“姑且免于灾祸吧。”

    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东田文集》册二卷三页九八)

    ——现在的情况,为什么不让我能早点躲进〔你的〕口袋里,来苟延残喘呢?

    四、表示事物或情况接近某一程度。可译为“差不多”。

    《论语·子路》: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论语注疏》册二卷十三页二下)

    ——孔子论卫公子荆:“〔他〕善于过日子。刚有一点,就说:‘差不多够了。’稍增加了一点,就说:‘差不多完备了。’比较富足了,就说:‘差不多完美无缺了。’”

    五、强调动作行为具备了一定条件才发生、出现。可译为“才”。

    《楚辞·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楚辞》册一卷一页十九上)

    ——只有那德行高尚的圣人和贤士,才能享有这天下的土地。(茂行,高尚的德行。用:享有。)

    六、表示希望产生、出现某一动作行为。可不译出。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毛诗注疏》册三卷四之一页四)

    ——丈夫在外服役,不要饿着渴着〔他〕。

    《左传·襄公十八年》:苟捷有功,无作神羞。(《春秋左传集解》册三页九四一)

    ——愿能打胜仗建立功勋,不给神增添耻辱。

    《国语·晋语一》:武公伐翼,杀哀侯,止栾共子曰:“苟无死,吾以子见天子,令子为上卿,制晋国之政。”(《国语》上册页二五一)

    ——武公伐翼,杀了晋哀侯,劝阻栾共子说:“〔你〕不要死吧我带你去见周天子,封你为上卿,管理晋国的政事。”

  • 苟-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苟gǒu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等。

    《左传·成公二年》: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春秋左传集解》册二页六四二)

    ——从开始交战,如果遇到险阻,我一定下去推车。

    《论语·述而》: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注疏》册二卷七页六上)

    ——〔我〕孔丘真幸运,如果有了过错,人家一定知道。

    《商君书·更法》: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商君书》册一卷一页一下)

    ——所以圣人如果能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效法旧的制度。

    《史记·陈涉世家》:苟富贵,无相忘。(《史记》册六页一九四九)

    ——如果富贵了,可不要互相忘记。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资治通鉴》册五页二〇八八)

    ——假如象您说的那样,那么刘豫州为什么不就去投靠他呢?(刘豫州:刘备。之:指曹操。)

  • 苟或-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苟或gǒuhuò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

    《新书·匈奴》:苟或非天子民,尚岂天子也?(《新书》册一卷四页六上)

    ——假如不是天子的百姓,难道会尊重天子吗?

  • 苟为-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苟为gǒuwéi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等。

    《孟子·告子上》: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tí)稗(bài)。(《孟子注疏》册四卷十一页七上)

    ——五谷是庄稼中的好品种。如果没有成熟,还不如稊米和稗子。(荑:用同“稊”。一种似稗子的草。)

    《孟子·离娄下》: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kuài)皆盈。(《孟子注疏》册三卷八页五下)

    ——如果没有水源,七八月之间雨量集中,大小沟渠都会满的。(沟浍:田间排水的渠道。)

    《庄子·内篇·人间世》:且苟为悦贤而恶(wù)不肖,恶(wū)用而求有以异?(《庄子》册一卷二页五上)

    ——假如能够喜爱贤才并憎恶坏人,哪里用得着你标新立异?

  • 苟-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苟gǒu

    附类

    形容词。作“马虎”解。

    《论语·子路》: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注疏》册二卷十三页一下)

    ——君子对于自己说的话,没有一点马虎的地方罢了。

  • 若苟-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若苟ruruògǒu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假令”、“假若”等。

    《左传·成公二年》:若苟有以藉口而复于寡君,君之惠也。敢不唯命是听。(《春秋左传集解》册二页六四四)

    ——假令有话可以向我们君主复命,〔这〕就是您的恩惠了。岂敢不唯命是听。

    《墨子·尚贤中》:若苟赏不当贤,而罚不当暴,则是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沮矣。(《墨子》册一卷二页五上)

    ——假若奖赏的不是贤能的人,处罚的不是横暴的人,那么就会使贤能的人得不到劝勉,横暴的人得不到制裁了。

  • 苟-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苟gǒu

    ①苟且,随便。如“一丝不苟”“不苟言笑”。《论语·子路》:“君子于其言,无所~而已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为炳炳烺烺。”(炳炳烺烺:指漂亮,形式上好看。)②姑且,暂且。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一日之~安,数百年之大患也。”③或许,可能。《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无饥渴。”《楚辞·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得用此下士。”④连词。假如,如果。《陈涉世家》:“~富贵,无相忘。”方苞《狱中杂记》:“~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苟或】如果,假如。《左传·昭公元年》:“~知之,虽忧何害?”

    【苟且】只顾眼前,得过且过。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人习于~非一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惟怯懦也故~。”

    【苟全】苟且保全。诸葛亮《出师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一丝不苟-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丝不苟yī sī bù gǒu

    【释义】: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毫不马虎。巴金《怀念鲁迅先生》:“事无大小,不管是自己的事或者别人的事,先生一律认真对待,真正做到一丝不苟。”

  • 一笔不苟-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笔不苟yī bǐ bù gǒu

    【释义】:

    形容作书画或撰文极其认真,毫不马虎。茅盾《无题》:“我的创作态度多么严肃,我真是一笔不苟。”

  • 不苟-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苟bù gǒu

    【释义】:

    不随便;不马虎。如:一丝不苟。

  • 不苟言笑-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苟言笑bù gǒu yán xiào

    【释义】:

    不随便说话、发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柯岩《船长》:“船长是个老派的船长,十分严格,每天板着面孔,不苟言笑,穿一身笔挺的制服。”

  • 临危不苟-现代汉语大词典

    临危不苟lín wēi bù gǒu

    【释义】:

    见“临难不苟”。

  • 临难不苟-现代汉语大词典

    临难不苟lín nàn bù gǒu

    【释义】:

    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语出《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也作“临危不苟”。老舍《四世同堂》:“我不考虑那个!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苟。”

  • 言笑不苟-现代汉语大词典

    言笑不苟yán xiào bù gǒu

    【释义】:

    不苟言笑。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梁启超《论幼学》:“又闻美国学童,跬步必肃,言笑不苟。”

  • 苟-现代汉语大词典

    苟gǒu

    【释义】:

    ①随便;马虎。杨沫《青春之歌》:“屋里的同志都哈哈大笑起来,连不苟言笑的王先生也笑了。”②暂且;勉强。如:苟延。③假如;如果。如:苟富贵,毋相忘。④姓。

  • 苟从-现代汉语大词典

    苟从gǒu cóng

    【释义】:

    盲从;无原则地顺从。如:阿意苟从。

  • 苟且-现代汉语大词典

    苟且gǒu qiě

    【释义】:

    ①只图眼前,得过且过。孙中山《兴中会宣言》:“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②随便,马虎,敷衍了事。朱自清《短诗与长诗》:“作者必以为不过两三行而已,何须费心别择?不知如无甚意义,便是两三行也觉赘疣;何能苟且出之呢?”③勉强。如:小本经营,赢利无多,苟且图温饱而已。④指男女关系不正当。周立波《扫盲志异》:“等到稍微定定神,他的头一个心思是要冲进房间去,捉奸捉双,亲手拿住这对苟且的男女,好去打官司。”

  • 苟且因循-现代汉语大词典

    苟且因循gǒu qiě yīn xún

    【释义】:

    得过且过,不求进取。郭沫若《把精神武装起来》:“烂熟的封建文明持续了过分长久的年代,没有得到蜕变,更加以清朝三百年的无理的统制,养成了一种苟且因循的习惯,毫无积极进取的精神。”

  • 苟且偷生-现代汉语大词典

    苟且偷生gǒu qiě tōu shēng

    【释义】:

    得过且过地活着。郭沫若《屈原》:“先生决不愿苟且偷生,我也决不愿苟且偷生的。”

  • 苟且偷安-现代汉语大词典

    苟且偷安gǒu qiě tōu ān

    【释义】:

    只贪图目前的安逸,不顾将来。叶恩《上振贝子书》:“苟且偷安,因循度日。”

  • 苟存-现代汉语大词典

    苟存gǒu cún

    【释义】:

    苟且生存。如:于乱世中苟存。

  • 苟同-现代汉语大词典

    苟同gǒu tóng

    【释义】:

    随意附和。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舍此而求统一,无论出何花样,弄何玄虚,均为南辕北辙,实属未敢苟同。”

  • 苟延-现代汉语大词典

    苟延gǒu yán

    【释义】:

    勉强拖延。鲁迅《小杂感》:“犬儒的刺,一用则苟延了他自己的生命。”

  • 苟延残喘-现代汉语大词典

    苟延残喘gǒu yán cán chuǎn

    【释义】:

    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鲁迅《花边文学》序言:“在这种明诛暗杀之下,能够苟延残喘,和读者相见的,那么,非奴隶文章又是什么呢?”

  • 苟全-现代汉语大词典

    苟全gǒu quán

    【释义】:

    苟且保全。如:苟全性命于乱世。

  • 苟合-现代汉语大词典

    苟合gǒu hé

    【释义】:

    ①附和;迎合。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其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②苟且聚合;凑合。郭沫若《革命与文学》:“禁欲主义与享乐主义苟合而产生出形式主义来。”③指男女间不正当的结合。徐特立《关于研究历史的几个重要问题》:“在古代群婚制是男女正常之关系,一到今天,就会变为苟合,叫做淫奔。”

  • 苟安-现代汉语大词典

    苟安gǒu ān

    【释义】:

    苟且偷安。巴金《春》:“他当初误于苟安的思想,一步走错,就被逼着步步走错。”

  • 苟免-现代汉语大词典

    苟免gǒu miǎn

    【释义】:

    只图眼前免遭祸患。聂绀弩《关于知识分子》:“不过临难苟免卖友求荣之辈,往往被故意地做了夸大的宣传,使有心人像曹先生之流摇头浩叹。”

  • 苟活-现代汉语大词典

    苟活gǒu huó

    【释义】:

    苟且偷生。鲁迅《北京通信》:“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

  • 苟简-现代汉语大词典

    苟简gǒu jiǎn

    【释义】:

    草率而简略。谢觉哉《“反裘负薪”》:“后者要我们深入地有计划地创造,不能苟简,建设的道路上,不容许皮相,也没有可侥幸取到的便宜。”

  • 营营苟苟-现代汉语大词典

    营营苟苟yíng yíng gǒu gǒu

    【释义】:

    形容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李大钊《现在与未来》:“就是那最时髦的政客,成日价营营苟苟,忙个不了…又那个不是为他将来的物质生活作预备呢?”

  • 畏难苟安-现代汉语大词典

    畏难苟安wèi nán gǒu ān

    【释义】:

    害怕困难,苟且偷安。郭沫若《反正前后》:“图大事、成大业者不可畏难苟安。”

  • 蝇营狗苟-现代汉语大词典

    蝇营狗苟yíng yíng gǒu gǒu

    【释义】:

    像苍蝇一样到处钻营,像狗一样苟且求活。喻为追求名利而不顾廉耻,不择手段。李大钊《大哀篇》:“此辈蝇营狗苟,坐拥千金,以供其贿买选票者,又果谁之血髓耶?”

  • 一筆不苟-汉语大词典

    一筆不苟

    【1】谓作书画或撰文极其认真﹐毫不马虎。{清}{沈初}《西清笔记》卷二:“〔{趙文敏}〕更有《法華經》全部……前後一筆不苟﹐功力如此﹐洵神技也。”{茅盾}《无题》:“我的创作态度多么严肃﹐我真是一笔不苟。”

  • 一介不苟-汉语大词典

    一介不苟

    【1】见“一介不取”。

  • 一字不苟-汉语大词典

    一字不苟

    【1】一个字也不随便。形容行文时字斟句酌,反复锤炼。{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李太白}一斗百篇﹐援筆立成;{杜子美}改罷長吟﹐一字不苟。”《明诗纪事乙籤·李攀龙》引《明诗选》{明}{陈子龙}曰:“五律雜出盛{唐}諸家﹐精工雄渾。一字不苟﹐前人所難。”

  • 一絲不苟-汉语大词典

    一絲不苟

    【1】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毫不马虎。《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苟﹐陞遷就在指日。”{巴金}《怀念鲁迅先生》:“事无大小﹐不管是自己的事或者别人的事﹐先生一律认真对待﹐真正做到一丝不苟。”{刘心武}《班主任》:“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

  • 一毫不苟-汉语大词典

    一毫不苟

    【1】犹一丝不苟。{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斷斷是再來人﹐一毫不苟﹐一絲不掛﹐誠然而來﹐誠然而往。”

  • 不苟-汉语大词典

    不苟

    【1】不随便;不马虎。《周礼·地官·大司徒》:“一曰﹐以祀禮教敬﹐則民不苟。”{贾公彦}疏:“不苟且也。”《後汉书·王堂传》:“〔{堂}〕遷{汝南}太守﹐搜才禮士﹐不苟自專。”{清}{钱泳}《履园丛话·梦幻·许昌》:“{嘉定}有老儒名{朱綱}﹐爲人方正不苟﹐頗信佛老之説。”

  • 不苟言笑-汉语大词典

    不苟言笑

    【1】《礼记·曲礼上》:“不苟訾,不苟笑。”后以“不苟言笑”谓态度庄重。{清}{戴名世}《王烈妇传》:“舍人子及諸孫多與余游﹐示予以烈婦行狀﹐且曰烈婦性慧而婉﹐不苟言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那做房官的﹐我看見他﹐都是氣象尊嚴﹐不苟言笑的﹐那種官派﹐我一見先就怕了。”{柯岩}《船长》:“船长是个老派的船长﹐十分严格﹐每天板着面孔﹐不苟言笑﹐穿一身笔挺的制服。”

  • 侈縱偷苟-汉语大词典

    侈縱偷苟

    【1】奢侈放纵,苟且偷生。{清}{方苞}《谢季方传》:“其祖國初督學{山西}﹐饒於財﹐子姓習侈縱偷苟﹐妹始嫁﹐家中落而未盡。”

  • 偷苟-汉语大词典

    偷苟

    【1】苟且。{唐}{元稹}《赠左散骑常侍裴公墓志铭》:“急則散去﹐緩則偷苟。”《宋书·五行志一》:“杯槃者﹐酒食之器也﹐而名曰《晋世寧》者﹐言{晉}世之士﹐偷苟於酒食之間﹐而其知不及遠﹐{晉}世之寧﹐猶杯槃之在手也。”

  • 偷合苟容-汉语大词典

    偷合苟容

    亦作“[偷合取容]”【1】谓苟且迎合以取悦于人。《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三年》:“右正言{孫諤}言:‘知{河中府}{楊畏}﹐在{元豐}時﹐其議論皆與朝廷合;及{元祐}之末﹐{吕大防}﹑{蘇轍}等用事﹐則盡變其趨而從之;{紹聖}之初﹐陛下躬親總攬﹐則又欲變其趨而偷合苟容。天下謂之“{楊三變}”。’”{宋}{司马光}《开言路状》:“近歲風俗頽弊﹐士大夫以偷合苟容爲智﹐以危言正論爲狂。”《荀子·臣道》:“不卹君之榮辱﹐不卹國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養交而已耳﹐謂之國賊。”《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论》:“偷合取容﹐以至圽身。”

  • 奊苟-汉语大词典

    奊苟

    【1】见“奊3詬”。

  • 行不苟合-汉语大词典

    行不苟合

    【1】谓做事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行不苟合﹐義不取容。”

  • 媮合苟從-汉语大词典

    媮合苟從

    【1】迎合顺从。《汉书·元帝纪》:“媮合苟從﹐未肯極言﹐朕甚閔焉。”{颜师古}注:“媮與偷同。”

  • 媮合苟容-汉语大词典

    媮合苟容

    【1】谓苟且迎合以求容身。{宋}{苏辙}《颍滨遗老传》上:“究觀聖意﹐本欲求賢自助……豈欲使左右大臣媮合苟容﹐出入唯唯﹐危而不持﹐顛而不扶﹐竊取利禄﹐以養妻子而已哉!”{明}{归有光}《夏淑人六十寿序》:“居公之位﹐食公之禄﹐未嘗乏人也﹐能不媮合苟容﹐摧折於萬乘之威﹐而盡言天下之事者﹐幾人哉!”《汉书·贾山传》:“〔{秦皇帝}〕退誹謗之人﹐殺直諫之士﹐是以道諛媮合苟容……天下已潰而莫之告也。”{颜师古}注:“媮與偷同。”

  • 支苟-汉语大词典

    支苟

    【1】不能表白。《墨子·亲士》:“分議者延延,而支苟者詻詻焉。”一说为“交敬”之误。见{孙诒让}间诂。

  • 狗苟蠅營-汉语大词典

    狗苟蠅營

    【1】像狗那样苟且求活,像苍蝇那样营营往来。比喻不顾廉耻,到处钻营。{宋}{文天祥}《御试策一道》:“牛維馬縶﹐狗苟蠅營﹐患得患失﹐無所不至者﹐無恠也。”{元}{滕斌}《普天乐·财》曲:“錦步障﹐黄金塢﹐狗苟蠅營貪不足。”{清}{王韬}《禁游民》:“以官場作利場﹐狗苟蠅營﹐靡所不至。”

  • 狗苟-汉语大词典

    狗苟

    【1】像狗那样苟活。{唐}{韩愈}《送穷文》:“蠅營狗苟﹐驅去復還。”{清}{赵翼}《署斋偶得》诗:“毋怪狗苟徒﹐讐正群狺狺。”{景耀月}《读史感言》诗:“舉世同一情﹐人孰嗤狗苟。”{陈毅}《示郝鹏举》诗:“教爾作人不作人﹐教爾不苟竟狗苟。”

  • 營營苟苟-汉语大词典

    營營苟苟

    【1】形容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李大钊}《现在与未来》:“就是那最时髦的政客﹐成日价营营苟苟﹐忙个不了……又那个不是为他将来的物质生活作预备呢?”

  • 目不苟視-汉语大词典

    目不苟視

    【1】眼睛不隨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明}{李贽}《卓吾论略》:“吾大人何如人哉?身長七尺﹐目不苟視。”

  • 畏難苟安-汉语大词典

    畏難苟安

    【1】害怕困难,苟且偷安。{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一篇:“图大事﹑成大业者不可畏难苟安。”《老残游记》第八回:“只此一聲﹐人人精神震動﹐不但人行脚下覺得輕了許多﹐即驢子亦不似從前畏難苟安的行動。”《清史稿·食货志二》:“大學士{倭仁}疏陳黑地升科﹐州縣畏難苟安﹐請申明賞罰。”

  • 臨難苟免-汉语大词典

    臨難苟免

    【1】语出《礼记·曲礼上》:“臨難毋苟免。”后因以“臨難苟免”谓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新唐书·杜让能传》:“臨難苟免﹐臣之恥也。”{金}{王若虚}《臣事实辨中》:“{靚}身爲軍師﹐而臨難苟免﹐又勸主帥俱亡﹐不忠甚矣。”《周书·李远传》:“丈夫豈可臨難苟免﹐當在死中求生耳。”

  • 臨財不苟-汉语大词典

    臨財不苟

    【1】谓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语出《礼记·曲礼上》:“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气义》:“孰以顯廉﹐臨財不苟。”

  • 臨難不苟-汉语大词典

    臨難不苟

    【1】谓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语本《礼记·曲礼上》:“臨難毋苟免。”《旧唐书·忠义传序》:“有若{仲由}之結纓﹐{鉏麑}之觸樹﹐{紀信}之蹈火﹐{豫讓}之斬衣﹐此所謂殺身成仁﹐臨難不苟者也。”{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至於賊縱所及﹐直省駐防各營臨難不苟﹐忠節如林。”亦作“[臨危不苟]”。{老舍}《四世同堂》十一:“我不考虑那个!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苟。”

  • 臨危不苟-汉语大词典

    臨危不苟

    【1】见“臨難不苟”。

  • 蠅營狗苟-汉语大词典

    蠅營狗苟

    【1】借指无耻之徒。{清}{管同}《祭檀默斋明府文》:“陷君者誰?蠅營狗苟。”【2】像苍蝇一样到处钻营﹐像狗一样苟且求活。比喻为追求名利﹐不顾廉耻﹐不择手段。{唐}{韩愈}《送穷文》:“朝悔其行﹐暮已復然﹐蠅營狗苟﹐驅去復還。”{李大钊}《大哀篇》:“此輩蠅營狗苟﹐坐擁千金﹐以供其賄買選票者﹐又果誰之血髓耶?”{宋}{沈俶}《谐史》:“嗚呼!士方平時﹐自視霄漢﹐抵掌大言﹐以義節自許﹐一落賊手﹐則蠅營狗苟﹐一旦之命﹐或出力而助虐者多矣。”

  • 若苟-汉语大词典

    若苟

    【1】假如, 如果。《左传·成公二年》:“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君之惠也﹐敢不唯命是聽?”《墨子·尚贤中》:“若苟賢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側﹐則此不肖者在左右也。”

  • 苟-汉语大词典

    《廣韻》古厚切,上厚,見。【1】随便;马虎;不审慎。《诗·大雅·抑》:“無易由言, 無曰苟矣。”{郑玄}笺:“女無輕易於教令, 無曰苟且如是。”《史记·游侠列传》:“而布衣之徒, 設取予然諾, 千里誦義, 爲死不顧世, 此亦有所長, 非苟而已也。”{唐}{柳宗元}《覃季子墓铭》:“{覃季子}, 其人生愛書, 貧甚, 尤介特, 不苟受施。”{明}{李贽}《豫约》:“人不見我, 只看見汝, 則汝等一言一動可苟乎哉!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四章:“屋里的同志都哈哈大笑起來, 连不苟言笑的{王先生}也笑了。”【2】暂且;勉强。《左传·桓公五年》:“苟自救也, 社稷無隕, 多矣。”{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然{文帝}本修{黄}{老}之言, 不甚好儒術, 其治尚清浄無爲, 以故禮樂庠序未修, 民俗未能大化, 苟温飽完給, 所謂治安之國也。”{宋}{曾巩}《种园》诗:“惰慵苟恃鄉井助, 緩急孰與朋友共。”【3】苟延。{宋}{苏轼}《赐度牒修廨宇状》:“其餘率皆因循支撑, 以苟歲月。”【4】贪求。{汉}{陆贾}《新语·慎微》:“不貪於財, 不苟於利。”{宋}{王禹偁}《待漏院记》:“復有無毁無譽, 旅進旅退, 竊位而苟禄, 備員而全身者, 亦無所取焉。”{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苟一時之得, 以獵取聲利之術。”【5】卑下。{汉}{荀悦}《汉纪·惠帝纪》:“若位苟禄薄, 外而不充, 憂匱是, 所求不贍, 則私利之智萌矣。”【6】表示推测或希望。《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 苟無饑渴! ”《左传·襄公十八年》:“苟捷有功!毋作神羞!”《楚辞·离骚》:“夫惟聖哲以茂行兮, 苟得用此下土! ”【7】假如;如果;只要。《易·繫辞下》:“苟非其人, 道不虚行。”《楚辞·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史记·周本纪》:“子苟能, 請以國聽子。”{唐}{韩愈}《江汉答孟郊》诗:“苟能行忠信, 可以居夷蠻。”{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苟不可以爲天下國家之用, 則不教也。”《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在墳邊左近, 有一所空房要賣, 只要五十兩銀子。苟買得他的, 到也方便。”{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儗播布美术意见书》:“苟合于此, 则无问外状若何, 咸得谓之美术。”【8】姓。{汉}代有{苟参}。见《汉书·陈汤传》。

  • 苟偷-汉语大词典

    苟偷

    【1】“苟且偷安”之略语。{宋}{陆游}《成都府江渎庙碑》:“上漏旁穿﹐風雨入屋﹐支傾苴罅﹐苟偷歲月。”{章炳麟}《五无论》:“雖然﹐是四制者﹐特初級苟偷之法﹐足以補苴釁隙而已。”{宋}{曾巩}《策问二》:“朕于士民﹐憊精刻意以待其善﹐而天下靡靡﹐便文苟偷而已。”

  • 苟同-汉语大词典

    苟同

    【1】随意附和。{清}{顾炎武}《日知录·不醉反耻》:“聖王重特立之人﹐而遠苟同之士﹐保邦於未危﹐必自此始。”《韩诗外传》卷四:“偷合苟同以之持禄養交者﹐是謂國賊也。”{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舍此而求统一﹐无论出何花样﹐弄何玄虚﹐均为南辕北辙﹐实属未敢苟同。”{宋}{陆游}《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論諫寧中止﹐謀謨不苟同。”

  • 苟容-汉语大词典

    苟容

    【1】屈从附和以取容于世。《荀子·臣道》:“不恤君之榮辱﹐不恤國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養交而已耳﹐謂之國賊。”{宋}{苏轼}《上韩太尉书》:“天下之人﹐幸而有不爲阿附苟容之事者﹐則各爲倜儻矯異﹐求如{東漢}之君子﹐惟恐不及﹐可悲也已!”{清}{薛福成}《叶向高论》:“自{嘉靖}以後﹐或偏尚才氣﹐而見擯清議﹐或依阿苟容﹐而漫無建白。”

  • 苟欲-汉语大词典

    苟欲

    【1】贪求。《後汉书·应劭传》:“〔{鮮卑}〕苟欲中國珍貨﹐非爲畏威懷德。”【2】不正当的欲望。《後汉书·陆康传》:“末世衰主﹐窮奢極侈﹐造作無端﹐興制非一﹐勞割自下﹐以從苟欲﹐故黎民吁嗟﹐陰陽感動。”

  • 苟異-汉语大词典

    苟異

    【1】任意地标新立异。《南史·何尚之传》:“必須儉而中禮﹐無取苟異。”{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然密會者以意新得巧﹐苟異者以失體成怪。”

  • 苟全-汉语大词典

    苟全

    【1】苟且求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後汉书·崔寔传》:“盪亡{秦}之俗﹐遵先聖之風﹐弃苟全之政﹐蹈稽古之蹤。”{明}{陆采}《怀香记·征吴得胜》:“時窮勢窘﹐免不得牽羊輿襯﹐且含羞苟全首領。”

  • 苟利-汉语大词典

    苟利

    【1】贪求不正当的利益。《淮南子·人间训》:“賢主不苟得﹐忠臣不苟利。”《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進思必告之道﹐退無苟利之專。”{刘良}注:“退不苟且於利以專擅其事。”{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何乃苟利從欲﹐刼掠爲功?”

  • 苟狥-汉语大词典

    苟狥

    【1】见“苟徇”。

  • 苟或-汉语大词典

    苟或

    【1】假如; 如果。{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家姊本無意輒慕君子﹐而{楊郎}先自發言﹐苟或中輟﹐立恐不利於君。”《左传·昭公元年》:“苟或知之﹐雖憂何害?”{汉}{贾谊}《新书·匈奴》:“苟或非天子民﹐尚豈天子也?”

  • 苟且因循-汉语大词典

    苟且因循

    【1】得过且过, 不求进取。{郭沫若}《羽书集·把精神武装起来》:“烂熟的封建文明持续了过分长久的年代﹐没有得到蜕变﹐更加以{清}朝三百年的无理的统制﹐养成了一种苟且因循的习惯﹐毫无积极进取的精神。”{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臣願陛下鑑{漢}﹑{唐}﹑{五代}之所以亂亡﹐懲{晉武}苟且因循之禍﹐明詔大臣﹐思所以陶成天下之才。”

  • 苟禄-汉语大词典

    苟禄

    【1】指官吏无功而受俸禄。{清}{朱琦}《感事》诗:“忠義乃在民﹐苟禄亦可恥。”{明}{宋濂}《遁耕轩记》:“受民之傭而無功以報之﹐則爲苟禄。”{金}{王若虚}《门山县吏隐堂记》:“吏隱之説﹐始于誰乎?{首陽}爲拙﹐{柱下}爲工﹐小山林而大朝市﹐好奇之士往往舉爲美談﹐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

  • 苟隨-汉语大词典

    苟隨

    【1】随便附和。《後汉书·张敏传》:“臣{敏}蒙恩﹐特見拔擢﹐愚心所不曉﹐迷意所不解﹐誠不敢苟隨衆議。”{清}{曾国藩}《致刘孟容书》:“於諸儒崇道貶文之説﹐尤不敢雷同而苟隨。”

  • 苟苟-汉语大词典

    苟苟

    【1】苟且偷生。{明}{李贽}《孔明为後主写申韩管子六韬》:“以至{譙周}﹑{馮道}諸老寧受祭器歸{晉}之謗﹐歷事{五季}之恥﹐而不忍無辜之民日遭塗炭﹐要皆有一定之學術﹐非苟苟者。”

  • 苟合-汉语大词典

    苟合

    【1】附和; 迎合。{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今公卿大夫之取士﹐無問賢否﹐而媚于己者好之﹐今士之進退不以義﹐而惟務苟合而已。”{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其爲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晏子春秋·问下十八》:“不苟合以隱忠﹐可謂不失忠;不持利以傷廉﹐可謂不失行。”{晋}{葛洪}《抱朴子·名实》:“寧潔身以守滯﹐恥脅肩以苟合。”《战国策·秦策三》:“{吴起}事{悼王}﹐使私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2】苟且聚合; 任意结合; 凑合。《论语·子路》:“子謂{衛}{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邢昺}疏:“家始富有﹐不言己才能所致﹐但曰苟且聚合也。”《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時城郭邱墟﹐掃地更爲﹐帝悔前徙之﹐草創苟合﹐未有還人。”{郭沫若}《文艺论集续集·革命与文学》:“禁欲主义与享乐主义苟合而产生出形式主义来。”《旧唐书·王珪传》:“{珪}幼孤﹐性雅澹﹐少嗜慾﹐志量沉深﹐能安於貧賤﹐體道履正﹐交不苟合。”【3】指男女间不正当的结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霞》:“我兩人情好雖佳﹐終屬苟合。”《白雪遗音·玉蜻蜓·戏芳》:“好歹總在姑爺手掌内﹐决不另抱琵琶過别船﹐但是偷情苟合難從命。”{徐特立}《关于研究历史的几个重要问题》:“在古代群婚制是男女正常之关系﹐一到今天﹐就会变为苟合﹐叫做淫奔。”

  • 苟存-汉语大词典

    苟存

    【1】苟且生存。{晋}{袁宏}《後汉纪·献帝纪二》:“今來在此﹐苟存而已﹐將圖大事﹐復仇雪耻﹐竊恐未得其志﹐而輕薄之徒﹐自相侵侮﹐愉快一時﹐無深計遠慮。”《晋书·刘毅传》:“往年國難滔天﹐故志竭愚忠﹐靦然苟存。”

  • 苟且偷安-汉语大词典

    苟且偷安

    【1】只贪图目前的安逸, 不顾将来。{叶恩}《上振贝子书》:“苟且偷安﹐因循度日﹐前轍取亡﹐可爲太息。”{宋}{苏轼}《策略三》:“天下獨患柔弱而不振﹐怠惰而不肅﹐苟且偷安而不知長久之計。”{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八章:“她朦胧地意识到自己不是对于个人问题看得太轻﹐而是过重;是在一种‘不必关心’的掩饰下苟且偷安。”

  • 苟求-汉语大词典

    苟求

    【1】任意求得; 无原则地求取。{明}{陈继儒}《读书镜》卷七:“奢而妄取苟求﹐志氣卑辱。”《後汉书·朱浮传》:“有司或因睚眦以騁私怨﹐苟求長短﹐求媚上意。”{唐}{杜甫}《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诗:“藴藉異時輩﹐檢身非苟求。”

  • 苟活-汉语大词典

    苟活

    【1】苟且偷生。{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僕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沈溺縲紲。”{鲁迅}《华盖集·北京通信》:“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宋}{黄庭坚}《书磨崖碑後》:“南内淒凉幾苟活﹐{高將軍}去事尤危。”{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因此上攜宅眷﹐撇家緣﹐圖一個苟活偷全。”

  • 苟悦-汉语大词典

    苟悦

    【1】苟且取悦。{明}{高启}《跋吕忠肃与魏太常唱和诗後》:“公於{忠肅}則期之重而無苟悦干名之辭;{忠肅}於公則知之深而有樂天感時之意。”{唐}{李德裕}《黄幡绰》:“既陷在賊中﹐寧不苟悦其心﹐以脱一時之命?”

  • 苟安-汉语大词典

    苟安

    【1】苟且偷安。《後汉书·西羌传论》:“朝議憚兵力之損﹐情存苟安。”{巴金}《春》二十:“他当初误于苟安的思想﹐一步走错﹐就被逼着步步走错。”{清}{龚自珍}《明良论二》:“作書﹑賦詩者﹐稍讀書﹐莫知大義﹐以爲苟安其位一日﹐則一日榮。”{宋}{苏轼}《开杭州西湖状》:“臣以侍從﹐出膺寵寄﹐目睹{西湖}有必廢之漸﹐有五不可之憂﹐豈得苟安歲月﹐不任其責。”

  • 苟完-汉语大词典

    苟完

    【1】大致完备。{清}{陈梦雷}《木瘿瓢赋》:“順逆由天﹐屈伸以理﹐或直節以孤標﹐或委蛇而受訾﹐彼樛曲之苟完﹐非本願之得已。”《论语·子路》:“子謂{衛}{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宋}{苏轼}《超然台记》:“於是治其園圃﹐絜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爲苟完之計。”

  • 苟得-汉语大词典

    苟得

    【1】不当得而得。《礼记·曲礼上》:“臨財毋苟得。”{孔颖达}疏:“非義而取﹐謂之苟得。”{唐}{杜甫}《前出塞》诗之九:“衆人貴苟得﹐欲語羞雷同。”{清}{黄鷟来}《咏怀》之九:“小人務苟得﹐君子信艱貞。”

  • 苟美-汉语大词典

    苟美

    【1】犹言差不多算美好了。《论语·子路》:“子謂{衛}{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邢昺}疏:“富有曰苟美者﹐富有大備﹐但曰苟且有此富美耳﹐終無泰侈之心也。”

  • 苟媮-汉语大词典

    苟媮

    同“[苟偷]”【1】{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周}之衰也﹐時人莫不苟媮而不立﹐{周}雖欲其立﹐而不可得也﹐故{周}亡。”{唐}{元稹}《阳城驿》诗:“棲遲居{夏}邑﹐邑人無苟媮。”{清}{薛福成}《代曾侯相忠孝录序》:“人習於苟媮非一日﹐往往臨危之際﹐巧伺形便﹐以爲趨避。”

  • 苟進-汉语大词典

    苟進

    【1】苟且进取, 以求禄位。{晋}{袁宏}《後汉纪·献帝纪二》:“大尉{樊稜}﹑司徒{許相}﹐皆竊位懷禄﹐苟進無恥﹐終無匡救之益﹐必有覆公折足之患。”《楚辞·贾谊<惜誓>》:“或偷合而苟進兮﹐或隱居而深藏。”{王逸}注:“言士有偷合於世﹐苟欲進取以得爵位。”{唐}{李翱}《荐士于中书舍人书》:“賢者自處而不求苟進﹐在上者無超異之心﹐因循而不用﹐則{馮唐}白首﹐{董生}不遇﹐何足恠哉!”

  • 苟若-汉语大词典

    苟若

    【1】犹苟且, 草率马虎。{汉}{贾谊}《治安策》:“頑頓亡恥﹐奊詬亡節﹐亷恥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見利則逝﹐見便則奪。”

  • 苟貪-汉语大词典

    苟貪

    【1】贪求。{唐}{韩愈}《潮州谢孔大夫状》:“欲致辭爲讓﹐則乖伏屬之禮;承命苟貪﹐又非循省之道。”《魏书·序纪·神元帝》:“我歷觀前世{匈奴}﹑{蹋頓}之徒﹐苟貪財利﹐抄掠邊民。”

  • 苟延殘喘-汉语大词典

    苟延殘喘

    【1】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 比喻勉强维持生存。《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老漢幸年高﹐得以苟延殘喘;倘若少壯﹐也不在人世了。”{鲁迅}《<花边文学>序言》:“在这种明诛暗杀之下﹐能够苟延残喘﹐和读者相见的﹐那么﹐非奴隶文章又是什么呢?”{明}{高明}《琵琶记·风木馀恨》:“老夫苟延殘喘﹐又得相見。”《再生缘》第六九回:“我豈不知貞和烈﹐到此刻﹐苟延殘喘不由人。”

  • 苟賤-汉语大词典

    苟賤

    【1】卑鄙下贱。{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柳下惠}視袒裼裸裎﹐焉能凂我﹐可謂和光同塵矣﹐然不以三公易其介﹐未嘗流於苟賤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並且一走了官場﹐就是你前回説的話﹐先要學的卑污苟賤﹐滅絶天良。”《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夫{史舉}﹐{下蔡}之監門也﹐大不爲事君﹐小不爲家室﹐以苟賤不廉聞於世﹐{甘茂}事之順焉。”

  • 苟言-汉语大词典

    苟言

    【1】不实之言。《新唐书·李翱传》:“然其爲狀者﹐皆故吏門生﹐苟言虚美﹐溺于文而忘其理。”{汉}{刘向}《说苑·谈丛》:“惡言不出口﹐苟言不留耳。”【2】随便发表意见。{明}{刘基}《齐仲孙来齐高子来盟》:“《春秋》非聖人莫能修之﹐夫豈可以苟言哉!”《後汉书·郎顗传》:“願訪問百僚﹐有違臣言者﹐臣當受苟言之罪。”{李贤}注:“《論語》:{孔子}曰:‘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婦言﹐不是花言巧語﹐嘴快舌長﹐須是不苟言﹐不苟笑﹐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 苟辨-汉语大词典

    苟辨

    【1】犹诡辩。辨, 通“辯”。《吕氏春秋·怀宠》:“君子之説也﹐非苟辨也;士之議也﹐非苟語也。”

  • 苟簡-汉语大词典

    苟簡

    【1】草率而简略。《庄子·天运》:“食於苟簡之田﹐立於不貸之圃。”{宋}{曾巩}《序越州鉴湖图》:“况於事之隱微﹐難得而考者﹐繇苟簡之故﹐而壞於冥冥之中。”{谢觉哉}《“反裘负薪”》:“后者要我们深入地有计划地创造﹐不能苟简﹐建设的道路上﹐不容许皮相﹐也没有可徼倖取到的便宜。”《汉书·董仲舒传》:“其心欲盡滅先王之道﹐而顓爲自恣苟簡之治。”

  • 苟敬-汉语大词典

    苟敬

    【1】谓不必过于恭敬。《仪礼·聘礼》:“燕則上介爲賓,賓爲苟敬。”{王引之}《经义述闻·仪礼》:“是苟敬有崇恩殺敬之義。”一 说“苟”当为“茍”, 上从羊省, 非从艸, 读若棘。《说文·茍部》:“苟﹐自急敕也。”茍敬者谓自急敕敬之﹐敬宾之至。

  • 苟徇-汉语大词典

    苟徇

    亦作“[苟狥]”【1】无原则地顺从。《旧唐书·王求礼传》:“此詿誤之人﹐比無良吏教習﹐城池又不完固﹐爲賊驅逼﹐苟徇圖全﹐豈素有背叛之心哉!”{宋}{李之彦}《东谷所见·朋友》:“惟恐少有攖拂而取疎遠﹐故隨事苟徇而覬親密。”{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先時言水利者不知本原﹐苟狥目前﹐修一港一浦以塞責而已。”

  • 苟惜-汉语大词典

    苟惜

    【1】不当惜而惜。{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汉武帝内传》:“{阿環}不苟惜﹐向不持來耳。”

  • 苟止-汉语大词典

    苟止

    【1】苟且行事。止, 举止行动。{明}{李贽}《史阁叙述》:“若我二祖乃萬世大有作爲之君﹐不肯苟止于上。”{宋}{曾巩}《论中书录黄画黄舍人不书检》:“臣固非欲書檢也﹐顧緣職分﹐不敢苟止。”【2】勉强停止。{宋}{曾巩}《福州奏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遠去庭闈﹐爲日已久﹐晨昏之戀﹐誼難苟止。”

  • 苟辭-汉语大词典

    苟辭

    【1】谄媚之言。{唐}{元结}《元鲁县墓表》:“未嘗求足而言利﹐苟辭而便色﹐不頌之何以誡貪猥佞媚之徒也哉!”【2】随便推辞。{宋}{周密}《齐东野语·形影身心诗》:“願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辭。”

  • 苟延-汉语大词典

    苟延

    【1】谓勉强延续生命。{明}{李贽}《代深有告文》:“念本院諸僧雖居山林曠野﹐而將就度日﹐不免懶散苟延﹐心雖不敢以遂非﹐性或偏護而祗悔。”{鲁迅}《而已集·小杂感》:“大儒的刺﹐一用则苟延了他自己的生命。”{清}{李渔}《玉搔头·抗节》:“既然如此﹐我且苟延片刻﹐在家中待罪便了。”

  • 苟生-汉语大词典

    苟生

    【1】苟且偷生。{明}{陈子龙}《王明君》诗:“天子方厭戰﹐婦人聊苟生。”{唐}{韩愈}《鄠人对》:“陷於危難能固其忠孝﹐而不苟生之逆亂﹐以是而死者﹐乃旌表門閭。”《荀子·礼论》:“故人苟生之爲見﹐若者必死。”

  • 苟免-汉语大词典

    苟免

    【1】苟且免于损害。《礼记·曲礼上》:“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孔颖达}疏:“若君父有難﹐臣子若苟且免身而不鬭﹐則陷君父於危亡;故云毋苟免。”{聂绀弩}《关于知识分子》:“不过临难苟免卖友求荣之辈﹐往往被故意地做了夸大的宣传﹐使有心人像{曹先生}之流摇头浩叹。”《明史·张逵传》:“一不蒙譴﹐則交相慶賀﹐以苟免爲幸。”{唐}{白居易}《读史诗》之四:“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誅之。”

  • 苟妄-汉语大词典

    苟妄

    【1】胡作非为。{汉}{贾谊}《治安策》:“俱亡恥﹐俱苟妄﹐則主上最病。”{三国} {魏}{曹丕}《答司马懿等令》:“世之所不足者道義也﹐所餘者苟妄也。”

  • 苟且-汉语大词典

    苟且

    【1】只图眼前, 得过且过。{晋}{陆机}《五等论》:“爲上無苟且之心﹐群下知膠固之義。”《水浒传》第二十回:“今日山寨﹐天幸得豪傑相聚﹐大義既明﹐非比往日苟且。”{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人習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衆爲善。”{孙中山}《兴中会宣言》:“{中國}積弱﹐非一日矣!上則因循苟且﹐粉飾虚張﹐下則蒙昧無知﹐鮮能遠慮。”【2】不循礼法。{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二》:“夫{秦}滅先聖之道﹐爲苟且之治﹐故立十四年而亡。”《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君子進退當以禮﹐不可苟且﹐以傷雅道。”{晋}{干宝}《晋纪总论》:“樹立失權﹐託付非才﹐四維不張而苟且之政多也。”【3】随便, 马虎, 敷衍了事。{朱自清}《短诗与长诗》:“作者必以为不过两三行而已﹐何须费心别择?不知如无甚意义﹐便是两三行也觉赘疣;何能苟且出之呢?”{唐}{刘知幾}《史通·忤时》:“今監之者既不指授﹐修之者又無遵奉﹐用使争學苟且﹐務相推避。”{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若知歌舞二事﹐原爲聲容而設﹐則其講究歌舞﹐有不可苟且塞責者矣!”《朱子语类》卷一一九:“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戰之機﹐須是遇事時便與克下﹐不得苟且放過。”【4】勉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幸鄰人憐餽食飲﹐苟且自度。”{清}{顾炎武}《岁暮》诗:“流離三十年﹐苟且圖飽煖。”【5】不正当的男女关系。《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我只要委曲周全你家主一樁大事﹐並無欺心。若有苟且﹐天地不容。”{周立波}《扫盲志异》:“等到稍微定定神﹐他的头一个心思是要冲进房间去﹐捉奸捉双﹐亲手拿住这对苟且的男女﹐好去打官司。”

  • 苟冒-汉语大词典

    苟冒

    【1】贪求。{唐}{柳宗元}《与杨海之第二书》:“然吾所謂圓者﹐不如世之突梯苟冒﹐以矜利乎己者也。”《後汉书·陈王传论》:“故推{卓}不爲失正﹐分權不爲苟冒﹐伺閒不爲狙詐。”

  • 苟從-汉语大词典

    苟從

    【1】盲从; 无原则地顺从。《汉书·元帝纪》:“媮合苟從﹐未肯極言﹐朕甚閔焉。”{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故言不宿諾﹐行不苟從。”《明史·梁储传》:“臣等斷不敢阿意苟從﹐取他日戮身亡家之禍也。”

  • 苟然-汉语大词典

    苟然

    【1】随随便便。{宋}{王安石}《即事》诗之三:“古人事一職﹐豈敢苟然爲?”{清}{方苞}《书<孟子荀卿传>後》:“{騶衍}以下十一人﹐錯出《孟子荀卿傳》﹐若無倫次﹐及推其意義﹐然後知其不苟然也。”《後汉书·列女传·袁隗妻》:“妾姊高行殊﹐未遭良匹﹐不似鄙薄﹐苟然而已。”

  • 苟且偷生-汉语大词典

    苟且偷生

    【1】得过且过地活着。{宋}{王令}《与杜子长书》:“受寒餓死﹐懼辱先人後﹐以故苟且偷生。”{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在{莊生}始亂終棄﹐非女報以德﹐何復能苟且偷生?”{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先生决不愿苟且偷生﹐我也决不愿苟且偷生的。”

  • 苟語-汉语大词典

    苟語

    【1】随便发表言论; 妄言。《吕氏春秋·怀宠》:“凡君子之説也﹐非苟辨也;士之議也﹐非苟語也。”{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一:“余按古人喪中﹐衰麻不去於身﹐哭泣不絶于口﹐故練不羣立﹐不旅行﹐恐其以苟語忘哀也。”

  • 苟利子-汉语大词典

    苟利子

    【1】即傀儡子。木偶戏的一种。{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耍耗子等》:“苟利子即傀儡子﹐乃一人在布帷之中﹐頭頂小台﹐演唱打虎跑馬諸雜劇。”

  • 言笑不苟-汉语大词典

    言笑不苟

    【1】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觀}亦以師道自尊﹐粧模做樣﹐儘自矜持﹐言笑不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滦州革命先烈事略·施从云》:“幼習{陽明}學説﹐言笑不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幼学》:“又聞{美國}學童﹐跬步必肅﹐言笑不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