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茅)是什么意思
茅柴-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茅柴máo chái
【释义】:
茅,亦作“茆”,一种劣质酒。冯时化《酒史·酒品》:“恶酒曰茅柴。”宋·韩驹《庚子年还朝饮酒绝句》:“饮惯茆柴谙苦硬,不知如蜜有香醪。”
茅屋-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茅屋máo wū
【释义】:
古代以茅草苫盖的极为简陋的小屋,多为圆形。
团茅-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团茅tuán máo
【释义】:
圆形茅屋。金·元好问《别李周卿》诗之二:“怀我同心人,团茅住深竹。”元·张可久《红绣鞋·蔡行甫郊居》四:“白露离离香稻,清风小小团茅。”
初出茅庐-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初出茅庐chūchūmáolú
比喻刚到工作岗位上来的新手缺乏经验——久经世故、饱经风霜(一个是初出茅庐,一个是~,彼此阅历不同,对问题的认识自然也不一样。)
名列前茅-实用委婉语词典
名列前茅
意指名字列入前面的位置。“茅”,通“旄”,即指军旗。“前茅”,借指队伍的最前列。
茅舍-敬谦语小词典
茅舍máoshè
谦辞。用来对人称自己的住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吴氏道:‘若得法师降临茅舍,此乃万千之幸!小妾母子不胜感激。回家收拾孝堂,专等法师则个。’”◇也指茅屋。
也作〖茅斋〗máozhāi 《儒林外史》四六回:“庄濯江道:‘各位老先生当今山斗,今日惠顾茅舍,想五百里内贤人聚矣。’”
另作〖寒舍〗hánshè;〖舍下〗shèxià;〖舍间〗
shèjiān。
茅斋-敬谦语小词典
茅斋máozhāi
见〖茅舍〗máoshè。
初出茅庐久经世故-反义词应用词典
初出茅庐久经世故
初出茅庐 chūchūmáolú
久经世故 jiǔjīngshìgù
【初出茅庐】原比喻初露头角。现在常比喻刚到工作岗位来的新手缺乏经验。
〔例句〕
1.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庐”,我们准可以扫光他!
2.青年教师初出茅庐,缺乏经验,需要老教师传、帮、带。
3.实际上电子计算机步入法律界已经多年了,并非初出茅庐的新手。
【久经世故】很有处世经验。
〔例句〕
1.他是个饱经沧桑,久经世故的老人。
2.她毕竟年轻,比不上那些久经世故的老手。
包茅-古文观止词典
包茅bāo máo
【词性】:名词
古代祭祀时,以裹束着的青茅滤去酒中渣滓,故称裹束着的青茅为“包茅”(2)。《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尔贡包茅不入。——你们应进贡的包茅不交纳了。《管晏列传》:责包茅不入贡於周室。——指责楚国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了。
草茅-古文观止词典
草茅cǎo máo
【词性】:名词
一、杂草(1)。《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宁可锄草开荒努力耕种呢!
二、在野未出仕的人,指民间(2)。《袁州州学记》:草茅危言者。——那些身在民间而敢于直言的人。《贾谊论》: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从古到今,人们称赞苻坚能从民间识拔王猛。
黄茅岭-古文观止词典
黄茅岭huáng máo 1ǐng
【词性】:名词
地名。在今湖南零陵县境内(1)。《小石城山记》:逾黄茅岭而下。——爬过黄茅岭然后向下走。
茅土-古文观止词典
茅土máo tǔ
【词性】:名词
指受封为王侯。古代分封诸侯时,把皇帝五色土祭坛上一种颜色的土用茅草包好,给受封的人,作为分得土地的象征(1)。《李陵答苏武书》: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我认为你应当享受受封为王侯的举荐,受到干乘之国的赏赐。
茅屋-古文观止词典
茅屋máo wū
【词性】:名词
用茅草盖的屋顶(1)。《臧哀伯谏纳郜鼎》: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因。此,太庙用茅草盖屋顶,大辂车用蒲席铺垫。
茅子-古文观止词典
茅子máo zǐ
【词性】:名词
即茅坤。《青霞先生文集》序作者的自称(1)。《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子受读而题之曰。——我接过集子仔细诵读,然后写下这篇序文说。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释义】:
心里安静茅屋也住得安稳,性情安定菜根也吃得香。比喻随遇而安。《鼓掌绝尘》三九:你出家人,岂不晓得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的说话。
坐茅不损草,奸臣不食近村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坐茅不损草,奸臣不食近村禾
【释义】:
犹言兔子不食窝边草。比喻即使是坏人也不在家门口或本地干坏事,不去侵犯邻近之人的利益。《银瓶梅》九:汝两人是豪杰汉子,既已落草于近境,岂不闻俗语:“坐茅不损草,奸臣不食近村禾”,吾惜汝是少年汉子,还不思徐老先生乃本朝开国功臣之后,岂可将二女身入绿林。
占茅坑-汉语惯用语辞典
占茅坑zhàn máo kēng
比喻占据职位。傅鹤年《王莽》“咱给他来个硬占茅坑不离窝?好歹他是外甥我是舅,宫里还有咱太后,他要免我我不走”。
干茅引火——出门便是草-佛源语词词典
干茅引火——出门便是草
歇后语。形容所用原材料极易得到,使用起来方便,随手便可拿到,引申为极其普通,随处可见。《虚堂和尚语录》卷二:“初秋夏末,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干茅引火,出门便是草。见人富贵常欢喜,莫把心头似火烧。”
海岛龙多隐,茅茨凤不居-佛源语词词典
海岛龙多隐,茅茨凤不居
龙、凤,比喻高明的禅师。禅法义理修养高的禅师不愿意出头露面宣扬自己,又不愿意在人多喧闹的世俗环境里居住,因此了解的人不多,从学者自然也就少。《五灯会元·卷六·幽州传法禅师》:“问:‘别人为甚么徒弟多,师为什么无徒弟?’师曰:‘海岛龙多隐,茅茨凤不居。’”
茅-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茅máo
①茅草。《诗经·豳风·七月》:“昼尔于~,宵尔索綯。”(于茅:割取茅草。索綯táo:搓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②茅屋,简陋的住处。陶潜《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养真衡~下,庶以善自名。”(庶:希望。)鲍照《观圃人艺植》:“结~野中宿。”③通“旄”。用旄牛尾做装饰的旗子。《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肉袒,左执~旌。”
【茅茨】茅草的屋顶。《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不剪,采椽不斫。”
【茅塞】被茅草堆塞。比喻思路堵塞或愚昧无知。《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之矣。”《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使备如拨散云雾而仰面睹青天。’”
【茅舍】茅屋。《促织》:“夫妻向隅,~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茅土】古代分封诸侯,以白茅包土授予被封者,作为分得土地的象征。后遂以茅土作为分封的代称。《汉书·王莽传》:“成王广封周公庶子六人,皆有~。”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加名数,山河誓始终。”
三顾茅庐-现代汉语大词典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释义】: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刘备往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后诸葛亮上后主表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后以“三顾茅庐”比喻对贤才的诚心邀请。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算是河边巧遇姜子牙,不必三顾茅庐请诸葛了。”
占着茅坑不拉屎-现代汉语大词典
占着茅坑不拉屎zhàn zhe máo kēng bù lā shǐ
【释义】:
比喻空占职位不干事。邓小平《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怕字当头,不干工作,小病大养,无病呻吟,这样的领导干部,索性请他好好休息,不然占着茅坑不拉屎怎么行?”
初出茅庐-现代汉语大词典
初出茅庐chū chū máo lú
【释义】:
比喻初涉世致用,阅历不深。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
仙茅-现代汉语大词典
仙茅xiān máo
【释义】:
多年生草本。高10厘米~40厘米。根和根状茎粗壮,垂直向下生长。无茎。叶基生,狭披针形。夏季开花,内面黄色,外面白色。果实长圆形。叶强韧,可用来缚物。根状茎可入药。
前茅-现代汉语大词典
前茅qián máo
【释义】:
考试成绩或其它方面与他人相比处于前列。理由《中年颂》:“她的生产质量保持在第一流,名列前茅。”
拔茅连茹-现代汉语大词典
拔茅连茹bá rráo lián rú
【释义】:
比喻递相推荐引进。语出《易·泰》:“拔茅茹以其汇。”茅盾《幻灭》:“铲除封建思想的呼声喊得震天价响,然而亲戚故旧还不是拔茅连茹地登庸了么?”
茅-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máo
【释义】:
①草名。禾本科。俗称白茅。全草可作造纸原料,根茎皆可入药。②姓。
茅台-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台rráo tá
【释义】:
“茅台酒”的简称。张恨水《八十一梦》:“我买了真的茅台,大家在这里喝两杯。”
茅台酒-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台酒máo tái jiǔ
【释义】:
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产的白酒。清香醇美,驰名中外,为国产名酒之冠。
茅竹-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竹máo zhú
【释义】:
毛竹的别称。竹的一种。高可达二三丈,茎壁厚,性坚韧,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还可制造器物。许杰《惨雾》:“一株嫩茅竹,那里可以挡风呢?”
茅坑-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坑máo kēng
【释义】:
①厕所里的粪坑。②方言。厕所。多指简陋的。
茅庐-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庐máo lú
【释义】:
草屋。苏曼殊《遁迹记》:“嗣余忽醒,身卧茅庐。”
茅厕-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厕máo si
【释义】:
方言。厕所。
茅舍-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舍máo shè
【释义】:
茅屋。陈毅《由北京到广州》:“清水池塘傍茅舍。”也用以谦称自己的住宅。如:阁下若能降临茅舍,将不胜荣幸。
茅店-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店máo diàn
【释义】:
用茅草盖成的旅舍。姚雪垠《长夜》:“岗下边有几家茅店。”
茅房-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房máo fáng
【释义】:
即茅厕。马烽等《吕梁英雄传》:“刚蹲在茅房里,忽听见外边打枪。”
茅草-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草máo cǎo
【释义】:
白茅之类的植物。
茅亭-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亭máo tíng
【释义】:
用茅草等盖顶的亭子。
茅屋-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屋máo wū
【释义】:
用茅草等盖的房屋。周立波《山乡巨变》:“他自己连茅屋都没得住的,东飘西荡,你到那里去找他?”
茅根-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根máo gēn
【释义】:
白茅的根茎。中国各地都产。中医入药。性寒,味甘。能清热、凉血、止血、利尿。
茅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柴máo chái
【释义】:
用作燃料的杂草。
茅棚-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棚máo péng
【释义】:
用茅草等搭的棚子。
茅楼-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楼máo lóu
【释义】:
方言。厕所。林予等《咆哮的松花江》:“园子东南角是用麦秸‘羊角’合黄土围起来的茅楼。”
茅塞-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塞máo sè
【释义】:
《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茅塞,指为茅草所堵塞。后人用《孟子》语意以比喻思路闭塞,或愚昧无知;且多作为自谦之词。如:听吾兄此言,小弟胸中茅塞,不觉顿开。
茅塞顿开-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
【释义】:
比喻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启发,忽然开通了。《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主席精辟而通俗地用阶级观点所进行的耐心教诲,使我们茅塞顿开。”参见“茅塞”。
茅膏菜-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膏菜máo gāo cài
【释义】:
多年生草本。著名食虫植物。已知有近百种,中国有6种。常见的有圆叶茅膏菜(又称毛毡苔)和长叶茅膏菜。叶上皆有触毛和腺毛,能分泌黏液,吸引昆虫,并分泌消化液将被粘住的虫体消化吸收。分布于中国广东、福建、台湾、湖南、吉林等地。
茅寮-现代汉语大词典
茅寮máo liáo
【释义】:
草屋;茅草棚。刘平《赤胆忠心》:“哨兵在问清楚了她的来历后,把她领到一个茅寮(用竹草搭的窝棚)里去。”
藑茅-现代汉语大词典
藑茅qióng máo
【释义】:
即旋花。一种多年生的蔓草。生田野。地下茎可蒸食,有甘味,今用以酿酒和入药。
名列前茅-现代汉语大词典
名列前茅míng liè qián máo
【释义】:
春秋楚国军队行军时,前哨如遇敌情,则举茅草以示警。后以“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夏衍《心防》:“啊,倒算是名列前茅,很不错。”
狐茅-现代汉语大词典
狐茅hú máo
【释义】:
即羊茅。
放茅-现代汉语大词典
放茅fàng máo
【释义】:
监狱中在规定的时间里放犯人上厕所。端木蕻良《被撞破了的脸孔》:“吃完午饭就‘放茅’,我不想去。”
新开茅厕三日香-现代汉语大词典
新开茅厕三日香xīn kāi máo cè sān rì xiāng
【释义】:
见“新箍马桶三日香”。
针茅-现代汉语大词典
针茅zhēn máo
【释义】:
多年生草本。秆直立,丛生,高40厘米~80厘米。叶卷折成细线形。秋季开花,草黄色。我国产于新疆。可作饲料,也可制造优质纸、人造丝或编织各种物品。
白茅-现代汉语大词典
白茅bái máo
【释义】: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根茎可食,也可入药。叶子可编蓑衣。
鸭茅-现代汉语大词典
鸭茅yā máo
【释义】:
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良牧草。茎直立。叶子扁平。花小,绿色或略带紫色。种子黄褐色。
顿开茅塞-现代汉语大词典
顿开茅塞dùn kāi máo sè
【释义】:
同“茅塞顿开”。叶圣陶《席间》:“这边探索的眼光也就表示出顿开茅塞的欢喜。”
羊茅-现代汉语大词典
羊茅yáng máo
【释义】:
也称狐茅、酥油草。多年生草本。秆直立,瘦细,丛生,高15厘米~35厘米。叶细,内卷。夏季开花。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早春萌发,是羊最爱吃的牧草。秆可用来造纸。
跳茅山-现代汉语大词典
跳茅山tiào máo shān
【释义】:
指旧时道士名为驱除邪气的诵经、跳舞等活动。欧阳山《三家巷》:“自从他一疯,大奶奶更是进香许愿,乞药请符,扶乩问亡,镇宅禳解,最后跳茅山,做道场,什么都来了。”
香茅-现代汉语大词典
香茅xiāng máo
【释义】:
多年生草本,植株有柠檬香气。秆粗壮,高达2米。叶扁平,灰白色,长达1米。总状花序,双生。生长在热带地区,我国南部和台湾也有栽培。是重要的香料植物,可用于制香皂和化妆品。秆、叶可用来造纸。
一茅三脊-汉语大词典
一茅三脊
【1】有三条脊骨的茅草,即菁茅,又名灵茅。《管子·封禅》:“{江}{淮}之間﹐一茅三脊﹐所以爲藉也。”{尹知章}注:“所得靈茅。”《管子·轻重丁》:“{江}{淮}之間﹐有一茅而三脊﹐毋至其本﹐名之曰菁茅……諸從天子封於{太山}﹑禪於{梁父}者﹐必抱菁茅一束﹐以爲禪藉﹐不如令者不得從。”古时帝王封禅都用菁茅滤酒。
三茅君-汉语大词典
三茅君
【1】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据传为{汉景帝}时{咸阳}人,先后隐{句曲山}(后名{三茅山},简称{茅山},在今{江苏}{句容县}),得道成仙,{太上老君}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茅君}。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梁书·处士传·陶弘景》:“於是止於{句容}之{句曲山}……昔{漢}有{咸陽}三{茅君}得道來掌此山﹐故謂之{茅山}。”{宋}{何薳}《春渚纪闻·序丹灶》:“自三{茅君}以{丹陽}歲歉﹐死者盈道﹐因取丹頭點銀爲金﹐化鐵爲銀﹐以救饑人﹐故後人以煅粉點銅者﹐名其法曰丹陽。”{清}{赵翼}《茅山纪游》诗之三:“所以三{茅君}﹐于焉吸清淑。”
三茅鐘-汉语大词典
三茅鐘
【1】{杭州}{七宝山}{宁寿观}原为{三茅堂},{宋绍兴}中,賜古器玩三种,其二为{唐}钟,本{唐}{澄清观}旧物,禁中每听钟声以为寝兴食息之节。见《咸淳临安志》卷十三。{宋}{陆游}《纵笔》诗之四:“坊遠不聞宫漏聲﹐{三茅}鐘殘窗欲明。”{宋}{姜夔}《鹧鸪天·丁巳元日》词:“{三茅}鐘動西窗曉﹐詩鬢無端又一春。”
三脊茅-汉语大词典
三脊茅
【1】{江}{淮}间产的一种茅草。茎有三稜。亦名菁茅。古代以为祥瑞,多用于祭祀。《南史·江夏王刘义恭传》:“{大明}元年﹐有三脊茅生{石頭}西岸﹐又勸封禪﹐上甚悦。”{宋}{刘敞}《三脊茅记》:“古之祭祀無不用茅者﹐而至於封禪則必三脊茅以爲神藉。三脊茅出於{江}{淮}之間﹐蓋非其地不生。而{江}{淮}之間則皆{楚}{越}國也﹐有王者則後服﹐無王者則先叛﹐自{三代}之君莫不患之。故封禪者﹐必三脊茅﹐其意以爲能服{楚}{越}﹐使以其職來貢。”
三茅-汉语大词典
三茅
【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晋书·礼志上》:“{武皇帝}亦初平寇亂﹐意先儀範。其吉禮也﹐則三茅不翦﹐日觀停瑄。”详“三脊茅”。【2】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茅君}三兄弟。{唐}{许浑}《亡题》诗:“{商嶺}採芝尋四老﹐{紫陽}收朮訪三{茅}。”{宋}{柳永}《巫山一段云》词:“相將何處寄良宵?還去訪三{茅}。”详“三茅君”。【3】山名。亦称{茅山}﹑{句曲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茅君}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唐}{刘禹锡}《重送逝西李相公顷新加旌旄》诗:“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遠岫列{三茅}。”
三顧茅廬-汉语大词典
三顧茅廬
【1】见“三顧草蘆”。
仙茅-汉语大词典
仙茅
亦作“[僊茅]”【1】植物名。原生西域,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文理。{唐}{开元}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因又名婆罗门参。分布于我国东南至西南部。根﹑茎可入药。{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僊茅一名婆羅門參﹐出{南雄州}{大庾嶺}上。以路北{雲封寺}後者爲佳﹐切以竹刀﹐洗暴通白﹐其寺南及他處者﹐即心有黑暈﹐以此爲别。”{宋}{无名氏}《蝶恋花·寿江察判孺人》词:“九葉仙茅呈瑞巧﹐青青輝映萱庭草。”{宋}{石麟}《水调歌头·寿致政叔》词:“九葉仙茅方茂﹐瑞氣靄{中山}。”
前茅-汉语大词典
前茅
【1】古代行军时的前哨斥候。遇敌情则举旌向后军示警。《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慮無﹐中權後勁。”{杨伯峻}注:“茅﹐疑即《公羊傳》‘{鄭伯}肉袒﹐左執茅旌’之茅旌……{楚}軍之前軍或以茅旌爲標幟﹐故云‘前茅’。”【2】引申为先头部队﹑先行者。{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六軍星陳﹐萬騎雷動﹐中權始及﹐前茅已戰。”{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禨祥·黄衣人歌》:“意黄衣者﹐固即{周顛仙}﹑{張三豐}之前茅。”{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鬥争在前茅﹐屈伸本正義。”【3】谓考试成績或其它方面与他人相比处于前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自以屢拔前茅﹐心氣頗高﹐以是益疑狐妄。”{清}{昭槤}《啸亭续录·曹进喜》:“其侄入試{通州}﹐學臣以{進喜}故﹐曾列前茅。”{理由}《中年颂》:“她的生产质量保持在第一流﹐名列前茅。”
包茅-汉语大词典
包茅
【1】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故称。《书·禹贡》:“包匭菁茅。”《左传·僖公四年》:“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縮酒。”{杜预}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酒﹐爲縮酒。”{唐}{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八:“包茅重入歸關内﹐王祭還供盡海頭。”《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午﹐敕{常州}府歲貢包茅。”
分茅裂土-汉语大词典
分茅裂土
【1】分茅列土。{元}{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官封極品禄千鍾﹐分茅裂土人堪羡。腰金衣紫作朝臣﹐簫韶樂奏排筵宴。”《三国演义》第五四回:“我主人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玄孫﹐今皇上之叔﹐豈不可分茅裂土?”
分茅錫土-汉语大词典
分茅錫土
【1】见“分茅賜土”。
分茅列土-汉语大词典
分茅列土
【1】谓分封侯位和土地。{唐}{张说}《延州豆卢使君万泉县主薛氏神道碑》:“大聖天后﹐鍊石補天﹐有王母之神器;分茅列土﹐啓弄孫之美色。”{仲平}《三巡阅发表後的吴佩孚》:“此次{曹锟}大封功臣﹐分茅列土﹐产出了三个大巡阅使来。”《封神演义》第一百回:“一舉戎衣定大{周}﹐分茅列土賜諸侯。”{唐}{罗隐}《秋日有酬》诗:“分茅列土纔三十﹐猶擬迴頭賭錦袍。”
分茅胙土-汉语大词典
分茅胙土
【1】分茅列土。{明}{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後纪》:“數公皆人傑﹐無不望分茅胙土如{姚廣孝}﹐豈止富貴終其身而已乎!”
分茅賜土-汉语大词典
分茅賜土
亦作“[分茅錫土]”【1】分茅列土。{清}{李渔}《玉搔头·夺锦楼》第五回:“不止分茅賜土﹐允宜並位于中宫。”{清}{李渔}《玉搔头·飞舸》:“只要你忙上緊趕得那人近至尊﹐便是分茅錫土也非吾吝。”
分茅嶺-汉语大词典
分茅嶺
【1】即{十万大山}。在{广东省}{东兴各族自治县}西。山顶产茅草,草头南北异向,故名。相传是{汉}{马援}立铜柱处,或谓{唐}{马总}所立。参阅《广东通志·山川》。
分茅-汉语大词典
分茅
【1】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诸侯,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谓之“分茅”。《晋书·八王传赞》:“有{晉}鬱興﹐載崇藩翰﹐分茅錫瑞﹐道光恒典。”{明}{朱鼎}《玉镜台记·寄家书》:“哲人萎棄真堪悼﹐你勳庸未克遂分茅。”{清}{叶廷琯}《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集蓼早憂家國難﹐分茅空負祖宗恩。”{唐}{杨巨源}《重送胡大夫赴振武》诗:“向年擢桂儒生業﹐今日分茅聖主恩。”
列土分茅-汉语大词典
列土分茅
【1】谓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軍前累立功勞大﹐列土分茅受大封。”
初出茅廬-汉语大词典
初出茅廬
【1】{东汉}末,{诸葛亮}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亮}始出佐之。《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后用以谓初涉世致用,阅历不深。{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就怕他初出茅廬﹐不懂規矩﹐當不來是真的。”{清}{李渔}《风筝误·蛮征》:“雖然是初出茅廬﹐這戎事與軍機似曾經慣。”
土茅-汉语大词典
土茅
【1】“土階茅屋”的省称。{清}{唐甄}《潜书·太子》:“土茅者﹐殿陛之本;糟糠者﹐肥甘之本。”
土階茅茨-汉语大词典
土階茅茨
【1】见“土階茅屋”。
土階茅屋-汉语大词典
土階茅屋
亦作“[土階茅茨]”【1】以土为阶,以茅草盖屋。谓居住俭朴。《新唐书·薛收传》:“峻宇彫牆﹐{殷辛}以亡;土階茅茨﹐{唐堯}以昌。”《周书·武帝纪下》:“上棟下宇﹐土階茅屋。”
封茅-汉语大词典
封茅
【1】指分封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赐以白茅包裹的社坛方土。后泛指任命地方高级官员。{唐}{殷尧藩}《李节度平虏》诗:“元勳未論封茅異﹐捷勢應如破竹然。”
名列前茅-汉语大词典
名列前茅
【1】《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爲宰,擇{楚國}之令典,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按:{春秋}{楚国}军队行军时,前哨如遇敌情,则举茅草以示警。后以“名列前茅”谓名次列在前面。{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唐词林》:“汝初冒北籍﹐名列前茅﹐恐招人忌耳。”{夏衍}《心防》第二幕:“第五名﹐啊﹐倒算是名列前茅﹐很不错。”
團茅-汉语大词典
團茅
【1】圆形茅屋。{元}{张可久}《红绣鞋·蔡行甫郊居》曲:“白露離離香稻﹐清風小小團茅。”{金}{元好问}《别李周卿》诗之二:“懷我同心人﹐團茅住深竹。”
衡茅-汉语大词典
衡茅
【1】衡门茅屋,简陋的居室。{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養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明}{陈汝元}《金莲记·弹丝》:“{琴操}姐久居樂籍﹐尚少奇逢。妾身困守衡茅﹐怎諧佳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甲曰:‘弟日居衡茅﹐故不知仕途之關竅耳。’”{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衡茅改色﹐猿鳥交驚﹐夫何至陋之窮居﹐獲此不朽之奇事。”
寒茅-汉语大词典
寒茅
【1】指简陋的茅舍。{南朝} {梁}{沈约}《郊居赋》:“爾乃傍窮野﹐抵荒郊;編霜菼﹐葺寒茅。”
彙茅-汉语大词典
彙茅
【1】指进用贤才。语本《易·泰》:“拔茅茹,以其彙。”《隋书·炀帝纪上》:“朕負扆夙興﹐冕旒待旦﹐引領巖谷﹐置以周行﹐冀與羣才共康庶績。而彙茅寂寞﹐投竿罕至﹐豈美璞韜采﹐未值良工﹐將介石在懷﹐確乎難拔?”
屮茅-汉语大词典
屮茅
【1】草茅。指在野未作官的人。《汉书·贡禹传》:“禄賜愈多﹐家日以益富﹐身日以益尊﹐誠非屮茅愚臣所當蒙也。”
班茅-汉语大词典
班茅
【1】药物名。有毒性。{晋}{张华}《博物志》卷四引{魏}{吴普}等《神农本草经》:“藥種有五物:一曰狼毒﹐占斯解之……五曰班茅﹐戎鹽解之。”一本作“藥種有五毒”。
瓊茅-汉语大词典
瓊茅
【1】指菁茅。{春秋}时为{楚国}贡物,祭祀时用以缩酒。亦泛指贡品。{元}{王旭}《喜雨》诗:“圜丘埋蒼玉﹐瓊茅縮緑醑。”{唐}{刘禹锡}《为武中丞谢柑子表》:“果實既成﹐南方有貴;瓊茅合貢﹐中禁爲珍。”【2】灵草。古时用以占卜。《楚辞·离骚》:“索瓊茅以筳篿兮﹐命{靈氛}爲余占之。”{王逸}注:“瓊茅﹐靈草也。”瓊﹐一本作“藑”。{清}{黄宗羲}《万里寻兄记》:“卜之瓊茅蚌殼間﹐茫然不得影響。”《汉书·扬雄传上》:“費椒稰以要神兮﹐又勤索彼瓊茅。”
杜茅柴-汉语大词典
杜茅柴
【1】自酿的薄酒。{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之四:“老盆初熟杜茅柴﹐攜向田頭祭社來。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這家子將醖下的杜茅柴﹐不住的盪來﹐吃得東倒西歪。”
林宗過茅-汉语大词典
林宗過茅
【1】《後汉书·郭太传》:“{茅容}字{季偉},{陳留}人也。年四十餘,耕於野,時與等輩避雨樹下,衆皆夷踞相對,{容}獨危坐愈恭。{林宗}行見之而奇其異,遂與同言,因請寓宿。旦日,{容}殺雞爲饌,{林宗}謂爲己設,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蔬與客同飯。{林宗}起拜之曰:‘卿賢乎哉!’因勸令學,卒以成德。”后因以“林宗過茅”为典。{清}{李渔}《慎鸾交·情访》:“今日呵﹐又不是王孫遇{漂}﹐{林宗}過{茅}﹐爲甚把盤中草蔬俱嘗到。”
楚茅-汉语大词典
楚茅
【1】{楚}地产的茅草。{宋}{苏轼}《端砚诗》:“披雲離北巖﹐度{嶺}入中夏。重藉剪{楚}茅﹐方函斲英檟。”
獨茅-汉语大词典
獨茅
【1】仙茅的别名。参见“[仙茅]”。
放茅-汉语大词典
放茅
【1】监狱中在规定的时间里放犯人上厕所。{端木蕻良}《被撞破了的脸孔》:“吃完午饭就‘放茅’﹐我不想去。”
波流茅靡-汉语大词典
波流茅靡
【1】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明史·赵炳然传》:“{世宗}朝﹐{璁}﹑{萼}﹑{言}﹑{嵩}相繼用事﹐六卿之長不得其職。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
牽羊把茅-汉语大词典
牽羊把茅
【1】见“牽羊”。
拔茅連茹-汉语大词典
拔茅連茹
【1】比喻递相推荐引进。语出《易·泰》:“拔茅茹以其彙。”{王弼}注:“茅之爲物,拔其根而相牽引者也。茹,相牽引之貌也。”{朱熹}本义:“三陽在下,拔茅連茹之象。”{茅盾}《幻灭》:“铲除封建思想的呼声喊得震天价响﹐然而亲戚故旧还不是拔茅连茹地登庸了么?”亦省作“[拔茅]”﹑“[拔茹]”。{明}{李贽}《续藏书·逊国名臣·文学博士方公》:“拔茅連茹﹐隨彙並進。”{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拔茅之義圮﹐而負乘之羣興。”{宋}{王禹偁}《留别仲咸》诗之一:“頭白忽抛攀桂伴﹐道消休話拔茅心。”{明}{李东阳}《次韵答方石先生》之二:“拔茅已慰朝端望﹐附驥方慙榜下名。”{清}{钱谦益}《寿房海客十四韵》:“排格引繩良已甚﹐拔茅連茹亦奚慙。”{明}{唐顺之}《谢欧阳石江巡抚书》:“惟當寧信明公之激揚﹐而知其顧盼必能得士﹐偶因拔茹及此彙征﹐雖薦人常恐其知。在明公絶不以言于口﹐而受知思所以報。”{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四章:“若使女子平等就學﹐豈遂無人?安得以數人稍能深思創作之故﹐遂拔茅連茹﹐貴其不辨菽麥之同類而賤其聰慧明敏之女子哉!”
拔茅-汉语大词典
拔茅
【1】见“拔茅連茹”。
新開茅厠三日香-汉语大词典
新開茅厠三日香
【1】见“新箍馬桶三日香”。
焦茅-汉语大词典
焦茅
【1】传说中的一种灵草。{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下》:“〔{背明之國}〕有焦茅﹐高五丈﹐燃之成灰﹐以水灌之﹐復成茅也﹐謂之靈茅。”
田茅-汉语大词典
田茅
【1】田间的茅草。喻微贱。{南朝} {宋}{鲍照}《谢永安令解禁止启》:“臣田茅下第﹐質非{謝}品。志終四民﹐希絶三仕。”
白茅香-汉语大词典
白茅香
【1】香草名。修道者多用以沐浴。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白茅香》。
白茅人-汉语大词典
白茅人
【1】{汉武帝}时﹐方士{栾大}诡称“黄金可成﹐{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于是{武帝}拜{大}为五利将军。又刻玉印曰“天道將軍”﹐{大}衣羽衣﹐夜立白茅上受印。后事露被诛。见《史记·封禅书》。后因称{栾大}为“白茅人”。亦泛指术士。{唐}{李商隐}《李夫人》诗之一:“慚愧白茅人﹐月落教星替。”
白茅-汉语大词典
白茅
【1】亦作“[白茆]”。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故名。古代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诸侯﹐象征土地所在方位之土。《易·大过》:“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孔颖达}疏:“潔白之茅。”《诗·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高亨}注:“白茅﹐一種草﹐潔白柔滑﹐古人常用它包裹肉類。”{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錫君玄土﹐苴以白茅。”{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長風吹白茆﹐野火燒枯桑。”{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數種﹐葉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開白花成穗﹐結細實﹐其根甚長﹐白軟如筋而有節﹐味甘﹐俗呼絲茅﹐可以苫蓋及供祭祀苞苴之用。”【2】茶名。{宋}{杨伯嵒}《臆乘·茶名》:“茶之所産﹐六經載之詳矣。獨異美之名未備……{北苑}曰葉布絶品﹐{豫章}曰白露﹐曰白茅。”
瘴茅-汉语大词典
瘴茅
【1】芒茅黄枯时节之瘴疠。{宋}{苏轼}《虔守霍大夫见和复次前韵》:“同烹貢茗雪﹐一洗瘴茅秋。”
竹籬茅舍-汉语大词典
竹籬茅舍
【1】常指乡村中因陋就简的屋舍。{宋}{张昇}《离亭燕》词:“蓼嶼荻花洲﹐掩映竹籬茅舍。”{清}{程麟}《此中人语·抚松轩诗稿》:“村店青旗賣酒家﹐竹籬茅舍路三叉。”
笆茅-汉语大词典
笆茅
【1】芒的俗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芒》:“芒﹐《爾雅》作莣。今俗謂之笆茅﹐可以爲籬笆故也。”
裂地分茅-汉语大词典
裂地分茅
【1】见“裂土分茅”。
裂土分茅-汉语大词典
裂土分茅
【1】《书·禹贡》:“厥貢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爲社,若封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歸國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與之時。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與之。”后因以“裂土分茅”谓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宋}{辛弃疾}《洞仙歌·赵晋臣和李能伯韵有裂土分茅之句》词:“况滿屋﹑貂蟬未爲榮﹐記裂土分茅﹑是公家世。”《痛史》第七回:“{全太后}道:‘難得卿等一片忠誠﹐但願天佑{宋}室﹐將來恢復江山﹐必當裂土分茅﹑以報今日。’”亦作“[裂地分茅]”。{宋}{叶適}《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報人臣之有功﹐使其子孫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後裔也。”
芒茅-汉语大词典
芒茅
【1】茅草的一种。{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上:“芒茅枯時﹐瘴疫大作﹐{交}{廣}皆爾也。土人呼曰黄茅瘴﹐又曰黄芒瘴。”
苴茅-汉语大词典
苴茅
【1】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 用该方颜色的泥土, 覆以黄土, 包以白茅, 授予受封者, 作为分封土地的象征。《後汉书·宦者传序》:“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蓋以十數。”{李贤}注:“封諸侯各以其方色土﹐苴以白茅﹐而分銅虎符也。”《书·禹贡》“厥貢惟土五色”{孔}传:“王者封五色土爲社。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社。燾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潔﹐黄取王者覆四方。”{陆德明}释文:“燾﹐覆也;苴﹐包裹也。”{宋}{陆游}《新黏竹隔作暖阁》诗:“已勝展鉢三椽下﹐莫羡苴茅萬户封。”{清}{王广心}《大梁行送林平子》:“{大梁}昔當全盛日﹐裂土苴茅建宗室。”
苴茅裂土-汉语大词典
苴茅裂土
【1】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 取该方颜色的泥土, 覆以黄土, 包以白茅, 授予被封者。这是古代分封诸侯的一种仪式。《隶释·汉费亭侯曹腾碑阴》“其遣{費亭侯}之國”{宋}{洪适}释:“{高帝}約﹐非有功不侯。自{和帝}封{鄭衆}﹐而苴茅裂土者相踵至﹐有同日十九侯者。”
苴茅燾土-汉语大词典
苴茅燾土
同“[苴茅裂土]”【1】焘, 覆。《旧五代史·晋书·赵在礼马全节等传论》:“自{温琪}而下﹐皆服冕乘軒﹐苴茅燾土﹐垂名汗簡﹐諒亦宜焉。”
苞茅-汉语大词典
苞茅
【1】束成捆的菁茅。苞, 通“包”。古代祭祀时,以裹束着的菁茅置于柙中,用来滤去酒中渣滓。《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僕經事兩朝﹐受恩三代﹐位叨將相﹐籍係宗枝﹐賜鈇鉞以專征﹐徵苞茅而問罪。”{清}{黄遵宪}《和锺西耘感怀诗》:“但占風雨都來享﹐偶斷苞茅便問諸。”《左传·僖公四年》:“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茅-汉语大词典
茅
《廣韻》莫交切,平肴,明。【1】草名。禾本科。《本草》谓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等,叶皆相似。又谓夏花者为茅,秋花者为菅。俗称茅草者指白茅。全草可作造纸原料,根茎皆可入药。《易·泰》:“拔茅茹。”《诗·豳风·七月》:“晝爾于茅。”{郑玄}笺:“女當晝日往取茅歸。”《周礼·天官·醢人》“茆菹”{汉}{郑玄}注:“{鄭大夫}讀茆爲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元}{周权}《接竹引泉》诗:“挽之歸我廬, 晴雨注屋茆。”{清}{焦循}《荒年杂诗》:“采采墓門茅, 茅根不堪吮。”【2】茅可盖屋,因以指代草舍。{宋}{苏轼}《月华寺》诗:“道人修道要底物? 破鐺煮飯茆三間。”【3】借指茅土之封。{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功無横草, 生即分茅。”【4】古国名,故城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公羊传》:“茅當讀爲旄, 旄正字也, 茅借字也。蓋旌之飾, 或以羽, 或以旄……其用旄者, 則謂之旄旌矣。”【5】通“[旄]”。竿顶用旄牛尾装饰的旗。《礼记·杂记下》:“御柩以茅。”《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慮無。”《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鄭伯}肉袒, 左執茅旌, 右執鸞刀。”【6】姓。{秦}有{茅焦}。
茅臺酒-汉语大词典
茅臺酒
【1】{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产的酒。清香醇美, 驰名中外, 为国产名酒之冠。
茅塞-汉语大词典
茅塞
【1】《孟子·尽心下》:“山徑之蹊間, 介然用之而成路; 爲閒不用, 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茅塞, 谓为茅草所堵塞。{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睨温泉之峽,當在其南,中亦有峽南下,第茅塞無徑,遂隨道西北上。”后人用《孟子》语意以比喻思路闭塞, 或愚昧无知; 且多作为自谦之词。《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玄德}聞言﹐避席拱手謝曰:‘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覩青天。’”{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好像使{道静}顿开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宋}{王明清}《挥麈馀话》卷二:“{仲信}寓{越}之{蕭寺}……時一相過﹐未嘗不劇談終日﹐有補于茅塞爲多。”{清}{李渔}《蜃中楼·述异》:“吾兄真解人也﹐小弟胸中茅塞﹐不覺頓開。”
茅寮-汉语大词典
茅寮
亦作“[茆寮]”【1】草屋; 茅草棚。{宋}{刘克庄}《送陈霆之官连州》诗:“茆寮愁問宿﹐峽石善驚船。”{刘平}《赤胆忠心·紧急任务》:“哨兵在问清楚了她的来历后﹐把她领到一个茅寮(用竹草搭的窝棚)里去。”{廖之雄}《五朵红云》三:“{五指山}尖﹐红云朵朵﹐霞光普照着{黎}家的茅寮和山洞。”
茅廁-汉语大词典
茅廁
【1】厕所。{元}{秦简夫}《东堂老》楔子:“你偏不知我的性兒﹐上茅廁去也騎馬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他轉了一個彎﹐走了一箭之路﹐路旁一個茅廁。”《红楼梦》第四一回:“别是掉在茅廁裏了?快叫人去瞧瞧。”
茅菅-汉语大词典
茅菅
亦作“[茆菅]”【1】茅﹑菅二草, 形相似, 多并用以指野生杂草。亦喻微细。{宋}{苏轼}《送程七表弟知泗州》诗:“但使可此人﹐餘事真茆菅。”{元}{戴表元}《秋虫叹》诗:“淒然雜憂患﹐霜風埽茅菅。”{宋}{苏轼}《送张天觉得山字》诗:“餘光入巖石﹐神草出茅菅。”{金}{元好问}《五松平》诗:“湍流落澗壑﹐細路深茅菅。”
茅柴酒-汉语大词典
茅柴酒
【1】村酿薄酒。亦省作“[茅柴]”﹑“[茆柴]”。{清}{赵翼}《陔馀丛考·茅柴酒》:“酒之劣者﹐俗謂之茅柴酒。”{宋}{辛弃疾}《玉楼春》词:“君如九醖臺黏﹐我似茅柴風味短。”{明}{冯时化}《酒史·酒品》:“茅柴酒:惡酒曰茅柴。”{宋}{苏轼}《岐亭》诗之四:“幾思壓茆柴﹐禁網日夜急。”
茅賦-汉语大词典
茅賦
【1】指封土及其赋敛。《陈书·高祖纪下》:“茅賦所加﹐宜遵舊典。”《北史·裴叔业等传论》:“舉地而來﹐功誠兩茂﹐其以大啓茅賦﹐兼列旄旟﹐固其宜矣。”《陈书·周敷传》:“可存其茅賦﹐量所賻卹﹐還葬京邑。”
茅卜-汉语大词典
茅卜
【1】古代的一种占卜方法。《楚辞·离骚》:“索藑茅以筳篿兮﹐命{靈氛}爲余占之。”{王逸}注:“藑茅﹐靈草也。筳﹐小折竹也﹐{楚}人名結草折竹而卜曰篿。”{胡文英}《屈骚指掌》:“{楚}中或折草﹑折竹﹑折木枝﹑折炷香﹐信手布卦﹐以占吉凶。{檀默齋}云:藑茅﹐折草以卜﹐俗云掐茅卦是也。”
茅茨不翦-汉语大词典
茅茨不翦
【1】谓崇尚俭朴, 不事修饰。《史记·李斯列传》:“{堯}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斲﹐茅茨不翦。”{汉}{桓宽}《盐铁论·通有》:“文學曰:‘古者采椽不斲﹐茅茨不翦。’”《韩非子·五蠹》:“{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茅店-汉语大词典
茅店
【1】用茅草盖成的旅舍。言其简陋。{唐}{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雞聲茅店月﹐人迹板橋霜。”{姚雪垠}《长夜》十三:“岗下边有几家茅店。”{宋}{杨万里}《不寐》诗:“忽思春雨宿茅店﹐最苦僕夫催去程。”{明}{沈鲸}《双珠记·辕门遇友》:“暮宿月留茅店影﹐曉行雞弄竹窗聲。”
茅軒-汉语大词典
茅軒
【1】茅舍。{唐}{杜甫}《水槛》诗:“茅軒駕巨浪﹐焉得不低垂。”{唐}{王绩}《游北山赋》:“結蘿幌而迎宵﹐敞茅軒而待曙。”{唐}{杜荀鹤}《题江寺禅和》诗:“江寺禪僧似悟禪﹐壞衣芒履住茅軒。”
茅山-汉语大词典
茅山
【1】山名。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原名{句曲山}。相传有{汉}{茅盈}与弟{衷}{固}采药修道于此, 因改名{茅山}。《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昔{漢}有三{茅君}得道來掌此山﹐故謂之{茅山}。”
茅屋采椽-汉语大词典
茅屋采椽
【1】谓住所简陋。《汉书·艺文志》:“墨家者流……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颜师古}注:“采﹐柞木也。字作棌﹐本從木。以茅覆屋﹐以采爲椽﹐言其質素也。”
茅堂-汉语大词典
茅堂
亦作“[茆堂]”【1】草盖的屋舍。语出{汉}{韦孟}《在邹诗》:“爰戾于{鄒}, 鬋茅作堂。”《红楼梦》第十七回:“引衆人步入茆堂﹐裏面紙窗木榻﹐富貴氣象一洗皆盡。”{清}{黄景仁}《对月》诗:“鍵户謝人事﹐茅堂夜色虚。”{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誤疑茅堂過江麓﹐已入風磴霾雲端。”【2】堂名; 里名。《宋书·袁粲传》:“上於{華林園}{茅堂}講《周易》﹐{粲}爲執經。”{南朝} {宋}{谢庄}《自浔阳至都集道里名为诗》:“觀道{雷池}側﹐訪德{茅堂}陰。”
茅龍-汉语大词典
茅龍
【1】相传仙人所骑的神物。{汉}{刘向}《列仙传·呼子先》:“{呼子先}者﹐{漢中}{關}下卜師也﹐老壽百餘歲。臨去﹐呼酒家老嫗曰:‘急裝﹐當與嫗共應{中陵王}。’夜有仙人持二茅狗來至﹐呼{子先}。{子先}持一與酒家嫗﹐得而騎之。乃龍也﹐上{華陰山}。”{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玉漿儻惠故人飲﹐騎二茅龍上天飛。”{清}{沈用济}《望西岳》诗:“欲跨茅龍問酒母﹐芝田堪種乏仙才。”{明}{梅鼎祚}《玉合记·闺晤》:“香塵昔慣踐輕軀﹐弄笛曾經伴{緑珠}。飛天早借茅龍馭。”
茅殿-汉语大词典
茅殿
【1】草盖的殿堂。{唐}{王勃}《上<九成宫颂>表》:“松軒夜警﹐杳冥{姑射}之心;茅殿晨凝﹐寥廓{峒山}之駕。”{唐}{宋之问}《谒禹庙》诗:“茅殿今文﹐梅梁古製無。”
茅塞頓開-汉语大词典
茅塞頓開
【1】喻闭塞的思路, 由于得到启发, 忽然开通了。{清}{李渔}《奈何天·形变》:“茅塞頓然開﹐分明是奇福至﹐貌隨心改。”《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主席精辟而通俗地用阶级观点所进行的耐心教诲﹐使我们茅塞顿开。”
茅扉-汉语大词典
茅扉
【1】茅舍的门。{唐}{刘长卿}《正朝览镜作》诗:“憔悴逢新歲﹐茅扉見舊春。”
茅茹-汉语大词典
茅茹
【1】茅根相牵连貌。喻同类事物之相互牵引。《易·泰》:“拔茅茹﹐以其彙﹐征吉。”{王弼}注:“茅之爲物﹐拔其根而相牽引者也。茹﹐相牽引之貌也。”{元}{揭傒斯}《得程翰林扬州消息》诗:“自顧匪茅茹﹐委跡任空墻。”{宋}{梅尧臣}《次韵和韩子华内翰于王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院》:“此地結根千萬歲﹐聯華榮莫比茅茹。”
茅菹-汉语大词典
茅菹
亦作“[茆菹]”【1】初生之茅。《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實韭菹……菁菹﹑鹿臡﹑茆菹﹑麇臡。”{郑玄}注:“茅菹﹐茅初生。”
茅蒐-汉语大词典
茅蒐
【1】即茜草。根可作绛红色染料。《诗·小雅·瞻彼洛矣》“韎韐有奭”{毛}传:“韎韐者﹐茅蒐染草也。”{孔颖达}疏:“奭者﹐赤貌。傳解言奭之由﹐以其用茅蒐之草染之﹐其草色赤故也。”
茅茨土階-汉语大词典
茅茨土階
【1】以茅盖屋, 夯土为阶。谓宫室简陋, 生活俭朴。《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雖茅茨土階﹐惡衣菲食﹐不耻其陋。”{明}{唐顺之}《答廖东云提学》:“{山西}古帝王之都﹐其人有茅茨土階之風。”{晋}{袁宏}《後汉纪·光武帝纪一》:“禮有損益﹐質文無常﹐茅茨土階﹐致其肅也。”
茅盈-汉语大词典
茅盈
【1】{汉景帝}时{咸阳人}。传说年十八上{恒山}修道, 旋隐{江}南{句曲山}, 与其弟{固}{衷}修炼采药, 治病活人, 世称“三茅真君”, 改{句曲山}为{三茅山}, 简名{茅山}(在今{江苏省}{句容县}境内)。旧有“茅山道士”之传, 即本于此。《太平广记》卷十一引{宋}{曾慥}《集仙传·大茅君》:“{大茅君}{盈}南至{句曲}之山﹐{漢}{元壽}二年八月己酉……{王母}携{王君}({西城王君})及{盈}﹐省顧{盈}之二弟﹐各授道要。{王母}命{上元夫人}授{茅固}﹑{茅衷}《太霄隱書》。”{明}{廖用贤}《尚友录》卷七:“{茅濛}玄孫{盈}﹐字{叔申}﹐弟{固}字{季偉}﹐次弟{衷}字{思和}。{盈}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少秉異操﹐獨味清虚……教二弟延年不死之法﹐後亦成仙﹐居{茅山}﹐世稱‘三茅真君’。”
茅門-汉语大词典
茅門
【1】雉门。古王宫五门之一。《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荆莊王}有{茅門}之法。”{王先慎}集解引{孙诒让}曰:“{茅門}﹐即{雉門}也。《説文·隹部》:雉古文作■﹐或省爲弟﹐與茅形近而誤。《史記·鲁世家》‘築茅闕門’﹐即《春秋·定二年經》之{雉門}兩觀也。”{汉}{刘向}《说苑·至公》:“{楚莊王}有{茅門}者法曰:羣臣大夫諸公子入朝﹐馬蹄蹂霤者﹐斬其輈而戮其御。”
茅庵-汉语大词典
茅庵
亦作“[茆菴]”【1】茅庐; 草舍。{明}{屠隆}《昙花记·郊行卜佛》:“久居華屋﹐轉羡茆菴。”{唐}{胡曾}《自岭下泛鷁到清远峡作》诗:“不爲篋中書未獻﹐便來兹地結茅庵。”《红楼梦》第一二〇回:“兩人携手而行﹐小廝驅車隨後﹐到了一座茅庵。”《水浒传》第一回:“自向{龍虎山}頂結一茅庵﹐修真養性。”
茅臺-汉语大词典
茅臺
【1】镇名。在{贵州省}{仁怀县}境内, 东通{遵义}, 水路沿{赤水河}可通{长江}, 以产佳酿著名。【2】指茅台酒。{张恨水}《八十一梦·星期日》:“我买了真的茅台﹐大家在这里喝两杯。”{叶圣陶}《北上日记·一月十三日》:“夜七时﹐出外晩餐﹐又遇{高祖文}﹐承以茅台一瓶相赠。”
茅蒲-汉语大词典
茅蒲
【1】斗笠, 一种挡雨遮阳用的笠帽。《国语·齐语》:“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襏襫﹐霑體塗足﹐暴其髮膚﹐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於田野。”{韦昭}注:“茅蒲﹐簦笠也。”{宋}{叶適}《梁父吟》:“黻冕兮茅蒲﹐衮衣兮襏襫。”
茅君-汉语大词典
茅君
【1】指传说中在{句容}{句曲山}修道成仙的{茅氏}兄弟。{唐}{李颀}《题卢道士房》诗:“秋砧響落木﹐共坐{茅君}家。”{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句曲玉印》:“{經元}素事{茅君}﹐每歲必禱{句曲}。”{元}{宋无}《游三茅华阳诸洞》诗之二:“玉案清香徹夜焚﹐紫煙成蓋覆{茅君}。”
茅鴟-汉语大词典
茅鴟
【1】鸟名。猫头鹰。《尔雅·释鸟》:“狂﹐茅鴟。”{郭璞}注:“今鴟也﹐似鷹而白。”{郝懿行}义疏:“茅鴟﹐即今貓兒頭。其頭似貓﹐大目﹐有毛角。”【2】古逸诗篇名。《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穆子}不説﹐使工爲之誦《茅鴟》。”{杜预}注:“工﹐樂師。《茅鴟》﹐逸詩﹐刺不敬。”
茅縮-汉语大词典
茅縮
【1】用茅草滤酒。也指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语本《左传·僖公四年》:“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古代祭祀时将酒自茅束上浇下,糟留茅中,酒汁自茅束渗透下流,像神饮之。{宋}{苏轼}《江涨用过韵》:“江流儻席卷﹐社酒期茅縮。”{唐}{于邵}《释奠武成王乐章·亚献终献》:“茅縮可致﹐神歆載融。”
茅菴-汉语大词典
茅菴
亦作“[茆菴]”【1】见“茅庵”。
茅靡-汉语大词典
茅靡
【1】应变不穷貌; 随顺貌。《列子·黄帝》:“因以爲茅靡﹐因以爲波流。”《明史·廖纪等传赞》:“{世宗}朝﹐{璁}﹑{萼}﹑{言}﹑{嵩}相繼用事﹐六卿之長不得其職﹐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
茅社-汉语大词典
茅社
亦作“[茆社]”【1】古天子分封诸侯, 授之茅土 使归国立社, 称作茅社。{宋}{苏轼}《皇叔皇兄追封制》:“没享茆社﹐所以寵綏其子孫。”《晋书·汝南王亮等传序》:“功臣無立錐之地﹐子弟君不使之人。徒分茅社﹐實傳虚爵。”《书·禹贡》“厥貢惟土五色”{孔}传:“王者封五色土爲社。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社﹐燾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潔﹐黄取王者覆四方。”
茅竹-汉语大词典
茅竹
【1】毛竹的别称。竹的一种, 高可达二三丈, 茎壁厚, 性坚韧, 是优良的建筑材料, 还可制造器物。{许杰}《惨雾》:“一株嫩茅竹﹐那里可以挡风呢?”{宋}{陆游}《数日秋气已深清坐无酒戏题长句》:“漸近重陽天氣嘉﹐數椽茅竹淡生涯。”《宋史·外国传四·交阯》:“城中無居民﹐止有茅竹屋數十百區﹐以爲軍營。”
茅綯-汉语大词典
茅綯
【1】茅草搓的绳索。语出《诗·豳风·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郑玄}笺:“女當晝日往取茅歸,夜作絞索以待時用。”{晋}{葛洪}《神仙传·壶公》:“頭上有一方石﹐廣數丈﹐以茅綯懸之。”
茅土-汉语大词典
茅土
【1】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 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 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 包以白茅而授之, 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清}{蒋士铨}《一片石·梦楼》:“茅土已先滄海變﹐桃花休向墓門紅。”{明}{何景明}《醉歌赠子容使湖南》:“聖朝分封重茅土﹐詞林禮樂超前古。”{汉}{蔡邕}《独断》卷下:“天下大社以五色土爲壇﹐皇子封爲王者受天子之社土﹐以所封之方色﹐東方受青﹐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歸國以立社﹐故謂之受茅土。”《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李善}注:“《尚書緯》曰:‘天子社﹐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黄土﹐將封諸侯﹐各取方土﹐苴以白茅﹐以爲社。’”{唐}{李颀}《行路难》诗:“{漢}家名臣{楊德祖}﹐四代五公享茅土。”
茅廬-汉语大词典
茅廬
亦作“[茆廬]”【1】草屋。{苏曼殊}《遁迹记》:“嗣余忽醒﹐身卧茅廬。”{唐}{张籍}《送韩侍御归山》诗:“新結茆廬招隱逸﹐獨騎驄馬入深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此非安樂鄉。幸老夫來﹐可從去﹐茅廬可以下榻。”{明}{刘基}《崇福寺俦上人看山楼》诗:“爲愛山中世事疎﹐看山終日坐茅廬。”{宋}{梅尧臣}《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诗之一:“折竹壓籬曾礙過﹐却穿松下到茅廬。”
茅柴-汉语大词典
茅柴
亦作“[茆柴]”【1】见“茅柴酒”。
茅屋-汉语大词典
茅屋
亦作“[茆屋]”【1】用茅草盖的房屋。{唐}{姚合}《将归山》诗:“聞道舊溪茆屋畔﹐春風新上數枝藤。”{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他自己连茅屋都没得住的﹐东飘西荡﹐你到那里去找他?”{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六·鸡上木》:“日午吹煙絶﹐吟聲出茅屋。”《左传·桓公二年》:“清廟茅屋。”{杜预}注:“以茅飾屋﹐著儉也。”{唐}{杜甫}《春日江村》诗之一:“茅屋還堪賦﹐桃源自可尋。”
茅苫-汉语大词典
茅苫
亦作“[茆苫]”【1】谓用茅草覆盖。亦指茅舍﹑草屋。{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三九:“‘靈能回朴’。村塢間茅苫土壁﹐塑一{關壯繆}﹐衮冕執圭﹐席地而坐﹐望其靈之如響﹐爲嗤笑而已!”{宋}{苏轼}《吴中田妇叹》:“茆苫一月壠上宿﹐天晴穫稻隨車歸。”{唐}{元稹}《茅舍》诗:“茅苫竹梁棟﹐茅疏竹仍罅。”【2】古礼居丧者的草垫。{宋}{梅尧臣}《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词》之二:“九原開附穴﹐故土覆新丘。歲晏寒松下﹐茅苫孝子留。”
茅棟-汉语大词典
茅棟
亦作“[茆棟]”【1】茅屋。{宋}{刘克庄}《贺新郎·蒙恩主崇禧再用前韵》词:“服蘭佩﹐結茅棟。”{南朝} {梁}{沈约}《宿东园》诗:“茅棟嘯愁鴟﹐平岡走寒兔。”{唐}{杜甫}《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遗营草堂资》诗:“憂我營茅棟﹐攜錢過野橋。”{宋}{孙觌}《春事》诗:“茆棟依林出﹐松扉傍水斜。”
茅房-汉语大词典
茅房
【1】即茅厕。{{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一回:“刚蹲在茅房里﹐忽听见外边打枪。”{张天翼}《儿女们》:“他们还把人家的祖宗牌位扔到茅房里。”
茅齋-汉语大词典
茅齋
亦作“[茆齋]”【1】茅盖的屋舍。斋, 多指书房﹑学舍。{清}{唐孙华}《抱灌轩杂兴》诗之一:“野岸青蕪合﹐茅齋白日長。”{唐}{孟浩然}《西山寻辛谔》诗:“竹嶼見垂釣﹐茅齋聞讀書。”《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遥知置向茆齋裏﹐夜夜虹光貫紫虚。”《南齐书·刘善明传》:“〔{善明}〕質素不好聲色﹐所居茅齋斧木而已﹐牀榻几案不加剗削。”
茅椽-汉语大词典
茅椽
【1】草盖的屋顶。谓简陋的居室。《红楼梦》第一回:“所以蓬牖茅椽﹐繩床瓦竈﹐並不足以妨我襟懷。”
茅舍-汉语大词典
茅舍
亦作“[茆舍]”【1】茅屋。《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宓}稱疾﹐卧在茅舍。”{宋}{辛弃疾}《念奴娇·西湖和人韵》词:“茆舍疎籬今在否?松竹已非疇昔。”{陈毅}《由北京到广州》诗:“清水池塘傍茅舍﹐鳶飛魚躍竹萬竿。”{元}{曹明善}《沉醉东风·村居》曲之二:“茆舍寬如釣舟﹐老夫閑似沙鷗。”【2】用以谦称自己的住宅。《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若得法師降臨茅舍﹐此乃萬千之幸。”
茅廠-汉语大词典
茅廠
【1】茅舍, 草屋。{唐}{韩偓}《南安寓止》诗:“此地三年偶寄家﹐枳籬茅廠共桑麻。”
茅椒-汉语大词典
茅椒
【1】用茅草做顶﹑椒泥涂壁的房屋。《新唐书·隐逸传·武攸绪》:“盤桓{龍門}﹑{少室}間﹐冬蔽茅椒﹐夏居石室。”《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万岁通天元年》:“{攸緒}遂優游巖壑﹐冬居茅椒﹐夏居石室﹐如一山林之士。”
茅司-汉语大词典
茅司
【1】厕所。{清}{翟灏}《通俗编·居处》:“《傳燈録》:{趙州諗}謂{文遠}曰:東司上不可與説佛法。{朱暉}《絶倒録》載宋人《擬老饕賦》有‘尋東司而上茅’句。按:俚言毛司。據此﹐當爲茅司也。”
茅茨-汉语大词典
茅茨
亦作“[茆茨]”【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墨子·三辩》:“昔者{堯}{舜}有茅茨者﹐且以爲禮﹐且以爲樂。”{清}{侯方域}《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公歸而無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數椽﹐意泊如也。”《韩非子·五蠹》:“{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唐}{钱起}《早渡伊川见旧邻作》诗:“村落通白雲﹐茆茨隱紅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乃於園中築茅茨﹐擇美婢往侍。”【2】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籤·华察》引{陈卧子}曰:“{子潛}清儉﹐似茅茨下人。”{晋}{袁宏}《後汉纪·桓帝纪下》:“不慕榮宦﹐身安茅茨。”{宋}{苏轼}《内中御侍以下贺太皇太后年节词语》:“求賢審官﹐拔士茆茨之下。”【3】用以谦称自己的家。{宋}{王安石}《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诗:“但願一門皆貴仕﹐時將車馬過茆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儀﹐忽叨盛饌﹐於理不當。茅茨不遠﹐可便下榻。”{唐}{{清昼}{汤衡}}《怀李司直纵联句》:“幽獨何以慰﹐友人顧茅茨。”
茅蕝-汉语大词典
茅蕝
【1】古摈相者习朝会之仪, 束茅而列, 以表位次。《国语·晋语八》:“昔{成王}盟諸侯于{岐陽}﹐{楚}爲{荆蠻}﹐置茅蕝﹐設望表﹐與{鮮卑}守燎﹐故不與盟。”{韦昭}注:“蕝﹐謂束茅而立之﹐所以縮酒。”{王引之}《经义述闻·国语下》:“《晉语八》‘置茅蕝﹐設望表’{韋}注:‘蕝謂束茅而立之﹐所以縮酒。’案:會盟無縮酒之文﹐{韋}注非也﹐當以{賈}説爲長。竊謂置茅蕝者﹐未盟之先﹐擯相者習儀也。習儀則必爲位﹐故以茅蕝表之。”【2】茅束。{元}{方夔}《田家杂兴》诗之一:“樵路通村暗蒺藜﹐數椽茅蕝護疏籬。”
茅焦-汉语大词典
茅焦
【1】{战国}{齐}人, 以敢谏见称。{秦始皇}母后私通{嫪毐}, {毐}以假父之尊专国事, 骄纵为乱, {始皇}取而车裂之, 迁太后于{萯阳宫}, 令曰: 敢以太后事谏者戮。死者已二十七人, 而{茅焦}犹冒死上谒, 解衣伏质, 喻以利害, {始皇}悟而赦之, 迎太后归{咸阳}, 尊{焦}为上卿。见{汉}{刘V}《说苑·正谏》。{唐}{元稹}《四皓庙》诗:“{茅焦}脱衣諫﹐先生無一言。”{明}{沈德符}《野獲编·列朝·邵经邦讥议礼》:“議禮諸臣自比{茅焦}之諫﹐訕上無禮﹐逮下詔獄訊治。”《史记·秦始皇本纪》:“{齊}人{茅焦}説{秦王}曰:‘{秦}方以天下爲事﹐而大王有遷母太后之名﹐恐諸侯聞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於{雍}而入{咸陽}﹐復居{甘泉宫}。”
茅旌-汉语大词典
茅旌
【1】旄旌。杆端饰有旄牛尾的旗帜。茅, 通“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左執茅旌﹐右執鸞刀﹐以逆{莊王}。”{何休}注:“茅旌﹐祀宗廟所用﹐迎道神指護祭者。”{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公羊传》:“茅當讀爲旄﹐旄正字也﹐茅借字也。蓋旌之飾或以羽﹐或以旄……其用旄者﹐則謂之旄旌矣。”
茅嶺-汉语大词典
茅嶺
【1】即{茅山}。山在今{江苏省}{句容县}境内。{南朝} {梁}{萧纶}《隐居贞白先生陶君碑》:“既而到于{句容}﹐登於{茅嶺}﹐以此地神仙之宫府﹐靈異之栖託﹐往不能返﹐遂卜居焉。”《晋书·许迈传》:“立精舍於{懸霤}﹐而往來{茅嶺}之洞室﹐放絶世務﹐以尋仙館。”
草茅-汉语大词典
草茅
亦作“[艸茅]”亦作“[草茆]”【1】杂草。《楚辞·卜居》:“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游大人以成名乎?”{清}{唐甄}《潜书·柅政》:“雖無不肖攘民之事﹐而視民若忘﹐等於草茅。”{唐}{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诗:“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無徑欲教鋤。”【2】草野; 民间。多与“朝廷”相对。{清}{侯方域}《朋党论下》:“朝廷有頑鈍無耻之大臣﹐而後草茅有激濁揚清之名士。”《梁书·张弘策传》:“英雄今何在?爲已富貴﹐爲在草茅?”《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分明是草茆兒戲﹐到像{細柳}規模。”《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稱於君﹐士大夫則曰下臣﹐宅者在邦則曰市井之臣﹐在野則曰草茅之臣。”{宋}{欧阳修}《上范司谏书》:“夫布衣韋帶之士﹐窮居草茅﹐坐誦書史﹐常恨不見用。”【3】在野未出仕的人; 平民。{章炳麟}《秦政记》:“建國之主﹐非起于艸茅﹐必拔于搢紳也。”{吴晗}《朱元璋传》第二章三:“〔{刘基}〕以{賈谊}﹑{屈原}自比﹐怨{元}朝政府不用草茅﹐不问采薇﹐自艾自叹。”《新唐书·马周传赞》:“{周}之遇{太宗}﹐顧不異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4】比喻鄙陋微贱。{唐}{陈子昂}《为宗舍人谢赠物表》之二:“自國之寵貴﹐未聞此榮。草茅孤臣﹐何以堪處!”【5】比喻浅陋微贱的人。{宋}{曾巩}《与杜相公书》:“閤下以舊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損﹐加禮於草茆之中﹐孤煢之際。”{宋}{曾巩}《福州谢到任表》:“草茆弱質﹐素依及物之仁;犬馬微誠﹐終冀因心之恕。”
茨茅-汉语大词典
茨茅
【1】指茅屋。《陈书·马枢传》:“及{鄱陽王}爲{南徐州}刺史﹐欽其高尚……别築室以處之﹐{樞}惡其崇麗﹐乃於竹林間自營茨茅而居焉。”
莤茅-汉语大词典
莤茅
【1】古代用酒灌注茅束以祭神, 象征神饮酒。{明}{杨慎}《丹铅杂录·古字异构》:“蕭茅﹐書注作莤茅。”
菁茅-汉语大词典
菁茅
【1】香草名。茅的一种。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一说, 菁茅为二物。《书·禹贡》:“苞匭菁茅。”{孔}传:“匭﹐匣也。菁以爲菹﹐茅以縮酒。”{陆德明}释文引{郑玄}曰:“茅有毛刺曰菁茅。”《汉书·王莽传下》:“予親設文石之平﹐陳菁茅四色之土。”{顾馀}《咏古》之一:“菁茅幾許酬開國﹐祇是傷心{莽}大夫。”《穀梁传·僖公四年》:“菁茅之貢不至﹐故{周}室不祭。”{范宁}注:“菁茅﹐香草﹐所以縮酒。”
菅茅-汉语大词典
菅茅
【1】茅草的一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數種。”{唐}{于鹄}《宿西山修下元斋咏》:“分行布菅茅﹐列坐滿中庭。”《诗·小雅·白华》:“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蓬茅-汉语大词典
蓬茅
亦作“[蓬茆]”【1】蓬草和茅草。比喻低微﹑贫贱。常用作自谦之词。《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今以王姬之貴﹐下嫁蓬茅之士。”{宋}{曾巩}《明州谢到任表》:“傾葵藿之一心﹐極蓬茆之丹懇。”{明}{梁辰鱼}《浣纱记·迎施》:“念賤妾今還在幼齡﹐寒微未脱蓬茅性。”【2】犹蓬居。{唐}{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庇身指蓬茅﹐逞志縱獫猲。”{明}{叶宪祖}《素梅玉蟾》第五折:“今朝納聘過門庭﹐頓使蓬茅喜氣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處蓬茆而甘﹐藜藿不怨也。”
藉茅-汉语大词典
藉茅
【1】用茅草垫祭品。古代表示对神的敬意。语本《易·大过》:“藉用白茅。”{孔颖达}疏:“薦藉於物用絜白之茅,言以絜素之道,奉事於上也。”《後汉书·光武帝纪下》“是歲﹐初起明堂﹑靈臺﹑辟雍”{李贤}注引{汉}{胡广}曰:“古清廟蓋以茅﹐今蓋以瓦﹐下藉茅﹐存古制也。”{北周}{庾信}《郊庙歌辞·周祀圆丘歌·皇夏》:“藉茅無咎﹐掃地惟尊。”
藑茅-汉语大词典
藑茅
【1】灵草。《楚辞·离骚》:“索藑茅以筳篿兮﹐命{靈氛}爲余占之。”{王逸}注:“藑茅﹐靈草也。”【2】即旋花。一种多年生的蔓草。生田野。地下茎可蒸食, 有甘味, 今用以酿酒和入药。《尔雅·释草》:“葍﹐藑茅。”{郭璞}注:“葍﹐華有赤者爲藑。藑﹑葍﹐一種耳。”{邢昺}疏:“葍與藑茅﹐一草也。花白者即名葍﹐花赤者别名藑茅。”
結茅-汉语大词典
結茅
亦作“[結茆]”【1】编茅为屋。谓建造简陋的屋舍。{清}{张岱}《陶庵梦忆·表胜庵》:“{爐峯}石屋﹐爲一{金和尚}結茆守土之地。”{南朝} {宋}{鲍照}《观圃人艺植诗》:“抱鍤壠上餐﹐結茅野中宿。”{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儋州}則又結茅與{黎}人雜居﹐亦隨地營宅。”{宋}{苏轼}《新居》诗:“結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
絲茅-汉语大词典
絲茅
【1】草名。即白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數種﹐葉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開白花﹐成種結細實。其根甚長﹐白軟如筋而有節﹐味甘﹐俗呼絲茅。可以苫蓋及供祭祀苞苴之用﹐本經所用茅根是也。”
縛茅-汉语大词典
縛茅
亦作“[縛茆]”【1】谓盖造简陋的房屋。茅, 谓茅屋。{清}{周亮工}《题与然大师画册前》:“自號曰{與然}﹐岩棲谷汲﹐縛茆於人跡罕至地﹐顔曰{縣溪庵}。”{明}{宋濂}《宝盖山实际禅居记》:“非有絶念之深功﹐不能超出死生而入常寂之場﹐子盍縛茅於重山密林而究明之乎?”
責茅-汉语大词典
責茅
【1】责备其不贡献苞茅。典出《左传·僖公四年》:“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宋}{孔武仲}《四海以职来祭赋》:“殊免爵於{西漢}﹐異責茅於{召陵}。”
賜茅授土-汉语大词典
賜茅授土
【1】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南齐书·巴陵王昭秀传》:“聖明御﹐禮舊爲先﹐畿内限斷﹐宜遵昔制﹐賜茅授土﹐一出外州。”
跳茅山-汉语大词典
跳茅山
【1】指旧时道士名为驱除邪气的诵经跳舞等活动。{欧阳山}《三家巷》二七:“自从他一疯﹐大奶奶更是进香许愿﹐药请符﹐扶乩问亡﹐镇宅禳解﹐最后跳茅山﹐做道场﹐什么都来了。”
迎茅娘-汉语大词典
迎茅娘
【1】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冥婚习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蛮俗·迎茅娘》:“{欽}{廉}﹐子未娶而死﹐則束茅爲婦於郊﹐備鼓樂迎歸﹐而以合葬﹐謂之迎茅娘。”
誅茅-汉语大词典
誅茅
亦作“[誅茆]”【1】芟除茅草。{南朝} {梁}{沈约}《郊居赋》:“或誅茅而剪棘﹐或既西而復東。”{闽}{徐夤}《新葺茆堂》诗:“翦竹誅茆就水濱﹐静中還得保天真。”{明}{汪廷讷}《狮吼记·谈禅》:“他風流慷慨世間稀﹐選勝誅茅堂搆美。”【2】引申为结庐安居。{庞树松}《檗子书来约游》诗:“到此倘嫌山水淺﹐人間何地可誅茅。”
青茅-汉语大词典
青茅
【1】即菁茅。亦名香茅﹑苞茅﹑琼茅﹐生{湖南}及{江}{淮}间﹐叶有三脊﹐其气芬香。{元}{明本}《秋夜述古》诗:“客既無言我亦休﹐横眠一覺青茅席。”《说郛》卷五九引{晋}{张勃}《吴录》:“{桂陽}{郴縣}有青茅﹐可染青。”【2】《左传·僖公四年》﹕“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因以借指附庸对宗主国的朝贡。{明}{夏完淳}《大哀赋》:“赤社隳而青茅廢﹐{靈光}頽而茂苑傾。”
靈茅-汉语大词典
靈茅
【1】指仙道栖居的茅屋。{明}{杨慎}《卜云林篇》:“卜雲林兮栖真﹐結靈茅兮遠濱。”【2】即菁茅。古代帝王祭祀封禅时用来滤酒去滓。《史记·封禅书》“{江}{淮}之間﹐一茅三脊﹐所以爲藉也”{裴駰}集解引{三国}{魏}{孟康}曰:“所謂靈茅也。”{南朝} {梁}{王筠}《摘园菊赠谢仆射举》诗:“靈茅挺三脊﹐神芝曜九明。”{南朝} {梁}{沈约}《愍衰草赋》:“彫芳卉之九衢﹐霣靈茅之三脊。”
隱茅-汉语大词典
隱茅
【1】隐居的茅舍。{宋}{范仲淹}《与晏尚书书》:“有{嚴子陵}之釣石﹐{方干}之隱茅。”
鐵茅-汉语大词典
鐵茅
【1】救火用的铁钩。{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擺一街鐵茅水瓮﹐列兩行鉤鐮和這麻搭。”【2】铁锚。{清}{高静亭}《正音撮要·舟车》:“鐵茅﹐鐃也。”
頓開茅塞-汉语大词典
頓開茅塞
【1】比喻闭塞的思路,由于受到启发,忽然开通,豁然领悟。《红楼梦》第八六回:“{寶玉}笑道:‘聽見妹妹講究的﹐叫人頓開茅塞﹐所以越聽越愛聽。’”{叶圣陶}《席间》:“这边探索的眼光也就表示出顿开茅塞的欢喜。”《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
香茅-汉语大词典
香茅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扁平,长而宽。圆锥花序。生长在热带地区。茎和叶子可以提取香茅油,用做香水的原料。{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白茅》:“香茅一名菁茅﹐一名瓊茅﹐生{湖南}及{江}{淮}間﹐葉有三脊﹐其氣香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縣({泉陵縣})有香茅﹐氣甚芬香。”{唐}{王维}《文杏馆》诗:“文杏裁爲梁﹐香茅結爲宇。”{晋}{左思}《吴都赋》:“綸組紫絳﹐食葛香茅。”
黄茅瘴-汉语大词典
黄茅瘴
亦称“[黄芒瘴]”【1】我国{岭}南在秋季草木黄落时的瘴气。{唐}{徐彦若}《戏答成汭》诗:“{南海}黄茅瘴﹐不死成和尚。”{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芒茅枯時﹐瘴疫大作﹐{交}{廣}皆爾也﹐土人呼曰黄茅瘴﹐又曰黄芒瘴。”{宋}{苏轼}《闻乔太博换左藏知钦州以诗招饮》诗:“陣雲冷壓黄茅瘴﹐羽扇斜揮白葛巾。”{王十朋}集注:“《通真子·瘴氣論》曰:‘{嶺}南瘴猶如{嶺}北傷寒也。從仲春訖仲夏﹐行青草瘴;季夏訖孟冬﹐行黄茅瘴。’”亦省称“[黄瘴]”。{南唐}{陈陶}《赠别离》诗:“山妖水魅騎旋風﹐夢齧魂黄瘴中。”
黄茅-汉语大词典
黄茅
【1】茅草名。{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籬。”{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數種……黄茅似菅茅﹐而莖上開葉﹐莖下有白粉﹐根頭有黄毛﹐根亦短而細硬無節﹐秋深開花穗如菅。可爲索綯﹐古名黄菅。”【2】本谓长有黄茅的荒冢,借指死亡。{宋}{杨万里}《曾伯贡主簿挽诗》之二:“即今俱白首﹐赴告忽黄茅。”
黄茅秋-汉语大词典
黄茅秋
【1】旧指{岭}南茅草枯黄﹑瘴疫发作的秋季。{宋}{苏轼}《闻正辅将至以诗迎之》:“稍欣素月夜﹐遂度黄茅秋。”
黄茅白葦-汉语大词典
黄茅白葦
【1】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宋}{陈亮}《送王仲德序》:“最後{章}{蔡}諸人以{王氏}之説一之﹐而天下靡然﹐一望如黄茅白葦之連錯矣。”{宋}{苏轼}《答张文潜县丞书》:“{王氏}欲以其學同天下﹐地之美者﹐同於生物﹐不同於所生。惟荒瘠斥鹵之地﹐彌望皆黄茅白葦﹐此則{王氏}之同也。”{王闿运}《<湘雨楼词>序》:“然觀其所選﹐汗漫如黄茅白葦﹐其所作乃如嚼蠟。”{柳亚子}《胡寄尘诗序》:“後生小子﹐目不見先正之典型﹐耳不聞大雅之緒論﹐氓之蚩蚩﹐惟捫盤逐臭者是聽;而黄茅白葦之詩派﹐遂遍天下矣。”
鴨茅-汉语大词典
鴨茅
【1】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良牧草。茎直立,叶子扁平,花小,绿色或略带紫色,种子黄褐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