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菩提)是什么意思
烂熟须菩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烂熟须菩提
【释义】:
须菩提: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撰有《撰集百缘经·须菩提恶性缘》、《增一阿含经》等佛经。这里指须菩提所撰佛典。比喻滚瓜烂熟。《何典》五:不消几时,把牵钻鬼读了数年还半生半熟的书,他都读得烂熟须菩提,颠倒也背得出。
若知牢狱苦,便发菩提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若知牢狱苦,便发菩提心
【释义】:
菩提心:梵语,指利他的求道之心。意谓做官的人如果知道坐牢的苦楚,就会发慈悲,多做好事,有益世人,以免人入狱受苦。《西湖二集》三〇:若不是真正人命强盗,断不可轻下在牢狱之中,使他受无穷的苦楚。常言道“若知牢狱苦,便发菩提心”,那牢头狱卒就是牛头马面一般凶狠,谁管你生死?只是有钱者生,无钱者死。
菩提-佛源语词词典
菩提
梵语Bodhi的音译,指佛家修行,突然顿悟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意译为“觉”、“智”、“道”。觉为觉察和觉悟,觉察一切恶事,觉悟佛家真理;智为觉悟所产生的智慧;道为觉悟达到极高境界的途径。《百喻经·驼瓮俱失喻》:“凡夫愚人,亦复如是,希心菩提,志求二乘。”《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释迦)先历试邪法,示诸方便,发诸异见,令至菩提。”
菩提树-佛源语词词典
菩提树
梵文Bodhidruma的音译。常绿乔木,树干高大,原产印度,随佛传入我国。原译为“多罗树”或“娑罗树”,因释迦牟尼在树下成道,故名为“菩提树”。因树有两棵,义名“菩提双树”。《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世尊)告诸大众:‘吾今背痛,欲入涅槃。’即往熙连河侧,娑罗双树下,右股累足,洎然宴寂。”后“菩提树”多指修道证果达到最高境界的表现。《五灯会元·卷一·五祖弘忍》:“神秀窃聆众誉,不复思维,乃于廊壁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无上菩提-佛源语词词典
无上菩提
佛教指最高之觉悟境界。出家人勤苦修行,皆意在达到无上菩提。《大宝积经》卷二八:“彼菩萨信诸如来正真正觉无上菩提。”
菩提-现代汉语大词典
菩提pú tí
【释义】:
①[梵Bodhi]佛教名词。意译“觉”、“智”、“道”等。佛教用以指豁然彻悟的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②树名。即菩提树。张长《泼水节》:“你营巢吧,公社礼堂前面,是一棵枝叶茂盛的菩提。”
菩提树-现代汉语大词典
菩提树pú tí shù
【释义】:
常绿乔木。叶卵圆形,前端细长,花托略作球形,花隐藏在花托内,果实扁圆形。原产印度,大约与佛教同时传入我国。树干上取出的乳汁可制硬树胶。我国华南地区用作观赏树和行道树。
三菩提-汉语大词典
三菩提
【1】见“三藐三菩堤”。
三藐三菩提-汉语大词典
三藐三菩提
【1】佛教语。梵文Samyaksambodhi的音译。指佛陀所证的“等正觉”。{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今産太子﹐當證三菩提﹐圓明一切智。”{清}{蒋士铨}《空谷香·香销》:“看他低眉合掌微微笑﹐把虚無打破歸三藐。”《心经》:“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省作“[三菩提]”﹑“[三藐]”。
無上菩提-汉语大词典
無上菩提
【1】佛教语。谓最高之觉悟境界。《大宝积经》卷二八:“彼菩薩信諸如來正真正覺無上菩提。”{宋}{苏轼}《题王霭如来出山相赞》:“錯不錯﹐安得無上菩提成等正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凡是洞中﹐各有一個尊者在内做洞主﹐住居極樂勝境﹐同脩無上菩提。”
菩提子-汉语大词典
菩提子
【1】菩提树及无患子的实, 可作念佛的数珠。{唐}{陆龟蒙}《寂上人院》诗:“暗數菩提子﹐閒看薜荔花。”{清}{金氏}《偶然作》诗:“我思更如何﹐欲種菩提子。”《校量数珠功德经》:“若用菩提子爲數珠者﹐或時掐念﹐或但手持﹐誦數一遍﹐其福無量。”
菩提樹-汉语大词典
菩提樹
【1】常绿乔木, 叶卵圆形, 前端细长, 花托略作球形, 花隐藏在花托内, 果实扁圆形。原产{印度}, 大约与佛教同时传入我国。树干上取出的乳汁可制硬树胶。我国{华南}地区用作观赏树和行道树。
菩提-汉语大词典
菩提
【1】佛教名词。梵文Bodhi的音译。意译“覺”﹑“智”﹑“道”等。佛教用以指豁然彻悟的境界, 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堪笑世人懵懂﹐不識菩提路徑。”{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太子六年苦行﹐未證菩提。”《百喻经·驼瓮俱失喻》:“凡夫愚人﹐亦復如是﹐希心菩提﹐志求三乘。”【2】树名。即菩提树。{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娑婆樹一名菩提﹐葉似白楊﹐{摩伽陀那國}所獻也。”{张长}《泼水节·孔雀舞》:“你营巢吧﹐公社礼堂前面﹐是一棵枝叶茂盛的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汉语大词典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梵语的译音。意译为“無上正等正覺”。一译为“無上正遍知”。是佛无上觉智。佛教认为得到这种无上的﹑正确的﹑普遍的觉智﹐即名为“佛”。{清}{龚自珍}《<妙法莲华经>第四二问》:“如我所言﹐上合佛心﹐我所科判﹐上合{阿難}原文﹐佛加被我﹐{智者大師}加被我﹐我疾得法華三昧﹐亦得普見一切色身三昧﹐見生蒙佛夢中授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宋}{苏轼}《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曰以無所得故而得﹐{舍利弗}得阿羅漢道﹐亦曰以無所得故而得。如來與{舍利弗}若是同乎?曰:何獨{舍利弗}!”
須菩提-汉语大词典
須菩提
【1】梵语subhūti的音译。或译为“須浮帝”﹑“須扶提”﹑“蘇部底”等。意译为“善現”﹑“善見”﹑“善吉”﹑“空生”等。古{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长者{鸠留}之子,出家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以“解空第一”著称。《维摩诘经·弟子品》:“佛告{須菩提}:‘汝行詣{维摩詰}問疾。’”{僧肇}注:“{須菩提}﹑{秦}言{善吉}。弟子中‘解空第一’也。”【2】对年高德劭之僧的尊称。《景德传灯录·百丈大智禅师》:“於是創意别立禪居﹐凡具道眼有可尊之德者﹐號曰長老﹐如西域道高臘長﹐呼須菩提等之謂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