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蔑

蔑(蔑)是什么意思

  • 蔑视←→尊敬-反义词词典

    蔑视←→尊敬mièshì-zūnjìng

    【词性】:动

    蔑视:小看;轻视。

    尊敬:重视并恭敬地对待。

    【例】 她的自信,她的乐观,早已大大地褪色,她蔑视一切人,也蔑视自己;她觉得人是到底不能做自己的主宰,人是常常不由自主地要做许多自己不愿意或竟鄙弃的事。(茅盾:《虹》) 说也奇怪,从此以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这在阿Q,或者以为他是赵太爷的父亲,而其实也不然。(鲁迅:《呐喊·阿Q正传》)

  • 轻蔑←→尊敬-反义词词典

    轻蔑←→尊敬qīngmiè-zunjìng

    【词性】:动

    轻蔑:不放在眼里;看不起。

    尊敬: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

    【例】 到永川的旅馆过宿那一夜,梅女士在柳遇春的热烈的拥抱中,几乎流下眼泪来;她诅咒自己,她轻蔑自己。(茅盾:《虹》) 虽然都同情和尊敬这个孤苦的老人……可是他们都不知道……老妈妈竟是他们最忠实的保护人。(峻青:《党员登记表》)

  • 蔑-古汉语虚词词典

    蔑miè

    副词

    一、用于动词前,表示对动作的否定。义即“不”。①死吾父而专于国,有死而已,吾蔑从之矣。(《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句义:〔范氏〕害死我父亲而在国内专政,我只有一死罢了,我〔决〕不跟从他了。②天占既兆,人事又见,我蔑卜筮矣。(《国语·吴语》)——句义:上天的垂象已经显现出来,人世间的事实又表现出来,我不占卜了。兆:〔显现出〕征兆。见(xiàn):现,体现。卜筮:卜,用龟甲占卜;筮(shì),用蓍草占卜。

    二、表示对存在的否定。义即“无”、“没”。①封疆之削,何国蔑有!(《左传·昭公元年》)——句义:疆界被侵削〔这样的事情〕,哪一国没有呢!②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斗心矣。(《左传·定公四年》)——句义:如果让先渡过河的人感到可以逃脱,后边的人羡慕他们,就没有斗志了。济:渡河。

  • 蔑视-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蔑视mièshì

    〈动〉轻视、小看。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也可以作定语、状语。

    他们昂起头,蔑视敌人的死刑|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蔑视他的权威|蔑视那些拼命往上爬的人|蔑视敌人反动统治阶级往往蔑视人民群众|蔑视困难|他用蔑视的目光看着敌人|以蔑视的态度笑着说:“苦一点,怕什么!”|队长蔑视地说:“我们没上你的当。”|他蔑视地笑了笑|蔑视地看着那一沓钞票

  • 蔑视-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蔑视mièshì

    轻视、小看——珍视(不应蔑视一切古代的东西,许多古代艺术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创造,值得我们~。)、崇拜(~权威)

  • 轻蔑-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轻蔑qīngmiè

    轻视,不放在眼里——尊敬(轻蔑别人的人,自然也不会受到别人的~。)、恭敬(别看她表面上装出那副~的样子,内心里却很轻蔑他。)、崇敬(他虽不值得你~,可你也不必轻蔑他。)

  • 诬蔑-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诬蔑wūmiè

    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吹捧(对同志一定要实事求是,既不要胡乱~,也不能随意诬蔑。)

  • 轻视 小视 小看 小觑 藐视 蔑视-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轻视 小视 小看 小觑 藐视 蔑视

    轻视qīngshì 小视xiǎoshì 小看xiǎokàn 小觑xiǎoqù 藐视miǎoshì 蔑视mièshì

    动词。表示不予重视,看不起。

    “轻视”强调认为不值得重视,因而不认真看待。例如:“坦白地说罢,这就是使我不但不能心服,而且还轻视了这位勇士的原因”(鲁迅:《故事新编·序言》);“鲁迅对于外国的东西和中国的东西都懂,但他不轻视中国的”(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

    “小视”“小看”和“小觑”都强调把对象看得低,看得小。“小视”有郑重的态度色彩,多用于正式的场合和否定式,又适用于书面语而有书面语色彩。例如:“这个力量,任何人也不敢小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犯的错误虽然不严重,也不能小视它,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小看”是口语用词,有口语色彩,多用于较随使地谈话的场合。例如:“你不要小看这个‘政委’,它也许是未来县委副书记的代名词”(《人民文学》,1977,7);“他个子小一点,可别小看他,力气可比你大呢”。“小觑”含有“眯着眼睛看人”的意味,意思比较具体;只用于书面文艺作品,有书面语色彩和文艺风格色彩。例如:“他坐下了,他们送上晚课来,脸上都显出小觑他的神色”(鲁迅:《白光》);“其实还有多少人小觑你,笑骂你呢”(蒋光慈:《少年飘泊者》)。

    “藐视”强调看不起;意思比“轻视”“小视”“小看”都重;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浓厚。例如:“一个‘目空一切’,藐视所有同行的狂安者,如果他竟是个文艺家,他的文艺必无可观”(秦牧:《艺海拾贝》);“我终于并不藐视翻译”(鲁迅:《集外集拾遗》);“毛泽东同志说过,战略上我们要藐视敌人,战术上却要重视敌人。”

    “蔑视”强调不放在眼里,常含有“认为卑劣而不屑顾理”的意味,意思又比“藐视”重。例如:“他们大批是貌作新思想者,骨子里却是暴君、酷吏、侦探、小人。……我蔑视他们了”(鲁迅致许广平信);“最后他又是为了爱真理的缘故而自我牺牲,视死如归,第一个以蔑视反动派的态度走上绞刑架的”(《北京文艺》,1979,5);“这是一种蔑视人道和别国利益的极端无赖的政策”。

  • 诬蔑 污蔑 诋毁 毁涛 诽谤-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诬蔑 污蔑 诋毁 毁涛 诽谤

    诬蔑wūmiè 污蔑wūmiè 诋毁dǐhuǐ 毁涛huǐbàng 诽谤fěibàng

    动词。表示无中生有地说别人坏话,恶意攻击别人,败坏他的声誉。

    “诬蔑”和“污蔑”都有“把对方说得丑恶,使显得卑鄙”的意味。“诬蔑”强调无中生有地捏造事实;“污蔑”则着重于硬使对方带上污点或显得卑污。例如:“这是不是诬蔑了‘现代派’,也诬蔑了古典主义呢?我把我的浅见说出来,付之公评罢”(茅盾:《夜读偶记》);“我相信这些并不会是怎样地诬蔑了这位国王”(《沫若剧作选》);“帝国主义污蔑我们搞侵略,这顶帽子是戴不上我们头上的”;“她胡说什么……‘工人本色就是脏’,污蔑工人‘屁也不懂’”(《红旗》1977,4)。

    “诋毁”和“毁谤”都强调毁坏别人的名誉。“诋毁”含有贬损人、辱骂人的意味;“毁谤”则着重于说别人坏话,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林彪、‘四人帮’一伙……肆意篡改历史,歪曲事实,疯狂诋毁彭湃烈士”(《红旗》,1979,4);“苏轼诋毁孟郊的诗”(《闻一多诗文选集》):“有一家反动报纸……对卓非进行人身攻击,为凶手开脱,借以诋毁共产党”(《收获》,1980,4);“我虽不满意她,但我决不毁谤她”(上海文艺出版社编:《重放的鲜花》);“有人毁谤说,只怕连那些校董会的董事老爷们,也未必清楚”(欧阳山:《苦斗》)。

    “诽谤”强调无中生有地说坏话;意思比“毁谤”略轻;可用“恶毒”或“无耻”直接加以修饰。例如:“万恶的林彪、‘四人帮’恶毒诽谤诬陷邓拓同志”(《新闻战线》,1979,1);“对于生活,既不要粉饰,不要阿谀,也不要诽谤,不要曲解”(《文艺报》,1982,12);“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你不知道,还敢诽谤长者!给我滚出去”(巴金:《秋》);“贵族群小向他围攻,极尽诬蔑诽谤之能事”(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 诬蔑、污蔑、侮蔑-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诬蔑、污蔑、侮蔑

    “诬”有言字旁,是用语言文字捏造事实损害别人的名誉,如“造谣诬蔑、可耻的诬蔑”。“污”有水字旁,原指浑浊的水,后来泛指脏东西,不限于言词,如“这是对我们光荣集体的污蔑”,这里的“污蔑”是“玷污”。如果是言词,用法同“诬蔑”,但是重点不在“捏造事实”,而在“污辱性的言语”。如“不要污蔑好人”。“侮蔑”的“侮”是轻、小的意思,“侮蔑”是同义双音节合成词,表示轻视、蔑视,如“侮蔑的眼光、侮蔑的态度”。

  • 藐视 轻视 蔑视 鄙视-近义词应用词典

    藐视 轻视 蔑视 鄙视

    藐视 miǎoshì 轻视 qīngshì 蔑视 mièshì 鄙视 bǐshì

    【藐视】轻视;小看。如:

    1.因此,我们可以藐视而且必须藐视人世遭逢的任何巨大的困难,把它们放在“不在话下”的位置。

    【轻视】不重视,不认真对待。如:

    2.对,我们不要怕散文,也别轻视散文。

    3.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

    【蔑视】轻视,小看。如:

    4.他们昂起头,蔑视敌人的死刑,带着希望的微笑,把那扑不灭的火种留给后来的人们。

    【鄙视】轻视,看不起。如:

    5.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辨析:“藐视”指视为藐小,如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藐视困难。“轻视”意为不看重,认为没有价值。“蔑视”指根本不放在眼里,如蔑视敌人。“鄙视”,视为鄙贱、低劣,如鄙视黄色小说,鄙视剥削阶级思想意识。

  • 污蔑 诬蔑 诽谤-近义词应用词典

    污蔑 诬蔑 诽谤

    污蔑 wūmiè 诬蔑 wūmiè 诽谤 fěibàng

    【污蔑】诬蔑。如:

    1.末尾那句巧妙的话居然大起作用,当天夜里就有一群“受了污蔑和侮辱的公众”从我的房子前面冲进来,把我吓得连忙从床上爬起来,由后门逃出去。

    【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名誉。如:

    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

    【诽谤】诬蔑;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如:

    3.我从来没有诽谤过霍夫曼州长的祖父。

    辨析:“污蔑”指用污辱性的捏造的言词污辱对方,如污蔑中伤。“诬蔑”指捏造事实,说坏话,如造谣诬蔑,诬蔑好人。“诽谤”指捏造事实,坏人名誉,如肆意诽谤。

  • 蔑-古文观止词典

    蔑miè

    【词性】:动词

    轻视,蔑视(5)。《吕相绝秦》:穆为不吊,蔑死我君。——穆公不来吊唁,是轻视我们死去的国君。《单子知陈必亡》:蔑其官而犯其令。——轻视他的官职,从而违犯他的命令。《北山移文》:蔑王侯。——蔑视王侯将相。

  • 蔑-古文观止词典

    蔑miè

    【词性】:副词

    表示对动作行为或情况的否定。可译为“没有”(3)。《郑子家告赵宣子》: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虽然我国是小国,可是礼节却没有超过我们的了。《季札观周乐》:虽其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盛德已达到了顶点,几乎没有在这方面可以增加的了。《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将不得为寡君老,其蔑以复矣。——将不能做寡君的大臣,大概也不能回去了。

  • 蔑-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蔑miè

    副词

    表示对动作行为或情况的否定。作状语。可译为“不”、“没”等。

    《左传·成公十六年》:宁事齐楚,有亡而已,蔑从晋矣。(《春秋左传集解》册二页七六六)

    ——宁肯事奉齐国和楚国,不过亡国罢了,决不跟从晋国了。

    《国语·晋语二》:吾有死而已,吾蔑从之矣!(《国语》上册页三〇二)

    ——我只有一死罢了,我决不从属他们!

    《左传·昭公元年》:封疆之削,何国蔑有?(《春秋左传集解》册四页一一七九)

    ——疆界被侵削,哪一国没有呢?《新唐书·李晟列传》:尊主庇人,何代蔑有?(《新唐书》册十六页四八七一)

    ——尊重君主庇护人民,那个朝代没有呢?

  • 蔑-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蔑miè

    附类

    一、动词。作“轻视”解。

    《国语·周语中》:不夺民时,不蔑民功。(《国语》上册页七〇)

    ——不耽误老百姓的农时,不轻视老百姓的功劳。

    二、形容词。作“渺小”解。

    《扬子法言·学行》: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扬子法言》册一卷一页三上)

    ——看到太阳和月亮就知道众星的渺小了。

  • 蔑1-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蔑1miè

    ①消灭。《国语·周语中》:“今将大泯其宗祊,而~杀其民人。”(泯:灭。宗祊bēng:宗庙。)②抛弃。《国语·周语中》:“不夺民时,不~民功。”③蔑视,轻视。《国语·周语中》:“郑未失周典,王而~之,是不明贤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吾闻宋君无道,~侮长老。”④小,微小。《法言·学行》:“视日月而知众星之~也。”⑤无,没有。《诗经·大雅·板》:“丧乱~资,曾莫惠我师。”(资:资财。)《左传·昭公元年》:“封疆之削,何国~有?”⑥不。《左传·成公十六年》:“宁事齐、楚,有亡而已,~从晋矣。”《国语·晋语二》:“吾有死而已,吾~从之矣。”⑦通“”。眼睛红肿或长眼眵。宋玉《风赋》:“故其风中人状……中唇为胗,得目为~。”(胗zhěn:嘴唇溃疡。)

    【蔑侮】轻侮,轻慢。《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吾闻家君无道,~长老。”

  • 蔑2-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蔑2衊miè

    ①污血。《素问·气厥论》:“传为衄~瞑目,故得之气厥也。”(衄nǜ:鼻出血。瞑:眼昏花。)②血污染。《新唐书·藩镇传·田悦》:“血~衣袖。”③诬,诋毁。《汉书·梁平王刘立传》:“污~宗室。”《新唐书·桓彦范传》:“恐为雠家诬~。”(雠:仇敌。)

    【蔑污】污蔑。高启《书博鸡者事》:“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使君。”(用是:因此。怨望:怨恨。投间:趁机。)

  • 侮蔑-现代汉语大词典

    侮蔑wǔ miè

    【释义】:

    ①轻慢;轻蔑。鲁迅《〈呐喊〉自序》:“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②捏造事实,恶意指摘,以毁坏别人或某一事情、某种行动的名誉。闻一多《时代的鼓手》:“它不是激励,而是揶揄、侮蔑这战争。”

  • 诬蔑-现代汉语大词典

    诬蔑wū miè

    【释义】: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 冷蔑-现代汉语大词典

    冷蔑lěng miè

    【释义】:

    冷淡轻蔑。高云览《小城春秋》:“剑平冷蔑的看了金鳄一眼,连睫毛也不动一动,好像他没有听见枪声。”

  • 凌蔑-现代汉语大词典

    凌蔑líng miè

    【释义】:

    凌辱蔑视。鲁迅《二丑艺术》:“依靠的是权门,凌蔑的是百姓。”

  • 蔑1-现代汉语大词典

    蔑1miè

    【释义】:

    ①细小,轻微。如:蔑如。②轻视。如:蔑视;蔑弃。③无;没有。如:蔑有。

  • 蔑有-现代汉语大词典

    蔑有miè yǒu

    【释义】:

    没有。鲁迅《致曹聚仁》:“如此公者,何代蔑有哉。”

  • 蔑伦悖理-现代汉语大词典

    蔑伦悖理miè lún bèi lǐ

    【释义】:

    违背道德和伦理。郑观应《盛世危言》:“而蔑伦悖理之事,因之层出不穷,此皆学校不讲之故也。”

  • 蔑如-现代汉语大词典

    蔑如miè rú

    【释义】:

    微细,没有什么了不起。鲁迅《摩罗诗力说》:“故一剑之力,即其权利,国家之法度,社会之道德,视之蔑如。”

  • 蔑弃-现代汉语大词典

    蔑弃miè qì

    【释义】:

    轻视,鄙弃。鲁迅《“连环图画”辩护》:“我并不劝青年的艺术学徒蔑弃大幅的油画或水彩画,但是希望一样看重并且努力于连环图画和书报的插图。”

  • 蔑视-现代汉语大词典

    蔑视miè shì

    【释义】:

    轻视。鲁迅《过年》:“古埃及的奴隶们,有时也会冷然一笑。这是蔑视一切的笑。”

  • 蔑辱-现代汉语大词典

    蔑辱miè rǔ

    【释义】:

    鄙弃凌辱。王西彦《古屋》:“洪翰真一离去,在廖慧君脸上,立刻浮现起一种遭受蔑辱后用以解嘲的笑容,俯身用铁钳子拨弄着炭盆里的火。”

  • 蔑称-现代汉语大词典

    蔑称miè chēng

    【释义】:

    ①轻蔑地称呼。②轻蔑的称呼。

  • 蔑2-现代汉语大词典

    蔑2miè衊

    【释义】:

    诋毁。如:诬蔑;污蔑。

  • 污蔑-现代汉语大词典

    污蔑wū miè

    【释义】:

    以不实之词诋毁他人。瞿秋白《鬼脸的辩护》:“他们为着要吓退正在剧烈的革命化的群众,故意要造谣,污蔑,诬陷。”

  • 轻蔑-现代汉语大词典

    轻蔑qīng miè

    【释义】:

    轻看,蔑视。鲁迅《范爱农》:“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 欺蔑-现代汉语大词典

    欺蔑qī miè

    【释义】:

    欺负蔑视。曹禺《北京人》:“他常欺蔑他的病妻。”

  • 侮蔑-汉语大词典

    侮蔑

    【1】亦作“[侮衊]”。捏造事实,恶意指摘,以毁坏别人或某一事情﹑某种行动的名誉。{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几粒石子﹐任他们暗地里掷来;几滴秽水﹐任他们从背后泼来就是了。这还算不到‘大侮蔑’--因为大侮蔑也须有胆力。”{闻一多}《时代的鼓手》:“它不是激励﹐而是揶揄﹑侮衊这战争。”【2】轻慢;轻蔑。《宋书·沈攸之传》:“其侮蔑朝廷﹐大逆之罪三也。”《史记·周本纪》:“{殷}之末孫{季紂}﹐殄廢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鲁迅}《呐喊·自序》:“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 冷蔑-汉语大词典

    冷蔑

    【1】冷淡轻蔑。{柯云路}《三千万》:“{白莎}嘴角露出一丝冷蔑。”{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一章:“{剑平}冷蔑的看了{金鳄}一眼﹐连睫毛也不动一动﹐好象他没有听见枪声。”

  • 凌蔑-汉语大词典

    凌蔑

    【1】凌辱蔑视。{宋}{苏轼}《论叶温叟分擘度牒不公状》:“臣忝爲侍從﹐出使一路﹐{温叟}似此凌蔑肆行﹐臣若不言﹐必無人更敢論列。”{鲁迅}《准风月谈·二丑艺术》:“依靠的是权门﹐凌蔑的是百姓。”{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弗栗恃国》:“恃其族姓﹐凌蔑人倫﹐恃其博物﹐鄙賤經法。”{清}{褚人穫}《坚瓠八集·方滋馈烛》:“時{胡澹庵}謫{嶺南}﹐{檜}黨多凌蔑之。”《南史·柳元景传》:“神情慠佷﹐凌蔑將帥。”

  • 微蔑-汉语大词典

    微蔑

    【1】微末,细小。{汉}{王符}《潜夫论·巫列》:“微蔑小禁﹐本非天王所當憚也。”{战国} {楚}{宋玉}《小言赋》:“纖於毳末之微蔑﹐陋於茸毛之方生。”【2】指出身卑贱。《北史·尒朱荣传》:“{榮}使入京﹐雖復微蔑﹐朝貴見之﹐莫不傾靡。”《後汉书·酷吏传·阳球》:“案{松}{覽}等皆出於微蔑﹐斗筲小人﹐依憑世戚﹐附託權豪﹐俛眉承睫﹐徼進明時。”

  • 寂蔑-汉语大词典

    寂蔑

    【1】引申指空无。{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臣以愚陋無堪﹐累蒙朝廷奬用﹐掌誥西掖﹐司刑南宫﹐顯榮頻煩﹐稱效寂蔑。”【2】沉寂;声息俱无。《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以丞相録尚書事﹐假節”{南朝}{宋}{裴松之}注:“且此人不死﹐要應顯達爲{魏}﹐竟是誰乎?何其寂蔑而無聞!”{南朝} {梁}{沈约}《辩圣论》:“聖人蓋人中之含明德盡照精粹凝玄者﹐或三聖並時﹐或千載寂蔑。”{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师友》:“{鄱陽}﹑{雲安}﹐道阻且長﹐音塵寂蔑﹐永以三歎。”【3】冷清孤单。{唐}{李白}《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瞻望清路塵﹐歸來空寂蔑。”{南朝} {宋}{谢灵运}《邻里相送方山诗》:“各勉日新志﹐音塵慰寂蔑。”

  • 幺蔑-汉语大词典

    幺蔑

    【1】细微,微小。{晋}{傅咸}《小语赋》:“{景差}曰:‘幺蔑之子﹐形難爲象。晨登蟻埃﹐薄暮不上。朝炊半粒﹐晝復得釀。亨一小蝨﹐飽于鄉黨。’”按﹐釀﹐当作“饟”。

  • 棄蔑-汉语大词典

    棄蔑

    【1】轻蔑而弃绝。《南史·宋晋熙王昶传》:“{晉熙國}太妃{謝氏}﹐沈刻無親﹐物理罕比﹐骨肉至親﹐尚相棄蔑﹐況以義合﹐免苦爲難。”

  • 放蔑-汉语大词典

    放蔑

    【1】废弃蔑视。{清}{姚莹}《朝议大夫刑部郎中加四品衔从祖惜抱先生行状》:“其文章之士﹐又喜逞才氣﹐放蔑禮法﹐以講學爲迂拙﹐是皆不免于僞蔽。”

  • 暴蔑-汉语大词典

    暴蔑

    【1】欺罔蔑视。《左传·襄公二十年》:“{慶氏}無道﹐求專{陳國}﹐暴蔑其君﹐而去其親。”{宋}{司马光}《上谨习疏》:“雖以{晉}﹑{楚}﹑{齊}﹑{秦}之彊﹐不敢暴蔑王室。豈其力不足哉?知天下之不己與也。”《宋书·五行志五》:“{司馬越}殺{繆播}等﹐暴蔑人主。”

  • 汙蔑-汉语大词典

    汙蔑

    亦作“[汚蔑]”【1】见“汙衊”。

  • 淩蔑-汉语大词典

    淩蔑

    【1】侮辱,轻视。{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陈希亮等》:“{高麗}入貢﹐使者淩蔑州郡押拌﹐使臣皆本路筦庫﹐乘勢驕横﹐至與鈐轄亢禮。”

  • 欺蔑-汉语大词典

    欺蔑

    【1】欺负蔑视。{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他常欺蔑他的病妻。”《太平御览》卷七一〇引{晋}{王浮}《神异记》:“日晩﹐降神巫宣教曰:‘{陳敏}許我銀杖﹐今以塗杖見與﹐便投杖水中﹐當送以還之。欺蔑之罪﹐不可容也。’”

  • 白蔑艇-汉语大词典

    白蔑艇

    【1】一种轻便小艇。{宋}{叶適}《故大宗丞高公墓志铭》:“常穿黄草履﹐刺白蔑艇﹐往來田間﹐人罕識其面﹐垂三十年。”

  • 蔑-汉语大词典

    《廣韻》莫結切,入屑,明。【1】细小;轻微。{汉}{扬雄}《法言·学行》:“視日月而知衆星之蔑也,仰聖人而知衆説之小也。”{宋咸}注:“蔑,微也。”{汉}{王符}《潜夫论·论荣》:“仁重而勢輕,位蔑而義榮。”【2】轻视;侮慢。《国语·周语中》:“{狄},犲狼之德也,{鄭}未失{周}典,王而蔑之,是不明賢也。”{俞樾}《群经平议·国语一》:“《説文·心部》‘懱,輕也’,蔑即懱之叚字……下文‘{單襄公}聘于{宋}’章曰:‘是蔑先王之官也。’蔑亦輕慢之意。”{晋}{左思}《咏史》之八:“外望無寸禄,内顧無斗儲。親戚還相蔑,朋友日夜疎。”{唐}{韩愈}《县斋有怀》诗:“事業窺{臯}{稷},文章蔑{曹}{謝}。”【3】削灭;抛弃。《易·剥》:“初六,剥牀以足,蔑貞,凶。”{王弼}注:“蔑,猶削也。”{高亨}注:“蔑即棄去。”{明}{刘若愚}《<酌中志>自序》:“{高印公}利令智昏,聽讒蔑理,而煢煢若愚,拔之前列矣。”【4】无;没有。《诗·大雅·板》:“喪亂蔑資,曾莫惠我師。”{毛}传:“蔑,無。資,財也。”《史记·孔子世家》:“夫子循循然善誘人,雖欲從之,蔑由也已。”《新唐书·突厥传赞》:“自《詩》《書》以來,伐暴取亂,蔑如帝神且速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即小學一端,門逕十數,古今博洽,蔑能相兼。”【5】指默。参见“[蔑然]”。【6】副词。表示否定。《左传·成公十六年》:“寧事{齊}{楚},有亡而已,蔑從{晉}矣。”【7】通“[末]”。《逸周书·祭公》:“兹申予小子,追學於{文}{武}之蔑。”{王念孙}《读书杂志·逸周书四》:“予謂蔑與末同。{穆王}在{武王}後四世,故曰追學於{文}{武}之末。《小爾雅》曰:‘蔑,末也。’”【8】目红肿不明。《文选·宋玉<风赋>》:“故其風中人狀,直憞溷鬱邑,毆温致濕。中心慘怛,生病造熱。中脣爲胗,得目爲蔑。”{李善}注:“《吕氏春秋》曰:‘氣鬱處目,則爲蔑爲盲。’{高誘}曰:‘蔑,眵也。’蔑與與古字通。”【9】古地名。即{姑蔑}。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四十五里。《春秋·隐公元年》:“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10】“[衊]”的简化字。

  • 蔑盡-汉语大词典

    蔑盡

    【1】灭尽。{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公冶长篇三》:“{臧孫}之惡﹐若躋{僖}下{展}﹐盡得其一﹐即天理蔑盡。”

  • 蔑辱-汉语大词典

    蔑辱

    【1】鄙弃凌辱。{王西彦}《古屋》第三部五:“{洪翰真}一离去﹐在{廖慧君}脸上﹐立刻浮现起一种遭受蔑辱后用以解嘲的笑容﹐俯身用铁钳子拨弄着炭盆里的火。”

  • 蔑如-汉语大词典

    蔑如

    【1】犹不如, 不及。{南朝} {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昔{沛獻}訪對於{雲臺}﹐{東平}齊聲於{楊}{史}﹐{淮南}取貴於食時﹐{陳思}見稱於七步﹐方斯蔑如也。”《南史·齐纪上·高帝》:“高勳至德﹐振古絶倫﹐雖{保衡}翼{殷}﹐{博陸}匡{漢}﹐方斯蔑如也。”《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以明德……雖{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李周翰}注:“{伊尹}之高德上至皇天﹐{周公}之明德遠照于四海﹐比之{曹公}則無如德者若此。”【2】微细; 没有什么了不起。《晋书·江灌传》:“{灌}性方正﹐視權貴蔑如也﹐爲大司馬{桓温}所惡。”《明史·循吏传叙》:“吏治既以日媮﹐民生由之益蹙。{仁}{宣}之盛﹐邈乎不可復追﹐而{太祖}之法蔑如矣。”{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故一劍之力﹐即其權利﹐國家之法度﹐社會之道德﹐視之蔑如。”《汉书·东方朔传赞》:“而{揚雄}亦以爲{朔}言不純師﹐行不純德﹐其流風遺書蔑如也。”{颜师古}注:“言辭義淺薄﹐不足稱也。”

  • 蔑殺-汉语大词典

    蔑殺

    【1】犹灭杀。《国语·周语中》:“今將大泯其宗祊﹐而蔑殺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

  • 蔑陋-汉语大词典

    蔑陋

    【1】鄙小。{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於蔑陋者﹐於音烏﹐歎詞也。蔑陋﹐謂鄙小也。《漢書·韋元成傳》云:‘於蔑小子。’與此‘於蔑陋’同義。”《隶释·汉郎中郑固碑叙》:“於蔑陋﹐■曷敢忘﹐乃刊石﹐以旌遺芳。”

  • 蔑夷-汉语大词典

    蔑夷

    【1】轻视。{李大钊}《青春》:“如生物家言﹐是爲蔑夷神之功德﹐影響所及﹐將驅人類入于悲觀之途。”

  • 蔑睨-汉语大词典

    蔑睨

    【1】犹蔑视。{金}{王若虚}《复之纯交说》:“蔑睨九州﹐羣讙以咻﹐凶乘禍鳩﹐勢窮力竭。”

  • 蔑然-汉语大词典

    蔑然

    【1】空无所有。{宋}{岳飞}《奏解枢副第三札子》:“伏念臣濫廁樞庭﹐誤陪國論﹐貪榮滋甚﹐補報蔑然。”{宋}{苏辙}《辞召试中书舍人状》:“伏念臣頃自外官擢任言責﹐雖繼陳狂瞽﹐而報效蔑然。”{唐}{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其所謂通經者﹐不過於覆射數字;明義者﹐纔至於辨析章條。是以中第者歲盈百數﹐而通經之士蔑然。”【2】犹默然。《晋书·卫瓘传》:“{瓘}女與國臣書曰:‘先公名謚未顯﹐無異凡人﹐每怪一國蔑然無言。’”{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藍田}爲人晩成﹐時人乃謂之癡”{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雖羣英紛紛﹐俊乂交馳﹐{述}獨蔑然﹐曾不慕羡﹐由是名譽久藴。”{唐}{罗隐}《谗书·越妇言》:“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錦以晝之﹐斯亦極矣;而向所言者﹐蔑然無聞。”

  • 蔑視-汉语大词典

    蔑視

    【1】轻视。{鲁迅}《花边文学·过年》:“古{埃及}的奴隶们﹐有时也会冷然一笑。这是蔑视一切的笑。”《明史·方从哲传》:“〔{從哲}〕縱子殺人﹐蔑視憲典﹐罪五。”{宋}{范公偁}《过庭录》:“{曹蒙}銜命察訪﹐蔑視郡縣﹐威令甚嚴。”

  • 蔑倫悖理-汉语大词典

    蔑倫悖理

    【1】谓违背道德和伦理。《东周列国志 》第十四回:“王姬在宫數月﹐備聞{襄公}淫妹之事﹐默然自嘆:‘似此蔑倫悖理﹐禽獸不如。’”{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而蔑倫悖理之事﹐因之層出不窮﹐此皆學校不講之故也。”

  • 蔑棄-汉语大词典

    蔑棄

    亦作“[蔑弃]”【1】轻视, 鄙弃。{明}{沈德符}《野獲编·礼部一·旧制一废难复》:“今不知何時何人作俑﹐六科都給事﹐俱隨班駿奔于太廟中矣﹐此皆蔑棄舊規遺制之極。”《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包藏禍心﹐蔑棄顧命。”《国语·周语下》:“上不象天﹐而下不儀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順時﹐不共神祇﹐而蔑棄五則。”{鲁迅}《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我并不劝青年的艺术学徒蔑弃大幅的油画或水彩画﹐但是希望一样看重并且努力于连环图画和书报的插图。”

  • 蔑蔑-汉语大词典

    蔑蔑

    【1】犹默默。无声息。{唐}{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陸相}之考文章﹐甚詳也﹐待{梁}與{王}如此﹐不疑也……至今以爲美談。自後主司不能信人﹐人亦無足信者﹐故蔑蔑無聞。”

  • 蔑弃-汉语大词典

    蔑弃

    【1】见“蔑棄”。

  • 蔑蒙-汉语大词典

    蔑蒙

    亦作“[蔑蠓]”【1】指风云雾气等浮游轻扬之物。一说, 指蚊。《汉书·扬雄传上》:“歷倒景而絶飛梁兮﹐浮蔑蠓而撇天。”{颜师古}注引{晋灼}曰:“蔑蠓﹐蚊也。”{王先谦}补注:“案《選》作蠛蠓﹐皆借字。{吕向}注:‘蠛蠓﹐浮風也。’”《後汉书·张衡传》:“涉清霄而升遐兮﹐浮蔑蒙而上征。”{李贤}注:“蔑蒙﹐氣也。”【2】用以形容飞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糾蓼叫奡蹋以艐路兮﹐蔑蒙踊躍騰而狂趡。”{裴駰}集解引《汉书音义》:“蔑蒙﹐飛揚也。”

  • 蔑侮-汉语大词典

    蔑侮

    【1】轻慢不敬。{汉}{刘向}《说苑·指武》:“予聞{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長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吾聞{宋君}無道﹐蔑侮長老﹐分財不中﹐教令不信。”

  • 蔑須有-汉语大词典

    蔑須有

    【1】莫须有, 没有。{清}{龚自珍}《京师春尽夕大雨书怀晓起柬比邻李太守吴舍人》诗:“文章之事蔑須有﹐心靈之事益負負。”

  • 蔑賤-汉语大词典

    蔑賤

    【1】犹微贱。《三国志·吴志·薛莹传》:“嗟臣蔑賤﹐惟昆及弟﹐幸生幸育﹐託{綜}遺體。”

  • 蔑爾-汉语大词典

    蔑爾

    【1】犹默然。《南齐书·王僧虔传》:“或有身經三公﹐蔑爾無聞;布衣寒素﹐卿相屈體。”{宋}{欧阳修}《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至於謀猷啓沃﹐蔑爾無聞﹐上辜聖恩﹐下愧清議﹐人雖未責﹐臣豈自安。”{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稽古之談﹐幾乎絶侣;横經之席﹐蔑爾無聞。”【2】轻慢﹑鄙弃的样子。《北史·张彝传》:“{彝}愛好知己﹐輕忽下流﹐非其意者﹐視之蔑爾。”

  • 蔑蠓-汉语大词典

    蔑蠓

    【1】见“蔑蒙”。

  • 蔑有-汉语大词典

    蔑有

    【1】没有。{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如此公者﹐何代蔑有哉。”《左传·昭公元年》:“封疆之削﹐何國蔑有?”{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地之於草木何地不生;國之於人材何國蔑有。”《东周列国志》第十回:“且弑逆之事﹐何國蔑有?”

  • 輕蔑-汉语大词典

    輕蔑

    亦作“[輕衊]”【1】轻看, 蔑视。{宋}{苏辙}《历代论一·三宗》:“矜己自聖﹐輕蔑臣下﹐至於失國﹐直矣。”{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林纾}《送大学文科毕业诸学士序》:“敝在俗士以古文爲朽敗﹐後生争其説﹐遂輕衊{左}﹑{馬}﹑{韓}﹑{歐}之作﹐謂之陳穢﹐文始輾轉日趣於敝。”{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汤富海}站在大厅里没动﹐轻蔑地望了{朱暮堂}一眼。”

  • 賤蔑-汉语大词典

    賤蔑

    【1】轻贱蔑视。{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三章:“彼其時雖以農工之通功易事爲當得之利益﹐至於懋遷服賈﹐則以作僞之業而賤蔑之。”

  • 陵蔑-汉语大词典

    陵蔑

    【1】凌侮蔑视。{宋}{司马光}《论李玮知卫州状》:“數違君父之命﹐陵蔑夫家。”《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三年》:“〔{仲禮}〕神情傲狠﹐陵蔑諸將。”{明}{李东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谢公神道碑铭》:“奈侍郎{亨}掌寺事﹐挾中貴勢﹐陵蔑官屬﹐公每正色拒之﹐爲所構陷。”

  • 黄蔑-汉语大词典

    黄蔑

    【1】{隋炀帝}下{江}南时船名之一。《隋书·炀帝纪上》:“文武官五品已上給樓船﹐九品已上給黄蔑。”{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九十回:“又有漾彩﹑朱鳥﹑蒼螭﹑白虎﹑玄武﹑飛翔﹑青鳬﹑陵江﹑樓船﹑板倉﹑黄蔑等數千艘﹐分坐諸王百官﹐妃嬪公主﹐及載内外百司供奉物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