蕞(蕞)是什么意思
蕞-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蕞zuì
①古代演习朝会礼仪时以束茅作为位次的标志。《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与其弟子百余人为锦~野外,习之月余。”(锦:丝绳。)②见“蕞尔”。
【蕞尔】小的样子。嵇康《养生论》:“~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涂:途径。)
蕞-现代汉语大词典
蕞zuì
【释义】:
形容小。如:蕞尔。
蕞尔-现代汉语大词典
蕞尔zuì ěr
【释义】:
形容小。柯灵《团圆》:“从默默无闻的蕞尔小岛,到大小金门、大担、二担,物阜丰腴的台湾,原都是骈枝连理,一脉同根,属于神州大陆的土地。”
蕞尔弹丸-现代汉语大词典
蕞尔弹丸zuì ěr dàn wán
【释义】:
形容极小。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曾左诸将,倚畀虽重,位在藩镇,蕞尔弹丸,未参内政。”
蕞猥-现代汉语大词典
蕞猥zuì wěi
【释义】:
狭小鄙塞。章炳麟《封建考》:“附庸蕞猥,官简事希。”
會蕞-汉语大词典
會蕞
【1】聚集。{明}{吴承恩}《<淮郡文献志>後序》:“嗟乎!國史既漫﹐郡乘更舛﹐人文會蕞﹐未之萌芽﹐使公以無籍焉而廢。”
蕞-汉语大词典
蕞
《廣韻》才外切,去泰,從。【1】小貌。参见“[蕞爾]”。【2】丛聚貌。参见“[蕞芮]”。
蕞-汉语大词典
蕞
《集韻》租悦切,入薛,精。【1】《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孫通}〕遂與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爲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爲緜蕞野外。”{司马贞}索隐引{韦昭}曰:“引繩爲緜,立表爲蕞。”
蕞爾彈丸-汉语大词典
蕞爾彈丸
【1】形容极小。{清}{王韬}《琉事不足辨》:“夫{琉球}爲千餘年來自立之國﹐雖蕞爾彈丸﹐弱小不能自强﹐而既託{日本}之宇下﹐又入貢中朝。”{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曾}{左}諸將﹐倚畀雖重﹐位在藩鎮﹐蕞爾彈丸﹐未參内政。”
蕞陋-汉语大词典
蕞陋
【1】丑恶; 猥陋。{宋}{陆游}《除直华文阁谢丞相启》:“伏念某承學迂疏﹐稟資蕞陋。”《文选·左思<魏都赋>》:“宵貌蕞陋﹐稟質遳脆。”{刘良}注:“蕞陋﹐醜惡也。”《新唐书·奸臣传下·卢杞》:“陛下必以臣容貌蕞陋﹐不爲三軍所信。”【2】荒僻鄙陋。{明}{杨慎}《<剑州志>序》:“迨國朝﹐{劍}獨遠於宸極﹐最爲蕞陋。”
蕞猥-汉语大词典
蕞猥
【1】狭小鄙塞。{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豈新田又蕞猥不可居﹐州地或自有興廢。”{章炳麟}《封建考》:“邦國既有九貢﹐其諸侯所未食者﹐附庸蕞猥﹐官簡事希。”
蕞爾-汉语大词典
蕞爾
【1】形容小。《左传·昭公七年》:“{鄭}雖無腆﹐抑諺曰‘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唐}{刘禹锡}《贺收蔡州表》:“蕞爾{元濟}﹐敢懷野心!”{柯灵}《团圆》:“从默默无闻的蕞尔小岛﹐到大小{金门}﹑{大担}﹑{二担}﹐物阜丰腴的{台湾}﹐原都是骈枝连理﹐一脉同根﹐属于神州大陆的土地。”{清}{曹寅}《送袁士且游吴下》诗之一:“多君真世德﹐蕞爾總埃塵。”
蕞芮-汉语大词典
蕞芮
【1】陋小丛聚貌。《文选·潘岳<西征赋>》:“營宇寺署﹐肆廛管庫﹐蕞芮於城隅者﹐百不處一。”{李善}注:“《字林》曰:‘蕞﹐聚貌。’《説文》曰:‘芮﹐小貌。’”{吕延济}注:“蕞芮﹐陋小貌。”
蕞殘-汉语大词典
蕞殘
【1】残余。谓典籍之残章断节﹑只言片语。{汉}{王充}《论衡·书解》:“古今作書者非一﹐各穿鑿失經傳之實﹐違聖人質﹐故謂之蕞殘﹐比之玉屑。故曰:‘蕞殘滿車﹐不成爲道;玉屑滿篋﹐不成爲寳。’”
蕞眇-汉语大词典
蕞眇
【1】细小; 矮小。《旧五代史·周书·杨凝式传》:“{凝式}體雖蕞眇﹐而精神穎悟﹐富有文藻﹐大爲時輩所推。”
蕞質-汉语大词典
蕞質
【1】指微小的形体。{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晏元獻}〕一日游{渦水}﹐見蛙有躍而登木捕蟬者……遂作《蜩蛙賦》﹐略云:‘匿蕞質以潛進﹐跳輕軀而猛噬。’”{宋}{曾巩}《与北京韩侍中启》之二:“華夏蠻貊之傾心﹐昆虫草木之望賜﹐豈伊蕞質﹐獨注微誠。”
薈蕞-汉语大词典
薈蕞
【1】汇集琐碎的事物。{清}{钱谦益}《右参政陈府君墓志铭》:“君博識强記﹐貫穿經史﹐尤好攟摭四部中儷事駢語﹐比類相從﹐如古人所謂薈蕞技癢者。”{唐}{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貫穿無遺恨﹐薈蕞何技癢?”{仇兆鳌}注:“薈蕞﹐謂雜撰多。”
綿蕞-汉语大词典
綿蕞
亦作“[緜蕝]”亦作“[綿蕝]”亦作“[緜蕞]”【1】借指表率。{唐}{皮日休}《移成均博士书》:“洸洸乎﹐洋洋乎﹐爲諸生之蓍龜﹐作後來之綿蕝。”【2】据《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叔孙通}欲为{汉高祖}创立朝仪,使征{鲁}诸生三十馀人,{叔孙通}“遂與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爲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爲緜蕞野外”,习肄月馀始成。按,引绳为“緜”,束茅以表位为“蕞”。后因谓制订整顿朝仪典章为“綿蕞”或“綿蕝”。《旧唐书·杜鸿渐传》:“{鴻漸}素習帝王陳布之儀﹐君臣朝見之禮﹐遂採摭舊儀﹐綿蕝其事。”{沈砺}《感怀》诗之七:“{叔孫}綿蕝曾何補﹐{優孟}衣冠聊解嘲。”{宋}{范仲淹}《奏两府兼判》:“太常禮院﹐用歷代之禮﹐或不謹於典法﹐隨時綿蕝﹐綱紀寖壞﹐制度日隳。”【3】引申指经营创建。{梁启超}《复刘古愚山长书》:“海内志士﹐頗跂息輻集﹐謂庶有瘳﹐既爲言者所阻﹐綿蕝未定﹐遽以輟散。”{宋}{刘克庄}《念奴娇·二和丙寅生日》词:“草堂緜蕝﹐百年棲託於此。”{汤一鹗}《论裁撤领事裁判权之预备》:“以綿蕞草創﹐而不求其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