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藉)是什么意思
权藉-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权藉quán jiè
【释义】:
犹权力。权柄。藉,凭借。《战国策·齐策五》:“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
权藉-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权藉quán jí
【释义】:
犹权柄、权力。藉,同“借”,凭借,依靠。《战国策·齐策五》:“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
狼藉-古语词今用词典
狼藉lángjí
也作“狼籍”。
乱七八糟、散乱不整。齐威王喜好通宵长饮,不理政事。齐威王八年,楚国大举出兵攻打齐国。淳于髡受王命出使赵国请来救兵,使楚不战而退。威王十分高兴,在后宫摆酒设宴接见淳于髡。威王问淳于髡:先生能喝多少方醉?淳于髡答:喝一斗也能醉,喝一石也能醉。威王问其缘由。淳于髡说:“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舃交错,杯盘狼藉”(酒酣至夜幕降临,把残酒盛在一起,大家促膝而坐,男女同席,鞋子木屐错乱,杯盘乱七八糟,散乱不整),烛火熄灭,主人独留我而送走其他客人,敞开短袄,解开衣襟,阵阵酒香扑鼻,当此之时,本人最感惬意,就能喝一石酒,酒喝多了就乱,乐极则生悲。威王听后,明白了事物达到顶点就会走向反面,从此终止了通宵的饮宴。(《史记·滑稽列传》)《后汉书·张酺传》:“放纵狼籍”字作“籍”。后引申为:行为不检,名声不好。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乱七八糟、散乱不整。朱自清《背影》:“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名人传记》:“9月7日,正当他召开军事会议时,一颗炮弹飞来,落于堂前荷花池,泥水飞溅,狼藉不堪。”《大众电视》:“正酒酣人醉、杯盘狼藉间,忽听一片喧闹,门官报道,小民为给钦差送行,特来舞龙灯助兴。”
②行为不检、名声不好,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三章:“声名狼藉,还有人要我教书吗?”《花城》:“而赵春林与谷艳明,却闹得名声狼藉,无法作人了。”《成都晚报》:“最近,玛塔·哈里基金会在她的故乡吕伐登为她建造了一座博物馆,将于明年开放,向来自各地的参观者展示这位女谍的四十二年生涯,为一位声名狼藉的风流女子扬名,不能不算是一件稀罕之事。”
慰藉-古语词今用词典
慰藉wèijiè
抚慰、安慰。魄嚣,姓隗名嚣,字季孟。东汉末年聚众反对王莽,被拥立为将军。据有天水、武都、金城等郡。刘秀称帝后,隗嚣听众议,通使京师。“光武素闻其风声,报以殊礼,言称字,用敌国之仪,所以慰藉之良厚。”(光武帝对他的名声有所闻,因而用对等的国家礼仪接待他,言谈之间不称其名而称字,可见其抚慰之优厚。)建武九年(公元33年),因与刘秀王朝关系破裂,屡为汉军所败,忧愤而死。(《后汉书·隗嚣传》)
今沿用本义。
鲁迅《呐喊·自序》:“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家庭生活指南》:“而我,很少给母亲以生活上的体贴与精神上的慰藉,相反,这张饱尝母乳的大嘴巴,却说了些使她心碎的话。”《人民文学》:“频频铃声传递平安吉报,慰藉她干涸的心田。”
蕴藉-古语词今用词典
蕴藉yùnjiè
也作“蕴籍”。
宽和包容。西汉人义纵,河东人。少年时曾结伙抢劫。其姐有医术,得宠于汉武帝母亲王太后。太后知其有弟,因向皇上举荐,义纵被任命为中郎,后调任上党郡一个县的县令。义纵“治敢行,少蕴藉,县无逋事,举为第一”。(办事敢作敢为,少有宽和包容,县里从无延迟待办的事,被推举为全郡第一名。)后来调任长陵和长安的县令,执法严峻,不避皇亲国戚,深得皇上赏识,继升为河内郡都尉,族灭当地豪强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史记·酷吏列传》)后引申为:含蓄而不显露,蕴藏、蓄积。
今沿用引申义。
①含蓄而不显露。《百科知识》:“总之,王羲之书法风流蕴藉,书如其人,体态妍美而粉黛无施,姿仪清雅而庄矜不失,风流倜觉而含强健,法度严谨而露从容。”《文学报》:“全篇都贯串着一种蕴藉自然的清气,而无剑拔弩张的造作。”《人民日报》:“主持人不能不是这个节目的内行。不论是转述,还是直抒,都应该有一定的深度,电视上,还讲究一颦一笑,举手捉足、发型服饰的蕴藉。”
②蕴藏、蓄积。应修人《含苞》:“我爱这纤纤的花苞儿蕴藉着无量的美,——无量地烂漫的将来。”沈从文《一个母亲》第一章一:“低头看孩子的笑,在这天真纯洁的生命上,反映出的是母亲的蕴藉于心中深处的罪孽的自责。”
藉舒私念-实用委婉语词典
藉舒私念
意为得知您的喜讯,我的心得以舒展。
寸心慰藉,无任欢欣-实用委婉语词典
寸心慰藉,无任欢欣
意为自己的心情得到抚慰,是无比的高兴。
鲜妍之姿,不藉粉泽-实用委婉语词典
鲜妍之姿,不藉粉泽
意为作品给人的整体感觉颇为鲜艳浓丽,但又没有人为的脂粉气息。语出清沈祥龙《论词随笔》。
藉 籍-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藉 籍
[藉jiè 籍jí]
同 二字在“凭借”、“践踏”和“纵横杂乱”义上,古来通用。
异 【藉】 ①用草编的垫子。《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用蕙草包着肉食放在兰草编的垫子上。肴蒸:古代的一种肉食) ②践踏,欺侮。《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我弟”。 ③凭借。《商君书·开塞》:“藉刑以去刑”。 ④假使。《史记·陈涉世家》:“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籍】 ①名册,户口册。《汉书·文帝纪》:“萧何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 ②门籍。《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③书籍。《汉书·艺文志》:“皆去其籍”。 ④纵横杂乱。《三国志·魏书·董卓传》:“死者狼籍”。
辨 “藉”、“籍”因二字形似,古常通用。但“户籍”、“典籍”、“籍没”的“籍”,不写作“藉”;草垫的意义一般也不写作“籍”。“藉”作“狼藉”时通“籍”,应读jí。“籍”作“凭籍”时通“藉”,应读jiè。
注 今“藉”除文言词语中的“垫”和“垫衬”义外,在“凭藉”和“假托”义上,已被“借”字代替。
杯盘狼藉-古文观止词典
杯盘狼藉bēi pán láng jí
形容宴饮后杯盘等放置零乱(2)。《滑稽列传》:杯盘狼藉,堂上烛灭。——杯盘放置零乱,客厅上灯烛熄灭了。《前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菜肴果品吃光了,杯盘杂乱地放着。
顾藉-古文观止词典
顾藉gù jí
【词性】:动词
顾惜,爱惜(1)。《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子厚以前年轻时,勇于帮助别人,不看重爱惜自己。
狼藉-古文观止词典
狼藉láng jí
【词性】:形容词
乱七八糟的样子(2)。《滑稽列传》:杯盘狼藉。——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前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菜肴没有了,杯子、盘子乱七八槽。
枕藉-古文观止词典
枕藉zhèn jí
【词性】:动词
纵横相枕而卧(1)。《前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在小船里互相枕着而睡。
藉-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藉jí
①践踏。《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吾弟。”《赤壁之战》:“羸兵为人马所蹈~,陷泥中,死者甚众。”②进贡。《谷梁传·哀公十三年》:“其~于成周。”
另见jiè。
【藉藉】众多而纷乱的样子。《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不被创刃而死者,它它~,填坑满谷。”(被:遭遇,碰到。)《新唐书·苏定方传》:“所弃铠仗、牛马~山野不可计。”
【藉田】古代帝王、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曹植《藉田说》:“春耕于~,郎中令侍寡人焉。”
藉-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藉jiè
①草垫,垫子。《周易·大过》:“~用白茅。”《礼记·曲礼下》:“执玉,其有~者则裼,无~者则袭。”②枕藉,垫。柳宗元《捕蛇者说》:“往往而死者相~也。”苏轼《前赤壁赋》:“相与枕~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③坐卧他物之上。《汉书·佞幸传·董贤》:“尝昼寝,偏~上袖。”(上:皇帝。)杜甫《玉华宫》:“忧来~草坐,浩歌泪盈把。”④凭借,依托。《史记·秦始皇本纪》:“不~公侯之尊。”李商隐《井泥四十韵》:“伊尹佐兴王,不~汉父资。”⑤借给。《吕氏春秋·精谕》:“弊邑寡君使下臣愿~途而祈福焉。”《史记·留侯世家》:“臣请~前箸为大王筹之。”⑥连词。假使。陆游《书浮屠事》:“~有之,有如是之能受者乎?”
另见jí。
声名狼藉-现代汉语大词典
声名狼藉shēng míng láng jí
【释义】:
形容行为不检点,名声极差。语出《史记·蒙恬列传》“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唐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籍,布于诸国。”李劼人《天魔舞》:“声名狼藉了,还有人要我教书吗?”
蕴藉-现代汉语大词典
蕴藉yùn jiè
【释义】:
①宽厚而有涵养。《花城》1981年第6期:“(她)雍容和顺,蕴藉敦厚。”②含蓄而不显露。王蒙《我愿多分点好的故事》:“正像鲁迅的小说《祝福》、《故乡》、《伤逝》等的结尾一样,不但蕴藉隽永,而且富于音乐感。”③蕴藏。应修人《含苞》:“我爱这纤纤的花苞儿蕴藉无量的美,——无量地烂漫的将来。”
藉1-现代汉语大词典
藉1jiè
【释义】:
①古时祭祀朝聘时陈列礼品的草垫。②衬垫。如:枕藉。③宽厚有涵养。如:蕴藉敦厚。④抚慰;安慰。如:慰藉。
另见“借2”。
藉2-现代汉语大词典
藉2jí
【释义】:
①践踏;凌辱。如:凌藉乡里。②杂乱。如:狼藉。③姓。
另见“借2”。
狼藉-现代汉语大词典
狼藉láng jí
【释义】:
①纵横散乱的样子。朱自清《背影》:“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②喻行为不检,名声不好。李劼人《天魔舞》:“声名狼藉了,还有人要我教书吗?”
慰藉-现代汉语大词典
慰藉wèi jiè
【释义】:
安慰。王统照《沉船》:“现在无论谁,只有直接的苦恼,更没有慰藉苦恼的有趣味的东西了。”
杯盘狼藉-现代汉语大词典
杯盘狼藉bēi pán láng jí
【释义】:
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如:酒席上杯盘狼藉,大家尽兴而归。
枕藉-现代汉语大词典
枕藉zhěn jiè
【释义】:
物体纵横相枕而卧。言其多而杂乱。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那时前后都有枪弹,人多门狭,前面的枪又极近,死亡枕藉!”
顾藉-现代汉语大词典
顾藉gù jiè
【释义】:
①顾念,顾惜。如:视之如敝屣,无一分顾藉心。②犹顾忌。章士钊《苏报案始末记叙》:“傍晚而梦坡至,出语壮烈,较前顿若两人。并毅然执余手曰:‘本报恣君为之,无所顾藉。’”
不藉木-汉语大词典
不藉木
【1】即木老鴉。古代武器名。多用于水师。{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木老鴉一名不藉木﹐取堅重木爲之﹐長財三尺許﹐鋭其兩端﹐戰船用之﹐尤爲便習。”
不藉-汉语大词典
不藉
【1】不凭借;不依靠。{清}{王韬}《淞隐漫录·三怪》:“{濟南}{李大}﹐業負販。捷足善走﹐自南詣北﹐往往不藉舟車。”【2】不顾惜。{唐}{布燮}《听妓洞云歌》:“{嵇叔夜}鼓琴飲酒無閒暇;若使當時聞此歌﹐抛擲《廣陵》都不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你是爲人須爲徹﹐將衣袂不藉。”{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二折:“寸心酸﹐五情裂﹐咱功名已不藉。”
承藉-汉语大词典
承藉
【1】同“[承籍]”。藉,通“籍”。{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東亭}爲{桓宣武}主簿﹐既承藉﹐有美譽﹐公甚欲其人地爲一府之望。”【2】凭藉。《隋书·长孙晟传》:“今若得尚公主﹐承藉威靈﹐{玷厥}{染干}必又受其徵發。”{唐}{康骈}《剧谈录·洛中豪士》:“{洛}中有豪貴子弟﹐承藉勳蔭。物用優足。”
他他藉藉-汉语大词典
他他藉藉
【1】见“他2他籍籍”。
仰藉-汉语大词典
仰藉
【1】仰望依靠。{清}{周亮工}《书影》卷八:“其却瘧者﹐或亦仰藉{瞿曇}之靈歟?”《明史·外国传一·朝鲜》:“{毛}鎮當全{遼}淪没之後﹐孤軍東渡﹐寄寓海上﹐招集{遼}民前後數十萬﹐亦小邦所仰藉也。”
依藉-汉语大词典
依藉
【1】依据凭借。{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若從而撥棄之﹐則所以求先聖之道﹐觀後王之迹者﹐皆將無所依藉。”
倚藉-汉语大词典
倚藉
【1】犹倚赖,依靠。《明史·太祖纪一》:“然念{林兒}勢盛可倚藉﹐乃用其年號以令軍中。”{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禁造假银》:“敢有倚藉勢豪﹐勾連市棍……按律究擬。”
假藉-汉语大词典
假藉
亦作“[假耤]”【1】凭藉;借助。《北史·隋蔡景王整传》:“世間貧家兄弟多相愛﹐由相假藉;達官兄弟多相憎﹐争名利故也。”{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三》:“《漢書·朱博傳贊》曰:‘又見{孝成}之世﹐委任大臣﹐假耤用權。’{顔師古}曰:‘假音休假。耤音以物借人之借。’又《漢書音義》曰:‘……{晉灼}曰:若作借字﹐則無煩云以物借人之借﹐爲作耤字﹐所以有音。’此論極當。”按﹐今本《汉书》作“借”。{唐}{白居易}《六十拜河南尹》诗:“幸遇芳菲日﹐猶當强健時﹐萬金何假藉﹐一盞莫推辭。”《墨子·尚贤中》:“此非中實愛我也﹐假藉而用我也。夫假藉之瓦﹐將豈能親其上哉?”{孙诒让}间诂引{畢沅}云:“古無借字﹐只用藉。假藉即假借。”
傳柄移藉-汉语大词典
傳柄移藉
【1】谓权势转移。《韩非子·三守》:“惡自治之勞憚﹐使羣臣輻湊之變﹐因傳柄移藉﹐使殺生之機﹑奪予之要在大臣。”{陈奇猷}集释引{高亨}曰:“藉﹐勢位也。”
交藉-汉语大词典
交藉
【1】杂乱堆积。{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同里虎》:“凡人獸之骨交藉於地﹐蛇骨亦有之。”
凌藉-汉语大词典
凌藉
【1】侵陵,欺侮。{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而歲屢祲﹐豪强者復凌藉之﹐遂至食息不保。”《新唐书·刘栖楚传》:“先是﹐諸惡少竄名北軍﹐凌藉衣冠﹐有罪則逃軍中﹐無敢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便可託庇蔭﹐免無賴凌藉。”{南朝} {宋}{谢灵运}《谢封康乐侯表》:“昔强{氐}暴虐﹐恃僭歷紀﹐既噬五都﹐志吞六合﹐遂陷没{西河}﹐傾覆{南漢}﹐凌藉{紀}{郢}﹐跨越{淮}{泗}。”
勢藉-汉语大词典
勢藉
【1】见“勢籍”。
尉藉-汉语大词典
尉藉
【1】慰劳﹐抚慰。《後汉书·窦融传》:“帝復遣{席封}賜{融}﹑{友}書﹐所以尉藉之甚備。”《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六年》:“所以尉藉之甚厚。”{胡三省}注:“尉﹐與慰同。尉﹐安也。藉﹐薦也。”
奬藉-汉语大词典
奬藉
【1】犹奖借。{清}{王筠}《菉友肊说》:“夫《風》《雅》好賢之篇﹐君之奬藉其臣﹐臣民之頌揚其君長者﹐姑置勿論。”{明}{袁宏道}《又答徐见可太府书》:“不佞下里稚語耳﹐尊叙奬藉過甚。”{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閒較倚聲之作﹐謬邀同輩之知。既奬藉之有人﹐漸踴躍以後事。”
單藉-汉语大词典
單藉
【1】薄垫子。《新唐书·卢怀慎传》:“〔{懷慎}〕既屬疾﹐{宋璟}﹑{盧從愿}候之﹐見敝簀單藉﹐門不施箔。”
因藉-汉语大词典
因藉
【1】沿袭;依傍。《新唐书·濮王泰传》:“士有文學者多與﹐而貴游子弟更相因藉﹐門若市然。”《宋书·庾悦传》:“因藉既久﹐遂爲常則。”
帝藉-汉语大词典
帝藉
亦作“[帝籍]”【1】天子象征性的亲耕之田。《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親載耒耜﹐措之于參保介之御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孙希旦}集解:“天子藉田千畝﹐收其穀爲祭祀之粢盛﹐故曰帝藉。”{宋}{黄庭坚}《同钱志仲饭籍田钱孺文官舍》诗:“帝籍開千畝﹐農功先九州。”《淮南子·时则训》:“舉五穀之要﹐藏帝藉之收於神倉。”{汉}{张衡} 《东京赋》:“躬三推於天田﹐修帝籍之千畝。”
席藉-汉语大词典
席藉
【1】凭借;倚仗。《旧五代史·僭伪传三·王建》:“{茂貞}雖常才﹐然名望宿素﹐與{朱公}力争不足﹐守境有餘。{韓生}所謂入爲扤蔽﹑出爲席藉是也。”
崩藉-汉语大词典
崩藉
亦作“[崩籍]”【1】犹言崩溃瓦解。《後汉书·西羌传论》:“若乃陷擊之所殲傷﹐追走之所崩籍﹐頭顱斷落於萬丈之山﹐支革判解於重厓之上﹐不可校計。”{明}{归有光}《贺戚总戎平倭序》:“公提兵振旅﹐呼吸之間﹐百萬之衆﹐一時崩藉﹐遂解重圍。”
它它藉藉-汉语大词典
它它藉藉
【1】交错杂乱。《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不被創刃而死者﹐它它藉藉﹐填阬滿谷﹐掩平彌澤。”{颜师古}注:“{郭璞}曰:‘言交横也。’它﹐音徒何反。”
履藉-汉语大词典
履藉
【1】见“履籍”。
璘藉-汉语大词典
璘藉
【1】蚕箔。{清}{王士禛}《蚕词》诗之三:“白葦與儂作璘藉﹐黄金與儂作踟躇。”{元}{龙辅}《女红馀志·璘藉》:“蠶箔一名璘藉。”
杯盤狼藉-汉语大词典
杯盤狼藉
亦作“[杯盤狼籍]”【1】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舃交錯﹐杯盤狼藉。”{宋}{苏轼}《前赤壁赋》:“肴核既盡﹐杯盤狼藉。”《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美娘}〕醉眼矇矓﹐看見房中燈燭輝煌﹐杯盤狼籍。”
枕藉-汉语大词典
枕藉
【1】物体纵横相枕而卧。言其多而杂乱。{宋}{苏轼}《前赤壁赋》:“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清}{钱泳}《履园丛话·祥异·虫荒》:“其次年春﹐瘟疫大作﹐死者枕藉。”{汉}{班固}《西都赋》:“禽相鎮壓﹐獸相枕藉。”{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那时前后都有枪弹﹐人多门狭﹐前面的枪又极近﹐死亡枕藉!”
枕藉-汉语大词典
枕藉
亦作“[枕籍]”【1】枕头与垫席。引申为沉溺,埋头。{汉}{桓宽}《盐铁论·殊路》:“夫重懷古道﹐枕籍《詩》﹑《書》﹐危不能安﹐亂不能治。”{唐}{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前後百卷文﹐枕藉皆禁臠。”{宋}{陆游}《幽居戏赠邻曲》诗:“雖無壺酒助歌呼﹐幸有蠹書供枕藉。”
枕麴藉糟-汉语大词典
枕麴藉糟
【1】枕着酒麯,垫着酒糟。谓嗜酒,醉酒。《晋书·刘伶传》:“先生於是方捧甖承槽﹐銜杯漱醪﹐奮髯箕踞﹐枕麴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元}{曹绍}《安雅堂酒令》:“自飲一杯﹐仍要見枕麴藉糟之態﹐對席者作雷聲﹐左隣作蜂聲﹐右隣作蠢蠢狀。”
權藉-汉语大词典
權藉
【1】指握权柄的人。{清}{龚自珍}《臣里》:“臣姑起其疾﹐畀焉勿榮﹐喪焉勿辱﹐升之九天勿喜﹐沈之九淵勿愠﹐汝之術博矣。何但取以待富貴之權藉者哉?”【2】犹权力,权柄。{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榮禄}既死﹐{那拉}亦耄﹐{載湉}春秋方壯﹐他日復辟﹐必有其期﹐而{滿洲}之新起柄政者﹐其勢力權藉或又如{榮禄}諸姦﹐則工部主事可以起復﹐雖内閣軍機之位﹐亦可以覬覦矣。”《战国策·齐策五》:“夫權藉者﹐萬物之率也﹐而時勢者﹐百事之長也。”
狼藉-汉语大词典
狼藉
亦作“[狼籍]”【1】纵横散乱貌。《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舃交錯﹐杯盤狼藉。”{唐}{元稹}《夜坐》诗:“孩提萬里何時見?狼籍家書卧滿牀 。”{清}{翟灏}《通俗编·兽畜》:“〔{蘇鶚}《演義》〕狼藉草而卧﹐去則滅亂。故凡物之縱横散亂者﹐謂之狼藉。”{朱自清}《背影》:“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2】指多而散乱堆积。{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屯田廣遠﹐倉蓄狼籍﹐一虜爲盗﹐恐成大憂。”{清}{刘大櫆}《里人共建义仓引》:“故雖粟米狼藉﹐而終歲之用﹐猶苦其不給。”【3】喻行为不检,名声不好。《後汉书·张酺传》:“〔{竇景}〕遣掾{夏猛}私謝{酺}曰:‘{鄭據}小人﹐爲所侵冤。聞其兒爲吏﹐放縱狼藉。取是曹子一人﹐足以驚百。’”《旧唐书·刘崇鲁传》:“前日{杜太尉}狼籍﹐爲朝廷深恥。”{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漢武}遣繡衣直指﹐{桓帝}遣八使﹐皆以守宰狼籍﹐盗賊公行﹐出於無術﹐行此下策。”{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初集·珊珊》:“邑之仕宦眷屬﹐聞之咸不平﹐聲名益狼籍。”{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三章:“声名狼藉了﹐还有人要我教书吗?”【4】形容困厄﹑窘迫。{宋}{司马光}《遗表》:“今潰敗失亡﹐狼藉如此﹐而建議行師之人﹐晏然曾無愧畏﹐或更蒙寵任。”{明}{冯梦龙}《智囊补·术智·徐道覆》:“嗚呼﹐奇才策士鬱鬱不得志﹐而狼籍以死者比比矣。”{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西泠太瘦生偶记》:“狼籍煙花十七春﹐不堪回首墮紅塵。”【5】犹糟蹋。{唐}{李商隐}《杂纂》:“狼籍米穀。”{明}{王衡}《郁轮袍》第六折:“謝賢王肯作媒﹐勞重恁牽傀儡﹐可惜狼藉了{王陽}氣力。”《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范道}在寺多年﹐一世奉齋﹐並不敢有一毫貪慾﹐也不敢狼籍天物。”【6】犹折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折狱》:“世之折獄者﹐非悠悠置之﹐則縲繫數十人而狼籍之耳。”{何垠}注:“狼籍之﹐言磨折之至於憊也。”《天雨花》第二五回:“可憐兒女猶髫少﹐離却娘親怎得生?当然狼籍都斷送﹐絶了亡夫後代根。”
春藉-汉语大词典
春藉
【1】春日藉田;春日藉礼。{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皇上方耕春藉﹐復益邑田﹐加食邑如{雍熙}元年之數。”{宋}{王禹偁}《藉田赋》:“耕鈎盾之弄田﹐但矜兒戲;修{建康}之春藉﹐未焕農功。”
浪藉-汉语大词典
浪藉
亦作“[浪籍]”【1】狼藉,散乱不整。《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更餘兀守岑寂﹐何來俏臉添悲慽!添悲慽﹐向時淹潤﹐這番浪籍。”{宋}{陆游}《春感》诗:“叉魚浪藉{漾水}濁﹐獵虎蹴蹋{南山}空。”
温藉-汉语大词典
温藉
亦作“[温籍]”【1】含蓄;宽容包涵。温,通“蕰”。{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法{晉}{宋}者﹐知其病徵﹐宜思有以相過﹐而專務温藉﹐詞無芒刺。”《汉书·酷吏传·义纵》:“治敢往﹐少温籍﹐縣無逋事﹐舉第一。”{颜师古}注:“‘少温籍’﹐言無所含容也。”《诗·小雅·小宛》“飲酒温克”{汉}{郑玄}笺:“中正通知之人﹐飲酒雖醉﹐猶能温藉自持以勝。”{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六》:“温藉者﹐含蓄有餘之意。或作醖藉﹐又作蕰藉。”
淩藉-汉语大词典
淩藉
【1】侵凌,欺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婦暫辭去﹐言村中日日受侮﹐難於久住﹐如城中近君租數楹﹐便可託庇蔭﹐免無賴淩藉﹐亦可朝夕相往來。”淩﹐一本作“凌”。
牢藉-汉语大词典
牢藉
【1】即牢筴。《列子·仲尼》:“長幼羣聚﹐而爲牢藉庖廚之物﹐奚異犬豕之類乎?”{殷敬顺}释文:“藉本作籍﹐側戟切。牢﹐牲牢也﹐圈也。籍﹐謂以竹木圍繞﹐又刺也。”
投藉-汉语大词典
投藉
【1】投掷践踏。《荀子·王霸》:“是故百姓賤之如﹐惡之如鬼﹐日欲司閒而相與投藉之﹐去逐之。”{杨倞}注:“投﹐擿也。藉﹐踐也。”
披披藉藉-汉语大词典
披披藉藉
【1】纷纭混乱貌。{唐}{柳宗元}《贞符》:“交焉而争﹐睽焉而鬭﹐力大者搏﹐齒利者齧﹐爪剛者決﹐羣衆者軋﹐兵良者殺﹐披披藉藉﹐草野塗血。”
推藉-汉语大词典
推藉
【1】推奖荐引。《新唐书·张说传》:“{説}敦氣節﹐立然許﹐喜推藉後進﹐於君臣朋友大義甚篤。”
揉藉-汉语大词典
揉藉
【1】践踏挤压。揉,通“蹂”。{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三·义蜂冢》:“{金山}有義蜂冢……其王斃﹐羣蜂相揉藉﹐争死之﹐不下萬餘。”
胎藉-汉语大词典
胎藉
【1】犹蹂躏。{汉}{扬雄}《法言·重黎》:“若{秦}{楚}强震撲﹐胎藉三正﹐播其虐於{黎苗}子弟。”{汪荣宝}义疏:“按胎藉乃古語蹂躪之意。”按﹐《史记·天官书》作“駘藉”﹑《汉书·天文志》作“跆籍”﹐义并同。
騰藉-汉语大词典
騰藉
亦作“[騰籍]”【1】奔腾践踏。《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二》:“{梁}軍不之測﹐自相騰籍﹐棄甲山積。”《隋书·宇文忻传》:“于是擊所觀者﹐大囂而走﹐轉相騰藉﹐聲如雷霆。”{唐}{柳宗元}《兴州江运记》:“顛踣騰藉﹐血流棧道。”
無藉-汉语大词典
無藉
【1】见“無籍”。【2】无所顾忌,无赖。《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那先生〕只當不知﹐不去拘管他﹐所以{過遷}得人(任)意無藉﹐家中毫不知覺。”【3】指无赖汉。{明}{李日华}《南西厢记·飞虎授首》:“慕少艾而猖狂﹐逼人閨閫;合無藉以擾攘﹐亂我王師。”《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相交了這般無藉﹐肯容你在家受用不成?”
無藉在-汉语大词典
無藉在
【1】犹言无聊赖或无顾忌。{唐}{杜甫}《送韦书记赴安西》诗:“白頭無藉在﹐朱紱有哀憐。”{宋}{刘克庄}《汉宫春·赏红梅》词:“{唐}人更無藉在﹐浪比{紅兒}。”{金}{元好问}《赋杨生玉泉墨》诗:“涴袖{秦郎}無藉在﹐畫眉{張遇}可憐生。”
無藉之徒-汉语大词典
無藉之徒
【1】无赖汉;游民。{元}本{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人知的道我好心賭是﹐不知我的道我恃老無藉之徒。”《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于是將古廟爲家﹐在外糾合無藉之徒﹐因山作炭﹐賣炭買鐵﹐就起箇鐵冶。”一本作“無籍之徒”。
無藉-汉语大词典
無藉
【1】不用衬垫。《礼记·曲礼下》:“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郑玄}注:“藉﹐藻也……無藻爲質。”{陈澔}集说:“所謂無藉﹐謂圭璋特達﹐不加束帛。”
愛藉-汉语大词典
愛藉
【1】爱惜,吝惜。《新唐书·李密传》:“{密}趣解雄遠﹐多策略;散家資養客禮賢不愛藉。”
慰藉-汉语大词典
慰藉
【1】抚慰;安慰。{王统照}《沉船》:“现在无论谁﹐只有直接的苦恼﹐更没有慰藉苦恼的有趣味的东西了。”{清}{顾贞观}《贺新郎·寄吴汉槎宁古塔》词:“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後汉书·隗嚣传》:“{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殊禮﹐言稱字﹐用敵國之儀﹐所以慰藉之良厚。”{宋}{范成大}《次韵耿时举苦热》:“荷風拂簟昭蘇我﹐竹月篩窗慰藉君。”
憑藉-汉语大词典
憑藉
亦作“[憑借]”亦作“[憑籍]”【1】依靠,依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湿水》:“憑藉涓流﹐方成川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將來望升官起來﹐勢位大了﹐便有所憑借﹐可以設施了。”{南朝} {梁}{沈约}《恩倖传论》:“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舉世人才﹐升降蓋寡﹐徒以憑籍世資﹐用相陵駕。”{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五:“享國之久莫過{三代}﹐初未聞憑藉於無情之金石也。”{康有为}《大同书》甲部序:“時有友朋﹐則以利害患難而易心﹐不可憑藉。”{艾芜}《南行记·山峡中》:“{小黑牛}已经在这世界上凭借着一只残酷的巨手﹐完结了他的悲惨的命运了。”
神藉-汉语大词典
神藉
【1】祭祀时摆设供品的垫物。《史记·孝武本纪》:“{江}{淮}閒一茅三脊爲神藉。”
碧藉藉-汉语大词典
碧藉藉
【1】形容绿草杂乱的样子。{清}{吴嘉纪}《我昔五首效袁景文》诗之三:“我昔避亂走三夜﹐蕪塍倦魂碧藉藉。”
相藉-汉语大词典
相藉
【1】互相枕藉;互相践踏。{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何经文》:“賊驚亂﹐自相藉墜厓死。”{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呼嘘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相藉-汉语大词典
相藉
【1】互相借物。《墨子·号令》:“客﹑主人無得與言及相藉。”
眠花藉柳-汉语大词典
眠花藉柳
同“[眠花宿柳]”【1】{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眠花藉柳﹐實愜人心﹐惜是幻化﹐意中終隔一膜耳。”{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予一介寒生﹐終身落魄……而敢謬次音容﹐侈談歌舞﹐貽笑於眠花藉柳之人哉!”
耕藉-汉语大词典
耕藉
亦作“[耕耤]”亦作“[耕籍]”【1】古时每年春耕前﹐天子﹑诸侯举行仪式﹐亲耕藉田﹐种植供祭祀用的谷物﹐并以示劝农。历代皆有此制﹐称为耕藉礼或籍田礼。据《礼记·月令》﹐其礼为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至{清}末始废。《清史稿·礼志二》:“{乾隆}三年﹐帝初行耕耤禮﹐先期六日﹐幸{豐澤園}演耕﹐屆日饗先農﹐行四推。”《礼记·祭义》:“耕藉﹐所以教諸侯之養也。”《宋书·礼志一》:“{晉}{武帝}末﹐有司奏:‘古諸侯耕籍百畝﹐躬秉耒耜﹐以奉社稷宗廟﹐以勸率農功。今諸侯治國﹐宜修耕籍之義。’”《旧唐书·礼仪志四》:“{玄宗}欲重勸耕藉﹐遂進耕五十餘步﹐盡壠乃止。”
聲名藉甚-汉语大词典
聲名藉甚
【1】名声显赫。指人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极高。《陈书·王沖传》:“{沖}性和順﹐事上謹肅﹐習於法令﹐政在平理﹐佐藩莅人﹐鮮有失德……又曉音樂﹐習歌舞﹐善與人交﹐貴游之中﹐聲名藉甚。”{清}{王韬}《淞滨琐话·李延庚》:“{李延庚}﹐字{少白}﹐{西蜀}人。工詩詞﹐爲人頗具豪氣。少好擊劍﹐及長﹐以爲不足學﹐遂專心于文史﹐聲名藉甚。”{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和墓志铭》:“公稟山嶽之靈﹐擅風雲之氣﹐容止矜莊﹐聲名藉甚。”
聲名狼藉-汉语大词典
聲名狼藉
【1】形容行为不检点﹐名声极差。语出《史记·蒙恬列传》“此四君者﹐皆爲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爲不明﹐以是籍於諸侯”{唐}{司马贞}索隐:“言其惡聲狼籍﹐布於諸國。”{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三章:“声名狼藉了﹐还有人要我教书吗?”亦作“[聲名狼籍]”。《廿载繁华梦》第三三回:“因{汪太史}平日聲名狼藉﹐最不見重於官場﹐日前新督帥參劾劣紳十七名﹐實以{汪某}居首﹐是此人斷非{金督}所喜歡者。”《清史稿·尹壮图传》:“各督撫聲名狼藉﹐吏治廢弛。臣經過地方﹐體察官吏賢否﹐商民半皆蹙額興歎。”{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珊珊》:“邑之仕宦眷屬﹐聞之成不平﹐聲名狼籍。”
裀藉-汉语大词典
裀藉
【1】即裀褥。{宋}{曾巩}《郊祀庆成状》:“始就帷宫﹐則獨先羣臣﹐宵興待事;及至壇塲﹐則陟降陛級﹐徹去裀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裀藉几榻﹐罔不潔澤。”
蔭藉-汉语大词典
蔭藉
【1】犹荫籍。《南史·刘式之传》:“蔭藉高華﹐人品冗末。”
蕰藉-汉语大词典
蕰藉
【1】含蓄。{章炳麟}《驳神我宪政说》:“{馬氏}固{羅馬}教僧﹐其言不得不稍蕰藉﹐充其意趣﹐去金鐵主義不遠矣。”
薦藉-汉语大词典
薦藉
【1】草席。《新唐书·李光弼 传》:“{思明}懼﹐引去﹐以奇兵斷饟道。馬食薦藉﹐{光弼}命將取芻{行唐}﹐賊鈔擊之﹐兵負户戰﹐賊不得奪。”《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李光弼}與{史思明}相守四十餘日﹐{思明}絶{常山}糧道。城中乏草﹐馬食薦藉。”【2】推荐。《新唐书·陆馀庆传》:“{餘慶}於寒品晩進﹐必悉力薦藉。”{宋}{曾巩}《司封员外郎蔡公墓志铭》:“於{荆湖}﹐既周知官屬善惡﹐於善人多薦藉成就之﹐而於惡人無所貸其法。”
藉-汉语大词典
藉
《廣韻》慈夜切,去禡,從。【1】古时祭祀朝聘时陈列礼品的草垫。《楚辞·九歌》:“蕙肴蒸兮蘭藉。”《汉书·郊祀志上》:“{江}{淮}間一茅三脊爲神藉。”【2】以物衬垫。{南朝 宋}{鲍照}《代白紵舞歌词》之四:“簪金藉綺升曲筵。”《新唐书·颍王璬传》:“{璬}濟江,舟中以綵席藉步,命徹之,曰:‘此可寢,奈何踐之?’”{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陈宝祠》:“{氜}驚惶失足,墮深壑中,幸爲落葉所藉,不致損傷。”【3】坐卧在某物上。《汉书·佞幸传·董贤》:“嘗晝寢,偏藉上褏,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褏而起。”{颜师古}注:“藉謂身卧其上也。”{唐}{温庭筠}《秋日》诗:“芳草秋可藉,幽泉曉堪汲。”{明}{何景明}《大梁行》:“朝登古城口,夕藉古城草。”【4】助,有助于。{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灑筆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談笑。”{明}{吕坤}《答姜养冲书》:“更有餘閒,講求{胡}註《資治通鑑》,或《紀事本末》,考鏡已往,有藉將來。”【5】宽厚有涵养。参见“[藴藉]”。【6】抚慰;安慰。参见“[慰藉]”。【7】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使”。《史记·陈涉世家》:“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宋}{陆游}《书浮屠事》:“於虖!世多詆浮屠者,然今之士有如{一}({法一})之能規其友者乎?藉有之,有如{杲}({宗杲})之能受者乎?”{清}{黄钧宰}《金壶遯墨·视鬼》:“無以自别於羣鬼之中,藉非{金}僕碧睛,世烏得而辨之哉!”【8】同“[借]”。因;凭借;依托。《管子·内业》:“彼道自來,可藉與謀。”{尹知章}注:“藉,因也。因其自來而與之謀。”《商君书·开塞》:“故王者以賞禁,以刑勸,求過不求善,藉刑去刑。”{唐}{韩愈}《顺宗实录三》:“{叔文}欲專兵柄,藉{希朝}年老舊將,故用爲將帥。”
藉-汉语大词典
藉
《廣韻》秦昔切,入昔,從。【1】践踏;凌辱。《吕氏春秋·慎人》:“殺夫子者無罪,藉夫子者不禁。”{高诱}注:“藉猶辱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後,皆魚肉之矣。’”{司马贞}索隐引{晋灼}曰:“藉,蹈也。以言蹂藉之。”{唐}{杜甫}《催宗文树鸡栅》诗:“踏藉盤案翻,終日憎赤幘。”{宋}{郭彖}《睽车志》卷一:“{吴縣}{穹隆山}大石,自麓移立山半,石所經,草木皆壓藉。”【2】贡献;进献。《穀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國也,祝髮文身,欲因{魯}之禮,因{晉}之權,而請冠端而,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范宁}注:“藉謂貢獻。”{南朝 梁}{吴均}《续齐谐记·阳羡书生》:“留大銅盤可二尺廣,與{彦}别曰:‘無以藉君,與君相憶也。’”【3】盛;多。《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陸生}以此游{漢}廷公卿閒,名聲藉甚。”《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肴蔌芬藉,觴醳泛浮。”{刘良}注:“魚肉曰肴。菜蔬曰蔌。芬,香也。藉,多也。”{唐}{陈羽}《西蜀送许中庸归秦赴举》诗:“桂條攀偃蹇,蘭葉藉參差。”【4】顾念;顾惜。《新唐书·萧俛传》:“性簡絜,以聲利爲汙,疾邪太甚,孤特一,故輕去位無所藉。”{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把那弓箭解,刀斧撇,旌旗鞍馬都不藉。”《全元散曲·一机锦·离思》:“他把奴全然不藉,直恁的信音絶,誰知你到今心性别。”【5】用绳缚。《庄子·应帝王》:“虎豹之文來田,猨狙之便,執之狗來藉。”{陆德明}释文:“{司馬}云:‘藉,繩也,由捷見結縛也。’{崔}云:‘藉,繫也。’”【6】通“[籍]”。藉田。《礼记·祭义》:“是故昔者天子爲藉千畝,冕而朱紘,躬秉耒。諸侯爲藉百畝,冕而青紘,躬秉耒。”{郑玄}注:“藉,藉田也。”{宋}{苏轼}《玉津园》诗:“千畝何時躬帝藉,斜陽寂歷鎖雲莊。”【7】通“[籍]”。耕种藉田。《韩非子·难一》:“{舜}其信仁乎,乃躬藉處苦而民從之。”{唐}{柳宗元}《非国语上·不藉》:“古之必藉千畝者,禮之飾也。”【8】通“[籍]”。登记;记。《晏子春秋·问下一》:“〔{景公}〕命吏計公掌之粟,藉長幼貧氓之數,吏所委發廪出粟,以予貧民者三千鍾。”{唐}{柳宗元}《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噫!造物者之設是久矣,而盡之於今,余其可以無藉矣。”【9】通“[籍]”。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中:“{張}惶遽,急稱病謝事,上猶下温旨,賜羊酒慰之,不信宿而詔藉{張}矣。”{太平天囯}{洪仁玕}《资政新篇》:“禁廟宇寺觀,既成者還其俗,焚其書,改其室爲禮拜堂,藉其資爲醫院等院。”【10】通“[籍]”。赋税。《诗·大雅·韩奕》:“實墉實壑,實畝實藉。”{郑玄}注:“藉,税也。”《晏子春秋·谏下一》:“{景公}藉重而獄多,拘者滿圄,怨者滿朝。”{胡適}《井田辨》三:“藉即是赋,或者平时的征收叫做藉,军兴时的临时徭役车徒叫做 赋。”【11】通“[阼]”。势位。《韩非子·三守》:“因傳柄移藉,使殺生之機﹑奪子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12】通“[笮]”。压迫。《墨子·备高临》:“强弩之,技機藉之。”{孙诒让}间诂:“此有捝誤﹑當作‘强弩射之,校機藉之。’……‘藉’當讀爲‘笮’,聲近叚借。《説文·竹部》:‘笮,迫也。’謂發機厭笮殺敵也。”
藉以-汉语大词典
藉以
【1】谓凭借某种事物或手段以达到某一目的。{明}{李贽}《复士龙悲二母吟》:“而婿與女又皆不幸早世﹐故兩節婦咸以此孫朝夕奉養爲安﹐而此孫亦藉以成立。”
藉不得-汉语大词典
藉不得
【1】见“藉2不的”。
藉色-汉语大词典
藉色
【1】谓借光。{明}{吾丘瑞}《运甓记·藩府贺正》:“豈但王室增輝﹐抑且宗枝藉色﹐望祈勠力共振國威。”
藉手-汉语大词典
藉手
【1】犹借助。借人之手以为己助。《左传·襄公十一年》:“凡我同盟﹐小國有罪﹐大國致討﹐苟有以藉手﹐鮮不赦宥。”{明}{高明}《琵琶记·丐寻夫》:“畫取真容聊藉手﹐逢人將此免哀求。”《三国志·吴志·鲁肃传》“目使之去”{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今〔{劉備}〕已藉手於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蓋凡夫所不忍行﹐而況整領人物之主乎!”
藉口-汉语大词典
藉口
【1】多作托辞或假托的理由。{清}{李渔}《玉搔头·闻警》:“他假公藉口爲除奸横﹐其實要自逞强兇。”{宋}{陈善}《扪虱新话》卷二:“{唐}史稱{房}{杜}不言功﹐予謂此乃庸人鄙夫持禄固位者得以藉口也。”【2】借别人的话作为依据。《左传·成公二年》:“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君之惠也。”{杜预}注:“藉﹐薦;復﹐白也。”{孔颖达}疏:“言無物則空口以爲報﹐少有所得則與口爲藉﹐故曰藉口。”【3】谓充饥。《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豐四年》:“我軍出界近二旬﹐所獲才三十餘級﹐何以復命!且食盡矣﹐請取{宥州}﹐聊以藉口。”{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蔓菁》:“乾而蒸食﹐既甜且美﹐自可藉口﹐何必饑饉。”
藉令-汉语大词典
藉令
【1】假使。{宋}{王安石}《上欧阳永叔书》:“藉令朝廷憐閔﹐不及一年﹐即與之外任﹐則人之多言﹐亦甚可畏。”{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四:“且奏賊初無此言﹐是必怨讎者爲之﹐藉令有之﹐若以一卒之故﹐斷都轉運使頭﹐此後政令何由得行?”{明}{唐顺之}《答王南江提学书》:“藉令有人焉﹐始不悟而今也悟﹐則自今日無一物不可少者。”
藉資-汉语大词典
藉資
【1】借以。{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第三节:“軍政府乃令漢陽兵工廠開工﹐各機關照常辦事﹐藉資鎮静。”【2】谓利用某一机会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凭借。《韩非子·说难》:“論其所愛﹐則以爲藉資;論其所憎﹐則以爲嘗己也。”{王先慎}集解:“謂爲藉君之所愛以爲己資。”{明}{何景明}《何子·势成》:“因其失而取之謂之藉資﹐求所害而利之謂之賈惠。”
藉假-汉语大词典
藉假
【1】假借。《汉书·王莽传上》:“藉假遺詔﹐頻用賞誅﹐先除所憚﹐急引所附。”
藉蔭-汉语大词典
藉蔭
【1】谓托父祖馀荫作为庇护。《新唐书·奸臣传下·卢杞》:“藉蔭爲清道率府兵曹參軍。”【2】指积有功勋的世家。《南史·荀伯子传》:“{伯子}常自矜藉蔭之美﹐謂{弘}曰:‘天下膏粱﹐唯使君與下官耳﹐{宣明}之徒不足數也。’”
藉没-汉语大词典
藉没
【1】没收。藉, 通“籍”。{刘师培}《悲佃篇》:“至于{宋}代﹐奸宄之臣﹐以殖産爲務﹐及罪惡貫盈﹐則藉没其産爲官田。”《後汉书·宦者传·侯览》:“{儉}遂破{覽}冢宅﹐藉没資財﹐具言罪狀。”
藉莫-汉语大词典
藉莫
【1】见“藉幕”。
藉甚-汉语大词典
藉甚
【1】盛大; 卓著。《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陸生}以此游{漢}廷公卿間﹐名聲藉甚。”{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升其堂者﹐若登{孔氏}之門;沾其賞者﹐猶得東{吴}之句﹐藉甚當時﹐聲馳遐邇。”{清}{李渔}《凰求凤·避色》:“止因小生的相貌﹐生得過於豐美﹐又有藉甚之才名﹐引得人家女子﹐個個傾心﹐人人注念。”{宋}{范成大}《次韵同年杨廷秀使君题石湖》:“公退蕭然真吏隱﹐文名藉甚更詩聲。”
藉不的-汉语大词典
藉不的
【1】顾不得。{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一折:“打得疋不剌剌征走電光﹐藉不得衆兒郎﹐過澗沿坡尋路荒。”{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一折:“如今索强支持﹐如何迴避?藉不的那羞共恥。”亦作“[藉不得]”。
藉詞-汉语大词典
藉詞
【1】托词; 借口。{清}{林则徐}《令札刘蒋二丞传谕义律饬令空趸等船开行》:“奸夷無可藉詞﹐因而揑爲難得食物之説﹐以冀人憐。”{清}{马建忠}《覆李伯相札议洋货入内地免厘禀》:“彼又豈能以己所習行者爲不合﹐而藉詞以啓釁端耶?”《清史稿·礼志十》:“{英}使{威妥瑪}藉詞不令入覲﹐致《烟臺條款》多要挾。”
藉藉-汉语大词典
藉藉
【1】众多而杂乱貌。《南史·孝义传上·乐预》:“外傳藉藉﹐似有{伊}{周}之事。”《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不被創刃而死者﹐它它藉藉﹐填阬滿谷﹐掩平彌澤。”{颜师古}注引{郭璞}曰:“言交横也。”《新唐书·苏定方传》:“所棄鎧仗﹑牛馬藉藉山野不可計。”{清}{吴伟业}《悲滕城》诗:“路骨藉藉無主名﹐塟者死生俱未明。”【2】显著盛大貌。{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鲲溟侄》:“詩名藉藉﹐大府皆垂青焉。”{明}{宋濂}《幻住禅庵记》:“{幻住}之名﹐藉藉于四方。”《史记·游侠列传》{司马贞}述赞:“游俠豪倨﹐藉藉有聲。”【3】象声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相公》:“{張}反身而行﹐即有履聲藉藉隨其後。”
藉助-汉语大词典
藉助
【1】借助。《汉书·高帝纪上》:“{陳餘}亦怨{羽}獨不王己﹐從{田榮}藉助兵﹐以擊{常山王}{張耳}。”{颜师古}注:“藉﹐借也。”
藉端-汉语大词典
藉端
【1】假托某一事由作为借口。{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六》:“邇來{德}{義}等國自行保護教士﹐而{法國}藉端陵人之燄稍衰﹐可以杜其朦混侵權之弊﹐於大局甚有裨益。”
藉略-汉语大词典
藉略
【1】犹侵夺。《宋书·邓琬传》:“遂劫掠公私銀帛﹐藉略{袁檀}珍寶﹐悉以自入。”
藉槀-汉语大词典
藉槀
【1】坐卧于草荐之上。谓谢罪待刑。《南史·王准之传》:“及聞{臺城}不守﹐乃舉哀素服﹐藉槀不食。”《汉书·元后传》:“車騎將軍{音}藉槀請罪﹐{商}﹑{立}﹑{根}皆負斧質謝。”{颜师古}注:“自坐槀上﹐言就刑戮也。”
藉斂-汉语大词典
藉斂
【1】征收税赋。藉, 通“籍”。《荀子·君道》:“故藉斂忘費﹐事業忘勞。”《管子·宙合》:“厚藉斂于百姓﹐則萬民懟怨。”
藉託-汉语大词典
藉託
【1】凭借; 依附。《北史·卢道虔传》:“{道虔}外生{李彧}﹐尚{莊帝}姊{豐亭公主}﹐因相藉託﹐{永安}中﹐除輔國將軍﹑通直常侍。”{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别儒宦》:“奸頑逃比﹐猶思以藉託求寬。”
藉姑-汉语大词典
藉姑
【1】慈姑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六·慈姑》。
藉茅-汉语大词典
藉茅
【1】用茅草垫祭品。古代表示对神的敬意。语本《易·大过》:“藉用白茅。”{孔颖达}疏:“薦藉於物用絜白之茅,言以絜素之道,奉事於上也。”《後汉书·光武帝纪下》“是歲﹐初起明堂﹑靈臺﹑辟雍”{李贤}注引{汉}{胡广}曰:“古清廟蓋以茅﹐今蓋以瓦﹐下藉茅﹐存古制也。”{北周}{庾信}《郊庙歌辞·周祀圆丘歌·皇夏》:“藉茅無咎﹐掃地惟尊。”
藉田-汉语大词典
藉田
【1】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 天子﹑诸侯躬耕藉田, 以示对农业的重视。藉, 通“籍”。{三国} {魏}{曹植}《藉田说》之一:“春耕於藉田﹐郎中令侍寡人焉。”{宋}{苏轼}《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帝阁》之四:“蒼龍掛闕農祥正﹐父老相呼看藉田。”《汉书·文帝纪》:“夫農﹐天下之本也﹐其開藉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
藉幕-汉语大词典
藉幕
亦作“[藉莫]”【1】古时城防中用以遮挡箭﹑石等的布幔。《墨子·备梯》:“環中藉幕﹐毋廣其處。”《墨子·备城门》:“藉莫﹐長八尺﹐廣七尺。”{孙诒让}间诂:“{畢}云:‘幕同。’案《通典·兵守拒法》云:‘布幔﹐複布爲之﹐以弱竿縣掛於女牆八尺﹐折抛瓦之勢﹐則矢石不復及牆。’”
藉靡-汉语大词典
藉靡
【1】缚, 捆绑。《荀子·正论》:“斬斷枯磔﹐藉靡舌■﹐是辱之由外至者也。”{杨倞}注:“藉﹐見凌藉也。靡﹐繫縛也﹐與縻義同﹐即謂胥靡也﹐謂刑徒之人以鐵鎖相連繫也。”
藉子-汉语大词典
藉子
【1】方言。小儿卧处垫的防尿布。{章炳麟}《新方言·释器》:“{淮}北小兒卧處以布禦穢﹐謂其布曰藉子。”
藉使-汉语大词典
藉使
【1】假使。{明}{宋濂}《林府君墓铭》:“朝廷何負爾輩﹐乃敢弄兵反﹐藉使州縣賦斂急﹐或不能堪﹐當訴之方岳大臣足矣。”{宋}{马永卿}《嬾真子·杜牧之诗寓意》:“藉使意不出此﹐以景趣爲意﹐亦自不凡﹐況感寓之深乎?”{汉}{贾谊}《过秦论下》:“藉使{子嬰}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山}東雖亂﹐{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未當絶也。”
藴藉-汉语大词典
藴藉
亦作“[藴籍]”【1】宽厚而有涵养。《花城》1981年第6期:“〔她〕雍容和顺﹐蕴藉敦厚。”《史记·酷吏列传》:“〔{義縱}〕治敢行﹐少藴藉。”《後汉书·桓荣传》:“{榮}被儒衣﹐温恭有藴籍。”{李贤}注:“藴籍﹐猶言寬博有餘也。”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裴休》:“爲人藴藉﹐進止雍閑。”【2】谓含蓄而不显露。{晋}{葛洪}《抱朴子·尚博》:“若夫翰迹韻略之宏促﹐屬辭比事之疏密﹐源流至到之修短﹐藴藉汲引之深淺﹐其懸絶也。”{王蒙}《我愿多分点好的故事》:“正像{鲁迅}的小说《祝福》﹑《故乡》﹑《伤逝》等的结尾一样﹐不但蕴藉隽永﹐而且富于音乐感。”{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文》:“前輩文采風流﹐藴藉如此。”{明}{陆时雍}《诗镜总论》:“{少陵}七言律﹐藴藉最深﹐有餘地﹐有餘情﹐情中有景﹐景外含情﹐一詠三諷﹐味之不盡。”【3】蕴藏。{应修人}《含苞》诗:“我爱这纤纤的花苞儿蕴藉无量的美﹐--无量地烂漫的将来。”{沈从文}《一个母亲》第一章一:“低头看孩子的笑﹐在这天真纯洁的生命上﹐反映出的是母亲的蕴藉于心中深处的罪孽的自责。”
藻藉-汉语大词典
藻藉
【1】彩色玉垫。{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翠蕤俄的﹐藻藉舒就。”《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汉宗庙乐舞辞》:“熒煌昇藻藉﹐肸蠁轉珠櫳。”【2】文饰, 掩饰。《旧五代史·唐书·张承业传》:“{盧質}雖或縱誕﹐{莊宗}終能容之﹐蓋{承業}爲之藻藉也。”
綳藉-汉语大词典
綳藉
亦作“[綳接]”【1】犹绷褯。《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蔡老娘}向牀前摸了摸{李瓶兒}身上﹐説道:‘是時候了。’問:‘大娘預備下綳接﹑草紙不曾?’{月娘}道:‘有。’”{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你曾出的胎也波胞﹐你娘將你那綳藉包。”
緼藉-汉语大词典
緼藉
【1】蕴藉。含蓄宽容。《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太后嘗問{仁傑}:‘朕欲得一佳士用之……’{仁傑}對曰:‘文學緼藉﹐則{蘇味道}﹑{李嶠}固其選矣。’”
繅藉-汉语大词典
繅藉
【1】玉的衬垫物。{宋}{陆游}《寓怀》诗之二:“蒼璧與黄琮﹐初非俗所貴。粲然薦繅藉﹐可對越天地。”《周礼·春官·典瑞》:“執鎮圭﹐繅藉五采五就。”{郑玄}注:“繅有五采文﹐所以薦玉。”
繰藉-汉语大词典
繰藉
【1】系玉器的绀帛和承托玉器的垫物。{唐}{元稹}《镇圭赋》:“俾經制之不亂﹐若繰藉之相維。”
轔藉-汉语大词典
轔藉
【1】辗轧, 践踏。《後汉书·廉范传》:“虜自相轔藉﹐死者千餘人。”{李贤}注:“轔﹐轢也。藉﹐相蹈藉也。”
轥藉-汉语大词典
轥藉
【1】践踏; 欺凌。《新唐书·吐蕃传上》:“{吐蕃}壓王師屯﹐左領軍將軍{黑齒常之}率死士五百﹐夜斧其營﹐虜驚﹐自相轥藉而死者甚衆﹐乃引去。”{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又新》:“〔{又新}〕善爲詩﹐恃才多轥藉。”{清}{顾炎武} 《松江别张处士悫王处士炜暨诸友人》诗:“人情來轥藉﹐鬼語得捓揄。”
豐藉-汉语大词典
豐藉
【1】《易·大过》:“藉用白茅,柔在下也。”后即以“豐藉”指用白茅做成的厚草垫, 用于祭祀。{元}{柳贯}《处州路新修庙学碑铭》序:“脩筵豐藉﹐不偪不踰。”
醖藉-汉语大词典
醖藉
亦作“[醖籍]”【1】蕴藉, 宽和有涵容。{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春思》之‘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皆醖藉吞吐﹐言短意長。”{明}{冯时化}《酒史·酒献》:“〔{李白}〕風流醖籍﹐爲世所稱。”《陈书·谢哲传》:“{哲}美風儀﹐舉止醖藉﹐而襟懷豁然。”《汉书·薛广德传》:“{廣德}爲人温雅有醖藉。”{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寬博有餘也。”{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六》:“二詩意雖同﹐然論其醖籍﹐則{黄}({黄伯厚})句爲勝。”
豫藉-汉语大词典
豫藉
【1】预有凭借﹑依仗。{明}{唐顺之}《常熟县二烈祠记》:“若夫二烈之事﹐則異於是﹐其夫以覊旅浮寄江壖﹐非有可以豫藉之勢。環而指者皆兇人之黨也﹐非有肘腋可結之援。”
貪汙狼藉-汉语大词典
貪汙狼藉
【1】谓贪财纳贿,行为不检,声名败坏。《晋书·何充传》:“{敦}({王敦})兄{含}時爲{廬江郡}﹐貪汙狼藉。”
資藉-汉语大词典
資藉
【1】资格履历。藉,通“籍”。{章炳麟}《革命之道德》:“學究﹑藝士﹐進而爲通人﹐資藉既成﹐期于致用﹐其道德又爽然失矣!”
資藉-汉语大词典
資藉
【1】凭借,依赖。《南史·到彦之传》:“{撝}資藉豪富﹐厚自奉養﹐供一身一月十萬。”{元}{王恽}《胙城县庙学记》:“{侯}乃出所藏經史數千卷﹐資藉講誦。”{清}{唐才常}《上欧阳中鹄书》之四:“即果遇{英}人{葛洪}之狂喙﹐尚能有所資藉﹐不淪於■羶之族。”
贓汚狼藉-汉语大词典
贓汚狼藉
【1】谓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唐}{白居易}《贬于尹躬洋州刺史制》:“中書舍人{于尹躬}﹐其弟{皋謨}﹐贓汚狼藉。”《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汚狼藉。”
贓汙狼藉-汉语大词典
贓汙狼藉
同“[贓汚狼藉]”【1】《陈书·蔡景历传》:“〔{蔡景歷}〕以在省之日﹐贓汙狼藉﹐帝令有司按問。”《陈书·宗元饶传》:“時{合州}刺史{陳裦}贓汙狼藉﹐遣使就渚斂魚﹐又於六郡米﹐百姓甚苦之。”
贓貨狼藉-汉语大词典
贓貨狼藉
同“[贓汚狼藉]”【1】《宋书·刘穆之传》:“{穆之}中子{式之}字{延叔}﹐通易好士……在任贓貨狼藉﹐{揚州}刺史{王弘}遣從事檢校。”
贓私狼藉-汉语大词典
贓私狼藉
同“[贓汚狼藉]”【1】《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茹千秋}〕其子{壽齡}爲{樂安}令﹐贓私狼藉﹐畏法奔逃﹐竟無罪罸﹐傲然還縣。”
贓賄狼藉-汉语大词典
贓賄狼藉
同“[贓汚狼藉]”【1】《陈书·蔡景历传》:“{天嘉}之世﹐贓賄狼藉﹐聖恩録用﹐許以更鳴﹐裂壤崇階﹐不遠斯復。”亦作“[贓賄狼籍]”。《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書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鄭愔}俱掌銓衡﹐傾附勢要﹐贓賄狼籍﹐數外留人﹐授擬不足﹐逆用三年闕﹐選法大壞。”
贓穢狼藉-汉语大词典
贓穢狼藉
同“[贓汚狼藉]”【1】《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一到京師﹐看見{嚴}家贓穢狼藉﹐心中甚怒。”
跆藉-汉语大词典
跆藉
亦作“[跆籍]”【1】践踏。《汉书·天文志》:“因以{張楚}并興﹐兵相跆籍﹐{秦}遂以亡。”{宋}{洪迈}《容斋续笔·诗文当句对》:“貙兕作威﹐風雲動色﹐乘其跆藉﹐取彼鯨鯢﹐自卯及酉﹐來拒復攻。”{清}{魏源}《圣武记》卷八:“賊陣亂﹐自相跆藉。”【2】犹凌越,轻慢。《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凌轢卿相﹐謿哂豪桀﹐籠罩靡前﹐跆籍貴勢。”{张铣}注:“跆籍﹐猶殘暴也。言不畏貴勢之士也。”《明史·王正志传》:“自礦税興﹐中使四出﹐跆籍有司。”
踖藉-汉语大词典
踖藉
【1】踩踏,践踏。{汉}{王充}《论衡·语增》:“每當飲者﹐起之中庭﹐乃復還坐﹐則是煩苦相踖藉﹐不能甚樂。”
踐藉-汉语大词典
踐藉
【1】践踏;摧残。《南齐书·高帝纪上》:“賊馬自相踐藉死。”《初学记》卷二九引{唐}{虞世南}《狮子贼》:“踐藉則林麓摧殘﹐哮呼則江河振蕩。”《魏书·肃宗纪》:“古帝諸陵﹐多見踐藉。”
踏藉-汉语大词典
踏藉
亦作“[踏籍]”【1】践踏;踩踏。《旧唐书·窦建德传》:“會雲霧晝晦﹐兩軍不辨﹐{隋}軍大潰﹐自相踏藉﹐死者萬餘。”{唐}{杜甫}《催宗文树鸡栅》诗:“踏藉盤案翻﹐終日憎赤幘。”{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内載錢抛之﹐更相踏籍﹐老少死者非一。”籍﹐一本作“藉”。
蹂藉-汉语大词典
蹂藉
亦作“[蹂籍]”【1】侵害;侵扰。《明史·胡世宁传》:“〔{寧王}〕數假火災奪民廛地﹐採辦擾旁郡﹐蹂籍徧窮鄉。”《隋书·儒林传·何妥》:“{張山居}未知星位﹐前已蹂藉太常;{曹魏祖}不識北辰﹐今復轔轢太史。”【2】践踏。《陈书·高祖纪上》:“{齊}師大潰﹐斬獲數千人﹐相蹂藉而死者不可勝計。”
蹈藉-汉语大词典
蹈藉
【1】见“蹈籍”。
蹸藉-汉语大词典
蹸藉
【1】作践﹑欺凌。{宋}{苏轼}《代书答梁先》诗:“强名太守古{徐州}﹐忘歸不如{楚}沐猴。{魯}人豈獨不知{丘}﹐蹸藉夫子無罪尤。”
躪藉-汉语大词典
躪藉
【1】欺压伤害。《新唐书·后妃传上·高宗则天武皇后》:“太后自見諸{武}王非天下意﹐前此{中宗}自{房州}還﹐復爲皇太子﹐恐百歲後爲{唐}宗室躪藉無死所﹐即引諸{武}及{相王}﹑{太平公主}誓明堂﹐告天地﹐爲鐵券使藏史館。”【2】踩踏;践踏。{明}{何景明}《七述》:“逸材之獸﹐徤舉之翼﹐莫不縱横躪藉﹐揮突放逸﹐聞弦自墮﹐罹羅立殛。”
通藉-汉语大词典
通藉
【1】见“通籍”。
道路藉藉-汉语大词典
道路藉藉
【1】形容社会上人们纷纷传告。{{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執事胸中方略﹐非局外人所能窺﹐而道路藉藉﹐或謂執事者將循政府之意﹐而從事於武力解决。”
遺藉-汉语大词典
遺藉
【1】见“遺籍”。
避藉陛-汉语大词典
避藉陛
【1】指高的台阶。《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門前四扇看階﹐中間兩扇大門﹐門外避藉陛﹐坡前却是垃圾﹐一條竹子横夾着。”
診藉-汉语大词典
診藉
【1】见“診籍”。
謫藉-汉语大词典
謫藉
【1】见“謫籍”。
零藉-汉语大词典
零藉
【1】零落狼藉。{明}{陈子龙}《废苑行》:“苑門零藉不安横﹐芳草何年滿階布。”
阻藉-汉语大词典
阻藉
【1】依恃﹔凭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蕲水》:“五水謂{巴水}﹑{希水}﹑{赤亭水}﹑{西歸水}﹐{蘄水}其一焉。蠻左憑居﹐阻藉山川﹐世爲抄暴。”
陵藉-汉语大词典
陵藉
【1】欺辱践踏。{宋}{刘克庄}《卜算子·惜海棠》词:“風雨於花有底讎?著意相陵藉。”《魏书·崔休传》:“挾持二家﹐志氣微改﹐内有自得之心﹐外則陵藉同列。”《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奂}({王奂})曰:‘我不作賊﹐欲先遣啓自申;正恐{曹}{吕}等小人陵藉﹐故且閉門自守耳。’”{胡三省}注:“陵者﹐侮之而出其上;藉者﹐蹈之使薦於下。”{章炳麟}《俱分进化论》:“今夫動物之情雖異﹐而其喜自尊貴﹐不欲爲外物所陵藉者﹐則動物之同情也。”
階藉-汉语大词典
階藉
【1】凭借﹐依靠。《魏书·陈建传》:“臣以凡近﹐識無遠達﹐階藉先寵﹐遂荷今任。”《晋书·桓豁传》:“臣實凡人﹐量無遠致﹐階藉門寵﹐遂叨非據。”《宋书·黄回传》:“{齊王}以{回}終爲禍亂﹐乃上表曰:‘{黄回}出自厮伍﹐本無信行﹐仰值{泰始}﹐謬被驅馳﹐階藉風雲﹐累叨顯伍。’”
顧藉-汉语大词典
顧藉
【1】顾念,顾惜。{唐}{韩愈}《上留守郑相公启》:“不啻如棄涕唾﹐無一分顧藉心。”{宋}{史达祖}《玉楼春·社前一日》词:“雨前穠杏尚娉婷﹐風後殘梅無顧藉。”{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材理》:“故善難者﹐徵之使還;不善難者﹐凌而激之。雖欲顧藉﹐其勢無由。”【2】犹顾忌。{章士钊}《苏报案始末记叙》:“傍晩而{夢坡}至﹐出語壯烈﹐較前頓若兩人。並毅然執余手曰:‘本報恣君爲之﹐無所顧藉。’”{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鬧隣駡坐﹑無忌憚﹑無顧藉者﹐則謂之有氣。”《新唐书·外戚传·王仁皎》:“{守一}沓墨無顧藉﹐財蓄巨萬﹐皆籍入于官。”
風流緼藉-汉语大词典
風流緼藉
【1】见“風流藴藉”。
風流藴藉-汉语大词典
風流藴藉
【1】亦作“[風流緼藉]”。指诗文的意趣飘逸而含蓄。{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王荆公}長短句不多﹐合繩墨處自雍容奇特。{晏元獻公}﹑{歐陽文忠公}﹐風流緼藉﹐一時莫及﹐而温潤秀潔﹐亦無其比。”【2】形容人风雅潇洒,温文含蓄。{清}{沈谦}《填词杂说·张世文词警策》:“{張世文}《新草池塘》﹑《紫燕雙飛》二首﹐風流醖藉﹐不減{周}{秦}。”《隋书·儒林传·元善》:“{善}之通博﹐在{何妥}之下﹐然以風流醖藉﹐俯仰可觀﹐音韻清朗﹐聽者忘倦﹐由是爲後進所歸。”《北齐书·王昕传》:“{昕}母{清河}{崔氏}﹐學識有風訓﹐生九子﹐並風流藴藉﹐世號‘{王}氏九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念秧》:“少年風流藴藉﹐遂與{吴}大相爱悦。”{清}{汪琬}《前明福建布政使司右参议范公墓碑》:“蓋百餘年來﹐{吴}士大夫以風流藴藉稱者﹐首推{吴文定}﹑{王文恪}兩公。”亦作“[風流醖藉]”。
風流醖藉-汉语大词典
風流醖藉
【1】见“風流藴藉”。
韞藉-汉语大词典
韞藉
【1】含蓄而不显露。{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如曰省躬罪己﹐原屬隱情﹐難使他人共睹﹐若是則有包含韞藉之法。”{元}{李冶}《敬斋古今黈》卷二:“韞藉乃涵養重厚﹐不露圭角之意。故前史謂有局量﹐不令人窺見淺深﹐而風流閑雅者爲韞藉。”{明}{王九思}《醉花阴·寿康太史尊人长洲公》套曲:“風流韞藉﹐舉瑶觴趨走迭。”
韜藉-汉语大词典
韜藉
【1】指衬垫包裹物品的布﹑缎之类东西。{明}{宋濂}《送钱允一还天台诗》:“天使持書往徵取﹐有翁橐負來丹墀。鞠躬俯伏再拜起﹐旋解韜藉重重披。”
馮藉-汉语大词典
馮藉
【1】犹凭藉。{李大钊}《民彜与政治》:“民彜何爲而作也?大盗竊國﹐予智自雄﹐馮藉政治之樞機﹐戕賊風俗之大本。”《宋书·恩倖传序》:“徒以馮藉世資﹐用相陵駕。”{清}{魏源}《圣武记》卷六:“親附中朝﹐馮藉聲靈﹐折冲外侮﹐自{明}至今﹐卒收其效。”
駘藉-汉语大词典
駘藉
【1】践踏;蹂躏。{清}{黄宗羲}《赠编修弁玉吴君墓志铭》:“兵革之際﹐武人豪健﹐更相駘藉﹐邑人睚眦觸死﹐閉門不保家室。”《东观汉记·冯衍传》:“衆强之黨﹐横擊於外﹐百僚之臣﹐貪殘於内……於是江湖之上﹐海岱之濱﹐風騰波湧﹐更相駘藉﹐四垂之人﹐肝腦塗地﹐死亡之數﹐不啻大半。”《史记·天官书》:“三十年之間兵相駘藉﹐不可勝數。”{裴駰}集解引{苏林}曰:“駘﹐音臺﹐登躡也。”
駘藉-汉语大词典
駘藉
【1】犹枕藉。《新唐书·马燧传》:“衆赴水死者不可計﹐斬首二萬級﹐殺賊將{孫晉卿}﹑{安墨啜}﹐虜三千人﹐尸相駘藉三十里﹐{淄青}兵幾殲。”
齎糧藉寇-汉语大词典
齎糧藉寇
【1】语本古谚“齎盜糧,借(或作藉)賊(或作寇)兵”。{清}{夏燮}《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 》:“是國家正供之入﹐適足爲齎糧藉寇之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