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藩)是什么意思
藩柴-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藩柴fān cái
【释义】:
篱笆。三国·魏·曹植《虾鱼篇》:“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藩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藩篱fān lí
【释义】:
用竹、苇或树枝编成的篱笆或围栅。引申为屏障。亦作蕃篱《南史·韦叡传》:“所至顿舍,修立馆宁藩篱塘壁,皆应准绳。”汉·贾谊《过秦论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北周·庾信《哀江而赋序》:“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蕃篱之固。”
藩落-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藩落fān luò
【释义】:
犹“篱落”,篱笆。《周礼·夏官·掌固》:“任其万民,用其材器。”郑玄注:“民之材器,其所堑筑及为藩落。”
南藩-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南藩nán fān
【释义】:
亦作“南蕃”。犹南疆。《史记·赵世家》:“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漳、滏之险……”《陈书·高祖纪上》:“非其神武,久丧南藩。”唐·杜甫《人日寄杜二拾遗》诗:“身在南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又指南方的屏障。
不应常在藩篱下,他日凌云谁见心-实用委婉语词典
不应常在藩篱下,他日凌云谁见心
意为不应该长久甘于依附他人,有朝一日功业显著谁能料得到。语出唐崔兴宗《青雀歌》。
火勃绮思,冲破藩篱-实用委婉语词典
火勃绮思,冲破藩篱
意为炽烈如火的思念,难以抑制,时时想摆脱外面的束缚,欲表现出来。“绮”,美丽。
藩篱-古文观止词典
藩篱fán lí
【词性】:名词
一、用竹木编成的篱笆(1)。《宋玉对楚王问》: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那篱笆中的小鷃儿,怎么能同凤凰一样来估量天地的高大呢!
二、屏障(1)。《贾谊过秦论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于是就派蒙恬到北边修筑长城并守卫这一屏障。
溷藩-古文观止词典
溷藩hùn fān
【词性】:名词
厕所(1)。《五人墓碑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中丞躲在厕所里才得以脱身。
羝羊触藩,进退两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羝羊触藩,进退两难
【释义】:
羝羊:公羊,头上有角。藩:篱笆。羝羊角撞进了篱笆,进退两难。比喻处境困难,进也不得,退也不得。□语本《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初刻拍案惊奇》二三:崔生见他反跌一着,放刁起来,心里好生惧怕,……正是:羝羊触藩,进退两难。只得陪着笑对女子道。《二刻拍案惊奇》二四:欲待不走时,又别无生路。自实走得一个不耐烦,正所谓羝羊触藩,进退两难。
⊙羝羊触藩,进退无门
《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石丙大惊,好似羝羊触藩,进退无门;陷在齐阵,不能得出。《三国志平话》下:(曹操军)屯于附高处,言羝羊触藩,进退无门。
⊙羊触藩篱,进退无路
《禅真逸史》四:思量别寻生计,手中缺少本钱,正是羊触藩篱,进退无路。二哥,你怎地带挈得小弟些儿也好。
⊙羊触藩篱,进退两难
《封神演义》五六:吾自行兵以来,未尝遭此大辱,今又失吾爱女,不知生死,正是羊触藩篱,进退两难,奈何,奈何!
⊙触藩羝羊,进退两难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三九:把个青鬃马猛地里加上一鞭,实指望小秦王三跳涧。那晓得是个触藩羝羊,进退两难。连人连马,都失在涧底下去了。
⊙羝羊触藩,两无所据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三五:我今日出口去不得,退后归不得,做了个羝羊触藩,两无所据。
⊙羚羊触藩,难进难退
《凤凰池》六:假梅生看见帖子是姓水名湄,但不知什么号,又不晓得他的来历,正如羚羊触藩,难进难退。
⊙触藩的羝羊
《樵史通俗演义》一三:真正委决不下。……好似触藩的羝羊,热锅上的蝼蚁,进退两难。
⊙触藩羝羊
《梼杌闲评》四七:好似触藩羝羊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终日里胡思乱想,茶饭俱减,走投无路,不知如何是好。
藩-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藩fān
①篱笆。《周易·大壮》:“羝羊触~,羸其角。”(羝dī羊:公羊。羸léi:缠绕。)②屏障。《汉书·叙传下》:“建设~屏,以强守圉。”③遮掩。《荀子·荣辱》:“以相持养,以相~饰。”《后汉书·马融传》:“其植物则玄林包竹,~陵蔽京。”(京:高丘。)④有帷帐的车。《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以~载栾盈及其士。”(栾盈:人名。)⑤藩国,封建王朝分给诸侯王的封国。《后汉书·明帝纪》:“骠骑将军东平王苍罢归~。”
【藩库】清代布政司所属的储钱谷的仓库。《广东军务记》:“初七日,在~畀银百万两,委广州府余送交义律。”
【藩篱】①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杜甫《四松》:“所插小~,本亦有堤防。”②比喻国家的屏障,边界。贾谊《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
【藩屏】①屏障。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重岩是~,驯鹿受羁靮。”②捍卫。《左传·定公四年》:“选建明德,以~周。”
【藩镇】①指边境地区的长官。《三国志·蜀书·许靖传》:“今虽临荒域,不得参与本朝,亦国家之~,足下之外援也。”②唐朝在边陲地区设置十节度使,统辖军政,以防外患。安史之乱后,内地亦设有节度使,掌管军政大权。这些防区及节度使称藩镇。李尤《函谷关赋》:“~造而惕息,侯伯过而震惶。”(造:至,到。)
藩-现代汉语大词典
藩fān
【释义】:
①篱笆。如:藩溷;藩篱。引申为屏障。如:屏藩。②界域。参见“藩篱③”。③指封建王朝的侯国或属国、属地。范文澜等《中国通史》:“清廷撤藩令下,吴三桂与耿精忠两藩王不能不上疏请撤。”④指唐代的节度使或明清时期的布政使。如:藩镇;藩台。
藩司-现代汉语大词典
藩司fān sī
【释义】:
明清时布政使的别称。参见“藩台”。
藩台-现代汉语大词典
藩台fān tái
【释义】:
明清时布政使的俗称。又称“藩司”。范文澜等《中国通史》:“各省巡抚以下,设承宣布政使司,长官为布政使,又称藩司、藩台,主管民政、财政,向所属州县宣布政令。”
藩邦-现代汉语大词典
藩邦fān bāng
【释义】:
即藩国。《十月》1981年第4期:“她的脸上就会浮起皇后接受藩邦进贡时的那种微笑。”
藩国-现代汉语大词典
藩国fān guó
【释义】:
古称分封的侯国及属国。
藩属-现代汉语大词典
藩属fān shǔ
【释义】:
旧指属国或属地。郑观应《盛世危言》:“邦交益固,声威既壮,藩属不敢有外向之心。”
藩溷-现代汉语大词典
藩溷fān hùn
【释义】:
篱笆和厕所。茅盾《无题》:“搏天鹰隼困藩溷。”
藩镇-现代汉语大词典
藩镇fān zhèn
【释义】:
唐代初年在重要各州设都督府,睿宗时设节度大使,玄宗时又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掌握全部军政大权,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也借指地方方面长官。
藩篱-现代汉语大词典
藩篱fān lí
【释义】:
①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许杰《大白纸》:“她正如一只夺破藩篱的飞鸟。”②边界,屏障。如:万里长城乃中原之藩篱。③比喻事物的界限;障碍。丁玲《东村事件》:“人全失去了理性,在突破了藩篱之后,大家争着来动手了。”也用以指某一范畴。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两书)其于贸易差率说,虽未能尽脱藩篱,然论谷物等之贸易自由,颇有卓见。”
开藩-现代汉语大词典
开藩kāi fān
【释义】:
封建时代王侯建国。如:张士诚在吴地开藩,自称吴王。
外藩-现代汉语大词典
外藩wài fān
【释义】:
外国;藩属。
屏藩-现代汉语大词典
屏藩píng fān
【释义】:
①屏风和藩篱。比喻卫国的将领。如:朋奸害正,摧我屏藩。也比喻起遮挡、阻拦作用的东西。如:南宋定都临安,是以江淮为北方屏藩的。②保护,卫护。如:世世为王,屏藩天子。
强藩-现代汉语大词典
强藩qiáng fān
【释义】:
强大有力的藩镇。范文澜等《中国通史》:“南北司虽然强弱悬殊,在强藩声援下,南司仍保持对抗的局面。”
篱藩-现代汉语大词典
篱藩lí fān
【释义】:
藩篱,篱笆。郭沫若《谢“园地”》:“为这些娇小的无知者为什么一定要筑起篱藩?”
篰bù竹篾所编的篓子。夏衍《上海屋檐下》:“(她)很快地从卖菜的篰里面拿了一支茭白。”
羝羊触藩-现代汉语大词典
羝羊触藩dī yáng chù fān
【释义】:
公羊角钩在篱笆上。语出《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如:羝羊触藩,进退两难。
三藩-汉语大词典
三藩
【1】指{汉明帝}子{千乘哀王}{建}﹑{淮阳顷王}{昞}﹑{济阴悼王}{长}。《後汉书·孝明八王传赞》:“三藩夙齡﹐{黨}惟荒忒。”{李贤}注:“謂{千乘}﹑{淮陽}﹑{濟陰}並早殁也。”【2】{清}称{明}末之{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为三藩。参阅{清}{杨陆荣}《三藩纪事本末》。【3】{清}初封{明}降将{吴三桂}为{平西王},镇{云南};{耿继茂}为{靖南王}(后子{精忠}嗣),镇{福建};{尚可喜}为{平南王},镇{广东},并称三藩。《清史稿·吴三桂传》:“是時{可喜}鎮{廣東},{繼茂}子{精忠}鎮{福建},與{三桂}並稱‘三藩’,而{三桂}驕恣尤甚。”{康熙}十二年下令削藩﹐{O三桂}﹑{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相继反{清}﹐均被平定。史称“三藩之乱”。《清史稿·吴三桂传》:“是時{可喜}鎮{廣東}﹐{繼茂}子{精忠}鎮{福建}﹐與{三桂}並稱‘三藩’﹐而{三桂}驕恣尤甚。”{康熙}十二年下令削藩﹐{吴三桂}﹑{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相继反{清}﹐均被平定。史称“三藩之乱”。【4】指{南朝}{齐}之{会稽}﹑{南徐州}和{南兖州}。《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六府臣僚﹐三藩士女﹐人蓄油素﹐家懷鈆筆。”{李善}注:“{子良}又爲{會稽}太守﹑{南徐州}刺史﹑{南兖州}刺史﹐斯謂之三藩也。”
三藩之亂-汉语大词典
三藩之亂
【1】见“三藩”。
下藩-汉语大词典
下藩
亦作“[下蕃]”【1】指州郡。《後汉书·左雄周举等传赞》:“{舉}升以彙﹐越自下蕃。”【2】王公的封地。《晋书·司马攸传论》:“遂乃褫龍章於袞職﹐徙侯服於下藩。”{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功耀上代﹐身終下藩。”
南藩-汉语大词典
南藩
亦作“[南蕃]”【1】犹南疆。《陈书·高祖纪上》:“公赤旗所指﹐祅壘洞開﹐白羽纔撝﹐兇徒粉潰。非其神武﹐久喪南藩。”{唐}{杜甫}《人日寄杜二拾遗》诗:“身在南蕃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史记·赵世家》:“我先王因世之變﹐以長南藩之地﹐屬阻{漳}﹑{滏}之險﹐立長城﹐又取{藺}﹑{郭狼}﹐敗{林}人於{荏}﹐而功未遂。”【2】南方的屏障。《隋书·高祖纪下》:“{有梁}之國﹐我南藩也﹐其君入朝﹐潛相招誘﹐不顧朕恩。”
内藩-汉语大词典
内藩
【1】指朝廷直接辖治下的中原诸侯王国。《魏书·氐传》:“{玄}上表請比内藩﹐許之。”
价藩-汉语大词典
价藩
【1】谓大德之人是国家安全的屏藩。语出《诗·大雅·板》:“价人維藩,大師維垣。”{宋}{王安石}《上泉州毕少卿启》:“自去容暉﹐何嘗候問﹐朅來冗局﹐顧委瑣之自爲﹐陰想价藩﹐知崇高之難附。”{宋}{曾巩}《贺郓州邵资政改侍郎》:“攀日月之高衢﹐踐機衡之要地;方兼榮於祕殿﹐用均逸於价藩。”
偃藩-汉语大词典
偃藩
【1】指卧治,无为而治。{宋}{曾巩}《回亳州知府谏议状》:“伏惟開閤之初﹐偃藩甚樂。休有神明之助﹐茂臻福履之宜。”【2】指地方长官安卧抚治之地。{宋}{梅尧臣}《送公仪龙图知杭州》诗:“{成都}與{餘杭}﹐天下莫比論。彼爲公故鄉﹐此爲公偃藩。”
典藩-汉语大词典
典藩
【1】镇守偏远地方。{宋}{孔平仲}《孔氏谈苑·朝士献诗》:“{朱巽}草制云:某官夙負官材。{真宗}令出典藩。”{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秦會之}丞相卒﹐{魏道弼}作參政﹐委任頗專﹐且大拜矣……久之﹐{道弼}出典藩。”
出藩-汉语大词典
出藩
【1】出任地方长官。{明}{冯梦龙}《智囊补·察智·范槚》:“{景王}出藩﹐大盗謀劫王﹐布黨起{天津}至{鄱陽}﹐分徒五百人﹐往來遊奕。”{唐}{韩愈}《河南府同官记》:“於時{河東公}爲左僕射宰相﹐出藩大邦﹐開府{漢}南。”
分藩-汉语大词典
分藩
【1】古代帝王分封自己的子弟,作为王朝的屏藩。后亦称官吏出守地方为分藩。{元}{黄镇成}《投赠郑守光远三十韵》:“累洽開皇極﹐分藩守重臣。”{清}{孔尚任}《桃花扇·阻奸》:“老先生所言差矣﹐{福王}分藩敝鄉﹐晩生知之最詳﹐斷斷立不得。”
列藩-汉语大词典
列藩
【1】诸藩镇。{唐}{颜真卿}《与李太保帖》之四:“聖慈含弘﹐猶佐列藩﹐不遠伊邇﹐省躬荷德﹐恩貸實深。”{宋}{岳珂}《愧郯录·孝明后制》:“朕昔在列藩﹐常觀内助﹐奉晨昏而罔倦﹐服浣濯而無辭。”《晋书·曹志传》:“或列藩九服﹐式序王官。”
削藩-汉语大词典
削藩
【1】削夺藩王封地。{汉}{晁错}有《削藩策》。《明史·齐泰传》:“先是﹐帝爲太孫時﹐諸王多尊屬﹐擁重兵﹐患之﹐至是因密議削藩。”
大藩-汉语大词典
大藩
【1】古代指比较重要的州郡一级的行政区。{明}{何景明}《赠刘大参》诗:“自識{文翁}化﹐佳聲滿大藩。”《梁书·明山宾传》:“{明祭酒}雖出撫大藩﹐擁旄推轂﹐珥金拖紫﹐而恒事屢空。”{宋}{周密}《齐东野语·绍熙内禅》:“{侂胄}怨望殊甚﹐宜以厚賞酬其勞﹐處以大藩﹐出之於外。”《旧唐书·卢祖尚传》:“{交州}大藩﹐去京甚遠﹐須賢牧撫之。”
奉藩-汉语大词典
奉藩
【1】谓归顺称臣。{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四:“{吴越}{錢俶}初來朝﹐將歸﹐朝臣上疏請留勿遣者數十人。{太祖}皆不納﹐及{俶}辭﹐力陳願奉藩之意。”
名藩-汉语大词典
名藩
【1】指地方重镇。《晋书·王国宝传》:“時{王恭}與{殷仲堪}並以才器﹐各居名藩。”《旧唐书·李德裕传》:“受寄名藩﹐常憂曠職﹐孜孜夙夜﹐上報國恩。”{宋}{梅尧臣}《叶大卿挽词》之一:“舊族聲華遠﹐名藩治行存。”{清}{李渔}《与丁太岩方伯书》:“老先生榮蒞名藩﹐身膺重寄﹐非惟保障{江}南﹐亦且屏翰四國。”
啓藩-汉语大词典
啓藩
【1】见“啓蕃”。
四藩-汉语大词典
四藩
【1】见“四番”。
德藩-汉语大词典
德藩
【1】语出{晋}{左思}《魏都赋》:“長世字甿者,以道德爲藩,不以險爲屏也。”谓以道德为守身的藩篱。亦借指守德之人。{唐}{刘禹锡}《谢窦相公启》:“瞻望德藩﹐坐馳精爽。”
外藩-汉语大词典
外藩
【1】有封地的诸侯王。亦指地方上的高级官吏。《宋史·孝宗纪赞》:“然自古人君起自外藩﹐入繼大統﹐而能盡宫庭之孝﹐未有苦帝。”《晋书·礼志上》:“{哀帝}以外藩援立。”{明}{沈德符}《野獲编·礼部一·邱侍郎献谀》:“{邱}竟以外藩再斥﹐蓋兩番貢諛﹐皆不得厚償。”【2】外部的屏藩。《三国志·魏志·陈矫传》:“{矯}説{太祖}曰:‘鄙郡雖小﹐形便之國也﹐若蒙救援﹐使爲外藩﹐則{吴}人剉謀﹐{徐方}永安。’”【3】外国;藩属。{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蓋本朝龍興之初﹐喇嘛效順最早﹐而其術盛行東土﹐又夙爲{蒙古}諸部落所崇信﹐故優禮彼教政﹐以羈縻外藩。”{清}{程恩泽}《粤东杂感》诗:“外藩{吉利}最雄猜﹐坐卧高樓互市開。”
守藩-汉语大词典
守藩
【1】指王侯驻守其封地。亦指受封为王侯。《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奉藩無狀﹐遇惡暴列﹐陛下不忍致法﹐加大恩﹐遣使者申諭道術守藩之義。”《後汉书·济北惠王次传》:“{濟北王}次以幼年守藩﹐躬履孝道﹐父没哀慟﹐焦毁過禮﹐草廬土席﹐衰杖在身﹐頭不枇沐﹐體生瘡腫。”《晋书·姚兴载记下》:“陛下若以臣爲社稷之憂﹐除臣而國甯﹐亦家之福也。若垂天性之恩﹐不忍加臣刑戮者﹐聽臣守藩。”
宗藩-汉语大词典
宗藩
亦作“[宗蕃]”【1】指受天子分封的宗室诸侯。因其拱卫王室,犹如藩篱,故称。{清}{李渔}《玉搔头·情试》:“目下宗藩跋扈﹐閹寺弄權﹐指日即有蕭牆之變。”《史记·太史公自序》:“{漢}既譎謀﹐禽{信}於{陳};{越}{荆}剽輕﹐乃封弟{交}爲{楚王}﹐爰都{彭城}﹐以彊{淮}{泗}﹐爲{漢}宗藩。”{宋}{苏轼}《赐皇伯祖宗晖已下罢散兴龙节道场香酒果口宣》:“卿等以義重宗藩﹐志存忠愛﹐先朝誕月﹐歸命佛乘﹐迨兹法會之成﹐宜有分頒之寵。”《宋书·五行志二》:“後中原大亂﹐宗蕃多絶﹐唯{琅邪}﹑{汝南}﹑{西陽}﹑{南頓}﹑{彭城}同至{江}表﹐而{元帝}嗣{晉}矣。”
屏藩-汉语大词典
屏藩
【1】屏风和藩篱。《诗·大雅·板》:“价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郑玄}笺:“王當用公卿諸侯及宗室之貴者爲屏藩垣翰,爲輔弼,無疏遠之。”后用“屏藩”比喻卫国的重臣。{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朋奸害正﹐摧我屏藩。”【2】比喻四周的疆土或防御设施。{清}{顾炎武}《京口》诗之一:“囊括{蘇}{松}儲陸海﹐襟提{閩}{浙}壯屏藩。”{清}{薛福成}《笠山宏远炮台铭》:“隔閡島夷﹐爲{越}屏藩。”
屏藩-汉语大词典
屏藩
【1】捍蔽,保护。{清}{魏源}《圣武记》卷三:“朕世世爲天子﹐爾等亦世世爲王﹐屏藩百世。”
强藩-汉语大词典
强藩
亦作“[彊藩]”【1】强大有力的藩镇。《新唐书·宪宗纪赞》:“自{吴元濟}誅﹐彊藩悍將皆欲悔過而效順。”{宋}{陆游}《上殿札子》:“今朝廷内無權家世臣﹐外無强藩悍將﹐所慮之變﹐惟一{金}虜。”{王闿运}《御夷论》二:“强藩重鎮變色而相戒﹐勇夫悍將束甲而屏息。”{{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昭义}是个强镇﹐宦官有所畏惧﹐南司才多少得行使一些职权。南北司虽然强弱悬殊﹐在强藩声援下﹐南司仍保持对抗的局面。”
杝藩-汉语大词典
杝藩
【1】藩篱。{清}{龚自珍}《尊隐》:“仁心爲幹﹐古義爲根﹐九流爲華實﹐百氏爲杝藩﹐枝葉昌洋﹐不可殫論。”
東藩-汉语大词典
東藩
【1】东方州郡的泛称。{唐}{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宋}{曾巩}《西湖二月二十日》诗:“平生拙人事﹐出走臨東藩。”【2】东方的藩国。{三国} {魏}{曹植}《洛神赋》:“余從京域﹐言歸東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臣請得奉明詔説{齊}{王}﹐使爲{漢}而稱東藩。”
棘藩-汉语大词典
棘藩
【1】棘刺的藩篱。《文选·张衡<西京赋>》:“揩枳落﹐突棘藩﹐梗林爲之靡拉﹐樸叢爲之摧殘。”{李善}注引{杜预}《左氏传注》:“藩﹐籬也。”
殊藩-汉语大词典
殊藩
【1】边远的属国或属地。《晋书·四夷传论》:“{吐延}夙標宏偉﹐見方於{項籍};始遵朝化﹐遽夭於{姜聰};高節不羣﹐亦殊藩之秀也。”{唐}{李商隐}《为柳珪谢京兆公启》:“控三{巴}百{濮}之雄﹐帶{南詔}西山之險﹐人稱異府﹐帝謂殊藩。”{唐}{司空图}《复安南碑》:“金印示殊藩之寵﹐銀簪增服冕之榮。”
戎藩-汉语大词典
戎藩
【1】军府,幕府。{唐}{李搏}《贺裴廷裕蜀中登第》诗:“應笑戎藩刀筆吏﹐至今泥滓曝魚鰓。”
戚藩-汉语大词典
戚藩
亦作“[戚蕃]”【1】近亲藩王。《南齐书·高帝纪上》:“皇室多難﹐釁起戚蕃。”{唐}{刘知幾}《史通·品藻》:“{王頍}文章不足﹐武藝居多﹐躬詣戚藩﹐首階逆亂。”{宋}{苏轼}《赐济阳郡王曹佾罢散兴龙节道场香酒果口宣》:“卿寵冠戚藩﹐望隆舊德。”《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屬值三季在辰﹐戚蕃内侮。”{李周翰}注:“戚蕃﹐謂諸王也。”{晋}{刘琨}《劝进表》:“社稷時難﹐則戚藩定其傾;郊廟或替﹐則宗哲纂其祀。”
歸藩-汉语大词典
歸藩
【1】回到封地。{晋}{袁宏}《後汉纪·明帝纪上》:“{東平王}{蒼}以輔政久﹐固請歸藩。”
溷藩-汉语大词典
溷藩
【1】厕所。{清}{沈起凤}《谐铎·蜣螂城》:“生失足墮溷藩﹐撑扶起立﹐懊悶欲死。”
潛藩-汉语大词典
潛藩
【1】指尚未即位的帝王。{明}{沈德符}《野獲编·宗藩·太子册宝》:“{嘉靖}十八年﹐己亥二月朔日﹐{世宗}將幸{承天府}﹐册立{莊敬太子}及{裕王}﹑{景王}。{裕}即{穆宗}潛藩也。”【2】指帝王为王侯时的封地。{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两朝玉带之祥》:“至{高宗}以{常德}爲{孝宗}潛藩﹐尤有足紀者。”{清}{全祖望}《经史答问·诸史问目答卢镐》:“{呼沱}﹐則是{中山}﹐非{關中}也。况{平帝}由{中山王}爲天子﹐故首加恩於潛藩。”
款藩-汉语大词典
款藩
【1】犹款塞。{晋}{李暠} 《自称凉公领秦凉二州牧奉表诣阙》:“{文桓}嗣位﹐奕葉載德﹐囊括{關}西﹐化被{崐}裔﹐遐邇款藩﹐世修職貢。”
惟藩-汉语大词典
惟藩
【1】《诗·大雅·板》:“价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維,一本作“惟”。{王莽}时仿古代六服,以“惟城”﹑“惟寧”﹑“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称九州内外区域。《汉书·王莽传中》:“九州之内﹐縣二千二百有三。公作甸服﹐是爲惟城;諸在侯服﹐是爲惟寧;在采﹑任諸侯﹐是爲惟翰;在賓服﹐是爲惟屏;在揆文教﹐奮武衛﹐是爲惟垣;在九州之外﹐是爲惟藩:各以其方爲稱﹐總爲萬國焉。”
牆藩-汉语大词典
牆藩
亦作“[墻藩]”【1】喻边境重臣。{宋}{曾巩}《答葛蕴》诗:“忽有海上使﹐問我及牆藩。”【2】围墙和篱笆。{宋}{黄庭坚}《次韵子瞻赠王定国》:“夏日{蓬山}永﹐戎葵茂墻藩。”《文选·扬雄<甘泉赋>》:“雷鬱律於巖窔兮﹐電儵忽於牆藩。”{李善}注引《释名》:“藩﹐籬也。”
移藩-汉语大词典
移藩
【1】谓古时地方军政长官改换辖地。亦泛指官员调任。{宋}{梅尧臣}《送吴给事自许昌移淮西》诗:“坐閣政方舉﹐移藩心所求。”{清}{蒋士铨}《第二碑·赓韵》:“當日{籛公}移藩倉卒﹐只立一碑表識而去。”
稱藩-汉语大词典
稱藩
亦作“[稱蕃]”【1】自称藩属。向大国或宗主国承认自己的附庸地位。《汉书·宣帝纪赞》:“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單于慕義﹐稽首稱藩。”{汉}{王充}《论衡·率性》:“〔{趙佗}〕蹶然起坐﹐心覺改悔﹐奉制稱蕃。”{唐}{薛道衡}《老氏碑》:“感義懷仁﹐稱藩請朔。”{元}{孟祺}《贺平宋表》:“始則有稱姪納幣之祈﹐次則有稱藩奉璽之請。”
西藩-汉语大词典
西藩
【1】见“西蕃”。
籠藩-汉语大词典
籠藩
【1】牢笼。{明}{徐渭}《答和公旦》:“一朝鎚籠藩﹐小鶠決蓬翟。”
籬藩-汉语大词典
籬藩
【1】篱笆。{郭沫若}《战声集·谢“园地”》:“为这些娇小的无知者为什么一定要筑起篱藩?”{明}{钱秉镫}《田园杂诗》:“腰斧伐荆棘﹐用以衛籬藩。”{唐}{元稹}《赛神》诗:“主人一心好﹐四面無籬藩。”{宋}{苏轼}《吊徐德占》诗:“從來覓棟梁﹐未省傍籬藩。”【2】引申为防卫。{吴恭亨}《诸将》诗之二:“逃帥紛紛污節鉞﹐列城蕩蕩抉籬藩。”
羝羊觸藩-汉语大词典
羝羊觸藩
【1】公羊角钩在篱笆上。比喻进退两难。《易·大壮》:“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唐}{孟浩然}《寄赵正字》诗:“高鳥能擇木﹐羝羊漫觸藩。”《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自實}走得一個不耐煩﹐正所謂:羝羊觸藩﹐進退兩難。”亦省作“[羝觸藩]”。{清}{王戬}《秋日游白茅寺次少陵韵》:“争如羝觸藩﹐有如瓶墮井。”
羝觸藩-汉语大词典
羝觸藩
【1】见“羚羊觸藩”。
翦藩-汉语大词典
翦藩
【1】指割让边境属地。{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近之辱國喪師﹐翦藩壓境﹐堂堂{華夏}﹐不齒於鄰邦;文物冠裳﹐被輕於異族。”
藩-汉语大词典
藩
《廣韻》甫煩切,平元,非。【1】篱笆。《易·大壮》:“羝羊觸藩。”{孔颖达}疏:“藩,藩籬也。”{汉}{张衡}《西京赋》:“揩枳落,突棘藩。”{宋}{范成大}《复自姑苏过宛陵至邓步出陆》诗:“漿家饋食槿爲藩,酒市停驂竹廡門。”【2】引申为屏障。{晋}{左思}《魏都赋》:“以道德爲藩,不以險爲屏也。”【3】界域;领域。《庄子·大宗师》:“{意而子}曰:‘雖然,吾願遊其藩。’”{宋}{叶適}《<覆瓿集>序》:“其有益於世固多矣,又{曹}{陸}以下不能擬其藩也。”【4】保护;捍卫。《左传·昭公元年》:“貨以藩身,子何愛焉。”《汉书·王莽传上》:“藩{漢}國,輔{漢}宗。”{宋}{曾巩}《胡使》诗:“九州四海盡帝有,何不用胡藩北隅。”【5】遮蔽;遮掩。《後汉书·马融传》:“其植物則玄林包竹,藩陵蔽京。”【6】用篱笆等围起来。《左传·哀公十二年》:“{吴}人藩{衞侯}之舍。”【7】车上起遮掩作用的帷障。《国语·晋语八》:“夫{絳}之富商,韋藩木楗以過於朝。”{韦昭}注:“韋藩,蔽前後。”《仪礼·既夕礼》“蒲蔽”{汉}{郑玄}注:“蔽,藩。”{贾公彦}疏:“車兩邊御風爲藩。”【8】指有帷障的车子。《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以藩載{欒盈}及其士。”【9】指封建王朝的侯国或属国﹑属地。《後汉书·明帝纪》:“〔{永平}五年〕,驃騎將軍{東平王}{蒼}罷歸藩。”{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龐穎公}{籍}喜爲詩,雖臨邊典藩,文案委積,日不廢三兩篇,以此爲適。”【10】指{唐}代的节度使或{明}{清}时期的布政使。{唐}{元稹}《授刘悟检校司空幽州节度使制》:“嘗見委於先朝,屢作藩於右地。”{明}{何景明}《赠左先生序》:“出爲臬﹑爲藩,入爲臺﹑爲省﹑爲將﹑爲相。”【11】通“[番]”。{唐}{郭湜}《高力士外传》:“朝廷細務,委以宰臣;藩戎不讋,付之邊將。”
藩-汉语大词典
藩
《廣韻》附袁切,平元,奉。【1】草名。{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地葆》:“五草之勝,曰:藩﹑棘﹑椐﹑茅﹑莎。”【2】用同“[蕃]”。生育,繁殖。参见“[藩2衍]”。
藩服-汉语大词典
藩服
【1】古九服之一。古代分王畿以外之地为九服。其封国区域离王畿最 远的称“藩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又其(鎮服)外方五百里曰藩服。”{贾公彦}疏:“言藩者,以其最在外爲藩籬,故以藩爲稱。”{章炳麟}《封建考》:“八紘者鎮服,八極者藩服,服皆五百里,兩面則爲千里。”後用以指藩国或藩臣。{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願陛下擇宗室賢者﹐使攝儲貳﹐以待皇嗣之生﹐退居藩服。”{清}{昭槤}《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因歸降故﹐荷大皇帝撫綏﹐裂土封之﹐永爲藩服。”《後汉书·西羌传》:“{夏后氏}末及{商}{周}之際﹐或從侯伯征伐有功﹐天子爵之﹐以爲藩服。”
藩閫-汉语大词典
藩閫
【1】{明}{清}时布政司之别称。{明}{于谦}《高金宪挽诗序》:“{山西}僉憲{高君}﹐以疾卒于官﹐同寅暨藩閫諸公與{晉陽}士大夫咸爲詩以哀挽之。”{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宫室·藩阃》:“玉堂遺範﹐制受幢之榮﹐分藩閫之寄。”自注:“布政司。”{明}{凤尹岐}《送兄广东参政应奎》诗:“价人藩閫寄旬宣﹐{五嶺}南行遠著鞭。”【2】犹藩垣。指藩镇等藩卫国土的封疆大吏。{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今之藩鎮﹐即古之諸侯;在其地﹐則于衙門;及罷﹐守藩閫﹐雖爵位崇高﹐亦不許列于私第。”《旧唐书·崔昭纬传》:“内結中人﹐外連藩閫﹐屬朝廷微弱﹐每託援以凌人主。”{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並列藩閫﹐齊居台衡。”
藩臺-汉语大词典
藩臺
【1】{明}{清}时布政使的俗称。{清}{蒋士铨}《第三碑·上冢》:“新藩臺{季公}傳見﹐則索趨赴左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只要在藩臺衙門裏一問就知道的。”
藩儲-汉语大词典
藩儲
【1】指太子之位。储, 储君。《旧唐书·高宗纪论》:“{大帝}往在藩儲﹐見稱長者;暨升旒扆﹐頓異明哉。”
藩落-汉语大词典
藩落
【1】比喻边防。《宋书·何承天传论》:“{周}{漢}二策﹐在{宋}頓亡﹐遂使胡馬横行﹐曾無藩落之固﹐使士民跼蒼天﹐蹐厚地﹐繫虜俘囚﹐而無所控告。”【2】篱落, 篱笆。《周礼·夏官·掌固》“用其材器”{汉}{郑玄}注:“民之材器﹐其所用塹築及爲藩落。”【3】犹藩邦。藩, 通“番”。《旧唐书·裴行俭传》:“{儀鳳}四年﹐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及{李遮匐}扇動藩落﹐侵逼{安西}﹐連和{吐蕃}﹐議者欲發兵討之。”
藩杝-汉语大词典
藩杝
【1】犹藩篱。比喻约束。{清}{龚自珍}《跋<破戒草>》:“余自庚辰之秋﹐戒爲詩……辛巳夏﹐决藩杝爲之﹐至丁亥十月﹐又得詩二百九十篇。”
藩司-汉语大词典
藩司
【1】官名。{南北朝}时州刺史的别称。{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並求入奉靈櫬﹐藩司抑而不許。”【2】官名。{明}{清}时布政使的别称。主管一省民政与财务的官员。《儒林外史 》第十九回:“訪得{潘自業}本市井奸棍﹐借藩司衙門隱佔身體……毒害良民﹐無所不爲。”
藩翰-汉语大词典
藩翰
【1】犹藩篱。比喻界域。{唐}{元稹}《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詞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脱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奥乎?”{清}{薛雪}《一瓢诗话》三二:“{温飛卿}﹑{段柯古}諸君﹐雖與〔{李玉溪}〕並名﹐不能歷其藩翰。”{宋}{秦观}《魏景传》:“如{同叟}者雖不足以窺{老}{莊}之藩翰﹐亦{葛稚川}之流乎?”【2】《诗·大雅·板》:“价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毛}传:“藩,屏也; 翰,幹也。”后因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清史稿·世祖纪二》:“宗室諸子貝勒等﹐皆太祖﹑太宗子孫﹐爲國藩翰﹐理宜優遇。”{宋}{苏舜钦}《祭滕子京文》:“改麾于{吴}﹐忽此凶變。人亡師保﹐國失藩翰。”《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宗子藩翰﹐心存國家﹐念在弭亂。”【3】指布政使。{清}{吴敏树}《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公往以名舉人﹐爲縣令{湖北}。以才能發聞﹐洊陟藩翰。”【4】喻指藩国。《晋书·张方传》:“{晉氏}之禍難﹐實始藩翰。”{唐}{吴兢}《贞观政要·安边》:“且{光武}居{河南}單于於内郡﹐以爲{漢}藩翰﹐終于一代﹐不有叛逆。”《水浒传》第八九回:“於戲!敬事大國﹐祗畏天地﹐此藩翰之職也。”
藩屏-汉语大词典
藩屏
【1】比喻边防重镇。{宋}{苏舜钦}《上杜侍郎启》:“閣下爲世標矩﹐人所仰屬﹐坐鎮藩屏。”{明}{朱鼎}《玉镜台记·石勒起兵》:“任縱横虎鬭與龍争﹐肆憑陵拓地收藩屏。”《汉书·叙传下》:“建設藩屏﹐以强守圉。”【2】屏障。语本《诗·大雅·板》:“价人維藩, 大師維垣, 大邦維屏, 大宗維翰。”{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重巖是藩屏﹐馴鹿受羈靮。”{清}{蒋士铨}《桂林霜·诛叛》:“建{交趾}之藩屏﹐立{滇池}之門户。”【3】比喻卫国的重臣。《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年》:“〔{尉賢政}〕曰:‘受{涼王}厚恩﹐爲國藩屏。’”{唐}{元稹}《论教本书》:“選用賢良﹐樹爲藩屏。”【4】捍卫。《左传·定公四年》:“選建明德﹐以藩屏{周}。”《汉书·燕剌王刘旦传》:“昔{高皇帝}王天下﹐建立子弟以藩屏社稷。”《新唐书·苏安恒传》:“縱今尚幼﹐且擇立師傅﹐養成德器﹐藩屏皇家。”{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漢}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於我也。”
藩援-汉语大词典
藩援
【1】谓屏卫之助。《韩诗外传》卷三:“恭我以禮﹐防我以義﹐藩援我﹐使我不爲非者﹐吾以爲次。”《文选·陆机<辨亡论下>》:“夫{蜀}﹐蓋藩援之與國﹐而非{吴}人之存亡也。”{刘良}注:“援﹐助也。與﹐黨也。言{蜀}雖爲藩籬之助﹐爲{吴}國之朋黨﹐然{吴}之存亡不由{蜀}也。”
藩宣-汉语大词典
藩宣
【1】比喻卫国重臣。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國于蕃, 四方于宣。”{马瑞辰}通释:“‘宣’, 當爲‘垣’之叚借……‘四國于蕃, 四方于宣’猶《板》之詩:‘价人維藩, 大師維垣’也。”{宋}{秦观}《代谢敕书奖谕表》:“因緣肺腑之親﹐昧冒藩宣之寄。”《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臣小國藩宣之寄﹐猶懼不任﹐付於子﹐況朝廷之上相哉!敢以死請。”{唐}{白居易}《杭州刺史谢上表》:“合當鼎鑊之誅﹐尚忝藩宣之寄。”【2】用以指藩国﹑藩镇。{唐}{白居易}《崔群可秘书监分司东都制》:“輔弼藩宣﹐不失其道。”
藩羝-汉语大词典
藩羝
【1】比喻进退两难, 陷于窘境。语本《易·大壮》:“羝羊觸藩, 不能退, 不能遂, 无攸利。”{宋}{梅尧臣}《晩归闻李殿丞访别言已屡来不遇》诗:“囊罄厭外役﹐進退類藩羝。”
藩決-汉语大词典
藩決
【1】《易·大壮》:“羝羊觸藩, 羸其角……藩決不羸, 壯于大輿之輹。”藩, 藩篱; 羸, 缠绕; 壯, 借为“戕”, 损伤; 輹, 车箱下面钩住车轴的部件。意谓羊以角触篱, 人宜以绳系其角。如羝角已破藩篱, 不亟系羊角, 势必入内危及车輹。后人以“藩決”喻边防告警。{清}{魏源}《江南吟》:“彼昏自痼何足言﹐藩決膏殫付誰守?”{清}{魏源}《淮北票盐志叙》:“或又謂湖私改販﹐難革鴞音﹐北鹽灌鄰﹐保無藩決。”
藩戚-汉语大词典
藩戚
【1】称天子亲戚中封为侯王或出任一方重臣的人。《南史·虞寄传》:“今將軍以藩戚之重﹐擁東南之衆﹐盡忠奉上﹐戮力勤王﹐豈不勳高{竇融}﹐寵過{吴芮}。”{唐}{苏味道}《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藩戚三雍暇﹐禪居二室隈。”《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元年》:“臣伏思大{宋}開基造次﹐根條未繁﹐宜廣樹藩戚﹐敦睦以道。”
藩車-汉语大词典
藩車
【1】有帷遮蔽的车子。《汉书·游侠传·陈遵》:“乘藩車﹐入閭巷。”{颜师古}注:“藩車﹐車之有屏蔽者。”
藩臣-汉语大词典
藩臣
【1】拱卫王室之臣。《史记·南越列传》:“〔{南越王}{尉佗}〕乃頓首謝﹐願長爲藩臣﹐奉貢職。”{三国} {魏}{嵇康}《管蔡论》:“故曠世不廢﹐名冠當時﹐列爲藩臣。”{宋}{曾巩}《太祖皇帝总序》:“{太祖}削大弱彊﹐藩臣遵職。”
藩庫-汉语大词典
藩庫
【1】即省库。{清}代布政司所属储钱谷的仓库。{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一·古铜器》:“{臨淄}人得銅器數百枚……白諸官﹐悉取入藩庫。”{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令天下銀號報明資本﹐皆存現銀于户部及各省藩庫。”《红楼梦》第九九回:“藩庫俸銀尚早﹐該打發京裏取去。”
藩衍-汉语大词典
藩衍
【1】繁育滋生。《清史稿·食货志一》:“大抵{清}於八旗皆以國力豢養之﹐及後孳生藩衍﹐雖歲糜數百萬金﹐猶苦不給。”{清}{金农}《白丈庆馀见招以豆糜为食走笔记之》诗:“二七爲族極藩衍﹐莢肥偏向砠田生。”
藩捍-汉语大词典
藩捍
亦作“[藩扞]”【1】指卫国之臣。《晋书·殷仲堪传》:“帝以{會稽王}非社稷之臣﹐擢所親幸以爲藩捍。”【2】守御, 保卫。{汉}{贾谊}《新书·益壤》:“陛下所恃以爲藩捍者﹐以{代}{淮陽}耳。”《新五代史·杂传四·王师範》:“諸鎮有兵﹐所以藩扤天子﹐今天子危辱﹐而諸鎮反以兵自衛。”
藩國-汉语大词典
藩國
【1】古称分封及臣服之国。《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時{雍丘王}{植}怨於不齒﹐藩國至親﹐法禁峻密﹐故{阜}又陳九族之義焉。”《史记·吴王濞列传》:“令奉其先王宗廟﹐爲{漢}藩國。”《汉书·武帝纪》:“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
藩屬-汉语大词典
藩屬
【1】旧指属国或属地。{郑观应}《盛世危言·通使》:“邦交益固﹐聲威既壯﹐藩屬不敢有外向之心。”
藩伯-汉语大词典
藩伯
【1】{明}{清}时指布政使。{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土司·土教官》:“邢部都給事中{楊宏}升{陝西}左布政使。{宏}﹐{西安}人﹐疏辭不允。則土人任本處藩伯。”【2】古代诸侯中的领袖。《晋书·郗恢传》:“{孝武帝}深器之﹐以爲有藩伯之望。”{南朝} {梁}{江淹}《为萧骠骑让豫司二州表》:“臣聞國歷惟燿﹐則藩伯緝其才。”
藩柴-汉语大词典
藩柴
【1】篱笆。{三国} {魏}{曹植}《鰕篇》:“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遊?”
藩侯-汉语大词典
藩侯
【1】藩王。{三国} {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吾雖薄德﹐位爲藩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宋}{柳永}《永遇乐》词:“藩侯瞻望彤庭﹐親擕僚吏﹐競歌元首。”
藩溷-汉语大词典
藩溷
【1】篱笆和厕所。{茅盾}《无题》诗:“搏天鷹隼困藩溷﹐拜月狐狸戴冕旒。”{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門堂藩溷﹐處處皆籠燭。”《晋书·文苑传·左思》:“復欲賦三都……遂構思十年﹐門庭藩溷皆著筆紙﹐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藩嶽-汉语大词典
藩嶽
【1】见“藩岳”。
藩衛-汉语大词典
藩衛
【1】屏障。{清}{曾国藩}《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金柱關}者……{蕪湖}之藩衛也。”《後汉书·傅燮传》:“今{涼州}天下要衡﹐國家藩衛。”{明}{李贽}《四勿说》:“無藩衛可守﹐無界量可限。”【2】捍卫。《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所以藩衛王室﹐左右厥世也。”《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今方鎮强盛﹐宰相權輕﹐宜密樹腹心於外以自藩衛。”【3】指诸侯。《明史·肃王瑛传》:“非所以崇本支﹐厚藩衛也。”《後汉书·章帝纪》“東后蕃衛﹐伯父伯兄”{唐}{李贤}注:“諸侯爲天子藩屏﹐故曰藩衛。”{清}{恽敬}《西楚都彭城论》:“使三王者……終身爲{西楚}藩衛﹐則朝貢徵發﹐何求而不可。”
藩羅-汉语大词典
藩羅
【1】犹藩篱。《周礼·地官·委人》“與其野囿財用”{汉}{郑玄}注:“野囿之財用者﹐苑囿藩羅之材。”{孙诒让}正义:“藩羅即藩欏﹐藩離﹐亦即藩落。”
藩表-汉语大词典
藩表
【1】谓保卫国家的重臣。《三国志·吴志·孙霸传》:“臣聞古之有天下者﹐皆先顯别適庶﹐封建子弟﹐所以尊重祖宗﹐爲國藩表也。”【2】边疆要地。《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淵}遣使南通{孫權}﹐往來賂遺”{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自先人以來﹐歷事{漢}{魏}﹐階緣際會﹐爲國效節﹐繼世享任﹐得守藩表﹐猶知符命未有攸歸。”
藩房-汉语大词典
藩房
【1】犹藩邸。《文选·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清切藩房﹐寂寥舊蓽。”{李善}注:“藩房﹐王府。”
藩扤-汉语大词典
藩扤
【1】见“藩捍”。
藩部-汉语大词典
藩部
【1】{清}代指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清史稿·藩部传序》:“自{松花}﹑{黑龍}諸江﹐迤邐而西﹐絶大漠﹐亘{金山}﹐疆{丁零}﹑{鮮卑}之域﹐南盡{崑崙}﹑{析支}﹑{渠搜}﹐{三危}既宅﹐至於{黑水}﹐皆爲藩部。”{清}{昭槤}《啸亭续录·超勇亲王》:“{喀爾喀}乃藩部﹐若人有園囿然﹐何足道也。”
藩臬-汉语大词典
藩臬
【1】藩司和臬司。{明}{清}两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严复}《原强》:“如是而轉相察﹐藩臬察郡守﹐郡守察州縣。”{明}{何景明}《省中公宴》诗:“勸酬盡是文武士﹐列坐俱爲藩臬臣。”{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正統}壬戌﹐{楚}之藩臬﹐檄{長沙}{衡州}共建﹐其高弗及舊五尺。”
藩蔽-汉语大词典
藩蔽
【1】古代用施漆的苇席制成的车蔽。《周礼·春官·巾车》:“漆車藩蔽。”{郑玄}注:“藩﹐漆席以爲之。”【2】屏障。《後汉书·来歙传》:“{公孫述}以{隴西}﹑{天水}爲藩蔽﹐故得延命假息。”《宋史·地理志四》:“{和州}﹐上﹐{歷陽郡}﹐防禦。南渡後﹐爲{姑熟}﹑{金陵}藩蔽也。”《明史·宦官传二·杨荣》:“{太祖}令{木}氏世守兹土﹐限{石門}以絶西域﹐守鐵橋以斷{土蕃}﹐奈何自撤藩蔽﹐生遠人心。”
藩飾-汉语大词典
藩飾
【1】装饰; 文饰。{清}{刘大櫆}《封大夫方君传》:“論曰:‘世之儒者﹐以誦説《詩》《書》自藩飾。’”《荀子·荣辱》:“今以夫先王之道﹐仁義之統﹐以相群居﹐以相持養﹐以相藩飾﹐以相安固耶?”{宋}{王安石}《虞部郎中赠卫尉卿李公神道碑》:“近世士多外自藩飾爲聲名﹐而内實罕能治其家。”
藩維-汉语大词典
藩維
【1】《诗·大雅·板》:“价人維藩。”后以“藩維”指藩国。{南朝} {梁}{沈约}《封授临川等五王诏》:“藩維廣樹﹐經朔攸屬。”{清}{顾炎武}《书太虚山人象象谭後》:“使是書之論得行於數十年之前﹐足以隆藩維而重國勢﹐當不至於今日。”【2】边防要地。{唐}{张籍}《送裴相公赴镇太原》诗:“盛德雄名遠近知﹐功高先守藩維。”
藩邸-汉语大词典
藩邸
【1】藩王之第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锺生》:“聞藩邸有道士﹐知人休咎﹐心向往之。”{唐}{郑棨}《开天传信记》:“上於藩邸時﹐每戲遊城南{韋}{杜}之間。”《北齐书·昭帝纪》:“月餘﹐〔{高演}〕乃居藩邸﹐自是詔勑多不關帝。”
藩翼-汉语大词典
藩翼
【1】藩国。《汉书·诸侯王表序》:“内亡骨肉本根之輔﹐外亡尺土藩翼之衛。”【2】捍卫。《晋书·文帝纪》:“所以藩翼王畿﹐垂祚百世也。”
藩篆-汉语大词典
藩篆
【1】藩司的官印。亦借指藩司。{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一:“{楊侯}在{滇}﹐兩署藩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老兄交卸藩篆下來﹐極應該就回本任。”
藩牆-汉语大词典
藩牆
【1】比喻艺术境界或学术门径。{宋}{苏轼}《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三:“偶落藩牆上﹐同遊{羿}彀中。”{唐}{裴延翰}《<樊川文集>序》:“栽培教化﹐翻正治亂﹐變醨養瘠﹐{堯}醲{舜}薰﹐斯有意趨{賈}﹑{馬}﹑{劉}﹑{班}之藩牆者邪。”【2】篱落, 垣墙。{宋}{叶適}《何君墓志铭》:“前直掩而較後曲﹐藩牆擾則堂奥摇矣。”《列子·杨朱》:“雖殊方偏國﹐非齊土之所産育者﹐無不必致之﹐猶藩牆之物也。”
藩條-汉语大词典
藩條
【1】{汉}代州刺史以六条考察州郡官吏, 后因以指刺史之职。{宋}{沈辽}《代致仕表》:“及陛下即位﹐繼承恩詔﹐入覲清光﹐委以藩條﹐特加奬勵。”《晋书·应詹传论》:“入居列位﹐則嘉謀屢陳﹐出撫藩條﹐則惠政斯洽。”{唐}{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刺史{柳蒙}等任竊藩條﹐無心守職。”
藩鎮-汉语大词典
藩鎮
【1】藩卫镇抚。《三国志·吴志·陆凯传》:“願陛下簡文武之臣﹐各勤其官﹐州牧督將﹐藩鎮方外﹐公卿尚書﹐務脩仁化。”【2】地方方面长官。《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張子雲}〕今雖臨荒域﹐不能參與本朝﹐亦國家之藩鎮﹐足下之外援也。”{清}{昭槤}《啸亭杂录·论三逆》:“命{吴三桂}……等世守邊圉﹐以爲藩鎮。”【3】{唐}代初年在重要各州设都督府, {睿宗}时设节度大使, {玄宗}时又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 通称“藩鎮”。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 后来权力逐渐扩大, 兼管民政﹑财政, 掌握全部军政大权, 形成地方割据, 常与朝廷对抗。
藩岳-汉语大词典
藩岳
亦作“[藩嶽]”【1】指诸侯或总领一方的地方长官。{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藩岳作鎮﹐輔我京室。”《旧唐书·崔珙传》:“{崔氏}{咸通}{乾符}間﹐昆仲子弟紆組拖紳﹐歷臺閣﹐踐藩嶽者二十餘人。”《魏书·元脩义传》:“{靈太后}詔曰:‘收葬之恩﹐事由上旨﹐藩岳何得越職干陳!’”【2】指边防重镇。{南朝}{梁简文帝}《戎昭将军刘显墓铭》:“内參禁中﹐外相藩岳。”《北史·李崇传》:“吾受國重恩﹐忝守藩岳。”
藩籬草-汉语大词典
藩籬草
【1】木槿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木槿》。
藩垣-汉语大词典
藩垣
【1】藩篱和垣墙。泛指屏障。语本《诗·大雅·板》:“价人維藩, 大師維垣。”{毛}传:“藩, 屏也, 垣, 墻也。”{南朝} {梁}{殷芸}《小说》:“公({鄭玄})久游南{夏}﹐今艱難稍平﹐儻有歸來之思﹐無寓人於室﹐毁傷其藩垣林木﹐必繕治牆宇以俟還。”{清}{许承钦}《吕梁洪》诗:“乃知天工存地險﹐千里一曲當藩垣。”{清}{夏燮}《中西纪事·通番之始》:“迨{粤中}大府遣兵隳之﹐{澳}夷不敢言﹐而實不便於藩垣之弛也。”【2】比喻藩国﹑藩镇。{明}{张居正}《苑田纪》:“夫以宗國藩垣之重﹐{荆楚}饒沃之區﹐加以當時禮越諸藩﹐分不嫌於厚植﹐化洽南祀﹐民咸樂於子來。”《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甲子﹐詔曰:‘{周}建侯邦﹐四國有藩垣之助;{唐}分藩鎮﹐北邊無强敵之虞。’”{唐}{刘禹锡}《贺雪镇州表》:“{王承宗}效順著明﹐復其官爵;所獻二郡﹐别置藩垣。”【3】比喻卫国的重臣。{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閤下爲王爪牙﹐爲國藩垣。”
藩邦-汉语大词典
藩邦
【1】旧称外族或外国。藩, 通“番”。{清}{谭嗣同}《仁学》二十:“{緬甸}﹑{高麗}﹑{琉球}之藩邦﹐其敗亡之由﹐咸此而已矣。”【2】即藩国。《十月》1981年第4期:“她的脸上就会浮起皇后接受藩邦进贡时的那种微笑。”
藩輔-汉语大词典
藩輔
【1】喻指藩国﹑藩镇。《史记·太史公自序》:“天下未集﹐{賈}{澤}以族﹐爲{漢}藩輔。”《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使者奏{異牟尋}請歸天子﹐爲{唐}藩輔。”{清}{戴名世}《抚盗论》:“刳屠郡縣﹐覆滅藩輔﹐而社稷爲之邱墟。”【2】捍卫; 辅佐。《後汉书·邓禹传》:“明公雖建藩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3】喻指诸侯; 藩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俟平{宋}﹐當立藩輔如{張邦昌}者。”{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寡人不能爲政﹐將率二三子夫婦以爲藩輔。”【4】比喻卫国的重臣。{汉}{王符}《潜夫论·论荣》:“{陳平}﹑{韓信}﹐{楚}俘也﹐而{高祖}以爲藩輔﹐實平四海﹐安{漢}室。”《後汉书·儒林传上·杨政》:“卿蒙國恩﹐備位藩輔。”{宋}{曾巩}《节度使制》:“以作股肱之良﹐以爲國藩輔之重。”
藩王-汉语大词典
藩王
【1】藩国之王。《汉书·哀帝纪赞》:“{孝哀}自爲藩王及充太子之宫﹐文辭博敏﹐幼有令聞。”{清}{戴名世}《<孑遗录>自序》:“藩王滅﹐天子死﹐而國祚隨之。”{元}{刘祁}《归潜志》卷一:“{金}{海陵}庶人﹐讀書有文才﹐爲藩王時嘗書人扇云:‘大柄若在手﹐清風滿天下。’”
藩盾-汉语大词典
藩盾
【1】用大盾临时构筑的屏藩。帝王出行时, 用来护卫住所。《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設藩盾﹐行則斂之。”{郑玄}注:“藩盾﹐盾可以藩衞者。”
藩籬-汉语大词典
藩籬
【1】用以指某一范畴。{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二:“{查爾特}一商人也﹐嘗著《貿易新論》及《論貿易與債息之關係》兩書﹐其於貿易差率説﹐雖未能盡脱藩籬﹐然論穀物等之貿易自由﹐頗有卓見。”【2】比喻事物的界限; 障碍。{丁玲}《东村事件》:“人全失去了理性﹐在突破了藩篱之后﹐大家争着来动手了。”{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绪论》:“唯一二梟雄﹐冲决藩籬﹐悍然不顧。”【3】边界; 屏障。{清}{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木邦}在{耿馬}外﹐爲{耿馬}﹑{孟定}﹑{鎮康}﹑{孟連}之藩籬。”{汉}{贾谊}《过秦论上》:“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江}南是兩{浙}之藩籬。”【4】比喻界域, 境界。{宋}{苏轼}《和寄天选长官》:“藩籬吾未窺﹐敢議窮閫奥。”{清}{戴名世}《赠刘言洁序》:“講章之徒﹐曾不能窺{漢}{唐}之藩籬而欲以破{有宋}之堂奥﹐何其惑也。”【5】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汉}{贾谊}《过秦论下》:“{楚}師深入﹐戰於{鴻門}﹐曾無藩籬之難。”{清}{唐孙华}《治圃》诗之一:“折柳作藩籬﹐狂夫倘知避。”{许杰}《大白纸》:“她正如一只夺破藩篱的飞鸟。”《国语·吴语》:“孤用親聽命於藩籬之外。”{韦昭}注:“藩籬﹐壁落。”
藩后-汉语大词典
藩后
【1】犹藩王。{汉}{羊胜}《屏风赋》:“藩后宜之﹐壽考無疆。”{清}{顾炎武}《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一旦霣大命﹐藩后殘{荆}{襄}。”{王蘧常}注:“藩后﹐謂{襄王}{翊銘}也。”{唐}{李纾}《亚献终献》诗:“孝感藩后﹐相維辟公。”
蘆藩-汉语大词典
蘆藩
【1】用芦苇编制的篱笆。{宋}{陆游}《大风》诗:“兒言卷茅屋﹐奴報徹蘆藩。”{宋}{陆游}《东园小饮》诗之二:“入東又見幾春風﹐茅屋蘆藩寂寞中。”
維藩-汉语大词典
維藩
【1】《诗·大雅·板》:“价人維藩, 大師維垣。”{毛}传:“藩, 屏也。”后以“維藩”喻保卫疆土的重任。{明}{郑若庸}《玉玦记·传旨》:“憶當年汗馬勞﹐矢石間功成建旄﹐維藩隆委﹐猶慚{頗}{牧}營邊徼。”
車藩-汉语大词典
車藩
【1】见“車轓”。
重藩-汉语大词典
重藩
【1】军事上占重要地位的藩镇。《旧唐书·牛僧孺传》:“{僧孺}嫌處重藩﹐求歸散地。”
賢藩-汉语大词典
賢藩
【1】敬称藩镇或藩国的首领。{元}{王恽}《真常观记》:“繼奉{旭烈}賢藩教旨﹐提點{彰德路}道教事。”{清}{谈迁}《国榷·崇祯十七年》:“其有不忘{明}室﹐輔立賢藩﹐戮力同心﹐共保{江}左者﹐理亦宜然﹐予不汝禁﹐但當通和講好﹐不負本朝。”
親藩-汉语大词典
親藩
【1】指帝王宗室亲属被分封者。{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酋長之强有力者﹐則能服屬諸酋﹐或自封親藩﹐以參伍諸酋。”
鄰藩-汉语大词典
鄰藩
【1】谓封地相邻接。{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录》:“{晉王}與君鄰藩。”
逆藩-汉语大词典
逆藩
亦作“[逆蕃]”【1】叛逆的藩邦﹑藩臣。《宋书·刘勔传》:“逆蕃扇禍﹐逼擾京甸﹐援桴誓旅﹐奉律行師。”{清}{洪昇}《长生殿·侦报》:“外有逆藩﹐内有奸相。”
進退觸藩-汉语大词典
進退觸藩
【1】前进后退都有障碍,谓进退两难。语出《易·大壮》:“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孔颖达}疏:“退謂退避,遂謂進往。”羝,公羊。藩,篱笆。{清}{魏源}《筹漕篇上》:“進退觸藩﹐計當安施﹐幸蚤圖之﹐毋悔噬臍。”亦作“[進退觸籬]”。《禅真後史》第四四回:“進退觸籬﹐實爲難處。”
遊藩-汉语大词典
遊藩
【1】谓仕于诸侯王府。《陈书·虞寄传》:“{文帝}曰:‘所以蹔屈卿遊藩者﹐非止以文翰相煩﹐乃令以師表相事也。’”【2】谓游学于某人门下。语出《庄子·大宗师》:“{意而子}曰:‘雖然,吾願遊於其藩。’”{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言雖不能遵途,願涉其藩籬。”{宋}{宋祁}《祭孙仆射文》:“某等或奉緒言﹐或庥大庇﹐遊藩蒙潤﹐挹流疏穢。”
道藩-汉语大词典
道藩
【1】指铨选人才和考察官吏的机构。{唐}{邵说}《筌蹄赋》:“猶蹄在兔﹐兔既獲而蹄可以忘;猶筌在魚﹐魚既烹而筌可以息。亦何異遊道藩者揮{郢}匠之斤﹐御道樞者削{公輸}之墨。”
遐藩-汉语大词典
遐藩
【1】远方的藩国。{唐}{刘禹锡}《谢春衣表》:“寵光不隔於遐藩﹐慶賜猥霑於裨將。”《晋书·秃发傉檀载记》:“車騎僻在遐藩﹐密邇勍寇。”
遠藩-汉语大词典
遠藩
【1】远方的藩国﹑藩镇。《魏书·太宗纪》:“夏四月庚辰﹐車駕有事於東廟﹐遠藩助祭者數百國。”《北史·魏纪一》作“遠蕃”。{唐}{韦应物}《答僴奴重阳二甥》诗:“一朝忝蘭省﹐三載居遠藩。”{唐}{韩愈}《顺宗实录一》:“尚從優貸﹐俾佐遠藩。”
還藩-汉语大词典
還藩
亦作“[還蕃]”【1】回到封地。《魏书·高句丽传》:“今不以一過掩卿舊款﹐即送還藩。”{唐}{张九龄}《敕护密国王书》:“卿比者雖受册立﹐緣此未得還蕃。”{南朝} {梁}{沈约}《谢赐轸调绢等启》:“昔{劉氏}歸國﹐未聞{漢}儲之禮;{曹植}還蕃﹐非降{魏}兩之賜。”《晋书·李含传》:“{成都王}至親﹐有大功﹐還藩﹐甚得衆心。”
邊藩-汉语大词典
邊藩
亦作“[邊蕃]”【1】靠近边境的藩国﹑藩镇。《魏书·源怀传》:“北鎮邊蕃﹐事異諸夏﹐往日署官﹐全不差别。”《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雖蒙褒叙﹐未盡才宜﹐並可授邊藩﹐展其志力。”《旧唐书·魏少游传》:“{少遊}以{肅宗}遠離宫闕﹐初至邊藩﹐故豐供具以悦之。”{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十:“{王}卒於邊藩﹐{盧}薨於殿帥。”
觸藩-汉语大词典
觸藩
【1】比喻碰壁,进退两难。{明}{何大复}《进舟赋》:“戇必至於觸藩兮﹐智或流於刻舟。”{清}{泣红}《胭脂血弹词》第二回:“羵首常愁荒職任﹐觸藩又恐遇災兇。”{唐}{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弔影慙連茹﹐浮生倦觸藩。”【2】以角抵撞藩篱。{汉}{董仲舒}《士不遇赋》:“努力觸藩﹐徒摧角矣。”《易·大壮》:“羝羊觸藩﹐羸其角。”
觸藩羝-汉语大词典
觸藩羝
【1】语本《易·大壮》:“羝羊觸藩。”后因以“觸藩羝”比喻处于困境的人。{宋}{叶梦得}《怀西山》诗:“不作巢幕燕﹐肯從觸藩羝。”{唐}{杜牧}《朱坡》诗:“自塵何太甚﹐休笑觸藩羝。”{晋}{郭璞}《游仙诗》之一:“進則保龍見﹐退爲觸藩羝。”
雄藩-汉语大词典
雄藩
【1】地位重要﹑实力雄厚的藩镇。{明}{刘基}《悲杭城》诗:“高門畫擁雄藩﹐豔舞清歌樂終日。”《旧唐书·严绶传》:“前後統臨三鎮﹐皆號雄藩。”
鉅藩-汉语大词典
鉅藩
【1】重要的屏障。{宋}{王十朋}《会稽风俗赋》:“今朝廷駐蹕東南﹐{越}爲鉅藩。”
門藩-汉语大词典
門藩
【1】指门庭;门下。{宋}{邵博}《闻见後录》卷十五:“故足迹不至於門藩﹐書問不通於左右者﹐且十餘年矣。”
開藩-汉语大词典
開藩
【1】封建时代王侯在封地上建国。《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思齊}﹐{海陵}人﹐本陰陽家者流﹐{士誠}({張士誠})開藩﹐與有功焉。”{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台湾府属渡口考》:“值{耿氏}開藩{福建}﹐海禁弛﹐乃招徠客民。”《花月痕》第三回:“這幾年{秦王}開藩此地﹐幕中賓客都是些名士。”【2】{清}代指到外省任高级官职。{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蓋{順治}間{商邱}{宋文康公}撫畿輔時﹐嘗以四語自警﹐而哲子{牧仲}中丞開藩{吴下}﹐即用以訓誡僚屬者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八回:“這件事如果辦成了功﹐不到兩三年﹐説不定陳臬開藩的了。”
飄藩墜溷-汉语大词典
飄藩墜溷
同“[飄茵墮溷]”【1】{清}{王韬}《海陬冶游附录》卷中:“况乎兵燹以來﹐凡良家女子﹐遭風雨之摧殘﹐而墮烟花之小劫者﹐隨在皆是﹐飄樊落溷﹐狼籍堪悲;逐水沾泥﹐凄凉何極!”{清}{王韬}《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中》:“{韻蘭}﹐未識其人﹐似以良家而誤墮風塵者。飛絮落花﹐飄藩墜溷﹐亦殊可惜已!”亦作“[飄樊落溷]”。
韋藩-汉语大词典
韋藩
【1】皮制的车篷。古代无爵禄者所用。《国语·晋语八》:“夫{絳}之富商﹐韋藩木楗以過於朝﹐唯其功庸少也。”{韦昭}注:“韋藩﹐蔽前後。木楗﹐木檐也。言無功庸﹐雖富不得服尊服過于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