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糾)是什么意思
一糾-汉语大词典
一糾
【1】方言。一抱。《中国谚语资料·农谚》:“捕拉秋﹐一颗棉花拾一纠。”按﹐捕拉系原语的记音﹐即摘心;秋﹐指立秋。
匡糾-汉语大词典
匡糾
【1】矫正;纠正。{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毋亦以民權既未能興﹐則政府之舉動措置﹐既莫或監督之而匡糾之﹐非於無形中有所以相懾﹐則民賊更何忌憚也。”{汉}{应劭}《风俗通·愆礼》:“論者既不匡糾﹐而云觀過知仁﹐謂心之哀惻﹐終始一者也。”{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匡糾流俗﹐厲如電霆﹐使天下羣倫﹐爲聞聲而摇蕩。”{鲁迅}《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十一>》:“非鏡無以鑒形﹐自勉之外﹐正待匡糾﹐先生倘進而時教之﹐幸甚!”
席糾-汉语大词典
席糾
【1】{唐}人宴饮时以一人为录事,执行酒令,称席纠,亦称酒纠。{唐}{孙棨}《北里志·郑举举》:“{鄭舉舉}者﹐居曲中﹐亦善令章﹐嘗與{絳真}互爲席糾。”{唐}{孙棨}《北里志·天水仙哥》:“{天水仙哥}﹐字{絳真}﹐住於南曲中﹐善談謔﹐能歌令﹐常爲席糾﹐寬猛得所。”
寥糾-汉语大词典
寥糾
【1】缭绕纠结。《淮南子·本经训》:“焜昱錯眩﹐照耀輝煌﹐偃蹇寥糾﹐曲成文章。”
彈糾-汉语大词典
彈糾
亦作“[彈糺]”【1】犹弹劾。{汉}{应劭}《风俗通·十反·安守太定汝南胡伊》:“時公{袁隗}意亦非之﹐然不彈糾。自是之後﹐彌以滋甚。”《世说新语·自新》“{處}遂改勵”{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處}仕{晉}爲御史中丞﹐多所彈糺。”《旧唐书·韦见素传》:“彈糾長吏﹐所至肅然。”{清}{叶廷琯}《吹网录·三河县辽碑》:“擯斥制外﹐彈糾司扃﹐以斷蠆毒之尾。”【2】谓纠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宋}{元}以來﹐此説流傳不絶﹐且廣被民間﹐致勞學者彈糾﹐而實則僅出于{李公佐}假設之作而已。”
收離糾散-汉语大词典
收離糾散
【1】收集离散者。《後汉书·荀彧传》:“若{紹}收離糾散﹐乘虚以出﹐則公之事去矣。”亦作“[收離聚散]”。{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晧书》:“收離聚散﹐咸安其居。”
暗糾-汉语大词典
暗糾
【1】暗中举发。{明}{沈德符}《野獲编·科场三·己丑词林》:“{陶}居家最久﹐丁未年以房師{李晉江}故﹐忽被暗糾﹐云座主復推座主﹐門生復及門生﹐人皆疑駭。”
洄糾-汉语大词典
洄糾
【1】水流盘旋曲折。{南朝} {梁}{何逊}《渡连圻》诗之一:“洑流自洄糾﹐激瀨視奔騰。”
推糾-汉语大词典
推糾
【1】推究纠察。《周书·武帝纪上》:“詔自{建德}元年八月以前犯罪﹐未被推糾﹐於後事發失官爵者﹐並聽復舊。”《梁书·庾仲容传》:“除尚書左丞﹐坐推糾不直免。”《元典章·台纲一·内台》:“諸囚禁非理死損者﹐委監察隨事推糾。”
懲糾-汉语大词典
懲糾
【1】告戒督察。《梁书·武帝纪中》:“成務弘風﹐肅厲内外﹐寔由設官分職﹐互相懲糾。”
相糾-汉语大词典
相糾
【1】相互检举﹑监察。《周礼·地官·邻长》:“鄰長掌相糾相受。”{郑玄}注:“相糾﹐相舉察。”{孙诒让}正义:“糾兼舉察二義。”
盤糾-汉语大词典
盤糾
【1】卷曲缠绕。{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崖石嵌磊﹐巨木盤糾﹐清泉漱其下﹐古籐絡其上﹐境甚清幽。”{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下:“今明堂始微於西南傾﹐工人以木於中廌之﹐{武后}不欲人見﹐因加爲九龍盤糾之狀。”
窈糾-汉语大词典
窈糾
【1】形容步履舒缓﹐体态优美。《诗·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毛}传:“舒﹐遲也。窈糾﹐舒之姿也。”{孔颖达}疏:“舒者﹐遲緩之﹐言婦人行步﹐貴在舒緩。言舒時窈糾兮﹐故知窈糾是舒遲之姿容。”【2】幽深曲折。{清}{朱彝尊}《兜率院》诗:“其中路窈糾﹐其外雲封緘。”
矜糾收繚-汉语大词典
矜糾收繚
【1】暴躁乖戾。{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五》:“矜﹑糾﹑收﹑繚﹐皆急戾之意﹐故與調和相反。{楊}説皆失之。”《荀子·议兵》:“矜糾收繚之屬爲之化而調。”{杨倞}注:“矜﹐謂夸汰;糾﹐謂好發摘人過者也;收﹐謂掠美者也;繚﹐謂繚繞﹐言委曲也。四者皆鄙陋之人﹐今被化則調和也。”
蟠屈繚糾-汉语大词典
蟠屈繚糾
【1】弯曲缠绕。{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三节:“不見夫花匠乎?以松柏之健勁﹐而能蟠屈繚糾之﹐使如盤﹑如梯﹑如牖﹑如立人﹑如卧獸﹑如蟠蛇﹐何也?自其勾萌莖達之時而戕賊之也。”
裁糾-汉语大词典
裁糾
【1】制裁纠正。{南朝} {梁}{沈约}《奏弹奉朝请王希聃违假》:“違弛之諐﹐允膺裁糾。”《新唐书·李玄道传》:“出爲{幽州}長史﹐佐都督{王君廓}﹐專持府事。{君廓}不法﹐每以義裁糾之。”
糾-汉语大词典
糾
“[纠]”的繁体字。《廣韻》居黝切,上黝,見。【1】绞合的绳索。《说文·丩部》:“糾,繩三合也。”《文选·贾谊<鵩鸟赋>》:“何異糾纆。”{李善}注引《字林》:“糾,兩合繩;纆,三合繩。”【2】缠绕;纠缠。《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樹輪相糾兮,林木茷骫。”{三国 魏}{曹丕}《校猎赋》:“長鎩糺電,飛旗拂天。”{唐}{柳宗元}《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太史公}述歷古今,合而爲史,迄於今交錯相糺,莫能離其説。”{唐}{李咸用}《水仙操》:“檿絲相糾成淒清,調和引得薰風生。”{清}{陈梦雷}《抒哀赋》:“貞衺糺糅以任剥復兮,叢顇焱忽其不可思。”【3】聚合;收集。《後汉书·隗嚣传》:“{隗囂}援旗糺族,假制明神。”《明史·耿再成传》:“子{天璧},聞父難,糾部曲殺賊。”{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京師伶人{許雲亭}名冠一時,羣翰林慕之,糾金演劇。”【4】特指强制征集。《资治通鉴·後晋齐王开运三年》:“先是,募兵久無應者,{弘佐}命糾之,曰:‘糾而爲兵者,糧賜減半。’明日,應募者雲集。”【5】纠正;矫正。《管子·侈靡》:“君子者勉於糺人者也,非見糺者也。”《左传·昭公二十年》:“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宋}{司马光}《上皇太后疏》:“臣竊意殿下今兹繼而爲政,必將糺之以嚴。”【6】督察;督责。《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五刑糾萬民。”{郑玄}注:“糾猶察異之。”{孙诒让}正义:“察異之謂察其善惡而别異之。案《司諫》云‘掌糾萬民之德’,則糾者兼善惡之辭,但此官掌刑,所糾者似以察惡爲重。”《荀子·王制》:“然後漸慶賞以先之,嚴刑罰以糾之。”《汉书·平帝纪》:“雖有王侯之屬,莫能相糾,或陷入刑罪,教訓不至之咎也。”{唐}{柳宗元}《送李判官往桂州序》:“至於是州,惟州之牧咨焉,以贊戎事而糺羣吏,甚直且武。”【7】举发;惩治。《後汉书·蔡茂传》:“會{洛陽}令{董宣}舉糾{湖陽公主},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北史·元诞传》:“後爲御史中尉{元纂}所糾,會赦免。”{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棠}在朝曾特疏糾{三桂},故欲得而甘心焉。”【8】恭敬。《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與大史﹑司載糾虔天刑。”{韦昭}注:“糾,恭也。”【9】急戾。《荀子·议兵》:“矜糾收繚之屬爲之化而調。”{王先谦}集解:“矜糾收繚皆急戾之意,故與調和相反。”【10】揪,抓。{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葵》:“其碎者,割訖,即地中尋手糺之。”{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他一手点火烧着老地主的大宅院,一手纠住{阿艾}的辫子,把{阿艾}从老地主家里拖了出来。”
糾-汉语大词典
糾
“[纠]”的繁体字。《集韻》舉夭切,上小,見。【1】见“窈糾”。
糾慝-汉语大词典
糾慝
【1】惩处邪恶。{明}{李东阳}《封孺人张母姚氏墓志铭》:“御史公既取進士﹐有官守﹐劾姦糾慝﹐不復顧家。”{宋}{程大昌}《考古编·象刑五》:“夫象以典刑﹐揆諸《舜典》﹐則在流贖之先。而加桎梏﹐去冠飾﹐質之司寇﹐顧在五刑糾慝之外。”
糾耳-汉语大词典
糾耳
亦作“[糺耳]”【1】饼类食物。《太平御览》卷八六〇引{晋}{束晳}《饼赋》:“安乾粔籹之倫﹐糺耳狗后之屬。”《骈雅·释服食》:“糾耳……餅屬也。”
糾纆-汉语大词典
糾纆
亦作“[糾墨]”【1】绳索。《文选·贾谊<鵩鸟赋>》:“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李善}注:“《字林》曰:‘糾﹐兩合繩;纆﹐三合繩。’{應劭}曰:‘禍福相與爲表裏﹐如糾纆索相附會也。’”{汉}{扬雄}《解嘲》:“徽以糾墨﹐制以鑕鈇。”《史记·南越列传论》:“成敗之轉﹐譬若糾墨。”
糾繩-汉语大词典
糾繩
亦作“[糺繩]”【1】督察纠正。{唐}{司空图}《成均讽》:“掖庭絃吹﹐先罷賞於材人;司隸糾繩﹐次申嚴於權右。”{前蜀}{杜光庭}《莫庭乂本命醮词》:“南天司禄算之文﹐北斗統糺繩之目。”《魏书·高恭之传》:“自頃以私鑄薄濫﹐官司糾繩﹐挂網非一。”{清}{秋瑾}《<中国女报>发刊辞》:“苟無以鞭策之﹐糾繩之﹐吾恐無方針之行駛﹐將旋於巨浪盤渦中以沉溺也。”
糾繚-汉语大词典
糾繚
【1】纠缠; 缠绕。{清}{俞樾}《群经平议·礼记二》“{曾子}問曰父母之喪弗除可乎”:“文義易明﹐故{鄭}無注﹐{孔氏}牽合上文爲説﹐反糾繚而難明矣。”{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本经疏证》:“惟筆舌糾繚﹐多病詞費。”
糾駁-汉语大词典
糾駁
亦作“[糾駮]”【1】纠举驳正。《南齐书·王琨传》:“廷尉{虞龢}議社稷合爲一神﹐{琨}案舊糾駮。”《隋书·律历志下》:“今隨事糾駁﹐凡五百三十六條。”《明史·文苑传四·艾南英》:“始{王李}之學大行﹐天下談古文者悉宗之﹐後{鍾}{譚}出而一變。至是{錢謙益}負重名於詞林﹐痛相糾駮。”《宋书·礼志三》:“{虞喜}《志林》曰:‘{吴主}糾駁郊祀﹐追貶{匡衡}﹐凡在見者﹐莫不慨然稱善也。’”
糾擿-汉语大词典
糾擿
【1】纠举揭发。《旧唐书·姚璹传》:“果能攬轡澄清﹐下車整肅。吏不敢犯﹐姦無所容﹐前後糾擿﹐蓋非一緒。”《明史·李汝华传》:“還朝﹐歷吏科都給事中﹐多所糾擿。”《後汉书·光武帝纪下》:“冬十月﹐遣使者下郡國﹐聽羣盜自相糾擿﹐五人共斬一人者﹐除其罪。”{李贤}注:“擿﹐猶發也。音它狄反。”
糾折-汉语大词典
糾折
【1】查察判断。《北史·艺术传下·王显》:“{顯}前後居職﹐所在著稱﹐糾折庶獄﹐究其奸回﹐出内惜慎﹐憂國如家。”
糾漫漫-汉语大词典
糾漫漫
亦作“[糺漫漫]”【1】见“糾縵縵”。
糾聽-汉语大词典
糾聽
【1】犹纠察。《陈书·宣帝纪》:“凡諸辯决﹐務令清乂﹐約法守制﹐較若畫一﹐不得前後舛互﹐自相矛楯﹐致有枉滯。紆意舞文﹐糾聽所知﹐靡有攸赦。”
糾族-汉语大词典
糾族
亦作“[糺族]”【1】纠集全族。《後汉书·隗嚣传论》:“{隗囂}援旗糺族﹐假制明神﹐迹夫創圖首事﹐有以識其風矣。”
糾枝-汉语大词典
糾枝
【1】交错的树枝。{战国} {楚}{宋玉}《高唐赋》:“雙椅垂房﹐糾枝還會。”{明}{徐渭}《<宣府槐龙篇>序》:“槐龍﹐高不過丈餘﹐圍亦未匝兩把﹐而廣團如蓋﹐糾枝如龍蛇。”
糾會-汉语大词典
糾會
【1】合会。旧时民间一种信用互助方式。由发起者纠集多人, 约定按时每人每次出钱若干, 轮流由一人总得。首次由发起者先得, 以下依不同方式决定得钱次序。亦有地痞棍徒利用这一形式聚敛剥削的。{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一:“{嚴}子{印持}向有糾會打船之議﹐事未果行。”
糾告-汉语大词典
糾告
【1】检举告发。{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非命婦﹐不得以金爲首飾﹐許人糾告﹐並以違制論。”《新唐书·选举志下》:“雖繁設等級﹑遞差選限﹑增譴犯之科﹑開糾告之令以遏之﹐然猶不能禁。”《後汉书·桓谭传》:“今可令諸商賈自相糾告﹐若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畀告者。”{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祖珍儉}〕賣卜於{信都市}﹐日取百錢﹐蓋{君平}之法也。後被人糺告﹐引向市斬之。”
糾結-汉语大词典
糾結
亦作“[糺結]”【1】缠绕连结。{明}{刘基}《述志赋》:“思糺結而不抽兮﹐意恍惚以震悼。”{唐}{李白}《古意》诗:“枝枝相糾結﹐葉葉競飄揚。”《後汉书·皇甫张段传赞》:“戎驂糾結﹐塵斥{河}{潼}。”{鲁迅}《集外集·<穷人>小引》:“相传{陀思妥夫斯基}不喜欢对人述说自己﹐尤不喜欢述说自己的困苦;但和他一生相纠结的却正是困难和贫穷。”
糾縛-汉语大词典
糾縛
【1】缠绕束缚。{清}{周亮工}《书戚三郎事》:“{戚}臂左受創﹐糾縛既斷﹐因得以右扶首。”
糾譑-汉语大词典
糾譑
【1】收取。《荀子·富国》:“而或以無禮節用之﹐則必有貪利糾譑之名﹐而且有空虚窮乏之實矣。”{王先谦}集解引{王念孙}曰:“糾﹐收也;譑﹐讀爲撟﹐取也;言貪利而收取之也。”
糾約-汉语大词典
糾約
【1】纠合约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奕山齐慎祁■奏查明义勇擒斩英兵及捞獲沉失炮位折》:“前次奉令糾約鄉勇﹐焚船殺賊﹐實出義憤。”{清}{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十二月十五日﹐{英}人糾約漢奸﹐乘坐多船﹐直逼{虎門}外之{沙角炮臺}。”
糾察-汉语大词典
糾察
亦作“[糺察]”【1】举发督察。{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奉上帝勅命﹐遣臨下界﹐糾察人間善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采薇翁》:“{劉}喜之﹐於是糾察卒伍﹐有掠取婦女財物者﹐梟以示衆。”《後汉书·清河孝王庆传》:“臣愚唯知言從事聽﹐不甚有所糺察。”{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如得其人﹐糺察四方﹐絶斯民之寃﹐協先帝之志﹐豈無益乎!”《後汉书·窦宪传》:“昔{永平}中﹐常令{陰黨}﹑{陰博}﹑{鄧疊}三人更相糾察﹐故諸豪戚莫敢犯法者。”【2】在群众活动中维持秩序。亦指维持秩序的人。{杨朔}《昨日的临汾》:“因着混乱的状态﹐汉奸不曾捉住﹐一位纠察队员却被枪杀了。”
糾偏-汉语大词典
糾偏
【1】纠正偏差。{陈毅}《赣南游击词》:“林外難免無敵探﹐前回咳嗽泄軍機。糾偏要心虚。”{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五:“农会纠偏了﹐划错的中农都划了回来。”
糾逖-汉语大词典
糾逖
亦作“[糾剔]”亦作“[糺逖]”【1】督察惩治。《隶释·汉范式碑》:“糾剔瑕慝﹐六教允施。”{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替否迭進﹐將何糺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杜预}注:“逖﹐遠也;有惡於王者﹐糾而遠之。”{杨伯峻}注引{惠栋}补注:“《魯頌》‘狄彼東南’﹐{鄭}箋云:‘狄當爲剔。剔﹐治也。’此《傳》當訓爲治也。”《旧唐书·郭子仪传》:“上不能翼戴三光﹐下不能糾逖羣慝﹐功微賞厚﹐任重恩深﹐覆餗之憂﹐實盈寤寐。”【2】督责纠正。{清}{钱谦益}《龚府君墓志》:“余聞君故游於酒人﹐觥籌交錯﹐糺逖促數﹐往往能困其座客。”{唐}{柳宗元}《序饮》:“有資絲竹金石之樂以爲和者﹐有以促數糺逖而爲密者。”{宋}{叶適}《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伏朝廷速賜選擇總練通方老於智謀之士﹐前來{建康}﹐糾剔某妄作疎漏之失﹐攷尋前史規畫縝密之舊。”
糾葛-汉语大词典
糾葛
【1】葛蔓纠结; 难于分解。比喻纠缠不清之事。{陈毅}《满庭芳·感事书怀》词:“回溯廿年糾葛﹐知早有伏迹藏踪。”{鲁迅}《<伪自由书>後记》:“只为了一点小纠葛﹐他便匿名向小报投稿﹐诬陷老朋友去了。”《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吉尔杭阿致上海英领事照会》:“惟該處與各國洋房貼近﹐誠恐彼此尚有糾葛﹐今將再行約定事宜具列于後。”
糾率-汉语大词典
糾率
【1】纠集统率。{宋}{赵鼎}《建炎笔录·丙辰九月七日》:“{解隆}﹐{安邑}人。敵犯{河}﹐{解隆}與其兄糾率鄉民﹐屢與敵戰。”《南史·祖皓传》:“糾率義勇﹐立可得二三百人。”{汉}{应劭}《风俗通·皇霸·五霸》:“或曰霸者把也﹐駮也﹐言把持天下政令﹐糾率同盟也。”
糾帥-汉语大词典
糾帥
【1】聚集率领。《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今欲糾帥義勇﹐奉戴府君。”
糾糾-汉语大词典
糾糾
【1】纠缠交错貌。《诗·魏风·葛屦》:“糾糾葛屨﹐可以履霜。”{毛}传:“糾糾猶繚繚也。”{陈奂}传疏:“糾糾﹑繚繚﹐古今語﹐凡屨皆有綦﹐經言糾糾﹐傳言繚繚﹐皆謂綦之狀也。”【2】同“[赳赳]”。武勇貌。{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这骑在马上﹐挟着弓矢纠纠昂昂而来的当然是男子。”{元}{无名氏}《符金锭》第四折:“十虎威名天下罕﹐英雄糾糾鎮京華。”{清}{戴名世}《曲阜县圣庙塑像议》:“因{子路}之好勇﹐而微赭其面﹐爲糾糾武猛之形。”
糾罰-汉语大词典
糾罰
亦作“[糺罰]”【1】督察惩罚。《後汉书·陈忠传》:“便可撰立科條﹐處爲詔文﹐切勑刺史﹐嚴加糺罰。”《後汉书·窦武传》:“宜以次貶黜﹐案罪糾罰。”
糾集-汉语大词典
糾集
【1】聚合; 结集。今含贬义。{吴晗}《朱元璋传》第二章:“他纠集了一大批地主武装力量﹐进攻{濠州}没有占到便宜。”{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广勇》:“四月二日﹐{南海}{番禺}鄉民﹐糾集義勇﹐佯言官兵擾掠﹐將入城愬諸長官。”{宋}{苏轼}《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社内遇豐熟年﹐只得春秋二社聚會﹐因便點集器械﹐非時不得亂有糾集搔擾。”{金}{王若虚}《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糾集義旅﹐撫安遺黎。”
糾綏-汉语大词典
糾綏
亦作“[糺綏]”【1】纠合, 安抚。语出{汉}{张衡}《南都赋》:“及其糾宗綏族, 禴祠蒸嘗。”{唐}{颜真卿}《右武卫将军赠工部尚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公神道碑铭》:“加以篤睦羣從﹐糺綏宗族﹐吉凶贍恤﹐終始無渝。”
糾案-汉语大词典
糾案
亦作“[糾按]”【1】弹劾审察。《後汉书·蔡茂传》:“時{陰氏}賓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輒糾案﹐無所迴避。”《後汉书·侯霸传》:“〔{侯霸}〕再遷爲執法刺姦﹐糾案埶位者﹐無所疑憚。”《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仍分命使者﹐糾按守宰之貪者。”
糾合-汉语大词典
糾合
亦作“[糺合]”【1】集合; 聚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却説{張溜兒}次日果然糾合了一夥破落户前來搶人。”{三国} {蜀}{诸葛亮}《南征表》:“乃更殺人爲盟﹐糺合其類二千餘人﹐求欲死戰。”{叶圣陶}《倪焕之》四:“是教育许多孩子的事情﹐一只手怎么担当得来!于是热切地起了纠合新同志的欲望。”{唐}{刘知幾}《史通·载言》:“{桓文}作霸﹐糺合同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類﹐故糾合宗族於{成周}而作詩。”
糾按-汉语大词典
糾按
【1】见“糾案”。
糾舉-汉语大词典
糾舉
亦作“[糺舉]”【1】督察举发。{宋}{欧阳修}《再论按察官吏状》:“朝廷選差按察使﹐糺舉年老﹑病患﹑贓污﹑不材四色之人﹐以行澄汰。”《清史稿·世祖纪二》:“今後各宜洗濯自新﹐務盡職事﹐並許督撫糾舉﹐都察院考覈以聞。”《後汉书·桓帝纪》:“長吏臧滿三十萬而不糾舉者﹐刺史﹑二千石以縱避爲罪。”《後汉书·皇甫规传》:“今臣還督本土﹐糺舉諸郡﹐絶交離親﹐戮辱舊故﹐衆謗陰害﹐固其宜也。”《北齐书·窦泰传》:“{泰}以勳戚居臺﹐雖無多糾舉﹐而百僚畏懼。”
糾駮-汉语大词典
糾駮
【1】见“糾駁”。
糾絞-汉语大词典
糾絞
【1】扭; 拧。{萧红}《桥·过夜》:“积雪在脚下面呼叫:‘吱…吱…吱…’我的眼毛感到纠绞﹐积雪随着风在我的脚部扫打。”{萧军}《八月的乡村》一:“眼底下的田野﹑人家﹑树林……完全被不可分解的夜纠绞﹑组织在一起。”
糾拾-汉语大词典
糾拾
【1】揭发检举。{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台省·科道互纠》:“{萼}又以{成化}三年八月憲綱載其事﹐上以{萼}言爲然﹐命吏部勒科道互相糾拾。”{明}{沈德符}《野獲编·吏部·大计纠内阁》:“六年京官大計﹐吏部都察院主之。及事畢﹐糾拾大僚﹐屬科道爲政﹐而閣臣票擬去留﹐或下部院覆議罪狀當否﹐以聽上裁。”
糾參-汉语大词典
糾參
【1】举发弹劾。{清}{李渔}《奈何天·助边》:“你做朝廷之官﹐就該幹朝庭之事﹐爲何把皇家功令視若弁髦﹐難道是不怕糾參的麽?”{清}{黄宗羲}《论文管见》:“抗疏糾參﹐幾至不測。”{清}{蒋士铨}《桂林霜·家祭》:“前有御史{楊素藴}直斥其奸﹐反爲{三桂}銜恨﹐後以糾參無實﹐坐貶而去。”
糾曲-汉语大词典
糾曲
【1】纠结盘曲。{清}{刘大櫆}《浮山记》:“臺前有老松﹐松幹糾曲﹐蓋千歲物云。”
糾掾-汉语大词典
糾掾
【1】即纠曹。{唐}{元稹}《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公乃悉出所餘﹐命糾掾以下均取之。”
糾墨-汉语大词典
糾墨
【1】见“纠纆”。
糾劾-汉语大词典
糾劾
亦作“[糺劾]”【1】举发弹劾。《宋书·刘康祖传》:“前後屢被糾劾﹐{太祖}以勳臣子﹐每原貸之。”{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違是令者﹐執政官委御史臺彈奏﹐尚書已下﹐聽長官糺劾以聞。”{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當{和珅}聲勢熏灼﹐舉朝無一人敢于糾劾。”《晋书·周处传》:“凡所糾劾﹐不避寵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至乃尚書郎乘馬﹐則糺劾之。”
糾坐-汉语大词典
糾坐
【1】督责判罪。《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前故設科﹐長吏在官﹐當須交代﹐而故犯之﹐雖隨糾坐﹐猶已廢曠。”
糾白-汉语大词典
糾白
【1】举发报告。{三国} {魏}{曹操}《军令》:“吏不得于營中屠殺賣之﹐犯令﹐没所賣﹐及都督不糾白﹐杖五十。”
糾縵-汉语大词典
糾縵
亦作“[糺縵]”【1】萦回缭绕貌。{清}{赵翼}《己卯元日早朝》诗:“糺縵五雲金闕朗﹐太平中外一家春。”{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隱隱有紅光上映﹐曉煙糺縵﹐籠罩無際。”{叶玉森}《浮生叠和忆园》:“糺縵非煙又是煙﹐《卿雲》一曲想當然。”
糾錯-汉语大词典
糾錯
【1】纠缠交错。{汉}{贾谊}《鵩鸟赋》:“雲蒸雨降兮﹐糾錯相紛。”{唐}{韦应物}《石鼓歌》:“喘逶迤﹐相糾錯。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2】纠正错误。如:必须认真做好纠错工作。
糾列-汉语大词典
糾列
【1】举发。《北史·段孝言传》:“{孝言}富貴豪侈﹐尤好女色。後取{婁定遠}妾{董氏}﹐尤耽愛之。爲此内外不和﹐更相糾列。”《北齐书·任延敬传》:“{胄}懼﹐遂潛使送款於{周}﹐爲人糾列﹐窮治未得其實﹐{高祖}特免之。”【2】水流清冽貌。{章炳麟}《管子馀义》:“糾列亦漻洌也。春三月﹐霖雨未下﹐故水清洌。”《管子·度地》:“春三月﹐天地乾燥﹐水糾列之時也。”
糾繆-汉语大词典
糾繆
【1】纠正谬误。繆, 通“謬”。{明}{何景明}《寿许司马》诗:“觸邪持豸角﹐糾繆逆龍鱗。”{明}{陈继儒}《读书镜》卷五:“{劉壯輿}嘗摘{歐陽公}《五代史》之訛誤爲糾繆﹐以示{東坡}。”
糾擾-汉语大词典
糾擾
亦作“[糺擾]”【1】纠缠搅扰。{姚华}《曲海一勺》:“故詞産{唐}{宋}之交﹐曲起{宋}{元}之際﹐猶之七雄糺擾﹐騷賦遂以勃興﹐六代紛乘﹐近體於焉託始。”{许杰}《我的写作生活》:“写它那末三月半年﹐也不发生什么人事纠扰的。”{清}{恽敬}《与来卿书》:“僕人只可作小傳﹐若將{陳明光}緣起敘入﹐亦非法﹐且筆下糾擾矣。”
糾剔-汉语大词典
糾剔
【1】见“糾逖”。
糾勒-汉语大词典
糾勒
【1】聚集统率。《宋书·谢晦传》:“輒糾勒義徒﹐繕治舟甲﹐舳艫亘川﹐駟介蔽野﹐武夫鷙勇﹐人百其誠。”
糾拏-汉语大词典
糾拏
【1】纠缠盘曲。{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山間巨松皆五鬣﹐聳幹參天﹐而老龍鱗頗無大者﹐遂以糾拏見奇。”
糾紛-汉语大词典
糾紛
亦作“[糺紛]”【1】交错杂乱貌。{唐}{沈佺期}《神龙初废逐南荒途出郴口北望苏耽山》诗:“重崖下縈映﹐嶛嶢上糺紛。”{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岑崟參差﹐日月蔽虧﹐交錯糾紛﹐上干青雲。”{晋}{左思}《蜀都赋》:“山阜相屬﹐含谿懷谷;崗巒糺紛﹐觸石吐雲。”【2】犹纠缠。{鲁迅}《书信集·致孟十还》:“我们要以页计﹐他们要以字数计﹐即此一端﹐就纠纷了十多天﹐尚无结果。”{清}{唐甄}《潜书·权实》:“細事糾紛﹐要政委棄。”【3】纷扰;杂乱。{郭沫若}《文艺论集续集·我们的文学新运动》:“不则彻底奋斗﹐做个纠纷的人生之战士与丑恶的社会交绥。”《宋书·刘勔传》:“{勔}以世路糾紛﹐有懷止足﹐求{東陽郡}。”{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詳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云{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云{印度}。”【4】争执的事情。{赵树理}《登记》:“也有两件不准的﹐那就是有破绽﹐一件是假岁数报得太不相称﹐一件是从前有过纠纷。”{老舍}《茶馆》第一幕:“今天又有一起打群架的﹐据说是为了一只家鸽﹐惹起非用武力解决不可的纠纷。”{巴金}《关于<春天里的秋天>》:“这一对夫妇有了两个女儿﹐生活虽不算宽裕﹐家庭中却没有纠纷。”
糾治-汉语大词典
糾治
【1】督察惩处。{晋}{葛洪}《抱朴子·道意》:“皆由官不糾治﹐以臻斯患。”《元典章·刑部八·取受》:“原夫臺察之設﹐本以糾治姦貪。”{章炳麟}《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夫懲創貪墨﹐糾治姦欺﹐寧非切要可行之政哉!”
糾論-汉语大词典
糾論
【1】纠弹议处。《清史稿·高宗纪一》:“丙辰﹐以給事中{陳大玠}等奏﹐寢{許容}署{湖北}巡撫之命﹐留{晏斯盛}任﹐仍申誡言官扶同糾論。”
糾曹-汉语大词典
糾曹
亦作“[糺曹]”【1】州郡属官录事参军的别称。职掌纠举六曹, 勾稽失谬。{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予參{成都}議幙﹐攝事{漢嘉}﹐一見荔子熟。時{凌雲山}﹑{安樂園}皆盛處﹐糾曹{何預}{元立}﹑法曹{蔡迨}{肩吾}皆佳士﹐日相與同槃桓。”{唐}{刘宽夫}《汴州纠曹厅壁记》:“郡府之有録事參軍﹐猶文昌之有左右轄﹐南臺之有大夫中丞也。糾正邪慝﹐提條舉目﹐俾六聯承式﹐屬邑知方。”《太平广记》卷一六〇引《异闻录·秀师言记》:“從此後六年﹐攝本府糺曹﹐斯乃小僧就刑之日﹐監刑官人即{九郎}耳。”
糾責-汉语大词典
糾責
【1】督察责难。《南史·王弘传》:“若常垂恩宥﹐則法廢不行;依事糾責﹐則物以爲苦。”{黄远庸}《枯窘可怜之政事》:“至政府之不合法定手續﹐議員自有正當糾責之法﹐不必瑣碎質問。”
糾訐-汉语大词典
糾訐
【1】揭发暴露。{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无名子谤议》:“公但以搜索爲功﹐糾訐爲務﹐或有小過﹐必陷深文。”
糾攝-汉语大词典
糾攝
亦作“[糺攝]”【1】督责整饬。{明}{王世贞}《觚不觚录》:“同年至宰輔而身下寮﹐則不敢講敵禮也﹐遇公事糺攝不避矣。”《晋书·慕容暐载记》:“風頽化替﹐莫相糾攝。”《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是以百姓困弊﹐寇盜充斥﹐綱頽紀紊﹐莫相糾攝。”
糾互-汉语大词典
糾互
【1】缠绕交错。{清}{魏源}《苗疆敕建傅巡抚祠碑铭》:“自非真誠鬱聿孤往﹐安詣聱牙糾互中﹐奮踔出大慊積懣若此?”
糾正-汉语大词典
糾正
【1】犹纠举。{晋}{袁宏}《後汉纪·顺帝纪一》:“是時司隸校尉{虞翊}﹐糾正邪枉無所迴避。”《隋书·孝义传·李德饶》:“轉監察御史﹐糾正不避貴戚。”【2】改正。{明}{宋濂}《送张编修赴南阳教授序》:“夫教授之職﹐以經術行義訓﹐導諸生﹐掌其課試之事﹐而糾正其不如規者﹐其責實至重也。”{谢觉哉}《不惑集·书同文﹐语同音》:“会教书的人﹐首先是纠正学生的错别字。”
糾問-汉语大词典
糾問
亦作“[糺問]”【1】纠举问罪。《後汉书·苏不韦传》:“時{魏郡}{李暠}爲{美陽}令﹐與中常侍{具瑗}交通﹐貪暴爲民患﹐前後監司畏其埶援﹐莫敢糺問。”《元典章·诏令·政务》:“如有違犯﹐從風憲依例糾問。”
糾捩-汉语大词典
糾捩
亦作“[糾戾]”【1】扭结。{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结茧》:“其箔上山﹐用麥稻藁斬齊﹐隨手糾捩成山﹐頓插箔上。”{汉}{王逸}《琴思楚歌》:“盛陰脩夜何難曉﹐思念糾戾腸摧繞。”
糾縵縵-汉语大词典
糾縵縵
亦作“[糺縵縵]”亦作“[糾漫漫]”【1】纡缓缭绕貌。《太平御览》卷八引《尚书大传》:“{舜}時﹐卿雲見﹐於時百工和歌。{舜}歌曰:卿雲爛兮糺漫漫。”《古诗源·卿云歌》:“卿雲爛兮﹐糺縵縵兮。”一本作“糺漫漫”。
糾戾-汉语大词典
糾戾
【1】见“糾捩”。
糾摘-汉语大词典
糾摘
亦作“[糺摘]”【1】督察揭发。《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朕若有過﹐臣下尚加糾摘;汝爲{開封府}尹﹐可不奉法邪?”{晋}{袁宏}《後汉纪·桓帝纪下》:“〔{度尚}〕初爲{上虞}長﹐糾摘姦伏﹐縣中謂之神明。”《魏书·高恭之传》:“其所糾摘﹐不避權豪。”{唐}{刘知幾}《史通·书事》:“必伸以糺摘﹐窮其負累﹐雖擢髮而數﹐庸可盡邪?”
糾檢-汉语大词典
糾檢
【1】检举。《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夏﹐四月﹐甲子﹐{東魏}吏部令史{張永和}等僞假人官﹐事覺﹐糾檢﹑首者六萬餘人。”{胡三省}注:“糾檢﹐官所糾檢而發之者也;首﹐自首者也。”
糾纏-汉语大词典
糾纏
亦作“[糺纏]”【1】交互缠绕。《鹖冠子·世兵》:“禍乎福之所倚﹐福乎禍之所伏﹐禍與福如糾纏。”{明}{徐渭}《魏王子骞蜕首见紫气》诗:“晦明準天時﹐白黑互糾纏。”{唐}{颜真卿}《鲜于公神道碑铭》:“既而吉凶糺纏﹐慶吊相隨。”{杨朔}《昨日的临汾》:“粗硬的胡须同鬓角的乱发纠缠到一起。”【2】搅扰不休。《花月痕》第五回:“{癡珠}也不敢糾纏﹐到客廳吃了茶﹐疑疑惑惑地回署。”{郭沫若}《屈原》第四幕:“我是在国王和{南后}面前﹐不愿意和你这病人多作纠缠。”{清}{方文}《麻城赠枯木大师四十八韵》:“富貴人所欲﹐今人亦何偏。自少至於老﹐無時無糾纏。”
糾黜-汉语大词典
糾黜
【1】查察其罪而加以贬斥。《明史·顾佐传》:“〔帝〕還復賜敕﹐令約束諸御史。於是糾黜貪縱﹐朝綱肅然。”《後汉书·五行志二》:“大將軍{何進}以内寵外嬖﹐積惡日久﹐欲悉糾黜﹐以隆{更始}宂政﹐而太后持疑﹐事久不決。”
糾聚-汉语大词典
糾聚
【1】纠合聚集。多含贬义。{克非}《春潮急》六:“这群人的确是由于{李春山}昨天早晨那奸险的暗示﹐被{王三哈哈}和{加钢黄蟮}花了一天工夫才纠聚起来的。”《红楼梦》第八十回:“{金桂}不發作性氣﹐有時喜歡﹐便糾聚人來鬥牌擲骰行樂。”{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款犯》:“有神奸大猾﹐糾聚無賴勾連各州縣造訪之徒﹐主于其家。”
糾禁-汉语大词典
糾禁
【1】纠察和禁绝。《周礼·天官·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糾禁。”{郑玄}注:“糾﹐猶割也﹐察也。”{贾公彦}疏:“有過失者﹐已發則糾而割察之﹐其未發﹐則禁之也。”《周礼·地官·乡师》:“掌其戒令糾禁。”《後汉书·张衡传》:“此皆欺世罔俗﹐以昧埶位﹐情僞較然﹐莫之糾禁。”
糾覈-汉语大词典
糾覈
【1】谓举发查验罪行。《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泰山}司憲御史臣{宋珪}﹐爲糾覈事:臣聞設職建官﹐本陰陽之通制;操觚執翰﹐實臣子之當爲。”
糾蓼-汉语大词典
糾蓼
【1】相互牵缠。蓼, 通“繚”。《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糾蓼叫奡踏以■路兮﹐薎蒙踊躍騰而狂趭。”{颜师古}注引{张揖}曰:“糾蓼﹐相引也;叫奡﹐相呼也。”{王先谦}补注:“案蓼爲繚之借字。”
糾理-汉语大词典
糾理
【1】审察处理。{唐}{白居易}《郑覃可给事中制》:“給事中之職……天下冤滯無告者﹐得與御史糾理之。”
糾發-汉语大词典
糾發
【1】举发。{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文公谥议》:“任部使者﹐則糾發吏姦﹐不撓權勢。”《後汉书·王畅传》:“{暢}深疾之﹐下車奮厲威猛﹐其豪黨有釁穢者﹐莫不糾發。”
糾虔-汉语大词典
糾虔
【1】《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 與大史﹑司載糾虔天刑。”{韦昭}注:“糾, 恭也; 虔, 敬也; 刑, 法也……因夕月而恭敬觀天法﹑考行度以知妖祥也。”后谓察举其罪而慎行天子之法。《晋书·景帝纪》:“姦臣{李豐}等靖譖庸回﹐陰構凶慝。大將軍糾虔天刑﹐致之誅辟。”{晋}{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君糾虔天刑﹐章厥有罪﹐犯關干紀﹐莫不誅殛。”【2】引申为纠举督正。{清}{龚自珍}《<江南生橐笔集>序》:“又本朝糾虔士大夫甚密﹐糾民甚疏﹐視前代矯枉而過其正。”{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三》:“悲夫!悲夫!將欲更定{姬周}之末之文章﹐不有考文之聖﹐其孰當之?將欲更{漢}氏也﹐羣師互有短長﹐非深於義訓﹐勇於割聞者﹐不能也。無已﹐則我所欲糾虔﹐姑在夫引書變爲徒書之際乎?”
糾謬-汉语大词典
糾謬
【1】纠正谬误。《新唐书·王元感传》:“所撰《<書>糾謬》﹑《<春秋>振滯》﹑《<禮>繩愆》等凡數十百篇。”《书·冏命》:“惟予一人無良﹐實賴左右前後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繩愆糾謬﹐格其非心﹐俾克紹先烈。”{蔡沈}集传:“繩﹐直;糾﹐正也。”{明}{无名氏}《鸣凤记·幼海议本》:“犯顔糾謬﹐養成平素﹐心盟盡吐。”
糾雜-汉语大词典
糾雜
【1】交错杂乱。《宋书·恩倖传序》:“{孝建}﹑{泰始}﹐主威獨運﹐官置百司﹐權不外假﹐而刑政糾雜﹐理難遍通﹐耳目所寄﹐事歸近習。”
糾戮-汉语大词典
糾戮
【1】察罪并加诛杀。《後汉书·郭伋传》:“{伋}到﹐示以信賞﹐糾戮渠帥﹐盜賊銷散。”
糾彈-汉语大词典
糾彈
【1】举发弹劾。{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四:“蓋信{莫公}素學﹐必不妄相糾彈﹐故深自引咎也。”《元典章·刑部九·侵盗》:“御史臺﹑按察司糾彈之官﹐知而不舉者與犯人同罪。”《隋书·百官志上》:“皇太子以下﹐其在宫門行馬内違法者﹐皆糾彈之。”《北齐书·赵郡王琛传》:“{天平}中﹐除御史中尉﹐正色糾彈﹐無所迴避﹐遠近肅然。”
糾繆-汉语大词典
糾繆
【1】缠绕绞结。{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泉之溢處﹐俱從樹根石眼糾繆中出。”
糾奏-汉语大词典
糾奏
【1】谓举察其罪, 上奏朝廷。《後汉书·种暠传》:“時所遣八使光禄大夫{杜喬}﹑{周舉}等﹐多所糾奏﹐而大將軍{梁冀}及諸宦官互爲請救﹐事皆被寑遏。”《南史·王镇之传》:“{會稽}内史{王愉}不奉符旨﹐{鎮之}依事糾奏。”
紛糾-汉语大词典
紛糾
亦作“[紛糺]”【1】纠纷; 纷扰; 祸乱。《史记·陈丞相世家论》:“常出奇計﹐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闻一多}《红烛·李白之死》:“我企望谈谈笑笑﹐学着{仲连}﹑{安石}们﹐替他们解决些纷纠﹐扫却了胡尘。”《魏书·地形志上》:“{魏}自{明}{莊}﹐寇難紛糺。”{宋}{司马光}《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奪攘紛糾兮﹐非愚則狂﹐惟君之生兮﹐遭世寧昌。”{明}{唐顺之}《送林宜兴迁官南部》诗:“誰言簿書日紛糾﹐勞君爲我頻置酒。”【2】交错杂乱貌。{清}{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山川紛糾盤﹐佳氣亦蒼蒼。”{唐}{杨炯}《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岡巒紛糾﹐{天彭}雙闕而作門;珠貝浮沉﹐{巴水}三迴而成字。”{唐}{李华}《仙游寺》诗:“靈溪自兹去﹐紆直互紛糾。”
繚糾-汉语大词典
繚糾
【1】缠绕相连貌。《文选·王褒<洞箫赋>》:“鄰囷繚糾﹐羅鱗捷獵。”{刘良}注:“並竹管相連繞貌。”
繩糾-汉语大词典
繩糾
【1】纠正过失。{明}{高明}《琵琶记·丹陛陈情》:“是用擢居議論之司﹐以求繩糾之益。”{明}{陶宗仪}《辍耕录·宣文阁》:“於是宰輔有所奏請﹐宥密有所圖回﹐争臣有所繩糾﹐侍從有所獻替﹐以次入對。”{宋}{司马光}《言高居简札子》:“臣職在繩糾﹐不敢不言。”《魏书·高恭之传》:“{道穆}繩糾﹐悉毁去之﹐並發其贓貨﹐具以表聞。”
繩愆糾繆-汉语大词典
繩愆糾繆
【1】见“繩愆糾謬”。
繩愆糾違-汉语大词典
繩愆糾違
【1】见“繩愆糾謬”。
繩愆糾謬-汉语大词典
繩愆糾謬
【1】谓举发过失, 纠正错误。《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中丞之職﹐非徒繩愆糾違﹐亦當顧國家大體。”《书·冏命》:“繩愆糾謬﹐格其非心﹐俾克紹先烈。”{孔颖达}疏:“木不正者﹐以繩正之﹐繩謂彈正﹐糾謂發舉﹐有愆過則彈正之﹐有錯謬則發舉之。”{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昔{周}之太僕﹐繩愆糾謬。”亦作“[繩愆糾繆]”﹑“[繩愆糾違]”。《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上曰:‘{貞觀}之前﹐從朕經營天下﹐{玄齡}之功也。{貞觀}以來﹐繩愆糾繆﹐{魏徵}之功也。’”
纏糾-汉语大词典
纏糾
【1】犹纠缠。{明}{唐顺之}《王御史毅斋诔》:“公也不辰﹐獨罹其否。小大往來﹐陰陽纏糾。再拜誄公﹐我心孔疚。”
酒糾-汉语大词典
酒糾
亦作“[酒糺]”【1】昔人饮宴时, 劝酒监酒令的人。{唐}{无名氏}《玉泉子》:“命酒糺來要下籌﹐且喫罰爵。”{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蘇叔黨}{政和}中至東都﹐見妓稱‘録事’﹐太息語{廉宣仲}曰:‘今世一切變古﹐{唐}以來舊語盡廢﹐此猶存{唐}舊爲可喜。’前輩謂妓曰‘酒糾’﹐蓋謂録事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一日﹐酒糾宣觴政﹐約各言所畏﹐無理者罰﹐非所獨畏者亦罰。”{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畿辅·禁歌妓》:“惟藩鎮軍府例設酒糺以供宴享﹐名曰營妓。”
邑糾-汉语大词典
邑糾
【1】乡官。{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四》:“其聞官﹐則又將煩邑糾﹐呼里正﹐集鄰保﹐入山林﹐相畝步﹐視高下。”
諷糾-汉语大词典
諷糾
【1】讽喻纠弹。《魏书·恩倖传·赵修》:“{脩}起自賤位﹐暴致富貴﹐奢傲無禮﹐物情所疾。因其在外﹐左右或諷糾其罪。”
霓糾-汉语大词典
霓糾
【1】像一条条彩虹纠集在一起。用以形容梁栋之多。{明}{黄佐}《乾清宫赋》:“題鄂衝蓯以霞張﹐桷梀媕婀而霓糾。”
雄糾糾-汉语大词典
雄糾糾
【1】见“雄赳赳”。
黝糾-汉语大词典
黝糾
【1】连绕貌。{宋}{范成大}《自石林回过小玲珑岩窦益奇昔为富人吴氏所有今一子尚幼山检校于官》诗:“却略巖岫杳﹐黝糾石牀怪。”《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傍夭蟜以横出﹐互黝糾而搏負。”{吕向}注:“林木相連繞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