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糾)是什么意思
纷纠-古语词今用词典
纷纠fēnjiū
纠纷、杂乱纷扰,汉丞相陈平是武阳户牗乡人。爱好读书,家贫,其兄陈伯辛勤耕作,让他外出求学。陈平后投刘邦,因功封侯。太史公说:陈平年轻时,志向就很大,先在楚、魏之间徘徊奔走,后投奔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他经常出奇谋妙策,解救了杂乱纷扰的危难,消除了国家的祸乱。)吕后擅权,事多变故,陈平终能自保其身,而后杀掉诸吕,安定汉室。倘无智慧和谋略,哪能如此!(《史记·陈丞相世家》)
今沿用本义。
闻一多《李白篇·李白之死》:“我企望谈谈笑笑,学着仲连安石们,替他们解决些纷纠,扫却胡尘,谁又知道他竟起了野心。”
改正 纠正 矫正 匡正 改-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改正 纠正 矫正 匡正 改
改正gǎizhèng 纠正jiūzhèng 矫正jiǎozhèng 匡正kuāngzhèng 改gǎi524
动词。表示以一定的办法或行动使错误的变成正确的。
“改正”强调把原来错误的方向、意图、表现面貌等按正确的要求加以改变;使用范围很广,常用于思想、工作上的错误缺点。例如:“希望戴联通过实践,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郑加真:《江畔朝阳》);“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于文辞,只改正了几个显然的笔误和补上若干脱字”(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们要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改正缺点,改进工作”。
“纠正”强调消除原来的错误、偏差,导入正确;含有“所指的行为有较大的强制力量,态度较为坚决”的意味;除可用于一般有明显表现形式的错误之外,常用于重大的、原则性的错误;意思比“改正”重。例如:“前委要十分注意纠正军事同志以红军为革命本位的狭隘观念”(《周恩来选集》,上卷);“团的领导决心纠正这种偏见”(《解放军报》,1982.10.25);“工人的使命就在治好这个病态,纠正这个轨道,开出新的局面”(叶圣陶:《在民间》);“要把被林彪、‘四人帮’搞乱了的思想纠正过来”(《文艺报》,1980,3)。
“矫正”强调消除歪曲、偏差,含有“使回到原有的或本应有的正确状态”的意味;多用于生理上的不正常表现、变形、畸形、语言的发音等;意思的轻重和“改正”一致。例如:“西班牙一口吃青年设计了一种矫正口吃的仪器——‘节奏感觉器”(《光明日报》,1982.10.9);“我原谅了她的一切,下决心要把这颗扭歪的树苗矫正过来”(《小说月报》,1982,9);“老师为矫正学生发音不正确的毛病,耐心地示范发音,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他发音时的舌位和口形”。
“匡正”有“挽救回正道上来”的意味,一般用于时弊、社会不良风气、行动策略上的错误等,意思的轻重和“纠正”一致;是书面语用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它的功能主要是揭露问题,匡正时弊,鼓舞斗志的”(《文艺报》,1980,3);“这一形象的出现,对于匡正时弊,用一种新的理想、新的情操武装和激励读者……将会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人民日报》,1980.1.16);“卿应一如往昔,为朕排难解忧,匡正得失,鼎力内助”(《花城》,1982,4)。
“改”在意思上和“改正”一致,但比“改正”略轻,表意也不如“改正”明确;一般用于错误、毛病;适于在口语中使用,有口语色彩。例如:“明白了的理,服!做错了的事,改!认准了的路,闯!”(《解放军文艺》,1979,7);“现在他要把从前邪恶的行为和暴躁的脾气改过来”(落花生:《缀网劳蛛》)。
纠缠 缠-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纠缠 缠
纠缠jiūchán251缠chán41
动词。表示有意寻事,使人感到麻烦。
“纠缠”语意较重些,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例如:“不让朱吟秋再往下纠缠,吴荪甫就跑了”(茅盾:《子夜》);“何守礼哪里肯依,就苦苦纠缠着要她讲”(欧阳山:《三家巷》);“本书虽然不纠缠于考证,但一切结论都是从细致深入的考证中提炼出来的”(杨伯峻:《论语译注·例言》);“昨夜也为这些无赖的纠缠不清的感想所苦”(《茅盾短篇小说集》)。
“缠”语意较轻些,是口语用词,有口语色彩;可同“身”组合。例如:“偏偏这个晚上宋以濂来缠她们去跳舞”(欧阳山:《三家巷》);”说是现在既不爱他,就不应该再和他有沾染么?不错!然而她自己要来苦苦地缠住我”(《茅盾短篇小说集》);“在这新偶象还没有破坏以前,我一定缠住了你,我永不放手”(同上)。
纠缠 纠结-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纠缠 纠结
纠缠jiūchán251纠结jiūjié
动词。表示错综地互相紧紧联结在一起,不易分开。
“纠缠”强调有如互相缠绕,形成复杂的交错牵连。例如:“两个人影纠缠在一起,从半山坠入漆黑的深谷”(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围着山是一圈壕沟,又一圈壕沟,沟顶上纠缠着打乱的铁丝网”(《杨朔散文选》);“千万别纠缠到他们的事情里头去”;“他以为支部既然要研究分担,这真假问题至少总还可以纠缠几天”(赵树理:《三里湾》)。
“纠结”强调紧紧交错结连,含有“形成错综难解的、紧密交结的地方”的意味;意思比“纠缠”重;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泥土草根纠结,像铜丝一样坚韧”(碧野:《盐湖之夜》);“这时,他的心灵被牵回到遥远古代的浩潮中,和许多古人版本纠结在一起”(杨沫:《青春之歌》)。
纠合(鸠合) 纠集(鸠集)-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纠合(鸠合) 纠集(鸠集)
纠合(鸠合)jiūhé 纠集(鸠集)jiūjí
动词。表示把分散的人或组织集中到一起;都含有临时拼凑的意味。
“纠合”强调使形成某种联合;常用于贬义。例如:“罗雄为了救父亲,纠合了几个伙伴准备进城去劫狱,结果收回来的是父亲的尸体”(黎汝清:《万山红遍》);“据洪承畴、孙传庭两臣所奏,李自成所纠合之各股流贼,有的击溃,有的歼灭,有的投降”(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
“纠集”强调使聚集一起;完全是个贬义词。例如:“李太平在羊山纠集了一小撮坏分子想当皇帝”(李准:《马小翠的故事》);“上海市党部纠集的一批提倡过象征主义的诗人,专写文坛花絮的文贩……提出的所谓‘民族主义文艺运动’,便是这一政策的产物”(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卷);“这篇文章详细叙述了……胡杏如何领头救济灾民,如何聚众抢粮,又如何纠集不逞之徒,放火焚烧南公安稽查站”(欧阳山:《苦斗》)。
矫正 改正 纠正-近义词应用词典
矫正 改正 纠正
矫正 jiǎozhèng 改正 gǎizhèng 纠正 jiūzhèng
【矫正】改正;纠正。如:
1.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
【改正】把错误的改为正确的。如:
2.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纠正】改正错误、缺点。如:
3.再说废话,就有“不合时宜”之咎,免不了要受大学教授的纠正了。
辨析:“矫正”的对象是某方面的。“改正”的对象是偏差或错误。“纠正”语气比“改正”重,带强制意味。
纠葛 纠缠-近义词应用词典
纠葛 纠缠
纠葛 jiūgé 纠缠 jiūchán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如:
1.他俩之间的纠葛,一时半会儿说不清。
【纠缠】①绕在一起。②打扰。如:
2.我不愿在这上面和他纠缠,就换个话题,问他担任什么工作,他说担任会计工作。
3.总指挥摆脱了人们的纠缠以后,膀子前后扇了几下,便用指头在车子的引擎盖上愉快地敲着鼓点子。
辨析:“纠缠”是动词,可指大的,如历史问题的纠缠;也指小的,如兄弟吵闹的纠缠;它还指打扰,找麻烦,如我在备课,别来纠缠等。“纠葛”是名词,着重于牵连,多指比较小的纠缠不能解决的事情,如妯娌之间的纠葛。
纠集 调集-近义词应用词典
纠集 调集
纠集 jiūjí 调集 diàojí
【纠集】纠合(含贬义)。如:
1.希特勒匪徒纠集了全部法西斯德国及它的附庸国的武装力量,于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
【调集】调动使集中。如:
2.他调集大批军队抵抗入侵的敌人。
3.他捉住了杀害她的谋主,调集了告密的案卷,要为她报仇。
辨析:“纠集”是贬义词,含有“拉拢、拼凑”的意味。“调集”是中性词。
纠正 改正-近义词应用词典
纠正 改正
纠正 jiūzhèng 改正 gǎizhèng
【纠正】改正(思想、行动、办法等方面的错误、缺点)。如:
1.他利用行军打仗的机会,和驻地农民谈话,问他们土地改革进行得怎么样,帮助他们纠正偏向,想出贯彻的办法。
【改正】把错误改成正确。如:
2.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辨析:“纠正”多指比较重大的错误,如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意识以及行动上的大偏差等,如纠正制定方针政策中的偏向。“改正”指一般性错误,也指字词句段等语病的修改,如改正错别字。
纠-古文观止词典
纠jiū
【词性】:名词
春秋时齐襄公的弟弟。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失败被杀(3)。《管晏列传》:管仲事公子纠。——管仲事奉公子纠。《管晏列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公子纠死后,管仲被囚禁起来。《管晏列传》: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公子纠兵败,召忽因此而死。
纠-古文观止词典
纠jiū
【词性】:动词
一、矫正(2)。《子产论政宽猛》: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施政宽厚人民就会轻慢,人民轻慢了就要用严厉来矫正。《子产论政宽猛》:纠之以猛也。——是用严厉矫正它。
二、督察(1)。《亲政篇》:御史纠仪。——御史督察礼仪。
三、观察(1)。《敬姜论劳逸》:少采夕月,与太史,司载纠虔天刑。——天子在每年秋分节的傍晚,和太史、司载恭恭敬敬地观察由天上变化所显示出来的各种征兆。
纠合-古文观止词典
纠合jiū hé
【词性】:动词
结果,聚集,会合(2)。《展喜犒师》:桓公是以纠合诸候,而谋其不协。——齐桓公因此聚集会合诸侯来解决他们之间的不和。《诸葛亮后出师表》: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是四面八方纠集会合起来的精锐军队,不是一个州所有的。
纠纷-古文观止词典
纠纷jiū fēn
【词性】:形容词
重迭交结(1)。《吊古战场文》: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黄河的水像带子一样环绕着,群山重迭交错地矗立着。
纠-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纠jiū
①绞合的绳索。贾谊《鵩鸟赋》:“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纆!”(纆mò:两股搓成的绳索。)《史记·南越列传论》:“成败之转,譬若~墨。”②纠缠,缠绕。《楚辞·九章·悲回风》:“~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纕xiāng:佩带。膺:胸。)《史记·陈丞相世家》:“救纷~之难,振国家之患。”(纷:杂乱。)③纠集,集合。《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后汉书·隗嚣传》:“隗嚣援旗~族,假制神明。”④督察,检举。《荀子·王制》:“严刑罚以~之。”方苞《狱中杂记》:“又九门提督所访缉~诘,皆归刑部。”⑤纠正。《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五刑~万民。”《尚书·冏命》:“绳愆~缪。”(缪:通“谬”。)
【纠纷】①纷拢。左思《魏都赋》:“至乎勍敌~,庶士罔宁。”②交错杂乱的样子。李华《吊古战场文》:“河水萦带,群山~。”
【纠纠】①绳索缠绕的样子。《诗经·魏风·葛屦》:“~葛屦,可以履霜。”(屦jù:鞋子。履:踩踏。)②同“赳赳
”。勇武的样子。《后汉书·桓荣传》李贤注引谢承:“~武夫,公侯干城。”
匡纠-现代汉语大词典
匡纠kuāng jiū
【释义】:
矫正;纠正。许广平《致鲁迅十一》:“非镜无以鉴形,自勉之外,正待匡纠,先生倘进而时教之,幸甚!”
工纠队-现代汉语大词典
工纠队gōng jiū duì
【释义】:
工人纠察队。建于八十年代初,是城市里协助公安部门维持治安的组织。《解放日报》1989.6.13:“金师傅急忙赶到自己居住的江苏街道办事处,要求参加工纠队。”
弹纠-现代汉语大词典
弹纠tán iiū
【释义】:
①弹劾督察。②抨击纠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宋元以来,此说流传不绝,且广被民间,致劳学者弹纠,而实则仅出于李公佐假设之作而已。”
纠-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jiū糾糺
【释义】:
①缠绕。如:纠葛;纠缠。②聚合;聚集。如:纠集;纠聚。③纠正。如:有错必纠。④督察,督责。如:纠察;纠责。⑤揪,抓。碧野《没有花的春天》:“他一手点火烧着老地主的大宅院,一手纠住阿艾的辫子,把阿艾从老地主家里拖了出来。”⑥用同“赳”。参见“纠纠”。
纠正-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正jiū zhèng
【释义】:
改正。谢觉哉《书同文,语同音》:“会教书的人,首先是纠正学生的错别字。”
纠纠-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纠jiū jiū
【释义】:
赳赳。武勇的样子。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这骑在马上,挟着弓矢纠纠昂昂而来的当然是男子。”
纠曲-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曲jiū qū
【释义】:
纠结盘曲。如:台前有老松,松干纠曲。
纠合-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合jiū hé
【释义】:
集合,聚集。叶圣陶《倪焕之》:“是教育许多孩子的事情,一只手怎么担当得来!于是热切地起了纠合新同志的欲望。”
纠扰-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扰jiū rǎo
【释义】:
纠缠搅扰。许杰《我的写作生活》:“写它那末三月半年,也不发生什么人事纠扰的。”
纠纷-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纷jiū fēn
【释义】:
①纷乱,杂乱。郭沫若《我们的文学新运动》:“不则彻底奋斗,做个纠纷的人生之战士与丑恶的社会交绥。”②犹争执。鲁迅《致孟十还》:“我们要以页计,他们要以字数计,即此一端,就纠纷了十多天,尚无结果。”③争执的事情。老舍《茶馆》:“今天又有一起打群架的,据说是为了一只家鸽,惹起非用武力解决不可的纠纷。”
纠责-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责jiū zé
【释义】:
督察责难。黄远庸《枯窘可怜之政事》:“至政府之不合法定手续,议员自有正当纠责之法,不必琐碎质问。”
纠治-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治jiū zhì
【释义】:
督察惩处。章炳麟《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惩创贪墨,纠治奸欺。”
纠结-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结jiū jié
【释义】:
缠绕连结。鲁迅《〈穷人〉小引》:“相传陀思妥夫斯基不喜欢对人述说自己,尤不喜欢述说自己的困苦;但和他一生相纠结的却正是困难和贫穷。”
纠绞-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绞jiū jiǎo
【释义】:
扭,拧。萧军《八月的乡村》:“眼底下的田野、人家、树林…完全被不可分解的夜纠绞、组织在一起。”
纠偏-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偏jiū piān
【释义】:
纠正偏差。周立波《暴风骤雨》:“农会纠偏了,划错的中农都划了回来。”
纠葛-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葛jiū gé
【释义】:
葛蔓纠结,难于分解。比喻纠缠不清的事。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只为了一点小纠葛,他便匿名向小报投稿,诬陷老朋友去了。”
纠集-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集jiū jí
【释义】:
聚合,结集。多含贬义。吴晗《朱元璋传》:“他纠集了一大批地主武装力量,进攻濠州没有占到便宜。”
纠错-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错jiū cuò
【释义】:
纠正错误。如:必须认真做好纠错工作。
纠谬-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谬jiū miù
【释义】:
纠正谬误。如:犯颜纠谬。
纠缠-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缠jiū chán
【释义】:
①交互缠绕。杨朔《昨日的临汾》:“粗硬的胡须同鬓角的乱发纠缠到一起。”②搅扰不休。郭沫若《屈原》:“我是在国王和南后面前,不愿意和你这病人多作纠缠。”
纠聚-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聚jiū jù
【释义】:
纠合聚集。多含贬义。克非《春潮急》:“这群人的确是由于李春山昨天早晨那奸险的暗示,被王三哈哈和加钢黄蟮花了一天工夫才纠聚起来的。”
纠察-现代汉语大词典
纠察jiū chá
【释义】:
在群众活动中维持秩序。也指维持秩序的人。杨朔《昨日的临汾》:“因着混乱的状态,汉奸不曾捉住,一位纠察队员却被枪杀了。”又如:担任纠察,维持秩序。
纠-汉语大词典
纠
“[糾]”的简化字。
纠-汉语大词典
纠
“[糾]”的简化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