絙(絙)是什么意思
絙-现代汉语大词典
絙絙
【释义】:
同“縆”。
儛絙-汉语大词典
儛絙
【1】走索技艺所用的粗绳。{明}{王志坚}《表异录·通用》:““索﹐秋千也。儛絙﹐今之軟索。”《文选·张衡<西京赋>》“跳丸劍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三国}{吴}{薛综}注:“索上﹐長繩﹐繫兩頭於梁﹐舉其中央﹐兩人各從壹頭上﹐交相度﹐所謂儛絙者也。”
舞絙-汉语大词典
舞絙
【1】杂技的一种。即走索。《文选·张衡<西京赋> 》“走索上而相逢”{三国}{吴}{薛综}注:“索上﹐長繩繫兩頭於梁﹐舉其中央﹐兩人各從一頭上﹐交相度﹐所謂舞絙者也。”
環絙-汉语大词典
環絙
【1】犹圆缺。絙,弦。形容时光流逝不已。{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信知後會時﹐日月屢環絙。”
扳絙-汉语大词典
扳絙
【1】拉绳。犹今拔河。{唐}{武平}《景龙文馆记》:“清明節命侍臣爲扳絙之戲﹐以大麻絙兩頭繫十餘小繩﹐每繩數人﹐執之争絙以力﹐弱者爲輸。”
懸絙-汉语大词典
懸絙
【1】索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昔人有鑿石通路﹐施倚梯者﹐凡度七百梯﹐度已﹐躡懸絙過{河}。”
竹絙-汉语大词典
竹絙
【1】用竹篾绞成的粗索。《三国志·魏志·王昶传》:“乃遣{新城}太守{州泰}{巫}﹑{秭歸}﹑{房陵}﹐{荆州}刺史{王基}詣{夷陵}﹐{昶}詣{江陵}﹐兩岸引竹絙爲橋﹐渡水擊之。”《元史·河渠志三》:“〔{賈魯}〕乃精思障水入故河之方﹐以九月七日癸丑﹐逆流排大船二十七艘﹐前後連以大桅或長樁﹐用大麻索﹑竹絙絞縛﹐綴爲方舟。”
絙-汉语大词典
絙
《集韻》居鄧切,去隥,見。【1】通“[亘]”。接连;通贯。《楚辞·招魂》:“姱容修態,絚洞房些。”{王逸}注;“絚,竟也。”{洪兴祖}补注:“絚,與亙同。”{唐}{郑畋}《题缑山王子晋庙》诗:“{嵩嶺}絙天漢,{伊}瀾入海潮。”{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林則徐}又以火船十艘,每二艘絚以鐵索,乘風潮攻之。”
絙-汉语大词典
絙
《廣韻》古恒切,平登,見。【1】粗绳索。《新唐书·康承训传》:“諸道兵屯{海州},度賊至,作機橋,維以長絙,賊半渡,絙絶,半溺死。”《元史·世祖纪五》:“兩岸戰艦千艘,鐵絚横{江},貫大艦數十,遏我舟師不得下。”{清}{宋永岳}《志异续编·王心朗》:“有走絙者,正在鄉村鳴鑼斂錢。”《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昶}詣{江陵},兩岸引竹絙爲橋,渡水擊之。”【2】紧;急。{南朝 梁}{刘孝标}《自江州还入石头诗》:“高歌{梁}塵下,絙瑟{荆}禽亂。”《淮南子·缪称训》:“治國譬若張瑟,大絃絚,則小絃絶矣。”{高诱}注:“絚,急也。”{汉}{马融}《长笛赋》:“若絙瑟促柱,號鍾高調。”
絙人-汉语大词典
絙人
【1】古代神话传说中谓穷苦平民。《《事物纪原》卷一引{汉}{应劭}《风俗通》》:“俗説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黄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絙泥中﹐舉以爲人﹐故富貴者﹐黄土人也﹐貧賤凡庸者﹐絙人也。”
絙橋-汉语大词典
絙橋
亦作“[絚橋]”【1】绳索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所謂{罽賓}之境﹐有盤石之隥﹐道狹尺餘﹐行者騎步相持﹐絚橋相引﹐二十許里方到。”
絙級-汉语大词典
絙級
亦作“[絚級]”【1】绳梯。{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峯側有古木一株﹐其僕禱而登絚級﹐備窮峻阨﹐然止達木所﹐亦未造巔。”
鐵絙-汉语大词典
鐵絙
【1】见“鐵絚”。
高絙伎-汉语大词典
高絙伎
亦作“[高縆伎]”【1】指杂技中走索的艺人。{宋}{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高絙》:“{梁}有高絙伎云。今戲繩者﹐謂上索者是也﹐亦踏索之事云﹐非自{梁}始也。又有弄椀諸伎。{後漢}天子正旦受賀﹐以大繩繫兩柱﹐相去數丈﹐兩倡女對舞﹐行于繩上﹐相逢比肩而不傾。”《通典·乐六》:“高絙伎﹐蓋今之戲繩者也。”{清}{黄遵宪}《春夜招乡人饮》诗:“曾見高縆伎﹐行繩若飛越。”{钱仲联}笺注引《续汉书·礼仪志》:“以兩大絲繩繫兩柱﹐中頭間相去數丈﹐兩倡女對舞﹐行于繩上﹐對面道逢﹐切肩不傾。”
高絙百尺-汉语大词典
高絙百尺
【1】杂技名。即走索。《魏书·乐志》:“〔{天興}〕六年冬﹐詔太樂﹑總章﹑鼓吹增修雜伎﹐造五兵﹑角觝﹑麒麟﹑鳳皇﹑仙人﹑長蛇﹑白象﹑白虎及諸畏獸﹑魚龍﹑辟邪﹑鹿馬仙車﹑高絙百尺。”
麻絙-汉语大词典
麻絙
【1】粗麻绳。《宋书·索虏传》:“虜以橦攻城﹐{夔}({竺夔})募人力﹐於城上係大磨石堆之﹐又出於子塹中﹐用大麻絙張骨骨﹐攻車近城﹐從地道中多人力挽令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