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綿

綿(綿)是什么意思

  • 爾綿-汉语大词典

    爾綿

    【1】复姓。{南北朝}时有{尔绵氏}。见《周书·段永传》。

  • 兜羅綿-汉语大词典

    兜羅綿

    【1】[梵tūla]棉。亦为草木花絮之总称。{明}{曹昭}《格古要论·古锦论·兜罗绵》:“兜羅綿﹐出南番﹑西番﹑{雲南}﹐莎羅樹子内綿織者﹐與剪絨相似﹐闊五六尺﹐多作被﹐亦可作衣服。”《翻译名义集·沙门服相》:“兜羅﹐此云細香……或名妬羅綿。妬羅﹐樹名。綿從樹生﹐因而立稱如柳絮也。亦翻楊華。”【2】喻云或雪。{清}{赵翼}《途遇大雪》诗:“世界幻入兜羅綿﹐恍見洪荒萬萬古。”亦省作“[兜羅]”。{宋}{杨万里}《题曾无愧月窗》诗:“阿兄作雲巢﹐阿弟作月窗……兜羅綿上住兄子﹐銀色界中著吾弟。”{金}{元好问}《读书山雪中》诗:“山靈爲渠也放顛﹐世界幻入兜羅綿。”{赵朴初}《访云冈石窟及华严寺》诗:“鑿巖造佛高數丈﹐示現手如兜羅綿。”{宋}{范成大}《次韵李子永雪中长句》:“豈知天地有奇事﹐夜半窗紙生光輝﹐兜羅寶界佛所現﹐冥凌不敢事璿璣。”按﹐佛教有“手軟如綿”[梵tūla-sad■a-sukumārapānitā]之语﹐形容纤白柔软。

  • 延綿-汉语大词典

    延綿

    【1】延续不断。{徐迟}《地质之光》:“延绵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的屏障。”{唐}{元稹}《竞渡》诗:“延綿復幾歲﹐逮及{羲}與{軒}。”{唐}{唐彦谦}《春草》诗:“天北天南遶路邊﹐托根無處不延綿。”

  • 左綿-汉语大词典

    左綿

    【1】见“左緜”。

  • 同功綿-汉语大词典

    同功綿

    【1】两蚕以上共作一茧,其丝称“同功綿”。常以象征男女情深。{晋}{杨方}《合欢》诗之二:“寢共織成被﹐絮共同功綿。”{晋}{嵇含}《伉俪》诗:“裁彼雙絲絹﹐著以同功綿。”

  • 吴綿-汉语大词典

    吴綿

    【1】{吴}地所产之丝绵。亦作“[吴棉]”﹑“[吴緜]”。{唐}{白居易}《新制布裘》诗:“{桂}布白似雪﹐{吴}綿軟於雲。”{唐}{白居易}《醉後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诗:“{吴}緜細軟{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雲。”{宋}{宋祁}《代谢衣袄表》:“並頒{齊}笥之良﹐均挾{吴}綿之煖。”{清}{赵翼}《出郭》诗:“才脱{吴}棉尚淺涼﹐恢臺夏景倍舒長。”

  • 行綿撞帽-汉语大词典

    行綿撞帽

    【1】帽名。{清}时伍长﹑壮丁戴的特制的绵帽。{清}{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简验壮丁》:“其伍長﹑壯丁﹐須各備行綿撞帽一頂。上綴號帶﹐傍垂遮耳護項﹐内綴兠頦帽繩。”

  • 妒羅綿-汉语大词典

    妒羅綿

    亦作“[妬羅綿]”【1】即兜罗绵。{唐}{普光}《俱舍论记》十一:“妬羅是樹名﹐綿從樹菓中出﹐名妬羅綿。”一作“堵羅綿”。

  • 娑羅綿-汉语大词典

    娑羅綿

    【1】木棉。《太平广记》卷四〇六引《黎州通望县图经·娑罗绵树》:“{黎州}{通望縣}﹐有{銷樟院}……下有大池﹐池南有娑羅綿樹﹐三四人連手合抱方匝﹐先生花而後生葉。其花盛夏方開﹐謝時不背而墮﹐宛轉至地。其花蘂有綿﹐謂之娑羅綿。”

  • 嫣綿-汉语大词典

    嫣綿

    【1】连续不绝。{唐}{皮日休}《悼贾》:“粤炎緒之嫣綿兮﹐其國度之未彰。”

  • 木綿-汉语大词典

    木綿

    【1】见“木棉”。

  • 柳綿-汉语大词典

    柳綿

    亦作“[柳緜]”亦作“[柳棉]”【1】柳絮。{唐}{李商隐}《临发崇让宅紫薇》诗:“桃綬含情依露井﹐柳綿相憶隔{章臺}。”{元}{钱霖}《清江引》曲:“蛛絲掛柳棉﹐燕嘴粘花片﹐啼鶯一聲春去遠。”{清}{朱彝尊}《临江仙》词:“菜甲齊開更斂﹐柳緜欲起還沈。”{宋}{苏轼}《蝶恋花》词:“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 沈綿-汉语大词典

    沈綿

    亦作“[沉綿]”亦作“[沉緜]”【1】谓疾病缠绵,经久不愈。{唐}{杜甫}《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長卿}消渴再﹐{公幹}沈綿屢。”{宋}{洪迈}《夷坚丙志·太仪古驿》:“{迪}以疾故﹐亦解官還鄉﹐沉緜累月﹐乃得脱。”{清}{唐孙华}《视张彤友病时已不能食》诗:“故舊淪亡感逝川﹐豈知君病又沉綿。”

  • 渺綿-汉语大词典

    渺綿

    【1】见“渺緜”。

  • 牽綿-汉语大词典

    牽綿

    【1】牵延连绵。{唐}{元稹}《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鈴因風斷續﹐珠與調牽綿。”

  • 折綿-汉语大词典

    折綿

    【1】形容气候极寒。语出{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陽和微弱陰氣竭,海凍不流棉絮折,呼噏不通寒傷裂。”{宋}{黄庭坚}《柳閎展如苏子瞻甥也作诗赠之》:“霜威能折綿﹐風力欲氷酒。”

  • 披綿-汉语大词典

    披綿

    亦作“[披緜]”【1】脂厚。{宋}{苏轼}《送牛尾狸与徐使君》诗:“通印子魚猶帶骨,披綿黄惟漫多脂。”{施元之}注:“黃雀出{江西}{臨江軍},土人謂脂厚爲披綿。”亦用以指代黄雀。{宋}{胡继宗}《书言故事·禽兽比喻》:“黃雀曰披緜。”

  • 撏綿扯絮-汉语大词典

    撏綿扯絮

    【1】形容下大雪。{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恰便似粉粧成殿閣樓臺﹐有如那撏綿扯絮隨風灑。”《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那雪如撏綿扯絮﹐亂舞梨花。”

  • 擊綿-汉语大词典

    擊綿

    【1】见“擊絮”。

  • 火綿-汉语大词典

    火綿

    【1】火药名。用浸在强硝酸或强硫酸中的植物纤維制成的爆发火药。

  • 火蠶綿-汉语大词典

    火蠶綿

    【1】传说中南海所产的丝绵。{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火蠶綿﹐云出{炎洲}﹐絮衣一用一兩﹐稍過度﹐則熇蒸之氣不可近也。”

  • 煙綿-汉语大词典

    煙綿

    亦作“[煙緜]”【1】连绵。{唐}{宋之问}《送赵司马赴蜀州》诗:“餞子西南望﹐煙緜{劍道}微。”{宋}{梅尧臣}《览翠亭记》:“近則草樹之煙緜﹐溪水之澄鮮……有趣若此﹐樂亦由人。”{元}{吾丘衍}《桃花雨乐府》:“蝶飛不濕煙綿路﹐{吴}娥怨澀鸞階步。”

  • 悱惻纏綿-汉语大词典

    悱惻纏綿

    【1】见“悱惻纏緜”。

  • 福德綿-汉语大词典

    福德綿

    【1】艾的别名。{宋}{陶穀}《清异录·草师婆》:“福德綿﹑吉祥草﹑草師婆﹐皆謂艾也。”

  • 眇綿-汉语大词典

    眇綿

    亦作“[眇緜]”【1】幽远;高远;辽远。{唐}{张九龄}《题画山水障》诗:“封翫有佳趣﹐使我心眇綿。”{宋}{苏辙}《超然台赋》:“奏絲竹之憤怨兮﹐聲激越而眇緜。”{宋}{叶適}《林叔和见访道旧感叹因以为赠》诗:“衆駿跨險遠﹐獨鵠超眇綿;謂當共驂服﹐可以争聯翩。”{明}{何景明}《织女赋》:“流波兮眇綿﹐致予兮遐音。”【2】远视貌。{汉}{扬雄}《法言·先知》:“知其道者其如視﹐忽眇緜作昞。”{李轨}注:“眇緜﹐遠視。”【3】指高空。{宋}{秦观}《次韵莘老》:“較藝先豪俊﹐飛聲動眇綿。”

  • 白綿-汉语大词典

    白綿

    亦作“[白棉]”【1】指棉花。{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木绵》:“{江}南{淮}北所種木綿……結實大如桃﹐中有白綿﹐綿中有子﹐大如梧子。”《文汇报》1983.12.18:“他信步走进一个车间﹐看到库房工人将白棉和油棉堆在一起﹐心里很不是滋味。”

  • 瓞綿-汉语大词典

    瓞綿

    【1】绵延;连绵。{清}{王夫之}《南岳赋》:“蟬延蠆挂﹐蜦虯蠖﹐蜚戌騰拏﹐龍眒鸞敞于五千里之外者﹐■不知其瓞綿之逌柢。”

  • 百藥綿-汉语大词典

    百藥綿

    【1】黄蓍的别名。{宋}{陶穀}《清异录·药谱》:“百藥綿﹐黄蓍。”

  • 聯綿-汉语大词典

    聯綿

    亦作“[聯緜]”【1】连绵。接连不断。《文选·王褒<洞箫赋>》:“聯緜漂撇﹐生微風兮。”{张铣}注:“聯緜﹐不絶也。”{隋}{江总}《大庄严寺碑》:“木密聯綿﹐香泥繚繞。”{唐}{白居易}《病假中庞少尹携鱼酒相过》诗:“宦情牢落年將暮﹐病假聯緜日漸深。”{鲁迅}《彷徨·祝福》:“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時舳艫相繼﹐連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聯綿不絶。”

  • 聯綿字-汉语大词典

    聯綿字

    【1】旧称由两个音节联缀而成的单纯词。包括:双声的﹐如“仿佛”﹑“伶俐”;叠韵的﹐如“阑干”﹑“逍遥”;非双声非叠韵的﹐如“玛瑙”等。

  • 蠶綿-汉语大词典

    蠶綿

    【1】丝绵。{唐}{顾况}《酬扬州白塔寺永上人》诗:“松枝當麈尾﹐柳絮替蠶綿。”

  • 粉綿-汉语大词典

    粉綿

    【1】擦镜之物。旧时以铜为镜, 用绵蘸粉摩拭, 使之光亮。{宋}{陆游}《古别离》诗:“粉綿磨鏡不忍照﹐女子盛時無十年。”{金}{元好问}《洧川行》:“漫漫長路行不得﹐粉綿鏡衣手自■。”【2】犹白絮。{唐}{李商隐}《忆雪》诗:“庭樹思瓊蕊﹐妝樓認粉綿。”此喻雪。

  • 芊綿-汉语大词典

    芊綿

    亦作“[芊緜]”【1】草木茂盛貌。{明}{无名氏}《四贤记·赴选》:“逐秋風麋鹿群游﹐含夕照草樹芊綿。”{清}{梁清标}《辘轳金井》词:“暖雲如粉草芊緜﹐畫閣曉妝時節。”{宋}{欧阳修}《蝶恋花》词:“獨倚欄干心緒亂﹐芳草芊綿﹐尚憶{江}南岸。”{南朝}{梁元帝}《郢州晋安寺碑铭》:“{鳳凰}之嶺﹐芊綿映色。”【2】绵延不绝貌。{宋}{王安石}《和农具诗·牧笛》:“芊綿杳靄間﹐落日一横吹。”《花月痕》第六回:“{小岑}﹑{劍秋}陪着{荷生}下船﹐一會蕩入水心﹐遥望着曠遠芊綿﹐水煙凝碧。”{南朝} {宋}{谢灵运}《山居赋》:“孤岸竦秀﹐長洲芊綿。”{张天民}《创业》第四章:“无名地﹐没有人烟﹐没有牛羊﹐碧草芊绵﹐天垂阔野。”【3】谓富有文采。{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己卯秋﹐過{龍潭}﹐見旅壁題四絶﹐清麗芊綿。”{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西湖竹枝词》:“〔{陶月山}先生〕《西湖竹枝詞》二十首……清麗芊綿﹐情文斐亹。”

  • 蔫綿-汉语大词典

    蔫綿

    【1】柔美的样子。{宋}{王安石}《寄蔡氏女子》诗之一:“柳蔫綿兮含姿﹐松偃蹇兮獻秀。”{宋}{王安石}《移桃花》诗:“枝柯蔫綿花爛熳﹐美錦千兩敷亭皋。”

  • 翩綿-汉语大词典

    翩綿

    【1】飘忽连绵貌。{唐}{李白}《愁阳春赋》:“縹緲兮翩綿﹐見遊絲之縈煙。”{战国} {楚}{宋玉}《小言赋》:“飄妙翩綿﹐乍見乍泯。”

  • 純綿-汉语大词典

    純綿

    亦作“[純緜]”【1】纯丝; 丝绵。《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夫荷旃被毳者﹐難與道純緜之麗密。”{李善}注:“{瓚}以爲純絲。”{宋}{陆游}《家居》诗:“溪柴勝熾炭﹐黎布敵純綿。”{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京師之燒刀﹐輿隸之純綿也。然其性兇憯﹐不啻無刃之斧斤。”

  • 紬綿-汉语大词典

    紬綿

    【1】即丝绵。{宋}{范仲淹}《奏指挥管设捉贼兵士》:“即更令制造紬綿被襖支散﹐所貴各得飽暖﹐則有勇氣﹐可以擒賊。”《宋史·职官志十一》:“外有給司馬芻秣﹐歲給春冬服加紬綿錢布﹐亦各有差。”

  • 絲綿-汉语大词典

    絲綿

    【1】用下脚茧和茧壳表面的浮丝为原料, 经过精练, 溶去丝胶, 扯松纤维而成。保暖性好, 供作衣絮和被絮之用。《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帝與{佗卿}屈指計見錢三億餘萬﹐餘屋貯布絹絲綿漆蜜紵蠟朱沙黄屑雜貨﹐但見滿庫﹐不知多少。”{汉}{王充}《论衡·别通》:“内中所有﹐柙匱所贏﹐縑布絲綿也。”

  • 綿-汉语大词典

    綿

    “[绵]”的繁体字。《廣韻》武延切,平仙,明。【1】丝棉。《战国策·秦策一》:“〔{蘇秦}〕受相印,革車百乘,綿繡千純,白璧百雙,黄金萬溢,以隨其後,約從散横,以抑强{秦}。”《水浒传》第二四回:“便去市上綢絹鋪裏買了綾綢絹緞,并十兩清水好綿。”{郭沫若}《潮集·<十年建国增徽识>之三》:“旭日東方紅似火,熏風南國暖于綿。”{唐}{韩愈}《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度支{符州},折民户租,歲徵緜六千屯。”【2】延续;连续。《穀梁传·成公十四年》:“長轂五百乘,緜地千里。”{范宁}注:“緜猶彌漫。”《文选·张衡<思玄赋>》:“潛服膺以永靖兮,緜日月而不衰。”旧注:“緜,連也。”{唐}{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秦}傑以顛,{徐}由遜緜。”{宋}{王安石}《上徐兵部书》:“暮春三月,登舟而南,並江絶湖,綿二千里……窮兩月乃抵家。”【3】缠绕。《楚辞·招魂》:“{秦}篝{齊}縷,{鄭}綿絡些。”{王逸}注:“綿,纏也。”{唐}{殷尧藩}《访许浑》诗:“淺緑垣牆綿薜荔,淡紅池沼映芙蕖。”【4】软弱;薄弱。{清}{毛祥麟}《对山馀墨·某先达》:“奈我力綿,未能獨助。”【5】遥远。《文选·陆机<饮马长城窟行>》:“冬來秋未反,去家邈以緜。”{李善}注:“緜,遠也。”【6】指柳絮。{宋}{张先}《少年游慢》词:“春城三二月,禁柳飄緜未歇。”{宋}{陆游}《沈园》诗之二:“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7】形容温和柔韧。{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六段:“他的性子很绵,靦靦覥覥的,光会笑,像个大姑娘。”{沙汀}《淘金记》三:“{彭胖}是个出名的皮糖性格,比他还绵,是很难说动的。”【8】通“[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吴录·地理志》:“{交阯}{安定縣}有木緜。”{元}{王祯}《农书》卷三六:“木綿彈弓以竹爲之。”【9】古地名。即{緜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晉}人城{緜}而寘旃。”【10】姓。{春秋}{齐}有{緜驹}。见《孟子·告子下》。

  • 綿曖-汉语大词典

    綿曖

    亦作“[綿薆]”亦作“[緜曖]”【1】悠久; 悠悠。{康有为}《<礼运注>叙》:“然以其彍博浩瀰﹐舉二千五百年之綿薆﹐合四萬萬人民之繁衆。”{梁启超}《<经世文新编>序》:“{中國}號稱文明之古國也﹐綿曖二千載﹐涉歷廿四朝。”{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歲歷緜曖﹐條流紛糅。”

  • 綿藥-汉语大词典

    綿藥

    【1】古代两{广}少数民族所用的毒箭。亦称“[眠藥]”。{明}{张萱}《疑耀·药箭》:“兩{粤}溪洞之蠻﹐以毒藥傅弩矢射人者﹐俗語曰綿藥。余初不解其義﹐及讀{揚子}《方言》:‘凡飲藥傅藥而毒﹐東{齊}海{岱}之間謂之眠。’乃知綿藥當作‘眠藥’也。”

  • 綿繭-汉语大词典

    綿繭

    【1】{吴}俗称囊头。指质量较差的茧子。{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诗之四:“桑姑盆手交相賀﹐綿繭無多絲繭多。”

  • 綿紬-汉语大词典

    綿紬

    【1】见“綿綢”。

  • 綿遠-汉语大词典

    綿遠

    亦作“[緜遠]”【1】遥远; 漫长。{清}{薛福成}《筹洋刍议》:“其販運在數百里内者﹐抽課本微﹐即或道路緜遠﹐納釐較多﹐獲利亦較厚。”{萧军}《五月的矿山》第一章:“遥远望过去﹐就如一带绵远的﹑整齐的乌金石头造成的城墙壁。”【2】久远。{梁启超}《中国史叙论》第七节:“據此種學者所稱﹐新舊兩石刀期﹐其所經年代﹐最爲綿遠。”{宋}{范仲淹}《上攻守二策状》:“歲月緜遠﹐恐生他患。”《宋书·孝武帝纪》:“諸苑禁制綿遠﹐有妨肄業。”

  • 綿綿緡緡-汉语大词典

    綿綿緡緡

    亦作“[緜緜緡緡]”【1】连绵不绝貌。{清}{梅曾亮}《盋山馀霞阁记》:“其東南萬屋沈沈﹐炊煙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風繞之﹐左引右挹﹐緜緜緡緡。”

  • 綿弱-汉语大词典

    綿弱

    亦作“[緜弱]”【1】柔弱。{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豫章先生}跋{王右軍}《文賦》云:‘余在{黔}南﹐未甚覺書字綿弱﹐及移{戎州}﹐見舊字多可憎。’”《新唐书·李听传》:“{淮南}兵緜弱﹐{鄆}人素易之。”{汉}{刘向}《说苑·杂言》:“{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緜弱而微達﹐似察。’”

  • 綿甲-汉语大词典

    綿甲

    【1】{清}代军校所穿的绵制护身铠甲。白缎面﹑蓝绸里,中衬丝绵,外布黄铜钉。上衣下裳,左右袖﹑护肩﹑护腋﹑前裆﹑左裆具全。

  • 綿絨-汉语大词典

    綿絨

    亦作“[綿羢]”【1】指轧去棉籽尚未弹松的棉花。《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軋了一百斤綿羢﹐四匹自織綿紬﹐四十根大花布手巾﹐着了一個覓漢{鮑恩}回去謝{韋美}看顧。”{萧红}《生死场》四:“〔{月英}〕生就一对多情的眼睛﹐每个人接触她的眼光﹐好比落到绵绒中那样愉快和温暖。”

  • 綿邈-汉语大词典

    綿邈

    亦作“[緜邈]”【1】形容含意深远或情意深长。{晋}{陆机}《文赋》:“函緜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玉田}以《春水》一詞得名﹐用冠詞集之首。此詞深情綿邈﹐意餘於言﹐自是佳作。”{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其以文詞著者﹐則{陽湖}{張氏}﹑{長洲}{宋氏}﹐均工綿邈之文﹐其音則哀而多思﹐其詞則麗而能則。”【2】辽远。{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但山川緜邈﹐二孱弱女子﹐何以能來?”《文选·左思<吴都赋>》:“島嶼綿邈﹐洲渚馮隆。”{刘逵}注:“綿邈﹐廣遠貌。”{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家國綿邈﹐山川遼夐。”【3】长久; 悠远。{清}{周亮工}《觉庵兄六十序》:“加以世代綿邈﹐水火兵燹﹐以後雖復同處一域﹐不知爲誰何氏之族者矣。”{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開闢草昧﹐歲紀緜邈﹐居今識古﹐其載籍乎!”{晋}{陆机}《感时赋》:“夜綿邈其難終﹐日晼晩而易落。”{唐}{李华}《咏史》之三:“緜邈數千祀﹐丘中誰隱淪。”

  • 綿力-汉语大词典

    綿力

    亦作“[緜力]”【1】谦词。谓能力薄弱。{清}{赵翼}《陔馀丛考·绵力》:“謙言力之薄曰‘緜力’。”{宋}{苏轼}《答李方叔书》:“至於富貴﹐則有命矣﹐非綿力所能必致。”{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以微事相委﹐本亦當效綿力﹐顧境遇所迫﹐尚有不能已於言者。”{隋}{江总}《辞行李赋》:“進學慙於枝葉﹐緜力謝於康衢。”

  • 綿蠻-汉语大词典

    綿蠻

    亦作“[緜蠻]”【1】《诗·小雅·緜蛮》:“緜蠻黄鳥, 止於丘阿。”{毛}传:“緜蠻, 小鳥貌。”{朱熹}集传:“緜蠻, 鳥聲。”{王国维}《观堂集林·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下》:“蟲之小者曰蠛矇, 鳥之小者亦曰緜蠻, 殆皆微字之音轉。”《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緜蠻黮。”{李善}注:“《韓詩》曰:‘緜蠻黄鳥’, {薛君}曰:‘緜蠻, 文貌。’”历来诗文中多用小鸟﹑鸟声二说。指小鸟或鸟鸣声。{南朝} {陈}{张正见}《轻薄篇》:“綿蠻弄清綺﹐蛺蝶遶承華。”{宋}{辛弃疾}《江神子·和人韵》词:“枝上綿蠻﹐休作斷腸聲。”{宋}{晏殊}《喜迁莺》词:“風轉蕙﹐露催蓮﹐鶯語尚綿蠻。”{唐}{卢照邻}《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欲叙他鄉别﹐幽谷有綿蠻。”{唐}{刘禹锡}《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池塘魚拔剌﹐竹逕鳥綿蠻。”《全元散曲·雁儿落过得胜令》:“紫燕語聲喧﹐黄鸝韻綿蠻。”{清}{孙枝蔚}《寄题康山兼怀张穉恭》诗:“傷哉談笑地﹐惟聞鳥綿蠻。”{南朝} {梁}{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之六:“春機鳴窈窕﹐夏鳥思綿蠻。”{明}{徐渭}《春兴》诗之二:“小飲牆西隣竹暗﹐綿蠻對對語春叢。”《西游记》第九十回:“青鸞聲淅嚦﹐黄鳥語綿蠻。”

  • 綿羃-汉语大词典

    綿羃

    【1】见“綿冪”。

  • 綿攣-汉语大词典

    綿攣

    【1】犹牵制。《後汉书·张衡传》:“毋綿攣以涬己兮﹐思百憂以自疢。”{李贤}注:“綿攣﹐猶牽制也。”

  • 綿側理-汉语大词典

    綿側理

    【1】纸名。即侧理纸。旧时南人用海苔制纸, 其纹理纵横斜侧, 因以为名。见{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清}{周亮工}《书影》卷二:“{楊升菴}《丹鉛總録》﹐{汀州}{上杭縣}有刻本。宦{閩}者遠近皆取之邑令﹐令索之民間﹐印以綿側理﹐裝以綾錦﹐每部民貲二金餘﹐而官動取十數部﹐又不給值。”

  • 綿野-汉语大词典

    綿野

    亦作“[緜野]”【1】遥远的郊野。{晋}{陆云}《逸民赋》:“遁綿野以宅心﹐望空巖而凱入。”《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谢庄“郊遊”>》:“静默鏡緜野﹐四睇亂曾岑。”{吕延济}注:“緜﹐遠。”

  • 綿紙-汉语大词典

    綿紙

    亦作“[緜紙]”【1】一种用树木的韧皮纤维制成的纸。色白柔韧, 纤维细长如绵, 故称。{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凡印書﹐{永豐}綿紙上﹐{常山}柬紙次之。”{唐}{李商隐}《河阳诗》:“{楚}絲微覺《竹枝》高﹐半曲新辭寫緜紙。”

  • 綿羽-汉语大词典

    綿羽

    亦作“[緜羽]”【1】《诗·小雅·绵蛮》:“緜蠻黄鳥, 止于丘阿。”以“緜蠻”形容黄鸟, 后因以“綿羽”为黄鸟之别称。{唐}{杜牧}《春思》诗:“綿羽啼來久﹐錦鱗書未傳。”{南朝} {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雜夭采於柔荑﹐亂嚶聲於緜羽。”

  • 綿子-汉语大词典

    綿子

    【1】丝绵。{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道:‘在被子裏面做甚麽?’他道:‘我套綿子﹐把我翻在裏頭了。’”《红楼梦》第九二回:“揭開了綿子﹐第一層是一個玻璃盒子﹐裏頭金托子大紅縐綢托底﹐上放着一顆桂圓大的珠子﹐光華耀目。”

  • 綿濛-汉语大词典

    綿濛

    【1】幽暗不明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汶水》:“水隍多行石澗中﹐出藥草﹐饒松柏﹐林藿綿濛﹐崖壁相望。”

  • 綿薄-汉语大词典

    綿薄

    【1】见“綿力薄材”。

  • 綿袤-汉语大词典

    綿袤

    亦作“[緜袤]”【1】漫长广阔。《清史稿·食货志一》:“初﹐{吉林}放有攬頭包領﹐雖荒疃緜袤﹐輒刻期集事。”

  • 綿綴-汉语大词典

    綿綴

    【1】见“綿惙”。

  • 綿軟-汉语大词典

    綿軟

    【1】柔软。{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七:“同睡的那张棕绷架子床﹐绵软舒服﹐就非她家的硬木板床所能比并。”{鲁迅}《南腔北调集·题记》:“真的﹐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2】软弱。{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五章:“在一些小事情上﹐她是那么绵软﹐可是在大事情上﹐她却能做出果断的决定。”{梁斌}《播火记》二:“要是它看你绵软可欺﹐就编着法儿找寻你﹐你说是不?”

  • 綿褫-汉语大词典

    綿褫

    亦作“[緜褫]”【1】谓年久脱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外國圖》又云:從{大晉國}正西七萬里﹐得{崑崙}之墟﹐諸仙居之﹐數説不同。道阻且長﹐經記緜褫﹐水陸路殊﹐徑復不同﹐淺見末聞﹐非所詳究。”

  • 綿矩-汉语大词典

    綿矩

    【1】加工丝绵的工具。{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四:“綿矩﹐以木框方可尺餘﹐用張繭緜﹐是名綿矩。”

  • 綿劇-汉语大词典

    綿劇

    亦作“[緜劇]”【1】谓病势缠绵加剧。{唐}{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赵蕤》诗:“良圖俄棄捐﹐衰疾乃緜劇。”

  • 綿上-汉语大词典

    綿上

    【1】古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四十里{介山}之下。公元前636年,{介之推}隐于{绵上}山中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遂以{绵上}之田作为{介之推}的祭田。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綿山-汉语大词典

    綿山

    亦作“[緜山]”【1】山名。在{山西省}{介休县}东南, 山下有地名{绵上}, 故名{绵山}。相传{春秋}时{晋}{介之推}隐此山中, 故又称{介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汾水》:“{汾水}又南﹐與{石桐水}合﹐即{緜水}也。水出{界休縣}之{緜山}﹐北流逕{石桐寺}﹐即{介之推}之祠也。昔{子推}逃{晉文公}之賞而隱于{綿上}之山也。”

  • 綿蕝-汉语大词典

    綿蕝

    亦作“[緜蕝]”【1】见“綿蕞”。

  • 綿眇-汉语大词典

    綿眇

    【1】远视貌。{南朝}{梁武帝}《龙笛曲》:“美人綿眇在雲堂﹐雕金鏤竹眠玉牀。”【2】遥远; 悠远。{南朝} {宋}{谢灵运}《山居赋》:“信荒極之綿眇﹐究風波之睽合。”{南朝} {宋}{谢惠连}《鞠歌行》:“古綿眇﹐理參差﹐單心慷慨雙淚垂。”【3】见“綿渺”。

  • 綿渺-汉语大词典

    綿渺

    【1】亦作“[綿淼]”。水面遥远广阔貌。{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追悼》:“濃烟如墨湧層霄﹐倚危欄海綿淼。”{清}{江炳炎}《买陂塘》词:“想伊人﹑溯洄綿渺﹐夢魂頻遶江涘。”{清}{黄景仁}《甬江舟中看山甚佳》诗:“紅樹千行雁一聲﹐兩岸秋山入綿渺。”【2】亦作“[綿眇]”。深远奥妙。{缪荃孙}《<宋元词四十家>序》:“{碧山}之綿眇﹐{梅溪}之軼麗。”{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綿渺而藴藉。”{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明}社既墟﹐遺民佚士﹐睠懷故都﹐或發綿渺之文﹐或效軼蕩之體﹐咸有可觀。”

  • 綿隔-汉语大词典

    綿隔

    【1】远隔。{唐}{黄滔}《与蒋先辈启》:“昨陪侍于游從﹐今綿隔于烟火。”{明}{李东阳}《焦公神道碑铭》:“而歲代綿隔﹐事行無所據。”

  • 綿連-汉语大词典

    綿連

    【1】一种优质纸张。以竹木纤维为原料,坚韧洁白,适宜于印刷贵重书籍。产于{江西}﹑{福建}一带。{鲁迅}《热风·所谓“国学”》:“他们所刻的书都无{民国}年月﹐辨不出是{元}版是{清}版﹐都是古董性质﹐至少每本两三元﹐绵连﹐锦帙﹐古色古香﹐学生们是买不起的。”【2】见“綿聯”。

  • 綿衣-汉语大词典

    綿衣

    亦作“[緜衣]”【1】内装丝绵的衣服。《三国志·魏志·倭传》:“{倭王}復遣使大夫{伊聲耆}﹑{掖邪狗}等八人﹐上獻生口﹑倭錦﹑絳青縑﹑緜衣﹑帛布﹑丹木﹑■﹑短弓矢。”{宋}{无名氏}《释常谈·挟纩》:“著緜衣﹐謂之挾纊。”【2】指装棉絮的衣服。綿,通“棉”。《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一陣西風﹐正從門圈子裏刮來﹐身上又無綿衣﹐肚中又餓﹐刮起一身鷄皮栗子﹐把不住的寒顫。”

  • 綿望-汉语大词典

    綿望

    【1】犹远望。{唐}{崔国辅}《相和歌辞·王昭君》:“紫臺綿望絶﹐秋草不堪論。”

  • 綿麗-汉语大词典

    綿麗

    亦作“[緜麗]”【1】犹靡丽。多形容词藻华美。《新唐书·文艺传下·李华》:“文辭緜麗﹐少宏傑氣。”{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宋}無名氏《九張機》﹐自是逐臣棄婦之詞﹐淒婉綿麗﹐絶妙古樂府也。”{宋}{蔡梦弼}《草堂诗话》卷一:“{杜子美}之詩……有平淡簡易者﹐有綿麗精確者。”

  • 綿瓞-汉语大词典

    綿瓞

    【1】见“綿綿瓜瓞”。

  • 綿裏針-汉语大词典

    綿裏針

    亦作“[緜裏鍼]”【1】比喻书法柔中有刚。{清}{焦循}《忆书》卷一:“前侍御南海{吴荷屋}出{顧氏}{玉泓館}所藏{宋}{慶曆}間{范氏}書樓原石拓本見示﹐豐腴悦澤﹐緜裏藏鍼﹐凡得六百八字﹐爲平生僅見。”【2】比喻外柔和而内尖刻。{茅盾}《清明前後》第三幕:“{严}虽老练﹐什么都见过﹐但当着客人面前﹐这样的绵里针也有点受不住。”《金瓶梅词话》第五一回:“原來知人知面不知心﹐那裏看人去﹐乾净是個綿裏針肉裏刺的貨。”{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笑裏刀剮皮割肉﹐綿裏針剮髓挑觔。”

  • 綿歎-汉语大词典

    綿歎

    亦作“[緜歎]”【1】犹长叹。{唐}{孟郊}《姑蔑城》诗:“興亡意何在﹐緜歎空躊躇。”{南朝} {宋}{鲍照}《采桑》诗:“緜歎對逈塗﹐揚歌弄場藿。”

  • 綿花-汉语大词典

    綿花

    亦作“[緜花]”【1】即棉花。綿, 通“棉”。{清}{程含章}《论洋害》:“諸番所産之貨﹐皆非{中國}所必需。若大呢﹑羽毛﹑嗶吱﹑銅錫﹑綿花﹑蘇木﹑藥材等類﹐每歲約值千萬金。”{明}{王世懋}《闽部疏》:“昔聞長老言﹐{廣}人種緜花﹐高六七尺﹐有四五年不易者。”

  • 綿微-汉语大词典

    綿微

    亦作“[緜微]”【1】微弱; 细微。{唐}{李白}《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羅絡四季間﹐緜微無一隙。”《梁书·殷钧传》:“頃者綿微﹐守盡晷漏﹐自亂玄黄﹐心迷哀樂。”《南史·虞寄传》:“{寄}氣力緜微﹐餘陰無幾﹐感恩懷德﹐不覺狂言﹐鈇鉞之誅﹐甘之如薺。”

  • 綿纊-汉语大词典

    綿纊

    亦作“[緜纊]”【1】丝绵。《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如蠶種不好﹐但堪爲綿纊﹐不能繅絲﹐其利便差數倍。”《列子·杨朱》:“{宋國}有田夫……不知天下之有廣厦隩室﹐緜纊狐狢。”《文选·左思<魏都赋>》:“緜纊{房子}﹐縑總{清河}。”{刘逵}注引《中都赋》:“{房子}出御綿﹐{清河}出縑總。”【2】借指絮丝棉的衣服。《南史·隐逸传下·阮孝绪》:“〔{阮孝緒}〕年十六﹐父喪不服緜纊﹐雖蔬菜有味亦吐之。”

  • 綿力薄材-汉语大词典

    綿力薄材

    亦作“[緜力薄材]”【1】才力薄弱。《汉书·严助传》:“{越}人緜力薄材﹐不能陸戰。”{颜师古}注:“緜﹐弱也﹐言其柔弱如緜。”《新唐书·突厥传序》:“{吐蕃}緜力薄材﹐食鮮藝拙﹐不及中國遠甚。”【2】多用作力薄之谦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一絲之贄﹐已竭綿薄。”{明}{李东阳}《奏为自陈休致事》:“臣緜力薄才﹐孱軀病質。”亦省作“[綿薄]”。{陈登科}《赤龙与丹凤》八:“我不过是尽点绵薄之力罢了。”{宋}{岳飞}《辞太尉第四札子》:“正恐綿薄﹐不堪禄賜之厚。”

  • 綿綿瓜瓞-汉语大词典

    綿綿瓜瓞

    亦作“[緜緜瓜瓞]”【1】《诗·大雅·緜》:“緜緜瓜瓞,民之初生。”{毛}传:“緜緜,不絶貌。瓜,紹也。瓞,瓝也。”后因以“綿綿瓜瓞”喻子孙绵延不绝。{三国} {魏}{阮籍}《咏怀》之四五:“葛藟延幽谷﹐緜緜瓜瓞生。”《金史·乐志下》:“瑶源垂裕﹐綿瓞重熙。”{唐}{刘知幾}《史通·世家》:“夫古者諸侯﹐皆即位建元﹐專制一國﹐緜緜瓜瓞﹐卜世長久。”亦省作“[綿瓞]”。{前蜀}{杜光庭}《代人请归姓表》:“巍峩帝緒﹐須承綿瓞之宗;浩蕩皇基﹐難雜蓬門之子。”

  • 綿裏鐵-汉语大词典

    綿裏鐵

    【1】比喻书法柔中有刚。{元}{赵孟頫}《题东坡书<醉翁亭记>》:“公({蘇軾})又云:‘余書如緜裏鐵。’余觀此帖瀟灑縱横﹐雖肥而無墨猪之狀;外柔内剛﹐真所謂綿裏鐵也。”

  • 綿劣-汉语大词典

    綿劣

    【1】谓才能薄弱, 智力低下。{宋}{苏轼}《再郡札子》:“今既擢貳風憲﹐付以雄權﹐升沉進退﹐在其口吻。臣之綿劣﹐豈勞排擊。”

  • 綿宇-汉语大词典

    綿宇

    亦作“[緜]”亦作“[綿]”【1】谓普天之下。《宋史·乐志十》:“祗率緜﹐潔祀真容。”{唐}{司空图}《复安南碑》:“綿隸必封之俗﹐窮荒輸禀朔之心。”{宋}{陈亮}《点绛唇·圣节》词:“慶聯簪組﹐喜氣生綿宇。”

  • 綿-汉语大词典

    綿

    亦作“[緜寓]”【1】见“綿宇”。

  • 綿頓-汉语大词典

    綿頓

    亦作“[緜頓]”【1】缠绵困顿。久病貌。《新唐书·后妃传下·顺宗庄宪王皇后》:“{順宗}即位﹐疾已緜頓﹐后侍醫藥不少怠。”{南朝} {梁}{刘潜}《为南平王让徐州表》:“臣緜頓枕席﹐動移旬晦﹐誠恐尺波易流﹐寸陰難保。”

  • 綿歷-汉语大词典

    綿歷

    亦作“[緜歷]”【1】犹绵延。《北史·崔仲方传》:“〔{隋文帝}〕令發丁三萬於{朔方}﹑{靈武}築{長城}﹐東至{黄河}﹐西拒{綏州}﹐南至{勃出嶺}﹐綿歷七百里。”【2】谓延续时间长久。《北史·于谨传》:“{蕭氏}保據{江}南﹐緜歷數紀。”{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要之文字成就﹐所當綿歷歲時﹐且由衆手﹐全羣共喻﹐乃得流行。”{唐}{李商隐}《为侍郎汝南公华州谢加阶状》:“貪叨華顯﹐緜歷光陰。”

  • 綿絮-汉语大词典

    綿絮

    亦作“[緜絮]”【1】指弹松的丝绵或棉花。《後汉书·徐穉传》“設雞酒薄祭﹐哭畢而去﹐不告姓名”{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後汉书》:“有死喪負笈赴弔﹐常於家豫炙雞一隻﹐以一兩緜絮漬酒中﹐暴乾以裹雞。”{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婚禮﹐納采有……綿絮﹑長命縷﹑乾漆。綿絮﹐取其調柔也。”{清}{俞樾}《茶香室续钞·翁鞋》:“《東郊土物詩》注云:‘北人冬月﹐履納綿絮﹐臃腫粗坌﹐謂之翁鞋。’”

  • 綿帛-汉语大词典

    綿帛

    亦作“[緜帛]”【1】丝绵绢帛的总称。《後汉书·董卓传》:“{河東}太守{王邑}奉獻綿帛﹐悉賦公卿以下。”《南史·隐逸传上·朱百年》:“{百年}室家素貧﹐母以冬月亡﹐衣並無絮﹐自此不衣緜帛。”

  • 綿天-汉语大词典

    綿天

    【1】犹满天。{南朝} {陈}{徐陵}《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铭》:“鬱鬱三象﹐茫茫九州﹐綿天滲漉﹐浹地虔劉。”

  • 綿薆-汉语大词典

    綿薆

    【1】见“綿曖”。

  • 綿淼-汉语大词典

    綿淼

    【1】见“綿渺”。

  • 綿綿-汉语大词典

    綿綿

    亦作“[緜緜]”【1】微细; 微弱。《素问·脉要精微论》:“緜緜其去﹐如弦絶死。”{王冰}注:“緜緜﹐言微微﹐似有而不甚應手也。”{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子》:“分分當爲介介﹐字之誤也。介介﹐微也;緜緜介介﹐皆微也﹐故曰福禍之始萌微。”{宋}{苏辙}《送琳长老还大明山》诗:“我適病寒熱﹐氣力才緜緜。”《淮南子·缪称训》:“福之萌也緜緜﹐禍之生也分分﹐福禍之始萌微﹐故民嫚之。”【2】安静貌。《诗·大雅·常武》:“緜緜翼翼﹐不測不克。”{毛}传:“緜緜﹐靚也。”{孔颖达}疏:“緜緜然安静﹐不行暴掠;翼翼然恭敬﹐各司其事。”【3】连续不断貌。{清}{陈维崧}《添字昭君怨》词:“今朝細雨太綿綿﹐且高眠。”《诗·王风·葛藟》:“緜緜葛藟﹐在{河}之滸。”{毛}传:“緜緜﹐長不絶之貌。”{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緜緜無絶期。”{萧军}《八月的乡村》一:“那边是一片宁静的田野﹐田野的尽处是一带绵绵无尽的远山。”

  • 綿絡-汉语大词典

    綿絡

    亦作“[緜絡]”【1】连续; 连绵。《宋书·王微传》:“今有此書﹐非敢叨擬{中散}﹐誠不能顧影負心﹐純盗虚聲﹐所以綿絡累紙﹐本不營尚書虎爪板也。”{明}{归有光}《史论序》:“先生自三五載籍﹐迄於{宋}亡﹐綿絡千載﹐非止{有唐}一代之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曰席號﹐上雨旁風﹐架搆綿絡﹐藩籬其中。”{宋}{叶適}《湖州胜赏楼记》:“特嶺聯亙﹐巧石綿絡﹐頗抑湖之重勢而蔽遮其寒風﹐故其人意安而氣和。”【2】缠绕; 网络。《汉书·扬雄传下》:“是以{宓犧氏}之作《易》也﹐緜絡天地﹐經以八卦。”《楚辞·招魂》:“{秦}篝{齊}縷﹐{鄭}綿絡些。”{王逸}注:“綿﹐纏也;絡﹐縛也。”

  • 綿布-汉语大词典

    綿布

    亦作“[緜布]”【1】丝织物和麻布。《後汉书·东夷传·濊》:“知種麻﹐養蠶﹐作緜布。”《三国志·魏志·韩传》:“{馬韓}在西。其民土著﹐種植﹐知蠶桑﹐作綿布。”

  • 綿代-汉语大词典

    綿代

    亦作“[緜代]”【1】犹言世世代代。《隋书·礼仪志六》:“案竹葉冠﹐是{高祖}爲亭長時所服﹐安可緜代爲祭服哉?”《晋书·天文志上》:“緜代相傳﹐史官禁密。”

  • 綿聯-汉语大词典

    綿聯

    亦作“[綿連]”亦作“[緜聯]”【1】屋檐的别名。《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梠緣邊﹐周流四極”{唐}{李善}注:“即梠楣也。《説文》曰:{秦}名屋緜聯也﹐{楚}謂之梠﹐{齊}謂之簷。”{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子》“縣聯房植”:“縣當爲緜﹐緜聯即屋檐也。”【2】犹连绵。延续不断貌。《文选·张衡<西京赋>》:“繚垣緜聯﹐四百餘里。”{薛综}注:“緜聯﹐猶連蔓也。”{李善}注:“連綿四百餘里也。”{唐}{卢照邻}《驸马都尉乔君集序》:“《雅》《頌》之風﹐猶綿連於季葉。”{宋}{欧阳修}《会峰亭》诗:“羣峯漸靡迤﹐高下自綿聯。”

  • 綿蕞-汉语大词典

    綿蕞

    亦作“[緜蕝]”亦作“[綿蕝]”亦作“[緜蕞]”【1】借指表率。{唐}{皮日休}《移成均博士书》:“洸洸乎﹐洋洋乎﹐爲諸生之蓍龜﹐作後來之綿蕝。”【2】据《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叔孙通}欲为{汉高祖}创立朝仪,使征{鲁}诸生三十馀人,{叔孙通}“遂與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爲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爲緜蕞野外”,习肄月馀始成。按,引绳为“緜”,束茅以表位为“蕞”。后因谓制订整顿朝仪典章为“綿蕞”或“綿蕝”。《旧唐书·杜鸿渐传》:“{鴻漸}素習帝王陳布之儀﹐君臣朝見之禮﹐遂採摭舊儀﹐綿蕝其事。”{沈砺}《感怀》诗之七:“{叔孫}綿蕝曾何補﹐{優孟}衣冠聊解嘲。”{宋}{范仲淹}《奏两府兼判》:“太常禮院﹐用歷代之禮﹐或不謹於典法﹐隨時綿蕝﹐綱紀寖壞﹐制度日隳。”【3】引申指经营创建。{梁启超}《复刘古愚山长书》:“海内志士﹐頗跂息輻集﹐謂庶有瘳﹐既爲言者所阻﹐綿蕝未定﹐遽以輟散。”{宋}{刘克庄}《念奴娇·二和丙寅生日》词:“草堂緜蕝﹐百年棲託於此。”{汤一鹗}《论裁撤领事裁判权之预备》:“以綿蕞草創﹐而不求其備。”

  • 綿綢-汉语大词典

    綿綢

    亦作“[綿紬]”【1】用残次茧丝经过加工处理纺成绸丝所织的平纹绸。织物表面不光整, 但厚实坚牢。《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九年》:“{周}制:‘庶人已上﹐唯聽衣綢﹑綿綢﹑絲布﹑圓綾﹑紗﹑絹﹑綃﹑葛﹑布等九種﹐餘悉禁之。’”{胡三省}注:“綿綢﹐紡綿爲之。今{淮}人能織綿紬﹐緊厚﹐耐久服。”

  • 綿視-汉语大词典

    綿視

    【1】犹凝视。{南朝}{梁简文帝}《舞赋》:“既相看而緜視﹐亦含姿而俱立。”

  • 綿羊-汉语大词典

    綿羊

    亦作“[緜羊]”【1】绵羊性温顺, 常喻柔弱的人。{丰子恺}《缘缘堂随笔集·送阿宝出黄金时代》:“我眼看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2】动物名。羊的一种。角比山羊短小, 略呈螺旋形。肉可食。毛白色, 浓密而卷曲, 是纺织品的重要原料。毛皮可制成裘, 皮可制革。有的地区称胡羊。{明}{马欢}《瀛涯胜览·忽鲁谟斯国》:“其羊有四樣:一等綿羊﹐每箇有七八十觔﹐其尾闊一尺餘﹐拖着地﹐重二十餘斤。”《宋史·外国传六·层檀国》:“畜有緜羊﹑山羊﹑沙牛﹑水牛﹑橐駝﹑馬﹑犀﹑象。”{元}{汤式}《庆东原·田家乐》曲之一:“線雞長膘﹐綿羊下羔﹐絲繭成繰。”

  • 綿區-汉语大词典

    綿區

    亦作“[緜區]”【1】绵延不断的地区。指广阔的疆域。{宋}{陆游}《天申节致语》:“恭惟皇帝陛下﹐德高邃古﹐澤被緜區。”《梁书·侯景传》:“我大{梁}膺符作帝﹐出震登皇﹐浹歸仁﹐綿區飲化。”

  • 綿纏-汉语大词典

    綿纏

    【1】犹缠绵。谓久病不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臁疮》“臁瘡分内外廉”注:“内廉屬三陰有濕﹐兼血分虚熱而成﹐更兼廉骨皮肉澆薄﹐難得見效﹐極其綿纏。”

  • 綿惙-汉语大词典

    綿惙

    亦作“[緜惙]”亦作“[綿綴]”【1】谓病情沉重, 气息仅存。{唐}{白行简}《李娃传》:“絶食三日﹐遘疾甚篤﹐旬餘愈甚……綿綴移時﹐合肆之人共傷歎而互飼之。”{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劉尹}在郡﹐臨終綿惙﹐聞閣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朱元亭}一子病瘵﹐緜惙時﹐呻吟自語曰:‘是尚欠我十九金。’”

  • 綿裏鍼-汉语大词典

    綿裏鍼

    【1】见“綿裏針”。

  • 綿羢-汉语大词典

    綿羢

    【1】见“綿絨”。

  • 綿冪-汉语大词典

    綿冪

    亦作“[緜冪]”亦作“[綿羃]”【1】谓稠密地覆盖着。{南朝} {梁}{江淹}《横吹赋》:“緜冪順序﹐周流銜吕。”{唐}{李白}《南轩松》诗:“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王琦}注:“綿冪﹐枝葉稠密而相覆之意。”【2】微细貌。《文选·左思<魏都赋>》:“薄戍緜冪﹐無異蛛蝥之網;弱卒瑣甲﹐無異螳蜋之衛。”{李善}注:“緜冪﹐微貌。”

  • 綿篤-汉语大词典

    綿篤

    亦作“[緜篤]”【1】谓病势垂危。《周书·宇文广传》:“{廣}既居喪﹐更加綿篤﹐乃以毁薨。”《晋书·陶侃传》:“不圖所患﹐遂爾緜篤﹐伏枕感結﹐情不自勝。”

  • 綿痼-汉语大词典

    綿痼

    亦作“[緜痼]”【1】谓疾病严重, 久治不愈。《南齐书·庾杲之传》:“臣昨夜及旦﹐更增氣疾﹐自省緜痼﹐頃刻危殆。”{清}{恽敬}《与李汀州书》:“春間病足幾百日﹐夏首腹疾綿痼﹐不及作答書﹐非敢懈也。”{唐}{元稹}《葬安氏志》:“近歲嬰疾﹐秋方綿痼。”

  • 綿亘-汉语大词典

    綿亘

    亦作“[綿亙]”亦作“[緜亙]”【1】连接; 连续不绝。{吴组缃}《山洪》二七:“西边山岭绵亘高峻﹐成为阻断敌人﹑保障本境的天险。”《清史稿·兵志九》:“{山東}海岸緜亙﹐自{直隸}界屈曲而南以達{江蘇}。”{汉}{扬雄}《蜀都赋》:“東有{巴}{賨}﹐綿亘{百濮}。”{宋}{陈亮}《郎秀才墓志铭》:“是綿亙數十里而爲在官之山﹐並山窮民實資以自給衣食。”

  • 綿綿不絶-汉语大词典

    綿綿不絶

    亦作“[緜緜不絶]”【1】连续不断。{宋}{苏轼}《送蹇道士归庐山》诗:“緜緜不絶微風裏﹐内外丹成一彈指。”《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正是清明時節﹐少不得天公應時﹐催花雨下﹐那陣雨下得綿綿不絶。”《逸周书·和寤》:“緜緜不絶﹐蔓蔓若何?”

  • 綿亙-汉语大词典

    綿亙

    亦作“[緜亙]”【1】见“綿亘”。

  • 綿憊-汉语大词典

    綿憊

    亦作“[緜憊]”【1】软弱疲乏貌。{唐}{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下:“太子少師{柳公權}年亦八十矣﹐復爲百官首﹐{含元}殿廷夐遠﹐自樂懸南步至殿下﹐力已緜憊。”

  • 綿密-汉语大词典

    綿密

    【1】细致周密。{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孟浩然》:“文彩豐茸﹐經緯綿密﹐半遵雅調﹐全削凡體。”《周书·艺术传·姚僧垣》:“卿用意綿密﹐乃至於此。”{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此處點醒題旨﹐既突兀﹐又綿密。”{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近来的事﹐其实也未尝比{明}末更坏﹐不过交通既广﹐智识大增﹐所以手段也比较的绵密而且恶辣。”【2】稠密。{南朝} {梁}{沈约}《愍衰草赋》:“布綿密於寒皋﹐吐纖疏於危石。”{峻青}《秋色赋·火把赞》:“静静的{昆明湖}上﹐映照着太空中绵密的满天星斗。”

  • 綿長-汉语大词典

    綿長

    亦作“[緜長]”【1】犹漫长。{唐}{刘知幾}《史通·序传》:“疆宇修闊﹐道路緜長。”{柯灵}《香雪海·时间》:“十年过去了﹐在时间的长河里﹐这只是无限绵长中的一瞬。”{清}{魏源}《圣武记》卷十:“臣自用兵以來﹐三次肅清{楚}境﹐而邊界綿長﹐與其布兵各卡……不如分兩路游兵。”【2】延续久远。《西游记》第十一回:“普諭世人爲善﹐管教你後代綿長。”{南朝} {梁}{庾肩吾}《谢赉林檎启》:“{丹徒}故苑﹐歲綿長而不見;{岷山}舊植﹐路重阻而來難。”《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如大{清}歷數綿長﹐延臣壽命﹐臣當益加勤勉﹐謹保終始。”

  • 綿旋-汉语大词典

    綿旋

    【1】用丝绵制的一种保暖物。旧时老人多用以御寒。{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之五:“穩作被爐如卧炕﹐厚裁綿旋勝披氈。”自注:“旋﹐入聲。被爐﹑綿旋皆新得法﹐老人御冬之具﹐二物尤爲要切。”

  • 綿延-汉语大词典

    綿延

    亦作“[緜延]”【1】延续不断。{南朝}{梁简文帝}《七励》:“中宿緜延﹐長廊周密。”{唐}{韦应物}《登西南冈卜居遇雨》诗:“紆曲水分野﹐綿延稼盈疇。”{巴金}《生》:“群体绵延不绝﹐能够继续到永久﹐则个人亦何尝不可以说是永生。”{明}{沈鲸}《双珠记·师徒传习》:“道統綿延寄白頭﹐光風霽月應蒙求。”

  • 綿糖-汉语大词典

    綿糖

    【1】也称绵白糖。糖粒细小, 色白, 柔软如绵, 易于溶化。

  • 織綿緞-汉语大词典

    織綿緞

    【1】我国传统工艺丝织品之一。以缎纹为地组织, 以彩色丝为纬, 织成有龙凤﹑花鸟﹑景物等图案的緞匹。花纹精致, 色泽鲜艳, 质地厚密。适于作妇女服装﹑被面﹑装饰等。

  • 纊綿-汉语大词典

    纊綿

    亦作“[纊緜]”【1】丝绵。《後汉书·张奂传》:“地底冥冥﹐長無曉期﹐而復纏以纊緜﹐牢以釘密﹐爲不喜耳。”{明}{孙柚}《琴心记·空闺永叹》:“秋來只恐君心冷﹐寄取吴吞一纊綿。”

  • 纏綿-汉语大词典

    纏綿

    【1】见“纏緜”。

  • 纏綿悱惻-汉语大词典

    纏綿悱惻

    【1】见“纏緜悱惻”。

  • 纏綿繾綣-汉语大词典

    纏綿繾綣

    【1】见“纏緜繾綣”。

  • 軟綿綿-汉语大词典

    軟綿綿

    【1】软弱乏力。{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六章:“多少年来﹐人们把春天比作软绵绵﹐懒洋洋的女神。”{冰心}《往事(二)》四:“我在层层的殿阁中缓缓行走﹐却总不得踏着实地﹐软绵绵的在云雾中行。”{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八章:“她站在地上﹐觉得浑身疲乏﹐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力气。”【2】形容柔软。{李瑛}《戈壁兵站》诗:“软绵绵的红花被﹐厚敦敦的羊毛毯。”{张天翼}《春风》:“有时候轻轻飘过一阵风。谁都摸不定它打哪儿来﹐往什么地方去。只是脸上有种软绵绵的感觉﹐像一块绒布擦过似的。”

  • 輕綿-汉语大词典

    輕綿

    【1】薄棉衣。{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引{清}{杨守知}《西湖竹枝词》:“侍兒會得人心意﹐半臂輕綿隔夜安。”【2】絮棉。{宋}{杜安世}《行香子》词:“數株堤面﹐幾樹橋邊。嫩垂條﹐絮蕩輕綿。”

  • 鄭綿-汉语大词典

    鄭綿

    【1】古代{郑}地产的丝絮。语本《楚辞·招魂》:“{秦}篝{齊}縷,{鄭}綿絡些。”{唐}{韩翃}《鲁中送从事归荥阳》诗:“輕橐歸時{魯}縞薄﹐寒衣縫處{鄭}綿多。”

  • 連綿字-汉语大词典

    連綿字

    亦作“[連緜字]”【1】指联绵字。{{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二一:“哦﹐连绵字﹐这名词很有趣﹐我今天才听到﹐幸而{大文}提起。那么我所日日在听的‘丁东丁东’和‘轧拉轧拉’也都是连绵字哩。”{宋}{曾季貍}《艇斋诗话》:“{荆公}詩每篇必用連緜字﹐{信民}之言不繆。然其精切藻麗﹐亦不可掩也。”

  • 連綿-汉语大词典

    連綿

    亦作“[連緜]”【1】屋檐。《方言》第十三“屋梠謂之欞”{晋}{郭璞}注:“雀梠即屋檐也﹐亦呼爲連緜。”【2】接连不断。{南朝} {宋}{谢灵运}《过始宁墅诗》:“巖峭嶺稠疊﹐洲縈渚連緜。”《明史·五行志一》:“{衡州}雨雪連綿﹐傷人甚多。”{郭小川}《赠友人》诗:“你和我是否经受住了各种连绵不绝的严峻考验?”{唐}{司空曙}《送永阳崔明府》诗:“連綿江上雨﹐稠疊{楚}南山。”

  • 連綿書-汉语大词典

    連綿書

    【1】见“連錦書”。

  • 遷綿-汉语大词典

    遷綿

    【1】谓时间迁移。{唐}{黄滔}《致南海韦尚书启》:“昔者{石門}酌泉之事﹐{合浦}還珠之風﹐日月遷綿﹐規程革易。”

  • 邈綿-汉语大词典

    邈綿

    亦作“[邈緜]”【1】连绵不断貌。{清}{陈维崧}《沁园春·南畊新葺梅庐闭关学仙词以记之》词:“半畝之宫﹐點綴纔經﹐林巒邈綿。”{清}{程麟}《此中人语·吕光复诗》:“{王公}老去澤蕭瑟﹐{蘇小}情深托邈緜。”{明}{吴承恩}《述寿赋》:“粤我{淮川}﹐丁由邈綿﹐開{漢}室之勛閥﹐典{周}邦之將權。”【2】遥远;旷远。{明}{汤显祖}《青雪楼赋》序:“辛巳:以失意{江陵}相致仕里居﹐而予亦跧伏{江}外﹐徽音邈綿。”{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願自致於其間兮﹐嗟道里之邈綿。”

  • 阡綿-汉语大词典

    阡綿

    同“[阡眠]”【1】{南朝}{梁宣帝}《游北山寺赋》:“既嵳峩而蔭映﹐亦嶤而阡綿。”

  • 阿綿花屎-汉语大词典

    阿綿花屎

    【1】谓拖延﹐磨时间。阿﹐通“屙”。《西游记》第三三回:“〔{行者}〕却回頭對小妖道:‘裝天罷。’小妖道:‘要裝就裝﹐只管阿綿花屎怎的?’”{黄肃秋}注:“阿同屙。拖延﹑磨時間。”

  • 香綿-汉语大词典

    香綿

    【1】上等丝绵。《水浒传》第五六回:“{徐寧}道:‘是個紅羊皮匣子盛着﹐裏面又用香錦裹住。’”【2】指柳絮。{明}{何景明}《柳絮歌》:“君不見江頭緑葉吹香綿﹐隨波化作浮萍草。”

  • 黄綿襖子-汉语大词典

    黄綿襖子

    【1】比喻冬天的太阳。{清}{王夫之}《刘庶仙五十初度即席同唐须竹》诗之二:“但祝{羲和}留萬轉﹐長披黄襖到三年。”{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一:“〔{何斯舉}〕乃更爲補作一絶句云:‘{范叔}綿袍暖一身﹐大裘只蓋{洛陽}人。九州四海黄綿襖﹐誰似天公賜予均。’”{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一:“{何斯舉}云:‘壬寅正月﹐雨雪連旬﹐忽爾開霽﹐閭里翁媪相呼賀曰:“黄綿襖子出矣!”’因作歌以紀之。”亦省称“[黄綿襖]”﹑“[黄襖]”。

  • 黄綿襖-汉语大词典

    黄綿襖

    【1】见“黄綿襖子”。

  • 龍綿-汉语大词典

    龍綿

    【1】如龙绵延。{廖仲恺}《如此江山·题白云远眺图》词:“尺方礬紙丹青染﹐居然嶺東形勢。萬壑龍綿﹐千尋鍊鎖﹐誰遣江山如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