緇(緇)是什么意思
緇-现代汉语大词典
緇zī緇
【释义】:
①黑色。参见“缁衣①”。②指黑色僧服。也借指僧侣。参见“缁衣②”。
一塵不緇-汉语大词典
一塵不緇
【1】犹一尘不染。{明}{宋濂}《贞白堂记》:“堂下種梅花數樹﹐當霜雪嚴沍之際﹐衆芳摇落﹐而是花獨翹然﹐散而爲春妍冰玉﹐其葩一塵不緇。”
不磷不緇-汉语大词典
不磷不緇
【1】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语本《论语·阳货》:“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堅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雖在濁亂,濁亂不能污。”{宋}{叶適}《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趙公}得罪﹐門下士往往畏匿改事﹐獨公不磷不緇﹐如{趙公}在時。”
削髮披緇-汉语大词典
削髮披緇
【1】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示出家。《儒林外史》第八回:“{王惠}另覓了船入到{太湖}﹐自此更姓改名﹐削髮披緇去了。”
剪髮披緇-汉语大词典
剪髮披緇
亦作“[剪髮被褐]”【1】削发,身着僧尼服装。谓出家为僧尼。{唐}{李公佐}《谢小娥传》:“里中豪族争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髮被褐﹐訪道於{牛頭山}。”{唐}{蒋防}《霍小玉传》:“妾便捨棄人事﹐剪髮披緇﹐夙昔之願﹐於此足矣。”
塵緇-汉语大词典
塵緇
【1】语本{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爲緇。”后因以“塵緇”谓尘污;污垢。{清}{孙旸}《木兰花慢·送陆义山请假归里》词:“霏霏薄雪一些兒﹐爲爾洗塵緇。”{南朝} {宋}{鲍照}《绍古辞》之二:“何言年月駛﹐寒衣已擣治;縧繡多廢亂﹐篇帛久塵緇。”{明}{高启}《题大黄痴天池石壁图》诗:“身騎黄鵠去未遠﹐縞素飄落流塵緇。”
名緇-汉语大词典
名緇
【1】指名僧。缁,黑色僧衣。{唐}{柳宗元}《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願言懷名緇﹐東峯旦夕仰。”{宋}{朱熹}《怀先垅作》诗:“凡掃託羣隸﹐瞻護煩名緇。”
涅而不緇-汉语大词典
涅而不緇
【1】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坏的环境的影响。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亦作“[涅而不淄]”。{明}{张居正}《七贤咏》序:“蟬蜕於糞溷之中﹐皭然涅而不淄者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老爺〕因口誦道:‘涅而不緇;磨而不磷;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涼緇巾-汉语大词典
涼緇巾
【1】古代一种便帽名。{元}{俞琰}《席上腐谈》:“近時涼緇巾以竹絲爲骨﹐如涼帽之狀﹐而覆以皁紗﹐易脱易戴﹐夏月最便。”
披緇-汉语大词典
披緇
【1】出家为僧尼。缁,缁衣,僧尼之服。{五代}{齐己}《夏日寓居寄友人》诗:“披緇影跡堪藏拙﹐出世身心合向閒。”{明}{夏完淳}《大哀赋》序:“慈母披緇﹐隔祇園於百里。”{清}{陈梦雷}《绝交书》:“不孝削髮披緇﹐杜門旬日。”
脱緇-汉语大词典
脱緇
【1】僧人死亡的别称。僧人服缁﹐故名。{清}{魏源}《圣武记》卷五:“朕詢之降番﹐皆言{達賴剌麻}脱緇久矣。爾至今匿不奏聞。”
石緇-汉语大词典
石緇
【1】黑石。《文选·张衡<东京赋>》:“温液湯泉﹐黑丹石緇。”{薛综}注:“黑丹石緇﹐謂黑石雜色也。言温液即湯池之流﹐黑丹石緇之所出。”
磨而不磷, 湼而不緇-汉语大词典
磨而不磷, 湼而不緇
【1】谓极坚之物,磨也磨不薄;极白之物,染也染不黑。比喻不受环境影响,经得起考验。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湼而不緇。”{朱熹}集注:“磷,薄也。湼,染皁物。言人之不善,不能浼己。”{明}{李贽}《史纲评要·唐纪·中宗皇帝》:“如{狄公}者﹐真所謂磨而不磷﹐湼而不緇。”《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其實信得及他這朵妙法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真有個磨而不磷涅而不緇的光景。”亦省作“[磨不磷﹐湼不緇]”。{宋}{安晚}《石乡侯石中虚除翰林学士诰》:“圓成規﹐方成矩﹐凛若通才;磨不磷﹐湼不緇﹐屹然雅操。”{汉}{陆贾}《新语·道基》:“潔清明朗﹐潤澤而濡;磨而不磷﹐湼而不緇。”
磨不磷, 湼不緇-汉语大词典
磨不磷, 湼不緇
【1】见“磨而不磷,湼而不緇”。
磷緇-汉语大词典
磷緇
亦作“[磷淄]”【1】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磷,谓因磨而薄;缁,谓因染而黑。后因以比喻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起变化。{宋}{秦观}《庆禅师塔铭》:“嗚呼我師﹐法妙難思﹐與物並作﹐而不磷緇。”{明}{唐顺之}《赠王山人》诗:“自笑久磷緇﹐還真已是遲。”{唐}{杜甫}《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適桂州》诗:“歲陽初盛動﹐王化久磷緇。”{梁启超}《论私德》:“即有一二達識熱誠之士﹐苟欲攘臂爲生民請命﹐則時或不得不用詭秘之道﹐時或不得不爲偏激之行。夫其人而果至誠也﹐猶可以不因此而磷淄也。”
被緇-汉语大词典
被緇
【1】披上缁衣。谓出家当僧﹑尼。僧衣称缁衣, 浅黑色。{宋}{马令}《南唐书·党与传·冯延鲁》:“執節分符﹐始作大軍之帥;被緇削髮﹐潛爲行腳之僧。”{清}{柴伯廉}《明史杂咏·妙秀》:“繡佛誓被緇﹐白璧完貞守。”
紡緇-汉语大词典
紡緇
【1】黑色有夹里的衣服。《吕氏春秋·淫辞》:“子不如速與我衣。昔吾所亡者紡緇也﹐今子之衣襌緇也﹐以襌緇當紡緇﹐子豈不得哉。”{陈奇猷}校释引{俞樾}曰:“紡與襌對﹐紡猶複也。紡字從方﹐方之本義爲兩舟相並﹐其字亦或作舫。衣之複者謂之紡﹐猶舟之並者謂之舫矣。”
緇-汉语大词典
緇
“[缁]”的繁体字。《廣韻》側持切,平之,莊。【1】黑色。《论语·阳货》:“不曰白乎?湼而不緇。”《周礼·考工记·锺氏》:“三入爲纁,五入爲緅,七入爲緇。”{郑玄}注:“染纁者,三入而成……又復再染以黑,乃成緇矣。”{清}{方文}《润州访王望如广文》诗:“昭質如冰雪,微官塵豈緇。”{唐}{孟郊}《劝友》诗:“至白湼不緇,至交淡不疑。”【2】引申作染黑。{南朝 宋}{谢惠连}《白鹭赋》:“表弗緇之素質,挺樂水之奇心。”{宋}{曾巩}《茅亭闲坐》诗:“塵埃緇冠蓋,霜露泫衣衿。”【3】指黑色僧服。亦指僧侣或作僧侣。{宋}{范成大}《麻线堆》诗:“豈吾金閨彦,不如林下緇。”{明}{高启}《答衍师见赠》诗:“披緇别家人,欲挽首屢掉。”{唐}{崔琪}《唐少林寺灵运禅师塔碑》:“會舅氏掾于{高平},而上人遂緇於此郡。”
緇郎-汉语大词典
緇郎
【1】僧人。{宋}{刘克庄}《清凉寺》诗:“塔廟當年甲一方﹐千層金碧萬緇郎。”
緇衲-汉语大词典
緇衲
【1】僧衣。借指僧侣。{清}{褚人穫}《坚瓠秘集·狡僧》:“{萬曆}中憲副{李某}﹐素不喜緇衲。”
緇點-汉语大词典
緇點
【1】污染。《北史·甄琛传》:“{李憑}朋附{趙脩}﹐是親是仗﹐緇點皇風﹐塵鄙正化﹐此而不糾﹐將何以肅整阿諛﹐奬厲忠概?”
緇褐-汉语大词典
緇褐
【1】僧人之服。{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王旦}〕遺命剃髮﹐以僧服斂﹐家人不欲﹐止以緇褐一納諸棺而已。”【2】借指僧侣。{宋}{苏轼}《贺坤成节表》:“放億萬之羽毛﹐未若消兵以全赤子;飯無數之緇褐﹐豈如散廪以活飢民。”
緇纚-汉语大词典
緇纚
【1】束发的黑缯。《仪礼·士冠礼》:“緇纚﹐廣終幅﹐長六尺。”{郑玄}注:“纚﹐今之幘梁也。終﹐充也。纚一幅長六尺﹐足以韜髮而結之矣。”按﹐古人用黑巾笼发再加冠。
緇白-汉语大词典
緇白
【1】僧俗人士。缁指僧徒, 白指俗人。{南朝} {梁}{王僧孺}《忏悔礼佛文》:“必欲洗濯臣民﹐奬導緇白。”{唐}{法海}《六祖大师缘起外纪》:“次年春﹐師辭衆歸{寶林}﹐{印宗}與緇白送者千餘人。”{清}{龚自珍}《<支那古德遗书>序》:“既寫定﹐藏之{羽琌}之山。{支那}緇白﹐容有續九流﹑諟古今﹐審正變者焉。”
緇林-汉语大词典
緇林
【1】犹僧界, 僧众。《北齐书·杜弼传》:“勑{弼}升師子座﹐當衆敷演。昭玄都{僧達}及僧{道順}並緇林之英﹐問難鋒至﹐往復數十番﹐莫有能屈。”
緇叟-汉语大词典
緇叟
【1】老僧。{唐}{刘眘虚}《登庐山峰顶寺》诗:“山門二緇叟﹐振錫聞幽聲。”
緇磷-汉语大词典
緇磷
【1】《论语·阳货》:“不曰堅乎? 磨而不磷; 不曰白乎? 涅而不緇。”{何晏}集解:“{孔}曰: 磷, 薄也; 涅, 可以染皁。言至堅者, 磨之而不薄; 至白者, 染之於涅而不黑。喻君子雖在濁亂, 濁亂不能污。”后亦以“緇磷”喻操守不坚贞。{南朝} {宋}{谢灵运}《过始宁墅》诗:“緇磷謝清曠﹐疲薾慙貞堅。”{唐}{韦应物}《寄令狐侍郎》诗:“寵辱良未定﹐君子豈緇磷。”{宋}{曾巩}《相制二》:“今得其人﹐詔于爾衆﹐某行無緇磷﹐學有本原﹐材諝智謀﹐淑問惟舊。”{清}{唐孙华}《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诗:“幸君閉影守窮廬﹐堅白超然免緇磷。”
緇人-汉语大词典
緇人
【1】僧人。{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皎然上人》:“緇人有獻譏者﹐公曰:‘此達僧之事﹐可以嬉禪。爾曹胡凝滯於物﹐而以瑣行自拘耶!’”
緇帷-汉语大词典
緇帷
【1】喻林木繁茂之处。《庄子·渔父》:“{孔子}遊乎緇帷之林。”{成玄英}疏:“緇,黑也。{尼父}游行天下,讀講《诗》《書》,時於江濱,休息林籟,其林鬱茂,蔽日陰沉,布葉垂條,又如帷幕,故謂之緇帷之林也。”后因以为高人贤士讲学之典。{清}{顾炎武}《过张贡士尔岐》诗:“緇帷白室覩風標﹐爲嘆斯人久寂寥。”{唐}{吴筠}《高士咏·通元真人》:“已陳緇帷説﹐復表滄浪謡。”
緇素-汉语大词典
緇素
【1】指僧俗。僧徒衣缁, 俗众服素, 故称。{前蜀}{贯休}《送郑使君》诗:“{東陽}緇素如何好﹐空向生祠祝上臺。”{清}{曹寅}《香阜寺种菩提子应时发芽赋以志喜》诗:“冠蓋祝釐全盛日﹐遶林緇素轉經聲。”{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颍水》:“水中有立石﹐高十餘丈﹐廣二十許步﹐上甚平整。緇素之士﹐多泛舟升陟﹐取暢幽情。”{宋}{苏轼}《海月辩公真赞》:“予通守{錢塘}時﹐{海月大師}{惠辯}者﹐實在此位﹐神宇澄穆﹐不見愠喜﹐而緇素悦服﹐予固喜從之游。”【2】黑和白。《孔丛子·公孙龙》:“以絲麻加之女工﹐爲緇素青黄﹐色名雖殊﹐其質則一。”
緇錫-汉语大词典
緇錫
【1】借指僧人。{唐}{黄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既畢﹐召化内之緇錫﹐數邁于千﹐齋而落之累中。”【2】缁衣锡杖。僧人所用。{唐}{刘禹锡}《海阳湖别浩初师》诗:“逢君駐緇錫﹐觀貌稱林巒。”{唐}{权德舆}《送道依闍黎序》:“乃振緇錫﹐泛然而行。”
緇撮-汉语大词典
緇撮
【1】即缁布冠。其制小, 仅可束发髻。《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臺笠緇撮。”{朱熹}集传:“緇撮﹐緇布冠也。”
緇染-汉语大词典
緇染
【1】受污染。{清}{昭槤}《啸亭杂录·岳青天》:“起初任{奉天}府尹﹐前令尹某以貪黷著。公入署時﹐令僕自屋宇器用皆洗滌之。曰:‘勿緇染其汙跡也。’”
緇侣-汉语大词典
緇侣
【1】僧侣。{宋}{秦观}《兴龙节疏》之二:“恭詣寶坊﹐廣延緇侣﹐致上方香積之饌﹐開西土貝葉之文。”{清}{唐孙华}《哭大兄允中》诗之三:“赤髭緇侣翻堪笑﹐奔走塵埃盡不如。”{唐}{王维}《为舜闍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緇侣勝緣﹐蒼生厚幸。”
緇辟-汉语大词典
緇辟
【1】用黑帛饰边的练带。《礼记·玉藻》:“士緇辟﹐二寸﹐再繚四寸。”{孙希旦}集解:“緇辟﹐謂士之練帶﹐以緇帛辟其側。故《士冠禮》﹑《士喪禮》謂之緇帶﹐以其辟名帶也。”
緇服-汉语大词典
緇服
【1】僧尼之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是以緇服思玄之士﹐鹿裘念一之夫﹐代往遊焉。”{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三·释道恒》:“{恒}等才質闇短﹐染法未深;緇服之下﹐誓畢身命。”
緇塵-汉语大词典
緇塵
【1】黑色灰尘。常喻世俗污垢。{清}{张之洞}《读史绝句·陈子昂宋之问》:“文人誇誕騁虚辭﹐多少緇塵浼素絲。”{南朝} {齐}{谢朓}《酬王晋安》诗:“誰能久{京洛}﹐緇塵染素衣。”{唐}{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晩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緇塵。”
緇屬-汉语大词典
緇屬
【1】犹緇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三:“乃訪於緇屬﹐果其然也。”
緇衣-汉语大词典
緇衣
亦作“[衣]”【1】僧尼的服装。{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桥上走出一位以黑纱蒙面的僧人﹐身着缁衣﹐手敲金钟﹐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唐}{韦应物}《秋景诣琅琊精舍》诗:“悟言緇衣子﹐蕭灑中林行。”《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宋}{彭乘}《续墨客挥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2】引申指佛教。{唐}{沈亚之}《送洪逊师序》:“自佛行中國已來﹐國人爲緇衣之學多﹐幾與儒等。”{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清}{方文}《庐山诗》之三一:“{歐公}闢浮屠﹐晩乃好緇衣。”【3】《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郑武公}父子之诗; 一说为赞美{武公}好贤之诗。《礼记·缁衣》:“子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郑玄}注:“《緇衣》《巷伯》皆《詩》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賢者也。”{唐}{陆贽}《张延赏中书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繼《緇衣》之美。”【4】借指僧人。{唐}{刘商}《题禅居废寺》诗:“凋殘精舍在﹐連步訪緇衣。”{明}{陈汝元}《金莲记·诟奸》:“丞相是當朝黄閣﹐小尼是出世緇衣。”【5】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诗·郑风·缁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爲兮。”{毛}传:“緇﹐黑也﹐卿士聽朝之正服也。”《礼记·檀弓上》:“爵弁絰﹐衣。”{郑玄}注:“﹐本作緇。”【6】泛指黑色衣服。{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列子·说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緇徒-汉语大词典
緇徒
【1】僧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緇徒執罪福之説﹐誘脅愚民。”{宋}{岳珂}《桯史·记李龙眠海会图》:“{李龍眠}既棄畫馬之嗜﹐亶作補陁大士相﹐以施緇徒。”{唐}{孟浩然}《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诗:“皁蓋依松憇﹐緇徒擁錫迎。”
緇湼-汉语大词典
緇湼
【1】见“緇涅”。
緇袍-汉语大词典
緇袍
【1】僧衣。借指僧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歸憇一寺﹐見緇袍滿座﹐梵唄競作。”
緇門-汉语大词典
緇門
【1】佛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靈巋}感悟﹐折節緇門。”{清}{魏源}《圣武记》卷五:“剌麻即僧……其常服則緇衣﹐故曰緇門。”
緇黄-汉语大词典
緇黄
【1】指僧道。僧人缁服, 道士黄冠, 故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生》:“游食緇黄﹐往來寄宿﹐輒與傾談﹐供給不厭。”{宋}{洪迈}《夷坚丙志·程佛子》:“每歲必以正月十六日﹐設齋飯緇黄﹐名曰龍會齋。”{唐}{独孤及}《谢勅书兼赐冬衣表》:“緇黄載躍﹐斑白相歡。”{明}{李东阳}《西山杂诗》之四:“山中歲月空寒暑﹐世外緇黄亦化遷。”
緇涅-汉语大词典
緇涅
亦作“[緇湼]”【1】《论语·阳货》:“不曰白乎, 湼而不緇? ”后以“緇涅”比喻身处浊世而不污。{明}{陈子龙}《九日昆山道中》诗:“會丘園秀﹐持貞慎緇湼。”{南朝} {宋}{刘铄}《过历山湛长史草堂》诗:“伊余久緇涅﹐復得味苦淡。願逐{安期生}﹐於焉愜高枕。”{清}{唐孙华}《寄题三贤祠》诗:“運窮有退藏﹐識定無緇涅。”
緇布-汉语大词典
緇布
【1】见“緇布冠”。
緇衣丈夫-汉语大词典
緇衣丈夫
【1】《史记·龟策列传》:“〔{宋元王}〕召博士{衞平}而問之曰:‘今寡人夢見一丈夫,延頸而長頭,衣玄繡之衣而乘輜車……是何物也?’〔{衞平}〕對{元王}曰:‘……玄服而乘輜車,其名爲龜。’”后因以“緇衣丈夫”为龟之别名。《初学记》卷三十引{晋}{孙惠}《龟言赋》:“有緇衣之丈夫兮﹐衣玄繡之衣裳。”
緇流-汉语大词典
緇流
【1】僧徒。僧尼多穿黑衣, 故称。《西湖佳话·灵隐诗迹》:“老師父佳作……自是詩壇名宿﹐{盧}﹑{駱}﹑{王}﹑{楊}之儔也﹐决非隱逸中偶然得句者。不知爲何遁入緇流?”{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或謂脗合禪機﹐前身亦緇流中人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城内胡统寺》:“〔諸尼〕常入宫與太后説法﹐其資養緇流﹐從無比也。”{唐}{卢纶}《秋夜同畅当宿藏公院》诗:“將祈竟何得?滅踪在緇流。”
緇布冠-汉语大词典
緇布冠
【1】古代士与庶人常用的一种冠。古人行冠礼, 初加缁布冠, 次加皮弁, 次加爵弁。{宋}{洪迈}《夷坚支志癸·薛湘潭》:“遇三四道人聚野店﹐各有息氣竹拍﹐從而求之。且脱巾换其所戴緇布﹐解衫以易布道袍服﹐與錢兩千。”《礼记·玉藻》:“始冠﹐緇布冠﹐自諸侯下達﹐冠而敝之可也。”《後汉书·礼仪志上》:“初緇布進賢﹐次爵弁﹐次武弁﹐次通天。”《仪礼·士冠礼》:“緇布冠﹐缺項﹐青組纓屬於缺﹐緇纚﹐廣終幅﹐長六尺。”缺项﹐冠后当人项处空缺﹐用青组缨结之。《晋书·舆服志》:“緇布冠﹐{蔡邕}云即委貌冠也。太古冠布﹐{齊}則緇之。緇布冠﹐始冠之冠也。”亦省称“[緇布]”。
髡緇-汉语大词典
髡緇
亦作“[髠緇]”【1】指僧尼。僧人穿黑衣,故称。{清}{陈大章}《王文成纪功碑》诗:“深謀豁達格神鬼﹐苦心退託隨髠緇。”{明}{徐渭}《<逃禅集>序》:“今之詆佛者﹐動以吾佛律之﹐甚至於不究其宗祖之要眇﹐而責諸其髠緇之末流。”{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六·建文君》:“〔{明太祖}〕且見{建文}頭顱頗偏﹐匣髠緇之具﹐戒曰:‘必嬰大難﹐乃發。’”
黄緇-汉语大词典
黄緇
【1】指道士和僧人。道士戴黄冠,僧人穿缁衣。{宋}{秦观}《自作挽词》:“無人設薄奠﹐誰與飯黄緇。亦無挽歌者﹐空有挽歌辭。”
黑緇緇-汉语大词典
黑緇緇
【1】黑黑的样子。{清}{李渔}《奈何天·巧怖》:“把一個黑緇緇尋常的阿姬﹐變了個白皎皎可人的嬌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