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纓)是什么意思
结缨-古语词今用词典
结缨jiéyīng
系帽带。春秋时,卫国故太子蒯聩发动政变,扣留卿大夫孔圉之子孔悝,欲胁迫其加盟。孔子弟子子路是孔悝的邑宰,为人刚直诚实,闻知此事,来不及穿上甲胄,迅速赶回营救。在与蒯聩部下石乞、盂黡的搏斗中,子路虽勇,终因未披铠甲,难敌二人,被戈击中,帽带也被砍断。临死前,“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子路说道:君子虽身死,帽子却不能掉,乃系好帽带而死去。)卫出公逃奔鲁国,蒯聩立为庄公。(《左传·哀公十五年》)后引申为:喻慷慨献身。
今沿用引申义。
鲁迅《两地书》四:“子路先生确是勇士,但他因为‘吾闻君子死冠不免’,于是‘结缨而死’,我总觉得有点迂。”《龙门阵》:“你的行动出于爱国热忱,皎若日月之明,可钦可佩。但仔细想来,不过匹夫之勇。赤手空拳赴敌,效子路结缨而死,有什么意义?”
请缨-古语词今用词典
请缨qǐngyīng
请授长绳。西汉济南人终军,字子云。少好学,学识广博,能文善辩。十八岁被选为博士弟子,上书言谈国事。武帝惊异其文采,任为谒者给事中,迁谏大夫。后南越(今两广一带)与汉和亲,武帝派终军出使南越。临行前,“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终军自己请求:希望授给长绳,必将南越王拴来朝见圣上。)终军往说越王,越王听从应许,将全国臣属于汉。(《汉书·终军传》)据此指自请投军报国为“请缨”。
今沿用词义。
《党员文摘》:“上海淞沪战役时,张治中将军毅然请缨,出任国民党第九军团总司令。”《群言》:“袁崇焕请缨讨旨单骑出塞时是在福建做官的事,这一点,福建人从未争袁是福建人。”《大众电视》:“努达海深觉众人之苦,在万分自责下,自动请缨伐寇,欲远离这场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又,泛指自请担任重任。《八小时之外》:“黄妻笑着告诉众人,自新厨房落成后,黄几乎每天都主动请缨,披挂赴厨,至今已月余,尚未见其热情有丝毫退减。”《成都晚报》:“此次出门讨债本是老夫妻主动向厂长请缨,在退休前为厂里作贡献。”《文摘周报》:“昔日‘陈真’——香港著名影星梁小龙闻讯赶来,请缨出演剧中一豪侠的关东好汉。”
濯缨沧浪-实用委婉语词典
濯缨沧浪
喻指超脱尘俗,具备高洁的操守。《抱朴子·释滞》:“濯缨沧浪,不降不辱。”也作“濯缨清川”。
濯缨洗耳-实用委婉语词典
濯缨洗耳
喻指避世守志,操行高于众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请缨-古文观止词典
请缨qǐng yīng
投军报国(1)。《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没有门路投军报国,虽然已经相当于终军的弱冠年龄。
尘缨-古文观止词典
尘缨chén yīng
世俗的冠缨(1)。《北山移文》:今见解兰缚尘缨。——现在却看见有人解下隐士的兰佩,系上世俗的冠缨。
冠缨-古文观止词典
冠缨guān yīng
系在颌下的帽带(2)。《滑稽列传》:冠缨索绝。——帽带完全断了。《张益州画像记》:公像在中,朝服冠缨。——张公的像悬挂在堂中,穿朝服,系帽带。
缨-古文观止词典
缨yīng
【词性】:名词
一、系在颔下的帽带(3)。《滑稽列传》: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淳于髡仰面大笑,帽带全断了。《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从前听说有人抛弃官职隐居海边,而今却看见有人解下隐士的兰佩,系上俗人的帽带。《张益州画像记》:朝服冠缨。——穿朝服,系着冠带。
二、马鞅,即驾车时,套在马颈上的革带(1)。《臧哀伯谏纳郜鼎》: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玉器的垫板、佩巾、刀鞘、刀把的装饰,革带、带饰、旗帜上的飘带、马鞅,这是表明地位高低的。
缨-古文观止词典
缨yīng
【词性】:动词
系,牵挂(1)。《北山移文》: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他虽然在江边装模作样,却对高官厚禄系挂心上。
缸里的酱萝卜--没了缨儿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缸里的酱萝卜--没了缨儿了
【释义】:
歇后语。缨:萝卜叶子。谐“影”。淹酱萝卜,要切掉叶子,即没了缨儿。意为没有影儿。《儿女英雄传》三八:老爷此时吃饭是第二件事,冤了一天,渴了半日,急于要先擦擦脸喝碗茶。无如此时茶碗、背壶、铜旋子是被老爷一统碑文读成了个“缸里的酱萝卜--没了缨儿了”,马褥子是也从碑道里走了。
干菜缨-汉语惯用语辞典
干菜缨gān cài yīng
比喻骨瘦如柴的人。宋永纪《选举会》:“她害病瘦成个干菜缨。”
请缨-汉语惯用语辞典
请缨qǐng yīng
《汉书·终军传》载“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用“请缨”谓自告奋勇请求杀敌。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
缨-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缨yīng
①冠缨,系在颔下以固定冠的带子。《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濯:洗。)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被绮绣,戴朱~宝饰之帽。”②驾车时套在马颈上的皮条或绳子。《左传·桓公二年》:“鞶、厉、游、~,昭其数也。”(鞶pán:革带。厉:革带下垂的饰物。游:旌旗的飘带。)泛指绳索。《汉书·终军传》:“愿受长~,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阙下:指朝廷。)③缠绕。陆机《拟青青陵上柏》:“飞阁~虹带,曾台冒云冠。”
冠缨-现代汉语大词典
冠缨guān yīng
【释义】:
指仕宦。陈炜谟《狼筅将军》:“他是世代冠缨,满室钩牒,金鸡寺的荷花有多少朵,他家就有多少官。”
请缨-现代汉语大词典
请缨qíng yīng
【释义】:
《汉书·终军传》载:南越与汉和亲,朝廷于是派终军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入朝。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拘系)南越王而致之阙(宫门)下。”后以“请缨”指自告奋勇请求杀敌。郁达夫《盛夏闲居读唐宋以来各家诗仿渔洋例成诗》:“慷慨淋漓老学庵,请缨无路只清谈。”
马缨花-现代汉语大词典
马缨花mǎ yīng huā
【释义】:
合欢树的别称。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也称“马缨树”。王统照《号声》:“在这夏夜的马缨树下,我仰望黑空中闪缀的星光,默默地想着。”
马缨树-现代汉语大词典
马缨树mǎ yīng shù
【释义】:
见“马缨花”。
红缨枪-现代汉语大词典
红缨枪hóng yīng qiāng
【释义】:
一种旧式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尖锐的金属枪头,枪头和柄相连的部分装饰着红缨。如:手握红缨枪的儿童团员站在路口,检查行人的路条。
红缨帽-现代汉语大词典
红缨帽hóng yīng mào
【释义】:
清代的礼帽。帽顶披红缨。冬春用暖帽,以缎为顶,以呢、绒或皮为檐;夏秋用凉帽,也叫纬帽,无檐,用纱或竹丝作胎,形如覆釜。有官职的外加花翎顶戴,以示官阶。鲁迅《略论中国人的脸》:“头上戴着拖花翎的红缨帽,一条辫子在空中飞扬,朝靴的粉底非常之厚。”
缨-现代汉语大词典
缨yīng纓
【释义】:
①古代系帽子的带子。以二组结在颔下。②用丝或毛等制成的穗状饰物。如:缨繐;缨繸。也指像缨子的东西。周立波《暴风骤雨》:“苞子的红缨一半都干巴了。”③古时套马的革带。驾车用。引申指绳索。毛泽东《清平乐》:“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缨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缨子yīng zi
【释义】:
系在衣帽或器物上的穗状饰物。也指像缨子的东西,多指萝卜、芥菜等的叶。高玉宝《高玉宝》:“玉宝妈端了一筐萝卜缨子出来,在院子里,吩咐玉容拿到井台边去洗。”
缨顶-现代汉语大词典
缨顶yīng dǐng
【释义】:
红缨和顶子。清朝皇族官吏的帽饰。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走过旧货摊子我们也蹲下,对那些皇朝缨顶挂珠出神。”
缨络-现代汉语大词典
缨络yīng luò
【释义】:
①用珠玉串成戴在颈项上的饰物。多作颈饰。也指似缨络的饰物。如:寺中白塔金顶缨络,高矗云霄。②带穗子的物品。也指穗状饰物及像穗子的东西。丁玲《东村事件》:“自卫军的梭标,都成行的伸出人头,一些红缨络,在阳光下,更显得火也似的,在人海中燃烧着。”刘白羽《昆仑山的太阳》:“这条莽荡的黄河,一下分散作无数条细流,如万千缨络闪烁飘拂,一下又汇为巨流,如利剑插过深山。”
缨摔-现代汉语大词典
缨摔yīng shuāi
【释义】:
方言。掸子。梁斌《红旗谱》:“朱老忠从柜房里拿出把缨摔,掸着满身的尘土。”
缨繐-现代汉语大词典
缨繐yīng suì
【释义】:
即缨子。刘占江《我们是红色少先队》:“拿切菜刀——这样的家伙不能背,也不好拴红缨繐。”
缨繸-现代汉语大词典
缨繸yīng suì
【释义】:
缨络。带穗子的物品。李大钊《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这结绳的文字,如用小绳绕一大纲上,或绕一木棍上,形成一组缨繸的样子。”
长缨-现代汉语大词典
长缨cháng yīng
【释义】:
长绳。毛泽东《清平乐》:“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短缨缨-现代汉语大词典
短缨缨duǎn yīng yīng
【释义】:
方言。额前短发。《陕北民歌选》:“你妈妈生你人人亲,长头发剪成短缨缨。”
簪缨-现代汉语大词典
簪缨zān yīng
【释义】:
古代官吏的冠饰。比喻显贵。茅盾《动摇》:“陆家可说是世代簪缨的旧族。”
簪缨门第-现代汉语大词典
簪缨门第zān yīng mén dì
【释义】:
旧指显贵人家。欧阳予倩《馒头庵》:“即便他恩情金石样,他家是簪缨门第也不相当。”
缨-汉语大词典
缨
“[纓]”的简化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