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軾)是什么意思
苏轼-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苏轼sū shì
【释义】: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山(今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主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在政治上偏于保守,但亦有改革弊政要求。其文学成就伟大,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
轼-古文观止词典
轼shì
【词性】:名词
一、车厢前上方用以扶手的横木(2)。《曹刿论战》: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庄公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不行。”便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轨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望齐军的阵容,说:“可以追赶了!”《苏秦以连横说秦》:伏轼撙衔,横历天下。——〔苏秦〕爬在车前的横木上驱赶着马,横行天下。
二、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追谥“文忠”。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著有《苏东坡全集》流行于世(6)。《上梅直讲书》: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我苏轼七八岁时,才知道读书。《上梅直讲书》:轼不自意,获在第二。——苏轼不曾自己料到,录取在第二。《上梅直讲书》:轼愿与闻焉。——我愿意听听这些道理。
苏轼-古文观止词典
苏轼sū shì
【词性】:名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苏东坡集》(3)。《凌虚台记》: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陈公说:“这座台应该起名叫凌虚。”就把这意思告诉他的从事苏轼,而且要求写篇文章把它记下来。《放鹤亭记》: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郡守苏轼时常带着幕友和下属去看望山人,在这座亭子喝酒,感到很快乐。《赠黎安二生序》: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赵郡苏轼是我的同年好友。
轼-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轼shì
①车厢前供人凭倚的横木。《曹刿论战》:“下视其辙,登~而望之。”②扶轼表示敬意。《吕氏春秋·期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淮南子·修务》:“魏文侯过其闾而~之。”
轼-现代汉语大词典
轼shì軾
【释义】:
古代设在车箱前供立乘者凭扶的横木。
轼-汉语大词典
轼
“[軾]”的简化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